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726|回复: 0

惟德动天20180317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3-17 14: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蔡礼旭老师:《群书治要360》学习分享(53-104)》

  【惟德动天。无远弗届。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



  这是《尚书》上面的教诲,『惟德动天』,只有德行能够感动天地。这个『无远弗届』,「届」是至的意思,就是不管多远的地方都会被感动,进而来归顺、归附,所谓「道之所在,天下归之;德之所在,天下贵之」。这个地方完全落实五伦八德,首先这个地方一定是风调雨顺,因为作善降之百祥。而现在大众都想把他的孩子教育好,这个地方落实了道德,里仁为美,很可能很多家长纵使在千里之外,都要把孩子带到这里来成长、来受教。很多家长在点头,就可以证明「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所以「惟德动天」,不只感动天地千祥云集,而且人心所向,都会到这个地方来归附。所以现在很多国家地区要求发展,希望招商引资,最好的方法就是当地真正落实五伦八德,落实传统文化,那他这个地方就变成全世界的宝地,自然感来人群、人和,到这里来共谋发展。

  『满招损,谦受益』,自满、傲慢会遭到损害,首先自己德行就受损害了,再来可能招来别人的对立,找麻烦。而且因为自满这个态度,很可能就会把事情给搞砸了,「损」就来了。有一句话叫「骄兵必败」,在古籍《国语》这本书当中,有记载周襄王二十四年,周天子周襄王二十四年的时候,秦国带着军队要去打郑国,经过周天子管辖的京畿北门,他的军队从北门经过,王孙满看到了这个军队走过去,就对周襄王说,秦国的军队一定败,一定会受到上天的罪罚。周天子很惊讶:你怎么看它的军队走过去,你就下这个断言?王孙满就说了,因为他经过周天子的地方,应该是要行礼的,叫尊重天子。可是他的军队经过的时候,头盔拿下来了,但是身上的盔甲没有脱下来,头盔脱了,盔甲没有脱下来。而且走了几步路之后,就马上又跳上车,等于就好像应付一下,并不是诚心行礼的。而且应付应付马上就跳上车的,有三百辆战车,那等于是整个军队大部分对周天子都很傲慢。接着王孙满就说了,他们的军队非常的轻狂、又骄傲,轻狂就会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就不会深谋远虑,不会做好万全的准备,轻狂就不会慎重。

  傲慢则会无礼,骄傲了则会无礼,无礼那做什么事都随随便便。而且因为不慎重,而不慎重又随随便便,可是又要进入很危险的地方,他们是要去打仗的。以这样的态度去应战,那是绝对必败无疑的。假如秦国的军队没有失败的话,那古人留的这些教诲就不准了。古人他在分析事情都很细微,一个人轻狂他就不慎重了,他可以推。面对战争还不慎重,面对战争还随随便便,那怎么可能会不败?所以最后果然秦国要去打郑国没有打成,军队回来到了晋国的边界,被晋国打得落花流水,三个大将都被抓了。所以「满招损」,古人就看这个军队的动作,就看到它要战败的后果。对我们自身来讲,我们也时时要反思,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是凶还是吉、是福还是祸?这就很需要我们自己慎重来对待。所以《太上感应篇》才说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接着经文讲,「谦受益」,谦虚就会受到很大的益处,我这个们经文一开始就有讲到,「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就在我们第一百二十一句。所以「谦受益」,受到人的爱戴,受到鬼神的庇荫,谦受益。在《了凡四训.谦德之效》当中,有讲到好几个例子,其中一开始,他们一起去进京赶考,有一位同学是最年轻的丁敬宇宾,年龄最小,可是他极其谦虚,他的处世态度很谦虚。了凡先生马上跟旁边的朋友费锦坡先生说,今年这个同学一定考上。一般想他年龄最小,可是了凡先生却非常肯定的说他会考上。接着说我们所有的人当中,他是最谦虚的、最谦退的、最恭敬的,甚至于受到别人侮辱他都能忍受,受到别人毁谤他也不辩解,后来开榜,果然是最年轻的丁敬宇宾考上!所以这些《了凡四训》上的故事,都印证了谦受益。有很多人在面临大考试,往往都会考得比较不好,可能这就要反省自己谦德不够,往往在重要的时候会出状况。这个时候不能怨天尤人,反而应该修正自己的德行。

  像在《了凡四训》当中,就有举到江阴一带有个读书人张畏岩,他文笔很好,在学术界也很有名气,可是他都考试没考上。有一次又没考上,就骂那主考官瞎了眼睛,居然让他没考上,这个当下没考上没反省。旁边有一个道士就在笑,他很生气,道士还笑,他就把愤怒移到那个道士的身上。他怒目相向,反而道士很有功夫,笑着对他讲,你的文章一定不怎么样。他听了更生气:你没看过我的文章,你怎么知道我文章不好?接着道士讲,做文章最重要的是平心静气,我今天听你骂人骂得这么凶,你的心很不平,我看你的文章也不可能写得太好。他讲得很有道理,张畏岩听完马上气下来了,这不简单,人家讲得有道理他就接受了。接着就请教他,考上就要有福气,才考得上。他想我那么穷,我怎么有钱去造福、去积福?接着道士告诉他,修养德行、积功累德不一定要钱,像谦虚不用花钱;你考不上就骂考官,不反省自己当然没有福。最后他改过学谦卑了,最后也有考上。所以「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这个「时」就是这,就是此,这就是自然的规律。好,这一节课先跟大家交流到这里,谢谢大家。
《群书治要360》学习分享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六十七集)  2012/6/16  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  档名:55-057-0067

  尊敬的诸位贵宾,诸位长辈,诸位学长,大家下午好。我们刚刚有提到改习为立命之基,改掉习气是改造命运重要的基础。之前有跟大家提到,我们东北王善人他有教导到八不,能化掉自己的习气。大家记不记得?「不贪、不争、不后悔、不抱屈、不怨人、不着急、不上火、不生气」。这八不,能够坚持三个月,很多脾气、习性就可以化掉,化掉习性要得下真功夫。所以我最近走路,大家看我上台速度减缓,一步一步慢慢走。从生活的这些点滴当中,来改变自己一些不好的习惯,像急躁,心就不容易定,所以讲话要缓,走路要缓,缓心才能定得了。现在这种生活节奏什么都快,人就很容易浮躁,不着急、不上火、不生气坚持三个月。大家选一个良辰吉日,开始算日子,然后去买一串鞭炮,上面把日期写好,三个月之后放鞭炮庆祝一下。

  包含我们刚刚谈到,不傲慢、要谦卑,这个习惯要能转过来,那还是要时时下功夫的。甚至每天比方写日记找人家的好处,都看人家的优点就不容易傲慢。这个也是王善人指导他的学生、还有我们后世的人,叫「找好处,开了天堂路;认不是,闭上了地狱门」。刚好我们有一位王学长,他就有提到这个方法供养给大家,我们给他掌声鼓励一下。我们之前有讲到,对的事要赶快去做,是!舜王就是「闻一善言,见一善行」,闻到一个善的教诲、见到一个好的榜样他就马上去效法。「若决江河」,他那种当下去力行效法的状态,就好像什么?黄河溃堤那种气势,谁都不能阻挡他断恶修善的决心,若决江河那种改过的气势。我们很可能一个不如意,或者别人的一个调侃,我们就不想去做了,那这样就不是舜王的好子弟了。我们效法这些古圣先王的精神。

  在姜太公劝周文王也说到,「宿善不祥」,宿就是停留,就是我们闻到好的教诲,然后停留不去做它,这样的人生不吉祥。为什么?对的不去做,就是随顺习气,怎么可能会吉祥?所以该道歉赶快要去道歉,该认不是,体会到了就去做,不要停留。觉得对的事那就要赶快去做,比方我们说要把法供养变成习惯,那这些学长他就马上去做了。所以人听到好的教诲,就马上去做,这一生道德学问一定会有大成就,叫闻教便行,奚待更劝。闻到好的教诲,马上就去力行的,他不需要再有人去劝导他,他就能有很好的成就。我们具体来看,我们可以每天写日记,找今天所接触到的,一切人的好处,我们就谦卑去效法他们好善的榜样。

  接着,认不是,人一察自己不足他就不会傲慢,闭上地狱门。今天处世当中什么话讲错了,什么事做不妥当,都能每天沉静下来反省。每天都这么做,都写日记变成一种很自然的习惯,最后就内化了,随时都提得起来,都能找好处,都能认不是,这个傲慢就调伏掉了。这个学长还提到,可多为人服务奉献自己,在服务、习劳中,在服务大众的过程里面,多见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之处,他就时时看到自己的不足去提升。所以在服务别人过程,能够时时反省自己,在利人的过程当中是自利,自己也受很大的利益。而且在服务他人过程,会常遭人批评指责、受委屈,而能修谦让,不与人争。可能自己没有做错,还被人家批评指责,受到人家的毁谤,都能谦退不去跟人争辩,这也是修谦虚的态度。刚刚我们讲到这八不,就不抱屈,在任何一个因缘当中,不要生起自己受委屈的一个念头。因为一觉得受委屈,可能就会埋怨,就会抱怨,这种情绪就一个接一个。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尽力就好了;不要觉得自己有委屈,进而又去怨人就不好。

  现在这个时代在处世当中,会有不如意,会有一些受到误会、指责,这个也很正常。因为我们这几代人,学习做人做事的基础都比较不足。所以团体里面有一些摩擦,有一些状况出现,这个也是很平常的事情。而我们面对这些境缘,也是训练自己的一种宽容的态度,我们「谦虚」前面讲的,就是「度量」。师长常讲一段话,我们把它放在心上,就没有什么不能包容的人事物,师长讲的「先人不善,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殊无怪也」。他的父母、他的爷爷奶奶,甚至他的曾祖父、曾祖母,都缺乏传统伦理道德的这些教诲。所以几代人都缺乏了,这个时候去指责,其实意义都不大。首先包容进而自己先做对,正己不求于人,不要求别人,正己自然才能够化人。所以在这个时代,别人对不对不是最重要的事情,首先自己要先做对,要先尽本分。我们自己都没做对,再去讲别人,人家心里面也不可能会服气。

  所以在《格言联璧》当中,有一段话很好,叫「大其心,容天下之物」。大家现在再读这个经句,边读这句话有没有入心?大家刚刚在想这句话,有没有深呼吸一下?大其心,深呼吸胸怀比较大了。大其心容天下之物,都能包容,都能宽恕,普天之下没有我不能原谅的人,没有我不能爱的人好不好?好的人叫会过日子,不好的人叫自己找苦吃。你不包容人,自己随时都跟人家对立、埋怨,自己每天心情都很不好,所以随顺习气,事实上我们都不自爱了,自己找罪受。包容,假如很难不见人过,那我们学习一个态度,见任何一个人的过,都告诉自己,「就是我做得不够好,没有影响他,我赶紧做好」。就不会指责任何一个人的缺点,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受天下之善」,心随时保持谦虚,任何一个人的优点马上学习起来,任何一个人的缺点马上反省自己,那真的是德日进,过日少。刚刚这位学长讲的找好处,认不是,马上把它印在心上,今天开始每天晚上写日记,把这两项功课列上去每天写。真的,欣赏别人优点的习惯就养成,观照自己不足的习惯就很自然提起来了,就生处令熟,熟处令生。

  再来,刚刚另外一个学长讲的,调伏傲慢,首先相信人之初,性本善,大家相信吗?嘴上相信、还是心上相信?心上相信了你不会看任何一个人不顺眼,你不会否定任何一个人,你不会对他有成见。你说他有那些坏习惯。那是习性,本来没有的,一定可以改掉;人之初,性本善,那是他本有的一定可以恢复。所以这些教诲真的有一句入心,我们整个心境就不一样。人之初,性本善相信了,不怀疑自己,也不怀疑别人,这个经教是法药,是药治我们心上的病。怀疑是不是病?诸位学长我们怀不怀疑自己,跟不跟自己生气?我怎么这么差劲,然后关起门来哭三个小时,横批「浪费时间」。哪有那么多三个小时可以浪费?再来,怀疑别人跟信任别人所产生的能量,是完全不一样的,信任别人,你的言语就会给对方力量,你会扶持他,你会激发他的潜能,这是信任的力量。同样一件事情,你对他是信任还是怀疑?怀疑的话,他会感觉到那分不信任。甚至于那个怀疑,本来没有的事,那个动作本来不是那个意思,都会被我们想成那个意思,造成更深的误解。从今天开始,这是人之初,性本善入我们的心。

  教自己的孩子不要没有耐性:气死我了,他就这副德性!那不行,那又不相信人之初,性本善。我们有时候很微妙,对朋友、对没有亲属关系的人,特别有耐性,对对对,他一定可以变好。反而自己最亲的人:他哪副德性我太清楚了,不可能的。我们在用这些经教,都还是用我们自己的想法标准在用。圣贤人不会骗人,这是真理,「人之初,性本善,苟不教,性乃迁」。是他没有好的教育,你不只不会责怪他,你会原谅他,你会怜悯他。那这样我们见一切人的过失,就不会对立,不会指责。所以这些教诲不是在背多少,而是学一句我们可以领受一句,变成我们处世的态度,就很受用了。这一位学长还讲到,要落实普贤十大愿王,第一愿「礼敬诸佛」。这个很好,恭敬一切人,恭敬一切生命,恭敬一切物品,所有的东西,也都是人生产出来的,都是人的劳力付出,我们都要节俭、节省,这都是恭敬。受人之托,忠人之事,这也是恭敬的流露,人只要时时保持恭敬他的心是定的。

  比方我现在这几张纸放这样,心就不是定的,大家看到了,这个纸应该是放好的,所以我的功夫太差了。人要随时在什么?在觉照当中这是智慧,时时在觉照当中,他的前提是什么?定,定能生慧。可是人要怎么定?要先持戒,因戒得定,因定开慧。而这个持戒当中,时时保持恭敬就是持戒,我们穿鞋子的时候对鞋子很恭敬,穿衣服对衣服很恭敬,绝对不会把它弄脏,绝对不会把它乱摆,一切皆恭敬一定能得定,定就会开慧。包含《弟子规.谨》的部分,都是恭敬的落实,「朝起早,夜眠迟」,对一天的恭敬,不糟蹋时光,把每天能安排妥当。答应人家每一件事情不能去忘记,「凡出言,信为先」,都记在笔记本上,甚至设在手机上,提醒自己不可以忘了这件事情。这些都是恭敬的落实,会让自己的心都定在守这些做人的道理,就容易得定。

  我们接着来看下一句,跟人家分享课程很好,因为刚刚讲完这个道理,我就不能再乱放,所以很重要的是提醒自己。下一句经文讲到: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2-19 04:01 , Processed in 0.121366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