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258|回复: 1

转帖:首届“药师佛文化与健康禅学术研讨会”在武汉举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8-20 17: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首届“药师佛文化与健康禅学术研讨会”在武汉举行



  史全超

  2012年12月18日至19日,首届“药师佛文化与健康禅学术研讨会”在武汉隆重召开。会议由湖北省佛教协会主办、武汉灵泉寺承办,来自柬埔寨、泰国、蒙古、斯里兰卡等十几个国家的高僧大德以及台湾、北京、上海、陕西、浙江、江苏、湖北、山东、福建、四川等全国各大高校、科研院所、佛学机构的专家学者500 余人参加了这一学术盛会。本次研讨会的举办旨在使更多的人关注东方智慧中健康养生文化,让大众对药师法门和“健康禅”有一个更加直观、全面、深切的了解和认识,向大众倡导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促进大众身心健康。会议诠释了全新的“健康禅”理念:身体健康无疾病、心灵健康无烦恼、灵性健康得解脱,以此引导公众运用禅学智慧去追求自我、整体、全面的健康,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服务。

  本次研讨会共收到各界专家学者高质量论文180余篇,论文的主题围绕着药师佛文化、佛学与健康、中医与健康、道学与健康以及其他健康五个主题展开学术研讨。会议论文及与会代表发言讨论的内容主要有:

  1、药师佛文化研究:药师佛文化研究是本次研讨会重点关注、深层次探讨的主要议题,在本次论文集中也占据着较大的比重。徐文明《药师佛与健康佛教》,指出通过弘扬药师法门,将佛教与健康紧密结合起来,使大众更加领悟佛教的健康理念,改变生活当中的不健康习惯,有效地提高生活质量。降边嘉措《药师佛与藏传佛教的静修法》,则从藏医学视角诠释药师法门,提出药师法门誓愿宏深,以大慈悲之心消除各种苦难。陈永革《论药师法门的生命精神及其文化内涵》,突出从药师法门的特质、社会文化内涵及其普世价值等三方面来深刻探讨中国佛教文化建设中“药师净土”的敬、净、境、静四要义的精神价值及其现实内涵。李向平、赵翠翠《药师佛信仰及其当代社会认同》,从宗教社会学角度来挖掘和梳理药师佛信仰及其修持实践对社会良性发展和建设的社会意义与文化价值。嘉木扬·凯朝《东方净琉璃世界药师佛修持仪轨研究》,选取北京雍和宫所珍藏的《药师经仪轨》为例,深入分析和研究藏传佛教当中的药师佛信仰的宗教实践体系。海波《药师信仰提升生死品质的价值初探》,侧重从佛教生死学的角度来研究药师信仰所包容的提升生命质量、抚慰临终关怀的宗教情怀。崔峰《药师佛信仰的中土传播与中土化适应》,则是从民众佛教信仰需求的视角来研究药师佛信仰的中国化历程,并侧重对药师佛信仰的民间化作了深刻的思考与探究。谢志斌《十二药叉信仰概述及若干相关问题探索》,首次对药师佛法眷——十二药叉神将信仰进行了深刻研究,并就信仰内容、历史传承、思想内涵、神性意义、当代价值作了诸多的探索。此外,在本次研讨会上对于药师佛经典的考证和药师佛信仰体系的研究也标新立异,新知迭出。如姚卫群《〈药师经〉的主要内容及其社会作用》,从药师经典契入,进一步解释药师法门的基本观念和深刻内涵,分析和探讨该佛教信仰对当代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和和谐社会构建所具有的积极作用。韩廷杰《〈药师经〉是真经》、张静川《〈药师经〉在经录中地位的转变及其原因》、刘田田《从〈药师经讲记〉看太虚大师的“人间佛教”思想》、宗捷《〈药师经〉中“车轮”一词浅谈》、孙绪会、崔峰《初唐以前敦煌石窟中的〈药师经变〉及药师信仰》则分别从药师经典的历史流变与真伪辨析等方面来进一步探究药师法门的信仰演变与独部别行状况。

  2、佛学与健康研究:佛教蕴含着丰富而厚重的文化内涵与精神财富,特别是中国禅宗思想对于净化和抚慰心灵、提升和升华生命品质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诚如方立天先生在《心性论——禅宗的理论要旨》和《真性与自觉——达摩、慧可、僧璨心性论略述》中指出:“(佛教)强调要自识本心,自见本性,实现自我超越,解脱烦恼、痛苦和生死,成就为佛,即在有限、短暂、相对的现实中实现无限、永恒、绝对。”楼宇烈先生在《禅宗“自性清净”说之意趣》一文,从“心性本净”说的视角来阐释心灵净化与身体健康的密切关联,同时又以 “心性论”沉淀了佛教对生命健康的诠释厚度。魏道儒《略论汉月法藏的禅学特点》,通过对汉月法藏禅学思想的剖析和总结,反映出汉月法藏对禅宗五家的兴盛及其对后世禅学发展方向的指示与引领。陈兵《佛教与医学》《佛法的心髓——自治其心》,强调佛学的全部教理行果,便是为针治和彻底改善病态人生而设,从广义与深义而言,可以说是一门完备的、多层次的医学。李利安《试论佛教生命观的精神性》,指出佛教生命智慧揭示了人所具有的生命性、和合性、非实性、污染性、流转性、清净性等特质,强调指出佛教生命智慧饱含着丰富而厚重的内涵,佛教对生命的透彻参悟和正确指引,必将推动人身心灵的健康圆满以及社会的和谐发展。周齐《关于生死大事的佛教诠释浅识》,强调宗教对人生的关怀就在于关注人的生死问题,生死大事的落实实现了佛教的现实关怀和临终关怀的普世精神。严耀中《婆罗门教医学养生之术在古代中国的流传》,则从古印度婆罗门教医学入手,通过与追求涅槃为归宿的佛教的对照,也考证古代印度医术药方中的主干支脉。聂清《论禅宗修持对于养生的影响》,从禅宗的内观、无分别观和观照三个角度,并结合传统医学理论,对健康养生文化作了解析。李良松《佛医学概论》,主张以四大、三学等佛学理论为指导,以悟证论证、调理心神、注重饮食为特征,以启迪无上智慧、改善思想境界、追求永恒真理为目标,最终达到人体内外环境全面协调。陈坚《止观修行与身心健康》,从天台宗的修行方法“止观双修”来增进人身心灵的健康和谐。俞中元《以佛的慈悲为怀,以道的阴阳为术》,从药师经典和道家思想契入,弘扬药师佛法门所包含的慈悲精神,讲究医术,坚守医德,以其微薄之力造福于社会,服务于四众。

  3、中医与健康研究:中国的中医文化内涵精深,体系博大,深刻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和生理基因。本次研讨会鲜明的特点就是发挥多学科联合攻关的优势,真正实现了一次对“药师佛文化与健康禅”全面、系统、多层面、多角度的深入研究,中医思想就是其中显著的代表。正如楼宇烈先生在《中医与中国文化》中谈到,中医理论是在中国传统文化这一整体的辩证思维下展开的,中医的理论,平衡阴阳、生克五行,构建起整体性、自然性、彻底性的中国传统中医文化体系。陆广莘《中医学之道》,从中医学实践出发,探讨了医学现代化的发展取向。刘长林《元气论与中医学定位》,指出“气”是中国中医理论框架的根基,气是中华文化无限丰富内容的真正底蕴,彰显着中华民族的博大情怀、深刻智慧和刚柔相济的性格。此外,研究中医古籍,探究生命智慧的专家学者也是高见迭出。如李卫东《中医阴阳解密》、林海《导引第一书——张家山汉简〈引书〉研究》、林中鹏《孙思邈〈千金方〉与养生》分别从中国古代著名的中医古籍《黄帝内经》《引书》《千金方》入手,究阴阳五行,演四正五神,弘扬和传承中华传统中医宝藏。

  4、道学与健康研究:道教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医疗药学、养生延寿的独特优势和丰富资源。本次研讨会虽然是以“药师佛文化与健康禅”为主题的佛学研讨会,但鼓励和支持其他学术流派的参与和探讨。在“三教融合”的传统文化背景下,佛道之间的养生、医学也呈现彼此包容、互相融摄的基本走势。盖建民《道教医学模式及其养生思想的现代意义》,指出道教医学模式与中国传统医学模式的密切关系中,蕴含着先民对生命深邃的思考理念。戈国龙《对性命双修思想的现代思考》,突出从本体论、工夫论和境界论三个视角,对性命双修思想的相关议题进行现代阐释。宫哲兵、周冶陶《老子自然哲学与医学养生》,探讨老子的自然概念与自然哲学在中国医学中的广泛应用。游玄德《道家养生与武当功夫》,指出道教特有的“道功”“道术”来和谐身心、延年益寿的现代价值。赵博超《试论道教生死观之神仙信仰》初步探究了道教生死观下的宗教体验。在该专题研究中,值得注意的是,详尽阐述了道家的内丹理论,及其所支撑的“性命双修,内外一道”的修持境地,出现了数篇文章。如李远国《论道教内丹的理论与法诀》、曾庆余《性命双修金丹大道基本法——清修法门简介》、贾来生《刘一明丹道养生思想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初探》、徐平《丹道修炼原理阐释》都从不同视角来论述道家内丹法对养生延寿的追求。

  5、其他健康方面研究:本次研讨会不仅仅局限于佛道教思想对健康的研究和探讨,还广纳了武术、生命科学等不同领域专家学者的参与。这些内容丰富而极具实践意义的研究思想和探讨领域,激起与会者更加深刻而直观的学术共鸣。太极文化与健康养生,是本组学者们特别关注的一个方面。如胡希龙《太极文化与养生》、贺伟《浅谈太极拳与禅》、李光昭《太极拳与养生》、王乐鹏《传统太极拳与现代养生初探》,都结合自身浑厚的太极修为,畅谈太极一念之静与动静相依对颐养生命、延寿养生的意义价值。另外,从生命科学视角来关注人的生命与健康也提出不少新知新见,如严蔚冰《引导医学在特殊人群身心调摄中的实践与探究》、郭德才《试解辟谷的原理与作用》、魏玉龙《试论调心与治神》、董巍《中国传统生命科学简论》、常幸《健康是人类最基本和最高需求》,都以生命科学的研究视角对健康作了形式多样、内容详实的探讨。

  首届“药师佛文化与健康禅学术研讨会”是在全国人民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中共“十八大”会议精神之际召开的一次佛学盛会,本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必将对药师法门和健康禅的研究未来产生积极而深远的推动作用。

          

发表于 2018-8-20 23:03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喜赞叹布施
南无药师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7 19:15 , Processed in 0.241086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