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313|回复: 2

[其它] [中阿含经讲义·福严佛学院]《中阿含经》卷13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5-6 19: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谛知五阴法,深修六和敬,
远离不恭敬,除去六触身,
观六度相续,舍彼六爱身。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
罪亡心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
始从今日,乃至命存,
皈依佛陀,两足中尊;
皈依达摩,离欲中尊;
皈依僧伽,诸众中尊。(三遍)

诸佛正法圣贤僧,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所修施等善,为利有情愿成佛。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真诚 清净 平等 正觉 慈悲
看破 放下 自在 随缘 念佛
诚敬谦和,仁慈博爱。一门深入,长时薰修。
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信愿持名,求生净土。

父子有亲 夫妇有别 君臣有义 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
父慈子孝 兄友弟恭 夫和妇顺 君仁臣忠 朋实友信
仁义礼智信 温良恭俭让 礼义廉耻 孝悌忠信 仁爱和平

从心上放下自私自利、是非人我、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嗔痴慢、怀疑嫉妒、忧惧牵挂、七情情执、爱憎怨亲、胜负得失、身见对立、成见邪见、控制占有。

舍利子!十二缘生者,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如是生者,即一大苦蕴生。舍利子!彼无明灭即行灭,行灭即识灭,识灭即名色灭,名色灭即六入灭,六入灭即触灭,触灭即受灭,受灭即爱灭,爱灭即取灭,取灭即有灭,有灭即生灭,生灭即老死、忧、悲、苦、恼灭;如是灭,即一大苦蕴灭。舍利子!世尊如是说,为十二缘生。
菩提树下。四十八日。乃于癸未二月七日之夕。入正三昧。二月八日明星出时。廓然大悟。成正等觉。叹曰。奇哉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惠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祖知悟本性,谓惠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远离分别,诸根寂静。若不决定成等正觉,证大涅槃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寿命无量,国中声闻天人无数,寿命亦皆无量。假令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若能知其量数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光明无量。普照十方。绝胜诸佛。胜于日月之明。千万亿倍。若有众生。见我光明。照触其身。莫不安乐。慈心作善。来生我国。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无量刹中。无数诸佛。若不共称叹我名。说我功德国土之善者。不取正觉。
东方恒河沙数世界。一一界中如恒沙佛。各出广长舌相。放无量光。说诚实言。称赞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南西北方。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四维上下。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何以故。欲令他方所有众生,闻彼佛名,发清净心,忆念受持,归依供养。乃至能发一念净信,所有善根,至心回向,愿生彼国。随愿皆生,得不退转,乃至无上正等菩提。
每自作是念,以何令众生。得入无上道,速成就佛身。
无边殊胜刹。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自致不退转。

一心观礼,娑婆教主,九界导师,如来世尊,于五浊世,八相成道,兴大悲,悯有情,演慈辩,授法眼,杜恶趣,开善门,宣说易行难信之法。当来一切含灵,皆依此法,而得度脱,大恩大德,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清净法身,遍一切处,无生无灭,无去无来,非是语言分别之所能知,但以酬愿度生,现在西方极乐世界,常寂光土,接引法界众生,离娑婆苦,得究竟乐,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止贵愿力强,那怕妄想多,散乱固成病,分别易入魔。
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
误人第一是多疑,疑网缠心不易知,勘破疑魔勤念佛,功纯自有佛加持。
疑能生苦苦生疑,咬定牙关念阿弥,念得疑情连蒂断,到此方知我是谁。
疑心净尽见真心,凡圣良由一念分,全在功夫绵密处,非关慧解与多闻。
正念坚持即是慧,思量卜度转成痴,扫除自己闲枝叶,除却阿弥百不知。
弥陀教我念弥陀,口念弥陀听弥陀,弥陀弥陀直念去,原来弥陀念弥陀。
老实,听话,真干。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
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依法不依人。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中阿含经》卷13
(大正1,506b?511c)
(六五)〈王相应品.乌鸟喻经1第一2〉
(有七经第二日诵名小土城有四品半合有五十二经)3
※举经颂
乌鸟喻?说本    天抖林?善见
三十喻?转轮    蜱4肆5最在后
经65【乌鸟喻经】
解经
【1】《法界圣凡水陆大斋*轮宝忏》卷2:「八、《乌鸟喻经》:说比丘莫如獭、究暮、鹫、食吐鸟、豺、乌,当如猩狸。」(卍续藏X74,956b9-10 // Z 2B:2,435d9-10 // R129,870b9-10)
【2】《佛光阿含藏.中阿含(一)》,(p.457,n.5) 6
本经叙说佛以一梵志与獭兽、乌鸟等问答为喻,劝比丘当护身、口、意之清净,
住无事中,少欲知足,乐住远离而习精勤。
一、序分
我闻如是:一时,佛游王舍城,在竹林迦7兰哆园。
二、正宗分
(一)梵志初为观珠宝之光耀,后宁可至彼林间,所遇獭兽及乌鸟等问答之喻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昔转轮王欲试珠宝时,便集四种军──象军、马军、车军、步军,集四种军已,于夜暗中竖立高幢,安珠置上,出至园观;珠之光耀8,照四种军,明之所及,方半由延9。
◎彼时,有一梵志而作是念:我宁可往见转轮王及四种军,观琉璃珠。
◎尔时,梵志复作是念:且置见转轮王及四种军、观琉璃珠,我宁可往至彼林间。
1、梵志于彼林间首遇獭兽
于是,梵志便往诣林,到已入中,至一树下。坐已未久,有一獭兽10来,梵志见已而问之曰:『善来,獭兽!汝从何来?为欲何去?』
答曰:『梵志!此池本时清泉盈溢,饶藕多华,鱼龟满中,我昔所依,而今枯槁11。
梵志当知:我欲舍去,入彼大河,我今欲去,唯畏于人。』
时,彼獭兽与此梵志共论是已,便舍而去,梵志故坐。
2、究暮鸟喻
复有究暮鸟来,梵志见已而问之曰:『善来12,究暮鸟!汝从何来?为欲何去?』
答曰:『梵志!此池本时清泉(506c)盈溢,饶藕多华,鱼龟满中,我昔所依,而今枯槁。
梵志当知:我欲舍去,依彼死牛聚处栖宿13,或依死驴,或依死人聚处栖宿,我今欲去,唯畏于人。』
彼究暮鸟与此梵志共论是已,便舍而去,梵志故坐。
3、鹫鸟喻
复有鹫鸟来,梵志见已而问之曰:『善来,鹫鸟!汝从何来?为欲何去?』
答曰:『梵志!我从大墓复至大墓杀害而来,我今欲食死象之肉,死马、死牛、死人之肉,我今欲去,唯畏于人。』
时,彼鹫鸟与此梵志共论是已,便舍而去,梵志故坐。
4、食吐鸟喻
复有食吐鸟来,梵志见已而问之曰:『善来,食吐鸟!汝从何来?为欲何去?』
答曰:『梵志!汝见向者鹫鸟去耶?我食彼吐,我今欲去,唯畏于人。』
彼食吐鸟与此梵志共论是已,便舍而去,梵志故坐。
5、犲兽喻
复有犲14兽15来,梵志见已而问之曰:『善来,犲*兽!汝从何来?为欲何去?』
答曰:『梵志!我从深亿16至深亿,从榛莽17至榛莽,从僻静至僻静处来,我今欲食死象肉18,死马、死牛、死人之肉,我今欲去,唯畏于人。』
时,彼犲兽与此梵志共论是已,便舍而去,梵志故坐。
6、乌鸟喻
复有乌鸟来,梵志见已而问之曰:『善来,乌鸟!汝从何来?为欲何去?』
答曰:『梵志!汝强额痴狂,何为问我:汝从何来?为欲何去?』
彼时,乌鸟面诃梵志已,便舍而去,梵志故坐。
7、狌狌喻
复有狌狌19兽来,梵志见已而问之曰:『善来,狌狌兽!汝从何来?为欲何去?』
答曰:『梵志!我从园至园,从观至观,从林至林,饮清泉水,食20好果来,我今欲去,不畏于人。』
彼狌狌兽与此梵志共论是已,便舍而去。
(二)佛告诸比丘为喻解义
1、总说
佛告诸(507a)比丘:「吾说此喻,欲令解义,汝等当知此说有义。
2、别释
(1)佛解獭兽喻
时,彼獭兽与此梵志共论是已,便舍而去。吾说此喻有何义耶?
A、说法
若有比丘依村邑21行,比丘平旦22着衣持钵,入村乞食,不护于身,不守诸根,不立正念,而彼说法,或佛所说,或声闻所说,因此得利衣被、饮食、床褥、汤药、诸生活具。
彼得利已,染着触猗23,不见灾患,不能舍离,随意而用,彼比丘行恶戒,成就恶法,最在其边,生弊腐败,非梵行称梵行,非沙门称沙门。
B、莫行如獭
犹如梵志见獭兽已,而问之曰:『善来,獭兽!汝从何来?为欲何去?』
答曰:『梵志!此池本时清泉盈溢,饶藕多华,鱼龟满中,我昔所依,而今枯槁。
梵志当知:我欲舍去,入彼大河,我今欲去,唯畏于人。』
吾说比丘亦复如是,入恶不善秽污法中,为当来有本烦热苦报、生老病死因,是以比丘莫行如獭,莫依非法以自存命,当净身行,净口、意行,住无事中,着粪扫衣,常行乞食。次第乞食,少欲知足,乐住远离而习精勤,立正念、正智、正定、正慧,常当远离,应学如是!
(2)佛解究暮鸟喻
A、入他家教化说法
彼究暮鸟与此梵志共论是已,便舍而去。吾说此喻有何义耶?
若有比丘依村邑行,比丘平旦着衣持钵,入村乞食,不护于身,不守诸根,不立正念,彼入他家教化说法,或佛所说,或声闻所说,因此得利衣被、饮食、床褥、汤药、诸生活具。彼得利已,染着触猗,不见灾患,不能舍离,随意而用,彼比丘行24恶戒,成就恶法,最在其边,生弊腐败,非梵行称梵行,非沙门称沙门。
B、莫行如究暮
犹如(507b)梵志见究暮已,而问之曰:『善来,究暮!汝从何来?为欲何去?』
答曰:『梵志!此池本时清泉盈溢,饶藕多华,鱼龟满中,我昔所依,而今枯槁。
梵志当知:我今欲去,依彼死牛聚处栖宿,或依死驴,或依死人聚处栖宿,我今欲去,唯畏于人。』
吾说比丘亦复如是,依恶不善秽污之法,为当来有本烦热苦报、生老病死因,是以比丘莫行如究暮,莫依非法以自存命,当净身行,净口、意行,住无事中,着粪扫衣,常行乞食。次第乞食,少欲知足,乐住远离而习精勤,立正念、正智、正定、正慧,常当远离,应学如是!
(3)佛解鹫鸟喻
A、入他家教化说法
时,彼鹫鸟与此梵志共论是已,便舍而去。吾说此喻有何义耶?若有比丘依村邑行,比丘平旦着衣持钵,入村乞食,不护于身,不守诸根,不立正念,彼入他25家教化说法,或佛所说,或声闻所说,因此得利衣被、饮食、床褥、汤药、诸生活具。彼得利已,染着触猗,不见灾患,不能舍离,随意而用,彼比丘行恶戒,成就恶法,最在其边,生弊腐败,非梵行称梵行,非沙门称沙门。
B、莫行如鹫鸟
犹如梵志见鹫鸟已,而问之曰:『善来,鹫鸟!汝从何来?为欲何去?』
答曰:『梵志!我从大墓复至大墓杀害而来,我今欲食死象之肉,死马、死牛、死人之肉,我今欲去,唯畏于人。』吾说比丘亦复如是,是以比丘莫行如鹫鸟,莫依非法以自存命,当净身行,净口、意行,住无事中,着粪扫衣,常行乞食。次第乞食,少欲知足,乐住远离而习精勤,立正念、正智、正定、正慧,常当远离,应学(507c)如是!
(4)佛解食吐鸟喻
A、入比丘尼房教化
彼食吐鸟与此梵志共论是已,便舍而去。吾说此喻有何义耶?若有比丘依村邑行,比丘平旦着衣持钵,入村乞食,不护于身,不守诸根,不立正念,彼入比丘尼房教化说法,或佛所说,或声闻所说,彼比丘尼入若干家说好说恶,受信施物持与比丘,因此得利衣被、饮食、床褥、汤药、诸生活具。彼得利已,染着触猗,不见灾患,不能舍离,随意而用,彼比丘行恶戒,成就恶法,最在其边,生弊腐败,非梵行称梵行,非沙门称沙门。
B、莫行如食吐鸟
犹如梵志见食吐鸟已,而问之曰:『善来,食吐鸟!汝从何来?为欲何去?』
答曰:『梵志!汝见向者鹫鸟去耶?我食彼吐,我今欲去,唯畏于人。』
吾说比丘亦复如是,是以比丘莫行如食吐鸟,莫依非法以自存命,当净身行,净口、意行,住无事中,着粪扫衣,常行乞食。次第乞食,少欲知足,乐住远离而习精勤,立正念、正智、正定、正慧,常当远离,应学如是!
(5)佛解犲兽喻
A、依贫村住
时,彼犲兽与此梵志共论是已,便舍而去。吾说此喻有何义耶?
若有比丘依贫村住,彼若知村邑及城郭中多有智慧精进梵行者,卽便避去;若知村邑及城郭中无有智慧精进梵行者,而来住中,或九月,或十月。诸比丘见已,便问:『贤者!何处游行?』
彼卽答曰:『诸贤!我依某处贫村邑行。』
诸比丘闻已卽作是念:此贤者难行而行。所以者何?此贤者乃能依某贫村邑行。诸比丘等便共恭敬礼事供养,因此得利衣被、饮食、床褥、汤药、诸生活具。彼得利已,染着触猗,不见(508a)灾患,不能舍离,随意而用,彼比丘行恶戒,成就恶法,最在其边,生弊腐败,非梵行称梵行,非沙门称沙门。
B、莫行如犲
犹如梵志见犲兽已,而问之曰︰『善来,犲兽!汝从何来?为欲何去?』
答曰:『梵志!我从深亿至深亿,从榛莽至榛莽,从僻静至僻静处来,我今欲食死象之肉,死马、死牛、死人之肉,我今欲去,唯畏于人。』
吾说比丘亦复如是,是以比丘莫行如犲,莫依非法以自存命,当净身行,净口、意行,住无事中,着粪扫衣,常行乞食26。次第乞食,少欲知足,乐住远离而习精勤,立正念、正智、正定、正慧,常当远离,应学如是!
(6)佛解乌鸟喻
A、依贫无事处而受夏坐
彼时,乌鸟面诃梵志已,便舍而去。吾说此喻有何义耶?
若有比丘依贫无事处而受夏坐,彼若知村邑及城郭中多有智慧精进梵行者,卽便避去;若知村邑及城郭中无有智慧精进梵行者,而来住中二月、三月。
诸比丘见已,问曰:『贤者!何处夏坐?』
答曰:『诸贤!我今依某贫无事处而受夏坐,我不如彼诸愚痴辈,作床成就27,具足五事28而住于中,中前中后、中后中前,口随其味,味随其口,求而求,索而索。』
时,诸比丘闻已,卽作是念:此贤者难行而行。
所以者何?此贤者乃能依某贫无事处而受夏坐。诸比丘等便共恭敬礼事供养,因此得利衣被、饮食、床褥、汤药、诸生活具。
彼得利已,染着触猗,不见灾患,不能舍离,随意而用,彼比丘行恶戒,成就恶法,最在其边,生弊腐败,非梵行称梵行,非沙门称沙门。
B、莫行如乌
犹如梵志见乌鸟已,而问之曰:『善(508b)来,乌鸟!汝从何来?为欲何去?』
答曰:『梵志!汝强额痴狂,何为问我:汝从何来?为欲何去?』
吾说比丘亦复如是,是以比丘莫行如乌,莫依非法以自存命,当净身行,净口、意行,住无事中,着粪扫衣,常行乞食。次第乞食,少欲知足,乐住远离而习精勤,立正念、正智、正定、正慧,常当远离,应学如是!
(7)佛解狌狌喻
A、善护身根,立正念、正智乃至漏尽解脱
彼狌狌兽与此梵志共论是已,便舍而去。吾说此喻有何义耶?
若有比丘依村邑行,比丘平旦着衣持钵,入村乞食,善护于身,守摄诸根,立于正念。彼从村邑乞食已竟,食讫,中后收举衣钵,澡洗手足,以尼师擅29着于肩上,或至无事处,或至树下,或至空屋中,敷尼师*檀,结跏30趺坐。正身正愿,反31念不向,断除贪伺,心无有诤,见他财物、诸生活具,不起贪伺,欲令我得,彼于贪伺净除其心。
◎如是瞋恚、睡眠、调32悔,断疑度惑,于善法中无有犹豫,彼于
 疑惑净除其心。彼已断此五盖心秽慧羸,离欲、离恶不善之法,至得第四禅成就游。◎彼得如是,定心清净,无秽无烦,柔软善住,得不动心,趣向漏尽智通作证,彼便知
此苦如真,知此苦集33,知此苦灭,知此苦灭道如真;知此漏,知此漏集,知此漏灭,
知此漏灭道如真。彼如是知,如是见已,则欲漏心解脱,有漏、无明漏心解脱。解脱
已,便知解脱: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更受有,知如真。
B、我今欲去,不畏于人
犹如梵志见狌狌已,而问之曰:『善来,狌狌!汝从何来?为欲何去?』
答曰:『梵志!我从园至园,从观(508c)至观,从林至林,饮清泉水,啖好果来,我今欲去,不畏于人。』吾说比丘亦复如是。
(三)结
「是以比丘莫行如獭,莫行如究暮,莫行如鹫,莫行如食吐鸟,莫行如犲,莫行如乌,当行如狌狌。所以者何?世中无着真人如狌狌兽。」
 
三、流通分
佛说如是,彼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乌鸟喻经》第一竟34 (三千一百七十八字)35

(六六)〈王相应品.说本经第二36〉(第二小土城诵)37
经66【说本经】  
解经
【1】《法界圣凡水陆大斋*轮宝忏》卷2:「九、《说本经》:阿那律说过去因,佛更为说未来弥勒佛事。」(卍续藏X74,956b10-11 // Z 2B:2,435d10-11 // R129,870b10-11)
【2】《佛光阿含藏.中阿含(一)》(p.467,n.9)
本经叙说尊者阿那律陀言宿世于波罗抖国饥馑之时,曾布施辟支佛一钵食,因而得受大福报。佛陀知后为说未来有转轮王名螺之出世,众中有尊者名阿夷哆者,即谓自己可得成为转轮王,佛诃责之。
又说未来有弥勒如来之出世,弥勒尊者即谓自己可得成佛名弥勒如来,佛嘉许之,并令阿难取金缕织成之衣予之。
其时,魔王欲娆乱佛及诸弟子,未能得逞。38
一、序分
我闻如是:一时,佛游波罗抖,在仙人住处鹿野园中。
  
二、正宗分
(一)世尊为大众宣说未来事法之因由→比丘集聚讲堂,为法论议
时,诸比丘于中食后,以小因缘集坐讲堂,共论此事:「云何,诸贤!居士在家何者为胜?为比丘等持戒妙法,成就威仪,入家受食耶?为朝朝益利39百千万倍乎?」
或有比丘作是说者:「诸贤!何用*益利百千万倍,唯此至要,若有比丘持戒妙法,成就威仪,入家受食,非为朝朝益利百千万倍。」
(二)尊者阿那律陀于众中说法
是时,尊者阿那律陀40亦在众中,于是,尊者阿那律陀告诸比丘:「诸贤!何用益利百千
万倍?设复过是,唯此至要,若有比丘持戒妙法,成就威仪,入家受食,非为朝朝益利
百千万倍。
1、辟支佛托净钵
所以者何?
我忆昔时在此波罗抖国为贫穷人,唯仰捃拾41客担生活42。是时,此波罗抖国灾旱、早
霜43、虫蝗44,五谷不熟45,人民荒俭,乞求难得。
是时,有一辟支佛,名曰无患46,依此波罗抖住。于是,无患辟支佛过夜平旦着衣持钵,入波罗抖而行乞食。
我于尔时为捃拾故,早出波罗抖。
诸贤!我登出(509a)时,逢47见无患辟支佛入彼。时,无患辟支佛持净钵48入,如本净钵出。
  2、辟支佛持净钵,随贫穷者回家
诸贤!我时捃还入波罗抖,复见无患辟支佛出。彼见我已,便作是念:我旦入时,见此人出;我今还出,复见此人入,此人或能未得食也,我今宁可随此人去。
时,辟支佛便追寻我,如影随形。
诸贤!我持捃还到家,舍担而回顾视,便见无患辟支佛来追寻我后,如影随形。
3、辟支佛接受贫穷者供养
我见彼已,便作是念:我旦出时,见此仙人入城乞食,今此仙人或未得食,我宁可自阙49己食,分与此仙人。作是念已,卽持食分与辟支佛,白曰:『仙人!当知此食是我己分,为慈愍故,愿哀受之!』
时,辟支佛卽答我曰:『居士!当知今年灾旱、早霜、虫*蝗,五谷不熟,人民荒俭,乞求难得,汝可减半着我钵中,汝自食半,俱得存命,如是者好。』
我复白曰:『仙人!当知我在居家自有釜50灶51、有樵薪、有谷米,饮食早晚亦无时节,仙人!当为慈愍我故,尽受此食!』
时,辟支佛为慈愍故,便尽受之。
  4、尊者阿那律陀为众比丘说一钵食之福德及大果报
诸贤!我因施彼一钵食福,七反生天,得为天王;七反生人,复为人王。
诸贤!我因施彼一钵食福,得生如此释种族中,大富丰饶,多诸畜牧、封52户、食邑53,资财无量,珍宝具足。
诸贤!我因施彼一钵食福,弃舍百千姟54金钱王,出家学道,况复其余种种杂物。
诸贤!我因施彼一钵食福,为王、王臣、梵志、居士、一切人民所见识待,及四部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所见敬重。
诸贤!我因施彼一钵食福,常为人所请求,令受饮食、衣被(509b)、氍氀55、毾56譀57、床褥、綩綖、病瘦汤药、诸生活具,非不请求。若我尔时知彼沙门是无着真人者,所获福报当复转倍,受大果报,极妙功德,明所彻照,极广甚大。
5、尊者阿那律陀说颂
于是,尊者阿那律陀无着真人逮正解脱,说此颂曰:
  
我忆昔贫穷,唯仰捃拾活;阙己供沙门,无患最上德。
因此生释种,名曰阿那律;善解能歌舞,作乐常欢喜。
我得见世尊,正觉如甘露;见已生信乐,弃舍家学道。
我得识宿命,知本之所生;生三十三天,七反住58于彼。
此七彼亦七,世受生十四;人间及天上,初不堕恶处。
我今知死生,众生往来处;知他心是非,贤圣五娱乐。
得五支59禅定60,常息心静默;已得静正住,便逮净天眼。
所为今学道,远离弃舍家;我今获此义,得入佛境界。
我不乐于死,亦不愿于生;随时任所适,建立正念智。
随耶离61竹林,我命在彼尽;当在竹林下,无余般涅槃62。
  
(三)世尊告诸比丘未来有弥勒如来出世,人寿八万岁
尔时,世尊在于燕坐,以净天耳出过于人,闻诸比丘于中食后集坐讲堂,共论此事。
世尊闻已,则于晡时从燕坐起,往至讲堂比丘众前,敷座而坐,问诸比丘:「汝等今日以(509c)何事故集坐讲堂?」
时,诸比丘白曰:「世尊!我等今日以尊者阿那律陀因过去事而说法故集坐讲堂。」
1、世尊为大众说未来事法
于是,世尊告诸比丘:「汝等今日欲从佛闻因未来事而说法耶?」
诸比丘白曰:「世尊!今正是时。善逝!今正是时。若世尊为诸比丘因未来事而说法者,
诸比丘闻已,当善受持。」
世尊告曰:「诸比丘!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广分别说。」时,诸比丘受教
而听。
2、未来久远当有人民寿八万岁
(1)女年五百乃当出嫁及寒、热、大小便、欲、饮食、老病更无余患
世尊告曰:「诸比丘!未来久远当有人民寿八万岁。人寿八万岁时,此阎浮洲极大富乐,
多有人民,村邑相近,如鸡一飞。
诸比丘!人寿八万岁时,
 楼主| 发表于 2018-5-6 19:31 | 显示全部楼层
女年五百乃当出嫁。
诸比丘!人寿八万岁时,唯有如是病,谓寒、热、大小便、欲、饮食63、老、更无余患64。
(2)有转轮王出世
诸比丘!人寿八万岁时,有王名螺65,为转轮王,聪明智慧,有四种军,整御天下,由
己自在,如法法王成就七宝。彼七宝者66,轮宝、象宝、马宝、珠宝、女宝、
居士宝、主兵臣宝,是67为七。千子具足,颜貌端正,勇猛无畏,能伏他众。
彼当统领此一切地乃至大海,不以刀杖,以法教令,令得安乐。
有大金幢,诸宝严饰,举高千肘,围十六肘,彼当竖之。既竖之后,下便布施
沙门、梵志、贫穷、孤独、远来乞者,以饮食、衣被、车乘、华鬘、散华、涂
香、屋舍、床褥、氍氀、綩綖68、给使69、明灯。
彼施此已,便剃除须发,着袈裟衣,至信、舍家、无家、学道。彼族姓子所为,
剃除须发,着袈裟衣,至信、舍家、无家、学道者,唯无上梵行讫,于现法中
自知自觉,自作证成就游: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更受有,知如真。
3、尊者阿夷哆于众中自说,未来可成为转轮圣王
尔时,尊者(510a)阿夷哆70在众中坐,于是,尊者阿夷哆卽从座71起,偏袒着衣,叉手向佛,白曰:「世尊!我于未来久远人寿八万岁时,可得作王,号名曰螺,为转轮王,聪明智慧,有四种军,整御天下,由己自在,如法法王成就七宝。彼七宝者,轮宝、象宝、马宝、珠宝、女宝、居士宝、主兵臣宝,是为七。我当有千子具足,颜貌端正,勇猛无畏,能伏他众。我当统领此一切地乃至大海,不以刀杖,以法教令,令得安乐。
有大金幢,诸宝严饰,举高千肘,围十六肘,我当竖之。既竖之后,下便布施沙门、梵志、贫穷、孤独、远来乞者,以饮食、衣被、车乘、花鬘、散华、涂香、屋舍、床褥、氍氀、綩綖、给使、明灯。
我施此已,便剃除须发,着袈裟衣,至信、舍家、无家、学道。我族姓子所为,剃除须发,着袈裟衣,至信、舍家、无家、学道者,唯无上梵行讫,于现法中自知自觉,自作证成就游: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更受有,知如真。
4、世尊诃责尊者阿夷哆为痴人
于是,世尊诃尊者阿夷哆曰:「汝愚痴人!应更一死,而求再终。所以者何?
谓汝作是念:
世尊!我于未来久远人寿八万岁时,可得作王,号名曰螺,为转轮王,聪明智慧,有四种军,整御天下,由己自在,如法法王成就七宝。彼七宝者,轮宝、象宝、马宝、珠宝、女宝、居士宝、主兵臣宝,是为七。我当有千子具足,颜貌端正,勇猛无畏,能伏他众。我当统领此一切地乃至大海,不以刀杖,以法教令,令得安乐。
有大金幢,诸宝严饰,举高千肘,围十六肘,我当竖之。既竖之后,下便布施沙门、梵志、贫穷、孤独(510b)、远来乞者,以饮食、衣被、车乘、华鬘、散华、涂香、屋舍、床褥、氍氀、綩綖、给使、明灯。
我施此已,便剃除须发,着袈裟衣,至信、舍家、无家、学道。我族姓子所为,剃除须发,着袈裟衣,至信、舍家、无家、学道者,唯无上梵行讫,于现法中自知自觉,自作证成就游: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更受有,知如真。」
  5、世尊为尊者阿夷哆说,你未来能作转轮圣王
世尊告曰:「阿夷哆!汝于未来久远人寿八万岁时,当得作王,号名曰螺,为转轮王72,聪明智慧,有四种军,整御天下,由己自在,如法法王成就七宝。彼七宝者,轮宝、象宝、马宝、珠宝、女宝、居士宝、主兵臣宝,是为七。汝当有千子具足,颜貌端正,勇猛无畏,能伏他众。汝当统领此一切地乃至大海,不以刀杖,以法教令,令得安乐。
有大金幢,诸宝严饰,举高千肘,围十六肘,汝当竖之。既竖之后,下便布施沙门、梵志、贫穷、孤独、远来乞者,以饮食、衣被、车乘、华鬘、散华、涂香、屋舍、床褥、氍氀、綩綖、给使、明灯。
汝施此已,便剃除须发,着袈裟衣,至信、舍家、无家、学道。汝族姓子所为,剃除须发,着袈裟衣,至信、舍家、无家、学道者,唯无上梵行讫,于现法中自知自觉,自作证成就游: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更受有,知如真。」
  6、世尊为诸比丘说,未来人寿八万岁时,当有弥勒如来出世
佛告诸比丘:「未来久远人寿八万岁时,当有佛,名弥勒73如来74、无所着、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众佑;
犹如我今已成如来、无所着、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众佑。
彼于此世,天及魔、梵、沙门、梵志,从人至(510c)天,自知自觉,自作证成就游;
犹如我今于此世,天及魔、梵、沙门、梵志,从人至天,自知自觉,自作证成就游。
彼当说法,初妙、中妙、竟亦妙,有义有文,具足清净,显现梵行;
犹如我今说法,初妙、中妙、竟亦妙,有义有文,具足清净,显现梵行。
彼当广演流布梵行,大会无量,从人至天,善发显现;
犹如我今广演流布梵行,大会无量,从人至天,善发显现。
彼当有无量百千比丘众,犹如我今无量百千比丘众。」
7、尊者弥勒当中接受世尊授记
尔时,尊者弥勒在彼众中,于是,尊者弥勒卽从坐75起,偏袒着衣,叉手向佛白曰:「世尊!我于未来久远人寿八万岁时,可得成佛,名弥勒如来、无所着、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众佑;
如今世尊、如来、无所着、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众佑。
我于此世,天及魔、梵、沙门、梵志,从人至天,自知自觉,自作证成就游;
如今世尊于此世,天及魔、梵、沙门、梵志,从人至天,自知自觉,自作证成就游。
我当说法,初妙、中妙、竟亦妙,有义有文,具足清净,显现梵行;
如今世尊说法,初妙、中妙、竟亦妙,有义有文,具足清净,显现梵行。
我当广演流布梵行,大会无量,从人至天,善发显现;
如今世尊广演流布梵行,大会无量,从人至天,善发显现。
我当有无量百千比丘众,如今世尊无量百千比丘众。」
8、世尊赞叹尊者弥勒发心极妙,如你所念
于是,世尊叹弥勒曰:「善哉!善哉!弥勒!汝发心极妙,谓领大众。所以者何?如汝作是念:世尊!我于未来久远人寿八万岁时,可(511a)得成佛,名弥勒如来、无所着、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众佑;
如今世尊、如来、无所着、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众佑。
我于此世,天及魔、梵、沙门、梵志,从人至天,自知自觉,自作证成就游;
如今世尊于此世,天及魔、梵、沙门、梵志,从人至天,自知自觉,自作证成就游。
我当说法,初妙、中妙、竟亦妙,有义有文,具足清净,显现梵行;
如今世尊说法,初妙、中妙、竟亦妙,有义有文,具足清净,显现梵行。
我当广演流布梵行,大会无量,从人至天,善发显现;
如今世尊广演流布梵行,大会无量,从人至天,善发显现。」
9、世尊再次向尊者弥勒说未来人寿八万岁时,当得作佛,名弥勒如来  
佛复告曰:「弥勒!汝于未来久远人寿八万岁时,当得作佛,名弥勒如来、无所着、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众佑;
犹如我今如来、无所着、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众佑。
汝于此世,天及魔、梵、沙门、梵志,从人至天,自知自觉,自作证成就游;
犹76如我今于此世,天及魔、梵、沙门、梵志,从人至天,自知自觉,自作证成就游。汝当说法,初妙、中妙、竟亦妙,有义有文,具足清净,显现梵行;
犹如我今说法,初妙、中妙、竟亦妙,有义有文,具足清净,显现梵行。
汝当广演流布梵行,大会无量,从人至天,善发显现;
犹如我今广演流布梵行,大会无量,从人至天,善发显现。
汝当有无量百千比丘众,犹如我今无量百千比丘众。」
(四)世尊请尊者阿难,取金缕织成衣赠与弥勒比丘
尔时,尊者阿难执拂侍佛,于是,世(511b)尊回顾告曰:「阿难!汝取金缕织成衣77来,我今欲与弥勒比丘。」
尔时,尊者阿难受世尊教,卽取金缕织成衣来,授与世尊。于是,世尊从尊者阿难受此金缕织成衣已,告曰:「弥勒!汝从如来取此金缕织成之衣,施佛、法、众。所以者何?弥勒!诸如来、无所着、等正觉,为世间护,求义及饶益,求安隐快乐。」
◎于是,尊者弥勒从如来取金缕织成衣已,施佛、法、众。
(五)佛为弟子说未来法,魔波旬亦前往娆乱,与佛往来论辩
时,魔波旬78便作是念:此沙门瞿昙游79波罗抖仙人住处鹿野园中,彼为弟子因未来说法,我宁可往而娆乱之。

时,魔波旬往至佛所,到已向佛卽说颂曰:
彼必定当得,容貌妙第一,华鬘璎珞身,
明珠佩其臂,若在鸡头城80,螺王81境界中。
于是,世尊而作是念:此魔波旬来到我所,欲相娆乱。世尊知已,为魔波旬卽说颂曰:
  彼必定当得,无伏无疑惑,断生老病死,
无漏所作讫,若行梵行者,弥勒境界中。
  
于是,魔王复说颂曰:
  彼必定当得,名衣上妙服,栴檀以涂体,
身液直姝长,若在鸡头城,螺王境界中。
  
尔时,世尊复说颂曰:
  彼必定当得,无主亦无家,手不持金宝,
无为无所忧,若行梵行者,弥勒境界中。(511c)
于是,魔王复说颂曰:
  彼必定当得,名财好饮食,善能解歌舞,
作乐常欢喜,若在鸡头城,螺王境界中。
  
尔时,世尊复说颂曰:
  彼为必度岸,如鸟破网出,得禅自在游,
具乐常欢喜,汝魔必当知,我已相降伏。
  
◎结
于是,魔王复作是念:世尊知我!善逝见我!愁恼忧戚不能得住。卽于彼处忽没不现。
  
三、流通分
佛说如是,弥勒、阿夷哆、尊者阿难及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说本经》第二竟82 (四千一字)83
1〔经〕-【元】【明】(大正1,506d,n.11)。
2 一=八【明】,一+(第二小土城诵)六字【明】(大正1,506d,n.12)。
3 (一)+日【宋】【元】(大正1,506d,n.8)。
4 蜱=埤【元】 (大正1,506d,n.9)。
5 《佛光阿含藏.中阿含》(p.551,n.2):蜱肆(Pāyāsi)(巴),王名,于《长阿含经》〈弊宿经〉(大正1,
42b)中作「弊宿」(婆罗门)。
6 按:本讲义注脚( n.),引自《佛光大藏经.阿含藏.中阿含经 (一)》,高雄,佛光出版社,1984年11月初版,2004年11月初版八刷。(以下略称《佛光阿含藏.中阿含》)
7 《佛光阿含藏.中阿含》(p.459,n.2):「迦」,丽本作「加」,今依据《中阿含》第二十六经〈瞿尼师经〉「迦兰哆园」改作「迦」。
8《中阿含经》卷14,67经(大正1,512c16~23):「彼珠宝者,明净自然,无有造者,八楞无垢,极好
磨治,贯以五色绳,青、黄、赤、白、黑。阿难!时,大天王内宫殿中欲得灯明,卽用珠宝。阿难!
昔大天王试珠宝时,便集四种军──象军、马军、车军、步军。集四种军已,于夜暗中竖立高幢,安
珠置上,出至园观,珠之光耀照四种军,明之所及方半由延,是谓大天王成就如是明珠之宝。」
9 【由延】:由旬。【由旬】:[梵yojana]古印度计程单位。一由旬的长度,我国古有八十里、六十里、四
十里等诸说。(《汉语大字典》卷7,p.1297)。
10 【獭ㄊㄚˋ】:兽名,哺乳动物。头扁,耳小,脚短,趾间有蹼,毛短而软密,栖息水边,善游泳,主
食鱼类。分水獭、旱獭、海獭三种。(《汉语大词典》卷5,p.143)。
11 熇ㄏㄜˋ=稿【宋】【元】【明】,但熇、稿交用【宋】(大正1,506d,n.13)。
12 来=哉【明】(大正1,506d,n.14)。
13 《佛光阿含藏.中阿含》(p.459,n.5):「栖ㄑㄧ宿」:鸟宿巢,息止之意。
14 【犲】:同豺。《玉篇?犬部》:「犲,犲狼。」《字汇?犬部》:「犲,俗豺字。」 (《汉语大字典》卷2,p.1333)。
15 兽=狩【宋】(大正1,506d,n.15)。
16 【亿】:《说文》「亿,山夹水也。」;山间的水沟。(《汉语大字典》卷3,p.1749)。
17 【榛莽】:1.杂乱丛生的草木。2.泛指荒原。3.喻艰危,荒乱。(《汉语大词典》卷4,p.1201)。
18 (之)+肉【宋】【元】(大正1,506d,n.16)。
19 《佛光阿含藏.中阿含》(p.461,n.1):「狌狌」:即猩猩。
20 食=念【元】【明】(大正1,506d,n.17)。
21 【村邑】村镇。引申指故里。(《汉语大词典》卷4,p.759)。【邑】古代区域单位。《周礼?地官?小司
徒》:“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四丘为甸,四甸为县,四县为都。” 郑玄 注:“四井为
邑,方二里。”(《汉语大词典》卷10,p.576)。
22 【平旦】1.清晨。2.平日,平时。3.古代十二时之一。相当于后来的寅时。(《汉语大词典》卷2,p.921)。
23 《佛光阿含藏.中阿含》(p.461,n.3):「猗」:依也。
24 丘+(行)【宋】【元】【明】 (大正1,507d,n.1)。今依宋、元、明本修改为「比丘行」。
25 他=大【宋】【元】【明】 (大正1,507d,n.2)。
26 食=命【宋】【元】 (大正1,508d,n.1)。
27 就=讫【宋】【元】【明】(大正1,508d,n.2)。
28 《佛光阿含藏.中阿含》(p.465,n.3):「五事」:参考《增一阿含》〈结禁品第二经〉所载:「五事」即
「五结」;《增一阿含》〈非常品第四经〉(大正2,817b):五结──(一)懈怠不求方便,(二)喜多妄贪在眠寐,(三)心已乱不定,(四)根门不定,(五)恒喜在市不在静处。
29 擅=坛【宋】【元】【明】(大正1,508d,n.3)。
30 加=跏【宋】【元】【明】大正藏作「加」,今依宋、元、明本改为「跏」。(大正1,508d,n.4)。
31 反=及【宋】【元】【明】 (大正1,508d,n.5)。
32 调=掉【元】【明】 (大正1,508d,n.6)。
33 习=集【元】【明】大正藏作「习」,今依宋、元、明本改为「集」。 (大正1,508d,n.7)。
34 〔乌鸟喻经第一竟〕-【明】,〔竟〕-【宋】【元】(大正1,508d,n.8)。
35 〔三千…字〕-【宋】【元】【明】(大正1,508d,n.9)。
36 二=九【明】(大正1,508d,n.12)。
37 〔第二小土城诵〕-【明】,第二小土城诵六字在品中经题次行【宋】【元】(大正1,508d,n.13)。
38 《佛光阿含藏.中阿含》(p.467,n.9):失译《佛说古来世时经》(大正1,829b),参阅《长老偈经》(Thag. 910~919)。
39 益利=利益【宋】【元】【明】(大正1,508d,n.12)。
40 《佛光阿含藏.中阿含》(p.469,n.2):「尊者阿那律陀」(āyasmant Anuruddha)(巴),迦毗罗卫城人,
剎帝利种,甘露饭王之子,佛陀之从弟,天眼第一。
41 【捃ㄐㄩㄣˋ拾】:拾取;收集。(《汉语大词典》卷6,p.626)。
42 《佛光阿含藏.中阿含》(p.469,n.3):「唯仰捃拾客担生活」,古来世时经(大正1,829b)作「我负
担草卖以自活」。
43【早霜】:霜期之前或霜期之初所降的霜。汉--焦赣 《易林?需之咸》:早霜晚雪,伤害禾麦。(《汉语大词典》卷5,p.558)。
44 《佛光阿含藏.中阿含》(p.469,n.4):「蝗」,丽本作「蟥」,今依据宋、元、明三本改作「蝗」。
45 《佛光阿含藏.中阿含》(p.469,n.5):「五谷」,丽本无此二字,今参考本经下文及文意补上。(p.509a14)
46 《佛光阿含藏.中阿含》(p.469,n.6):「有一辟支佛,名曰无患」,古来世时经 (大正1?829b)作「有
缘觉名曰和里」。
47 逢=遥【宋】【元】【明】(大正1,509d,n.1)。
48 《佛光阿含藏.中阿含》(p.469,n.8):「净钵」:未曾受食之钵。
49 【阙ㄑㄩㄝ】: 1.空缺着;没有。2.缺乏;稀少。3.残缺;不完善。(《汉语大词典》卷12,p.147)。
50 【釜】:1.古炊器。敛口,圜底,或有二耳。其用如鬲,置于灶口,上置甑以蒸煮。盛行于 汉 代。有
铁制的,也有铜和陶制的。(《汉语大词典》卷6,p.1118)。
51 【灶】:生火炊煮食物的设备。《说文?穴部》:「灶,炊灶也。」(《汉语大字典》卷4,p.2746)。
52 【封】:1.帝王以爵位、土地、名号等赐人。《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实列受氏姓,封为上公。」杜
预--注:「爵上公。」2.指上级把职务、名誉等赏给下级。含调侃意。段荃法《杨老固事略》二:「怕
他无事生非找岔子,便封了他个菜园园长的职务。」(《汉语大词典》卷2,p.1250)。
53 【食邑】:1.靠封邑租税生活。2.指古代君主赐予臣下作为世禄的封地。(《汉语大词典》卷12,p.477)。
54 【姟ㄍㄞ】:古代最大的数目名。《集韵?咍ㄏㄞ韵》:「姟,数也。十兆曰经,十经曰姟。」
55 【氍ㄑㄩˊ】见“ 氍毹 ”。
【氍毹ㄩ】:一种毛织或毛与其他材料混织的毯子。可用作地毯、壁毯、床毯、帘幕等。《乐府诗集?
相和歌辞十二?陇西行》:“请客北堂上,坐客毡氍毹。(《汉语大词典》卷6,p.1020)。
【氀ㄌㄩˊ】:见「氀毼ㄏㄜˊ」。
【氀毼】:亦作“氀褐”。古代一种较粗的毛织物品。《后汉书?乌桓传》:“妇人能刺韦作文绣,织氀
毼。(《汉语大词典》卷6,p.1016)。
56 【毾ㄊㄚˋ】:毛织物。(《汉语大词典》卷6,p.1015)。
57 【譓ㄉㄥ】:「譓」同「譀」,兽名。见「毾」。(《汉语大字典》卷2,p.2006)。
58 反住=往反【宋】【元】【明】(大正1,509d,n.5)。
59 支=枝【宋】(大正1,509d,n.6)。
60 《佛光阿含藏.中阿含》(p.471,n.4):「五支禅定」,宋本作「五枝禅定」。将通常所称「四禅」中之第
二禅,即「定生喜乐地」分成二部分:寻(vitakka)(巴)与伺(vicāra)(巴),而将原第三禅称为第四禅,
原第四禅称为第五禅,此即所谓「五支禅定」。
61 《佛光阿含藏.中阿含》(p.473,n.1):「耶离(Vesālī)(巴) 」,又作毗耶离、毗舍离,中印度国名或城
名,为离车族之都城。六大城中之一大城,十六大国中之一大国。佛灭一百年,为七百贤圣第二结集
之处。今译毗萨尔(Besārh),位于今恒河北岸,干达克河东岸。「耶离」,宋、元、明三本均作「邪离」。
62 《佛光阿含藏.中阿含》(p.473,n.2):以上之偈诵可参阅《小部?长老偈经》(Thag. 910~919)。
63 《佛光阿含藏.中阿含》(p.473,n.3):「饮食」,在《中阿含经》第70经〈转轮王经〉(大正1,524b)及第160经〈阿兰那经〉(大正1,682c)中均作「不食」。
64 《古来世时经》卷1(大正1,830a9~17):「佛告诸比丘!汝等以说过去世事,复欲闻如来讲说当来之
本,诸比丘曰:『唯然世尊,今正是时,应为比丘说当来法,闻则奉持。』佛言:谛听善思念之。唯
然世尊,愿乐欲闻。佛言:当来之世人当长命寿八万岁,此阎浮提人民炽盛五谷丰贱,人聚落居鸡鸣
相闻 女人五百岁乃行嫁耳,都有三病老、病、大小便,有所思求。」。
65 《佛光阿含藏.中阿含》(p.473,n.4):「螺」(savkha)(巴)。于《古来世时经》(大正1,830a)中称作「轲」。
66 《中阿含经》卷11,58经 (大正1,493a12~15):「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转轮王出于世时,当知
便有七宝出世。云何为七?轮宝、象宝、马宝、珠宝、女宝、居士宝、主兵臣宝,是谓为七。」;《中阿含经》卷11,60经 (大正1,494b26~c3);《长阿含经》卷1 (大正1,5a5~21):「七宝难可获,为王宝自至。真金千辐具,周匝金辋持,转能飞遍行,故名为天轮。善调七支住,高广白如雪,能善飞虚空,名第二象宝。马行周天下,朝去暮还食,朱髦孔雀咽,名为第三宝。清净琉璃珠,光照一由旬,照夜明如昼,名为第四宝。色声香味触,无有与等者,诸女中第一,名为第五宝。献王琉璃宝,珠玉及众珍,欢喜而贡奉,名为第六宝。如转轮王念,军众速来去,捷疾如王意,名为第七宝。此名为七宝,轮、象、马纯白、居士、珠、女宝、典兵宝为七。」
67 是+(谓)【宋】【元】【明】(大正1,509d,n.8)。
68 【綖】:古代覆在冠冕上的装饰。(《汉语大词典》卷9,p.824)。
69 【给使】1.服事;供人役使。2.供役使之人。(《汉语大词典》卷9,p.824)。
70 《佛光阿含藏.中阿含》(p.475,n.2):「阿夷哆(Ajita)(巴) 」,又作阿逸多,译为无能胜。
71 《佛光阿含藏.中阿含》(p.475,n.3):「座」,丽本作「坐」,今依据本经后文「即从座起」改作「座」。
72 印顺导师着《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p.127~128。
73 《佛光阿含藏.中阿含》(p.477,n.1):「弥勒(Metteyya)(巴)、(Maitreya)(梵) 」,译为慈氏,生于南天竺婆罗门家,绍释迦如来之佛位,为补处之菩萨。释尊曾授记其当于未来自兜率天下生人间,于龙华树下成佛,分三会说法。
74 印顺导师着《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p.531:「《中阿含经》《说本经》卷13,66经(大正1,510c~511b):
『佛记弥勒Maitreya当来成佛。』《长部》《转轮圣王师子吼经》(南传8,93):『有未来弥勒佛出世的
说明。』」,与《长阿含经》卷6,(大正1,41c~42a)《转轮圣王修行经》相同。过去佛的「记说」,
就是《长部》的《大本缘经》(南传6, 361~427),说过去七佛事。」
75 坐=座【宋】【元】【明】(大正1,510d,n.2)。
76 〔犹〕-【宋】【元】【明】(大正1,511d,n.1)。
77 《古来世时经》卷1(大正1,830b23~29):「汝当来世即当成佛,号曰弥勒如来,至真等正觉明行成
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世尊。于时贤者阿难持扇侍佛,佛告阿难:『取金缕织成衣来,当赐弥勒比丘。』阿难受教,即往取奉授世尊,世尊取已,便与弥勒,谓弥勒言:『取是法衣以施众僧。』」
78 《佛光阿含藏.中阿含》(p.481,n.1):「波旬(pāpīyās、pāpīyān)(梵)、(pāpimant)(巴) 」,又作波卑掾、
波卑夜、波卑面,译为杀者或恶者,北传中称其为欲界第六天魔王,经常企图挠乱佛及诸弟子。玄应
音义卷8:「言波旬者,讹也。正言波卑夜,是其名也,此云恶者,常有恶意,成就恶法,成就恶慧,
故名波旬。」慧琳一切经音义卷十:「旬字本从目,音县,误书从日为旬。今验梵本无巡音,盖书写
误耳,传误已久。」
79 游+(行)【宋】【元】【明】(大正1,511d,n.2)。
80 《增壹阿含经》卷44,125经(大正2,787c14~19):「世尊告阿难曰:将来久远于此国界,当有城郭名曰鸡头,东西十二由旬,南北七由旬,土地丰熟,人民炽盛,街巷成行。尔时,城中有龙王名曰水光,夜雨泽香,昼则清和。是时,鸡头城中有罗剎鬼名曰叶华,所行顺法,不违正教。」
81 《金刚般若疏》卷1(大正33,96a20~22):「佛及人寿八万岁,须达尔时名儴佉王,儴佉王此云螺王,
其色白如螺也,出家得成罗汉。」
82 〔说…竟〕-【明】。(大正1,511d,n.3)。
83 〔四…字〕-【宋】【元】【明】。(大正1,511d,n.4)。
《中阿含经》卷13
65-66经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去恶就善。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吃素印经。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5-6 19:32 | 显示全部楼层
共登觉岸。




华藏净宗弘化网 http://www.hwadzan.com/
华藏净宗弘化网 http://www.hwadzan.net/
华藏净宗弘化网 http://www.hwadzan.com/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络念佛堂 http://edu.hwadzan.com/amtb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络念佛堂 http://edu.hwadzan.net/amtb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路电视 http://edu.hwadzan.com/livetv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路电视 http://edu.hwadzan.net/livetv
华藏净宗弘化网数位图书馆 http://edu.hwadzan.com/
华藏净宗弘化网数位图书馆 http://edu.hwadzan.net/
华藏净宗弘化网影音图文检索中心 http://ft.hwadzan.com/index.php
华藏净宗弘化网影音图文检索中心 http://ft.hwadzan.net/index.php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络念佛堂 http://edu.hwadzan.com/amtb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络念佛堂 http://edu.hwadzan.net/amtb
印光大师-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fabo?orde ... =%E5%8D%B0%E5%85%89
佛教藏经集  http://www.fodian.net/zjj/
尧软大藏经阅经系统1.5 http://pan.baidu.com/s/1pJmcIyZ
尧软大藏经阅经系统1.5 http://soft.ctfile.com/info/IU599850
尧软大藏经阅经系统1.5 http://pan.baidu.com/s/1jIl1APS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2-24 06:35 , Processed in 0.151178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