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516|回复: 1

净公上人讲解菩提心集第一九二卷卍南无阿弥陀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2-3 16: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净公上人讲解菩提心集锦》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
罪亡心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
始从今日,乃至命存,
皈依佛陀,两足中尊;
皈依达摩,离欲中尊;
皈依僧伽,诸众中尊。(三遍)

诸佛正法圣贤僧,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所修施等善,为利有情愿成佛。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无边殊胜刹。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自致不退转。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净公上人讲解菩提心集第一九二卷







...,就怕货比货」。儒释道都是正法,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也是正法,只要宣扬正法,这个事情轻而易举就解决了。

  特别是在现在这个时代,我们利用科学工具,能将这些正法,每天在电视台播放两个小时,我相信三个月,邪就没有了;播上半年,一切邪知邪见就断根了,功归教育。如果不教化人民,人民迷失了方向,走错了路,不能责怪他。为什么?他没有错,他迷惑颠倒,他没有能力辨别,被邪知邪见人误导了。我们有责任、有使命帮助他回头,回头是岸。所以,我们总结这一句,一定要发心,要发长远心,永恒的利益安乐一切众生;在佛家讲,这一切众生包括十法界。这一句就是四弘誓愿里面「众生无边誓愿度」,这一愿才真正落实,『如是乃能发菩提心』。

  第三小段,每一句都非常重要,每一句我们都要认真努力的学习。为什么?少一句,你的菩提心就有欠缺,纵然发,不圆满。如果没有最后这一句,就是「要恒利益安乐一切诸众生」,那你的菩提心是假的不是真的,不但有欠缺,还不真实,必定有这一句,你的菩提心才真实;但是缺前面任何一句,你的菩提心有欠缺、不圆满。所以这几句当中,从「供事真善知识」起,一直到「要恒利益安乐一切诸众生」,后后胜於前前,愈往后愈重要,我们不能不知道。大乘佛法建立在菩提心的基础上,我们念佛求生净土,三辈往生教给我们的方法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八个字,我们不发菩提心,有「一向专念」不能往生。为什么?你求生极乐世界,功夫只做了一半,还缺一半,这个诸位同修一定要辨别清楚。不能缺少的「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菩提心怎么发法?我们今天讲的这个第三小段,就是讲发菩提心。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二二)  (第五卷)  2001/5/23  香港九龙  档名:12-40-05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掀开讲义第二面,倒数第五行:

  【四、发菩提心者】

  经典里面告诉我们,发菩提心的形象,也就是说「发菩提心」是什么样子?它跟不发菩提心有什么不一样?这个地方说了十一句,这十一句是纲目;换句话说,真正发菩提心的人,他起心...(净公上人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二二)  (第四集)  2001/5/22  香港九龙  档名:12-40-04》)


...要认真努力的学习。为什么?少一句,你的菩提心就有欠缺,纵然发,不圆满。如果没有最后这一句,就是「要恒利益安乐一切诸众生」,那你的菩提心是假的不是真的,不但有欠缺,还不真实,必定有这一句,你的菩提心才真实;但是缺前面任何一句,你的菩提心有欠缺、不圆满。所以这几句当中,从「供事真善知识」起,一直到「要恒利益安乐一切诸众生」,后后胜於前前,愈往后愈重要,我们不能不知道。大乘佛法建立在菩提心的基础上,我们念佛求生净土,三辈往生教给我们的方法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八个字,我们不发菩提心,有「一向专念」不能往生。为什么?你求生极乐世界,功夫只做了一半,还缺一半,这个诸位同修一定要辨别清楚。不能缺少的「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菩提心怎么发法?我们今天讲的这个第三小段,就是讲发菩提心。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二二)  (第五卷)  2001/5/23  香港九龙  档名:12-40-05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掀开讲义第二面,倒数第五行:

  【四、发菩提心者】

  经典里面告诉我们,发菩提心的形象,也就是说「发菩提心」是什么样子?它跟不发菩提心有什么不一样?这个地方说了十一句,这十一句是纲目;换句话说,真正发菩提心的人,他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一定跟这十一条相应;如果里面有一条不相应,他不是真正发菩提心。这个地方我们要细心的去体会,当然更应当要认真努力的学习。特别是修学净土的同修,大家都期望著将来要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真有,不是假的。蕅益大师自己契入境界之后,把他的别号改作「西有道人」,西是西方,西方真有,用这个名号来劝勉大众,决定不是假的。

  要怎样在这一生当中肯定往生极乐世界、有把握往生极乐世界?那你要记住佛在《无量寿经?三辈往生》这一章里头所说的条件:「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如果一向专念做到了,没有发菩提心,还是不能往生,所以发菩提心非常重要。这个地方的十一句,我们要常常记在心里,连同上面的这一节经文,就是第三、第四这两段,决定要背诵,你要不能够背下来,你怎么会记住?...(净公上人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二二)  (第四集)  2001/5/22  香港九龙  档名:12-40-04》)


...提心的形象,也就是说「发菩提心」是什么样子?它跟不发菩提心有什么不一样?这个地方说了十一句,这十一句是纲目;换句话说,真正发菩提心的人,他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一定跟这十一条相应;如果里面有一条不相应,他不是真正发菩提心。这个地方我们要细心的去体会,当然更应当要认真努力的学习。特别是修学净土的同修,大家都期望著将来要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真有,不是假的。蕅益大师自己契入境界之后,把他的别号改作「西有道人」,西是西方,西方真有,用这个名号来劝勉大众,决定不是假的。

  要怎样在这一生当中肯定往生极乐世界、有把握往生极乐世界?那你要记住佛在《无量寿经?三辈往生》这一章里头所说的条件:「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如果一向专念做到了,没有发菩提心,还是不能往生,所以发菩提心非常重要。这个地方的十一句,我们要常常记在心里,连同上面的这一节经文,就是第三、第四这两段,决定要背诵,你要不能够背下来,你怎么会记住?你在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怎么会跟它相应?所以首先第一个条件,要把这些最重要的经文要背得很熟。真正修行人,念头一动,立刻就要观察,跟这十一句相应不相应。果然相应,好,你的菩提心现前了;不相信、不相应,那要好好勉励自己发心。

  【1、拔济苦恼诸众生故发大悲心;大悲甚深无能测故。】

  我们现前著重在这一句的上半句,为什么?我们初发心。后面这半句『大悲甚深无能测故』,我们做不到,这是谁?法身菩萨。我们是初发心,没有这么深的境界,所以我们只著重前面这半句,要认真努力学习。『拔』是拔苦,特别是生在现在这个时代的众生,很苦!日子过得辛苦。我们自己不必要冷静思惟,心再粗、念头再杂,也明显感触到我们生活非常辛苦。苦,要把它拔除。『济』是救济,慈悲济世。我们看这些『苦恼诸众生』,现在的社会,无论在哪一个阶层,我们接触到的全都是苦恼诸众生。苦恼众生里面最苦恼的是人,六道...(净公上人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二二)  (第五卷)  2001/5/23  香港九龙  档名:12-40-05》)


...度心也没有,因缘心、四谛心都没有,上品十善心也没有;现在说老实话,中品、下品十善统统没有!有什么心?贪瞋痴,贪而无厌,起心动念都是干的损人利己,这还得了吗?起心动念总是想控制别人,总是想侵占别人,总是想压低别人,这一种心怎么不堕三恶道?三恶道不是佛菩萨惩罚你堕落的,不是的,也不是上帝、阎罗王对你的报复,是你自己的心跟三恶道相应,这么去的,自然而然你就去了,为什么?它跟你志同道合。所以古圣先贤才说「自作自受」。堕落在三途,心不平,怨天尤人,那好了,三途的时间可长了,到哪一天你知道这是自作自受,不再怨天尤人,你才能从三恶道出头,你才能离开,好难好难!

  所以世出世间这些大圣大贤,他们具足大菩提心,念念不是为自己,为度众生。「度」的意思,用现在的话来说,帮助,帮助众生离苦得乐;换句话说,众生的苦是由於迷而不觉,这些圣贤教诲,无非是启发人的觉性,帮助他觉悟,帮助他回头。单单用言教,对上根利智的人行,他一听他就明白。对中下根性不行,中下根性要做给他看,就是我们一般人讲的身教,以身作则,做给他看。像今天的社会,普遍提倡竞争,好像不竞争就活不下去;我们学佛,真正学佛的佛弟子,无论从事哪一个行业,绝不与人竞争,你这是真正佛弟子,你是真正发菩提心,你给社会大众看,你们竞争是这样,我不竞争也能活下去。竞争这个心多复杂,身心都受到伤害;不竞争,心是平和的,心情是安定的,是愉快的,是自在的,是充满智慧的。

  一个人竞争,天天要跟人争的时候,他的心不平,他充满了烦恼,贪瞋痴增长,智慧没有了。如果命里头没有,你竞争会争到,佛菩萨都去竞争了,我也去竞争。老实告诉你,你拼命争到的,都是你命里头有的;命里没有的,争到死也争不到,那你何必去争?所以古人讲「君子乐得做君子,小人冤枉做小人」,「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这一桩事情大家细心去念《了凡四训》你就明白了。袁了凡为什么不跟人竞争?他的命被孔先生算定,确确实实「一饮一啄,莫非前定」。去考试,...(净公上人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二二)  (第五卷)  2001/5/23  香港九龙  档名:12-40-05》)


...未到」。真正明白这个道理,我们才晓得我们的命运可以改变,没有福可以得福报,没有寿可以得长寿,「佛氏门中,有求必应」,我们要把这个道理告诉这些苦难众生,灾难是可以回避的,是可以消除的,只要你懂得这个道理,你懂得方法,如理如法的去修学,自求多福。我们要以悲悯之心去帮助这些苦难众生,悲悯心在那里推动我们,永远不疲不厌去做这个工作。

  世间人天天努力做工作,什么原因?他里头有利可图。假如你干这个工作,没有名、没有利,你会去干吗?「我干什么?」白干了!诸佛菩萨不图名也不求利,天天勇猛精进在这里干,为什么?为大悲心。他要是没有大悲心,他就不会去做了。天天做,锲而不舍,不疲不厌,大悲心,换句话说,是菩提心在推动他。这是我们现前必须要学习的,要学著时时刻刻不要忘记帮助世间苦恼的人,一定要能想到世间苦人多,我们很苦,比我们更苦的人还多。我们知道自己过得这么辛苦,是因为从前没有修福、没有种善因,现在努力的断恶修善、积功累德,改变我们现前生活环境,我们要改变,这就是我们学佛的成绩表现。

  我早年在台湾,初学佛的时候,很多同修喜欢给我算命看相,许多人算命,回来都是得一个结论:「短命,没福」。有一年,好像是我五十岁的时候,瑞三的李居士,他去找一个很有名的算命先生,他把我的八字拿去给人家算,算命先生看到这个八字,皱著眉头问他,「这个人还在吗?」他说在,算命先生觉得很奇怪,他说「他干什么的?」他...(净公上人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二二)  (第五卷)  2001/5/23  香港九龙  档名:12-40-05》)


...伤害它,跟你很接近。由此可知,我们中国人跟台湾人杀业太重,它们大概是看到这个人杀气腾腾,赶快跑。确实,如果我们没有杀害一切众生的念头,那我们的气就非常祥和,一般人讲气,佛法里面讲光,这些众生大概都能看得出来。

  人心的善恶,显示出来的光不一样,有的光非常祥和,有的光很恐怖;像我们看太阳光刺眼睛,月光清凉,光不一样。所以末后这一句『悉包纳故』,包纳是所有一切众生之类我们要爱护它,要尊重它,决定不能伤害。看到它受苦受难,我们要救护它。『救护怖畏诸众生故』,我们要从内心里面,把伤害众生的念头断掉,这一条才能做得圆满。不但不害众生,回过头来尊重一切众生,爱护一切众生,时时刻刻帮助一切众生,这是菩提心。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

  下面有一些同修发心皈依,我们跟大家做一个三皈仪式。皈依,在讲席当中陆陆续续也讲了很多,一定要懂得皈依的意义。这样说起来至少也需要两个小时,我们为了节省时间起见,三皈过去讲过三、四次,都留著有录像带,已经做成光碟,诸位一定要带回去多看几遍,知道什么叫皈依。皈是回归,依是依靠,我们从哪个地方回归?依靠什么?一定要清楚、要明了。这是学佛第一门功课,第一堂课,也是我们真正以佛为老师;简单的说,我们要依靠佛,但是一定要懂得佛的意义。我皈依三宝了,三宝真正的意义要懂得。

  「佛」是觉悟,我们对於宇宙人生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我们迷惑,从迷惑回过头来,我们要...(净公上人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二二)  (第七卷)  2001/5/24  香港九龙  档名:12-40-07》)


...图五欲六尘的享受,你就会遭到障碍。如果你万缘都放下,障碍就障不住了。在佛法里面讲的是,『发无著心』,「著」,经上常讲的著相,再也不执著了。所以,头一个要舍离自私自利。《金刚经》上佛教我们,「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我们要把这四相舍掉。四相里面的根,「我相」,如果我们做到无我,想想他障碍谁?你就永远离开障碍、脱离障碍了。有「我」,我要名,我要利,我要地位,我要权力,麻烦都来了,所以佛教我们要舍离。能够舍四相、离四相,那就是一切障碍法你就远离了,「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你就证得了。「无著心」就是《金刚经》上讲的这八个字,「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好!这一句是「应无所住」,下面几句是「而生其心」,生菩提心,生广大心。所以,心里头有丝毫贪著,不但你在道业上不能成就,世间事业也不能成就;你能成就,成就是一时,你的成就不能够很久,不是永恒的成就。

  我们在历史上看到,在中国孔子、孟子,在佛门里面释迦佛,诸位大菩萨们,他们的成就是真实的、究竟的、圆满的、永恒的。为什么?他没有私心。我在讲席当中常常劝勉同学们,我们的基本障碍十六个字:「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这十六个字要不能舍离,你道业就谈不上了。不但你不能够契入,我们一般人讲证果,你不可能证果,你连开悟的指望都没有。在佛法里面纵有小成就,那是你的福德因缘,不能久享。如果严重的嫉妒障碍,那就很可惜,把你一生的成就都遮盖抵...(净公上人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二三)  (第一集)  2001/6/2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41-01》)


...印光大师讲的话没错,对於善知识、对老师,一分恭敬你就有一分成就,两分恭敬你就有两分成就,十分恭敬你就有十分成就,尊师重道。一个人真正能做到孝顺父母、尊师重道,无论在世法、在佛法没有不成就的。这种成就永远垂诸青史,这是真实的成就,永恒的成就,我们应当要学习。一定要舍离执著,要知道执著是障碍法,我们一定要发无著心。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二三)  (第二卷)  2001/6/2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41-02

  请掀开讲义第三面第三行看起:

  【七、普遍法界诸佛刹故,发广大心。】

  向下这五句,都是「而生其心」。前面一句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是真正的菩提心。中国古老谚语常说「量大福大」,我们要细心观察这个人有没有福报,你就要留意看他的心量,量大之人必定有大福,纵然现在他还没有发福,可以肯定他将来必定发达。我们从历史上去观察,乃至於从现在社会上仔细去观察,确实很有效验。如果一个度量小的人,他纵然是发福、发达了,那是他前生所修的福,我们也能够肯定他,他福享尽了,他就衰了,所以他前途不是旺相,是衰相。唯有心量大的人,现在虽然没有发达,他前途是兴旺的气象,不一样,细心观察能看得出来。所以量大福大,我们要学习。

  菩萨在此地教给我们,『普遍法界诸佛刹故』,我们要有这个心量。现在人前途为什么有限?量太小了。世间人量最小的,只顾他自己一身,很可...(净公上人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二三)  (第二卷)  2001/6/2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41-02》)


...可思议」。佛给我们说的概略的状况,我们还是能够思议,但是这不是实相,我们要从佛所说的细心去体会,你才能得到真实,你才能够体会到实相。「住」这个观念是错误的,实在讲,它只是一个抽象概念而已,决非事实。但是我们凡夫被这个观念迷惑,被这个观念障碍了,障碍了我们自性本具的智慧,障碍了自性本具的德能,这一个错误,使我们的损失太大太大了,所以佛在般若经上教我们「应无所住」。

  生心就是发心。发什么心?发帮助一切没有觉悟众生的心。前面讲的无著心、广大心、无边心,后面无垢心、清净心、大智心,佛在经上说得多。我们修学大乘,把佛所说的归纳,为什么?纲领愈简单,我们愈得受用。所以佛把所有一切的发心归纳成一个菩提心,全都是菩提心,不过是菩提心的细说,方方面面来解释。我通常在讲席当中把它归成五个: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比较好记,这就是菩提心,圆圆满满的菩提心。广大心、无边心都是在平等心里头,都归在平等,平等就没有边际。

  前面经文上给我们讲「等虚空界」。「菩提心」要是从字面上来讲,菩提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是觉悟,宗门里面所讲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所以称为大菩提心。这个心就是真心、就是本性,一切众生各个具足,没有例外的。是我们自己真心,真心多大?等虚空界。虚空界有多大,我们的真心体、相、作用就有多大。你要问为什么?《华严经》上讲得好,虚空法界、国土众生,「国土」是讲诸佛刹土,「众生」就是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无量无边。它的根源是什么?「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是我们自己真心变现出来的。心在哪里?宗门语录里面记得很多,这是祖师大德测验学生,往往提出这个问题来。在哪里?学生回答的不一样,但是都被老师肯定。在哪里?略举一个例子,它无所不在。这就让你真正认识能变跟所变,能变的是心,所变的是虚空法界、国土众生,能变跟所变是一不是二,这个理很深,确实很不容易懂。
...(净公上人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二三)  (第三集)  2001/6/2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41-03》)


...么叫「不二」?离开妄想分别执著,动静一如,动静不二,你就见到了,你就体会到了,那是真正的受用。

  心量要大,心量没有边际,边就是界限,我们今天用最简单的话来说,学佛的人对待一切众生不能分界限。换句话说,不可以分国土的界限,你是这一国的人,他是那一国的人;不能分族群的界限,像中国,我们是汉族,他是藏族、他是蒙族、他是满族,你就有边际了,无边心,不分,没有界限;也不分宗教。离开一切分别执著,一切众生一家人,我们跟一切众生相处,清净心现前,平等心现前,真诚心现前,大慈悲心现前,真正相亲相爱,互相尊重,互相协助,互助合作,世间多美满。由此可知,有边际的心,就是有界限的心是迷,没有真正觉悟,不是菩提心,无边心是菩提心;心量小不是菩提心,广大心是菩提心。这一句就是讲:有界限的不是菩提心,无界限的是菩提心。

  诸位要记住,菩提心是我们的真心,菩提心是我们的本性。特别是修学大乘佛法,我们净土宗,一般人讲最方便的、最稳当的。但是为什么念佛人那么多,不能各个往生,原因在哪里?我们要知道,原因在他没有发菩提心,只是会念佛。念佛念得很勤,念得不错;但是佛在《无量寿经》告诉我们,往生的条件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他「一向专念」做到,「发菩提心」没有做到,心胸还是那么狭小,佛念得再好,到最后不能往生。这桩事情是事实,我们不要看别人,我们自己就是。怎么知道自己就是?我们从佛经教诲里面细细去体会,我们今天在座的同学,每一个人过去生中,生生世世都修这个法门,所以你对於净宗的善根非常深厚,过去生中不知道学了多少次,现在一遇到就生欢喜心,又遇到了。过去生中修学那么多次数,你为什么没有往生?就在这里疏忽了,知道念佛,不晓得发菩提心。念得再好,这两句做到一句,打分数满分也是五十分,还是不及格。诸位同修一定要记住,要想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发菩提心;因为它是大乘。在净业三福里面,第三句头一句话说:「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一句多重...(净公上人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二三)  (第三集)  2001/6/2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41-03》)


...稳当的。但是为什么念佛人那么多,不能各个往生,原因在哪里?我们要知道,原因在他没有发菩提心,只是会念佛。念佛念得很勤,念得不错;但是佛在《无量寿经》告诉我们,往生的条件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他「一向专念」做到,「发菩提心」没有做到,心胸还是那么狭小,佛念得再好,到最后不能往生。这桩事情是事实,我们不要看别人,我们自己就是。怎么知道自己就是?我们从佛经教诲里面细细去体会,我们今天在座的同学,每一个人过去生中,生生世世都修这个法门,所以你对於净宗的善根非常深厚,过去生中不知道学了多少次,现在一遇到就生欢喜心,又遇到了。过去生中修学那么多次数,你为什么没有往生?就在这里疏忽了,知道念佛,不晓得发菩提心。念得再好,这两句做到一句,打分数满分也是五十分,还是不及格。诸位同修一定要记住,要想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发菩提心;因为它是大乘。在净业三福里面,第三句头一句话说:「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一句多重要!

  《华严经》好,分量大,讲得详细。什么叫菩提心?我们从前面一直念下来,「大悲心」是菩提心,「大慈心」是菩提心,「安乐一切众生心」是菩提心,「饶益一切众生心」是菩提心,「怜悯一切众生心」是菩提心,「无著心」是菩提心。前面讲「广大心」是菩提心,今天我们念到「无边心」,后面还有「无垢心」、「清净心」、「大智心」。试问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我们是不是都具足这些心?菩提心才圆满。有一、两条,缺得很多,
 楼主| 发表于 2017-12-3 16:08 | 显示全部楼层
菩提心不足,就是因为这个原因,生生世世念佛都没有办法往生。这一生我们又遇到这个法门,我们的缘很殊胜,能够在这个地方接触到《大方广佛华严经》,这部大经,彭际清居士说这是大本《无量寿经》,他讲《无量寿经》即是中本《华严经》,《华严经》就是大本《无量寿经》。我们有缘遇到大本,於是经上讲的这些原理原则,我们这才真正能体会到,否则的话,什么叫菩提心,真的搞不清楚。《起信论》说了三个:「直心、深心、大悲心」,《观经》里面也说三...(净公上人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二三)  (第三集)  2001/6/2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41-03》)


...这两句做到一句,打分数满分也是五十分,还是不及格。诸位同修一定要记住,要想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发菩提心;因为它是大乘。在净业三福里面,第三句头一句话说:「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一句多重要!

  《华严经》好,分量大,讲得详细。什么叫菩提心?我们从前面一直念下来,「大悲心」是菩提心,「大慈心」是菩提心,「安乐一切众生心」是菩提心,「饶益一切众生心」是菩提心,「怜悯一切众生心」是菩提心,「无著心」是菩提心。前面讲「广大心」是菩提心,今天我们念到「无边心」,后面还有「无垢心」、「清净心」、「大智心」。试问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我们是不是都具足这些心?菩提心才圆满。有一、两条,缺得很多,菩提心不足,就是因为这个原因,生生世世念佛都没有办法往生。这一生我们又遇到这个法门,我们的缘很殊胜,能够在这个地方接触到《大方广佛华严经》,这部大经,彭际清居士说这是大本《无量寿经》,他讲《无量寿经》即是中本《华严经》,《华严经》就是大本《无量寿经》。我们有缘遇到大本,於是经上讲的这些原理原则,我们这才真正能体会到,否则的话,什么叫菩提心,真的搞不清楚。《起信论》说了三个:「直心、深心、大悲心」,《观经》里面也说三个:「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这经讲得好,这经讲十一个,十一条,讲得这么细,让我们晓得什么叫菩提心。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还分界限,分来分去,到最后障碍了自己往生,你说冤不冤枉!我们对一切不同的国家,在佛法讲,不同的诸佛刹土,那范围就更大了,不同的国家,在我们一国当中,不同的省籍、不同的县市、不同的村庄、不同的族类、不同宗教信仰,以一个平等心对待,以一个真诚心对待,你的菩提心就具足,你就真发菩提心了。

  这个事情我们确实要多想想,佛法里面叫「参」,要好好的去参究,不是叫你研究。一定要落实在自己生活当中,真正把它做到,一切时、一切处,对人对事对物,我们都是真诚、清净、平等、慈悲。但是有一些众生,我们想帮助他,他不接受,这叫无缘。佛家常讲「佛不度无缘众生」,不是佛不度,是他拒绝,他不接...(净公上人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二三)  (第三集)  2001/6/2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41-03》)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2-2 21:07 , Processed in 0.160777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