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539|回复: 1

[大德开示] 亲有过南无阿弥陀佛20180330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3-30 21: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蔡礼旭老师:《弟子规》与佛法修学》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这个『谏』是劝诫,当父母有过失的时候,我们要懂得去劝诫。这个『亲』我们也可以延伸到五伦关系,所以除了父子关系以外,君臣之间,当领导人有过失,我们也是有本分要去劝诫;夫妻、兄弟、朋友亦如是,这都是我们做人的本分。《孝经》里面有提到「天子有争臣七人」,一个治理天下的天子,只要有进谏他的大臣有七个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虽然他对于治理国家,他并不能够以身作则,很有德行,但是最起码他能接受别人的劝诫,不会把国家治乱。

  「诸侯有争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大夫有争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士有争友」,一个读书人他旁边只要有肯劝诫他的朋友,「则身不离于令名」,他才不会做错事,把一生的名誉都毁掉。所以诸位同修,您身旁假如有肯劝你的朋友,你要把他当宝贝,要常常感谢他对我们的建议。但是容不容易做到?「闻过怒,闻誉乐」,就会造成「损友来」,拍马屁的都来了。所以我们要能够训练到「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我们必须要先有受教的态度,受教的雅量,才能赢得这些正直之士来帮助我们。所以「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父亲有肯劝他的孩子,他才不会做出犯法的事,做出太偏颇的事情出来。所以为人子要时时懂得规劝父母,也是规劝五伦的角色。

  诸位同修,你们劝人的经验,成功率怎么样?高不高?不高!当然,假如你劝一次他就听,他一定不是普通人,是什么?可能是颜渊转世。所以劝人也必须要有好的方法、好的态度。我们不能劝人家不听,自己还气呼呼的,回来的时候还对着别人说:那个人真没有善根,一阐提!这样就不大好,因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人家佛陀连十恶不赦的人都可以劝得动,我们也应该要效法、要学习。

  《中庸》里面有一句教诲很有味道,孔子说「射有似乎君子」,射箭很像君子之道,「失诸正鹄」,正鹄是指射箭的目标,「反求诸其身」。意思就是说,今天我们射箭,一射没有射中目标,突然就说,这支箭是哪里出产的?怎么做得这么差!然后又说:这支弓是哪里做的?怎么做的这么烂!都把责任推到哪里去了?推到弓箭上去了。所以我们面对很多没有办法成就的事,首先要反省自己的态度,反省自己的方法,是否有不得当之处!当我们能时时这样反省,必然会有很好的方法出来,而对方也会被你这一分真诚心所感动。所以劝跟谏,还有像我们教导学生,都应该先建立在一个基础上,信任的基础上。

  所以《论语》里面说「君子信而后谏」,朋友要相信你之后,你才能够劝诫他;不信,还没有相信,「不信则以为谤己也」。假如信任还不够,你马上就指出他的缺点,他内心会不舒服,他觉得你是不是有意毁谤我?找我麻烦?所以必须建立在信任之上。我们到一个新的公司去上班,能不能工作第一个礼拜,然后到老板的办公室跟他说,「老板,我看出你有十个问题、十大罪状」,马上一一跟他说。然后还跟老板解释,我这个人就是很正直,你要会欣赏我。老板听了以后,脸都绿了,他会说:很感谢你,你下礼拜不用来了。所以到一个新的环境,绝对不是先讲话,要多看、多听、多学习,少说话。到新的公司如此,嫁到夫家去亦如此。媳妇假如嫁了第一个礼拜,就提了一大堆意见,婆婆会说「你比较厉害,你来做」,关系就打不好。应该多看、多听、多了解整个家庭的习惯,好的肯定,不好的,慢慢的善巧方便再来转化,这样才会皆大欢喜。

  对朋友也是这个样子,都一定要先建立信任。如何建立信任?必然我们要懂得多付出,他就会欢喜。很多人他很热心,很喜欢帮别人,很会付出,但是朋友看到他就赶快跑,告诉他,你不要再帮我了,你不要再照顾我了,觉得很受不了。有没有这种情况?有,做得要死的人,很可能被人家嫌得要死,有没有这种现象?因为你做得太多,可能造成他的一些压力,你要给他一些空间,不然他会觉得很不舒服。所以我们付出,应该要针对他的需要去付出,他就会很高兴。而如何能够了解人家的需要?要善于多观察,多接触、多观察自然能够了解到他的需要。

  诸位同修,现在家庭里面,小孩教育特别重要,所以你只要去拜访朋友,都要拿一本《弟子规》,都会是他们的需要,保证!我们在五伦关系当中,也可以针对需要,当我们对父母很孝顺,那他们最欢喜,父母对你的信任就一直提高。再来君臣关系,你每一份工作都尽心尽力做好,上司对你很放心,那你也满足他的需要,他对你也会很有信心。所以夫妻如是,兄弟朋友亦如是,甚至于我教书,师生关系亦如是。因为学生假如不信任我,我讲得再多道理有没有用?效果不大。

  记得我第一年带导师班,因为他们上一年的老师调走了,上一年的老师跟他们的关系处得不是很好,所以当我站在讲台上,第一天见到他们,他们看我的眼神都怪怪的。有一个女同学就举手,她说:老师,你会不会打人?从这句话听得出来,孩子对老师很有戒心。我们观察到这个现象,就要把这个情况转化掉,要让学生信任我们,所以要满足他们的需要。我就观察到,他们差不多十点多肚子就很容易饿,因为正值发育期。所以我在我的抽屉里面时时都会放着饼干,而且这个饼干还不是十大垃圾食物,都是天然烘烤的胚芽饼。学生只要到十点多,一定会走到我的讲桌旁边,然后对我说:老师。然后我们就听懂了,马上把饼干拿出来,这个时候不能笑,这时候要很严肃「只可以吃两片,吃多了,中午就吃不下饭」。所以学生一点一滴就跟我们愈来愈接近,这叫收买人心,只要我们的动机是为对方好,就对了。

  刚好我就想说多替他们付出一点,所以我就决定每个礼拜煮个点心给他们吃,我去买了个电饭锅放在学校,每个礼拜五就开始做点心。记得第一次做,做的是芝麻红豆汤圆(肚子都饿了),结果第一次做完,打开来,香气逼人,就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出现。很多的孩子很有气节,不被收买,很多孩子一闻到就受不了,就跑过来,差不多只有一半的学生吃。所以我们要赢得别人的信任,还要有耐性,因为日久见人心。但是前面跑过来这些,还要求吃第二碗、吃第三碗的,这些学生很重要,因为你把他找过来以后,问他什么他就讲什么。这些讯息收集来,对于学生的整个家庭状况、学习状况就会有了解,你的了解愈多才能够因材施教。所以要看初发心。

  后来我煮了三个礼拜,我在想,我继续煮下去一定会把我累死,所以我就突然起了个念头,就跟学生说:老师这几个礼拜示范一个人生重要的态度,叫「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人要懂得服务别人,老师现在把这很好的机会让给你们。结果学生里面一定会有很热心的人,他马上就举手,就带动其它的人来付出。我就赶快找一个学生:来来来,把这些同学的名字记下来,下个礼拜,这位同学;下下礼拜,那位同学。我把这个工作交出去,无心插柳柳成荫,当我把这个工作做出去,却是让孩子磨练做事能力的好机会。第一个学生就过来找我,因为要跟我请款,这时候我就马上跟他讲:你去买的任何一个东西一定要留下记录,这样老师才知道你花了多少钱,这件事就让你全权处理,你需要哪些人帮忙,你都自己负责,你需要老师帮什么忙,你也要交代我,老师这件事都不管。

  但是我们也把做事的方法告诉孩子,说你要主办一个活动,一定要从几个角度去思考,你才会知道要备足哪些条件?告诉他们要五个W,两个H;这是西方管理学,我们也要博览众长,他们好的部分也要学习起来。这五个W是指,人(who),地点(where),时间(when),为什么(why),什么事(what)。我们当老师喜欢考试,谢谢大家的帮忙。就告诉他,你要做这件事需要哪些人帮忙,你要把它列出来;再来,要做这个点心需要哪些材料,都把它列好,你都列好了,你就清楚一步一步怎么做。当然做任何事以前,动机很重要,why,为什么要做?今天为什么要煮点心?要让同学吃得欢喜,所以一定要煮同学喜欢吃的,而不是自己喜欢吃的。就像我们在推展读经教育,也要了解为什么要推展读经?目的在哪一定要搞清楚;假如目的不搞清楚,可能走在半路上,走到另外的歧路去了都不知道。

  诸位同修,我们推展读经的目的在哪?这个很重要!很多人推到半路上,都会以为学生可以背那么多经典,真的不简单。背得多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是能够依照经典去落实,去学会做人做事。所以增长德行才是推展读经的真正目的。当一个人对目的愈清晰,他就不会走偏。相同的,我们经营家庭,认真努力经营事业、经营财富,目的在哪?在让妻儿、父母有个好的生活质量。但是往往我们走到一半变成在追逐什么?金钱游戏。所以这个why也是特别重要。

  再来,你在什么地点煮这个东西?或者在什么地点去买到你想要的东西?这个when是时间,什么时间开始做。第一次刚好学生就打电话到我们家,我的父亲接的,他说:麻烦通知我的老师,带一个瓦斯炉来,那个很轻便的瓦斯炉。我就背了一个瓦斯炉,因为我已经交给他全权处理,所以他要求我们带我们也要做,背了一个瓦斯炉。结果学生忙得不亦乐乎,所有的人都参与,不会的人也过来学习。

  有一次做蛋饼,拿过来给我:老师,给你吃。学生拿给你吃,你怎么样?你说:好高兴,想到我!不只要这样,这是个很好的机会点,我马上跟学生讲,除了想到老师以外,还应该想到谁?学生若有所思,就跑出去了,其实我也不知道他跑去哪。结果后来我的学生就在全校跑来跑去,然后了解到他们是拿去给隔壁班,还有同一个年级的老师吃,有些学生还拿去给他以前的老师吃。所以我们虽然没有打广告,全校都知道我们在干什么。然后隔壁班有个女老师就走过来,她说:这个蛋饼是谁做的?做得这么好吃,来来来,把他叫过来,我问他一下。有个胖胖的小男生抬头挺胸走过来:老师,我做的!你看他在做事当中,自信心慢慢提起来。

  我们当初让孩子来做这件事,却没想到孩子在这当中训练了做事能力,也训练了做人的态度。而因为常常都送食物去给这些老师吃,所以跟隔壁班,跟很多学校的老师走得特别近。本来我们班的学生对老师是比较冷漠,后来这个活动办下去以后,学生远远看到这些老师,手就举起来:老师好!让他们对于老师、对于长者都变得有礼貌,懂得恭敬。这边要补充一下,两个H是how to do(如何做),要去规划;还有一个也很重要,叫how much(要多少钱),从小训练他们财务规划,怎么样去评估预算。好,我们这节课就先讲到这边,谢谢大家。
《弟子规》与佛法修学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十一集)  2005/3/8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52-118-0011

  尊敬的师父上人,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同修,大家好!今天中午大家都表现得非常好,也是力行《弟子规》「亲所好,力为具」,师长交代我们要好好学习,我们确实也做到了。「亲所好」,父母内心到底在身、在心方面需要我们什么样的关怀,我们也要很敏锐。诸位同修,您知道父母最喜欢吃什么吗?好像年纪比较长的人都一直点头,年纪轻的可能就不知道。我也曾经这样问过学生:你知道父母喜欢吃什么吗?小孩都会想半天。我们又换另外一个问题问他,妈妈知不知道你喜欢吃什么?他们不假思索都讲出来,妈妈都知道我喜欢吃这个,喜欢吃那个。我们进一步就跟小朋友说:你看,妈妈时时都知道你喜欢吃什么,而你却不知道妈妈喜欢吃什么,我们对父母实在是太不公平、也太不关爱。

  在汉朝,有个读书人叫蔡顺,有一天他出外去采桑椹,他的母亲喜欢吃桑椹。他就拿了两个篮子,一边装黑色、紫色的,另外一边是采的比较红色的。诸位同修,为什么要分成两边?结果我在海口讲这个故事,海口没有产桑椹,他们没有看过桑椹,所以我们教学当中,也要了解学生他们的生活情境是不是知道这个东西。因为桑椹比较熟的是黑色、紫色的,比较红的是还不是很熟的。刚好蔡顺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盗贼,盗贼也很纳闷,把他抓起来,就问他,你为什么采桑椹要分两边?他就说因为比较熟的比较甜,所以是要留给我母亲吃的;这边比较不熟,是要留给自己吃的。所以蔡顺做到了「亲所好,力为具」。这个盗贼听了也很感动,就把他放了。诸位小朋友,盗贼都是杀人不眨眼的,怎么会把他放了?为什么?因为蔡顺的孝心唤醒了他们的孝心,所以我们要相信「人之初,性本善」,只要我们有好的德行,再恶的恶人也会被感化。所以我们面对恶人的时候,要不要去攻击他?要不要去骂他?不需要,最重要的要把自己做好,来影响他,来影响这个社会。

  这些盗贼因为很感动,就把一些米、一些东西送给他。诸位同修,要不要拿?这些盗贼说,拿这些东西奉养你的母亲。要不要拿?这也是要教给孩子判断力,假如蔡顺说:好!我收下了。拿回去,刚放到家里面,刚坐下来,突然官府里面的官员来了。一进门一看:张三家的米为什么在你家?李四家的菜为什么在你家?这时候人赃俱获,就百口莫辩。所以要拿任何人的东西,一定要先思考这个东西的来路清不清楚!孔夫子有说道「君子有九思」,君子有九个方面要时时能够观照、能够反思。这九思当中就有提到「见得思义」,你要获得任何一个东西,要先考虑到它的来路是不是符合道义;假如不符合道义,就绝对不能拿,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所以我们在跟孩子讲一个故事,里面穿插着多少道理?第一个「亲所好,力为具」,第二个道理,「人之初,性本善」,我们应该用德行去感化他;第三个道理,「见得思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当我们在跟学生讲故事,假如不把这些道理开显,学生留下的印象只是觉得这个故事我听过了;但是假如只是讲道理,都没有讲故事,一般的人听道理听久了很可能会昏沈,吸收不了。所以我们理跟事要融合在一起,理事圆融来讲故事的话,那听者、学生他的吸收就会很好。所以是亲所好,力为具。

  早上我们也提到「身有伤,贻亲忧」。人生有一个很大的悲痛,就是白发人送黑发人,所以我们对身体要好好保养。甚至于是人生都会有些危难出现,诸位同修,您有没有把握遇到灾祸的时候都可以逢凶化吉?有把握的举手?你们还是继续保持谦卑的美德。这个很重要,因为假如我们在这个人生过程因为危难而去世,父母是最悲痛的,我们要积功累德,自然就能逢凶化吉。《中庸》里面有提到「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一个人假如处处行善,自然就能够「百福骈臻,千祥云集」,都有这些护法神保佑你。所以古代有很多孝感天地,因为孝行而能够化解灾难的例子非常非常多。在元朝的时候,刚好发生了一个大地震,把一万零八百个地区统统都震垮了。而当地有个孝子叫李忠,这个震央把所有的房屋都震倒,结果到他们家的时候,突然震央变成两条,过了他们家以后,震央又合而为一。所有的房屋都倒了,只有他一个家房屋没倒,确确实实感应是不可思议,所以我们行善要很有信心。

  我们早上也提到,「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进谏父母也是为人子的本分。有些朋友他就说道:中国文化说要孝顺孝顺,那什么都要顺,是不是愚孝?其实当他在讲到这个观点的时候,很可能他连一部经典也没看过。所以现在很多人批评中国文化,事实上他连经典都没有完整看完。其实假如有读过《弟子规》,能不能解决他这个问题?哪有什么都顺,亲有过要谏使更。所以这个顺是指当父母给我们的提议、给我们的期许是正确的,我们一定要尽心尽力去做。当父母提的是不正确的,做法是不正确的,我们要顺势而为去规劝他,不要跟他当面冲突。

  早上我们说,劝诫要建立在信任之上,而劝诫也要从几方面来看看我们是否劝诫得当。第一个要从我们的存心看,第二个要从我们的态度看,第三个要用对方法、用对时机,第四个也要很有耐性。其实这四个态度,在我们《弟子规》这一句教诲里面统统都显示出来,所以「亲有过,谏使更」是一片孝心,态度是「怡吾色,柔吾声」。我们劝父母的时候,可不可以像跟孩子讲话一样的态度?那父母一定不可能接受,所以要「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假如劝了以后不听,我们要不厌其烦,这个「复」就是不厌其烦的耐性,「悦」,悦就是时机、方法,要等什么时候再规劝?等父母心情比较好的时候再劝。

  假如这样下来还不听,那要使出最后的浑身解数,「号泣随」开始,这是有典故。因为当初唐太宗辅佐他的父亲在平定天下的过程,有一次父亲执意要走这条路线,但是唐太宗可以预测到这样去很可能会中了埋伏,会全军覆没。劝了很多次,父亲还是不听,当天要出发的时候,突然听到帐外有个人放声大哭。他父亲很惊讶就跑出来一看,看到唐太宗李世民坐在地上嚎啕大哭,父亲一看也很感动,他用尽了全力劝他的父亲。后来父亲才改了行军的路线,没有受到埋伏,李世民这一哭,把整个唐朝的命运转过来。所以我们要用对方法来劝诫。

  我们先来看存心,假如我们劝别人,他不能接受,我们要反观自己的心,是不是真心诚意希望他好,还是我们有那种控制的欲望?你一定要听我的,假如不听我的就很生气。当我们是用这种控制的态度去要求别人改,他一定不容易接受。我们在教书当中也常常会有学生来告状,说某个同学怎么样,某个同学又怎么样。当学生来的时候,我们会问他,你今天来说这个同学哪里做错了,你是希望他改过,还是幸灾乐祸看别人错了?假如你是真心希望他改过,那你直接去跟这个同学讲就好。所以学生也会看看自己的态度、自己的存心,这个念头转过来,往往他也很客气去跟这个同学规劝。当然,我们也会给孩子一些正确的态度,当别人规劝你的时候,你应该如何响应,《弟子规》后面也教导「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所以引导孩子,当同学讲出你的缺点,我们应该谢谢他,应该跟他说「谢谢你指出我的缺点」,当孩子都有这样的一种态度,就可以和睦相处。所以这个孩子去劝了另外一个同学以后,两个人也很欢喜走到老师的面前来。

  一来我们要先观自己的存心,二来是态度,常常能够色慈,颜色能够温和一点,言语也不要太尖锐,「怡吾色,柔吾声」。再来方法跟时机也要注意,所谓「扬善于公堂,规过于私室」,规劝他人的时候,最好是在私底下跟他讲,因为大人什么最贵?成年人什么最贵?面子最贵,都卖不出去。所以我们修行,第一个要把什么卖出去?要先把面子卖出去。当然我们规劝别人,也要顾及别人的感受,面子问题,好事可以公众宣布,让人家「见人善,即思齐」;要规劝别人的过失,要规过于私室。当你做出这样的动作来,他也会感受到你处处给他留余地。

  《论语》里面也有提到「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就是你的交情跟他还不够的时候,所谓「交浅不言深」,不可与言而与之言,那你讲错话。但是「可与言,而不与之言」,我们已经跟他交情够了,他有过失的时候,我们不告诉他,那就「失人」,我们就对不起这个朋友。所谓「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我们刚刚不是都背诵过了吗?「过不规,道两亏」,我们就有损朋友的道义。所以时机我们也要抓对。

  最后是耐性,有些朋友要劝个三次、五次,有些朋友你可能要劝二年、三年,有些人要劝二十年、三十年,还有人必须劝到下辈子才有结果。我们敦伦尽分,我们是尽心尽力去做我们的本分,而不是求对方要马上改变。所以我们要无住生心,无住就是不执着对方一定要马上回馈,但是时时要提起的是我们真诚的心。而当我们用这种无求的心、真诚的心去劝诫他,往往他回头的速度会特别快,所谓「至诚如神」。劝诫,对父母还要对领导者,其实在五伦关系当中都有劝诫的本分,所以子应该劝诫父亲,父母也要规劝孩子的过失。

  有一个父亲刚好他的孩子十六岁,会开车了,跟孩子相约开车出门。到了一个风景区,他的孩子要去一个加油站加油,他就跟他相约好,下午四点一起在这里碰头。结果孩子开着车到了加油站,加好了油,还有一段时间才是四点钟,所以孩子就就近去看了电影,打算看完电影赶快再回去接父亲。结果一看时间忘记了,心里面也很焦急,就想说告诉父亲,因为车子出了点问题,所以去修理了。因为这个孩子也没学过《弟子规》,应该「过能改,归于无,倘揜饰,增一辜」。他回去之后就跟父亲道歉:父亲,车子坏掉了,所以我回来晚了,我去修理。父亲就对他说你怎么可以骗我?孩子接着又说:父亲,真的是因为车子坏掉。父亲就对他说:我已经打电话到加油站去了,他们说你整个下午车子都在加油站那里,根本没有修理。这个儿子一听很惭愧,东窗事发,被爸爸知道了。

  接着父亲就说:我非常生气,也非常难过,我不是对你生气,也不是对你难过,我是对我自己生气。我居然教了十六年的孩子,会这样的骗我,那是因为我自己教育失败,所以我要好好检讨这十六年对孩子的教育,我今天要用走的走回家里去。离他们家有十八英里的路,走回去可能都半夜了。父亲很坚持,就这样一步一步走回去,自己在那里反省,儿子开着车在后面一步一步的跟着。相信对孩子的内心是非常大的一个震撼,孩子会非常内疚。诸位同修,他的孩子对这件事会记多久?终身不忘!相信这趟旅途是他走过最长的旅途,也是他父亲给予他最成功的教诲。所以父母教孩子也要时时以一个反省的态度来感化小孩。

  有个读书人叫孙元觉,他们那个地区有个不好的风气,就是父母假如年老、生病了,就把他背到山上放在那里不管他。这个儿子孙元觉劝他父亲,父亲不听,他就跟父亲一起背着爷爷上了山。把爷爷放下以后,他的父亲就要回来,孙元觉马上去把竹篓子捡回来,因为是用这个竹篓子把他爷爷背上山。他父亲就说:这竹篓子不要拿了,放在这里就好。他就对父亲说:不行,这个我要带回去,以后父亲你老了,我再把你背上来。结果他父亲一听完,马上赶快把爷爷接回去。这也是很善巧方便规劝父亲。所以我们也要常常观机而行,用非常柔和的言语来规劝父母。

  我的母亲比我还早听闻佛法,她也是一直在念佛,常常我就会跟母亲在修行上有些互动。有一次我就跟我母亲讲:母亲,我们一听到念佛法门都心生欢喜,所以我们一定不是这一辈子才闻到念佛法门,一定是以前也闻过了。为什么以前闻过了,我们现在两个还在这里混?一定是我们有什么放不下的东西,所以才阿弥陀佛接不走。我就对我母亲说:母亲,你最放不下的是什么?我母亲马上会心一笑。最放不下的是什么?儿子!所以我们讲话要点到为止。后来我到海口去四个多月,第一次回家,一进门我就跟我母亲说:母亲,你修得很不错。结果她一头雾水,不知道我在说什么?我说:母亲,我这四个多月在工作当中,心里都没有罣碍,也没有不安,一定是你在家里面都没有担心我,我才会这么舒服。我妈妈一听也笑得很开心。

  确实母子连心,当我们愈能放得下,孩子心上愈没有负担。因为刚好有一天晚上十二点钟,我上床睡觉,心脏有点不舒服,我又没有心脏病,就觉得怪怪的,但是已经半夜了,
 楼主| 发表于 2018-3-30 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也不方便打电话回家问。隔天我就打了一通电话给我母亲,我母亲就说,昨天半夜她起来本来是要吃可以比较好睡的安眠药,结果吃成血管扩充剂,所以就很难受,我们马上有感受到。我就跟母亲讲,因为她能放得下我,我才能够自自在在来做事情。我也跟我母亲说,你看王永庆是经营之神,他经营的企业非常非常的大,他都已经八十岁,他还每天工作几个小时?很多个小时。我们的事业做得比王永庆还要大不知道多少倍,他赚的钱是有量的,我们是要完成无始劫以来的生死轮回,我们轮回的数目都比他的钱还多,所以我们的事业有没有比他大?我妈妈说有,比他大。我们不能比他懒惰,我们要比他更认真才行,所以要勇猛精进。当我们看到母亲心情很好,父亲心情很好的时候,就可以一点一滴大家互相提醒、互相切磋,这也是我们可以时时处处去用心的地方。所以父子之间要互相劝诫。

  再来,君臣关系也要互相劝诫。古代所有能够建功立业的君王,都是因为他身旁有非常好的臣子,懂得对他直言不讳。在所有谏臣当中,最有名的是谁?唐朝的魏征。魏征有一天就跟唐太宗说:我不要做忠臣,我要做良臣、贤臣。唐太宗就觉得很纳闷,为什么你不做忠臣?接着魏征就说:因为忠臣都会被杀头,我做良臣就好了。唐太宗一听,在那里笑。可是唐太宗是聪明人,他一边笑,一边想说,忠臣都被谁杀的?暴君杀的。魏征这么一个善巧的提醒,唐太宗一定不想做暴君。所以魏征的言词非常有艺术,这么样一叙述,已经把他的命保住了。

  有一次劝诫唐太宗非常激烈,唐太宗气得半死,走回寝宫,边走边骂「气死我了,我一定要把他杀了」,大发雷霆。结果走到寝宫去,刚好皇后看到了,看唐太宗气成这样,一定是谁的杰作?魏征的杰作。所以皇后马上去换上非常正式的衣服,然后走到唐太宗的面前,当场跪下去就说:恭喜皇上,贺喜皇上。唐太宗一头雾水,我气得半死,你还恭喜我什么?接着皇后就说:一定是有明主出现,臣子才敢直言不讳。唐太宗一听「我是明主」,气都消掉了。所以一个君主能够成功立业,他身旁不知道有多少个人在帮助他。你看他有这么好的太太,又有这么好的臣子,才能成就。

  所以当我们的人生有些小成就的时候,绝对不能沾沾自喜,要马上想到在这个过程当中,有多少人对我们的关爱、提携,这要念念不忘。当人能处处念别人的恩德,绝对不会贡高我慢,会用一种谦卑、感恩的心去为人处事。也由于他懂得谦卑、感恩,他的事业才不会衰败下来。当魏征去世的时候,唐太宗哭得很伤心,他说:我有三面镜子,「以铜为鉴,可正容颜、正衣冠」,我用铜镜来照我自己,可以看到我有什么不整之处;「以史为鉴」,以历史来自照,照自己的作为,「可知兴替」,可以知道我这个做法是可以兴盛还是衰败;「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有旁边这些大臣给我劝诫,我才知道我所作所为是好还是不好。这三面镜子我已经破了一面,所以他很伤心,而这面镜子就指着魏征。

  在春秋时代,有个君主叫郑庄公,刚好他跟弟弟发生了冲突,因为他的母亲特别宠爱他的弟弟,宠到最后弟弟起而造反。所以诸位同修,我们爱护孩子能不能骄宠?能不能对某一个特别疼爱?这是绝对不可以,要用平等心对待下一代,对待家人;只要有所偏爱,必然会有祸患产生。所以爱孩子不能用感情,要用智慧,历史上有太多因为父母特别宠爱某一个孩子,结果都是兄弟阋墙。我们对这个孩子特别疼爱,对他有没有好处?坏处,恃宠而骄。被忽略的孩子,他得不到关爱,他的成长、他的人格就会有所偏颇,所以都害了所有的孩子。郑庄公跟他弟弟起了冲突,后来他的弟弟还畏罪自杀,郑庄公很生气就讲了一句话,他说「我跟我母亲不到黄泉不相见」,这个话一出来非常的绝情。所以,我们绝情的话绝对不能轻易开口,所谓「勿以小嫌疏至亲,勿以新怨忘旧恩」,不要因为有小的嫌隙出现,就对至亲疏远;不要因为新的冲突,就把所有对方恩德统统忘记,这样的态度是最损我们的阴德。要记住别人的恩惠,「恩欲报,怨欲忘」。

  刚好在北京讲课的时候,有个女士她听完课,我们讲到兄友弟恭,因为「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当兄弟起冲突的时候,父母最难过,我们要珍惜兄弟这个因缘,不要因为冲突而老死不相往来。结果她一回去,马上就打电话给她妹妹,因为两年前在言语上起了冲突,这两年从来没有联络过,也没打过电话。她就赶快打过去跟她妹妹说:妹妹,对不起,这件事是我错了。她话才说完,她妹妹在电话那一头稀里哗啦哭起来。所以家里的亲情都是很难得的因缘,不要赌一口气,不要意气用事,这样伤了自己也伤了对方。幸好是两年就解开了,假如五年、十年还没有解开会怎么样?常常都念怨,血脉都不正常,细胞会病变,很可能会得癌症。

  诸位同修,癌症的真因在哪?饮食只是助缘,真正的原因都是情绪出现障碍。很多医学博士研究出来的结果,都是生命当中发生了他无法接受的事实,长期郁闷,到最后就延伸出癌症来。诸位同修,假如我们的至亲家人得了癌症,我们要检讨,很可能就是家里的气氛常常都是低气压。长期在低气压,情绪就很不好,身体就很容易坏掉。

  所以郑庄公这句话讲出来,不得了,他是君王,一言九鼎,不能反悔。他的部属有个孝子,叫做颖考叔,一位孝子当他的君王讲出对母亲是不到黄泉不相见,这个孝子听了会很难受,因为他一定会去体谅到郑庄公的母亲不知道有多伤心。确确实实,一个真正的孝子他的孝心是跟真心相应,所以孝心也会延伸出慈悲之心,同理之心,《孝经》里面才教到,「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而且颖考叔还看到一个更严重的问题,假如一个君王对母亲是这样态度,那全国人民会起而效法:连君王都不孝了,干嘛叫我孝!这个影响面就太大。所以颖考叔时时刻刻要找机会、找时机劝诫他的君王。我们从这些故事也学习这些圣哲人的善巧方便。

  颖考叔他就送郑庄公礼物,当时的礼仪,臣民只要送君王礼物,君王要回礼,所以就请颖考叔吃饭。在这个吃饭过程,颖考叔就把很多的食物都移到旁边没有吃。这是制造时机。郑庄公就问颖考叔:你这些食物为什么不吃?颖考叔回答:我从小到大,所有好的食物都是先给我母亲吃,而我母亲没有吃过君王你所赐的食物,所以这些食物我要打包回去给我母亲吃。郑庄公一听也很感动、很无奈,说:你都有母亲可以侍奉,我不行了。结果颖考叔就说:君王,你不用担心,因为我已经帮你找好一个地点,那个地点叫黄泉,我在这个黄泉的地方挖了一个地下室,只要你跟你的母亲在这个地下相见,你们就是到黄泉相见了。送佛要送上西天去,所有的方法要帮他想好。郑庄公很欢喜接受,就到了黄泉这个地点,在地底下跟他母亲相见,把他母亲迎请回到国都来。当他的母亲步入国都的时候,所有的人民夹道欢迎。所以不孝跟孝所产生的影响那是天壤之别。而臣子时时处处想着如何规劝君主,也是非常的忠诚,所以君臣之间要懂得规劝。

  再来,夫妇之间也要懂得规劝。有位朋友刚好她在听我们授课过程,了解到素食的利益很大,所以她听完课回去之后,当天就跟她先生说:从今天开始我不要煮肉给你吃了。讲得非常慷慨激昂,接着又说:我都是完全为你好,你要接受。结果一个礼拜以后,她很沮丧,到中心来找我,她说:我的先生真是没有善根,很不受教,我为他好,不煮肉给他吃,念念为了他的健康,他还不接受、不领情。她讲完,我也倒杯水给她喝,接着我就跟她说:妳先生假如有外遇,妳要负责任;妳先生假如得了高血压、心脏病,妳也要负责任。她愈听愈觉得很委屈。我又跟她说:妳儿子跟父亲愈来愈不亲,妳也要负责任。

  我接着跟她说:妳不煮肉给妳先生吃,他吃不吃?她说:吃!他都到外面去吃。我说:那就对了,妳有没有达到妳的目的?所以人做任何事,目的一定要很明确,不然做到中间会被整个情绪带动,而忘记了当初的初心。她现在的情绪落在哪?落在先生不受教,而那个为先生着想的心已经放在后面去了。所以说妳并没有达到妳要的目的,而且因为先生都到外面去吃,假如一不小心拈花惹草,那妳要负责任。再来,外面吃东西又咸又油,长期吃下来胆固醇会过高,会得高血压。还有父亲常常到外面吃饭,就没有办法陪伴孩子,我们都在鼓励爸爸回家吃晚饭,妳却把他赶出去。所以,我们要三思而后行,要引导先生接受,要循序渐进,不要强加于人,那个其实是控制跟占有!当我们的态度是控制跟占有,很奇怪,对方一定会怎样?我偏不要,就跑给你追。

  所以我就跟她说,妳应该做得无声无息,先生都没发现,本来是煮三样肉给他吃,过一个礼拜把它减成几样?两样,再过几个礼拜把它减成一样。但是还有一点更重要,妳要把素菜做得愈来愈好,先生在吃:这个菜怎么这么好吃?妳说这是素的!他说:素菜也这么好吃!假如妳把肉都收掉了,煮的都是青菜豆腐,连个蒜头都不让他放,他一定吃的难过得要死。我们要处处替对方着想,他就能够欢喜接受,慢慢这个肉就拿掉了。妳也可以常常带着先生到中心一起来吃饭,中心所有的老师都吃素,边吃的时候,我们这些老师还会跟她先生说:你看,素菜满不错的!她先生说:对对对。他就会感受到这么多人都吃素。而且很重要一点,我们吃素的人绝对不能吃的面有菜色,要吃的额头发亮,人家才会说吃素不错。很多吃素吃的脸色真的很不好,因为加工类的吃太多了,不自然,我们要吃出健康来。后来她的先生也常常到我们中心,跟大家也相处得很好,后来家里面就吃素,所以善巧方便很重要。

  另外有个太太她的先生抽烟,她要劝她先生戒烟,就这样好言相劝,「怡吾色,柔吾声」。就跟先生说:我买瓜子给你嗑,你慢慢戒掉。结果先生嗑瓜子嗑了一段时间,后来没有成功,她不惜重资又买巧克力给他吃,一有烟瘾的时候赶快吃巧克力。正在第二次戒烟的时候,有位朋友来找。朋友看到他在戒烟就说:不要戒了,来来来,抽一根。这个时候太太在旁边怎么办?假如妳走过来,把他朋友的烟马上抢过来,先生会怎么样?先生会觉得很没面子。真的就有太太是这样做,刚好那个朋友拿给他烟,他太太马上一把就把它抓起来,当场气氛非常尴尬,这样会适得其反。所以,这个太太马上走过来跟她先生的朋友说:拜托!你要体谅我一下,我已经不惜重资让他戒烟,现在巧克力成本很高,这次假如戒失败,我不知道要买什么给他吃?结果他朋友一听,马上就把烟收回去,她先生也觉得很有面子,没有给朋友难堪,我们处处「慈悲为本,方便为门」。

  现在夫妻之间常常会有出现外遇的现象,这个时候也必须劝诫对方,怎么劝?人生遇到这么大的障碍的时候,我们也要冷静去面对。刚好有一次我要到教室去讲课,上了出租车,刚好有个朋友打电话来,他就说:我有个同事的先生有外遇,蔡老师,怎么办?我们推展中国文化,要什么事都得管,连人家外遇也得管。结果我就跟这位朋友讲:你一定要告诉你的同事,面对这么大的挑战,首先要回到一个态度上,不管先生错多少,妳都要想到这件事到底我错在哪?因为一个巴掌拍不响。夫妻之间有问题出现,绝对不能只怪单一方面。假如先生错八十分,你错二十分,妳也要静下心来想什么?想这二十分的错,因为人一定要回到反省的时候,她才有理智。当她处处都想到对方不对的时候,她的情绪会非常翻腾,到最后一定是悲剧收场,这是第一个重点。

  第二个,她一定要了解到,绝对不能把责任推给第三者。很多人又说,都是那个男人、都是那个女人害的,俗话说「家火不烧,野火不起」,家里假如没有冲突,外面的人是不可能把我们的家庭摧毁掉的,所以根源还在夫妻自己。孟夫子有一段话,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孟夫子说,「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意思就是说,一个人一定是先瞧不起自己,别人才来侮辱你;一个家一定是内部先不安,别人才能来破坏;一个国一定是内部争斗了,别的国家才会有机可乘。所以问题的根本都还在自己,要回归到这个点上才能化解问题。当另外一半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要反省,要心平气和来处理。

  我接着就跟她说:先生对的时候,妳要把他当父亲看,妳在旁边就鼓掌叫好,「你做得真好」,他就会很努力去做。平常的时候,把先生当朋友一样,互相有个空间,不会觉得很有压力,平常当朋友看。先生犯错的时候,要当什么看?孩子看;孩子还不够,要当儿子看。妳儿子犯错的时候,妳会不会说我这一生跟你没完没了?会不会这样?不会。所以妳对妳儿子这么宽容,对先生为什么不宽容?这样不公平。很多女性她会说:他都这么大了,应该懂得做人。这一句话对不对?「应该」有待商榷,没有学过。

  杨老师曾经辅导过一个先生有外遇的个案,他的太太来找杨老师,杨老师就跟她说:妳一定要下定决心,我才要教妳方法。结果这个女士说,我一定全心全意去挽回我的先生。杨老师接着就跟她说,妳要拿出女人最强的能力,叫什么?温柔。所以那天开始,她也穿的整整齐齐,都把孩子功课弄好,都让孩子去睡觉,她自己坐在椅子上等先生回来。结果一看十一点多了,十二点多了,一点多了,这时候内心怎么样?你还不回来!突然在这个时候体会到,一切法得成于什么?忍。突然先生进门来了,她马上和颜悦色跑过来,「你辛苦了」,把他的公文包拿起来。「你一定饿了,我去帮你煮碗面」,就走到厨房去。她先生神魂未定,到底发生什么事?结果她就这样连续几个月的时间都这样子做。突然有一天,她先生回来的特别早,一进门,话还没讲就跪下去,她先生说:妳饶了我吧!我都跟妳招了,这几个月我的内心受到了良心的谴责跟煎熬。所以当先生有过失的时候,确确实实还是得用我们的真诚之心去感化他,还是要我们把本分的事做好,让对方觉得惭愧,引发他的反省、惭愧之心。好,我们这节课先讲到这边,谢谢。
《弟子规》与佛法修学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十二集)  2005/3/8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52-118-0012

  师父上人,诸位法师,诸位同修,大家好!我第一年教书的时候,也让学生读《弟子规》,当我听到学生朗朗的读书声,内心都会非常感动,因为学生可以早我们十多年就接受到圣贤的教诲。记得我体会到《弟子规》的重要性,就拿了书,从家里开了几个小时的车,去找我一个结拜的大哥,因为他的女儿一个小学二年级,一个小学四年级。一到了台中之后,我跟他坐在一个餐厅里面,还不等吃饭,我已经开始一句一句念给他听,讲给他听。比方说「父母呼,应勿缓」,孩子的恭敬心养成之后,对一生至关重要,假如没养成恭敬心,后患无穷。就这样一句一句把它的影响性跟重要性,跟我的结拜大哥做说明。

  刚好讲到一半的时候,我突然内心觉得很伤感,所以就哭起来。结果我的大哥被我吓了一跳,他也没说话,后来我情绪比较平和下来,他就对我说:我听大学教授讲课,也没有人讲成你这个样子。我就跟他做了一下解释,是因为我刚刚念到一半,突然感受到我这一生,为什么小学的时候没有老师教我这个?假如从小就有老师把这些做人做事的道理教给我,我的人生会少走很多的弯路、冤枉路。其实一个人走了冤枉路,只是浪费自己的时间、体力,但是在走这个冤枉路的过程当中,不知道言语、行为又犯了多少过失,又伤了多少爱护我们的人的心。而这个伤害这些爱我们人的心,能不能再挽回?很难!所以觉得非常遗憾。因为人生有这样的遗憾,绝对不愿意我们的下一代,我们的学生再有这样的遗憾,所以常常我听着学生在读诵的时候,也会非常感动。诸位同修,让遗憾就到我们为止,不要让下一代再有同样的遗憾。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3 21:43 , Processed in 0.124766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