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559|回复: 0

[其它] 治天下有四术卍南无阿弥陀佛20180227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2-27 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蔡礼旭老师:《群书治要360》学习分享(105-126)》

  【治天下有四术。一曰忠爱。二曰无私。三曰用贤。四曰度量。度量通。则财用足矣。用贤。则多功矣。无私。百智之宗也。忠爱。父母之行也。】



  在讲这句之前,突然又想到,我们现在在团体当中,比方很多女士在她的企业团队当中,她还没有结婚,这个男教女顺不是要结婚之后才能奉行,没有结婚的人在自己的家庭、团队当中,男的要有承担,女的要柔顺,言语要能温暖人家的心,讲话绝不伤害别人、绝不搬弄是非,而且能够时时为大局能忍辱,这个都是女德在团队当中的展现。然后做事情柔软,不疾不徐,不强势,不浮躁。

  我们刚刚念完这一段教诲,这一段也点出了四个治理国家的重要纲领。其实跟前面讲的有很多纲领是一样的,所谓英雄所见大略相同。一开始就强调,治理天下要遵循四项法则、纲领,『术』就是法则、纲领。哪四个?『一曰忠爱』,就是诚心爱民,忠诚,诚心诚意的爱护人民。『二曰无私』,就是大公无私。『三曰用贤』,三是任用贤才。『四曰度量』,第四就是度量财用,所谓量入为出,再具体讲,就是财务收支规画得很恰当,家如是,团体亦如是。讲到这一点,这个理财的观念,能从小让孩子把他的储蓄、花费都能记录,他自己就慢慢培养不乱花钱、不奢侈的习惯。

  具体来谈,接下来经句讲到,『度量通,则财用足矣』,量入为出,这样财用能够充足。在《说苑》当中,孔子有讲到一段跟整个度量通有关系。孔子说到,「中人之情,有余则侈,不足则俭」。中下人,一般的人他们的整个性情有一个表现是什么?有剩、家里比较富裕,就会比较奢侈花钱;假如不足,就会比较节俭。我们想一想,一个人,比方还没有结婚,一个月当中什么时候花钱比较快?什么时候花钱比较省?薪水刚领下来,那几天花得凶,然后快花光的时候,就不敢乱花。所以圣贤人在洞察人性特别厉害,「有余则侈,不足则俭」。「无禁则淫」,不懂得节制、禁止,他就过分。「无度则失」,没有节度,他就会失去分寸。「纵欲则败」,失去分寸,最后欲望愈来愈厉害,欲是深渊,就把家跟身心给败掉了。

  「饮食有量,衣服有节」,吃、穿都要有节度。「宫室有度」,房子都要有节度。其实在古代都是这样的,我们现在都没有了。皇上的房子,它都有节度的,什么官位住什么房子,这个都是在给全人民一个量入为出的好样子。不然人一有地位,马上就挥霍,就给社会很不好的带头。「蓄聚有数」,就是他的整个积蓄心里都有数,比方说一个月的薪水存多少。储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但是现在这个美德岌岌可危,好像下一代有这个态度的就少了,所以这个要好好的以身作则,再来提倡、带动。「车器有限」,他用的器皿、他所坐的车子都是有限制,包含皇上他用的器具,包含官员用的器具都有。「以防乱之源」,防范奢侈的风气。大家有没有发现,现在整个奢靡之风非常严重,太浪费了。有钱的华人到了法国,买那些奢侈品,吓死人!他们花掉那些钱,很可能是贪污来的。「尔俸尔禄,民脂民膏」,贪污的现在会把整个国家的国本都拔掉。一个家奢侈了,这个家也完蛋了。所以这是防乱的根源,就是节俭。所以李商隐讲到的,「历览前贤国与家」,几千年来的朝代跟家庭;「成由勤俭败由奢」,怎么成就?怎么兴盛?勤俭,怎么败?奢侈。所以度量通很重要,「则财用足矣」。

  『用贤,则多功矣』,能够任用贤才治理国家,就能成就很多的功业。我们讲到这里,复习一下。「用贤,则多功矣」,第十六页,三十七、三十八句,「无常安之国,无恒治之民。得贤者则安昌,失之者则危亡。自古及今,未有不然者也。」所以用贤、尊贤很重要。「书曰:有不世之君,必能用不世之臣。用不世之臣,必能立不世之功。」真正懂得用贤的君王,一定能创造功业。我们举太宗创贞观之治,他用贤;齐桓公用管仲,他就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但是他也因为后来没有用贤,最后死无葬身之地,用了三个奸臣:易牙、竖刁、开方,最后把他给弄死,尸虫流出宫外才被发现。所以「得贤者则安昌,失之者则危亡」,在一个人的功业跟衰败当中表露无遗。不只是齐桓公,还有好多,包含唐玄宗,用贤,开元之治;不用贤,安史之乱,几乎把国家给亡了。

  接着,『无私,百智之宗也』,大公无私,这个「宗」是本源,智慧的源头首先是无私,因为有私会障碍我们本有的智慧。所谓「欲令智迷,利令智昏」,自私自利的人一定没有智慧,一定是急功近利,只看眼前;甚至严重到刀头舐蜜,就他只要那个甜头,刚好一把刀前面有蜂蜜,他受不了,一定要去舔那个蜂蜜,最后舌头都割断了。这是我们现代人的写照,就为了眼前的急功近利,把下一代、把地球都快要毁掉了,那怎么会有智慧?所以利欲熏心是障碍智慧最严重的问题。能够去利欲,烦恼就轻,接着智能就增长。

  有一段格言讲到,「公,生明;诚,生明;从容,生明」。明就是明明白白,不会糊胡涂涂,能够大公无私。公则不蔽于私,不会被私欲所蒙蔽、障碍住,看事情很客观,不会偏颇。诚则不杂以伪」,一个人真诚,他就不会对人有成见,他就不会虚伪去对待别人,真诚能够感通。人假如夹杂着成见、虚伪,其实也很难是个有智慧、明智的人。从容则不淆于惑,人一急躁、慌张就会手忙脚乱,会出状况。所以「一切言动,都要安详;十差九错,只为慌张」。一急起来,不从容,就开始混淆、迷惑,心里不定,没有主宰。所以这个从容平常都要练,走路要练,说话要练,吃饭要练。走路、讲话、吃饭,一举一动都要缓,不要急躁。「动作瞻视,安定徐为。作事仓卒,败悔在后」,你看不从容,就败悔在后。「为之不谛,亡其功夫」,把事情付出这么大的心血,最后还是搞砸了。这一点曾国藩先生给他们的孩子、兄弟、子侄都强调,缓慢重要,缓才会从容,定才会稳重。

  「无私」,个人要无私,包含在团体当中也不要有私党。我们在《群书360》的三百四十六句谈到「明辨」中的「朋党」,朋党在历朝历代对国家的损害非常非常的大。所以《洪范》上说,「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没有偏私,没结朋党,先王所行的正道、先王的这些教诲才能落实,整个国家才能平坦,走得更宽广。私不能够节制,最后发展搞成党派,既得利益愈来愈严重、愈来愈不可破,这对团体、国家的损害就很大。这个时候变成什么?只要跟他是一党的,再怎么错,他们都支持他;只要不是跟他们是一党的,再怎么对,他们都不支持他。这就变得没有公道,慢慢都是谋私利,这就很严重。有的是谋私利,有的不要利,变成义气之争。有些人不要利,要名,他觉得这样对,聚集一些人都很固执,就一定要这样做,这样才是对的,无形当中太多这样的大臣,就会影响整个朝廷的政局。所以不只利会伤人,名有时候也会伤。因为现在这个时代,成就一件事情很不容易,所以很多因缘当中错综复杂,不见得我们看的一定是对的。假如又很执着自己看法一定对,然后还聚集了一大堆人,都要坚持这样才是对,那对团体的障碍就很大。当然不应该形成势力,而应该要真诚去了解、去沟通,这样会比较妥当。

  再来,『忠爱,父母之行也』,诚心爱民就体现了爱民如子的行为。在爱民方面,我们想到隋朝的辛公义。当时他管理的地方发生严重的瘟疫,结果很多的家庭把生病的老人都丢在外面。这真的是无情无义,连父母的恩都不念。他并没有苛责百姓,反而自己先照顾这些得病的老人,把这些老人统统搬到衙门来,请医生把他们的病治好。治好以后,再把他们的儿女、家人请来,把老人领回去:你们说会传染,我也没被传染,现在老人家病好了,赶紧尽孝道。这些家人都很惭愧。而事实上,一个人纵使不得病,却把父母扔在野外,那他已经是什么?虽是活着,已经是行尸走肉。他已经没有人性,活着又有什么意义?把人格都丢掉,那活着还不如死了。人为道义而死,重于泰山。实实在在讲,有这分道义也死不了,因为那个浩然之气可以避百邪,邪不可干,进不了他的身。我想这个辛公义一定是正气凛然,所以当地的人民在他的教化之下,风气整个转过来,然后就称辛公义是他们的慈母。他是个男的官员,但是这一方百姓觉得,用慈母来称呼他,更能够感觉贴切。这个叫「忠爱,父母之行也」。

  接着我们看下一句,我们一起念一下: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2-20 06:58 , Processed in 0.172831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