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284|回复: 0

【受宠若惊。】南无阿弥陀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3-29 15: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敬摘自《定弘法师:太上感应篇节要》

  【受宠若惊。】



  十五句:


  十六句:


  这三句连在一起讲,因为它们正是佛家里讲三善根,无贪、无瞋、无痴。『推多取少』,就是多的让给别人,少的归到自己,好的给别人,差的给自己,断自己的贪爱,成就自己的仁心。佛《遗教经》里面说,「多欲之人,多求利故,苦恼亦多」。一个人欲望很多,什么都想贪,贪而无厌,为了求利养,那苦恼一定很多。所以欲望不会带来幸福,唯有你能够推多取少、放下贪爱,能够帮助别人、成就别人、布施别人,你才会得到快乐,助人为快乐之本。真正到了自己无欲的时候,你的烦恼全都没有了,忧患烦恼都是因欲而来。知足者常乐,助人者常乐。知足的人即使是很贫穷,他也感觉到像生活在天堂一样,就像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不改其乐。而多欲之人即使是在一个金山里头生活,在一个富丽堂皇的宫殿里头生活,吃的是山珍海味,他感觉可能还是像地狱一样,因为他的苦不会终止。

  一个人能够推多取少,自然心就很平了,他没有贪求心,一切都知止,心是很安的。修道的人这一点非常重要,心安则道隆,你心是安的,道才可以修得好。所以修道人首先要把贪欲放下,这一生于人无争、于世无求,这才能够学道。释迦牟尼佛就给我们做示现。他老人家什么都可以有,有权力、有地位、有富贵、有金钱、有美妻、有好儿子,什么都有,可是他统统放下,为大家示现一个苦行僧的生活,知足常乐。

  我们做义工,要在这方面给大家做好样子。可能你的家境很好,但是来到这里,进入了这个义工的团队、这个护法的大家庭,我们就要用平等的心,要推多取少,在享受方面让给别人,自己多吃点苦没问题。像静瑜老师这次听说很多人想来报名参加我们的共修法会都报不上,名额已满、床位已满,为了能够多来、多增加一个人有机会参加这样的殊胜法会,她自己让出床位,住在了办公室,还有几个同修一起。我看到她这样,我说那我就住帐篷。结果我们这一发心的时候,感觉到同修们对我们呵护备至。

  像两天前我们住那个帐篷,因为下雨漏雨,地上湿了。因为我们就睡在那个地上,地上湿了之后,我们两边帐篷,有两个同修陪我一起住帐篷,结果地上湿了之后,同修们很着急。我说没问题,这湿不到我床那里。他说不行,被子都湿了。我说我没有感觉。他说,「那一定是阿弥陀佛给你安排的,让你睡的刚好是干的那部分。但是我看了,被子都湿了」。然后他们几个人一起七手八脚给我帐篷上又搭了个帐篷,就当了个小棚子,能挡挡雨。然后给我们换被子,还在地上铺了一层塑料板,让床垫厚一点,湿气没那么大,我特别感恩。你看推多取少,这么一点点发心,没想到人家对你那个呵护自己都想不到。

  所以我们来护持正法,首先要护好自己的法,自己要做好样子给大家看。现在这个世间普世之人都在争,争名争利,我们要做出一个让的榜样,好的给别人,不好的留给自己。没吃的,我们讨饭都行,释迦牟尼佛不都是讨饭吗?那我们跟他老人家出家,讨饭也没什么,天经地义。没睡的,我们在树下一宿都没问题,他老人家也给我们做榜样。拿出这分心来弘护正法,那一定能感动佛菩萨。其实你未必会吃那么多苦,因为佛菩萨爱你,爱得如掌上明珠一样,尤其是现代。你说在隋唐时代,祖师大德太多了,所以那个爱平均分配,就少一些;现在太少了,有一个人真正发心的,所有的佛菩萨全部爱就集中在你身上了,你这一生还担什么忧?修道的人根本不需要为自己的衣食享受去担忧,连儒家君子都能做到,「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要拿出这样一个精神来,这样来办道比较容易入门,把贪放下。

  第二个『受辱不怨』,这是把瞋恨心放下。怨恨是瞋恨,是瞋心。瞋恨是地狱的业因,贪爱是饿鬼道的业因,愚痴是畜生道的业因。把贪瞋痴断掉,怎么断?就用这三句,「推多取少、受辱不怨、受宠若惊」,就能断贪瞋痴。我们现在修道根本谈不上什么吃苦。你就是看看前几代的人,虚云老和尚离我们很近,你看人家吃的苦,那真是经受饥寒交迫之苦。我们现在没有饥寒交迫过,吃的、用的都很丰富。我们现在可能唯一受的苦是什么?人家羞辱你、人家毁谤你。这个实际上你不放在心上它就不是苦。骂也不疼,他爱怎么说就让他说,嘴长在他的口上,他有他讲话的自由。可是听不听也有我的自由,他讲什么我不听,我不放在心上,哪来的侮辱?心上就没有侮辱,就更不会有怨恨了,所以你就能心平气和。

  大凡在世间或者出世间有大成就的人,哪个不受屈辱?哪个不受毁谤?连释迦牟尼佛当年都受毁谤、受屈辱。你看提婆达多就毁谤,甚至要害死佛,六群比丘分裂僧团。毁谤、嫉妒、障碍自古有之,你不要放在心上,这些都是你成道的增上缘,它帮你消业障,消你宿世地狱的业。《金刚经》上讲,一个人如果真修行,真能受持、为人演说,把《金刚经》、把佛法受持演说,还要受人羞辱、毁谤,这个人先世有地狱的业,本来该堕地狱,结果因为受了羞辱、毁谤,罪就消了,可以不用堕地狱了。你想想这些人是不是对我有恩?他们把我地狱的业背过去了,他替我下地狱,我不用下地狱了。你看是不是感恩都来不及?哪里还能够怨恨他们?

  你看师父老人家一生,受了多少的毁谤,到现在还没有休止,师父老人家心平气和。他给自己写了一段话,说「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炼了你的心志;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了你的见识;感激鞭打你的人,因为他消除了你的业障;感激遗弃你的人,因为他教导了你应自立;感激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能力;感激斥责你的人,因为他助长了你的定慧」。你看多好!永远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仁者无敌,什么是仁者?他心里没有敌人,他只爱人,他不会有对立、不会有怨恨、不跟任何人冲突,只有爱人,这就是仁者。他没有敌人,他只有要去帮助的人。

  所以师父老人家提醒我这些,对我这一生都有帮助,因为嫉妒障碍、毁谤羞辱肯定是免不了。出家才一年多,已经有一点小考验了,大考验在后头。我们如果遭遇到人家的讥毁,心里就难过、就不平,这经就白听了。这么点小考试都不过关,你怎么能够成就大业,怎么能够担负如来的家业?所以应该感恩他们,这些都是老师,愈是来批评,愈是来毁谤,愈是成就我道业。

  下面这是『受宠若惊』,得到了宠爱,得到了人家的善待,人家恭敬你、感恩你、赞叹你、供养你,这个时候要感到戒慎恐惧,这叫「受宠若惊」。愧不敢当,自己德行学问不够,德不配位,不应该被人推到这么高的位置,有这分心就能平平安安。为什么?因为自古以来谦受益,满招损。你看当月亮到满月的时候,第二天就开始亏月了;水盈满的时候,它就要往下流,就要流走了,自然现象都是这样来提醒我们。所以当我们被人捧上高位的时候,切不可傲慢、切不可洋洋自得,更应诚惶诚恐、戒慎恐惧,知道自己跟古人比起来差太远了,自己还是个凡人,自己的德不配受到别人这样的赞叹,自己的功劳也没有别人想象的这么伟大。而别人这样赞叹、恭敬、供养的时候,要知道这是消我的福报,而往往如果别人的赞誉过分了,福报就享过头了。所以《了凡四训》里面讲到,「名亦福也」,人出名也是享福,世间凡有「享盛名而实不副者」,没有名副其实,「多有奇祸」。什么原因?很可能是享誉过分了,天都觉得不公平,天地鬼神都不服气,他就要收人了。

  所以定弘现在也是虚名在外,现在过马路都得小心。为什么?名不副实。我没有大家想象那么好,凡人,而且是业障深重的凡人,罪障习气很多,而现在反而被别人捧得高高的,真的是很麻烦。所以大家爱护我就不要来赞叹我,不要给我这些虚名。但是弘法利生的事业我们还是要做,不能因为我故意要避免这种奇祸,我就不肯出来弘法利生,这也不对。师父老人家也批评过我这个想法。我说现在没有成就之前,是不是应该先自己成就,闭关躲起来好好的修成就了,再出来弘法利生?当我说这个话的时候,这是几年前说的,跟师父老人家讲自己的想法,师父老人家狠狠的呵斥我,说你这个想法小乘、自私,说如果等你成就了再出来度众生,恐怕你还没成就,这个世界就毁灭了。这是给我当头棒喝,确实不可以忍心圣教衰亡而不出来。因为学习弘法是一个过程,可能要十年、可能要二十年,等你真正成就了再出来,当然可能会学得很快,但是估计未必来得及。

  怎么做?师父说,你要出来讲经,讲就是学,讲就是度自己。所以我们讲这些经典,不是讲给别人听,是讲给自己听。别人是做我们的增上缘、影响众,等于陪我读书的,来帮助我学习的、鼓励我的。台下都是老师,坐在这台上讲的是学生,学生把自己所学的心得体会跟大家这些老师们报告,请老师们指正。师父老人家说,「我一生都是用这个心态」,我也要学师父老人家。所以有同修还问过我,他对我称师父,我知道我也不敢为人师。他说,师父,我能不能做你的学生?我马上说,我没有学生,我自己就是学生。真的是这样。孟子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你想自己真是做别人的老师了,这就是最大的麻烦。受宠还要若惊,岂可好为人师?断自己的愚痴就得认识自己。我们再看第十七条: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2-20 03:27 , Processed in 0.138593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