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511|回复: 1

[其它] 佛说父母诸经集第五五二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2-22 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佛说父母诸经集录》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谛知五阴法,深修六和敬,
远离不恭敬,除去六触身,
观六度相续,舍彼六爱身。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
罪亡心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
始从今日,乃至命存,
皈依佛陀,两足中尊;
皈依达摩,离欲中尊;
皈依僧伽,诸众中尊。(三遍)

诸佛正法圣贤僧,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所修施等善,为利有情愿成佛。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真诚 清净 平等 正觉 慈悲
看破 放下 自在 随缘 念佛
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信愿持名,求生净土。

父子有亲 夫妇有别 君臣有义 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
父慈子孝 兄友弟恭 夫和妇顺 君仁臣忠 朋友有信
仁义礼智信 礼义廉耻 孝悌忠信 仁爱和平

放下自私自利、是非人我、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嗔痴慢、七情情执、怀疑嫉妒、爱憎怨亲、胜负得失、控制占有。

菩提树下。四十八日。乃于癸未二月七日之夕。入正三昧。二月八日明星出时。廓然大悟。成正等觉。叹曰。奇哉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惠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祖知悟本性,谓惠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远离分别,诸根寂静。若不决定成等正觉,证大涅槃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寿命无量,国中声闻天人无数,寿命亦皆无量。假令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若能知其量数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光明无量。普照十方。绝胜诸佛。胜于日月之明。千万亿倍。若有众生。见我光明。照触其身。莫不安乐。慈心作善。来生我国。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无量刹中。无数诸佛。若不共称叹我名。说我功德国土之善者。不取正觉。
东方恒河沙数世界。一一界中如恒沙佛。各出广长舌相。放无量光。说诚实言。称赞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南西北方。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四维上下。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何以故。欲令他方所有众生,闻彼佛名,发清净心,忆念受持,归依供养。乃至能发一念净信,所有善根,至心回向,愿生彼国。随愿皆生,得不退转,乃至无上正等菩提。
若有众生,睹菩提树、闻声、嗅香、尝其果味、触其光影、念树功德,皆得六根清彻,无诸恼患,住不退转,至成佛道。复由见彼树故,获三种忍,一音响忍,二柔顺忍,三者无生法忍。
无边殊胜刹。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自致不退转。


误人第一是多疑,疑网缠心不易知,
勘破疑魔勤念佛,功纯自有佛加持。
弥陀教我念弥陀,口念弥陀听弥陀,
弥陀弥陀直念去,原来弥陀念弥陀。
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
老实,听话,真干。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汝等往访其人。行之无何有祥风自西而来清袭众人。大士曰。此道德风也。西之三千里必得圣者相会。然是风不类天龙鬼神阿须伦之风者。虽有吹扬而不损万物。病遇则愈。学遇则通。恶业遇之则无。于是以神通摄众。少选偕至一山。谓众曰。此山之顶有紫云如盖。必圣人在兹。众四顾。不远果有山舍。进之方及其门。俄见一童子持鉴趋迎于前。大士即问曰。汝几岁耶。答曰。百岁。又曰。汝方童幼何谓百岁。答曰。我不解理正若百岁。又曰。汝善机耶。答曰。佛偈岂不云。若人生百岁。不会诸佛机。未若生一日。而得决了之。大士复问曰。汝持圆鉴。意欲何为。童子乃以偈答曰。  
  诸佛大圆鉴  内外无瑕翳
  两人同得见  心眼皆相似  
  父母以其与大士应对有异。遂使之出家。难提受之。携还精舍。会众与受具戒。即命其名曰伽耶舍多。他日风撼其殿之铜铃。镗然发声。复问舍多曰。铃鸣乎风鸣耶。答曰。非风非铃。我心鸣耳。又曰。我心谁乎。答曰。俱寂静故。大士曰。善哉妙会佛理。宜说法要。嗣吾道者非子而谁。寻付大法眼。乃说偈曰。  
  心地本无生  因地从缘起
  缘种不相妨  花果亦复尔  
  已而举右手攀木而化。其时当此汉孝昭帝之世也。其众议曰。大士灭度于茂木之下。其亦垂荫于后裔乎。或者欲迁于高原而阇维之。虽尽力举之。终不能动。遂即其处而焚之。敛舍利复塔于彼。  
天竺第十八祖伽耶舍多大士传  
  伽耶舍多者。摩提国人也。姓...(第1588部~传法正宗记九卷)


...大士应对有异。遂使之出家。难提受之。携还精舍。会众与受具戒。即命其名曰伽耶舍多。他日风撼其殿之铜铃。镗然发声。复问舍多曰。铃鸣乎风鸣耶。答曰。非风非铃。我心鸣耳。又曰。我心谁乎。答曰。俱寂静故。大士曰。善哉妙会佛理。宜说法要。嗣吾道者非子而谁。寻付大法眼。乃说偈曰。  
  心地本无生  因地从缘起
  缘种不相妨  花果亦复尔  
  已而举右手攀木而化。其时当此汉孝昭帝之世也。其众议曰。大士灭度于茂木之下。其亦垂荫于后裔乎。或者欲迁于高原而阇维之。虽尽力举之。终不能动。遂即其处而焚之。敛舍利复塔于彼。  
天竺第十八祖伽耶舍多大士传  
  伽耶舍多者。摩提国人也。姓郁头蓝氏。父曰天盖。母曰方圣。初方圣得孕之时。梦有人持一宝鉴而向之曰。我来也。及寤觉体畅于平日。然其室即有异香。祥光数现。方七日而诞大士。其体莹然若净琉璃生十二岁。不浴而常洁。每以闲寂自处。或与人语。言必高胜。其家本居宝落迦山。及生大士乃有紫云盖之。初僧伽难提来其家相求。大士因而师之。寻得付法。遂往化于月支国。先是其国有婆罗门。曰鸠摩罗多。家有一犬而食息。偏处其舍之檐下。霖潦渍湿未始暂离。如此十载。虽苦驱亦不之去。罗多疑讶。欲得所决。当时罗多年方三十。意气勇壮。不顾有果报。唯外道自然之说。乐闻而师之。寻以问其所师梵志曰。此犬者何以而然。梵志曰。犬之心自好而然。非因缘也。罗多复曰。我夜尝梦一金日。其明赫然...(第1588部~传法正宗记九卷)


...而谓其众曰。今所见者。大乘之气也。复释之曰。气如金环。其事必圆。气若玉珰。菩萨在旁。今气类珰。其下必有圣人焉然佛亦记曰。吾灭之后。后五百年间。当有菩萨现月支国。其后复出一大士于此天竺国。继世为二十祖。今之此瑞必其应也。寻率众往其气所。至是少顷果有婆罗门者。状类三十许。人来问侍者曰。此师何人。侍者曰。此佛弟子也。婆罗门即返闭户。大士曰。适气乃验在此家。遂叩其扉。内有应曰。此舍无人。大士曰。答无者谁。鸠摩罗多以外语有异。疑必智者。思求决前事。乃开户纳之。逊大士坐其主榻。盛列供养。因以犬事问之曰。若智者所说。解我疑心。即师事之。大士曰。吾说若有所验。汝实如其言乎。曰不妄。大士遂为辩之曰。此犬者是汝之父。以有微业乃堕畜中。昔汝父。先以黄金千[鋌-壬+手]。贮于器中而窃埋檐下。及其死。会汝不在。未得所付。今故恋此。若汝取之。是犬必去。罗多命工发掘。果然得金。其犬即去。罗多信之。乃慕佛法。复以昔梦闻之。大士亦为原之曰。汝梦日者。盖佛日也。照曜天地者。度二众也。二人处暗室者。心未明了也。日光照身者。出无明宅也。身如琉璃者汝所清净也。彼体无物者。自利一身非能度他也。蚁食汝身者。必众知识之所凑泊。食汝法味也。罗多以二事皆决。意大廓然。益加叹伏。遂师之出家。担专给侍。然大士以其道力夙充。虽列之弟子。独器异之。故命圣众与受具戒。欲速其证果。后果命曰。昔如来以大法眼付之迦叶。乃至于我。我今用传于汝。汝受吾教。听是偈曰。  
  有...(第1588部~传法正宗记九卷)


...心地  因缘能发萌
  于缘不相碍  当生生不生  
  鸠摩罗多敬奉其命。拜受勤至。大士即座超身。作一十八变。乃趣大寂。用三昧火于空中而自焚之。雨舍利缤纷而下。四众接之。随处各建窣堵波而供养之。其时当此汉孝成帝之世也。  
天竺第十九祖鸠摩罗多大士传  
  鸠摩罗多者。月支国人也。姓婆罗门氏。往世尝生于梵天。洎以贪爱菩萨璎珞。乃堕于欲界他天。于彼为一天人说佛知见。彼天人因之证遂成初果。以故得其天众尊为导师。其时适有天玉女来礼其法会。会之众有千二百人。未之成果。辄起情爱。故相牵累。亦其绍祖之冥数适至。复示今之所生。然其天女亦堕。偕生此国。为梵志氏。初大士之家巨富。金宝不可胜数。而其父贪吝不知纪极。会其国有罗难曰海胜者。往在彼天。得大士说法乃证今果。至此思报其往德。恐大士汨没于俗富故。从之乞金。实欲导而出之。遂至其家。适见大士为童。即语之曰。汝能施我之金。当得福利。大士曰。我方十五。未专家事。虽父不在。俟闻于母。遂以告其母。母从其所施。大士遂以金一斤施之。罗汉寻为记曰。更十五年。汝当遇菩萨得证圣道。然小有难。亦折大业。及其父还。大士以此建白。父怒笞之一百。其父既死。大士亦得决所疑于伽耶舍多。即伏膺为师。寻预传法。后行教化至中天竺国。会一智士曰阇夜多。先此客游。辄来礼之。而致问曰。我家父母素敬三宝如法修行。而乃多疾病。所萦不遂。我邻之人。凶暴杀害作恶日甚。而其身康宁。所求如意。善恶报应岂非虚说乎。我甚惑此。愿仁者一为决之。大士曰。佛说业通三世者。盖以前世所作善业。而报在此生。此生苟为不善。则应在来世。故人有此生虽为善世不得其福者。前恶之报胜也。今世虽作恶而不受其殃者。前善之胜也。苟以今生非得福报复务为恶。而来世益堕恶趣也。苟以此世得其福报复务为善。而来世益得善趣也。又前世为善其德方半。而改志为恶。及此生也先福而后祸。此生为恶其事方半。而变行为善。及来世也先祸而后福。适今汝父与汝之邻。其善恶之应。不以类至盖先业而致然也。岂可以一世求之耶。夜多闻其说顿解所疑。大士复曰。汝虽已信三...(第1588部~传法正宗记九卷)


...伽耶舍多。即伏膺为师。寻预传法。后行教化至中天竺国。会一智士曰阇夜多。先此客游。辄来礼之。而致问曰。我家父母素敬三宝如法修行。而乃多疾病。所萦不遂。我邻之人。凶暴杀害作恶日甚。而其身康宁。所求如意。善恶报应岂非虚说乎。我甚惑此。愿仁者一为决之。大士曰。佛说业通三世者。盖以前世所作善业。而报在此生。此生苟为不善。则应在来世。故人有此生虽为善世不得其福者。前恶之报胜也。今世虽作恶而不受其殃者。前善之胜也。苟以今生非得福报复务为恶。而来世益堕恶趣也。苟以此世得其福报复务为善。而来世益得善趣也。又前世为善其德方半。而改志为恶。及此生也先福而后祸。此生为恶其事方半。而变行为善。及来世也先祸而后福。适今汝父与汝之邻。其善恶之应。不以类至盖先业而致然也。岂可以一世求之耶。夜多闻其说顿解所疑。大士复曰。汝虽已信三世之业。而未明业从惑生。惑因识有。识依不觉。不觉依心。然心本清净。无生灭无造作。无报应无胜负。寂寂然灵灵然。汝若入此法门。可同诸佛。一切善恶有为无为。皆如梦幻。夜多承其言。即发宿慧。遂求出家。大士曰。汝何许人。父母在乎。诚欲入道可返汝国白之父母。得志却来未晚。夜多曰。我国北印度也。去之三千余里。岂宜却来。愿屈仁者。就之供养。因得度脱。大士曰。我往虽远不难。汝何以去。夜多曰。我有小术。亦可从之。少顷而至。大士曰。何术。曰我兄阇夜摩。先为比丘。于国尝主俱那含佛塔。得其塔前末诃木子。然此神物。用之涂足。须臾可以致远。欲止则以其叶拭去涂油。足乃不举。大士从用其法。与之偕去。诣礼其塔。佛即放光遍照其众。夜多既闻父母。即就剃度。于佛塔之前会圣僧与之受戒。大士乃为说偈曰。  
  此佛放光明  示度于汝相
  汝已得解脱  诸众亦当然  
  寻命夜多曰。佛昔尝记汝。当为二十世祖。今如来大法眼藏。乃以付汝。汝善传持。听吾偈曰。  
 ...(第1588部~传法正宗记九卷)


...而未明业从惑生。惑因识有。识依不觉。不觉依心。然心本清净。无生灭无造作。无报应无胜负。寂寂然灵灵然。汝若入此法门。可同诸佛。一切善恶有为无为。皆如梦幻。夜多承其言。即发宿慧。遂求出家。大士曰。汝何许人。父母在乎。诚欲入道可返汝国白之父母。得志却来未晚。夜多曰。我国北印度也。去之三千余里。岂宜却来。愿屈仁者。就之供养。因得度脱。大士曰。我往虽远不难。汝何以去。夜多曰。我有小术。亦可从之。少顷而至。大士曰。何术。曰我兄阇夜摩。先为比丘。于国尝主俱那含佛塔。得其塔前末诃木子。然此神物。用之涂足。须臾可以致远。欲止则以其叶拭去涂油。足乃不举。大士从用其法。与之偕去。诣礼其塔。佛即放光遍照其众。夜多既闻父母。即就剃度。于佛塔之前会圣僧与之受戒。大士乃为说偈曰。  
  此佛放光明  示度于汝相
  汝已得解脱  诸众亦当然  
  寻命夜多曰。佛昔尝记汝。当为二十世祖。今如来大法眼藏。乃以付汝。汝善传持。听吾偈曰。  
  性上本无生  为对求人说
  于法既无得  何怀决不决  
  复曰。此偈盖妙音。如来见性清净之说。汝宜受持。夜多再礼奉教。大士即其座上以指爪[(犛-未+牙)-牛+力]面。如红莲开。出大光明照曜四众。乃趣寂灭。其时当此王莽新室之世也。阇夜多即其处建塔而供养之。  
天竺第二十祖阇夜多大士传  
  阇夜多者。北天竺国人也。未详其姓氏。素有道识。慕通妙理...(第1588部~传法正宗记九卷)


...当然  
  寻命夜多曰。佛昔尝记汝。当为二十世祖。今如来大法眼藏。乃以付汝。汝善传持。听吾偈曰。  
  性上本无生  为对求人说
  于法既无得  何怀决不决  
  复曰。此偈盖妙音。如来见性清净之说。汝宜受持。夜多再礼奉教。大士即其座上以指爪[(犛-未+牙)-牛+力]面。如红莲开。出大光明照曜四众。乃趣寂灭。其时当此王莽新室之世也。阇夜多即其处建塔而供养之。  
天竺第二十祖阇夜多大士传  
  阇夜多者。北天竺国人也。未详其姓氏。素有道识。慕通妙理。初客游中印度。会鸠摩罗多大士化于其国。以所疑报应问之。罗多为说业通三世。其事既明。因求之出家。罗多不即许。与之归本国使白其父母。方度为比丘。罗多知其真大法器。复以佛所授记。遂以法付之。既而大士历化诸国至罗阅城。而其国素多道众。闻大士来皆趋从之。先是其众之首者曰婆修盘头。修行精至昼夜不卧。六时礼佛粪衣一飱。而淡然无所欲。其徒甚以此尊之。大士即谓彼众曰。汝此头陀苦修梵行。可得佛道乎。曰是上人者如此精进。岂不得道。大士曰。是人与道远矣。纵其苦行历劫。适资妄本岂能证耶。曰仁者何蕴而相少吾师。大士曰。我不求道亦不颠倒。我不礼佛亦不轻慢。我不长坐亦不懈怠。我不一食亦不杂食。我不知足亦不贪欲。盘头闻其说忻然。乃述偈而赞曰。  
  稽首三昧尊  不求于佛道
  不礼亦不慢  心不生颠倒
  不坐不懈怠  但食无所好 ...(第1588部~传法正宗记九卷)


...不求于佛道
  不礼亦不慢  心不生颠倒
  不坐不懈怠  但食无所好
  虽缓而不迟  虽急而不躁
  我今遇至尊  和尚依佛教  
  大士复谓众曰。此头陀者。非汝辈所并。彼于往劫修常不轻行而致然也。适吾抑之。盖以其趣道心切。恐其如弦甚急必绝。故吾不即赞之。欲其趣无所得住安乐地。寻谓槃头曰。吾言相逆。汝得不动心乎。槃头曰。何敢动乎。我念前之七世生安乐国。以务道故尝事智者月净。而其人谓我曰。汝非久当证斯陀含果。宜勤精进。夫修行譬若升天。必慕渐上不可退之。苟有所堕而复上益难。其时我年已八十。扶杖不能履。适会大光明菩萨出世。我欲礼之乃诣其精舍。事已而月净俄来相责曰。咄哉。汝何轻父而重子。吾昨视汝将得证果。今已失之。我时自以无咎不伏其语。即问月净示其所过。月净曰。汝适礼大光。安得以杖倚画佛之面。汝以坐此故退果位。我熟思之。实如其言。此后凡有所闻。不复不信。纵彼恶语犹风度耳。况今尊者以正法见教。岂宜悔吝。大士寻命之曰。如来大法眼藏今以付汝。汝宜传布勿令其绝。听吾偈曰。  
  言下合无生  同于法界性
  若能如是解  通达事理竟  
  婆修盘头礼以受命。大士于其座上即以首倒植象婆罗树枝。奄然而化。众欲正之为其阇维。虽百千人共举。终不能动。又诸罗汉同以神力举之。亦不能动。大众遂炷香祝之。其体乃自倾委。焚已敛舍利。众建浮图以供养之。其时当此后汉孝明帝之世也。  ...(第1588部~传法正宗记九卷)


...  通达事理竟  
  婆修盘头礼以受命。大士于其座上即以首倒植象婆罗树枝。奄然而化。众欲正之为其阇维。虽百千人共举。终不能动。又诸罗汉同以神力举之。亦不能动。大众遂炷香祝之。其体乃自倾委。焚已敛舍利。众建浮图以供养之。其时当此后汉孝明帝之世也。  
  评曰。是大士者。反植而化。何其异乎。曰圣人逆顺皆得。故其神而为之。不可以常道求。  
传法正宗记卷第四  
  天竺第二十一祖婆修盘头大士传 天竺第二十二祖摩拏罗大士传 天竺第二十三祖鹤勒那大士传 天竺第二十四祖师子尊者传 天竺第二十五祖婆舍斯多尊者传  
天竺第二十一祖婆修盘头大士传  
  婆修盘头者。罗阅国人也。姓毗舍佉氏。父曰光盖。母曰严一。大士与其弟偕生。俱有瑞事。而大士尤胜。初光盖以家巨富而未始有嗣。与妻严一谋偕往求子于城北佛塔。既祷之。其夕严一果梦二珠。一长明。一或明或晦。皆得吞之。即觉有娠。后七日会有罗汉比丘贤众者至其家曰。我自他国寻异气至此。汝家谓谁光盖即延之。与其妻俱拜。贤众独避严一而不当其礼。夫窃怪曰。鄙哉比丘礼。不让丈夫而恭女子。佯施宝珠欲验其识量。贤众皆受之亦不辞让。光盖见其不动如初。遂以实问之曰。尊者不让我丈夫之礼而避妇人何耶。贤众曰。我以汝凡夫当汝之礼。受其所施欲资汝福耳。汝妻方孕菩萨。乃上乘法器。其将出世号婆修盘头者。其所度之人。如我辈无量。我故避之。非重女人也。光盖即谢之曰。尊者圣人也...(第1588部~传法正宗记九卷)


...其一也。其二则吾亦与焉。未几俄有使入奏曰。有象巨万将逼国城。王忧之。以问盘头曰。此何以御之。大士曰。不须用兵。但命王子拏罗当之。其难自解王曰可乎。曰此子非直威巨万之象。益多益可。遂命拏罗出其城之南。拏罗乃向象抚其腹。发声大喝。虽城庐为之动。群象即仆地不能兴。少时皆驰去。至是而国人方知三十年所安乃其庇也。王以子道胜。遂大奇之。谓大士曰。此子佛昔所记。亦其神通之力非俗可留。愿尊者受之出家。大士亦谓。此非我为师。后莫能度者。即命圣众于王宫与摩拏罗落发受戒。拏罗得度忻然。乃以偈赞曰。  
  为摧百万象  鼓腹作神通
  一切诸宫殿  无不震动者
  遇师方便力  而得度脱我
  稽首辞父母  而出于爱火  
  大士将之他国。乃告王曰。我来所求法器耳。今已度至人。吾即往矣。王不须留。遂与摩拏罗去之。后乃命摩拏罗曰。如来大法眼今悉付汝。汝其传持。听吾偈曰。  
  泡幻同无碍  云何不悟了
  达法在其中  非今亦非古  
  大士付法已。即座超身。高半由旬凝然而居。四众遽告曰。我辈欲奉舍利。愿尊者无为神化。乃颓然复其座而灭。焚已众敛舍利。建宝塔而供养之。其时当后汉孝安帝之世也。  
天竺第二十二祖摩拏罗大士传  
  摩拏罗尊者。那提国人也。姓刹帝利。父曰常自在。其国之王也。拏罗即其次子。生有异迹。父不敢以俗拘之。遂命师盘头出家。戒已寻得付法。游化初至西天竺国。其王曰。瞿昙得度。崇佛常自持金莲花供养。愿遇圣人。以知其前后世事。七年行道于宫中。一日俄有佛塔高一尺四寸。出其行道之地。其色青玄。四面皆有像。似前示尸毗王割股救鸽。后示慈力王剜身然灯。左示萨埵太子投崖饲虎。右示月光王捐舍宝首。得度异之。即举不动。左右助之。至命众力士。皆不能举。寻集其国之智者。共辨欲图迁之。是时大士与会。让其国善咒者。先之咒者作法。即能起王镇殿银山。次以法欲振其塔。方三喝。塔未稍摇。而其体已损。遽狂走。虽力士不能驻。大士出众谓王曰。此不足惊。徐临其殿轩。呼狂者曰。汝住。其人即趋大士自悔其过。王见大士即止其狂遂问曰。尊...(第1588部~传法正宗记九卷)


...。乃今转受此鹤。盖昔师弟子缘之所牵故复此会。鹤勒那大感。遂曰。此宜修何法资其复于人耶。大士因告之曰。我有无上法宝。是如来藏。世尊昔付大迦叶。展转至我。我今付汝。汝能传之不绝。彼鹤之众亦资以解脱。汝受吾教。听其偈曰。  
  心随万境转  转处实能幽
  随流认得性  无喜复无忧  
  鹤勒那忻然敬奉传法。大士即腾身太虚。呈一十八变。返座指地发一神泉。复说偈曰。  
  心地清净泉  能润于一切
  从地而涌出  遍济十方世  
  已而泊然寂灭四众阇维之。敛舍利建塔供养。是时当此后汉孝桓帝之世也。  
天竺第二十三祖鹤勒那大士传  
  鹤勒那者。月支国人也。姓婆罗门氏。父曰千胜。母曰金光。初千胜以未有嗣子。诣其国之七佛真幢求之。还谓其妇曰。我已求子于七佛幢也。是夕金光遂梦。有童子临须弥山手持玉环。谓金光曰。我来也。寻觉有娠他日忽有异僧来其舍。谓金光曰。护汝孕。慎勿污之。金光曰。洁身已十月矣。因问僧曰。此若生子。有福德乎。僧曰。是当生男子也。然其于第四劫时已能为龙宫说法。故佛尝记之。谓其将为大法祖。及诞大士。天即雨华。地出金钱。国人瑞之。以闻其王。王乃取子。使乳于宫中。宫嫔百千争欲育之。子即能分身。各为其一子。王神之。然莫辨其正子。遂语曰。我无储嗣育汝欲以为太子。适变多身。我甚惑之。汝果得通。当复神化。未尔则终为千子。言已其子放光。忽然失之。
 楼主| 发表于 2018-2-22 17:23 | 显示全部楼层
寻见于父母家。及七岁。会其国人淫祀拘罗神。为之叹曰。三界微劣。寡得正法之人。而邪魅恣作。因诣之。其庙貌即堕。年二十。遂从罗汉比丘出家。受戒于其山。初其师使专诵大品般若。如此者三十年。后栖月支之林间。感群鹤依之。以故加今之号。晚遇摩拏罗。于王宫得其付法。始务游化。及至中天竺国。会其国王曰无畏海者。先梦。月照其身。臣为原曰。非久当有贤圣来应此梦。王即以告四门。及大士之至。司门者奏之。王遽以法仗出迎还宫。礼于正殿。方坐。俄有二绯素衣人。前拜鹤勒。王默骇。此何人。不挹主者。大士知之谓王曰。此日月天子。非人也。以吾至是故来致礼。王曰。何以识之。曰吾往劫尝与其说法。因之得生于日月宫。少顷其人忽隐。唯异香久薰。王因问...(第1588部~传法正宗记九卷)


...吾往劫尝与其说法。因之得生于日月宫。少顷其人忽隐。唯异香久薰。王因问曰。若此日月国土凡有几何。大士曰。忍土日月山王。凡有百忆。而四天之下。约有四千八国。然其大小不等。王曰。是国土者。一时有耶。有前后乎。曰此随前后三劫而有无耳。王曰。三劫者依何所而有之。曰三劫依六冥而有之。王曰。何为六冥。曰上下二气四维相合。谓之六冥。六冥之间三劫相更。其初乃有主。其人者曰田主。田主之后而国土益分。然其生于六冥之间。而寿亦有品。有万岁者。有千岁者。有百岁者。有夭有不夭者。报既不等。而形类亦别。虽儒童迦叶二菩萨。亦不能悉知。我适约说。犹满城芥子而方探一粒。王闻益自小其见。大士寻出王宫。始大士有弟子曰龙子者。夭亡。其父母与兄师子比丘皆来。将迁殡其丧。而众举不动。兄怪之问大士曰。众尽力举之。何以不动。曰过自汝也。师子曰。何过。愿闻其所以。曰汝初师婆罗门僧出家以去。汝弟二年日夜相忆。乃欲营福资之。遂告汝师。塑一佛像久之工未加饰。汝恶之。遂投于地。而复为之。汝今但去收其弃像。此丧必举。师子如其言复来。弟丧果举。及婆罗门师死。师子以大士言验。复求师之初问曰。我欲求道。当何用心。大士曰。汝若求道。无所用心。曰既无用心。争作佛事。曰汝若有用。即非功德。汝若无作。即是佛事。故经云。我所作功德。而无我所作。师子闻法即解。乃趋于弟子之列。时其徒或从而问曰。师以无我所修行。而得此宿命。是必知我之众有无福业。愿闻其说。大士即指...(第1588部~传法正宗记九卷)


...。仁者之来其习亦至。既无处所岂在人习。答曰。定习人故非人习定我虽去来其定常习。又曰。人非习定定习人故。当自来去其定谁习。答曰。如净明珠内外无翳。定若通达乃当如此。又曰。定若通达必似明珠。今见仁者非珠所类。答曰。其珠明彻内外悉定。我心不乱犹若是珠。又曰。其珠无内外。仁者何能定秽。物非动摇此定不是净。达磨达义屈。遂礼之曰。我于学道盖虚劳耳。非闻斯言几不知至。尊者当容我师之。尊者固逊。而其请不已。乃谓之曰。诸佛禅定无有所得。诸佛觉道无有所证。无得无证是真解脱。酬因答果世之业报。而此法之中悉不如是。汝若习定乃当然也。达磨达忻然奉教。未几其国有一长者子曰斯多。年仅二十。其左手常若握物。而未始辄开。一夕其父梦。神人令送师子医之。父明日遂携子从尊者求验其梦。然先自心计。果得此子病愈。当恣之出家。而尊者方患久于是国而其法未得所传。一朝而长者父子偕至。以其手与梦闻于尊者。礼之愿即受其出家。尊者乃谓众曰。此子手所握者。汝等知之乎。众皆罔测。复曰。此之所持乃一宝珠耳。盖我先世于一国土尝为比丘。以诵龙王经为业。其时此子已从我出家。号婆舍者。一日会龙宫请我供之。以珠为嚫。时此子从往因付其掌之。及我终彼而生此。其师资缘业未绝。所以复有今会。即命斯多展手。其珠果烂然在掌。于是尊者即为剃度。会圣众与受具戒。谓之曰。汝之前身出家已号婆舍。而今复然。宜以兼之。即名婆舍斯多。适观此国。将加难于我。然我衰老。岂更苟免。而我所传如来之大法眼。今以付汝。汝宜奉之。即去自务传化。或遇疑者即持我僧伽梨衣为之信验。听吾偈曰。  
  正说知见时  知见俱是心
...(第1588部~传法正宗记九卷)


...道法。一旦都落遮所学先成。谓其兄曰。我将窃入王宫作法杀王以夺其国。兄曰。汝无误事。致累吾族。及落遮入宫。遂易其徒皆为僧形。计其事集则自显。不尔则归罪沙门。既作其法无效。为国擒之。兵者果以沙门奏之。王大怒曰。我素重佛。其人何以为此大逆。遂斥教尽诛沙门。尊者即谓其众曰王今不利我等。汝宜远避。其徒欲奉尊者隐之。尊者曰。吾见蕴空。复何逃乎。其王弥罗崛。果仗剑毅然诣尊者而问曰。师得无相法耶。曰得。王曰。既得生死有惧乎。答曰。已离生死。何有惧也。王曰。不惧可施我头耶。曰身非我有。岂况于头。王即斩之。尊者首坠。其白乳涌高丈许。然王之右臂即截然自绝。寻病七日而死。方王疾时。其太子曰光首者。忧之。大募方士。图为父悔谢。俄有仙者自象白山至。谓光首曰。此夙对不必忧也。太子前之曰。愿闻夙事。仙者曰。前今数世。汝父尝生此国为白衣者。然其为人贤善。好重佛道。一日纠众为无遮斋时师子前身亦为白衣。来与其会。当时师子聪明有辩博。凡与人论未始辄屈。是日乃以佛法发问。汝父白衣。其白衣虽应对中理。而师子白衣心欲胜之。辄横发难。势既纷纭。其义遂屈。以故愤恨。寻窃使持毒药。以毙汝父白衣。虽其先历多世。而冥数未至。事故不作。金其缘业相会。汝父王所以横杀师子。太子其忧稍解。后乃塔师子比丘遗骸。其被害时当此前魏废帝齐王曹芳之世也。  
  评曰。预付法以何验乎。曰以圣人验之。唯圣人故能玄知。今师子德能为祖。自谓则曰已得蕴空。此其为圣人亦至矣。岂无玄知乎。又鹤勒那尝以难语之。勉其传道。此可不预付法乎。他传(付法藏传也)能知其临刑涌之白乳而乃曰。相传法人于此便绝何不思而妄书乎(其妄验于禅经)  
天竺第二十五祖婆舍斯多尊者传  
  婆舍斯多者。罽宾国人也。姓婆罗门氏。亦号婆罗多罗。亦号婆罗多那。父曰寂行。母曰常安乐。初常安乐梦。人授之宝剑。因孕尊者。此后室有异香。天数雨花其家。及诞拳其左手常若握物。至年十一。有异僧来其舍。谓寂行曰...(第1588部~传法正宗记九卷)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2-20 06:53 , Processed in 0.189417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