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144|回复: 2

卍续藏第76册No.1517历朝释氏资鉴南无阿弥陀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9-15 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卍续藏第 76 册 No. 1517 历朝释氏资鉴》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谛知五阴法,深修六和敬,
远离不恭敬,除去六触身,
观六度相续,舍彼六爱身。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
罪亡心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
始从今日,乃至命存,
皈依佛陀,两足中尊;
皈依达摩,离欲中尊;
皈依僧伽,诸众中尊。(三遍)

诸佛正法圣贤僧,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所修施等善,为利有情愿成佛。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真诚 清净 平等 正觉 慈悲
看破 放下 自在 随缘 念佛
诚敬谦和,仁慈博爱。一门深入,长时薰修。
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信愿持名,求生净土。

父子有亲 夫妇有别 君臣有义 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
父慈子孝 兄友弟恭 夫和妇顺 君仁臣忠 朋实友信
仁义礼智信 温良恭俭让 礼义廉耻 孝悌忠信 仁爱和平

娑婆一场梦,啥都是假的,生死心恳切。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放在心上,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心上只有一句阿弥陀佛,看一切人是阿弥陀佛,看一切事是阿弥陀佛,看一切万法是阿弥陀佛,全是阿弥陀佛。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从心上放下自私自利、是非人我、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嗔痴慢、怀疑嫉妒、忧惧牵挂、七情情执、爱憎怨亲、胜负得失、身见对立、成见邪见、控制占有。

佛即问弥勒。心有所念几念几相几识耶。弥勒言。拍手弹指之顷。三十二亿百千念。念念成形。形形皆有识。识念极微细不可执持。佛之威神入彼微识皆令得度。
舍利子!十二缘生者,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如是生者,即一大苦蕴生。舍利子!彼无明灭即行灭,行灭即识灭,识灭即名色灭,名色灭即六入灭,六入灭即触灭,触灭即受灭,受灭即爱灭,爱灭即取灭,取灭即有灭,有灭即生灭,生灭即老死、忧、悲、苦、恼灭;如是灭,即一大苦蕴灭。舍利子!世尊如是说,为十二缘生。
菩提树下。四十八日。乃于癸未二月七日之夕。入正三昧。二月八日明星出时。廓然大悟。成正等觉。叹曰。奇哉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惠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祖知悟本性,谓惠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远离分别,诸根寂静。若不决定成等正觉,证大涅槃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寿命无量,国中声闻天人无数,寿命亦皆无量。假令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若能知其量数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光明无量。普照十方。绝胜诸佛。胜于日月之明。千万亿倍。若有众生。见我光明。照触其身。莫不安乐。慈心作善。来生我国。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无量刹中。无数诸佛。若不共称叹我名。说我功德国土之善者。不取正觉。
东方恒河沙数世界。一一界中如恒沙佛。各出广长舌相。放无量光。说诚实言。称赞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南西北方。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四维上下。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何以故。欲令他方所有众生,闻彼佛名,发清净心,忆念受持,归依供养。乃至能发一念净信,所有善根,至心回向,愿生彼国。随愿皆生,得不退转,乃至无上正等菩提。
每自作是念,以何令众生。得入无上道,速成就佛身。
无边殊胜刹。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自致不退转。

一心观礼,娑婆教主,九界导师,如来世尊,于五浊世,八相成道,兴大悲,悯有情,演慈辩,授法眼,杜恶趣,开善门,宣说易行难信之法。当来一切含灵,皆依此法,而得度脱,大恩大德,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清净法身,遍一切处,无生无灭,无去无来,非是语言分别之所能知,但以酬愿度生,现在西方极乐世界,常寂光土,接引法界众生,离娑婆苦,得究竟乐,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经云:当来经灭,佛以慈愍,独留此经,止住百岁,遇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是故我今至心顶礼,广大,圆满,简易,直捷,方便,究竟,第一希有,难逢法宝,《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一乘了义,万善同归,凡圣齐收,利钝悉被,顿该八教,圆摄五宗,横超三界,迳登四土,一生成办,九品可阶,十方诸佛同赞,千经万论共指,宝王三昧,不可思议,微妙法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弥陀化身,从闻思修,入三摩地,返闻自性,成无上道,修菩萨行,往生净土,愿力宏深,普门示现,循声救苦,随机感赴,若有急难恐怖,但自皈命,无不解脱,万亿紫金身,观世音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净宗初祖,以念佛心,入无生忍,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入三摩地,斯为第一,与观世音,现居此界,作大利乐,于念佛众生,摄取不舍,令离三途,得无上力,无边光智身,大势至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止贵愿力强,那怕妄想多,散乱固成病,分别易入魔。
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
误人第一是多疑,疑网缠心不易知,勘破疑魔勤念佛,功纯自有佛加持。
疑能生苦苦生疑,咬定牙关念阿弥,念得疑情连蒂断,到此方知我是谁。
疑心净尽见真心,凡圣良由一念分,全在功夫绵密处,非关慧解与多闻。
正念坚持即是慧,思量卜度转成痴,扫除自己闲枝叶,除却阿弥百不知。
弥陀教我念弥陀,口念弥陀听弥陀,弥陀弥陀直念去,原来弥陀念弥陀。
老实,听话,真干。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
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依法不依人。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卍续藏第 76 册 No. 1517 历朝释氏资鉴




  历朝释氏资鉴卷第九

  闽扆峰沙门 熙仲 集

  宋上

  宋太祖。姓赵。名匡胤。宣祖第二子。后唐明宗。天成二年岁丁亥。生于洛阳夹马营中。有神光满室。异香经宿不散。长入洛。至延寿寺大佛殿西南角。枕柱础昼寝。有僧见赤蛇入其鼻中。寤而僧问所向。曰欲往澶洲见柴太尉。无资。僧曰。某有驴子可乘。又以钱帛为献。遂行。柴公一见奇之。未几柴太尉为天子。是为周世宗。帝与宣祖俱事之。逮世宗掌禁旅。数立大功。世宗一日。于文书中得一未。长三尺余。题云点检作天子。时张永德为殿前点检使。世宗遂命太祖代之。太祖从辛文悦学。文悦亦有邀驾之梦。及世祖晏驾之日。少主幼冲。太祖密有推戴之意。周显德七年正月一日。镇定驿告。河东刘钧。结戎人入寇。恭帝命太祖北征。即日出爱景门。晚至陈桥驿。军中苗训知星。引楚昭辅。仰视日色而指之。见日下复有一日。黑光磨荡者久。苗训曰。天命也。是夜五鼓。诸军毕集曰。我辈蒙犯霜露。为国宣力。而上无长君。功成谁赏我。不如?点检为天子。迟明锋刃交横。渐逼寝所。太宗入白其事。太祖惊起。军校露刃列于庭曰。诸军无主。愿?太尉为天子。太祖未及对。俄以黄袍加其身。诸校罗拜。连呼万岁。遂扶上马拥逼南归。自仁和门入归公署。宰相范质等。诣崇元殿。召文武百僚。至晡班定。恭帝自内降制。宣徽使引太祖。就龙墀听命讫。宰相扶掖升殿。服御服。行禅代礼。群臣朝贺。诏改周显德七年。为建隆元年。国号宋。岁庚申正月五日乙巳也。帝在位十六年。而传于弟太宗。有光前烈。圣圣相承。城池佛法。五灯由是联芳。列刹因兹增重。惜乎七传而至徽庙。乃明哲之至尊。惑左道之邪说。致有靖康丙午之祸。殃及黎元。金人席卷京城。两宫后妃北狩。康王只影渡江。四将潜扶密卫。丁未改元建炎。都于武林。是为高宗。克复之愿未谐。国脉丝悬未断。虽天步孔艰于军阵之际。王臣驱驰于锋镝之间。犹能注意空宗。讲论酬酢。二浙名蓝而冠冕江湖。九天雨露而沾滋草木。余波迨今尚未已也。

  宋有国前九主后七主。合一十六君。共三百一十七年。以为南北纪录云。

  艺皇初幸相国寺。至佛殿。像前烧香。问僧录赞宁。当拜不拜。僧录奏云。不拜。问其故。云。见在佛不拜过去佛。上微笑颔之 文忠公欧阳修曰。僧录赞宁颇知书。然适会上意。故以为礼(归田录)。

  宋将兴。江南李后主。忽见州城上有一神现。头如车轮。额有神珠。手捧金塔。军民皆见。数日而后没。嗣是敕凡郡县。并立天王寺(南史)。

  江南国微僧例试经业。归宗诠禅师徒众。并习禅观师乃述偈闻于州曰。比拟忘心合太虚。免教和气有亲疏。谁知道德全无用。今日为僧贵识书。时州牧阅之。与僚佐议曰。旃檀林中必无杂木。惟师一院。特免试经。九带。

  戊辰 开宝元年。高丽国上书。闻求明寺延寿禅师名。遣僧问道。叙弟子礼。奉金丝伽黎水晶数珠金澡瓶等物。仍令彩??中国图本僧三十员。受法相继归国。各化一方。其国主玉徽。常看华严经。愿生中国。一夜梦到中华。所历界界。皆如其图。觉而述偈曰。恶业因缘近契丹。一年朝贡几多般。梦中忽到中华地。可借中宵漏滴残(编年)。

  乙亥 太宗即位。

  丙子 太平兴国元年。幸开宝寺烧香。见僧看经。帝问看什么经。云仁王护国经。帝曰。既是寡人经。因甚在卿手里。僧无语。雪窦显代云。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帝见僧来朝。问甚处。僧奏云。灵山一别。直至于今。帝云。以何为验。僧默然。雪窦代云。贫道得得而来○帝因寂大师进三界图。帝问。朕居何界。寂无对。保宁勇代云。陛下何处不称尊○帝一日擎钵。问宰相王随。既是大庾岭头提不起底。为甚在寡人手里。随无语。石霜代云。陛下有力○帝常梦神人。请陛下发菩提心。早朝宣问左右街。菩提心作么生发。雪窦代云。实谓今古罕闻。

  己卯 五年。僧录赞宁。撰僧史十卷进呈。有旨入藏。赞宁仍充史馆编修。寿至八十四。时王处讷亦在馆中。通星历。推其命。孤薄三命禽略六壬遁甲。俱无寿贵之。处讷谓宁曰。师生时。正天贵星临门。必有烈士侯王在户否。宁曰。母长谓生时方卧草钱。文穆王元瓘。往临安县拜莹。至门雨作。避于屋檐之下甚久。浣浴襁褓而去(绵绣万花谷)。

  钱镠尝奏。释迦真身舍利塔。在明州。是阿育王所造。八万四千。而震旦得十九之一也○太宗命取舍利。禁中供养。御制佛牙赞曰。功成积劫印文端。不是南山得恐难。眼睹数重金色润。手擎一片玉光寒。炼时百火精神透。藏处千年莹彩完。定果薰修真秘密。正心莫作等闲看。废开宝寺地。造浮屠十一级。以藏之(杨文公谈苑)。

  帝尝谓近臣曰。朕曩世尝亲佛座。但未通宿命。不能于此了了见之耳(同前)○帝一日。幸开宝寺塔烧香。见僧问曰。卿是何人。僧云塔主。上曰。寡人塔为甚卿作主。僧无对。雪窦代云。合国咸知。

  辛巳 有梵僧法贤。法天。施护三人。自西域来。太宗受佛记。遂建译经院。募童子五十人。令习学。得江南李王之子惟净。慧悟尽能通天竺之文。历晋及唐。有梵僧自五天来。及华人善竺音者相译。迄开元凡经律论集。共五千四十八卷 国朝会要曰。太平兴国七年辛巳六月。造译经院成。秋七月。车驾幸译经院。诏梵学僧。笔受缀文。左右街学僧详定。十二月。选梵学沙门一人。为笔受。义学沙门十人。为证义。其后以惟净。为梵学笔受○隋文帝。以沙门彦宗。为翻经馆学士后。始命僧以官。唐以不空。为开府仪同三司试鸿胪卿。亦加朝散大夫。笔受以朝臣为之○佛陀多罗。译圆觉经。房融为笔受。楞严经。亦融为也。宋太宗。雍熙四年。法贤。加试光禄卿。阶朝散大夫。法天。累试鸿胪卿。加朝散大夫。惟净。以故吴主煜弟从鉴之子。为梵学笔受。大中祥符间。同译经。为试光禄卿也(注太祖朝。僧元霭。亦加朝散大夫也 事物纪原)。

  上。制金刚经序。略曰。叹不修之业溥。伤强执之愚述。非下士之所为。岂浅识之能究。大哉圣人之言。深可信服(云云)。

  丞相吕公蒙正。洛阳人。微时生绪牢落。大雪弥月。遍千豪右。少有周急者。作诗曰。十谒朱门九不开。满身风雪又归来。入门懒睹妻儿面。拨尽寒炉一夜灰。途中遇一僧。怜其窘延归寺。给食与衣。遗遣镪之。才经月罄尽。再谒之。僧曰。此非久计。可移家就寺房廊。随众给食。可为久计。吕如其言。既不为衣食所困。遂锐志兴籍。是年获乡荐。僧备仆费衣装津遣入都。省围中选殿试。唱名为大魁。初任西京通判。与僧相见如平时。十年除执政。凡遇郊祀俸给并寄阁。上一日问。卿累经郊祀俸给不请何耶。对曰。臣有私恩未报。上结之。以实对。上曰。僧中有如此人邪。赐紫师号以旌异之。吕公逐日晨兴礼佛。对天祝曰。不信三宝者。不愿生我家。愿子孙世世。食禄于朝。

  戊戌 真宗即位。改元咸平。内翰王禹你。疏陈五事。一曰。澄汰僧尼。恐惊骇。且罢度人修寺。一二十年。容目销铄。亦救弊之一端也(言行录)。

  二年。参政陈晋公恕。素不信佛。不喜其徒。常谓。废译经院。辞甚激切。真宗曰。三教之兴。其来已久。前代之毁者多矣。但存而勿论也。

  甲辰 景德元年。东吴僧道源。续开平已来。宗师机缘。统集宝林圣胄等传。为传灯录三十卷。诣阙进呈。上览之嘉赏。命翰林杨亿等刊正。入藏颁行。

  二年。太宗。陈国公主。八月进封吴国。入资圣寺出家。号慈恩正觉大师。赐名清裕。别建崇真院。以居之。受具戒日。诏天下寺院。各放度一人(并前事物纪原)。

  戊申 改大中祥符。九年秋七月。飞蝗蔽天。上诣开宝寺塔。祈禳有感。御制赞曰。西方有圣释迦文。接物垂慈世所尊。常愿进修增妙果。庶期饶益在黎元○上注遗教经序。夫道非远。人教本无类。虽蠢动之形各异。而常乐之性斯同。由爱欲之纷纶。致轮回之增长。是以迦维之圣出世。而流慈舍卫之区。随机而演法。使含灵而悉度。将顺俗以归真。犹于双树之间。普告大乘之众。示五根之可诫。问四谛之所疑。期法奥之宣扬。俾众心而坚固。大悲之念。斯谓至乎。朕祇嗣庆基。[(厂@?)*页]惭凉德。常遵先训。庶导秘诠。因览此经。每怀钦奉。冀流通而有益。因注解以斯形。虽寡昧以难精。幸覃研而克就。仍俾镂于方板。所期贻厥庶邦。凡在群伦。勉同归向云耳(以前编年)。

  上欲立章献为后未决。召涟水娄道者入禁。令嫔妃出见。师阅之凡二百许人。皆无语。至章献忽曰。陛下可善遇此人。帝奇之。意遂定○章献明肃刘太后。成都人。少随父下峡。至玉泉寺。有长老善相。谓其父曰。君贵人也。及见后则大惊曰。君之贵在此耳。盍不进京师乎。赠以白金百两至京。时上判南京。纳后宫中。及即位。为才人。进宸妃。至正位。宫闱声满天下。仁宗即位。以太后垂帘。昔之玉泉长老。已住仪真长芦。召至京。首言长芦无三门。后乃以本宫服用器物成之。际遇一时。其贵可知也。太后垂帘。赐赉不赀(绵绣万花谷)。

  壬戌 乾兴仁宗即位。

  癸亥 改天圣元年。夏初知宁州杨及。因乾元节。献绣佛上寿 上赞法华经云。无边妙义广含藏。六万余言七轴装。白玉齿间流舍利。红莲舌上放毫光。喉中甘露涓涓润。口内醍醐滴滴凉。造罪假饶山岳重。只消妙法两三行。

  天圣元年十二月。京师定襄代并忻等州地震。上就大庆殿。集僧道设斋醮祈祷。右司谏韩琦上疏曰。大庆殿者。国之路寝。朝之法宫。陛下非行大礼被法服。则未尝临御。臣下非大朝会。则不能一至于庭。岂容僧道凡庸之人。继日累月。喧杂其上。非所谓正法度尊威严也。又曰。乡者兴国寺双阁灾。延及开先祖殿。不逾数刻。但有遗烬。陛下宜正襟以求直言。侧身而求庶政。却乃内自禁掖寺观并兴祭醮。是由却行以求前扬。汤而止沸。无益之验昭昭矣。不纳○直史馆叶清臣上疏。略曰。今灾变屡兴。陛下泰然不以为异。徒使内侍。走四方治佛事治道科。非谓消复之实也(宋编年)。

  天圣六年夏六月。有星流于西南。大如斗。声如雷。时辅郡又旱。会祈禳于文德殿○御史李佐奏曰。文德殿。乃天子布政之宫。每遇尖异。命缁黄赞呗于其间。非以严外朝也(同上)。

  己巳 七年。都尉李遵勖。造天圣广灯录三十卷进呈。上亲制序。来入藏(同上)。

  戊寅 宝元元年。二年六月。同修起居注宗祁上疏。略云。今有三冗。有三费。僧道日益多。而无定数。而又别筑神祠。争修寺塔。此冗也。帐幄谓之供养。田产谓之常住。道场斋醮。无日不有。此费也。不徭不役。坐享斋名。皆曰不费官帑。自用民财。此诚不逞罔上之尤者。夫民藏于国。国藏于民。财不天来。而由地出。役不使鬼。而得人作。舍国取民。其伤一焉(东都事略)。

  辛巳 庆历元年。二年。蝗潦继作。上责身引咎。祈佛福祐。知制诰田况上疏。其略曰。致灾由役敛重。而民愁怨。未闻陛下。与两府大臣。议所以救之。乃欲以一炉香数祝牌上塞谴咎。臣所以不得已而言也○是年秋九月。以章得象监修国史。兼译经院润文使韩琦。充译经润文官。自是译经润文。降府入衔矣。

  甲申 庆历四年六月。开宝寺舍利塔灾。上遣中贵人。取舍利。迎入内庭供养。颇有光景灵异。合京王公贵人瞻礼。争施金帛。重修复之 上制赞曰。三皇掩质皆归土。五帝潜形亦化尘。夫子域中谒是圣。老君世上亦言真。埋躯只见空遗冢。何处将身示后人。惟有吾师金骨在。曾经百炼色长新○独起居注余靖上疏曰。五行之占。本是灾变。宜诫惧以答天意。而闻有诏。取旧瘗舍利。入禁中。道路传言。舍利在内庭。有光怪。切恐巧佞之人。推为灵异。再图营造。臣闻。帝王之道。能勤俭厥德咸得人心。则虽有危难。后必安济。自西陲用兵。国帑虚竭。士民诸蓄。十室九虚。陛下如不恤民病。广事浮费。以奉佛求福。非天下所望也。若以舍利经火不坏。即本在土中。火故不及。若言舍利能出光怪。必有神物凭之。此妄言也。且一塔不能自卫。为火所毁。况藉其福以庇于民哉。昔梁武造长干塔。时舍利亦常有光。及台城之败。何能致福。况胡人军校。皆呼舍利入宫。不祥之语。尤可恶也(以上并编年)。

  帝以高丽所贡磨衲衣。赐云居佛印元禅师。翰林苏轼为赞。其略曰。匣而藏之。见衲而不见师。衣而不匣。见师而不见衲。惟衲与师。非一非两。眇而视之。虮虱龙象(金山石刻)。

  己丑 皇祐元年。上闻讷禅师名。诏住净因。讷称疾不敢奉诏。有旨令举自代。遂举怀琏。或曰。圣天子。旌崇道德。遣使持书。恩被泉石。师何固辞。师曰。予滥厕僧伦。视听不聦。幸安林下。饭蔬饮水。虽佛祖有所不为。况其他耶。先哲有言。大名之下。难以久居。予平生行知足之计。不以声名自累。若厌于心。何日而足(正法眼藏)○东坡曰。知安则荣。知足则富。避名全节。善始善终。在讷师得之矣(师名居讷。字中敏。梓州中江褰氏子 宝训)。

  二年二月十九日。怀琏禅师至京。于化成殿斋毕。传宣。效南方仪范演法。宣左街僧录慈云大师清满。启白谢恩毕。偈曰。帝苑春回。皇家会启。万乘既临于舜殿。两街获奉于尧眉。爰当和煦之晨。正是阐扬之日。宜谈祖道上副宸衷。谨白。琏遂登座。问答罢。乃曰。古佛堂前曾无异说。流通句内诚有多谈。得之者妙用无亏。失之者触途成滞。所以溪山云月。处处同风。水鸟树林。头头显道。若向迦叶门下。直得尧风荡荡。舜日高明。野老讴歌。渔人鼓舞。当此之时。纯乐无为之化。焉知有恁么事。皇情大悦。来住什方净因禅寺。赐号大觉禅师。

  修撰孙公觉华老遗师书曰。三代以降。列圣相承。政通人和。道传统续。不以佛教未来为欠。周姬讫簶。更秦换汉。宪网刑巢。蔽空络野。不以佛教已至而革。四海爪分。异说捷出。由唐至五季为甚。庶务万机。理乱不常。奉佛之教奚益。间有草衣木食岩栖涧饮。不过独善其身耳。又有名而异行。假而非真。教化未孚。弊乃生欤。师必有以辩之。伫闻其说○师答曰。妙道之意。圣人寓之于易。周衰。先王法坏。礼义日亡。然后奇言异术。间出乱俗。迨我释迦教入中土。纯以第一义示人。始末设为慈悲化物。亦所以趍时也。自生民以来。淳朴未散。三皇之教简而素。春也。情窦日凿。五帝之教详而文。夏也。时与世异。情随日迁。三王之教密而严。秋也。昔商周诰誓。后世学者。有所难晓。彼当时之民。听之而不违。则俗与今何如也。及其弊而为秦汉靡所不至。天下有不忍闻者。我佛一推之以性命之理。教之以慈悲之行。冬也。天有四时循环。以生成万物。圣人之教。迭相扶持。以化行天下。至其极也。皆不能无弊弊迹也。道则一耳。要当有圣贤世起而救之也(云云)。自汉至今。千有余载。风俗靡靡。愈薄圣人之列。而鼎立。互相诋訾。不知所从。大道寥寥。莫知返真。良可叹也。

  大宋。皇祐三年。岁辛卯○释迦如来入般涅槃。至此一千年。

  四年十二月九日。遣中使降御问净因琏禅师曰。才去坚拂人立难当。琏方与众晨粥。遂起谢恩。以颂进呈曰。有节非干竹。三星绕月宫。一人居日下。弗与众人同。皇情大悦。上与琏禅师问答。诗颂书以赐之。凡十七篇○华严隆公谓。即心是佛颂。乃虚空钉橛。然琏公仰酬御问。应机而然然同时禁林酬对。秘殿谈禅。而隆公之言。亦有旨哉(林间录)。

  琏上书献偈。乞归老山林。上曰。山即如如体也。将安归乎。不许云。青山般若如如体。御颂收将甚处归。赐以龙脑钵盂。琏对使者焚之曰。吾法以坏色衣。以瓦钵食。此钵非法。使者归奏。上加叹之。

  仁宗与琏禅师。为法喜游。和宸辞句甚多。然皆踪迹上语。初不敢出新奇宏妙之言。至观其平日所作。则惊人之句甚伙。世疑其瓦注非也。昔宋文帝朝。鲍明远。为中书舍人。文帝好文章。自谓人莫及。明远识其旨。故为文多鄙言。世谓其才尽实然也。
 楼主| 发表于 2018-9-15 21:5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觉身世两忘非。明远委曲事君。而仁宗生知道妙。涕唾辞章。决非宋文所仿佛。然予知琏之智深。而应世之法。不得不尔也(林间录 师清湋陈氏子)。

  甲午 至和元年。上梦。至景德寺门。见龙蟠于地。亟使视之。乃一僧熟睡耳。问其名归奏。上阅奏名道隆。喜曰吉徴也。明日召至便殿。问宗旨。应对如响斯答。上悦。馆于大相国寺。上以偈句相酬。络绎于道。或入对留宿禁中。礼遇特厚。赐号应制明悟大师。上召隆与琏问话。机锋迅捷。上悦○隆即奏疏曰。臣本凡庸。混迹市里。夤缘佛法。依近天颜。出入禁庭。恩渥至厚。荐更岁籥衰病相仍。身未退于山林。坐贪蒙于雨露。因循至此。愧负在颜。恭惟陛下。天纵圣神。生知妙道。染为翰藻。如日昭回下饰万物。而臣蒙许赓和。侣雾领略才见一班。人虽不言。臣岂无惟。伏见僧怀琏。比自林薮。召至京师。议论得其渊源。词句特出流辈。禁林侍问。秘殿谈禅。臣所不如。举以自代。伏望圣慈。许臣于庐山一小刹养痾待尽。不胜大马恋轩之情。疏奏。不允。有旨。于曹门外北。建精舍以居之。赐额曰华严禅寺。师既得谢事。喜见颜色。闲居之特奇衲名士日多过从○隆公。夜卧寺阃之外。朝登秘殿之上。揖让人主。谈出世法。有补宗教。盖所谓有异能解一世奇衲也。殁后丛林且闻其名。况机缘语句乎。可为太息(僧宝传)。

  丙申 嘉祐元年。三年国嗣未立。上夜焚香默祷。翌日化城殿具斋。虔请神僧法华大士。俯临母却。清晨上道衣凝立以待。俄驰奏言。法华。自右掖门径趍。侍卫呵止。不可。上笑曰。朕请而来也。有顷至。上曰。朕以储嗣未立。大臣咸以为言。法华其一决之。师索笔纸。连书十三数十行。掷笔无他语。皆莫测其意。其后英宗登极。乃濮安懿王第十三子。方验前言也(僧传)。

  申国公夷简。吕公许。问大士。今日祝圣。合谈何事。言曲躬叉手云。万岁万岁万万岁。公尝预化疏。请斋毕。公问未来臧否。言索笔大书亳州二字。公后罢相知亳。治行囊间。忽二字在前。方悟前识也。

  释契嵩。号潜子。腾州镡津李氏。笃爱于豫章欧公昉。时文忠公着本论。李泰伯着潜书排佛。师作原教论十万言。明儒释之一贯。注禅宗定相图传法正宗记。述护教篇。引佛五戒。通儒五常。解其訾云。不杀仁也。不盗义也。不邪礼也。不饮智也。不妄信也。释十善云。不杀者。不以非故暴一物。不止不食其肉也。不盗者。不义不取。不止不窃一物也。不邪淫者。不乱其匹偶。不妄语者。不以言语欺人。不饮酒者。不以醉乱其修心。不绮语者。不饰非言惑群听。不两舌者。争语于人无背面。不恶口者。不骂不道不义之事也。不嫉者。无所妒忌萌于念。不恚者。不以忿恨宿于心。不痴者。不昧乎善恶之因也。修前五者。资之可以为人。兼修其十者。报之可以生天。脱天下之人以此各修。人人成善。人人皆善。而世不治。未之有也。或曰。佛只言性。性易则与中庸云之矣。乌用乎佛为。师曰。佛言性。与世书一。是圣人与世同其性矣。人多得其同。则广为道德。同诚其心。同斋戒其身。同推德于人。以福吾亲。资吾君之康天下也。指为中国患可乎。书成。游京师。知开封府龙图王公素奏上。仁宗览之加叹。付传法院。编次入藏○丞相韩公琦。参政欧公修。阅其文。极口许可曰。僧中有此郎耶。下诏褒宠。赐紫方袍。号明教大师○翰林王公素。为释契嵩。进辅教篇。上仁宗表。略曰。臣于释教。亲曾留心。观其削增注述。故非臆论。论亦精微。陛下万机之暇。深得法乐。原赐圣览。如有可采。乞降中书看详。特与编入大藏云(并僧宝传)。

  癸卯 七年九月辛亥。大飨明堂。赦文。天下寺观。未有名额者。特赐之○谏臣司马光上言。窃以。佛老之教。无益治世。而聚匿游惰。耗蠹良民。是以国家明着法令。创寺观一间以上。听人陈告。科遗制之罪。仍令毁拆。臣闻。为上者。洗濯其心。一以待民。是以令行禁止。而莫敢不从。今立法禁之于前。而发赦劝之于后。凡国之令。将使民何所从乎。其赦一节。乞更不施行。庶使号令为民所信。而游惰不能为奸也(宋编年)。

  甲辰 英宗即位。改元治平。越三年。怀琏禅师。上表乞归山林曰。臣闻大道无为。万物备求其应。圣人在宥。百姓名遂其生。矧当熙洽之晨。得豫便安之理。仰靳俞允。俯集凌兢。臣怀琏伏念。爰自顷年。误知先帝。忝绍隆于祖席。尤沾被于宸庥。久历岁华。未忘山薮。屡尝引退。未获报音。膺陛下纂服之秋。属海内向风之旦。愿宣佛事。上答尧仁。奈以暮龄益衰。夙疾增剧。昨捐众务权止寺居。伏蒙陛下遣使华送回寺。仍传圣喻。且驻神京。自惟无用之躯。实出非常之遇。是天地有再生之德。而草莱谢重茂之心。伏望圣慈。垂雨露之恩。均日月之照。俯从人欲。下顺愚衷。庶令朽钝之姿。遂得林泉之志。然而微虫得计。诚无易水之情。瘦马增鸣。但起恋轩之思。誓勤焚诵。式报生成。将远宸庭。无任瞻天望圣。激切屏营之至。谨奉表辞。并前丐归颂○千簇云山万壑流(御注佛法广行。非止渠壑也)闲身欲老此峰头(不[⊥]此峰颁[臾]须审子细也)余生愿祝无疆寿(但是令星皆同天寿)。一炷清香满石楼(遍法界自在灰息也)。帝览注罢。赐劄子曰。大觉禅师怀琏。受先帝圣眷。累赐神章。屡贡钦诚。乞归林下。今从所请。俾遂闲心。凡经过小可庵院。随性住持。或什方禅林。不可抑逼。琏既渡江。少留金山西湖。遂往四明。为九峰虔一疏。出住育王。四明人。相与出力建阁。藏所赐诗颂。榜曰宸奎。命翰林学士苏轼为记。时京师建宝文阁。诏取副本藏焉○庐山圆通讷禅师一见琏。直以大器期之。或问。何自而知之。曰。斯人中正不倚。动静尊严。加以道学行谊。言简尽理。凡人资禀如此。鲜有不成器者(僧传)。

  丁未 四年正月。赐私造寺观额名。诏曰。民间先私造寺观。及三十余间。悉存之。并赐圣寿为额(编年)。

  张永德。居睢阳时。比邻有书生卧疾。疗之获安。能以水银同药。置鼎中即成金。将别。永德求其术。曰不可。吾不吝。恐损君寿。永德留之。辞曰后当见于淮上。周世宗用兵寿春。永德从之。因出射见一僧。乃昔书生也。谓永德曰。若见二属猪人。善事之。当保五十年富贵。后遇太祖太宗。皆亥生也(东都事略)。

  钱若水自言。某初应举。谒陈抟先生。临出。约后十日却来。至期敬往。迎入山斋。地炉已先与一僧拥褐对坐。某挹之礼以寒暄。亦甚简傲。某年少气壮。颇负不平。僧熟视若水。久之不语。以火箸书灰。作做不得三字。而不问。次日复谒陈。且问僧名及言何事。陈曰。麻衣道者也。道行高洁。学通天人。至于知人。尤有神仙之鉴。卿欲留学道。心中不决。遂请道者质疑。他云。足下无神仙骨法。但却得好官。急流中勇退耳(言行录)○丞相王文正公旦。少时与钱若水。同直史馆。有僧善相。谓若水曰。王舍人。他日位极人臣。当贵无比。若水曰。王舍人。面偏而喉骨高。如何其贵。曰。作相之后。面当自正。喉骨高主。奉身薄耳。为相之日。性充淡寡欲。奉身至薄。天禧元年九月薨。上临其丧。公寝疾。令人削发披僧服。盖悔前之为人也(编年)。

  章惠公王随。河阳人。外若方严。所治常失于宽。性善慕唐裴休之为人也。为御史中丞。出镇钱塘。往兴教谒小寿禅师。机语契合。为方外友。至相位。为法门城池。临终书偈云。??堂灯已灭。弹指向谁说。去住本寻常。春风扫残雪。寂然长往。盖宽慈定力之灵也(东都事略)李文靖公沆。有长者之誉。颇通释典。尤厌荣利。为相所居湫隘。处之裕如。家人劝治居第。答曰。身食厚禄。时有横赐。计亦可治第。但念内典。以此世界为缺陷。安得圆满如意。自求称足耶。人生朝莫焉能久居。巢林一枝。聊自足耳。公后遇疾。右胁寝逝。时盛暑停七日。室中并无秽气。人谓履践之验也(言行录)。

  欧阳文忠公修。素不信释氏之说。如酬净照禅师诗云。佛说吾不学。劳师忽款关。我方仁义急。君且水云闲。又酬惟吾禅师云。子何独吾慕。自忘夷其身。其可知也○公昔官洛中。游嵩山。却仆吏。放意而往。至一山寺入门。修竹满轩。霜清鸟鸣。风物鲜明。公休于殿陛。傍有老僧。阅经自若。与语不甚[(厂@?)*页]答。公异之曰。住山久如。对曰。甚久也。又问。诵何经。曰法华。公曰。古之高僧。临生死之际。类皆谈笑脱去。何道致之。曰。定慧力耳。又问。今乃寂寥无有何哉。老僧笑曰。古之人。念念在定慧。临终安得散乱。今之人。念念在散乱。临终安得定。文忠公大惊。不知膝之屈也○谢希深。常作文记其事。尔后深肯信之。尚好骚雅。僧中名胜。皆与之游。称为才智。己岂不心醉。如赠昙颖师云。山林往不返。古亦有吾儒。羡子识所止。双林归结庐。洛僧文莹贽见云。未入欧公彀。人间岂有诗。不图偷格律。且贵识容仪。立事无中外。凭心一险夷。乞居机政地。献替罄论思。公赠别云。飞锡扣书斋。言谈得再陪。孤闲乾竺客。平淡少陵才。究道情何笃。争名念已灰。山林着诗就。应寄日边来。吴僧慧勤谒别云。记言严谨法尼丘。删次唐书笔力周。要措时康流化物。须公起作济川舟。公续韵云。告老归来羡一丘。舜裳无补愧伊周。君今索理归吴棹。无复同乘泛汴舟○公闻浮山远禅师德风奇逸。造其室。未有以异之。与客奕棋。远坐其傍。公取苟请因棋说法。师乃鸣鼓升座云。若论此事。如两家着棋相似。何谓也。敌手知音。当机不让。若是缀五饶三。又通一路始得。有一般底。只解闲门作活。不会夺角冲关。硬节与虎口齐彰。局破后徒劳逴斡。所以道。肥边易得。瘦[月*止]难求。思行则往往失粘。心粗而时时头撞。休夸国手。谩说神仙。赢局输筹即不问。且道黑白未分时一着。落在甚么处。良久云。纵横十九路。迷悟几多人。文公加叹○公既登二府。一日被病函。忽中夜。梦至一所。如官舍。见十人冠冕环坐。一人云。参政安得至此。宜速返舍。公如其言。遂出门十数步。复往问之曰。公等莫非释氏所谓十王者乎。曰然。又问。世人饭僧诵经。作利益事。为亡人追福。果有益乎。曰安得无益。既寤病艮愈。自是笃信佛法。公晚景交笃方外。情见乎辞(并丹阳集)○蜀僧祖秀。字紫芝。着欧阳公外传。苏养直庠为序。略曰。君子以佛之教。不见证于尧舜禹汤之世。而孔子孟轲之后。历代先儒。虽当国不少禁。亦听其横流寓内。古今持此论者有之。独秀公以谓。尧之丹朱。不足以受政。而禅舜。舜亦忧商均。而禅禹。至汤武革命。斯教之所始。使孔子行事。亦何以异此。由尧讫武王。佛未诞生。有以也。成康既没。佛于是显迹。然而未备中华。以俟圣人生于鲁。集大成于古帝王之教也。甚矣。圣人困于鲁卫陈宋。欲居九夷。乘桴浮海。当是时。以外数万里之教。加于中国。天子诸候。畴听之哉。佛之法不苟传。非显宗感物。而求诸远。恐未能速应耳。此皆秀公京师之书。其骇古震今之论。溢数万言。特未传于世矣。

  杜祈公张。文定公皆。致政居睢阳。里巷相往来。有朱承事者。以医术游二老之间。祁公每笑安道佞佛。朱乘间。谓文定曰。杜公天下伟人。惜乎未知此事。公有力。盍不劝发之。文定云。君与此老缘熟。我只能助之耳。朱詟应而去。一日祁公呼朱。切脉甚急。朱谓使者曰。汝先往白公。但云看楞严经未了。使者如所告。祁公默然。久之朱乃至。挹令坐曰。老夫以君疏通解事。不意近亦阘茸。所谓楞严者何等语。乃尔耽着。圣人微言。无出孔孟。舍此而取彼。是大惑也。朱曰。相公未读此经。何以知其不及孔孟。以其观之。似过之也。袖中出首卷曰。相公阅之。祁乃取点看。不觉终轴。忽大惊曰。世间何从有此书邪。遣使尽持遍读之。捉朱手曰。君真我知识。安道知而久之。不以我告何哉。即命驾见文定。叙其事。安道曰。譬如人失物。忽已寻得。当喜而得之。不可追悔得之早晚也。仆非不告。以公与朱君缘熟。故遣之耳。虽佛祖化人。亦必藉其同事也。祁公大悦。于是潜心内兴(林间录)。

  张文定公。知除州。尝游琅瑘山。周行廊庑。不忍去。旋抵藏院。有感流涕。指梁间经函云。此吾前身事也。令取视之。乃所书楞伽二卷。斋沐续之。与前书无少异。盖前生知藏僧。写经未了而化。

  从事朱判官炎。因读楞严经。于真心明妙处有省。遂问讲僧义江曰。此身死后。此心何在。江曰。此身未死。此心何在。朱良久。遂呈偈曰。四大不须先后觉。六根还向用时空。难将语默呈师也。只在寻常语默中。

  文忠公杨亿。因唐明嵩驰书至杨云。对而不相识。千里却同风。明云。某甲奉院门。请往复者五。杨唤客司曰。点茶元来是家里人。茶罢。复问数语。杨乃大笑。献偈云。槌心灭性透玄关。透得玄关亦自闲。说与傍人应不信。唯师为我笑开颜。师酬云。外边计智在机关。功业虽成总是闲。西掖代言应有暇。与谈祖道悦天颜。公悦。朝次语都尉李公冠。近有一衲见访。真西河狮子。李曰。法拘不得就谒见。奈何。公归达李公之言。○师凌晨趍谒。李令童子传语。道得即相见。师曰。今日特来相看。李云。碑文刊白字。当道种青松。师云。不因今日接。余日实难逢。李云。任么则请相见去也。师云。脚头脚底。李乃相见。才坐便问。我闻西河有金毛师子是否。明云。甚处得这话头来。李便喝。明云。野干鸣。李又喝。明云恰是。李有偈云。赫日炎风六月余。水边林下自凉居。有人来致毗卢问。手拗山花笑与渠。明续韵曰。道在休分智与愚。古今达者任安居。本无万法知何碍。物物头头不是渠。公大悦。

  杨侍郎。李都尉。与承天嵩禅师问答五段。杨问。弥陀演化于西方。达磨传心于东土。胡来汉现。水到渠成。五岳镇静以峥嵘。百谷朝宗而浩渺。一灵之性。托境现形。三有之中。凭何立命。师云。仙人无妇。玉女无夫。杨云。尼剃头不复生子。师云。陕府铁牛能哮吼。嘉州大像念摩诃。李云。倒跳上山巅。师云。骑牛不着靴○杨问。玄沙不出岭。保寿不渡河。善才参知识五十三员。慧远结黑白一十八士。雪峰三度上投子。智者九旬讲法华。这六个汉。为复野干鸣。为复师子吼。速道速道。师云。水急鱼行涩。峰高鸟不栖。杨云。泗洲大圣。师云。土上加泥更一重。李云。舌上覆金钱。师云。半夜歌乐动。谁人得知音○杨问。风穴提印南院。传衣昭公。演化于西河。嵩师领徒于并垒。南宗之旨。北土大兴。且道二师承谁恩力。师云。不入莲池浴。懒向雪山游。杨云。清凉山里万菩萨。师云。维摩会上诸圣集。李云。背负干薪遭野火。师云。口是祸门○杨问。忉利透日月之上。四禅无风火之灾。三交驾铁牛之车。临汝握全提之印。猕猴有一面古镜。狸奴有万里神光。直下承当。是何人也。师云。朝看东南。暮看西北。杨云。狸奴白牯却知有。师云。淹杀冢头蒿。李云。月里煮油铛。师云。石人腰带○杨问。一切诸佛。尽在里许。动则丧身失命。觑着两头俱瞎。拟议之间。千山万水。直下会得。也是炭库里坐地。有不惜眉毛者。通个消息来。师云。百杂碎。杨云。平生不妄语。师云。也要道过。李云。出穴兔遭罥。师云。东西无滞碍。南北得自由(以上类鉴)。

  杨文忠公。问广慧。南阎浮提众生。以财为命。邦国以财聚民。教中有财法二施。何以劝人疏于财宝。师云。刹竿炎上铁龙头。杨云。任么则海坛马子似驴大。师云。楚鸡不是丹山凤。杨云。佛灭二十年。比丘少惭愧○大年杨公。家世学佛。常参云门谅老安公大师。后依广慧琏禅师。始大?发。通为琏嗣云。平昔碍膺之物。嚗然自落。积劫未明之事。廓尔现前(云云)。夫继绍之缘。当嗣广慧泊寝疾。以偈寄李都尉曰。沤生与沤灭。二法本来齐。欲识真归处。赵州东院西。遂屏居蜕脱。有红光贯脑而升。公建宁人氏○仁宗曰。杨文忠公亿。为国竭忠。有君子之大节。晚年留心释典云(东都事略)。

  李公都尉。因坚上座取辞。李曰。近离上党。得届中都。方接麈谈。遽回虎锡。指云屏之翠峤。访雪岭之清流。未审此处彼处的的事作么生。坚云。利剑拂开天地静。霜刀才举斗牛寒。李云。恰值今日耳聩。坚云。一箭落双雕。李云。上座为什么着草鞋睡。坚以衣一拂。李低头云。今日可谓降伏。坚云。普化出僧堂。○李都尉。见石门聪禅师。问出家事如何。聪云。昔崔赵公。参国一禅师云。弟子出家得否。师云。出家是大丈夫事。非将相之所能为。李于言下大悟。乃作二句偈寄朱。发运正辞。时许公式为淮南漕。朱以李偈寄许。许共和之。李偈云。参禅须是铁汉。着手心头便判。朱曰。雨催樵子还家。许曰。风送渔舟到岸。又请○浮山远禅师和曰。参禅须是铁汉。着手心头便判。通身虽是眼睛。也待红炉再煅。锄麑触树迷封。豫让藏身吞炭。鹭鹚影落秋江。风送芦华两岸。诸公见而大敬之。李乃自和云。参禅须是铁汉。着手心头便判。直取无上菩提。一切是非莫管○李公。初受左武卫将军驸马都尉。历参宿德。机辩诸方。临终有尼道坚。就枕问曰。都尉。众生见劫尽。大火所烧时。切要照顾主人翁。公云。大师与我煎一服药来。尼无语公云。师姑家药也不会煎。投枕未安而去○真宗顾待加异。常称其好学。为人酝藉读书。通浮屠性理之学。尝师杨公亿。为参禅伴侣(东都事略)。

  许公式守筠日。洞山聪禅师。尝自植松。口诵金刚经不辍。其山北号金刚岭。公赠诗曰。语言全不滞。高蹑祖师踪。夜坐连云石。春栽带雨松。鉴分金殿烛。山答月楼钟。有问西来意。虚堂对远峰○公一日与上蓝溥泐潭澄二师话次。澄云。承闻。郎中有夜坐连云石。春栽松带雨。答洞山甚么话。许云。今日放卫早。澄云。闻说答泗洲大圣在杨州出现底话。是否。许云。别点茶来。澄云。名不虚得。元来是作得主。许云。和尚早晚回山。澄云。今日被上蓝觑破。蓝便喝。澄云。须是你始得。许云。无柰船何打戽斗。

  员外安鸿渐。问首山念禅师。一物不将来时如何。师云。何得对众谩语。安拟议。师便打。又问。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如何是常住底法。师竖打杖云。且道是住是不住。安云。未晓之徒如何领会。师云。依稀侣曲才堪听。又被风吹别调中。又问。弟子不会致问。乞师指示。师云。水急浪开鱼自现。金麟又透碧潭中。公默领而去。

  曾学士会守四明。止绝僧道。投刺雪窦显禅师。因领众入城化缘。以偈寄之曰。碧落烟凝雪乍晴。住山情绪寄重城。使君道在未相见。空恋甘棠影里行。曾公答云。劳劳世事逐浮沉。一性澄明亘古今。目击道存无阻隔。何须见面始知心。令人请相见云。道无阻隔因甚入来不得。师云。复见别长老所请举向伊。曾云。举又何妨。师云。山僧罪过。曾云。好好。师云。喏喏(以上类鉴)转运张仅。问寿宁义禅师曰。下官如今剃却头。作得长老也无。师以手摩头唤郎中。郎中应诺。于头什么事。示以偈云。星郎功内取无为。秪此真灵信自谁。尘里认它非是我。境中明得岂言伊。无心暂对求人说。有相权将指险疑。忆昔远公莲社客。输他陶令返攒眉。张乃数谢而已(广灯)。

  忠肃公马亮。性纯孝。自华显克终。甄褒朝以米千斛金数百两命赐公。公慨然曰。禄不养亲。比将安用。对亲像前誓追冥福。即置清凉寺。以添助营缮。守杭日。有梵僧。遗公舍利一匊嘱曰。它日必兴佛事。及麾移淝上。僧怀谨。谋建塔于郡永昌。适契前诺。乃辍俸崇成。遂瘗舍利。来以普慈为额。公历探竺典。尤?华严。忽一日告所亲曰。吾大期非远。乃绝荤澡颒。更居士服。泊然而逝。公尝于咸平三年。以虞部员外郎。出使江池饶建四州。岁铸钱百三十五万贯。铜铅皆有余羡。真宗。即以为江南转运副使。兼都大提点江南福建路铸钱四监。凡役兵三千八伯余人(编年)。

  右丞范冲。谒旻禅师。某甲宿世。作何福业。堕在紫金囊中。去此事稍远。师呼内翰。范应诺。师云。何远之有。范跃然曰。乞师再垂指示。师拊膝一下。范拟对。师云。见即便见。拟思即差。范豁如拜谢。

  丞相丁公谓。杭之西湖僧省常。与朝宰公卿大夫。结净行社。公有诗云。已悟何须傍水云。未休终是利名身。今当兰若亲禅客。且向蓬山会史臣。开卷每寻庄子马。援毫宁待仲尼麟。伊余冷笑陶彭泽。却作莲华社外人○公斋僧疏云。补仲山衮。曲尽巧心。和传说羹。难调众口(云云)。特形归命。恭发精诚。虔施白金。充修净供。饭苾刍之高德。答懒瓒之深慈(云云)虔罄丹诚。永繄法力。

  谏议谢公泌。与常师少小之交。入社诗云。识师十五年。时已断尘缘。湖上莲华社。庭前柏树禅。智灯明觉路。法雨溉情田。直到无言处。维摩病始痊。

  范文正公。守吴日。琅玡觉禅师。谒之留数日。公于言下知归。与师偈曰。连朝共话释疑团。岂为浮生半日闲。直欲与师闲到老。尽收识性入玄关。师蹑韵云。威竦边城名以立。化行乡郡日多闲。手提千古文章印。印定西来佛祖关。师虽为文正公一出。声振吴中。旬日[月*亲]利数千缗。阴送诸寺。同日设斋。辞退而去。

  察院游公定夫。见开福宁禅师。乞指心要。师曰。道不在说与示处。说示者方便耳。须用就己知归。外求有相佛。与汝不相似也。公饮默。后致书曰。儒者执父子君臣夫归兄弟朋友。各尽其分。罔有不合道者。释氏谓。世间一切虚幻。要人反常反道。旨殊用异。声可入心可通哉。答云。人溺情尘爱网。昼思夜度。无一息之暂停。须力与之决破。收其心之放者。死生乃可出。若只括其同异。尽分于父子君臣数者之间。我习内薰。爱缘外染。于道何能造合。伊川尝曰。吾所攻者迹也。然迹安所从出哉。能反厥常。心自通。道自合。不然难与口舌争也。

  状元王十朋。谒处之南明雪堂行禅师问道。书云。先佛说法。观根发言。依言立义可以科。可以释。凡胶胶生者。皆知诵而习之。禅门乃拨去文字。谓至道不可以理求。真理不可以识解。要人见性成佛。既拨去文字。复刊藏乘流通何耶。答曰。经是佛语。佛语以心为宗。心若不明。惟认佛语。欲以理求而识解者。说食终不能饱也。要在立志坚确。行之精进。然后得之。若不如此。要做圣贤事业。至圣贤地位。何可得哉。师后住荐福谢事。饶之郡侯。嘉其行业。赞师像云。相忘彼此千峰顶。顺应高低百草头。荐福老僧三跳外。季咸何处见壶丘。噫弃荣贵就寂寞。如是高风可胜景仰。

  司马温公光。尝作释氏解禅偈曰。文中子以佛为西方圣人。信如文中子之言。则佛之心可知矣。今之言禅者。好为隐语以相迷。大言以相胜。学者伥伥然。益入于迷妄。故余广文中子而解之。若其果然。则中国可行矣。何必西方。若其不然。则非余所知。一曰。忿气如烈火。利欲若铦锋。终期长戚戚。是名阿鼻狱。二曰。颜子安陋巷。孟轲养自然。富贵若浮云。是名极乐国。三曰。仁人之安宅。义人之正路。行之诚且久。是名光明藏。四曰。言为百世师。行为天下法。久久不可掩。是名不坏身。五曰。道义修一身。功德被万物。为贤为大圣。是名菩萨佛。

  吕公着晚年多读释氏书。益究禅理。司马温公。博学有至行。独不喜佛。公每劝其留意。且曰。佛学者。直贵其心术简要尔。非必事事服习为方外人也。自以儒服衣冠。燕居讲道。未尝为沙门讥警语。独于先佛祖师之言。掇其至要而识之。大率以正心无念为宗。公然之(并言行录)。

  提刑杨公畋。道过杨岐山下。会禅师出接。杨乃问。和尚法嗣何人。师云。慈明大师。杨云。见个什么道理便法嗣他。师云。共钵盂吃饭。杨云。与么则不见也。师捺滕云。甚处是不见。杨大笑。师云。须是提刑始得。复请入院烧香。杨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9-15 21:56 | 显示全部楼层
却待回来。师乃献茶信。杨云。这个却不消得。有甚干嚗嚗底禅。见示些子。师指茶信云。这筒尚自不要。岂况干嚗嚗底禅。杨拟议。师有颂云。示作王臣。佛祖罔措。为指迷源。杀人无数。杨云。和尚为甚就身打劫。师云。元来是我家里人。杨大笑。师云。山僧罪过。

  孙比部谒杨岐禅师曰。八万四千法门。门门见谛。因甚触途成滞。师曰。是公自生隔碍。曰。日用急切处请师举。师曰。不见道。执之失度。必入邪路。放之自然。体无去住。请体此用功○师一日访公。值判决。乃曰。下官为王事所拘。甚欲免离。师云。此正是比部愿力深广。利济群生处。曰何以见得。师答以偈。应现宰官身。广弘悲愿深。为人重指处。棒下血淋淋。公因偈有省云。内外推寻觅总无。蒙师一语六情枯。世问俗谛皆真谛。善恶何曾有两途(并类鉴)。

  白云端禅师。郭公甫自当涂绝江参谒。师问。牛淳乎。公曰。淳矣。端叱之。公拱手而立。端曰。淳乎淳乎。南泉大沩无异此也。乃赠偈曰。牛来山中。水足草足。牛出山去。东触西触。又曰。上大人化三千可知礼也(宝训)。

  无为杨次公杰。宰黄梅日。谒端禅师。请升座云。夜来堂上坐。忽闻人叫唤。黄梅杨长官。来到白云畔。久闻窃我宗。未得当面断。一夜灯火前。引过旧公案。所犯一一招。也要众人看。鼻直权骨高。一个没量汉(云云)。

  公以偈呈师云。短世无闲日。虚空有尽时。满前皆俗谛。随在合时宣。风剪篆烟落。日移松影欹。祖师心一片。能有几人知。师云。无为子诗今又古。始明终晦人难睹。岂惟正得国风回。别有一枝通佛祖○次公入宝林寺。因写七佛殿额。乃问昌禅师。七佛重出世时如何。师云。一回相见一回新。又同游山次。杨拈起大士饭石问。既是饭石。为甚咬不破。师云。只为太硬。杨云。犹涉繁词。师云。未审提州作么生。杨云硬。师云。也是第二月○次公与中际野轩可遵禅师为道交。以偈调师曰。无孔铁槌太重。堕在野轩诗颂。酸豏气息全无。一向扑入齑瓮。遵乃续韵云。无为不甚尊重。到处吟诗作颂。直饶百发百中。未免唤钟作瓮。无何有僧。往无为军持钵。遵以偈送之。且简次公云。今去无为化有情。野轩无物赠君行。若从杨杰门前过。为我高声喝一声○次公。从天衣怀禅师游。师每引老庞机语令研究。后奉祠泰山。鸡一鸣睹日如盘涌。大悟。因以有男不婚有女不嫁之偈。别云。男大须婚。女长须嫁。讨甚闲工夫。更说无生话。书以寄师。师大称善。公历礼部侍郎。至太保。

  太傅高世则。依芙蓉楷禅师。求指心要。师令去所重扣己而参。一日忽造微妙。呈偈云。悬崖撒手任纵横。大地虚空自坦平。照壑辉岩不借月。庵头别有一帘明。师印可之。

  杜鸿渐。参无住禅师云。弟子撰得起信论章疏。未审称得佛意否。师云。当知一切诸相。从本已来。离言说相。离文字相。离心缘相。既着种种相。何名真如。渐作礼而退(以上并本传)。

  豫章程公关。闻黄龙南禅师居积翠庵。以诗招住翠岩曰。翠岩泉石冠西山。欲得高人住此间。曾是早年听法者。今生更欲见师颜。南和云。白发满头如雪山。尪羸无力出人间。翻思有负公侯命。旦夕彷徨益厚颜。及程归朝。二年复除江西漕。南以颂寄之曰。洪并分飞早二年。林问任路两相悬。近闻北阙明君诏。又领江西漕使权。列郡望风皆草偃。故人高枕得云眠。马尘未卜趍何日。预把音书作信传。公和曰。七字新吟亿旧年。此时怀抱极悬悬。师今有道居禅首。我本何人掌吏权。明月每思云下座。青山一任日高眠。庵前弟子知多少。来者如灯续续传。程之师豫章。乃治平三年丙午。准来勘会未名额寺宇赐之。公之力也。

  中书李林宗。谒益首座于南岳。问意欲出尘今未出。请师端的决疑情。益云。作么生是出尘底意。李罔措。益召云会么。李忽省。呈偈云。心镜从来莹。黄河本自深。只因师问后。砂石化为金。益云。正趍地狱。李云。人我无相。胡为地狱。益云。汝今何在。李云。现祇对次。益云。只此是黄金。李云。眼中添屑。益大笑。李便拜(类要)。

  钱塘喻弥陀者。少年专??弥陀佛为业。次公杨杰。赏识其精妙。以姓呼之为俞弥陀。由是得名。有部使者。问以能??弥陀。何不参禅。答以偈曰。平生只解??弥陀。不解参禅可奈何。幸有五湖风月在。太平何用动干戈。寻于七宝山。镌石为佛。及百尺。使水陆往来悉得瞻仰。(侍郎)薛公问曰。彼弥勒佛。现在天宫。为诸天说法。于此凿顽石。将奚以为耶。亦以偈对云。咄哉顽石头。全凭巧匠修。只今弥勒佛。莫待下生求。三十五。占僧籍。名思净。乃城北僦舍。日持钵。期饭百万僧。不二十寒暑。及百万。郡移妙行院额于其处。以旌其勤。方﨟之乱。所至无噍类。既犯钱塘。净造其前。愿以一身代一城之命。诚心感动。贼锋为之少戢焉。

  余杭政禅师。钱塘人。少游方。问道三十年。归功臣山。常夸一黄犊。侍郎蒋公堂。出守杭州。与师为方外友。每至郡庭。笑谈终日而去。公赠诗曰。禅客寻常入旧都。黄牛角上挂瓶炉。有时带雪穿云去。便好和烟尽作图。一日郡有贵客至。薛公留政曰。明日府有宴。师固奉律。能为我少留一日。因款清话。政诺之。公喜。明日使人要之。留一偈曰。昨日相将今日期。出门倚杖又思惟。为僧只合居岩谷。国士筵中大不宜。座客皆仰其高韵□秦少游。见政字??。必收蓄之。

  吴兴郡邵宗益者。剖蚌将食。中有一珠。现罗汉像。偏袒右肩。矫首左顾。衣纹毕具。僧俗创见。遂奉归感慈寺。寺临溪流。建炎间宪使□汉诚与客传玩。不觉越槛跃入水中。祷佛求之。烟波渺茫之中。一索而获。噫亦异矣。小蕴叶公诗云。应迹不辞从异类。藏身何意恋穷源。曾公衮和云。疑是吴兴清霅水。直通方广古灵源(诗话)。

  庐山李商隐。因修造犯土。举家病肿。求医不效。乃扫室宇。骨肉各令斋心焚香。诵炽盛光咒。以禳所忤。未满七日。夜梦白衣老人。骑牛在家。忽地陷旋旋没去。翌日大小皆无恙。嘻志诚所感。速如影响。非佛力能如是乎(感通录)。

  衡岳楚云上人。唐末有至行。尝刺血写法华经一部。长七寸。广四寸。厚半之。以栴檀作匣。藏于福严三生藏。于上刻八字曰。若开此经誓同慈氏。皇祐间。有贵人游山见之。疑其妄。使人钳发之。有血如线出焉。须臾风雷震山谷。烟云入屋。相捉不相见。弥日不止。贵人大惊。授诚忏悔。迨今血线依然。愿力所持。乃尔异也○禅月大师。赠之诗曰。剔皮刺血诚何苦。为写灵山九会文。十指沥干终七轴。从来求法更无君(林间录)。

  峨眉山记载。成都府无名异僧者。善诵法华经。一日赴西崦人家。一人曰。诵至宝塔品。幸见报。至期。一老人爪甲甚长。乃唐时衣冠。于佛前跪听诵毕即入。去后问之左右。姓孙。名不敢说。可将手来。遂写思邈二字。僧忽惊曰孙真人也。回头忽不见。屋亦俱隐。其僧叹息久之。孙真人既已留意方书。而得度世。又尝咨决于唐宣律师。既得咨决于宣律师。又尝听宝塔品于成都无名异僧。此即百丈竿头更进一步也(感应篇)。

  庐山栖贤真教杲禅师。南康守携客游山。客肆其忽慢。果遂着欺客文曰。凡人之所爱人者。必取其道德之渊奥。言行之粹美。出一言则千里伏膺而不倦。立一行则百世景仰而不忘。逃名于盛世。匿耀于灵府。返淳复朴。终日如愚。锥天地至大不足方其志。日月至明不足类其达。却崇高莫大之富贵。若一毫之轻。保光辉非常之事业。若千钧之重。厉而修。勤而行。至其所至。闻其所闻。彻众智之源。造绝学之域。允蹈乎六合之外。冥运乎万机之内。酬酢往来。若空谷之答响。此乃吾之深爱之者也。若夫骋虚声。被殊服。私一位之雄。踞百人之上。又乌足为惊骇焉。客庸讵欺我。其无能为。而我且不知其所以为者也。欺客若此。其智小哉○师尝注护教篇。洪驹父为后序。又题其像曰。鹤鸣峰前。声闻于天。瀑布之下。思如涌泉。望之毅然。即之温然。双敛屹玄。香炉生烟。之人也德也。与兹山而俱传(纪谈)。

  欧阳永叔。尝着本论。谓佛法为中国患千载。攻之暂破而愈坚。扑之未灭而愈炽。遂至无可奈何。又醴陵登真阁记云。醴陵为佛老之居。二者之说。皆见斥于吾儒。又湘潭药师院大殿记曰。潭之李氏。闻浮屠法。有能舍己之有以崇饰尊严。我则能阴相之。于是得此寺废殿而新之。噫观永叔其所为。心趍而为善可喜也。仲灵述教外别传之旨。数万言。以进 仁宗。嘉宠留闵贤寺。公从而论议。方会儒释一贯。而无两岐。谓人曰。不意僧中有此郎耶。复与其徒。循循翼翼。日接宴言。若识所止无生乐。则是尝惑釰之似莫耶。玉之似辟卢者。已判然于胸中。而无疑焉耳。

  荆国公王安石。问张文定公曰。孔子去世百年。而生孟轲。师孔子之孙子思。为之亚圣。后无传焉。何也。文定公曰。岂无人耶。亦有过于孔孟者。公曰谁。文定曰。江西马大师。坦然禅师。汾阳无业禅师。雪峰。岩头。丹霞。云门。荆公闻举。意不甚解。乃问曰。何谓也。文定曰。儒门淡泊。收拾不住。皆归释氏焉。荆公欣然叹服。后举似无尽张居士。居士抚几叹赏曰。达人之论也。遂授笔纪之(武库)。

  颜氏诫子曰。汝曹若愿存俗计。树立门户。不弃妻子。未能出家者。犹当兼行戒行。留心诵读。以为来世资粮。人身难得。勿虚过也。嘻博览尚未穷源。局谈岂能尽理。安得以管窥之小心。测扶摇之远运也。达人大观。岂诬语哉。

  历朝释氏资鉴卷第九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华藏净宗弘化网 http://www.hwadzan.com/
华藏净宗弘化网 http://www.hwadzan.net/
华藏净宗弘化网 http://www.hwadzan.com/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络念佛堂 http://edu.hwadzan.com/amtb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络念佛堂 http://edu.hwadzan.net/amtb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路电视 http://edu.hwadzan.com/livetv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路电视 http://edu.hwadzan.net/livetv
华藏净宗弘化网数位图书馆 http://edu.hwadzan.com/
华藏净宗弘化网数位图书馆 http://edu.hwadzan.net/
华藏净宗弘化网影音图文检索中心 http://ft.hwadzan.com/index.php
华藏净宗弘化网影音图文检索中心 http://ft.hwadzan.net/index.php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络念佛堂 http://edu.hwadzan.com/amtb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络念佛堂 http://edu.hwadzan.net/amtb
印光大师-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fabo?orde ... =%E5%8D%B0%E5%85%89
佛教藏经集  http://www.fodian.net/zjj/
尧软大藏经阅经系统1.5 http://pan.baidu.com/s/1pJmcIyZ
尧软大藏经阅经系统1.5 https://u3214876.pipipan.com/fs/3214876-302586915 https://u3214876.ctfile.com/fs/3214876-302586915
尧软大藏经阅经系统1.5 http://pan.baidu.com/s/1jIl1APS
圣贤教育全球同学网 陈大惠  http://www.sxjyqqw.org/
圣贤教育全球学习网  http://www.sxjyxxw.org/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3 03:25 , Processed in 0.142234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