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553|回复: 2

[其它] 论语白话解等南无阿弥陀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2-24 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敬摘自《四书老子选粹白话解》

论语白话解等


《先进第十一》
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白话解:颜回死了,孔子哭得很伤心。跟随的学生说:「老师哭得太伤心了!
」孔子说:「我真的哭得很伤心吗?像他这样诚恳好学的人死了,我不为他伤心
,还为哪一个伤心呢?」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白话解:子路问如何事奉鬼神?孔子回答说:「还不能把人事奉好,怎能谈到
事奉鬼神啊?」子路又问:「请问人死之后是怎样呢?」 孔子回答说:「我们
对于生的道理都还不清楚明白,哪里谈得上死了以后的事呢?」
 孔子以为,事人优先于事鬼,知生重于知死。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白话解:子贡问:「子张和子夏两个人,谁比较贤能呢?」孔子说:「子张太
过了,子夏有些不及。」子贡说:「那么是子张贤能些吗?」孔子说:「超过了
标准和不够标准,同样都不好。」
《颜渊第十二》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白话解:颜回问孔子什么叫做仁?孔子说:「约束自己的心行,实践『礼』的
规范,那就是仁了。果真有一天能做到这样,天下的人都称他为仁人了。为仁与
否完全在自己,不是靠别人啊!」颜回说:「请问老师实行仁的条目有哪些?」
孔子回答说:「凡是不合礼节的不要看,不合礼节的不要听,不合礼节的话不要
讲,不合礼节的事不要做。」颜回听了说:「我虽然不够聪明,请老师放心,我
愿意遵照老师所教诲的这些话努力去奉行。」
 论语别裁:天人合一物我同体的仁境,就在各人自己的身心上,并不是靠外来
的。能克服自己的妄念,从事心理的净化,走上正确思惟的境界就是仁了。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白话解:孔子说:「自己所不想要的,不要加在别人身上。」
 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注:此章是子夏劝慰司马牛的话。)
 白话解:子夏说:「我曾听说:『凡是人的生死,皆是命运的巧妙安排,一生
的富贵也有上天安排,非人力所能强求。』君子只要言行谨慎没有过失,与人相
处谦恭有礼,那么四海之内,人人皆乐意和你亲近,都像兄弟一般了。」
 命由我作,福自己求。命运确实是有,请看了凡四训。
子张问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白话解:子张问如何崇德与辨惑?孔子说:「言行以忠诚、信实为主,闻义即
能改过迁善,可以算是崇德了。喜爱一个人的时候,希望他活得很好,讨厌的时
候,就希望他死;既要他生,又要他死,这就是迷惑!」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
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白话解:齐景公问孔子为政治国的方法。孔子回答说:「君王尽君王之义务,
臣子负臣子的责任,父亲尽父亲的义务,儿子负儿子的责任。」齐景公说:「这
番话说得太好了!如果做君王的不尽君王的义务,做臣子的不负臣子的责任,做
父亲的不尽父亲的义务,作儿子的不尽儿子的责任,纵然有米粮,我也吃不到啊
!」
 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则天下大乱矣!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白话解:孔子说:「君子成全他人的好事,不成全他人的坏事;小人刚好相反
。」
 君子小人存心不同,所好亦异,君子量大故有成人之美,小人器量狭窄,嫉妒
心作祟,见不得人好,故反是!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白话解:季康子向孔子请教为政之道。孔子回答说:「政就是正己正人的意思
,你若以正道来领导(以身作则)部属和人民,谁敢不正?」
 己身正,不令而从。
子曰:「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白话解:孔子说:「在上位的领导者,其德性就好像是风,老百姓的德性好像
草,风加在草上,草一定会随着风吹而倒。」
 故居上位的领导者,有改善社会风气,教化民情风俗之重责大任。
子曰:「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
 白话解:孔子说:「忍不住一时的气愤,冲动行事,忘了自己生命的安危,乃
至于连累父母家人,这岂不是迷惑胡涂的行为?」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
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
:『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
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白话解:樊迟问如何是仁?孔子说:「能够爱一切人。」又问如何是智?孔子
说:「能够了解人的好坏。」樊迟听了不明白。孔子为他说明:「举用(提拔)
正直的人,放在那些不正直的人之上,可以产生影响,使不正直的人也变得正直
了。」樊迟听了还是不明白,只好退下。又去见子夏说:「刚才我向老师请教:
『如何是智?』老师说:『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这是什么意思呢?」
 子夏说:「这一番话含意太丰富了,从前舜有了天下,在众人中选出贤能的皋
陶,来治理国家,那些不仁的人都远离了。后来商汤有了天下,从众人之中选出
贤能的伊尹,来治理国家,那些不仁的人也都远离了。」
 选贤与能,知人善任(了解人、尊重人,并且善于任用人才),乃治国平天下
之大道。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白话解:子贡问交友之道。孔子说:「朋友有不对的地方,应该诚心的给予忠
告,善巧的将他导入正轨,如果不能接受就要停止,暂时不要再劝了,以免自取
其辱。」  规过劝善,乃朋友之义。
《子路第十三》
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白话解:孔子说:「名分不正,就无法说得合理(理不直则气不壮);说话不
能合理,做事就不能成功;做不成事,礼乐的教化就不能兴盛;礼乐的教化不兴
,单靠刑罚来管理,法律刑罚未必能运用得很恰当;法律刑罚用得不恰当,人民
就会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了。因此君子定下一个名分(名称),必然是有道
理,可以说得出口的,说得出来的一定做得到。君子对于他所说的话,总是要求
不得草率、随便。」
 论语别裁:「正名」具体言之就是强调名称与观念的重要。「名不正」是名称
与观念不纯正。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白话解:孔子说:「领导者本身正直无私,虽不下命令,事情也能行得通;倘
若自己的行为有偏差、不端正,虽下命令,人民也不会听从。」
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远者来。」
 白话解:叶公向孔子请教为政之道。孔子说:「要使近处的百姓,人人欢喜快
乐,远处的老百姓,都愿意来归服。」
 为政先得民心。
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白话解:孔子说:「不要只求速成,不要只看到小利。求速成,必因缺乏考虑
草率从事,则事必难成;只贪图小利没有远见,将会因小失大,成就不了大事。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白话解:孔子说:「君子做人处世重公义,以大局为重,故能与人和睦相处,
然而见解不一定相同;小人好利之心相同,争权夺利,以致不能与大众和睦相处
。」
 毛子水注:「君子以道义相交而不以利害相交;小人以利害相交而不以道义相
交。」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白话解:孔子说:「君子安详舒泰而不骄傲,小人骄傲而不安详舒泰。」
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白话解:孔子说:「刚强正直、果敢坚忍、性情朴实、说话虽然迟钝但不会巧
言令色,这四种德行都接近仁。」
 近仁并不等于仁。
《宪问第十四》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白话解:孔子说:「有德行的人,必定有益世的嘉言,但是话讲得很好听的人
,不一定有德行。仁人志士必定很勇敢,但是勇敢的人不一定有仁德。」
 必者必定也;不必者,不一定,未必是也。
 论语别裁:「言」指文字著作或可留传后世之名言。
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
 白话解:孔子说:「真爱一个人,能不教他勤劳吗(使他了解人生的困苦艰难
)?真正忠于一个人,能不规劝教导他吗?」
 爱护子女最怕溺爱(溺爱不是真爱);忠于长上最忌一味逢迎。
 论语别裁:「忠焉,能勿诲乎?」解为:不管部下或朋友,不要仅仅喜欢他对
自己的忠实,还要教育他,栽培他(为国育才)。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白话解:孔子说:「贫穷困苦而没有怨恨,很难;富贵而不骄傲,比较容易做
到。」
 君子安贫乐道,故无怨。
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白话解:孔子说:「君子循天理,努力进德修业精进向上;小人沈沦于私欲,
堕落向下。」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白话解:孔子说:「古时候求学的人,是为自己而学的,故志在修养自己;现
在的学者,是为了让别人知道,是为了博取名利而学。」
 颜氏家训曰:「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古
之学者为人,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白话解:孔子说:「君子以他所说的话超过他的行为为可耻。」
 做人要言而有信,言行相副。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白话解:孔子说:「不要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应该忧虑自己没有才能。」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白话解:有人问:「用恩德来对待仇恨,您以为如何呢?」孔子说:「那将如
何报答恩德呢?不如以公正无私来对待仇恨,以恩德来报答恩德。」
 以德报怨,语出老子第 章。
《卫灵公第十五》
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白话解:子张问怎样做人才能处处行得通。孔子说:「只要说话忠诚、信实,
做事忠厚、谨慎,虽然处在蛮荒落后的国家也能行得通。反之,如果说话不忠诚
、不信实,做事不忠厚、不谨慎,虽然是近在自己的乡里,你能行得通吗?」
 论语别裁:行:一是指行为,一是古代的「行人之官」-指从事外交工作者。
从子张学干禄,可知子张所问为如何办好外交。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白话解:孔子说:「一个人可以和他讲直话,却不肯对他说直话,就是错待了
人;不可以和他说直话的人,却和他说,就是说错话。有智慧的人,既不会错待
人,也不会说错话(知人亦知言)。」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白话解:孔子说:「有志之士和有德行的人,不会为了保全生命而做出违背仁
德的事,只有牺牲生命以成全仁德。」
 伯夷、叔齐,求仁而得仁又何怨乎?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白话解:孔子说:「一个工匠要做好他的工作,必定先磨利他的工具。」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白话解:孔子说:「人如果没有深虑远见,必定会有近在眼前的忧患。」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白话解:孔子说:「立身处世能够自我反省,对自己要求严格,而对别人的过
失尽量宽恕,自然就能远离别人对你的怨恨了。」
 君子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白话解:孔子说:「社会到了乱的时候,很多人整天聚在一起,言谈没有什么
内容(不谈道义);喜欢卖弄小聪明(专搞投机取巧的事),实在难以挽救啊!

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白话解:孔子说:「作为一个君子,最怕他身后没有好名声传世,给后人作典
范。」
 盖棺论定,不为虚名,为实名以教后人也。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白话解:孔子说:「君子一切皆求之于自己,小人一切皆求之于他人。」
 君子所求无非道德学问,道德学问要靠自己;小人所求无非富贵名利,且以为
富贵名利自己不能作主,所以求人。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白话解:孔子说:「君子庄敬自处,但不与人发生争执;与人和睦相处,却不
营私结党。」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白话解:孔子说:「君子不会因为这个人话说得好,就推荐他;也不会因为这
个人有过失,就忽视他有道理的言论。」
 按钱穆先生注:「有言不一定有德,无德亦可以有言。」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白话解:子贡问老师:「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的呢?」孔子说:「那
就是『恕』这个字了。自己所不喜欢的,不要加在别人身上。」
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白话解:孔子说:「花言巧语可以破坏人的品德;小事不能容忍,脾气一来就
会坏了大事。」
 又『忍』指处事时,要有『决断』力,不可姑息养奸以坏大事。
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白话解:孔子说:「众人都讨厌他,不要随便相信,必须考查清楚是什么原因
?众人都喜爱他,也必须考查清楚是什么原因?」
 按钱穆先生注:众恶其人,众好其事,皆属非常,必须审查,或有特立独行者
,或有沽名钓誉者,为避免人云亦云,理应辨明。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白话解:孔子说:「人能弘扬大道(真理),不是依靠道来弘扬人。」
 朱熹先生注:「人外无道,道外无人。」
 按钱穆先生注:「道指人道。道由人兴,亦由人行。」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白话解:孔子说:「有过失不肯悔改,可以说是真正的过失了。」
 修行,简言之,知错改过耳!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白话解: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只是专心去思考研究;
后来发觉这样空想,毫无益处,不如脚踏实地去学习来得好。」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白话解:孔子说:「若遇到行仁的事,应当勇于承担,率先向前,不必谦让给
老师。」
 见义勇为既非出于争,义所当为又何让乎?
 论语别裁:此句同亚里士多德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所以当仁义所
在的地方,老师错了就是错了,不见得老师一定对;亦如释迦牟尼佛所说的:「
依法不依人」。
子曰:「有教无类。」
 白话解:孔子说:「教育要一视同仁,不应该分类别。」
 (夫子之教:不分富贵贫贱、聪明愚笨,也没有种族、宗教、性别之分,只要
肯受教,一律谆谆教诲。)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白话解:孔子说:「各人的思想、主张如果不相同,便无法在一起讨论计划。
」(是各走各的路,无须要互相排斥。)
子曰:「辞,达而已矣!」
 白话解:孔子说:「言辞,只要能通顺的表达意思就够了。」
 不论言语或文章,都不必过分华丽甚至咬文嚼字,以免喧宾夺主,重言辞而轻
其义。
《季氏第十六》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白话解:孔子说:「有帮助的朋友有三种,有害处的朋友也有三种。和正直无
私的人为友,和诚信不欺的人为友,和见识广博的人为友,都会受益。结交惯于
装饰外表,内心并不真诚的朋友,结交虚情假意,善于逢迎讨人喜欢的朋友,结
交巧言好辩,没有真实学问的朋友,就会受到害处了。」
 论语别裁:「友谅」指比较能原谅人,个性宽厚的朋友。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白话解:孔子说:「对人有益的快乐有三种,对人有害的快乐也有三种。喜欢
以礼节和音乐的精神来节制言谈举止,喜欢称赞别人的好处,喜欢结交贤能的朋
友,这些都是有益的。
 喜欢奢侈夸张以骄傲炫耀为乐,喜欢游手好闲,无所事事的快乐,喜欢饮酒征
逐的快乐,都是有害的。」
 论语别裁:「乐佚游」指喜欢不正当的娱乐,任性放纵。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白话解:孔子说:「君子有三件事应当警惕防备:少年时,血气未稳定,发育
尚未完全,应当警惕防备的是色欲;壮年时,血气正刚强,应当警惕防备的是好
勇斗狠;到年纪老了,血气己经逐渐衰颓,应当警戒防备的是贪求务得。」
 「务得」指一心要得到。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白话解:孔子说:「君子有三种应当敬畏的事:敬畏天命,敬畏居高位者,敬
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因而不知敬畏,对居高位负有重责大任者,轻慢而不
知敬畏,对圣人之言一无所知,又肆无忌惮随意戏弄侮辱。」
 论语别裁:「大人」不一定指大官,亦可指父母、长辈或有道德学问者。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白话解:孔子说:「天生就知道,不学而能者,是上等资质的人;学习之后才
知道的,是次等资质的人;经过困难艰苦才知道要学习的,又次一等了;如果经
过困难艰苦之后,还不知道要学习,这种人则是最下等的了。」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白话解:孔子说:「君子有九种要用心思考的事:看要看得明确,不可以有丝
毫模糊;听要听得清楚,不能够含混笼统;态度要温和,不可以显得严厉难看;
容貌要谦虚恭敬有礼,不可以骄傲、轻视他人;言语要忠厚诚恳,没有虚假;做
事要认真负责,不可以懈怠懒惰;有疑惑要想办法求教,不可以得过且过;生气
的时候要想到后果和灾难的可怕,不可以意气用事;遇到有利益可得的时候,要
想想是不是应得的。(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阳货第十七》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白话解:孔子说:「人的天性本来是相近的,由于后天学习的不同,相差越来
越远了。」
 「习」,也有说是习惯,然习惯也是透过学习以养成。谚云:「养成好习惯,
培育好个性,是幸福的开始。」
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白话解:孔子说:「只有最聪明和最愚笨的人,他的本性和气质是不会改变的
。」
 因为上智不必移,下愚不愿移、不能移。而中、下等根性的人,皆可以改变,
习于善则善,习于恶则恶矣!
子曰:「乡原,德之贼也。」
 白话解:孔子说:「与人同流合污,不明是非,却又能做到完全不得罪人,处
处讨好人,这种假好人,是道德的败类!」
子曰:「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白话解:孔子说:「在路上听到的消息,未经求证,就在路上传播的人,是背
离道德,自弃于道德的人。」
 按钱穆先生注:道听,入于耳易;途说,出于口易,完全未经内心,德业终难
有成,可见「道德不在口耳之间」,故弃之。
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
 白话解:孔子说:「我厌恶紫色夺去朱色(红色)的光彩,厌恶郑国靡靡之音
,扰乱了先王雅正的音乐,厌恶花言巧语颠倒是非,使国家倾覆灭亡的人。」(
古时以黑白红黄蓝五色为正色。)
 恶假乱真,恶妖言惑众,恶似是而非,恶善良的风俗民情被破坏!
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白话解:孔子说:「我想不再说话了!」子贡说:「老师如果不说话,做学生
的要如何阐述您的思想?如何遵循呢?」孔子说:「上天曾经说过什么话吗?春
、夏、秋、冬四季自然运行,飞鸟虫鱼,花草树木,百物自然生长,上天又何曾
说了些什么呢?」
 按钱穆先生注:孔子惧学生以言语求道,故以此警之。或说:道非言说可以为
功,不如默而存之,厚德以敦化。善体天心者,可以无言,不然,无言则无以施
教也。
 道不在言语文字中,言语文字只是引导的工具,工具不是目的。
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白话解:孔子说:「一天到晚吃饱了饭无所事事(不做正经事),也不晓得用
心,是很难教育他,使他有成就的。」
 用心做什么?用心做事。
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白话解:孔子说:「只有家里的侍妾与仆人最难相处!如果和他们亲近,他们
就会失去规矩,不知道礼敬谦让;如果和他们疏远,他们就会埋怨你。」
 坊间误解:孔子将「女子与小人」相提并论,是一种性别歧视(此处女子指妾
,小人指仆人。),真是望文生义冤枉圣人!
《微子第十八》
柳下惠为士师,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白话解:柳下惠当鲁国的狱官,三次被罢黜(免除职务)。有人说:「你为什
么不离职到他国去呢?」柳下惠回答说:「我以正直之道事人,到哪里不会被免
职呢?我若以不正直的态度去事人,又何必一定要离开自己的国家呢?」
《子张第十九》
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
 白话解:子张说:「一个知识分子,遇到国家危难的时候,能够临危授命去挽
救;见到有利可得时,立刻要想到,是不是本分所应得的,是不是合于道义;祭
祀时,会想要如何做才算恭敬;遇到丧事时,要有哀痛的心情,能这样就可以算
是士了(有为有守的读书人)。」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白话解:子夏说:「每天能学习一些以前所不知道的学问,每月检讨时能不忘
平日所学、所会的,这样子可以说是好学了。」
 按钱穆先生注:日知所无,仍精进不懈则学进;月无忘其所能则德行自立,如
此则德学并进矣。
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
 白话解:子夏说:「小人有过失,一定想办法掩饰。」
 君子闻过则喜,小人闻过则怒,故文之。
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白话解:子夏说:「一个有修养的君子,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4 17:34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外表看起来好像有三种变化:起初
远远望见他,觉得很庄重,不可侵犯的样子;接近之后又觉得他很亲切温和;等
到听他说话之后,又觉得他义正辞严,没有一丝苟且。」
子游曰:「丧致乎哀而止。」
 白话解:子游说:「办丧事只要尽到诚心哀痛就够了。」
 按钱穆先生注:丧尽哀情,不尚文饰,然亦戒过度哀伤而害身。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白话解:子贡说:「君子有过失时,好像日蚀、月蚀一般。他所犯的过错,人
人都看得见;当他改过时,人人又都仰望崇敬他。」
 知过(错)能改,善莫大焉。
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
 白话解:子贡说:「以房子的围墙做比喻:我的围墙只到肩膀的高度,从外面
就可以看到室内陈设的美好;老师的围墙高达数丈以上,连门在哪里,一般人都
找不到,更没有办法看到里面有如皇宫一般富丽庄严的设施,和种种美轮美奂的
内在了。只可惜,能找到门户进去的人可能很少吧!」
 周朝以七尺为一仞。说文解字注:宋朝以八尺为一仞。
《尧曰第二十》
 曰:「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
 白话解:商朝汤王亲身向上帝祈雨说:「我自身有罪,不要连累天下百姓,如
果天下百姓有罪,也应该由我一身来负责,只降罚我一人。」
 吕氏春秋:汤克夏,天下大旱,五年没有收成,汤祷于桑林。
子张问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白话解:子张问孔子:「要如何才可以从事政治呢?」孔子回答说:「尊崇五
美,屏除四恶,这样就可以从事政治了。」子张问:「何谓五美呢?」孔子回答
说:「在上位的君子,第一要懂得惠而不费,第二是劳而不怨,第三是欲而不贪
,第四是泰而不骄,第五是威而不猛。」
 惠而不费:给别人好处,而自己却没有什么损耗。
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白话解:子张问:「怎样算是惠而不费呢?」孔子回答说:「就人民所需要的
,让他们去做,这不就是惠而不费吗?选择对老百姓有利益的事,而劳动之,就
不会有人埋怨了;所要求的是力行仁义,得到了仁义,那是恰如其分,那里算是
贪心呢?一个君子,无论面对多数人或少数人,无论地位的尊贵卑下,都不敢轻
慢,一律恭敬平等对待,这不就是泰而不骄吗?君子穿着端庄,举止合礼不失威
仪,使人见了即生敬畏之心,这不就是威而不凶猛吗?」
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白话解:子张问:「什么叫做四恶呢?」孔子回答说:「不事先教导,便用杀
戮来推行或制止,那叫做『虐待』;不事先告诫,到时候又要验收成果,这种不
合理的要求叫做『暴』;自己轻忽法令,玩弄法令,却又希别人限期完成任务,
像是有意陷害别人叫做『贼』;同样是给与人民,但是在给与时却又吝啬不情愿
,政府为民服务好像在作生意斤斤计较。」
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白话解:孔子说:「不了解天命(大时代的趋势),就没有办法做一个君子;
不懂得礼义,就无法在社会立足(不能自处);不知道从言语当中分辨是非,就
无从认识一个人的善恶邪正了。」
 论语别裁:「言」指言语文化;即古圣先贤告诉我们的话,我们不能深切体会
真正了解,就无法做人处世。
 四书澫益解:知命只是深信因果耳,知礼则善于观心,知言则善于闻法。
 吉凶祸福之道,总在存心与用心耳!是故君子知命必深信因果,在起心动念处
用功;时时处处皆能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一个真正的好人。
论语选粹.白话解 终
参考数据:论语新解 钱穆      四书广解 蒋伯潜
     论语别裁 南怀瑾   四书读本 高政一
     国民中学论语精选读本

四、孟子
《梁惠王章句》
 孟子曰:「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白话解:孟子说:「上下互相争夺利益,产生对立,国家就危险了。」
 上下:指政府和人民、长官和部属、领导者和被领导者。
 大学曰:「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孟子曰:「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白话解:孟子说:「孔子说:『发明用木偶来陪葬的人,大概不会有后代吧!
』因为木偶制作得太像真人,却被用来作殉葬。(恐怕会造成后世以活人陪葬的
恶习,所以孔子深恶痛绝)。」
 孟子曰:「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白话解:孟子说:「君子对于禽兽,只要看见牠活着,就不忍心看到牠死去;
听到牠临死哀嚎的声音,就不忍心吃牠的肉。所以君子总是远离宰杀烹炙畜生的
厨房。」
 上天有好生之德。
 孟子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白话解:孟子说:「挟着泰山跨越北海,告诉人说:『我做不到!』是真的做
不到。若是为长辈折取树枝,却告诉人说:『我做不到!』是不愿意做,不是做
不到啊!」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白话解:由尊敬自己的父兄(长上),推广到尊敬别人的父兄。从慈爱自己的
子弟,再推广到慈爱别人的子弟。
 孟子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
 白话解:孟子说:「没有维持生计的恒产,却有长久向善的心志,只有读书明
理的人才能够做到。」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白话解:君王以百姓之乐为乐者(与民同乐),百姓自然也以君王之乐为乐了
(与君同乐);君王以百姓之忧为忧者(与民同忧),老百姓自然也以君王之忧
为忧了(与君同忧)。以天下百姓的快乐为乐,以天下百姓的忧愁为忧,忧乐皆
心系天下百姓,这样的人还不能称王于天下,是从来没有的事啊!
 君有如现代的领导人、主管,臣如部属、员工。
《公孙丑章句》
 齐人有言曰:「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
 白话解:齐国有句俗话说:「虽有智慧,不如把握有利的时机;虽有耕田的农
具,不如等待耕种的时节。」
 时节因缘(机会)与能力同样重要,因此平日积功累德厚植实力,遇有机会才
能大展长才,服务人群。
 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白话解:自己反省一下,要是理屈的话,纵然只是面对穿着粗布粗衣的平民,
我能不害怕惭愧吗?自己反省一下,只要合乎义理(理直气壮),纵然面对千军
万马,我也一样勇往直前!
 孟子曰:「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夫志,至焉;气,次焉,故曰:『持其志,无暴其气。』」
 白话解:孟子说:「志,是气的统帅;气,充塞在人体全身。志率气而行,志
朝向哪里,气就跟随到哪里。所以说要做到不动心的要诀是:『坚守志向,同时
不要搅乱了气(乱发脾气,随便将喜怒加之于人)。』」
 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白话解:孟子说:「我善于培养我至大至刚、光明正大的正气。」
 孟子曰:「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伯夷也。何事非君?何使非民?治亦进,乱亦进,伊尹也。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孔子也。皆古圣人也,吾未能有行焉;乃所愿,则学孔子也。」
 白话解:孟子说:「不是与他的理想相合的国君绝不事奉,不是他喜欢的百姓
,就不使用;天下太平,政治上轨道时,就出来做官,为国家人民服务;天下混
乱无道时,就辞官归隐,这是伯夷的作风。没有什么不可以事奉的国君,也没有
什么不可以使用的人民;天下有道时,固然出来做官;天下混乱无道时,他也要
出来做官,发挥长才服务国家,这是伊尹的作风。可以做官时就做官,可以隐居
时就隐居,可以久留就久留,需要急速离去,就急速离去,这是孔子的风格。这
三人都是古圣人,他们所行的事我都未能做到,然而我心里所向往的,就是想学
孔子啊!」
 孟子曰:「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
 白话解:孟子说:「灾祸和幸福,都是自己找来的。诗经上说:『行事永远和
天理配合,自己就能求得幸福。』书经 太甲篇说:『上天降下的灾祸,还可以逃
避;自己造成的灾祸,那就不能活命了。』就是这个意思吧!」
 易经 坤卦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臣弒其君,子
弒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福祸都是自己一点一滴的累积,
逐渐逐渐形成的。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白话解:孟子说:「人都有不忍伤害人的心。古圣王因为有不忍伤害人的心,
所以有不忍伤害人的仁政。能用不忍伤害人的心,实行不忍伤害人的仁政,治理
天下,就好像能把它放在手掌上运转一般的容易了。」
 不忍人之心:亦解为「不忍别人受到伤害」。
 孟子曰:「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白话解:孟子说:「没有怜悯同情的心,不能算是人;没有羞耻憎恶的心,不
能算是人;没有谦辞礼让的心,不能算是人;没有辨别是非善恶的心,也不能算
是人。怜悯同情的心,是仁的发端;羞耻憎恶的心,是义的发端;谦辞礼让的心
,是礼的发端;辨别是非善恶的心,是智的发端。一个人有仁、义、礼、智这四
个善端,就如同身上有手足四肢一样,非常重要。」
 羞恶:以不善为羞耻,厌恶人之不善。是非:以善为是,以恶为非。
 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白话解:孟子说:「子路这个人,人家告诉他有过错,他听了很欢喜的接受,
并勇于改过;夏朝的大禹听到很好的言论,立刻礼谢且虚心接受。舜王更是伟大
:他对于行善,没有别人和自己的区别;常常与人同善,如果自己未能做到尽善
,也能舍弃自己不好的见解,认同、接受别人好的见解,又乐于取法他人的善行
而力行实践。所以君子的美德,没有比帮助他人行善更大了。」(或谓:没有比
劝人为善更伟大的。)
 善与人同:即乐于「认同、肯定他人之善,取人之善、与人为善」。
 子曰:「君子有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赞美或成全他人行善,
就是自己行善;嫉妒或妨害他人行善,就是作恶。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又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白话解:孟子说:「得天时的重要性不如得地利,得地利的重要性不如得人和
。」又说:「治国者能推行仁政,就会得到很多志士仁人的帮助,不行仁政的国
君,很少有人会来帮助他。很少有人帮助的国君,到达极点时,连亲戚都会叛离
他;帮助的人多到极点时,天下的人都来归顺他。」
《滕文公章句》
 颜渊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
 白话解:颜渊说:「舜是怎样的一个人?我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只要勤敏不懈
,认真努力去做,也能和舜一样,得到天下人民的拥护和敬爱。」
 谚云:『圣人本是凡人做,但尽良心即圣人。』
 孔子曰:『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草尚之风必偃。』
 白话解:孔子说:『在上的领导者有喜好的事,在下面的人,必定比他喜爱得
更厉害。君子的德行,好比是风一样;小人的德行,就像草一样,草上吹过一阵
风,草必定随着风而伏倒。』
 故曰:领导社会风气、影响潮流,乃为政者责无旁贷的重责大任。
 孟子曰:「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僻邪侈,无不为已。」
 白话解:孟子说:「一般人民的习性,是先有了长久固定的产业,才有经常向
善的心志,没有长久固定的产业,就没有经常向善的心志;如果没有经常向善的
心,则种种奢侈、放荡、乖僻、邪恶的事,都敢做了。」
 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白话解:所以说:有人劳心,有人劳力。劳心者管理人(领导人);劳力者,
被人管理;被人管理的供养人,管理的领导者受人供养;这是天下共通的法则。
 治者管理也。
 孟子以为「一人既不能兼为百工之事,故分工合作,乃人类生活之原则。」
 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白话解:做人有做人的道理,如果只是吃得饱,穿得暖,安居逸乐,却没有教
育,不知礼义,那就和禽兽差不多了。圣人又为此担忧,(前忧洪水横流,泛滥
天下,现忧人民没有教育。)于是派遣契担任司徒掌管教育,教导百姓做人的道
理,使他们知道父子要有亲情,君臣要有礼义,夫妇要相互尊重,家中内外责任
有分别,长幼要有次序,朋友要诚信。
 以天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
 白话解:把天下(国家)让给人很容易,为天下苍生,求得一个贤明的领袖,
就非常困难啊!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白话解:富贵不能迷惑、动摇他的意志,贫贱不能改变他的节操,威权武力不
能屈服他的志气。这样的人才算是大丈夫。
 公都子曰:「外人皆称夫子好辩,敢问何也?」孟子曰:「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
 白话解:公都子问孟子:「外面的人都说老师喜欢辩论;请问是为什么?」孟
子回答说:「我哪里喜欢辩论呢!我实在是出于不得已,不得不辩啊!」
 战国时,号称诸子百家,百家争鸣,其实不免邪说横行、是非夹杂、善恶难分
,孟子不得不加以说明,孟子七篇处处可见其苦心。
《离娄章句》
 孟子曰:「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白话解:孟子说:「只凭离娄那样好的眼力,公输般那样灵巧的技术,如果不
使用圆规、曲尺,就不能制成方正与圆形的器具;只凭师旷那样灵敏的听觉,假
使不用六律的音符做标准,就不能校正宫、商、角、征、羽等五个音;因此以尧
、舜那样贤明的君主,他们治理人民,如果不以仁政为准绳,也不能把天下治理
太平。」
 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白话解:空有仁心(善心)而无仁政(善政),仍然不足以治理国家;空有善
法却没有善心,仁政也不能自动施行。
 善心还要有善行,善法还要人实行。
 孟子曰:「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
 白话解:孟子说:「夏 商 周三代之所以得天下,是由于有仁德;传到后来会
失去天下,是由于失去仁德。各国的兴盛和衰败、存在与灭亡,原因都是一样。

 夏桀、商纣、周幽王、周厉王,乃至于中国历代的君主,其亡国者,莫不如此
,重蹈覆辙者何其多。「历史是会重演的」,慎哉!
 孟子曰:「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白话解:孟子说:「凡是所做的事,有不如愿的,都应该自我反省、检讨。等
到自己的身心都纯正了,天下的人自然都来归服。」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孟子曰:「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
 白话解:孟子说:「大凡一个人,必定是自己先有轻慢自己的行为,然后别人
才会轻视、伤害、侮辱他;一个卿大夫的家必定是自己先去毁坏,而后别人才会
来毁坏它;一个诸侯之国必定是内部先有招人讨伐的暴政,然后他国才会乘机来
讨伐它。书经 太甲篇说:『上天降下的灾祸,还可以逃避;自己造成的灾祸,就
不能活命了。』说的就是这种情形。」
 孟子曰:「道在尔,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白话解:孟子说:「平天下的道理就在眼前,却要向远处去寻求;平天下的事
极其容易,偏要向难的一边去寻求。只要人人亲爱他的父母,尊敬他的兄长,天
下就会太平了。」
 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廋哉?」
 白话解:孟子说:「观察一个人的善恶,没有比看他的眼神更清楚明白了;眼
神没有办法遮掩他的恶念。存心正直善良,眼神就很明亮;存心邪恶,眼神就混
浊不明。所以只要听他所说的话,再看看他的眼神,这个人的邪正,还能藏到那
儿去呢?」
 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与?」 孟子曰:「礼也。」 曰:「嫂溺,则援之以手乎?」 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权也。」 曰:「今天下溺矣,夫子之不援,何也?」 曰:「天下溺,援之以道;嫂溺援之以手。子欲手援天下乎?」
 白话解:淳于髡问:「男女双方彼此不能直接用手给与或接受物品,这合乎礼
节吗?」
 孟子说:「合于礼节。」
 淳于髡说:「假使嫂嫂掉到水里,那该不该用手去救她呢?」
 孟子说:「嫂嫂掉到水里不伸手援救她,简直就像是残忍的豺狼。男女不能直
接用手给与或接受物品,这是常礼;嫂嫂掉到水里用手去救她,这是权宜、变通
的办法。」
 淳于髡说:「现在天下大乱,人民生活在痛苦之中,先生却不肯权宜求见诸侯
,挺身援救他们,是何缘故?」
 孟子说:「天下人民生活在痛苦之中,要用仁义大道去救他们;嫂嫂掉到水里
,只要用手来救她就行了。你难道要我放弃正道,仅用双手来救天下的百姓吗?

 用手仅能救一人,用仁政救天下百姓,方能救千万人。
 孟子曰:「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之闻也。」
 白话解:孟子说:「事奉尊长,以哪一项为最重要?应当以侍奉父母亲为最重
要。守护的事,以哪一种为最重要?应当以守护自身,洁身自爱不作坏事为最重
要。能够洁身自爱、品德无亏,又能奉侍父母的,我曾听说过;不能洁身自爱,
做坏事还能服侍父母的,我从没有听说过。」
 孟子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白话解:孟子说:「人最大的毛病,就是喜欢当人家的老师。」
 自以为是,故喜欢指导人。
 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
 白话解:孟子对齐宣王说:「假使国君看待臣子像自己的手足,尽心爱护;臣
子就会把国君当成自己的腹心,竭力保卫。假使国君把臣子看成犬马,毫不尊重
;臣子就会把国君当成路人,漠不关心。如果国君把臣子看成泥土、草芥,随意
践踏;臣子就会把国君看成强盗、仇敌,那样切齿痛恨了。」
 故君臣当以道义相结合。 雠与仇通。
 孟子曰:「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也。」
 白话解:孟子说:「一个人必须具备有所不为的操守,然后可以有合乎义理的
作为。」
 孟子曰:「仲尼不为已甚者。」
 白话解:孟子说:「孔子待人处事谨守中道,从不做过分的事。」
 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白话解:孟子说:「所谓有德行的君子,就是能保持心地像婴孩一般纯真无邪
的人啊!」
 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白话解:孟子说:「君子之所以不同于一般人,是因为他的存心。君子存心仁
慈,存心礼敬;有仁慈心的人能爱护别人,有礼的人能敬重人。能爱护别人的人
,别人也会爱护他;能敬重别人的人,别人也会敬重他。」
 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
 白话解:君子有终生的忧愁,没有一时偶发的祸患。
 终身之忧:乃指担忧不能致尧 舜,不能行仁道;故非仁不为,非礼不行。至于
一时的意外灾难,只要不是自己的过错,也不是自己能力所能避免,内省不疚,
也就坦然接受了。
 孟子曰:「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肢,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很,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白话解:孟子说:「世俗所说不孝的事有五种:手脚懒惰不肯做事,又不能够
奉养父母,是第一种不孝;喜欢赌博围棋,又好饮酒,不能够奉养父母,是第二
种不孝;贪爱财物,偏爱妻子儿女,不能够奉养父母,是第三种不孝;纵情于耳
目之欲,涉足声色场所,使父母受辱,是第四种不孝;喜欢逞血气之勇,与人打
架争斗,甚至危害到父母,这是第五种不孝。」
《万章章句》
 太誓曰:「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白话解:书经 泰誓篇说:「上天察看事情,是经由我们百姓的眼睛来察看;上
天的听闻,是经由我们百姓的耳朵来听闻。」
 即是从人民的角度来看,从百姓的立场来听。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
君为轻。」孟子以民为本,此即是民本思想。
 孟子曰:「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
 白话解:孟子说:「伯夷是圣人中最清高的人;伊尹是圣人中最负责任的人;
柳下惠是圣人中最随和的人;孔子是圣人中最合时宜的人。孔子可以说是集合诸
圣之大成者。」
 伯夷:商朝 孤竹君之长子,父将死,遗命立其弟叔齐。父卒,叔齐让伯夷。伯
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周武王伐纣,伯夷 叔齐叩马而
谏。及商灭,周有天下,伯夷、叔齐耻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遂饿死
。注:薇,野菜也。
 柳下惠:春秋鲁人,即展禽,名获字季,食邑柳下,有贤名。据辍耕录:「柳
下惠,夜宿国门,有女子来同宿,恐其冻死,坐之于怀,至晓不为乱。」
 伊尹:商之贤相,名挚,耕于田野,汤三聘之,始往就任。汤伐桀灭夏,遂王
天下,伊尹之功最伟,汤尊之为阿衡。汤崩,其孙太甲无道,伊尹把他放逐到桐
,三年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4 17:36 | 显示全部楼层
太甲悔过,复迎归。年百岁卒,帝沃丁葬以天子之礼。
 万章问曰:「敢问友?」孟子曰:「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挟也。」
 白话解:万章问孟子说:「请问老师结交朋友的道理?」孟子说:「不倚仗年
长,不倚仗地位高贵,不倚仗兄弟的势力去结交朋友。交朋友,是结交他的品德
,不可以有任何倚仗。」挟者:倚仗自恃也。
 朋友之间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仗势交友,交不到真心的朋友。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2-18 21:37 , Processed in 0.157269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