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175|回复: 1

中峰三时系念法事全集(第三七集)南无阿弥陀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7-24 21: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净公上人中峰三时系念法事全集》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谛知五阴法,深修六和敬,
远离不恭敬,除去六触身,
观六度相续,舍彼六爱身。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
罪亡心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
始从今日,乃至命存,
皈依佛陀,两足中尊;
皈依达摩,离欲中尊;
皈依僧伽,诸众中尊。(三遍)

诸佛正法圣贤僧,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所修施等善,为利有情愿成佛。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真诚 清净 平等 正觉 慈悲
看破 放下 自在 随缘 念佛
诚敬谦和,仁慈博爱。一门深入,长时薰修。
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信愿持名,求生净土。

父子有亲 夫妇有别 君臣有义 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
父慈子孝 兄友弟恭 夫和妇顺 君仁臣忠 朋实友信
仁义礼智信 温良恭俭让 礼义廉耻 孝悌忠信 仁爱和平

娑婆一场梦,啥都是假的,生死心恳切。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放在心上,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心上只有一句阿弥陀佛,看一切人是阿弥陀佛,看一切事是阿弥陀佛,看一切万法是阿弥陀佛,全是阿弥陀佛。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从心上放下自私自利、是非人我、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嗔痴慢、怀疑嫉妒、忧惧牵挂、七情情执、爱憎怨亲、胜负得失、身见对立、成见邪见、控制占有。

佛即问弥勒。心有所念几念几相几识耶。弥勒言。拍手弹指之顷。三十二亿百千念。念念成形。形形皆有识。识念极微细不可执持。佛之威神入彼微识皆令得度。
舍利子!十二缘生者,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如是生者,即一大苦蕴生。舍利子!彼无明灭即行灭,行灭即识灭,识灭即名色灭,名色灭即六入灭,六入灭即触灭,触灭即受灭,受灭即爱灭,爱灭即取灭,取灭即有灭,有灭即生灭,生灭即老死、忧、悲、苦、恼灭;如是灭,即一大苦蕴灭。舍利子!世尊如是说,为十二缘生。
菩提树下。四十八日。乃于癸未二月七日之夕。入正三昧。二月八日明星出时。廓然大悟。成正等觉。叹曰。奇哉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惠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祖知悟本性,谓惠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远离分别,诸根寂静。若不决定成等正觉,证大涅槃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寿命无量,国中声闻天人无数,寿命亦皆无量。假令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若能知其量数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光明无量。普照十方。绝胜诸佛。胜于日月之明。千万亿倍。若有众生。见我光明。照触其身。莫不安乐。慈心作善。来生我国。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无量刹中。无数诸佛。若不共称叹我名。说我功德国土之善者。不取正觉。
东方恒河沙数世界。一一界中如恒沙佛。各出广长舌相。放无量光。说诚实言。称赞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南西北方。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四维上下。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何以故。欲令他方所有众生,闻彼佛名,发清净心,忆念受持,归依供养。乃至能发一念净信,所有善根,至心回向,愿生彼国。随愿皆生,得不退转,乃至无上正等菩提。
每自作是念,以何令众生。得入无上道,速成就佛身。
无边殊胜刹。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自致不退转。

一心观礼,娑婆教主,九界导师,如来世尊,于五浊世,八相成道,兴大悲,悯有情,演慈辩,授法眼,杜恶趣,开善门,宣说易行难信之法。当来一切含灵,皆依此法,而得度脱,大恩大德,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清净法身,遍一切处,无生无灭,无去无来,非是语言分别之所能知,但以酬愿度生,现在西方极乐世界,常寂光土,接引法界众生,离娑婆苦,得究竟乐,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经云:当来经灭,佛以慈愍,独留此经,止住百岁,遇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是故我今至心顶礼,广大,圆满,简易,直捷,方便,究竟,第一希有,难逢法宝,《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一乘了义,万善同归,凡圣齐收,利钝悉被,顿该八教,圆摄五宗,横超三界,迳登四土,一生成办,九品可阶,十方诸佛同赞,千经万论共指,宝王三昧,不可思议,微妙法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弥陀化身,从闻思修,入三摩地,返闻自性,成无上道,修菩萨行,往生净土,愿力宏深,普门示现,循声救苦,随机感赴,若有急难恐怖,但自皈命,无不解脱,万亿紫金身,观世音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净宗初祖,以念佛心,入无生忍,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入三摩地,斯为第一,与观世音,现居此界,作大利乐,于念佛众生,摄取不舍,令离三途,得无上力,无边光智身,大势至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止贵愿力强,那怕妄想多,散乱固成病,分别易入魔。
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
误人第一是多疑,疑网缠心不易知,勘破疑魔勤念佛,功纯自有佛加持。
疑能生苦苦生疑,咬定牙关念阿弥,念得疑情连蒂断,到此方知我是谁。
疑心净尽见真心,凡圣良由一念分,全在功夫绵密处,非关慧解与多闻。
正念坚持即是慧,思量卜度转成痴,扫除自己闲枝叶,除却阿弥百不知。
弥陀教我念弥陀,口念弥陀听弥陀,弥陀弥陀直念去,原来弥陀念弥陀。
老实,听话,真干。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
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依法不依人。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中峰三时系念法事全集(第三七集)


2003/6/27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20-15-37
诸位同学,请接着看「依持名法门释五浊恶世」。上面我们讲到见浊
的「五利使」,这个五条的身见、边见、见取见、戒取见介绍过了。今天
我们看末后这一条「邪见」:
「拨无因果,疑误众生,堕入深坑」,蕅益大师这几句话,我们要细
心去体会。什么是邪见?除了上面所讲四大类错误见解之外,所有一切错
误的见解都包括在这一类,这一类里面的范围很大、很广。所有错误见解
最严重的,就是不相信因果报应。
佛法里面常讲「万法皆空,因果不空」,世法、佛法都是建立在因果
的基础上,这是真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是自然的定律,决定没有
办法推翻自然定律、改变自然定律。现在科学家很聪明,他要改变自然,
也做了不少事情,现在研究动、植物的基因,植物方面用的尤其多,改良
品种。我们看到很多果木的品种,确实经过他们人工改良之后,这个植物
长得确实很大、很好看。譬如我们看到的苹果、芒果,我看到的,改良品
种的。但是改良之后怎么样?违背了自然的原则,它长得确实是很大、是
很好看,从前那种品味没有了。
所以,一个很大的、改良品种的芒果,跟那个我们讲土生土长没有经
过改良的,那个样子是不好看、是很小,可是味道不一样。随顺自然的对
人确实有营养、有利益。经过改良的品种,人吃了之后究竟有没有好处,
现在还没有人知道。为什么这些年好象许许多多奇奇怪怪的病出现?有人
问过我,我是随顺古人讲的话来答复他。古人告诉我们,病从口入,祸从
口出,是不是吃了这些改良品种的东西,产生这些许许多多从来没有过的
疾病?你去改变自然的法则,自然法则给你的回报是凶灾。
森林树木现在人懂得,它对于地球生态的平衡有贡献,对于我们人类
安全有贡献,它防止水患。现在人觉悟了,任意砍伐森林,破坏水土保护,
一遇到洪水泛滥的时候就形成水灾。水灾过去是有,没有这么频繁,没有
这么多,它能够节制一部分!这就是你要改变自然生态,要控制自然生态,
可是大自然给你的回报,你受不了。
——500——
所以古圣先贤,在中国、外国圣人都告诉我们,随顺自然,随顺自然
是最健康的。这最基本的,我们的身体,从母胎里面生出来,这是自然的。
现代人也要想改变它,最常见的美容,去整容,这就是不肯随顺自然,要
想改变自然。我们知道许许多多经过美容之后的后遗症不堪设想,它带来
很多痛苦,缩短了他的寿命。这是什么?这是你付出的代价,你破坏自然。
嫌自己的相貌体质不好,有改变的方法,用什么方法?还是随顺自然来改
变,这是正确的。
我们的相貌身体得自于父母,父母给我们是个缘,增上缘,因是什么?
因是自己的业力,引业、满业,最重要的是满业,这是过去生中所造的善
恶业。造的不善,我们的相貌不善,相貌不好,体质不好。怎么样改法?
要随顺自然的法则来改,就对了!不要用人为的,随顺自然的。自然的道
理,我们今天懂得,世出世法里头都说,相随心转。我们要想我们的相好,
怎么改变法?心好。相随心转,心好,相就好;心理健康,我们的体质就
好,身体就健康了。这是随顺自然法则的改变,这个有道理!
圣贤之道、佛菩萨之道没有别的,就是帮助我们改善生活环境。改善
我们的相貌,改善我们的体质,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决不是用人为的妄
想分别执着来改,完全是随顺自然的法则,自然的道理。佛家常讲「佛氏
门中,有求必应」,求富贵得富贵,求儿女得儿女,求长寿得长寿,求成
佛你就能成佛,求生天你就能升天,有求必应!完全是顺乎自然的法则,
佛门的术语讲「随顺性德」。随顺自性,随顺法性,这是一丝毫后遗症都
没有的。所以我们要怎样转「邪见」为「正见」,这叫学佛。
佛,这五种见统统转过来了,所以我们称他作正知正见。阿罗汉的功
夫是正觉。所以世出世间大圣大贤的教育,首先就是教我们要认识因果的
道理,要明了因果报应的事实真相。我们希望好的果,我们要懂得修善因,
种善因得善果。造作恶因希求善果,那是违背自然法则的,那是决定错误
的。「疑误众生」,这是实实在在的,我们看现前的社会,众生造作的不
善,凶灾频率不断的在上升。「堕入深坑」,深坑是讲将来的果报,比喻
三恶道,三恶道进去容易,出来很难。再看底下这一段「烦恼浊」,五浊
第三个是烦恼浊。
「五钝使增盛,非即凡心是佛心之行(无取无舍),必不能度」。「使」
的意思前面说过,见惑称为「利使」,它很猛利,但是容易断。「钝使」
——501——
是很柔软,没有那么样的刚强、猛利,但是很难断,所以说藕断丝连,烦
恼!烦恼的染污。这个五种我们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错误的想法,叫「思
惑」。前面五种是你错误的看法,你对于宇宙人生一切人事物的看法看错
了。这个五种是你想错了,你的思想错误了。
所以,你的见解、思想错误,于是你的言语行为当然就错误。言语行
为是造业,思想错误是意业,意业必定连带着你的言语造作,于是你的身
语意三业都在造业,都在造作不善,你感得的果报怎么会好!所以,在这
个环境之下,我们要想解脱,要想超越生死轮回,大师在此地告诉我们,
「非即凡心是佛心之行」。这个意思很明显要我们转凡心为佛心,佛心自
在,佛心没有取舍,没有得失,佛心随缘而不攀缘。这一条我们学会了,
那你这一生人生真的幸福,真的美满。
「烦恼浊」里面五条,第一个是「贪」,悭贪。「不能看破,不了一
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贪是九法界六道众生的病根!六道众生所贪的是
名闻利养,是财色名食睡,五欲六尘,他贪的是这些东西。四圣法界也有
贪,他贪什么?他贪佛法。所谓是我执已经破了,法执犹存,法执就是他
执着法。这些是不了解宇宙的万有的真相,如果对宇宙万法真相通达明了,
悭贪就断掉了,就不会再有。宇宙万有的真相,《华严》讲得最透彻,讲
得最清楚。细读《华严》,这些事情我们慢慢的就能够明了。
我们底下两句是引用《金刚经》上所说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
影」,这是《金刚经》上讲的。讲得直截了当,但是很不容易懂,需要详
细的解释。我这里简单提一提,什么叫有为法?最简单的讲法就是有生有
灭,有生有灭就叫做有为法,不生不灭就叫做无为法。在我们感官的世界
里面,诸位想想哪一样东西没有生灭?动物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异灭,
矿物(我们讲星球)有成住坏空。总而言之你六根所接触的境界,没有一
样不是生灭法。
生灭,有生有灭就叫做有为法。我们感官世界里头大概只有一样东西,
我们很明显的看不出它的生灭,就是虚空,千万年前的虚空是这样的,千
万年后大概还是这样的。恐怕只有虚空不变,除虚空之外没有一样不变。
虚空当中的现象也千变万化,它也是生灭法!我们要认识清楚,佛告诉我
们这些法相梦幻泡影一样,刹那刹那在起变化,它不住。
——502——
什么真的不变?能变的不变,要知道这一切有为法是所变的。能变的
是什么?《华严经》上讲能变的是心性。「诸法所生」,诸法就是包括虚
空,「唯心所现」,心能现,识能变,性识能生能变,它不变(本性不变),
一切万法是本性所现所变的。如果我们把这个事情搞清楚、搞明白了,那
就是佛家讲的明心见性。贪瞋痴慢疑统统断掉了,决定不生,事实真相搞
清楚了;没有搞清楚之前决定断不了。纵然你用功去修行想把它断掉,刚
才说过藕断丝连,断得不干净!
所以,见浊,你有相当程度的定功,你就把它转过来。烦恼浊,一定
要智慧开了,所谓「转烦恼为菩提」,它才能断尽。所以断思惑比断见惑
难!
《华严经》上有一首偈,说「法性遍在一切处,一切众生及国土,三
世悉在无有余,亦无形相而可得」,这首偈我们讲过。如果我们真正知道
一切诸法就是一念自性,知道一切众生皆是宿世善友,同一佛性,这就叫
入佛知见,这就叫明心见性,这就叫见性成佛,你的烦恼习气连根都转变
过来了。所以修行修什么?我要说个俗话大家听了很好懂,你很容易明了:
把贫穷修正为富贵,把愚痴修正为聪明智慧,把病苦修正为健康长寿,这
个你懂吧!真的,确实是这么回事情。你要真的搞明了,这个学问你要不
要学,这个方法你想不想得到?你要得到了,你有大利益!
我们想拥有财富,拥有无量无边的财富,像诸佛菩萨一样,可不可能?
佛菩萨给我们肯定答复:你本来就有!你的财富无量无边,遍法界虚空界。
为什么现在变的这么贫穷?那是你迷失了能变能现的自性,才变得这么可
怜。诸佛与法身菩萨看你,你很富足,家财亿万!你今天贫穷像个乞丐一
样,你真可怜!真可怜这一句话意味很长,你不是真的贫穷到这个地步,
真的贫穷到这个地步,不能跟你说这个话。你的家财亿万,你今天却捧着
碗在外面讨饭吃,这不就是可怜悯者,怎么糊涂到这种程度!亿万家财在
哪里?性德,自性。
大乘经上佛常讲的,自性有无量智慧,究竟圆满的智慧,究竟圆满的
德能,究竟圆满的相好,你跟诸佛菩萨没有两样!净土经里面讲的阿弥陀
佛,《华严经》里面讲的毘卢遮那如来,一切众生跟他们都完全一样,一
点差别都没有。我们的生活环境,我们的家在哪里?在华藏、在极乐。华
——503——
藏、极乐是我们的家!我们现在也没有离开家,只是迷了,不知道那是我
们的家,不知道那是我们自己的财富,所以才起贪瞋痴慢疑。
在迷失之中,我们要想过富裕一点的生活,幸福一点的生活,就是我
们现在还没有办法明心见性,还觉悟不过来,这个时候怎么办?佛教给我
们「行」!你好好的修,你的修德跟性德相应,你所求的就现前了。我要
求财富,财富的因是舍财。诸位要记住总的原则,「舍得」,舍得这个名
词是佛教的,现在世间一般人也都说:你舍得吗?其实舍是因,得是果。
舍财得财,舍福得福,舍就是布施!
我们要想得财富,修财布施;你要想得聪明智慧,修法布施;你要得
健康长寿,修无畏布施。无畏布施是救苦救难,看到一切众生有苦难,我
们全心全力去帮助他,这种做法果报就是健康长寿。佛在经典教导我们的,
我们要能体会,要能明了,要落实在我们的生活行为之中。常常把佛的教
诲放在心上,念念不忘,遇到有机会就要认真努力去做。财要散,散它就
有聚,聚了还要散,聚、散永远在循环,永远在转变,愈聚愈多,愈散愈
多。这个样子永无止尽,与性德就相应。自性里面本具的德相自然就现前,
就这么个道理。
烦恼浊第二个是「瞋」,瞋恚,「不能忍辱,不了一念瞋心起,火烧
功德林」。佛在大小乘经论里面常常告诉我们,贪瞋痴叫三毒烦恼。我在
讲经的时候常常说,这三种是最严重的病毒,内有三毒,外面才会受病毒
的感染。内里头要没有三毒,外面的毒害再严重也不会感染,这个道理要
懂,这是事实真相。佛又告诉我们,悭贪是饿鬼道的业因,悭贪堕饿鬼,
瞋恚堕地狱,愚痴堕畜生,这三种行业是三恶道根本的业因。也就是说堕
三恶道条件很多,这是第一个条件,最重要的一个条件。我们如果把内心
里面这三毒拔除,你就决定不堕三恶道。
瞋恚尤其重要,中国古人常说「小不忍则乱大谋」,世出世间的事情,
大事要大的忍耐,小事要小忍。不能忍,这个人世出世法都不可能有成就。
我们细心观察我们周边的这些人物,这个人有很大的耐心,能够忍辱,他
会有大成就。他要什么都不能忍,我们知道,世出世法他一无所成。为什
么?他没有耐心,一般讲禁不起考验,他很难成就。佛在《金刚经》上给
我们说了一句话,他说「一切法得成于忍」。我们要办事要用人,用人很
重要,用人你要观察这个人,可不可以重用他,你就观察贪瞋痴这三个字。
——504——
如果他无贪、无瞋、无痴,这个人可以重用。这个人悭贪没有断,瞋恚心
很重,不能忍辱,这种人就不能重用。你要重用,他一定会坏事、会误事。
知人、善用人,是大学问!
不能忍辱,他不了解,佛经上讲的「一念瞋心起,火烧功德林」。所
以功德不容易修,这个话我讲过很多遍。这几十年在讲台上常常提醒同学
们,决定不能有瞋恚,有瞋恚对别人伤害很小,对自己伤害太大太大了。
为什么?把自己所修功德全部毁掉了。佛在经上比喻,你所修的功德,就
像你自己造林一样。你看看如果你要造林,你要用多少心血,用多少时间
来培养这些树苗长成大树,这块土地变成森林,谈何容易!但是一把火就
把这整个森林烧毁掉了。
这些事情我们在现在资讯里面常常听到,某个地方大火烧山,千百年
的森林一把火烧完了。佛用这个来做比喻,我们修功德很不容易,一发脾
气,功德完了。功德是什么?功德是戒定,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戒定慧
是功德。一发脾气戒定慧都没有了,全完了。修行人最怕的就是瞋恚,功
夫也就在这个地方锻炼。顺境不起贪恋,逆境不起瞋恚,顺境逆境,善缘
恶缘能保持平常心,这人功德成就了。
《维摩经》上说「平常心是道」,不是小道,是大道!就是我们讲的
清净平等心。诸位想想看「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贪瞋痴慢
疑这五个字碰到一个,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统统没有了,一个都不能碰!
这五条,我们常讲这五条是真心,是大菩提心,常常要保持着。我念念都
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决定与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相应,那是我的
真心。我现在迷失了真心,现在要恢复我自己真心,恢复要念兹在兹,念
念不忘,念念不离。无论在什么境界里面我能保持我的真心,保持我的真
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决定不能够落在贪瞋痴慢疑上,常常提高警觉。
刚刚学佛的人,刚刚用功的人,总是觉的时候少,迷的时候多。古人
告诉我们说得很好,「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念就是迷!不怕迷起来,
怕的是觉太迟了。譬如说我们遇到顺境善缘,心里一欢喜了,立刻觉悟:
欢喜可以,不能贪恋!知道「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把这个句子念
几遍。《金刚经》上还有一句话,「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念几句心
就平了,可以欢喜,不可以有贪恋。遇到逆境恶缘,瞋恚心生起来了,也
马上念念:「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心平气和。你才能保持「真诚清净
——505——
平等正觉慈悲」,才能保持!能保持就是佛菩萨。不能保持,心里面贪瞋
痴慢疑生起来,这是凡夫。
贪瞋痴慢疑是六道的根本,六道轮回从哪里来的?就是从这里变现出
来的,贪瞋痴慢疑变现出六道轮回。如果把贪瞋痴慢疑转过来,转成真诚、
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六道就没有了,你就超越六道了。不但超越六
道,还超越十法界,你就到哪里去?你到极乐世界去,到华藏世界去,到
一真法界去了!
诸位要晓得,你自己修学的功德是任何人不能破坏的。谁能破坏?你
自己能破坏。所以魔王外道看你修积功德了,他怎么样来破坏你?他变现
种种境界来诱惑你,让你起贪心,让你起瞋恚心,等于说他在旁边看到你
发脾气:好!赶快烧,把你的功德都烧光!你就上了当。是你自己烧的,
他没有办法。所以顺境逆境,善缘恶缘,我们要有智慧对待,理智,决定
不用感情,用感情就上大当。
贪瞋痴是因,果报是三途。你造这个因,将来就堕三恶道,决定不能
上当。佛在经教里面教导我们,关键是自己会做一个转变。《楞严经》上
说得好,「若能转物,则同如来」。这个话对谁说的?对法身菩萨讲的,
法身菩萨明了,六道凡夫不明了。所以法身菩萨能转境界,把不善的转变
成善的,把染污的转变成清净的,都能与性德相应,这个好。我们得学这
个本事,不生瞋恚。
这个事情很难,尤其是冤家对头,这个人常常毁谤我、侮辱我、破坏
我,我看到他,听到他的名字就生气,
 楼主| 发表于 2018-7-24 21:2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一般讲是人之常情。可是佛菩
萨跟我们就不一样,佛菩萨看到他这种做法,听到他的名字或者他的毁谤,
不但不会生气,生感激的心。这是什么回事?怎么会生感激的心?他对我
有什么好处?佛菩萨:他替我消业障!我们每个众生无量劫来在六道里头
生死轮回,不知道造多少罪业。这个人来消我的业障,我恭恭敬敬的感激
他,一点瞋恚心都不生。这是什么?这是觉悟的人、明白的人能做到,迷
惑的人、不觉悟的人做不到。所以顺境逆境,善缘恶缘统统是善知识,统
统是帮助我消业障,帮助我成佛道。
诸位同学,我们接着看「烦恼浊」的第三条「痴」:
「不能明觉」,明是明白,觉是觉悟。「不了诸行无常,毕竟空寂」。
痴是愚痴,一般说没有能力觉了宇宙万有的真假,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
——506——
的?什么是邪,什么是正?什么是是,什么是非?什么是善,什么是恶?
什么是利,什么是害?不能分别,不能明了,这叫愚痴。愚痴造成的伤害,
就太大太大了。为什么?他往往搞错了,他把假的当作真的,把真的当作
假的。
我们举个最明显的例子,古圣先贤的教诲是真的、是正的,是善、是
利,他搞错了。他认为古圣先贤教诲是假的,是为从前专制帝王服务的,
是欺骗众生的,对于现实是没有好处,没有利益的,把它否定,把它舍弃
了。今天造成社会重大的灾难,他不知道这个灾难根源是什么?归根究柢
是属于痴,没有真智慧!怎么能够转愚痴为智慧?转过来就是佛菩萨,转
不过来凡夫。一切恶业的根本!所以佛称「贪瞋痴」为三毒烦恼,这三个
是所有一切不善的大根大本。这三个转过来就变成三善根,不贪、不瞋、
不痴,佛说世间所有一切的善法是从这个根生的,不贪不瞋不痴。
我们学佛没有能够超越世间,至少要知道修三善根。为什么?在六道
里头决定不堕三恶道。常修三善根的人,这个人肯定是生天道,因为人间
没有这么大的福报,到天上去享福。如果将这个福报回向菩提,回向众生,
回向求生西方净土,他决定得生。为什么?他是善人。西方极乐世界是诸
上善人俱会一处,这个人的心善、思想善、行为善,必定得生。蕅益大师
在此地说的这个话,这个意思深,「不了诸行无常,毕竟空寂」,这是真
实智慧。换句话说,他真正明了「万法皆空,因果不空」。他的思想是智
慧,他的见解是智慧,他的言行是智慧,既然生智慧,前面决定没有贪,
决定没有痴,这是肯定的。
烦恼第四大类是「慢」,慢是傲慢。诸位要记住,这是根本烦恼,是
很严重的烦恼,决定不能够小看,不能疏忽,它是我们修行证果严重的障
碍!然后你再想一想,为什么佛法里头修行天天修礼敬?十大愿王头一个
「礼敬诸佛」。我们进了佛堂,为什么先要对佛菩萨形像顶礼三拜?这干
什么的?这就是修断除傲慢。以我们的头顶顶礼佛的双足,折服自己的傲
慢。这种教学,很可惜一般人不懂得真正的意思,只对佛恭敬,对人就不
恭敬,对一切万物更不知道恭敬。这就是什么?这是不会礼佛!
古人有个比喻,不会修礼佛的人天天拜佛,就像从前舂米的碓,那个
碓的上下一样,毫无意义。佛法真的是点点滴滴方方面面都是教学、是教
育!教导你把对佛这种最敬礼,应用在生活、处事待人接物当中。我们对
——507——
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就像对诸佛如来一样的恭敬、礼敬,是这个意思。
把你傲慢的烦恼(傲慢是根本烦恼)连根拔除,那你这一门功课真的是学
到了,真的是得力了。哪一天你能对一切人一切物一切事都能够谦虚,都
能够卑下,你这一门功课就毕业了。你看看释迦如来、这些诸大菩萨、法
身菩萨,哪一个有傲慢的习气?哪一个表现出自以为是?没有!
释迦牟尼佛我们在经典上看到,他对于贫穷、老病、乞丐,他都礼敬、
都尊重,都关怀、都照顾,没有一丝毫轻慢的态度。我们看了之后,再想
想自己平常处事待人接物,自己稍稍有一点长处,学会了世间人错误的观
念,「值得骄傲」,这是六道的观念。六道里头什么人的观念?六道里面
的妖魔鬼怪,六道里头的圣贤、君子没有这个观念,都懂得谦虚,都懂得
尊敬别人。傲慢,目中无人,瞧不起人,自以为是,这魔道!不是佛道,
不是菩萨道。声闻、缘觉、菩萨里头没有,魔里头有,妖魔鬼怪自以为是。
所以自己要常常能够觉察到,我现在行的是什么道?如果心里面有这五种
错误见解,五种错误的思想,我们走的是轮回道,不是佛道,不是菩萨道。
连声闻道这个都断掉了!
断前面五种错误的见解,证须陀洹果。断后面五条烦恼,证阿罗汉果,
这个五条是错误的思想。由此可知,你的见解、思想修正过来,再没有错
误了,你就超越六道。六道这种空间维次,在你来讲没有了,你超越了。
所以这是我们常常要反省、要观照,看看自己有没有这个错误见解,有没
有错误的思想?如果还有,天天念佛也不能往生。
为什么?往生虽然说带业往生,古大德常常说,带旧业不带新业,我
们现在还有这个,这个你带不去的,你就不能往生。过去有的,行,能带
去。古人常常勉励我们,「随缘消旧业,莫更造新殃」,这是意业!你心
里头起的错误的看法、错误的想法,这是意业,意在造业。身口意三业里
面,意业是最严重的,力量是最强大的,我们不能不知道,不能不在这里
下功夫。
释迦牟尼佛的儿子罗睺罗尊者,从小出家,僧团里面他大概是最年轻
的小沙弥。一般人看他天天在外面玩耍,佛知道他修密行。所谓密行,外
表上人看不到,他在心地上用功夫。我们学大乘,尤其学净土,学《华严》,
天天都在讲佛性平等,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佛性平等。所以对于任何一个
众生(这个地方众生是讲有情众生,我们今天讲动物),要尊重、要关怀,
——508——
要互助合作。不能够用恶的念头对待,不能够用恶的行为对待,一定要懂
得和睦相处。
这个和是从内心里面生出来,和是性德,自性本来是和睦的,为什么
会不和?是因为你染上了烦恼习气,染上了严重的自私自利,误认为别人
妨害我的利益,我跟他就不和,这是误会,非常严重的误会。要知道性德
是平等的,什么人能够妨碍你的利益?没有,没有人。谁妨碍你自己利益?
你自己错误的观念、错误的思想,妨碍了自己的利益,外面确实没有!你
要认为别人妨害你,你真叫冤枉人。你自己造严重的罪业,障碍了自己的
利益,这个道理很深,现在知道的人真不多。从前知道的人还不少,圣贤
人教,老人教,父母教,老师教,有人教导你,现在没有人教了。
在宇宙之间彼此互动,决定没有外缘能够障碍的,这个道理一定要懂。
凡是以为外面人会来障碍你的,这是决定错误的想法、错误的看法。外面
人能够障碍我,外面人当然就能够成就我。好,那佛菩萨是外面的人,佛
菩萨大慈大悲,他应该成就我,我不要修行了!佛不来帮助我的话,他就
不慈悲,他就违背了他的本愿。你要了解事实真相,在楞严会上我们看到,
阿难是释迦牟尼佛的小堂弟,他们堂兄弟八个人,释迦牟尼佛是老大,大
哥,阿难是最小的小弟,佛也最喜欢他。遭遇到摩登伽女之难了,这才晓
得,佛能不能帮忙?不能!真的是父子上山各自努力,各人吃饭各人饱,
这个事情别人代不了的。
所以你在这一生当中说别人害你,没有这回事。迷的人也许会点头:
哪个人害你,对不起你!觉悟的人笑笑,谁害了你?自己害自己。自己怎
么害自己?你常常想着那个人害我,你就真的被他害了。其实他并没有害
你,是你自己产生的误会,自己有了妄想分别执着,这个东西把自己害惨
了。觉悟的人不然,人家造谣毁谤我,侮辱我、陷害我,我觉悟了、明白
了,我的念头一转,反而感谢他;消我的业障,增我的福慧,提升我的境
界,觉悟的人!你看一个觉、一个迷,当中差别这么大。外面这个外缘,
看你怎么看法,你怎么想法,你怎么做法,你要是看错、想错、做错,你
就受到伤害,自己害自己。你要是一个正确的看法,正确的想法,正确的
做法,自己提升自己境界。
所以外面的缘都是善缘,自己想错、看错、做错了,外面的缘就是恶
缘;其实外面的缘没有善恶。蕅益大师讲的话一点都没有错,「境缘无好
——509——
丑,好丑在于心」,这才把事实真相说出来,说明白了。所以,傲慢是大
烦恼,谦下是大功德,能够谦虚,能够下人,在人面前的时候卑下。多多
向释迦牟尼佛学,多多向孔老夫子学。孔老夫子对人谦虚,你看他的学生,
这是很多学生大家在一起说出对老师的看法,一致公认老师有五德,五种
德行是一般人所没有的,《论语》上写的「温、良、恭、俭、让」。
夫子温和、善良、恭敬,无论是对人对事对物,孔老夫子都恭敬。节
俭、忍让,没有一丝毫骄慢的态度。时时处处都感觉到自己不如人,自己
学得不够,谦虚忍让。知道一切众生佛性平等,傲慢的念头就自然没有,
这是佛在大乘经上常讲的「一切众生皆是我过去父母,未来诸佛」。想到
这个,恭敬心就生起来,礼敬诸佛的真心生起来了。确确实实我们在这个
世间不是一生一世,过去无始,未来无终。我们跟一切众生都有关系,密
切的关系,这一生虽然不相识,但是多生多世之前也许是一家人。
西方世界也有不少研究科学的,这半个世纪,研究前世今生、研究轮
回的风气在西方开了。我们看到许许多多的报告,说明人确实有前生,证
明佛说的话正确,这不是妄语,将来这些众生都是未来佛!为什么?他有
佛性。我们知道这些众生包括蚊虫蚂蚁,这些小动物都是过去父母,未来
诸佛,我们要这样看待,傲慢心就没有了,这叫真修行!
末后一个字「疑」,怀疑。「不能决断,不了是善则可亲,是道则可
进」。疑,大乘经上佛说这是菩萨道上最大的障碍,疑是什么?对于圣人
教诲怀疑,确实是最大的障碍,这一生把这个机会就错过了。断疑生信!
什么能破疑?智慧,智慧不开没有办法破除疑惑。然后你才有决断的能力,
亲近善法,亲近圣贤,这才能得利益,成就自己的道德,成就自己的学问,
提升自己的境界。
人一生最快乐的事情就是亲近善法,亲近圣贤,但是这种乐趣现在的
社会愈来愈少了。为什么?读圣贤书的人没有了。现在读圣贤书的人,在
一般社会上,人家用什么眼光看他?老古董,不合时宜,不切实用。所以
大家都用另一种眼光来看他,这些老古董也感慨万千。
知道这个世间变幻无常,这一切的变幻是唯识所变。识是什么?就是
妄想分别执着。我们仔细去观察他们的想法,他们的分别、他们的执着,
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与大自然的法则相应的,还是不相应。大自然的法
则就是佛经上讲的「性德」,儒家讲的「本善」,大学里头所讲的「明德,
——510——
亲民,止于至善」。与这个相应,这个世界是美好的,与这个相悖,这个
世界必然有凶灾。吉凶祸福从社会大众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里面,就看
得清清楚楚,看得明明白白。这是智者,有智慧的人。
肯发心帮助一切大众破迷开悟,这个人叫仁者,真正仁慈,知其不可
为而为之。释迦牟尼佛就是这样的人,孔老夫子也是这样的人。我们在历
史上能看到,从释迦、孔子那个时代看起,一直看到今天,这个三千年当
中,伦理道德的水平不断的往下降,没有提升。孔老夫子当年在世非常感
叹,他感叹那个时候社会一般人的伦理道德,要跟尧舜禹汤那个时代相比,
大幅度的下降。但是我们从孔老夫子那个时候再看到今天,可以说下降到
谷底了。到谷底是什么?完全没有了!
今天这个世界上,实在讲,一般社会起心动念确实就是贪瞋痴慢疑,
百分之百。上古时代,尧舜禹汤那个时候,一般社会的人心,贪瞋痴慢疑
没有!那个时候的人心是什么样子?无贪、无瞋、无痴、无慢、无疑,百
分之百的善根。今天是百分之百的三毒,我们合起来是五毒!这个期间不
过四、五千年,四千五百年之前那个时代,如果我们把这五个都算进去,
五善根,社会大众统统心里存的是五善根。五千年之后的今天,社会大众
是五毒!
现在没有能力辨别善恶,没有能力辨别邪正,你说怎么办?做好事,
不但人家不感激你,还怨恨你,还要伤害你。做不做?还是要做,不能不
做。我们做,我们晓得自己修一点福,不在这个世间享,这个世间没有福。
我们到哪里享?如果不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天道上享。真正明白人、真正
觉悟人,知道天非究竟,决定求生净土,以断恶修善做为修净土的资粮。
别人以不善对我,我以至善对他;别人以虚伪对我,我以真诚对他,各人
走各人的路。你问我为什么要这样做法?我走的是菩提道,我走的是菩萨
道,他走的是六道,各人走各人的。每一个道的标准不相同,我不能舍弃
我的标准!我要舍弃我的标准那就错了。这一段我们就介绍到此地。再看
下面第四条「众生浊」
「见思所感、粗弊五阴和合、假名众生,非欣厌之行,必不能度」。
众生这个名词的本意是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就叫做众生。佛在经上常
常称我们为众生,这个称呼好。为什么?从称呼上提醒我们觉悟,让我们
了解事实真相。我们的身体是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说明它不是真的。
——511——
众缘和合,这个现象在,众缘要分散了,这个现象就不在了。你不可以把
它当真,你要把它当真就错了。
这个现象怎么来的?第一句话说得好,「见思所感」,这个见思就是
「唯识所变」,也是大乘教里面佛常常讲的「一切法从心想生」。我们的
身体也是从心想生,见思就是心想,就是识变。一切法都是从心想生,这
是宇宙事实的真相,释迦牟尼佛一语道破,让我们明白、清醒过来。众缘
和合而生起的现象,不能说有,不能说无。你要说无,现象明明存在,你
的见闻觉知你能感触到。你要说有,它「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刹那生
灭,念念不住。所以不能说它有,也不能说它无,你得了解事实真相。
「粗弊五阴和合」,五阴是色受想行识。我们先把五阴简单解释一下,
然后再讲「假名众生」。阴,阴是盖覆的意思,盖覆什么?把我们的性障
碍住了,也就是唯心所现,把心性障碍了。这五种障碍了我们心性,我们
迷在这五种里头,不了解这五种东西的真相,让我们对于宇宙之间一切万
事万法,产生错误的看法,错误的想法,所以称它为阴。
这五种第一个是「色」,色,用我们现代的话来讲就是物质。四大「地
水火风」,物质。物质有四大特性,决定不能离开这四个性质,这是它的
特性,地水火风。这四个字都是比喻,都是形容。「地」,它是一个物体,
能够看得见的,是个物体;能够摸得着的,它很小,我们肉眼看不见。佛
说了,阿罗汉的天眼能见微尘,微尘还不是最小的,有比微尘更小的,色
聚极微、极微之微,那是最小的了。极微之微阿罗汉见不到,谁能见到?
八地菩萨见到了,八地菩萨不动地!能够见到极微之微。这是物质的根源,
所有一切物质都是它组合的,所以这是物质里头最小最小的。
现在科学家发现了,也讲得很清楚、很明白。科学家用分析的方法,
把物质分成了分子。分子再把它分,发现分子是原子组合的。原子再分,
原来是原子核跟电子组合的。电子还可以分,粒子组合的。粒子还可以分。
佛经里面讲的极微之微,现在科学家有没有找到?没有找到。科学家知道
有很小的物质,现在科学的显微镜还发现不到,我们等待着科学再进步,
看看能不能够发现佛在经上讲的极微之微。
我们从最近科学的报导,科学家讲这个宇宙的原点,好象我们假设这
是一根头发(头发没有这么粗,我们假设这是一根头发)。他说把头发切
断,这个断层的平面,平面是个圆形的,平面、圆的直径,直径排列微尘,
——512——
排列极微之微这个微尘,能排列多少个?一根头发横段面排一条,细细的
一条,一百万亿亿亿,这个现在的显微镜看不到。一根头发切断的平面直
径,可以排一百万亿亿亿,这么小的一个微粒,没有法子能看见。科学家
在理论上发现是这样的。
这么小的一个微粒,它有这四种现象,「地」,它是一个物质;「水」,
它有湿度;「火」,它有温度,现在科学里头是讲带阴电、阳电,水是阴
电,火是阳电;「风」,它是动的,不是静止的。所有一切物质现象都是
动的,它要不动就不能存在。这也是现代科学家发现的,现在科学家说世
界上没有物质,物质是什么?物质是一种震动的现象。这个说法很有道理,
跟佛经上讲的相应。所以它是从震动当中产生的现象,这是讲物质有这四
个特性!
但是物质也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它决定不能离开心。心的特
质也有四大,物有四大,心也有四大。心的四大是什么?见闻觉知,它的
特性。再小的物质它都不会丧失它的特性,在物质里面称之为法性;在动
物里面称之为佛性,佛性跟法性是一个性不是两个性,是一个性,完全相
同的。性是心、真心,真心、本性都是一个意思。我们有的时候称它作心
性,心性所现,物质是心性所现。它变成物质,它就物质上有四大特性就
是地水火风。
所以对于什么叫物质,我们要把它认识清楚!物质到底是什么东西?
它从最小,能够组成粒子,组成电子,组成原子,组成分子,再组成一切
万物。所有我们六根能接触到的,一切物质现象,一切的动物、植物、矿
物,乃至于虚空,都是属于物质现象。你要了解它的真相是什么,你才不
会被它迷惑。在物质现象里面,你不起贪瞋痴慢疑,明了就不会起了。不
明了,你一定起贪瞋痴慢疑,那你自性能现能变的性识就被障碍了。这称
之为阴,色阴。好,现在时间到了。
——513——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吃素印经。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2-20 10:13 , Processed in 0.125568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