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574|回复: 1

幸福成功的根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0-22 17: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锺茂森博士:幸福成功的根基—《弟子规》学习心得》

幸福成功的根基—《弟子规》学习心得  锺茂森博士主讲  (第八集)  2008/1/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52-251-0008



  尊敬的各位朋友,大家好!我们今天继续学习《弟子规》,请看「谨」这篇。

  【事勿忙。忙多错。】

  这句话是教导我们做事不要仓促急忙,因为在仓促之间往往容易出错。现代的社会大部分人都很忙,天天都在忙,实际上我们仔细观察,很多事不用那么忙。为什么人会这么忙?仔细观察,大部分的因素还是自己没有很好的管理好自己的时间,筹划方面做得不够,所以遇到事情就会临急临忙,不知所措。《大学》里面给我们讲到,「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这句话是告诉我们凡事都有个开头结尾,都有个先后顺序,如果我们在处世接物当中懂得先后的顺序,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事,现在应该做什么,将来应该做什么,有条不紊,这就近道了,近道的人我们说他是个成功的人。我们留心看现代的成功的领导人,国家领导人也好,企业事业单位的领导人也好,只要是有能力的、有智慧的领导,你看他其实并不是很忙,甚至有时间他可以去打打高尔夫球或者是做一些娱乐,并不是说像我们觉得他这个人好像日理万机,忙得不可开交,没有。为什么他能够看上去不忙,但是事情却处理得这么好?这是因为他懂得事情的轻重缓急,哪些事要现在做,哪些事可以暂缓一步做,哪些事并不必要去做,所以临事都能够从容不迫。这句话里头告诉我们有大学问,真正能够懂得事情的轻重缓急、先后顺序,这就是一个成功的人。

  我们回想我们工作、学习,实际上很多事情都在重复的用功,时间花在那些补救上、重复的工作上。我记得我们在大学里面做研究,如果能够事先把研究方案策画得很仔细,定得很好,做起来就比较顺,如果考虑不周到,往往做到一半发现很多前面的准备工作没做好,又要从头开始做起,所以就做了很多无用工,时间就浪费在这些补错、补漏这些工作上。甚至错了之后会急,一急就更加忙乱,愈忙乱是愈做错,错了又更忙,就进入一个恶性循环。所以在我们临事的时候要懂得心要先定下来,把事情先想清楚,古人讲「三思而后行」,先想好了再动手做,这样出错的机率就小,效率就高,人也不那么忙。

  做事如此,我们的人生也是如此,古人讲「人贵立志」,为什么要做人先立志?因为我们立定志向以后,人生的方向就很清楚,凡是跟这个方向没多大关系的,我们就可以把它放下,我们就不去做,这样我们进步就快,成功也快。如果人生没有一个目标、没有一个方向,往往像只无头苍蝇,每天遇到很多人、很多事、很多的机遇,不知道如何去抉择,所以东搞搞西搞搞,搞来搞去搞到最后,看起来好象样样都没有什么成就,甚至有很多人抱怨说我这一生过下来,或者是过了大半辈子,都不知道一生干了些什么。从小就羡慕人家长大,长大之后就可以不被人欺负,所以小的时候就盼望着赶快长大。长大以后上了中学,羡慕别人上大学,上了大学想着赶快毕业,羡慕别人有好的工作,自己就急急忙忙毕业找工作。一毕业找到工作,又羡慕别人已经结婚,又急急的结婚,娶妻嫁夫、生儿育女。生了孩子又想孩子你得赶快长大,长大以后父母就能够轻松一点,现在又工作又带孩子很累。孩子长大了,长大之后又发现很难教,从小忽略了对孩子的教育,结果这孩子不听话,搞得自己很烦恼,工作又劳累家务又多,孩子又不听话,觉得人生怎么这么苦?就想着赶快退休,退休之后恐怕就能清闲一点。结果退休以后他也没闲着,儿子可能以后长大又娶媳妇,又生孙子,又得去帮着孩子照顾孙子。自己想着老了,老了又会病,就生病了,病了之后将来要死了,临到死的那天突然想起,我怎么这一生就忘了真正的去活!到底这一生急着干什么?这样的人生过得就很冤枉。所以我们人要立志。

  古人劝导我们立志要做圣贤,圣贤不一定规定要从事什么样的专业行业,在每个专业行业上也都能够做圣贤。我们要做圣贤就得先学习圣贤书、学习传统文化,心里有主宰,对于这个人生路应该怎么走心里很清楚,要活在当下,活在安详当中,不可以太忙。我们来看下面一句:

  【勿畏难。勿轻略。】

  这是讲我们做事或者是求学或者是修道,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勿畏难,勿轻略』,立定了目标,不要害怕艰难困苦,坚持不懈,一直做下去,就能成功。当然也不可以太轻忽,如果是把事情看小了,粗心大意,这个事情也很容易会产生错误。一件事情不能够成功有两大障碍,就是畏难和轻略。就像我们学习,求学的人都知道学习是件艰苦的事情,孩子从上小学那天开始算,一直念到博士毕业,快的也要二十年。像我就读了二十年的书,小学六年,中学六年,大学四年,硕士、博士加起来四年。可能有的要读二十多年,这二十多年的书要读下来也是不容易的,一定要有坚定的信心、恒心,才能把这条路走完,所以不可以害怕艰难,如果怕难,那中间就辍学,学业就不能完成了。也不可以把它看轻略,如果是轻视它,觉得学习也没什么难的,掉以轻心,那学习也学不好,因为学习要用专心、要认真,不可以马虎大意的,马虎大意之后学不好,自己信心可能就退失了。所以要以一个平常心去对待这个问题,我们如果以平常心对待就什么事都不难,反正每天该干什么我们就干什么,不要急躁,也不要懒散,最终就能获得成功,这种平常心就接近于道了。

  这个平常心是一种勿畏难、勿轻略的心,心里有个目标,要把这个事情做好。但是也不能够老被这个目标所困扰,因为如果心太急,这就是心被这个目标所困扰,就产生了很多不必要的忧虑牵挂,这是自设障碍。所以总要诚诚恳恳、老老实实就好。学业如此,做任何事情都一样。比如说在现在社会里面我们想要做一件善事,成就一桩善事是不容易,我们讲好事多磨,那应该用什么样态度去做?像我们要推广圣贤教育、推广传统文化教育,应该以什么心态?《俞净意公遇灶神记》里说,「若有力量能行的善事,不图报、不务名,不论大小难易,实实落落,耐心行去」,这就是最好的态度。一桩事情如果是好事,我们应该做,有能力我们就做,没有能力那我们就希望别人来做,别人来做我们来协助他。不管是自己做或者是协助别人做,总是不图报、不务名,不求人家的报答,甚至不求有好的果报,人家讲善有善报,我们善报都不求,善事应该做的,我们也不要名、不要利,事情大小难易都无所谓,我们总是有这个机会在我们的当下、在我们现前,能够做的就耐心行去,老老实实,脚踏实地的把这个事情做圆满,这叫真诚心。

  又说,久久行之,自有不测效验,果然以这种心去行善,自然有我们意想不到的那种效果,意想不到的那种事情会发生,这个事情一定是好事,真的是善有善报。我们积极的去行善,没有私心,不求自己的出名,不求自己的利养,以一个无所求的心去做,这种果报是非常殊胜的,真的是我们不可思议的。像历史上,孔子当时一心一意就想推行周公之道,要恢复圣人的礼乐教化,虽然他这一生很多曲折、很多不顺利,但是孔子从来没有放弃过他对这个理想的追求。他的理想是什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就是现在所说的和谐世界。用什么方法来构建和谐世界?孔子用教育,他希望国家行仁政来推动教化。虽然周游列国十四年,没有一个国家采纳他的政治主张,他的政治主张就是教育的主张,他不主张用武力,而推动推行教化。他晚年回到自己家乡鲁国办私学教化这些大众,在他门下学习的有弟子三千人,真正有大成就的有七十二贤。孔子一生虽然没有大富大贵,可是他对于圣人教育那种执着的、不断的去追求去推动,没有畏难,也没有轻略,因此他的果报很殊胜,成为中国的万世师表、至圣先师,名垂青史,万代景仰。孔子他第八十代孙出世也受到政府的重视,这是托孔子老人家的福分,孔子的福荫护自己百代子孙,现在世界上提起孔子,大家都尊敬。

  我们也知道宋朝的包青天包拯,包公是一位大孝子,父母双亡之后他才出任做官,所以他四十岁才进入仕途。因为他在家是个大孝子,在朝廷为官他也能够尽忠,他是刚正不阿,铁面无私,忠心报国。他自己也是名垂青史,成为忠义、刚正不阿的一个历史典型。包拯的第二十九代孙是台湾的包玉刚,这是台湾的船王,大富长者。你看看包青天的忠义之德,能使他二十九代的孙还能够有这样的福分。《书经》上面说到,「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为善的人,天给他降下无穷的福分,反过来,如果造不善的人、造恶的人,天也必定给他各种灾殃惩罚。儒家五经中《易经》有说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这都是为我们显示能够踏实、择善而固执之的,真正做起事来,做善事不畏难、不轻略、不图名、不图报的大公无私的人,他的家族必定兴旺。我们来看《弟子规》下面第十八条,这是「谨」,这篇的第十八条:

  【斗闹场。绝勿近。】

  这是讲我们见到那些不健康的场所、有争斗的场所,像我们现在看到赌博的场所、吸毒的场所、色情的场所,包括一些不健康的娱乐场所等等,都不要进入,连靠近接近都不要,因为这些场所让人的心会受到污染。我们看到人家在这个场所里面争斗胡闹,做这些不好的事情,虽然我们自己没做,但是总会留下一个印象,这种印象就污染了我们的本性、污染了我们的本善。如果不加以防备,时间久了,污染多了,自己可能不知不觉的也就跟这些人同流合污。所以我们要懂得择善固执,要接近善人,到善的地方去,让我们的德行、学问能够提升。在国内安徽省庐江县有一个庐江文化教育中心,在庐江县汤池镇。这两年来庐江文化教育中心不断的开设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不仅是对当地的镇民、乡民,也对全国乃至全世界华人开设短期的学习班。每一班都有将近五百人来参加学习,每一次这个班都会有大概四天到五天的课程,由中心培训出来的一些老师们授课。比如说讲家和万事兴,讲家庭伦理教育,讲五论关系的,讲《弟子规》的,讲理的,讲孝道的,以及讲一些古圣先贤风范的,或者讲传统文化与管理科学的,或者是讲一些健康饮食的,乃至善的音乐这些课程,都非常受当地和来学习的大众欢迎。这些课程很多人来听了以后都深受感动,马上就把他的人生态度改变了。

  比如说在广东汕头市有一位女士,家庭妇女,叫张女士,她在家里跟她的公公婆婆关系都很紧张,而且会跟丈夫闹离婚。在离婚之前就来到庐江到中心去听了课,她这个课程总题目叫做「幸福人生讲座」。听了五天的课程以后,自己很惭愧,回家以后判若两人,对她的公公婆婆非常的和顺,对公公婆婆很恭敬、很孝顺,对自己的先生也很体贴,这是传统文化把她的本性本善给引发出来。结果婆婆看到媳妇这样的巨变心里很欢喜,有一天就特别召集所有的族人一起来吃饭,在宴会上面这个婆婆当众对着自己的三个儿子、儿媳、还有一个女儿说:「你们都要去庐江文化教育中心去学习,去听『幸福人生讲座』。」媳妇学习传统文化改变了,回到家里以后让老人家发现了她身上的这种变化,也产生了对传统文化教育的信心。所以好的场所你去接近,这是得到莫大的利益,《弟子规》上也讲,「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为什么在中心的这个课程能够这么感动人?主要原因是中心的老师们确实在身体力行圣贤人的教诲,把《弟子规》落实了。要真正把这个传统文化教育推广,首先教育者自己先受教育,先要做到,这样才能够有好的教育效果,古人讲「正己化人」,自己正了才能教化别人。

  当地还有一个在警察局里面工作的人,当他听了「幸福人生讲座」以后也深受感动,辞掉自己的公职,在中心旁边开了个小旅馆,很朴素的一个小旅馆,专门接待那些来中心听课的外地群众。他这个旅馆的名字就叫「和谐幸福之家」,他是让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民在这里都享受到家的温暖,所以客房里面非常的舒适干净,服务特别的殷勤周到。因为他听了健康饮食的报告,知道肉食对身体健康不利,所以在他的旅馆里面就是专门提供素食服务,而且是物美价廉。在他旅馆的墙上都挂着一些传统文化教育的语录,正中央的堂上挂着孔子像,每天他自己向孔子像前鞠躬,另外有传统文化的书籍免费提供大家取阅。甚至有一次有一个住客来了,在中心听了课之后他非常感动,一下子把他的钱全部捐给了中心,帮助中心来办教育,结果回来之后发现自己回家的路费没有了,这个老板知道以后立即就把这个路费给他,让他能够回家,告诉他说你这钱不用还了,真正把住客都当成自己的家人。有一次还有个住客在他那里住的时候正好遇到自己的生日,老板还特别买了个大蛋糕招待这个住客。当我去采访这位老板的时候,老板也很欢喜的跟我交谈,他跟我讲到他自己是净公上人老教授家乡的人,自己是庐江人,得到老教授创办文化教育中心的熏陶,也切实感受到中心不仅传播了道德教育,也使到整个汤池镇里面卫生、治安、经济都呈现一片繁荣景象,所以我们感激老教授的恩泽,我一定要奉行《弟子规》,为家乡争光。

  还有南京的一个企业的董事长和总经理特别带着员工们来听讲座,当这个公司的上下级,这些领导、员工听完「幸福人生讲座」,回去之后就真正在力行君仁臣忠,「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董事长和总经理带头,每天早上最早回到自己的单位,然后在门口向每位到来的员工鞠躬,慰劳感谢这些员工们,员工们看到老板这样对待他们,心里都非常感动,做起事来一定是很负责任。原来公司里招待员工的饭堂,往往会看到桌面上和垃圾桶里面有很多吃剩的、浪费的那些饭菜,员工没有珍惜企业的伙食,结果听了「《弟子规》幸福人生讲座」以后,食堂里头大大改变了过去的景象,桌面上看不到一粒饭粒,垃圾桶里头也看不到那些剩饭剩菜,大家把自己的饭菜都吃得干干净净,而且能吃多少就拿多少,绝没有浪费,后来连那个垃圾桶,他们叫泔水桶,都撤掉没用了。过去大家拿饭的时候都抢着,秩序很乱,现在都规规矩矩的排队,按次序来取饭,公司上下级都变得和乐融融,员工们和领导之间都能够相互关心、相互体贴,甚至这种爱心关怀到员工们的家属。从这些案例,这都是相当多的案例,我们拣出几条,可以看到接近善的地方、接近善人,能够使自己品德学问得到很大的裨益,所以不知不觉自己也都改变气质,也都转变观念成了一个善人。古人讲得好,「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如果进到一个充满兰花的房间里头,你在里面待久了你都闻不到兰花的香气,虽然你闻不到,你自己不自觉,但是你身上也都带上兰花香气,别人能闻到你身上的香气;如果是我们在市场里面看到那些卖鱼的,鱼腥味很重,我们在那里待久了身上也染上臭气,自己都闻不出来,但是走到别人那里别人能闻到,市场就好比(这是比喻)斗闹场,那些不好的地方我们不要去接近。

  在美国曾经发生一个骇人听闻的事件,这是在新奥尔良这个城市,有个男子,是青年的男子,他有一次上酒吧去喝酒,酒吧里面有些陪酒的小姐,就上来两个小姐,姿色都不错,就陪这个男子喝酒,有说有笑。可是没想到原来那个酒里面放了蒙药,这个男子喝了以后,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不省人事,等他醒来以后,发现自己全身被扒光,在一个酒店房间浴室的浴缸里面,他就在那里躺着,全身上面都铺着冰块。他自己身体很虚弱无力,勉强用手机拨叫了警察和救护车,结果当他被送到医院里一检查才发现,原来他的两个肾都已经被切除掉。在美国黑市里面卖一个肾要十万美金,就有这些犯罪集团用这些恶劣的手段来盗取人的肾。想想这位男子,进入酒吧就被色所迷,惨遭这种劫难。所以真的《弟子规》里告诉我们,「斗闹场,绝勿近」,可以帮助我们免去多少灾祸。下面我们来看:

  【邪僻事。绝勿问】

  『邪』就是不正当的,『僻』就是怪僻,那些奇怪的事情我们绝对要不闻不问。为什么要不闻不问?因为这样帮助我们保持心地能够纯正,保证我们那个本善之心不受污染,凡是那些邪僻的事情,见不得人的事情,都不是好事情。孔子说「子不语怪力乱神」,孔子从来不讲那些奇怪的、装神弄鬼的怪异事情,他绝对不讲也绝对不问。现代人对这些怪力乱神的事情还特别怀有好奇心,媒体也投其所好,偏偏喜欢报一些邪僻的事情、一些奇怪的事情,满足人们的好奇欲望,好像好事都没有人问津,偏偏那些邪僻的事情,那些杀盗淫妄、那些恶劣的事情,偏偏很多读者。这都是什么?把这个社会风气搞乱了。所以社会风气好与坏媒体是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它导向很重要,如果是常常报导好人好事,像这些孝子的故事、那些道德仁义的事情,这样的报导启发人的善心,能够把社会带上和谐安定。那些邪僻的事情,杀盗淫妄、冲突、那些激进的事情和言论报导多了,就会引发人们的不安定情绪,人们也会偏激,人民也会起邪思。我们自己要懂得避免污染,孔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凡是不符合礼的,不符合伦理道德、不正当的这些事情,我们看都不看,听都不听,更不会去讲,更不会去行动。

  人一天到晚会接触到很多的信息,其实可以说大部分的信息对自己都并不是重要的,都是可有可无的。假如我们不要去接触这么多事情,也能生活得很好,心地反而更加清净,清净之后就有智慧。所以老子曾经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我们要学习确实要多看多听,当然多看多听也得是正当的,好的要多看多听。「为道日损」,就是把那些我们所听到的、所看到的东西日益减少,保持我们的心境空明,这是为道。为道者有智慧,虽然他没有接触的东西,你问他的时候你把这事情跟他一讲,他马上就能够明了,你要是不懂得的问题向他请教,他一听就能给你回答,这是有智慧的人。我们继续看下面一条:

  【将入门。问孰存。】

  这是讲我们进到人的房间之前,还没有入门之前先要敲敲门,或者是先问一声「里面有没有人」,或者问一句说「我可以进来吗?」这些都是基本的礼节,从小要教导孩子对人要尊重。假如我们问都不问,一下子贸然闯入,这是对主人的不恭敬。甚至我们在给人打电话的时候,拿起电话来,对方接通了,跟对方说:「您好,请问你现在说话方便吗?」问他一句,看他现在接电话方不方便,这也是对对方的尊重。如果是他方便,那就继续说,如果是说不方便,那就迟一点再联系。这些讲的都是学会尊重别人,尊重别人这是一种爱心。下面请看:

  【将上堂。声必扬。】

  这是讲登堂入室。比如说进入一个客室,或者进入一个厅堂,或者要进到人家的办公室里面,都要把声音拉高来问一句,「这里有人吗?」或者说「报告领导,我能进来吗?」等等,把声音传出去让对方听到,一来给人有个心理准备,不至于突然的出现吓到对方,另外这是表示对对方的尊重。下面一条:

  【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

  这是当人家问到我,问我叫什么名字,我要如实的把自己的名字报出来,不要说就是我,不肯跟人家说明白,对方或者是忘了你的名字,或许是他根本不认识你,就会造成尴尬的场面。特别是在电话当中,比如说我给对方打电话,如果是对方说「你找谁?你是谁?」我要是不报名字,只是说一句「是我,我的声音你都听不出来?」对方可能回答说「我就是听不出来。」这样反而搞到尴尬的场面出现。所以这是教导我们说话要以分明清楚为准。说话如此,我们做事也要懂得分明,主次分明,轻重分明,先后也要分明,这是一种尊重,这是一种爱心。我们继续看下面一条:

  【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

  这是讲如果是要使用别人的东西,我们要明白的向人请求,如果是不请求就拿来用,这就等于偷盗,偷窃行为。这些事情我们如果平时不注意,往往容易犯,特别是相熟的朋友之间,可能随便就拿了别人东西来用,用了之后,如果别人找不到,就会生烦恼。像在一个宿舍里面,假如是几个同学一起住,如果一个同学穿了另外一个同学的拖鞋去上洗手间,等另外一个同学要去的时候他就找不到自己的拖鞋,他就会骂人。很多争执、很多冲突就是因为这些小节没注意到就引起了,如果事先问一句,先报告一声,对方知道你需要用他的东西,一般来说他也能同意,同意了之后你去拿,两个人都很安心。我们在公司里面、在单位里或者是在政府部门里面工作,很可能也会为了自己的私事而用到公家的物品,比如说要用公家的纸张、信封、笔、文具,甚至用公家的电话来打,这些都应该向自己的上级报告一句,领导同意了才用,这就不至于犯偷盗。我们的师长他就跟我们讲,他自己的老师李炳南老教授在生的时候,过去在政府部门工作,每次要用到单位的信纸写封信,这时候李教授都必定向领导征求同意,领导说就一张纸,哪个人不是这样用的,你怎么这么啰嗦?结果李教授就回答说,如果我要是不先问问您就拿,那我就是犯了偷盗,『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我现在向您请求,您同意了,这就不算偷盗。真正的大德对一张纸、一支笔这些这么小的东西都小心谨慎,不在这些小事上亏欠一点德行。请看「谨」这一篇的最后一条:

  【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

  这条是讲向人家借东西或者借钱,借一些物品,都要及时的归还,如果不能够及时归还,就会让人起烦恼,他会焦急,他对我们的印象就不好,等下一次再借的时候,可能对方就不肯借了。如果我们有借有还,按时归还,要借再多的东西,对方也能欣然同意,知道你的人品,知道你不会有贪心。要知道有贪心就容易犯偷盗,包括借了财物拖延时间归还,这都是有犯偷盗的嫌疑。要常常对自己的心有所警觉,财物摆在面前,有没有贪婪,该不该获得,不该获得的不可以起贪心。《礼记》上曾经说「临财勿苟得」,面对财物不能有贪求,不义之财不能要,这些品行要在小孩的时候就要懂得培养。报纸上登载了一则消息,这是二00六年二月八号楚天都市报登的,湖北省武汉市电车上面都放了些棉坐垫,冬天冷,有个坐垫坐起来比较舒服,这是电车公司的物品,结果很多人下车的时候顺手就把坐垫拿走。根据电车公司的统计,三个月里面车上已经丢了一百一十个坐垫,只有一例是拿走了坐垫的顾客把它送回来。有一天电车公司的工作人员看到一个老人家带着自己的小孙子拿着两个坐垫来向电车公司这些员工道歉,因为这个小孩在前天下车的时候把坐垫拿走,带到公园去坐,来玩,回到家里被爷爷发现,爷爷看到之后就批评他,说你这样拿不对,你拿了之后后来的人就没得坐,而且你没有经得电车公司的同意擅自取用那是偷盗。所以这个老人家让自己小孙写了个检讨书,做自我批评,然后带着小孩子把坐垫送回电车公司。这是真正有智慧的家长,对这些孩子的不好的行为及时加以制止,相信这个孩子心中会有很深刻的印象,以后他就晓得「倘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2 17:08 | 显示全部楼层
他有这种深刻的印象。这篇「谨」我们就学习到此地。这篇所说的虽然都是生活小事,讲的所谓洒扫应对、人情交往、自己生活起居作息,但是这些日用平常的小事都是锻炼我们的恭敬之心、谨慎之心,我们能够真正的依教奉行我们的品行也一定会日日的增长。

  我们继续看下面一章,这是讲「信」,这是正文里的第四章。「信」这章讲了十五条,它是劝导我们做人要守信,要讲究诚信,同时也要有高尚的信念,立志向圣贤之道迈进。我们来看第一条: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这句是讲我们说话关键要有信用,不可以说那些诡诈的话,不可以打妄语。孔子曾经讲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如果人没有了信用,那么他一定不能在社会上立足,大家都不相信他。特别是现代社会信用是非常重要的财富,我们去银行贷款,买房子、买汽车要贷款的,银行都要查查我们的信用历史,公司要借贷统统都要有很好的信用。人希望这一生学做圣贤也要从诚信这里做起。司马光他说过,这一生没有一件事不能跟别人说,这是他的心地非常真诚,没有说见不得人的事情,没有要隐瞒别人、欺骗别人的事情,所以说话、行动都有诚信。

  在历史上有一个著名的故事,在周朝的时候一位吴国的公子叫季札,他有一天奉命出使鲁国,在路上走过徐国,跟徐国的国君见面,徐国的国君很欣赏季札身上的佩剑,那佩剑是很好的一把剑。当时季札也看出了徐国国君的心意,心里就想到我应该把这把剑送给国君,但是话还没说出来,想着我现在要出使鲁国,路上可能还要用,从鲁国回来的路上我就把这把剑当做礼物送给徐国国君。结果等季札从鲁国回来的时候徐国的国君已经去世,当时季札就走到徐国国君的陵墓之前对着陵墓的墓碑说,当时我的心已经许下了诺言要把这个宝剑送给你,现在你已经不在了,但是我还是要把这个剑送给你。说完就把这个剑挂在树梢上,然后就走了,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季札挂剑」。古人真是讲究信用,不要说说了话要恪守诺言,就是心里面起了个念头,要做的这个事情虽然还没说出来,但是他已经能做到绝无戏言,一定做到。请看下一句:

  【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这是讲我们说话不可以多话,讲得太多,话说多了大部分都是废话,不如少讲几句,避免过失。讲话注重的是实实在在,不要有那种『佞巧』,佞巧就是花言巧语,一句话的意思有很多的装饰,甚至是掩饰,甚至会欺瞒,这是待人没有真诚心,用虚伪的语言来掩饰自己,这叫自欺欺人。古人常说口是祸福之门,所以在人世间说话要非常注意,往往讲的人无心,听的人有意,可能我们讲了一句话,自己不觉得什么,这句话就刺痛了对方的心,引起他的怨恨,他怀恨在心我们都不知道,将来他要报复的时候我们自己遭了殃。所以处事要少言、要慎行。

  我们讲话首先要想到我们讲这一句自己能不能够做到,能不能够对这个话负责,如果我们说的话能够做到,能够负责任,这才能够说,如果是说了话之后不能负责任,这个信用也就慢慢的减少。古人对于诚用的功夫非常踏实,像过去宋朝的时候有一个人叫赵阅道,他是个非常正直的人,他每天晚上下了朝到家里来都会烧上一炷香向天禀告,把自己一天的所作所为向天禀告。如果说有一件事情向上天报告的时候不好意思,就知道这件事情是违背天理的、是违背良心的,以后他就不能做。这个话说出口,不仅是对自己要负责任,也要对得起天,绝没有自欺欺人,这位赵阅道就用这种功夫修养自己正直的品行。他做官的时候非常清廉,曾经在一个地方,很多人都死于一种传染病,很多人都因为这种瘟疫无家可归。当时他造了一百艘船,并且发文书给各地的州府说,家里如果死了人,一家老小没办法回家的,都可以到赵阅道所管辖的地方来避灾。当时在宋朝赵阅道不畏权贵,往往对一些贪赃枉法的人进行弹劾,所以赵阅道也称为「铁面御史」,他曾经做过大官,这也是他善有善报。要知道正直的人能够有天的加佑,所作所言都能够不自欺、不欺骗天,完全把那些佞巧的心里清除干净。赵阅道最后也得到善终,他走的时候头脑都很清醒,说话很安定,就这么走了,这是我们真正看到作善天降之百祥。存养的功夫都是从不自欺、不欺人来做起。请看《弟子规》下面「信」的第三条:

  【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

  这里是讲说话要戒掉一些不良的语言,这里有『奸巧语』,奸巧语就是虚伪狡诈的语言,那种花言巧语,骗人的话,也包括『秽污词』,秽污词就是肮脏的话,粗言烂语,骂人的话,猥琐的话。『市井气』就是那些粗鲁的话、那些俗气的话,我们都要把它戒除。因为君子要有文质彬彬,文就是表面我们的语言、神态、风度要跟我们的内心相应。内心是指内心充满了仁爱,对于圣贤人的憧憬、向往,所以语言、行为都效仿圣贤人,凡是这些圣贤人都不说不做的事情,我们绝对也不说不做,久而久之自己那种圣贤的风范就慢慢能够表露出来,人们看到也会很敬重你。下面一条讲:

  【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

  这句是讲我们讲话要谨慎,如果是所见的事并不是很可靠,就不可以随便乱说,即使这件事情你知道,但是知道的并不确定,还是有些模糊的东西,不敢肯定的,那就不能乱传。我们不能够讲是非,因为是非很容易伤人、很容易跟人结怨,而且我们如果讲了是非,把自己的德行也败坏了。所以聪明的人碰到这些是是非非的事情,所谓流言蜚语,我们就制止,绝对不能够去跟着传。所谓谣言止于智者,因为智者的心在道上,对于那些风吹草动、那些流言蜚语统统都能够置之不理。下面一句:

  【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

  这句讲我们对一件事情要先看这事情应不应该做,决定了之后才能够承诺;如果事情我们还不能够确定,不能够保证能够做好,就不可以随意的承诺。如果那个事情有可能不适当,甚至是非法的,不符合道义的,不可以承诺,往往承诺了以后是进退两难,因为已经答应了,不做就不能够信守诺言,但是如果做了又不恰当,这是很麻烦的事情。所以凡出言都要懂得这句话会引起什么样的后果,古人讲一言可以兴邦,一言也可以丧邦,所以那句话如果讲得不谨慎,而又事关重大,那么它的影响力可能会很大,这样就会带来不堪设想的后果。尤其是在高位的领导人,你看这些高位领导人讲话都非常谨慎,他们出去发言都必定带着讲稿,就怕有时候脱离讲稿就讲错了,讲错一句话可能会影响到很多方面。我们做事情也要常常看到自己在这件事情里面处在什么样的角色,如果我们是这件事情的主导人、主持工作的人,我们应该怎么说话我们就知道。假如不是这个事情的主导人,这个事情不是我负责的,那么说话也要注意分寸,不要你这句话可能让这个事情受到了阻碍。古人讲「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是我们分内的事情我们要少管,管的事情多,讲的话往往会出乱子,会引起很多不良的后果。说多就错多,少说一句话,错误就会减少。古人也都讲过多言者少信,讲话讲得多的人他的信用就少,为什么?他说的话常常都不能够兑现,他的承诺都不能够做到,所以渐渐的信用就少了。请看下面一句:

  【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

  这是讲我们讲话吐字要有力而且清楚,说话不可以讲得太急,要缓缓道来,讲得很舒畅、很放松,每个字都吐得清清楚楚不模糊,让听的人听得很清楚很舒服,这是说话。我们对孩子从小要帮助他养成说话清楚的习惯,我们自己也要学说话也要懂得讲话要慢慢说,特别是在大庭广众下,比如说在上课、在演讲,不可以讲得太快,也不能够吐字不清,这样都会让听众听不清楚。说话里头这个语气也能帮助我们提起一种正气,如果讲话声音太小、不舒坦,一定也是心里面可能正气不足,也可能身体有些疾病,这都是我们要好好的去治疗。所以讲话有那种刚柔相济之气,体现出一种浩然正气,人有一种大度,那么这种人也会得到人的尊敬。下面请看:

  【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

  长短就是是非,他说长或者说短,张家长李家短,说人的是非,对这些是非我们最好的态度就是不要管。多管闲事不仅是让自己的心会杂乱,很多的妄念,而且往往会引来不愉快,会跟人结怨。所以古人讲「利刀割体痕易合,恶语伤人恨难消」,所以讲人的是非,特别是讲人的隐私,对人的伤害比利刃伤人更严重,引起的怨恨更大,我们不能够讲人的是非。如果别人讲我的是非,讲我怎么不对,要毁谤我,甚至这种毁谤是恶意的毁谤,我们应该采取什么的态度?明朝的杨椒山先生在对自己后人的遗嘱上面曾经说过,「人言,某人恼你谤你。则云:他与我平日相好,岂有恼谤之理」,你看用这种态度。所以别人要是来害你,来毁谤你,说你的是非,我应该怎么做?我要跟他说他跟我平日很好,哪里可能说恼害我、毁谤我,不可能的。对这个是非完全不放在心上,对别人的毁谤根本不在意。古德又说,「莫说他人短与长,说来说去自招殃;若能闭口深藏舌,便是修行第一方」,劝导我们不说人长短,不说人是非,修养自己的厚德。下面请看第八句:

  【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

  这是讲见到人家的优点我们要马上见贤思齐,要向人学习,即使跟他差距很远,我们也要慢慢的、努力的去追赶,希望有朝一日能跟他相齐,这是一种好学的精神。孔子的学生颜回是个非常好学的人,所以孔子这么多学生,孔子最赞叹的是颜回。为什么?就是因为他能好学。孔子赞叹颜回,说他「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颜回看到别人有一个优点,有一个善行,他的心里就总是记挂着,拳拳服膺,总是心里面记挂着要把别人的优点学到自己身上,他不会放弃对善的追求,因为善是本性的显露,对善的追求帮助我们回归本性,回归道。《三字经》上讲,「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我们本性都是善的,每个人都是善的,看见别人有善,知道这是他的本性显露出来。我的本性为什么没有显露出来?性相近,习相远,这是我的习气,我那种不良习气把我的本善给掩盖了,我现在要把它去除,去除那些习气,恢复我的本善,要知道我肯定能恢复的,因为我本有的。哪怕是圣贤人我们也能做到,像孟子说的「人皆可以为尧舜」,尧帝、舜帝是圣贤人,这些圣贤人他们恢复本性本善,我们恢复本性本善也就跟他们一样。所以『以渐跻』,慢慢的我们努力的去追赶,我们不放松、不退步,自然有一日可以成就的。请看下面一条:

  【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

  见到人有缺点、有恶行,我们是不是去批评他,去指责他,甚至要攻击他、要批斗他?不可以。我们第一个念头不是在对这个恶人进行批判,而应该反省自己有没有这种恶,如果有,赶紧改过来,如果没有,我也要加强警惕,以后不可以像他那样犯恶。孔子也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三个人一起走,这三个人不是说随便哪三个人,讲是哪三个人?一个是善人,一个是恶人,还有一个是我,我们三个人走在一起,必有我师,就是其它的两个人都是我的老师。善人是我的老师,我应该「择其善者而从之」,学习他的善;恶人也是我的老师,为什么?他让我知道,让我反省改过,择其不善者而改之,改谁的恶?改自己的恶。所以见善我们就思齐,如果见善不思齐这叫自弃,自暴自弃。本性本善不肯恢复,这叫自暴自弃,见到别人的恶不能够先内省那叫自欺。因此我们不可以把别人的缺点、过失放在心上,要时时刻刻都懂得反躬内省,别的人都是来成就我道德学问的,这些善人是我的老师,恶人也是我的老师,帮我能够成就的。甚至那个恶人对我很恶,常常都是要来陷害我、毁谤我、侮辱我,我应该怎么做?还是要对他恭敬、感恩他,感恩他成就我的忍耐,成就我的大德,像舜王一样对他的父母,父母对他这样恶劣,而舜绝没有对父母起一念怨恨,而是常常内省,惭愧自己没有做好,让父母生气。最后谁成就?舜自己成就,成就了天下的大圣。我们来看下面一条:

  【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

  『德』是道德,『学』是学问,『才』是才华,『艺』是技艺。我们在道德、学问、才华、技艺上不如人的,我们自己要认真的努力去追赶。这个德,古人讲有五德、有八德。五德包括温、良、恭、俭、让,温是温和,良是善良,恭是恭敬,俭是俭朴,让是礼让,这是孔子的弟子总结出孔子的五种德行,这是我们应该努力去学习的。也有讲八德的,八德讲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在这些德上面,乃至我们自己的学习、我们的专业、我们的技艺,我们都要认真的去学。孔子讲「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孔子忧虑的是什么?不是物质上的享受,他所忧虑的是德学,所谓德学才艺,他的道德如果不能够提升,他如果不能够把圣贤的学问向大家宣讲,知道了真理而不能够向前,自己有不善的行为不能改正,这才是圣贤人的忧虑,这是好学之人他的态度。《中庸》上讲「好学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一个人他真能好学的,对德学才艺能够努力踏实的去学习,这叫近乎智能。学到之后,关键是要力行,如何把我们的温良恭俭让做出来,把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落实到我们生活当中,对我们父母如何行孝,对祖国如何尽忠,这是力行。真正的仁要用力行,只会说不会做的,我们所搞的充其量是叫搞儒学,没有学儒,这不叫仁。我们有过失要改,有过失就是耻辱,知道自己有过失这叫知耻,知耻的人他就勇猛改过,他必定是一步一步向着圣贤迈步。

  今天我们的时间到了,我们先学习到这里。谢谢大家。


华藏净宗弘化网 http://www.hwadzan.com/
华藏净宗弘化网 http://www.hwadzan.net/
华藏净宗弘化网 http://www.hwadzan.com/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络念佛堂 http://edu.hwadzan.com/amtb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络念佛堂 http://edu.hwadzan.net/amtb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路电视 http://edu.hwadzan.com/livetv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路电视 http://edu.hwadzan.net/livetv
华藏净宗弘化网数位图书馆 http://edu.hwadzan.com/
华藏净宗弘化网数位图书馆 http://edu.hwadzan.net/
华藏净宗弘化网影音图文检索中心 http://ft.hwadzan.com/index.php
华藏净宗弘化网影音图文检索中心 http://ft.hwadzan.net/index.php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络念佛堂 http://edu.hwadzan.com/amtb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络念佛堂 http://edu.hwadzan.net/amtb
尧软大藏经阅经系统1.5 http://pan.baidu.com/s/1pJmcIyZ
尧软大藏经阅经系统1.5 http://soft.ctfile.com/info/IU599850
尧软大藏经阅经系统1.5 http://pan.baidu.com/s/1jIl1APS
尧软大藏经阅经系统1.5 https://share.weiyun.com/295f229a6fedb00c255c26aedf056cd0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2-2 23:29 , Processed in 0.149875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