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651|回复: 0

第十一品老品卍南无阿弥陀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3-3 20: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法句经故事集》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谛知五阴法,深修六和敬,
远离不恭敬,除去六触身,
观六度相续,舍彼六爱身。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
罪亡心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
始从今日,乃至命存,
皈依佛陀,两足中尊;
皈依达摩,离欲中尊;
皈依僧伽,诸众中尊。(三遍)

诸佛正法圣贤僧,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所修施等善,为利有情愿成佛。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真诚 清净 平等 正觉 慈悲
看破 放下 自在 随缘 念佛
诚敬谦和,仁慈博爱。破迷启悟,离苦得乐。
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信愿持名,求生净土。

父子有亲 夫妇有别 君臣有义 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
父慈子孝 兄友弟恭 夫和妇顺 君仁臣忠 朋友有信
仁义礼智信 礼义廉耻 孝悌忠信 仁爱和平

放下自私自利、是非人我、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嗔痴慢、七情情执、怀疑嫉妒、爱憎怨亲、胜负得失、控制占有。

菩提树下。四十八日。乃于癸未二月七日之夕。入正三昧。二月八日明星出时。廓然大悟。成正等觉。叹曰。奇哉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惠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祖知悟本性,谓惠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远离分别,诸根寂静。若不决定成等正觉,证大涅槃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寿命无量,国中声闻天人无数,寿命亦皆无量。假令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若能知其量数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光明无量。普照十方。绝胜诸佛。胜于日月之明。千万亿倍。若有众生。见我光明。照触其身。莫不安乐。慈心作善。来生我国。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无量刹中。无数诸佛。若不共称叹我名。说我功德国土之善者。不取正觉。
东方恒河沙数世界。一一界中如恒沙佛。各出广长舌相。放无量光。说诚实言。称赞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南西北方。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四维上下。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何以故。欲令他方所有众生,闻彼佛名,发清净心,忆念受持,归依供养。乃至能发一念净信,所有善根,至心回向,愿生彼国。随愿皆生,得不退转,乃至无上正等菩提。
若有众生,睹菩提树、闻声、嗅香、尝其果味、触其光影、念树功德,皆得六根清彻,无诸恼患,住不退转,至成佛道。复由见彼树故,获三种忍,一音响忍,二柔顺忍,三者无生法忍。
无边殊胜刹。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自致不退转。



误人第一是多疑,疑网缠心不易知,
勘破疑魔勤念佛,功纯自有佛加持。
弥陀教我念弥陀,口念弥陀听弥陀,
弥陀弥陀直念去,原来弥陀念弥陀。
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
老实,听话,真干。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第十一品 老品


维沙卡和喝醉酒的同伴
贪爱与无明充塞世间,如同陷入火焰燃烧之中,有什麽值得欢笑,值得高兴呢?世间为黑暗所遮蔽,人为什麽不追求光明呢? (偈 146)

从前,一群沙瓦提城的男子请维沙卡照顾他们任性的妻子们,希望在她的指导之下,她们能有宗教信仰和德行。

有一次,维沙卡在她们的请求之下,带她们到一处花园去,但他们却瞒著维沙卡,带酒去,更喝醉了,维沙卡就谴责她们,说她们的先生会很生气。

后来,她们要求再去花园,但维沙卡鉴于上一次的经验,加以拒绝,她们转而要求到揭达林给孤独园向佛陀顶礼问讯,维沙卡也就答应了。到达给孤独园时,她们再次啜饮私自带来的酒。维沙卡就请佛陀向她们说法,但这时候她们都醉了,魔波旬也趁机怂恿她们纵情一番,她们果真就在园中大声喧闹,唱歌、跳舞、鼓掌雀跃不已,佛陀明白她们受到魔波旬的影响才会如此放肆,便在心里想著:「绝不能让魔波旬有机可乘。」

佛陀于是从眉间放出暗蓝色的光,使整个屋子暗下来,他们因此受到惊吓,慢慢安静下来,佛陀接著从位子上消失,然后化身在须弥山上,放出千个月亮般的白光。

佛陀告诫她们:「你们不该在园里如此不恭敬。由于你们的疏忽,魔波旬才有机会使你们不知羞耻地放浪形骇,现在开始扑灭心中的欲望和其它邪恶的激情吧!」

佛陀确定她们都对佛法建立起无可动摇的信心后,才返回揭达林给孤独园。维沙卡也趁机请教佛陀有关饮酒的问题,佛陀就向她们解释饮酒的害处,并且说明无数众生因为饮酒而受到痛苦的折磨,甚至失去幸福。

佛陀说法后,她们终于明白佛法,从此走向戒律和正念的修行大道上。


佛陀拍卖丝蕊玛的尸首
请好好观察这外表美丽的色身,实际上是一身的伤痛,
一堆的骨头,疾病、贪念不断,一切皆无常。------147偈

        王舍城中有一位非常漂亮的妓女,名字叫做丝蕊玛。她每天都供养食物给比库们。有一天,一位比库向其他比库提及她的美貌和供养的美味食物。一位年轻比库听说有这麽一位美丽的女子后,虽然从来也没见过她,却暗恋上她。第二天,这年轻比库和其他比库一起到丝蕊玛家去。这一天,她身体不适,但仍然想要亲自向比库们致敬,就要人把她抬到比库们的面前。这年轻的比库终于看到她了,这时候他内心想著:“尽管生病,她仍然那麽美丽。”因此更加迷恋她。

        当天晚上丝蕊玛就去世了。国王频婆娑罗王拜访佛陀时,向佛陀提及丝蕊玛去世一事。佛陀建议国王先不要埋葬她,相反地保留三天。第四天,丝蕊玛的身子不複美豔,不再讨人喜爱了,反而发胀,蛆虫也从身上跑出来。这一天,佛陀就带领著众多弟子到墓园去观看她的身子。那位深深迷恋丝蕊玛的年轻比库一直不知道丝蕊玛已经去世的消息,所以当他听说佛陀要带领其他比库去见丝蕊玛时,也满心欢喜地一齐前去。

        佛陀也请国王宣告,只要付一千铢,丝蕊玛就可以陪出资的人一夜,但尽管一再调降金额,最后甚至免费,也没有人愿意。佛陀就告诉比库们说:“比库们!当丝蕊玛还活著的时候,多少人愿意花千铢的钱,只希望与她共渡一晚,但现在即使完全免费,也没人有兴趣,人身无法幸免于生老病死啊!”

        听完佛陀的说法后,这年轻的比库终于领悟了生命的真相。


佛陀安慰年老的比库尼
色身实在是疾病的渊薮,容易损坏,终究会衰老不堪,
这腐朽的色身终必毁灭,有生就有死。 (偈 148)

优塔萝比库尼高龄一百二十岁。有一天,在化缘回来的路上遇见一位比库,她就请该比库接受她的供养。比库同意后,她于是把化缘得来的所有食物都给他,一点也没留给自己。接连三天,她都如此做。

第四天,她正在化缘时,在狭窄的路上遇见佛陀,她恭谨的向佛陀问讯,然后退后,却不小心踩到袈裟而跌倒了。

佛陀赶紧上前去安慰她:「你一定要了解,你的身子日渐衰老孱弱,随时都可能碎散掉。」

优塔萝比库尼专心思考佛陀的教诲,终于证得初果。



过度自信的比库
鸽色的人身骸骨就像秋天散弃在地的葫芦瓜,所以,何必贪恋色身呢?------149偈

        一群比库到林子里去禅修,不久之后就进入禅定。这时候,他们认为已经脱离一切感官欲望,而证得阿拉汉果了,就想回去向佛陀报告。但事实上,他们高估自己了。

        当他们抵达精舍的外门时,佛陀告诉阿难:“这些比库这时候来看我,得不到多大的法益,叫他们先去墓园,再回来吧。”阿难向他们转告佛陀的话,他们认为佛陀一切智具足,一定有充分的理由要他们如此做,就出发去墓园。

        在墓园里,他们看见腐烂的尸首(注)时,还能心平气和地看待这些尸首,但当他们看见刚死的尸首时,他们恐怖地发现,心中仍然有蠢蠢欲动的欲念。这时候,佛陀从精舍看见他们的举动,就发光,告诫他们:“比库们!观看尸首时,内心却升起欲望对吗?”

        这些比库察觉到一切感官欲望变化多端,难于调伏的性质后, 彻底明白佛法。

(注)尸首有十种相:
1、膨胀相
2、青瘀相
3、脓烂相
4、断坏相
5、食残相
6、散乱相
7、斩砍离散相
8、血涂相
9、虫聚相
10、骸骨相
佛世时,以上十种相的尸首可以在墓地和停尸间找到,在这些地方的尸首都尚未掩埋或火化,所以野兽和鸟类经常来敢食。现在当然无法找到这些尸首,做为观想的对象。


观美色无常而证阿拉汉果
此城(色身) 为骨头搭建而成,而涂上血与肉,
其中充满老死,骄慢与虚伪 (注)。 (偈 150)

嘉娜帕达卡娅妮公主是佛陀姨母的女儿。她长得很美丽,别人都称呼她美人儿。她与佛陀的堂弟难陀订有婚约。有一天,她内心如此想著:「我的兄长,虽然可以成为圣王,却放弃世间而出家,成为圣者,他就是佛陀。他的儿子罗侯罗和我的未婚夫难陀都出家为比库。我母亲是比库尼。现在只剩我孤单一个人!」这番思量之后,她就自行出家为比库尼。但她是因为执著于家庭而出家,而不是出于对佛法的信仰而出家。

她听说,佛陀经常说色身无常。她于是认为,佛陀如果看见她,一定会轻视她的美貌,所以,就不去见佛陀。但从精舍回来的其他比库尼不停地赞誉佛陀,有一天她终于决定与他们一齐去佛陀的精舍。

佛陀看见她来时,心中如此想著:「刺可以用刺加以拔掉,嘉娜帕达卡娅妮非常执著于她的色身,对她的美貌非常骄傲。我必须经由美貌这件事去破除她的骄傲和执著。」

佛陀于是运用神通,示现一位年仅十六岁,却极美丽的女人坐在他身旁。只有嘉娜帕达卡娅妮才看得见这女子。当她看见这女子时,发现若与之相比,自己就像只又老又丑的乌鸦坐在美丽的白天鹅旁边。她非常喜欢这女子,但再次注视时,却讶异地发现该女子变成二十岁的女子。然后,每当她注视时,该女子一次又一次的变老,先变为成熟的女子,再是中年妇女,高龄女性,然后是老迈不堪的老太婆。而且,新的形象产生后,旧的形象就消失了。这时候她才认清人身不停地变化和衰老。有了这一层的领悟之后,她对自身的执著也云消雾散了。这时候,该女子进一步的老化,已经无法支撑身体,整个人瘫痪在地上了。最后死掉,全身浮肿,流脓,蛆虫更从身子跑出来。

看完整个过程后,嘉娜帕达卡娅妮心中想著:「这女子就在我眼前衰老、死亡,同理,我的肉身也会衰老变化、生病而后死亡。」经过这番省思之后,她深刻了解人身的真相。后来,她更一步信受奉行佛陀的教诲,而证得阿拉汉果。

注:「虚伪」古译为覆。

法句经故事集

念念不忘小过的玛莉咖皇后
即使王室华丽的车也会腐朽,色身也难免衰老,
但圣者(注1)之间,流传著不衰老的种殊胜(注2)------151偈

        玛莉咖皇后有一天进入浴室的时候,她的爱犬也一齐进入浴室,当这只爱犬看见皇后弓著身子洗脚时,这只狗就与皇后有不正常的身体接触,而皇后也没有加以禁止。这时候,巴谢那地王透过卧室的窗子看见这诡异的情景。等皇后进卧室时,他生气对她说:“你这个邪恶的女人,看你与那只狗在浴室中做了什麽事?我亲眼看见了,不要否认!”皇后回答说,她只是洗脸,手,脚而已,没做什麽错事。接著,她又说道:“但是那间浴室相当怪异,如果有人进入其中,从这个窗子看过去,却变成两个人。如果不相信的话,国王!请你进去一下,让我从这窗子看看。”

        国王就进入该浴室。当他出来时,皇后问他为何在里面和母羊乱来。国王加以否认,但皇后坚持她亲眼目睹。国王因此感到困惑,但由于智慧不足,就接受她的解释,认为该浴室确实怪异。

        从那时候起,皇后一直后悔欺骗国王,指责他与母羊乱来。因此,即使快要去世的时候,她的内心仍然受到那次意外的干扰,而无法回想自己长久以来所做的善业,只惦记著自己曾经不公正的对待丈夫。由于临终时不愉快的最后一念,所以去世后,往生至恶道(注3)。葬礼后,国王本来想请教佛陀,皇后往生何处。但佛陀希望止息他的忧虑,同时,因为他对佛法的了解尚浅,佛陀不希望他因此对佛法失去信心,所以佛陀就分散他的心念,结果巴谢那地王果真忘了问佛陀。一连七天,国王都来向佛陀问讯,但都不会提及皇后往生何处的问题。

        七天后,往生恶道的皇后往生到都西答天。也就在这一天,佛陀到国王的宫室去化缘。国王终于问佛陀:“皇后往生何处?”当他知道皇后已经往生都西答天时,非常高兴,就说道:“对啊!除此以外,她能往生何方呢?她总是惦念著要做善业。世尊!现在她已经往生了。身为你谦逊的弟子,我不知道如何自处。”

        佛陀就告诉他:“看看你父亲及祖父遗留下来的车子,它们都破旧不堪了,你的身体也一样,会老、死,只有佛法不会变化、败坏。”

注1:如佛陀等。
注2:九种殊胜:四向,四果和涅槃。
注3:根据阿毗达摩(论)哲学,在死亡的关键时刻,濒临死亡的人会看见业、业相和趣向,这些会决定下一生的去处。
1、业,代表人的一生某些善恶业或临终的善恶业。
2、业相,代表在人一生重要的活动时,具有主宰力量的精神形象,可能是任何形像,声音,嗅觉,味道,触和意念。以屠夫而言,这种业相可能是屠刀或垂死的动物形像,而对医生而言,可能是病人的形像,至于对信徒而言,可能是所崇拜的对象。
3、趣向,代表来世出生地方的形像。这种趣向经常向临死的显现,并且展现来世究竟是喜悦或悲惨。如果是悲惨的话,有时候也可以经由影响临终者的念头而加以改善。这种趣向可能是火、森林、山区、母亲的子宫或天界的华屋等等。


总是说错话的比库
寡闻的人如同牡牛,只有筋肉滋生,智慧却不增长。 (偈 152)
拉鲁达伊比库才智不高,并且不够圆融,所以虽然非常用心,但话总是说的不得体。欢乐吉祥的场合时,他说哀愁的话,悲伤的时候,他却反而尽说些快乐幸福的话。更糟糕的是,他永远不知道自己说错话了。有人告诉佛陀有关拉鲁达伊比库这种表现时,佛陀说:「像拉鲁达伊这种智慧浅短的人,就像公牛只是肌肉滋生,智慧却不增长。」
佛陀接著说,拉鲁达伊比库过去的某一世时是农夫,他有二只公牛帮著耕田。当其中一只公牛逝世时,他非常伤心,十分沮丧,就要他的儿子去请求国王恩赐他一只公牛,但他的儿子不肯,反而要他自己去。
拉鲁达伊的儿子知道父亲才智不高,就事先告诉父亲与国王的应答辞:「国王啊!我有两只公牛帮助耕田,但其中一只死了,请国王赐我另一只!」
但当被引领去见国王时,他却说: 「国王啊!我有二只公牛帮助耕田,但其中一只死了,请国王也杀死另一只吧!」
还好国王是聪明人,知道拉鲁达伊说错话了,其实是希望赐给他一只牛,国王便赏赐他十六只公牛,不只是一只而已。



佛陀的赞美词
多生以来,我(佛陀本人)在轮回中寻找,但找不到建造此屋舍的人(注),不断的轮回实在苦啊!

造作屋舍的人啊!我已经找到你了!不要再造作屋舍了(不要在轮回了)!我(佛陀)所有的椽(一切烦恼欲望)都已经毁坏,所有的栋梁(无明)都已经被摧毁了,我已经证得非缘起法的涅槃了,一切贪爱都已经灭除了。------154偈
        笱达玛家的悉达多太子是淨饭王和摩耶夫人的儿子。二十九岁时出家修行,追求究竟的正法。出家后的前六年,他在恒河附近游行,亲近著名的宗教师,学习他们的理论和修行方法。他也修习严厉的苦行,但发现这些方法都不是究竟法,于是决心寻找自己的理论和修行方法。从此以后,他放弃苦乐两种极端的修行,发现中道,而证得究竟涅槃。中道就是八正道。
        一天晚上,悉达多王子在尼连禅河边的菩提树下开悟了,那一年他三十五岁。当天初夜,他明白自己的过去世,中夜时,他证得天眼,后夜时,他证悟缘起法。所以第二天,天刚亮的时候,他已经由于自己的努力和智慧究竟明白四圣谛:苦、集、灭、道。从此人们称呼他笱达玛佛陀。

(注)指生死轮回的原因。


马哈达拿散尽家财
年轻的时候不修梵行,不存生活资粮的人,像池塘边捕不到鱼的老鹭,憔悴终老。 (偈155)

年轻的时候既不修梵行,又不为生活预存资粮的人,就像破损的弓,徒然悲歎过去。 (偈156)

马哈达拿是有钱人家的孩子,年轻时,不知长进,成年后,与另一位有钱人的女儿结婚,老婆也和他一样,没受过教育。两人的父母都过世后,他们变得非常有钱。但他们都很无明,不知妥善理财,只知花钱,所以渐渐地散尽家财,最后,一贫如洗,又不知道如何营生,只好乞讨为生。

一天,佛陀看见马哈达拿时,告诉阿难:「看那有钱人的儿子!毫无人生目标,只会花钱。如果会管理财富,他会是非常有钱的人。如果他能放弃世间生活,夫妻两人都会证得圣果。但他一无是处,所以散尽世间财富,更糟蹋证果的机会。」



圣学根之根-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fabo?keyword=%E6%A0%B9%E4%B9%8B%E6%A0%B9
四書、老子選粹白話解-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fabodetail/1867
老人言-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fabodetail/640
老人言【白話譯文】-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fabodetail/1859
《群書治要》講座-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play/56/167
《群書治要360》學習分享-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play/55/57
國學治要  http://www.amtb.cn/pdf/EB35-06-01.pdf
群書治要360第一冊  http://www.amtb.cn/pdf/HZ35-12-02.pdf
群書治要360第二冊  http://www.amtb.cn/pdf/HZ35-13-01.pdf
群書治要360第三冊​  http://www.amtb.cn/pdf/EB35-18-01.pdf
群書治要360第四冊  http://www.amtb.cn/pdf/HZ35-015-01.pdf
《群書治要360》中英對照版本  http://www.amtb.cn/pdf/EB50-01-01.pdf
認識佛教-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category/50
因果-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category/38
三皈傳授-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category/51
地藏菩薩本願經-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category/52
學佛答問-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category/54
學佛日誦-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fabodetail/1409
淨修捷要-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play/13/8
淨修捷要(五念簡課)【難字漢語拼音】-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fabodetail/1900
【禮拜版】淨修捷要32拜有聲書-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play/61/243
淨修捷要報恩談-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fabodetail/1750
淨修捷要報恩談有聲書-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play/61/210
無量壽經-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category/27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難字注音】-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fabodetail/1902
數位圖書館-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2-21 02:20 , Processed in 0.237222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