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216|回复: 1

[大德开示] 《了凡四训》学习分享(二次宣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5-16 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蔡礼旭老师主讲《了凡四训》学习分享二次宣讲二十九集》

《了凡四训》学习分享(二次宣讲)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十七集)  2012/10/8  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  檔名:55-084-0017



  尊敬的诸位长辈、诸位朋友,大家晚上好!我们《了凡四训》的课程上次讲到的是「改过之法」。《了凡四训》四大部分,第一个是「立命之学」。人要能改变命运,首先,心量要大,所谓量大福大。人的心,假如可以为天下苍生着想,他的命运一定改得非常快。

  上次我们讲到「改过之法」。一个人真正肯去断恶修善,他会出现很多吉祥的预兆。上次我们有提到,他心神恬旷,智慧顿开,「或处冗沓而触念皆通,或遇怨仇而回瞋作喜,或梦吐黑物,或梦往圣先贤提携接引,或梦飞步太虚,或梦幢幡宝盖,种种胜事。皆过消罪灭之象也。」一个人真正德行不断增长。刚刚这段是在「改过之法」的最后的部分。

  很多人读完之后说,好像我都没有这些好的预兆,其实不要刻意去求这些好的预兆。您睡觉的时候都没有作梦,一觉到天亮就是有福报的人。也很有可能是因为你都依教奉行了,本来信心就很足,不用佛菩萨还刻意的要到梦里去给你摸摸头。代表你很有信心,或者你是乖学生,就不用刻意给你say hello一下。所以,好学生我们心里知道依教奉行就对了。当然这些都是很好的预兆,都是自己罪业消除的好结果。但是有这些好的征兆、好的祥瑞的时候:

  【然不得执此自高。】

  不能自己高兴、欢喜。其实高兴也是烦恼,欢喜也是烦恼。因为你贪着这个高兴,去给人家炫耀,那就傲慢又起来,这个烦恼就一个接一个,纵使是好预兆也会变成不好。觉得这个好预兆,自己不肯再好好下功夫去提升,「志得意满」,这样也不理想,这里讲不可以画地自限。所以这些好的预兆也不放在心上,还是勇猛精进就对了。

  接下来就举了一个古人改过非常好的榜样,他不只兢兢业业、锲而不舍的求进步,而且没有自满,没有画地自限。举的例子是春秋时侯一位贤德之人,蘧伯玉先生。说到他二十岁的时候,

  【已觉前日之非而尽改之矣。】

  一个人可以觉察自己昨天之前的过失,这是代表他不欺骗自己。自己有过失不肯承认,那就变成自欺,进而又去欺人。所以人生最大的悲哀其实是欺骗自己。比方说我们跟人相处,在论些事情、争个对错,自己情绪也上来、火气也上来,还继不继续争对错?火都已经上来了,自己对还是错?自己已经错了,还要去跟人家争对错。所以能觉自己前日之非,甚至是前一句话之非、前一念之非,都要不自欺的人才做得到。就像今天我的过失非常多。举个例子,刚好今天在下课时间,我后面坐了一位长者(一位女士),她突然走到我身边。我看她的表情,是已经好像鼓起勇气才来跟我讲话的。

  我曾经听一个小孩,好像是九岁,那个孩子说,要跟我讲话以前必须深呼吸三次。我就反省我看起来挺恐怖的,人家跟我讲话,小孩都吓得要深呼吸三次才敢跟我讲话。儒家常说「忠恕之道」,这个「恕」就是时时能够设身处地。比方说我们做领导工作,下属要给我们提意见,其实他都要深呼吸几次才来跟我们讲。所以假如能体会到这点,应该在听下属给我们提意见的时候,是佩服他的正直勇气,然后感谢他对我们的护念,就很容易能接受底下人给我们提意见。

  我看到这个长者,她跟我讲话的时候还有点紧张。她说:「蔡老师,这几天我坐在你后面,我观察到你的两只脚张得很开。」你看,当她这句话讲出来的时候,我是觉还是迷,自己能不能分辨到?我马上接着一句话说:「我从小就是这样。」可是我这句话讲出来,我就感觉我的念头不对。实实在在讲,她为什么要跟我讲这段话?她关心我。我马上接受她的关心,我的福报不就进来了?我还动其它的念头,还要解释一番。「我从小这样,我是不得已。」你一个接一个「我不得已」不还是在找借口?只要人家肯给你方法,你肯真做,你不找借口,你就进步了。

  我们要赶快念头止住,不再解释,听这个长者讲。果然送我个法宝,她送我一条绳子,然后可以把我两只脚绑起来,这样我的脚就不会开了,这样就有调整我两只脚的作用,我被医生诊断为「青蛙腿」。这是结果,原因是什么?体质不好,缺乏运动,改善体质就好了。这个绳子确实好用,我刚刚回去马上就用了。不只平常上课的时候可以用,尤其睡觉的时候,因为睡觉的时间满长的,六个小时、七个小时,你想两只脚都是比较开,青蛙腿,开的,给它绑起来,那慢慢这个就调整过来。你看,这个念头不对,得觉照。觉照是什么?是知过,还不是改。知了以后还要悔过、忏悔,然后再下定决心,我一定要把它改过来才是改过。

  他能觉察前日之非,而且更让人佩服的是「尽改之也」,下定决心去改。我们看到这个经句的时候就想,我也想改,为什么不能尽改之也?有心要改,但是恒心不够、决心不足,你下定决心又有恒心一定改得了。可是为什么恒心不足?那是随顺自己习气比较强,愿力不够、使命感不够。比方我要光宗耀祖,不能给老祖宗丢脸,我们就有动力一定要不断的改过、提升自己。比方我们要报孔子之恩、报圣贤之恩,那你就会下定决心去改它。我们得过且过、苟且,那就很难改。所以人,他的动力在哪?知恩、感恩、报恩。报父母恩,报师长恩,报祖先恩,报圣贤恩。所以真正惜缘的人,真正知恩、报恩的人不多,他是真正发自内心珍惜、感恩,他就有源源不绝的动力。

  修行应该是「德日进,过日少」,应该是愿心不断提升,这才是在一个修道的状态。不能懈怠、不能退缩、不能不勇猛,修身从根本修,就是从心地修。这个心态,只要有一个态度退了,所有的态度都退。谦卑退了,其它的都退;细心、设身处地退了,基本上所有正确的心态可能都会跟着退;利众的心退了可是变谦卑了,不大可能。一退一切退,一增一切增。所以,从心地上去观照自己,就不容易自欺。接着经文提到:

  【至二十一岁。乃知前之所改未尽也。】

  蘧伯玉先生尽心尽力改过,可是他到二十一岁时,又觉得二十岁改得不彻底。改过的过程,可能我们行为没有了但念头还有,这个念头又有粗有细。所以古人提醒我们「细行不矜,终累大德」。我们很细微的不好的行为,甚至是不好的念头,都没有去谨慎调伏对治,慢慢地它会障碍我们的德行。我们的俚语里,比方说「小时偷针,他大时就偷金。」闽南话讲,「小洞不补,大洞你就很艰苦。」你这不好的行为哪怕再小,你不好好去改,它慢慢就会愈来愈严重。

  【乃知前之所改未尽也。】

  过不怕,只要肯改,就能慢慢对治。改过要很有耐性,我们有时自己在改过过程会有进进退退,最后没耐性,还跟自己生气就没有必要。

  【及二十二岁。回视二十一岁。尤在梦中。】

  他二十二岁察觉,自己二十一岁还是有很多过失。这个「梦中」好像觉得自己虚度了光阴,没有让自己保持很清楚,觉照自己的错误。所以这样一年接着一年。

  【岁复一岁。递递改之。】

  他逐步的在自己的习气当中下功夫。

  【行年五十。而犹知四十九岁之非。】

  到了五十岁,依然还是能够自省到自己四十九岁之前的过失。这里提的是每年的反省改过,所以年年改之,月月改之,日日改之,时时改之,最后要练到念念改之。念头不对,「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就把它改过来。

  【古人改过之学如此。】

  古人在求学问,他改过的态度、下的功夫都是到这样的地步。我们看到古代的圣贤人是这么下功夫,而他们的基础比我们好,我们假如不用这种功夫,那这生要成就就大难。所以其实我们的勇猛要大过古人,因为他们的基础比我们好,他们的环境没有我们诱惑大,我们下的功夫不可以输给他们。接着了凡先生讲到:

  【吾辈身为凡流。】

  我们都是属于凡夫俗子,都还没有契入圣贤的境界。当然,「吾辈身为凡流」这句话主要的精神,是让我们有自知之明。我现在的程度是这样,我必须看清楚才肯下功夫。这句话不是说气馁,不是否定自己,不是,这个是自知之明。而「凡流」,我们很冷静的来观照自己,应该是:

  【过恶猬集。】

  我们所犯的过错,甚至是一天的过错,就像刺猬,刺猬身上很多刺,它的刺数不完。那过失就好像刺猬的刺,数目很多,虽然过错很多,

  【而回思往事。常若不见其有过者。心粗而眼翳也。】

  但是回想自己的过往,好像都想不到自己有哪些错误的言行,甚至错误的念头。为什么都想不到、观照不到?「心粗而眼翳」,就是自己太粗心,欲望太多。「欲令智迷」,自己没有去观照、觉照。「心粗」就好像看不到、体会不到。「眼翳」就是眼睛好像长了眼病,被障住了,都观察不到问题、过失。

  当然,这句我们假如也有这个感觉,那得要突破。因为不改过,这个罪业造得愈多,习气愈严重,那就糟蹋了自己,糟蹋了光阴。而且人要改过,年龄愈大要改愈困难,因为那些习惯就更严重。所以人要改过,要提升自己,要趁年轻,要趁身体好的时候下功夫。您看,假如身体不好,才要来用功精进。比方要来读经,可能读十分钟、二十分钟体力就不行,就打瞌睡,所以精进要趁早。

  假如我们察觉,自己好像观照不到自己的过失,一定要主动找方法来克服。比方多读经典对照自己;比方「见人善,即思齐」、「见人恶,即内省。」你从他人的过失当中,马上再回过头来反省,我有没有跟他同样的过错。你只要一见到别人的善,就问自己,我有没有效法;见到别人的恶,马上反省。每天效法的心、反省的心都能保持,慢慢就能察觉到自己的不足。当然这些观照要变成习惯,要养成习惯。所以早晚课不能断,早上提醒自己,晚上反省自己,从经典当中提醒跟反省。然后奉行《弟子规》说的「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自己很真诚的跟身边的同参道友表达,希望他们能帮助自己,发觉自己有不对的地方,请他们给我们指出来。当然人家一提醒我们,我们要用一种欢喜心去接受,感恩心去感谢,那人家就更愿意提醒我们,这个很重要。「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尤其有家庭的人,我们想一想,看到我们问题的很可能就是我们的家人,因为他们跟我们最近,我们每天所言所行他们都看在眼里最清楚。所以,今天回去跟另一半先鞠个躬,然后跟你的另一半讲:「我不想蹉跎光阴,我不想这一生白白地就这样过去,我要好好的用这一生成就自己的德行,我要给孩子做好榜样。所以以后我有什么错误,请你给我指出来。」然后再给他鞠个躬,OK?看大家的表情有点困难。告诉大家,改过是痛苦的,大家现在的感受是正常的。改过,做个比喻,就好像要给你撕一层皮下来,痛不痛?当然痛。可是撕下来以后,你就快乐了,为什么?你不被这个欲望控制住,你就愈来愈快乐自在。

  所以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时」是时时去依教奉行。「习」,习就是去做。你看习字上面一个羽毛的羽,下面一个白。那个字是会意字,代表什么?鸟羽毛。鸟不是把双翅展开来吗?它会飞,不是它生下来就会飞,它一定要透过好多练习,可能撞了好几次它就飞起来了,它一举起它的翅膀,它洁白肚子的羽毛就露出来,所以才有一个「白」在底下。

  你们没有看过鸟飞是不是?这个不能怪大家。我现在觉得这个「恕道」很难。为什么在叙述这点的时候我觉得很自然,可是我看你们的表情不自然。不是你们的问题,告诉大家,所有都是自己的问题。当我们觉得别人不正常的时候,是自己不正常,真的。所以师长老人家说:「别人错的也是对的。」这句话很有人生智慧。

  比方就举刚刚的情况,我说双翅展开来的时候就看到白白的肚皮了,底下很多人没有反应,没有反应的人绝对是对的。我在那里「你怎么没反应?」我这个念头是错的。我马上想到,因为我小时候养鸽子,我就看到小鸽子在那里要练飞,而且不是牠妈妈陪牠,是我陪牠。所以,牠那个动作一起来,肚皮一露出来,我就很容易了解那个情境。但是可能你们的生命过程当中,并没有这个体会,所以别人错的也是对的,我对的也是错的。「对,明明就是这样,你们怎么没反应?」你看自己都没有恕道去体会别人。所以恕道,坦白讲,最近一直觉得自己没有恕道,一直在犯这个错。

  我前不久,就感觉有几个朋友,他们因为人家讲的一句话,他们很难过,有的人两三年都缓不过劲来。我听他们在那里讲他们那个伤心事,真的讲到那句话眼泪就掉下来。我在那里听,虽然装得很认真听,心里面想,有这么夸张吗?你看恕道没有,有恕道应该陪着他流眼泪,感同身受。所以,知道跟悟到,跟做到,跟得到,不一样的境界。看起来好像知了,其实体会不深。

  结果突然有一天,有个人给我讲了一句话,那句话当场讲了,我只知道有点不舒服。结果当天晚上睡觉,那句话就一直来,我在那儿转,辗转反侧睡不着觉,终于感觉到什么叫心痛。结果两天都睡不着觉。我突然想起跟我分享,听人家一句话让他好几年很痛苦,我突然看到他们的时候,多了一些慈悲心。所以,人真的要透过一些体会,自己的心境才能有所提升。

  可是我在哪里两天睡不着觉了,我突然起个念头,我还要继续睡不着觉?不行。你看看平常讲课给人家听,讲的很轻松,「大家要记住,不怕念起,只怕觉迟,一念之间就把它转过来。」结果自己两天睡不着觉,转转不过来。我在台上分享课程,我感觉very dangerous,都一直讲给别人听,好像都讲得很轻松,慢慢觉得好像这些道理都很简单,事实上自己都没有做到。所以我一直在看「不自欺、不自欺」,不容易。突然提起这个念头,不能再让烦恼、痛苦继续相续下去,赶快转念。

  让人家讲这么刻薄的话,一定是我把他逼到他不得不讲这句话,那还是我逼他的。所以别人错的也是对的。我假如不逼他逼到这个样子,他能讲这个话?这么一转,是自己错,就不是看他错。好了,可以睡了。你说,「想一想,真的也没有做太过分的事,他怎么对我这么狠?」又想起佛陀讲的,你这辈子找不到原因,铁定有原因,上辈子。「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我前辈子也是这么狠对他,他今天才会这样对我。冤冤相报没完没了,可是源头还是我先对不起他,我不能再跟他冤冤相报,两个人一起去地狱报到,那是太愚痴了。这一生转冤亲平等,转冤为法眷、为亲才行。您看佛陀给我们的教诲,「冤亲平等」把什么摆前面?冤。「生佛不二」,我们平等、恭敬的心在这句话看到,生佛不二把众生摆前面,佛摆后面,您看那种谦卑、恭敬。我在转这些念头,告诉大家,烦恼是真的还是假的?你都把它当真,就两天睡不着。你把它一转,你这个苦就放下了,乐就得到了。

  后来我又起一个念头,我不只不会看到他难过,我再看到他,对他肃然起敬。因为我觉得他是我生命中的贵人。起了什么念头?就是他的一句话让我痛苦,代表什么?我的「我执」非常非常重。假如我没有「我」,怎么会有这个痛苦?我执重到什么程度?一句话可以让我两天睡不着,真严重。

  我出来跟大家交流传统文化九年了,得到的掌声这么多,我已经在掌声当中迷失掉了,都不知道自己有几两重。人家一句话就让我趴倒,就让我没有办法转,那怎么有功夫?所以,他一句话让我看清自己,救了我的慧命,我不能再活得胡里胡涂,赶紧要好好地再下功夫,念念为人,不能再我执愈来愈重。所以他是我的贵人,其它人的掌声鼓励我都看不到自己的问题,他一句话就让我清清楚楚。所以您看,从苦一转就变成乐了。

  还有,也要反省自己,我自己有没有曾经讲过让人家睡不着觉的话?诸位长辈、朋友,我假如曾经讲过哪句话让你睡不着觉,下课你要告诉我,我要跟你忏悔,要改。随缘消旧业,不能再造新殃,不能再跟人家过不去,这个都是恕道。自己感觉到苦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不能再给人家这些痛苦。

  现在觉得这个「恕」不容易,包含没结婚的人,能不能体会人家结婚的酸甜苦辣?没当过父亲的人,能不能体会人家父亲半夜起来的心情?都不知道。没陪过太太怀孕的过程,你怎么知道这个丈夫晚上是怎么过的?是不是?对。你假如有个同事,刚好他刚当爸或者是他太太怀孕,晚上睡不好觉,他上班的时候在那里打瞌睡,你会不会笑他?你会不会批评他?你会怎么样?你会体恤他。「辛苦了,这些工作我帮你做点。」你假如没有当过爸,或者没有这些生命经验,你可能指责就来了。一指责他更难过,因为你不理解他。可是你能设身处地,你能体恤他,整个团队都是互相帮助、互相关怀、互相体谅,那个力量很大。大家想一想,是指责的团体氛围好,还是互相设身处地、体谅的氛围好?设身处地。请问大家,这两个团队,同样一个团体,假如这两个不同的风气,整个力量会差几倍?同一个团体。所以态度非常重要,尤其领导者一定要带动这个风气,所以领导者的心态影响得太大了。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告诉大家,这不是在尧舜时代才看得到,人一发大心的时候都做得到。「选贤与能」就像尧帝那时候要传给舜帝,找了几十年最后才拍板。考验大舜二十八年,观察他确实不错。尧帝确实是不简单,两个女儿都嫁给大舜,九个孩子去帮大舜干事情。他在外的行为跟在家里的行为,尧帝一清二楚,为了什么?为了给天下人选一个最好的领导者,用心良苦。

  所以一个领导者,我们在一个领导的地位,首先,一定是团体的支持,我们要对得起他们的支持。再来,很可能是国家的信任、大众的信任,甚至是师长的信任,那我们更应该要对得起这所有的信任,在这个领导的位置,一定要带好风气。

  李炳南老师有三句话,对于整个团体的风气是非常精辟的教诲。「见人有善,不嫉妒、要随喜。」每个人都随喜,「见人善,即思齐」,大家都看每个人的善,就去效法、去学习,大家「德日进,过日少」。可是一个领导者,假如见人有善没有去随喜、没有去效法,变成嫉妒,甚至排挤他,那这个团体风气整个就扭曲掉了。一个是兴,一个是衰,一念之间差别很大。「见人有恶,不批评,要规劝或守默。」守默就是说,他还没有信任我们,我们不要急着劝他,自己做好了,对方信任了再来劝。第三,「见人错事」,事情已经发生了,既然已经造成了,我们再发脾气、再指责也没有帮助,那变成随顺瞋恨心,那是愚痴、不理智。所以「见人错事不指责,要先协助。」犯错的人,其实他也很自责,这个时候你只是尽力的去协助他善后,他反而更觉得不好意思,更觉得忏悔。因为你又协助他,大家又心平气和地把这个事情做个讨论,大家就在这个事情当中得到智慧、得到提升。所以这些风气都在领导者的心念,我们首先要把这个恕道的精神,从我们领导的身上去做出来。

  这个是刚刚跟大家讲到的,我们假如不能察觉自己过失的时候,得要用种种方法来让自己知过。接着了凡先生提到,人假如过失、罪业太多,也会有些征兆。其实看这段时候,也是了凡先生的一个慈悲,他希望透过这段话给我们一些警觉。假如有这些现象,人一有警觉,他才不会继续退步。

  【然人之过恶深重者。】

  过失罪业比较深重的人。

  【亦有效验。】

  也会有种种迹象显现出来。

  【或心神昏塞。转头即忘。】

  他整个精神状态比较昏沉、健忘,心神不宁,常常什么事一下就忘记了。这个时候要把自己的心平静下来,不要让这些妄想继续纷飞。妄想愈多,人的记忆力确实会衰退。当然就不能让这个情况继续恶化下去,怎么办?定下来读经、听经,让自己的心先定下来,就不会再恶化。真的还是有健忘现象,要赶紧把它写下来,有个日志本,就不会东忘西忘。你今天答应别人事又忘记,这样的事情一直发生,你会愈来愈沮丧、自责。所以也要透过一些工具把这些情况克服。除了自己写,身边的人,你再嘱咐他提醒你,你就不会再失信于人。

  【或无事而常烦恼。】

  没什么事突然就觉得很郁闷、很忧愁,当然这些情况只要精进用功都可以克服。

  【或见君子而赧然消沮。】

  见到君子、有德行的人,反而觉得脸红、不好意思,不敢见。应该是见到有德的君子欢喜,主动去请教,这个态度才对。你见到有德的君子,反而不愿意去亲近,这就有点自暴自弃的态度,这是对自己起疑心。所以人对身心有五种毒害很厉害,叫贪瞋痴慢疑。对自己起疑心也是很大的毒害,赶快转念,「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

  【或闻正论而不乐。】

  听到一些好的教诲道理,反而心里不欢喜,这个都是反常的情况。

  【或施惠而人反怨。】

  你去帮助别人,给别人恩惠,别人反而不领情,还怨你骂你。你真的遇到这个现象,不要气馁,更再接再厉,「可能是我这些罪业积太厚了。」不否定自己去帮别人,你去帮别人就好像一个善的种子种下去,迟早会有善果。你不能因为你去帮那个人,那个人反而怨你,你说:「都不要做善事了。」这个就是不明理、不理智。对的还是要坚持去做,但是别人不好的态度回来,要更反省、更下功夫,一定可以扭转。

  【或夜梦颠倒。】

  夜里作梦颠三倒四,起了很多不好的邪念,这个都要反省。古代有个读书人叫杨翥,他半夜梦到自己到李子园,给人家摘了两颗李子吃。诸位长辈朋友,您假如作梦梦到给人家摘两颗水果,醒过来我们会怎么想?「李子挺甜的。」但杨翥他说,我在梦里居然偷拿人家的李子,这是我白天义跟利分不清楚,怎么可以不义之利去拿?这不对。我白天功夫不够。所以处罚自己面壁思过,几天没吃饭。古人改过是这个态度。

  梦里颠三倒四,就提醒我们功夫还差得远,要更下功夫。古人有段提醒,一个人的道心、道力,「静中有十分」,你平常没发生什么事的时候,你十分的修养功夫,「动中才有一分」。你平常听经、读经感觉良好,心里很平静,突然有件棘手的事情出来,动中剩一分而已。「动中有十分功夫,梦中才一分功夫;梦中有十分功夫,临终的时候才有一分功夫。」所以从这段话我们想想,我们平常的功夫,在快断气以前只剩多少?千分之一。假如平常念头都伏不住,那临终这个正念要提得起来,很难。

  欧阳修先生那是大儒,他曾经问一个大修行人。欧阳修离我们已经八九百年了,他修养也是很不错。他就问这个大修行人:「古人修行功夫很高,常常有坐着,生死自在就走了,功夫这么高,现在的人怎么都达不到?」这是宋朝问的问题。结果这个大修行人说:「古人念念在定境当中,他这个定境是时时保持,没有一刻离开,所以临终怎么会乱?可是现在的人念念都在散乱,临终怎么会得定?我们现在正念就保持不了,那临终更保证不了。」欧阳修听到这位大修行人的话,他是个大文豪,听着不知不觉双膝就跪下去顶礼,佩服他的教诲,当然也是对自己的提醒特别地深刻。所以古人很观照自己的念头,哪怕是在梦中都不苟且。

  【甚则妄言失志。】

  更有严重的,自己就讲些衰丧的话。其实大家冷静想想,我们一讲出这些衰丧话、失志的话,一讲出来不只伤了自己,
 楼主| 发表于 2018-5-16 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还伤了谁?你身边这些最亲的人一听你讲,他不就替你紧张、替你难过了吗?这不自爱,又不爱身边的人。不能讲这些失志的话,自己要自立自强、百折不挠,要培养出这样的态度。这些都是:

  【作孽之相。】

  可能造作一些罪业,产生这些不好的征兆。有人可能会觉得,我这一生也没有做什么坏事,怎么我人生不如意事这么多?所以人在修身的修行路上,首先要有个非常重要的态度,就是深信因果。不能侥幸,不能怀疑因果这个真理,任何一件事都不可能是偶然。这生做得挺不错,还是遇到不如意事,那铁定是上辈子还是有做不好。不能怀疑真理、不能怀疑因果道理。一怀疑,这个疑就可能造成我们否定所有的真相,那会兵败如山倒。

  玄奘大师让我们非常佩服,他一生翻译经典,经历的苦难不是我们能想象的,要用九死一生都没有办法形容,还形容不到位。到西域去把经典取回来,都不知道死了多少次。而且回来之后又真是鞠躬尽瘁几十年,翻译了最多的经典造福后世。结果他晚年生病。一辈子都为正法奉献心力,怎么晚年临终的时候生了病?老人家一起念头是什么?是不是我把经典翻错,我才会有这个结果。所以他始终相信经典、相信真理。我有这个果,可不要是我把经典翻错了。后来感应告诉他,他都没有翻错,这是他过去生的业力重罪轻报。玄奘大师那一念真是让我们感佩,干了一辈子的好事,没有求一个好的果报,还是时时反思自己有没有不妥当的地方。接着经文讲:

  【苟一类此。】

  假如上述的状况,我们有一条有的话,

  【即须奋发。】

  要更下功夫奋发图强,「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舍旧图新。】

  一定要放下错误的烦恼习气、坏习惯,然后改过自新,『图新』。

  【幸勿自误。】

  决定不能糟蹋了这一生闻圣教的机缘而误了自己,『幸勿自误』。这段话是了凡先生对我们这生修道的一份护念的心,希望能提醒到我们。

  接着我们来看《了凡四训》第三个大部分,「积善之方」。能断恶,紧接着要更积极的来修善、积善。其实人在行善的时候,也是放下习性的过程。所以帮助别人其实就是帮助自己,我们在为别人想的时候,最严重的自私自利慢慢就淡了。所以利人其实最大的收获是自己,自己的德行提升,自己的福报增加。所以感谢别人,感谢因缘让我们有这个福慧双修的机会。

  经文一开始就讲:

  【易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积厚德的家族,一定可以福佑他的后代子孙。这个在历史当中太多家族给我们证明:孔子的后代、范仲淹的后代、林则徐先生的后代、曾国藩先生的后代。孔子有几千年,这些圣哲人都有几百年家道都还不衰。可是我们看眼前假如没有积善的状况,富不过几代?以前人说三代,我看现在是富不过一代。实实在在讲,现在说富不过一代已经不客观,现在应该说富不过十年、二十年。

  我们看一个数字就好了。中小型企业平均寿命二点九年,那是老板,二点九年他就下来了,富都很难保持。因为伦理道德观念没有从小教起,所以反而福报一来,变成他家庭人生的灾难,他就开始挥霍、骄奢淫逸,这个家就败掉。所以「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子孙只要不明理,这个家道一定败,你留多少钱都没有用。这些积善之家最可贵的就是把德行风范留给后代,代代效法。所以看到这个经句,我们得问自己,我们有哪些好德行,现在子孙在效法?这个就是真正对子孙最大的利益。

  接着举了历史当中的例子来证明这个道理。

  【昔颜氏将以女妻叔梁纥。而历叙其祖宗积德之长。逆知其子孙必有兴者。】

  在春秋时候,颜襄先生将要把女儿颜征在女士,嫁给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先生之前,『历叙其祖宗积德之长』,这个颜襄先生先去调查叔梁纥先生他祖先的情况。了解到他祖上有很多圣贤人,知道他这个家族以后一定会兴旺,会出圣贤的后代。

  这段话很重要,告诉我们怎么找亲家。真的,「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其实「女怕嫁错郎」这句你再延伸开来,不只女人怕嫁错先生,你女儿嫁错人,你这辈子也是担心受怕,所以结婚不是两个人的大事,是两个家族的大事。可是你看,现在的人有没有像颜襄先生这么严谨,这么有智能,这么明真理?现在不一样,不是调查他上面有没有圣贤人,是先调查对方一个月薪水有多少钱。你不调查德行,你调查钱,那麻烦了。你看的都是枝末,没有看根本,最后是本末倒置,不会有好结果。「德者,本也;财者,末也。」看到他祖上这么多圣哲人,他可以推断得出来,他子孙必有圣贤,必能家族兴旺。

  印光大师有跟我们提到「求子三要」。你要求一个圣贤孩子不难,只要做到一定求得到,「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件事一定告诉你们,因为你们求到好儿子,以后一定可以弘扬中华文化,现在弘扬传统文化最缺的就是人。所以你们假如求到一个了就多生几个,多多益善。

  第一,「敦伦积德」,你有厚德才能感好的子孙,「以立福基」。第二,「保身节欲」,夫妻整个身心状态要非常好,要节制欲望。夫妻的身体好,孩子先天的体质就好,「以培先天」。第三,「胎幼善教」,孩子出来之后,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小时候父母给他的身教、言教很重要。「以免随流」,不会随着不好的社会风气而堕落。他基础立稳了,根深蒂固,他就不容易动摇。肯照着做,他的家庭一定有大福报。

  接着又举了个具体的例子,确实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孔子称舜之大孝。】

  二十四孝舜为首,他是至孝的圣人。父母伤害他,他完全不见父母过,反而觉得还是自己做得不好。至孝恢复了智慧德行,还感得了大福报。

  【曰。宗庙飨之。子孙保之。】

  他当了天子,去祭祀自己的祖先,「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以显祖宗,所以『宗庙飨之』。而且他不只让祖宗光荣,他的圣德也让后代子孙时时祭祀他、怀念他、效法他。接着说『子孙保之』,保持他孝的德行、他的这些风范。

  【皆至论也。】

  孔子把这个宇宙人生的真相告诉我们,「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试以往事征之。】

  接着了凡先生确实是苦口婆心,又举一些具体而且是以当时他的孩子熟悉的人来举例子。不然他儿子都觉得那都是古人,现代还是这样吗?而举这些例子让我们更有信心,确实善有善报。首先一开始提的:

  【杨少师荣。建宁人。世以济渡为生。】

  少师是太子的老师,「三少」之一。他是福建建宁,就是建瓯这个地方的人。他的祖上几代人都是摆渡划船,在大溪上摆渡谋生,结果刚好遇到连年下雨。

  【久雨溪涨。】

  溪水泛滥。

  【横流冲毁民居。】

  把这些老百姓的房子都冲毁掉了。

  【溺死者顺流而下。】

  溺死的人太多太多,就顺着这个河流,尸体都漂流着。

  【他舟皆捞取货物。独少师曾祖及祖。惟救人。而货物一无所取。】

  我们读到这里,脑海里都浮现景象,看到那个尸体这样流,你看他的家人会多么哀悼。假如真的漂了找不到,那他的家人会多么的遗憾。一感同身受,能救多少、能捞多少捞多少。甚至还有活命的人,就赶紧把他捞起来。所以我们一想到这个景象,都会被这个精神所感动。唯有救人,完全没有看到那些有价值的东西、贵重的东西,没看到那些东西。

  【乡人嗤其愚。】

  同乡的人就觉得,「那么多金银财宝你都不去捞,去捞尸体,这个发财的机会你都把它放过了。」我们看到『乡人嗤其愚』,有没有感觉到在这个社会,你要做好事都会遇到「乡人嗤其愚」?在这个功利时代,人家会觉得他有问题。可是没关系,被人家笑没关系,笑久了,他笑愈久,以后感动愈久,真的。因为「人之初,性本善」,他笑到最后看到还是真的,作用力跟反作用力一样强。所以不用怕人家笑,笑愈大声愈好,只要你能坚持,迟早感动他。

  我们台湾耕心莲苑两位女老师,一辈子二十多年都投身在教育。看到那些三重的孩子,家里没钱,孩子父母不在,在街头流浪,没饭吃、没书读,很容易堕落。没有亲戚关系,不认识的人的孩子,把他们找来教他们。发了一个愿,三重是出流氓的地方,她说要把三重变成出圣贤的地方,让我们很感佩。那个本来反对她们的女士,最后被她们感动了,一大早就起来帮他们的餐厅摘菜。因为这个餐厅变成了整个小区的餐厅,很多小区的人失业了,三个月、五个月没薪水,没钱吃饭,带着孩子每顿都来这里吃,就是一家人。后来找到工作了,第一份薪水全部捐给莲苑。「爱人者人恒爱之。」

  最近也遇到很多让我非常感佩的人,其中我遇到大陆河南省周口市电视台王台长。真的,我相信很多人骂他傻瓜,他的电视台绝不播放说谎的广告。他说光是医药的广告,那些是夸大的,他不挂这些广告,一年损失几百万。但是这种昧着良心的钱,他一毛都不赚。我听了之后头皮发麻,真是佩服。他都播符合伦理道德的节目,而且一心为广大的农民谋福利。农民有任何需要,打电话到他电视台,他派专家去辅导他。一开始人家觉得不可能,哪有打一通电话电视台就派专家来帮助你?后来真干。现在广大老百姓对他非常信任。大家知道吗,周口市一年的粮食生产,可以让全中国吃半个月。一年生产多少粮食?一百五十亿斤的粮食,中国的谷仓。这个台长他有个乡村服务队,就是派出两个队伍专门在服务农民,造福于农民。你看,这样的电视台办起来,给全世界做最好的榜样。为良心做事,为改善社会良善风气而做,还是有人会支持,不会倒的。结果他说往往在很困难的时候,突然支持的力量就出现。所以「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逮少师父生。家渐裕。】

  等到杨荣先生的父亲出生了,家庭的经济情况慢慢转好。

  【有神人化为道者。】

  有神仙化为一个修道的人。

  【语之曰。汝祖父有阴功。子孙当贵显。宜葬某地。遂依其所指而窆之。即今白兔坟也。后生少师。弱冠登第。】

  道人告诉他,你的曾祖、祖父积了很厚的阴德,他的后代子孙有大福报,都要荣显。把他葬在某地,就是当地很出名的白兔坟。后来他父亲生了少师,二十岁就考上进士。

  【位至三公。】

  三公就是皇帝的老师,那是最高的官位。

  【加曾祖祖父如其官。】

  封他的曾祖跟祖父一样是三公的官。您看,他曾祖、祖父几十年前做的阴德,最后还是封了三公的官。所以种瓜一定得瓜,该是我们的福报决定跑不掉。

  【子孙贵盛。至今尚多贤者。】

  他的后代子孙非常兴旺,几百年后,现在他的子孙还有很多圣贤人。所以「古今来,许多世家无非积德」,所有留在历史当中这些兴盛的家族都是靠积德成就。

  好,今天就跟大家先交流到这里。谢谢大家。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去恶就善。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吃素印经。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华藏净宗弘化网 http://www.hwadzan.com/
华藏净宗弘化网 http://www.hwadzan.net/
华藏净宗弘化网 http://www.hwadzan.com/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络念佛堂 http://edu.hwadzan.com/amtb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络念佛堂 http://edu.hwadzan.net/amtb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路电视 http://edu.hwadzan.com/livetv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路电视 http://edu.hwadzan.net/livetv
华藏净宗弘化网数位图书馆 http://edu.hwadzan.com/
华藏净宗弘化网数位图书馆 http://edu.hwadzan.net/
华藏净宗弘化网影音图文检索中心 http://ft.hwadzan.com/index.php
华藏净宗弘化网影音图文检索中心 http://ft.hwadzan.net/index.php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络念佛堂 http://edu.hwadzan.com/amtb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络念佛堂 http://edu.hwadzan.net/amtb
印光大师-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fabo?orde ... =%E5%8D%B0%E5%85%89
佛教藏经集  http://www.fodian.net/zjj/
尧软大藏经阅经系统1.5 http://pan.baidu.com/s/1pJmcIyZ
尧软大藏经阅经系统1.5 http://soft.ctfile.com/info/IU599850
尧软大藏经阅经系统1.5 http://pan.baidu.com/s/1jIl1APS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3 19:28 , Processed in 0.133824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