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454|回复: 0

凡出言20180330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3-30 15: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周泳杉老师儒释道教育专题讲座弟子规十二集》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



  我们先看到这里。这四个段落,这四段话讲的就是四种言语的态度,守住这四种言语的态度我们称它为信。大家注意,这个信是一个会意字,旁边一个「人」,左边一个「人」,右边一个「言」,我们讲人言为信。用现在的白话文来讲,叫做人话,信是什么?这个人讲的是人话。换句话说,如果违背了这四条,这个人讲的是不是人话?不是人话,很多人讲「这个人不讲人话」,那这个人讲什么话?讲鬼话,鬼话连篇。他既然讲鬼话,那他能算人吗?所以你看信这一个字,一看到这个字我们就提起高度的警觉,为什么?因为我们还想当人,不要不把自己当人看,那确实对自己是很大的侮辱。所以他守住这四条。

  第一条戒妄语,『信为先』,不是骗为先,『诈与妄,奚可焉』,戒妄语,他不愿意说骗人的话,不愿意说这个话。所以我们看,司马温公曾经说到,他说我一生没有什么超过别人的,没有,如果说你说我一生有什么过人之处,他说没有,但是有一条,没有愧对自己,就是我尽这一生所做的任何事情,没有不可以对别人说的,我没有辜负过任何人。这个是很重要的。所以他的学生就请教司马温公,他的学生刘安世请教司马光先生,他就讲,他说我们人一生要修养德行要从哪里开始做起?司马温公就告诉他,从不妄语开始做,从不妄语这一条开始守,一个人的德行就开始慢慢增长,这个也是很重要的一条。

  第二条『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这个告诉我们,说话不在多,话不在多,在什么?在于利益听话的人,在利益交谈的对方,在利益他,不在多。再来下面,「惟其是,勿佞巧」,告诉我们什么呢?要就事论事,不在说话多么的动听,多么的美妙,不在这里,换句话说,就是真诚,不是耍嘴皮子,不是讲求言语的美丽、言辞的丰富,不是这个,不是的。所以这里上面写「戒绮语」,这个绮是什么?其实这个绮,我们知道这个布,比较贵重的布它绣的这个花边都很漂亮,那个花边就是这个绮,这个绮就是花边,就是那个很好的布料的花边。所以绮语就是指的花言巧语,就是我们孔老夫子说的巧言,巧言利口,指的就是这个,把话说得天花乱坠。那问题来了,话说得天花乱坠好不好?不一定,为什么?其实如果这个人他是讲利益众生的言语,那绮语也没有关系。可是往往讲绮语的人不是这个存心,佞巧的人不是这个存心,他是什么存心?他是采取欺骗或者是蒙蔽,或者是要操控别人的这个动机,都有这些动机存在,想要骗取别人的称赞还有名利,都有这些动机。换句话说,我们学这一句话一定还是要从根本里面去学,再问我们自己,有没有欺骗别人的动机,从这里学。如果我们是一片真诚,那么还要注重我们的什么?修辞,为什么?希望别人在听我们这一片真诚之语的时候也能够不要产生误解,这就不是绮语了。所以这一条很重要。但是我们现在社会上很容易犯这一条,怎么说?我们打开电视,很多综艺节目就犯了这一条,这个我们要远离。

  「话说多,不如少」也给我们一个启示,就是一个人寡言很重要。《易经》里面告诉我们,「吉人之辞寡」,吉人,就是那个吉祥的吉,这个人很吉祥,什么意思?这个人事业成功、家庭美满、身体健康,这个人吉祥。吉祥的人他的特征是什么?寡言,吉人之辞寡,他的词汇、他的言语很少。「躁人之辞多」,浮躁的人他表现出来的就是什么?言语很多,一刻都静不下来,东家长、西家短。我们从他的言语当中就观察到他内心的状态是什么状态?浮躁不安,像炽盛的猛火一样烧个不停,这个从他的言语就看出来。所以古人也说到,他说「人平不语,水平不流」。水到了平地的时候它就不流动,水会流动一定是这个地不平。换句话说,人为什么会想讲话?心不平,不平则鸣。可是心不平,末学告诉大家,对自己伤害很大。中国人的学问修养,修养什么?心平气和,修养这个,这是中国的学问,我们要牢牢的记住这个核心。《中庸》里面讲,「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这个是修行的纲领。换句话说,七情,一般人放纵七情是走迷惑颠倒的路线,修道人他七情要把它做什么?做调和。中节,什么叫做中节?就是七情五欲发出来的时候不过度,最好不发,但是要发要能够知道中节,中什么节?礼节,中礼节,节度,有节度。修养到了某一个阶段的时候,展现出来的就是心平气和,那就是「话说多,不如少」。

  下一句,『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这个是戒恶口,话不能够粗暴,我们现在讲的言语暴力,不可以,不要从言语当中去伤害别人,从言语当中想占对方的便宜,这个都伤害自己的德行,伤德了。

  再来,『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这个是戒两舌。什么叫两舌?不是说这个舌头有两个,不是的,这两舌的意思就是说,我们讲挑拨离间,在甲这一个地方讲一种话,在乙那个地方又讲另外一种话。目的在哪里?目的在让甲跟乙两个人的感情受到影响,分裂他们的情感,中伤他们的情感,这个是两舌,挑拨离间。大家要了解到,这一个现象也经常的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存在,存在在我们生活当中。

  这四种言语的过失都伤害我们的德行,严重伤害我们的德行。所谓「祸从口出」,为什么口会出祸?口不但会出祸,而且会挑起战争、争端,为什么?因为犯这四种过失。没有这四种过失这个口讲出来的话,我们说口吐莲花,他吐出来的就是莲花,为什么?远离这四种过失。所以大家就知道,这四种过失严重,十分的严重。怎么做到能够把这四种过失降低?寡言,总一句话,从寡言下手。当然我们下面讲到「信道修德」,那个是更深层次的,从我们内心的起心动念就把虚妄的那一念给止住,这个是更深层次的,但是如果我们要开始修养这四条的时候,唯一的一个好办法就是少说话,甚至于可以采取止语。在修行的道场我们可以发一个牌子挂在身上,「止语」,就学止语,这个有莫大的好处。

  这四种言语通常人为什么会犯?因为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为了伤害别人取得自己的利益,这个是他的目的。因此我们如果能够时时刻刻的把别人放在心里,时时刻刻的提醒自己损己利人,也能够克服或者是降低这四种言语的过失所带给我们的伤害。我们这一节课就先跟大家分享到这里。谢谢大家。   
   
   

儒释道教育专题讲座—弟子规  周泳杉老师主讲  (第十集)  2010/5/31  台湾台北县汐止市拱北殿  档名:55-026-0010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长辈,诸位学长们,大家早安!上一节课我们讲到言语的四种过失,你看李夫子在这里非常提纲挈领的为我们点出言语一定要避免这四种过失,而这四种过失所在之处就没有道德,我们所有的道德都统统从这个口过当中流失出去了。我们从历史上来看,往往造这四种口过的人,在历史里面我们看到,都是用一种形态来造的,什么形态?叫谗言。这个谗言,这四种过失往往具足,讲谗言。你看谗言里面有没有妄语?有,有欺骗人的话;有没有绮语?有,进谗言的人往往会把话说得很好听;有没有恶口?有,因为他在描述某一些事情的时候夸大其辞,往往把恶的东西加油添醋形容出来,而这里面有恶口;有没有两舌?当然有,进谗言就是要把某一方打倒,然后争取到自己这一方的利益。其实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争利,争名争利,就是为了这个,没有其它的。所以修道人一定要先从名利下手,把名利这个根给擒住,这个是大根大本。所以谗言我们要避免这一个,自己先不说谗言重要。末学看民国初年有一位高僧的传记,就是弘一大师,弘一大师有十条自己修养自己的方法,其中有一条就是不言他过,不说别人的过失。不说别人的过失,那你怎么教学?他教学的方法很特殊,他对他的弟子犯过失,他不是不言他过吗?可是他有一套,弟子犯过失,弘一大师就不吃饭。不吃饭,弟子看他吃饭的时间到了,他坐在那里不吃饭,弟子就开始忏悔自己,诸弟子们就开始轮流忏悔、改过,这个过他一察觉到之后,弘一大师就开始吃饭。这个方法好,不说人家的过失。一个人当他不说人家的过失的时候,还会进谗言吗?第一个,首先自己不说过失,不进谗言。

  第二个,不听谗言,这个功力要非常的深厚,这不是一般的功力。末学告诉大家,古代的帝王,这是颜渊问孔老夫子「为邦」,孔老夫子跟他说,「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前面我们先不讲,什么叫服周之冕?他说周朝的服饰是可以采取的,尤其是周朝的这个帽子,帝王的帽子,冕是帽子,礼帽。这个帽子它是怎么样的设计?它在前面有我们叫垂玉这个东西,我们看戏剧不是有几条这样垂下来的吗?然后旁边有两个东西叫做黈纩。这个字比较难写,叫黈纩,这个东西就是两个黄色的棉,黄棉做的两个东西就垂在这里。象征什么?这个象征意义就大了,象征做一个领导的人,在上位者,你看前面这几条叫我们不要看得太清楚,旁边这两根黄棉花叫我们不要听得太明白。什么意思?前面这个告诉我们不要有察查之明,为什么?水清则无鱼,我们的究察非常清楚的话,下面的人不敢做事,绑手绑脚,他不敢做事。换句话说,我们要尊重专业,一个领导人不是什么都懂的,不是的,他不懂正常。

  你看像丙吉,丙吉他有一次出去,他是汉朝的宰相,出去巡查百姓的民情的时候,结果旁边有人杀人,当街杀人,丙吉怎么样?丙吉没有过问,丙吉车子就过去了,没有过问。属下看了怎么样?心里有疑惑,你是一个政府官员,怎么那里当街在杀人,你没有过问?他没有过问,他车子就走了,他继续走。可是走到城外,看到牛在喘气,居然这个宰相怎么样?下来问农夫,问说这个牛牠这样喘喘多久?农夫就给他据实以报。属下看到怎么样?更加的迷惑,你看宰相问牛不问人,关心牛结果不关心人。属下就慌了,他就问宰相,您老是怎么了?杀人你不管,结果牛在喘气,你居然下去问这个农夫,有点颠倒了吧?丙吉就说不是的,他说在京城杀人了,谁的职责?京兆尹的职责,他有京官可以管,我宰相能不能越权?宰相不能越权。如果我宰相下来管,等一下京官来,他以为这个人是我的亲戚,他在办的时候可能会怎么样?偏颇。宰相已经来管这件事情了,那这个事非同小可,就会影响他判案的什么?公平性。这不是我管辖的范围,我不能越权,你看,宰相谨守分寸到这个地步。不能察查之明,要不然下面的人绑手绑脚,根本没办法做事。我们以为我们关心,其实那个是压力,根本不是关心,我们自己又不是专业的,结果我们去给人家插一脚,人家还得卖我们面子,其实已经怎么样?扰民了,自己都不知道,那这个不行。他说那为什么你问牛?他说你就有所不知,因为牛这样的喘气不是正常的。什么叫不是正常?就是正常的牛不会这样喘,换句话说,如果看到牛这样喘是什么的征兆?瘟疫的征兆。那这就是宰相的职权,这是全国的大事,我看到了牛这样喘气的状况,我下去问,要确定是不是跟瘟疫的前兆吻合,如果吻合,我就要开始采取防疫的措施,全国性防疫的措施。那你看这是不是宰相的职权?是,这是问牛不问人。你看,确实。

  再来,那两个东西叫什么?不听谗言,难!末学告诉大家,难!可是有一条,末学真的觉得这一条只要我们守住,不听谗言可以做到,哪一条?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这一条守住,末学告诉大家,可以不受谗言的伤害,一定要守得住;换句话说,来跟我们咬耳朵,说那个人怎么样、那个人怎么样的,那个人就有问题,他就是是非人。不能不分辨!一个真正有德行、有修养的君子,会说人家的过失吗?会到处的宣扬别人的过失吗?不会的。我们后面看到,君子一定是隐恶扬善,一定是这个态度的。所以守住这一条,前面这四条言语的过失,第一个,我们就有警觉性了;第二个,别人在造这四条言语过失的时候,我们不受影响。

  末学告诉大家,真的太重要了,为什么?孔老夫子说,「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这一个经句,这一个经文它是连在一起的,上一句叫「巧言乱德」,下一句叫「小不忍则乱大谋」。末学告诉大家,很多古人的批注没有把它连起来,连不起来,「巧言乱德」跟「小不忍乱大谋」有什么关系?雪庐老人采取了一种批注的说法,他说「巧言乱德」,这是指什么?对方。巧言谁讲的,小人讲巧言,而小人讲巧言,第一个乱自己的德,第二个乱社会大众的德,败坏社会大众的德行,这是指他对方的,说话的那个人。「小不忍则乱大谋」指自己。忍什么?两个方面,第一个忍,不受他巧言的诱惑,他说妄语,我能够知道他在欺骗,要不要拆穿他?不要拆穿他。第一个不受骗,第二个忍,忍什么?不要拆穿他,第二个忍是忍这个;不是说我知道他在骗我,然后我当他的面就给他下不了台,那不行,那不可以。为什么不可以?我们后面会讲到,「疾之甚,祸且作」,他不接受,他不接受他就跟我们怎么样?结怨。那你说你不管吗?一个君子能不管吗?不可以,怎么管?做好的榜样给他看。再来受他的骗,甘愿受骗,久而久之他知道,我在骗他他都知道,而且都没有拆穿我,这个人的惭愧心就起来了。我甘愿受你欺骗。

  我们就了解到,你看这个德有多厚!「小不忍则乱大谋」,忍什么?忍对方的巧言,忍对方的妄语、绮语,忍对方的两舌、挑拨离间,还有忍对方的恶口,闻谤不辩、受辱不答,忍,这是第一条忍。第二条忍,不当众拆穿他,不当众羞辱他,不当众用话把他抵回去,不要,第二条忍是忍这个。你看「小不忍」,如果我说我忍不住,下面这一条就出来了,「乱大谋」。什么叫大谋?修道是大谋,利益社会大众是大谋。你看,古代有多少君王忍不住谗言,把忠臣给杀了,古代有多少的君王忍不住小人的佞口,而把国家的大政给带偏了,这不是乱大谋吗?所以这四条,末学为什么特别的讲这四条,因为这四条关系重大,五伦关系都会因为谗言而搞得天翻地覆,这是真的。蔡老师在四十集的《弟子规》里面,尤其在这一条也做了很多的发挥,大家有时间可以多参考。因为我们时间的关系,我们就不多说这一条,但是这一条非常的重要。

  下面「防弊别戒」,前面是讲「总戒」,总戒就是总原则,这四条不能讲。可是有没有其它的小细节要注意?还是有的,所以李夫子又用了三条来给我们说到,叫我们警戒的,别戒防弊,防止弊端。第一条,我们讲: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7 16:25 , Processed in 0.162958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