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474|回复: 1

净公上人讲闻思修三慧集第四〇卷卍南无阿弥陀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2-23 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净公上人讲解闻思修三慧集锦》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谛知五阴法,深修六和敬,
远离不恭敬,除去六触身,
观六度相续,舍彼六爱身。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
罪亡心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
始从今日,乃至命存,
皈依佛陀,两足中尊;
皈依达摩,离欲中尊;
皈依僧伽,诸众中尊。(三遍)

诸佛正法圣贤僧,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所修施等善,为利有情愿成佛。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真诚 清净 平等 正觉 慈悲
看破 放下 自在 随缘 念佛
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信愿持名,求生净土。

父子有亲 夫妇有别 君臣有义 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
父慈子孝 兄友弟恭 夫和妇顺 君仁臣忠 朋友有信
仁义礼智信 礼义廉耻 孝悌忠信 仁爱和平

放下自私自利、是非人我、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嗔痴慢、七情情执、怀疑嫉妒、爱憎怨亲、胜负得失、控制占有。

菩提树下。四十八日。乃于癸未二月七日之夕。入正三昧。二月八日明星出时。廓然大悟。成正等觉。叹曰。奇哉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惠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祖知悟本性,谓惠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远离分别,诸根寂静。若不决定成等正觉,证大涅槃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寿命无量,国中声闻天人无数,寿命亦皆无量。假令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若能知其量数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光明无量。普照十方。绝胜诸佛。胜于日月之明。千万亿倍。若有众生。见我光明。照触其身。莫不安乐。慈心作善。来生我国。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无量刹中。无数诸佛。若不共称叹我名。说我功德国土之善者。不取正觉。
东方恒河沙数世界。一一界中如恒沙佛。各出广长舌相。放无量光。说诚实言。称赞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南西北方。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四维上下。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何以故。欲令他方所有众生,闻彼佛名,发清净心,忆念受持,归依供养。乃至能发一念净信,所有善根,至心回向,愿生彼国。随愿皆生,得不退转,乃至无上正等菩提。
若有众生,睹菩提树、闻声、嗅香、尝其果味、触其光影、念树功德,皆得六根清彻,无诸恼患,住不退转,至成佛道。复由见彼树故,获三种忍,一音响忍,二柔顺忍,三者无生法忍。
无边殊胜刹。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自致不退转。




误人第一是多疑,疑网缠心不易知,
勘破疑魔勤念佛,功纯自有佛加持。
弥陀教我念弥陀,口念弥陀听弥陀,
弥陀弥陀直念去,原来弥陀念弥陀。
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
老实,听话,真干。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净公上人讲闻思修三慧集第四〇卷







...个大专佛学讲座,每一个星期天上课一次,就是利用学生的假期,同学们对佛法有兴趣的话,都来上课。我记得很殊胜,那个时候报名的学生有八百多人,台湾北部地区,十几个学校。有一天有一位同学,女同学来告诉我,她说:法师,我今天听这一堂课,下一次我就不来了。我说:为什么?她说「我现在懂得闻思修的道理,我听经已经听了两年多,这闻。」我就明白了,我说:那你不来,回家去思,是不是?她说:对。我说:思个二、三年,妳再去修,对不对?「是的。」好,那妳今天这堂课听了再说吧。我就特别把闻思修给大家解释一下,闻思修要是这样理解的话,完全错误了。你这听的两年,听的是什么?道听涂说,这不是闻;思是什么?胡思乱想;修是什么?盲修瞎练。你搞这个不就完了吗?我说你们现在初学的人是修戒定慧三学,三学戒定慧那个慧得到了,才叫三慧。三慧什么?闻慧、思慧、修慧,而闻思修是一次完成,不是分做三个。闻是什么?接触,或者是听到,或者是看到。一听,这个接触叫闻慧;一接触就明了,明了叫思慧;这一明了的时候就破迷、就开悟了,那叫修慧,所以它是一次完成的,它不是分三个段落的。戒定慧真的是分三个段落,先持戒再得定,因戒得定,因定开慧,它是有阶层的。闻思修没有,是一念之间完成的。我那堂课说完之后,下课我问她:妳明天来不来?她说:还来。我说:妳还有救。这个可不能错会。由此可知,菩萨修行比我们的确是高明太多了,我们哪有那种智慧!所以思是明了,修是改正错误,我们一般讲破迷开悟,迷没有了,一明了之后,迷就没有了。从断迷这个叫修,从觉悟这叫思慧,所以接触叫做闻慧,用这个字做代表,智慧现前。所以用菩萨三慧,那真的闻名得福,为什么?他一闻阿弥陀佛的名号,他就明白了,他就把过去不管修的什么法门,他都放弃了,他专心念佛,他不就得福了吗?以前修那些法门,一定要断烦恼,烦恼不断,境界不能提升。现在知道这个法门,念阿弥陀佛,第一福报,第一智慧,无量功德庄严都在这一句佛号当中,这怎么不是福报?大福报!他明白了。所以这个闻是三慧。

  下面,「闻名发心」,智慧现前,哪有不发心的?发什么心?发心去亲近阿弥陀佛。给诸位说,发心亲近阿弥陀佛,这就是无上菩提心。你想想菩提心是什么意思?还不是成佛道度众生吗?不就这个意思吗?到了极乐世界,见了阿弥陀佛,成佛道度众生全得到了。蕅益大师在《弥陀经要解》里说的,发愿往生就是发无上菩提心。因为我们有很多人怀疑,有很多乡下...(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一九四集)  2010/11/1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9-0194》)


...手臂,至我剎中,受是供养,令彼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一段是《无量寿经》宋译的一段经文,黄念老在此地引用,告诉我们一个事实真相。经上说所有菩萨,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修菩萨道的这些人,发大道心,大道心就是大菩提心,就是通常讲发菩提心。欲以就是想以,下面举的这是一个例子,真珠璎珞,这是属于珠宝;宝盖幢幡,这是属于庄严具;饮食汤药,香华伎乐,这个伎乐是艺术的演出,我们今天讲文艺的演出,承事供养,一个代表菩萨对佛陀的尊敬,弟子对老师的报恩,供养谁?供养他方世界无量无边诸佛世尊。可是愿与事违,有这个愿望,事上做不到,我们今天又何尝不想去供养诸佛?都知道供养佛菩萨是大福报。六道里面众生,人天福报从哪里修的?供佛、供法、供比丘僧。这个比丘僧是真正依教修行的人,他们现前还没有证得果位,凡是依教修行将来肯定能够证得,佛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我们今天有缘得人身、闻佛法,又闻到大乘无比殊胜的第一经。前面说过,世尊有愿「闻名得度」,可是这句话里头意思很深,如果我们只看文字的表面,不知道其义理,过失不在经文,不在佛菩萨,在自己的粗心大意。这个闻字里面含着有思、有修,菩萨三慧。闻,如果不思、不修,你怎么能得到?闻思修是一桩事情,一而三,三而一,在初学叫戒定慧三学,在菩萨叫闻思修三慧。这个慧是哪来的?就是戒定慧的慧,你看看你先有戒、有定,智慧开了,然后一闻大乘就能得度。所以闻思修的基础是戒定慧,我们不在戒定慧上下功夫,哪来的闻思修?

  我记得我曾经跟诸位做过报告,这个事情在四十年前,道安法师还在世的时候。老人家慈悲,借用中国佛教会的道场来办大专佛学讲座,他老人家邀我做主讲,总主讲,那时候我很年轻。这个讲座办得很成功,人数最多的时候到八百多人。有一天有一个同学来告诉我,他说:法师,我在讲座里面听了两年经,明天起我不来了。我说:为什么?他说:我听了两年,听了不少,我要回去学习。我说:你回去做思的工作是不是?这两年来你是闻,你回去再去思、再去修,是不是这个意思?他说:是的。我说:今天这一堂课你上不上?「今天上,明天就不来了。」我在那堂课就把闻思修简单的意思告诉大家,什么叫闻思修?闻是接触。一听就觉悟了,这叫思。思不是你去研究,你研究就错了,怎么说研究错?研究是落在第六识,你用什么东西研究?用识心研究,那就错了,那哪是菩萨?所以一闻千悟,这古人说的话,听了就开悟,一开悟不就不迷了吗?迷惑就破了吗?那就叫修。它是一桩事情,这叫菩萨三慧。

  菩萨,像这经上所说的,到十方诸佛剎土里面去供佛、去闻法,那是增长三慧。他们的基础,戒定慧深,所以叫闻慧、思慧、修慧,用这个名词。而不是听了之后回去研究,那就坏了。世出世间圣贤教诲不许研究,你知道为什么吗?听懂就懂了,不懂可以再听。如果说研究明白的,那不是如来真实义,那是你的意思,不是佛的意思。所以经典不许可你去研究,只许你去听,古人说得非常好,「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这部经你就专心听,听懂,懂得;听不懂,不管它,你能听上一千遍,开悟了。为什么?一千遍是得定,你没有定力,你一千遍听不下去。千遍这就是持戒,真的千遍你就得定,定能发慧,你就豁然大悟,就开悟了,是这么回事情。我们初学学讲经的时候,遇到困难了,讲不下去了,怎么办?不能研究,研究是你自己意思,愈研究愈错误。把经放下,老老实实去拜佛,拜上个三百拜、五百拜,意思出来...(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二四四集)  2011/1/20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02-039-0244》)


...要帮助所有同学给他种佛种,怎么种法?你们念书不都有课本吗?课本,课本一般人都写名子,我说你不要写名字,你写上阿弥陀佛。你每个同学看了这本书,阿弥陀佛,他就会念一声,阿弥陀佛这是你的书,人家佛种子种下去了。手上戴串念珠,不怕同学笑,开玩笑也没有关系,他看到,佛种子全种下去了。你们学校老师、同学全种了佛种,你天天在那播种,应该这样做法。诸位要晓得,佛陀教育是名符其实的宗教教育,宗教教育是什么?主要的教育,重要的教学,尊崇的教化。九界众生没有例外,都把它当作主要的教育。你能把这么好的东西介绍给大家,首先介绍给你的家人,介绍给你的亲朋好友,介绍给你的邻里乡党,介绍给社会,介绍给大众。让他心里面有一个佛字就行了,有个阿弥陀佛就更好,更殊胜。

  念老在此地说,《十住论》里这一段,确实「妙显他力,佛愿加被」。什么人巧妙的来显示?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到,而且我们每个人所显的他力,他是阿弥陀佛,就是我们把阿弥陀佛介绍给大家。佛的愿力加被,「使闻名者,证无生忍」,这是已经入佛门的菩萨,「定当作佛」,没入佛门的这些众生,他生后世若遇佛缘定当作佛。「且闻不是但闻」,闻后头还有事,「必能起行」,菩萨有三慧闻思修,闻名思义,开悟、修行、证果一定是从闻这里带起来的。「例如《涅盘疏二十》云:若闻常住二字,生生不堕者」。堕是堕落在三途,常住是佛,正法常住,正法久住,正法永住,都能够感得善根相感,他接着的行动就不离正法,他当然不会堕三途。如果天天闻常住,天天造恶业,他堕不堕?照样堕三途。念佛,念佛人就不堕三途吗?我曾经跟诸位讲过,我在台中跟李老师学经教,学习《大势至菩萨圆通章》,我采取的是灌顶大师,乾隆时代的人,他的批注。因为《大势至圆通章》很少人做注子,他的批注收在《卍续藏经》里面,分量很大。

  《楞严经势至圆通章疏钞》,我学这个本子,这个本子最后一页,灌顶大师告诉我们,念佛人有一百种果报,开头第一段,念佛人堕地狱、变饿鬼、变畜生,我看到非常惊讶。念佛再不好也不至于堕阿鼻地狱,怎么念佛人会头一句就是阿鼻地狱?这一大篇灌顶法师的开示,从堕阿鼻地狱,一直到往生极乐世界上品上生,那是在第一百条,头一条是讲堕阿鼻地狱。我非常惊讶、疑惑,拿去向老师请教,老师一看说这是大问题,我不能单独跟你讲,我讲经的时候会跟大家说。如果是你天天念佛,还干贪瞋痴慢,还干损人利己,特别是嫉妒心破坏佛法,障碍众生闻法...(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二五三集)  2011/1/26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02-039-0253》)


...护念你。持戒、修定,诸佛就护念了。你看《戒经》上讲的,五戒,每一条戒有五位护戒神,五戒都具足,就有二十五位护戒神日夜护持你,你不会遭遇磨难。持戒的功德不可思议!鬼神尊重你,自愿的来护持你。你真正受了三皈,现在三皈是假的,不是真的,真受三皈,要像《坛经》里六祖所说的。六祖传授三皈,没有说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没有说这个,他把字换掉,他叫「皈依觉、皈依正、皈依净」。六祖那个时代,佛法传到中国七百年了,六祖距离我们一千三百年。七百年时间不短,代代相传好像有点变质了。如果没有变质的话,六祖一定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一定是这种说法。变质是什么?流于形式,实质疏忽了。所以他提出来,皈依觉,佛者觉也;皈依法,法者正也;皈依净,僧是净,六根清净,一尘不染。他老人家传的是教我们皈依自性三宝,自性觉是佛宝,自性正是法宝,自性净是僧宝,三皈传授真正的意思在此地。

  受持三皈就是拜老师,拜老师,老师教你修行,首先把修行总纲领、总原则传授给你,这个总原则、总纲领就是觉正净。我们这个经题,你看「清净平等觉」,觉是佛宝,平等是法宝,清净是僧宝,这个经题上具足三宝;清净是戒学,平等是定学,觉是慧学,具足三慧。你说这个经还得了吗?这个传授就是告诉你,你一生有了方向、有了目标。你这一生尽形寿要依靠,一切时、一切处,无论修什么法门,决定跟觉正净相应。如果跟觉正净不相应,那你就错了,你不是学佛,你是学外道去了。用这个做标准,现在说用这个做标志,你不离开它,那就在佛道上,离开它,就不是佛道。所以,真正受三皈,有三十六位护法神保护你,三十六位,比五戒多。三皈你是真的受了才行,假的不行,受了,天天还搞迷邪染,愈迷愈深,愈学愈严重,那你就完全错了。没有护法神保护你,可能是些邪魔外道来保护你,那你的麻烦可就大了。所以,善男子、善女人决定是三皈五戒十善他都落实了,他都能做到,这是佛经上的善男子、善女人。我们做到了,这两句话有我们在其中,我们有分;我们要没做到,这两句话不是说我们,我们不在其中。所以你看第一个,诸佛护念。

  第二个,「植众德本」。前面一品我们刚刚学过,积功累德,这篇比较长,我们也用了不少时间,为什么?太重要了!你没有积功累德,你就不能得到诸佛护念。要得到诸佛护念,你就得植众德本,要修道德。要真正植众德本,你一定入正定聚,这第三个「入正定聚」。注意,它不是邪定,是正定,依照佛菩萨的教...(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三0九集)  2011/3/1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02-039-0309》)


...八愿,「四十一树现佛剎愿」,在菩提树当中你能够见到十方诸佛剎土,当然包括我们地球在内,而且看得非常清楚、非常仔细,与第四十七愿,「四十七闻名得忍愿」,这个忍是无生法忍。所以这一段经文介绍的,就是第四十一愿、四十七愿的成就。由此可知,极乐世界确确实实是四十八愿的圆满功德所现。

  「《会疏》释云」,这是日本祖师大德的批注,「仰唯道场树者,正是正觉果满之标帜也。」好像竖立一个旗帜,这个旗帜代表什么?代表阿弥陀佛因圆果满,究竟成佛,代表这个意思。「名号者,即是本愿成就之实体。故愿以闻名为得忍因,成就以见树明其相。」底下一个小注,「谓弥陀大愿既已成就,则以见树证明得忍之事相。」阿弥陀佛大愿的成就,这个菩提树就好像是展览馆一样,你在这个树中完全看到了,所以这个树不可思议。「彼闻名,即道场树之妙声。如《小本》曰:闻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见到菩提树,听到六字洪名,自然皆生,不是几个人,不是少数人,凡是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人都是这个样子,见树闻名都能生起念三宝之心。佛是觉,经题上的觉,法是平等,僧是清净,也就是说,自然生起清净平等觉心,这是真实功德。清净平等觉就是三宝的本体,是三学,是三慧,一切佛法都不离清净平等觉,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全都含摄在其中。在极乐世界,我们见树见到了,闻名号也听到了,换句话说,六根所接触到的无一不是清净平等觉。这是自性圆满功德,究竟流畅,说大,遍法界虚空界,说小,极微之微,不可思议的是大小不二,小中见大,大没缩小,小也没放大,重重无尽。

  这下面说,「此见树,即阿弥陀之果德也。以此况彼,闻名得忍益弥着明也。」这几句话在下面总结
 楼主| 发表于 2018-2-23 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能想。所以明白叫做思,用思代表,他明白了,一接触就明白了。修是什么?修是他的烦恼、妄念没有了,那个叫修。所以,闻思修是一次完成,闻里头有思修,思里头有闻修,修里头有闻思,它是一而三、三而一,它不能分开的,这叫三慧。

  确实有同学把三慧搞错了。我在早年,很早了,参加道安法师的大专佛学讲座。老法师请我担任讲座的总主讲,所以我上课的时间就很多。办得最兴旺的时候,我们的同学将近八百人,规模相当可观,台湾台中到台北以上的这些大专学校的学生很多参加。有一天有个学生来告诉我,女生。她说法师,我明天起就不想来上课了。我说为什么?她说她懂得菩萨的三慧,「我已经听了两年多」。我就明白了,她把三慧意思搞错了。听了两年都是闻,一定回去去思了,所以她不来了。她回去要去思了,思了以后她慢慢再修,大概就是这个意思。我就看明白了,我就问她,今天这堂课妳要不要听?她说要听,今天这堂课要听。我那堂课就专讲闻思修。全搞错了!那是菩萨,妳不是菩萨。菩萨闻思修是一念当中圆满成就,没有阶段的。妳听了两年,我说这是两年妳闻经,回家去再搞两年,叫胡思乱想,胡思乱想之后妳再盲修瞎练,妳不是把菩萨修行的方法糟蹋掉了吗?这哪是菩萨!这连小乘都不如。下课之后我再问她,我说明天来不来?她说明天来。她搞清楚了。所以这名词术语的意思,那真叫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决定不能搞错。

  所以法要,法要就不是定法,用什么方法帮助你立刻就觉悟、就契入,这叫法要。「如大雷震」,这是形容法要有这么大的威力。为什么?你迷惑颠倒,这一震的时候就把你震醒,你就觉悟,就大彻大悟,这叫雷震。形容说法契机的威力,帮助众生就入佛知见。「开悟一切」,于一切法通达明了了。这个事情,这是佛才能做得到,不是佛做不到,普通菩萨做不到;法身菩萨就是佛,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们能做到。这是释迦牟尼佛赞叹阿弥陀佛的话。

  下面说,「八音畅妙声」,这也是赞叹的,「亦复如是」。也是赞偈颂里面前面这两句,「佛语梵雷震,八音畅妙声」,这两句话是世尊赞叹的。下面的话是阿弥陀佛自己说的。「八音」是赞叹如来所得的八种音声。这个八种音声是自性里头本具的,本来有的,迷失自性之后,这八种音都失掉了。这个失不是真的失...(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四四一集)  2011/6/7  日本冈山净宗学会  档名:02-039-0441》)


...,我学习宗教经典的笔记。

  所以观音,经典上佛给我们介绍,在极乐世界这一位观世音菩萨,阿弥陀佛的助手,他久已成佛了,这是个倒驾慈航,以菩萨身分在极乐世界帮助阿弥陀佛。我们知道这桩事情,马上就联想到十方一切诸佛如来,为什么?他们没有一个不赞叹阿弥陀佛。如果光赞叹不帮助,那这是假的,不是真的。他一定要去帮助,帮助就是一定要帮助阿弥陀佛去教学,帮助阿弥陀佛的教学肯定都是菩萨身分。所以,往生到极乐世界,你就是不离开极乐世界,不去参访十方诸佛如来,十方诸佛如来都到极乐世界来教学,统统接触到!

  「又《观音三昧经》云:观音在我前成佛,名正法明如来。我为苦行弟子。」「此中之我,即释迦如来」,这释迦牟尼佛自称的,观音菩萨成佛在他之前,观音菩萨成佛的时候,他是他苦行弟子。这就说明释迦牟尼佛跟观世音菩萨的关系,释迦牟尼佛曾经做过他的弟子,他是释迦的老师。「又《首楞严经》曰:观世音菩萨于无量劫前,于古观世音如来」,这个就早了,这不是极乐世界的观世音,极乐世界观世音菩萨,这是观世音如来,这不是一个人。「受如幻闻熏闻修金刚三昧法」,他那个时候修什么法门?如幻闻熏闻修金刚三昧法门,修这个法门。「从闻思修入三摩地,返闻自性,得无上道」,无上道就是成佛。这《楞严经》上讲的,观世音菩萨在无量劫前他就成佛了。

  《楞严经.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这一章经文完全讲观世音菩萨。观音菩萨有三部经,不是独立的,都是附在大经里面,你看《楞严经》里头这一段,这就是观世音菩萨经。「大势至念佛圆通章」也是一部经,专门介绍大势至菩萨。观音菩萨《楞严经》上有,《华严经》上有。《华严经》就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参访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在《华严经》里面的开示,有讲到他自己修行,也讲到教化众生,自行化他都讲到。菩萨的地位是第七回向,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回向第七回向。「普门品」里面是属于《法华经》里头第一品,专门介绍观世音菩萨,「普门品」里面的观音菩萨是等觉菩萨。所以,这三部经我们所看到的观世音菩萨级别不相同。《楞严经》里面偏重在菩萨自行,他自己怎么修成功的,说得很多;《法华经》的「普门品」几乎全讲菩萨救度一切苦难众生,这个讲得很多;《华严经》上用善财童子参访,他自行化他几乎分量是相等的。观音三经。世尊在这个经里面特别给我们介绍,我们看到后面,最后一节经文你就看到了。这个世间如果有灾难,急难恐怖现前的时候...(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四四九集)  2011/6/11  日本冈山净宗学会  档名:02-039-0449》)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2-19 01:19 , Processed in 0.202514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