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179|回复: 0

佛说阿弥陀诸经集第六七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5-7 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佛说阿弥陀诸经集录》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谛知五阴法,深修六和敬,
远离不恭敬,除去六触身,
观六度相续,舍彼六爱身。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
罪亡心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
始从今日,乃至命存,
皈依佛陀,两足中尊;
皈依达摩,离欲中尊;
皈依僧伽,诸众中尊。(三遍)

诸佛正法圣贤僧,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所修施等善,为利有情愿成佛。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真诚 清净 平等 正觉 慈悲
看破 放下 自在 随缘 念佛
诚敬谦和,仁慈博爱。一门深入,长时薰修。
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信愿持名,求生净土。

父子有亲 夫妇有别 君臣有义 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
父慈子孝 兄友弟恭 夫和妇顺 君仁臣忠 朋实友信
仁义礼智信 温良恭俭让 礼义廉耻 孝悌忠信 仁爱和平

从心上放下自私自利、是非人我、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嗔痴慢、怀疑嫉妒、忧惧牵挂、七情情执、爱憎怨亲、胜负得失、身见对立、成见邪见、控制占有。

舍利子!十二缘生者,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如是生者,即一大苦蕴生。舍利子!彼无明灭即行灭,行灭即识灭,识灭即名色灭,名色灭即六入灭,六入灭即触灭,触灭即受灭,受灭即爱灭,爱灭即取灭,取灭即有灭,有灭即生灭,生灭即老死、忧、悲、苦、恼灭;如是灭,即一大苦蕴灭。舍利子!世尊如是说,为十二缘生。
菩提树下。四十八日。乃于癸未二月七日之夕。入正三昧。二月八日明星出时。廓然大悟。成正等觉。叹曰。奇哉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惠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祖知悟本性,谓惠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远离分别,诸根寂静。若不决定成等正觉,证大涅槃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寿命无量,国中声闻天人无数,寿命亦皆无量。假令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若能知其量数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光明无量。普照十方。绝胜诸佛。胜于日月之明。千万亿倍。若有众生。见我光明。照触其身。莫不安乐。慈心作善。来生我国。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无量刹中。无数诸佛。若不共称叹我名。说我功德国土之善者。不取正觉。
东方恒河沙数世界。一一界中如恒沙佛。各出广长舌相。放无量光。说诚实言。称赞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南西北方。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四维上下。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何以故。欲令他方所有众生,闻彼佛名,发清净心,忆念受持,归依供养。乃至能发一念净信,所有善根,至心回向,愿生彼国。随愿皆生,得不退转,乃至无上正等菩提。
每自作是念,以何令众生。得入无上道,速成就佛身。
无边殊胜刹。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自致不退转。

一心观礼,娑婆教主,九界导师,如来世尊,于五浊世,八相成道,兴大悲,悯有情,演慈辩,授法眼,杜恶趣,开善门,宣说易行难信之法。当来一切含灵,皆依此法,而得度脱,大恩大德,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清净法身,遍一切处,无生无灭,无去无来,非是语言分别之所能知,但以酬愿度生,现在西方极乐世界,常寂光土,接引法界众生,离娑婆苦,得究竟乐,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止贵愿力强,那怕妄想多,散乱固成病,分别易入魔。
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
误人第一是多疑,疑网缠心不易知,勘破疑魔勤念佛,功纯自有佛加持。
疑能生苦苦生疑,咬定牙关念阿弥,念得疑情连蒂断,到此方知我是谁。
疑心净尽见真心,凡圣良由一念分,全在功夫绵密处,非关慧解与多闻。
正念坚持即是慧,思量卜度转成痴,扫除自己闲枝叶,除却阿弥百不知。
弥陀教我念弥陀,口念弥陀听弥陀,弥陀弥陀直念去,原来弥陀念弥陀。
老实,听话,真干。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
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依法不依人。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得常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是以名五体投地。令毒害消伏。则出生死翛然累表也)  
  一心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世尊。  
  一心顶礼西方无量寿世尊。  
  一心顶礼过去七佛世尊。  
  一心顶礼十方一切诸佛世尊。  
  一心顶礼消伏毒害陀罗尼破恶业障陀罗尼六字章句陀罗尼。  
  一心顶礼十方一切尊法。  
  一心顶礼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一心顶礼大势至菩萨摩诃萨。  
  一心顶礼十方一切菩萨摩诃萨。  
  一心顶礼舍利弗等声闻缘觉贤圣僧。  
  (礼佛想云 能礼所礼性空寂 感应道交难思议 我此道场如帝珠 释迦牟尼影现中 我身影现释迦前头面接足归命礼 至礼无量寿佛即云无量寿佛影现中云云礼法想云 真空法性如虚空 常住法宝难思议我身影现法宝前 莫不皆悉归命礼 礼僧准上礼佛作想但改为菩萨等 惟礼观音云为求灭障接足礼此是忏悔之主别须三礼表破三障及勤重故耳)  
第三烧香散华  
  止观云烧香运念三业供养。辅行云三业供养者。身翘跪口宣唱意运想。百录云礼竟烧香散华而作是言。  
  是诸众等。各各胡跪。严持香华。如法供养。供养十方。法界三宝。  
  (至此捧香华想云 愿此香华遍十方 以为微妙光明台 诸天音乐天宝香 诸天肴膳天宝衣 不可思议妙法尘 一一尘出一切尘 一一尘出一切法 旋转无碍互庄严 遍至十方三宝前 十方法界三宝前 悉有我身修供养 一一皆悉遍法界 彼彼无...(第1576部~请观世音菩萨消伏毒害陀罗尼三昧仪一卷)


...地狱中。畜生饿鬼阿修罗道。天上人间受无量苦。轮回六道无解脱期。今日严净道场。诚心忏悔不敢覆藏。唯愿尊者观世音菩萨摩诃萨。显现道场放胜光明。照触身心令得清净。一一戒根还得如故。兴隆三宝起护法心起护戒心起四摄心。起慈忍心心如金刚。愿不更犯已犯之罪。与法界众生俱同忏悔。尽未来际常得修习菩提行愿。生生常处净佛国土。三障永除绝三恶道。永离众苦成无上道。虚空有尽我愿无穷。法性有边愿心无极。尽入如来愿性海中(忏悔发愿已归命礼三宝)  
第九礼拜  
  百录云。一心礼上所请三宝(礼拜事仪理观。并运念偈等并如前)礼竟如法行道。或三或七旋绕时口称。  
  南无佛 南无法 南无僧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无量寿佛 南无过去七佛 南无十方诸佛 南无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势至菩萨 南无十方一切菩萨摩诃萨。  
  (或七称或三称当随意。补助仪云。欲行道时更须正立。想此道场犹如法界。十方三宝畟塞虚空。以次回身旋绕法座。十方三宝心性寂灭。影现十方心想如梦。梵声如响勿令心散。旋竟三自归依)  
  自归于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说竟作礼复言)  
  自归于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说竟作礼复言)  
  自归于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和南圣众(作礼)  
第十诵经  
  百录云。令一人登高座。唱诵请观音经(法华三昧云。夫诵经之法。当使文句分明音声辩了。不宽不急。系缘经中文句。如对文不...(第1576部~请观世音菩萨消伏毒害陀罗尼三昧仪一卷)


...神。于一念间显现十方一切佛刹。如云遍满如雨普洽。广作佛事等熏众生。发菩提心同圆种智(此亦应随意所陈。未必专诵此语。作是语已。当持饮食至道场外净处。布散四方。先作是言)  
  我今依教供养大乘三宝及吉祥大天。持此种种饮食。散洒诸方遍施诸神。愿诸神明威权自在。一念普集各受法食。充足无乏身力勇锐。守护坚强知我所求。愿当相与回此福利普润含生。果报自然常受胜乐(作是咒愿竟。即便以食散掷四方。想无量鬼神悉来受食。尔时或诵前咒。或但云南无室利摩诃天女。以食尽为度。散洒毕回道场礼佛)  
  一心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一心顶礼东方阿閦佛。  
  一心顶礼南方宝相佛。  
  一心顶礼西方无量寿佛。  
  一心顶礼北方微妙声佛。  
  一心顶礼宝华琉璃佛。  
  一心顶礼宝胜佛。  
  一心顶礼无垢炽宝光明王相佛。  
  一心顶礼金焰光明佛。  
  一心顶礼金百光明照藏佛。  
  一心顶礼金山宝盖佛。  
  一心顶礼金华焰光相佛。  
  一心顶礼大炬佛。  
  一心顶礼宝相佛。  
  一心顶礼尽金光明经中及十方三世一切诸佛。  
  一心顶礼大乘金光明海十二部经(三礼)  
  一心顶礼信相菩萨摩诃萨。  
  一心顶礼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一心顶礼大势至菩萨摩诃萨。  
  一心顶礼金光明菩萨摩诃萨。  
  一心顶礼金...(第1577部~金光明最胜忏仪一卷)


...威神之力叹莫能穷。故我一心归命顶礼。  
  伸述诚恳。随其智力如实说之。然所求之事。不可增长生死。所运之心。必须利益群品。唯在专谨方有感通。慎勿容易。  
  七作礼(行者应念三宝。体是无缘慈悲。常欲拔济一切众生。但为无机不能起。应我既再三奉请。纵非目击冥应不虚。故须作已降之想烧众名香。五体投地。礼上所请三宝。唯诸天鬼神不须致礼。若至大悲心咒及观世音菩萨。各须三礼。此之人法是道场主故唱云)  
  一心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世尊(如前请中三宝诸位。皆须五体投地勤重致礼。礼佛想云。能礼所礼性空寂。感应道交难思议。我此道场如帝珠。释迦如来影现中。我身影现释迦前。头面接足归命礼。至礼阿弥陀云。即云阿弥陀佛影现中云云。礼法想云。真空法性如虚空常住法宝难思议。我身影现法宝前一心如法归命礼。礼僧准上礼佛。但改为菩萨等。唯礼观音云。为求灭障接足礼。此是忏悔主故)  
  八发愿持咒 经云。若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童男童女。欲诵持者。于诸众生起慈悲心。先当从我发如是愿。此愿横深该收权实。非天台教观莫到边涯。今依一家略为标指。俾其行者心有所归。愿有二节前十愿明成就法一往生善。后六愿。明除灭法一往破恶。然准闻咒。获四果十地等益。部在方等显矣此愿合被四教菩萨。旁兼两教二乘。亦有法缘慈悲。随世利物故。今之行者。既显圆顿止观觉意三昧故。立愿起行。须顺法华之意。故荆溪云。散引诸文该乎一代文体。正意唯在醍醐...(第1579部~千手眼大悲心咒行法一卷)


...观世音  愿我早得越苦海
  南无大悲观世音  愿我速得戒定道
  南无大悲观世音  愿我早登涅槃山
  南无大悲观世音  愿我速会无为舍
  南无大悲观世音  愿我早同法性身  
  我若向刀山  刀山自摧折
  我若向火汤  火汤自消灭
  我若向地狱  地狱自枯竭
  我若向饿鬼  饿鬼自饱满
  我若向修罗  恶心自调伏
  我若向畜生  自得大智慧  
  经云发是愿已。至心称念我之名字。亦应专念我本师。阿弥陀如来。然后即当诵此陀罗尼(行者想身对此佛菩萨前称念尊名唯在哀切。如遭焚溺求于救济。若时促略称七遍。若时稍宽多称无妨)南无观世音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称念讫云)  
  观世音菩萨白佛言世尊。若诸众生。诵持大悲神咒。堕三恶道者。我誓不成正觉。诵持大悲神咒。若不生诸佛国者。我誓不成正觉。诵持大悲神咒。若不得无量三昧辨才者。我誓不成正觉。诵持大悲神咒。于现在生中。一切所求若不果遂者。不得为大悲心陀罗尼也。乃至说是语。已于众会前合掌正。住于诸众生起大悲。心开颜含笑即说如是广大圆。满无阂大悲心。大陀罗尼神妙章句陀罗尼曰。  
  南无喝啰怛那哆啰夜[口*耶](一)南无阿[口*梨][口*耶](二)婆卢羯帝烁钵啰[口*耶](三)菩提萨哆婆[口*耶](四)摩诃萨哆婆[口*耶](五)摩诃迦卢尼迦[口*耶](六)唵(七)萨皤啰罚曳(八)数怛那怛写(九...(第1579部~千手眼大悲心咒行法一卷)


...同舍识无始闇动。障此静明触事昏迷。举心缚着。平等法中起自他想。爱见为本身口为缘。于诸有中无罪不造。十恶五逆谤法谤人。破戒破斋毁塔坏寺。偷僧祇物污净梵行。侵损常住饮食财物。千佛出世不通忏悔。如是等罪无量无边。舍兹形命合堕三涂。备婴万苦复于现世众恼交煎。或恶疾萦缠他缘逼迫。障于道法不得熏修今遇。  
  大悲圆满神咒。速能灭除如是罪障。故于今日至心诵持。归向。  
  观世音菩萨及十方大师。发菩提心修真言行。与诸众生发露众罪。求乞忏悔毕竟消除唯愿。  
  大悲观世音菩萨摩诃萨。千手护持千眼照见。令我等内外障缘寂灭。自他行愿圆成。开本见知制诸魔外。三业精进修净土因。至舍此身更无他趣。决定得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亲承供养大悲观音。具诸总持广度群品。皆出苦轮同到智地。忏悔发愿已。归命礼三宝(起礼一拜)  
  次当如法旋绕。或三或七(欲旋绕时。先须正立想此道场如法界。十方三宝畟塞虚空。以次回身旋绕法座。十方三宝心性寂灭。影现十方心想如梦。梵声如响勿令心散。口唱云)  
  南无十方佛 南无十方法 南无十方僧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千光王静住佛 南无广大圆满无阂大悲心大陀罗尼 南无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势至菩萨 南无总持王菩萨(或三称或七称。旋绕已还至像前。三自归)  
  自归佛依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  
  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阂和南圣众。  
  十观行 行者礼忏讫应出道场。别于一处身就绳床。依经修观。经说此咒结益才讫。大梵天王请曰。惟愿大士。为我说此陀罗尼形貌相状。观世音菩萨言。大慈悲心是平等心是。无为心是无染心是。空观心是恭敬心是。卑下心是无杂乱心是无上菩提心是。当知如是等心。即是陀罗尼相貌。汝当依此而修行之。今辄释其意。经文九心即...(第1579部~千手眼大悲心咒行法一卷)


...
  一心顶礼十方分身释迦牟尼佛。  
  一心顶礼尽法华经中。及十方三世一切诸佛。  
  一心顶礼妙法莲华经。妙字法宝(下去每字准此一唱一拜)  
  一心顶礼尽法华经中。及十方三世一切菩萨声闻缘觉得道贤圣僧。  
  一心顶礼普贤菩萨摩诃萨(拜已胡跪运想准常仪)  
  志心忏悔。我(某甲)与一切众生从无始来。迷失真心流转生死。六根罪障无量无边。圆妙佛乘无以开解。一切所愿不得现前我今礼敬妙法华经。以此善根发露黑恶。过现未来三业所造。无边重罪皆得消灭。身心清净惑障蠲除。福智庄严净因增长。自他行愿速得圆成。愿诸如来常在说法。所有功德起随喜心。回向菩提证常乐果。命终之日正念现前。面奉弥陀及诸圣众。一刹那顷生莲华中。普愿众生俱成佛道(忏悔发愿已。归命礼三宝)  
  南无佛 南无法 南无僧 南无释迦牟尼佛 南无妙法莲华经 南无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普贤菩萨(旋竟三归依如常)  

...(第1580部~礼法华经仪式一卷)


...坐主家多落空。法明大惊曰。何得落空。师曰。经论是纸墨文字。纸墨文字者俱空。设于声上建立名句等法。无非是空。坐主执滞教体。岂不落空。法明曰。禅师落空否。师曰。不落空。曰何却不落空。师曰。文字等皆从智慧而生。大用现前那得落空。法明曰。故知一法不达不名悉达。师曰。律师不唯落空。兼乃错用名言。法明作色问曰。何处是错。师曰。律师未辨华竺之音。如何讲说。曰请禅师指出法明错处。师曰。岂不知悉达是梵语邪。律师虽省过。而心犹愤然(具梵语。萨婆曷剌他悉陀。中国翻云一切义成。旧云悉达多。犹是讹略梵语也)又问曰。夫经律论是佛语。读诵依教奉行。何故不见性。师曰。如狂狗趁块师子咬人。经律论是自性用。读诵者是性法。法明曰。阿弥陀佛有父母及姓否。师曰。阿弥陀姓憍尸迦。父名月上。母名殊胜妙颜。曰出何教文。师曰。出陀罗尼集。法明礼谢赞叹而退。有三藏法师问。真如有变易否。师曰。有变易。三藏曰。禅师错也。师却问三藏。有真如否。曰有。师曰。若无变易决定是凡僧也。岂不闻。善知识者能回三毒为三聚净戒。回六识为六神通。回烦恼作菩提。回无明为大智真如。若无变易三藏真是自然外道也。三藏曰。若尔者真如即有变易。师曰。若执真如有变易亦是外道。曰禅师适来说真如有变易。如今又道不变易。如何即是的当。师曰。若了了见性者。如摩尼珠现色。说变亦得。说不变亦得。若不见性人。闻说真如变便作变解。闻说不变便作不变解。三藏曰。故知南宗实不可测。有道流问。世间有...(第1584部~景德传灯录三十卷-001)


...朗州大龙山智洪禅师法嗣。  
  大龙山景如禅师(第二世住)僧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喝。僧曰。尊意如何。师曰。会么。曰不会。师又喝。问太阳一显人皆羡鼓声才罢意如何。师曰。季秋凝后好晴天。  
  朗州大龙山楚勋禅师(第四世住)上堂良久曰。大众只恁么各自散去。已是重宣此义了也。久立又奚为然。久立有久立底道理。知了经一小劫如一食顷。不知道理便见茫然。还知么。有知者出来。大家相共商量。时有僧出展坐具曰。展即遍周沙界。缩即丝发不存。展即是不展即是。师曰。尔从什么处得来。曰恁么即展去也。师曰。勿交涉。问如何是大龙境。师曰。诸方举似人。曰如何是境中人。师曰。尔为什么谩我。问亡僧迁化向什么处去也。师曰。阿弥陀佛。僧问。善法堂中师子吼。未审法嗣嗣何人。师曰。犹自恁么问。  
  兴元府普通院从善禅师。僧问。法轮再转时如何。师曰。助上座喜。曰合谭何事。师曰。异人掩耳。曰便恁么领会时如何。师曰错。问佩剑叩松关时如何。师曰。莫乱作。曰谁不知有。师曰出。  
  前襄州白马行霭禅师法嗣。  
  襄州白马智伦禅师。僧问。如何是佛。师曰。真金也须失色。问如何是和尚出身处。师曰。牛抵墙曰。学人不会意旨如何。师曰。已成八字。  
  前安州白兆山第二世怀楚禅师法嗣。  
  唐州保寿匡祐禅师。僧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曰。近前来近前来。僧近前。师曰。会么。曰不会。师曰。石火电光已经尘劫。僧问。如何是为人底...(第1584部~景德传灯录三十卷-003)


...理而成事。理因事彰。不坏事而显理。相资则各立。相摄则俱空。隐显则互兴无阂则齐现。相非相夺。则非有非空。相即相成。则非常非断。若离事而推理。堕声闻之愚。若离理而行事。同凡夫之执。当知离理无事。全水是波。离事无理。全波是水。理即非事。动湿不同事。即非理。能所各异。非理非事。真俗俱亡。而理而事。二谛恒立。双照即假宛尔幻存。双遮即空泯然梦寂。非空非假。中道常明。不动因缘。宁亏理体。故菩萨以无所得。而为方便。涉有而不乖空。依实际而起化门。履真而不阂俗。常然智炬。不昧心光。云布慈门。波腾行海。遂得同尘无阂。自在随缘。一切施为。无非佛事。故般若经云。一心具足万行。华严经云。解脱长者告善财言。我若欲见安乐世界阿弥陀佛。随意即见。乃至所见十方诸佛。皆由自心。善男子。当知菩萨修诸佛法。净诸佛刹。积习妙行。调伏众生。发大誓愿。如是一切。悉由自心。是故善男子。应以善法扶助自心。应以法水润泽自心。应于境界净治自心。应以精进坚固自心。应以智慧明利自心。应以佛自在开发自心。应以佛平等广大自心。应以佛十力照察自心。古德释云。心该万法。谓非但一念观佛由于自心。菩萨万行。佛果体用。亦不离心。亦去妄执之失。谓有计云。万法皆心。任之是佛。驱驰万行。岂不虚劳。今明。心虽即佛。久翳尘劳。故以万行增修。令其莹彻。但说万行由心。不说不修为是。又万法即心。修何阂心。  
  问曰。祖师云。善恶都莫思量。自然得入心体。涅槃经云。诸行无常...(第1590部~万善同归集六卷)


...生之门。欣厌情生。何成平等。答唯心佛土者。了心方生。如来不思议境界经云。三世一切诸佛。皆无所有。唯依自心。菩萨若能了知诸佛及一切法皆唯心量。得随顺忍。或入初地。舍身速生妙喜世界。或生极乐净佛土中。故知识心方生唯心净土。着境秖堕所缘境中。既明因果无差。乃知心外无法。又平等之门。无生之旨。虽即仰教生信。其乃力量未充。观浅心浮。境强习重。须生佛国以仗胜缘。忍力易成速行菩萨道。起信论云。众生初学是法。欲求正信其心怯弱。以住于此娑婆世界。自畏不能常值诸佛亲承供养。惧谓信心难可成就。意欲退者。当知如来有胜方便。摄护信心。谓以专意念佛因缘。随愿得生他方佛土。常见于佛永离恶道。如修多罗说。若人专念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所修善根回向愿求生彼世界。即得往生。常见佛故终无有退。若观彼佛真如法身。常勤修习毕竟得生住正定故。往生论云。游戏地狱门者。生彼国土得无生忍已。还入生死国。教化地狱。救苦众生。以此因缘求生净土。十疑论云。智者炽然求生净土。达生体不可得。即真无生。此谓心净故即佛土净。愚者为生所缚。闻生即作生解。闻无生即作无生解。不知生即无生无生即生。不达此理。横相是非。此是谤法邪见人也。群疑论问云。诸佛国土亦复皆空。观众生如第五大。何得取著有相舍此生彼。答诸佛说法不离二谛。以真统俗。无俗不真。以俗会真。万法宛尔。经云。成就一切法。而离诸法相。成就一切法者。世谛诸法也。而离诸法者。第一义谛无相也。又经云。虽知诸...(第1590部~万善同归集六卷)


...净土一门。可通入路。当知自行难圆。他力易就。如劣士附轮王之势。飞游四天。凡质假仙药之功。升腾三岛。实为易行之道。疾得相应。慈旨叮咛。须铭肌骨。  
  问庞居士云。事上说佛国。此去十万里。大海渺无边。动即黑风起。往者虽千万。达者无一二。忽遇本来人。不在因缘里。如何通会而证往生。答若提宗考本。尚不说有佛有土。岂言达之不达乎。所以天真自具。不涉因缘。匪动丝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2-20 12:54 , Processed in 0.143927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