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402|回复: 6

[其它] 定弘法师:太上感应篇节要卍南无阿弥陀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2-3 17: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定弘法师:太上感应篇节要



太上感应篇节要  定弘法师主讲  (第一集)  2012/12/4  香港大棠度假村  檔名:57-107-0001

  尊敬的诸位同修大德,大家晚上好!我们这三天来,学习了印光大师的「天下太平之根本」这个开示,在开示当中反复的强调因果教育,强调家庭教育。他老人家苦口婆心告诉我们,因果是佛菩萨度众生、圣人治国平天下之大权。如果舍离了因果教育,即使圣人再世,佛菩萨再来,也没办法挽救社会、救度众生。所以我们响应印祖的号召,我们来认真的学习因果。因果教材里面最好的一部莫过于是《太上感应篇》,这是印祖要求我们把它当作日课来受持。在家庭里面也以此来教孩子,孩子从刚开知识了,就是懂事了,开始明白道理的时候,大概就是五、六岁,就应该把因果报应的事理跟他讲,反复讲。让他把《太上感应篇》要背熟,而且常常跟他讲《感应篇》里头的意思。他如果做错事了,或者存心不善,做父母的也要联系《感应篇》里头的教诲给孩子指出来。所以父母本人也要熟读《感应篇》,而且要落实,你才能够教孩子。

  学佛的人,《感应篇》更离不开了,这是师父上人提倡的三个根之一,而且三个根当中最重要的一个根,它是因果。所以我们修学净土法门,不能够忽视这个扎根的教育。我们希望要往生西方,那极乐世界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如果我们存心不善,往生西方是徒有虚愿,是不可能实现的。不仅要善,而且要上善,善到了极处,善到了极处就是清净心现前,自性现前了,往生西方就有把握。所以我们在信愿持名的修学当中,必须要高度重视《太上感应篇》的修学,它是我们净土法门的助修,能帮助我们断恶修善,消除业障。所以剩下的三个晚上,我们在一起认真的学一下《感应篇》。

  《感应篇》,印光大师当时非常的提倡,他在《感应篇直解》这部小册子里头写了一个序文,序文写得非常好,我也曾经讲过这个序文。它里头有一段话是这样说的,「《太上感应篇》撮取惠吉逆凶、福善祸淫之至理,发为掀天动地、触目惊心之议论。何者为善,何者为恶;为善者得何善报,作恶者得何恶报,洞悉根源,明若观火」。这段大意是讲这部《太上感应篇》,「撮取」就是会集了吉凶祸福的至真至善的理论,发起了掀天动地、触目惊心的议论。这篇文章别看它很短,不到两千字,里头讲我们的善恶,从心到行、到果报,基本上都概括尽了。何者为善,何者为恶,为善的得什么善报,作恶的得什么恶报,全都讲得非常清楚明白。可以说我们任何一个人犯了错误,你都能够从《太上感应篇》里找到你错误的那个提法,跑不出这个范围。所以用《感应篇》来做为我们自己修身积德、改过自新、忏悔业障的标准,做为功过格,这是最好的教材。

  过去清朝的大居士彭际清,承其家道,终身奉行《感应篇》,每天都读,终身不间断,所以他能成为大成就者。他没有去做官,考上进士之后在家里学佛,著作很多,真是通宗通教、显密圆融。最后他倡导回归净土,他有《无量寿经》的节校本,是用康僧铠的本子做节校。还写了一篇《无量寿经起信论》,就是他对《无量寿经》的批注,往生也是极为殊胜。他的侄子彭希涑作了《净土圣贤录》,这部书很有名,大家都知道,可能还不晓得是他侄子写的。所以先贤给我们做榜样,我们要在佛法修学上有大成就,也要像彭大居士一样终身奉行《感应篇》。

  我其实过去有讲习过《感应篇》,自己也认真的受持过一段时间,后来就中断了,讲别的经了,儒家也讲一些,道家也讲一些,佛家也讲一些,讲了不少,没有专。最近在读《天下太平之根本》这小册子,才回过头来重新把《感应篇》拣出来继续受持,现在感觉到不能中断,这中断了都会有倒退。所以我也发愿,这个《感应篇》也做为日课终身奉行,用它来做我们的助修,辅助我们持名念佛,这是纠正我们的存心,非常重要。所以虽然这一篇是道家的经典,印祖说,「究极而论,止乎成仙」。它本来是为了让你成仙的,成仙得修这个心地。但是如果能发大菩提心行之,则可以超凡入圣,了脱生死,断三惑以证法身,圆福慧以成佛道。你看,看你用什么心来学。什么是大菩提心?蕅益大师说,信愿求生净土就是无上菩提。我们以这个心,求生净土的心来学这部《感应篇》,来落实它,也一样可以超凡入圣、了生脱死、圆成佛道。所以我们要高度重视,把它做为我们净土学人的戒律。

  我们时间关系,就不能够从头到尾把《感应篇》讲下来。过去有讲过,师父上人有一个很详细的讲解,但是已经是十多年前讲的。近来他在讲经当中反复提倡让我们学,但是没有工夫来讲。我们要认真的来学,我给大家讲,自己学也跟大家一起学。这次因为只有剩下三个晚上六个小时,所以我们只能够讲一个节要。这节要是师父上人早年做的,讲这个节要,我来讲,总共从这里面抽取了五十六句。实际上《感应篇》句句都精彩,但是因为时间,就是时间关系,不能全讲,所以不得不用个节要。这师父上人已经给我们想好了,所以我们就用这个节要来讲,希望能三天晚上讲出来,让大家至少有这样的印象,回去认真的受持。最好能够把我们师父老人家过去的讲记拿出来认真读一读,有时间可以读读《太上感应篇汇编》。我们现在就进入讲解了,首先介绍讲题。这个篇题:

  【太上感应篇节要】

  『太上』就是太上老君,他姓李名耳,我们称为老子,号伯阳,是周朝的圣人,跟孔老夫子同一个时代,比孔子要年长,后来得道成仙了,成为道家的始祖,所以后人尊他为太上老君。这一篇文章是太上劝人作善断恶的文章,所以冠以太上之名。『感应篇』这个「感」和「应」就是讲因果,有感就有应。感是你现在造作的事情,应就是果报、报应,人以善感,天以福应;人以恶感,天以灾应。我们人心行要是善,善良,天就降福;如果我们的心地不善,就会感得灾祸。这是简单介绍篇题,实际上往深处说可以说得很深,用佛经的意思讲就讲得很透彻。譬如说太上,它是代表自性,表道,道家讲的道,就是佛家讲的自性,是宇宙的本体。一切万物都是自性所生所现,从什么生的?我们念头生的。所以《华严经》上讲,「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识就是念头、妄念,自性里没有念头,本不生灭、本不动摇、本自清净。但是它能生万法,生万法有缘起,缘起就是念头,一有念头就有因果,就有感应。所以因果是相,自性是本体,这「太上感应」,太上是本性、本体,感应是因果,是相,性相是一如,性相不二。

  所以这因果自宇宙发生的时候、产生的时候就开始有了,它跟着你念头一起产生,所以因果不空。这个不空是讲它的转变不空、循环不空,这个因能带动果,果又能带起因,这是讲我们念头的起灭是不断的。善的念头起来了,自然就感得福报;恶的念头起来了,自然感得凶灾,这就是自性本来的规律。而太上老君给我们很详细的说了出来,是如何有这个自性感应之理。所以一切的福祸全在于心,我们修行就修这颗心。佛讲这颗心能变现十法界,那感应是非常快速,其实我们细细观察一下,我们现实生活真的是如此。譬如说佛家讲瞋怒是地狱道的业因,当我们发起瞋恨心的时候,其实都不用说等到地狱才受苦,就在现在当下。你看满脸通红,眼睛瞪得大大的,血丝都冒出来了,咬牙切齿,这个相不就是地狱的相吗?那个通红的脸不就好像是油锅里炸出来的那个样子吗?所以当下就已经是如同地狱一样!那你就可以知道,这宇宙当中已经产生一个地狱,等着我们将来要受。反之,当我们一念慈悲喜舍的心发出来了,自己会觉得很安乐,很欢喜,助人为快乐之本,你这时候不就等于在天堂一样吗?所以感应是非常快速,只要我们留心,其实感应都是同时,因果也是同时。这是简单介绍个题目,再往下,因为时间关系,我们都是很简单的直讲,不能详细,详细的话讲不完,一句就可以讲六个小时。下面我们看第一句:

  【太上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就看第一句,这句话意思是说太上老君讲的,太上老君就代表圣人,这是圣人的教诲,也就是真理。凡人祸害和福利本没有一定的门路,只是人自作自受,这个『召』就是招来,自己的善就招福,恶就招祸。第二句连在一起讲:

  【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这是讲如同影子跟着人的身体,身体走到哪里,影子就跟到哪里。这个『如影随形』是讲三层意思,第一个是讲因果感应必定不差,因果报应,丝毫不爽,你有什么样的身子就有什么样的影子,你身子胖影子就胖,身子瘦小影子就瘦小。第二个是讲善恶感应迅速,因果同时,有身子只要在光底下马上就现出影子,同时的。第三是比喻果报影现,一切法唯心。那个影子是来自于身,身是他影子的本体,那个因果报应的祸和福,它的本体就在于你的心地。所以吉凶祸福确实没有门的,那个门在哪?就在你的心念,你的念头起动之处就是祸福之门。这一念善,福的门就打开,福就往里头进了;一念恶,这祸的门就打开了。

  为什么人会有善恶的念头?这原因就是有迷悟不同。其实人之初,性本善,本来都是善的,人本来不会有恶念的,恶念是因为迷失了本性。迷的样子是什么?就是自私自利,起心动念只考虑自己,不考虑别人,这就是迷的样子。觉悟的人不考虑自己了,一心就想着帮助别人,这就是善。所以善恶怎么定义?为自己的就是恶,为别人、为众生的就是善,在乎你的心地,不在乎事。譬如说大家都是做义工,你为什么来做义工?做义工是好事,是不是善?未必,看你存什么心来。如果你做义工,我纯粹就是为正法、为众生,没有丝毫为自己考虑,这是善,你感得的是福报。如果我做这个事情当中夹杂自己的名闻利养,夹杂自私自利,夹杂着一些权力欲,有控制占有,发号施令,甚至作威作福,那就是恶。所以善恶全在你自己的心,论心不论事,那个果报也是论心不论事。所以这个时候就很容易迷惑人,为什么?我明明看他是个好人,做那么多好事,结果他为什么有恶报?这就是会迷惑人的地方。

  过去倓虚法师《影尘回忆录》里面记载,谛闲老法师就讲过这么一个故事,真实发生的。清朝末年、民国初年的时候,有一个乡绅,就是退隐的大富长者,很有钱,在乡下他的家乡做很多好事,修桥补路、斋僧、济贫,他家有钱。结果死了之后,他的太太很想念他,找了个法国的通灵的人,能够看他到哪一道去了,找来看。结果看到这个人下了地狱。这太太不能接受,为什么会是这样?说是因为他曾经侵吞过赈灾的巨款。后来谛老遇到他过去在清朝末年一起当官的一个老友,谈起这个事情,他老友心知肚明。为什么会是这样?当时这通灵的人是找到一个灵鬼,说出这一段连他太太都不知道的事情。原来这个人早年在清朝清政府做官,当时因为有灾荒,饥民很多,清政府拨出很多的银两去赈灾,由他去赈灾。但因为清末民初的时候天下大乱,军阀割据,所以他想到清朝已气数将尽,他这个银两自己就匿下了,没有去赈灾,结果死了很多人。后来民国推翻了清朝,这件事情也就不了了之,没人追究了,他也就乐得其所,把贪下来的赃银全都带回家,过上退休的晚年生活。这个事情他谁都没告诉,连他太太都不知道。他拿了这些银子可能觉得有点愧疚,所以他就拼命做好事。做的好事是不少,但是他的赃银可没有全部拿出来,所以那个果报还是在地狱。一般人就不知道,看得就不明白,为什么行善变成恶报?不知道他的心地,当时做的恶业太恶了,害死的人太多。这个业太重,而他自己又不肯忏悔,他没有发露,没有改过自新。如果真正发露忏悔,改过自新,把他所有的赃银全部奉献出来,一分钱不留,去大做好事,可能可以减轻一些罪业。但是这个事确实不容易,为什么?因为他害死的人太多,这些冤亲债主不饶他,肯定是在阴曹地府告状,阎王爷派黑白无常把他拿下。所以这个善恶报应一点都不会乱,一点都不会有差错,只是人未必知,但是天知地知鬼神都知。

  在清朝年间,崇明那个地方有一个人叫黄永爵,有一天遇到一个相士看他的面相,说他只能活到六十岁,短命。后来从南洋有一条船来,遇到了大风,船就要翻了,黄永爵在岸上看到了,立刻拿出十两黄金给这些渔夫,吩咐他们赶快去搭救,结果救活了十三条人命。后来黄永爵又遇到了那个相士,那个相士看到他的面相很惊讶,跟他讲,黄先生,你现在满脸都是阴骘纹(意思就是你的阴德很厚),你现在不会短命了,你一定会长寿,而且你的儿子将来会考上功名。你一定做了大好事,是不是?这黄永爵才把他的这个事情告诉了相士。后来果不其然,黄永爵生了个儿子叫黄振凤,康熙己未年的会元(会试第一名),后来他自己也活到了九十多岁,得到善终。所以你看看,遇到这些境界,一念救人的心这就是善,天地鬼神都知道,那个福就加到他头上。遇到钱财,一念恶,自私心起来了,损人利己,甚至是谋财害命,贪这些银两,不惜让他们这些饥民饿死,这个祸已经记录在天地鬼神的善恶簿里面了。所以他本来可以得长寿,本来可以得很大的福报,本来可以得善终的,最后就变得夭折,而且下地狱,所以因果报应丝毫不爽。我们来看第三句:

  【是道则进。非道则退。】

  这一句开始讲到十八句,都是讲善因善果,种善因得善果,后面是讲造恶因得恶报,所以这个因果非常分明,《感应篇》这个文章非常的好。这一句是总说善因善果,讲善因,是道就要进,非道就要退。什么是是道?简单的说,合乎道理的事情我们就要去做,这叫『是道则进』;不合乎道理的我们就退避,不去做,这叫『非道则退』。什么叫是道?是道就是顺天理、合人心,这些事就是是道。我们能存心无私坦荡、平等公正、仁慈博爱,这些心都属于是道;反过来逆天理、违人心,叛逆、不义、虚伪、自私等等,这些心就属于非道。所以《太上感应篇》整篇就给我们详细的阐述什么是是道,什么是非道,这两句是总说。而这一个「进」一个「退」两个字,正是告知我们要用功,功夫就在念头起动处下手。当我们一念起来的时候,这是属于是道、属于善念,我们就要用力的来坚持,来圆满这个善念;如果这一念是恶念、是不正的、是邪曲的、是害人的,我们就要立刻把它斩除,不能犹豫,不能迟疑。如果一犹豫、一迟疑,这个念头开始相续、开始发展、开始膨胀,到最后你就堕入魔网不能自拔。所以平时要时时刻刻保持觉悟,能省察自己的念头。而在事上要谨慎的修持,要持戒,要断恶修善,个中的道理你才能悟得明白。

  往生西方也是靠你的心地,不要自欺欺人,心地不善,想侥幸得生西方,不可能的事情。所以为什么我们念佛共修法会,在晚上就是专门来讲因果、讲存心,这是非常重要的基础,这不是浪费时间,不是打闲岔,这是大家有力的助修。很多同修学佛多年,感觉到自己还是业障很重,自己家庭的关系也还是不和,事业各方面都不顺利,甚至身体也不好,就是自己的业没转过来,为什么?自己要认真省察。

  像明朝的袁了凡先生,他原来的命运也是马马虎虎,早年孔先生给他算定了,算得很准,考试该考第几名,得多少俸禄,吃多少米,命中无子,五十三岁八月十四日丑时寿终正寝,全给他算定了。前面二十年完全按照这个算的命运走,一丝毫都不差,他不知道要改造命运,所以他没有改业力,完全是业力支配他走。但是幸好他也没干什么恶事,也没干什么善事,所以就是这么随波逐流的走,随着业力走。后来遇到了云谷禅师,在云谷禅师那里坐禅。云谷禅师是当时的高僧,也是一位开悟的大德,他度人很奇怪,不跟你讲话,不跟你说法,扔你个蒲团就让你搁那儿坐,坐到你自己开悟为止。这了凡先生也了不起,你给他蒲团他就坐,一坐就坐了三天三夜,没合眼,也没动念头。云谷禅师观出来了,不能不赞叹。凡人之所以不能成圣人,就是因为妄念太多。你看我们这念佛念了三天,有没有了凡先生那个功夫,三天三夜都不起一个妄念?别说三天三夜,恐怕就一支香里头都不知道多少妄念。所以云谷禅师也佩服他,说你用的是什么功夫,为什么能够不动妄想?了凡先生说老实话,我没什么功夫,我就知道自己命运给算定了,再打妄想也没用。吉凶祸福全是前定了,一饮一啄,莫非前定,进退有命,迟速有时,该来的到时到点它就会来,不该来的你想都没用,所以他就没妄想。结果云谷禅师哈哈大笑,笑他,「我以为你是一个有成就的人,是个豪杰之士,结果原来你还是个凡夫!」

  这一问,把了凡先生的疑情给问出来了,这一激他,他就要思考,为什么云谷禅师您老人家这么说话?云谷禅师就跟他讲,你二十年来命给人算定了,你都不能改它一改,你说你是不是凡夫?他说命还能改?当然能改。佛法里讲:一切福田,皆由心造。你能改心,就能改命运,命自我作,福自己求,你不能改,不就是凡夫吗?你现在想想你的命运为什么不好?为什么不能够有功名?因为了凡先生给人算定了只能得秀才的命,没有举人,更不能得进士了。你想想为什么没有功名?为什么你不能有儿女?为什么你会短命?你自己想。结果了凡先生就自己反省,这一问,他就回光返照,找自己到底有什么毛病。因为有这三天三夜坐禅的这个定力,才一回光返照就找出问题了,这叫开悟。开悟没有什么奇怪的,没什么玄的,就是你能认识自己的毛病,这就是开悟,悟后起修,你认识了就把它修正过来,改过自新,这就是修行。

  了凡先生悟出什么了?自己确实不应该有功名,不应该有儿女。为什么?你看有功名的人都有福相,我没有这个福相。什么是福相?什么是没有福相?了凡先生自己想,我不能积功累行,不能培养厚福,不能够去好好帮助别人,存心不善,不仁慈。他很大的不善倒没有,就是像凡夫一样自私自利,只想自己,不考虑别人,就不能培福报。做起事来又不耐烦剧,做一点好事,像我们说做义工,稍微有点难度,或者有点复杂了就不耐烦了,心浮气躁。又不能容人,别人有点过失,自己就很生气,看不惯。还时或以才智盖人,自己有点才华、有点能力了,就看不起别人、压制别人。直心直行,这个直心直行的直是贬义的,就是想说就说,口无遮拦,讲出的话很刺耳,让人听了很难受。轻言妄谈,这都是薄福之相。所以怎么能有科第,怎么能有功名?这了凡先生他悟了。

  为什么没有生儿子,没有儿女?他讲了六条,一个,「和气能育万物」。我善怒,伤和气,容易发脾气,容易起瞋恚心,跟人起对立心,所以不应该有儿子,没有儿女。还有「余好洁」,这是第一条,太爱清洁了,就是有洁癖。洁癖到什么?一点脏东西都不能容,别人有一点毛病缺点也不能容,等等,这些都属于毛病。还有一个什么?「爱为生生之本,忍为不育之根」,他说,「余矜惜名节,常不能舍己救人」,这是第三个,我为什么没有子,没有儿子,因为没有爱心。天地能生万物是因为有和爱,我忍心,这忍就是残忍,看到人家需要我帮助,还忍心不去帮助他,为什么?爱惜自己的名节,觉得帮助他很费事,而且我可能要做出很多牺牲,甚至牺牲自己的名节,所以就不能舍己救人,这就是第三。第四个,「多言耗气」,喜欢讲话,夸夸其谈,耗气,精气神耗了也生不出儿女了。第五,「喜饮铄精」,喜欢喝酒,消耗精神。第六,「好彻夜长坐,而不知葆元毓神」,晚上睡得很晚,生活没有规律。他自己总结,过恶太多了,说不清。真是难得!云谷禅师这时候才能点化他,为什么?他肯回头,肯忏悔,这就有救了。然后告诉他,既然如此,你就把薄福之相去除,你现在好好修厚福,你不就能改造命运了吗?譬如说你没有功名,你把没有功名的薄福之相给改掉,那你就有功名;你把没有儿女的原因去除,你就会有儿女,你可以改造命运。

  所以了凡先生从今以后就认真的改过自新,他用功过格,这功过格多半是用《感应篇》,后来真把命运改造了。本来命中没有功名,他考上了进士,做的官也比原来命算的要大;本来命中无子,他得了个好儿子;本来寿命只到五十三岁,他到七十三岁才往生,才离开,命运彻底改了。改就是用断恶修善,如果我们修善不能先断恶,那个善有漏,你修的福就给漏掉了,可能最后什么福都剩不下来。所以先要补漏,补漏就要改过自新。而你能改过自新,首先你得有开悟,悟出自己到底有什么毛病习气,你悟都悟不出来,你怎么能改!就像静瑜老师刚才跟大家分享的时候说,那忏悔都不是真的,做个表面形式,甚至还是用好表现的心来忏悔。这忏悔就忏悔出业障来了,不是忏悔业障,是忏悔出业障,用心不善,他没开悟,没觉悟。怎么才能觉悟?你看看了凡先生,静坐了三天三夜,心定下来了,定才能开智慧。所以《了凡四训》里头讲,祈天立命须从无思无虑处感格。你要祈求天降吉祥,祈求你能够改造命运,祈求佛菩萨的感应,你要从无思无虑处去感,无思无虑就是心清净,没有杂念了,这才能够真正改命运。所以了凡先生静坐的那三天是他改造命运的转折点。

  我们现在在这里念佛,也要把心定得下来,也要从无思无虑处感格。我们要感什么?感阿弥陀佛加持,感将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果,可能就这七天将是你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如果你能认真的依照这个修学,念佛的时候就认真念佛,听讲的时候就认真听讲,认真的领纳这些教诲,可能七天之后你就脱胎换骨了。你不能够改造命运、脱胎换骨,那就是你自己不认真。所以了凡先生是我们的好样子,他能做到「是道则进,非道则退」,真正从自己念头上下手改过自新,所以他能够成为贤人。他如果遇到净土法门,他念佛肯定往生。我们比他幸运,遇到了净公上人老和尚,云谷禅师当时没教他念佛,现在净公上人老和尚教我们念佛,所以我们改造命运肯定比了凡先生更殊胜。为什么?这是二力法门,不仅靠自己改造命运,靠自己的力量,还要靠阿弥陀佛加持的力量,而且加持力更大,二力主要是佛力。所以我们这一生就能永脱轮回,往生成佛,彻底改造命运。我们下来再看第四句:

  【积德累功。】

  这就是修积功德,这是佛门里常讲积功累德。怎么积功累德法?在我们的心地上下功夫,功德都是在你的心,要去认真的去奉行。这个「积」、这个「累」,就说明这是一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你要通过长时间的努力,才能让这个功德圆满。就好像农夫天天辛勤劳作盼着得到丰收、就像商人努力的经营盼着将来发大财这样的心态,我们也是积功累德努力去做,努力去修,盼着将来能够结得往生成佛的硕果。所以这要用真实的心去做,用勇猛的心、精进的心、长远的心去做这个事情,要排除自己的一切恶念、杂念、邪念,这福田就是我们的心地。

  我们大概都看过「俞净意公遇灶神记」的电视连续剧,那个非常好,我建议大家多看。俞净意公也是跟了凡先生同时代的人,他比了凡先生年长一些,他改造命运比了凡先生更为殊胜。了凡先生改造命运前后用了十几年,他是从事上下功夫;俞净意公直接从心地上下功夫,所以他改只需要三年,而且改得比了凡先生更为殊胜。他原来是命运很差很差,考上秀才,本来是很有文采的一个人,结果怎么也考不上举人、进士,同侪的人比他差的都考上了,没办法他只好去教书,
 楼主| 发表于 2018-2-3 17:53 | 显示全部楼层
做一个私塾先生。过去做私塾先生很穷,人家供养一点点,所以他生活是非常拮据,就是非常的清寒。而更为不幸的是,他前后生了九个儿女,死的死,失踪的失踪,最后只剩下一个女儿。结果他的太太因为伤心,哭得眼睛都瞎了。所以他每天就看着自己的盲妻,看着家徒四壁,非常凄凉,就怨天尤人。他信灶神,《太上感应篇》就讲到灶神,每个家都有,专门主一家人的善恶。你这家这个月行善积德,灶神上天给上帝报告,上帝就降福;假如你这家庭里面造恶,灶神也如实汇报,上天就降下祸。俞净意公非常相信这个,所以常常给灶神爷写文疏,写书信,烧黄纸,求灶神爷把这个信传给上天。从十八岁考上秀才一直到四十七岁,命运愈来愈坎坷,愈来愈凄凉,到最后他都开始恨灶神爷了,怎么灶神爷都不给面子,不帮助帮助,怨天尤人。

  难得他还相信灶神,所以灶神给他在家里示现了,化作一个道者点化他,告诉他,你心地不善,虽然好像表面上做了不少好事。他在家乡开了个文昌社,这是宣传正法的,护持正法,专门以《文昌帝君阴骘文》为教材,提倡因果教育,印光大师非常提倡,他也提倡。你看做好事、做义工,为什么还会有这么样的坎坷,而且恶报现前?因为他不真实。譬如说他提倡戒淫、戒杀,自己还杀生,还吃肉,看见女孩子还起心动念、想入非非,只是还没有这个缘凑合,凑合了之后他肯定会堕落。提倡戒口过,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结果他经常还批评人,还讥讽人,而且讲起来随心所欲的讲,讲习惯了自己都不自知,造口业无边。尤其是讥毁有道德、有学问、能教化众生的这些人,大概他同乡的文昌社里面可能也有他讥毁过的。讥毁好老师,讥毁善知识,那个果报都是在拔舌地狱,他自己都不知道,愚痴!幸好他还有这种信,信灶神,还有得救,要是不信,就没得救了。

  所以灶神点化他,你要把这些恶念都去除,否则的话,不仅上天不会给你加福,你会有更大的灾殃。说你的文疏其实每篇都上报了,没耽误你的,上帝每天就派日游使者来你家里面观察你有没有行善,有没有真善,发现没有一件是真善,全是伪善。为什么是伪善?因为心地是自私的、虚伪的、不真诚,这就是伪善,干再多的好事都是伪善,没有善报。所以俞净意这时候不能不服,这个人不是普通人,怎么我心里面想什么他都知道!真的天地鬼神没有不知。这才拜倒在地,服气了,忏悔,请求救助。灶神就点化他,说你要改造命运的话,「君从今后,凡有贪淫、客气、妄想诸杂念,先具猛力,一切摒除,收拾干干净净,一个念头,只理会善一边去。若有力量能行的善事,不图报,不务名,不论大小难易,实实落落耐心行去。若力量不能行的,亦要勤勤恳恳,使此善意圆满。第一要忍耐心,第二要永远心,切不可自惰,切不可自欺,久久行之,自有不测效验」。灶神爷真的是神灵,开示得言简意赅,非常精辟。说您如果真想改造命运,从现在起,把你的贪念(贪图名闻利养,贪图五欲六尘的享受)、淫念(男女之事这些念头)、客气(虚伪)、妄想(非分之想),这些杂念猛力摒除,把念头收拾得干干净净,只理会善一边,不能有丝毫恶念。

  我们最好的修行法就是猛力提起佛号,只理会这句佛号,其它什么杂念都排除,这个方法最好。遇到有缘行善事的时候,不图报、不务名,不是为名利,也不是为果报。不是说想在这里面做些事情得到点什么名闻利养,得到点别人什么赞叹、恭敬、供养,或者希求将来我子孙能够发达,我身体健康,图报这个心理都不要有。真善就是心里清净,只是为人,为众生。这件事情不论是大是小、是难是易,实实落落,就是认认真真耐心去做。不管这个事情最后能不能够办得成,没有这样的得失心,也不要计较,我现在做得多做得少,不计较,该做的努力去做,只要有缘就做。

  我相信大家很多参加了四月法会,清明这个法会一万二千人参加,当时像静瑜老师她自己都没信心,这也是很正常。我当时就鼓励她,这件事情好事,护世息灾,二0一二年我们能不能帮助化解灾难,你别想着我这能力很小,不行。我当时给她讲了个故事,大家都听过,小鸟的故事,菩萨小鸟。说释迦牟尼佛前生是一只小鸟,有一次森林发生大火,牠为了救森林里面的这些动物同伴,想着去救火,牠没想自己能不能救,也没想自己力量单薄。牠怎么做?牠飞到附近的一条河那里,拿翅膀点了一下河水,沾湿了翅膀,然后飞回森林的上空,把那个翅膀的水抖下来,用这水来救火。那当然是不行的,然后牠又飞回去,又用牠的小小的翅膀沾了一些水,又奋力飞回去,把那个水抖下来。如是这样一趟一趟的运水,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就是救火、救众生。结果最后累得精疲力尽倒在地上,而森林大火依然是熊熊的燃烧,牠在临终奄奄一息的时候仍然没有放弃救火的念头。所以感动了忉利天神,这天人看到这地上,居然地界还有这么一只菩萨小鸟,太感人了,所以就用神力把大火熄灭了。小鸟的善愿得到圆满,牠的神识也升上了忉利天,做天人去了。

  我跟静瑜老师讲了这个故事之后,她就问我,那你让我做那只小鸟吗?对,现在地球的灾难就好像森林里发生大火了,你要不要救这些同伴?我们不图报,不务名,不论大小难易,实实落落耐心行去,没有力量、不能行的,也要勤勤恳恳使此善意圆满。做,看能不能成,能成,众生有福;不能成,已经尽力,功德也圆满。结果没想到,有一只小鸟发心,就招来了很多很多的小鸟。大家知道最后结果,四月法会不是办得很圆满吗?而且大家都大跌眼镜,居然还能办得成。这确实不是靠人力可以造就,是靠佛力,而佛力能不能加持,是看你自己是不是真发心。就像那只菩萨小鸟,如果牠没有发这样的大心要救森林大火,也感动不了天人。我们要感动佛菩萨三宝加持,要发这个真诚心,这就是真善。当然法会几个月就完了,而我们现在发愿要护世息灾,这是个长远的事情。因为现在通过法会灾难也只能是暂时延缓,未必能根本解决,根本解决要通过教育转化人心,这是长期工作。

  我们要发愿弘法利生,尤其是把净土法门、把《无量寿经》弘遍全世界,发起这个大心来,要真心。怎么才是真心?第一要忍耐心,第二要永远心。你肯定会遇到困难,肯定会遇到障碍,不能一遇到障碍就退了。《无量寿经》上讲,「不生退屈谄伪之心,设入大火,不应疑悔」,这才是真心。「听此法门,为求法故…设入大火,不应疑悔」。我们为了弘扬《无量寿经》,护持正法,不惜身命,命给搭上了也没问题,学这个菩萨小鸟,没有不能成的事情。但是遇到困难挫折肯定会有,特别是做大事,你要真正为众生,那魔肯定来障碍,而且不是普通魔,大魔王都来了。但是你心要是真,就有佛加持,魔的力量比不上佛,我们的靠山是阿弥陀佛,还怕什么魔!但是考验肯定是有。所以要忍耐心,要永远心,这件事情永远做下去,一直做到断气为止。断气就往生西方了,往生西方还要再回来再做这件事情,直至全宇宙的众生都得度往生成佛了,我们才罢休,这叫永远心。「切切不可自惰」,自己懒惰、偷懒,退心了;「也不可自欺」,自欺就是自己心里虚伪谄曲,好表现,喊喊口号,不是真的,这叫自欺。自欺也欺人,那就得不到真的果报。《楞严经》上讲,因地不真,果招迂曲。你因真果才真,你想往生成佛,得要来真的,不能搞假的。「久久行之,自有不测效验」,你自己预料不到,这殊胜的果报现前了。这是『积德累功』。再下一句:

  【慈心于物。】

  就是用慈悲心对一切万物,连蚊虫蚂蚁最小的生灵我们都尊重,我们对牠都要慈爱。慈爱是万善的根本,这就是孔子说的仁,佛家讲的慈悲为怀,《普贤行愿品》里讲的大悲为根。大悲是菩提心的根本,菩萨因为有大悲心,不忍众生苦,不忍圣教衰,愿意发心救度一切苦难众生,这种大悲心就能长养菩提心,就能让你往生西方。因为往生西方的条件,《无量寿经》二十四品讲得很清楚,三辈往生都是要「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是我今年六月法会分享学习《净土大经解》我讲的题目,这是一部《无量寿经》的纲宗。发菩提心最重要,一向专念是辅助,是保持我们的菩提心。光是念佛,没有真发起菩提心,不能往生。而菩提心之根本就是慈心,慈悲心,对一切众生都爱护。因为一切众生都有灵性、都有血气、都有父母,都知道爱惜身体,这跟我们人没有什么两样,为什么我们竟然为了饱自己口腹之欲而去戕害生灵?杀牠、吃牠,把自己的肚子变成一个尸骨堆积的坟墓地,造无穷的杀业。

  我们常常有放生的同修就有感觉,你看你到河里放那些泥鳅,放那些鳝鱼,那些鱼放下去之后,牠们对你念念不舍。甚至会从水里头跳出来,表示对你的感恩,久久不忍离去,让人看了都会掉眼泪。生灵都一样,跟人一样,我们怎么能够戕害牠的生命!所以应该怎么样?戒杀吃素。素食的利益就不多说了,它能养身,能养心,能养性,养性情,利益无量。反过来,如果杀生,那就祸殃很大。中年以后得的病不外乎是两条引起的,一个是淫,一个是杀,百分之九十都是这两条。我早年认识一个学佛同修,学了佛之后知道因果了,忏悔自己,说过去自己吃了很多的青蛙。这是广东人,广东话田鸡就是青蛙,田里的鸡,就是青蛙,好吃。青蛙下半小腿部分没什么肉,他就砍,把它砍掉,活生生砍掉之后再做来吃,砍了无数的青蛙腿。所以他中年以后患了膝盖的严重的风湿关节炎,痛得不得了,知道自己就是过去斩青蛙腿造成的果报,这果报真的就在眼前。再看底下一条,第六:

  【忠孝友悌。】

  这四个字概括了伦常道德。儒家讲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讲五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五伦八德全在这四个字里头概括,修身立德、齐家治国、平天下都离不开这四个字,乃至你学佛将来成佛作祖,修道的将来想成仙,也离不开这四个字,这四个字是基础。『忠』就是对君、对长辈要忠诚,当然也包括对一切人。忠,你看心上一个中字,就是心里不偏不邪,这叫忠。怎么才能够心不偏不邪?无私就可以了。一有私心,肯定就偏了,就邪了。譬如说做义工,如果我们管法宝,要流通法宝,忠心是怎么样做?我要尽心尽力的把这个流通法宝的工作做好,使得愈多的众生受益愈好,这是忠心、无私,只想着为众生。如果有私心会是什么样?法宝太多了,太麻烦了,编一些理由拒绝。然后人家来求法宝,看到这个人不太顺眼,不给,或者限制数额。明明我们很多很多堆在那仓库里,人家想要多一点,不给,这是我们的纪律,不能给多了。实际上他心里不是真是有纪律,他心里是有私心,这就不忠。举这么一个小例子,其它的就不胜枚举。自己总要在工作当中去检点自己的存心,存心一定要无私,这才能够忠。因善果就善,因不善,你想在这里修福也修不到,甚至可能造罪业。造什么罪业?譬如说你障法,障法就是愚痴果报。

  如果是做国家公务员,尽职尽责,为国为民,这就忠。在古代忠于国君、忠于皇帝就是忠于国家,希望国家能够繁荣昌盛,所以忠君爱国第一条就是为国家举贤才。所以过去,如果一个地方的官员三年当中都没有向国家推荐一个贤才,那就失职了。为什么?他心里没有国家人民,他不是念念想着我去找好的人才向国家、向皇上举荐,替万民造福,那肯定是有私心。不是说他那地方没有贤才,可能有贤才,他把他压制了,这个人不来讨好我,我不能给他举荐,这就是私心。谁来讨好我,谁来给我供养,我就举荐谁。所以过去有买官的,这是什么?以权谋私,这就不忠。不忠的果报,现世肯定最后身败名裂,甚至家破人亡,来世必堕恶道,甚至下大地狱。古今的例子就太多了,你看秦桧就是最明显的例子。

  忠是建立在孝的基础上,孝是忠的根本,所谓忠臣出孝子之门。岳飞为什么能够尽忠报国?他就是孝子,听他妈妈的话,他妈妈叫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没有一丝毫违逆之心。所以当他考上武状元了,要替国家效力的时候,他妈妈在他背上用针刺了四个字,「精忠报国」,他就一生谨守着他母亲对他的教诲,忠孝得以两全。所以没有孝心的人不可能有忠心,你想想连他父母都不能够爱、不能够尊敬,他会尊敬谁,他会爱谁?表面上他忠君,其实是假的,这叫虚伪谄曲之心,他肯定有所图。有利可图他就表现得很忠诚,你看他没利可图的时候,对那个原来的领导理都不理,为什么?就是没有真心。真心要从孝心中发出来,孝是人伦的根本,是百善之先。能够对父母敬爱不欺,你才能够对君上、对领导忠诚不欺,多少欺君之人都是因为不孝。而欺君的人往往是表面奉承,所以孔老夫子讲忠臣是什么样的人,是敢于犯颜直谏,但是绝不欺君。他看到领导有过错,他一定会非常诚恳的向领导建议,就是劝谏。因为他从小就做到《弟子规》的「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他从小已经养成这个孝心了,对领导也是这个孝心,移孝作忠,一部《孝经》就讲这个道理。欺君之人反过来,他不敢犯颜直谏,为什么?怕损害自己利益。孝要讲起来也可以讲六个小时,这是不能够太展开了。过去我母亲跟我讲了一个专题叫「母慈子孝」,家庭教育三十年的心得分享,讲了七个小时的光盘,大家可以参考。我过去也讲过《孝经》,《孝经》就是讲孝的,一个字,过去讲了四十小时,这里就不展开了。

  真把孝道做圆满你就成佛了。等觉菩萨还有一分生相无明习气没有破,他觉得自己还是不够孝,还是有点对不起父母。所以我们千万不要认为自己就是孝子,认为自己很好,你就麻烦了,你就不能进步了;认为自己不好,这时候你有进步。所以舜之所以能成为大孝子,就是他一生觉得自己还是不孝。他父母想尽方法要杀他、害他,他都没有对父母有丝毫怨恨,没有对立,只是觉得自己不孝,让父母伤心烦恼。你看,只改自己的过,不看父母的错,圆满他的孝道。

  我们对父母如此,对领导也如此。领导未必是一个完人,即使是佛菩萨再来的人,在现在五浊恶世都不能示现圆满的人。如果示现圆满的人,大家会看不惯,会觉得他是另类,不能接受他。所以不管他是真的不圆满,还是示现的不圆满,我们都不能放在心上,都应该用孝心、用忠心对待,这就是忠孝的含义。有忠孝自然能做到友悌,友是友爱兄弟,是悌道,引申呢?对一切人都关怀、都爱护、都照顾。当你有孝心的时候,你自然对任何人都有爱心,那个心是真的。真心是不二心,二心是假的不是真的,真心是一心。我对父母是这个心,对领导也是这个心,就是忠;对朋友也是这个心,这就是友悌,对兄弟姐妹也是这个心。所以五伦八德都是这个孝字的延伸而已,乃至你成佛发菩提心,也是孝心的延伸。看一切众生如同我自己父母,将爱父母的孝心扩展到爱一切众生,这就是菩提心,成佛就靠它。下面第七条:

  【正己化人。】

  意思就是端正自己,劝化别人。正己是化人的基础,自己行得正,你才能感化别人。这里没有讲「正己教人」,教能够产生效果是要靠身教,你自己做到了,感化才有力度。换句话说,如果我连身边的人都不能感化,连夫妻、父母、儿女都不能感化,证明我自己有问题,没有正己,所以不能化人。所以父母如果抱怨我的孩子做不到《弟子规》,为什么?因为自己没做到,这是唯一的原因。老师抱怨学生不能尊师重道,没做到《弟子规》,那是因为老师自己也没做到。要教别人,先教自己,自己转化了,你就能够化人。所以印光大师讲「求子三要」,我们昨天讲到的,都是父母从自身上做起,力行伦常道德,深信因果,断恶修善,你肯定能够感化别人,只是个时间问题,迟早会感化。再看底下第八条:

  【矜孤恤寡。敬老怀幼。】

  这是讲怜悯孤独的人,周济鳏寡的人,鳏寡就是失去了配偶的人。意思就是那些可怜人,我们应该多加体恤,多加关怀。敬重年老的人,关怀幼小的人,就是『敬老怀幼』的意思。那些老人,特别是孤独的老人,是不幸者,我们对他不能够看不起,不能够遗弃。反过来应该怜悯、周济、尊重,像尊重自己的父母一样来尊重他们、孝敬父母一样去孝敬他们,这就是培养厚德。你能这么做,就能感化家庭,家庭自然就上下和顺。因为你能敬老,这就是孝道,有孝道的家庭一定是和谐的。你能够这么做,影响到社会、乃至国家、乃至天下世界,你不就是做治国平天下的工作吗?治国平天下者不一定是在位者,你不用做国家主席或者是总统,你也可以做到治国平天下。怎么做?在家里上敬下和。能够像这里讲到的「忠孝友悌,正己化人,矜孤恤寡,敬老怀幼」,你肯定能影响社会。

  所以孟子说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这个「老吾老」就是尊敬我的老人,以推及尊敬别的老人就像尊敬自己老人一样,老就是指父母、长辈。「幼吾幼」就是关怀我的幼辈、孩子,推及到关怀全天下的孩子。这分存心就能感化很多人,很多人学了,这不就天下太平了吗?就和谐世界了吗?这是垂拱而治,很容易做到,「天下可运于掌」,就是像玩弄掌上的东西一样那么简单、那么容易。这个就要靠教育,不用教育,大家怎么懂这个道理?所以师父上人讲,「和谐世界,教学为先」。教学从我们自己做起,我们自己做、自己讲,有缘人就听到了。我们现在利用网络、利用光盘来传播,我相信有缘人就很多,听的人多了,这社会就有一股很强的和谐的力量。再下面第九:

  【宜悯人之凶。乐人之善。】

  或者叫『乐(音勒)人之善』,古音是得读「要」,现在都读「勒」。『宜』是应该,应该怜悯他人因为作恶而得到的凶灾,要怜悯他;别人有善行我们要赞叹,要替他欢喜,因为他要得到福报,所以我们欢喜,绝不嫉妒,这就是随喜功德。凡人得到的祸福,全是因为念头善恶招感,福不用自己修,念头一动就能招来,凶灾也不用真正去做恶事,可能念头不正就招来了。当你能够怜悯别人的凶灾、赞叹随喜别人的善行的时候,不费吹灰之力你就能够行大善了,都是你念头上的。所以积功累德你不用很辛苦,你把心地纯正了,这就积功累德。

  我记得前年我在新加坡做演讲,那时我还没出家,他们做个一年一度的大型的弘法大会,请我去讲课。从北京来了一个同修,女众,申请要跟我单独会见。我说什么事情不能公开说?她说不行,一定要单独见我。我就安排一点时间,就讲课当中课余时间抽空跟她见了面。她哭着跟我讲,自己现在遭殃了。为什么?因为她邪淫,做了第三者,结果现在又怀孕了,她的这个情人比较有钱有势,要她堕胎,她自己学佛了知道堕胎有罪。但是现在很两难,她如果不堕,她可能就会被抛弃,她自己又很担心自己没有生活的能力,要靠人家供养;要是堕了那就更麻烦,这是骨肉之间结下了冤仇。她问我怎么办?她这个事情连父母都不知道。

  当时我就安慰她,我说妳一定要对佛菩萨有信心。我对她也是很怜悯,我自己也没能力帮助她,只有这颗怜悯之心,反正我做不到的事情我都求阿弥陀佛,我就劝她,妳就求阿弥陀佛!我讲得很真诚,我说靠阿弥陀佛就有办法。这真的,我自己很有信心,再难的事情,人做不到的事情,阿弥陀佛都能帮助我们顺利解决。我有信心,我就鼓起她的信心。我说妳不要堕胎,堕胎真的不好,这是犯大杀业,这罪很重。而且妳现在做第三者也不好,妳让他家里知道了,这妳等于破人婚姻,这是更大罪过。怎么办?我就劝她,妳要自强不息,要相信自己,相信阿弥陀佛,靠自己双手可以过日子。妳就离开那个家庭,不要影响他那个家庭,让妳的这个情人回归到他自己家庭去。妳自己隐居起来,把孩子生下来,然后靠自己自力更生,把孩子教好。妳现在就胎教,我就把胎教的道理跟她一五一十的讲了,妳现在念阿弥陀佛,念《地藏经》,学《弟子规》,妳做好样子,将来妳培养出一个贤子。甚至妳发愿把他送到佛门,做弘法利生的人才,那他出家就方便了,反正他也不需要有爸爸。我鼓励她,她听了之后她觉得好像一下就光明了,真的心开意解,高高兴兴回去了。

  然后大半年之后,她真的顺利生下了这个孩子,而且告别了那家。结果想不到,那家好像还给她一笔钱,让她能够安心生活,她就自动脱离了。现在也用功的学佛,母亲和孩子都很健康,所以这我也很高兴。这是没想到,讲几句话就救了两条人命,一个母亲,一个孩子。所以《感应篇》真要学,不学,如果你没有那种怜悯心起来,你把她拒之于门外,那可能她为此会寻短见,可能会跳楼自杀,这不就害了两条人命吗?

  「乐人之善」,就是看到别人做好事,我生欢喜心,好像自己做的一样,这随喜功德,跟自己的功德一样。你看大家刚才听我讲了这事,大家都拍掌,这随喜功德!乐人之善,那你的功德就跟我一样了。其实我也没有什么功德,因为说出来了就没功德了。下面一条,第十:

  【济人之急。救人之危。】

  『济』就是帮助,当别人有急难的时候,伸出援手帮助,当人家有危险的时候,马上去救助,这个功德很大。玄天上帝,这道家里面讲的,玄天上帝说,他人患难颠沛的时候,如果能用一善言解救,这种功德,上可资助祖先,下可庇荫儿孙。他颠沛流离的时候,遇到困境的时候,你让他心能定下来,你给他以光明,给他一条生路,这个功德就很大,济人之急,救人危险。相反,如果看到人家有急难、有危险,不仅不救助,反而还把人推下去,甚至拒之于门外,还要落井下石,这就损德损得很厉害。有时就是一开口,看到人家有困难、痛不欲生的时候,你说点风凉话,可能就把他推到了死亡的谷底,他可能就会很伤心,伤心绝顶他就跳楼了。这个时候你给他几句安慰的话,可能就点燃他生命的希望。你看就这么几句话,造无量功德和无量罪业就是这一念间,这个就需要自己努力。当然如果能够伸出援手帮助人救人一命,那功德就无量,福报也无量。

  我父亲过去年轻的时候当过兵,有一次实弹演习,有一个新兵扔手榴弹,把导火线拔了,结果害怕,随便往前一扔,结果扔得很近。大家都在战壕里头,好几个人,可能有七、八个人,他就一扔,扔到前面一点点的地方,这是千钧一发,非常危急的剎那,几秒钟就要爆炸,爆炸了,这战壕里的人都得死。结果我父亲当时也很英勇,说时迟那时快,跃上战壕把手榴弹拿起来往远处一扔。我父亲以前是整个军团里头武打第一,那是很厉害的,所以他的劲也很大。结果这跳上前也是几秒钟,把手榴弹扔出去,在扔出去的时候就爆炸了,战壕里的人没事。结果那个弹片飞入他的身体里头,重伤,手术做了十几个小时才把所有弹片抽出来,最后他还是活下来了。这是什么?这是牺牲自己,救活了整个战壕的战友。救人一命就胜造七级浮屠,他那可能都有好几十级的浮屠了。所以他晚年还是挺有福报的,你看又遇到佛法,儿子他也觉得挺满意。现在万缘放下,在念佛堂里念佛求生净土,这就是他的福报。这福报就是要靠自己积累,就有那颗济人之急、救人之危的存心,常存此心就功德无量。所以遇到事情的时候你肯定就去做,你不会思考,来不及思考了,再来思考几秒钟就爆了。这不能思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2-3 17:54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是平时你的存心就已经定在那,所以遇到事立刻就会做,就知道怎么反应。下面再讲最后一句:

  【见人之得。如己之得。见人之失。如己之失。】

这就是讲随喜功德,见到人家有所得,无论是得到名还是利、荣誉、赞叹、供养,或者修行上的功夫、功德等等,所得的这些,我们看到了要替他欢喜,如同自己得到了一样高兴,这就是随喜功德。不能有嫉妒心,看到人家得名得利,自己心里就放不下,好像自己失去什么似的,见人之得,如己之失,这就完了,下地狱就是这种心态。妒忌人成功,喜欢人失败,这是幸灾乐祸的心。看到人家有失,有损失了,应该像自己损失一样难过,这才是善良的心,反而还欢喜,幸灾乐祸。一个人如果是幸灾乐祸,以灾难为幸,以祸为乐,那他肯定会招那些灾祸。因为你高兴这个,所以灾祸就会降临到你的身上。你看,就是那点存心,你招的是祸,为什么不招福!如果你放下嫉妒,『见人之得,如己之得,见人之失,如己之失』,你的心善良,招的就是福。所以心术不正,没有害别人,反而害了自己;心地善良,还不等到人家得到利益,自己先得利益了,何乐而不为!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先讲到此地。谢谢大家。

太上感应篇节要  定弘法师主讲  (第二集)  2012/12/5  香港大棠度假村  檔名:57-107-0002

  尊敬的诸位同修大德,大家晚上好!我们今天晚上继续来学习「太上感应篇节要」,昨天我们讲了前面十一条,今天我们看第十二条:

  【不彰人短。不衒己长。】

  这两句的意思就是,不要张扬别人的短处,也不要炫耀自己的长处。每个人都有缺点,人无完人,自己也不是圣人、不是完人,所以自己也有很多短处,怎么能够没有认真改过就去张扬人家的过错?每个人都不喜欢听到别人讲他的短处,那么己所不欲,就勿施于人,自己不希望别人说我不好,我们也不要去说人家不好。如果我们张扬别人的短处,这个短处不是真的,自己道听涂说来的,而随口去批评、去毁谤,把人家的名声搞坏了,这就有很大的罪过。如果这个人是一位对社会、对众生有利益的人,甚至是一位弘法的法师,我们去讲他坏话,让别人退失了信心,不愿去护持他,不愿意跟他学了,这样罪报都是在地狱,因为这个罪是断人法身慧命。哪怕是人家的短处、人家的过失是真的,我们也不能够去张扬、去两舌讲人的坏话,这是为众生负责任。

  在戒经上就讲到有这么一个公案。这是在久远的过去,有一个年少沙弥,这个沙弥笑他的师父,他的师父是一位老比丘,这位老比丘读经的时候声音比较难听,这个年少沙弥就笑话他,说他怎么声如狗吠。就是这样一句轻率的言语去笑话人、毁谤人,他造的罪业有多重?因为他笑话的这个人是一位阿罗汉,他已经证果了,但是年少沙弥不知道。结果这位老比丘怜悯这个年少沙弥,让他马上忏悔,期望能够不要堕地狱。年少沙弥很不错,立刻就忏悔了,向这位老人家求忏悔,虽然免堕地狱,但是因为这个嘲笑阿罗汉的罪过,他堕了五百世狗身。笑人家狗吠,他自己堕了五百世狗身,最后到释迦牟尼佛出世,他跟舍利弗尊者出家,后来证得阿罗汉果。因为前世有修行,证果之后发现,原来自己前五百世都是狗身。这就是当时彰人短处得的果报,所以这因果很可怕。

  孔子曾经说过,「扬人之恶,斯为小人」,小人喜欢讲人家的恶,不喜欢看到人家善。君子反之,君子不彰人短,随喜人家的善。如果自己有长处,要懂得潜藏,真正有德君子都懂得韬光养晦,涵养自己的德行,绝对不会去张扬、去炫耀自己的长处。这个炫耀就是有傲慢的心,不知道一山还比一山高。高人很多,我们不知道,等知道了之后,羞愧得无地自容。

  我们修学也是,有一点功夫,有一些境界了,绝不可张扬、绝不可炫耀,一张扬、一炫耀那就会入魔道。自古以来,多少佛菩萨再来的这些祖师大德,一生都是显示出平平常常,没有一丝毫傲慢、炫耀,总觉得我不如人、我是凡夫。这就是佛菩萨慈悲,把自己的圣迹隐藏起来,把凡人的这方面示现,露出来给大家看,好像很多过失,好像德行学问都不如人,别人都看不起他,实际上人家是大菩萨。你看刘素云老师的姐姐,那肯定是个再来人。她一生受尽磨难、受尽人家的羞辱,都根本没有丝毫委屈、不平,或者是拿出自己的本事给人家看看,绝对没有。本事是到最后显示出来的,往生那一招,让大家惊叹,这个人就是菩萨再来,上上品往生。

  所以真正佛菩萨一定不会跟人家显山露水。在佛门里面也有这样的规矩,佛是不允许再来人显自己的本迹,这是犯大戒的。显都不可以显,怎么可以炫耀,怎么还可以对人说?所以凡是对人说我是什么菩萨再来的、什么佛再来的,肯定是假的,这种话是大妄语,大妄语果报是阿鼻地狱。大妄语还包括什么?现在有很多这种现象,炫耀自己是通灵的,炫耀自己可以跟佛菩萨沟通。实际上他跟佛菩萨沟通吗?恐怕不一定。都不知跟哪个鬼神沟通,很可能变成跟邪神沟通,邪神来欺骗他。因为他喜欢炫耀,这跟邪神邪鬼的心相应,所以邪神邪鬼又用他,利用他的这个弱点去干他的勾当,来欺骗人、来作弄人。所以只要我们没有那种想炫耀自己的心,这就是没有名利心,自然邪神邪鬼就会远离,这时候真正佛菩萨才会来。我们再看第十三条:

  【遏恶扬善。】

  这个意思是讲阻止恶行、赞扬善行。凡人都会犯过错,不要看别人,就看自己,谁没有造过恶?杀生、偷盗、邪淫、妄语、饮酒,敢说自己一条没犯过吗?恶既然人人都有,那我们觉悟了就应该帮助人断恶修善、帮助人回归本性。本性是本善,只有习性是染污。而那些回不了头的人,是因为他的习性太深了,习惯养成,从小养成很难改,可是他的本性还是善,所以我们就应该用这种慈悲心,尽量的来帮助别人断恶修善。

  怎么帮助?看到他要做恶事的时候,我们应该提醒他、制止他,要直言相劝,甚至奋不顾身。只要自己是真诚、没有自己,你多少可以感动他,即使可能他最后没有采纳你的建议、你的劝谏,但是给他会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可能某一天他会反省,他会生起羞愧心、生起忏悔心。你这种心就是在积阴德。甚至你劝谏别人可能会招来人家的痛骂,甚至可能引来杀身之祸。就像古人「文死谏」,文臣死于劝谏君王,伴君如伴虎,说的话皇帝不高兴,他就把人杀了。他这样的劝谏虽然最后换来一死,可是对这个皇上也一样是留下很深的善根。这种忠臣,最后他的福德一定会庇佑他的子孙,而自己一定能往生善道。

  看到别人有善行,我们应该赞扬。为什么要赞扬?就是因为要鼓励。在这个五浊恶世里面,要知道造恶容易、行善难。往往人刚起个善念的时候,很多的因缘就拉他,把他的善念给打掉了,或者因为人家笑话,或者毁谤甚至障碍,他感觉到困难重重,就不肯奋力行善了。如果你在旁边能够赞扬他、鼓励他,让他生起信心,让他正气凛然,不怕障碍、不怕人家嫉妒、不怕人家笑话毁谤,把这个善意圆满,你这个功德就无量。你的功德不会亚于他自己行善的功德,你这个功德叫随喜功德,甚至超过他的功德。因为可能他完成了善行之后大家会赞叹,赞叹也是消他的福;而你在旁边随喜护持,人家没有看到你的这个功劳,所以你的功劳就变成阴德。阴德就是别人不知道的善行,阴德享的福才深远,上天都保佑有阴德的人。尤其是你所赞扬的善可以帮助很多的人,帮助他们觉悟、帮助他们得到幸福快乐,这个功德就更大了。所以功德大小看最后结果影响有多大、受益的众生有多少。

  最大的善行可以说莫过于弘法利生,《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中说,一切供养中法供养最。能够觉悟众生就需要用法,众生的苦难都是因为迷惑颠倒而导致的,如果我们能够使众生觉悟,他就离苦得乐。所以我们如果能够鼓励、帮助、护持讲经弘法的人才,这是世间最大的功德。而在这个五浊恶世当中,弘法者所面临的障碍、挫折很可能是一般人没办法想象。像师父上人一生就给我们做出这样的示现,他五十多年的弘法,全是在人嫉妒、障碍、讥毁当中走过来,多少风风雨雨、多少的磨难,甚至有走投无路的时候。一生都是四处流浪,自己没有一个落脚的地方。直到去年,师父老人家接受了人家在香港供养的一个小房子,九十年的老房子,很小,大概是四十平方米,六和园这一个小房子。然后老人家很欢喜的说,我终于有一个落脚处了。他老人家一生不建道场,也不提倡人建道场,所以哪里有缘讲经说法他就到哪里去,因此只能四处流浪。人家欢喜供养你、护持你,你就在那讲;人家不欢喜你,脸色一沉下来,你就该走路了。所以从台湾到美国、到新加坡、到澳洲,最后回到香港,中间还有去过一些地方,包括回到中国大陆在庐江待过半年。所以师父老人家八十五岁的时候决定,「香港这是我长住的地方」。

  在我出家的时候,去年,师父老人家前后应该有十次跟我讲同样的话,说「我这一生弘法利生,所遭遇到的磨难一般人都想象不出来」。他说,「你这一代,下一代(就是我们这一代)要遭遇的苦难比我要大十倍」。老人家讲的时候每一次讲都是非常严肃,给我打个预防针,告诉我这条路不好走。为什么?因为师父老人家那一代,就是我们爷爷那辈,师父比我大四十六岁,两代人,那辈的人还有比较深厚的伦理道德的根基,还算比较厚道的,这一般的人来讲,还不至于对人太狠毒。可是两代人之后,中间经历过战争、文化的摧毁、文化的革命,这个革命是贬义的,文化大革命等等,传统文化已经到了谷底,人心的堕落也是到了谷底。在这个时代要弘法,当然就要做好心理准备,可能是自己都意想不到的苦难会现前。还好,现在师父老人家在,还不至于太离谱,但是师父老人家常常叮嘱我一定要小心嫉妒障碍。他说这一生不知吃了多少亏,他说,「我已经是很低调了,我是不建道场,也绝对没有一个念头说想要夺取人家的道场。到别人那个地方讲经,都是只要有供养,人家所有红包都给常住,皈依的信徒全部都给这个道场主,什么都不要,尚且都会那么大的嫉妒障碍」。所以老人家非常爱护我,但是老人家虽然提醒我,可是他还是鼓励我,说你只要真正发心为佛法、为众生,一切都有佛菩萨在照顾。

  所以善行确确实实需要护持。法弱魔强的时代,我自己也是这个愿,当我们看到有年轻人、下一代如果有这样的发心,我们都要全力的去护持他,帮助他信心增长、善愿增长、菩提心增长,让他能够增福增慧、立稳脚跟,给他创造学习提升的机会。这种功德真是无量无边,希望我们大家一起来做,培养、护持下一代的弘法人才。所以『遏恶扬善』我们要从根本上去做。底下第十四句:

  【推多取少。】

  十五句:

  【受辱不怨。】

  十六句:

  【受宠若惊。】

  这三句连在一起讲,因为它们正是佛家里讲三善根,无贪、无瞋、无痴。『推多取少』,就是多的让给别人,少的归到自己,好的给别人,差的给自己,断自己的贪爱,成就自己的仁心。佛《遗教经》里面说,「多欲之人,多求利故,苦恼亦多」。一个人欲望很多,什么都想贪,贪而无厌,为了求利养,那苦恼一定很多。所以欲望不会带来幸福,唯有你能够推多取少、放下贪爱,能够帮助别人、成就别人、布施别人,你才会得到快乐,助人为快乐之本。真正到了自己无欲的时候,你的烦恼全都没有了,忧患烦恼都是因欲而来。知足者常乐,助人者常乐。知足的人即使是很贫穷,他也感觉到像生活在天堂一样,就像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不改其乐。而多欲之人即使是在一个金山里头生活,在一个富丽堂皇的宫殿里头生活,吃的是山珍海味,他感觉可能还是像地狱一样,因为他的苦不会终止。

  一个人能够推多取少,自然心就很平了,他没有贪求心,一切都知止,心是很安的。修道的人这一点非常重要,心安则道隆,你心是安的,道才可以修得好。所以修道人首先要把贪欲放下,这一生于人无争、于世无求,这才能够学道。释迦牟尼佛就给我们做示现。他老人家什么都可以有,有权力、有地位、有富贵、有金钱、有美妻、有好儿子,什么都有,可是他统统放下,为大家示现一个苦行僧的生活,知足常乐。

  我们做义工,要在这方面给大家做好样子。可能你的家境很好,但是来到这里,进入了这个义工的团队、这个护法的大家庭,我们就要用平等的心,要推多取少,在享受方面让给别人,自己多吃点苦没问题。像静瑜老师这次听说很多人想来报名参加我们的共修法会都报不上,名额已满、床位已满,为了能够多来、多增加一个人有机会参加这样的殊胜法会,她自己让出床位,住在了办公室,还有几个同修一起。我看到她这样,我说那我就住帐篷。结果我们这一发心的时候,感觉到同修们对我们呵护备至。

  像两天前我们住那个帐篷,因为下雨漏雨,地上湿了。因为我们就睡在那个地上,地上湿了之后,我们两边帐篷,有两个同修陪我一起住帐篷,结果地上湿了之后,同修们很着急。我说没问题,这湿不到我床那里。他说不行,被子都湿了。我说我没有感觉。他说,「那一定是阿弥陀佛给你安排的,让你睡的刚好是干的那部分。但是我看了,被子都湿了」。然后他们几个人一起七手八脚给我帐篷上又搭了个帐篷,就当了个小棚子,能挡挡雨。然后给我们换被子,还在地上铺了一层塑料板,让床垫厚一点,湿气没那么大,我特别感恩。你看推多取少,这么一点点发心,没想到人家对你那个呵护自己都想不到。

  所以我们来护持正法,首先要护好自己的法,自己要做好样子给大家看。现在这个世间普世之人都在争,争名争利,我们要做出一个让的榜样,好的给别人,不好的留给自己。没吃的,我们讨饭都行,释迦牟尼佛不都是讨饭吗?那我们跟他老人家出家,讨饭也没什么,天经地义。没睡的,我们在树下一宿都没问题,他老人家也给我们做榜样。拿出这分心来弘护正法,那一定能感动佛菩萨。其实你未必会吃那么多苦,因为佛菩萨爱你,爱得如掌上明珠一样,尤其是现代。你说在隋唐时代,祖师大德太多了,所以那个爱平均分配,就少一些;现在太少了,有一个人真正发心的,所有的佛菩萨全部爱就集中在你身上了,你这一生还担什么忧?修道的人根本不需要为自己的衣食享受去担忧,连儒家君子都能做到,「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要拿出这样一个精神来,这样来办道比较容易入门,把贪放下。

  第二个『受辱不怨』,这是把瞋恨心放下。怨恨是瞋恨,是瞋心。瞋恨是地狱的业因,贪爱是饿鬼道的业因,愚痴是畜生道的业因。把贪瞋痴断掉,怎么断?就用这三句,「推多取少、受辱不怨、受宠若惊」,就能断贪瞋痴。我们现在修道根本谈不上什么吃苦。你就是看看前几代的人,虚云老和尚离我们很近,你看人家吃的苦,那真是经受饥寒交迫之苦。我们现在没有饥寒交迫过,吃的、用的都很丰富。我们现在可能唯一受的苦是什么?人家羞辱你、人家毁谤你。这个实际上你不放在心上它就不是苦。骂也不疼,他爱怎么说就让他说,嘴长在他的口上,他有他讲话的自由。可是听不听也有我的自由,他讲什么我不听,我不放在心上,哪来的侮辱?心上就没有侮辱,就更不会有怨恨了,所以你就能心平气和。

  大凡在世间或者出世间有大成就的人,哪个不受屈辱?哪个不受毁谤?连释迦牟尼佛当年都受毁谤、受屈辱。你看提婆达多就毁谤,甚至要害死佛,六群比丘分裂僧团。毁谤、嫉妒、障碍自古有之,你不要放在心上,这些都是你成道的增上缘,它帮你消业障,消你宿世地狱的业。《金刚经》上讲,一个人如果真修行,真能受持、为人演说,把《金刚经》、把佛法受持演说,还要受人羞辱、毁谤,这个人先世有地狱的业,本来该堕地狱,结果因为受了羞辱、毁谤,罪就消了,可以不用堕地狱了。你想想这些人是不是对我有恩?他们把我地狱的业背过去了,他替我下地狱,我不用下地狱了。你看是不是感恩都来不及?哪里还能够怨恨他们?

  你看师父老人家一生,受了多少的毁谤,到现在还没有休止,师父老人家心平气和。他给自己写了一段话,说「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炼了你的心志;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了你的见识;感激鞭打你的人,因为他消除了你的业障;感激遗弃你的人,因为他教导了你应自立;感激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能力;感激斥责你的人,因为他助长了你的定慧」。你看多好!永远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仁者无敌,什么是仁者?他心里没有敌人,他只爱人,他不会有对立、不会有怨恨、不跟任何人冲突,只有爱人,这就是仁者。他没有敌人,他只有要去帮助的人。

  所以师父老人家提醒我这些,对我这一生都有帮助,因为嫉妒障碍、毁谤羞辱肯定是免不了。出家才一年多,已经有一点小考验了,大考验在后头。我们如果遭遇到人家的讥毁,心里就难过、就不平,这经就白听了。这么点小考试都不过关,你怎么能够成就大业,怎么能够担负如来的家业?所以应该感恩他们,这些都是老师,愈是来批评,愈是来毁谤,愈是成就我道业。

  下面这是『受宠若惊』,得到了宠爱,得到了人家的善待,人家恭敬你、感恩你、赞叹你、供养你,这个时候要感到戒慎恐惧,这叫「受宠若惊」。愧不敢当,自己德行学问不够,德不配位,不应该被人推到这么高的位置,有这分心就能平平安安。为什么?因为自古以来谦受益,满招损。你看当月亮到满月的时候,第二天就开始亏月了;水盈满的时候,它就要往下流,就要流走了,自然现象都是这样来提醒我们。所以当我们被人捧上高位的时候,切不可傲慢、切不可洋洋自得,更应诚惶诚恐、戒慎恐惧,知道自己跟古人比起来差太远了,自己还是个凡人,自己的德不配受到别人这样的赞叹,自己的功劳也没有别人想象的这么伟大。而别人这样赞叹、恭敬、供养的时候,要知道这是消我的福报,而往往如果别人的赞誉过分了,福报就享过头了。所以《了凡四训》里面讲到,「名亦福也」,人出名也是享福,世间凡有「享盛名而实不副者」,没有名副其实,「多有奇祸」。什么原因?很可能是享誉过分了,天都觉得不公平,天地鬼神都不服气,他就要收人了。

  所以定弘现在也是虚名在外,现在过马路都得小心。为什么?名不副实。我没有大家想象那么好,凡人,而且是业障深重的凡人,罪障习气很多,而现在反而被别人捧得高高的,真的是很麻烦。所以大家爱护我就不要来赞叹我,不要给我这些虚名。但是弘法利生的事业我们还是要做,不能因为我故意要避免这种奇祸,我就不肯出来弘法利生,这也不对。师父老人家也批评过我这个想法。我说现在没有成就之前,是不是应该先自己成就,闭关躲起来好好的修成就了,再出来弘法利生?当我说这个话的时候,这是几年前说的,跟师父老人家讲自己的想法,师父老人家狠狠的呵斥我,说你这个想法小乘、自私,说如果等你成就了再出来度众生,恐怕你还没成就,这个世界就毁灭了。这是给我当头棒喝,确实不可以忍心圣教衰亡而不出来。因为学习弘法是一个过程,可能要十年、可能要二十年,等你真正成就了再出来,当然可能会学得很快,但是估计未必来得及。

  怎么做?师父说,你要出来讲经,讲就是学,讲就是度自己。所以我们讲这些经典,不是讲给别人听,是讲给自己听。别人是做我们的增上缘、影响众,等于陪我读书的,来帮助我学习的、鼓励我的。台下都是老师,坐在这台上讲的是学生,学生把自己所学的心得体会跟大家这些老师们报告,请老师们指正。师父老人家说,「我一生都是用这个心态」,我也要学师父老人家。所以有同修还问过我,他对我称师父,我知道我也不敢为人师。他说,师父,我能不能做你的学生?我马上说,我没有学生,我自己就是学生。真的是这样。孟子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你想自己真是做别人的老师了,这就是最大的麻烦。受宠还要若惊,岂可好为人师?断自己的愚痴就得认识自己。我们再看第十七条:

  【施恩不求报。与人不追悔。】

  意思是讲布施恩惠给别人,绝不求回报;赠送给别人东西也不要去后悔,甚至要跟他拿回来,这就错了。这都是断我们的贪吝。如果施恩还望报,别人忘了你的恩德,你还去提醒别人,你看某年某月我对你施加什么恩德,给你什么东西,还提醒提醒别人,意思就是让人报答,这个贪心就没有忘掉。本来你对人有恩德,经你这么一说,恩德就没了,人家就没有觉得你对他有恩了。所以施恩望报的,反而一无所得;施恩不望报,人家还有可能会感念你的恩。因为什么?你是用真心来施恩,真心施恩绝不会望报,既不望别人回报,也不望将来得善报,这个心是真的。

  讲到究竟处,就是佛法讲的三轮体空,布施的时候没有我在布施这个念头,没有布施给谁的念头,也没有布施的中间物,三轮体空。这是清净,清净心是真心。所以我们譬如说做义工,今年我们参加护世息灾,今年灾难化解了很多,我的功劳。你这个居功法不得了,太胆大妄为了!这哪里是人力可以做得到?这是佛菩萨的加持、龙天护法善神来庇佑,我岂能够贪佛菩萨、龙天护法善神之功为己功?还希望果报,哪有可能!这一念就太贪了,贪这个功德,不可以。所以即使是真有这个功劳,我们都应该谦虚,这不是我们可以做得到的,这是三宝加持。我是刚好碰到这样的胜缘,我很幸运有这样的机会来修点福报。这个态度就好,我现在就是这个态度。千万不能说,这个事没了我不能成就,这个话太傲慢了,这傲慢就会招神怒。天地鬼神还不是佛菩萨,他也有七情五欲,他有情绪的,你说你的功德,那天地鬼神他就会气愤,这明明是我的功劳、我来加持的,你怎么能贪功?他愤怒了,他就惩罚你。

  『与人不追悔』,给别人的绝对不后悔。为什么?即使是给人给错了,也心平气和。本来不该给的现在给了,这是还他的债,绝对没有后悔。那给人给对了更不能后悔,后悔就是吝,吝是贪的一分。所以要放下自己的贪吝心,给人永远生欢喜,哪怕是我们给人的东西、给人钱财他拿去造罪业,我们也不后悔。只是以后需要改进,我们要有智慧,如果他拿去造罪业,我们就不要给他,吃一堑长一智。而且给了他,跟他结了善缘、欢喜缘,将来我有机会能度他,还是高高兴兴。

  就像以前我们师父讲的道安老法师的故事,道安老法师就有这样的心量。师父老人家年轻的时候有一次去看望他,从那里头出来一个人,师父认识他,知道这个人是来骗钱的。进去之后问道安老法师,刚才那个人出去了?道安法师说,对,那个人又来问我骗钱了。师父问他,「那你给了没有?」「我给了。」明知他来骗钱,我都给他,你看这个心量有多大。这不是普通人能做得到的,大智若愚。骗他钱的人还以为自己得逞了,可老和尚心里明明白白。为什么给他?还债。老和尚心里知道,该还的就还。他拿了这份钱,以后如果知道,老和尚知道他来骗还给他,他心里就会很感动、很愧疚,惭愧心生,就能救他了。给他种一个远因,希望将来因此而让他得度,这是老和尚看得远、看得深,不看小利。我们再看第十八条,第十八条是结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2-3 17:55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就是对前文做个总结:

  【所谓善人。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禄随之。众邪远之。神灵卫之。所作必成。】

  『所谓善人』,就是讲前面所说的做了这些善的人。其实人本善,前面所说的这些善德都是自性本有、本来具足,只是后天因为受了污染,他才变恶,所以本来就没有恶人。这个所谓的善人不是讲别人,我们本性就是如此,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得到,只是你肯不肯做。肯做的人,你就有这里说的果报,善有善报。

  第一,『人皆敬之』。你行善,人家都会感动、都会敬服,都尊敬你。为什么?因为每一个人心都是本善,即使一个造恶的人,他见到有人行善,他也会感动,这就是人性本善。哪怕是个杀人犯,当看到人孝养父母的时候,他心里都会有感动、都会有惭愧,对这个孝子也会尊敬。二十四孝里蔡顺就是这个例子。蔡顺上山采桑椹果,拿了两个篮子,一篮红的、一篮黑的,黑的比较成熟。强盗见了他,本来要把他杀了吃他的肉,结果看到他就问他,你为什么拿两个篮子分开来装桑椹?蔡顺说,黑的这个比较成熟、比较甜,是供养母亲的;这个红的生一点,酸,我自己吃。很朴实的话,很平凡的一个举动,竟然让这群强盗都感动了。后来不仅没有杀蔡顺,反而还要送东西给他。「人皆敬之」,因为你能启发人的天良。

  『天道佑之』。天道是没有偏私的,公正的,所以当人行善的时候常有善报相随,这就是天道。不用你去招请,它自然就来了,善恶之报,如影随形。所谓上天的保佑,也就是因果去落实而已。所以你能诚心为善,自然感动上天,天就降福,不需要去求神,你也能得到天的保佑。

  第三是『福禄随之』。这是你现生福禄,你的福报,禄是贵,就是你的富贵会跟着你,都是你的善得来的感应。

  第四,『众邪远之』。邪恶的东西就不会靠近你了,它会远离你。那些邪鬼邪神、妖魔鬼怪只喜欢接近那些邪恶的人、跟他同类的人,不会接近行善积德的人,因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当我们能够守住正直,心地光明磊落、坦荡无私,这股正气起来了,那些邪魔妖怪自然不敢靠近你,不敢扰乱你。我们现在也看到有不少附体的现象,尤其是现代,最近这十年附体现象比过去多得多,常常听闻。为什么有这么多的这些现象发生?因为人间正气少,邪气就起来了,妖魔鬼怪、冤亲债主都能乘虚而入。所以当我们遇到这种情形,遇到妖魔鬼怪来了、遇到冤亲债主来找麻烦了,首先自己当生惭愧,我修得不够好,正气不够足,所以被他们欺负。这时候怎么办?养自己的正气。怎么养正气?治心。心里的恶念、邪念要把它们排除掉,扫除得一乾二净,让心地重现光明,那些妖魔鬼怪就无所遁形了。而如果自己心中还很暧昧、很多邪思,自私自利、损人利己,很多妖邪的念头出来,你不用招那些妖魔鬼怪,那个心已经成了妖魔鬼怪聚集的地方。这个道理不难懂。

  下面第五就是『神灵卫之』。神与人都是同样敬善,因为不仅「人之初,性本善」,一切众生的本性都是本善,所以神明也会保护那些善良的人、有道德的人。因此一个有德行、能持戒的人,一定得到鬼神的钦佩,当然就能卫护他,我们说做他的护法神、护戒神。一个人有正气,护法神就多;一个人能持戒,护戒神就来。像五戒,你能持一条,就有五个护戒神跟着你;持五戒,就有二十五位护戒神跟着你。所以你到哪个地方都无所畏惧,尤其是在公共的场合、大庭广众之中,你宣说妙法,而心里不会有担忧、不会有害怕、不会有惭愧,就是羞惭,就是因为你能持戒、能修善,心地光明正直,所以你对众说法也无所畏惧,你能够行善也不怕人嘲笑。怕人嘲笑,往往都是自己心虚,不能坚持,这个善就不稳,怎么能得到鬼神的钦佩?连人都不会钦佩你,鬼神就更不会钦佩你。

  底下第六句,『所作必成』。这就是心想事成,你所想的就能实现。无论大事小事,都有神助、都有佛菩萨加持,所以你能够无往而不利。你看行善有这么多的好处,为什么不去努力修行?我们看到师父上人一生行的是大善,他的大善,弘法利生、劝人觉悟、度化无数的人,所以你看看他的果报是不是符合这里讲的「所谓善人,人皆敬之」?对他多么敬爱,对他恭敬简直跟对佛一样的。「天道佑之」,上天肯定保佑他,所以他是心想事成。

  有一年到泰国,这是十年前了,到泰国去参加一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会议。那边的前副总理查德瓦利将军要为出家人修一个医院,专门是做僧伽医院,好事情,正在募集款项,要让副总理的夫人上台表演来募捐。师父老人家跟他讲,「你还欠多少钱?」夫人让别人查查帐,跟师父老人家说,「还欠二百万美金」。结果师父老人家说,「这样吧,两百万美金我来出」。旁边的悟行法师跟着吓了一跳,马上拉拉师父的衣角,「师父,师父」,小声跟师父说,「师父,这是美金,不是泰铢」。结果师父老人家也没搭理,反正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了。出来之后就问,「查查我们的帐还有没有钱?」悟行法师在旁边说,「怎么没查有没有钱就答应别人了?」你看师父众善奉行,一想到要做的事,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去做。结果没想到这个事情跟几个同修一说,三天之内护法居士就把两百万美金汇到了指定的账号上。所以「天道佑之,福禄随之,众邪远之,神灵卫之,所作必成」。这个都是自己自修自得。我们羡慕吗?我就很羡慕。光羡慕不行,得真干。得像他老人家那样努力去修善、去积德、去弘法利生、去护持正法,没有自己,一心就是为佛法、为众生,你也一样能得到。好,我们这一段就讲到这里。

  下面一段就是讲恶因恶报。恶因恶报讲得很多,善这方面讲得少。原因是什么?不言而喻,因为我们这些众生的恶多善少,所以太上慈悲,讲恶讲得很多,为的是防止我们犯这些过错,如果犯了,也要帮助我们立刻觉悟、立刻回头、改过自新,以期能够回转天心,能够增长我们的福报。第十九条:

  【茍或非义而动。背理而行。】

  这是讲如果有人,『茍』就是如果,『或』是有人,如果有人违反道义而做出了行动,这个行动不一定是身体造作,可能是你的念头动,恶念起来了,这都属于『非义而动』。「背理」就是违背天理而行事。天理在哪里?就是我们的良心。人都有良心,所以人本来都知道天理。而之所以现在会昧着天理干事,『背理而行』就是忍心昧着自己的良心做事。其实做不好的事自己何尝不知道?也知道这是不好,但是为什么还去干?就是因为天理没有战胜人欲。所以真正修行就如《大学》里所讲「格物致知」,格是格斗,跟自己的物欲格斗,让天理战胜人欲,你就能致良知了。人欲就像河水一样,而规矩、戒律、圣贤的教诲就如堤坝一样,这个堤坝可以防止河水的泛滥,你要给它加固、加高,能够保持河水不要泛滥出来。那这就需要认真的学习圣贤教诲,严格的遵守这些规矩去持戒,你才不至于违反道义和天理。

  有时候我们可能未必做出很多坏事情,但是如果内心邪恶,「非义而动,背理而行」都是讲内心,起心动念不善,积攒多了,那个报应一样是现前。昨天我们讲到俞净意公的故事,这正是一个例子。俞净意公还没有遇到灶神之前,他也没有干什么坏事,反而还干了不少好事,一般人认为是好事,可是天神不认为是好事。为什么?他看的是心。俞净意他就是内心里有这些邪恶的念头,在我们现代人看来这种人是很正常的人,不就是看了女孩子心里动了心?不就是想吃点肉吗?不就是有时候谈笑起来会讥讽别人而已?造了这么点淫念、杀业、口过而已,还没有真正实际犯什么大罪,为什么会遭到天谴、会遭到神怒?就是因为天地鬼神能观察人的心、观察人的念头。所以凡一举心动念跟道义相违、跟天理相背,你就在感召那些恶报,天地鬼神已经把我们的恶念记录在案。所以岂能不生敬畏?在暗室屋漏当中也要诚惶诚恐、戒慎恐惧,不敢得罪天地鬼神,不敢放肆,不敢造次,这个人才是君子。所谓慎独,正是自己一个人的时候要谨慎。所以看自己是真善还是伪善,就看自己在独处的时候怎么样。我们再看第二十条:

  【以恶为能。忍作残害。】

  造恶他还觉得很有能耐,对于生灵忍心去残害。我记得我有一个亲戚,这个亲戚没有学佛、没有接受圣贤的教诲。这是早年,十多年前,那时候我刚刚学佛,他还有时候笑话我,跟我讲很多造恶的事情,他觉得很痛快。他自己抛家弃子,在外面做很多不好的事情,而且脑子里很多的邪恶,常常赌博,吃喝嫖赌,结果人到中年就得了癌症,死得很惨。所以当我们以造恶为能事、为畅快的时候,没想到就是最遭天谴,天地鬼神就会震怒。

  有良心者造了恶都觉得很愧疚,受良心的谴责,即使他不敢向人发露忏悔,他也觉得是不好意思,总觉得这样做是不对的,这种人能得救。如果以恶还为能的,甚至干了坏事还堂而皇之,以一个恶人自居,了不起,一点避讳都没有,这种人就没救了。我们仔细观察一下现代社会,多少人『以恶为能』?譬如说「男人有钱就变坏,女人变坏就有钱」,这个话多少人以此为荣,说我就是这样干的,以恶为能。杀盗淫妄,干了这个事情他一点不觉得愧疚,反而觉得很痛快。你想想这些人将来去哪里?那只有一条路,就是地狱。

  对于生灵我们都应该有一种恻隐之心、怜悯之心,尤其是看到弱小的生命,都要有不忍之心,岂能够『忍作残害』?当我们残害生灵的时候,已经把自己的良心给残害掉了。例如,我是听说,没见过,说有人爱吃猴脑的,把猴子抓起来放到一个笼子里,把头露出来,拿锯把牠天灵盖锯开,活生生的就在这里头倒上油盐酱醋开始吃。猴子在那惨叫,而他居然觉得很痛快。我还听说,但是没见过,有同修还吃过油炸活鱼。鱼活生生的在滚烫的油里炸,因为那油很热,所以很快肉就熟了,而肉熟的时候端上桌子,上来的时候鱼的嘴和尾巴都在动,这真是天良都丧尽了!这等人将来到地狱里你说受什么苦?那一定也是下油锅。而且下了油锅还让你死不成,那些地狱里的狱卒,他肯定也是把你的头、把你的脚拎起来,然后把你身子按下去油锅里烫。一样的,如是因,如是果。你就可想而知现在地狱里是什么样子。再下来第二十一条:

  【阴贼良善。暗侮君亲。】

  这是讲阴谋贼害善良的人,暗中欺骗、侮辱君王和父母,这都是极恶的心态。『阴贼良善』就是暗中下毒手,这个「阴」字很可怕。如果你明着来,还让人有所防备,阴着来,人家根本不知道,暗箭伤人,甚至人家可能被杀害了,还不知道这里头的阴谋。可是可以瞒得过人,瞒不过天、瞒不过鬼神,逃不了恶报。

  唐朝有一个宰相叫李林甫,是很有名的所谓口蜜腹剑,口里是甜得像蜜一样,讲的话让人醉倒了,特别喜欢奉承,皇上都信赖他,但是心里头非常恶毒,害人一点避忌都没有。他没有恐惧、没有敬畏,就想以权谋私巩固自己的地位,逼害忠良,所以被他逼害的忠良很多。凡是跟他对立的他就打击,加莫须有的罪名,以权谋私、结党打击报复。结果当他快要败亡的时候,他看到有一个鬼类,长得牙齿像锯子一样,手爪像铁钩,非常锋利,全身都是毛,眼睛像闪电一样,用手去击打他。过了没多久,李林甫七窍流血而死。他死了之后,皇上知道了他的恶行,于是下令除去他的所有爵位,而且命人打开棺木,把他的尸首拿出来去斩,斩成一段段,而且把他的子孙都流放到很远的地区。到了宋朝,在汉州有一个女子被雷击死了,竟发现有红色的笔在她身上写着,「李林甫为臣不忠,阴贼良善,三世为娼,七世为牛,报迄」,就是报完之后,「永堕水族」。这就是天给大家的警醒,这个女子就是李林甫的转身,大概是从地狱里出来了,他三世为娼妓,七世为牛,最后永堕水族类。所以这是阴贼良善的下场。

  『暗侮君亲』,侮就是欺骗,就是侮辱。对我们的领导(就是君)、对我们的父母,我们应该感恩戴德,我们应该尽心尽力去侍奉、去尽孝、去尽忠,怎么能够表面一套、背地一套?大概现在人对父母很少表面一套、背里一套了,即使是不孝也是明着来,说不理你就不理你,说骂你就骂你,他就不会暗侮君亲,明着侮了。在古人还不敢这么造次,现代人就以恶为能了。但是对领导一般人就不敢,所以都是暗侮。包括玩忽职守、不负责任,不能对领导安排的工作认真负责的做好,导致有很大的损失或者事情的败坏;或者是贪图利益,徇私枉法、贪污受贿,这都属于暗侮领导;或者是结党营私,搞小团体,搞分裂,对于异己打击报复;或者是对领导阿谀奉承、欺上瞒下、一手遮天、作威作福。这些存心可能他的领导未必知道,但是以后肯定会知道。他在暗中欺瞒领导的时候,天地鬼神已经在他的善恶录上记下了他的罪行,只是现在他还有福报,暂时等他福报享完了再算帐,可是他的名册早就在阎罗王殿上挂了名。这种人以为能欺上,实际上是自欺欺人,自己一点利益都没有,招来的只有是祸殃。

  这些话讲起来都是不好听的话,但是「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太上老君慈悲,把我们的这些过错、恶行一条条都写得清清楚楚,让我们自我对照,有则改之、无则嘉勉。再看第二十二条:

  【慢其先生。叛其所事。】

  这是讲轻慢教导我们的师长,『先生』就是师长,背叛自己所服事的领导。这种是忤逆之行,大不孝、大不敬,这都是最招神怒天谴。先生就是老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人,传授我们道理、教导我们学问或者技艺,然后解除我们的疑惑。古人有道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个情义、恩义多重,知恩报恩。所以古人即使是以后考取了状元,当上了大官,对过去启蒙的老师都念念不忘。当老师生活很贫寒,都拿出丰厚的供养孝敬老师,如同孝敬自己父母一样;老师的儿女如果是困难的,他都来周济,这是报答师恩。这就是有福报,福有根基。假如我们对老师都有一种轻慢的心,根本没把老师放在眼里,出言不逊,动作行为就是把老师当作自己同辈甚至是晚辈,用很轻慢的心来跟老师交往,那他所有的福德都丧失殆尽。为什么?因为一切的福德皆从诚敬心得来,这个诚敬心一失掉,福德也就没有了。这个人注定在这世间不会有什么成就,因为他已经没有了根本。就像大树,有深厚的根,它才能长得繁茂,如果没有根的树木,几天可能就枯死了。

  所以师父老人家常常强调,孝亲尊师是学佛的大根大本,印光大师也是这么提倡,这是古圣先贤一致的教诲。你看大凡有大成就的人,哪个不是尊师重道?而尊师重道就是从点滴细节处去体现。你看程门立雪的故事,学生向老师求教,老师正在午休,外面下着大雪,学生都不敢打扰老师,站在雪中等待老师午休醒过来,不敢自己站在外面叫,「老师,您醒醒吧」,没这个念头。所以他的学问才能够成就,成就是因为他尊师。这个老师可能是一个平常人,但是因为这个学生有这样的大成就,他往往学问道德超过他的老师,正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那老师也非常欢喜,这是教育的成功;如果说下一代不如我这一代,这是教育的失败。

  但是能不能够教成功,老师占的比例是少分,学生自己的比例是多分。所谓老师带进门,修行靠各人,靠你自己。靠你自己什么?靠你的诚敬心。如果你能把老师当作佛一样看待,那你所得的是佛给你的教诲。所以我在讲席当中有时候偶尔透露,我认为净公上人老和尚就是佛,就是阿弥陀佛。谢谢,大概你们鼓掌的同修都是赞同我的。但是有些人就不赞同,「你怎么能这么说?净公上人老和尚自己都说他是凡夫,你怎么能说他是阿弥陀佛?」我说,对,你认为他是凡夫,你得到的是凡夫给你的教诲;我认为他是阿弥陀佛,我得到的是阿弥陀佛给我的教诲。

  所以对老师要有十足的恭敬,其实对你有十足的利益,印祖所谓「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你没有诚敬,还「慢其先生」,那你有什么利益?什么都没学到。

  『叛其所事』,就是背叛自己的长官、背叛自己的领导,这种人叫奸臣、逆臣。你看历史上奸臣、逆臣都没有好下场。有的背叛是明着来,有的背叛是暗着来。暗的比明的更可怕,因为没有防备、没有预料,所以因此而遭到的损害就愈大。而这种人,这种大奸大恶之人他的果报就更为惨烈。

  我们再看,因为时间关系就只能是说个大概,不能详细举例说明了。如果将来以后有机会,把《感应篇汇编》里头的故事一一都说了,甚至结合现代社会我们所见所闻来讲因果,那就会很精彩。以后有机会我们会来认真学习,我们现在只能讲大概。第二十三条是:

  【诳诸无识。谤诸同学。】

  「诳」是欺诳,欺骗愚昧无知的人叫『诳诸无识』,毁谤在一起学习的人叫『谤诸同学』。没有见识、愚昧无知的人他是可怜人,我们应该要去帮助他,让他觉悟,应该用善法去启发他,令他能够破迷开悟,这才是善良的存心。怎么还能够反过来因为他的无知愚昧而去欺骗他、侮辱他、糟蹋他?在《楞严经》上讲,如果迷乱没有知识的人,使众生产生疑惑而误导他,将来死堕无间地狱。所以这个果报很可怕,因为这种心本来就是歹毒。

  所以我们义工、我们的同修道友要常存互相帮助的心,尤其是在菩提道上互相扶持,大家都是一家人。看到别人愚痴的时候、犯错误的时候,或者是他的悟性很差,听经教听不懂的时候,我们不应该带着轻慢甚至欺侮的心来对待他,应该去帮助他,像对自己的至亲眷属一样来帮助他。所以修功德还是造罪业,就是在你那一念。同学之间我们要互相关怀、互相照顾,古人讲同窗之谊情同手足,手足就是兄弟,用手和足来比喻,就是一体的。你看我们每天念「六和敬祈祷文」,佛菩萨看一切众生都不是一家,而是一体,整个世界的确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我们用这种一体的心看待所有的人,肯定就会有慈爱。对陌生的人都尚且要用慈爱的心对待他,对待同窗道友怎么可以去欺负他,甚至毁谤他?如果毁谤同学、毁谤同门之人,这个心里暴戾之气就很强,这种嫉妒、怨恨毒性就很大,把自己整个心都搞坏了。果报自然不用再说了,不用等他将来堕三恶道,就是现前你留意观察他,他都会有种种的恶报现前。下面第二十四条:

  【虚诬诈伪。攻讦宗亲。】

  这是说用虚假诬陷、诈骗欺伪的手段来攻击他人,尤其是攻击自己的宗亲。亲人都不放过,你想想这是不是伤天害理?一点情义、道义、恩义都没有,用的全是狠毒的心,这种心是完全违背了天道,完全违背了自性,与自性整个相反,所以那个地狱他肯定就逃不了。因为你顺乎自性,就是极乐世界;逆着自性,最逆着自性的就是阿鼻地狱。所以凡是用假的心,这种心肯定都会造罪业,更何况去诈骗、去欺伪,甚至用种种手段攻击他人。我们再看二十五:

  【刚强不仁。狠戾自用。】

  这是讲刚烈、强横,没有仁道,凶狠、乖张、暴戾,这个戾就是『狠戾』的戾,暴戾之气,自以为是。心很『刚强』,不肯接受任何的善法、不肯接受别人忠诚的意见,完全是刚愎自用,固执己见。认为自己都是对的,人家都是错的,自己最行,人家都不行。当人家劝谏自己的时候,自己还表现出很凶狠、很暴戾,这是恶劣到极处,这种人是什么善言都听不进去了。当善法进不来的时候,内心已经充满了恶法,整个就已经是变成了穿着衣冠的禽兽、穿着衣冠的恶道众生,而自己还麻木不仁。这个『不仁』,医学上有讲到,当我们的肢体手脚麻木的时候,不能动作了,这叫不仁,所以麻木不仁。这是什么?因为极强的个性,他完全不能接受任何人的批评,而自己的心肠已经变得像铁石一样,无法救治了。当任何善言都不能让他回头的时候,那只有灾难才能让他回头,只有地狱的油锅刀山让他忏悔。再下面第二十六:

  【是非不当。向背乖宜。】

  每次讲《感应篇》的时候,都感觉到这气氛特别的严肃,因为什么?太上老君在训斥我们。其实我们仔细想想,可能每一条都或多或少有犯过,或者甚至正在犯。所以我们虽然没有细讲,但是这样粗粗的带过,直讲的方法,也是让我们能够肃然起敬畏之心。所以学《感应篇》是太好了,天天都能读一遍,就是接受太上老君的教诲。久而久之,我们的心地就开始柔和了,调柔,不会「刚强不仁,狠戾自用」,而就会慢慢虚心接受善法,成为一个法器。

  这里讲『是非不当』,就是对于是非善恶判断不妥当、判断错误,甚至因此下了错误的决定、做了错事。这都是因为自己愚痴,没有能够学习圣贤教诲,所以是非标准可能自己都不是很懂,往往认是为非,认非为是。这个是什么?从小没认真学过,我们讲价值观完全扭曲了。譬如说现在认为有钱就好,这叫是非不当;缺德没关系,不能缺钱,这就是是非不当。我们看看这现代社会众生,有几个说不要钱、我要德,我不要色、我要德?所以孔老夫子当年就感叹,见不到重德如重色者也,见不到这种人了。一遇到诱惑那都会堕落,财色名利都过不了关。也别想别人,我们想自己,我自己能不能过关?财现前了,现在手上给你拿了一百万现金,是有同修供养,供养护世息灾委员会印法宝的,那个人供养了之后,名都不留就走了。这是现金,没有人知道,你把它秘下了放在自己口袋里,也没有人说,没有人知道,这个时候会不会动心?这都是考验。真的没人知道吗?

  汉朝杨震,遇到有人贿赂他的时候,他拒绝。人家说,没关系,没人知道。他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能说不知?所以他后来成为了忠臣,廉洁奉公,而且他的子孙都是非常的好。试想那个时候他把这贿赂留下来了,好像没人知,可是天知、地知,自己的良心也知,最后因果报应丝毫不爽。你贪得的钱财能给你贪去,也是你命中本来有这个钱财,你用这种贪的手法,用这种不正当的手法贪,就把命中的福报给削减了,你一无所得。所以这就是愚痴的人才会做出是非不当之事。

  『向背乖宜』,向就是应当趋向的,背就是应当背离的,乖宜就是应该做的没有做,不应该做的做了,这叫乖宜。那什么是我们应该趋向的?善法,行善积德。持斋、放生、吃素、念佛、弘法利生等等,这些应该做;敦伦尽分、深信因果,这些都应该去做,我们没去做,反而做了相反的事情。总由自己没有学圣贤教诲、没有学过因果,所以对这些因果道理不知道,也不肯虚心去受教,最后只能是果报来教训他。所以孔老夫子讲,上根的人生而知之,这是圣人,这是佛再来、菩萨再来,没人教他,生来就知道;中根的人学而知之,不是生来就知道的,我们通过学习圣贤的教诲,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这也不错;而下根之人困而知之,碰钉子了,遭到果报了,这才觉悟,这才回头,这也还可以,不错了,他知了就一样。最怕那些困了都不知,遭受了果报还死不回头、死要面子,不肯忏悔、不肯改过。那怎么办?这就是古人讲的「死要面子活受罪」,那就受罪去了。现在时间到了。对不起,时间都有点过了,我们就先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太上感应篇节要  定弘法师主讲  (第三集) 2012/12/6  香港大棠度假村  檔名:57-107-0003

  尊敬的诸位同修大德,大家晚上好!我们继续来学习《太上感应篇节要》。今晚是我们这次共修最后一讲,所以估计没有办法每一条都讲,我只能够从师父的这个《节要》剩下的这些条目当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2-3 17:55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挑我自己觉得又更重要的,节要中之节要,来给大家做分享。我们来看第二十八条:

  【受恩不感。念怨不休。】

  这是讲受到别人的恩惠,一点都不思感恩报答;别人跟我们有冤仇、有过隙,却一直记挂在心中,从来不肯忘却,这种心最折福,把福报都折掉了。一个人能够感恩,能知恩报恩,这是有福之人,他的心厚道,所以他的福就厚;受到别人的恩惠,不能够去感恩,这就是没有福报,所以以后再也不会有别人给他施恩。《大智度论》里面有讲过,受恩惠而不知感恩,此人连畜生都不如。因为畜生都知道感恩,像乌鸦都懂得反哺之义,小羊也有跪乳之恩,所以人不知恩德,不能感恩,那真的是畜生不如。我们仔细想一想,其实我们生活在世间,受到多少人的恩惠?从父母(父母恩德是最大的)到老师,父母生我们身命,老师长养我们的慧命,到兄弟、朋友、亲戚、邻里。在佛门里面一起共修的同修道友,我们护世息灾委员会是个义工团体,互相之间有帮助、有照顾,那都是有恩德的。

  古语有所谓,「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你看这种心多厚,这样的心自然能够承受起大的福报。否则没有福报,你给他加福,那个福报对他并不是真正的利益,反而让他有损害。一个人如果命中没有财富,他也不懂得积累厚德,你突然给他几千万,他可能就会死掉,会把人压死,这就是没有福报。这个时候就不能给他几千万,应该怎么样?教他修福,教他培养知恩报恩的心,这他才能承受厚福。

  而如果我们念怨不休,别人可能好心指责我们,也是希望我们能够改过、能够提升,但是我们自己误会了,反而跟人对立,然后心里老是埋怨。譬如说我们做义工,在这边做护持工作,可能我们做了很多的工作,结果别人没有赞叹我们,反而会指出我们有些什么不足,心里就很不平、很委屈。然后就很怨恨,就一直记在心里,跟这个人起对立,甚至结成冤家,这就是在这里面造罪业。我们再看底下一条,三十条:

  【弃法受赂。】

  因为大家都是义工,我就多结合怎么做义工这方面来讲讲,可能对我们更有切身的关系。讲的这个只是论事不论人,大家别听了之后就对号入座,想想这定弘法师在讲谁?这就不对了,你不仅得不到利益,反而你就造罪业了。所以不要有这个心,想想《感应篇》这里说的我有没有犯过,如果我有犯,那我马上要改。幸好能够闻到《感应篇》,这是我们的福报,所以我们可以马上改过自新,不至于造罪业。如果这条我没有犯,那我更心平气和,然后自己警策自己不能犯,这样的心态来学习,你就会很有受益。『弃法受赂』就是讲抛弃了法令、原则、规定,接受贿赂。这通常是讲做官的人,他以权谋私,自己手上有权,别人来贿赂他的时候,当然也会请他帮助办事。而他接受了贿赂之后,就会违反原则,违反法律,做出损害国家人民利益的事情来,自己收了好处,却亏待了国家人民。自古以来这种人很多。

  当然我们不能说我不是当官的,这条不符合我。其实我们做任何的工作,扮演任何的角色,都有可能面临这种考验。譬如说我们做义工,义工在某种意义上也是有权。我举几个简单例子,我们到法会了,有人来求你,你给我家里人立个大牌位,要送点好处给你。或者他不是现在送,他以前就已经送了,跟你已经打好关系了。但是他送那种礼物不是真的表示他对你的感恩戴德、随喜护持,可能希望将来有求于你的时候,你能给他开开绿灯。虽然这是很小的事情,但是我们自己有没有一个原则性,有没有考虑到这个团体的纪律性?又譬如说法会这个功德主,可能有很多同修愿意上去当功德主,那么你看到这个人平时对我很好,我就给他这个机会。给他这个机会,这个标准不是看他是不是真的对佛门、对护法有真正的功德,做过真正的贡献,而是考虑到这个人跟我关系好,那个人跟我关系不好。只要有这一点点私心,岂不就是落入了「弃法受赂」的范围吗?这里头工作很细很细,我们总要在做工作的时候自己去检点,我这一念是公心还是私心,不可以有任何私心。有私心,即使你做对了都是错的;有公心,做错了也是对的。当然如果有过失,我们自己应该忏悔。可是只要无私,佛菩萨都会来帮助我们,在必要的时候都会提醒我们,我们可以免于犯错。下面第三十一条:

  【以直为曲。以曲为直。】

  意思就是把直的道理歪曲了,把理曲的事变成好像理直,这里头都是因为私心作祟。本来天理都是直的,哪有曲的!之所以有曲,正是因为自己私心,然后借着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来帮助自己,或者是开脱,或者是达到自己个人的目的。这里头是非曲直有时候确实很难辨别,但是乃至起一个念头都是天知地知、鬼神皆知、佛菩萨皆知,实际上自己的良心也知道,我这念对还是不对,你不必去问别人,在你静下心来的时候扪心自问,就知道对还是不对。有时可能别人在批评我的时候,我会摆出很多很多的理由为自己辩解,而且可能你辩解得很好,你辩到对方也无话可说,而自己完全开脱出来了。可是造的这个业,当初那个发心不是正的,不是为公,不是为佛法为众生,即使用一千个理由为它来掩饰,到最后还是避免不了业报。所以必须要防微杜渐,从念头起动处就要观察,我自己这个念头符不符合天理良心。

  我举一些具体例子,也是论事不论人,这样大家容易观照。譬如说我们很多同修都参加过护世息灾委员会四月份的祭祖三时系念大法会,一万二千人参加,可能大家都是义工。假如你是主持报名工作,大家来报名,因为这个活动很受欢迎,大家也很愿意来随喜参加这个护世息灾的工作。一万二千人,一开始报名的时候,静瑜老师说要八千人,八千人名额满了,名额满了之后还是很多人报名,还有几千人报名。我们可以摆出非常堂皇的理由说名额已经满了,可以截止了,没错,这是天经地义,这个也不会有错。当时静瑜老师跟我讲,说还有几千人想过来,怎么办?我就跟她讲,我们能不能增加名额?增加名额会搞得义工很辛苦,确实是很辛苦。一开始我们只是想做一个祭祖的活动,还有三时系念而已。后来又增设了祭祖的论坛,因为这个很重要,大家要懂得祭祖的意义,祭祖就会比较能够如理如法。后来又增加了一个「戒邪淫反堕胎」的一天的三时系念法会,还有论坛。可以用很多理由把这些活动给斩除掉,这个没有在计划范围之内,这理是很直。但是静瑜老师当时直下承担,说既然是对众生能够有益的,我们就来做。可能很多义工跟静瑜老师一样三天三夜都没睡过觉,没吃上东西,换来了法会的大圆满。

  当我们看到有同修非常欢喜的跟我们讲,这个现场有好多佛菩萨,我看到好多莲花,好多众生往生;当我们听到现场那么多的母亲跪在地上痛哭流涕,忏悔自己堕胎的过错;当我们听到丁嘉丽老师带着代表们上台忏悔、发愿,号召倡议大家戒邪淫反堕胎,连那么多的新闻报纸都在刊载,网络媒体在转载,震撼了多少人、多少家庭。这样的活动再辛苦,我们都觉得很值得,可是这个工作量确实是增大了很多。我们自己想一想,我们发的心如果是有一点为自己在考虑,当然理应拒绝增加项目,理应拒绝更多的人报名。因为什么?报名多了,增加了场地,增加了座位,还要增加订餐,一系列的工作在里头。但是我们要相信,这种活动是佛菩萨他们是主办,我们只是协助,做点底下打杂的。静瑜老师这里头的感应很多,我举出一条,例如当我们增设报名的时候,而且现场又突然增加了一千多人,那订餐订不上,一千多人的餐不是说订就能订得上的,怎么办?只有求阿弥陀佛,求韦驮菩萨。结果真没想到,真有菩萨就送来一千多个饭盒。所以这里面我们自己细细观察自己的心行,确实,如果我们还有一点怕麻烦自己的心,这就是私心,那个理已经曲了。

  可是有的同修觉得这个要求太高了。没错,是要求很高。正如师父老人家当着我和静瑜老师非常严厉,大声的跟我们讲,「只要有我,你们就是在灭佛法;只要能无我,你们就能兴佛法」。当时我们都跪在地上不敢说话,师父老人家给我们的标准就是无我,无我理才是直的,有我那就是曲了。我们想想,如果有众生希望能参加我们的这个法会,能够从中受益,哪怕是能有一个人从中受益,我们辛苦不值得吗?可能他就是因为这一次的法会彻底觉悟,业障消除,发愿求生净土;或者是为佛法、为众生发愿奉献了。我们知道有很多这样的人,正是因为参加这样活动受到感动而觉悟,所以这个功德是很大的。那个功德能不能修,就是我们当时那一念,愿意承当,你就得到功德,不愿意、拒绝,那把这功德、机会就浪费掉了。做护世息灾的工作是什么人来做?菩萨。所以你们大家在我眼中都是菩萨,你们能发心来参加这护世息灾,虽然可能我们力量小,但是只要心量大,那个功德、利益、效果就会很大。不要看我们只是小小的一个凡夫,没有什么智慧,更没有什么福报,做不出什么大事,但是只要我们能够放下自我,放下私心,团结在一起,这个和合的力量就能感动佛菩萨,感动天地,可以做出很不可思议的事业。我们再看下面一条:

  【知过不改。知善不为。】

  知道了自己的过错不肯悔改,看见了善事不肯去做,这都是跟刚才讲的有联系。什么是过错?凡是有自我在里头,那就是过错。可能你做的事都是好事,我能办一场法会,能护持弘法,能够流通光盘,能够布施我的劳力、我的财力来供养众生,好事。有没有过错?那就看我们用心,如果用心纯正,纯是为众生,没有丝毫一个自己,那就是善,纯善。《了凡四训》里面就给我们辨别善,真善假善、大善小善、偏善圆善等等,这个我们自己要细细检点。如果是做了好事,有一点媚世之心,就是什么?做给人看的,希望别人能赞叹自己,能够对自己产生恭敬,觉得你就是菩萨。你有这种心,这叫媚世之心,这叫大过。可能你做的都是好事,可是果报不一定在人天,更不可能在极乐,在哪?多半是修罗道。修罗就是没把我放下,做好事都要显耀自己,傲慢很重,嫉妒心强,控制占有欲很强。所以做了好事,他能得到一点福报,可是这个福报却不是对他有好处的,为什么?会帮助他堕落。因为他成了修罗,那个傲慢嫉妒的习气会很重,他自己有意无意就会造很多的罪业,等福报享完了,罪业业报现前,全都是堕阿鼻地狱。要知道堕阿鼻地狱的人都不是普通人,也是有大福报的人他才能做出阿鼻地狱的罪业。一般凡人他没有福报的、没有这个能力的做不出大恶,想做都做不来,能做出大恶的那都是大福报的人。是谁?就是修罗。你看希特勒,那不是大修罗吗?他有大福报,当时修这个福的时候就是用心不善。

  所以有这些过我们一定要改,问问自己,我来为佛门做好事,我到底有没有私心?做的过程中有没有不善的心夹杂在里面?务要使我们的善真、纯,所以有过就要改。其实我们来到这里,大家在一起共修,我们要树立一个正确的态度,大家不是来这里做事的,佛门里以无事为兴盛,没事最好,好事不如无事。你为什么要来?来就是为了共修,为了提升。通过弘法利生、护世息灾这些缘(这个工作就是缘),帮助我们断烦恼、断习气、增福报、增智慧,这是来做义工的目的。当你的目的正确了,你就不会生烦恼的知见。

  什么是烦恼的知见?认为我是来做义工,我对这个团体很有贡献,大家要尊敬我;我要是在这里受到了人家批评指责,那我可以赶快离开,事情就不做了,我凭什么要来这里受斥责?这种念头全是烦恼知见。为什么?你不是来修学的。你来这里做什么?如果你来这里只是说能帮你增长一点成就感或者荣誉感,你觉得我做了那么多的好事,修了那么大的功德,很有成就了,这种成就感、荣誉感,说白了就是个名利心,这个名利心就是烦恼知见。你会有傲慢,你会有瞋恚,甚至会有怨恨,做的过程中已经在种下地狱的业因,何苦来?问题就出在没有认真学经教。所以义工不能离开经教,离开经教,正知正见就没有了,完全就是自己烦恼知见起来。带着烦恼知见做,哪是护法?那就是障法。所以何者为过、何者为善,自己都要细细检点。我们再看底下,三十三条:

  【讪谤圣贤。】

  这个『讪』就是有戏弄、欺侮的意思,『谤』就是毁谤。如果戏弄、欺侮和毁谤一般人,那也是有罪过;如果是讪谤了圣贤,有道德有学问、能弘化一方、帮助很多众生觉悟、对这个社会有大利益的人,我们戏弄他、欺侮他、毁谤他,这个罪业就尤其之重。昨天我跟大家就讲了那个老比丘的故事,就是年少比丘嘲笑老比丘声如狗吠,结果虽然忏悔,免堕地狱,还是堕了五百世狗身,这么大的罪。如果他不忏悔,当然也就决定堕地狱。阿罗汉是圣贤,他担负起弘法利生的这个任务,他住在世间做世间众生的榜样、众生的依止,他是众生的善知识。

  当然末法时期我们可能遇不到阿罗汉,更别说佛菩萨。实际上不是我们遇不到,不是他们没有来,在末法时代,尤其是灾难多的时代,佛菩萨、圣贤都会来到这个世间,而且来得特别多。因为他们慈悲,不忍众生受这些苦难,他们会来世间做示现,但是绝不以佛菩萨的身分示现,为什么?他以佛菩萨身分示现,那众生肯定『讪谤圣贤』,那个罪业就重,那就是阿鼻地狱。所以他一定会示现普通人,跟我们差不多,也有烦恼、有习气,但是他做的事业一定是利益众生的事业。可能他示现一个过去造过好多的罪,现在忏悔改过自新、浪子回头金不换的角色;也可能他示现为众生讲经说法,但是说的一套自己又做不到;也可能他示现做护法,护持弘法,做一个护法的角色,让众生能得闻法益。反正凡种种的示现都是利益众生,而我们做为凡夫肉眼看不出来,对这些佛菩萨、圣贤往往就会轻视,甚至侮辱,有意无意就讥讽他,甚至当着众人来羞辱他,让他下不了台,让大家笑话,这个罪业就是讪谤圣贤。因为众生可能因他而受益,结果被你一讪谤,他就退心了,觉得确实如你所说,那个人也没什么了不起,就跟我们凡夫一样,不必跟他学了。而这样退失信心,对这个圣贤人没有损害,对那些退失信心的众生就有损了,他们的法身慧命因此而断掉。在现在这个时代特别多,尤其是我们佛门里的人。

  所以大概十多年前,师父老人家多次的宣讲《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为什么?因为那个时候开始已经很多人在毁谤师父老人家,佛门里面也有嫉妒障碍,讪谤圣贤,还有侵凌道德,就是侵犯凌辱有道德的善知识,师父老人家把这部经给大家讲,希望大家引以为戒。

  这里头一开始就跟我们讲了这个公案,过去拘留孙佛时代,两位说法比丘度化众生。结果一群持戒比丘认为自己持戒很精严,他就专挑别人毛病,看看这两位说法比丘有什么不如法的地方,终于给他找到了。找到,其实你也不知道他是不是示现,因为每条戒律都有开、遮、持、犯,它不是死的,它会开缘。开缘的目的就是为众生,为了众生可以开戒,为自己不可以开,为自己开就是犯戒了,就是这个原则。说法比丘智慧高,所以他有时候开缘可能这个持戒比丘看了就觉得不如法,然后再毁谤,甚至无中生有,编一些谣言来毁谤。就是因为嫉妒心,嫉妒这个说法人得到大家的恭敬供养,大家很爱听他讲法,心里就放不下,有什么了不起,不就会说说吗?你都没做到,说到做不到是骗人。所以他就编出一些谣言来毁谤,说那两位说法比丘行淫欲事。结果这一说,所有人都退心了,这一退心,法身慧命就中断了,本来可以得度的,结果那一生没有得度,又搞轮回,可能就无量劫才再遇佛法。所以这种障人法身慧命的罪,让这一群持戒比丘统统到了阿鼻地狱,在阿鼻地狱受六百万年的痛苦,那个年头是按人间算法,其实在它那里面是度日如年。六百万年阿鼻地狱出来了再到别的地狱,一个地狱一个地狱的受,受到最后总共受了一千八百万年,然后才得出离。生到人道,还要五百世变成残疾、聋盲、愚痴、下贱这种人,受人毁谤,这是余报。

  到最后,在这个《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里面,佛跟他们这群人讲法。这群人又来到人间,做佛的弟子,但是还有业障。他们业障是什么?对圣教生不起坚定、清净的信心。佛讲的话,他觉得是对的,但是自己又不能够完全承当,很多怀疑,很多犹豫,常常在想我能不能作佛?佛说我们每个众生都能作佛,我是不是能作佛?没有信心。就像我们很多同修,我能不能往生?没有信心。这些疑根因果很复杂,从这部经,《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里面我们就能了解,过去生中谤佛、谤法、谤僧,讪谤圣贤遗留下来的祸种,这还有一点点残留。所以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都没有办法让他们得度,因为他们业障太重。可是佛预言,这一批菩萨(他们也是菩萨,业障深重的菩萨)过去已经修学很多佛法了,但这一批菩萨在末法后世(叫后五百年,也就是二千五百年之后,那就是今世,现在我们这个时代),他们又来到人间遇到了净土法门,大概是《无量寿经》会集本会集好了,遇到净土法门之后,这个时候他的业障才全部消除。从拘留孙佛时代经过下了地狱一千八百万年、五百世的残疾,然后再转世到世尊时代,见到佛了还没得度。一直又转世到今天二千五百年之后,又遇到佛法,遇到净土。世尊预言他们能够遇到净土之后念佛得生西方极乐世界。

  当时我读这部经,听师父讲这部经,我觉得很震撼。你知道我震撼什么吗?我觉得我就是那其中的一个人。可能过去也是个持戒比丘,看人看不顺眼就毁谤,然后堕了地狱一千八百万年,遭了无穷的痛苦,最后在世尊末法时期遇净土得度。而且世尊预言,这里头有六十位菩萨觉悟了,所以他们能够为众生讲经说法。他们讲经说法当中有一个原则,必定是说自己是从哪一个老师那里学来的法,他把师承给大家说清楚,如果没有师承,这个法未必是正法。这都是《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为末法时期的修行人,我感觉到就是现在,给我们大家授记。所以我看了之后毛骨悚然、寒毛直竖,说不定我们也是他们当中的一位也不知。为什么?因为我自己反省我也有喜欢嘲笑人的过错这种习气,喜欢造口业,过去很严重,现在比较轻一些了。喜欢毁谤人、批评人,有意无意可能就造地狱业,这一生要是还不觉悟,又来个重演,那还想一千八百万年在地狱里待着!可不是闹着玩。所以假如我们以前犯过的,对讲圣贤教育的老师有恶意批评、有讽刺、有讥笑,甚至毁谤的,自己要在佛前痛哭流涕忏悔,我不想再堕一千八百万年的地狱,我想这一生要往生西方,我要彻底改过自新。

  不学不知道,一学吓一跳。你看《感应篇》告诉我们这些,这些过失自己原来可能都没觉察,不知道,这就是愚痴。愚痴怎么来的?就是前生谤法来的。现在还造吗?现在闻法应该觉悟了。所以师父老人家在今年带我们一起去马来西亚,当时我们一起坐在车上,我就跟师父老人家汇报,说我当时二十四岁听您老人家讲《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的录音带(那时没有光盘,只是卡带),听了很感动,知道自己的罪业罪根在哪里了,所以忏悔业障,发了九条孝愿。可能大家听过「母慈子孝」的都知道我曾经发过九条孝愿,这九条孝愿就是听这个《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感动得来的。这是闲聊,跟师父老人家汇报,师父老人家点头说我知道,然后跟我讲,那你应该讲这部经,要报恩。让我讲《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我想想有没有必要讲?确实很有必要,因为现在造这种罪业的人很多很多,可能跟我以前都一样。我现在又专修专弘《无量寿经》了,那要不要再讲?我想讲还得讲,就是把它放在讲《无量寿经》里面带出来,讲《感应篇》就得带出来。

  当然如果有机会还是可以跟大家讲,应该把这部经做为自己的戒律。世尊慈悲,是专给末法众生修菩萨道的人讲的戒律,里头讲了很多我们常常犯的恶习。譬如说贪求利养、喜欢造口业、好耽乐睡眠(喜欢睡懒觉)、经营世务,就喜欢干很多这些杂事,世间事放不下,来到佛门也喜欢干事,又用世间的习气。不是真来修学,只是我来做义工就干事就行了,干完事我就走,经不用听了,佛也不用念了,把护持佛法也当作世务,世间的杂务。这经里讲的,每一种恶习都是二十种的过失。所以师父当时讲这部经说是我们末法修行人救命的经,有时间大家不妨可以听一听,学一学。师父老人家长讲二十八个小时,十四集,短讲有十一集,还有一个好像只有三集,长短不一,大家可以自己取来听一听。把那部经拿来读一读,防患于未然,要不然到最后往生不了,还得堕阿鼻地狱,自己还不知道怎么下去的。下面我们再看第三十九条:

  【挫人所长。护己所短。】

  意思就是说,摧折、抑制他人的长处,掩护自己的短处。这个就是因为嫉妒,而且是极重的嫉妒心。看见别人比我们有更多的长处,心里就起敌对,非把他搞下去,压制他、打击他,暗中进行毁谤、陷害,这个心很阴险。而对自己的短处喜欢掩盖,文过饰非,甚至把没道理还讲成有道理。可能自己口齿伶俐,有一点辩才,所以很能够掩饰;或者自己心思很细腻,自己有了短处,可以掩盖得别人都看不出来。但是这些心都是什么?忍心让自己堕落。要知道自己有短处被别人知道,不正好是督促我们自己改过自新吗?别人即使是批评,甚至毁谤我们,不就是帮我们消业障吗?何须要护自己的短处?有时候我们护自己的短处护得很巧妙,甚至表面上好像是在张扬自己的短处,实际上是在护自己的短。譬如说忏悔,忏悔心不真诚,自己做错了,没有真正去承认过错、痛改前非,反而是什么?用忏悔的方式来表白自己,让别人给我们一些同情,于是对我们的过错也就不再计较了。他是这个心理,不是想真正自己改过,而是一种掩饰,这是一种世智辩聪。

  这种心可以瞒得过无知的人、愚昧的人,但是瞒不过有智慧的人,瞒不过圣贤佛菩萨。有智慧的人看到你这样,也就跟你笑笑,好好好,忏悔就好,不会再跟你说深的话了。为什么?因为你没有真正改过。可能你还没有真正意识到自己错在哪里,你流的眼泪或许一半有真诚心,一半是一种演戏。所以佛菩萨当然慈悲,不会给你难堪,可是自己就不能进步,甚至这种心如果滋长,就会种下自欺欺人的因,甚至种下谄伪、虚伪的心这种因。一个人变成大奸大恶,都是最初一念不正,而不能够在刚开始小苗发芽的时候就导之以正,久而久之这个苗愈长愈大。长成小树已经歪了,再不把它扶正,已经长成大树就没救了,它就歪下去了,而且愈长愈歪。歪到最后,当它自己的树干不能支撑它的重量的时候,于是就倒下去了。我们再看下面第四十一条:

  【赏罚不平。逸乐过节。】

  这是讲奖赏和惩罚不公平,安逸和享乐超过节度。这个奖赏是为了鼓励人行善立功,而惩罚是制止别人作恶,它的效果取决于奖罚是否公平,是否公正。如果这个奖罚里头有自己的私心、自己的情绪、自己的爱憎好恶夹杂在里面,这奖罚就不公平。因为心已经不平,他所做的事自然就不平。所以奖的人可能是自己喜欢的人,罚的人可能是自己讨厌的人,而未必受奖的人该奖、受罚的人该罚,那是用自己的意思做判断。因为这种我执我见,于是就造成小人可能得志,忠臣可能受辱,这个后果就极其的严重。

  我们在一起做义工,每一个组别肯定都有个组长,都有一个领导,上有最高的领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2-3 17:56 | 显示全部楼层
每一级都有领导,这样才能够有一个团队的架构。我们在这里扮演一个或大或小的领导的角色,这个心公平、公正就非常重要。假如我们心不公平,我们在这里头起了爱憎分别,不是对每个人都平等,而是用自己的那种好恶,看别人对我好还是不好,用人我是非的心来管理团队,那肯定会造成赏罚不平的问题,肯定会使真正想发心的同修积极性被打击掉,甚至会丧失信心。而他对我丧失信心可能影响不大,因为我又不出名,这里头谁都不认识我,无所谓。可是,如果他对你护持的弘法人、护持的这个法脉都丧失信心,那就等于断人法身慧命。所以可能就是因为我们最初一念不善、一念不觉,造成的后果是阿鼻地狱,不可不慎。

  『逸乐』,安逸和享乐,当然人人都想要,凡人哪个不想安逸一点?谁也不想太辛苦,都喜欢快乐一些,所以享乐之心凡人皆有。我们是凡人,当然也会有,如果不是来做弘护工作,可能没有大碍。如果你家有钱,你就爱怎么享受怎么享受,你可以很浪费、很铺张、很奢侈,也没人说你。因为你有钱,你有这个福报,你想怎么糟蹋就怎么糟蹋,这只是你自己个人的事情。但是如果你来到这个团队里头,这是一个护法团队,这代表着正法的形象,人家就看着。人家不是看你说什么,讲经弘法在台上可能讲得苦口婆心,一通大道理,人家刚刚有一点信服,下台一看我们的举动,马上对这个法就退失信心了,你看你说一套做一套。这个因果谁来背?

  所以静瑜老师来做我弘法助理的时候,当然她发心非常难得,她是一个企业家,金店的大老板,她过去也很多享乐。她跟我讲,每个礼拜去美容院,指甲都不用自己剪的,全是在美容院里剪,几个人给她伺候,按摩的按摩,美容的美容,剪指甲的剪指甲,一个礼拜做一次。到这儿,别说美容,可能连冲个凉都不能一天一次,很忙。但是她很难得,就是因为听经闻法,她把以前那个习气一下就能放下。你看这次来,她睡的那个很憋屈的小床,在办公室里。她说她那个大别墅四层楼,每个房间有窗户,她最不喜欢就是闷,结果来这里就得闷七天。所以这个享乐如果是在家里没有问题,可是你来到这里要给大家做表法,这就是代众生苦供养。菩萨四德里头就有代众生苦,我本来可以生活很安逸、很享乐的,我要把这个舍弃,我要过以前没有过过的生活,这就是表法。

  世尊当年不就是表这个法吗?他可以过很奢侈、很享乐的生活,他是太子,应有尽有。可是他去做苦行僧,为众生做一个表法,知足常乐、以苦为师,做这个好表法,这就是在兴佛法。假如我们不能放下逸乐,就不是兴佛法了,不是兴佛法那就是灭佛法。所以师父上人现在正在他的六和园给我安排住帐篷,他说现在我们不能树下一宿了,我们比不上世尊,但是我们至少要住个帐篷,不能住房子。帐篷也可以勉强说是住在野外,所以他现在给我做安排。我这次来,我就主动跟我们统筹义工同修说,我想先住住帐篷,先试验试验。结果发现住帐篷也挺舒服,没有我们想象那么可怕。

  实际上你觉得它很受苦,这种生活自己受不了,都是自己的一个妄念,把这个妄念放下,一心想佛法、想众生,想给大家做好的表法、好的样子,实际上没那么困难。而且你会愈做愈欢喜,愈做愈开心,您渐渐能体会到颜回不改其乐、世尊的法喜充满。当你浅尝到这一点点乐的时候,说老实话,九牛都拉不回头,世味哪有法味浓,这是法味。所以箪食、瓢饮、居帐篷也可以不改其乐,更何况修道的人以苦为师,决定对你护持道心有大好处。孟子说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个人在安乐当中就很容易倒下去,因为助长的是自己贪心,贪心是一切罪的根本,烦恼的根本。而我们把逸乐放下,安住在贫贱、忧苦,实际上里头的乐,世间人是没有办法知道,你这个道心会一日一日的递增,你学佛会一天比一天精进。当你能够拿到往生把握,当你有修有证,你才知道为什么世尊要去出家做苦行僧,你也会这样示现。我们再看第四十三条:

  【怨天尤人。呵风骂雨。】

  这是讲当我们遇到了苦难,遇到了不幸、挫折、不如意的事情,不能够检点自己,反而埋怨上天,归咎于人。都说是别人错,都是上天不公平,所以我才有这样的不幸,我才有这么多的挫折,他没有想到自己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幸、挫折。要知道这个世间本来就是不如意,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十件事能有一条如意就不错了,你为什么偏偏这么贪心,想要事事如意?岂能有一事不如意就起怨天尤人的心理?这就既是愚痴,也是罪过,所以这种心要把它放下。

  曾国藩先生的书房叫「求阙斋」,他求缺,不求圆满,圆满很可能会带来灾祸,求缺你可以保平安,你可以能够长久。怎么可以说不圆满、有缺陷了反而会怨天尤人,这不就是愚痴到极点吗?有过错应该归咎于自己,即使真的是别人犯了错,导致自己出现不如意,那也是自己福德不够,没有感召如意。为什么这不如意就发生你身上?就是因为自己福德不够,德之不修,感之未至。当你修德修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那个不如意也就变成如意了。你现在还有不如意,就是因为你德不够,没别的原因。如果你再怨天尤人那就损德了,损了德就损福,你就会愈来愈不如意。俞净意公就是早年的时候给我们做这样的样子,他就是怨天尤人,所以愈来愈不如意。到最后灶神给他点化了,他才恍然大悟,原来都是自己的问题,从今以后不怨天、不尤人,不能抱怨别人了。即使别人有错都应该把它归咎于自己,自己有功劳都应该推功于人,更何况去怨天尤人!所以这些都需要我们细细去反省检点。

  『呵风骂雨』,这是对天地鬼神不恭敬,这往往是自己心里有怨气,拿这个风雨、拿这些天地万物来撒气。要知道得罪的不是人,得罪的是天地鬼神,这个时候报应就会很迅速。应该常有感恩的心态,出太阳的时候,感恩老天爷阳光普照;有风雨的时候,感恩老天爷,虽然我可能因为风雨有一些不方便,但是万物需要风雨去滋养,我替它们感恩。处处都是感恩,不要想着自己,你看这个心多么善良。而当我们有善良的心的时候,感动天地的和气,往往就会风调雨顺、日月清明。

  你看我们刚来之前,我不是跟大家讲吗?连着一个多礼拜都在下雨,当时我就希望,我就求阿弥陀佛、求护法神,给我们第一天进住的时候放晴,放晴一天,大家入住了之后再下雨也不迟。老天爷真慈悲,他会体谅你的,本来该下的雨就是要这么多的,他特别给你们停一天。你看来住的那天十二月一号,阳光明媚,一点雨都没有,到晚上就开始下雨了。暂停,等我们进住了之后再下雨。下雨我们也有被淋湿的时候,这时候就不能呵风骂雨,已经对你够好了。你这时候抱怨这天怎么老下雨,下个不停,你看我帐篷都进水了,我被子都搞湿了。不可以这样想,不能为自己求,只求希望走的那天能够停雨就好,自己辛苦没关系。因为雨都下了,希望最后那天大家走的时候方便,那天别下雨。你看老天爷多慈悲,今天开始放晴了,明天肯定出太阳。所以当你的心总处在感恩的时候,你会发现跟老天爷、跟天地鬼神真的是心心相印,他们也很配合、很合作、很护持。这就是自己心生出和气来,就能够把天地的和气纳到心里了,就能长养天地之间的和气。

  我们看到修.蓝博士,他曾经来过香港拜望我们师父上人。他就跟我们讲,讲的道理很多跟我们师父讲的都一样,讲万物都有灵,连那花草树木都有感觉。所以他到我们精舍的旁边,有很多树木花草,他就去那里呵护它们,还说「小草,我爱你,感恩您,我对不起你的时候请你原谅」,你看那种爱心。见到墙也是这么讲,对地板也是这么讲,对万物都是用这种爱心。其实它们都有灵性,佛法就告诉我们,阿赖耶识遍布这个宇宙,因为宇宙是阿赖耶识变现的,所以它都有见闻觉知,都有受想行识。别以为它不知道,它知道,连水都知道,你对它感恩,它就漂亮,拿出漂亮的样子给你看;你要是瞋恨,你要是毁谤,你讨厌它,它就拿出那个恶脸。所以当静瑜老师今天赞叹这花的时候,我怎么瞅这花特别美!真的,这花都有灵,你赞叹它的时候,它可能腰都挺直了。当你用这种爱心对待一切万物,实际上你会感觉到真的你跟天地是一体。再下面第四十四条:

  【斗合争讼。妄逐朋党。】

  『斗合争讼』就是唆使他人争斗,促成别人的诉讼、打官司。《朱子治家格言》里面有一句话讲,「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官司不能打,一打官司都是两败俱伤。为什么?因为一有争斗的心,就伤了天地的和气。如果这个用心是极度的自私、损人利己,甚至用了种种非法的手段做出枉法的事情,欺压无辜、善良,那个罪业就极其深重。即使是自己有理可以打赢官司,都应该尽量的和解,不要起对立冲突,不要伤天地的和气,哪怕自己损失了也不要在乎。为什么?一切做还债想。即使是他很无理取闹来侵占你的财物,你能够相让的话,实际上你没有损失。为什么?「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你命中该有的财富,他夺不走,他夺走了,另外的渠道还会来;真让他夺走的,就是因为我欠了他,不欠他,他夺不走。

  曾经有一位企业家经营房地产生意,也很有钱,学佛了,也听我讲课。结果有一次遇到一件麻烦事,被人骗了九百万,那个骗子真的就是诈骗。他很气愤,当时准备诉讼,已经请好律师了,律师说你这个官司一打肯定赢,你能讨回这个九百万。他把这个事跟我讲了,结果我给他泼了一盆冷水,我说你最好别打官司,九百万就送给他了。他听了,眼睛就瞪着我,九百万怎么能随便给他?我说因为你前世欠了他的。你前世欠了他的,这生就还他,如果你没有欠他,他不可能能骗得你九百万,还骗到手了,你想想你是不是肯定欠了他?结果他听了觉得有道理,因为他学佛了,相信三世轮回,相信因果报应。但是还有点不服气,跟我讲,我不可能前世欠他这么多吧?他说,如果前世我只骗了他三百万,这一生他骗了我九百万,我是不是应该再讨回那个剩余的六百万?我就跟他讲,即使你这一生还多了,还了九百万,还多了六百万也没关系,他也占不了便宜,他来生还得还你。他最后服气了,很难得,真的收回诉讼,不打官司了。结果不打官司之后,他发现他那一年房地产的业绩非常好,赚了一亿多元。你看,我说这边去了,那边还会来,你命里该有财它就是有,何必用诉讼来保自己的财富?不需要。真正能放得下,尤其身外物更应该放得下。世尊连国王都不做了,那我们这么一点,这个比例对你的财富来讲并不算很大,你多了九百万,也不至于富裕到哪里去,少了九百万也不会贫穷,所以何不放下?心平气和,还了债,冤亲债主也就一笔勾消了,自己心安理得,能够好好学佛多好。你一打官司,你就处心积虑,我怎么能够打赢,一天到晚都想着这个事,你心哪能清净?你哪能念佛念得好?所以要放下。

  『妄逐朋党』,就是任意追随朋党,结党营私。在一个团体里面,如果有人树立党派,争取权势,甚至争宠争权、打压对方,这些一定会把团体最后破坏。我们看到历朝历代凡是有这种情况发生,都是朝廷的不幸、万民的不幸,往往这个纷争就会导致战争,导致朝廷的变乱。在一个佛法团体当中如果也出现这种妄逐朋党的现象,搞分裂、搞小团体,这一定会破坏正法。所以佛当年讲「法赖僧传」,僧就是讲六和的团体,一个团体四个人以上在一起修六和敬,这个团体就叫僧团。僧团就能传承佛法、弘扬佛法,佛法靠僧来传,这个僧可以包括在家人。假如我们在这里头分裂、搞党派、搞对立、人我是非,这样把僧团破坏了,法就没办法传了。这个罪,戒经上是很重,属于破和合僧,那是灭法的罪,叫五逆重罪之一,果报都在阿鼻地狱。所以可能事情造得很小,但是果报很惨烈,哪怕可能没干什么坏事,只是有这种人我是非的心,在这团体里已经造成分裂的磁场,这个就已经在做灭法的工作了。

  大家听了之后可能会觉得寒毛直竖,这我们不能当义工了,当义工原来真的是堕地狱很容易。说实话也是,但是你要看到好的这面,你能够在正法的团体里当义工,只要你心用得正,不要把你的这种贪瞋痴慢、人我是非、控制占有的习气带进来,其实你在这里可以修无量的功德,以此功德回向西方你肯定往生。如果你不能承担,随顺你的习气,那你想想,这一生如果一直随顺习气,到最后的结果是什么?或许你不用堕地狱,但是你肯定出不了轮回。所以遇到正法,要发起这种殷重稀有的心。

  在《华严经》上讲菩萨发心,为了闻佛名号宁愿堕地狱,也不愿意到人天享福而不闻佛名号。意思就是说,当你能够遇到正法,你有机会来一起共修,真有这个机会这一生能往生西方,我什么都愿意,什么代价都可以付出。哪怕有可能我这一生有很大的习气,可能会造罪业,但是我来这里我有机会得生西方的话,我也甘心情愿,冒着堕地狱的危险我也来干。这些话我也跟静瑜老师谈过,她刚才跟大家也分享,开初的时候她是有一些犹豫,不敢承当。做护持的工作,那不是人干的,是菩萨干的,我又不是菩萨,干嘛还在这里?如果造了罪业,还得无辜下地狱,何苦来?这种心是属于小乘心理。小乘心不是菩提心,菩提心是直下承当,我能够尽舍一切,哪怕堕地狱苦,「纵使身止诸苦中,如是愿心永不退」,我这菩提愿发出来了,不惜一切代价。我是可能很多习气毛病,但是我要勇于承当,因为什么?佛法现在很衰,圣教没有人弘,与其我求别人出来,还不如自己出来,这个就是菩萨发心。菩萨一发心,诸佛都来护。所以静瑜老师她也跟我分享,她说就这一年,感觉到自己提升得像火箭上升那么快,就是自己发心就有这样的感应。

  我们会不会做出过失来?会。但是要忏悔,忏悔就能得救。阿弥陀佛不是讲过吗,这四十八愿里头的悔过得生愿。过失谁没有?说老实话,我犯的过失比你们的可能都多。我原来也是不敢发心,后来师父老人家也痛斥我。我是想自己先成就,再出来做弘法利生的事业。师父老人家说,等你成就了,世界都毁灭了,难道你眼睁睁看着世界毁灭,而希望自己能成就,你这种心自己能成就得了吗?成就,即使再大成就,你也顶多是小乘。而往生西方,昙鸾大师在《往生论》的批注中说「二乘种不生」,就是小乘的声闻、中乘的缘觉这叫二乘,二乘种性的人生不了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是大乘人生。所以《无量寿经》里讲「非是小乘」,就是提醒我们要发大乘菩提心。哪怕我们在末法时期,确实是很多过错、很多习气,而且很容易造罪业,但是我们不是自私自利的心,我是要发这个大心,希望阿弥陀佛加持我,让我尽量减少过错,尽量早日成就,我能帮助更多的众生。这种菩提心一发起来,肯定佛菩萨加持你,这就是师父老人家讲,做错了也是对的,因为不为自己了。为自己,做对了也是错的。所以不为自己了,发愿为佛法为众生,可能造了很多的罪业,甚至堕阿鼻地狱的罪业都造过,但是悔过得生,因为你发了大菩提心了。

  反过来,如果你为自己的,有缘可以帮助众生都不肯伸出援手,那你就往生不了,因为你没有菩提心。帮不帮众生不是问自己,是问众生需不需要,是看有没有缘分,有缘就要做,不做就对不起众生。但是没有缘,没有缘念头都不能有,就老实念佛,先成就自己。这是缘决定的,不是自己想和不想决定的。这个我最后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师父老人家呵斥我,因为我有自己。当你没有自己的时候,你根本没有那些担心害怕,你就直下承当,而一定你是很谦虚恭敬、诚敬恭慎,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因为自己虽发了大心,但是自己确实有毛病习气,我必须要很谨慎、很小心,不敢放纵自己的习气。一定会努力改错,哪怕是一点点的过错,我都不能够纵容姑息,因为很可能就这一点点过错会导致影响法运。所以真发大菩提心,肯定有过则改、有罪则忏,对自己没有任何的纵容,没有任何的因循苟且,这就是发大菩提心。如果说我这个习气就是这样的,你能不能够不要那么计较?不就这么点习气,难道这都不行吗?还为自己辩白,那你自己思量一下,我的菩提心发得真还是假?发得大还是小?发得偏还是圆?发得邪还是正?省庵大师有《劝发菩提心文》,这个文我讲过至少三遍,太好了!让我们自己检点到底有没有真发菩提心。下面四十五条:

  【得新忘故。口是心非。】

  就是讲得到了新的就忘了旧的,嘴里说一套,心里想一套,得新厌旧,这很多人都有。小到一件物品,有新的来了就不想用旧的,这个过错小;大到自己的夫妻、眷属、老师、道友,失去了道义、恩义、情义,喜新厌旧,这个罪过就大。同样是这个心,遇缘不同,则有罪过的大小。而我们自己防微杜渐,希望以后不要酿成大错,造成大罪,现在从小地方就要去检点、去改过。所以当我们有去年的衣服还没有穿旧,没有穿破,新的一年新潮的衣服来了,上市了,我们可以不需要买。就像静瑜老师今天跟大家分享的,可以不需要买,可以省下点钱去做多些光盘利益众生,那我们就不能买。

  这件衣服穿起来,如果好好保养着穿,穿十年都没问题。我有很多衣服都是我中学时代到现在,二十多年了。我有一条内裤我一直保留到现在,我觉得这个对我有很大的教化,这是我上中学的时候穿的一条内裤。我姥姥是一个很节俭、很有妇德的人,勤俭持家,一生都是温和善良,最后她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了。我要介绍她的就是这桩小事,这条内裤我为什么一直保留到现在都不舍得扔?因为她帮我补的这条内裤。这条内裤松紧带已经松了,一般我们肯定就扔掉了,可是我姥姥把那松紧带换了。那松紧带它不是那种活动的橡皮筋,它就是整个缝在裤腰上的。所以我姥姥把它整个剪下来之后,亲自给我缝了一圈的布,是包了松紧带给我装上去的。当时我就穿这个重新补了的内裤。松紧带又用烂了,用烂了之后我不舍得扔,我觉得这是我最好的一个教材,你看老一辈的人多么惜福。

  而我们现在福报稍微大一点,对用旧的东西,还没有穿破,还没有用烂,都随意的抛弃,这种心就不够厚道,就是没有福报。倘若我们对于父母、对于至亲眷属也是这个心,那就是伤天害理了。所以离婚,师父老人家说得很不客气,离婚的人得堕地狱。但是这个话说出来现在可能刺激的人太多了,不要去传,传了之后,说是定弘法师说的,我将来就犯众怒了。但事实上是什么?都有『得新忘故』的问题,这就是伤天害理。古人讲,「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一起共患难的眷属岂能够抛弃?太没有道义了,太没有情义了。如果我们对老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对老师更不能「得新忘故」。所以师父老人家常讲,学佛有成就,要跟一个老师学,如果你常常换善知识,最后肯定学不成。可能你跟那善知识都是真的善知识,但是你得新忘故,你那个杂乱、攀缘的心,就注定你的道业一无所成。

  我也曾经遇过不少善知识,但是真的感恩佛菩萨加持,遇到师父老人家之后,选定了善知识,于是二十年没有换过,没有变过。当然不能说我现在道业有成,现在还是一无所成,还没有成。但是至少在善知识教诲二十年之后,正知正见有了,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叫是、什么叫非,最重要的我知道了怎么往生。所以善知识的恩德无量无边,所以我就是发愿,一生不离开师父上人,只要师父上人在一天,我就不能离开师父一天。很多人还劝我,你不要离开师父。我说你不必劝,我就是这样想,为大家要做一个表法。师父老人家也说,四十以前不要出去讲经,四十以后才能出去讲经。我四十了,四十也不出去,六十也不出去,八十也不出去,假如师父能活到我八十岁的时候,我八十岁,师父应该是一百二十六岁。对现代人要表什么法?就是要表跟一个老师学,一门深入,长时熏修,要有师承,要孝亲,要尊师,这是大根大本。其它的可能我没有能力去表,你说我持戒,持戒也不精严;你说我念佛功夫,功夫没有成片;你说我能够弘化一方,那更不敢当。只能够表一个孝亲尊师的法,我就觉得很满意了。末法时代只要还有这一点根在,我们就能得救。没有这点根,即使你能够持戒精严,即使你能通宗通教、弘化一方,最后还是一事无成。为什么?因为没有根就不可能有大成就,没有地基的楼房怎么可能盖得高?即使盖得高,它也会倒塌。

  『口是心非』,不用说了,这是打妄语,用欺心来对待人,欺世盗名、自欺欺人、造作妄语,那将来都是拔舌地狱的报。时间关系,后面还有好几条,我们就都跳过了。我们来看最后结劝,第五十二条:

  【心起于善。善虽未为。而吉神已随之。】

  第五十三:

  【心起于恶。恶虽未为。而凶神已随之。】

  当我们的心起了一念善的时候,还不用你去做,吉神已经拥护你了,你已经有吉祥了,你就消灾免难了。反之,当我们的心起一念恶的时候,还没去造作,那个凶神、妖魔鬼怪都跟上来了,这全是感应。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感应篇》讲得非常清楚,你就用这个来做检点就足够。天天能把这部《感应篇》读一遍,就是自我反省,最重要从心地上去反省、去检点。下面第五十四条:

  【其有曾行恶事。后自改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久久必获吉庆。所谓转祸为福也。】

  这是讲改过迁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每个人都可能曾经做过错事、坏事,《感应篇》我们拿出来对照对照,可能现在还很多没做到,还在犯。可贵的是我们能够改悔,能够回过头来改恶修善。这里讲,「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即使过去有很多恶业,现在受着恶报,但是你能够改悔,努力的改过自新,你就能改造命运。久久就能获得吉祥喜庆,就获得福报,命运改变,转祸为福了。因为祸都是恶感召的,福都是善感召的,福祸全在你自己手中去创造。那久久到底有多久,三年、五载、十年、二十年?到底多久,每个人不一样。了凡先生用了十多年改造命运,俞净意公用了三年改造命运。而理论上命运可以一念之间就改了,把恶念放下,变成纯净纯善,你的命运全改了。所以这个「久久」它不是讲时间,讲你那个心有多真。往往这个真诚心用时间才能考验出来,真诚的心是不变的,不会三天打渔、两天晒网。一味的做下去,一味的改恶修善,一味的检点自己、忏悔业障,那个转祸为福、改造命运,可能自己意想不到。就像俞净意公一样,他自己都意想不到,失散了上十年的儿子竟然能回来,盲妻居然双目复明,他自己都想象不到。这种效验我们自己是不能预期的,只能一味真诚的做下去,果报是肯定的。下面:

  【吉人语善。视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凶人语恶。视恶。行恶。一日有三恶。三年天必降之祸。】

  这是劝勉我们。我们希望得到吉祥,怎么做?修善。『语』就是口,口业要善;『视』,眼睛要善,非礼勿视;行为要善。身口意都与善相应,一天有这三种善,三年天就降福。这个三年是太上老君鼓励我们,实际上当我们发一念真诚的时候,一念就能改,何须三年?像吕洞宾见到汉锺离学仙,汉锺离让他要修三千善事,教他点铁成金。这个点铁成金的技术可以帮助很多人,你就可以圆满三千善事了。可是吕洞宾说,这个铁点成金了之后,将来会不会变成铁,还回本质?锺离讲,五百年后会变成铁。吕洞宾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2-3 17:57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我就不能学这个,因为我现在把铁变成金了,五百年后拿到这个金子的人就只能得到废铁,这就害了五百年后的人,我不愿为也。锺离赞叹,仅此一念,已超越三千件善事。所以三年,它不是个实数,只是圣贤、佛菩萨善巧方便,就像锺离讲三千善事一样,可以一念超越。但是你不能投机取巧,我一念超越就行了,不用做三年了。那你不要说三年,三十年你也改不了,因为你那个心不是真的。恶人,『凶人语恶、视恶、行恶』,天天都干三种恶,也是三年必降祸。或许不用三年,现在的报应很快速。所以:

  【胡不勉而行之。】

  我们为什么不勉力断恶修善?这一部《太上感应篇节要》我们就讲到这里。希望大家回去认真的读诵受持、依教奉行,我们都来做善男子、善女人,为世间做好榜样。谢谢大家。阿弥陀佛。

太上感应篇节要  定弘法师主讲  (第三集)完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2-24 12:30 , Processed in 0.204053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