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174|回复: 1

修行与生活座谈会定弘法师主讲(第一五五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5-6 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定弘法师(锺茂森博士)修行与生活座谈会》

修行与生活座谈会  定弘法师主讲  (第一五五集)  2012/4/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52-213-0155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请坐。我们继续来举行「修行与生活座谈会」,首先我们回答在协会本地同修提出的问题。

  问:我是初学佛的,请讲解佛七的做法,初学者是否适合参加?

  答:佛七就是七天念佛,执持阿弥陀佛名号。这种修行的方法源自《阿弥陀经》,《阿弥陀经》上经文写得很清楚,说「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这经文就很明确的告诉我们,如果我们要发大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成佛度众生,这个法门若一日到若七日就能成就,最快速、最方便,直截了当。

  怎么做?首先你要做善男子善女人,这个善的标准是《观无量寿佛经》里面讲的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是讲做人,最起码一个修行者应该做到的善行,孝亲尊师,对众生都有慈悲的爱心,不能伤害他们,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这是讲真正学佛从三皈开始。皈依佛门,必须要持戒,在家同修必须持好五戒。威仪就是我们做人的行为举止,都要有礼貌、都要合规矩,让人看了很顺眼,能够做一般人行为的模范。「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是做大乘菩萨首先发大菩提心,就是要广度一切众生的心,不能只度自己,就是我们要往生西方也是要为度众生而发愿去的;不是说想到那里思衣得衣、思食得食,金银珠宝、七宝具足,想要什么就得什么,这么好的生活,为这个而去的不行,那你还是为自己打算,没有发菩提心。那里生活条件是好,但是我们不是图这个去的。我们是为了到那里跟阿弥陀佛学习,早日能够获得圆满的智能神通,能够帮助苦难众生,救度一切轮回的众生,去西方是最快捷的一个途径,所以发菩提心。要深信因果,什么因果?不是普通世间的因果,世间因果当然要相信,但是大乘菩萨这里讲求的深信因果,是信念佛是因、成佛是果。我念阿弥陀佛,这个果就是往生极乐世界不退成佛,这是世出世间最殊胜的因果。然后读诵大乘,大乘经典我们不要读多,就读一部,一门深入,一经通则一切经通,读多心就杂了,反而不通。然后劝进行者,遇到有缘的众生,劝导他也一起修三福,也一起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三福具足,则称为善男子善女人。这种人闻说阿弥陀佛名号这个功德,也就是具体而言,你听到《无量寿经》,你真听懂了这是闻,没听懂不叫闻,听而不闻。「闻」是你真听明白,听明白了你肯定会念佛,「说」就是念佛。闻说阿弥陀佛,先是闻,真正闻名了,你就有信心,你就会发愿求生净土。

  信愿具足,这个人决定往生。蕅益大师讲的,往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以深信愿持佛名号,乃至十念决定往生。所以佛号不在乎你念多少,在乎你那个念佛的心是不是具足了深信切愿。真信的人没有疑虑,决定往生;真发愿去的人,这个世间一切放下,一点牵挂都没有。古人讲「视死如归」,他这个归也对,回归极乐世界;他不止是视死如归,他甚至把死亡当作一件欢喜的事情,到西方了。现在面对这么多的灾难,会不会害怕?绝对不会害怕,更不会去躲避。为什么?灾难真的有一天来了,我们就念佛到西方,绝不会回避。实在讲,愈早去愈好。现在还没去,那是阿弥陀佛大概留我们在这个世间还要为众生干点事,多劝几个人去,这样的心就是具足信愿。虽然你念佛没什么功夫,你念佛可能十句都连不上片,都夹杂妄想,这是你的功夫不行,要去练,慢慢提升,但是现在最重要就是我们真信切愿,随时随地准备好往生西方。实在讲,你有深信愿,念佛会功夫提升很快。所以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你有深信切愿,你肯定念阿弥陀佛,你这个佛号不会间断。现在虽然念不成片,你知道自己还没到家,功夫没到家,继续努力,勇猛精进,终于会有一天你能连成片。

  怎么练法?佛七就是个方法,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乃至七日。上根之人念一天他就成片,一心不乱就达到;根机次一点的,若二日,他念两天两夜,四十八个小时能达到一心不乱;再差一点的,若三日;最差的,若七日,七天七夜,都能达到成片。这种念法是刚才我们讲的,前面有基础,你首先是善男子善女人,然后你闻说阿弥陀佛,你闻了,你真听懂、听明白,你这个世界真放下了,克期取证,七日七夜之内拿到一心不乱。一旦拿到一心不乱,你就不退转了,所以你决定往生。为什么?一个是你自己心清净,心净则佛土净,再加上阿弥陀佛他有这个愿力加持,他就是发愿在人临终的时候接引我们往生。我们现在念到一心不乱,但是还没往生,不要紧,你留在世间有任务。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西方极乐世界清净大海众菩萨,必定在你临终的时候现在其前,会出现告诉你,你善根福德因缘成熟了,我因本愿力故,特来迎接你到西方极乐世界。其人临命终时,心不颠倒,清清楚楚,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几天前我到新加坡为黄金宣老居士念佛送行,他就是给我们做一个很好的示现。我是三月二十三号到新加坡去看望他的,当时他因为癌症晚期已经卧床不起,但是头脑很清楚。这个人真是善男子,孝顺父母,团结兄弟,在家敦伦尽分,学佛之后护持正法,一心念佛求往生。他很喜欢做三时系念,常常到香港来做三时系念,跟傅来成居士一起来香港,每次我们这个一年两度的「三时系念」他就来做。大概是他一生有杀业,因为他开了几家酒店,这酒店里面有杀生,所以他晚年有这样的恶报,但是头脑清醒。我去看望他,是老法师让我去看望他,我跟他讲,老法师让我来看望您,劝您念佛,一切放下,求生净土,他听了很欢喜。我问他,你有没有信心往生?他皱着眉头说,我现在都不知道能不能往生,没信心。我一想这不行,没信心就往生不了,往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没信心怎么行?我就鼓励他,我说您老人家一生行善积德,护持正法,功德很大,您只要把这些功德回向求生净土,这个世界万缘放下,决定往生。阿弥陀佛本愿绝不虚妄,一定会在你临终时候接引你往生,他已经在看着你,你要相信,不能怀疑。我说得很肯定、很坚定,信心十足,他也就被我这个话鼓励起来,很欢喜。我就跟他讲,我说咱们一起念佛。因为他身体很痛,我说你念佛就不痛,愈痛愈得念佛。他点头很配合,我就敲着引磬,搭上衣,跟他一起念。有时候他确实会痛,我看他一皱眉头的时候,还没等他呻吟,我就握着他的手,你现在大声念佛。我也跟他大声念佛,把他的注意力拉到佛号上。他很配合,痛的时候就使劲念,真的念过去,这痛也就是一段,痛过去了它就不痛,慢慢他的状态愈来愈好。

  我从早上九点跟他一直念到下午二点,临行的时候我跟他告别,我问他,您有没有信心往生?他很大声的跟我讲,有信心往生。我说这就妥了,您有信心,决定往生,因为您有愿。我问他,您这个世界还有什么牵挂?他说没什么牵挂,该料理的后事布置下去了,这些遗嘱什么都立好了,交待了,该交待的都交待好了。之前他就是没信心往生。所以我就跟他讲,你现在真信切愿了,决定往生。他合十跟我告别。结果我走了之后第四天,我二十三号走的,二十七号他就要自己的家属赶紧把佛像立起来。就是师父每次去新加坡,他来做接待,就住他的酒店,他都给师父立一个很大的佛像,他自己很喜欢的。他就叫家属把那佛像找出来立在他面前,而且要家属把他那个病床上半截竖起来,他就可以坐起来看着佛像,心就很安。到第二天,二十八号,他就跟三个家里的人讲,说阿弥陀佛跟我说,我还有两天,两天我就能往生。这话说了三遍,还怕人听不懂,竖起两个手指说还有两天,预知时至。家里人当时还没在意,因为觉得他身体好好的,连护士都检查身体说,可能还拖很长时间,还是要会受点苦,不可能两天就走。中气也很足,念佛还挺大声,怎么可能这么快走?没想到真的两天就走了,他是二十七号说的,二十九号就走了,两天。二十九号也就是几天前,今天是四月二号,他是三月二十九号走的。二十九号的中午,他就叫家属给他净身、排便、更衣、换床单,全都得换新的,要迎接阿弥陀佛。全给他料理完,没多久念着佛就走了。真是就两天。

  所以看到黄老居士往生,我们就真的很有信心。他念佛功夫不行,就连往生之前几天还在发脾气,烦恼都压不住,但是他有信愿,带业往生。只要临终的时候他的烦恼不要起现行就能。怎么能够临终的时候烦恼不起现行?当然一个要靠平时念佛功夫,可是这是其次,平常即使你有十足的功夫,到临终的时候一分都用不上。靠什么?靠阿弥陀佛威德加持你。所以经上讲,其人临命终时「心不颠倒」,心不颠倒是阿弥陀佛加持你的,你哪有本事心不颠倒?证了果的人才能在临终的时候心不颠倒。烦恼一品都没断,肯定颠倒,业力驱使他去投奔六道里面投生;那个时候心不颠倒的、清清楚楚的,肯定是阿弥陀佛加持。为什么有阿弥陀佛加持?因为我们有深信切愿,这是感,阿弥陀佛加持是应,所以信愿多么重要!

  信愿怎么来?信愿要靠听经闻法得到,如果我们不听经、不闻法,道理没搞清楚,那个信心都不踏实,愿也不会恳切。天天听,天天听等于是听师父天天劝我们,我们就能放下,我们就有坚定的信心,这样你肯定往生,这就叫有往生把握。这个把握不是说自己有什么功夫,千万别误会,认为自己有功夫,那个很容易增上慢,自己没功夫。就像印光大师讲的,自己是凡愚僧,根性陋劣,愚痴凡夫僧。愚痴凡夫,为什么有把握往生?靠阿弥陀佛本愿加持,他来接引。我们是具足深信切愿,这个有把握;这世界一切放下,这个有把握;一点不怀疑阿弥陀佛,一点也不怀疑自己,这个有把握,那你就有把握往生。灾难现前,你不惊不怖,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这是佛七意义之所在。

  所以佛七,那是什么人去打?真正看破放下,要求生净土的人。这个七天是精进念佛,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真正是这样念佛。一般的佛七,那只能叫结缘佛七,你还会睡觉,你还会说话,念两小时累了吃点茶点,聊聊天,然后再继续念。那个都是跟西方极乐世界结缘,不是《阿弥陀经》里所讲的佛七。如果我们用《阿弥陀经》里讲的佛七,估计没几个人敢来了,念个几天就得走,就要往生,把人都吓跑了,谁敢来?如果我们这个协会说,今天开始打个佛七,或者是在博览馆办个法会,办四天,这四天必须得往生,你看你还来吗?肯定就不会一万人,可能一百个人都找不到了。放不下!所以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原因在此地,就是放不下。所以真正放下的,七天之内你肯定拿到往生把握。

  现在打佛七,师父上人提倡要解行并重,就是一半时间听经,一半时间念佛。这个月底我应日本太和净宗学会邀请,到那边跟他们打佛七,他们让我讲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七天讲圆满。我也做个尝试,现在我们这个时代的众生打佛七应该这样打法。为什么?因为现在的人没有信愿,光念这句佛号入不进去,必须要跟他讲经,把阿弥陀佛本愿功德、这句名号功德说清楚,他就能生信心、生愿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若一日他都有把握往生。黄金宣老居士没有一日,我从早上九点到下午二点跟他念,才念了五个小时,他就有往生把握了,是阿弥陀佛亲自来给他安排。所以念佛,其实一念、十念都能够相应,关键是你那个心要发出来。所以我们这次打佛七是一半讲经讲四个小时,一半念佛念四小时,当然没有那么精进,因为还回家睡觉,如果不睡觉那是了不起。但是现在人的根性不如以前人,不睡觉确实不行,身体受不了,他念佛还打盹,你还不如回家睡觉,这不能硬来。

  问:下面问。弟子刚刚学佛半年多,有件事情令我很困扰,现在想请教法师。我姐姐已结婚并有了孩子,每次托我在香港买奶粉寄到大陆给她,但却让我找她以前的男朋友拿钱,或让她以前的男朋友将钱给我。我觉得姐姐这样做不好,是贪财,所以多次的劝她,甚至争吵过,但她不听我的劝告。我如果继续帮助她用以前男朋友的钱买东西,会不会背因果,是不是造业?如果不帮她买奶粉又觉得不好。请法师开示,我该怎么做?

  答:这就要看她跟她以前男朋友有没有什么约定,如果她以前这个男朋友答应过,说继续会供养她,他心甘情愿的拿这个钱,这没问题,你情我愿,这个不算偷盗,也没有什么因果,她所得到的,你姐姐得到的,还是她命中该有的,这是福报。确实不要用贪心,如果你姐姐能够说把这个布施掉,不要了,不要了也不会少,命中还会有这个福报,不是从这来就是从那来,该有奶粉吃就会有奶粉吃,把这道理跟你姐姐讲清楚。假如说她以前的男朋友是不甘心情愿的出这个钱,硬逼着他出,那确实就会有因果。严格的讲这是犯盗,盗恶,我们昨天晚上讲「净宗根本戒」就讲到盗恶。别人不同意的你拿来取用,或者是他勉强给你,心不甘、情不愿,这都属于盗恶,那就会有因果,盗恶感应的果报是贫穷。所以把因果的事实真相跟她讲清楚,自然她就心平气和。讲清楚了,她如果还是继续做,那你也只能随顺她,不能够我们干扰她的因果,也不要。她没觉悟,你跟她这么硬来、控制、干扰,她会生烦恼,那你也有因果。所以要学会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没有自己的这种控制欲,没有,不要去干扰别人,随顺众生,他能觉悟就觉悟,不能觉悟就随顺,终有一天他会觉悟。佛菩萨度人很有耐心,看着众生堕地狱他救不了的,那也只好让他堕地狱。你没办法,你要硬拉他,他反而毁谤你,那他造更重的因果,堕的地狱更深,所以只好等因缘成熟。这样的度众生,你不生烦恼,你心就清净。

  问:下面问,清净妙明的真心怎么会生起一念不觉?若恢复自性后,是否还会生一念不觉?请您慈悲开示。

  答:这个真心是不动的,没有念头,本来无一物,本来无一念,什么都没有,清净本然。那怎么会起这一念?就是迷。谁迷?我迷了,除我以外没有别人,就是自己迷。迷的样子就是起心动念,这叫「无明不觉生三细」。无明就是迷了,不觉悟。如果觉悟,当下把念头放下,那就觉悟,就明心见性了。不觉悟就生三细相,所谓业相、转相、境界相。业相就是一种动相,起了波动,本来是没有,本不动摇,现在起了波动,很细微的起心动念,叫细相,科学家讲这有能量,念头一动就产生能量;转相就是信息,佛法里称为见分;境界相是相分,这是物质现象发生了。这个境界里面很微细,所以产生的境界也很清净,这就是净土。但是继续不觉悟,「境界为缘长六粗」,这个六粗相就发生了,妄想分别执着就非常严重,产生的境界就是浊恶的境界。我们眼前六道轮回就是浊恶的境界。这些境界根源也就是这一念妄动,把妄动放下,你就见到自性,你就觉而不迷了。还会不会再起念头?不会,因为你觉悟了就不会再迷,就不会再起心动念。所以成佛之后,绝不会再退回做凡夫。

  问:下面问。我是位男居士,四十六岁,生活无忧,家庭和睦,想将全部精力放在修行上,求往生。请问师父,我应选择什么样的环境有利于成就?

  答:你这是很有福报,怎么办?可以学刘素云老师,你在家专听《无量寿经》,我们师父讲的《净土大经科注》,或者《净土大经解》,我们协会有光盘,你请一套回去。我听说法会还专门有听经机赠送给大家,那比光盘携带就更方便。你就在家听,一天听十个小时,听经也是修行,戒定慧一次完成。你听经的时候不打妄想,诸恶莫作,这是戒成就;心定在经教上,专注的听,这就是定;慧,你听经听明白、觉悟、开悟了,这是智慧。所以听经本身也是在修戒定慧,一天听十个小时是修十个小时的戒定慧。刘素云老师就是这样成就的,她得到念佛三昧。所以环境的选择,只要你能够这么做到,就是能够有十个小时听经念佛,这是最好的环境,不管在哪,不一定要到道场,在家里也可以,家里有这个条件就行。刘素云老师她家里的条件肯定不如你,我们听她的报告讲,她家里先生不信佛,成天跟她捣乱,她就得修忍辱。给先生做饭,还得做鱼,先生爱吃鱼,这杀生,那只好边念佛边做。这个环境不太利于修行,但是她依然能够成就。所以人只要有决心、有毅力,环境都是次要,成功与否取决于你自己。

  问:下面问,事上的错易改,习气如怨恨恼怒烦难改,遇到一点境界就起来,即使不对人发出,存在于自心也很难受。我很想化掉习性,但每天观照习气、找错认错,觉得念佛都少了,而且认识到不该动性后,下次还照犯,但轻了些,改不掉。请问法师,改习气、化习性与念佛怎样处理?

  答:这是一不是二,念佛和改过是一体的,不是分开的两个修行法。我们念佛就可以用佛号降伏自己的习性,烦恼起来的时候,立刻提起阿弥陀佛,这就叫化性,这就是改习气。平常天天要有忏悔、观照的时间,忏悔、观照可以用三个根的经文做功过格,这对照比较容易观照。第二个就是听经,因为师父在讲经里都把我们的习气毛病给点出来,你听懂了你也知道要怎么改。所以真正听经听进去的同修,都常常有这样的感受,师父这句话是对我讲的,师父讲的就是我的毛病。真的,他听经是听明白了,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这叫开悟。悟后得起修,把那错误改正过来,这叫修行。怎么改最好?用念佛。下次刚要犯的时候,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先念个十句佛号,把心定下来,不要理会那些习气,那些恶念不管它,我就专注在佛号上。你再一看,那习气也没有了,刚才那个烦恼的念头找不到了,本来就是妄念,不是真实的,你放下也就放下了。这念佛改过的效果是最好的。

  问:下面问,我去年研究生毕业,学中国哲学,现在在家照顾外公,听经念佛,没有工作,父母支持,但亲友不理解。靠父母养育,我心中也难过,但真想明理改过、并且念佛有定力之后,再去工作、服务大众。请问我这样是否很自私?我不想结婚,想珍惜这个人身,好好利用修行,用更多的时间与精力照顾他人,可以吗?

  答:当然可以,这很好。确实年轻人如果能够发这个心用功修行,将来为佛菩萨做弘法利生的事业,这叫菩萨发心,我们也很欢喜、很赞叹、很随喜。我们过去也是这样,师父老人家、还有学佛的一些长辈,也是这样鼓励我们,所以我们基本上这条路都没有走弯路。我也没结婚,我也一直跟着师父老人家学。到今天有这个福报出家,有这个弘法的殊胜的缘分,这都是佛菩萨给我们安排,原来刚初发心时候没想到有今天。这以后怎么样,我们也不要太多去考虑,考虑当下,我自己要断恶修善,积功累德。如果家里人能够支持,允许你在家里这样修,那是好事,那你就勇猛精进。

  你没有工作,一天到晚有这么多时间,我奉劝你,像师父老人家讲的,能不能一天拜三千拜?三千拜大概要多长时间?大概九个小时。我拜一千拜是两个小时四十五分,不到三小时,所以三千拜也就是不到九小时。而且你愈拜愈快,边拜佛边念佛,其余时间就专听经,读《无量寿经》。一天拿出十五、六个小时用功的修,你会很快开悟。你拜佛真消业障,把业障都消掉了你就能开悟。等你开悟之后,弘法利生就方便了,《无量寿经》拿给你你就会讲。你不愿意上台讲,你愿意护持正法,做护法也很好,护法人才也很缺乏,弘、护都很少人才。说老实话,护法人才要比弘法人才高,弘法人才不要求要开悟,他是在学习,像我这样,我是在学习过程,当学生;护法人才需要开悟,他才能护得住,他才有智慧。所以师父上人曾经就讲过,说他现在老人家从弘法讲台上退下来做护法,护持年轻人,他老人家才是真正护法,护持这个地球这一方国土正法的宣扬。当然他老人家弘护兼于一身,因为没有人才,他不得不这么辛苦,弘法也要做,每天四个小时,护法也要做,培养人才。幸好就是他老人家威望高,做他助手的人很多,他老人家想做什么事,一呼百应,大家也很听他的话,做事起来就很方便。老人家现在最希望做的就是培养下一代弘法的人才,他老人家常讲,「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法脉的传承如果没有后人继承,这就对不起佛菩萨,对不起祖师大德、自己的老师,所以必须要有传人。

  传人的资格,他要开悟,至少要拿到往生的把握,这是最低最低标准,只有净宗开这个缘。没有往生把握的,自度都度不了,何以度人,何以荷担如来家业?所以希望年轻人发这个心。而发心,一个是扎根很重要,扎三个根,甚至四个根,再加上文言的根。师父也讲,三十五岁以下都来得及,背古文,花两年时间背上一百篇古文,文言的根就扎好了;然后德行的根,这四个根也扎稳,就选择一部经,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你能开悟。不仅是开悟,你能振兴你所学的法门,不管你学哪部经,你要学《华严》,你将来是贤首宗的祖师;你要学《法华》,你能做天台的祖师;你专攻《金刚经》、《六祖坛经》的,你能做禅宗祖师。各宗各派都需要有传人,当然还有传统文化,儒和道都需要有传人。所以现在发这个心,用功精进,等待佛菩萨的安排。

  问:下面问,我奶奶八十九岁,眼耳不好使,并和我妈积怨已久,每天都骂她,家人都受影响,怎样劝说她俩都不行,她们都不学佛。请问法师,我该怎样帮助她?

  答:你就好好精进用功,每天将自己的学佛功德给她们回向。什么时候你自己业障消了,你也就能帮她们消业障,就能化解她们的怨结。古圣先贤的学问都是「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舍掉自己的修学,而想去帮助别人,佛讲无有是处,不可能。所以你对她们都要尽孝,用你的德行感化她们。

  问:下面问,法师,如果发心将来从事传统文化和弘扬佛法的工作,要具备哪些条件,现在如何培养?

  答:刚才已经跟你讲了,落实四个根,背一百篇古文,一门深入,每天拜佛,你将来就能够成为传统文化和佛法的传人。

  问:下面问,放生协会中组织者与别人合伙开办养鸡场是否如法?还能与此人一起参加放生仪式吗?

  答:开办养鸡场,这都跟杀生有关。他养鸡是不是为了杀?多半应该是为了杀生,那就不如法,放生的功德不足以抵消他的杀业。所以劝他最好的放生就是停办养鸡场,这是最大的放生,他要舍得。我认识一位东北旅顺的企业家,他没学佛之前,包了个养鲍鱼的养鱼场,是卖海鲜的。学了佛之后知道这不行,这是杀生,但是投资已经投了五百多万,来问我怎么办?有人建议他,把它转让给别人就行了。我说你转让给别人,这些鱼还得死。他是买的鱼苗在养,养大了包给别人,那不还是一样吗?你不杀,你让别人杀也不行,你也有一分因果。我说你能不能够当布施,把这些鱼全放生,放到海里?那里就是通到海洋的,就放到海里去,把闸门都打开,让牠们都游走,你就是大放生,放五百万的生,你能不能这么做?他回去思考了一下,下了决心,一咬牙真干了。难得!他这一念就是无量功德,救了多少生命。

  问:下面问,丈夫有外遇多年,
 楼主| 发表于 2018-5-6 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对待?

  答:如果妳真学佛,一定要包容,绝不能对立,绝不能有怨恨心。孔孟之道,仁义忠恕,恕就是宽恕、包容。佛法,大乘佛法就是真诚、慈悲,用妳的真诚的爱心,慈悲就是爱心,来感化他。这个慈悲跟爱还不太一样,爱里头有情执,慈悲里没有情执,它是清净的爱,看到众生造恶业可怜,怜悯他,帮助他觉悟,这里面没有情执。妳没有情执,妳就能度他,妳有情执妳就度不了他,妳被他所度。用妳的爱心慢慢去感化,让他能回头,让他能忏悔。他不忏悔,妳绝对不能够逼他忏悔,那就会对立,让他自己觉悟,而且绝不把他过去的过失放在心上,妳这心多厚道、多慈悲。只要妳是真诚的,没有感化不了的,古德有讲,「诚之所至,金石为开」,真诚到极处,连金银、石头都能够被感动,更何况人心?没有被感动,说明我们真诚还不够,还要继续努力。绝不能够批评,绝不能够责骂,提都不提,就当不知道这回事。即使是妳知道了,知道了依然对他那样的恭敬、关怀、爱护,甚至对那对方也一样的爱护,当姊妹一样看待。人都是有良心的,一天改不过来,两天、三天、一个月、一年、三年,终有回头之一日。

  问:下面问,我是北京来的一位居士,以前因信念不真,曾听信一位修道人,此人能通灵,确实有些神通,让送子娘娘给我的儿子改了生日,现在想来十分不安。既然此身只是肉身,若在阴阳薄上改了出生日期,这个儿子还是我以前的儿子吗?若不是,我以前的儿子在哪?我明白,儿子与父母均是有缘才聚,若换了人,岂不结了怨?心中不解。请法师开示。

  答:我告诉你,你这些都是妄念,把它放下,没事,干嘛要执着?首先第一个,你要把儿子放下,儿子跟自己就是前生的缘。不管是谁,这个儿子真在你面前了,他就不外乎跟你四种缘,讨债的、还债的、报恩的、报怨的。你说换了个人,换了个人还是跟你这四种缘,来到一家里的、进了一家门都是有缘人。所以你要把情执放下,不一定执着这是我儿子,那个不是我儿子,你不要有这个执着,普天之下的儿女都是我儿女,心量要扩大。他既然来到我家,我就有责任教育他,把他教好,替社会培养一个人才,这不是为自己。古人讲养儿防老,这都是为自己,我们养儿不是为防老,是为了社会,为了帮助苦难众生。这一点我还真挺佩服我母亲。你看我母亲送我出家那天,明确表态,把儿子送到三宝,送到佛门里面布施了。养到三十多岁,三十九岁布施了。布施,希望这儿子将来能够为续佛慧命、弘法利生做点好事,自己一心念佛求往生。这是大布施,一般人布施点钱财能拿得出来,身外物能拿得出来,布施个儿子就不容易,她能放得下。所以我希望你可以向我母亲学学,我是举贤不避亲,可以听听我母亲讲的「母慈子孝」那个光盘,会对你有点启发。而自己真正放下情执,你才有智慧知道该怎么教导孩子。

  问:下面问,净土法门是否在人临命终时,最后一念一定要念阿弥陀佛?我们听到大陆也比较有知名的法师,在讲经时说过,临终不能念佛号,阿弥陀佛也接引念佛人。请法师开示。

  答:临终不能念佛号,就是念不出声,但是心里有佛号,这样跟念出来是一样的。临终时候很虚弱,确实念不出声,没有关系,心里有佛,一样往生,关键是心里有佛。所以临终一念、十念,这是讲心上的念头。

  问:第二个问题。到底什么叫夹杂?念诵五经以外的经,如《心经》、《普门品》、《地藏经》、《金刚经》等,是否为夹杂?

  答:如果你是专修净宗,真的就要依净宗经典。你不管修什么宗都要专,譬如说你是专修《华严》,如果你还念《法华》,就叫夹杂;你要专攻《法华》的,你再念《楞严》,那也叫夹杂;同理,专修净土的,你就专念《无量寿经》、《阿弥陀经》,你五经还尚可,还算本宗的,再多那也叫夹杂,都会影响你的清净心。每部经都是好,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但是你自己要选一门,你想门门都学,你学不成功,你叫贪,贪法。贪法还是贪,世间人贪财,你是贪法,换了对象,贪心是一样,用贪心学佛怎么可能成就?所以「一门深入,长时熏修」重要。

  问:下面问,台湾知名法师讥嫌末法白衣上座讲法,好多居士听了,不敢助印流通白衣大德们的光盘,甚至不敢看。

  答:末法时期白衣上座讲法,这是我们也看到的事实真相,白衣就是指居士,没出家。这种现象怎么来的?道理很简单,这出家的人不出来讲法了,那只好白衣居士出来讲法,如果白衣居士也不出来,佛法就灭了,那就灭法。现在还没灭,叫末法。所以这是个自然现象,佛法衰落的一个自然现象。正法时代当然都是出家人讲法,在家居士护持;像法时代两者都有,出家、在家都讲法;到了末法,出家人他不太讲法了,都是在家居士讲法;到灭法,谁都不讲,就是这样一个现象。所以这个你不能去批评,应该什么?鼓励人多讲法。出家人讲法当然好,最好是出来讲法,出家人不讲法,就不能够障碍在家人讲法,那个罪业就重,那叫障法。所以末法时期这是一个现象,就像黄念祖老居士也讲,正法时期成就最多的出家男众,其次出家女众,再其次在家男众,最差劲的是在家女众,正法时期是这样的;到了末法时期,整个颠倒过来,成就最殊胜的是在家女众,人数最多,其次在家男众,再其次出家女众,最后是像我这种出家男众最差劲。这只是个事实的描述,它没有褒贬,你不信看看在坐的听经人,是男众多是女众多?你哪个道场去看,都是一个现象,女众多于男众,女众比男众好学,末法时期就是这个现象,你不能说它不好,也不能说它好,它就是这样。总之,他学就是好,不学就不好。自己不学,还不让人学,那更不好,那都得下地狱。所以鼓励人学。

  问:下面问,我是搞企业的,生产酒的,一年向国家缴上千万税金。今又闻到佛法,想今生成就。请问师父有影响吗?怎样做才能如法?请师父开示。

  答:这个酒,佛在五戒里面戒除,这是戒酒。为什么要戒酒?因为酒能够令人乱性,喝醉了他就会造作很多恶业,会干杀盗淫妄等等的罪业。饮酒本身没什么罪,但是饮酒醉了就会造罪业。所以酒戒叫遮戒,遮是防止的意思,防止你犯杀盗淫妄的根本罪。所以受五戒的人要求很严格,这酒一滴不沾唇,也更不准贩卖,包括推销、介绍都不可以,自己不喝,劝别人喝,那一样是有罪的。所以真学佛了,要明白这个道理。生产酒,除非是药酒,药用的可以,如果是让人喝醉的那种酒,最好就不要再做。你看来一年能上缴上千万的税金,生意做得不错,是不是应该也赚了点钱,能不能够现在把这个企业关掉,余生够用就行了?好好的学佛,好好的忏悔,拿这些钱能做点好事,来护持正法,自己够吃够用,念佛求生净土,这是最佳选择,你的罪业就能够消除。我是跟你说的老实话,很不客气,你就别介意。我相信你来,也是想听我说点真实话,不是想听我讲点恭惟话、客气话,那没什么意思。

  有同修做过酒的推销,这个也是罪业,所以他学佛就有很多障碍,临终的时候走得很不好。尽管他拿很多钱出来做好事,他没全拿出来,那剩下的就是罪业,就很不容易忏掉。他想拿,家里人也不同意,这知道陷到里头很不容易,要深刻忏悔。所以他临终的时候我去看望过,他得癌症,瘦骨如柴,很可怜,我们都劝他要有信心念佛求生净土。他当时目光凝滞,好像听得懂,好像也听不太懂,说他听不懂,他好像也有点懂。这是什么?卖酒让人丧失智慧。古德讲,杀生吃肉失慈悲种,饮酒失智慧种,饮酒就会丧失智慧,这个经他就入不进去。不像黄老居士,他没卖酒,他杀生,头脑很清醒,虽然有点病苦,他清醒就好,临终最怕不清醒。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卖酒比卖肉更可怕,卖肉最多你临终受点苦,众生折磨你,你在那呻吟,但是你头脑是清醒的。像张善和,唐朝张善和一生以宰牛为业,临终时候牛头人来索命,他很清醒,大声的在那叫,叫救命。出家人来了,告诉他赶快念佛,念了一刻钟他就往生了。清醒重要,不清醒很难。这些道理我们懂了,我们自己挣来的钱怎么办?多布施。这属于不善业得来的钱,这个钱叫凶财,留下来的都是凶灾,不如全布施掉。而且布施,也要真正找利益社会、利益众生的事业来做,你乱投也没什么效果,这就需要用智慧。如果没有智能,必须要请教善知识,譬如说请教老法师,这是决定有智慧。

  问:下面问,愚生滞港多日,今拟返乡,前日胡语叨扰,心甚不安,特来拜别,愿法师所愿则得,心想事成。昨夜迷糊又生二疑(两个疑问),欲罢不能。第一,阿弥陀佛在创建极乐世界前,该世界是否同我们娑婆世界相似?如果相似,我们能否像阿弥陀佛一样,把我们的世界建成极乐世界?

  答:阿弥陀佛在成立极乐世界之前是法藏比丘,《无量寿经》讲得很清楚,他原来是个国王,出家了。当时的国土比我们现在娑婆世界的国土要殊胜,从哪看?第一、从人的寿命上看,当时人的寿命都有四十二劫。当时的佛是世间自在王佛,在世教化四十二劫,一劫等于十二点七亿年,所以他的寿命特别长,比我们这些众生福报就大多了。我们的寿命也就是一百岁算很了不起,跟他们比是没得比。从寿命上看的福报大,其它都是相应的,所以他起点就比我们高,这是他前生修来的。虽然说起点高,但是我们用他的这种方法,我们从现在开始做,在娑婆世界要建立极乐世界,也不是办不到,因为阿弥陀佛过去他也有像我们这样的时候。所以我们怎么样能建立极乐世界?你要向阿弥陀佛学,阿弥陀佛怎么建造极乐世界?他跟他的老师学,他老师是世间自在王如来。他发愿说建立一个极乐国土,怎么建立?他老师告诉他,你必须自修自证,「清净佛国,汝应自摄」。这一点,当下他开悟了,佛给他讲经说法,他能开悟。

  真的,极乐国土不出自性之外,心外无法,哪有极乐世界?极乐世界都是我这一心变现的,所以清净佛国,汝应自摄,是你自心里摄受出来的,你自心中建立的,你心净则佛土净。这是把极乐国土的原理给他点出来,点出来之后法藏比丘言下大悟,大彻大悟,见自本性,明自本心。但是如果在这里就结束了,这部经也就没那么殊胜了。为什么?这就是禅宗,变成禅宗经典了,「对,OK」,像禅宗祖师那样讲,听老师讲是言下大悟,见自本性了。可是法藏比丘比这更高明,他不仅是言下大悟,他又问一句,这叫向上一着,问什么?说清净佛国不是我的境界,唯愿世尊用你的智慧神通力,为我方便显现十方诸佛国土,让我能看到、让我能学习、让我能摄受。这个就更高明,他在理上能彻悟,事上未必能够圆融无碍、到这个境界「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然后「世间自在王佛知其高明,志愿深广」,这个高明确实高明,高明得比一般禅宗里大彻大悟还高明。所以无怪他成佛的时候是佛中之王,光中极尊,超过一切诸佛。世间自在王佛知道他高明,就给他显现二百一十亿诸佛国土,用神通给他展现出来,让他去看,让他去学习,让他去摄受,他成立了极乐世界。

  这种学习就是看都看了一千亿岁,一千亿年,这个时间是够长了,再加上用五劫的时间来庄严佛土,成就极乐世界,圆满他的四十八大愿,极乐世界是这么建造出来的。我们也要用这种原理、方法。当然我们寿命没那么长,功力没那么深,但是这个原理、方法我们可以用。我们希望在这个世界成立极乐世界,怎么成立?首先第一个,你自己得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亲近阿弥陀佛,当时法藏比丘亲近世间自在王佛,我们现在亲近阿弥陀佛,你得跟佛学,这叫清净佛国、汝应自摄,你要到西方。到了西方之后,然后像法藏比丘当年那样,到十方诸佛国土遍游一切佛剎去观看、去学习,到西方你就能做到。这经上讲得很清楚,每天清晨你就出去外面,到十万亿诸佛国土去游览。十万亿那是表法,实际上是代表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佛土,你去游览、学习、观摩,成就你自己的极乐世界,而这个极乐世界肯定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是相同的。所以经上讲,第二十六品,「礼供听法第二十六」,《无量寿经》就讲,十方菩萨都来到阿弥陀佛国土学习。「菩萨兴至愿,愿己国无异」,希望自己的国土跟极乐世界无异,就是相同。那我们是从娑婆世界去的,我们也希望娑婆世界跟极乐世界无异。怎么做到?先到西方,乘愿再来,在此地你能帮助构建极乐人间净土。

  我们现在师父上人就是在提倡这个工作,你看他在图文巴鼓励大家构建和谐示范城,得到大家的响应,大家都努力干,这就是把图文巴变成人间的净土。我们现在赶紧先学本事,我们先要有他那个境界功夫,我们也在自己有缘的地方构建极乐国土,你只要在哪里,你就要在那里建立国土,极乐世界。这个缘是每个人不同,你所在之处就要让那里成为净土。怎么成为净土?从自己做起,为大家做好榜样。

  问:下面问,《华严经》中善财童子参访善知识的数量为何是五十三,其中是否有玄妙?

  答:这个五十三参,它实际上还是代表圆满,五十三位善知识代表社会各行各业、男女老少,造恶的、修善的都有,出家的、在家的都有。也就是说,我们在这社会所面对的形形色色各种人,这些人都是我的善知识,我都要用善财童子那样谦虚恭敬的心向他们学习。如果他们是行善的,我们要向他们学行善,我们赞叹,我们礼敬、赞叹;如果他是造恶的,我们礼敬,但不赞叹。为什么不赞叹?它跟性德不相应,但是礼敬是一样,像对佛一样礼敬,这是普贤行愿的礼敬诸佛。就像刚才讲的,如果你真正这样像善财童子在世间行普贤愿,你就在建立极乐世界,你当下便是乘愿再来的人。所以极乐世界很多十方菩萨到那里,然后马上回去,他不是永久待在西方极乐世界,他要回自己国土。我们也要这么做,我们现在一心求愿往生,一到西方极乐世界就能乘愿再来。甚至是还用你现在这身体,那身体还没坏,因为往生再回来就是一念之间,时间很短,一往生马上就能再来。本来时间都是假的,你看极乐国土的菩萨他们都有这个能力,将一念扩展成无量劫,将无量劫缩成一念。所以在人间我们看到一念,你在西方极乐世界可能都可以度过无量劫,你都成佛了,成佛之后再来都可以。这真是「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的法界,入不思议解脱境界。靠什么?靠念这句佛号往生净土。你往生能不能乘愿再来,还用你这个身体来度众生,就看你这个身跟众生的缘分如何。所谓缘分,就是众生还喜欢听你讲,他能够依教奉行的,这就是有缘,有缘你就再来。

  像我们师父上人,在二00五年十一月患了一场大病,寿命到了该走了。那时候他七十九岁,就是释迦牟尼佛往生的年龄,七十九岁。结果他在病中见到释迦牟尼佛、见到阿弥陀佛、见到毘卢遮那佛、见到观世音菩萨来接引他。佛问他,你还有什么在世间没做完的事情吗?你还有什么人要见吗?还有什么事要去做吗?师父就讲,我没有,随时可以跟佛走,去往生,但是如果佛看我还留在世间能帮助众生,我也可以留下来。结果后来他病就好了,就留下来,二00五年到现在,又是七年过去了。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叫乘愿再来,他已经到西方见佛了再回来,还用这个身体继续度众生。为什么?这个身体跟众生缘分还没了,还能帮助很多众生,那佛菩萨就用这个身体来继续广度众生。我这样理解,不知道大家能不能赞同?其实每个人都能做到,关键你要愿力强。至于说这个身体还能不能用,这个不管。就像师父跟佛讲的,如果这个身体还能帮助众生,也可以继续留下来。但是自己就想早点走,能不能留,那是佛菩萨安排,不用自己安排。自己安排很累,你自己安排,佛菩萨就不用安排了,自己做主;自己不安排,佛菩萨就得替我安排,他把我留下来,他得照顾我,不能不照顾,佛菩萨很讲道义的,哪能说留下我们就撒手不管了?不可能的,肯定是照顾得无微不至。你在世间多自在,随缘度众,这真是随缘妙用。在世间做众生好样子,威仪有则,代众生苦。

  问:再下面的问题是,我是来自北京服装设计的设计师,常年设计制作精美的中式服装和手工刺绣花卉吉祥图案,曾制作千手观音、孔雀、龙的传人等很多精制礼服。但自从我知道蚕丝是茧在热水中活活煮死的才能抽丝,心里很不忍。中式丝绸是国宝,苏绣、京绣更是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在已很少有从小修习的孩子,面临技艺的断层,我力求发扬光大、承传。但每次看到用生命换来的奢华,如刺绣、象牙佛像,心中都不知可否。请您开示。

  答:这种刺绣的艺术确实应该保留,但是能不能换,不要用丝绸。现在工业很发达,仿造丝绸的制品也很多,能不能换一下,不要用杀生得来的这些产品?现在化工行业也很发达,而且制作的真假难辨,什么东西都有仿造品,简直就看不出来的,那个不就可以?也可以用。这可以给你考虑,不知道我说的是不是外行话,因为我对这个确实不懂。但是原则上确实如果用丝,大量的消耗蚕丝,这就是在造业。这种艺术通过造业来维持,我看也不是好事,可以改革,把那个造业的部分去掉,留下的是精华。

  问:另,我信佛很多年,现早已吃素,但一直没有皈依的机缘。我在家常听您的光盘,很尊重您的修行,不知您百忙中可否有时间安排统一皈依的仪式?现真正发心,不是攀缘。

  答:这个皈依可以,我们协会有皈依证,这都是我们师父老人家有签名的皈依证。如果真正要皈依,我们重实质不重形式,在佛前,当然最好有出家众。如果大家真正有这样的意愿,可以跟协会统一报名,我也可以给大家做一个皈依传授的见证,证明师。你不是皈依我,也不是皈依师父上人,是皈依三宝,我们给你做见证这是可以的。因为大家时间都很忙,最好提前报名安排。如果没有这个因缘,听说现在在网上,专门有师父老人家给皈依的视频,或者光盘你请回家,跟着光盘做也行。最重要是你自己在佛前发愿,做真正三宝弟子,佛菩萨承认你是真的弟子,那个仪式确实不是最重要,随缘就好。

  问:下面问,如何将西方极乐世界落实在这个苦难的世间,以转娑婆为极乐?

  答:刚才已经给大家汇报,怎么在自己这个世界上建立极乐国土。你要发愿,要受持《无量寿经》,要学阿弥陀佛,以阿弥陀佛为老师,去极乐世界立刻再回来,你能帮助这个世间建立净土。

  问:下面问,弟子是从福建来的一位出家人,可否参加您即将在日本举行的救灾佛七?需什么条件才能参加?有无人数限制?

  答:这个感谢您,不过我听说他们已经名额满了,因为他们限于场地,只能有一百多人,一百七十人的样子。我是最初建议他不要超过一百二十三人,这是学慧远大师当年在庐山东林念佛堂,人数就是一百二十三人,个个往生。现在都超了,没办法,已经劝退一些人,这还是一百七十人,不能再加了,没办法,缘就是这样。以后会有机会,不一定在日本,看以后我们在香港,在哪儿有缘的,这就可以办佛七。没有缘分,在家里打佛七也行,关键就是以深信愿持佛名号。在日本,政府已经公布灾难的信息。有人还问我,你再考虑考虑,做好思想准备,你打完佛七,五月四号那天就会有大地震,东京,政府已经公布出来了,六点八级到七级,还可能有海啸,怎么办,你想好了?我就回复他,我们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去日本就是一心向往求生净土。我相信,以这样的心念佛,会念得很专注。不知道灾难什么时候来,灾难来了也不逃跑,就坐在那念佛,就等往生,海啸来了就在海啸当中往生。《无量寿经》上讲得好,「假使大火满三千,乘佛威德悉能超」,三千大千世界,十亿个银河系这么大的空间全是大火,你都能乘佛威德超过,都能往生,更何况那么点小灾难算什么?鸡毛蒜皮。实在讲,我们用这样的一种深信愿来念佛,就能化解灾难。老子《道德经》也都有这个话,讲「外其身而身存」,外就是把生死都置之度外,你往往能生存下来。就是不想活的一般能活下来,想活的未必能活得下来。这道理很有趣味,你们自己回去参。留下来的那都是佛菩萨安排的,都是有任务的。是不是自己想留?不是,自己想走,早点走好,这世间真的五浊恶世,多留一刻就多受一刻苦。实在能留下来为了帮助众生、代众生苦,那是报佛恩,当然也是义不容辞,但是绝不是自己想留。你用这样的心态,实际上你没有灾难,灾难是别人的灾难,自己没有灾难。

  问:下面问,既然我们学佛是修心,那是不是一切只关注在起心动念而不着相?

  答:怎么关注?最好的方法就是念佛,关注这句佛号,这是重要的,别把佛号丢了。你不用离开佛号还关注起心动念,你这是搞多余了,根本不用管起心动念,就关注佛号。你要是把佛号忘了,你就是起心动念,你就打妄想。你要听不见自己念佛,不就打妄想了?你赶紧把那个心收回来,收在佛号上。这就是大势至菩萨的法门,「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把六根收住,专注在这一句佛号上,这叫净念相继。这就是关注起心动念而不着相,什么相都不理它,只理会一句名号,执持名号。那名号是不是相?是相,对我们现在凡夫来讲,它也是个相,但是这个相能帮助我们往生,我们执持这个相、这句佛号能往生。为什么?这有阿弥陀佛本愿加持,带业往生。如果不执持这个相,执其它的相,那肯定都往生不了,六道也出不去。所以凡夫,我们不要好高骛远,就是执着佛号来念佛、来往生;不要讲什么离相念佛、不要着念佛的相、不要念佛,那都是搞虚无飘渺的玄谈,没用。老实念佛,死心念佛,最后九品有分。

  问:下面问。弟子初出家,恳请开示:应注意些什么?如何克服急于求成的心理?请问苦行好不好?

  答:急于求成的心理就属于心浮气躁的心理,现代人也很普遍。怎么克服?用刘素云老师的方法,一门深入,长时熏修,定十年为期限,不急于求成。实际上,你不急于求成,你反而成就得快;你急于求成,所谓欲速而不达。特别是修行不能求速,一求速,心就不清净。就把心定在一门上、一部经上,干个十年,开悟是自然而然。苦行好不好?当然是好,以苦为师,但是你苦行不能着相,着相的苦行是无益苦行,不仅无益,而且有害。什么叫苦行?人家看起来苦,其实你不苦,你心是清净的。现在讲的苦行,基本上就像刘素云老师那样就行了,减少欲望,减少外缘,专心在家听经念佛,敦伦尽分,一切都能忍耐、忍辱,这就是苦行。

  问:下面问,我们是来自贵州的居士,一行八人。关于本地宗教部门收缴恩师净老和尚法宝之事,需单独请教,恳请法师安排。

  答:不用请教了,这些事我都不懂,这个是各人造业,各人因果,我们也帮助不了。他收缴,我相信这不是国家领导人的意思,那一定是误会。这个误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就能澄清,就能明白,根本不需要去做太多的解释,愈解释愈抹愈黑,不需要。师父老人家清者自清,他本来就是一位大德高僧,真正为佛法、为众生、为社会,时间久了,大家都能明白。我们还是干我们的,一心念佛求生净土,这个重要,管别的都是多管闲事。

  问:下面问,我父亲学佛很精进,总是会离家去外地正法道场参加法会,平时也会在各地去帮助别人。但是母亲经常一人在家,觉得父亲不够关心她,退休之后更抑郁,情执很重。我知道,学佛之家本该其乐融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2-20 12:38 , Processed in 0.145357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