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tps://new.qq.com/omn/20180915/20180915B0TJE1.html
《黛螺顶奇僧“立禅和尚”》
黛螺顶
山西五台山素有“不登黛螺顶,不算朝台人”的说法。黛螺顶上不仅有五方文殊殿,而且还有一座别具一格的旃檀殿。由于这座旃檀殿是高僧立禅在此修炼而建,因立禅高僧在此修炼悟道,也就成了五台山佛教圣地的一个经典故事。
旃檀殿
旃檀殿建在一座六角台基上,为六角重檐攒尖顶式建筑,匾额上写着“旃檀殿”,殿宇外观两层, 二层匾额“调御大夫”, 内为一室, 周边有回廊, 殿内供奉一尊站立的旃檀佛, 手结说法印。殿内供有佛祖, 供的是释迦牟尼佛站立于佛坛上的站像。因站佛是用旃檀木雕成, 故名旃檀佛。因此此殿也称为旃檀殿。
立禅祖师的传说
旃檀殿建于清康熙年间,之所以在这里修建,缘于立禅高僧的修行。说的是在康熙年间,有位德高望众的立禅和尚, 在此修习,13年间身不就床, 那时,旃檀殿的地方还是一块空地,他为了修禅练功,就在空地中央立了一根木柱,并以这根木柱为他意念中的“佛”,每天虔诚绕拜,一刻不怠,终于练就了入定禅功,成为远近闻名的得道高僧,声名享誉京城。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得道高僧,弘扬矢志修炼精神,就在当年立禅绕柱练功的地方建起了这座佛殿,这个康熙年间修建的旃檀殿即由此而来。
据传立禅和尚所修得般舟三昧, 是传入中国最早的大乘禅定之一。据《佛说般舟三昧经》说:“有三昧, 名十方诸佛悉在前立”, 从而达到佛的智慧, 达到“自致成佛, 威神无量的佛境界”。其修习的方法, 在于“独一处止, 念西方阿弥陀佛今现在。随所闻当念: 去此千亿万佛刹,其用名须摩提。一心念之, 一日一夜, 若七日七夜, 过七日后见之”。同样, 凭借“三昧力”,“欲观何方佛即见得”。由此发展成为佛教的一个重要法门“念佛三昧”, 构成“净土信仰”的一个重要的思想来源。
立禅和尚道德高强,修炼已达出神入化。当年在黛螺顶石穴中修炼时,有虎为其守门,僧众们非常惊奇。
有一天,立禅和尚忽然敲击钟磬,聚集众人。众人问其何事,立禅和尚说:“大家赶快到山中去看。”众僧人按照立禅和尚所指的方向前去,果然见有一上山砍柴的小和尚被老虎咬伤,众人急忙将小和尚救起,而对立禅和尚的道法高超赞叹不已。
后来,立禅和尚不食、不语,面壁修行三年。康熙申巳年间,皇帝驾幸五台山,亲自向立禅问询禅道,立禅以笔相对,皇上大悦,当即封其为立禅祖师。立禅谢恩后,随即倒地,肉体全部消落,只有骨头尚存。
立禅和尚圆寂后, 弟子们就在寺左侧山坡上为他建了灵骨塔。京师信徒阿勒积泰仰其行德, 遂在立禅当年绕佛处建亭供养, 后来又雕旃檀木像以记其德。
旃檀殿在立禅绕柱修炼的地方建起,立禅绕柱修行的故事也就这样一代代相传了下来, 20世纪90年代五台山重新维修旃檀殿, 据说殿前地上立禅和尚绕柱而拜时留下的脚印仍然依晰可见。
关于立禅和尚,在上党的历史典籍中是有记载的:
乾隆版《潞安府志》﹒《人物卷》载:立禅,俗姓张,名家修,旧平顺人。幼即潜心内典,年三十余于杜公岭为僧,后至五台山石穴中修,有虎守门,僧人共异之,迎至寺中供养。一日,忽自起击钟聚众,询之,乃云:“汝辈速往山中视之。”众僧趋往,见一小僧因取薪为虎所伤,其神照若此。后遂不食、不语,面壁三年。康熙申巳,驾幸五台,询其禅悟,以笔对,封为立禅祖师。后即仆地,肉皆消落,惟骨存然。僧众建塔瘗之,塔至今存。
《壶关县志》中对立禅和尚也有记载,具体内容为:立禅,俗名张家修,清壶关人。幼年潜心学习诗书礼易。30岁时在杜公岭出家为僧,后至五台山石穴中暗修。旧志载其“不食不语,面壁立修三年。”康熙帝驾幸五台山,询问其惮悟,他以笔对答,因此封立为禅祖师。立禅“谢恩后,即仆地,肉皆消落,惟骨存焉,僧众搭建瘞之”。塔今存。
这些记载都和五台山上的碑记和传说十分吻合,都记录了立禅和尚潜心修炼、终成正果的经过。平顺县西的杜公岭上有古刹清凉寺,当年曾经僧众云集,立禅在此修行顺理成章。
雲封青螺
供养五台曼殊像,愿尔贤哲唯至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