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510|回复: 7

净公上人系念法事讲话五集南无阿弥陀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3-27 15: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谛知五阴法,深修六和敬,
远离不恭敬,除去六触身,
观六度相续,舍彼六爱身。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
罪亡心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
始从今日,乃至命存,
皈依佛陀,两足中尊;
皈依达摩,离欲中尊;
皈依僧伽,诸众中尊。(三遍)

诸佛正法圣贤僧,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所修施等善,为利有情愿成佛。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真诚 清净 平等 正觉 慈悲
看破 放下 自在 随缘 念佛
诚敬谦和,仁慈博爱。一门深入,长时薰修。
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信愿持名,求生净土。

父子有亲 夫妇有别 君臣有义 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
父慈子孝 兄良弟悌 夫义妇听 长惠幼顺 君仁臣忠
父慈子孝 兄友弟恭 夫和妇顺 君仁臣忠 朋实友信
仁义礼智信 温良恭俭让 礼义廉耻 孝悌忠信 仁爱和平
富强民主 文明和谐 自由平等 公正法治 爱国敬业 诚信友善

娑婆一场梦,啥都是假的,生死心恳切。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放在心上,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心上只有一句阿弥陀佛,看一切人是阿弥陀佛,看一切事是阿弥陀佛,看一切万法是阿弥陀佛,全是阿弥陀佛。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从心上放下自私自利、是非人我、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嗔痴慢、怀疑嫉妒、忧惧牵挂、七情情执、爱憎怨亲、胜负得失、身见对立、成见邪见、控制占有。

佛即问弥勒。心有所念几念几相几识耶。弥勒言。拍手弹指之顷。三十二亿百千念。念念成形。形形皆有识。识念极微细不可执持。佛之威神入彼微识皆令得度。
舍利子!十二缘生者,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如是生者,即一大苦蕴生。舍利子!彼无明灭即行灭,行灭即识灭,识灭即名色灭,名色灭即六入灭,六入灭即触灭,触灭即受灭,受灭即爱灭,爱灭即取灭,取灭即有灭,有灭即生灭,生灭即老死、忧、悲、苦、恼灭;如是灭,即一大苦蕴灭。舍利子!世尊如是说,为十二缘生。
菩提树下。四十八日。乃于癸未二月七日之夕。入正三昧。二月八日明星出时。廓然大悟。成正等觉。叹曰。奇哉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惠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祖知悟本性,谓惠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远离分别,诸根寂静。若不决定成等正觉,证大涅槃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寿命无量,国中声闻天人无数,寿命亦皆无量。假令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若能知其量数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光明无量。普照十方。绝胜诸佛。胜于日月之明。千万亿倍。若有众生。见我光明。照触其身。莫不安乐。慈心作善。来生我国。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无量刹中。无数诸佛。若不共称叹我名。说我功德国土之善者。不取正觉。
东方恒河沙数世界。一一界中如恒沙佛。各出广长舌相。放无量光。说诚实言。称赞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南西北方。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四维上下。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何以故。欲令他方所有众生,闻彼佛名,发清净心,忆念受持,归依供养。乃至能发一念净信,所有善根,至心回向,愿生彼国。随愿皆生,得不退转,乃至无上正等菩提。
每自作是念,以何令众生。得入无上道,速成就佛身。
无边殊胜刹。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自致不退转。

一心观礼,娑婆教主,九界导师,如来世尊,于五浊世,八相成道,兴大悲,悯有情,演慈辩,授法眼,杜恶趣,开善门,宣说易行难信之法。当来一切含灵,皆依此法,而得度脱,大恩大德,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清净法身,遍一切处,无生无灭,无去无来,非是语言分别之所能知,但以酬愿度生,现在西方极乐世界,常寂光土,接引法界众生,离娑婆苦,得究竟乐,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经云:当来经灭,佛以慈愍,独留此经,止住百岁,遇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是故我今至心顶礼,广大,圆满,简易,直捷,方便,究竟,第一希有,难逢法宝,《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一乘了义,万善同归,凡圣齐收,利钝悉被,顿该八教,圆摄五宗,横超三界,迳登四土,一生成办,九品可阶,十方诸佛同赞,千经万论共指,宝王三昧,不可思议,微妙法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弥陀化身,从闻思修,入三摩地,返闻自性,成无上道,修菩萨行,往生净土,愿力宏深,普门示现,循声救苦,随机感赴,若有急难恐怖,但自皈命,无不解脱,万亿紫金身,观世音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净宗初祖,以念佛心,入无生忍,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入三摩地,斯为第一,与观世音,现居此界,作大利乐,于念佛众生,摄取不舍,令离三途,得无上力,无边光智身,大势至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止贵愿力强,那怕妄想多,散乱固成病,分别易入魔。
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
误人第一是多疑,疑网缠心不易知,勘破疑魔勤念佛,功纯自有佛加持。
疑能生苦苦生疑,咬定牙关念阿弥,念得疑情连蒂断,到此方知我是谁。
疑心净尽见真心,凡圣良由一念分,全在功夫绵密处,非关慧解与多闻。
正念坚持即是慧,思量卜度转成痴,扫除自己闲枝叶,除却阿弥百不知。
弥陀教我念弥陀,口念弥陀听弥陀,弥陀弥陀直念去,原来弥陀念弥陀。
老实,听话,真干。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
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依法不依人。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净公上人系念法事讲话五集


系念法事讲话  (第一集)  1994/6  新加坡  档名:20-008-0001

  诸位法师、诸位同修:

  请掀开经本的第一面,经题是《中峰系念法事三时全集》。

  『中峰』是人的名字,就是中峰襌师,他是元朝人,通宗通教,晚年专心修净土。他的事迹在《高僧传》、《净土圣贤录》、《往生传》里面都有记载,我们因为时间的限制就不详细介绍。

  『系念』,就是世尊在净宗三经里面教给我们修学往生净土的方法。《观经》里面讲「一心系念」,《无量寿经》讲「一向专念」。在《阿弥陀经》里面,罗什大师的译本是「一心不乱」,而玄奘大师的译本也是「一心系念」,所以「系念」是念佛的秘诀。

  有不少同修来问我:「我们二六时中的念佛不间断是很不容易做到。」不容易做到是因为总会有中断的时候。大家把念佛都当做口里面有佛号,一天到晚拿着念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样叫做念佛。这个念法,一天念十万声、念二十万声,还是被人讥笑。什么人笑话你?从前寒山、拾得就笑你,说你「喊破喉咙也枉然」!

  为什么一天念十万声佛号,「喊破喉咙也枉然」?因为你口里面有佛号,心里没有佛号。「系念」是心里面有佛号。「念」字是「今」、「心」,你心上真正有。「系」是什么意思?就是我们今天讲牵肠挂肚,心里有心事、有念头。这个意思就是我们要把「阿弥陀佛」放在心上,口里有没有没有关系。口里念佛是自度度他,念给别人听的,「那个人很用功,念佛很勤快,我们要学他」,是这个意思。真正的功夫是心上真正有阿弥陀佛,这个叫「系念」。

  『法事』,法是方法。中峰襌师为我们做了这一部仪规,就是系念的方法。

  『三时』,它分为第一时、第二时、第三时。

  『全集』,「三时」统统在这个小册子里面,所以称之为「全集」。

  法事一开端是「香赞」。香赞,大家唱得很熟。今天是佛七的第一天,我早晨来听到诸位同修念佛的仪规,我看了非常欢喜。新加坡的同修确实很有进步,我每次来都不一样,次次都有进步;而这一次是有很显著的进步,确实是得三宝加持,诸位同修的认真努力,才有这样的成绩。香赞,我们虽然唱得很整齐,唱得很如法,可是要懂里面的意思,然后才能够随文入观。就是我们唱到什么地方,我们心跟境界就相结合了、相契入了,这个功德利益真正不可思议。仪式第一段是:

  【戒定真香。】

  『戒定』下面还有慧、解脱、解脱知见,这是对于佛法稍稍有一点涉入都知道,这叫「五分法身」。六祖大师在《坛经》第五章里面传香,传的就是「五分法身香」,这个赞子就是赞五分法身香。五分法身念起来太长了,所以用「戒定」两个字做代表就够了。

  『真香』,不是我们点的这个香,我们这个香不是真香。真跟假怎么分法?「真」是永恒不变的。我们的香点燃了,烧到最后就没有,它会变。香气烧的时候有,不烧就没有了,它是会中断的。「真香」就永远不断。这个地方是讲我们心性(性德之香),「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是性德之香,是赞叹这个。

  【焚起冲天上。】

  这是「戒定真香」燃起的时候。

  【弟子虔诚。爇在金炉放。】

  这些意思都好懂,都是在事相上。

  【顷刻氤氲。】

  『氤氲』是烟云弥漫的状况,也就是很快就遍满十方。

  【即遍满十方。】

  快到什么程度?确实因为十方三世在心性里面讲没有障碍,没有间隔,所以尽虚空遍法界在一念当中就弥漫了。此地这个十方就是十方法界,可见得这个心是无比的广大。

  【昔日耶输。免难消灾障。】

  是指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的时候,耶输陀罗有难,在这个灾难里面是由戒定把他的灾难化解了,所以特别提出这一桩事情来赞叹。耶输陀罗这一段故事,在释迦牟尼佛传记里面有。《大藏经》有「释迦谱」,《经律异相》、《法苑珠林》里面都有详细的记载,在此地也不再多说了。诸位要想知道的话,可以找这些参考数据。这是这个「赞」字的大意略说。

  底下有四句偈,这四句偈的意思非常之深。

  【觉海虚空起。娑婆业浪流。若人登彼岸。极乐有归舟。】

  这是法事里面开示的第一句话,就是开端。开端就要把法事的缘起说出来,而缘起就在这四句。

  第一句涉足的非常深广,「觉海虚空起」。这一句话,如果读过《楞严经》,读过法相、唯识的经论,那就好懂了。如果没有涉及这些大论,这一句如果要是细讲,两个钟点讲不完的。这是说明宇宙万有的缘起,宇宙从哪来的?这一切万物从哪来的?人从哪来的?六道从哪来的?这个里面说到「依不觉」。《起信论》里也说:「尔有无明,以无明而有三细相,以三细相而有六粗。」这样辗转演变发展,才有十法界依正庄严,「觉海虚空起」。

  「娑婆业浪流」,第二句就说得非常粗显。第一句深,深到连二乘人、权教菩萨都无法明了。第二句大概我们常识可以能够接受。「娑婆」是讲现前六道轮回。「流」就是六道流转。六道怎么来的?六道是业力变现出来。什么叫做「业」?我们世间人在童年的时候,在学校读书叫学业。在「学」业,还没「造」业,学业就是学造业。学校毕业出来到社会,问你做什么「事业」?你就真开始造业了。众生就干这个,去造业。造的业太多太多了,归纳起来不外乎三大类:善业、恶业、非善非恶业。三善业果报在三善道,三恶业果报就在三恶道,业力在推动六道轮回。「娑婆业浪流」,我们无始劫以来,所以造的业一天比一天严重,一年比一年严重。所以,我们在六道里面生活状况,诸位一定要觉悟,是一代不如一代,一世不如一世。你想想看,我们造的善业少,造的恶业多,所以一世不如一世,往下坠,不是往上升,这个要知道。

  我们想出离六道轮回,只有一条路。除这一条路之外,说老实话没有第二条路。这一条路就是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释迦牟尼佛教导我们的,十方一切诸佛如来教导我们的。中峰大师在此地说「极乐有归舟」。「归」是回头,「舟」是交通工具,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有交通工具。交通工具是什么?指这一个法事,就是指此地所讲的修行方法。这四句把法事的缘起说出来,说得非常之深,非常之广。

  下面第二段,诸位看第三面第四行「香赞」。这个「香赞」大家更熟了,念得更多了。

  【炉香乍爇。】

  『炉』是香炉,『乍爇』就是燃起来了。香炉里面的香燃起来了。

  【法界蒙熏。】

  我们唱到这一句,是不是心里面一切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没有了。为什么?统统没有了,这个时候的心跟法界一样大。这一有分别、执着,我们的心量就小了,跟法界就不相应了。所以要用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去念这个赞子,受用不可思议。『法界』就是十方、十法界,这个「香」遍满了虚空法界。

  【诸佛海会悉遥闻。】

  十方法界无量无边的诸佛如来,诸佛在那里讲经说法,菩萨、罗汉围绕。就是说一切诸佛法会,因为我们的心清净、心真诚、心平等,就跟所有一切诸佛感应道交。如果心里面有一念分别、执着,这个效果就没有了,没有障碍里面自己造成障碍,那是很大的错误。

  【随处结祥云。】

  这是感应。

  【诚意方殷。】

  『诚意方殷』是能感。「诚」是真诚,刚才讲心地真诚、清净、平等才是「诚意方殷」,这是能感。「随处结祥云」是属于器世间的感应,依报是器世间的感应。诸佛海会前面都有香云,像个盖一样,所以是「香云盖」,诸佛海会都现这个现象。

  【诸佛现全身。】

  这是佛菩萨的感应,这是知正觉世间的感应,我们讲这是依报正报统统都有感应。「诸佛现全身」是正报的感应,「随处结祥云」是依报的感应;「诚意」是能感,这是所感。这个话是不是真实?真实!丝毫都不假。问题就在你有没有做到「诚意方殷」这四个字?只要做到这四个字,这一首赞确确实实是赞叹一切诸佛菩萨的道场、海会。

  【南无云来集菩萨摩诃萨。】

  我们这个地方也启建法会,得一切诸佛的加持,一切菩萨云集,也来护念我们的道场。『云』这个字用得非常之好,云是非有非无,这才是事实的真相。从理上说,相有体无,像云彩一样。从事上讲,十方菩萨集会这个道场。

  【此一瓣香。】

  『香』是心香,用这个香来表法,用这个香来代表,表的是心香。

  【根蟠劫外。】

  『劫』是时间,超越时间。

  【枝播尘寰。】

  『尘寰』是空间,这一句讲的超越空间。

  【不经天地以生成。】

  这是说性空真相。性空真相,本来具足,所以它不是生成的。

  【岂属阴阳而造化。】

  『阴阳』是讲变化的。它也不是变化的,就是六祖大师所说:「何期自性,本来具足」、「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就是这个意思。『造化』就是造作变化,它不属于造作,也不属于变化,这是心性之德香。

  【爇向炉中。专伸供养。】

  底下这一句是圆满的自性。

  【常住三宝。剎海万灵。】

  这两句就把十法界统统包括尽了。『三宝』是上供,上供三宝。下施众生,『剎海万灵』就是指六道众生。所以这两句就是我们的供养对象,是上从诸佛如来,下至地狱众生,十法界所有众生统统供养到了,而且都是以真诚、清净、平等心来供养。底下这一小段是特别标指出来:

  【极乐导师。阿弥陀佛。观音势至。清净海众。】

  这一句专指。这是在一切诸佛如来,专指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

  【悉仗真香。普同供养。】

  『真香』是性德的香光,《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圆通章》里面讲得很清楚。『普同供养』,《普贤行愿品》里面:「一切供养当中法供养为最。」法供养当中,普贤菩萨教给我们:「依教修行供养是第一」。

  这是前面赞佛,表达自己的诚意,不仅仅是诸佛菩萨,与十法界也起感应道交。这个佛事的修法,功德确确实实不可思议,利益无边。

  底下是第一时佛事。第一时佛事,我们要利用短短的时间,把这一部《阿弥陀经》跟诸位介绍出来。我们认识《阿弥陀经》,了解《阿弥陀经》,我们对于净宗修学的信愿自然就生起来了。不但能生起信愿,而且是无比的清净、坚定,在这一生有愿必成。第一句:

  【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

  西方世界,宝莲、德水都是代表自性的体用。宝莲是表自性的性体,八功德水是代表自性的大用,所以赞叹莲池海会。

  《阿弥陀经》经文虽然不长,而它里面的义理,实实在在包含了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我们可以说,这一部整个的《大藏经》就是《阿弥陀经》的批注。你要能够从这上面认识明白,你才晓得《阿弥陀经》不可思议,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才知道我们遇到这个法门,听到这个法门,修学这个法门,是何等的幸运!

  批注里面最详细的是莲池大师的《阿弥陀经疏钞》,最精要的是蕅益大师的《阿弥陀经要解》,这两种注疏,我们修净土的人一定要熟读。这两种批注我们都曾经讲过许多遍,也留着有录音带,「居士林」跟「净宗学会」都有,诸位同修要有时间可以听听,帮助你理解。

  【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叶。摩诃迦旃延。摩诃俱絺罗。离婆多。周利盘陀伽。难陀。阿难陀。罗侯罗。憍梵波提。宾头卢颇罗堕。迦留陀夷。摩诃劫宾那。薄拘罗。阿[少/兔]楼驮。如是等诸大弟子。】

  经文开端列出十六位尊者,这个我们就不要细细介绍。这十六位示现的身分是阿罗汉,而实际上已经有不少是古佛再来。像舍利弗、目犍连都是古佛再来,帮助释迦牟尼佛弘法利生,示现作佛的弟子,实际上早就成佛了。所以这一千二百五十五位比丘,都是像唱戏化装的,不是真的。真的都是诸佛,都是大菩萨。他们在此地是表性,所以有智慧第一,有神通第一,有苦行第一,有教化第一,十六个都有专长,表示这个法门无比的广大,一切众生之类,人人都可以修学,人人都能够成就,它代表这个意思,使我们生起信心来。

  如果我很有智慧,我要不要学这个法门?舍利弗智慧第一,你的智慧能跟舍利弗比吗?舍利弗还念佛求生净土。如果我没有智慧,我笨得不得了。这里有个周利盘陀伽是世间最笨的人,你再笨也不会比他更笨,他都能学,你为什么不能学?所以在此地就是告诉我们,所有一切根性的人,所谓上根、中根、下等根性,聪明愚痴、贫富贵贱,人人能学,人人都能成就,这个法门真是不可思议!

  【并诸菩萨摩诃萨。文殊师利法王子。阿逸多菩萨。干陀诃提菩萨。常精进菩萨。与如是等诸大菩萨。及释提桓因等。无量诸天大众俱。】

  菩萨众里面,文殊菩萨、阿逸多(弥勒菩萨)这两位菩萨表「愿」。文殊菩萨在华严会上跟普贤菩萨两个人发愿求生净土,文殊、普贤也求生净土。诸位念过《无量寿经》,《无量寿经》后半段的当机者就是弥勒菩萨,而世尊将这个经典、这个法门传授给弥勒菩萨。所以弥勒菩萨将来下生成佛,一定说这个法门,一定讲「净土三经」,一定劝人念佛往生净土,这是我们在经上看到的。他们代表「愿」。干陀诃提跟常精进代表「行」,不休息,常精进。从第六页第三行的当中:

  【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这个地方起,这是本经的正宗分。正宗分一开头,这三句话非常重要。这三句话虔诚肯定,世尊在此地告诉舍利弗,就是告诉我们,舍利弗就是我们大家的代表。

  第一句「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极乐世界确确实实有,你要相信,决定不是假的,确实有极乐世界。第二句「其土有佛,号阿弥陀」。极乐世界有一尊佛,这一尊佛现在正在那里教化众生,他的名号叫「阿弥陀佛」。第三句「今现在说法」。这三句话是本经的纲领。既然是本经的纲领,换句话说,也就是净土宗的纲领。你要能相信,那你就真的是有福!

  这两个「有」,「有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劝我们「信」,这是释迦牟尼佛亲口说的,我们要相信。世界极乐,这是劝我们发愿要去,我们这个世间太苦了,苦不堪言,这是劝「愿」。佛的名号叫阿弥陀,这是劝「行」,念阿弥陀佛的名号就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净宗的纲要这么简单,几句话就讲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佛告诉我们:

  【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

  我们这个世界有苦,苦多乐少。苦是真的,乐是假的。什么是真的?不变是真的。什么是假的?会变就是假的。你看,苦不会变成乐,所以苦是真的。乐会变成苦,所以乐是假的。吃东西遇到好吃的,很乐!叫你连续吃个十碗、吃个二十碗,苦了;乐会变成苦。罚你跪在这个地方,这很苦!跪上三天不会变成乐,苦上更加苦。所以,苦不会变成乐,乐会变成苦。跳舞很乐,叫你连续跳上七天七夜,你就叫苦连天了。所以乐会变成苦,乐是假的,苦不会变成乐,苦是真的。西方极乐世界没有苦,只有乐,称为「极乐世界」。世尊为我们介绍极乐世界,这是简简单单的说,那个地方: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皆是四宝周匝围绕。是故彼国名为极乐。】

  有些人问我:「法师,西方极乐世界的建筑都非常呆板,每一家都是七重行树,七重罗网,七重栏楯。那有什么好看?」这是他不解经义。俗话常讲:「依文解义,三世佛冤」,依照经文来解释这个意思,三世佛都喊冤枉。为什么?佛是意在言外,你要懂得「七」是代表圆满。圆满是什么意思?能够适合一切众生的意思,
 楼主| 发表于 2019-3-27 15:09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才叫圆满。诸位如果把《无量寿经》跟《观无量寿佛经》仔细的去念过一遍,你就明了,原来他们那边一切设施不是呆板的。以居住的房子来说,你喜欢住大房子它就变大,喜欢小就变小,喜欢在地上就在地上,喜欢在空中就在空中,这叫「圆满」,这是「七」的意思。它不是完全以一个模式,是随你自己的爱好,随你自己的欢喜,随心所欲的变化,这才叫圆满,才叫如意,所以「七」是代表这个意思。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

  这是没有老苦,没有病苦。『八功德水』是最好的营养,这个水可以喝。不但可以解渴,而且可以充饥,可以长养诸根,百病不生。所以到西方极乐世界,真的就是「不病、不老、不死」。如果你现在开始学,你学得非常如法,理论、方法、境界你都能够透彻明了,学得很相应,你现在就不老、就不病、也就不死。将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来接引你,你跟大众告别:「我走了,到极乐世界去了」,活着往生,不是死了往生。死了就不得了,问题就严重了,所以这个法门是不死的法门。诸位一定要晓得,极乐世界八功德水实在是美妙无穷。

  【池中莲华。大如车轮。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洁。】

  莲花化生就没有胎生之苦。一切世间这个生态都是免不了「胎、卵、湿、化」,唯独西方世界特殊,莲花化生。在第八面我们看到经文上说:

  【又舍利弗。彼佛国土。常作天乐。黄金为地。昼夜六时。雨天曼陀罗华。】

  我们非常喜欢美妙的音乐,西方世界天乐盈空,每一个人所听到的都是自己非常欢喜听的乐章,这是虚空之美,音美!而且天雨妙花,空中色相美,音声美。

  『黄金为地』,「地」是道路,「黄金为地」是指道路,西方极乐世界这个道路是黄金铺的。我们这个世间是柏油铺的,西方世界是黄金铺的道路。道路上有雨花,花落在下面,就像地毯一样排列的整整齐齐,而且有很美妙的图案,不是人工去摆的,自自然然花落下来就是图案。底下一段经文很要紧:

  【其土众生。常以清旦。各以衣祴。盛众妙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即以食时。还到本国。饭食经行。】

  这一段非常重要。为什么?佛教导我们学佛要福慧双修,没有福不行,没有慧也不行。到西方极乐世界天天去享乐了,福慧怎么修法?这里告诉我们,这是修福修慧。每一天都到十方世界去供养诸佛,这是修福。你供养诸佛,当然听诸佛说法,闻法就开智慧。所以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每天的工作就是干这些,你看多自在!一天到晚读自己喜欢读的书,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所以愈做愈快乐。不像我们这个世间,所做的都是自己不情愿做的;不想念的书,非念不可;不想干的事,不干又不行。这个苦恼!太苦了!西方极乐是有它的道理。

  到十方去供佛闻法,十方诸佛无量无边,到底每天去供养一尊佛,还是去供养多佛?如果是供养一尊佛,那这一切诸佛到哪一年、哪一月才供养得完!即使无量寿,佛也无量无边。如果是一时遍供,怎么个供法?给诸位说,确确实实是一时遍供。实在说,到十方世界去供养诸佛,度化众生,我们自己这个身体没有离开阿弥陀佛,还坐在阿弥陀佛旁边的莲花座上。那怎么去的?化生去的,就像释迦牟尼佛一样,我们在《梵网经》上念到「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我们到达西方极乐世界,得到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我们跟佛一样有千百亿化身,有无量无边的化身,所以十方、十法界我们一念之间统统到达。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示现什么身,像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一样的,应以佛身得度就现佛身,应以菩萨身得度就现菩萨身,应以童男童女身得度,就现童男童女身,可以现无量无边的身。这是佛给我们讲的,不是假话,是真的;你相信,你就有福。所以「供养他方十万亿佛」是同时,一时遍供。

  「十万亿」这个数字很小,主要是释迦牟尼佛权巧的说法。因为西方世界距离我们十万亿佛国土,这个意思就是说:你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你可以每天都到娑婆世界来观光,来看看这边的家亲眷属,你天天都可以回来。所以我们要想照顾家亲眷属,真正爱护他们,你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这个话才是真心话。不想到西方极乐世界,照顾不到,心有余而力不足,你没有能力照顾。到达西方极乐世界,确实有能力照顾,无论家亲眷属在哪一道,现什么样的身,你都可以照顾他。所以我们把这一个事实真相搞清楚了,那我们才晓得西方世界一定要去,非去不可。

  【复次舍利弗。彼国常有种种奇妙杂色之鸟。白鹤。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频伽。共命之鸟。是诸众鸟。昼夜六时。出和雅音。其音演畅。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如是等法。其土众生。闻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

  下面佛又为我们介绍弥陀教学的善巧,举出一种例子,变现这些风、树、鸟,以这些东西来说法,使往生到那边的人,自自然然沐浴在大自然的环境里面,一面游乐,一面在那里闻法修持,这样成就道业。我们在这里说法,大家都坐在这个地方,这么多人坐在这个房子里面,每个人都感觉到很热恼。哪有到公园里面去散散步,池边去玩玩水,又能听到说法,又能见到佛菩萨,那多开心!

  西方世界阿弥陀佛的教学就是这样的。七宝树下,宝池德水之中统统都是法音宣流,想听什么经,想看什么经,都在你面前展示出来。要用我们现代的话来讲,可以说西方科技达到了最高峰。我们今天的科学技术跟西方极乐世界比,好比幼儿园,差得太远了。我们把这个音、影像录下来,费这么多的事情,用这么多的设备。西方极乐世界不要,心里一念的时候,心想事就成功了,这才真正叫圆满功德。

  闻法之后,他就修行,『念佛念法念僧』,这叫念三宝。三宝是指自性三宝,「觉不迷,正不邪,净不染」,「觉、正、净」圆满就成佛了,所以用这个三宝来代表菩萨们修学的科目。我们学佛从皈依三宝入门,到「觉、正、净」圆满,大乘菩萨毕业了,圆成佛道。可见「觉、正、净」是自始至终不能离开的,不能间断的。

  【舍利弗。汝勿谓此鸟。实是罪报所生。所以者何。彼佛国土。无三恶道。舍利弗。其佛国土。尚无恶道之名。何况有实。是诸众鸟。皆是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宣流。变化所作。】

  这些鸟都会说法,又美,逗人喜爱。西方世界是不是有恶道?畜生是三恶道,佛告诉我们西方世界没有三恶道,这些鸟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不是真的。

  「阿弥陀佛变化所作」,这一句里面也给我们今人发心弘法一个很大的启示,就是弘法利生一定要讲求艺术,一定要讲求科技。因为在《阿弥陀经》上我们看到阿弥陀佛在极乐世界就是用艺术、用科技来教化众生。所以我们今天走上艺术化、走上科技化,非常符合阿弥陀佛教导我们的精神。在第十页第四行当中:

  【舍利弗。于汝意云何。彼佛何故号阿弥陀。舍利弗。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又舍利弗。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故名阿弥陀。】

  底下是介绍阿弥陀佛,介绍西方世界正报。前面是介绍环境的美妙,这个地方是介绍老师,导师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在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有详细介绍。在这一会里面佛说的非常简略,简略是言语、文字简略,内容是不增不减。佛在此地为我们介绍「阿弥陀佛」名号的意思是无量光、无量寿,「光」表空间,「寿」表时间,时空合起来叫无量无边。所以阿弥陀佛智慧无量,神通无量,才艺无量,德能无量。现在人追求的是财富,阿弥陀佛的财富无量,你们要不要去?样样都是无量,没有一样不是无量的,这个是弥陀名号的本义。

  佛有这么大的德能,像我们这个世间世尊释迦牟尼佛,他也跟阿弥陀佛一样的无量。他无量,我们不行,我们是贫穷、贫贱,比不上他。西方极乐世界弥陀的弟子就不一样,弥陀弟子跟佛完全一样,这个不可思议!

  诸位念《无量寿经》就知道了,《无量寿经》最殊胜的是「四十八愿」,四十八愿是阿弥陀佛自己说的。世尊为我们介绍净宗所有一切经论,可以说都是四十八愿详细的解释而已,没有一句话与四十八愿相违背的。所以在愿跟经文里面,我们看到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即使是下下品往生,他的身体、相貌跟阿弥陀佛完全一样,紫磨真金色身,身相一样。「佛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各个人的相貌跟佛一样,智慧跟佛一样,福报跟佛一样,神通跟佛一样。

  这个一般人念起来就觉得奇怪了,不能相信,这个法门叫「难信之法」。诸位知道,世尊常常跟我们说,凡夫从初发心修成佛要修三个阿僧祇劫,你念几天佛就成佛了,这怎么能叫人相信?其实大家不知道,到西方极乐世界这些成就不是你自己修得的,是阿弥陀佛加持的。虽不是自己修的,自己有用处。不是说加持没用处,是自己的作用跟佛一样。成佛没有?没成佛,还早得很。

  如果这话大家听了有问题,没听清楚,没听懂,我举个例子给诸位说。譬如这个小孩投胎,投到一个大富长者人家,他的父亲富足,他一生下来又富又贵,他一生下来就享受。这些享受是他的吗?不是他的,他父亲给他的。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一投生,生给阿弥陀佛做儿子,所有一切享受都是阿弥陀佛的,我们享他的福。所以到那个地方然后再慢慢修,修成须陀洹,修成斯陀含,修成菩萨,最后修成佛。到修成佛,那个享受是自己的。没有成佛以前,所有一切享受跟阿弥陀佛一样,那是享阿弥陀佛的福,这是十方一切诸佛剎土里面都没有的。你到任何一个剎土,你享你自己修的福,享不到佛菩萨的福。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个个都享阿弥陀佛的福。你们想想看,你要不要去?是这么一个道理。所以一切诸佛劝我们到西方世界,到西方世界就等于成佛了,你的智慧、神通,道力跟佛是一样的。但是要晓得这个「一样」是阿弥陀佛加持给你的,并不是你自己破迷开悟的。所以西方极乐世界有这样殊胜,这样的好处。

  经文上有证明,这个证明在十一页倒数第三行,末后一句: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补处。其数甚多。非是算数所能知之。但可以无量无边阿僧祇说。】

  『阿鞞跋致』是圆证三不退的菩萨。如果说「证三不退」,圆教初住菩萨就证三不退,但是不圆满。什么人圆满?等觉菩萨就圆证三不退。换句话说,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得阿弥陀佛威神的加持,我们的神通、道力,虽然不敢讲跟阿弥陀佛相等,可以说跟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文殊、普贤他们相等。为什么?他们是圆证三不退,我们到那里去也圆证三不退,岂不是跟他们平等!这就是蒙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我们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我们的神通、道力、智慧、德能,确确实实跟观音、势至是平等的,有这样大的能力。

  『其中多有一生补处』,数量是无量无边阿僧祇说,这是西方世界真实不可思议之处。

  我们明了佛跟我们说的都是真话。我相信同修们很多念过《金刚经》,佛在《金刚经》上告诉我们:「如来是真语者」。如来不说假话,这是真语。「实语者」,实就不虚。「如语者」,如是讲得恰到好处,不加一点也不少一点,说的完全跟事实真相一样,这叫「如语」。「不诳语者,不异语者」,佛的话,我们要相信,句句都是实话,佛不骗我们。我们晓得这样殊胜的功德利益,而且我们这一生当中确确实实能够得到,这个经、这个法门里有,千真万确的事实。

  不仅是如此,接着后面佛四次的劝我们,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佛是慈悲到了极处。我们如果再不相信,再不接受,怎么对得起释迦牟尼佛?第一次劝我们,在第十二面第一行:

  【舍利弗。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

  第二次劝我们,在第十三面第一行最后一句:

  【舍利弗。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第三次劝我们,在第十八面第三行最后一句:

  【舍利弗。汝等皆当信受我语。及诸佛所说。】

  第三次劝是在六方佛之后,释迦牟尼佛讲:「不但你要相信我说的,要相信六方一切诸佛所说。」第四次劝我们,在第十九面第一行:

  【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一部经里面,四次劝我们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世尊真的是苦口婆心。你再要不相信,那就是经上常讲的「一阐提」,没善根!四次的劝你,还不相信,那真的叫没法子。

  【六方佛赞。】

  这当中六方佛表法是非常的精彩,我们在此地不能够跟大家细说。但是我们有《阿弥陀经要解》的录音带,有《阿弥陀经疏钞》的录音带,诸位都可以参考。

  实在讲,《阿弥陀经》是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里面,最伟大的一部经典,最殊胜的一部经典。也许同修要问我:「既然这个经典最伟大、最殊胜,为什么不提倡《阿弥陀经》,要提倡《无量寿经》?」《无量寿经》跟《阿弥陀经》是一部经,一个是详细说,一个是简单说,文字有多寡不同,意思没有两样。所以叫你先念《无量寿经》,《无量寿经》讲的详细。念《无量寿经》目的在哪里?目的在叫你建立信心、愿心,「信、愿」。《无量寿经》念熟了以后,有了真信切愿,《无量寿经》可以不要念了,念《阿弥陀经》;念《阿弥陀佛》,这是「行」。「行」愈简单愈好,但是「信」跟「解」要详细,不详细我们的疑惑断不了,要断疑生信。然后发愿,你专门持这个小本,利益、功德就更殊胜,是这么一个意思,诸位一定要明了的。

  佛在经上有一段非常重要,闻经受持有两大利益,这一段经文在第十八页第一行: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闻是经』,「是经」就是《阿弥陀经》,你闻到这部经。『受持者』,「受」是你能够接受,「持」是保持,你能接受、能保持而不失掉。『及闻诸佛名者』,「诸佛名」就是阿弥陀佛的名号,阿弥陀佛的名号是一切诸佛之所赞叹,一切诸佛之所敬仰,在十方世界提到阿弥陀佛,没有一尊佛不尊敬,没有一尊佛不念阿弥陀佛。所以阿弥陀佛的学生,理所当然一切诸佛都尊重你,你到诸佛世界去参访、去观光,人家一看你是阿弥陀佛的弟子,都把你请在前面上座,特别招待,不是普通人,阿弥陀佛的弟子,那还得了!你看十方佛赞,你就知道这是真的,一点不假。

  『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这个不是我胡造谣言,我平常跟大家说,念阿弥陀佛一切诸佛都护念你,这是经文上有根据的,这个话是释迦牟尼佛讲的,这是第一个功德。你得一切诸佛之所护念,你想想看,世间人哪一个人有这么大的福报?能得一尊佛护念,那个福报就不得了!得一切诸佛护念,这个福报没有人能说得出,福报太大太大了!这个世间找不到第二个人,大梵天王也没有你这么大的福报。

  第二个利益,『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个就是「三不退」。你现在走的是成佛之道,一帆风顺,不会退转。为什么不退转?一切诸佛护念你,你怎么会退转!

  同修问:「这话是真的吗?释迦牟尼佛说的话可靠吗?我看到好多人退转了。」没错!你是看到不少人退转了,不是释迦牟尼佛说的话有问题,是那个念佛的人有问题。问题在哪里?「闻、受、持」,这三个字有问题。「闻」,我们今天都闻到了,你有没有接受?你那个点头接受不是真的,所以问题就出在这里。为什么说不是真的?我举个比喻,今天晚上你到这里听了一个半钟点的经,同样在这个时间,有一笔生意可以赚一亿美金,你今天晚上到底去赚一亿美金,还是到这儿来听一个半钟点经?马上就去了。可见是假的,不是真的!如果是真的,那一亿美金看成废纸一堆,一文不值,这是真的!你就真的得一切诸佛护念,得不退无上菩提。你还会为这个世间名闻利养所动,还会为境界所转,这是假的,不是真的。那个「受持」是嘴巴上受,心里没有,关键就在此地。

  对诸佛菩萨不能虚情假意,要用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你就真的得到了。得到这个利益、功德,这个世间、人间天上都不能为比,没有法子比。所以,你们想想,你们要选择那一种,选择西方极乐世界?还是留恋六道轮回?全凭自己决定了,关键在这个地方。真的接受,是真的把这个经、把阿弥陀佛放在心上。有人说我讲这个话不好听,但是不好听,你们真能听懂吗?你们没有听懂,这个问题就严重了。念佛是心里真的有佛,叫做念佛。不是挂在口上,挂在口上,有口无心,没有用处的,那个不能往生,也得不到佛菩萨加持护念。心上真有,口上没有,不要紧!

  上一次我从美国回到台湾,在台北景美图书馆,有一天有一个同修(一个老太太)来看我,告诉我,她念佛念了三年,功夫不得力,问我怎么办?我就劝她,年岁这么大了,应当把什么都放下,牵肠挂肚统统都放下,一心念阿弥陀佛。她老人家告诉我:「法师,我样样都放下了,就是孙子放不下。」我就告诉她:「你要把孙子换成阿弥陀佛,你就成功了。」孙子,她心上真有,她并没有一天到晚「孙子、孙子、…」念在口里。她口里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她心里没有阿弥陀佛,一天念十万声,喊破喉咙也枉然!所以如果真的把阿弥陀佛变成心上人,就往生了,就成功了。

  念佛,记住要这样的念法:心里真的除了阿弥陀佛之外,确实没有牵挂。世间事一切随缘,不攀缘。随缘,日子就过的很舒服、很自在,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没有牵挂,没有忧虑,这个日子过得多幸福!多快乐!现在就得好处,又得诸佛的加持。诸佛一加持,智能增长,能力也增长,身体也健康,面貌是愈来愈好。修行不是看别的,看看你的面貌,面貌修得一天比一天好,一年比一年好,清净心变的,俗话常讲:「相随心转。」心健康了,容貌就健康。心有毛病,什么毛病?妄念、烦恼、忧虑、牵挂,心有病,所以身、相貌也都病了,道理在此地。

  经文末后,与会的大众听到释迦牟尼佛说这个法门,无量的欢喜。

  【佛说此经已。舍利弗。及诸比丘。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闻佛所说。欢喜信受。作礼而去。】

  『欢喜』,身心愉悦,心开意解,无量劫来,找不到的殊胜的方法解决问题,今天佛告诉我们,今天找到了。

  『信受』,就是毫无疑问,完全肯定的相信、接受;接受了,念念不忘。

  『作礼』,是对世尊说出这个法门的感激之心。

  『而去』,是依教修行,专精不退。不是离开道场又忘掉了,那个没有用处。我们现在「而去」,去了就忘掉,出门就忘掉,所以得不到一切诸佛的护念。诸佛护念,龙天善神一定保佑,你还有什么忧虑?还有什么牵挂?所以这殊胜功德利益,真正不可思议。

  今天晚上这一个小时《阿弥陀经》讲圆满了。好,我们念佛回向。   
   
   

系念法事讲话  (第二集)  1994/6  新加坡  档名:20-008-0002

  诸位法师、诸位同修:

  昨天我们将《阿弥陀经》简单的介绍给诸位。有一些同修问我:「蕅益大师在《阿弥陀经要解》里面说释迦牟尼佛是念阿弥陀佛成佛的,这个出处究竟在哪里?」也就是说出处在什么地方,他是根据什么说的。蕅益大师在《阿弥陀经要解》里面为我们指出这段经文在第十九面第二行,这一段文非常重要。我们每天念《阿弥陀经》都疏忽掉了,没看出来。经过蕅益大师这一指点,我们回头仔细再一看,没错,确确实实是如大师所说。这段经文说:

  【舍利弗。如我今者称赞诸佛不可思议功德。】

  这是释迦牟尼佛自己说的,佛(世尊)『称赞诸佛』。「称赞」就是一心称念,「诸佛」就是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有两个:一个是成佛,这个功德不可思议;另外一个就是宣说成佛的法门,这是不可思议的功德。

  【彼诸佛等。亦称赞我不可思议功德。】

  释迦牟尼佛称赞一切诸佛,一切诸佛同样也称赞释迦牟尼佛,所以一切诸佛都是念阿弥陀佛成佛的。

  【而作是言。释迦牟尼佛。能为甚难稀有之事。】

  『甚难稀有之事』是指什么?就是指本经所说的「一心称念」、「一心念佛」,这个确实是甚难稀有!是真正不可思议!

  【能于娑婆国土。五浊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中。】

  换句话说,这对修行人来讲是一个很不好的环境,在这样恶劣的环境当中,释迦牟尼佛用念佛的方法成佛,这个法门不可思议。『娑婆』、『五浊』念佛能成佛,何况其它诸佛清净的国土,哪有不成就的道理!

  【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无上正等正觉。得成无上正等正觉,这个成佛是成的究竟圆满佛。诸位一定要明白这一句经典意思,释迦牟尼佛成的是究竟圆满佛。

  【为诸众生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

  这是第二个殊胜,就是说念佛成佛的法门,这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蕅益大师不给我们指出来,我们确实这段经文往往含糊笼统读过去了,念过去了。不晓得这段经文是释迦牟尼佛念佛成佛,说一切众生成佛的方法,的的确确显示这部经是无上的法门。

  【舍利弗。当知我于五浊恶世行此难事。】

  『难事』就是成佛。说净土法门,说念佛成佛的法门,这是难事!

  【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这是世尊自己的成就。

  【为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是为甚难。】

  说这一个法门是为甚难。末后这段经文的的确确显示这个法门是难信之法,可是最容易成就,难信易行,人人有分。这是我们把这个经义,利用这一点时间补足。我们再看下面第二十一面第三行的一首偈子:

  【世界何缘称极乐。只因众苦不能侵。道人若要寻归路。但向尘中了自心。】

  为什么叫极乐世界?前面《阿弥陀经》里面已经介绍得很清楚。现在的问题就是我们要怎样才能真正得生西方极乐世界?怎样在这一生当中,能够见到阿弥陀佛?这是我们当前最重要的课题。大师在此地教给我们『但向尘中了自心』,这就是告诉我们决定得生,决定见佛的秘诀。这一句到底是什么意思?怎么个讲法?下面这一番开示就是批注,就是解释。

  【心心即佛。】

  说了两个「心」,第一个心是真心,第二个心是妄心。真心是佛,妄心还是佛。真心迷了就叫妄心,不是真心之外,别有一个妄心,那就错了。真妄不二,真妄一如。

  【醍醐酥酪。咸自乳生。】

  『醍醐酥酪』,这是奶品里面经过提炼的,「醍醐」是提炼得最纯的。醍醐是什么?你们诸位同修吃过了没有?这是经过第四次的提炼,由「奶」提炼到「酪」,再提炼到「酥」,再提炼就变成「醍醐」。

  过去道源老法师第一次到印度去朝圣,他是一个讲经的法师,经上常常讲醍醐,到底醍醐是什么?不晓得。所以他一到印度就问印度人醍醐是什么?结果人家端来了,就是现在讲的色拉,他点头知道了。另外一种是庵摩罗果,庵摩罗果经上常常讲,世尊说法时常常拿来做比喻,也不晓得是什么东西?请印度人拿一个庵摩罗果来给我们看看。结果拿来一看,台湾也有,就是番石榴。原来醍醐是色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3-27 15:13 | 显示全部楼层
庵摩罗果是番石榴,都搞清楚了。

  奶品里面提炼到最好的,经上用这个代表圣位,代表佛菩萨。醍醐代表佛,酥酪代表菩萨。乳代表凡夫,凡夫是还没有经过修行的功夫,没有修德位。这些字都是代表圣凡,圣人是凡夫修成的,如同醍醐酥酪都是奶炼成的,就是这个意思。

  【佛佛惟心。】

  第一个「佛」就是今佛,现在佛。后面这个「佛」,就是古佛,或者是未来佛。就是三世一切诸佛,都是心成就的。

  【钗钏瓶盘。尽从金出。】

  『金』比作心性,把黄金比作心性。黄金可以做『钗』是头上的装饰品。『钏』是手镯,也是首饰。黄金可以做『瓶』,可以做『盘』子。换句话说,举几个例子,用黄金制作的器皿千千万万种太多太多了,全是从黄金做的。把这些器皿比作三世诸佛,金比作心,三世一切诸佛都是心成就的。我们明白这个意思,这个说法跟比喻,你就清楚了,说明我们凡夫有心,只要是有心的都能作佛。现在我们不论是真心、是妄心,真心已经成了佛,妄心决定可以修成佛,就是说明我们人人都有成佛的可能,人人都应当成佛,这两句话的含义在此。

  【十万亿程。东西不隔。】

  这是讲远近。在相上有远近,在事上有远近,在心性之中没有远近。心性是能变的,万相是所变。能变既然没有远近,所变哪里会有远近?实实在在这个远近,迷了好像有远近,悟了确确实实是事上也没有远近。所以《华严经》上讲得透彻,《华严经》上讲得真实,「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但是诸位要记住,无障碍的法界是悟了的人才亲证,迷了的人不行。迷了的人确确实实有障碍、有远近,悟了没有。这是说明『十万亿程,东西不隔』,我们娑婆世界在东方,极乐世界在西方,当中有没有距离?没有距离,这是给你说实在话。

  【二六时内。凡圣同途。】

  『二六』是指一昼夜。在古印度讲时间单位,古印度就是佛陀在世的时候,他们把一昼夜分为六个时辰,白天三个时辰,晚上三个时辰。而我们中国人把一昼夜分作十二个时辰,我们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来分,就是地支,分做十二个时辰。现在我们这个时间单位是采取国际大家所通用的二十四个时辰,我们中国人叫它做「小时」,二十四小时。它比我们中国时辰小,比印度的就更小了。所以经上常常翻成「二六时中」,我们白天六个时辰,夜晚六个时辰,这个就是现在的二十四小时,这是从时间上来讲。

  『凡圣同途』,也是不隔的意思。凡圣的差别在哪里?迷悟。一念觉悟就是佛菩萨,一念迷惑就是凡夫。所以实实在在讲找不到凡圣,这里只有迷、悟的差别,没有真正的凡圣之差。我们晓得,然后才知道佛法里面讲的真正是平等法界,所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佛法讲的是真平等。

  【低头合掌白玉毫。星明日丽。歌咏赞扬紫金容。霆震雷轰。】

  这是对于诸佛的赞叹。『低头合掌』是恭敬,『白玉毫』是取佛相好之中的一种,以一代表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这是释迦牟尼佛当年在我们这个世间成道所示现的。『星明日丽』,是比喻,是赞叹,像星一样的明亮,像太阳一样的华丽,这是赞叹佛的容光之好,我们今天讲的光釆。『歌咏赞扬紫金容』,也是指佛的身是金色身。『霆震雷轰』,是非常的明显含着有威德,像雷霆一样能够振奋人心,取这个意思。底下都是赞美之词:

  【清凉月兮有水皆含。】

  所谓「千江有水千江月」,把『清凉月』比喻作诸佛菩萨。我们凡夫心清净,就与诸佛菩萨感应道交。我们求佛菩萨加持,求佛菩萨保佑,这一个求的心是个妄心,是不清净的心,所以你求没有感应。会求的人他懂得,我们真正求佛菩萨保佑,求佛菩萨加持,要念到一心清净,这个感应加持就得到了。就如同六祖大师所说:「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心地清净,一尘不染,这个时候与诸佛菩萨、与一切众生统统起感应道交的作用。

  【功德云而无山不戴。】

  山高就有云彩回绕。把云彩比作诸佛的功德。山比作定,山很稳,坐在那儿不动,我们的心定了,诸佛的功德就加持到我们了。我们要是心里有妄念、有忧虑、有分别、有执着、有烦恼,怎么求都求不到!所以,清净有定,诸佛菩萨就感应道交了。

  【香象渡河。一举洪名超二死。】

  『香象』比作佛菩萨。大象过河,河水并不深,象踩在河底踩得很踏实,稳稳当当牠就过来了。这是比喻佛度众生,佛帮助一切众生了生死出三界,三界就是六道轮回。用什么方法?用一句「阿弥陀佛」,万德洪名。你说多简单!多容易!可惜很多人不相信,那就没法子了。只要老实念这一句佛号,你就决定超越轮回。不但超越轮回,而且超越四圣,声闻、缘觉、菩萨、佛都超越了。因为四圣还有变易生死。『二死』是分段生死、变易生死,两种生死都超越了,他所证得的是圆教佛,超越了藏教佛、通教佛、别教佛,他证的是圆教的佛果。这一句六字洪名,真正不可思议!

  【迦陵出壳。】

  『壳』是蛋壳。迦陵频伽,雪山(就是我们现在讲的喜玛拉雅山)有这种鸟,叫的声音非常好听。牠在蛋里面还没有出来,牠就会叫,那个声音就很好听。蛋裂开之后,牠出来了,那个声音是更美妙了。这是比喻佛说法的音声。

  【千称嘉号压群音。】

  『嘉号』,就是阿弥陀佛的佛号。「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就是嘉号。『千称』就是千遍万遍的意思。一声佛号能够压倒一切的音声,什么音声?诸佛说法之声、诸菩萨念咒之声以及念其它诸佛菩萨名号之声,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统统压倒他们了。佛号功德不可思议,的确很少人知道。我们在佛事当中,这个佛事常常做、常常念,也不晓得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的佛号有这样殊胜的功德利益。你要是知道了,你一天到晚一定就老实念,不肯放松的。念念不可思议!声声不可思议!这一段我们介绍到此地。我们再看下面第二十三面第一行,有两句偈:

  【风吟树树千般乐。香浸池池四色华。】

  这两句是赞叹西方世界景致之美。『树』是七宝行树。七宝行树到底怎样的『乐』,你一定要念《观无量寿佛经》,你才知道,《观经》里面讲得非常详细。『池』是七宝池。宝香、宝池,西方世界称为「香光庄严」。香光庄严,《无量寿经》上也讲得很明白。

  下面是「赞佛偈」。「赞佛偈」我们在此地略略的介绍一下。「赞佛偈」我们天天念,一天要念好几遍,虽然只有八句,这八句把阿弥陀佛在虚空法界、诸佛国土、度化众生的大恩大德统统包括尽了,这八句偈作得非常之好。

  【阿弥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无等伦。】

  『阿弥陀佛身金色』,此地讲的「身金色」,不仅仅是指佛身的色相,言外之意是称赞佛的尊贵,无比尊贵的意思。

  『相好光明无等伦』,「伦」是平等、同类的。「无等」,没有跟他相等的,他特别的突出,就像世尊在《无量寿经》上赞叹阿弥陀佛。实在讲,成佛是佛佛平等,佛佛道同,佛跟一切佛哪有差别?平等当中还是有突出的,所以世尊赞叹阿弥陀佛,「光中极尊,佛中之王」,这就无等伦了。一切诸佛不能跟阿弥陀佛比,跟他一比,阿弥陀佛就显得非常的突出,无比的殊胜,「无等伦」是这个意思。所以古德作这个偈子,字字句句都有根据,这是根据《无量寿经》「光中极尊,佛中之王」来说的。『相好』是佛在因地当中自己修行成就的果报,相好是自行的功德果报。『光明』是讲化他,教化众生功德的成就。这一句是总赞,下面四句是别赞。

  【白毫宛转五须弥。绀目澄清四大海。】

  这两句是别赞相好,佛的相好说不尽!大经上跟我们讲「佛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哪里能说得尽!所以在无量相好里面举一个例子,白毫相、绀目相(佛的眼睛)。『澄清』是讲他的清净,一尘不染。『四大海』是形容佛眼睛之广大,因为佛的身相大,白毫就像五座须弥山一样。那个佛的身相多大?太大太大了。这是佛圆满的报身,是他修行功德成就的。

  【光中化佛无数亿。化菩萨众亦无边。】

  光明是他的大愿度生,普度众生,无量无边。这两句是别赞光明。

  【四十八愿度众生。】

  『四十八愿』,我们在《无量寿经》第六品里面读过了,是阿弥陀佛大愿大行,成就普度众生的大德,所以感得十方一切诸佛的赞叹,一切诸佛的景仰。一切诸佛度众生成佛道,用什么方法?都是劝众生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不退成佛了。所以诸佛成就一切众生圆满菩提的法门,只有这一个。

  既然如此,佛又何必说那么多经,讲那么多法门?你要问这些话,就证明你听经粗心大意。为什么?前面都说明了,这个法门叫「难信之法」。那一些众生不相信,所以才劳累诸佛如来说了许许多多法门,去接引那些不相信这个法门的众生。他要肯相信,那又何必麻烦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讲得那么辛苦,没有必要了,所以一切法门、一切经论是为不相信的人说的。那些人修学其它法门,到修行有了相当成就,有了相当功夫,他对这个法门相信了,一个个就都回头,还是念佛去见阿弥陀佛。

  你要是稍微留意一下,你就明白了,所有一切法门的修行,到最后都是到华藏世界,都是到毘卢遮那佛那个地方,叫「一真法界」。到了华藏世界见到文殊、普贤,文殊、普贤再为他说法,劝他念阿弥陀佛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你看,拐好大的弯才到西方世界。我们今天能信的人,这是大善根大福德,我们已经很早就到西方极乐世界等待他们,等到无量劫才看他们来,「当时我们同在一起修行,你看,我现在已经成佛了,你们才来!」确实有这个味道,法门不可思议!

  【九品咸令登彼岸。】

  这是果德。『九品』有没有?有,确实有九品。但是在西方世界,你能不能辨别出九品?不能辨别,因为西方世界是平等世界,内里面程度有九品,外面所现的相好、光明、智慧、神通、功德,大家都一样,这是西方世界真实不可思议。

  请大家再翻开第二十四面第四行,有一首偈。我省略的部份大家都能看得懂。这一首偈非常重要,我们念佛人之所以不能在这一生往生,都是这一首偈里面所说的过失。

  【诸苦尽从贪欲起。不知贪欲起于何。】

  这两句是问,第一句意思浅,第二句就深。一切的苦(佛在经上跟我们讲了三苦、八苦,这是把一切苦归纳,为了说法方便起见,这些也不必多说了)从哪里起来的?从『贪欲』起来的。所以众苦归纳到最后叫三毒烦恼,三毒就是「贪瞋痴」。我们的心毒不毒?有贪瞋痴,毒!很毒!没有比这再毒的了。三毒烦恼如果再要归纳成一个,那就是「贪」。瞋恚是什么?贪不到才瞋恚,一贪就贪到手,他就不瞋恚了,所以贪是根本。

  菩萨修行的六大纲领,第一个布施,布施就是专门对治贪欲的,我们的贪心断掉了、没有了,这个布施波罗蜜就圆满了。所以布施是对治贪欲的,这个烦恼最严重了。会修行的人,就好像治病一样,那一个病最重先治它;它治好了,其它那些小毛病容易解决。要命的病,一定要下功夫认真把它治好。用布施来对治贪欲。

  这个贪欲到底从哪起来的?细说这个因缘非常复杂,大师在此地说得非常的巧妙,真是一语从根本上为我们道破了。

  【因忘自性弥陀佛。】

  这是答案,后面两句是答,前面两句是问。这就是说迷失了自性,他才会生贪欲。如果觉悟了自性,这个贪欲自然就没有了。正如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面所说的:「本觉本有,不觉本无。」迷是不觉,不觉本来没有,本觉本来就有。本来有的,我们当然可以证得;本来没有的,我们当然可以把它断掉。我们修行证果,断烦恼,证菩提,这个信心就生起来了,知道我可以断得了这个烦恼,我也能够证得无上菩提。

  首先要建立自信心,自己充满了信心,佛菩萨才帮得上忙。佛菩萨想帮你忙,自己对自己没有信心,「我烦恼很重,我业障很重,我成就不了」,一切诸佛菩萨都帮不上忙了。首先自己要建立清净的信心,这一首偈是帮助我们建立信心。

  【异念纷驰总是魔。】

  因为「你」,所以才有异念纷驰,这就是妄想、执着;妄想、执着就是魔。魔是什么?折磨我们的自性,折磨我们的清净心,使我们身心得不到自在,这叫魔。

  所以这个一问一答,非常之妙。最妙在哪里?就是「自性弥陀佛」,这句话妙极了。究竟妙在什么地方?意思就是叫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就可以恢复自性弥陀佛。阿弥陀佛跟自性弥陀是一不是二,用西方极乐世界「南无阿弥陀佛」这个名号,把我们自性弥陀佛给唤出来,自他不二,妙在此地。不仅把这个原因说出来,还把我们破迷开悟、恢复自信的方法也说出来。

  下面这一段开示,意思很深,实在说就是我常常讲的宇宙人生的真相,这一段开示说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

  【教中道。】

  这个『教』就是释迦牟尼佛在经教里面所说的,就是经教当中所讲的。

  【生而无生。法性湛然。无生而生。业果俨然。】

  这四句是佛在经上讲的。下面这是大师为我们解释这四句话,这四句话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它的意思非常的深,非常之广。我们看大师的开示:

  【所谓生者。即众生生灭之迹也。】

  『迹』是相,相有生灭。

  【谓无生者。即诸佛寂灭之本也。】

  『本』是真性,真心本性没有生灭,真心本性变现出来的现相有生有灭。十法界依正庄严,这是相。相有生灭,性没有生灭。先解释什么叫「生」,什么叫「无生」。然后说:

  【法性湛然者。】

  『法』是一切万法,一切万法的本体。『性』,我们现在哲学的名词叫本体。也就是说一切法从哪里来的?是从这个体生出来的。这个本体在我们佛法里面,就叫做「法性」,或者叫佛性;佛性、法性是一个性。

  如果讲佛性,是专门指有情众生而说的。有情,就是我们现在讲的动物,有感情的、有情识的,我们叫做佛性。无情,指植物、矿物,这是无情,我们叫做法性。但是佛性跟法性是一个性,不是两个性,所以《华严经》上说:「情与无情,同圆种智。」因为它是一个性,正因为是一个性,所以依报随着正报转。如果它不是同一个性,依报就不会随着正报转。法性是湛然的。『湛然』是比喻像水,水很干净、很清净,这叫「湛然」。

  【灵明湛寂。】

  这四个字,在佛法里常常用它来形容自性,形容真心本性。『灵』是真心,不是愚昧的;『明』,它不是迷惑颠倒的;『湛』是清净,『寂』是不动。这是本性。现在我们的心迷了,不灵了,也不明。不明就是暗了,我们讲胡里胡涂,冥顽不灵。心不清净,心乱动,心很乱,乱就不寂,污染就不湛。我们迷的相跟这四个字一对照,就清清楚楚。所以佛教给我们修行,修什么东西?就是修的『灵明湛寂』。但是「灵明湛寂」是本有的,不是修来的,只要你把不灵、不明、不湛、不寂翻过来,就成功了。

  所以佛教我们修行的纲领是「戒、定、慧」三学。三学里最重要的是定学,无论那一个宗派,无论那一个法门,无量无边的法门(法是方法,门是门道),方法门道不相同,修行的目的是相同的,统统修「禅定」。所以,绝对不是禅宗才修禅定,那诸位就搞错了。我们念佛是不是修禅定?是,一心不乱就是禅定。不过我们不叫禅定,我们叫「一心不乱」,名词不一样,意思完全相同。我们用念阿弥陀佛的方法,来修一心不乱,修湛寂。只要到湛寂,自然就灵明了。灵明是慧,慧不需要修,定到相当的程度,慧豁然就开朗了,灵明就现前了。所以,湛寂是定,灵明是慧,戒是方法。你一定要依照佛的教诫、佛讲的方法去修定,因戒得定,因定开慧,就恢复到湛寂灵明了。

  【元(玄)妙真常。】

  这个「元」本来是玄(玄妙的玄),古时候避免帝王的讳,所以把这个字写成了元,我们念还是要念「玄」,不能够念「元」。实在讲在现代已经是民主时代,可以把它改过来,用不着再避讳了。

  【个个不无。人人本具。】

  这是生佛平等,一切众生跟佛完全平等。

  【只因最初不觉。忽尔动心。认妄为真。迷己逐物。】

  本来是佛,本来是灵明湛寂的,现在为什么变成这个样的胡里胡涂的?换句话说,本来是佛,现在为什么变成六道众生?这是大问题,这个在佛门是有名的大问。有了这个疑问,这个疑问要不能搞清楚、搞明白,疑能障道,能障碍着信心,我们的信心生不起来,所以一定要破迷生信。

  说老实话,我们今天信心不能建立,就是疑问一大堆,你这个信心怎么生得起来?没有真信切愿,这一生就不能成就。所以能成就的有两种人,一种人上根利智,佛讲经,他一听明白了,疑问没有了,他能成就。另外一种善根深厚,他没有疑问,佛怎么说,他就怎么做,一点儿不怀疑,这一种人这一生决定成功,他没有疑问。只有当中这个半吊子的,上不上,下不下,疑问一大堆,这是最麻烦、最难度的,不容易成就。

  这些实在讲《无量寿经》上佛都讲得很清楚。那个完全没有疑问,甚至于不认识字,没有念过书的,教他念阿弥陀佛,他一天念到晚,往生的时候,站着往生,坐着往生,预知时至,都是一点疑问都没有,真正了不起!那是什么人?过去生中曾经种非常深厚的善根,他是「善根福德因缘」具足了,所以他没有疑问。这两种人很容易得度。

  今天要跟诸位讲解这个问题,七天都讲不完,纵然我在这里讲清楚了,大家听的时候愈听愈胡涂,愈听问题愈多。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在此地也不推卸责任,我告诉诸位这些问题全在《楞严经》上,你们读《楞严经》,答案都在《楞严经》上。这个问题是哪一个人提出来的?富楼那尊者向释迦牟尼佛提出来的,众生原本是佛,为什么会变成众生?变成众生慢慢的修行又成佛了,成佛之后几时再迷惑?富楼那问,释迦牟尼佛解答,这是在《楞严经》第四卷。你们有兴趣去找,答案在里面。我在此地不说,说了对不起大家,说了把你的悟门堵塞,一定要你自己悟才有用处。我给你说出来,你就不会开悟了,那我就对不起你。所以还是自己去读经,自己去找答案,找不出来也不可以问,这个才有用处,你慢慢才会开悟。

  【由是业网牵缠。】

  『业』,就是造业,业无量无边,就像网一样牵缠着你流转五道。五道就是六道。说五道,就不算阿修罗,因为阿修罗在哪一道,就算他是那一道。所以,五道实际上就是六道。

  【恒随生死以升沉。】

  往三善道是『升』,往三恶道是『沉』。

  【亘古至今而靡闲。】

  『亘古』是从无始劫以来一直到今天。『而靡闲』,在六道里面轮回从来没有间断过。为什么轮回?业牵着你,你天天造业,业力太大了,牵着你在六道里轮回。三善业就升,三恶业就沉,就干这个事情。

  【当知生自缘生。】

  所以佛家讲『缘生』,有《缘生论》。

  【而法性不与缘俱生。灭自缘灭。而法性不与缘俱灭。】

  可见得生跟灭是缘,是有生有灭的。但是我们的真心,我们的本性(法性,就是我们的真心本性)是不生不灭的,不跟缘俱生,也不跟缘俱灭。这些事、理,《楞严经》上说得非常透彻。

  所以《楞严经》是大乘经里面最著名开智慧的经典,古人讲:「开慧的楞严,成佛的法华。」开智慧是《楞严经》,成佛是《法华经》。为什么说《法华经》成佛,不说《阿弥陀经》成佛?因为佛当年在世讲经的时候,常常说一切众生的根性,根性最差的叫「一阐提」。一阐提就是没有善根,没有善根的人不能成佛,这是佛常说的。可是在法华会上,佛就改了口气,说一阐提也有佛性,一阐提也能成佛,所以叫「成佛的法华」。法华会上,佛才说明一切众生都能成佛,而成佛的方法就在念「阿弥陀佛」,这是成佛唯一的方法,一切众生得到这个方法,一生当中没有不成就的。这是把生灭跟无生,我们多少明白一个大概。

  【无生而生者。众生迷妄入心。】

  『迷』,就是迷惑。『妄』,就是妄想。『入心』,就是盖覆住我们的真心本性。

  【积业成果。】

  『业』,就是造业。造业,无量劫来,生生世世,这个业累积下来就成了果报,就是六道轮回的果报。这一句说明了「惑、业、苦」是六道轮回形成的原因,为什么会有六道轮回?就是这么来的。

  【虚受轮转。妄见生灭。】

  这也把真相说清楚了,轮回跟生灭,并不是真实的。但是迷了,好像是真实的,就好像我们作梦一样。梦不是真的,但是在作梦的时候,你不晓得那是假的,样样当真。如果晓得在作梦,那就不在乎了,遇到一头老虎要吃你,「我就发个慈悲心让你吃吧!」这是假的,你就很慷慨、很大方了。假如你不知道在作梦,吓得一身冷汗,不晓得这是梦境。实际上,不但我们这个世界,六道、十法界,《金刚经》上讲:「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那是真的,不是假的,确实是梦幻泡影,不是真实的。所以你要看穿了,你在世间就很自在,你就会很快乐,跟诸佛菩萨一样游戏神通,你就充满了智慧,样样事情应付得恰到好处。

  世间人为什么智慧没有了?因为他迷,迷了里面,他有得失,他有执着,愈迷愈深,智慧就没有了。一开悟了,他晓得是梦幻泡影,晓得是个幻相。所以,他在这个世间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没有烦恼,没有忧虑,没有牵挂,纯粹客观。他的看法、想法正确,一点都不邪,正知正见,智慧现前。

  【于法性体上。如镜现像。似珠随色。当知镜光本净。珠体绝痕。物镜互彰。不违色像。彼色像之去来。犹业果之俨然也。】

  这是比喻,比喻『境』,比喻『像』,比喻『珠』,比喻『色』。「境」跟「珠」是比喻我们法性、性体。「像」跟「色」是比喻生灭这些缘。

  【故诸佛于俨然生灭中。唯见无生。众生于湛然无生中。唯见生灭。只因迷悟之有差。遂致现量之不一。】

  因此,诸佛如来跟众生的差别就很明显了。诸佛在一切境界当中,万相当中,『唯见无生』,他在相中见性,所以他得自在。而众生在法性变现这些幻相当中,『唯见生灭』,他不见性;着相不见性,那就苦了,就随业流转。诸佛菩萨是见性不着相,不是不见相;他不着相,不着相就不受相的干扰。我们今天因为着相,所以受外面环境的干扰,我们得不到自在。

  假如真的见性而不着相了,一切众生心里常常希望的「不老、不病、不死」,就真的做到了。为什么?你不着相,就不受相的干扰;着相,你就一定受这个相的干扰。比如年岁大,就想老了。他不念佛,他天天念老,念老他怎么不老?一老,就想到要生病,病就来了。人到年岁大,他念老、念病,所以「老、病」都来了。如果天天念阿弥陀佛,「老」忘掉了,「病」也忘掉了,他真的不老,他也不病,就这么回事情!说穿了很简单,道理很深。明白了就好办,不明了,真苦!

  【实乃生无自性。无生亦无自性。】

  『自性』就是自体。它没有自体,生没有自体,『无生』也没有自体。无自体之体就是真心,就是真如本性。

  【悟则生灭皆无生。迷则无生皆生灭。】

  悟的人见性不着相,不是没有相,迷的人着相不见性,迷悟的差别就在此地。

  【所以离此别无。是乃一体而异名也。】

  实相本来如是,十法界一体而异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3-27 15:16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万法也是一体而异名。如果我们在这上面参透了,真正的觉悟了,真正的明白了,那就恭喜你,你成佛就不远了。

  【审如是。】

  『审』是审察,你仔细去审察,确确实实是这个样子。下面这几句话,你就能肯定,你就能同意。

  【阿弥陀佛即是我心。我心即是阿弥陀佛。】

  唯心净土,自性弥陀。

  【净土即此方。此方即净土。岂非迷悟之自殊。何有圣凡而彼此。】

  说明了十法界依正庄严,就是自心所现的影像。这就是经教里面所讲的根本珐輪,这是讲得最彻底,讲得最究竟,讲得最圆满,千经万论无非是发明这个道理,说明这个现象而已。所以,大师这一段的开示很深、很广。

  【生灭无生生不生。】

  这一首偈是总结前面的开示。

  【乐邦那肯禁人行。】

  前面这一句是讲理,大道理!理明了之后,我们对于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成佛,信心十足。『乐邦』是极乐世界,极乐世界不会禁止任何一个人去往生的。换句话说,人人有分,只要你能信、能愿。

  【谁知万丈红尘里。】

  『万丈红尘』,形容六道轮回。六道轮回里面有人能往生,有人在这一生当中能够圆成佛道。

  【菡萏华开月正明。】

  『菡萏』是莲花的花苞,没有开的时候叫菡萏。『月正明』是指花开了,你看这景多美!这是形容六道里面的凡夫,明心见性,花开见佛,所以这是「花开见佛」、「明心见性」的意思。「月正明」是比喻真如自性完全显露。

  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系念法事讲话  (第三集)  1994/6  新加坡  档名:20-008-0003

  诸位法师、诸位同修:

  请掀开经本第二十八面,倒数第二行:

  【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珐輪。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

  这十句是《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也是《华严经》修学的总纲领。世尊在大经里面告诉我们,菩萨如果不修普贤行,就不能圆成佛道。由此可知,普贤行是菩萨行里面最重要的一个科目。

  我们过去在讲席当中,对于修行说得很多,首先我们要把「修行」这个名词定义搞清楚。所谓「行」,就是思想、见解、言语、造作,这是属于行为。行为有了错误,把这些错误的行为修正过来,这叫做「修行」。我们平常听到佛门里面常讲「开悟」,什么叫开悟?发现自己行为有了错误的人,这个人叫开悟了,觉悟了。知道自己有过失、想错了、看错了、说错了、做错了,明白这些叫开悟;悟后起修,悟了以后要把这些毛病修正过来,这叫「修行」。佛为我们说的修行纲领,在此地因为时间的限制,我们不能细说,在录音带里有详细的说明,诸位带回去多听就都了解了。

  我们净宗修学的纲领,也就是修正行为的标准,我们选了五个科目。第一、是佛在《观经》教给我们的「净业三福」。第二、是大家所熟悉的「六和敬」。第三、是「戒定慧」三学。第四、是大乘菩萨修行的纲领,就是「六度」法门。最后一个是普贤菩萨「十愿」,也就是我们今天读的这一段。这一段是最高的修行标准,最圆满、最究竟的修行标准。从名相上来看,我们看不出它究竟圆满的意思,但是诸位要读《华严经》就明了了。

  第一、『礼敬诸佛』。「礼敬」很平常,我们佛弟子见了佛像(现在佛见不到,见佛像),我们都会恭恭敬敬的对佛像顶礼三拜,「礼敬诸佛」!这算不算是普贤行里面「一者礼敬诸佛」?跟诸位说,不是。为什么不是?我们跟普贤不相应。「普」是普遍,我们的心不普,我们的心有分别、有执着、有界限,所以不普。因此,我们的礼敬那个范围很窄小。而普贤菩萨的心没有分别、没有执着,他的心是尽虚空、遍法界,他的心是平等的、他的心是清净的,他的心是真诚的,这样的心修礼敬,那就叫做「普贤行」,这就是普贤菩萨的「礼敬」。

  此地所说的「诸佛」,境界是无量的深广,并不是指本师释迦牟尼佛、毘卢遮那佛、阿弥陀佛;不是指这几位,是指一切诸佛。一切诸佛,包括过去诸佛、现在诸佛、还有未来诸佛。现在诸佛,世尊在经上给我们介绍了不少。过去诸佛,佛在经上也曾经说得很多。未来佛在那里?诸位要晓得,未来佛就是一切众生,一切众生是未来佛。一切人是未来佛,一切畜生也是未来佛,一切蚊虫、蚂蚁还是未来佛。不但这些有情众生是未来佛,乃至于植物、矿物。《大方广佛华严经》上说得很好:「情与无情,同圆种智。」动物是有情的众生,植物跟矿物是无情的众生,「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换句话说,尽虚空、遍法界统统是诸佛,我们以真诚心、清净心、恭敬心来对待,这叫「礼敬诸佛」。所以,诸位想一想,我们拜三拜算不算是普贤行,你自己就清楚了。

  第一愿如是,后面九愿,愿愿都如是。由此可知,普贤行确确实实是菩萨行里面最圆满的,最究竟的。我们要怎样把自己的修学标准达到普贤菩萨的水平?一定要从「三福、六和、三学、六度」逐渐向上提升,才能够达到这个标准。如果用普贤行的标准来修行,那就恭喜诸位同修了,将来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定是实报庄严土,上上品往生。因为他是实报土上上品的标准,这才显示他的殊胜。

  第二、『称赞如来』。「称」是称扬,「赞」是赞叹。第一句讲的是「诸佛」,第二句讲的是「如来」,如来跟诸佛一样不一样?如果是一样的,为什么要换个名称?应该也像第一句一样,「称赞诸佛」,这就一样了。名称换了,意义很深,实际上是不一样。

  「诸佛」是从相上说的。因此,在相上我们要以平等心、恭敬心来对待。「称赞如来」是从性上说的。所以诸位要晓得,我们的真诚、清净、平等对佛菩萨如是,对一切天神也如是,对一切众生如是,对妖魔鬼怪亦如是,决定没有差别。我对佛的恭敬心跟对魔王的恭敬心完全相同,没有一丝毫差别,这是「礼敬」,是平等的。但是「称赞」那就不一样了,必须是善的、是美的,我们称赞。不是善的,不是美的,我们也不毁谤,不称赞就是了。这是诸佛菩萨教给我们对人、对事、对物的心态,我们的态度应该要这样做法。

  世间有善人、有恶人,我们常讲有好人、有坏人,有好事、有坏事。我们要赞叹好的,赞叹善的;不善的、不好的,不赞叹。在《华严经》末后的一分「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在五十三位善知识里面,我们看到善财童子参访善知识的时候礼敬、赞叹,唯独有三个人,他有礼敬,没有赞叹。这三个人,第一个是胜热婆罗门,代表愚痴;第二个是甘露火王,代表瞋恚;第三个是伐苏蜜多女,代表贪欲。这三个人代表「贪、瞋、痴」,贪瞋痴是三毒,所以有礼敬,没有赞叹。「如来」跟「诸佛」的差别,我们在五十三参里面明显的看出来。所以,「礼敬」对一切要平等,「赞叹」要能够辨别一切善恶,这样才能够利益一切众生,不会伤害众生。

  第三、『广修供养』。世间人,尤其现代人,从前人跟现代人意识型态、思想观念不一样,以前的人多少还有一点道义,现在的人头脑里面第一个东西就是财富,没有一个不追求财富的。财富从哪里来的?全世界的人都追求财富,为什么有的人求到了,有的人求不到;求到的是少数,求不到的是多数。难道求不到的这些人,聪明智慧不如你吗?运气没你好吗?不见得。世出世间事情,唯有佛法讲的透彻,解释的合情合理,我们听了真的心服口服。

  佛告诉我们世出世法都不出因果的定律,财富是果报。果报从哪里来的?从「因」来的。你这一生辛苦努力,那是「缘」。如果没有「因」,你再辛苦、再努力,你也得不到财富,也得不到果。「因」是什么?过去生中的布施、供养。佛告诉我们,修「财布施」得财富,「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你能够修三种因,必定能得这三种殊胜的果报。你不肯修因,哪来的果报?人不能没有福报。没有福,不但自己修道有困难,天天饿着肚子,这哪能修道?佛讲「贫穷学道难」,他一天三餐饭都不能维持,你叫他来修行,他就很难了。所以,福报非常重要。

  我们在念「三皈」的时候,诸位都念过「皈依佛,二足尊」。「足」是满足,就是圆满的意思。「二」是两种圆满,第一种是福报圆满,你看福多重要;第二是智慧圆满。福报怎么圆满?佛的财布施圆满,所以他的福报圆满了;佛法布施圆满,所以他的慧也圆满了。「福慧双修」就是修财布施、修法布施这两种布施。

  法布施当中,普贤菩萨告诉我们,是以依教修行供养为第一。这个话我们愈想愈有道理,佛教我们怎么做,我们就老老实实依教奉行,这是佛的真实弟子。佛教导不会错,依照佛的教训去做,修因证果,果报无比的殊胜美满。

  第四、『忏悔业障』。我们在六道里面长劫轮回,没法子出离。什么原因?业在那里障碍,障碍了明心见性,障碍我们出离六道轮回。业障要怎样把它消除?要忏悔。

  「忏悔」这个名词,在过去翻译体例里面是梵华合一。「忏」是梵文音译过来的,「悔」是中国字,中国字的「悔」跟「忏摩」的意思很接近,所以把这两个字合起来,造成这个名词。

  忏悔里面最重要的是发露,后不再造。我们所造的一切过失、错误,不要遮盖,不要隐瞒,说出来让大家都知道。大家都知道了,这个人责备你一句,你为什么做坏事?为什么说坏话?这个果报马上就报掉了,这个很好!如果做了坏事,不让人知道,把它藏在那里,这个罪过就愈来愈深。所以,好事不要让人知道,好事让人知道,这个赞叹你一句,那个赞叹你一句,你的好事都报掉,就没有了。所以,好事不让人知道,做的坏事知道的人愈多愈好,每个人说你一句就报掉了。

  佛教给我们要「发露忏悔」,对自己来讲要「后不再造」,这一句很重要。后不再造是真正的忏悔,真正消业障。我们一天能够改正一个错误,一个毛病;如果继续不断的改三年,给诸位说,你纵然不能成为圣人,也算是贤人。那是真的,不是假的。以这样勇于改过自新的修持,求愿往生,决定得生净土。

  所以,修行里面,实在讲这个十愿最重要的就是「礼敬」跟「忏悔」。「礼敬」包括「称赞」、「供养」,这三个可以合成一个,「礼敬」就代表了;后面七条,一个「忏悔」统统包括都尽了,这个是修行的总纲领。

  第五、『随喜功德』。这是佛菩萨特别教给我们破除嫉妒障碍的烦恼,嫉妒心也是与生俱来,这不是学得来的,是过去生中的烦恼习气。人都有嫉妒,看到别人比我好,心里就很难过,这个是很大的烦恼,嫉妒是瞋恚的一部分。「随喜」就专门对治嫉妒,看到别人好,不但不嫉妒,能生欢喜心。不但能生欢喜心,而且能尽心尽力去帮助他,成人之美!把他的好处看成自己的好处一样,他的功德看成自己的功德一样,心量拓开,心量就大了,这才与大乘佛法能够相应。

  嫉妒、瞋恚心很重的人,心量非常窄小,那是修行很大的障碍,要想出三界不容易。不但修定修慧难,就是世间法里面做学问、成就事业也艰难。我们世俗人也常说:「大人有大量。」做大事业的人度量很大。斤斤计较,执着的人,度量很小,成就不了大事;做一点小事可以,做大事就不行。诸佛菩萨以及佛弟子,我们的事业是要「众生无边誓愿度」,这个事业太大了,要没有广大的心量,怎么能度一切众生?这绝对不是世出世间小心量所能够做得到的,「随喜功德」就非常重要了。

  第六、『请转珐輪』。第七、『请佛住世』。佛法是人天眼目(眼是眼睛),是苦海里面的慈航,是无明黑暗里面的明灯,我们遇不到佛法,那才是真正的悲哀!为什么?没有机会脱离苦海,超越三界。唯独遇到真正的佛法,我们这个机会到了。因此,「请转珐輪」就是请佛菩萨为我们讲经说法,这个福报是无比的殊胜。

  你要问,我们想修福,想修慧,以什么样的方法能够修到最殊胜圆满的福慧?请佛菩萨讲经,这个福慧是无比的殊胜圆满。现在佛菩萨也不在了,我们也找不到,不但佛菩萨找不到,阿罗汉也找不到,甚至于须陀洹也找不到,怎么办?要找有修有学的这些法师大德,为我们宣扬正法,这个福慧是相等的。

  但是诸位要想想,有几个人听一座经就开悟,就证果了?有几个人是听一部经就开悟,就证果?当然有,但是我们没见过。我们在经典里面见到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甚至于一部经还没有讲完,当中听众有开悟的、有证果的,我们在经上看到的。在中国古时候,我们在传记里面也曾经看过,那是很少很少数。绝大多数的人业障习气很重,他必须要长年累月的天天去听,天天去熏习,天天去改过,或者十年、八年,或者二十年、三十年开悟了,证果了。这样请一位法师讲一次经,这是办不到的,所以一定要「请佛住世」,要把这个法师请到这个地方来常住,这个地方的人才能得利益。我过去在台中求学的时候,李老师在台中一住就是三十八年。三十八年来,他老人家讲经从来没有中断过,所以台中念佛往生的人很多,成就的人很多,道理就在此地。

  但是法师、大德住在那个地方讲经要因缘成熟,缘不成熟,那不行!什么叫做缘?是不是对这个法师招待得很好,供养得很好?不是的!真正善知识他是要利益众生的,不是来求享受的,不是求名闻利养的,真正的缘是这个地方有一些人真的想学。不是嘴巴上想学,那个没有用处的。真想学,真想脱离生死轮回,真的想在这一生成就菩提道业。如果这个地方确确实实有这么一批人,给诸位说,诸佛菩萨自自然然会应化到此地,所谓「众生有感,佛就有应」。如果这地方没有这样的人,只是口头上说,求的是什么?求福报、求升官、求发财、求好儿女,以这种心愿来求,佛菩萨不会来的。真正求了生死、出三界,真正求往生极乐世界,佛菩萨会应化到此地来。所以「请佛住世」,这是感应道交。

  当然因缘的成熟,要靠前面「请转珐輪」。大家要经听多了,这个苦难的日子过多了,逐渐逐渐觉悟了,这才晓得生死轮回是个麻烦事情,才想到出离的心。西方极乐世界听多了,觉得这个地方是不错、是好,我们是应该移民到那边去,有这个心愿了,这就是「感」,有「感」才有「应」。

  普贤菩萨修行的总纲领,就是菩萨行的标准,实际上讲就是这七愿,第八、第九、第十这三愿统统是回向。「回向」就是常讲的回向菩提、回向实际、回向众生。大经跟我们讲回向三处:「常随佛学」是回向菩提,「恒顺众生」是回向众生,「普皆回向」是回向实际。后面三愿都是属于回向,回向是把自己所修的一切功德,绝不自己享受,修的一切功德、一切福慧与一切众生共享。这个心量大!这是真实的福报。如果只是个人享受,那个福报很快就享完了;与一切大众共享,与一切诸佛菩萨共享,那个福报是永远享不尽的!为什么?诸佛的福报无量无边,众生虽然有罪业,但是众生也有修善积德的一分,那一分功德合起来,那个力量就大了。所以,心量一定要拓开。

  这是普贤大士之德,我们在《无量寿经》第二品里面就念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由此可知,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依什么样的标准修行?就是普贤菩萨「十大愿王」。所以,普贤菩萨「十大愿王」是西方极乐世界大众修行的标准。我们今天虽然做不到,要熟悉,要心向往之,将来到西方极乐世界就不会陌生了。

  请看二十九面倒数第二行,这一段是长行,这是一首赞,本经里面赞叹三宝,这是赞佛宝。

  【佛宝赞无穷。】

  此地讲的『佛宝』,是修德成就的佛宝,依修而证。

  【功成无量劫中。】

  『无量劫中』就是修前面的十愿,依照这十条纲领来修学,无量劫的修学,修成了圆满报身,就像西方世界的阿弥陀佛一样。

  【巍巍丈六紫金容。】

  『巍巍丈六紫金容』是果报成就的大用。「巍巍」是果报的作用。「丈六」,丈六身是劣应身。过去释迦牟尼佛示现在印度成佛,他的身相就是丈六金身;示现的丈六身,这对我们就格外的亲切了。释迦牟尼佛在我们这个地球上示现成佛,根据西洋人的说法,距离我们现在二千五百多年前,使我们感觉很亲切。

  【觉道雪山峰。】

  『雪山』就是喜玛拉雅山,当年世尊修道的处所,这是说他自修的成就,这是赞叹这一点。

  下面这几句是赞叹利益众生的功德,佛利生的功德,无量无边,说之不尽。举一个例子来说:

  【眉际玉毫光灿烂。】

  这是指的白毫放光,光中化佛,佛度众生,举这一种德行。

  【照开六道昏蒙。】

  『昏蒙』是指六道众生,佛示现成佛,广度六道众生。

  【龙华三会愿相逢。演说法真宗。】

  这两句是赞叹当来下生弥勒佛。弥勒菩萨在无量寿会上是佛的传法弟子。诸位都念过《无量寿经》,《无量寿经》前面一半是阿难尊者当机,从三十二品以后,就是弥勒菩萨当机。世尊把这个法门特别嘱咐给弥勒菩萨,弥勒菩萨将来下生成佛,一定要讲《无量寿经》,一定要讲「净土三经」,一定是劝大家念佛求生净土,这是『龙华三会愿相逢』。『演说』,就是必定说这个法门。『法真宗』,就是净土宗,就是教人念佛成佛,这是大乘佛法里面的「真宗」。「真宗」不是指其它的,就是指「净土三经」,念佛往生不退成佛。我们在《无量寿经》看到世尊把这个法门嘱付给弥勒菩萨,弥勒菩萨将来一定弘扬。

  弥勒菩萨什么时候到我们世间来成佛?《弥勒下生经》上说五十六亿万年之后。诸位要知道,为什么要这么久?弥勒菩萨现在在兜率天,兜率天的寿命是四千岁,所以兜率天寿命到了的时候,他就下到这个世间来示现成佛。兜率天的一天是我们人间的四百年,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之后,他才到这个世间来示现成佛。假如我们要发愿求生弥勒净土,将来弥勒菩萨下生成佛,你就跟他一道下来做他的弟子,然后再听他讲经说法,劝你老实念佛,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现在这些人就接受净土,现在就到极乐世界去了。他们至少还五十六亿万年之后,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可能已经成佛了,看到他们:「你们怎么这个时候才来!」味道不一样。这个帐要算清楚,你才晓得这个法门无比殊胜。

  底下这一段开示,非常精彩。

  【人人分上。本有弥陀。个个心中。总为净土。】

  这两句话说的是实话。『人人分上,本有弥陀』,弥陀是什么?弥陀是无量的意思。「阿弥陀」,就是说每一个人真心自性的本分上,确确实实有无量的智慧,无量的神通,无量的德能,无量的寿命,一切的无量,我们统统具足。跟阿弥陀佛比,跟一切诸佛比,我们丝毫没有欠缺一点点,完全相同。『个个心中,总为净土』,一样的殊胜庄严,这讲的是性德,性德跟诸佛如来无二无别。我们现在没修,没修性德透不出来,所以不得受用。今天日子过得这么苦,得不到受用。

  大师在此地告诉我们这两个字的秘诀:

  【了则头头见佛。悟来步步西方。】

  佛法教人,教什么?就是「了」、「悟」这两个字。「了」是明了、明白。学佛不是别的,教你做一个明白人,教你做一个觉悟的人,对于一切法都能明了,都能觉悟。明了、觉悟就叫做佛,叫做菩萨;不明了,不觉悟就叫做凡夫,凡夫跟佛差别就在此地;除这一点差别之外,没有差别。一个是明白人,一个是胡涂人;明白人叫佛菩萨,胡涂人叫凡夫。佛的教学就是把胡涂人教成明白人,这就是佛法,这就是佛教的教学。所以,这两个字非常重要。

  底下这一段为我们说明现前事实真相。

  【但念自从无始。迄至今生。一念违真。六根逐妄。随情造业。纵我为非。】

  『自从无始,迄至今生』,这就是迷。怎么迷的?无始以来到现在统统都在迷。

  『一念违真』,「违」是违背,「真」是真心本性。我们今天对人、对事、对物都不用真心,都用的是妄心,违背了真心,违背太久了,什么叫真心不知道了,把妄心当作真心。不学佛确确实实不知道,学了佛才晓得所有一切众生用的心都是假的心,虚情假意。所以我们看穿了,看清楚、看明白了,跟人相处就会处得很自在。为什么?知道大家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说什么也不要认真。为什么?虚情假意。

  什么人用真心?诸佛菩萨用真心。阿罗汉接近真心,还不是真心,妄心里比较真实而已,不是真心。唯有佛与大菩萨「破一品无明,证一分自性」,那就是真心。《华严经》上说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们用的是真心,以下的都是用的妄心。

  『六根逐妄』,「眼、耳、鼻、舌、身、意」都在打妄想,都追逐这些妄相。相也不是真的,《金刚经》上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六根追逐外面的妄相,妄的境界。

  『随情造业』,「情」就是七情(喜、怒、哀、乐、爱、恶、欲)五欲(财、色、名、食、睡),随着自己的情欲造业,『纵我为非』。

  【身业则杀盗邪淫。口过则妄言绮语。两舌恶口。意恶则常起贪瞋。深生痴爱。】

  『妄言』就是妄语。「身口意」这三种,特别是愚痴,实在讲是过去今生造业之因。你为什么会造业?愚痴就造业。明白的人不造业,愚痴的人造业。

  【由兹三业。】

  『三业』是贪、瞋、痴。

  【钩锁妄缘。】

  『缘』,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条件,造善业、造恶业的种种条件,在佛法里就用「缘」字来代表。『钩锁妄缘』,因加上缘,业就造成功了,就起业相。

  【常汩汩于尘劳。但茫茫于岁月。】

  『汩汩』是沉沦。『尘劳』是六道,堕落在六道里面,六道是果报。『茫茫于岁月』,这是讲今生后世「惑、业、苦」的循环没完没了,一片茫然,没有出头的日子。几个人想到这桩事情,要想解决,要想超越,这个人就开始觉悟了,这是始觉。

  【欲思出离。唯凭忏悔熏修之力。】

  你要想出离六道轮回,要想脱离三界苦海,佛告诉我们『唯凭忏悔熏修』。「忏悔」是方法,「熏修」是功夫,要长年累月不间断的熏修。忏悔、熏修的样子,从哪里看?下面为我们说出来了。

  【俾眼耳鼻舌身意之过愆。应念顿消。】

  六根不再造业了。为什么?觉悟了,六根不造业了。

  【使色声香味触法之浮尘。实时清净。】

  内净六识心,外清六尘境,功德就圆满了。这两句话讲的轻松,讲的很容易,你要去做到,那就真难!依照这一个原则去修行,可以说我们这个世界众生没有一个人有指望的,太难!做不到。释迦牟尼佛跟我们说的一切经、一切法门,就是这个原则,要这样才成功。

  诸佛如来知道我们这些人业障深重,这个路子走不通,理论没有错,方法也没有错,可是我们办不到。所以才有阿弥陀佛为我们开广大的易行道,使我们这一些业障深重的人,这一生当中也能成就,那就是念佛法门。

  【又极乐求生。全凭发愿。】

  这个比前面容易太多了。发的什么愿?真正想去,我们发这个心比前面「内净六识,外清六尘」,那容易的太多太多了,这就是真正要发心求生西方极乐世界。

  先说一个普通的发愿,在第三十二面第二行,这是《华严经》上普贤菩萨的一首偈:

  【往昔所造诸恶业。】

  过去一直到今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3-27 15:19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我们所做的一切恶业。这一句讲的是「业果」。

  【皆由无始贪瞋痴。】

  这是「业缘」。

  【从身语意之所生。】

  这是讲的「业因」。换句话说,『身语意』是造业的工具,贪瞋痴是造业的主使,它在那里主宰着。谁去造?叫身口意去造,身口意是造业的工具。

  【今对佛前求忏悔。】

  我们在佛菩萨面前立下大愿,我们要求忏悔。忏悔就是改过自新,一定要把我们的过失真正改过来。

  接着是「四弘誓愿」。「四弘誓愿」也是诸菩萨诸佛无始劫来发愿的总纲领,可以说是总愿,一切诸佛共同的通愿。就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也离不开这四愿,只是把四愿详细说出来而已,归纳起来都不外乎这四愿。同时这四愿也教给我们修行的次第,这是我们一定要知道的。

  【众生无边誓愿度。】

  这是教我们发心发愿为一切众生真实的利益而学佛。学佛不是为自己,是为一切众生,真实的利益。世尊在《无量寿经》给我们说了三个真实,大家应该记得很清楚,「真实之际」、「住真实慧」、「惠以一切众生真实之利」,说了三种真实。但是要想教一切众生得到这三个真实的利益,先要成就自己,先要修自己,从哪里修?先断烦恼。

  【烦恼无尽誓愿断。】

  所以修学先修德行,断尽一切妄想、分别、执着、习气,从这里下手。

  【法门无量誓愿学。】

  然后,再求学问,再完成学问。通达世出世间一切法,至诚感通。

  【佛道无上誓愿成。】

  最后,自行化他,究竟圆满。然后才能够度一切众生,「众生无边誓愿度」这一愿才能够真正实现,真正圆满。所以后面三愿是完成第一愿的必须条件,自己不能度自己,怎么能度别人?先度自己,再度众生。度自己,一定是先断烦恼,后学法门,不能把这个顺序搞颠倒了,搞颠倒你就不会有成就。然后我们再看净宗,显示出净宗是无比的方便。我们看卅二页最后一句:

  【夫净土之为教也。】

  这就是『净土』,我们看起来好像是阿弥陀佛建立的教学。实际上,它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共同成就的教化众生的大事业,这个要知道。

  【仰承阿弥陀佛四十有八大慈大悲。深重愿力。摄取十方一切众生。凡具信心者。皆得往生。】

  往生就不退就成佛,所以这个法门是诸佛如来度一切众生的平等法门。我们讲《无量寿经》「清净、平等、觉」。「平等」的意思跟诸位说过,这是平等法门,众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是平等成就的法门,所以这个法门不可思议,这个法门真正叫「难信之法」,一切众生平等得度。这个一切众生是讲九法界众生,上从《华严经》文殊、普贤、弥勒菩萨也在内,下至阿鼻地狱众生,平等得度,这个不可思议!到达西方极乐世界平等成就,这更不可思议!所以,这个法门很难懂。佛才说:「唯佛与佛,方能究竟。」等觉菩萨对于西方极乐世界的事与理都搞不清楚,我们这些人听了会相信,这真叫奇怪!许多菩萨、罗汉看到都摇头:「奇怪!怎么他们这些人能相信?」这一相信就成佛了,就成就了,平等成就。

  这究竟是什么原因?《无量寿经》给我们说出来,我们今天听到能相信、能接受,绝非偶然,是过去无量劫来善根成熟,过去生中曾经供养无量无边诸佛如来,今天善根成熟,你才会信。你要过去生中不是种这样的善根,今天听到也摇头,也不相信。你看到阿阇王子他们五百人,过去生中供养四百亿佛,听到还不能完全相信,你就知道我们的善根超过阿阇王子。假如我们跟阿阇王子一样的善根,我们今天听了,顶多我将来成佛也像阿弥陀佛,还不想去。听了就想去的,那个善根就超过了阿阇王子;也就是我们过去生中,供养诸佛如来的善根超过四百亿,所以这绝不是偶然的事。权教菩萨、二乘圣者他们没有这个神通,他们看不到我们过去生中这样殊胜的善根福德因缘。阿罗汉只能看到五百世,五百世以前他就看不到了。

  下面这个「信愿行」非常重要,这是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三个条件。

  【信者。信有西方净土。信有阿弥陀佛。摄取众生之事。我等众生。信有往生之分。】

  第一个要信。这是一定要相信,一丝毫都不怀疑。更要相信,就是要相信自己,我这一生当中一定会往生。「佛氏门中,有求必应」,我一定会往生,我一定会见阿弥陀佛,要有这样强烈的信心。底下说的这几句是理。

  【然虽谓弥陀摄取众生往生。要信唯是随心自现。】

  这一句是理。

  【感应道交。】

  这一句是事。

  【究竟非从外得。如是信者。是为真信。】

  如果要把事理搞透彻,那又不是我们现在时间能容许的。但是这些事理,我们在《阿弥陀经疏钞》、《阿弥陀经要解》的录音带里面,讲得很详细、很明白。净土「五经一论」我们统统都讲过,留着有完整的录音带,诸位如果多听几遍,这些道理都明白了,你的信心才真正清净坚固。

  【信而无行。即不成其信。行者。楞严经云。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假方便。自得心开。阿弥陀经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乃至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如是行者。是名正行。】

  『行』是怎么修法?《楞严经》上说:「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这是诸位同修一定要牢牢记住。怎样「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六根自然就都摄了。所以不必去打妄想,不必去想用什么方法来摄心,用不着!老实念就行了,老实念就是「净念」。不怀疑,你心清净;不夹杂,你心就清净了。真正能做到不怀疑、不夹杂,这是「净念」。「不间断」就是「相继」。所以,「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就是「净念相继」。

  下面两句话是特别嘱付我们「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假」是借,「不假」,不再借用其它的方法,像参禅的方法,持咒的方法,或者持戒的方法,或者是研教的方法,统统都不需要,就是这一句「阿弥陀佛」老实念下去,自自然然就开悟。「心开」,就是禅宗里面「明心见性」,密宗里面的「三密相应」,我们用一句「阿弥陀佛」,就能达到同样的效果;而且所达的效果,往往比那些方法、那些法门还要殊胜。

  我们真正想发心这一生当中一定得生净土的人,我们把早晚课要变成相应的方法。所以,早课我们采取《无量寿经》第六品的「四十八愿」,晚课我们采取《无量寿经》第卅二品到卅七品,持戒念佛,都是修「净念相继」。

  如果同修们工作非常繁忙,没有时间做早晚课,怎么办?我上一次在吉隆坡讲经,传授诸位同修「十念法」,只要念十句「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十句不间断,这是「相继」。十句佛号里面,没有怀疑,没有杂念,这是「净念」。所以,这十句佛号确实是「净念相继」,时间只要一分钟,容易做;但是一天要做九次。十念法从吉隆坡说出来之后,就传到新加坡,由新加坡传到台湾,传到美国,现在很多人用这个方法,而修学很有效果,好多人写信给我,打电话给我,说这个方法很得力。在美国有一位同修把这个方法写出来了,我们都印在这些小册子里,现在许多小册子前面都印「十念法」。一分钟一天九次,对于你的工作一点都不妨碍,对于你的生活也不妨碍;不但不妨碍,有很大的帮助。吃饭之前念十句,帮助消化,吸收营养;工作之前念十句,头脑清楚,办事聪明,不会做错,好处太多。一方面是净念相继,一方面得到诸佛菩萨的护念加持,功德实在是不可思议。所以,「十念法」值得广泛的提倡,去推广,确确实实能利益一切众生。而《阿弥陀经》上给我们讲的「执持名号」、「一心不乱」与「十念法」完全相应,这叫「正行」。

  【行而无愿,即不成行。愿者要与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愿愿相应。是为大愿也。】

  刚才说「愿」是关键,如果不愿意求生净土,你虽然有「信」有「行」,还是不能往生。诸位同修就明白,我为什么在早课要定第六品四十八愿,就是叫你每一天念四十八愿,我的心、我的愿与阿弥陀佛完全相应,以佛的心做我自己的心,以佛的愿做我自己的愿,我跟阿弥陀佛志同道合。我们往生的时候,阿弥陀佛怎么不来接引?这是真正的同志,这不是假的,决定得生。我们往生有充分的把握,一丝毫的怀疑都没有,信心无比的坚定,道理都在此地。所以常常有人问:「净公上人,你为什么那么肯定?你到底有什么把握?」我说:「我当然有把握,我一点也不怀疑。」

  【信行愿三。如鼎三足。缺一不可。】

  这是修净土,一定要明白,一定要知道,一定要做到,我们真信、真愿、真行。末后一段是赞佛:

  【阿弥陀佛。无上医王。】

  这是比喻,确实能治众生一切病,能治众生烦恼病,能治众生妄想病,能治众生牵肠挂肚的一切病,能治众生生死病,阿弥陀佛是大医王。

  【巍巍金相放毫光。】

  这是赞叹他自行的功德。

  【苦海作慈航。】

  这是赞叹他教化众生的功德。

  【九品莲邦同愿往西方。】

  这是我们自己愿意生净土,愿意亲近阿弥陀佛,我们也愿一切众生跟我们一样,都能够生到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

  好!我们今天讲到这个地方,三时系念的第一时讲圆满了。还有两天,明天第二时,后天第三时,我们这个科目就圆满了。我们念佛回向。   
   
   

系念法事讲话  (第四集)  1994/6  新加坡  档名:20-008-0004

  诸位法师、诸位同修:

  请掀开经本第三十六面,我们看最后的两行,这首偈子:

  【便就今朝成佛去。乐邦化主已嫌迟。那堪更欲之乎者。管取轮回没了时。】

  这是中峰大师对我们提出最好的警策,告诉我们这个成佛的机缘是非常的难得。开经偈:「百千万劫难遭遇」,那是当年武则天为《华严经》所题的。这一个法门要跟《华严经》相比,尤其殊胜,这个话不是我在此地随便说的。隋唐时代,中国、高丽(就是现在的韩国)、日本,许多大德几乎是一致的看法。诚如彭际清居士所讲:「这是无量劫来,希有难逢之一日。」遇到这个法门,无量劫希有难逢,不止百千万劫,一定要珍惜这个因缘。

  所以,大师教给我们,『成佛』今天就去!『今朝』就是今天。换句话说,我们一定要在一生当中成就,不要等来世,不要等后世,这一生当中就把这个事情办得圆圆满满,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已经嫌我们太迟了。阿弥陀佛建立西方极乐世界现在已经十劫了,十劫你才来,这已经是嫌迟了。『乐邦』就是极乐世界。『化主』就是阿弥陀佛。我们现在去,他老人家都嫌晚了。这一生不去,那当然更是违背阿弥陀佛的本愿,阿弥陀佛对我们的期望。

  底下两句,一般讲通宗、通教,把一生给耽误了,真可惜。『那堪更欲』,「欲」是想要。『之乎者』,之乎者也,这是指研究经教;研究经教是很耽误时间,这是真话。经教,我过去在讲席里面说过很多,就像教网一样,经教像罗网、像迷宫,钻进去之后,再想钻出来,相当不容易。这句话是说许许多多人迷在教海之中,把大好的光阴耽误了。这多可惜!

  『管取轮回没了时』,是说这些人的结果。说实在的话,古德也是这么说,通宗通教未必能了生死、出三界,这些话都是真实的。

  下面是这一首偈的开导,也就是这一首偈的说明:

  【原夫遍十方是极乐世界。山光水色。似空合空。尽大地是清泰故乡。华笑鸟啼。如镜照镜。】

  这二句对的非常之好,也是把宇宙人生的真相一语道破。我们会不会?如果不会,不要紧,就怕误会,误会麻烦就大了。会了,很好;不会,也不要紧,万万不能误会。因为这两句话很容易发生误会,「十方都是极乐世界,尽大地都是清泰故乡」,清泰故乡也是极乐世界,那我们还要不要往生?就怕发生这个误会。所以古人告诉我们「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这两句话也是说的事实真相,可是也容易引起人的误会。「去则实不去」,根本没有去,我还念佛干什么?

  这些话实实在在是不可以对初学人来说的,怕的是产生误会。对于老修,对经教上有相当的素养,那是没有问题的,多少他能够懂得这里面真实义,这是从理上讲的。理事是一不是二,但是要悟了才是一,明白了才是一。我们没悟,还在迷惑之中,理跟事看起来不是一致的。因此,我们为什么听了这些开示会产生误会,原因就在此地。我们是在迷,不是在悟,不晓得性相一如,不晓得理事不二。假如真的晓得了,真的明白了,我们就不是凡夫了,那是菩萨了。明了就是佛菩萨,不明了就是凡夫,凡夫跟佛菩萨差别就在此地。所以,这些话是明白人说的话,我们听不懂。

  【自是不归归便得。】

  『归』是回头。换句话说,是我们自己不肯回头,这一回头就得到了。现在这个问题关键就在这个「归」字。

  诸位同修们,你们大家都是很虔诚的佛弟子,我这一次在佛七当中,看到作佛的弟子,一入佛门先求「三归依」。大家都受了「三归依」,归了没有?归就得了。从哪里归?从娑婆世界归极乐世界,今天我们讲的主题是这个。我们要回归极乐世界,娑婆世界要离开才行。对这个世界还有留恋,还有牵挂,还舍不得放下,那就是「自是不归」,没有归。

  何况「三归」里面,我们解释的很清楚,很明白。我们要从迷惑颠倒回头(回头就是归),依自性觉,觉而不迷,这是「归依佛」。从错误的想法、看法回头,依正知正见,这是「归依法」。我们真的归依了,真的有依靠!从身心一切污染(烦恼就是污染),心里面有贪瞋痴慢,有是非人我,有忧虑牵挂,这都是污染。心污染了,诸位想想,身怎么能不污染?我们要想身清净,先要心清净;心清净,身自然就清净了。所以从一切污染回过头来,依清净心,依平等心,我们晓得从哪里归。这一归,「归便得」,「得」什么?得「觉、正、净」,一回头就得「觉、正、净」。「觉、正、净」是我们自性三宝,是真正的归依处。「觉、正、净」圆满了,就叫成佛了,这是佛法的大纲领,总方向。

  我们今天确确实实是业障很重的凡夫,用通途的方法,我们做不到,我们有困难。佛教给我们念佛求生净土,我们只要用这个方法,舍弃娑婆,归向西方,「觉、正、净」你也就得到了。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一到那里就得到了,「归便得」!这在佛法里面称之为「易行道」。易行道是对其他法门说的,其它法门是难行道,这个方法容易。下面是比喻:

  【五湖烟景有谁争。】

  中国大陆我们向来一般称「五湖四海」,这就是称中华的国境。这句话的意思,实在就是形容「回头就是」,只要我们肯回头。这个就是解释第一句「便就今朝成佛去」,这一「归、得」,就是成佛去了。

  【黄金臂昼夜常垂。惟许行人独委。】

  『黄金臂昼夜常垂』,这是乐邦化主,阿弥陀佛垂着手臂接引。我们修净土的同修们供养的西方三圣,我们供的佛像多半都是西方三圣站着的像,阿弥陀佛垂着手臂接引,这个叫「垂手接引相」。我们见到这个相,念佛的心格外的恳切,佛垂手在那里接引我们,我们还不赶快回去!有这个意思在。

  『惟许行人独委』,「行人」是修行人,是发愿求生净土的人。「独委」,就是一心委身归命的意思。「委」就是委托,我把我的生命委托给阿弥陀佛,通常我们讲「一心归命」,就是这个意思。

  【白玉毫古今不昧。】

  这一句是说阿弥陀佛白毫放光,佛光注照十方世界,接引一切愿生的众生。只要你发愿往生,佛光就注照你,就加持你。佛的慈悲达到了极处,问题就是我们肯不肯去。

  【全凭愿者承当。】

  换句话说,「佛接引众生」是决定没有问题,不需要怀疑的。现在问题在哪里?在我们肯不肯去,愿不愿意去,是不是真的想去,问题在这里。

  【所以道。万法是心光。诸缘惟性晓。本无迷悟人。只要今日了。】

  这几句话说得太好了!理事都说到究竟圆满,要以现代科学家的眼光来看,那真正是不可思议!『万法是心光』,科技一直发展到现代才发现,比过去进步很大。过去总还认为物质是确实存在的,纵然最小,小也存在,像科学所讲的原子、电子、粒子、基本粒子这些东西,它还是一个物质。而近代科学家发现,原来不是的,是波动的现象。换句话说,根本就没有物质的存在,物质是波动现象所产生的,这就是「心光」,一直到近代科学家才发现。所以,我们佛门讲十法界依正庄严就是心光的波动,宇宙是这么一个现象。

  『诸缘惟性晓』,真性、习气全是属于幻觉。这个事实,佛在《楞严经》、《圆觉经》上说出了真相。《圆觉经》虽然不长,里面所说的道理,事实境界,几乎跟《楞严经》完全相同,所以《圆觉》可以说是「小楞严」。

  『本无迷悟』,「本」,就是在真心本性上没有迷悟,迷悟都不是真实的。因为众生有「迷」,所以佛才相对建立一个「悟」。迷没有了,迷没有了还有一个悟,那就又坏了,那就变成「头上安头」,毛病又出来了。诸位要晓得,迷没有了,悟也不存在。就好比一个人生病了,病了要吃药;病好了,药也不要了,药就没有了。病好了,再天天吃药,这个人不又吃出病来了。这个比喻,诸位细细想想不难懂。所以没病的人,也没有药,有病才需要药;药治好了病,药也不要了。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佛在《金刚经》上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佛法是干什么的?帮助你破迷的。你开悟了,迷没有了,佛法也不要了。再执着佛法,又迷了,迷到佛法里面去了。所以佛说法不容易,怕世间法你舍掉了,你又迷了佛法,那佛就喊冤枉!这个佛法也不能执着。我们现在迷要用它,觉悟了不用它,也把它舍弃掉了,这就是对的。所以六祖大师讲:「本来无一物。」「本来无一物」也没有,如果你要执着「本来无一物」,你又有一个毛病了,又有一个执着。所以,到最后给你讲:「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开口便错,动念皆乖。」这个东西开不得口,一开口就错了,一动念也错了,不能够动念的那个境界才是真实的,所以「本无迷悟」。

  【只要今日了。】

  『了』,就是完全明白了。所以大家要晓得,学佛学什么?学作一个明白人。明白什么?明白自己,明白自己生活的环境,如此而已。果然明白了,就称你作佛,称你作菩萨;你不明白,就叫你做凡夫,就这么一回事而已!佛法里面没有迷信,佛法是破迷开悟。

  佛说世间所有一切苦难根源,就是从迷来的,你不明白自己,不明白宇宙的环境,你就有痛苦,你就有灾难。如果真相完全明白了,你这个苦难、灾难完全都消除了,所以叫「离苦得乐」。佛法真乐,这个不是假的。世间人这个乐不是真的,佛法乐是真的。世间之乐,为什么不是真的?因为他迷,他还没明白,所以那个乐不真实,乐里有副作用。只有明白人,这个乐里没有副作用,那才叫真乐。所以这个「明了」非常重要。

  【琉璃池上悬明月。菡萏华闲戏水禽。】

  这两句是形容明白人生活的快乐。『琉璃池上悬明月』,这一句是形容「明心见性」,就是对于宇宙人生,也就是对于自己以及自己生活环境的真相完全明了,就是这个意思。禅家讲「明心见性」,这个话一般人听不懂,不知道「明心见性」是什么意思。『菡萏华闲戏水禽』,这一句是「游戏神通」,你看这个生活多自在!多惬意!这是真乐。

  【是心是佛将心念。】

  我们先看这一句。「念佛成佛」这个法门,它的理论就是《观无量寿佛经》上讲的两句话:「是心是佛,是心作佛。」释迦牟尼佛在《观经》上为我们说出来的,这两句实在讲就是「念佛成佛」最高的理论依据。这两句话要是明白了、懂得了,你对这个法门绝对不会怀疑。所以,第一句『是心是佛』,『将心念』这三个字就是「是心作佛」。我们的心本来是佛,现在又念佛要作佛,哪有不成佛的道理!决定成佛。

  何况佛在大乘经上常讲:「一切法从心想生。」这一句话要紧!法相唯识宗的经论可以说就是解释这一句,几十部几百卷的经典都是在解释这一句话。一切法,确确实实从心想生,我们想佛就作佛,想菩萨就作菩萨,想什么它就变什么。因此,大乘佛法修行里面,观想就非常重要,因为「一切法从心想生」。你要懂这个道理,你们不要去想苦,想苦,苦就来了,那怎么不苦?想灾难,灾难就来了。想老就老了,想病就病了,想死,焉能不死!想什么就变什么。所以,一天到晚胡思乱想,这是心理不健康。我们讲心理卫生,这是心理不卫生。为什么不想阿弥陀佛?想阿弥陀佛,你决定往生成佛。同样是在想,为什么不想去成佛?却要去想老、想病、想苦这些无聊的事情,大错特错!

  你们这些同修,我们的缘分很深,今天参加这一会,一个佛七打下来,果然再不胡思乱想了,你们这个法会七天的受用就不可思议,这七天的法会确确实实带给你身心健康,长生不老,这一点都不假。明白这个道理,有理论的依据。所以,不要胡思乱想,让自己的心清净,让自己的心里面没有杂念,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执着,没有烦恼,心常清净。要想,就想一句「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是我们真心自性的德号,这个名号它的含义、它的解释不能在此地细说,因为解释这个名号,七天都讲不完。我们在《阿弥陀经疏钞》里面讲过,在《阿弥陀经要解》里面也讲过,这些录音带此地都有,诸位有兴趣的话,你可以把这些录音带找到多听几遍,你就明了了。「将心念」这个很重要。「是心是佛」,这是性德,「将心念」是修德,性修不二。

  【念到心空佛亦忘。】

  这就是刚才讲的病好了,药也不要了。佛号是药,病好了,药就不要了,佛也没有了,这是我们真如本性圆满的显露。

  【撒手归来重检点。】

  『撒手归来』,是回归自性。重新再检点,那个境界跟以往完全不一样。以往是「迷而不觉,邪而不正,染而不净」,现在完全回过头来了,是「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

  【华开赤白与青黄。】

  这一句是形容「法尔自然」的现象,回归到法尔自然。『赤白与青黄』,四色莲花是《阿弥陀经》上讲的,用这个来作比喻,这是自然的。这个话如果还难以体会,我们现代人常说自然生态的平衡,自然生态平衡就是佛经上讲的「法尔自然」的意思。我们今天观念当中,这个生态平衡只指这一个地球;地球以外的外层空间,我们知道的并不多,我们的智慧、能力还达不到。佛经里面讲的境界是尽虚空、遍法界,要能保持这一个平衡,才叫真正的平衡。这就是「华开赤白与青黄」这一句所表的深义,这个意思是无量的深广。

  后面这一段开示,就是解释这四句偈。

  【教中道。】

  『教』就是经典,佛在经典里面这样说。

  【惟心佛亦尔。惟佛众生然。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

  这四句是佛说的经文。『惟心佛亦尔,惟佛众生然』,这个「心」是讲的体,我们今天所说的「本体」,《起信论》里面所讲的「本觉」。佛是现相,心性在觉而不迷的时候所现的相叫佛。众生也是真心所现的相,这个相是迷的时候现的相。觉的时候现的相叫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3-27 15:24 | 显示全部楼层
迷的时候现的相叫众生。因此佛跟众生都是心,一个是悟的相,一个是迷的相。生跟佛都是现相,都是作用。体是一个,体上没有迷悟,就没有觉迷;相上有迷悟。因此,『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一而三,三而一,所以众生一定能成佛。为什么?「心、佛、众生」是一体的,哪有不成就的道理!现在关键是要把这三个分清楚,什么是佛?什么是心?什么是众生?我们把这三个搞清楚了,修学就有了下手之处。

  【所谓心者。心有多种。曰肉团心。乃现在身中。父母血气所生者是。】

  第一是『肉团心』。这个「心」,就是我们身体里面的心脏,这个东西也叫「心」,这个心不管用。佛经里头讲的心,不是说的这个心。

  【曰缘虑心。即现今善恶顺逆境界上种种分别者是。】

  第二是『缘虑心』。缘虑心是能够思惟想象的,现在人以为这是脑。就是你能够思惟,能够想象的,你把这个东西当作「心」,这也不是真心。

  【曰灵知心。】

  第三是『灵知心』。「灵知」是灵敏觉知,这才是真心。

  大师在此地说的简单,大乘经上说的心就说得很多很多,不止这三种。但是说得再多,也不出这三个范围。既然不出这三个范围,说这三种就可以把经上所讲的种种心都包含了。

  【是混千差而不乱。历三际以靡迁。】

  第一句讲它不乱,第二句讲它不变。也就是我们常讲「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来不去」,就是这个意思。这是真的,这一点不假。

  【炳然独照。卓尔不群。】

  这两句是形容它是独立的,它不会随任何境界转的,这是真心。我们有没有?有,个个人都有。有,你不知道!你用不用它?一天到晚都用它,你要睡觉作梦都用它。虽用它,也不知道这个东西是真心,冤枉不冤枉!天天用妄想心,用缘虑心,不晓得用真心。这两句关系很大。

  『炳然独照』,「炳」是火烧得很盛的样子,在此地是比喻我们的真心灵知独立,不受任何干扰。这个事情,世尊在楞严会上用了很长的一番开示,《楞严经》上很有名的「十番显见」,就是解释这一句话,解释这八个字的。当时波斯匿王听清楚了,他快乐的不得了。为什么?找到真正的自己,原来真正的自己是不生不灭。生灭是幻相,轮回也是幻相,真正把自己找到了。

  「灵知心」是什么?佛用最浅显的话,为我们说出六根的根性。六根的根性是真心,就是真如,就是本性。六识是妄心,六识是前面的缘虑心。我们要把它辨别清楚。佛菩萨是真心作主,缘虑心作用。好比真心是主人,缘虑心是它的佣人。佛菩萨自在!我们凡夫缘虑心当家,就是佣人当家,主人听佣人摆布,可怜!苦!颠倒!佛经常讲:「迷惑颠倒。」你迷在哪里?你颠倒在哪里?你不知道。佛为我们这一说出,我们晓得我们迷在哪里,我们哪里颠倒了,这才知道了。

  所以,佛教给阿难尊者,《楞严会》上是阿难尊者当机,阿难尊者是代表我们大众,给阿难说就是给我们说,教我们「舍识用根」。「舍识」,不是不要识,不要不行,不要就不起作用了。要!要它作佣人,我自己作主人,这就对了。「用根」,就是根是主人。所以教给我们,眼见色要用「见性见」,那是真的,你就会用真心。不要用「眼识见」,「识」是什么?识有分别,识有执着。性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所以佛说我们睁开眼睛第一念是「见性见」,眼睛一张开像一面镜子一样,外面东西照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还没起心、还没动念,所见外面的境界相叫「实相」,是平等相,是清净相,是真实相。第二个念就坏了,第二个念是什么?你家奴才当家了,奴才分别这个好、那个不好,就有了分别,有了执着,那是缘虑心,所以我们自己当不了家。第一念是主人,第二念奴才就当了家,主人就不起作用,这才有轮回,这才有生死,这才有无尽的苦难。

  我们果然做到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起心、不动念,没有分别、没有执着,就是佛菩萨,就得大自在,就是真正的解脱。所以佛在经上常讲凡夫被烦恼所系缚,好像烦恼是绳索,把你捆绑得不能自由。谁捆绑了你?没有人,就是你那个缘虑心,你那个妄想心。

  佛菩萨得大自在,妄想心变成他的受用,自受用、他受用。教化众生要用妄想,不用妄想的话,就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怎么能教化众生?所以众生说这是毛巾,佛也说这是毛巾。佛有没有执着?佛没有执着,佛是随顺你的执着而执着,这就是佛他的灵知心作主,缘虑心起用。我们凡夫是缘虑心作主,灵知心不见了,没了;不是没了,是忘掉了。虽然存在,没有人注意它,把它疏忽掉了,就是这个情形。

  【在圣不增。在凡不减。】

  『圣』是佛菩萨,佛菩萨没有加一点点。我们博地凡夫乃至于地狱众生,也没有缺少一点点,完全是平等的。诸佛菩萨觉悟了,这个菩萨是大菩萨,明心见性的菩萨觉悟了,佛不得已给他取个名字,不取名字就不好说法。在教学上,名相是教学的工具。它不是目的,是工具。目的达到,这个工具就不要了,这就是《金刚经》上讲的:「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你要知道这个东西是工具。所以,「觉悟」给它取个名字,叫「心」,叫「性」,真心本性。迷了的时候,叫它做「识」。经里面最后的一行:

  【众生迷之。便成妄识。】

  这是佛家的名词,叫它做「识」。法相唯识里面讲「八识」,八个识。由此可知,「心」、「识」原来是一不是二,只是迷悟。给它取个不同名字,悟了叫「心」,迷了叫「识」。「识」就是前面讲的「缘虑心」,「心性」就是前面讲的「灵知心」,就这么回事情。

  【是以佛即众生。】

  因此,佛就是觉悟的众生。

  【众生即佛。】

  众生是迷惑颠倒的佛。

  【且心外无佛。亦无众生。】

  佛跟众生都是真心变现出来的相分。

  【唯迷悟之有闲。故凡圣而迥异。】

  迷悟虽然是一体,但是你不知道是一体的时候,那个受用差别就很大。差别在哪里?众生是苦不堪言。这种苦,我们大家亲身感受日子过得好辛苦,人人都苦,没有一个不苦。我们贫穷人苦,你去问问富贵人,富贵人他有他的苦处,他比我们还苦,一点都不假。贫穷人忧虑,忧虑什么?没饭吃,没衣服穿,没房子住。富贵人比我们还要忧虑,忧虑什么?忧虑怕钱财贬值,怕房子被火烧掉,怕遇到强盗、土匪,他的忧虑比贫穷的人忧虑还要多,还要可怜,还要苦。没有一个不苦。人间苦,天上作了天王还苦。佛在经上讲天王怕阿修罗抢他的位子,阿修罗也跟他打仗,他也苦不堪言。佛说六道都苦,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假,要把苦的根源找出来。所以,迷就有苦,觉悟了苦就没有了。

  【岂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这是讲的事实真相。

  【永嘉云。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

  永嘉大师在《证道歌》上有这两句:「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梦」是迷,迷的时候,真的一点不假,有六道轮回;悟了之后,就没有了。我们要问,悟了之后是不是轮回真的就没有了?不是的。你要认为悟了之后,这个轮回真的没了,你这个想法是错误的。轮回没有,是在我们自己观念当中没有了。诸位要晓得这个道理,不是「事」没有了,是我「心」里没有了。事上有轮回,我心里没有轮回,我在轮回里面就游戏神通,自由自在,想到哪一道就到哪一道,想现什么身就现什么身。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身,你们在《普门品》里念过,这叫「游戏神通」。

  我再举一个比喻,一般人作梦,不知道自己在作梦,所以在梦里面生烦恼。有一些人,少数人作梦的时候知道我在作梦;既然在作梦,就不妨继续再做下去,快快乐乐做下去,那个梦就不一样,没有苦了。他知道了,他觉悟了。觉悟之后,就是《华严经》上讲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当你迷而不觉的时候,理跟事有妨碍,事跟事有妨碍,样样都是障碍,那就苦了。悟了以后,事事无碍,所以神通自在。

  「神通」,诸位也要搞清楚,绝对不是现在一般人观念当中迷信的那些神通,佛经上讲的不是这个意思。「通」是通达,没有障碍,样样明了,样样清楚。「神」是神奇莫测,普通一般人常识想象不到的。他真的自在无碍,这个境界叫「神通」。所以「神通」的意思非常之广泛,非常的深远。

  【既然如是。则经云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总不出唯心净土。本性弥陀也。】

  这就是净宗常讲的「自性弥陀,唯心净土」,理事才能够圆融,这才是事实真相,我们念佛人不能不知道。清楚了,明白了,我们念佛自自然然就不会怀疑了,心就清净,心就定下来了。下面有一首偈:

  【大圆镜里绝纤埃。】

  『埃』是尘埃,『大圆镜』是比喻真心本性。「大」是广大而没有边际,「圆」是圆满,「镜」是比喻照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尽虚空、遍法界,过去、现在、未来,没有一样不清楚,这叫「照见」。所以,佛法修持到了高级的修学,不能用思惟,不能用想象,不可以分别。换句话说,缘虑心完全舍弃,纯一真心,这是「照见」。落在思惟里面,就有界限,就不会圆满,你能够明白的是局部,很小的一部分。

  所以佛法教我们修定,定中的境界,这个定心没有分别,没有执着,他的真心容易现前。定中是有境界的,就是十方世界,过去、现在、未来都在定中看见。这个定要愈深,见的境界就愈广,那个境界叫「现量境界」。亲眼见的,那不是推测的,不是想象的,是亲眼所见的,所以定里有境界。这个境界现前,不能分别,不能执着。一执着,你着魔了;一执着,你心就坏了,真心就没有了,妄心当家,就着魔了。

  所以无论什么境界现前,佛在《般若经》上教给我们一个总纲领:「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统统不执着就对了。何况这些境界相,它是会变化的。为什么会变化?因为它从心想生。一切众生,那个妄想无量无边,千变万化,所以这个境界相,它不是一定的,它是会变的,都是幻相,不必去计较,不必去执着。

  【碧藕华中有圣胎。】

  这是比喻,就像经上所讲的净极光通所现的清净宝相。这是讲西方极乐世界的状况,你在清净心之中能够见得到。

  【遥望金沙池沼外。宝光常照玉楼台。】

  这两句就是赞美西方世界环境的优美。

  【十方三世佛。阿弥陀第一。九品度众生。威德无穷尽。我今大归依。忏悔三业罪。凡有诸福善。至心用回向。愿同念佛人。感应随时现。临终西方境。分明在目前。见闻皆精进。同生极乐国。见佛了生死。如佛度一切。无边烦恼断。无量法门修。誓愿度众生。总愿成佛道。虚空有尽。我愿无穷。】

  这一段是发愿回向偈。这里面有一句很重要,「我今大归依,忏悔三业罪」,这两句很要紧,这两句是这一篇关键的所在。什么是「大归依」?我们真正发愿求生净土,这一念就是「大归依」,无上的归依。怎样「忏悔三业罪」?念佛。经上讲得很清楚,诚心诚意,也就是我们用真诚心、清净心、恭敬心念这一句佛号,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念佛灭罪,这个效果功德之大,不可思议!诸位要是看莲池大师在《阿弥陀经疏钞》后面往生咒的那一部分的开示,你就了解,他说得很透彻,引经据典,告诉我们念佛功德不可思议。所以一定要以真诚心,求生西方。

  【法宝实难量。】

  这是赞三宝里的法宝,赞法宝,『法宝』是经典。佛现在不在世,我们唯一依靠修学的,就是佛留下来的这些经典。『量』是思量,难思量就是不可思议。真正不可思议,将宇宙人生的实相讲得这么清楚、这么明白,实在是难得。

  【如来金口宣扬。】

  这些经典是佛说的。

  【龙宫海藏散天香。】

  这是当年世尊说法,大龙菩萨是一个有心人,他老人家把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都收藏在龙宫里面。所以,龙宫的图书馆,才是最完全的。龙树菩萨曾经去参观过,见到佛所说的一切经。《大方广佛华严经》有多大的分量?他告诉我们有「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偈,一个四天下微尘数品」。这一部经要是拿出来,我们整个地球都都容纳不下。所以他从龙宫里面带出来这个《华严经》,就是我们现在所读的这个本子,这个本子叫下本。下本是《华严经》的大纲,不是全经,是大纲,有十万偈,就是我们现在读的这个本子。全本在龙宫里面,我们这个世间人受不了,太大太大了!这是赞叹他。

  【觉者诵琅涵。】

  唯有真正觉悟的人,才欢喜接受,才肯去读它。读它,真正觉悟的人,真正聪明人。

  【玉轴霞条金写字。】

  这是赞叹我们世间对这个经典的宝贵,看到这个经典非常尊重,把它当作珍宝来看待。『玉轴』,从前经典是卷子的,像我们现在画画的卷子,卷当中这个轴是玉的。『霞条』是绢,绢是丝织品,用金粉写在卷上,这是对经典的宝贵。

  【似排秋雁成行。】

  这一句是形容书法写得非常精美,一行一行,整整齐齐,就是赞叹经卷之美。

  【昔因三藏取来唐。】

  这是用玄奘大师作代表,过去唐朝时玄奘大师到印度把这个佛经带到我们中国来,三藏取经大家都知道的。

  【万古为敷扬。】

  流通万世,广利众生,就是这个意思。

  末后有一段开示,是大师苦口婆心的劝导我们。

  【愿如日月灯光明。】

  『日』是光明的,『月』是光明的,『灯』也是光明的,用三个比喻无所不照。日照白天,月照晚上,日月照不到的灯可以照到,这就统统都照到了,所以用日月灯光明遍照。

  【依光照烛见分明。】

  「日月灯」就是比喻佛所说的经教。我们唯有得到佛的经教,就像得到日月灯的光明,我们把人生,我们把世界,我们把宇宙的真相,这才慢慢的看清楚了,看明白了。

  【行者方能达前境。】

  我们修行人才能达到我们理想的愿望,达到我们修学的目标。

  【是以念佛之人。若不发愿往生。纵有功行。亦成虚设。以不顺佛故。】

  这句话非常要紧,这个法门真信切愿,老实念佛。如果没有愿,佛念得再好,也不能往生;不能往生,就是不顺佛愿。佛的愿望是希望我们快快生到极乐世界,佛对我们的教导,也是希望我们在这一生当中圆满成就。如果我们对这个世界还有所贪恋,还不愿意专心一意求生净土,这是违背了佛的希望,违背了佛的教导,这是我们不可不知道的。真正明白了,当然我们会顺佛的愿望,顺佛的教导,不辜负佛菩萨对我们的大恩大德。好,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   
   
   

系念法事讲话  (第五集)  1994/6  新加坡  档名:20-008-0005

  诸位法师、诸位同修:

  请掀开经本,我们看这一首偈:

  【十万余程不隔尘。休将迷悟自疏亲。剎那念尽恒沙佛。便是莲华国里人。】

  这首偈的第一句是说西方极乐世界虽然距离我们娑婆世界有十万亿佛国土,在我们凡夫观念当中,这是一个非常遥远的距离。大师在此地告诉我们,实际上是不隔微尘。『微尘』是很小的,也就是说它并不算远,在心性里面确确实实没有距离。

  『休将迷悟自疏亲』。这一句的关键就是在「迷悟」。千万不要自己误了,自己要误会了,就很可惜了。

  『剎那念尽恒沙佛』。这一句是说明念「阿弥陀佛」一佛,就是念一切诸佛。所以,我们念一句「阿弥陀佛」,恒河沙数的诸佛统统都念到了。这是佛在许多经论里面都是这样说法,我们应当深信不疑。

  『便是莲华国里人』。果然肯念佛,果然求愿往生,这个人就是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换句话说,就是阿弥陀佛的弟子。

  下面这一段开示,也就是说明这首偈子里面的境界。

  【合尘背觉。栽荆棘于七宝园林。舍妄归真。列珠网于四生门户。】

  『合尘背觉』,「尘」是烦恼,就是五欲六尘,我们的心跟五欲六尘集合起来,这就迷了。「觉」是本有的,我们把本觉违背了,迷在五欲六尘的境界之中,这就是迷惑,迷惑一定就造业。

  『栽荆棘于七宝园林』,「七宝园林」是比喻我们自己的真心本性;「栽荆棘」就是造业,我们迷失了自性,这才造业。这一句是说明凡夫之所以堕落在六道轮回,永远没有出期。

  『舍妄归真』,这一句是翻过来说。「舍妄」,六道是「妄」,五欲六尘是「妄」,我们能够把这些虚妄的舍弃。「归真」,在本宗来说,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归真」。

  西方世界是一真法界,它不是十法界,超越了十法界。古人告诉我们,这个法门是大乘中的大乘,一乘中的一乘。这个话怎么说?大家都晓得毘卢遮那佛的华藏世界是一真法界,这是大家都公认的。在中国佛法里面,无论是宗门教下,没有不承认这个事实,就是华藏世界是一真法界。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文殊、普贤是华藏世界的顶尖人物,没有比他更高的。更高的就是毘卢遮那佛,除毘卢遮那佛之外,文殊、普贤这个地位是最高。文殊、普贤都发愿求生极乐世界,这是为什么?有没有人看到这一段经文,会很认真、很冷静的去想一想,文殊、普贤还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那极乐世界一定比华藏还要殊胜。否则的话,他去干什么?不但他自己要去,他还要劝导华藏世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统统念佛求愿往生。这一段经文,实实在在不可思议!所以,西方世界是一真法界里面的一真法界,求生西方就是超越十法界,是真正的「归真」。「舍妄归真」,真的是究竟圆满。

  『列珠网于四生门户』,「四生门户」是指六道。六道众生的生态不外乎「胎、卵、湿、化」(胎生、卵生、湿生、化生)。这就是说我们六道里面的众生,有能力、有机会在一生当中超越十法界,圆满成佛,这一句是这个意思。这一句说的是「事相」,下面两句说的是「理论」。

  【纵横万法。圆裹一心。】

  这两句讲的是道理。『纵』是指的时间,『横』是指的空间,我们常讲「横遍十方,竖穷三际」,这四个字就是这个意思。在无限的时空里面,包含着一切万法。时空、万法都是一心变现之物,一心是能变,时空、万法是所变,所以圆满的包含了一切万法。『一心』就是我们的真心,「一心」就是我们自己本人。禅宗里面常说:「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本来面目」,就是经上讲的真如本性,这里讲「一心」,这是真正的自己。这两句讲的是理。「事」说出来了,「理」也说出来了,我们怎样能够契入?怎样能够证得?这是我们现前唯一的课题。

  【非思量处。阿弥陀佛。坐断六根。无造作时。清泰故乡。横吞八极。破群昏如杲日丽天。疗众病如善见神药。】

  『非思量处』,这一句很重要,教给我们方法,这是修行方法里面的大原则。我们今天修行,有许许多多同修常说;「我们的功夫不得力,功夫用不上力。」实在讲,不是功夫不得力,也不是功夫用不上力,而是你自己误会,你自己错解了,这才是真正的原因。我们怎么错了?就是我们有思有量,毛病出在这里。「量」是什么?「量」是比较。这个法门比那个法门好,那个法门更殊胜。「量」就是较量,就是比较。有比较,诸位想想看,你就有分别,你就有执着。如果你没有分别、没有执着,哪来的计较?就没有了。所以,你有幻想,「思」就是妄想,「量」就是分别、执着,你有这些东西,你的功夫不得力,你就用不上力。

  高级的修行法,无论是哪一宗,无论是哪一个法门(佛家常讲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到高级的修学都离不开这个原则。这个原则,我们要牢牢的记住。净宗是最高级的修学,因为它是直接成佛。所以,你有思量,你就很难念到一心。我们常讲你有妄想,你有分别,你有执着,你有杂念,你一天念十万声佛号,你也没有办法念到「念佛三昧」,你也得不到「念佛三昧」。

  「念佛三昧」有浅深不同。浅的,我们常讲「功夫成片」,这是最浅的。深的,有「事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这是功夫深的;统统叫做「念佛三昧」。只要得到浅的「功夫成片」,就决定往生,生凡圣同居土,就决定得生。要想念到「功夫成片」也要离开「思量」才行。所以,觉明妙行菩萨教给我们,念佛人最忌讳的是夹杂,「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这就是「非思量处」。如果里面有怀疑、有夹杂,就是有思有量,你的功夫就不能成就,一定要完全舍弃。所以,用「真诚心」去念,真诚心就「不怀疑」;用「清净心」去念,清净心就「不夹杂」;用「平等心」去念,平等心就「不间断」。它符合《无量寿经》上讲的「清净、平等、觉」,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就是修的「清净、平等、觉」。

  『阿弥陀佛,坐断六根』,用这一句佛号成就念佛三昧。『坐断六根』是定。定成就了,就是一心不乱。这里讲的是「坐断六根」,大势至菩萨讲的是「都摄六根」,意思是一样的,完全相同。

  下面这一句:『无造作时』。诸位要记住,「非思量处,无造作时」这两句话是纲领。你只把这八个字做到了,你就快乐了。你现在在这个世间,你可以拍拍胸脯说:「我是这个世界最快乐的人,我是这个世界最幸福的人。」一点都不假。「无造作」是慧成就。

  『清泰故乡』,「清」是清凉,「泰」是太平,就是指的西方极乐世界。

  『横吞八极』,「八极」就是八方,也就是十方。这是讲慧光圆照,智慧、光明圆满的照见。

  『破群昏如杲日丽天』,「群昏」是一切无明。对自己来说,我们有见思无明,有尘沙无明,有根本无明,这是对自己来说的。对自己来讲叫破迷开悟。如果对教化众生来说,九法界众生无明都没有破、没有断尽,这是「群昏」。「非思量处,无造作时」,这一句佛号能破根本无明,能拔一切苦厄。

  拔苦厄,就是底下讲:『疗众病如善见神药』。这一句是比喻拔苦。「善见神药」是佛经里面的比喻,比喻有一种药,名字叫「善见」,众生要是见到这个药,这个药不要去吃,见到就行,你的一切病毒都消除了,有这样神奇的妙药;用这个来比喻这一句佛号。

  【所以云。一称阿弥陀佛名号。能灭八万亿劫生死众苦。利益如是。岂譬喻言说之可及乎。】

  这个话是佛在经上说的,你们大家能相信吗?念一句阿弥陀佛,就灭八万亿劫;《观无量寿佛经》讲的比这个数字还多。我们这几天大家念了不少声了,灭无量罪。这是真的?还是假的?灭罪是一定的,要是说灭这么多的罪,大概是不太可能。是不是佛在经上说的这个话有了问题?佛说的没错,而是我们自己不会念。怎么不会念?前面不是说了,「非思量处,无造作时」。我们一面念佛,一面在打妄想;一面念佛,一面在造作;打妄想就是造作,所以我们这个佛号里头夹杂着思量,夹杂着造作,因此灭罪的效果就不圆满、不究竟。我们讲白一点大家好懂,果然能够做到,就是清净心、真诚心去念,那个功德就大。还是怪我们自己的心不够清净、不够真诚,念的时候有杂念、有妄想。这还是怪我们自己,不能怪佛菩萨,佛菩萨讲的没错,一点都不错。所以,这两句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开示,应当在一切时、一切处,无论修学什么法门,说实在话,就是修的这两句。

  我们再翻过来看底下一首偈,这当中赞佛偈前面都曾经讲过了。我们看五十一面第四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3-27 15: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一首偈:

  【打破虚空笑满腮。玲珑宝藏豁然开。直饶空劫生前事。六字洪名毕竟该。】

  我们这一次从台北带来有小的卡片,一面是印着三个猴子,另一面是印的醒世图,我想同修们也许都看到了。里面的文字一共有五种,不是完全一样的,五种不同。这五种里面,有一种我今天在那里看到了,是莲池大师在《阿弥陀经疏钞》后面的一段开示,我们把它印在后面。莲池大师告诉我们,念佛胜过念往生咒,胜过念一切其它的咒,胜过念一切其它的经论法门。这个意思就是说明一切法门当中,念佛是第一,无比的殊胜,跟这一首偈相应。这一首偈,也是这个意思。

  第一句是破迷开悟,禅宗里面讲「豁然大悟」。『打破虚空』,比喻开悟,那个欢喜是无法形容。所以,初初开悟的菩萨叫「欢喜地」。初地菩萨叫「欢喜地」,这是别教初地菩萨刚刚破一品无明,见一分真性,欢喜地。第一句是开悟,第二句是比喻见性。

  『玲珑宝藏豁然开』,自性里面无量的智慧、德能、功德统统现前了,别教初地菩萨、圆教初住菩萨这是自性本觉现前了,这不是修来的,这是自性里本来具足的。六祖大师开悟的时候说:「何期自性,本来具足。」

  『直饶空劫生前事』,这一句是讲大用(大作用)。无始劫以来,生生世世的事情全都明了了,全都明白了。这是无量的德能举一样,过去无始,未来无终,统统都明白,统统都见到,这个时候六根没有障碍。诸位要晓得,这是圆初住、别初地的菩萨他们的境界。我们如果想修行,修到这个境界,佛在经上讲的,要修两个阿僧祇劫,第一个阿僧祇劫证得三贤的果位,第二个阿僧祇劫才从初地到七地,所以这是两个阿僧祇劫才有这个能力。

  大家听了也不要欢喜,为什么?我们没分。人家修两个阿僧祇劫是从什么地位开始?佛在经上明白的告诉我们,要从证得初果那一天开始。也就是说,至少我们要将三界六道里面八十八品见惑断尽,从这一天开始算起两个阿僧祗劫才能到这个境界。我们今天见惑一品都没有断,所以怎么样修都不算,是要从须陀洹果这个地方算起。由此可知,我们学佛修行,实在讲,从过去算到今天,不止三大阿僧祇劫,无量个阿僧祇劫,从来没有一天证得初果。所以,统统不算,这一生修的还是不算,你才晓得修行证果是多难。

  然后你才真正明白过来,不念佛、不求生净土,简直就是没希望了。你有能力断见思烦恼吗?除了这个法门叫「带业往生」之外,任何一个法门都是要断烦恼才能成就。我们这个法门不需要断烦恼,这一句佛号把烦恼伏住就行了。「伏」容易,「断」太难了。所以,一见性,性德完全显露,智慧、德能、神通、自在统统现前,果德不可思议。

  末后这一句是教给我们方法,这个方法就巧妙了,『六字洪名毕竟该』。莲池大师通宗通教,他参过禅,住过禅堂,宗门教下是样样通达,到晚年全部舍弃了、放下了,晚年就是一卷《阿弥陀经》,一句「阿弥陀佛」。这成为一代祖师,一切法门到最后总归念佛。这个事实,我们必须要认识清楚,然后我们的信心才真正坚定、清净,不会动摇。

  隋唐时代的这些大德们,曾经将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做了一个比较,哪一个法门最圆满?哪一个法门最究竟?这一比较得到一个答案,《华严经》最圆满、最究竟,几乎是大家统统公认的,承认《华严经》叫「根本珐輪」。四十九年所说其它一切经都是华严枝叶,就好像一棵大树一样,《华严》是根、是本(本是主干),其它一切经是枝枝叶叶,都离不开《华严经》,《华严经》是大根大本。

  《华严经》跟《无量寿经》做个比较,这些大德又说《无量寿经》第一。为什么?《华严经》最后达到究竟圆满,是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文殊、普贤统统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才得到圆满的结局。换句话说,如果不生西方极乐世界,《华严经》就不圆满。《无量寿经》是专讲西方极乐世界的,就是《华严经》的归宿,《华严经》的总结,这把《华严经》比下去了。

  我们今天读的《无量寿经》这个本子,一共分四十八品。我们再继续不断的追,四十八品里面,哪一品第一?当然是第六品第一,第六品是四十八愿,世尊为我们介绍西方净土,说了那么多的经论,都是介绍四十八愿,没有一句话违背四十八愿。所以,四十八愿第一。

  四十八愿里面,哪一愿是第一?这个古德已经找过了,也几乎公认第十八愿第一。十八愿是什么?「十念必生」,说明念这一句佛号才叫真正的第一。所以,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是这么来的,名号是一切佛法的顶尖。换句话说,四十八愿是解释名号的,《无量寿经》是解释四十八愿的,《大方广佛华严经》是解释《无量寿经》的,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是解释《大方广佛华严经》的。大家要把这个事实认得清清楚楚,你才肯定这一句名号不可思议。

  所以,古德说到灭罪消业,极重的罪业,一切忏悔法都消不了,一切经论都消不了,最后就是一句「阿弥陀佛」,这一句「阿弥陀佛」没有不能消的罪业。这个话我们相信,为什么?我们在《观经》里面看到五逆十恶,立刻要堕地狱的众生,如果这个时候他以真诚心一念「阿弥陀佛」,就能够离开地狱,往生极乐世界,这个我们见到了。极重的罪业,一句佛号就能成佛。不但消业,不但脱离地狱,这一句佛号他就能圆成佛道,名号功德这种殊胜的利益,知道的人确实不多。所以诸佛如来都说这个法门是「难信之法」,你真正相信,真正肯修,无论什么人,不管你造多重的罪业,你这一生都能够圆满成佛。「六字洪名毕竟该」,「该」是包括,统统都包括了。

  下面这一段开示,我们把它念一遍:

  【古人道。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念佛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

  『古人道,清珠投于浊水』。这是讲清水珠(宝珠),我们现在没有人见到过。实在讲现在这个世界非常需要,我们的饮水都是污染非常严重,极需要清水珠。『浊水不得不清』,古德是用这个比喻,「清水珠」,佛在经上说过的,我们现在众生福薄,稀世之宝就隐藏不出现。用它来比喻『念佛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这就是前面比喻里所说的「善见神药」,就是比的这一句佛号。

  我们的妄想很多,杂念很多,我们很想定下来,很想静下来,就是定不下来,就是静不下来。说念佛有效,但是不念还好,愈念愈乱,愈念妄想愈多,那不就是跟这句话相违背了吗?其实你没有得到念佛的要领,没有明白它的理论与方法,所以这一句佛号你念的不得力,愈念妄想愈多。

  打佛七当中,同修们也许都有这个经验,通常是两种毛病:一个是愈念妄想愈多,另外一种人是愈念愈打瞌睡。他没有妄想,他打瞌睡,念念就睡着了;坐在那里会睡觉,站着会睡觉,绕佛也会睡觉。这两种病不要害怕,为什么?古人也有,很少人没有的,这叫无始劫来的习气。这个毛病很重,不要怕,不要去理会,老实念。老实念,佛菩萨就加持。念到时间久了,你的妄想自然就少了,杂念也少了,功夫渐渐就得力了。不要怕!「我不念还没有妄念,愈念妄念愈多,算了,不敢念佛了」,吓得不敢念,那就错了,就大错特错了。正因为有妄念,佛号更要用功;正因为自己昏沈,就更要念佛。昏沈是无明,心思很乱是妄想,所以用这个方法来破无明,断妄想。底下解释:

  【西天有宝。名曰清珠。谓此珠。投入浊水中。入水一寸。则一寸之浊水即便清洁。】

  『西天有宝,名曰清珠』,古时候讲「西天」,就是现在讲印度,印度大概现在也没有听说有这个宝了。这个珠『投入浊水中,入水一寸,则一寸之浊水即便清洁』。

  【此珠入水。自寸至尺。乃至于底。则浊水亦随之澄湛。】

  『澄湛』就是清净。佛说这一桩事,在理论上来讲决定可能。事上来讲,我们今天没有人见到过;理上讲是决定可能的。

  【当知清珠者。喻念佛之净念也。浊水者。喻杂乱之妄心也。】

  在此用比喻,我们重在比喻,所以念佛要净念。许多同修常说我们念了很多年的佛,功夫不得力,妄想杂念还是很多,又急着要想求往生,怕往生不了,来问我怎么办?其实我们在经论讲解里面讲得太多太多了,关键就在「净念相继」,你这个念不净。念怎么不净?心不净。心为什么不净?对世间五欲六尘还贪恋,还放不下,所以心就不清净。以这样的心念佛,只可以说跟阿弥陀佛结个善缘,这一生要去不容易。阿弥陀佛是很慈悲,可以接引你去,可是去到西方世界问题就严重了。什么严重?西方世界的人每一个人都心很清净,你的心不清净,跟他们格格不入,不能相处。所以不是佛不慈悲,你跟大家不能相处,问题在这个地方。

  诸位要真正觉悟,我们这个世间,人的一生就像一场梦一样。你们现在年轻不觉得,到了七十、八十这个警觉心就高了。我昨天去看松年老和尚,老和尚就说:「唉!人生一场梦。」我去看竺摩老法师,竺摩老法师也这么说。他们都八十多岁了,真的,八十几年光阴一弹指就过去了,确实是一场梦。既然知道是一场梦,还有什么放不下?还有什么事情要认真?还有什么要计较的?那就坏了,把我们这一生往生不退成佛就耽误了。

  所以,聪明人知道一切法无常,一切法如梦幻泡影,我们要尽心尽力多做一点好事。什么是好事?利益社会,利益众生。利益里面,最殊胜的利益、第一的利益就是劝人念佛,这是无比的利益。而且你要是在这个法门上真正用心,尽心尽力的来修福,那个感应特别殊胜。

  我坐在此地现身说法,我二十六岁学佛,再过两年七十岁了。我三十四岁讲经,从来没有中断。我讲过不少经论,印送佛书的种类有几百种,数量都很可观。这几年明白了,觉悟了,专念《阿弥陀经》,专讲「净土五经」,其它的不讲了,这个感应、效果比从前不知道殊胜多少倍。所以,我知道劝人念佛,一切诸佛都欢喜,一切诸佛都加持。印经印什么经?印《无量寿经》、印《阿弥陀经》,印《阿弥陀经要解》、《阿弥陀经疏钞》,这些布施没有一尊佛不欢喜,比印送其它的经论那个功德利益殊胜,感应之快速,很明显。我是过来人,劝勉大家,大家要修福得到非常殊胜、非常快速的果报,这个方法有效,非常有效!

  细细的读净土五经,读大乘经,我们对于这些道理,对于事实真相就更清楚、更明白了。因此,我们要尽心尽力去做这一桩好事。这一桩好事,三种布施具足。「财布施」,我们印经,现在你们做CD片、做录音带都要用钱,钱是财布施。经书、录音带里面的内容是法,「法布施」。你看财布施有了,法布施也有了。众生接触到这个法门,依照这个法门修学,烦恼消除了,生死远离了,「无畏布施」。三种布施具足了。所以,你的果报财富不缺乏,生活不要忧虑,不会缺乏,智慧天天增长,又健康又长寿,这是现在的果报。将来往生,预知时至,没有病苦,想坐着走就坐着走,想站着走就站着走,你说多自在!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谁肯修谁就得到。你真正不怀疑,真正能相信,就是有福了,这个人就是大福德、大善根。

  所以,此地讲的「净念」这个重要。「净念」是从清净心,清净心在平常养成,生活里养成。不是念佛的时候心清净,不念佛的时候,我这个心就不清净,那个没有用处!从早到晚,从年初一到腊月三十,心都保持清净。清净是什么?不染尘俗。我并不离开尘俗,你有家庭、有事业,你照样去做,而且做得更好、更圆满。为什么?因为你有智慧。从前为什么做得有烦恼?你有得失的心,有计较的心,你有分别、有执着,天天在算计,你就很苦。现在你看开了,看明白了,我事业照做,我没有得失心,像现在这样,赚钱欢喜,赔钱也欢喜,那多自在!没有得失心,这个就自在,心就清净,不受外境的干扰。所以,你是用清净心。你用清净心、用真诚心去做事,充满了智慧,充满了慈悲。我的事业是为社会,是为大众,修福造福,你的福报愈来愈大,智能愈来愈增长,这才叫学佛。用这个心念佛,这叫「净念」,你杂乱的妄心才能消除。下面说:

  【当妄心杂乱之顷。能举起一念。如对慈尊。按定六字洪名。一一出口入耳。则此杂乱。自然随念寂静。】

  『当妄心杂乱之顷』。这是念头起来的时候,妄念起来的时候,不要去管它。这个念头是善是恶,统统不管。念头一起来,立刻就把它换成「阿弥陀佛」。

  『能举起一念』,「一念」是阿弥陀佛。所以,禅宗常说:「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念头起来不怕,要觉悟得快,不要让妄念相续,要让净念相续。不要让妄念相续,这就是功夫,这就是成绩。所以,要用至诚心念,清净心念,平等心念,慈悲心念。

  『如对慈尊』,「慈尊」就是指阿弥陀佛,我们念佛就像面对阿弥陀佛一样这样的恭敬。

  『按定六字洪名,一一出口入耳』,这是教给我们方法,怎样摄心?佛号从心里面生起来,从口里面念出来,再从耳朵听进去,这样容易摄心。你就注意听你自己念佛的佛号,不要管其它的境界,这样愈念心愈清净,这是教给你念佛的方法。

  我们习气重,烦恼多,外缘又不好,可以从「十念法」学起。我教给大家的「十念法」,只要十句,时间很短。可是十句一定是佛号「从心起,从口出,从耳进去」,你用这个方法。这个方法用得很熟,用得自然,不要念一句「阿弥陀佛」,就想我这一句「阿弥陀佛」是从心里头起来的,那就打妄想了。佛号当然从心里起来,不从心里起来从那里起来?所以,不能打妄想,老实念,这就好。

  『则此杂乱,自然随念寂静』,这就是效果。十句就有十句的效果,一天念九次这是最少的,念的更多那就更好,愈多愈好。不可以少过九次,愈多愈好,你开始用这个方法非常有效。

  【自是一念。而至十念。乃至念念不移。即教中所谓净念相继者也。】

  『自是一念,而至十念,乃至念念不移』,「不移」就是不变,念念真诚。

  『即教中所谓净念相继者也』,「教」就是《楞严经》上「大势至菩萨圆通章」里面所说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念佛之人。须要信心恳切。正因凛然。重念死生轮转之可悲。深厌尘劳纷扰为可痛。】

  念佛人确确实实要能做到这几句,自然就相应,自然功夫就得力。所以要有真信,信心要恳切,要真正明了生死轮回的恐怖、可怕。『尘』是比喻多,一天到晚这些纷纷扰扰的杂事、杂念太多太多了,这是烦恼,不能够出离六道。轮回跟这些烦恼永远不能摆脱,这些苦恼只有一世比一世增多,不会减少的。为什么?我们天天在造因,每一天造这个不善的因,后头想避免不善的果,哪有这个道理?造作这个因是一世一世累积下来,所以我们今天生活是苦不堪言,道理就在此地。真正明白了,真正理解了,我们的愿心才是真的,唯一能够摆脱生死轮回的,摆脱这些烦恼、纠纷,只有念佛求生净土,只有这一条路。这一条路决定可靠,这一条路是真正稳当快速。除这一条路外,其它法门那些道路,理论上讲得没有错(法门平等),但是我们在那些法门上,真的完全用不上力,唯独「念佛法门」。

  【举起一声佛名。直下更无异见。如太阿剑。横按当轩。如大火轮。星腾焰炽。万物撄之则燎。触之则伤。】

  『举起一声佛名,直下更无异见』,这就叫「老实」。老实念,没有怀疑,没有分别,没有夹杂,这一句佛号就得力。底下是比喻:

  『如太阿剑,横按当轩,如大火轮,星腾焰炽,万物撄之则燎,触之则伤』,「太阿剑」是古时候最锋利的宝剑,我们俗话讲:「快刀斩乱麻。」这一句佛号就像太阿剑一样,这一句佛号就像大火轮一样,大火轮烧得很猛烈,无论什么一接近它,都被它烧毁掉,比喻般若智慧能烧烦恼薪,把烦恼的柴火统统烧光了。所以,统统都是比喻。

  有同修来问,佛号声调很多,我们到底是用一个调念,还是用很多调去念。我们到底是追顶,就是很快的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还是拉得很长,「南无阿弥陀佛」要拉半天。到底哪个念法好?有的法师念佛念得很急,如追顶念佛。有的法师声调拉得很长,一句佛号要念一两分钟。这些都没关系,主要的是他念的能得定,他的心能定下来,这就得力。别人用那个声调可以得定,我未必得定。所以,一切要适合自己,以自己为标准,不可以以别人为标准,这个很重要。所以底下讲:

  【直至一心不乱。能所两忘。到家之说。不容再举。捷径之词。何劳挂齿。】

  『直至一心不乱』。这就是我们要求的目的:念佛三昧。我们能够把妄想念掉,把烦恼念掉,把习气念掉,这个功夫就得力了,这就是自己最好的方法。先求心清净,妄想少,烦恼少,到最候妄念、烦恼都不生。再提升:

  『能所两忘』,能念跟所念,在我们意识心里面都没有了。能念跟所念都没有了,能念跟所念融在一起,这个时候就到一心不乱。

  『到家之说,不容再举,捷径之词,何劳挂齿』,这些统统都可以不必放在心上,功夫自然成就,自自然然成就。

  所以,我们念佛求「一心」,万万不可以把「一心」挂在心上。我念了一天,怎么还没有得到一心?再念两天,想想还没得到一心。这个念法,你一辈子都得不到一心。原因在那里?叫你不要夹杂,你偏偏夹杂。你说:「我没夹杂。」常常想着「一心不乱」,就是夹杂。所以叫你老实念,想「一心不乱」也不行。念佛不求神通,不求感应;求神通、求感应都是夹杂,都是破坏功夫。什么都不求,就是老实念,自然感应现前,自然得一心不乱,自然「能所两忘」。

  【可谓证修行之神术。超方便之正途。破死生蛰户之雷霆。烛迷妄幽衢之日月。】

  『可谓证修行之神术,超方便之正途』,这是说这个法门不可思议。「术」是方法,修行证果最神奇、最巧妙的方法。世尊教给我们所有修行方法都是方便法,这是超越一切方便法的正途。

  『破死生蛰户之雷霆,烛迷妄幽衢之日月』,这两句是讲这个法门殊胜的效果。第一句「破死生蛰户之雷霆」。「蛰」是惊蛰,惊蛰在二十四个节气里有,春天打雷的时候,有许多动物有冬眠,这一天春雷一响,牠们都惊醒了,比喻我们破迷开悟。这就是比喻破迷,豁然觉悟了。底下一句「烛迷妄幽衢之日月」是照破。如果我们用「破迷开悟」这四个字来说,前面一句是「破迷」,后面这一句是「开悟」。

  在这一面第五行有首偈:

  【是心空寂念何依。故国云归孰未归。华外玉鸡啼晓日。远迎新佛奉慈威。】

  『是心空寂念何依』,「空寂」是本觉,「念」是始觉,开始觉悟了。这一句话合起来是朗然大觉,如来果地上的境界。

  『故国云归孰未归』,「故国」是家乡,家乡就是西方极乐世界。每一天我们挂在口里面,求往生,想回到极乐世界,为什么还没去?这话是催着我们要认真,要赶紧回去。

  『华外玉鸡啼晓日』,这一句话是比喻觉悟,从昏迷当中醒觉过来。好像我们睡觉睡醒,鸡叫了,睡醒了,天明了。这是比喻一念回光,真正觉悟。

  『远迎新佛奉慈威』,西方极乐世界的圣众来迎接我们到极乐世界去侍奉阿弥陀佛,作阿弥陀佛的学生。「慈威」是指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有慈,所以我们见到他,很欢喜他;有威,他有威严,我们也怕他。又喜欢他,又怕他,这才能够把我们教好。只喜欢,不怕,那个不行,那会养娇了。只害怕,没有慈悲,不敢接近,都没有办法教导我们。他有慈,他有威,这是一位非常好的老师。

  下面一段是发愿文:

  【一心归命。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愿以净光照我。慈誓摄我。我今正念。称如来名。为菩提道。求生净土。佛昔本誓。若有众生。欲生我国。志心信乐。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以此念佛因缘。得入如来大誓海中。承佛慈力。众罪消灭。善根增长。若临命终。自知时至。身无病苦。心不贪恋,意不颠倒。如入禅定。佛及圣众。手执金台。来迎接我。于一念顷。生极乐国。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广度众生。满菩提愿。】

  『一心归命,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愿以净光照我,慈誓摄我』,发愿文有不少同修在早晚课诵里面都念,念最要紧的是要依照这个文来发愿,不是念念就算了,一定要依文发愿才有效果。这里最重要的是「一心归命」,这一句贯穿全部的愿文,可见得「一心」非常重要,「一心归命」。再跟诸位同修说明白,「一心归命」不是我们念这个文的时候才「一心归命」,文念完了就「不归命」了,也「不一心」了,那个没有用处。时时刻刻、念念都是「一心归命」,念佛三昧哪有不成就的道理!所以,这个就是讲念佛有会念跟不会念。会念的人,这个法门不难,很容易,非常有效果。不会念的,怎么念都没有感应,原因就是念的时候一心归命,不念的时候三心二意,也不归命了,都出在这一句上。

  下面这个文里最重要的『我今正念,称如来名』。什么叫「正念」?底下两句是批注,真的是『为菩提道,求生净土』,这个念佛是「正念」。如果为了升官发财,为了身体健康长寿,念阿弥陀佛,就不是「正念」。所以,一定是「为菩提道,求生净土」。「菩提道」是什么?「菩提」是梵语,翻成中文是觉悟的意思。换句话说,我是为了真正明白宇宙人生的真相,为这个念佛求生净土的,不是为别的,这个念叫「正念」。这是这段文里面最重要的几句话,我们不能不知道。

  在五十六面第一行,我们求愿当中,这个地方也有两句:『心不贪恋,意不颠倒』。这两句非常重要,都是在平常生活上要用功夫,要把它做到。「心不贪恋」是放下,不贪、不瞋;「意不颠倒」是看破。这两句话就是平常讲「放得下,看得破」。「放得下」,三毒烦恼里面贪瞋就很容易断掉;「看得破」,愚痴也就不难消除。所以看破放下是对治贪瞋痴三毒烦恼的,这有助于我们念佛功夫成片,三昧成就,然后我们求生净土的愿望就一定可以圆满,决定不会空过。

  后面开示的文都不难懂,里面的句子非常之美,文章写得好,意思非常的圆满,使我们读起来对西方世界确确实实生起无限向往之心,恋慕之心。中峰国师距离我们现在有几百年的历史,他是元朝的时候的人,隔这么久,我们读他的文章,还受这么深的感动,他老人家的文字是从真心里、大慈悲心里流露出来,才有这样的力量。我们得到他的教诲,依教奉行,不但自己得利益,必定能够利益六道一切众生。

  今天,我们讲解系念佛事到这个地方圆满,明天是佛七大回向,后天就是「三时系念」的佛事。希望同修们都能够在佛事当中,随文入观,自他得无比殊胜的利益。好!这一堂课就到这个地方圆满结束。我们念佛回向。   
   
   系念法事讲话  (第五集完)
净公上人系念法事讲话五集



普贤菩萨名,诸佛第一子,我善根回向,愿悉与彼同。
身口意清净,自在庄严刹,逮成等正觉,皆悉同普贤。
如文殊师利,普贤菩萨行,我所有善根,回向亦如是。
三世诸如来,所叹回向道,我回向善根,成满普贤行。
愿我命终时,除灭诸障碍,面见阿弥陀,往生安乐国。
生彼佛国已,成满诸大愿,阿弥陀如来,现前授我记。
严净普贤行,满足文殊愿,尽未来际劫,究竟菩萨行。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3-27 15:29 | 显示全部楼层
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5 06:25 , Processed in 0.143477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