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153|回复: 1

第三届中华传统文化进修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9-28 13: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蔡礼旭老师第三届中华传统文化进修班—4500年前中国的远祖是如何教导他的后裔十四集》

第三届中华传统文化进修班—4500年前中国的远祖是如何教导他的后裔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九集)  2010/12/13  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  档名:55-046-0009



  诸位长辈,诸位学长,大家早上好!大家昨天参加一天活动,累不累?是身体累,心不累。刚好这也是马来西亚一年一度为国家社会祈福的佛家的法会。在几千年我们中国的历史长河当中,这个三教教化人心是没有间断过的。清朝雍正皇帝谈到的,「三教之觉民于海内也,理同出于一原,道并行而不悖」,所以儒家、道家、佛家对我们几千年的世道人心影响都非常大,尤其昨天这是为国家、为社会的和平所祈祷,对于老百姓它都能生起这一分善念,胸怀国家天下。所以在历代的皇帝当中,他们都知道三教的教化非常重要,所谓「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而儒家是治世,治理家庭,还有治理政治,这是儒家学问当中很强调的。一般一个国家的政治都采取儒家这些教诲来治理。而佛家的教诲它的范围要比儒家更大,儒家着重这一世,所以在时间当中儒家强调一世,佛家强调三世,包含过去世,包含未来世。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在夜阑人静的时候,刚好躺在大地上,看着满天的星斗,有没有这样的体验过?都没有?没有的话可能还得安排一下,因为常常接触这些大自然的景观,人的心胸开阔。像我这个从小就住在都市丛林当中,那房子是一栋比一栋高,打开窗户很难望得很远。像蒙古、新疆这些地方的人,你看都是一望无际的草原,所以他们的歌声就特别的宏亮、豪迈。所以我假如到新疆去住几天,可能歌声就会进步了。所以确实大自然对我们的教化是很无形的。而我们看到这个满天星斗,感觉到宇宙的时空是无尽的。时间有过去、有现在、有未来,空间那就不是只有我们一个地球。所以站在科学家的角度,以前都觉得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其实这个认知,当时候是全地球的人大部分都觉得是。其实真正了解宇宙的浩瀚,再想一想,那个时候的人类不是很愚昧吗?其实人一点都不愚昧,有本善,有明德,他只是被障碍住了而已。被什么障碍住了?自我、自私、自以为是,我觉得怎样对就是对,他就无法去深入了解宇宙时空的真相。那个时候有科学家提出来,太阳才是中心,虽然他提的也不是对的,可是那个视野就比觉得地球是中心要大得多了。可是那个时候提出来的人,很多是被拖到监狱里面处死。所以我们要真正求得人生的真相,不真正深入这些圣贤觉悟人的教诲当中,很难跳脱自我的这些认知。

  所以刚好昨天有这个机会,大家一起参与这个法会,可能也对我们的人生有一些启示。其实人要懂得有来世,他的见识就不同,他就懂得好好经营自己的这一生,不能乱糟蹋,更不能堕落,他会有责任感。现在这个时代的人为什么作恶肆无忌惮,什么都敢干?他觉得死了什么都没有了,那他就要用这几十年的岁月去放纵自我,所谓享乐。假如知道种这样的因,以后会有什么样的结果,他就有敬畏的心,不敢乱造恶。所以几千年来,圣贤人教我们的,主要的是伦理、道德、因果的教育。重视伦理道德,人耻于作恶,他有羞耻心。重视因果教育,人不敢作恶,他知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其实人不相信有因果,这个是大狂妄。什么时候有因果?任何一个念头、一个言行都有因果。今天我们骂人,这是因,果是什么?我们前次的课程有提到,打人就是打自己,骂人就是,有没有讲?有!这个不只人与人是这样,人与大自然都是这样。

  有一年,刚好也是这个时间,十二月份,我刚好在马来西亚麻坡参与了几天的课程,他们的课程安排最后一天不上课,所有的学员一起到海边捡垃圾。捡垃圾,挺好的,我们学了之后去实践。结果我往海岸线走,远远看到那个树上有黄色的、有红色的东西挂在树上,因为距离比较远,我心里想,圣诞节快到了,连海边的树都变耶诞树了。后来愈走愈近,才知道那个挂在上面的是垃圾袋。人们太短视了,只图一时的方便,所以有垃圾就往海里丢,觉得丢出去就不关我的事了,其实最后还不是全部都漂回来给人了吗?曾子告诉我们,「出乎尔者,反乎尔者」,这个就是因果。「出尔反尔」的本来意思是这样,现在人用的意思跟本来的意思有点差距了。「既来之,则安之」,这个本来的意思也是,既然人家来到我们身边跟我们有缘,我们应该照顾他,让他安心能安顿下来。所以我们的言语出去了,不好的言语,那个不好的结果,时机成熟了它又会回来。所以《大学》里面也告诉我们,「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你讲那个骂人的话、伤人的话,最后你还是会受到这个不好的结果。「货悖而入者」,这些货物、财物你是违背天理把这些财物拿进来的,最后「亦悖而出」,你最后还是留不住的。

  有一个定远县的狄县长,刚好他那个地方有一个妇人,她的先生去世了,家里比较有钱,结果这个小叔就对自己哥哥家里的财产动了歹念。但是财产应该是属于他太太他们家的。这个小叔就去找县长,说我们设计把他的钱财拿过来,到时候我们分一半。这个狄县长就答应,真去做了。结果这个妇人被关在监狱里就屈死了,两个人分了财产。这是货悖而入,亦悖而出。后来这个狄县长,他有五个儿子,好像是七个孙子,全部,包含他自己,都是身体长疮,而且都很相近的病症,全部死掉,死到剩下一个孙子,而且也没有立锥之地。不只钱没有了,连命都没有。

  所以经典里面事实上都把因果报应都给我们讲得很清楚了,其实《弟子规》每一句都是因果。今天种了这个好因,以后它会结好果。「父母呼,应勿缓」,是对父母的恭敬心,种下了这个因,感来的结果是他尊重父母,而且他不只懂得尊重父母,他延伸到懂得尊重长辈、尊重领导者,「忠臣出于孝子之门」。所以每一个德行都像一颗种子,在他往后的人生都会开花结果。「置冠服,有定位」,是一个好的习惯,也是一个好的种子,感来的结果,他以后做事有条不紊。可是假如不学习《弟子规》这些教诲,你不教他对的,他学到错的,比方他放东西都是乱放,这是因,种了这个恶因,最后结恶果,读书的时候作业没带,出社会工作的时候,重要的合约没带,有没有可能?这不都是恶果吗?所以在这个宇宙间的事情,在事相当中,两个字就讲完了,「因」跟「果」,不复杂的。为什么圣贤人教我们「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因为这个结果必有什么?原因!所有的道理不会离开因果两个字。

  大家想一想,一年才办一次,奇怪了,怎么大家就遇上了?这是结果。原因在哪里?这个吴校长、曾老师、许哲女士也很少到我们中心来,奇怪了,怎么都被你们遇上了?原因是什么?别高兴得太早,原因,当然我推断的不一定对,可能就是我们都曾经发过愿誓,「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发了这个愿,因缘成熟了,该我们干的活,一件都跑不掉,是吧?所以为什么叫「死而后已」,好好干,干完了就能体会到孟子的喜悦,「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那种快乐,做了才知道。「大乐莫如无愧怍,至诚乃得有经纶」,人生最大的乐,对得起良心,对得起天地,对得起他人,而至诚的心跟古圣先贤这些教诲就相应了,一接触就能体会到他们的心境。

  这几节课我们一直在谈学习,谈到老实、听话、真干,谈到不自欺、务本、先难,从起心动念下手。而在这个务本,我们举颜回夫子为榜样,因为当时候的人问夫子,你的学生当中谁好学?夫子说,「有颜回者好学」。夫子讲完之后,「今也则亡」,只有颜回好学,现在没有了。诸位学长,大家要善于去体会,假如我们是当时候夫子的其它学生,听到夫子讲,只有颜回好学,现在没有了,当下我们什么心情?你们要配合一下,你们现在的表情不像回到两千五百多年前的状况。告诉大家,时空是假的,至诚心就可以突破。好,重来一遍,人要入戏,才可以从每一个人生境界当中有所体悟。请问大家,您在看《达摩祖师传》的时候,您是谁?你在看《医道》的时候,你是谁?其实你从这个地方看,人其实挺有志气的,是否?性本善。我们从小到大看电影,一看,整个过程我们的心境,男生就是男主角,女生就是女主角。会不会女生是男主角?有可能,现在女子比较有气慨,都是要为往圣继绝学,可能在看电影的时候,自己是男主角。不会有男人看的时候,希望自己是女主角吧?从头到尾都是这样。有没有人看电影的时候,边看边觉得,那个倒垃圾的我挺喜欢,我要去做那个人,不会吧?那个小二挺可爱的,我去做那个店小二就好了。从头至尾都是期许自己就是那个电影当中最伟大的那一个人,所以从这里都看得到人其实都是善良的,都是有志气的。

  当时候夫子讲这样的话,假如我们是其它的弟子,当下应该是觉得很惭愧,假如有一个洞的话,那真的想要钻进去,不好意思!糟蹋了夫子的教诲,应该是这样的心态才对。不过假如是现在这个时代,这个师长讲,谁是我最好的弟子。就像昨天我们非常佩服悟行法师,师长跟他说最好的弟子是刘素云老师,悟行法师很赞叹,随喜!这个也是师长最欢喜看到的。假如师长赞叹别人,我们就有点吃醋,然后躲到房间里:师长偏心。现在人很容易犯这个问题,动不动就是爸爸妈妈偏心、领导偏心、师长偏心,动这个邪念。所以什么时候都要勘验自己的这个念头,是在正还是在邪,是在觉还是在迷当中,这个非常重要。

  而颜回为什么好学?夫子强调,「不迁怒,不贰过」。不迁怒就不瞋恚,一个人要先能定得了自己的火气,他才有可能提升他的境界。人修得再久,发一场脾气,火烧功德林,全都没了,而且还要好几天,身心才调整得回来。而这都是格物的功夫,不贪、不瞋、不痴、不慢。不贰过,这是不愚痴,错误一发现了,绝不再重犯。所以在《易经》当中夫子赞叹颜回,「有不善未尝不知」,自己有什么过失,马上可以察觉;「知之未尝复行」,已经知道错了,不让这个错再重犯。这些态度都相当值得我们学习。夫子也提到,「回,若有君子之道四:强于行己,弱于受谏,怵于待禄,慎于持身」。我们在学习当中常常提到的是孔子、曾子、颜子,这些都是圣人,孔子是至圣,曾子是宗圣,颜子是复圣,都是入圣人境界的,是我们的好榜样。

  「强于行己」,这个强有自强的意思在里面,「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而这个自强来自于自重、自敬,真正相信自己有本善、有明德,要好好把握自己,不再糟蹋自己,他不断提升自己,那都是主动的,不用人家去叮咛。所以这个表现是什么?尊重己灵,尊重自己的灵性跟本善,这也是一个人不断提升很重要的动力,自重自爱。再来,这个强还有另外一个意思,就是面对习气的时候,赶尽杀绝,绝不逃避退缩。所以我们在修学的道路当中,「探理宜柔,优游涵泳,始可以自得;决欲宜刚,勇猛奋迅,始可以自新」。我们对经典这些义理要怎么样去深入?身心要放松,就像我们每天看那个鱼在水中游,放不放松?那个鱼不放松它就抽筋了。所以相同的,你在深入这些经典很紧张,然后在那一直抄笔记,回去有人要问我学到什么了?这种状态都不放松,悟性出不来。悟性出来的时候见一切人事物智慧就出来了,所以要优游涵泳才能够有所悟、有所得。放松没有?每天早上练这个放松。

  「决欲宜刚」,面对自己的习气、欲望的时候那就要刚,没得商量,就像毒蛇啮指,你的手指头被毒蛇咬到了,接下来,下一个念头,怎么样?刚好佩了一把宝剑,唰!就要把它砍断,不然它就要伤及你的身命了。相同的,习气放纵了就要伤及我们的慧命。一个人为什么不能够成就学问?都是因循茍且,不肯面对严重的习气,才变成这样的。所以这个要勇猛奋迅,要下大决心,一发现,马上对治,马上放下,这样才能德日进,过日少,日日新,又日新。所以这个强于行己当中,也包括对自己习气下功夫。所以夫子回答颜回问仁的时候,回答了「克己复礼为仁」,这个行己当中就有克己,克除习气在其中。

  颜回很好学,他也善问,夫子讲克己复礼了,颜回紧接着问,「请问其目」,就是从哪里下手?从这里我们看到,颜回的学习态度,任何一个道理它一定强调落实。老师,这个道理我明白了,应该从哪些地方下手?夫子告诉他,「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其实我们看,勿视、勿听,这个都还没有付诸言行,代表什么?要守好自己的意念,看的、听的会扰乱自己清净心的,绝不能去看、去听。大家可以去体会看看,今天我们,比方一起共学四十五天,一月十二号早上我们结业典礼结束了,下午你找两、三个同学,「走,我们去看一场武打片」,看一场电影,杀盗淫妄都有了,两个小时,试看看,保证四十五天全部摧毁,大家相不相信?真是这样!除非已经到什么?已经到有定力可以不受这些境界影响,甚至可以转。还没到这个功力,还是老实一点,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来保护好人这一颗清净的心。

  所以最好报纸少看,闲话少听,「非圣书,屏勿视」、「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你说不看报纸,很多事不知道。告诉大家,该你知道的你还是会知道,很多大事人家还是会告诉你的。可是你看现在报纸里面乌烟瘴气的东西很多,杀盗淫妄的东西太多了,人一看很难不落印象,就被它给干扰了、被它给污染了。所以一开始学的时候,会动自己的心的,会起邪念的东西,一定不能接触,这个颜回都帮我们问出来了。非礼勿言,只要心有傲慢起来了、有情绪起来了,不要讲话,这已经非礼了。失去恭敬心,讲出来的话,对人一定没有益处,反而有伤害,不只伤害别人,也伤害自己,随顺习气了。非礼勿动,这个动,讲根本,念头,调伏妄念。

  「弱于受谏」,这个弱就是很容易接受别人的劝谏,他的道德学问这么好,却非常能接受别人的劝谏。在这里我们举一个曾子的教诲,曾子说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这在「泰伯第八」里面,曾子赞叹颜回的修学跟处世态度,他能够以能问于不能,他很有道德能力,但是他还是很谦虚可以不耻下问,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这个都是体现颜回的谦卑。而且很有修养,犯而不校,能谦虚去请教别人,而自己非常有能力跟道德,可是内心都是觉得自己还很缺乏,而且人家冒犯他,从不跟人计较。而大家看,这是谁观察出来的?曾子。为什么不是其它的同学观察出来?所以曾子不只很用心的跟夫子学,曾子还从所有同学当中看到、学习到他们的优点,所以虽然曾子的特质是鲁钝,可是他还是有很高的成就。所以曾子又说,「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这些句子其实都可以看出这些圣贤的心境,他看着每个同学、朋友的优点,来效法他们,辅助自己提升道德,以友辅仁。

  所以颜回很谦虚,很容易接受别人的劝谏。「怵于」,「ㄔㄨˋ」,没错吧?「ㄔㄨˋ」,对,卷舌的。我们今年过年期间会上「ㄅㄆㄇ」的学习,台湾的「ㄅㄆㄇ」,因为台湾很多古籍都有注音,把这个「ㄅㄆㄇ」学会了,这些古籍你可以自己深入学习。我们会把它摄像下来,到时候也欢迎大家网络可以一起来交流。这个「怵于待禄」,待禄其实就是做官,领国家的俸禄,怵就是战战兢兢,就是怕做官。为什么?责任重大,就像《孝经》里面讲,「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我也是公务员,当时候在学校,我们教孩子,接受政府的俸禄,我得要对得起台湾的下一代。那当然是要这个「怵」,戒慎恐惧,不能对不起人,不然就对不起台湾老百姓的信任。而且公务员是老百姓跟政府最好的桥梁,这才是尽了本分,为什么?公务员代表整个国家政府的形像。最后,「慎于持身」,重要的就是洁身自爱,不敢以言行污辱了父母,污辱了圣教。

  所以刚刚举的颜回不瞋、不慢、不愚痴。再来,颜回也不贪,夫子讲,「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他不会贪求物质的享受。诸位学长,您现在有没有不吃什么受不了的?有没有?都没有了,请受小弟一拜。有些人学了传统文化以后,愈学烦恼愈多,为什么?他说每天吃东西,都觉得很好吃,他愈想愈苦,你看我贪念又动了。东西本来就很好吃!你不要学完传统文化以后,吃什么东西都没有味道,愈学,你不是学到最后变麻木了吗?变木头了。吃得很好吃,这叫享受。你可以享用,可以享受,不要执着,不要贪着。吃得很好吃,哇,厨房里的阿姨她们技术很好,这么多义工帮忙,吃着吃着,把他们的爱心都放在心上,很好,不只肚子饱了,心里也饱了。什么是贪?是吃完以后,现在上课的时候还在想,哇,好香,那叫贪。大家在我们以前年轻的时候,比方说去哪一家吃了什么东西,结果回来两、三天都忘不了,就在那里等,赶紧下班,再去喝一杯,不然我都快发抖了,那个叫贪。贪里面都有点味道,有点像吸毒一样,上瘾了,没有不行。

  所以传统文化从哪里下手?从那个你最放不下的东西,先难!从你最放不下的人放起。我不是叫你抛家弃子,你不要到时候怪到我头上。放是心上不要罣碍,不要执着,那不是责任放下。有时候说话不容易就在这里,讲了人家理解错了,就麻烦了。为什么?其实道理很简单,今天你爱护你的亲人,很好,可是你罣碍了,你操心了,不只你累,谁也累?对方可以感觉到,这么亲的亲人怎么感觉不到。你有负担,他也有负担;你放下了,他就放下了。所以记得二00三年,我到海口去,我妈就说:把你交给老祖宗,我不操心了。真放下,我到海口去都睡得很好。结果过了几个月,我回家过年,打开门见到我母亲,我说:妈,你这几个月修道的功夫很好。我妈一头雾水:你又不在家,你怎么知道我修得不错?我说:妈,我这几个月一点都不操心,心里没负担,铁定是妳放下了。我妈,嗯,点点头。我赞叹母亲放下了,就代表以后也不能再提起来,不然这样会让儿子笑话我功夫退步了。所以我们母子两个也是互相鼓励、互相肯定。所以真的很多事情把道理想通了,别干那个对自己、对别人都没好处的事情。

  所以刚刚讲到颜回不贪着世间的这些享受,这也是承传夫子的道德,夫子说,「饭疏食饮水」,吃粗茶淡饭,「曲肱而枕之」,刚好没钱买枕头,手这么一弓起来就当枕头睡了,「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不会起贪世间的功名利禄。乐什么?乐道!他深入古圣先贤教诲,有法喜,不断的从内往外涌,高兴。有没有人说我好穷,我好快乐!有没有?大家有没有听过,有人说,我穷得没饭吃,好高兴。所以安贫乐道,那个是乐道,不是乐没钱,不是乐没得吃,是真正了解到,人生真的喜悦是从内自自然然涌出来的。只要那个乐是因为获得外在的人事物而乐,那个乐迟早会变化,因为人事物都会变,一变,苦就来了。所以真正的乐不能从外面去找。

  比方说夫妻恩爱,世间人很多人羡慕,可是有可能那个乐最后会变成什么?苦!比方说她先生要出差三天,她哭得死去活来,大家有没有看过这样的夫妻?那你说她那个哭是从哪里来的?从前面的恩爱来的。所以这个不叫真恩爱,这叫什么?叫占有,要把他拿开,不行,这是我的。夫妻里面常常要问:你爱我吗?对不起,我这是从别人那里拿到的经验,为什么?一个人人生的精力有限,但是又要跟广大的人群交流,多截取别人的长处、经验就对了。因为曾经我在台湾的时候,有一些四、五十岁的妇女,刚好她们做义工好几天,最后一天学员都走了,当天晚上我们一起散步的时候,这些妇女就很神秘的问我,还偷偷的问,她说:蔡老师,奇怪了,我们夫妻的事,你怎么都知道?她们觉得说我没结婚怎么知道这么多事。告诉大家,责任的承担是成长的开始,因为我得跟夫妻讲课,所以赶紧搜寻生命当中父母、长辈他们夫妻相处的这些情境,包含不断的接触群众的时候,他们也会把一些情况告诉我,我赶紧搜集客观资料,然后再跟大众来分享。所以世间的苦,从外得到的乐失去之后就变成苦了,这个叫坏苦。因为世间唯一不变的就是会变。

  台湾有一个真实的例子,一对夫妻感情非常好,结果这个先生意外离开了,后来这个太太没有多久,受不了没有先生的日子,自杀死了。请教大家,她为什么要自杀?什么缘造成了她自杀?对她先生那个情感的执着,最后没有先生了,活不了。请问她先生是在帮她,还是在害她?你们说的。有时候这个时代讲话实在不容易,点到为止,你把它讲得太具体了,底下听的人心里不高兴:哼,我就不是这样,你还讲那么武断。所以点到为止就好了,懂的他就懂了,不懂的你不要跟他抬杠。所以其实《资治通鉴》里面这一句话非常好,「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爱护一个人不循着道理、真理,很可能愈爱愈害了他。这一句话在哪?在所有人与人的关系里面。我们刚刚讲夫妻,夫妻是个缘分,有缘聚就有缘散,请问这个缘聚了之后,我们希望带给对方生命什么样的启发跟提升?这个我们脑子里要很清楚,是让他更有智慧,是让他更明白生命的真谛,是让他愈来愈幸福,而不是让他愈来愈执着这个情爱。一执着情爱,人就愈贪,人习性愈重,灵性愈沉下去,那怎么是爱他?最后缘变化了,带给彼此的就是痛苦。夫妻如是,教育孩子、子女的缘分也是这样,爱护他,没好好教育他,最后就变溺爱了。

  有一个班上的孩子,中学的孩子,他们的老师给他们写一篇文章叫「我的母亲」,以这为主题。不过题目抓住这个主题自己定。刚好班上有两个女孩的母亲去世了,已经离开她们了,其中一个女孩写的是「微笑的母亲」,她的母亲很乐观,纵使是在得癌症的过程当中,都是非常平静的去面对,哪怕在床上生病的母亲,她的印象都是微笑,这个给孩子一生很好的态度。另外一个孩子同样是失去母亲,她写的就是「梦中的母亲」,因为母亲很溺爱她,老师到她们家去拜访过,都已经念中学了,床上还一大堆洋娃娃,母亲确实是很疼爱她,但是她很依赖。所以当母亲离开都已经好长一段时间了,她还没有从母亲的离开当中走出来。所以这两位母亲教育她的态度完全不同。所以这一句话,用在不管是君臣、朋友、兄弟,人与人的关系都是这个道理。

  我记得念初中的时候,很多女同学好得不得了,上厕所都一起去,结果很奇怪,几个月之后,因为一点小事,从此两个人就不讲话了。请问大家,爱之有没有以道?而且那个根本不是爱,那是什么?欲,欲望,占有。那个欲望愈来愈重了,哪一天这个朋友没有先想到我,就发一顿大的脾气,你居然没先想到我,还先想到那个人,就没完没了了。光说这一段就觉得挺累人,想都会累了,还去干那种事,真傻。所以孔子讲,「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爱他的时候他什么都好,都念念为他着想;讨厌他的时候,诅咒他,骂他。明明是同样一个人,为什么差这么多?这样的态度是不是有点迷惑颠倒了。

  我们冷静反思自己的一生,所有的亲朋好友曾经跟我们很好的,现在我看他不顺眼的,有没有?假如有,非惑欤?是不是有点搞不清楚状况,迷惑了?我们看不是他变了,是谁先变?是我们的心先变了。面对人生的亲朋好友,我们要时时不忘初心,
 楼主| 发表于 2018-9-28 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人就不会顺着这些意气、情绪去处理事情。比方说我在学校任教,看到这些小朋友,我的初心是把他教好。没有人到学校去是要去骂学生的吧?是要去看学生不顺眼的吧?所以这个意念、这个初心,就一直把它保持下去,人就理智,不会意气用事了。为什么会恶?为什么本来爱会变成讨厌?就是因为我们在这个关系当中产生控制欲望,结果不如我们的意思,瞋恚心就起来了。所以道义之交是不谈条件的,是没有要求的。人只要起念头、有条件、有要求,他已经不在道义当中了,他已经不在行道了。所以孟子是「养浩然之气」。一个人为什么会有浩然之气?无欲则刚,他没有任何欲求、要求。所以我们是不是在学传统文化,就看是不是念念都跟道义、情义、恩义相应。

  现在的人,什么关系,没先想到义,都先想到利,所以这种关系非常脆弱。听说现在很多年轻人要去结婚,还没结,要先财产公证,这些财产是,这冰箱我买的,鞋柜我买的,先记一下,然后桌子是你的,都要记一下。还没结婚就想什么?我说这个现象实在堪忧!还没先提起道义,就先自私自利了,一有什么摩擦,可能冲突就来了,到时候冰箱也没得放,鞋子也没得放,生活中小事都变大事了。诸位还没有结婚的学长,假如您要结婚,拜托一下,好好演出什么叫中华文化教育之下的夫妇,就是道义之交。所以你假如真的要结婚,有一个信念,要为对方奉献一生,没有任何要求。你有这样的心境,你再结婚,不然我保证,你结了婚一定会有苦,一定会有争执。有这样的心态,走入婚姻才能经营好。

  我们注意看,三十年、五十年之前的,有受过中华传统文化的妇女,她们真的是这样,道义,付出了一辈子,哪有曾经计较过,跟父亲计较哪一件事,我们没有看过。而且很有意思,道义的人生,苦尽甘来,你看到了晚年,孩子们都很孝顺,整个家族都非常感激这个大嫂,感激她对家族的付出。大家想一想,请问是现在的妇女辛苦,还是五十年前的妇女辛苦?五十年前生六个、八个正常,有实力的话生十二个的。一个先生赚钱,不只养八个孩子,还有什么?公公婆婆、小姑小叔,你说那个难度有多高。省吃俭用!早上三点多起床,晚上都不知道多晚才休息,而且鞋子、衣服还自己做,难度这么高,这个妇女一个苦字都没讲过,为什么?她道义!该做的,再怎么累她都不会抱怨。咻!五十年之后,现在的妇女生一个、生两个,还没跟公公婆婆住,结果一天到晚苦苦苦苦苦,抱怨一大堆,明明责任没有以前那么重,为什么反而抱怨成这样?所以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是心动,不要怪环境,不要怪他人,其实都是我们的心偏离了道义、情义,才会有这么多人生的苦恼产生,抱怨都来自于计较东、计较西。

  所以刚刚就夫子这一句话跟大家交流一下,看清自己,面对任何的亲朋好友的缘分,我们不忘初心,只有一个目的,怎么样帮助他,怎么样利益他。再调得更单纯一点,我们这一生不管遇到任何的亲朋好友,只有一个态度,就是为他好,利益他,很单纯。这是我们讲到格物,不贪的这一点。

  接着跟大家讲到「先难」,刚刚也跟大家讲了,你对哪些人事物最割舍不下、最贪求,从那里下手,这样才是真正下功夫。不从这个最难的下手,功夫提不上去。所以《了凡四训》里面讲到,「天下聪明俊秀不少」,有很好基础的人很多,所以「德不加修,业不加广者,只为因循二字」,就因循茍且「耽搁一生」。我们注意去看,一个学习传统文化的人,他的家庭,他的公司转变很大,对传统文化很有信心,主要的原因,还是来自于这个当事人他最难克除的习气他把它转过来,是最让人佩服的,最让人对传统文化能生起信心。曾碧丝老师就讲到,她的先生学传统文化,她为什么肯去了解了解这些教诲背后到底有什么学问在其中?因为她的先生学了之后就不发脾气了,这给她很吃惊。所以我们身边的人对传统文化还没信心,关键在哪?我们最难的没有转过来。

  最后,真干,下手处还在起心动念。人有不好的念头,进一步就会变成不好的言行,所以念念能保持正念,一切言行都跟道理是相应的。但是假如邪念止不住,那迟早会变成不好的言行。怎么让自己的念头保持纯净纯善?人能够正念一直分明,「功夫到,滞塞通」,他正念分明到一定的定力,他就开智慧。人生一开智慧,什么问题都能解决。所以传统文化的目标不是积累很多知识,是开智能。怎么让自己的念头都保持在正念?《中庸》一开篇就讲,「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孟子讲,「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我们的念头时时都要跟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相应,真诚就不虚伪、不应付;清净就不染污;平等,不傲慢、不分别;正觉就不迷惑,就不会邪恶;慈悲就不自私自利,就不会有伤害人的念头。所以学问最重要的功夫是能转念,能转念就能转境。

  儒家特别强调,「尧舜之道,孝悌而已矣;孔孟之道,仁义而已矣」,代表我们的念头时时都要跟孝悌仁义相应,这个就是会用功。请问大家容不容易?大家有没有遇到任何人事物,要仁义、要仁义,要念念为人着想?所以我们从哪里下手?念念为人着想,绝不起自私自利,从这里下手。看到人的时候一直提醒自己,为人着想、为人着想。没人的时候,自己坐在那,有没有一个念头接着一个念头,有没有?有时候你一分神,它都不知道飘到哪里去了。所以要让自己时时保持正念不容易!有一个很善巧的方法,用一个正念取代所有的妄念,这个就简单了,好力行。当然每个宗教的修学方法不同,从儒家来讲,诸位学长,你们挑哪一句?「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可以,或者「明明德」,或者「性本善」,用这一念取代所有的妄念。道家呢?「是道则进,非道则退」、「不欺暗室」。

  佛家,佛家的佛,其实他的名号都是表一个人本有的本善性德,所以「释迦牟尼佛」,释迦是仁慈,牟尼是寂灭、寂静,就代表每一个人都有慈悲、都有清净,都是本有的,就好像明明德是本有的,本善是本有的。这个「阿弥陀」它是印度梵语翻过来的,阿是无,弥陀是量,佛是觉悟,因为尊重这个佛是觉悟的人,就不翻,直接从音过来。所以其实这「阿弥陀佛」就是代表每一个人本有的无量智慧,无量光,无量的寿命,无量的德能。所以念这一句就是把自己的本善念醒,不要再随顺妄想邪念,以一念抵所有的妄念、邪念,这个方法容易。所以坦白讲,现在不用这个方法,心性、德行想提升都不容易!俗话讲的是,自己有几两重要秤一秤。虽然懂了很多道理,但是遇到境界的时候,还是妄想纷飞调不下来,控制不住,这个就是一个善巧的方法。

  大家累不累?真不累,那下一节课我们继续上。谢谢大家。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华藏净宗弘化网 http://www.hwadzan.com/
华藏净宗弘化网 http://www.hwadzan.net/
华藏净宗弘化网 http://www.hwadzan.com/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络念佛堂 http://edu.hwadzan.com/amtb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络念佛堂 http://edu.hwadzan.net/amtb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路电视 http://edu.hwadzan.com/livetv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路电视 http://edu.hwadzan.net/livetv
华藏净宗弘化网数位图书馆 http://edu.hwadzan.com/
华藏净宗弘化网数位图书馆 http://edu.hwadzan.net/
华藏净宗弘化网影音图文检索中心 http://ft.hwadzan.com/index.php
华藏净宗弘化网影音图文检索中心 http://ft.hwadzan.net/index.php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络念佛堂 http://edu.hwadzan.com/amtb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络念佛堂 http://edu.hwadzan.net/amtb
印光大师-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fabo?orde ... =%E5%8D%B0%E5%85%89
佛教藏经集  http://www.fodian.net/zjj/
尧软大藏经阅经系统1.5 http://pan.baidu.com/s/1pJmcIyZ
尧软大藏经阅经系统1.5 https://u3214876.pipipan.com/fs/3214876-302586915 https://u3214876.ctfile.com/fs/3214876-302586915
尧软大藏经阅经系统1.5 http://pan.baidu.com/s/1jIl1APS
圣贤教育全球同学网 陈大惠  http://www.sxjyqqw.org/
圣贤教育全球学习网  http://www.sxjyxxw.org/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3 02:56 , Processed in 0.115396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