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295|回复: 1

净公上人讲三学集第六四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1-28 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净公上人讲三学集锦》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
始从今日,乃至命存,
皈依佛陀,两足中尊;
皈依达摩,离欲中尊;
皈依僧伽,诸众中尊。(三遍)

诸佛正法圣贤僧,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所修施等善,为利有情愿成佛。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宗订的五个科目。第一个方便就是净业三福,其次六和敬,这一条不能疏忽。西方世界「皆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如果我们不善,怎么能往生?念佛念得再好,我们的心不善、我们的行为不善,还是去不了!所以心行要善,要能跟一切众生和睦相处、平等对待,这是往生弥陀净土所必须具备的条件。由此可知,我们在这世间不能跟一切人事物相处,那就变成往生的障碍。因此,六和敬非常重要。六和敬,实实在在讲,它依据的原理原则,就是普贤菩萨的「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菩萨这两愿就落实在六和敬里头。我们要重视,要学能跟一切人和睦相处。无论是善缘恶缘、顺境逆境,都是自己修行往生的增上缘,道理要懂,境界现前要知道怎样去转。
  第三,三学,戒定慧三学。第四,六波罗蜜。起心动念要与三学相应,处世待人要不违背六波罗蜜。最后我们也是归到普贤菩萨十大愿王,以此为方便,再具备信愿行这三个条件,这才能往生。信愿行三资粮是要建立在三福、六和、三学、六度、普贤十愿的基础上,这个人决定得生,这一生决定不空过。所以我们这一生想真正求得西方净土,亲近阿弥陀佛,做弥陀的弟子,这个基本的条件,就是此地讲的方便,不能不具足。少一条,往生就没有把握。这五个科目门门具足,我们往生有信心、有把握。
  清凉大师又说:「出世间上上净」这里头又有两种:一种是「真极」,真极我们可以讲是究竟圆满。那是什么人?那是诸佛如来。第二种是没有真正做到究竟圆满,这是等觉以下。世...(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七三八卷)  2002/06/14  澳洲净宗学会  档名:12-17-0738》)


...在经教上长年学习,过错总是不免,而自以为是,这是最大的毛病。自己不知道自己的过失,还以为自己学得不错,也以为自己讲得不错。最精彩的地方、最重要的地方疏忽了,这成什么话!所以世出世法,干哪一桩事都不容易,这是我们几十年亲身经历的。总算因缘殊胜,知道回头,回头是岸!
  就本宗华严教义来看,《华严经》上讲,「十信菩萨,即有净土。」跟一般大乘讲的不一样。何以十信菩萨就有净土?往下这个经文我们就看到了。实在讲,这里头佛也常讲,「心净则佛土净」。十信里头初信位,初信位何以有净土?他心清净了。这个道理讲得圆满,心净则国土净。修净宗修什么?就是修清净心。在哪里修?在日常生活当中修,在六根接触六尘之处修,修戒定慧三学。无论在什么场所,世法、佛法头一条要守规矩,守规矩就是持戒,要守法,守法就是持戒。决定不犯规,决定不犯法。这个规矩、这个法律是有问题的,对我们修行是有障碍的,要不要守?要守。「佛法在世间,不坏世间法」,这个地区如果是有法令禁止佛法弘传的,我们在这个地方就决定不能够弘传佛法。为什么?如果你在这个地方偷偷的还来弘扬佛法的话,你破坏了规矩,破坏了佛教的形象,这个事大!现在它有这个法律不准弘扬,也许过几年它就改正、它就修订了。
  学佛的人要有耐心,决定不做犯法的事情,不做违规的事情。又何况今天世界交通方便,是个开通的世界,这个地区禁止,那个地区不禁止,我们到不禁止的地方去弘法,到欢迎佛法...(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七三八卷)  2002/06/14  澳洲净宗学会  档名:12-17-0738》)


...五十三参!「法门无量誓愿学」,他有条件、有资格。我们现在不行,我们现在听一个人的,就会受他影响,自己没有智慧,把自己的心搞乱,得不到清净心。清净心能开悟,你学得太多、太杂,变成什么?变成佛学常识,学到最后这是世间的佛学家,你成就的是什么?世智辩聪、记问之学。你会讲得头头是道,你的烦恼不断,你的习气不断,你的贪瞋痴慢不断,你还是出不了六道轮回,这么个道理,我们不能不知道。
  所以一定要亲近一个善知识,在一个善知识里头得清净心、得平等心,你得到了!如果得不到清净、平等,你就没有资格出师;中国古时候讲出师,现在人讲毕业,你就毕不了业。所以你跟定一个好老师,老师有责任、有义务指导你、帮助你,成就你戒定慧三学。那个戒就是规矩、方法,老师有一套方法、有一套规矩,你必须要遵守,你从遵守,你的心慢慢定下来、静下来了。定到一定的程度,智慧开了。到智慧开,老师自然就打发你,劝你去参学。参学是成就后得智,就是无所不知。
  这一句经文里面,『所谓诸菩萨』,不是普通人,这都已经毕业了,在自己老师那个地方修学完成,毕业了。毕业之后怎么样?『亲近一切善知识』,这不就是五十三参了吗?善财从文殊菩萨那个地方毕业,出来参学,他是菩萨,他不是普通人。他是什么菩萨?圆教初住菩萨,你看看他第一个参访的是德云比丘,《四十华严》里面称为吉祥云比丘,吉祥云比丘是初住菩萨。他要不到初住的程度,他就见不到初住菩萨,他也没有办...(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七三八卷)  2002/06/14  澳洲净宗学会  档名:12-17-0738》)


...等根性的人最多,正是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换句话说,中等根性的人,非常容易受外面环境的影响。环境里面特别重要的是人事环境,他亲近好人,他自然就是贤人君子;他亲近恶人,他自然就会造恶,带给社会许许多多的祸害,必然的道理。佛在此地教导我们,亲近善友、亲近善人,这是世出世间道学成败的枢纽,是不能够不知道的。所以在前面第一句里面讲到,「亲近一切善知识同善根故」。
  接著这一句,『增长广大功德云』。什么是功德?智慧是功德,世出世间无量无边的功德都是从智慧生的,这个我们不能不晓得。从慈悲心生的,慈悲又是从真实智慧里头生的。没有真实智慧,怎么能发大慈悲心?由此可知,佛法的教学为什么那样的重视智慧。戒定慧三学,是以慧为目标。戒是手段,定还是手段,因戒得定,因定开慧,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所以,戒律是手段的手段。没有戒,人不守法、不守规矩,诸位想想,他那个心怎么能定?要达到心定,也就是心地的清净平等,从哪里学?从守法、守规矩,这就是持戒,从这个地方下手,我们才能够得清净心、平等心,心安理得。这个样子,他才生智慧。诸位一定要知道,智慧不是来自外面的,外面只不过是个缘而已,真正的因是清净平等心,清净到极处,心地一丝毫杂染都没有,这个心起作用就是智慧。要是把心地里面的杂染除掉,持戒有功。
  佛在《十善业道经》上教导我们:「不容毫分不善间杂。」毫分是很少很少,极少不善不净夹杂,我们的智慧就不开...(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七三九卷)  2002/06/15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0739》)


...动心,决定不起念,好好的照顾自己,这比什么都重要。照顾自己的清净平等觉,培养自己的清净平等觉,增上自己的清净平等觉,这就是「修习一切出要行故」。
  我们再看清凉大师对我们的开示,「二乘出要,唯止与观」。二乘是阿罗汉、辟支佛,他们出,出离六道轮回。要出六道轮回的修行法门也多,也是八万四千法门,也是无量法门。无量法门把它归纳,总的纲领、总的原则不外乎止观;止观就是禅定,禅就是观,定就是止。所以禅定翻译里面最普遍的叫「静虑」,静就是止,虑就是观。所以禅定它不是个死定,它活活泼泼,它里头有生机。
  止观这两个字,这个名词,用最浅显、最通俗、最容易懂的解释,经上有,止是「息灭贪瞋痴」,观是「勤修戒定慧」。「勤修戒定慧」是观,「息灭贪瞋痴」是止。贪瞋痴是见思烦恼里面的思烦恼,这个断掉了,见思烦恼就断尽了。「勤修戒定慧」就是为了「息灭贪瞋痴」,证阿罗汉果,超越六道轮回,这是世尊在经论上讲得很多很多。
  修小乘,他要抓不住这个纲领,「勤修戒定慧」,他没有「息灭贪瞋痴」,那个戒定慧不能产生力量,灭不了贪瞋痴,出不了三界。不但出不了三界,出不了欲界。佛跟我们讲得很清楚,色界天人,这是初禅以上,色界天人没有瞋恚,瞋断掉了,贪还有,痴还有。
  所以我们自己想想,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心里会不会难过?会不会有一点瞋恚?看到别人的好事,心里有没有嫉妒?嫉妒是瞋恚的一分。如果还有,我们自己一定要清楚,不但出不了六道轮回,出不了欲界。你修得再好,修再大的福德,你也不过是欲界天的福报,色界没有分。色界天人虽然有贪,那个贪的念头非常微薄,为什么?你想想看,「财色名食睡」他都放下了,可见得他对於五欲一丝毫贪婪都没有,瞋恚断了。他还有很微弱的贪,他有色身,他有居住的宫殿、楼阁、园林的环境,生...(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七四一卷)  2002/6/16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0741》)


...。】
  前面两句我们也说得很多,尤其是如何落实在我们实际的生活当中、工作当中、处事待人接物,这样的学问才是真正的实学。学了就管用,学了真的得受用、得利益,而不是所学非所用。所学非所用我们决定不干,我们没有那么多的时间,也没有那么多精力去浪费。
  所以对自己修持,总的原则纲领是清净心,心净则佛土净。利他的事业是菩萨一定要做的,自行化他,利他的事业决定不能够破坏自己的清净平等觉;如果与自己的清净平等觉相违背,利他的事情就不能做。这个道理一定要懂。佛在经上讲得很多,自己没度,想度别人,无有是处!
  自己什么得度?自己要证得清净平等觉,觉就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清净是戒,平等是定,觉是慧,戒定慧三学没有成就,我们度化众生是协助的,是帮助别人做的;自己戒定慧成就了,那是完全为众生。像此地,这初地菩萨、这十地以上,他不是为自己,他是为众生。前面讲过「为生修行」,可见得他不是为自己。「为生修行」,就是修种种行是示现做样子给众生看的,在教学里面我们讲的身教,示现一个榜样给人看,是这个意思。这是自度之后,那就完全度他。
  所以在前面讲过菩萨修行,菩萨是以度众生为修行,他的修行是无碍辩才。小乘的修行,那是唯止与观,那真的是叫自利;大乘修行,无碍辩才是利他的,利他就是自利。在初学的,自利就是利他,自利是我准备利他,我现在先要把自己充实起来,然后才能利他。到自己已经充实了,登地了,这个时候完全利他,利他就是自利。
  佛经上这些话我们要很深刻的去体会,佛...(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七四三卷)  2002/6/17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0743》)


...貌没有改变,你修行没功夫;体质没有改变,你的功夫不得力。前面我不是跟诸位说过吗?佛法的教学是要把你病痛的部位让它恢复正常,我这个手臂麻木了,麻木是不正常,恢复正常。人身体正常是不生病,一点毛病都没有,这是正常。能做到吗?能。怎么会不能?然后你要晓得,你这个身体为什么会有病,为什么会不正常?病从哪里生的?病从妄想生的。
  所以佛讲贪瞋痴是三毒,什么毒?病毒。你里面有病毒,外面五欲六尘那是污染。内里头有病毒,外头有污染,内外一交接,病就来了,就这么回事情,这才是一切众生所有一切病的病源。
  佛菩萨没有病,什么原因?心清净。内里面没有三毒,贪瞋痴断了,没有三毒;外面不受感染,外面他持戒,他有戒定慧,决定不会受外面的感染。所以他身心健康,他没有毛病,健康长寿。寿命的长短自己可以主宰,这个世间需要多住,就多住几年;觉得没有必要了,随时可以走,生死自在,来去自如。这是佛法修了有那么一点功夫,有那么一点好处,我们得到了。
  所以我常常也勉励同学们,形象招牌重要,我们总不能够把佛菩萨的招牌砸坏了。我们的形象就是佛菩萨的招牌,人家看你学佛,学佛有什么好处?这个形象端出来就是。真的,不是假的。经里都有证据,释迦牟尼佛形象好,招牌好。阿难尊者为什么出家?就是看到释迦牟尼佛形象动了心,《楞严经》上他自己说的。释迦牟尼佛问他出家因缘,「你是什么因缘发心出家的」?他看到佛的相好,看到佛身体健康,一...(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七四七卷)  2002/6/19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0747》)


...真信。怎么样才能真信?你要了解,你了解得不透彻,你的信不真实,你半信半疑,那个信愿若有若无,不起作用。所以,你要真信。
  真信,现在读经难,为什么?不懂。所以,你一定要找机会听讲。现在讲经的录相带、录音带、VCD流通得很普遍,《无量寿经》我讲过十遍,第十一遍在新加坡讲,没讲完,最后一遍讲得很详细。要多听!有机会听听大乘经,对佛法有正确的认识,然后你再选定一个法门,一门深入,专学专修,你会有成就。佛法跟世间法没有例外,都要专攻,不能学杂,不能学乱;这一杂乱,你是一无所成!一定要懂得,佛法的修学,无论是哪个法门、无论是哪个宗派,大乘也好、小乘也好,宗门教下、显教密教,总的原则、总的纲领决定不离戒定慧。如果与戒定慧相违背,那就不是佛法。广义的来说,戒是方法,你一定要遵守方法。你遵守方法,教你一门深入,你心是定的;你同时学很多法门,你心是乱的,你不能成就。我们要成就的是戒定慧,一门,专攻一门。你专攻《无量寿经》或者专攻《阿弥陀经》,念阿弥陀佛,你能得念佛三昧,念佛三昧就是定。三昧功夫深了,就开智慧,符合《弥陀经》上学习的标准,「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一心不乱是定,心不颠倒是慧,它确确实实没有离开戒定慧三学。信愿持名,跟前面祖师开示的「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信愿持名」,都是属於戒律,方法!你能够遵守,能够照这个方法去修行,念佛三昧、一心不乱你能够证得,你怎么会不成就?
  功夫成片上等的,往生就自在。不但是有把握,想什么时候去,什么时候都可以去。可以早一天去,如果这个世间还有有缘的人得度,我们也可以晚个几年去,帮助他们,把他们都带去。这就叫生死自在,世间还有什么事情比这个更殊胜?你们去想想,生死自在!想去就去,想留就留,一点障碍都没有!去留都不是为自己,都是为众生。也许有人问:去,那还为什么众生呢?你走了!留,可以说你为众生,去,为什么说为众生?去,还是为众生,你要了解众生的根性。如果常住在...(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七四九卷)  2002/06/2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749》)


...上慢,自己太粗心、太大意了。
  我们读传记,蕅益大师,这是我们净宗了不起的一位祖师,蕅益大师的成就很值得我们学习。他在没有学佛之前,读儒书,是孔子的信徒,毁谤佛法。学佛之后忏悔,知道佛门广大。这都是菩萨示现,做给我们看的。受了戒之后,他知道戒没有办法做到,受戒之后,回来在佛菩萨面前退戒。比丘戒退了,做不到,一生他持沙弥戒、菩萨戒。所以我们在一些著作上看到他老人家提名「菩萨戒沙弥」,他不敢称比丘,这是懂得的明白人!
  古时候许许多多的大德不敢用菩萨、比丘这种称号,连翻经的大德,他称什么?他称沙门。沙门是什么意思?沙门是学生。这是印度话,古印度出家修行人的通称,翻成中国的意思叫勤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沙门是这个意思,通称学生。我「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贪瞋痴有没有息灭?还不一定。戒定慧有没有成就?也还不定,用这个称号。我们看到安世高大师的著作,他那个名题就是用的沙门。到我们这个时代,真的叫无知,过去炳老所说的「胆大妄为」,我们现在真的属於这一类,疏忽事实真相,以为自己了不起。佛经上讲增上慢,学得愈多,傲慢愈严重,叫增上慢。
  从前李老师给我们上课的时候讲了个笑话,跟我们讲什么叫增上慢。他举有个不孝的儿子,父母在乡下种田,不认识字,辛辛苦苦把他养大,送他到学校念书。念到小学毕业了,就很傲慢,自己认为了不起,父母没有念过书,不认识字。小学毕业,就已经有傲慢的那个态度表现出来;到他中学毕业,傲慢心愈增长;到大学毕业拿到一个博士学位,他那个眼睛慢慢长,长到头顶上去了,看不到父母...(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七五九卷)  2002/6/2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759》)


...女人」,没有说恶男人恶女人,没有这个说法,善男子善女人!那个善的标准,就是「净业三福」第一条。所以我们想一想,我们有没有做到孝养父母?有没有做到奉事师长?老师的话我们有没有接受?有没有依教奉行?有没有对老师尊重?老师教导你的,你不听,你没有照做,师道有亏。在家里头不尊重父母、不知道孝养父母,子道亏了,你怎么能做佛弟子?
  佛弟子的标准,在家是孝子,在校是好学生,这个条件才是佛弟子。佛弟子各个都是善男子、善女人。如果达不到这个标准,你在佛教僧团、道场里面,你是来破坏道场的。那是哪些人?魔王的眷属,魔王的子孙。
  世尊当年在世,魔王波旬想障碍世尊八相成道,魔来扰乱。释迦牟尼佛他确实有圆满的戒定慧的功德,魔不得其便。魔也不错,到没有办法破坏你了,他掉过头来,他当护法神。但是障碍佛法那个念头他没有断,对释迦牟尼佛佩服得五体投地。魔王波旬对释迦牟尼佛讲「等到你老人家末法时期,我会破坏佛法」。佛就说「佛法是正法,一切邪恶都不能破坏正法」。魔王波旬说「到那个时候,我叫我的魔子魔孙统统出家,加入你的僧团来破坏你的佛法」。佛听了之后流眼泪,一句话不说。经典上有一句话讲「譬如狮子虫,还噬狮子肉」,到你家里来了!
  所以我们今天要明白、要认识自己,我学佛受了三皈,我是佛的弟子,还是魔王眷属?自己要认识自己。如果是佛弟子,真的佛弟子,你的前途是一片光明。如果是魔的弟子,魔子魔孙,那是专门做破坏...(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七五九卷)  2002/6/2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759》)


...样的身相。世间人心目当中圆满的相好,他就有能力示现,他的福德够标准了,来教化众生。
  我们修学也是同样的道理,自己还没有成就的时候,不能离开老师。古时候讲离开老师叫出师,现在人叫毕业。你还没有毕业,你不能离开老师,你不能离开学校。毕业之后,你要离开老师,你要离开学校,你要把你所学的东西到社会上去做实验;实验有了效果,你就可以教别人。所以说教学相长,教化众生就是自己在学习,自学跟化他结合成一体,不能够把它分作两截。
  诸位想想,这是回向偈里面讲的真实庄严,「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什么功德?念念都具足圆满功德,行行都具足圆满功德。为什么?每一个念头、每一个行为、每一个动作都与三学相应,戒定慧;都与六度相应,六波罗蜜;都与四摄、四无量心相应,那怎么不是功德?真实功德!以此功德,庄严国土。菩萨所在之处,菩萨游行之处,经上讲『世界海无边庄严劫转变』。
  现在我们这个世间众生很苦,菩萨来不来?菩萨来,菩萨来得很多。幸亏菩萨游化在我们这个世间,前面跟诸位同学报告过,菩萨以真实庄严来缓冲众生的恶业。恶业是破坏庄严,如果没有这些菩萨在世间,这个世界就会坏了、就不能住了。菩萨在哪里?菩萨在我们这个世间,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我们肉眼凡夫见不到。如果你常常读诵大乘、学习大乘,渐渐心地清净,智慧开了,你就有能力见到,你明白了,到处都是。菩萨所表现的有时候跟一般人完全一样,有时候跟一般人不一样...(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七六0卷)  2002/6/28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760》)


...。我们看看,不要看别人,看自己,看别人我们得不到利益,我们从这个地方回光返照,我们起心动念都是自私自利,庄严灭了。
  佛菩萨住世,起心动念是怎样利益众生?帮助众生转迷为悟,转苦为乐,转凡成圣,那是庄严。大公无私是庄严,现在这个念头没有了。佛陀在世,大家都接受佛陀的教诲,知道孝亲尊师,懂得为人处世之道。现在佛不在世,虽然经典还流传在世间,没有人去读,读了也不能了解,有时候真的错解如来真实义,曲解如来真实义,自己妄念纷飞,严重的分别执著。所以,你的心虚伪,不但是欺骗众生,还欺骗自己,确实是自欺欺人,欺人自欺,真有!起心动念都是恶念,怎么是恶念?你仔细去观察就晓得,都落在贪瞋痴里头,念头不会落在戒定慧。念头要是跟戒定慧相应,那就是庄严国土,他念头跟贪瞋痴相应贪是饿鬼的业因,瞋是地狱的业因,痴是畜生的业因。由此可知,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他庄严三恶道,他不是庄严佛国土。不但不能庄严佛国土,人天国土的庄严都失掉了。这是要细心观察,你才能够看得出来,否则的话,你看现在这花花世界,样样都好像很繁荣,那是你看走了眼,你看花了。你要细心去观察,你才能看出世间的真相,这真相是因果的真相。
  所以说这个世间的庄严,确确实实,如果我们稍稍读一点历史,读一点古时候那些作家的文学作品,你看他们记载的那个时候社会大众生活的状况,跟我们今天的社会做一个比较,你就发现不一样。那个时候的人有道德,讲仁义,孝悌忠信不是嘴里头说说,他真做...(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七六四卷)  2002/07/1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764》)


...一切经论里面选一、两种专修专弘,这是法器。除这一念之外,决定不掺杂杂念。修学期间,务必要断绝外缘,与信徒都不能往来,避免杂心闲话。不需要跟世间人往来,往来你就会受感染,你心就不能清净。不能往来,把身心整个定下来,静下来,才能办道。
  佛教我们成就,确确实实有一套规矩,这一套规矩我们不能够遵守,学习要想有成就,那是不可能的,谚语所谓「不依规矩,不成方圆」。佛法的修学是有成规的,这个规矩,释迦牟尼佛讲得很好,不是他制定的,规矩从哪里来的?他说佛佛相传,无量劫前诸佛一代一代传下来,都是这个规矩成就的。「因戒得定,因定开慧」,这是修学,不论是宗门教下、显教密教、大乘小乘,总纲领总原则,永远不变,「戒定慧」三学,「闻思修」三慧。三慧是建立在三学的基础上,没有三学,哪来的三慧?三慧就是戒定慧的慧。
  我们前几个月访问日本比睿山,里面的执事告诉我,日本佛教各个宗派的创始人都在这个山上修行。我问他们修学的期限,执事们告诉我,都在十六年以上。这个深山里面,我们知道,在过去那个时代,人口没有现在这么多,那座山一定非常偏僻,人迹罕至。十六年不下山,十六年不跟这个世间大众接触,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8 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他心定了,他的生活有规律,那规律是持戒,戒定生智慧。智慧开了,下山去创立他的宗派,弘法利生。日本的佛法是从中国传过去的,中国古时候修行的模式,我们在日本听到了。反过来看看我们现代人,心浮气躁,说老实话,一个小时都定不下来,那还谈什么!
  我们今天在澳洲办净宗学院,订的修学期限是九年。我想了很久,至少想了两三个月...(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七六四卷)  2002/07/1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764》)


...里面传播出去。每一个人在家里头,打开电视机就跟著做早晚课,跟著念佛,就像在道场,参与道场,没有两样。听经在家里听。所以新时代的大道场是在空中,不需要花那么多钱,建那么大的一个,不需要。有个十几、二十、三十个法师,就能对全世界弘法,整整齐齐的仪规,就像在舞台上表演一样,藉著高科技向全世界播放。
  道场的形式,应当建立现代的学校的方式,不必再用宫殿这种建筑,那是那一个时代。我们常常讲佛法一定要懂得本土化、现代化,以往那个是帝王时代留下来宫殿式的建筑,现代不一样。最重要的是教学,是教育,佛法教学的内容,佛家常讲「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这是它教学的方针,教学的宗旨,永远不能变更的原理原则。内容,「戒定慧」三学,这个是经典。在形式上,佛教导我们做人的道理,教导我们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生活自然环境的关系,人与不同维次空间生物的关系,这就是我们常讲人与天地鬼神的关系。关系搞清楚,知道怎么样相处,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不仅仅是社会安定,世界和平,我们所作所为是促进宇宙的和谐、真善美慧的人生。这个是智慧的教学,真实的教学,我们要懂得这个道理。
  佛法,好东西!世出世间没有能够跟它相比的。今天这个社会大众很多人对佛法产生误会,不能怪他。要怪谁?我们佛门四众弟子,没有好好的依照佛的教诲来修行,没有能够把佛陀教诲发扬光大,过失在我们自己。我们今天明白了,省悟过来,有责任、有使命把佛陀真实的教诲介绍给社...(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七六七卷)  2002/7/1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767》)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华藏净宗弘化网 http://www.hwadzan.com/
华藏净宗弘化网 http://www.hwadzan.net/
华藏净宗弘化网 http://www.hwadzan.com/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络念佛堂 http://edu.hwadzan.com/amtb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络念佛堂 http://edu.hwadzan.net/amtb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路电视 http://edu.hwadzan.com/livetv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路电视 http://edu.hwadzan.net/livetv
华藏净宗弘化网数位图书馆 http://edu.hwadzan.com/
华藏净宗弘化网数位图书馆 http://edu.hwadzan.net/
华藏净宗弘化网影音图文检索中心 http://ft.hwadzan.com/index.php
华藏净宗弘化网影音图文检索中心 http://ft.hwadzan.net/index.php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络念佛堂 http://edu.hwadzan.com/amtb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络念佛堂 http://edu.hwadzan.net/amtb
尧软大藏经阅经系统1.5 http://pan.baidu.com/s/1pJmcIyZ
尧软大藏经阅经系统1.5 http://soft.ctfile.com/info/IU599850
尧软大藏经阅经系统1.5 http://pan.baidu.com/s/1jIl1APS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7 11:31 , Processed in 0.128263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