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317|回复: 0

(八三)南无阿弥陀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4-13 22: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六度集经》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谛知五阴法,深修六和敬,
远离不恭敬,除去六触身,
观六度相续,舍彼六爱身。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
罪亡心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
始从今日,乃至命存,
皈依佛陀,两足中尊;
皈依达摩,离欲中尊;
皈依僧伽,诸众中尊。(三遍)

诸佛正法圣贤僧,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所修施等善,为利有情愿成佛。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真诚 清净 平等 正觉 慈悲
看破 放下 自在 随缘 念佛
诚敬谦和,仁慈博爱。一门深入,长时薰修。
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信愿持名,求生净土。

父子有亲 夫妇有别 君臣有义 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
父慈子孝 兄友弟恭 夫和妇顺 君仁臣忠 朋实友信
仁义礼智信 温良恭俭让 礼义廉耻 孝悌忠信 仁爱和平

从心上放下自私自利、是非人我、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嗔痴慢、怀疑嫉妒、忧惧牵挂、七情情执、爱憎怨亲、胜负得失、身见对立、成见邪见、控制占有。

舍利子!十二缘生者,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如是生者,即一大苦蕴生。舍利子!彼无明灭即行灭,行灭即识灭,识灭即名色灭,名色灭即六入灭,六入灭即触灭,触灭即受灭,受灭即爱灭,爱灭即取灭,取灭即有灭,有灭即生灭,生灭即老死、忧、悲、苦、恼灭;如是灭,即一大苦蕴灭。舍利子!世尊如是说,为十二缘生。
菩提树下。四十八日。乃于癸未二月七日之夕。入正三昧。二月八日明星出时。廓然大悟。成正等觉。叹曰。奇哉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惠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祖知悟本性,谓惠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远离分别,诸根寂静。若不决定成等正觉,证大涅槃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寿命无量,国中声闻天人无数,寿命亦皆无量。假令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若能知其量数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光明无量。普照十方。绝胜诸佛。胜于日月之明。千万亿倍。若有众生。见我光明。照触其身。莫不安乐。慈心作善。来生我国。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无量刹中。无数诸佛。若不共称叹我名。说我功德国土之善者。不取正觉。
东方恒河沙数世界。一一界中如恒沙佛。各出广长舌相。放无量光。说诚实言。称赞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南西北方。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四维上下。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何以故。欲令他方所有众生,闻彼佛名,发清净心,忆念受持,归依供养。乃至能发一念净信,所有善根,至心回向,愿生彼国。随愿皆生,得不退转,乃至无上正等菩提。
每自作是念,以何令众生。得入无上道,速成就佛身。
无边殊胜刹。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自致不退转。

一心观礼,娑婆教主,九界导师,如来世尊,于五浊世,八相成道,兴大悲,悯有情,演慈辩,授法眼,杜恶趣,开善门,宣说易行难信之法。当来一切含灵,皆依此法,而得度脱,大恩大德,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清净法身,遍一切处,无生无灭,无去无来,非是语言分别之所能知,但以酬愿度生,现在西方极乐世界,常寂光土,接引法界众生,离娑婆苦,得究竟乐,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误人第一是多疑,疑网缠心不易知,
勘破疑魔勤念佛,功纯自有佛加持。
弥陀教我念弥陀,口念弥陀听弥陀,
弥陀弥陀直念去,原来弥陀念弥陀。
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
老实,听话,真干。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依法不依人。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千二百五十比丘俱。菩萨万人共坐。第一弟子鹙鹭子。前稽首长跪白言。车匿宿命有何功德。菩萨处家当为飞行皇帝。而劝弃国入山学道。自致为佛。拯济众生。功勋巍巍乃至灭度。唯愿世尊为现其原。佛叹曰。善哉善哉。鹙鹭子所问甚善。车匿累世功勋无量。尔等谛听。吾将说之。对曰唯然。佛言。吾昔为菩萨在尼呵遍国。其王闻人或为道升天。或为神祠升天者。王自童孺来。常愿升天未知所由。国有梵志四万余人。王现之曰。吾欲升天将以何方。耆艾对曰。善哉问也。王将欲以斯身升天耶。以魂灵乎。王曰。如斯坐欲升天也。曰当兴大祀可获之矣。王喜无量。以金银二千斤赐之。梵志获宝归。快相娱乐。宝尽议曰。令王取童男童女光华踰众者各百人。象马杂畜事各百头。先饭吾等却杀人畜。以其骨肉为陛升天。以事上闻。王曰甚善。王即命外臣疾具如之。悉闭着狱。哭者塞路。国人佥曰。夫为王者。背佛真化。而兴妖蛊。丧国之基也。梵志又曰。傥杀斯生王不获升天。吾等戮尸于市朝。其必也。重谋曰。香山之中有天王妓女。名似人形神。神圣难获。令王求之。若其不致。众事都息。吾等可无尤矣。又之王所曰。香山之中有天乐女。当得其血合于人畜以为阶陛尔乃升天。王重喜曰。不早阵之。今已四月始有云乎。对曰。吾术本末。王令国内黎庶并会。快大赏赐。酒乐备悉。今日孰能获神女乎。民有知者。曰第七山中有两道士。一名阇犁。一曰优犇。知斯神女之所处也。王曰呼来。使者奉命。数日即将道士还。王喜设酒为乐七日。曰。尔等为吾获神女来。吾其升天以国惠尔。对曰。必自勉励。退坐。寻求二月有余。经七重山乃之香山。睹大池水。纵广三十里。池边平地有大宝城。纵广起高各八十里。宝树周城曜曜光国。池中莲华华有千叶。其有五色光光相照。异类之鸟唱和而鸣。城门七重。楼阁宫殿。更相因仍。幢幡韑晔。钟铃五音。天帝处中唱人相娱。七日之后。释出游戏。于池沐浴。快乐已毕。当还升天。池边树下有圣梵志。内外无垢获五通之明。两道士进稽首曰。斯音绝世。将为谁乐。答曰。头魔王女等千余人。于斯游戏。方来修虔。尔等早退。受命退隐。议曰。斯梵志道德之灵。吾等当以何方致天女乎。唯当以蛊道结草祝[袖-由+厭]投之于水。令梵志体重天女灵歇耳。即结草投水以蛊道祝。帝释旋迈。诸天都然。唯斯天女不获翻飞。两道士入水解其上衣以缚之。女曰。尔等将以吾为。答如上说。以竹为箅行道七日。乃之王国诣宫自惧。王喜现女为之设食。慰劳道士曰。吾获升天。斯国惠尔。王之元子名难罗尸。为异国王。厥太子名须罗。先内慈仁。和明照大。初见世众生未然之事。无窈不睹。无微不达。六度高行不释于心。自誓求如来无所著正真觉道法御天人师善逝世间逮于本无。王曰。吾当升天呼皇孙辞。孙至稽首。受辞毕退就座。王曰。尔亲逮民安乎。对曰。蒙润普宁。孙曰。吾不求天女为妃者。王必杀其。傥因人以闻。王曰。吾当以其血为陛升天。孙即绝食。退寝不悦。王惧其丧即以妃焉。内外欣怿所患都歇。四月之后。梵志复闻曰。当为陷杀诸畜生以填陷中。取神女血以涂其上。择吉日祠天。王曰善哉。命诸国老群僚黎庶。当兴斯祀。皇孙闻之。怃然不悦。难梵志曰。斯祀之术出何圣典乎。答曰。夫为斯祀祚应升天。皇孙难曰。夫杀者害众生之命。害众生之命者。逆恶之元首。其祸无际。魂灵转化。更相慊怨。刃毒相残世世无休。死入太山。烧煮脯割。诸毒备毕。出或作畜生。死辄更刃。若后为人有戮尸之咎者。残杀之所由也。岂有行虐而升天者乎。梵志答曰。尔年东始。智将何逮。而难吾等。皇孙曰。吾宿命时。生梵志家连五百世。玩尔道书。清真为首。尔等巧伪。岂合经旨乎。梵志曰。子知吾道。奚不陈之。皇孙具说。梵志景则。圣趣至清。而尔等秽浊。残酷贪餮。虚以邪祀杀人众畜。饮酒淫乱。欺上穷民。令民背佛违法远贤不宗。尽财供鬼而亲饥寒。岂合圣趣沙门之高行乎。梵志等恧惭。稽首而退。孙即为祖王。陈无上正真最正觉至诚之信言。夫欲升天者。当归命三尊觉四非常。都绝悭贪殖志清净。损己济众。润逮众生。斯一也。慈愍生命。恕己济彼。志恒止足。非有不取。守贞不泆。信而不欺。酒为乱毒。孝道枯朽。遵奉十德。导亲以正。斯二矣。忍众生辱悲伤狂醉。毒来哀往。济而不害。喻以三尊。解即助喜。慈育等护。恩齐二仪。斯三矣。锐志精进。仰登高行。斯四矣。弃邪除垢。志寂若空。斯五矣。博学无盖。求一切智。斯六矣。怀斯弘德终始无尤。索为三界法王可得升天何难。若违佛慈教。崇彼凶酷。残众生命。淫乐邪祀。生即天弃。死入三涂。更相雕戮。受祸无穷。以斯元恶。庶望升天。譬违王命者冀获高位也。王曰。善哉信矣。开狱大赦。却绝诸妖。即举国宝命孙兴德。皇孙获宝都料穷民。布施七日无乏不足。布施之后。劝民持戒。率土感润。靡不遵承。天龙鬼神。佥然叹善。为雨名宝众彩诸谷。邻国慕德归化。犹众流之归海也。皇孙将妃辞亲而退。还国闭合废事相乐。众臣以闻曰。不除其妃。国事将朽矣。父王曰。祖王妻之。焉得除乎。召而闭之。妃闻恧然。飞还本居之第七山。睹优犇等告之曰。吾婿来者为吾送之。留金指镮为信。父闻妃去。遣子返国。不睹其妃。怅然流泪。护宫神曰。尔无悼焉。吾示尔路。妃在第七山。疾寻可及。皇孙闻之。即服珠衣。带剑执弓。衣光耀四十里。明日至七山。睹妃折树枝投地为识。前见两道士问曰。吾妃历兹乎。曰然。以环付之。翼从俱行。以木为桥。度彼小水。之八山上。睹四禅梵志。五体投地。稽首为礼曰。睹妃经斯乎。答曰。经兹矣。且坐须臾。吾示尔处。时天王释化为猕猴。威灵震山。皇孙大惧。梵志曰。尔无惧也。彼来供养。猕猴睹三道士。疑住不前。梵志曰进。猕猴即进。以果供养。梵志受之。四人共享。谓猕猴曰。将斯三人至似人形神所。曰。斯何人令之升天乎。梵志曰。国王太子开士之元首者。方为如来无所著正真道最正觉道法御天人师。众生当蒙其泽得还本无。猕猴叹曰。善哉。开士。得佛吾乞为马。优犇二人。一愿为奴。一愿为应真。开士曰大善。即俱升天。道有缘一觉五百人。俱过稽首。遣猕猴还取华散诸佛上。愿曰。令吾疾获为正觉。将导众生灭生死神还于本无。三人又如前愿。俱为诸佛稽首而去。到似人形神城门之外。猕猴稽首而退。三人俱坐。时有青衣出汲水。开士问曰。尔以水为。答曰。给王女浴。开士脱指环投其水中。天女睹环。即止不浴。启其亲曰。吾夫相寻。今来在兹。亲名头摩。喜而疾出。与之相见。开士稽首为婿之礼。两道士稽首而退。王请入内。手以女授。侍女千余。天乐相娱。留彼七年。存亲生养。言之哽咽。辞退归国。天王曰。斯国众诸。今以付子。而去何为。开士又辞如前。王曰。且留七日。尽乐相娱。七日之后有大神王。诣天王所贺曰。亡女既归。又致圣婿。天王曰。吾女微贱获圣雄之婿。思归养亲。烦为送之。鬼王敬诺。即以天宝为殿。七层之观众宝天乐世所希睹。鬼王掌奉送着本土。稽首而退。开士睹亲。虔辞备悉。祖王喜而禅位焉。天女鬼龙靡不称善。大赦众罪。空国布施。四表黎庶。下逮众生。济其穷乏。从心所欲。众生踊跃靡不咨嗟。叹佛仁化润过天地。八方慕泽入国。若幼孩之依慈母。祖王寿终即生天上。佛告鹙鹭子。皇孙者我身是。四禅梵志者鹙鹭子是。优犇者今目连是。阇梨者今车匿是。天帝释者揵德是。父王者迦叶是。祖王者今白净王是。母者吾母舍妙是。妃者俱夷是。菩萨累载以四等弘慈。六度无极。拯济众生。难为筹算。佛说经竟。诸菩萨四辈弟子。天龙鬼神及质谅神。靡不欢喜。作礼而去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去恶就善。奉持经戒。吃素印经。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2-20 12:52 , Processed in 0.115940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