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357|回复: 1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四八七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0-29 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四八七集)  2011/7/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9-0487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六百零四面倒数第二行,「论法无厌,求法不倦」,从这个地方看起。

  念老的批注,「上句觉他,下句自觉。《净影疏》曰:专乐求法,心无厌足,自利方便。」这是晋朝小慧远法师在《无量寿经义疏》里面解释的,解释这两句。专乐求法,这是「求法不倦」,心无厌足,自利方便。这一句也是告诉我们,怎样去求法,怎样去修学。专字非常重要,乐是爱好,也就是我们常讲的法喜。学一样东西,如果不能够生欢喜心,那就很难成就。如果充满欢喜心,你肯定会成就。为什么学东西得不到欢喜心?这个我们要深深去反省,要去观察。凡是得不到法喜,就是没有尝到法味。古大德常常告诉我们,说「世味哪有法味浓」,世味是什么?世间包括天上,人间天上这个滋味、趣味比不上法味。是真的吗?我们几个人修法能尝到法味?为什么古人那么容易?我们看看过去这些祖师大德们,真的是法喜充满。看看诸佛菩萨,细心去体会就明白了。我们为什么得不到?这一定有问题。绝对不是说我们的智慧不如古人,福德因缘不如古人,这个讲不通。这个三方面实际上说我们都超过古人,但是我们的学习不及古人,一定还有重要的因素,这个因素就是诚敬。印光大师常常告诉我们,一分诚敬你得一分利益,这个利益肯定就是法味,你有十分诚敬你就得十分利益。我们回过头来反省,我们有没有诚敬?

  在现前这个社会里头,诚敬两个字普遍的失掉,不知道什么叫诚,也不知道什么叫敬。这桩事情不能怪我们,为什么?从小没有人教,那你怎么会知道!这两个字是世间法里面成圣成贤、出世间法里头成佛成菩萨第一个因素,我们要是没有,怎样努力的学都学不像,法味尝不到。因为尝不到法味,对佛法的信心就不能建立。说信佛,实在讲是很勉强的,不是真信。我愿意求往生,这个话也不是真话。为什么?这个世间一切情执放不下。所以,学佛难就难在这里。念佛为什么不能往生?念佛的人很多,往生的人很少,我们细心去观察,关键就在诚敬。什么是诚?诚跟真是一个意思,真诚!要用真心,不能用妄心。用真心的人跟性德就相应,用妄心的人不相应。妄心是什么?分别执着、起心动念。想想看,谁不用这个心?六道里面的有情众生全都是用的这个心。所以经上的比喻说得好,修道的人像鱼子一样,成道的人凤毛麟角。我们把这些事情搞清楚搞明白了,把我们的毛病修正过来,我们才有希望。妄心,起心动念、分别执着这是轮回心,这种心用事,生活、工作、待人接物,决定出不了轮回,念佛也出不了轮回。只可以说跟极乐世界、跟阿弥陀佛结了个善缘,这是真的。在阿赖耶里面,种下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种子,这个种子古德有说,比喻为金刚种子,永远不坏。这一生不能往生,来生后世遇到缘了,什么缘?真诚,还是这个,什么时候遇到真诚,这个缘就成熟了,往生就有分。我们研究经教,无论是哪个法门,八万四千法门,哪个宗派,都有得三昧、开悟、明心见性之分,都有。如果没有真诚心,那就再等。所以为什么说凡夫修行成佛要经历无量劫,原因就在此地。

  中国古时候教育好,从小就教,人人都懂得,所以成就非常可观。佛教传到中国将近两千年,这两千年当中,没有人统计,我们最保守的估计,念佛往生成佛,我想不会在十万人之下,这一个法门。但是其它法门呢?其它法门很难修,为什么?他要断惑才能证真,他不能带业往生,但是成就也非常可观。真的成就是明心见性,禅宗明心见性,教下大开圆解,宗门、教下合起来,我们最保守的估计超过三千人,这个成就、成绩非常可观。这三千人是什么人?这三千人成佛了,记住,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他不是普通人。教下大开圆解,跟宗门明心见性是同一个等级。净宗特别,净宗往生,理一心不乱跟宗门、教下的成就相同。禅宗叫明心见性,大彻大悟,我们净土宗叫理一心不乱,就是明心见性。事一心不乱相当于阿罗汉,没有出十法界,但是他出离六道了,没出十法界。这样的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生方便有余土。像我们这些凡夫,一品烦恼都没断,这个是带业往生,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凡圣同居土。

  因为每一个往生的人,都是断恶修善,这是西方极乐世界最低的条件。为什么?西方极乐世界没有三恶道,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是人天两道。这个地方要注意,我们做人的这个条件要具足。人的条件是什么?中品十善。天道是上品十善。下品十善能不能往生?不能。为什么?下品十善他所感应的是阿修罗、罗剎。西方极乐世界没有阿修罗,也没有罗剎,只有人天。它的标准你就晓得,最低限度的标准中品十善,这样的人太多太多了。中品十善要修些什么?我们今天提出儒释道的三个根,就是中品十善。我们能够将《弟子规》落实,《感应篇》落实,《十善业》落实,你就决定得生。生到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也有三辈九品,我们要力争上游。去不了方便土那就是因为惑断不了,断了就到方便土。方便土最下的,方便土的下下品是谁?是须陀洹。那不就明白了吗?须陀洹,三界九地八十八品见惑断尽了,才能生方便有余土,最起码的条件,他没有见性,他得定了。

  佛陀教学,把八十八品见惑归纳为五大类,这我们常说,同学们都要知道。第一个是身见破了,第二个是边见,第三个见取见,第四个戒取见,第五个邪见,这些东西真断了,生方便有余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即使是凡圣同居土,我们去的,下下品往生,都得到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皆作阿惟越致菩萨。这个太殊胜了,真了不起,阿惟越致菩萨是什么人?是明心见性的人,是见性成佛的人。也就是说我们是凡夫,生到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到极乐世界享受的是什么待遇?是法身菩萨的待遇,阿惟越致菩萨,就是明心见性那些人的待遇。这是享福,那么大的福报!这福报是谁给你的?要知道,阿弥陀佛赐给我们的,换句话说,是享阿弥陀佛的福报。这是十方世界里头没有的,你查遍《大藏经》没有这个讲法,只有极乐世界有。

  蕅益大师说得好,那不是个凡人,老法师当年在世,他是明朝末年清朝初年的人,出生在明朝,圆寂在清朝。有人向他老人家请教,说您要往生,什么样的品位你就满足了?他不是谦虚,他是讲真话,他说我如果能够有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我就满足了。真的,一点都不假。为什么?极乐世界是平等世界,凡是生到里面的人,待遇一律平等。待遇最高的法身菩萨,最低的也向法身菩萨看齐,统统是法身菩萨待遇,这个太难得了。所以为什么菩萨都羡慕净土,道理在此地,华藏世界没这个待遇,极乐世界有。声闻、缘觉,十法界里面的佛、菩萨,都没有办法契入实报土。华藏世界是毘卢遮那佛的实报土,十法界里面这个四圣法界进不去。这四圣法界里面的人往生极乐世界,全是方便有余土。

  我们就晓得,十法界里面的佛念佛往生净土,他是方便有余土上品上生。菩萨去往生,上品中生、上品下生大概是菩萨,古人有这个说法。声闻、缘觉一定是中下两品,缘觉是中品,阿罗汉则是下品,下三品。阿罗汉有四果,到极乐世界品位当然不一样。凡圣同居土是我们去的,这是我们要了解,我们到凡圣同居土决定有分。所以蕅益大师他在人间示现,劝勉我们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就满足了。真的,一点不假。生到极乐世界,物质上的待遇,我们今天讲你的生活待遇,是跟法身菩萨平等,不但跟菩萨平等,跟阿弥陀佛平等。连我们的身相,身的相好都跟阿弥陀佛一样,这叫真平等。如果阿弥陀佛长得比我好一点,我比他差一点,那就不平等了。「皆是紫磨真金色身」,四十八愿里面讲的都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这是方便说。这是释迦牟尼佛当年讲经,跟大家就我们人间最好的相来做比喻。极乐世界最好的相,《观无量寿经》上讲得清楚,它专讲这些事情。经上告诉我们,阿弥陀佛身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有八万四千好。这不是假话。祖师大德常常在论述里面告诉我们,佛「身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跟世尊在《观经》上讲的相应。所以这个地方我们决定要去,我们在这一生当中,要把这桩事情做为我们第一桩大事。你想你还有比这个事情大吗?

  我们的信心、诚敬心起不来,怎么办?研究这本经教。你要是真的把极乐世界认识了,搞清楚了,认识阿弥陀佛,认识极乐世界,那你就非去不可,你的诚敬心就生出来了。我们的诚敬心没有生出来,对极乐世界模糊,听说有这么桩事,到底是真是假?所以心里面总是犹豫不决。大乘经教很多,还想学这个学那个,多了!所以信心不一,往生这个愿不恳切,这都是我们修学的障碍。那些真正念佛往生的人,没有别的什么功夫,他就是真信,真的相信,一点怀疑都没有,真正想生极乐世界,跟阿弥陀佛的本愿相应。佛不但是临终来接引他,现前就得佛力加持,佛力一加持,你功夫得力了。我们现在很多人念佛功夫不得力,常常把阿弥陀佛忘掉,这个忘掉在佛家术语叫失念,失掉,念失掉了,常常失念。所以,净念相继他没有办法,净念是断断续续,他不能相继。相继是一个一个接住都是净念,都是阿弥陀佛,那就对了。我们常常忘掉,这都是证明我们的信不真、愿不切,我们没有诚敬心。

  经教,特别是这一部《无量寿经》,《无量寿经》夏莲居老居士为我们做出最好的一个会集本。他的学生黄念祖老居士奉老师之命,为这部经做批注,他不辜负老师,完成这个任务。他这个批注怎么注的?集经论、历代中外祖师大德对于《无量寿经》解释的集大成,它也是会集本,太难得了!我们在古大德所有批注里头还没有这种注法,集大成的注法。这里面总共用了一百九十三种经论、批注,所以它内容太丰富了。我们读这部批注,就把世尊四十九年在经教里面所讲到极乐世界的,他都引用,你看到了。中国古来大德、日本的大德、韩国的大德对于《无量寿经》的批注,他也都选择了,都引用到。学这部批注,你就学了一百九十三种经论、古德的注疏,稀有,真难得!

  末法社会动乱,世界灾难频繁,这部书确确实实能自度、能度他。度他一定要先自度,佛在大乘经上讲得很好,也讲了很多次,「自己未度而能度人,无有是处」,没这个道理,一定是自己先得度,你才有能力去度别人。我们依这部书就能够自度,你自己在这部经里头第一个要熟,熟透了三昧现前,就是念佛三昧现前。三昧现前之后,你不能懈怠,不能停下来,继续勇猛精进,你会开悟,纵然不能大彻大悟,一般讲的大悟肯定会有。大悟之后,你没有学过的经教自然能通达,你会证明古人所说,一经通一切经通。不但佛说的一切经你通达了,其它宗教经典你一接触也通达,妙不可言!世出世间法都没有障碍,为什么?一切法不离自性,一切法都是心现识变。你把心识根源找到了,所以心现识变的,你统统都明白了。

  我们想广学多闻,佛不反对,佛也希望你广学多闻。广学多闻有秘诀、诀窍,你不懂这个诀窍,你学不到。今天广学多闻那你是浪费时间,你不懂方法,你学多了、学杂了、学乱了,一样都没有学通。佛教给我们,一部经学通了,然后广学多闻,不费力气,一接触就明了。你们看《六祖坛经》,惠能大师为我们示现的,这个例子不是假的。能大师没有学过经教,五祖忍和尚是他的老师,只是半夜三更召见他,跟他讲《金刚经》大意。大概讲将近三分之一,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就豁然大悟。为什么?他得定了,善根成熟了,老师一点他就通了,这一通之后一切都通。五祖把衣钵传给他,半夜叫他赶快走,免得一些嫉妒障碍。他问五祖,我到哪里去?五祖说你是从南方来的,你还回到南方去。路途上遇到无尽藏比丘尼,在曹侯村,那时候他二十四岁。无尽藏比丘尼受持《大涅盘经》,这他不知道。比丘尼每天诵经,《涅盘经》很长,在中国有两个译本,一个译本是四十卷,另外一个译本是三十六卷,都是大部头的。无尽藏比丘尼天天读,这部经从头到尾念一遍,一天念不完的,至少要一个星期到十天,这部经才念一遍。惠能大师在旁边听,等她念完之后,他就把听的意思讲给她听。这比丘尼非常惊讶,讲得这么好!捧着经书向他请教,他告诉比丘尼,我不认识字。她就非常惊讶,不认识字,你怎么能讲得这么好?他说这个与认不认识字没关系。

  法达禅师到曹溪去参访他,法达一生受持《法华经》,《法华经》分量不多,一天可以念一部。他念了十年,这种毅力、精神值得人尊敬,就是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但是没开悟。到曹溪去参访六祖,礼拜的时候头没有着地,见到老师拜三拜,头没有着地。起来的时候六祖就问他,他说我刚才看到你,你礼拜的时候头没着地,你,用现在的话说,你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地方?这是傲慢。他也很老实,诵《法华经》三千遍。《法华经》一天可以读一部,三千遍十年!六祖就问他,《法华经》是讲些什么?他不知道,说不出来。法达禅师反过来向六祖请教,六祖说这个经我没听过,你念给我听,你已经念了三千遍,背得滚瓜烂熟了,你从头念给我听。《法华经》二十八品,念到第二品,六祖说行了,不必念了,我全明白了。讲给他听,他开悟了。他为什么开悟?三千部定了,心定了,心里头只有《法华经》,所以一点就开悟。开悟之后再拜,礼谢老师,头着地了。这个都是记载在《坛经》里头的,说明一个事实,真见性全通了,不见性就通不了,有定没有慧他通不了。

  六祖能大师,由此可知,他在日常生活当中他心是定的,没学佛他心里只有一桩事情,定于一,定于什么?他的老母亲,孝子。每天上山砍柴,到城里去卖柴,得到一点钱,买米、买菜回家去孝顺母亲,孝子。心最贵的就是定于一,他只有一桩事,除一桩事情他没有事情,他清净心。只要定于一,都叫禅定,你不能搞太多、不能搞太杂。惠能大师没人教他,家庭贫穷,念书找老师还要送老师点礼物,他家里头没有,他砍柴的。所以我们晓得他定在什么?他定在他母亲,念念不忘老母亲。所以在黄梅八个月,只有他保持了清净心,无论顺境逆境、善缘恶缘,他用清净平等心对待,用谦卑,赞叹别人、礼敬别人。人人称赞他是个老实人,他是个好人,没有坏心眼。最后他在五祖会下大彻大悟,五祖一生,学生当中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就他一个。神秀还没有到这个程度,神秀是解悟,能大师是证悟。这些人给我们做的榜样,不但是帮助我们增长信心,一门深入、长时熏修这种方法我们有了信心,还勉励我们去真干。我们会得到像他一样的效果,像他一样的成就,这就对了。

  专求,专乐求法,一门,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心无厌足,不疲不厌,自利方便,真能够守住,这就是持戒。守住这个规矩,一门深入,其它的放在一边,开悟的时候再看,你全都懂了。没有开悟的时候浪费时间,而且你学习的心乱了,结果到最后学成什么?全是知识,没有智能,那就完全错了。那不是学佛,而是把佛法经典当作世间学术去研究,这样的人很多很多,不只现在,古时候有。如果懂得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成就的人会很多。现在佛法里头没有大善知识出现,无论在家、出家都没有。原因是什么?不懂得方法,祖师大德这些示现我们忽略了。受到现前教育思惟的影响,都是想广学多闻,连幼儿园的小朋友都广学多闻,父母认为是正确的。要教小朋友学很多东西,什么唱歌、跳舞,什么玩意都学,把小孩累坏了,功课太多、太杂了。所以,现在小朋友没有古人那么幸福,古时候小朋友只学一样东西,绝不可以同时学两样。只可以说一样学会了再学一样,决定不许可同时学两样。为什么?要专,古人遵守老祖宗教学的原则,「教之道,贵以专」。那么现在,现在是贵以杂,他不是贵以专。现在人都想多学,要多,结果学到之后精疲力倦,没有一样学通。这个指导的理念错误害了多少人?多少英才因为这种教学的理念埋没掉了。

  中国世世代代都有圣贤出世,为什么现在没有?现在人头脑绝不输给古人,之所以不能成就,全是方法上的问题,方法错了。我这一生就沾了一点边缘,有那么一点诚敬心,知道尊师重道,知道尊重古德的这些典籍。我在台中跟李老师学习十年,李老师对我们的教学是一门深入,决定不许可同时学两样东西,决定不许可的。一样学会了,可以再学一样。他的标准很低,不像古人那么严格。他的标准:你学一部经,这部经能上台去讲,他在下面听,你没有讲错,算这部你学会了,你才可以学第二部。同时学两部,他很干脆告诉你,你没有这个能力。所以我们得这么一点利益。这么多年我很想学古大德,李老师也常常赞叹,古大德守住一个老师,住在一个道场十几年、几十年不下山,他成为一代祖师。这个要有大福报,我们没有这个福报,所以一生过着流浪的生活。从出家开始,在寺院里只住了一年就得流浪了,哪个地方请讲经,他喜欢听什么,随缘,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所以这么多年也讲了几十部经。这不是我自己意思,依我自己我只希望讲一部经,可是恒顺众生,讲那么多。

  早年香港煜明法师,也是住在尖沙咀,他那个小庙距离这里不远。遇到我给我开玩笑,他说法师,你是老来福,年轻的时候到处奔波,年老的时候好像有点福报了。我们在这里有个小道场,他来看过,我们这个道场比他大,他只有一层,我有三层。所以我想要定下来,八十五岁了,才有这个缘分能够定下来,不想再跑。定下来我也是讲一部经,专讲《无量寿经》。这一遍我预计大概十月可以讲完,讲圆满,大概是用了一千三百个小时,这也算是一部大经。讲完之后讲第二遍,二遍讲完讲第三遍。有人问我《华严经》呢?这就是《华严经》。这个话不是我说的,乾隆年间彭际清居士说的。这个居士了不起,通宗通教,显密圆融。他的著作很多,他有《无量寿经起信论》,他作的,有《华严念佛三昧论》是他作的。他说的话,《无量寿经》即是中本《华严》,《阿弥陀经》就是小本《华严》,《华严经》是大本《无量寿经》,是一不是二。这个话讲得有道理,《华严》到最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归无量寿。

  所以梅光羲居士在这个经的序文里头,写了很长一篇序文,讲得很清楚,讲得很好。这部经不但度现前众生,往后世尊末法九千年的众生,都是这部经得度。梅老居士的话我们可以相信他。所以自利,自利方便就是一部经,一门深入,一句阿弥陀佛,念念别忘记。中峰禅师说得很好,「阿弥陀佛即是我心,我心即是阿弥陀佛」,你能不往生吗?你决定往生。为什么?心是阿弥陀佛的心,愿是阿弥陀佛的愿,言是阿弥陀佛的言。阿弥陀佛是什么言?「南无阿弥陀佛」,这是阿弥陀佛的言。行是阿弥陀佛的行。信愿解行全是阿弥陀佛,你决定得生。生到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都得到大圆满,蕅益大师讲得不错。蕅益大师的《要解》,印光大师对他的赞叹,说即使是古佛再来,替《弥陀经》作个批注,也不能超过其上。这讲绝了!蕅益大师的身分没有暴露,我们不知道。从印光大师这个话来看,他不是阿弥陀佛再来的,肯定也是观世音菩萨之流的,不是凡人,凡夫作不出来。

  所以自利方便要懂,只要有方便法的时候,没有不成就的。自己成就了,「常欲广说,志无疲等,正明利他」,自己成就了,就要帮助别人。实在讲现在佛法衰了,自己没有成就也要帮助别人。怎么个帮助法?我们当年在李老师的会下,就遇到这个问题。老师勉励我们,劝我们出来讲经。我说自己没有成就。老师给我们说,说什么?没人讲了,你要不要出来?没人讲了。这个问题严重。那讲错了,讲错了得背因果,怎样个讲法?老师教给我们,讲批注,讲古人的批注,讲错了,批注的人负责任。这个很好,把责任推给别人。所以老师教我们是用这种方法,一定要以古人的批注,他说最好是古大德,为什么?古大德是开悟的人,现在人的批注没开悟。那怎么办?我们的程度又不够,看古人批注有时看不懂,现代人批注好容易看。老师教我们,古注为主,实在遇到不懂的地方参看现在人批注,做参考,一定要以古注为主。一面修,一面学,一面要依教奉行,真修。

  修里头有个关键,也有个诀窍,你得要懂。这个窍门是什么?就是放下。头一个放下欲望,欲望多的人,不能学佛,也不能学道。学佛、学道的人,他第一个条件清心寡欲,你才能学习,为什么?才能放下。欲望太多了你放不下,放不下是凡夫。所以你看大乘经上佛讲得多清楚,放下执着,于世出世间一切法不执着了,你就成阿罗汉,你就出六道。放下分别,放下起心动念,你就超越十法界,你就成佛了。你看成佛这么简单,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假。惠能大师能够成佛,就是当下全放下了,起心动念、分别执着同时放下。这种人很少,这叫什么?顿舍,他没有次第的,同时一下舍掉。放下就舍掉了,顿舍、顿悟、顿证,一念之间。这也就是早年章嘉大师告诉我,佛法知难行易,你要把道理搞懂难,释迦牟尼佛讲了四十九年,你要想干的话太容易了,念头一转就成佛了,就是什么?你放下就是。关键就是你放不下,放不下是你对于事实真相不了解。真正了解事实真相,《般若经》上所说的,要知道,世尊在世讲般若讲二十二年。四十九年,二十二年讲般若,你就知道大乘佛法的核心是般若,般若是智慧。世尊留下来这部经,这是分量最大的,六百卷,《华严经》才八十卷。六百卷!六百卷经讲什么?从头到尾看一遍要看几个月。

  我在年轻的时候,这部经看了一遍,我就没有再看第二遍,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我总结这部经,十二个字,这一部《大般若》所讲的是「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就讲这十二个字。世出世间一切法,包括诸佛的实报庄严土,包括华藏世界、包括极乐世界,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这个理太深了。是不是真的?是真的,一点都不错。你就晓得这些现象怎么来的,六道从执着来的,所以佛说了一句话,总原则,总的原理,「一切法从心想生」。你有执着就有轮回,执着没有了,轮回就没有了,就像一场梦一样,醒过来,全没有了,不是真的。到不起心、不动念,十法界没有了。声闻、缘觉,不分别,声闻、缘觉没有了;不起心、不动念,菩萨跟佛没有了。一切唯心造,心现识变。一真法界,这了不起!西方极乐世界实报庄严土、华藏世界,它从哪来的?它是无始无明习气变现出来的,如果无始无明习气断尽,它就没有了,一切法就这么回事。没有的时候它到哪里去了?它回归自性,净土讲的常寂光土,它回归常寂光了。

  常寂光是自性,常寂光我们看不到,我们肉眼看不到,它无处不在,无时不在,遍法界虚空界。你进入常寂光,我们一般讲,身心与常寂光整个合成一体。一切诸佛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你进去之后也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众生有感你就现身。所以它起作用,它不是死的,现在我们讲有机体,它是活活泼泼的,但是它没有形相。它不是物质现象,它没有物质现象,没有精神现象,也没有自然现象,所以说不可得、无所有、毕竟空。但是它真有,它真存在,能生万法。众生有感,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9 16:32 | 显示全部楼层
常寂光里面这些妙觉如来他真的就有应,遍法界虚空界任何一处,众生有感他统统都应。佛法到这个地方究竟圆满了,因为它什么现象都没有,所以科学跟哲学都达不到。因为科学跟哲学都不离开思惟,思惟是第六识,执着是第七识。必须把思惟跟执着放下,自性就现前了,你就见到了。只要你有思考,你有执着,你永远见不到它。这就是为什么科学跟哲学没有法子发现它,达不到。佛说这桩事情唯证方知,怎么证?放下就是,你只要放下,你就证得。

  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做了表演,在菩提树下入定,放下了。放下什么?放下过去十二年所学的。他十九岁放下了家庭,他是王子,放下了王位,放下了宫廷的生活。这个我们现在明白了,放下烦恼,烦恼障放下了。出去学习,去参学,他是好学多闻,十二年参学,印度的哲学这些学派、宗教他统统都学过,知识丰富。三十岁这一年,在菩提树下,把这个放下,这是什么?所知障。二障,十九岁烦恼障放下了,三十岁所知障放下了,他没障碍了,所以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你学的东西愈多,记的东西愈多,这所知障。佛法的殊胜就殊胜在此地,跟世间法不一样也就在此地。佛氏门中一法不立,你才能大彻大悟,你才能够明心见性。见性之后,跟你说,佛氏门中一法不舍。这怎么回事情?千处祈求千处应,这观音菩萨的话,遍法界虚空界,众生有感立刻就有应,不舍,大慈大悲,不舍一法。可是要不立一法,你才能证得法性,自性你才能证得。只要有一个念头就错了,就不能证得。不许有一个念头,念头都是妄念,自性清净心里头没有念头,没有念头就见性,有念就不能见性,道理在此地。学佛终极的目标就是明心见性,见性之后这才具足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智慧,圆满的智慧,圆满的德能,圆满的相好。智慧、德能、相好现无量无边的世界,这能生万法,所以这才利他。

  今天我们利他,要遵守李炳南老居士的教诲,讲批注就对了,绝不能够离开批注。批注彻底明白了,可以发挥,你可以引证,把它讲清楚讲明白。特别是现代的科学很多发现跟佛经上讲的相应,可以拿它来做证明。所以,佛法是活活泼泼的,不是死东西,看古人批注看多了你就晓得,它内容丰富,字字句句含无量义。这些古来祖师大德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统统都对,没有讲错的,只看你从哪个角度上去讲。我们从批注里面也能够体会到,那个时代的人他们的善根、根性,因为批注、讲解都是要面对着大众,大众根机一定要契机,不契机你白说了。从这里能体会到各个朝代众生根机不一样,你看他解释就不相同。他在那个时代,肯定那个时代众生的根机跟他相应,才认为这是好东西,才可以留下来。

  如果不相应的,批注错误的,早都被淘汰掉了。这个话方老师跟我说过,李老师也给我讲过。古时候,唐朝时候没有印刷,都是手写的,你不是好东西,谁有那么大的功夫把你抄起来传给后世!真的太好,人家佩服到极处,才下功夫给你抄出来,抄写留给后世。宋朝发明了印刷,木刻,木刻也很困难,也相当不容易。一个人一天辛辛苦苦能不能做一本书?大概差不多印一本,一天只能给你印,一张一张的印,没有机器。木刻本用什么?松烟。我在金陵刻经处参观过,老方法松烟刷子,把刷匀之后,这张纸再把它铺平,用压力轻轻的压,再一张,是这么来的。一天能做多少张?顶多做一本、两本。这是线装书。不像现在印刷术这么发达、这么方便。

  在那种环境之下,而且书的成本很高。我们过去,古老的不知道,民国初年的我晓得。抗战之前,我们生活在农村,你看商务印书馆出的《辞源》,上下两册,那个老本子《辞源》,好像是三十二开的本子,不大,定价大洋五块钱。五块钱多大数字?跟诸位说,大概是五口之家一个月的生活费用,你就晓得书是多贵!所以那个时候的学生买不起书,怎么办?老师,私塾的老师上课都教古文,古文全是自己手抄,学生自己手抄,没有钱买书。我们最初学佛经的时候,台湾那个时候,全台湾印佛经只有三家,规模很小,数量很少,种类也很少。我们想读的书找不到,只有到寺庙里找《大藏经》,抄经。《大藏经》不外借的,可以在那里抄,星期假日一天的时间,大概一天可以能抄一万多字。现在人的福报大了,自己家里头可以拥有一部《大藏经》,自己家里面可以拥有一部《四库全书》,在从前皇上都做不到。乾隆皇帝他也只有一套《四库全书》,一套《四库荟要》,没多的。那时候《荟要》全国只有两套,《四库全书》全国只有七套,真的是宝,无价之宝,哪像现在这么方便!这都是讲方便法,自利方便,利他方便。

  所以要常常想着帮助别人,我有多大的能力就帮多大的忙。态度,夫子说得好,「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就不会产生错误。我不是圣人,我没有开悟,我不知道的东西还很多,我知道我给你讲,我不知道,这一段我不晓得,意思我不懂,老老实实说,不丢人。最怕的是强不知以为知,要充面子,那就会背因果,那就会做错了。老师告诉我,他说你不相信,你看古人批注,有些地方的经文,看到这有很多意思,为什么他轻描淡写几个字就过去了?他也不懂。我们才恍然大悟,祖师大德他也不懂,所以他就把原文写上去,他不加批注。我们才明白了。你不说没有过失,你说错了,你得要背因果。所以有把握,确实不错,我们全根据祖师大德的。

  这一部念老这个批注别开生面,全是引用经论来解释,以经注经。用祖师大德他们的著作,就是《无量寿经》批注,或者其它经里头的批注,来批注我们这些经文。都是用古人的,他自己的很少,这个给我们很大的启示。今天我们有两部书出来了,这都是古书,没有批注的,一个是《群书治要》,一个《国学治要》。《国学治要》是《四库》里头的原文,这是古大德将一些精华,最好的东西节录出来,等于是小《四库》,八册,分量很大,有好几百万字。我们用什么方法来学习?我们就是这些祖师大德这个方法我们明白了,我们体会到了,我们找古经的批注,找原书的批注,把那一段节录下来。如果它太深了,我们用白话文来解释,这就不会有错误,有根据。我们帮助初学的人,让他有兴趣,让他粗浅的意思他能懂,慢慢的一代一代会深入。将来这些东西那会有大通家,真正开悟的人,到他们那个时候才真的发扬光大,广度众生。不是我们这一代,我们这一代是接这个棒,把这个棒交下去,不要让它中断了,我们干的是这个任务。所以决定离不开古注,好的东西古人都有批注,多搜集、多参考,多去琢磨、去体会,推陈出新。

  今天这个社会,今天人需要些什么?你从旧的东西里面就会有新的思惟出来,能够帮助现前解决问题。没有后头的基础,你东西从哪来?所以你的思惟、你的讲解得有根据。古人根据经,今天经我们看不懂,我们通过古人的批注,再去学经,慢慢经懂了,总得要有悟性。世出世间法都要靠开悟,开悟,真诚、清净、平等,下头觉就开悟了,所以真诚是根。真诚心不是用在我求学问、求佛法、我求传统文化我要用真诚,我处事待人接物我就不诚,错了!一诚一切诚,你才会开智慧。待人接物都是真诚,你才会得清净。清净是不染污,真看开了,真放下了。想象《般若经》上,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能不放下吗?放下就清净了。

  再从日常生活当中,特别是人事环境,要把那个不平的心磨平,这叫真修行,这叫真功夫。我们修净土的人,用什么东西来磨?阿弥陀佛。顺境、善缘阿弥陀佛,逆境、恶缘也是阿弥陀佛,到阿弥陀佛这儿平等了,都摆平了,法子妙绝了!所以阿弥陀佛你得会用,你要不会用,你在平常生活当中还生烦恼,你说你可怜不可怜,不会用!无论什么境界现前的时候,你起心动念,动什么?动七情五欲,已经生烦恼了。一句阿弥陀佛,统统归到阿弥陀佛那里去,把你那些烦恼习气一扫而光。这叫真会念佛,这叫真修行,这叫真会用功。一定要保持身心清净,你就健康长寿。清净心生智慧不生烦恼,你才能解决问题。无论是你自己的问题、家庭问题,你们公司问题、社会问题,统统是清净心真能解决。你每天忧愁、烦恼,那是决定不能解决的。愈是做大事,心愈要清净,决定不生烦恼,你的事业哪有不成功的道理!所以经题上好,「清净平等觉」,这是因,果报是什么?上半部,「大乘」,大乘是智慧,大乘是大智慧,「无量寿,庄严」,无量寿、无量光,庄严是美好。我们今天讲的真善美是庄严,佛家讲庄严。大乘无量寿庄严从哪来的?从清净平等觉来的,觉了,大乘就出现了;平等了,无量寿现前;清净了,后头庄严出现了。你会修因,你果报就现前。

  下面,「《会疏》曰:菩萨求法为利他故,所得法必为他说。为一切众生,经无量劫而无疲倦」。这是祖师说的话,解释这两句经文,「论法无厌,求法不倦」。菩萨求法不是为自己,是为别人。为自己会懈怠、会懒惰,我不想学了,算了,休息休息。可是为众生就不行,众生那么可怜那么苦,你一天不帮助他,他就痛苦一天。所以为众生,这是非常大的一个力量在推动你,你必须是精进不懈。我早一天开智慧,早一天得三昧,众生就少受一天苦。我晚一天得到,众生就多受一天苦。这个众生里头,包括我的父母,包括我的亲朋好友,能忍心吗?菩萨这个精神从哪来的?他又不要名,又不要利,他什么都不要,为什么那么精进?这说出来了,为利益众生,为帮助苦难众生。所以,他所学的、所得的,哪怕是一点点,他都会很欢喜为别人说,现在的话说跟大家共享,跟大家分享。因为他是为一切众生,一切苦难众生,一切六道众生,所以经无量劫,这是讲时间之长,他永远不会疲厌,不会疲倦。

  底下一段,『戒若琉璃』,这是一句经文。「戒者戒律,为戒定慧三无漏学之首」。什么叫无漏?这是佛学专有名词,佛用器皿做个比喻。譬如这个杯子如果有破损,这里面盛水就漏掉,无漏它是完整的,它没有破损,举这个意思。漏叫烦恼,把什么东西漏掉了?智慧漏掉了,功德漏掉了,福田漏掉了。怎么漏掉?烦恼。就像这个东西有破洞,破洞是什么?贪瞋痴慢疑,五个破洞,怨恨恼怒烦,十个破洞,所以你装东西全漏掉了。这个东西都没有了,这就叫无漏,你的智慧、你的德能相好、功德一点都不漏出去。佛把这个漏做为烦恼的代名词,无漏就是没有烦恼,烦恼断了。

  三无漏学,这个三就是戒定慧,戒定慧叫无漏学,戒是摆在第一。我们从哪里学起?从第一学起,要守规矩。古时候从小教,什么时候教?母亲怀孕就教,叫胎教。中国古礼有胎教的礼,妇人怀孕之礼。做母亲一定懂得,起心动念会影响胎儿,言语造作也会影响胎儿,所以思想不能不纯正。绝不想不善的东西,绝不可以说不善的语言,绝不可以做不善的事。为什么?影响胎儿。你都能够注意到了,很小心、很谨慎,这个小孩生下来非常好养,听话。为什么?从在胎里头就教好了。外国人不知道,胎教在这个地球上只有中国人晓得,而且中国人很早就知道。小孩出生下来之后,你就要知道,他会看、他看听,他已经在学习、在模仿。所以凡是不善的、不如法的,都不要让他看到,不让他听到,不让他接触到。母亲就要把关了,母亲这个关要把好,任何人跟小孩见面都要端庄有礼,要规规矩矩。为什么?他在学,你不能把坏样子给他看。所以中国历朝历代都有那么多圣贤出来,有道理,他从小教好了。

  现在这一百多年,没人了,原因是没有受过这个教育。中国这个胎教到满清末年民国初年还有,做母亲的还懂得,可是中日战争之后没有了。中日战争之后,中国的家没有了,天天打仗逃难,我们从小就逃难。九岁就学做家事,煮饭、洗衣服、缝被子统统要会干,为什么?怕在战争当中,家打散之后,你小孩自己要能够活得下去。所以从小着重在生活教育,这是环境造成的。对于这些伦理道德就不讲了,没人讲了,你也没机会学。所以中国传统教育彻底崩溃,是在中日战争。前天七月七号,七七抗战,好像是民国二十六年,这个战争爆发,我们最大的损失,就是把中国家庭教育没有了,中国的家没有了。而维持中国几千年来社会的安定、国家的长治久安,靠什么?家的力量最大,家家都把人教好了,从小就教好了。所以,人人是好人,人做的事,事事是好事。他的标准就是四科,五伦、五常、四维、八德,中国几千年来就教这个。四书、五经、十三经是这个的发挥,这个好像是根本,四书、五经、十三经是它的枝叶,《四库全书》是它的花果,都从这个根里生的,根没有了社会就乱了。今天如果要社会恢复正常,恢复安定,恢复和谐,还得把这个东西找回来。不但这个东西能救中国,英国汤恩比博士说能救世界。他在七0年代说过,「解决二十一世纪社会问题,只有中国孔孟学说跟大乘佛法」。大乘佛法在中国,不在印度,印度佛法没有了。孔孟学说是中国的,大乘佛法也是中国的,这一套东西能救国家、救民族,能救全世界。能帮助社会安定,能化解地球上这些灾难。

  今天问题在哪里?问题在信心,你相不相信?不相信就完了。所以,今天真正的危机可以说就是信心危机。如何树立信心是今天第一桩大事,一般人讲头等大事,如何树立信心。相信中国传统文化、相信孔孟学说、相信大乘佛法,这个世界还是可以救的。如果信心没有了,灾难是无法避免。那我们相信,学佛的同学比较有一点信心,但是信心还不够,要加强。怎么加强?学经教就加强了。为什么?破疑生信。儒家、道家、佛家这些经典读多了,还可以参考科学家的报告,为什么?你跟佛法一相对,很多都是佛法里头讲过的,他们现在才发现。佛在三千年前就讲得那么透彻,比他讲得还圆满,我们的信心才十足。

  有了信心那就得真干,我们要落实。把圣贤的教诲、经典上的教诲应用在生活上,应用在工作上,用在处事待人接物。戒是什么?《弟子规》是戒、《感应篇》是戒、《十善业道》是戒,是根本戒。如果把这个东西丢掉了,这三样东西在过去,特别是《弟子规》跟《感应篇》,《弟子规》可以说是胎教就开始了,谁教的?父母做到,影响胎儿。小孩出生到三岁这一千天,这一千天叫扎根教育,古人谚语说得好,「三岁看八十」,三岁这一千天教好了。《弟子规》他虽然不会念,他全做到了,为什么?他跟母亲学的,母亲做出来了,他看到、他听到,所以他都学会了。三岁看八十,八十岁都不会改变,根扎得稳。三岁以后,慢慢懂得一点,大一点了,母亲教他因果教育。因果教育到哪里学?城隍庙。我的因果教育在城隍庙学的,母亲一年至少到城隍庙烧香得有五、六次。带着小孩去烧香,你看阎王殿,就告诉你,干坏事,干这个坏事这个果报,那个坏事那个果报,吓死人,一生都害怕。想到有不善的念头、不善的行为,就想到阎王殿那些塑像,它那是教育,因果教育,根深蒂固。受伦理道德教育,不好意思做坏事,羞于作恶,但是懂得因果教育,不敢作恶,人自自然然他就有规范,他就向伦理道德去靠拢了。

  现在这个都没有了,现在小朋友教育教什么?大概父母都忙着事业,去赚钱去了,好像人生赚钱是第一个目的,错了!人生的幸福快乐与金钱不相干,与地位也不相干,与伦理道德相关。所以现在小朋友,你看看眼睛一张开就看电视,电视教他什么?暴力、色情、杀盗淫妄,从小就学会了。所以,长大他叛逆,他会杀父亲、杀母亲、杀兄弟,这个正常现象,因为他从小出生,他就接受这个教育。因果不能不懂得,小孩要好好的教,要负责任。为什么?小孩教好了,他能够救国家,能够救世界。你没有好好的教,他将来就成为一个败类,祸国殃民,甚至于搞得你家破人亡。所以,小孩的教育太重要了!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9 02:51 , Processed in 0.143207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