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294|回复: 0

海濤法師戒淫斷欲聖典彙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7-9 17: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寶積經.大乘方便會》節錄

如來不讚嘆,凡夫所行欲,
離欲及貪愛,及成天人師。

《大寶積經,文殊師利普門會》節錄

四大假為女,其中無所有,
凡夫迷惑心,執取以為實。
女人如幻化,愚者不能了,
妄見女相故,生於染著心。
譬如幻化女,而非實女人,
無智者迷惑,便生於欲想。
如是了知已,一切女無相,
此相皆寂靜,是名女三昧。
自謂是男子,見彼為女人,
由斯分別心,而生於欲想。
欲心本無有,心相不可得,
由妄分別故,於身起男想。
是中實無男,我說如陽焰,
知男相寂靜,是名男三昧。

《華嚴經》節錄

邪淫之罪,亦令眾生墮三惡道。
若生人中,得兩種果報:一者、妻不貞良,二者、不得隨意眷屬。

《優填王經》節錄

王曰:「……願佛具為吾釋地獄之變,及女之穢?」佛言:「具聽。男子有是之惡,卻睹女妖?」王曰:「善願受明教。」佛言:「具聽!男子有四惡急所當知。

世有淫夫,恒想睹女,思聞妖聲,遠捨正法,疑真信邪,淫網所?,沒在盲冥,為欲所使,如奴畏主。貪樂女色,不覺九孔惡露之臭穢 渾沌欲中,如豬處溷,不覺其臭,快以為安,不計後當在無澤之獄,受痛無極。注心在淫,噉其涕唾,翫其膿血,珍之如玉,甘之如蜜,故曰欲態之士。此為一惡態也。

又親之養子,懷妊生育,惟得長大,勤苦難論;到子成人,懼家竭財,膝行肘步,因媒表情,致彼為妻;若在異域,尋而追之,不問遠近,不避勤苦。注意在淫,捐忘親老,既得為妻,貴之如賓,欲私相娛樂,惡見父母;信其妖言,或致鬥訟,不惟身所從生,辜親無量之恩。斯謂二惡態也。

又人處世勤苦疲勞,躬自致財,本自誠信敬道之意,尊戴沙門、梵志之心,覺世非常,布施為福。娶妻之後,情惑淫欲,愚蔽自擁,背真向邪,專由女色。若有布施之意,雖欲發言,相呼女色,絕清淨行更成小人,不識佛經之戒,禍福之歸。苟為淫色,投身羅網,必墮惡道,終而不改。斯謂三惡態也。

又為人子,不惟養恩,治生致財,不以養親,但以東西廣求淫路。懷持寶物招人婦女,或殺六畜淫祀鬼神,飲酒歌舞;合會之後,至求方便,更相招呼以遂姦情;及其獲偶,喜無以喻,淫結縛著,無所復識。當爾之時,唯此為樂,不覺惡露之臭穢,地獄之苦痛,一則可笑,二則可畏。譬如狂犬,不知其非。所謂四惡態也。」

佛言:「男子有是四惡,用墮三途,當審遠此,能免苦耳!」

《摩鄧女經》節錄

佛言:「汝愛阿難何等?」

女言:「我愛阿難眼,愛阿難鼻,愛阿難口,愛阿難耳,愛阿難聲,愛阿難行步。」

佛言:「眼中但有淚,鼻中但有洟,口中但有唾,耳中但有垢,身中但有屎尿,臭處不淨。其有夫婦者,便有惡露,惡露中便有子;已有子則有死亡,已有死亡便哭泣。於此身有何所益?」

《月上女經》節錄

汝等昔或作我父,我或與汝昔為母,
互作父母及兄弟,云何於此生欲心?
我或往昔殺汝等,汝等或復殺我來,
各作怨讎互相殺,云何於此生欲想?

《菩薩訶色欲法經》節錄

女色者,世間之枷鎖,凡夫戀著,不能自拔。女色者,世間之重患 凡夫困之,至死不免。女色者,世間之衰禍,凡夫遭之,無厄不生。行者既得捨之,若復顧念,是為從獄得出,還復思入,從狂得正而復樂之,從病得差復思得病。智者愍之,如其狂而顛蹶,死無日矣。凡夫重色,甘為之僕,終身馳驟,為之辛苦。雖復鈇質寸斬,鋒鏑交至,甘心受之不以為患。狂人樂狂,不是過也。行者若能棄之不願,是則破枷脫鎖,惡狂、厭病離於衰禍,既安且吉,得出牢獄,永無患難。

女人之相,其言如蜜,而其心如毒。譬如停淵澄鏡,而蛟龍居之;金山寶窟,而師子處之,當知此害不可近。室家不和,婦人之由;毀宗敗族,婦人之罪,實是陰賊滅人慧明;亦是獵圍,鮮得出者。譬如高羅,群鳥落之不能奮飛;又如密網,眾魚投之,刳腸俎肌;亦如暗坑,無目投之,如蛾赴火。是以智者知而遠之,不受其害,惡而穢之,不為此物之所惑也。

《佛說法受塵經》

聞如是:一時,佛遊於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告諸比丘:「比丘受教,從佛而聽。」佛言:「比丘!凡人為一法,受塵自污,迷惑憂愁,沒無端際,吾見其不得無上吉祥之道,如丈夫欲見女子色,是以好色之士,為染、為醉、為貪、為污、為惑、為著、為住、為受,從婬女言故,長久趨走住來,為受懃苦耳!常欲聞婬女之聲,鼻欲聞其香,舌欲得其昧,身欲更具細滑,是以長久趨走住來受苦,是故,不當為女色、聲、香、味、細滑所染惑也,當覺知是。

又復諸比丘!凡人為法,受塵自污,迷惑憂愁,沒而無際,吾見其不得無上吉祥之道,如婬女欲見男子色,是以好色之女,為染、為醉、為貪、為污、為惑、為著、為住、為受,為士色故,長久趨走住來受苦耳!常欲聞男子之聲,鼻欲聞其香,舌欲得其味,身欲更具細滑,是以長久趨走往來受苦,是故,不當為士色、聲、香、味、細滑所染惑也,當覺知是。」

佛說是已,皆歡喜受行。

《解憂經》節錄

爾時,世尊告苾芻言:「眾生無數,輪迴無邊,如蟻循環,無有窮盡。眾生貪愛,無明障閉,如陷泥中而不能出。過去有情,輪迴住復,數不能知。苾芻!所有大地之土,都聚一處,和為泥丸,大小如豆,數彼眾生無始劫來所生父、母、子、孫,每一人下一泥丸,如是泥丸下盡,父母、子孫數不能盡。苾芻!如是無邊輪迴眾生,貪愛無明顛倒,陷愛欲泥中,生死輪迴,不知其數。是故令汝,學斷輪迴。」

《五無反覆經》節錄

我之夫婦,譬如飛鳥,暮棲高樹,同共止宿,須臾之間,及明早起,各自飛去,行求衣食,有緣則合,無緣則離。我之夫婦,亦復如是去共進止,非我之力,隨其本行,不能得留。

《佛名經》節錄

弟子等至心懺悔貪欲之罪。經中說言:「但為貪欲閉在癡獄,沒生死河,莫之能出。」

眾生為是五欲因緣,從昔已來流轉生死,一一眾生,一劫之中所積身骨,如王舍城毗富羅山;所飲母乳如四海水;身所出血,復過於此。父母、兄弟、六親眷屬命終哭泣,所出目淚如四海水;是故說言,有愛則生,愛盡則滅,故知生死貪愛為本。所以經言:「婬欲之罪,能令眾生墮於地獄、餓鬼受苦;若在畜生,則受鴿、雀、鴛鴦等身;若生人中,妻不貞良,得不隨意眷屬。」婬欲既有如此惡業,是故弟子今日至心稽顙歸依佛。

《觀佛三昧海經》節錄

世間自有愚癡眾生,貪惑滋多,染愛不淨,犯邪婬行,非處、非時行不淨業。設有比丘、比丘尼、婆羅門等諸梵行者,若於非時、非處犯不淨法,乃至一切犯邪行者,作不淨業,如此罪人臨命終時,舉身反強,振掉不定,猶如弓弩,不自勝持,即作此念:「得一堅大銅鐵柱者,縛此身體,令不動搖。」獄卒、羅剎應時即至,化作僮僕,手執鐵杖,至罪人所白言:「長者!汝今身強,餘物皆弱,可捉此杖。」心即歡喜氣絕命終,如弄杖頃生銅柱頭,猛火焰熾焚燒其身,驚怖下視,見鐵床上有端正女;若是女人,見端正男,心生愛著,從銅柱上欲投于地,銅柱貫身,鐵鋼絡頸,鐵嘴諸蟲唼食其軀,落鐵床上,男、女俱時六根火起,有鐵嘴蟲,從眼而入,從男女根出。若污戒者,別有九億諸小蟲輩,如瘭疽蟲,有十二嘴,嘴頭出火唼食其體。此邪婬報,一日一夜,九百億生九百億死,罪畢乃出,生鳩鴿中。受鳩鴿身經五百世,復生龍中,經五百身,後生人中,無根、二根及不定根,黃門之身,經五百世,設得為人,妻不貞良,子不慈孝,奴婢不順。過是已後,遇善知識,發菩提心。

《正法念處經》節錄

何者邪行?所謂有人起婬欲心,憶念自妻,婬他婦女;彼人以是惡業因緣,身壞命終,墮於惡處合大地獄,生無彼岸受苦惱處,受大苦惱,作集業力,受如是苦。所謂彼處受火燒苦、受刀割苦、受熱灰苦、受諸病苦,如是彼岸,則不可得,無安慰者,如是所說,受諸苦惱,不可譬喻。如說受苦,彼地獄人自心所誑,如是受苦,如是無量百千年中,常被燒炙,若煮若打,乃至集作惡不善業,未壞未爛,業氣未盡,於一切時與苦不止。若惡業盡,彼地獄處爾乃得脫。

復有邪行,謂於受戒正行婦女,行非梵行。或於姊妹,或於同姓,或於香火,或香火婦,或知識婦,誑誘邪行,彼人以是惡業因緣,身壞命終,墮於惡處,在彼地獄吒吒吒嚌別異中生,受大苦惱。……如是無量百千歲,乃至惡業未壞未爛,業氣未盡,於一切時與苦不止;若脫此苦,彼處復有金剛惡鼠,食其人根,分分破碎,如芥子許,受苦唱喚;食人根已,次食其腸;既食腸已,次食熟藏;食熟藏已,從背而出,次食其背;既食背已,次食背骨。彼惡業人,以惡業故,如是無量百千年歲,受地獄苦。

女為惡根本,能失一切物,若人樂婦女,樂則不可得。
一切法中惡,婦女多諂妒,丈夫因婦女,能令二世失。
婦女樂行欲,婦女常行誑,心中所念異,口說異言語。
初時軟滑語,後心如金剛,非恩非供養,心輕不憶念。
百恩而不念,而計於一惡,心如鹿愛體,婦女惡業地。
丈夫欲染心,婦女令人失,此世未來世,女失第一失。
若欲受樂者,應當捨婦女,若捨婦女者,世間第一樂。
若人欲斷愛,悕望大富樂,欲至寂靜處,彼應捨婦女。
欲味放逸人,心常求境界,常為愛所惱,亦為愛所縛。
欲共女人生,女人為甚惡,能生於熱惱,如火害眾生。
如是欲熱惱,過於大猛火,如色大熱惱,焚燒眾生心。
女人壞世間,令善皆盡滅,是地獄因緣,大仙如是說。
口善說美言,其心如毒害,誑詐無暫停,女人心無實。
須臾起愛心,須臾心不愛,其心不暫停,如雷不久住。
巧智虛誑人,心貪則親近,常思樂他人,懷慢情恣態。
天人毗舍遮,羅剎龍夜叉,皆為女色縛,女人如惡毒。
不念於恩惠,非種姓技術,女人性如風,其心不停息。
若見大財富,心則生愛樂,又見衰禍至,厭之而捨棄。
若有人親近,則生愛樂心,見其憂惱至,須臾即捨離。
如蜂樂遊華,見萎速捨棄,女人亦如是,不悅則捨離。
惡心無慈愍,躁擾心不定,為破愚癡人,女人出於世。
天中大繫縛,無過於女色,女人縛諸天,將至三惡道。
若心貪女色,是欲最尤甚,女色欲燒心,後受大苦惱。
現在所作業,貪欲自迷心,癡心不能覺,女欲之所迷。
丈夫既信已,為無量愛縛,忽然便捨離,猶如蛇脫皮。
如是女人性,諸方便供養,種種而守護,猶不可從心。
女人性如是,其心無誠實,虛誑多奸偽,智者所不信。

女人多生餓鬼道中,何以故?女人之性,心多妒嫉,丈夫未隨,便起妒意。以是因緣,女人多生餓鬼道中。

如是婦人,誑夫吝財而不布施,身壞命終,墮於針口餓鬼之中。由其積習多造惡業,是故婦人多生餓鬼道中,何以故?女人貪欲,妒嫉多故,不及丈夫。吝人小心輕心,不及丈夫,以是因緣,生餓鬼中,乃至嫉妒惡業不失、不壞、不朽,於餓鬼中不能得脫,業盡得脫。

《法滅盡經》節錄

法欲滅時,女人精進,恆作功德;男子懈慢,不用法語,眼見沙門,如視糞土,無有信心……。劫欲蓋故,日月轉短,人命轉促,四十頭白。男子淫佚,精盡夭命,或壽六十,男子壽短,女人壽長,七、八、九十或至百歲。大水忽起,卒至無期,世人不信,故為有常,眾生雜類,不問豪賤,沒溺浮標,魚鱉食噉。

《密嚴經》節錄

亦如多欲者,夢見於女人,顏貌甚端嚴,服玩皆珍綺;
種種恣歡樂,覺已悉皆無,一切諸世間,當知亦如是。
男女相耽愛,精血共和合,如蟲生臭泥,此中生亦爾。

《八師經》節錄

佛言:「三謂邪婬。犯人婦女,或為夫主、邊人所知,臨時得殃,刀杖加刑。或為王法,收繫著獄,酷毒掠治,戮之都市。死入地獄,臥之鐵床,或抱銅柱,獄鬼然火以燒其身;地獄罪畢,當更畜生。若復為人,閨門婬亂,違佛遠法,不親賢眾,常懷恐怖,多危少安。吾見是故,不敢邪婬,是吾三師。」佛時頌曰:

淫為不淨行,迷惑失正道,
精神魂魄馳,傷命而早夭,
受罪頑癡荒,死復墮惡道,
吾用畏是故,棄家樂林藪。

《海龍王經》節錄

人不犯邪淫,得四明智,所嘆之德,何等四?攝護諸根,離諸調戲,一切世悉稱歎,已離邪淫,無敢輕眄其妻室者。以是德本,志願無上正真之道,得大人相馬陰之藏。

《大薩遮尼乾子經》節錄

自妻不滿足,好淫他人婦,
是人無慚愧,受苦無常樂;
現世未來世,受苦及打縛,
捨身生地獄,受苦常無樂。

《優婆塞戒經》節錄

於非時、非處、非女、處女、他婦,若屬自身,是名邪淫;若屬自身而作他想,屬他之人而作自想,亦名邪淫。如是邪淫,亦有輕重。從重煩惱,則得重罪,從輕煩惱,則得輕罪。

《大般涅槃經》節錄

菩薩雖不與女人和合,然見男女隨逐,便生貪著,即名毀破淨戒。

眾生五識雖非一念,然是有漏,復是耶倒,增長諸漏為一切凡夫,取著於色乃至著識。以著色故,則生貪心;生貪心故,為色繫縛,乃至為識之所繫縛;以繫縛故,則不得免於生老病死、憂悲大苦一切煩惱。

又云:若有菩薩自言戒淨,雖復不與女人和合,言語嘲調,聽其音聲。然見男子隨逐女時,或見女人隨逐男時,便生貪著。如是菩薩成就欲法,毀破淨戒,污辱梵行,令戒雜穢,不得名為淨戒具足。

一切女人皆是眾惡之所住處。……其女人者,婬欲難滿。……譬如大地,一切作丸令如芥子,如是等男,與一女人共為欲事,猶不能足;假如男子數如恆沙,與一女人,共為欲事,亦復不足。

云何菩薩摩訶薩,住於《大乘大涅槃經》歡愛別離苦?愛別離苦,能為一切眾苦根本。如說偈言:

因愛生憂,因愛生怖,
若離於愛,何憂何怖?

愛因緣故,則生憂苦,以憂苦故,則令眾生生於衰老。愛別離苦,所謂命終。善男子!以別離故,能生種種微細諸苦。

《般泥洹經》節錄

好邪婬者,有五自妨:一者、名聲不好,二者、王法所嫉,三者、懷畏多疑,四者、死入地獄,五者、地獄罪竟受畜生形。皆欲所致,能自滅心。

不邪婬者,有五增福:一者、多人稱譽,二者、不畏縣官,三者、身得安隱,四者、死生天上,五者、從立清淨泥洹道。是以當自患厭。

《七佛滅罪經》節錄

受持婬戒,有五善神侍衛:

一名貞潔,二名無欲,三名淨潔,四名無染,五名蕩滌。

《戒德香經》節錄

不婬色者,不犯他妻,
所在化生蓮花之中。

《楞嚴經》節錄

三界輪迴婬為本,人道住返愛為基。

汝負我命,我還汝債;以是因緣,經百千劫,常在生死。汝愛我心,我憐汝色;以是因緣,經百千劫,常在纏縛。唯殺、盜、婬三為根本,以是因緣,業果相續。

阿難!云何攝心?我名為戒。若諸世界六道眾生,其心不婬,則不隨其生死相續。汝修三昧本出塵勞;婬心不除塵不可出。縱有多智禪定現前,如不斷婬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彼等諸魔亦有徒眾,各各自謂成無上道。我滅度後,末法之中多此魔民,熾盛世間廣行貪婬,為善知識,令諸眾生落愛見坑失菩提路。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先斷心姪,是名如來先佛世尊,第一決定清淨明誨。是故,阿難!若不斷婬修禪定者,如蒸砂石欲其成飯,經百千劫只名熱砂。何以故?此非飯本,砂石成故。汝以婬身,求佛妙果,縱得妙梧,皆是婬根,根本成婬,輪轉三途必不能出。如來涅槃,何路修證?必使婬機身心俱斷,斷性亦無,於佛菩提斯可希冀。如我此說名為佛說,不如此說即波旬說。

是修行人,若不斷婬及與殺生,出三界者,無有是處。當觀婬欲,猶如毒蛇,如見怨賊。

如寶蓮香比丘尼,持菩薩戒,私行婬欲,妄言行婬非殺、非偷,無有業報。發是語已,先於女根生大猛火,後於節節猛火燒然,墮無間獄。

婬習交接,發於相磨,研磨不休,如是故有大猛火光,於中發動。如人以手自相摩觸,暖相現前。二習相然,故有鐵床銅柱諸事。是故十方一切如來,色目行婬同名欲火。菩薩見欲,如避火坑。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吃素印经。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2-20 09:27 , Processed in 0.152884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