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372|回复: 0

[佛教文化] 转帖:学诚法师:佛教是一种系统完整的生命教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7-9 20: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学诚法师:佛教是一种系统完整的生命教育
来源: 菩萨在线   发布者: 妙然   时间:2018-03-07

一、佛陀开创了生命教育



1、认识佛陀



释迦牟尼佛是一位修行成道的圣人,大彻大悟。他具足福德、智慧、慈悲,是圆满的。



释迦牟尼佛出生时,有许许多多的奇迹、瑞相出现。根据经典记载,佛陀出世的时候,很多聋子突然能够听到声音;不少瞎子恢复了视力;很多哑巴突然间能够说出话来;有些驼背的人,身子能够直起来;不少跛子,能够正常走起路来;还有好多囚犯,从监狱里面被释放出来;许许多多的猛兽也不再吼叫,不再去伤害人……总的来说,有很多很多的瑞相出现,不同于一般人来到人世间。



释迦牟尼佛贵为王子,但是他没有想要去继承王位。反过来,他想去出家、去修道,解脱自己生命的痛苦,使得佛教流传至今,大家才能够来到寺庙学习佛法。



他为什么能够发这种心,能够去修行、成佛?释迦牟尼佛在未出家时,曾经经历了人们常常看到的景象 ——老、病、死。他看到老人眼睛花了、牙齿掉了、耳朵听不清楚、满脸都是皱纹等,内心就很难过、很悲哀、很痛苦。



有一回,他出城门的时候,看到一个病人,奄奄一息,痛苦不已,便大发慈悲心,感受到痛苦,犹如自己生病一样。



又有一回,佛陀出城门的时侯,看到一个死人,死亡的那种景象、那种苦楚,实在难以言状。



又有一回,释迦牟尼佛见到一个修道人,威仪具足、仪表不凡。



这些景象逐步让释迦牟尼佛感到,人的身体总是免不了衰老、病痛、死亡,这些痛苦时时刻刻跟我们联系在一起,逃避不掉。



人,注定是要死亡的。死亡以后怎么办?死了以后去哪里?死了以后还存在不存在?人的生命能不能进入一个不生不死的状态?人的生命能不能在死亡以后的阶段,也就是来生,比今生更好?并能够越来越快乐、越来越幸福、越来越圆满?



释迦牟尼佛苦苦思索这个问题。之后,他毅然决然地出家修道,六年苦行,最后圆成佛果,大彻大悟。



2、生命的教育



佛教的本质就是要教育、教导、教化所有的众生,提升众生精神境界,提高众生道德品质,开发众生智慧宝藏,使众生转凡成圣,转染成净,转烦恼成菩提,从迷的世界逐步进入悟的世界。



佛教是一种系统的、完整的生命教育,释迦牟尼佛就是这个系统、完整生命教育的创始人。



古往今来,无论是印度的、中国的、韩国的、日本的,还是南传佛教的、藏传佛教的、汉传佛教的,许许多多的高僧大德、传承祖师,他们都肩负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教育引导众生破迷开悟的责任。也就是说,这些大德法师就是我们的老师、我们的善知识、对我们有恩的人。



佛法虽然看起来浩如烟海、博大精深,体系极其庞大,但它是有主线的,它的主线就是生命的教育。佛法是一个非常有组织、非常有序和完整的机体。



二、依师熏修 珍惜暇身



我们人道在六道当中是最为殊胜、最为难得的一道。所以,人是最容易听闻到佛法、最容易接受佛法、最有善根的。



那么身处人道,我们如何来认识、学习、掌握生命系统教育,从而改变自己的身心,提升自己生命的品质?这是非常重要的。



一谈到教育,大家都非常熟悉。因为我们在家里受到父母的教育,在学校里受到老师的教育,在社会上面要受到顶头上司、经理的教育,在寺庙里受到出家法师的教育等,由此可见教育的重要性。



在社会上,我们也常常听到“尊师重教”的说法。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一直极力提倡和弘扬的重要观念,在今天更是如此,比如我们对老师的尊重。尊师重教,用佛法的语言来讲,就是依师法。



依师法,它是总结佛教生命系统教育最为宝贵的经验,也是体现佛法重视教育的最有价值的内容。我想,这一点是尤其重要的。



就是说我们在家的时候,如何很好地向老师学习文化知识、技能?我们学佛法的时候,如何很好地向出家法师学习佛法?我们与出家法师之间应如何来面对、相处?从在家信徒这方面来讲,就是应该如何来对待僧团、对待法师?反过来,出家的法师应该如何来帮助、引导、教育信众,以及对信众负责?这又是另外一个方面的问题了。



出家的法师也是一样,要跟出家比较久的法师、善知识们学习,同时也要向佛菩萨、祖师大德们学习。



总的来说,我们都要以一种学习的心态,以一种接受教育的心态,来信仰佛教,来学习佛法,来解决自己生命当中遇到的问题。



大家都非常有福报,能够拥有一个可以接受佛法的人身,用佛教的语言来讲,就是具足暇满。具足暇满,就要好好修学佛法,不能等待死神来临的时候再学,那就来不及了。



到死亡的时候,就决定了我们下一阶段去哪里,所以我们要趁现在身体健康的时候、头脑还清楚的时候、我们还有能力的时候、能够自己做得了主的时候,把时间、心思全部用在佛法上面,这是很重要的。



学佛法不是茶余饭后的消遣,也不是找些人来凑凑热闹,更不是交交朋友,了解一下佛法的皮毛而已。这样的话,就非常可惜,非常浪费。这些都不是我们来到寺院宝地要得到的,我们要得到的是真正的佛法。



佛经里面讲,拥有一个暇满的人身,比拥有一颗摩尼宝珠还要珍贵。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摩尼宝珠只能解决我们今生今世眼前的贫穷、眼前的困难、眼前的问题,而佛法能够帮助我们解决终极的问题,成就究竟的快乐。



虽然摩尼宝珠在世间是最为珍贵的、最为稀罕的、最有价值的,但是不可以跟佛法相比。



我们遇到了无价的佛法宝藏,这些宝藏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们不能空手而归。我们应该不断追求,来获得佛法智慧的宝藏,而不能把大量的时间浪费掉。更不可以说,我们面对宝藏的时候,不知所措,不知从何下手。



这些都需要在我们学佛的时候认真去思考,在学佛的过程当中不能忘记。



我们学佛法,不仅要解决眼前的问题,解决今生今世的问题,也不仅是为了解决自己一个人的事情,我们是要解决来生的、更长远的问题,以及要解决许许多多,甚至一切众生的问题。



三、无常是苦



1、苦苦 坏苦 行苦



大家都知道,佛教对苦的分类,有苦苦、坏苦、行苦。



苦苦很好理解,我们能够感受到是苦的,比如刚才谈到死亡的痛苦。发生火灾、发生地震、发生车祸、罹患疾病等,都是非常痛苦的。



坏苦,每个人都会衰老,都在逐步衰老、变化;我们一件很好的衣服,忽然间破了一个洞;我们有很多的财物,忽然间被人家抢走、偷走了等,这都是坏苦。对于坏苦和苦苦,世间的人都是能够认识到、感受到的,都有体会,是共世间的。



还有一个苦,叫做行苦。行苦不太好理解,也不太好感受。所谓“行苦”,就是“无常故苦”。世间的一切人事物,所有一切的一切都是无常的,因此从无常这个定义来讲,它是痛苦的。



因为无常,所以它潜伏着不确定性,潜伏着危机,潜伏着恐怖,潜伏着没有答案,这本身对我们来说就是最大的一个痛苦。



我们希望自己有一个很好的心态,但是它很快就会变化,烦恼、贪嗔痴出来了,就不能让好心态持续;我们读了很多的书,但是记不住;我们做过很多事情,好的事情不容易记得住,坏的事情一直想抹却抹不掉。



外在也是一样,外在种种的因素、环境不知不觉对我们的影响很大。一出家门,会遇到什么人,遇到什么事,自己也说不清楚,自己也难以预料,更不可能去左右和掌握。



气候也是一样,干旱的时候,要雨水,偏偏没有雨水;发水灾的时候,偏偏还在下雨。这些都是行苦,都是无常。



2、人世间的本质



无常是人世间的规律,是人世间的本质,所有的有情与无情都逃脱不掉。那么我们如何来认识、体会和把握无常的规律?它虽然是无常,但也是有规律的。



外在的山河、大地、宇宙,内至我们的生命、我们的身心、我们的心念,都是无常的。所以学佛法,就是要在无常方面去下手,去着力。



常常听到“念死无常”,死是无常最重要的一个特征,死亡的境界是最强烈的,也是无常最重要的一个标志。我们要解决死亡的问题,要解决“无常故苦”这样一个规律,要超越这个规律,就需要学习佛法。



死亡本身并不是很可怕,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任何人都逃脱不掉死亡这样一个结果。我们害怕的是什么呢?害怕的是死亡以后会怎么样,死亡以后还存在不存在。假如死亡以后会存在,那么它是怎么存在的?假如死亡以后会存在,那么它会更好,还是更差?更多的人关心的是死亡以后的境界,是对死亡以后的关注、担心和害怕,而不是死亡时的一瞬间。



我们学佛法就是要了解今生今世的所作所为,跟死亡以后有什么关联,跟后世有什么关系。这些非常重要。



比如一个小孩生病的时候,父母就非常担心,他们的担心包括很多方面:担心小孩的病不会好,担心小孩的病会越来越严重,担心小孩受苦,担心小孩会害怕,担心小孩出院以后日子不好过、身体差等。



这个担心是代表一切的。同时,这个担心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也是关心,是对自己儿女的关心。对自己来讲是担心,对对方来讲就是关心。



实际上,担心也好、关心也好,仅仅表示人的一种心情、一种内心的状态。我们要让对方身体好起来,那就需要找医生,看病吃药,注意饮食、卫生、健康,等等。从身体方面来讲,应该这样来对待。那我们从心灵方面、从内心方面,也应该有一个积极的、健康的、稳定的、良好的心态。



四、苦乐源自内心 生命相续无限



内心的疾病要比身体的毛病更不容易认识清楚,更不容易治疗,但是更多的人仅仅会关心身体的健康,而忽略了心灵的健康。他只是关心我们生活怎样过得好一点、幸福一点,而忽略了心灵上面的快乐和幸福。



实际上,一个人过得快乐不快乐,都是来自于人的心,是心里的一种感受、内心的一种感觉。他内心感受快乐,就是快乐;内心感受痛苦,遇到再好的境界,也会感受到痛苦。我们学佛法,就是要在自己的内心方面去下手,内心方面去用功,去着力。



世间上的知识越来越丰富,学科也越来越多,大家对知识的拥有量比过去不知增长了多少,但是不等于说现代的人就越来越有智慧。一个有文化的人,并不等于说他的智慧就很高。智慧跟文化、跟知识的概念是不一样的。



学佛法就是要能拥有这样一种智慧——如何来面对自己的内心,能够认识内心的问题,能够解决内心的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是说我保持一个好的心态就可以了,这些内心的问题,它是要跟自己的前生后世联系在一起来考虑的,它更关心的是自己以及众生更长远的未来、更广阔的时空。



现在的科学比较发达,很多过去理解不了的,现在慢慢都能够理解;过去未知的领域,现在逐步也在被打开。生和死的问题,也可以说死和生的问题,我们从生到死,然后从死再到生,生和死本来就是同一个时间。也就是说,我们从出生开始就逐步逐步、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走向死亡。



我们死亡的时候,同时就在另一个状态当中去出现、去产生。现代的量子学有一个发明,叫做基本粒子。这个基本粒子的特点就是即生即灭、即灭即生。



可以用即生即灭的道理,来解释佛教的死生一体、死生一如、不生不死、生命无限这样一个命题。在同一个时刻,生和灭是同一个时间,灭和生也是同一个时间, 后辈子的生就是这辈子的死。



人死亡仅仅表示我们这一生七八十年生命的结束。我们的后世就意味着自己另外一个生命的开始。对个体来讲,生命是一直延续下去的,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这样延续下去的。



这个问题对我们学佛法的人来讲,需要很好地去思考,很好地去思维它的意义。这样,我们的所作所为才不会局限,才不会拘泥于眼前的生活、眼前的一些小小的利益,才能着眼于长远的利益,才能跟自己的无限生命联系在一起。



五、无明与智慧



1、通达业果 不造恶业



佛法告诉我们,一切痛苦的根源都来源于烦恼,来源于烦恼所造的种种的业,所以我们才会感到痛苦。烦恼的出现就表明我们缺乏智慧,没有智慧的力量,所以会推动自己的身语意去造作种种的恶业。学佛法就是要来破除无明,要解脱烦恼,这样才不会去造恶业。



烦恼跟智慧是相对的,烦恼时肯定做错事、做坏事、造恶业;智慧时就不会做错事,不会做坏事,造的是善业,是清净的业。



反过来说,我们的智慧增长一分,烦恼就减轻一分,智慧一分一分在增长,烦恼就一分一分在减弱。



善跟恶,烦恼跟智慧,常常是自己和自己作对,自己和自己交战。善良不仅是丑恶的反面,善良的前提、佛法的前提也意味着、决定着恶的停止。



也就是说,你学了佛法,内心也有了佛法,就不能去造恶业。如果说我们一边在念经、在念佛、在打坐,一边又去造恶业,又去做很多的坏事,就说明我们对佛法的观念了解不清楚,还是糊里糊涂。所以,我们先要止恶,然后才能行善,止恶和行善是一体的。



很多情况下,我们一边做好事一边也做坏事,这就是对业果了解不清楚、不能通达的表现,不知道什么原因、什么行为会导致什么结果,更不知道这个结果有多重大、结果有多可怕。



学佛法就是要帮助我们来建立正见,使我们的所作所为能够给自己和大家带来快乐的结果,带来好的结果。



这就是业果的原理、缘起的原理,需要去学习。如果不去学习的话,我们不可能有那种力量,有那种方法,有那种解决问题的答案。



2、上求佛道 下化众生



我们怎么学呢?就要跟三宝学,跟善知识学。经典里面告诉我们“视师如佛”,就是看到出家的法师,看到能够给我们讲佛法的人,都要把他们当成佛一样。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佛告诉我们的是佛法,善知识告诉我们的也是佛法,都是一样的。



我们怎么对众生呢?众生叫做“如母有情”。佛经里面讲“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子是我母”,看世间所有的众生都是自己的父母,看自己的老师犹如佛。



这样的一个人,他的道德品质、思想境界是非常高尚的,他能够把所有的人都当成自己的父母,把所有的老师都当成佛菩萨。



这样,他肯定一方面会听话,会照着去做,照着善知识告诉他的佛法去实践;另一方面,对众生来讲,因为都是他的父母,他肯定会真心实意、不计代价、不计报酬,发自内心地去利益他们。用佛法另外一个名词来讲,就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



我们为什么难以做到呢?我们对经典,对为我们讲佛法的法师不能生起恭敬心,不能生起虔诚的心,甚至不能相信,其原因就是我们内心里面有无明烦恼。



我们对和我们相处的人——父母、兄弟姐妹、朋友、同事,彼此不能互相包容,不能坦诚相待,不能以礼相待,不能和睦相处,其原因也是我们内在有问题。



内在有问题,有烦恼、无明、所知障……知见有问题,总是害怕、担心我们自己不好的行为会被人家知道,会被人家批评,害怕自己眼前的利益会受损、会失去,等等。也就是说,会在一些鸡毛蒜皮、细枝末节的环节上用心,而不能从更大的利益、更长远的利益去考虑。



六、生命教育 从心开始



1、心态决定结果



有什么样的心态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有什么样的行为就会有什么样的结果。佛法就是要帮助我们理清这样一些思路,帮助我们建立这样的观念、这样的理念。



当然这些观念的形成、理念的培养非一朝一夕能够做到,需要很长的时间,要一生一世,甚至多生多世用功,才有办法去突破。我们要对治一个小小的毛病,都是非常不容易的。



比如说我们一个人被蚊子叮,那么蚊子叮我们一下,本身也不是很痛的,可能会吸走我们一点点的血,实际上也吃不了多少。



但是我们对被蚊子叮的那种恐惧、害怕更厉害。它叮我们的时候,我们的心还一直在疼、还一直在害怕。那种害怕、恐怖、疼痛比被蚊子叮本身的疼痛,要多许多倍。那种恐惧给自己心灵留下来的痕迹和创伤,影响会更加严重。



实际上你已经被它叮了,你不管怕不怕都已经被叮了,已经没有办法了,是不是?只好在没有被叮的时候,我们就做好准备,这样就不会被叮。当真正被它叮的时候,你不用害怕,那也没什么可怕的,叮一下也不会有什么大的问题。



诸如此类的情况,在日常生活当中常常会发生,常常会有。



我们总是非常害怕、非常恐惧别人对我们的伤害,这其实是大大不必的。更关键的是我们应该本着一个什么样的心态来面对,这样我们内心才会有力量。



我们内心要有力量来面对、抗拒外在的种种冲击对我们的影响,就要用更强的佛法的力量去化解外在一些不好的力量对我们的影响。



外在的一些不好的力量无非都是贪嗔痴,无非都是恶的业力。我们内在佛法的力量比较强、善的力量比较强,自然而然就能够抵御了。如果抵御不了,受到影响,就说明我们内在佛法的力量是很弱的。



2、解决世间的苦难



我们不能以一个结果来判断,我们应该从人的行为来判断,我们应该从行为的起因来判断,这是很重要的。



比如说,现在我们常常听到“恐怖主义”这个词,实际上你去找也找不到,你说恐怖主义在哪里?恐怖主义是一个概念。恐怖分子是有形有相的,他们专门去做那些伤天害理、危害人类、给人们带来极大痛苦的事情。



可是,恐怖事件的发生是很难预测的。现在世界上很多地方、很多国家都发生过恐怖事件,但绝大部分的人并不见得会遇到恐怖分子的攻击。虽然没有遇到,可很多人还是很害怕,尤其出国的时候非常害怕。



我们如果学佛法,就很容易从业果的角度来认识恐怖活动,认识恐怖行为,认识恐怖主义。



这些恐怖行为和活动的产生,是因为恐怖组织给恐怖分子从小就灌输一些邪恶的观念,说某些人怎么坏……给他们灌输一些反面的内容,也就是进行一些恶的教育,不是善的教育。这样的话,他自然而然就去搞爆炸,去杀人,他就不会害怕,也就是在我们的内心种下了那些不好的因——恶因。



我说这话的意思是什么呢?就是说,我们内心里面通过学佛法以后,能够有这种能力来面对世间所发生的种种事情,甚至种种的苦难。



我们一方面有这种力量去面对,另一方面我们也有这种力量去帮助解决世间的种种苦难,这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要帮助世间解决这些苦难,是从原因开始、从教育开始,从生命的教育、从心灵的教育、从佛法的系统教育开始,从人的认识、从人的价值观方面开始,去改变,去建立。



比如对一个国家来讲,所有的人民就是国家的主体,政府则是替人民来主导这个国家的。对一个人来讲,这颗心就是主导,就是主体。



我们要靠心来主导我们的身体,要靠我们的心来主导我们的行为,如果我们的心不能主导我们的行为,或者说我们整个的身心不能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就说明我们的内心有问题。



我们来到庙里,在这样一个清净的环境里,要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的心,了解自己的心究竟是一个什么状态,了解我们的心究竟需要的是什么,不要的是什么。我们不要的是烦恼,需要的是佛法。



人的身体仅仅是我们的外表,内心才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不能从外表上来看人的价值,从外表上有时候是看不清楚的,更重要的是要从他的内涵,从他的机体来看待。



比如说一个人,长得非常庄严,但是如果患有癌症,那就非常危险了,如果一个人长得相貌不是很好看,但是身体非常健康,这两种我们需要的是哪一种呢?肯定需要的是身体健康、身心健康。



我们身心要想都很健康,就需要佛法,佛法能够让我们的内心更加健康、更加清净。



3、追求生命快乐



在世间,我们常常会听到一个名词——“欲望”,也常常会说“人的欲望很大”。



欲望是永远不能满足的。我们如何来对待自己内心的贪欲?佛法有办法,佛法有要求,佛法能够告诉我们如何来面对。



最主要的是我们不能去追逐欲望,为什么呢?因为欲望永远不能满足,也就是欲望永远得不到。即使得到,还会有更大的欲望;即使得到,还会失去。



我们应该追求快乐,而不能去追逐欲望。欲望并不能带来和引发快乐。



反过来说,如果个人一时的欲望得到满足,但是会给自己更长远的未来、会给更多的人带来痛苦和不幸;而如果我们是在追求自己生命快乐的起点上下手,就不会有这样的后果和过患。



佛法是一个引导我们究竟离苦得乐的系统的、完整的生命教育。大家来到寺庙一天、听一次佛法、接受一次教育,我相信都是会有收获的。





(责任编辑:王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30 05:09 , Processed in 0.113904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