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401|回复: 0

【亦无四时。寒暑。雨冥之异。】南无阿弥陀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3-24 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敬摘自《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诸佛正法圣贤僧,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所修施等善,为利有情愿成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亦无四时。寒暑。雨冥之异。】


  『四时』,我们这个地球上有,「春夏秋冬」,这叫四时。『寒暑』,冬天寒、夏天热,「大冷大热」。『雨冥』是「阴雨」。中国这个地位在地球上属于温带,温带有四季也有雨季,大概都是在春天,清明前后这个时候是雨季,阴雨。「彼国十七种功德庄严成就中,此显第三种庄严性功德成就」。极乐世界没有四时、没有寒暑、没有阴天,我们讲气候,这个地方气候太好了。「《论注》曰」,论是天亲菩萨作的,注解是昙鸾法师,《论注》里面说,「性是本义」,因为十七种成就,这一种是属于庄严性功德成就,性是本义。「言此净土,随顺法性,不乖法本」,法性跟法本是一个意思,不会违背本性。「又言,性是必然义,不改义。如海性一味」,大海是咸水。「众流入者,必为一味。海味不随彼改也」,陆地上江河的水流到大海,流到大海都变成咸味,江河水是淡的,流到海里不会把海水变淡。那就是什么?它不改、不变,取这个意思。
  「今于天」,这个天就是天时,我们中国讲天时地利,今于天时,「则无四时等异」,没有春夏秋冬。「于地」,天时地利,于地,「则无江海山谷之相」,极乐世界是平地、是大地,没有江、没有海、没有山谷,没有这些东西。「唯是宽广平正,黄金色地」。我们知道极乐世界的大地都是众宝所成,不是像我们这个地方有泥沙、有土壤,没有;有石块,没有,全是众宝,这是性功德的成就。「于人,诸往生者,无不净色,无不净心,毕竟皆得清净平等无为法身」。天时、地利、人和,十方世界众生都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生到极乐世界。所以到极乐世界没有一个不是跟阿弥陀佛同心同志,没有不是净色,净色是讲身相,清净没有染污;无不净心,没有一个不是清净心,都是清净心、清净色。所以毕竟皆得,统统得到,没有一个不得,清净平等无为法身。「此正显性地平等,法海一味之密意。是为庄严性功德成就」。性功德成就在极乐世界,在天时看到,在地利看到,在人和看到。
  所以修行其他的法门真难!修行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总而言之,不出止观,法门再多离不开这个原则。止观是什么?我初学佛的时候,头一天章嘉大师告诉我,他没有说止观,说止观我不懂,解释很费事。他把止观改成两个,「看破、放下」,止就是放下,观就是看破,他这样说法我懂。其实没有真懂,止观意思太深了,但是确实就是看破、放下。他告诉我,看破帮助你放下,放下又帮助你看破,看破又多放下一些。就是看破、放下,从初发心到如来地,这两个相辅相成。你看看这么深的一个道理他用这么简单的方法说出来,这是智慧、这是善巧方便,叫我们第一次听佛法能听得懂。你用什么方法成就的,说得一点没错,成佛,只要放下妄想分别执着就成佛了。妄想分别执着为什么放不下?没看破,不知道它是假的。所以上上根人一闻千悟。我不是上上根,我要是上上根,章嘉大师头一天给我讲,我就成佛了,像六祖惠能大师一样,那上上根人,我们比不上他。我们中下根性,听到欢喜,慢慢,看破多少就放下多少,再看破就再放下,这是章嘉大师教给我的。
  见思烦恼看破了、放下了,就证阿罗汉果;尘沙烦恼看破了、放下了,你就成菩萨。见思烦恼是对内的,不在外面,是我们对外面境界、对自己的身心看错了。这五种见惑,惑就是错误、迷惑,把自己的身当作自己,这错误,身不是自己。不是自己,认为是自己,这头一个错误,从这一错,一切全错了。有我就有人,对立了,有真就有假,有善就有恶,连道教里头有阴就有阳,没有一样不是对立的,对立是错误。不对立了,不对立是宇宙万有跟自己是一体,这对了,它本来是一体,一体里头哪有对立的?所以对立是错误的。
  懂得之后就要放下,真懂;懂了还不肯放下,不是真懂。这也是章嘉大师教给我的。他老人家告诉我,大乘佛法知难行易,行是放下,放下很容易。为什么放不下?你不知道,你不晓得真相,晓得真相就很容易放下了。那我研习经教,晓得了,不透彻。为什么?没放下。真正透彻了,哪有不放下的道理!所以章嘉大师告诫我,不要认为自己已经懂了,放下才真懂!没放下,不可以说自己懂。为什么说自己懂了?就不想再学了,你的境界就停止在这里,你不能提升了。知道自己还是没透彻,再研究,这就对了。这是科学家的精神,这大乘佛法有,标准我没有做到,我就没懂。
  无明放下就成佛了,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所以八万四千法门,大乘经教上说,不外乎止观。《华严》到最后,你看看贤首国师的《妄尽还源观》,那是一篇论文,如何学习《华严经》。最后五止六观,五止是放下,六观是看破。我们净土也是止观,也是看破放下,把世出世间一切法,全是假的,佛法也不是真的。《金刚经》上说得很好,「法尚应舍,何况非法」,那个法是佛法。佛法要舍,世间法是非法,更要舍,世出世间法统统放下就成佛了。经我们听了不少,也会讲,就是放不下。那章嘉大师的话,你既然放不下,你没懂,不要以为自己懂了。
  章嘉大师令人景仰、令人佩服,我跟他三年,他就往生了。时间虽然不长,见面次数很多,每个星期都会见面一次,给我们印象非常深刻,那个人在定中,行住坐卧都在定中。他送我这张照片,这照片是他的标准照片,印得很多,每一个人跟他都送给他这张,都一样的,六十多岁照的。就在定中,行住坐卧都在定中。言语很少,功夫不断,他跟你谈话,心里头还在念咒,金刚持,你看他口在动,他没有声音。给你说话就停下来,说完之后,他念咒就继续、就不间断。所以心清净,没有杂念、没有妄想,这是我们非常好的榜样。因为地位高,名大,所以应酬比较多。这些对他不妨碍修行,这是真功夫,我们要学他这个。应酬的时候,也是念佛的人还在念佛,没有中断念佛,对方说话听得清清楚楚,给你解答很简单,几句话就帮你解答了,解答了了他的佛号又起来,不中断,净念相继。
  他念咒,我们念佛。古人有言,「念经不如念咒,念咒不如念佛」。为什么?愈简单愈好,阿弥陀佛就四个字。为什么说愈简单愈好?临命终时,最后一口气时间很短,咒太长,还没念完就走了,那怎么行?这不能成就。经很长。所以这个话就在临终最后一剎那,抓住这一剎那,一声佛号都能往生。净宗所谓临命终时一念十念皆得往生,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佛号就要在平常锻鍊,一定要锻鍊到没有杂念、没有妄想,真信切愿。
  我今天听几个法师告诉我,他们从庐江实际禅寺来,说实际禅寺还有好几个老太婆,就是我平常讲的这种人,一天到晚就一句佛号。一串念珠,一句佛号,她什么念头都没有,无论什么时候你跟她谈话,她都笑咪咪的,她全是佛号。也不知道话她听进去没听进去,她来对付你的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声声阿弥陀佛灌到你耳朵里头去,没有第二句话,一天到晚不间断。这种人不能轻视,我们如果用蕅益大师这个话来判断,她决定往生,品位非常可能都是生到实报庄严土。为什么?蕅益大师说过,能不能往生全在信愿之有无,有信有愿决定得生,品位高下就在念佛功夫的深浅。那个老太婆功夫深,那个到家了,所以她们要往生,绝对不是同居土、不是方便土,而是实报庄严土,真不可思议!不能瞧不起,看到这种人,那个人就是阿弥陀佛,我们要用这种心态去看她,我们对她要礼敬。很多人都把她们忽略了,年岁大了,没有知识、没有文化,只晓得念佛,其他的什么都不知道。殊不知她只晓得念佛,其他的什么都知道,就是不告诉你。为什么?告诉你你不懂。
  早年我跟李老师在一起,李老师常常提到这个,他一生曾经想过很多次想学愚,就学老太婆,学不像。所以古人常说,「愚不可及」,不可及是什么?你比不上他。上智跟下愚是画平等等号的,上上根人往生,实报土上辈往生,这种下下根往生也是实报土上辈往生,他们两个是平的。我们看到蕅益大师《弥陀经要解》,知道这是有道理的,这个不是假的,古人的话完全有智慧。
  我们再看底下一段,第三段,「无地劣」。前面讲天时,这讲地利。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2 08:46 , Processed in 0.137435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