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456|回复: 0

[大德开示] 了凡四训(第二十五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3-11 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净公上人了凡四训讲记29集》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谛知五阴法,深修六和敬,
远离不恭敬,除去六触身,
观六度相续,舍彼六爱身。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
罪亡心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
始从今日,乃至命存,
皈依佛陀,两足中尊;
皈依达摩,离欲中尊;
皈依僧伽,诸众中尊。(三遍)

诸佛正法圣贤僧,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所修施等善,为利有情愿成佛。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真诚 清净 平等 正觉 慈悲
看破 放下 自在 随缘 念佛
诚敬谦和,仁慈博爱。破迷启悟,离苦得乐。
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信愿持名,求生净土。

父子有亲 夫妇有别 君臣有义 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
父慈子孝 兄友弟恭 夫和妇顺 君仁臣忠 朋友有信
仁义礼智信 礼义廉耻 孝悌忠信 仁爱和平

放下自私自利、是非人我、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嗔痴慢、七情情执、怀疑嫉妒、爱憎怨亲、胜负得失、控制占有。

菩提树下。四十八日。乃于癸未二月七日之夕。入正三昧。二月八日明星出时。廓然大悟。成正等觉。叹曰。奇哉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惠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祖知悟本性,谓惠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远离分别,诸根寂静。若不决定成等正觉,证大涅槃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寿命无量,国中声闻天人无数,寿命亦皆无量。假令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若能知其量数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光明无量。普照十方。绝胜诸佛。胜于日月之明。千万亿倍。若有众生。见我光明。照触其身。莫不安乐。慈心作善。来生我国。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无量刹中。无数诸佛。若不共称叹我名。说我功德国土之善者。不取正觉。
东方恒河沙数世界。一一界中如恒沙佛。各出广长舌相。放无量光。说诚实言。称赞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南西北方。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四维上下。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何以故。欲令他方所有众生,闻彼佛名,发清净心,忆念受持,归依供养。乃至能发一念净信,所有善根,至心回向,愿生彼国。随愿皆生,得不退转,乃至无上正等菩提。
每自作是念,以何令众生。得入无上道,速成就佛身。
无边殊胜刹。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自致不退转。

一心观礼,娑婆教主,九界导师,如来世尊,于五浊世,八相成道,兴大悲,悯有情,演慈辩,授法眼,杜恶趣,开善门,宣说易行难信之法。当来一切含灵,皆依此法,而得度脱,大恩大德,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清净法身,遍一切处,无生无灭,无去无来,非是语言分别之所能知,但以酬愿度生,现在西方极乐世界,常寂光土,接引法界众生,离娑婆苦,得究竟乐,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误人第一是多疑,疑网缠心不易知,
勘破疑魔勤念佛,功纯自有佛加持。
弥陀教我念弥陀,口念弥陀听弥陀,
弥陀弥陀直念去,原来弥陀念弥陀。
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
老实,听话,真干。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了凡四训  (第二十五集)  1978  台湾华藏大专讲座  档名:19-003-0025



  请掀开经本,请看末后的这一篇,「谦德之效」:

  【易曰。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

  一开端这是引用《易经》里面的几句话,以《易经》的谦卦来说明谦德的效果。在开讲的时候也曾经给诸位介绍过,《了凡四训》的主旨是断恶修善,也就是前面也是举大意里面所讲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可见得重点就在积,积就不错了,能积善还要懂得如何能将这个善果保持下去,这个重要。我们也看到世间上有许多积善之家,一生当中常常行好事,可是看看他的果报好像也不太如我们理想。这个里头要细细的去研究,必然有它的道理,这个道理这一章里面就看出来了,他是不是具有谦德,才能够保持住他的善果。前面举《易经》里面几句话,说得非常之好。这个小注里面我们念一下,「盈,骄满也,骄满故倾覆」,这祸害的根源,一沾上了傲慢无礼,他虽然积得多,他也漏得多;换句话说,丧失掉了。「谦,虚中也,虚中故受福」,谦跟盈正好是一对,对比。「变」是讲「变迁」,「流」是说的「泽润」,「恶,不惬意也,好,欢喜也」。这几句的大意是用天道、地道、鬼神、人世来说明,从每一个方面去观察谦道之利益,说实在话,真是无量无边。

  『天道亏盈而益谦』,这是一个骄慢满足之人,天看到也不顺眼,也得要对他亏欠一点。对于谦虚之人,谦必然有敬,这个它是有连带的,对谦敬之人他总要给他增加一点,益就是增加一点。这个地方讲亏、讲益都是说的福报,说的福,这是说天道。地之道也不例外,地道是『变盈而流谦』,所谓俗话所讲「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风水轮流转,这就讲的是地道。那个好风水不是在那个地方千年万世永远不变的,不会,会变的,地形它会变,也就是说,好的地方会变坏,坏的地方它会变好。『鬼神害盈而福谦』,对骄慢这种人鬼神去找他麻烦,祸害于他,对于谦敬之人他就保佑他。『人道恶盈而好谦』,俗话说「一家饱暖千家怨」,你家里富贵了,你的邻居看你心里都不会欢喜,为什么?富贵而傲慢,瞧不起人。你瞧不起人,人家会瞧得起你吗?不会。可是你要很谦虚、谦敬,那哪一个人不欢喜?人人都欢喜。你们诸位想想,谁愿意跟一个傲慢、瞧不起人的人在一起。这个开头是说谦之德。

  【是故谦之一卦。六爻皆吉。】

  这个小注里头把这个谦卦画出来了,谦卦上面是个坤,坤是地,干是天,坤是地,下面这个卦是山,所以这个卦的名叫「地山谦」。诸位想想,这个山是应当在地的上面,高高在上,现在那个山到地底下去了,诸位想想这个谦卦的味道。所谓『六爻皆吉』,每一画这就叫一爻,一卦有六爻,这是讲卦的变化。八卦这样一重迭,八八六十四,我们现在《易经》里面所演的有六十四卦,六十四卦里面每一卦都有吉、都有凶。就拿干卦来说,干,这要讲到卦,凡是爻属于阳数的都用九做代表,譬如谦卦里面,它从下面算起,下面算,下面的两爻都是属于阴数,这个卦分阴阳,阴就用六做代表,所以最下面一卦,初六,六二,第三爻是阳卦,这算九三,阳是用九做代表。在干卦里面,这六爻都属于阳,所以从初九到最上面那个第六爻叫上九,上九那一爻就不吉。在干卦里面最好的是在第五爻,你看帝王之尊叫九五之尊,是从干卦里面讲的。再往上去,再往上去当了太上皇了,就是上九,太上皇有地位没有权,所以不能算是最好的卦,不在位,有名无实。这是讲干卦里面六爻依然有吉凶。六十四卦都不例外。唯有这一个卦,就是谦卦,是六爻皆吉,这个里面没有一爻里头有凶相。诸位想想,谦之德不得了!一个人学谦虚、学谦敬,绝对有好处。这是从六十四卦里面来说,你在任何一卦,你不知道吉凶,但是唯有这一卦,完全是吉,决定没有凶。底下这个小注诸位看看就明了了,这是举的《易经》。下面一句举《书经》上说的,《尚书》上讲的。

  【书曰。满招损。谦受益。】

  这两句话是《书经》里面的。『满』也就是前面《易经》里面所讲的盈差不多,盈满,它所招来的是害,是祸害,而谦虚所招来的是利益,『谦受益』。我们就是以求学来说、求道来说,印光大师讲,「一分恭敬心得一分利益,十分恭敬心得十分利益」,恭敬就是谦虚。我们向人求教,心里面是空空洞洞什么都没有,才能够得到人家的利益。如果成见很深,虽然请教别人,并不以为然,人家说了大半天,一句也没有入进去,为什么?自己心里是满的。因此从前那些老师教学,他要看看学生的态度,学生谦敬,他就会多讲一点;学生傲慢,他就少讲几句。为什么?讲多了听不进去,何必多浪费精神,他也不愿意。学生很谦虚、谦敬的,他要不多说几句,他对不起学生;学生傲慢无礼,他多说几句,他对不起自己。这就是讲求学要想成就也是在谦虚上。在这个地方着重在保持你的福德,也得要靠谦虚。下面举了许多例子,都值得我们做借鉴,值得我们参考的。

  【予屡同诸公应试。每见寒士将达。必有一段谦光可掬。】

  这是了凡先生说他的经验,他一生当中所体验到的,这不是听别人讲的,自己亲身经历的。『屡』是不止一次,过去很多次都是这样的。『同诸公应试』,诸公是指他的同学,应试是参加考试,那个时候科举时代,有县考、有省考、有殿试,这是与这些读书人参加考试。『每见寒士将达』,达就是考取功名,贫寒的读书人,在他还没有考取功名之前,你看看他将来确确实实能出人头地的话,这个人在态度上就不一样,一定是这样的。『必有一段谦光可掬』,他所表现的是谦虚的态度。「谦抑之人,心气愈收敛,光彩愈焕发。两手合取曰掬,形容充意」,这个掬就是充实的意思,也就是圆满的意思。如果我们自己要细心留意,在现前的社会里面又何尝不如是,这是必然的道理。到他飞黄腾达得志的时候,他这一段谦光要再能保持下去,他的富贵就长远了。往往人在不得志的时候很谦虚,得志之后眼睛就慢慢长到头顶上去了,这个我们也看得很多。凡是一得志眼睛长到头顶上,他的富贵决定不能够终保,这是靠得住的;换句话说,它保持不久,不能持久。诸位想想,这个谦敬是要修到底的,换句话说,谦之道不可须臾而离也,一时一刻都不可以离开,这样福德才可以长保。下面是举事实来说明。

  【辛未计偕。我嘉善同袍凡十人。惟丁敬宇宾。年最少。极其谦虚。予告费锦坡曰。此兄今年必第。费曰。何以见之。予曰。惟谦受福。】

  这一段底下还有一半,我们念几句,先把这个小注看看。『辛未』,是从前计算年月的一个次序,譬如我们要照农历古时候干支来计,今年是戊午年。现在我们已经很久不用干支了,对于这个计算法就很生疏了。换句话说,从甲子开始,这六十年的次序,我们现在很难把它辨别这个辛未是在第几年。这个我们也不必去考察它,纵然是辛未,还得要看看袁了凡先生是生在什么年代,是哪一个辛未,这是六十年一个甲子。就是辛未这一年,他与嘉善的同胞,嘉善是县名,嘉兴府,一同去赶考,这是讲举子赴会试的季节,这个会试就是去考举人,换句话说,秀才再去考举人,这是属于省考。他们这个县一共去了十个人,十个人里面有一个人非常的贤,『丁敬宇宾』。

  底下有个小注,丁宾是他的名字,敬宇是他的别号,称丁敬宇,底下这个字是他的名字,字礼原。称号这是更客气,一般可以称字的,有名、有字,名字之外还有号,这个地方敬宇是他的号,这个称呼就相当的客气了。「嘉善人,隆庆进士,官南都三十年,轻财恤民,卒谥清惠」。这是介绍这个人,曾经在南都做官三十年,轻财恤民这四个字是对他的政绩下的评语。死了之后,国家给他一个谥号,这个谥号就是所谓盖棺论定,你一生的道德、学问、功业用几个字做为总评语,他这个谥号「清惠」。在过去这个谥号每个字都有它的一定的定义,他要够得上这个标准才能用哪个字。这两个字我们一看,相当好的字,清廉、对老百姓有恩惠。

  这是说他去考举人的时候,这十个人当中他年纪最轻,可是所表现的是极其谦虚。了凡先生就告诉另外一个朋友费锦坡,告诉他,『此兄今年必第』。年纪最小,了凡先生还称他兄,「此兄」,不称他老弟,这个前面曾经说过,有道有学,虽然年纪小,也得要尊敬,所以称他作兄,就是这么一个道理。这是朋友之间,很近的。如果比较生疏一点的,他有道有学,那就不能称兄了,称某公,虽然年纪很小,称他某公,或者还有俗话老人家,实际上他年纪很轻,还称他老人家,那个老人家是客气、是尊敬。我好像听说江苏有一带的地方,凡是称出家人都喊老太爷,你就是小沙弥,人家看到你也喊你老太爷,这个都是属于尊敬的话。『费曰:何以见之』,他告诉他,他说这个人今年一定能够考取,登科及第,费先生就反过来问,他说怎么见得?『予曰:惟谦受福』,举出古人所说的道理,你看他这种谦敬的态度,他一定得福,就根据前面所举的天道、地道、鬼神、人道来说的话,他一定要得这个果报的。

  【兄看十人中。】

  同去的一共十个人。

  【有恂恂款款。不敢先人。如敬宇者乎。有恭敬顺承。小心谦畏。如敬宇者乎。有受侮不答。闻谤不辩。如敬宇者乎。人能如此。即天地鬼神。犹将佑之。岂有不发者。及开榜。丁果中式。】

  这几样就值得我们学习的,他这里不给我们说很深的道理,举出一个人,这因缘果报就摆在现前,给我们做榜样,我们再要不相信,那就没有办法了。袁了凡观察人不是随随便便看的,他能够一条一条举出来,这个人谦敬,他谦敬在哪里,一条一条说。『恂恂款款』,这就是现在所讲的诚恳老实,我们这些人当中信实朴厚,现在讲忠厚老实,有没有人比得上他?诸位千千万万不要想错了,老实人一定有后福,不要以为说老实人在这个社会上要吃亏,老实人才不吃亏,吃亏的都是那些自以为聪明的,自以为狡猾的,那种人决定要吃亏,老实人你看看,现在吃一点亏,福报在后头。这个道理、这个事实我们要把它看清楚,要记在心里。换句话说,在一生当中,我们要学老实、学厚道。

  『不敢先人』,无论做什么事情,不敢优先,不敢占先,都退在后面。确确实实,我们要认真的学。现在说实在话,讲大经大论,欢喜的人不少,我在香港也是如此,香港提到《了凡四训》、《感应篇》,谁听这个东西?不理会。那讲什么?哪个大讲哪个,好高骛远!换句话说,什么事都要抢先,连学佛也得要抢先一步。小经小论不要,我们要大经大论。甚至于在礼佛、拈香也要站在最前面,我总不能站在后面,要抢在别人前面。换句话说,一点谦敬之心都没有,处处都是风头主义,傲慢的习气,他怎么能有成就?所以我们想想,印光法师提倡《了凡四训》、提倡《感应篇》,那个意思就是叫我们要从头学起。不在这上把根基奠好,大经大论又有什么用处?换句话说,丝毫利益都得不到。这一点我们也常给同修们提起来互相勉励,《感应篇》跟《了凡四训》,这在五乘佛法里面是人天乘,我们打开来看看,我们能不能做到?人天乘都做不到,还能成声闻、缘觉、菩萨?哪有这种道理!这好比盖楼房一样,地基没打好,第一层还没盖起来,我不要了,我就盖五层、六层,那行吗?决定没有这个道理。所以诸位要知道,学佛从哪里学起?从《了凡四训》学起,这才叫脚踏实地,才真正能做到厚德载福。这是给我们成佛作祖奠基础,我们要特别的重视它,不敢为人先。这是十个人当中,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他。

  『有恭敬顺承,小心谦畏』,这是讲处世、办事,顺承是一切顺受,特别是说的逆来顺受,这就是讲的忍辱,事事都能够忍。凡是人家交给他做的事情,无论合不合情、合不合理,他都能接受,他都能够尽心尽力的去给你做,小心谦畏。下面,尤其是看到人家这个忍辱,忍辱不但可以消灾,同时可以培福。『受侮不答』,侮就是侮辱,别人侮辱他、欺负他,他绝没有报复之心,他能够忍受。『闻谤不辩』,人家有毁谤他,从来也没有听到过他提出答辩。这些确确实实都不是普通人能做得到的,这就是说他能够做到。佛菩萨在一切经论里面教给我们的,确确实实就是教我们这些,在人事里头,就是人情世故里面,一切逆境当中都要能顺受,必须要知道我们为什么有这些不如意的遭遇,稍稍明白佛理的人,还不是前世所造的业障吗?佛给我们说,「欲知前世因,现在受者是」,我们现在所受的是过去所造的,既然是过去自己造的,当然你得要顺受,不怨天不尤人。

  给诸位说,顺到什么时候?顺到底,这才叫聪明人,才叫明白人。你把这个因果道理你想通了,你想通了一定可以做得到。为什么?受就是受过去的果报,过去造作的这些业障,现在受的罪报,这是理所当然,受就是消灾。果报来了不愿意接受,不愿意接受还是要受。但是这个不愿意接受的心就又造了业,又造了罪业,那好了,这一生遭受的不如意,来生更不如意,那真是没完了的时候。你能把这个道理想通了,逆来顺受,受到底,我就报完了,这一世怎么样?这是积德,修忍辱度。不但是那些冤家对头找我麻烦的我心里没有怨恨心,我还生欢喜心、生恭敬心。为什么?他们替我消业障,没有他们给我这些侮辱,我的罪业消不了,他们是替我消业障的大恩人。这个业障消除了,福德是厚培了,这是积的大德,正是此地讲的,『天地鬼神,犹将佑之』,十方三世诸佛菩萨、护法龙天他怎么不照顾你?当然照顾你。诸位想想谦德多么重要,没有这一点,纵然前面所讲的断恶修善,都不能保持,保不住,唯有这一条才能够保得住。

  这是了凡居士,你看他看人,他看一个人有福没有福,他从哪里看?他从这些地方看。给诸位说,绝不是看他的家世,也不是看他的学问,是看他有没有谦德。如果这一生要没有德,虽然发了,未必能够保持终身。有德没有才,刚才讲了,也是必定要发,为什么?他是冥冥当中天地鬼神在那里护佑。从前考试最注重的是阴功,就是他的祖先以及他自己所积的阴德,能不能考取功名第一个因素就是在阴德,一看这个人就有这个福相,所以知道他一定有福。后面三句话说得是尤其有道理,「天地鬼神,犹将佑之,岂有不发者」,这个语气多么肯定,换句话说,毫无怀疑就断定了。『及开榜,丁果中式』。在这一段里面,他举了好几个例子,照着前面所说的「屡同诸公应试」,举出几个显著的例子,这是第一个。再看底下:

  【丁丑在京。与冯开之同处。见其虚己敛容。大变其幼年之习。李霁岩直谅益友。时面攻其非。但见其平怀顺受。未尝有一言相报。予告之曰。福有福始。祸有祸先。此心果谦。天必相之。兄今年决第矣。已而果然。】

  这是举第二个例子。前面这一个可以说是从小就培养成的,「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这一个举的是中道而改过自新的。丁丑这一年,在京师,就是首都,与他一个朋友叫冯开之同处。底下有个小注介绍这个人,「冯梦祯」,梦祯是他的名,「字开之,浙江秀水人,万历会试第一」,会试第一一般称作会元,就是举人里面的第一名,殿试第一名叫状元,这个地方是会试第一名会元。「官编修」,这个编修是属于翰林院的,「以文章气节相尚」,这个人文学好,「有《快雪堂集》行世」,有著作流传于后世。这是老朋友,就是丁丑这一年,在京城的时候跟他在一起相处。『见其虚己敛容,大变其幼年之习』。由这几句话我们就晓得,他跟袁了凡先生是在年少的时候,就是幼年的时候,就在一起,交情相当的深厚,拿现在的话来说,小学、初中的同学一样,这个感情很厚。因此对他小时候的个性、脾气知道得很清楚,他从前不是这样的,现在完全改了,跟他幼年的习气完全不一样了。现在学得这样「虚己敛容」,虚是谦虚,敛是收敛,换句话说,对人这样的谦虚、恭敬,做事情能够认真负责,跟小时候完全不相同。这是讲一个人到年岁大的时候转变了,把小时候的习气转变了。

  底下又举出一个事例,『李霁岩直谅益友』,同时冯开之他有一个朋友,这个朋友叫李霁岩,「直谅益友」,这个底下有小注,直谅是「信实」,益友,孔老夫子说,「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这三个条件是对我们有利益的朋友。第一个,这个朋友正直,正直有什么好处?见到你的过失他就会说,这叫直友。李霁岩在三个条件当中,他就是以信实为主。『时面攻其非』,这个非是过失,面是当面,当面说他的过失。这一点我们要注意到,这是交友之道,朋友的感情再好,朋友确实有规过劝善的责任,要不能做到规过劝善,这不能算是朋友。诸位要晓得,朋友是五伦之一,所以他有道义,这是道义的结合,里面最重要的当然就是规过劝善。

  规过劝善不能当大众之面,这一点要记住的;换句话说,要在屏处,就是没有第三者在旁可以劝过,有第三者在旁,那要顾全朋友的面子。你不要听到孔老夫子说友直,我是你的好朋友,我正直,大庭广众之下你有什么过失,你这一说,叫他下不了台,他在社会上不能做人了。这不但不能维持友谊,恐怕将来变成仇恨,一辈子解不开,那就用错了。所以有第三者在场,对待朋友的时候,都得赞扬他的好处,前面说了,隐恶扬善;没有第三者在场就不必隐恶,他有什么恶,一桩一桩指出来告诉他,劝他改过自新,有第三者是必须要尊重,这是我们必须要知道的。但是要同时是好朋友,那也无所谓,就是关系、交情够的,三个人、四个人都有这种密切的关系,这个行。这是哪些场合?譬如说,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讲,兄弟、亲戚之间,这个关系很密切,一家人,十个、八个在场的时候,一样可以攻过的,因为这个不是外人。再有一种,同学,同学确确实实有这个关系,不管离开老师、离开学校有多少年,这个关系总是存在的,同学与同学之间,彼此大家都是同学,这个可以。但是没有这两种关系,外面有一个生人来,不行,那就不可以。

  我再举一个例子给我们同修说明这个,在过去台中李老师教学,我们是有一个小班,参加他这个班大概有二十几个人,这个班上课是关门上课的,门窗都关起来的。为什么?里面是有打、有骂、有批评的,老师说学生是一点不客气,学生跟学生,同学当中批评,在这个场合里面没有一切顾忌,哪一点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7 13:44 , Processed in 0.151090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