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556|回复: 0

【妙法莲华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30 18: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净心法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浅说》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谛知五阴法,深修六和敬,
远离不恭敬,除去六触身,
观六度相续,舍彼六爱身。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
罪亡心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
始从今日,乃至命存,
皈依佛陀,两足中尊;
皈依达摩,离欲中尊;
皈依僧伽,诸众中尊。(三遍)

诸佛正法圣贤僧,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所修施等善,为利有情愿成佛。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真诚 清净 平等 正觉 慈悲
看破 放下 自在 随缘 念佛
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信愿持名,求生净土。

菩提树下。四十八日。乃于癸未二月七日之夕。入正三昧。二月八日明星出时。廓然大悟。成正等觉。叹曰。奇哉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惠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祖知悟本性,谓惠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远离分别,诸根寂静。若不决定成等正觉,证大涅槃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寿命无量,国中声闻天人无数,寿命亦皆无量。假令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若能知其量数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光明无量。普照十方。绝胜诸佛。胜于日月之明。千万亿倍。若有众生。见我光明。照触其身。莫不安乐。慈心作善。来生我国。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无量刹中。无数诸佛。若不共称叹我名。说我功德国土之善者。不取正觉。
东方恒河沙数世界。一一界中如恒沙佛。各出广长舌相。放无量光。说诚实言。称赞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南西北方。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四维上下。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何以故。欲令他方所有众生,闻彼佛名,发清净心,忆念受持,归依供养。乃至能发一念净信,所有善根,至心回向,愿生彼国。随愿皆生,得不退转,乃至无上正等菩提。
若有众生,睹菩提树、闻声、嗅香、尝其果味、触其光影、念树功德,皆得六根清彻,无诸恼患,住不退转,至成佛道。复由见彼树故,获三种忍,一音响忍,二柔顺忍,三者无生法忍。
无边殊胜刹。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自致不退转。




误人第一是多疑,疑网缠心不易知,
勘破疑魔勤念佛,功纯自有佛加持。
弥陀教我念弥陀,口念弥陀听弥陀,
弥陀弥陀直念去,原来弥陀念弥陀。
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
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这部普门品,应该名为「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妙法莲华经一共有七卷廿八品,这部普门品是其中的一品。因为普门品是妙法莲华经中的一品,所以对于妙法莲华经的经题,也必须要明了。
  一般解释经题,都分为「别题」和「通题」来解释。「别题」就是各部经各别不同的专有名称。这部经的「妙法莲华」四字就是「别题」,因为「妙法莲华」四字,只是这部经独有的名称;以这妙法莲华四字,拣别不是其他的经,所以叫做「别题」。「通题」就是通用的名词。这部经的「经」字,就是「通题」。因为「经」之一字,是通用的。凡是经藏的教典,无论是金刚经、弥陀经、药师经……,都叫做「经」。这「经」之一字,是通用于一切的经典的,所以叫做「通题」。
  现在先解释本经的别题──妙法莲华。妙法莲华又要分为二段来解释:一、「妙法」,二、「莲华」。先解释「妙法」。
  妙法二字是法──真理。「妙」是不可思议的意思。佛法的真理,不可以心思,不可以口议,是甚深微妙的,所以叫做「妙法」。这微妙的法,就是:「佛法」、「众生法」、「心法」。叫做「佛法妙」、「众生法妙」、「心法妙」。
  佛法妙──佛法就是佛陀所亲证,至高无上菩提的真理。这至高无上的真理,是甚深微妙,不是菩萨罗汉所能了知的,更加不是凡夫知见所能臆测的。法华经上说:「唯佛与佛,乃能究竟诸法实相。」这就是说,唯有证到究竟佛果的,才能彻底了知诸佛所证甚深的妙理。因为佛法是奥妙的,所以叫做「佛法妙」。
  众生法妙──众生虽然迷而不觉,而受生死轮回的痛苦,可是众生本来具有佛性,而且这佛性,虽然被埋没在众生的尘劳烦恼中,也没有失去。当佛陀在菩提树下成等正觉的时侯,很惊奇的说:「奇哉!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句话,就是说明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的真理。法华经上佛陀说:「我为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为开示悟入,众生佛之知见故,佛现于世。」这就是说明佛陀之出现于世间,就是为的要启发众生本具的佛性,使众生也能觉悟成佛。众生虽然在迷,而有灵觉的佛性,这唯有大智慧的佛陀,能彻悟这道理,能启示这真理。这种真理也是很奥妙的,所以叫做「众生法妙」。
  心法妙──心有「肉团心」、「缘虑心」、「真心」的差别。这里所说的心,不是指吾人身中的肉团心,也不是日常分别缘虑的妄想心,而是指人人本具的真性,也就是上面所说的,众生本具的佛性。这真心是超越时间和空间的。约时间说,它是过去无始,未来无终的;约空间说,它是横遍十方,不见内外的,而且也是超物质而存在的。它是人生宇宙的本体,十法界一切诸法,都是依它所现。经上说:「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因为一切都是唯心显现,所以要下地狱也是由心,要上天堂,也是由心,乃至要成佛作祖也是由心。这颗心能造天堂,能造地狱,乃至能成佛作祖。诸佛的解脱,当于众生心行中求,所以叫做「心法妙」。
  「妙法」虽然分为佛法妙、众生法妙、心法妙的三种意思解释,可是把它归纳起来,就是「心法之妙」。因为这一心之法,众生和佛都是具足,而且本来平等,在圣不增,在凡不减的。诸佛悟了这一心之法,就成佛,众生迷这一心之法,就沦为众生。真心是人人本具的,只因迷悟之差,就有「众生」和「佛」的分别。在这部法华经,就是佛陀兴大慈悲,赤裸裸地启示众生心中的一真如心,要使众生都能了悟这本有真心而修行成佛!
  莲华二字是譬喻,因为「妙法」二字的道理,很深奥而不容易了知,所以就以「莲华」来譬喻,以便于了知「妙法」甚深的道理。这「莲华」有「当体莲华」和「譬喻莲华」的两种意思。
  当体莲华——「当体莲华」就是「花果同时」的譬喻。以这花果同时,譬喻「因果同时」的道理。莲华和其他的花不同,其他的花,是花谢了才结子,可是莲华是正在开花的时候,莲子就在花瓣中了。花瓣和莲子,是同时而有的,叫做「花果同时」。以这「花果同时」,譬喻众生的因心,就是佛地的果觉,因心与果觉同时具足,因果同时的道理。可是详细的说来,众生的因心不但具足佛地的果觉,乃至具足著十法界诸法。一念嗔恚心起,就是地狱的因;一念贪欲心起,就是饿鬼的因;一念愚痴心起,就是畜生的因;一念嫉妒心起,就是修罗的因;一念修五戒的心起,就是人间的因;一念修十善的心起,就是天上的因;一念修四谛的心起,就是声闻的因;一念修十二因缘的心起,就是缘觉的因;一念修六度的心起,就是菩萨的因;一念修一乘实相真理的心起,就是究竟佛果的因。一念心为十法界之因,而结十法界之果,受十法界之报。虽然报应是在未来,可是当你一念心起,或善或恶,已经结成相当的果了。例如:起了一念嗔恚的心,就是地狱的因,有这地狱的因,未来决定要受地狱的苦报;而未来之所以会受地狱的苦报,是由一念心起的当儿就决定了的。这种一念心具足十法界的道理,也是「因果同时」的意义。
  譬喻莲华——「莲华」是生长在污泥中的,可是从污泥生长出来的莲花,是清净而不被污泥染污的。以这莲华在污泥而不染的道理,譬喻众生本具的自性清净心,虽然处在染污的烦恼中,而不被烦恼所染污。染污的烦恼,虽然能够盖覆著自性清净心,使自性清净心,埋没在无明烦恼中,而不能发生妙用,可是自性清净心的本体,是不会被无明烦恼所染污的。莲华在污泥而不染,就是譬喻真心在无明烦恼中而不染的道理,所以叫做「譬喻莲华」。
  上面把别题中的「妙法莲华」四字,分别解释好了,现在要解释通题——经。
  经字的梵语「修多罗」,翻译中国话叫做「契经」。「契」是契合的意思,经中所诠的道理,上能契合诸佛的真理,下能摄尽众生的根机。换一句话说,经中所诠的道理,是佛佛道同,永恒不变的真理,而且真理是随时随地适合于群众的需要的,所以叫做「契经」。
  又有将「经」字譬喻为「镜」或「径」的。镜子是要拿来照面孔的美、丑、染污或干净的。当我们拿起镜子一照,就知道自己的面目美、丑,干净或染污。而「经」是用来规范身心的行为的,当我们打开佛经一看,以之反省自己,就知道自己心之所念,身之所行,是邪是正,是善是恶。「经」的作用,和镜子一样,所以譬喻为「镜」。「径」是道路的意思,众生之所以能转凡成圣,就是依靠著经中道理的指示;经中的道理,就是指示众生,修行成佛的一条大道,所以譬喻为「径」。

  甲三  解释品题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2-19 01:11 , Processed in 0.179771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