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315|回复: 0

[大德开示] 转帖:南怀瑾老师:气长命就长,气短命就短,看看自己的呼吸能到哪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9-27 09: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庄子说“众人之息以喉”,记住哦!普通人的呼吸只到胸部肺部,或者身体不好,只到喉部。“真人之息以踵”,得道的人,有工夫的人,气一进来,一直灌到脚底心。我老实告诉你一个经验,像我呼吸,没有感觉到身体有呼吸,但四肢脚心脚趾头气都到了。你气长命就长嘛,气短命短了。

真的“息长”,就是庄子说的一句话“众人之息以喉”,是真的哦!普通人到肺部为止;“真人之息以踵”,到脚底心。就是自己晓得那个境界,气进来,不是到丹田、肚子,是由小腹这里,一直通过两腿到达脚底心,这才是知道“息长”。那么,你说这个是进来那个“息”吗?不一定,就是有这个功能,看到了。所以,你们屁股上的环跳穴到两条大腿,到脚底心,气都没有到,如果你说是息长,那不就是妄想境界吗?

《禅与生命的认知初讲》《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

“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
“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就是道家所说的,夜睡无梦,睡了就睡了,醒来就醒来。“其觉无忧”,醒来也不做梦。我们一般人睡觉,睡着仍在思想的时候,眼睛因为闭着,就形成一个境界,我们叫它是梦。现在白天是张着眼睛在做梦,我们以为眼睛张开就是醒,其实也在做梦,是有悲欢喜乐的白日梦;夜里的梦也有悲欢喜乐。但是真人“其寝不梦”,他不做梦;换句话说,其醒也无梦,白日也不做梦,就是那么坦然,所以“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吃东西无所谓,什么都可以,吃一点饱了就算了,没有什么叫做咸甜苦辣,好吃不好吃;因为饮食的欲念没有了,解脱了。这个食的欲念很严重喔!食欲还存在的话,气脉是不会通的。
“其息深深”,一呼一吸的中间,好像停了一样,叫做息。学佛的人修止观修到息,不是靠鼻子的呼吸,鼻子一来一往是呼吸,一呼一吸中间那一段是息。普通人息很短,得道有定力的人长一点,好像没有呼吸,停止呼吸了,那个是真息,是呼吸功能最初的能,所以他的息深深。大家不要搞错了,不是深到丹田;一般人叫你守小肚下面的丹田,那是装大小便的肠子,你守它干什么!搞久了以后,不是大便秘结,就是血崩,道也不是在小肚子上!这个“其息深深”,是深到无底,不是在身体上搞的;当然身体有感觉,就是呼吸自然到达足底心,到达足趾头。
“真人之息以踵”,得道的人,这个呼吸往来,那股保留元气的息,每一次都到达了足底心。“众人之息以喉”,我们普通人呼吸是靠肺部的,只是身体的一半,所以得道的人,工夫到了,呼吸不靠鼻子,自然在呼吸;每次都达到足底心,这就是真人的外表,慢慢的有资格做大宗师了。但是修养到这个境界,还不到大宗师的程度,中国后世道家,称这个就是神仙。神仙分五等,死后精灵不散,叫做鬼仙,是最低层的仙;其次是人中之仙,有定力的,心境很宽广的人;进一步地仙;再进一阶是天仙;再进一级就是大罗金仙。大罗金仙就是大阿罗汉,佛家讲大阿罗汉就是佛。
一个人到达“其息深深”“之息以踵”这个境界,就是地仙之份;这个人也就达到了昼夜长明,夜睡无梦,身轻如叶。所以道书上描写,中国有些老祖宗们得了道的,到八九十岁时,身体轻灵,行疾奔马,看他走路快速到与那个奔跑的马并排,却好像没有动过一样,这个就是所谓地仙之份。
******
“名实不入,而机发于踵。是殆见吾善者机也。”我们要注意!这就是修养三步的工夫,杜德机是地文之学,完全进入阴的境界,定下去什么都没有。像庄子那么明白地讲,对我们学佛修禅定的人有很大的帮助;换句话说,我们普通一个人修养很向往入定。其实真正的入定,拿中国文化的道理说,是阴境界,正是关闭。所谓修道成功,拿道家观念来讲,是要纯阳之体,是纯阳的境界;纯阳的境界不是关闭,是开发的,等于佛家所讲的大圆镜智,佛光普照的那个道理。
但是,要阳气真正地发起,必须要经过阴境界才行。因为阴极则阳生,所以静到极点,才能真正发起那个动;那个动不是大动,是静中自动,就是升华的境界。庄子写到这个地方,也等于说,把这些境界的实际情形,都泄露给我们了。他说到了这个境界是“名实不入”,这个名,代表一切外界的现象;实,代表外界一切我们认为真实的环境。换句话说,到了这个境界,所谓“名实不入”,不是内外隔绝,而是外面一切的境界影响,虽然过来,但这个心不动,是自然的不动念,不是有意的控制。
普通要修养到不动心,把念头完全控制到不动心,已经非常困难;即使做到了,也正是地文的境界,是阴境界。即使到达阴境界的最高点,对于道的修养还没有影子呢!只是初步摸到而已!等到了“天文”的境界,所谓“天壤”的境界,阴极阳生的时候,就是名实不入。如果再加上两个字,就是名实不入于中;不是心脏脑子这个中,这个中是抽象的,等于是本体自性。
名实不入于中,“而机发于踵”。这个时候的机,也包括了气。不过,气不完全是机,在这一句中的机,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修气脉。普通我们修道学佛的,现在很流行注重修气脉;气是气,但是要注意,不是修鼻子呼吸的气;鼻子呼吸的气是气的最初步。因为这个气没有什么可修的,大家拼命练气功的要特别注意,因为这个气是往来的,是生灭的,一下进来,一下出去。吸进来尽力地把它控制不呼出去,呼出去了又要停住不吸进来,那样也不过多停留一点点时间而已!你工夫再高,停留时间再久,它仍然是一来一去。
所以,认为呼吸之气就是生命的气,完全错了。因为这个气,有生有灭,有来有往,所以修息修气,就是一生一灭。其间那个生灭的本能,那个作用才叫做气。原理上是如此,也是事实,大家自己去体会。所以机发于踵所指的这个气,就是我们讲气脉的气。
至于修脉呢,比气又更进一步了。脉不是血管,也离不开每一个微血管的神经,那是它的初步。真正的脉还不是微血管神经,而是我们生命同宇宙之间的交流、交通的,看不到,是无形无象的,可是有这么一个作用;只有拿自己本身做试验,修养工夫到达的时候,自然会知道。所以修气修脉,修成功了,就是庄子所讲的这个机了,机关这个机,就有把握了。“而机发于踵”,气脉,都是从脚底心发动的;这一点我们常常强调,非常重要。所以《庄子》内七篇之中,在《齐物论》、《逍遥游》也都说过;普通人的呼吸只到肺部,或在喉咙,就是我们刚才讲的呼吸往来,所以普通人活到若干时间一定会死的。
但是至人,得道的人之息,每一呼吸都到达脚底心,这个就是机发于踵。所以我们这个脚后跟、脚底心非常重要。尤其是脚底心,古人讲的至理名言:“精从足底生”这个精,不是指精虫卵脏那个精,而是精神的精,就是生命的本来。精从足底生,是精神的生命,所以说机发于踵。
列子的老师壶子讲,“是殆见吾善者机也”,他说这个人总算看到了一点,也懂一点了,看相嘛!这个人总算会看了;看到我善的好的一面。善是代表阳,我们中国讲修养的说,为善最乐,那不是理论,而是实际的事;人真正做了善事,会非常快乐的。快乐不是高兴喔!高兴还不算快乐。因为善的思想代表阳,阳机就充满,生机就充满。做坏事,忧愁苦虑,是代表阴,或者恶事越做越多,就会阴气越来越重。普通看相的也看得出来。所以他说这个人总算见到我善的一面,看到阳机发动了。

《庄子諵譁》
-------------
一个真到达静定境界的人,鼻子呼吸没有了,不是完全停止,其实还在很轻微的进出。要做一个实际的实验的话,过去中国人用灯草,灯草很轻的,或用头发、鸡毛放在鼻下,没有被吹动,才是真到这程度。实际上还是有呼吸的,只是非常微细。这个在中国的天台宗,叫“止息”。

“止”的境界,也是“息”的境界。这样一来,你自然地感觉到有下沉的作用,充满了。慢慢地,到最充满以后,就不需要鼻子、也不需要肺部了。这种原来呼吸的进出的感觉,落到下腹,到男人生殖器的顶点,女性则到达阴道口,都在呼吸了。

中国道家的庄子有两句名言是事实:“众人之息以喉”,一般人的呼吸只到喉部到肺部,“真人之息以踵”,得道的人的呼吸可以到脚部,气沉下去。气这样一沉下去,并没有说完全断了,很久会来一下呼吸。那么像牙齿、这个骨头这里,当然气都充满了,这两边都绷紧了以后,气自然冲到顶,使脑下垂体的荷尔蒙下来,口水就愈来愈多。最后一种最好的口水排下来,是甜的,但不是白糖那种甜,这种特别清凉,你让它自然吞下去,慢慢下去之后,你的皮肤、身体整个都会改变的。
《南怀瑾先生答问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6 05:41 , Processed in 0.123460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