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602|回复: 0

宣化上人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浅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9-11 12: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序】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浅释

     宣化上人 讲述

  这一品名叫做普门品。有很多的意思。现在先讲这个「药珠」。因为「药珠」,所以说「普门品」。
  什么叫「药」呢?「药」就是药王树;什么叫「珠」呢?「珠」就是如意珠。什么又叫药王树?这是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人到山上去砍柴,砍回来的柴,就担到街市去卖。遇到一位医生,医生看到他这一担柴里面放光,于是就把他这担柴买回去。到家里把柴打开来一看,里面有一棵药王树。这医生得到药王树后,无论任何疾病,只用这棵树在病人身上轻轻一敲,或者轻轻一打,无论什么病就完全好了,救了不少人。就因为这样,所以叫「药王树」。
  「珠」,就是如意宝珠。什么叫做如意宝珠?如意,就是遂心如意,也就是令你欢喜、满意。满足你的要求,成全你的欲望。你想要吃好东西,如意珠就现出好的东西来,不用你去买。你想要穿好的衣服,只要你对这如意珠想一想:「我要件最美丽,人间最稀有的衣服。」这时如意珠就现出你所欢喜穿的衣服。甚至你想要房屋,它也可以现出来。你想:「晚间我想住一间最豪华的房间。」这宝珠也就现出房子,这一夜住宿以后,第二天房子也自动回到如意珠里去。你想吃东西,如意珠所现出的东西,既不会多也不会少,恰到好处。你穿衣服,也不必预备衣架子,只要把衣服脱下,它就自动回到如意珠里去,所以叫「如意」。如意珠有多大呢?是很小的一粒珠,可以随便带在身上,又不重、又不占地方,所以叫如意珠,遂心如意,妙到极点。总而言之叫「如意珠」。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也就等于这棵药王树,这颗如意珠,能遂心满愿。只要你能诵念普门品,所求的事情,就能满愿。但可不是今天念,明天就有功效。必须先打一个稳固的基础,如造楼房要先打好地基,地基打不好,楼房也就没有法子建造了。「普门品」虽然好像药王树和如意珠这么灵感,这么不可思议。可是你要先念普门品,天天念,念得观世音菩萨他认为你合格了,认为你有这个诚心了,然后你就所求如意、遂心满愿。不是说平时也没有念过,到时候就想求感应,即刻便有灵感。那一定要你平时用功修行,到时候「普门品」就好像药王树、如意珠,有不可思议的微妙,不过首先要自己去念。
  有人说:「佛教里面有太多东西要学了,又念楞严咒,又念大悲咒,现在讲『普门品』又要念普门品。这么多功课、我们那有这么多时间呢?」你不需很多时间,只要每天少睡一个钟头、少讲一点闲话,这些工作都可以做到的。如果你不想遂心满愿,说我无所愿求、我没有贪心、嗔心,也没有痴心,那你根本就不需要念,那就没话可讲了。要是觉得你将来或者会遇到什么事情,要求观世音菩萨或者佛来帮忙,那你就应该多学一点佛法。佛法犹如大海,你连一滴都未喝就嫌多了,那将来这大海的水一定喝不完的。不过,只要尽你的力量,需要多少就饮多少,佛法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所以应尽你的力量来运用佛法。
  因为「药珠」的意思,所以要说这普门品。
  还有一个意思,叫「显密」。「显」,就是明显;「密」,就是秘密。这缘起你诵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有的时候,得到显明的感应;有的时候,得到秘密的感应。
  明显的感应,就是人人能看见、人人都懂得。譬如观世音菩萨救护众生,在普门品上说:「设入大火,火不能烧。」楞严经上观世音菩萨讲述耳根圆通时也说:「火不能烧,性火真空,性空真火。」譬如,你正坐在房里,一心一意念观音菩萨,而无意中著了火,这时只要你能诚心念观音菩萨,那么纵使邻居的房子烧了,你的房子也不会烧的。但这要无意中的而不是故意。如果你故意去点一把火试试看,我的房子会烧吗?那是必定会烧的!为什么呢?因为你根本想试验观世音菩萨,就因为你信不真切,所以才要试一试。就好像人有一位朋友,想知道这位朋友对我是否有真心,是不是个「拾金不昧」的好人。于是等我这位朋友来了,便故意把五百块钱放在地下。如果我不看著他,他要是个好人,就不会把钱拿走。为什么你要试验你的朋友?就因为你对这朋友没有真正的认识,不知道他是不是一个真正的好人?所以才去试验他。观世音菩萨在经上说的:「设入大火,火不能烧。」你若对这个没有一个信心,观世音菩萨也不会来管你这么多闲事。你想自杀去跳海说:「我跳进大海中,看看是否得到浅处?」假设你以试验来推测观世音菩萨这种神通妙用,根本就没有信心。你若对菩萨没信心,他可不愿意多管闲事的。你说:「我不试验,怎能知道究竟是真的或是假的?」你知道是真的又怎样?你不知道是真的又怎样?你知道了一天还要吃饭。穿衣服,才能活著,那你又何必多此一举呢?
  明显,是人人都知道的,如邻居房子烧了而你的房子居然不烧,这不是「显」吗?人家都知道:「啊!那个人念观音菩萨有感应的,他信佛真是有点妙处。」有感应了,这就是「显」。
  又有秘密的。秘密;是你本来有一个灾难,或者你应该掉到海里被水淹死,但无形中观世音菩萨来感应了,令你不遇到这种危险,秘密把你的灾难消除了,这就叫秘密。这个人应该被火烧,但因为他信观音菩萨,观音菩萨就默默中把他的灾难解除了,这也是秘密感应。甚至你坐飞机,本来应该失事;现在交通虽然方便了,但死亡的人也多了。有的时候飞穖失事、火车失事、巴士失事,很多人罹难丧命。在这种种情形之下,因为你念普门品,因为你念大悲咒,因为你信观音菩萨,观音菩萨便在默默中,又叫冥冥之中,总而言之,就是人所不知道的,他就为你化凶为吉。所谓:「逢凶化吉,遇难呈祥。」
  因之,为了「显密」的关系,所以说这部「普门品」。
  普门品有「显密圆通」,显也圆通,密也圆通,显密都得到圆通,所以普门品的功德是不可思议的。这普门品有种种妙用,大悲咒也有这种妙用。我说一件感应的事情。在我家乡东北,有一个种田的农人,家里颇为富裕。某年秋天,他把农作物装上车子,运到城市去卖。卖完了食粮便把钱带回来,正在此时,就离家约有三里路的前面,遇到很多土匪在打劫。这个财主看见前面有打劫──怎么办好?逃吗?在土匪的监视之下也逃不了,但若不逃走,一定是被抢。于是乎他就念起大悲咒来,这个赶车的还照常往前去。走到快接近土匪时,忽然看见从土匪里走出来一个人,走到他的车前面说:「你把鞭子给我,我来给你赶车!」这个人也就让他执鞭赶马车,从土匪旁边走过去,而土匪们好像不见不闻似的,所以也没有打劫他。等这些土匪看不见了,这赶车的人又把鞭子还给他说:「你现在赶著走吧,没有事了。」这财主一看这个给他赶车的人是从土匪中跑出来的,一定是土匪了,说:「先生,你今天对我这么好来救我,令我没有被打劫,请问你贵姓?在什么地方住?将来我好到你府上拜谢去!」这个人就告诉他说:「我的名字叫阿逝孕。」
  各位念大悲咒时,在大悲咒上不是有一位护法名叫「阿逝孕」的?在阿逝孕图片里,是在肩膀上长了两个翅膀的,这位护法就叫「阿逝孕」。可是当时这个财主想:「啊!谁叫阿逝孕呢?谁呢?」这时他忘记了,忘了这个阿逝孕就是大悲咒的一句咒语,也就是一个护法。等这位阿逝孕走了,看不见阿逝孕了,他才想起:「啊!这不是大悲咒里面的一个护法叫阿逝孕吗?」于是想去找阿逝孕,也找不著了,不知阿逝孕跑到什么地方去?所以这是大悲咒里一个不可思议的境界。假如这个财主想:「我念大悲咒看看灵不灵?」阿逝孕也就不会来救他了。正因为他没有考验的心,只抱一个信心:「我念大悲咒就可以逢凶化吉,遇难呈祥。」果然就遂心满愿,没有给土匪打劫。
  这一部妙法莲华经,共有七卷,内中分开二十八品,这一品文当二十五品,在经文的本子是第二十四品,因为其中少了一品「提婆达多品」。这一品显扬观世音菩萨的功德神通妙用,不可思议的境界。
  在前面讲到「药珠」,现在再讲「人法」。什么叫「人法」?「人」,就是观世音菩萨;法,就是普门所示现的法门。这观世音菩萨,他救七难、解三毒,应二求,所以是不可思议的人物。他又说普门示现有求必应,无感不通的法。这种「法」叫做不可思议的一种法。因为不可思议,所以叫妙法。因为这个「人」也是不可思议,故亦可称为妙人。既然是妙人、妙法,方堪名「普门」,才能名实相符。因为「人法」的因缘,观世音菩萨才说这「普门品」。
  第二种的意思,就是「慈悲」。因为「慈悲」的因缘,所以观世音菩萨说这「普门品」。什么叫「慈」呢?慈能予乐;什么叫「悲」呢?悲能拔苦。观世音菩萨救众生的七种难,解除三种毒,应众生两种求。这七难在经文里会详细的说明。简言之是:水难、火难、风难、枷锁难、黑风难……等等有七种。解三毒,三毒是什么?就是贪、嗔、痴三毒。应二求,就是求男、求女这两种求。
  众生都有这三毒:贪、嗔、痴。若人多贪,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贪。若人多嗔,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嗔。若人多痴,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痴。这个贪讲起来很多。嗔,讲起来也不少。这个痴,正好不多也不少。说它多也不算多,说它少也不算少。什么叫痴呢?简单的说就是愚痴。什么是愚痴?就是没有智慧,不明白,见理不真,所以叫愚痴。见到这个理论不正确,知其然,不知其当然。根据中国王阳明先生的学说:愚痴的人,乃是因为他未能「知行合一」。王阳明说:这个人为什么没有去做呢?就因为他不知道,所以他就不去做。他若是知道就会去做。王阳明说:他知道了而不去做,那还是没有真知道。若真的知道,就一定会去做的。王阳明在中国是一位很有名的学者,他的学说是「知行合一」:人若真知道了,他一定会实行;没有知道他才不去行。也就是说他要是真正明白了,就不会再做愚痴的事。他为什么做愚痴的事情?因为没有明白。所以我说这是见理没真。试举出一个例子来讲,譬如这愚痴的人说:「好花常令朝朝艳,明月何妨夜夜圆,大地有泉皆化酒,长林无树不摇钱。」贪花的人,生出愚痴的心说:「我要这朵花,永远是鲜艳而不凋谢,要这朵花时时都开放著,朝朝都长得这么美丽。」那个贪月圆的人就这样说:「明月何妨夜夜圆?昨天晚上的那个月亮是圆的,若是每一天晚间的月亮都是圆的多好!天天到外面去赏月,这种月亮辉映灿烂的,也不必点电灯,又省钱,天然的光辉多好呢?」这不是愚痴吗?月有盈亏,花有荣凋。花开就有花谢的时候,月圆就有月缺的时候,这是一种天道循环。好喝酒的人就想:「我每天去买酒,买威士忌、白兰地,是很贵的,若是地上所有的水池变成酒池,这时候我想饮酒就到那水池取酒,这多方便!」还有贪钱的人,他就想:「我现在去做工赚钱,非常的困难,如果每一棵树变成摇钱树,树上都结成元宝、美金,若是我想用钱,便到那地方去取,这多方便!」但这也是不可能的事情,都是愚痴的幻想。还有最简单的例子,有个人没有读书,甚至连小学都没有念过,中学更不要提,他就想要得到一个大学博士的学位。你说岂有此理呢!小学都没有读,大学的博士学位怎能就这样给你呢?还有一种人,他根本没有去种田,到时候就想收谷。这都是愚痴,甚至也没有买马票,到时候就想中头彩。这都是一种愚痴的想法。可是一般人多数犯这种妄想不劳而获的毛病,那么该怎么办呢?有这种毛病就应该把它改了。
  观世音菩萨他救七难、解三毒、应二求,这就是一种大悲;他又利乐一切众生,令众生离苦得乐,这是一种大慈。因为大慈大悲的因缘,所以才说这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又有一种,是「福慧」的因缘。福,观世音菩萨所以能寻声救苦,分辨世间一切的音声:善声、恶声、苦声、乐声、是声、非声,乃因为他有真正的智慧。他这种智慧是从什么地方来的?是因为他普门的布施,以这个法施给众生,故他有此福报,而福德庄严。所以这是由于福慧的因缘来说普门品。
  又有一个「真应」。真,是观世音菩萨以他的真身的妙力来救度七难、解除三毒、满足众生之二求,这是以真身的妙力。他又现三十二种的应化身,这叫应身,用以来教化众生,所以有这「真应」的因缘。
  说这普门品又有「权实」。观世音菩萨以这个法身的力量,在默默中,就是秘密之中,来利益众生,这叫「实」。他又以三十二应化身来教化众生,这是「权」。权就是权巧方便,也就是说暂时间用这个方法,不是永远的。又因为观世音菩萨以这权实的因缘,所以才说这普门品。
  还有一个因缘叫「本迹」。什么叫「本」呢?「本」就是根本;「迹」就是踪迹的迹。观世音菩萨以一个法身而普度一切众生为「本」,他以应化身教化众生为「迹」。观世音菩萨的法身有如月光,他的迹就好像「月照千江」的道理。所谓:「千江有水千江月」,一个月光照一切的水,而一切水里头的月,都是从这一个月的本身现出来。水里的月就是个「迹」,天上的月就是个「本」。这是以「本迹」的因缘,故说普门品。
  观世音菩萨以一法身来普现于一切众生心,令一切众生都改过自新,回新向上,离苦得乐,究竟成佛。讲到这个地方,有人就说:「啊!难怪我不改过自新,原来观世音菩萨他没有现到我的心里来,所以我有什么过错也不愿意改。」抽香烟的人就想:「大概观世音菩萨不加被我,不帮我的忙。」好饮酒的人说:「我想学佛法,可惜我戒不了酒;这大概是观世音菩萨的罪过,他不帮我的忙!」于是他就对观世音菩萨生出一种仇怨的心说:「这观世音菩萨太不公道了,为什么你帮忙旁人,不帮忙我呢?」这真是愚痴上再加愚痴,这是双重愚痴。为什么观世音菩萨不加被你?就因为你不听观世音菩萨的教化。你听见「观世音菩萨」这名称,就应该改过自新了,就应该清净头脑,「悟以往之不谏」,知道过去的事情,已经过去了、算了。「知来者之可追」,将来的应该往善道上走。可是你明知故犯,那是罪上加罪。所以责怪观世音菩萨不保佑你,是一种错误。观音菩萨时时都想保佑你,可惜你把你心里的门总是关著,不让观音菩萨进来,观世音菩萨只好叹气:「啊!这个众生真是可怜愍者,太可怜了!」所以你不要怪观世音菩萨,应该怪你自己不争气。
  以上说的是「本迹」。还有一种因缘就是「缘了」。「缘」就是缘因,「了」就是了因。什么叫了因?就是把这个因断了,也可以说是明了因果的因。我们现在来听经闻法,有的从华盛顿州西雅图来的大学生,有的读博士、硕士也来读佛法。为什么这些人要从老远来到此地,来参禅打坐,学习经藏,研究佛法呢?就因为要了这个因。听经就是了因的种子。你有听经的因缘,这是个「缘」因。故因为「缘了」的因缘,所以说普门品。
  还有一种叫「智断」。观音菩萨他以他的智慧、智德庄严,来教化众生,是位智慧的庄严者。「智」慧叫智德,即是「智」的德行。「断」,断德,即是断除一切无明。这断德又可以叫福德,因为他把无明断了,所以有真正的福德庄严,好像佛似的,福也足、慧也足。观世音菩萨虽然是菩萨,但是他有福德庄严也有慧德庄严、所以「智慧」,也叫福慧。以上合起来共有十种的因缘,所以讲这「普门品」。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姚秦」亦呼后秦,是一个时代的名称。
  「三藏」,什么叫三藏呢?就是:经、律、论三者。经,梵语叫修多罗。此云契经,契是契合,经是经常之法。契合者,就是:「上契诸佛之妙理,下契众生之根机。」往上讲,意思就是这经典和诸佛的妙理是一样的。往下来说,对众生的机缘也是契合的,可以教化众生。经藏里面包括有定学,定者是讲定律。律藏,就是戒律。戒律有:五戒、八戒、十戒、十重四十八轻菩萨戒。此外比丘有二百五十条戒,比丘尼就有三百四十八条戒。研究戒律有什么好处呢?你若有戒才能生定。论藏,就是包括慧学。经,就是定学。律,就是戒学。论,就是慧学。所以也就是戒、定、慧。这论藏是佛当时到各地方所讲的道理,所议论的道理,再由后来的祖师(佛的弟子)互相讨论这个「道理」而注释的「论」。譬如:大乘起信论、百法名门论、成唯识论、大智度论等……有很多的。这「论」就包括一切的智慧,所以叫「三藏」。为什么叫它为「藏」呢?藏者,就是包藏著很多道理在里面,这叫「三藏」。
  姚秦就是时代,三藏就是经、律、论这三藏。
  「法师」,什么叫法师呢?这「法」就是佛法。「师」就是师父、师表。怎么叫师表?是能作一个榜样、一个模范、一个好的法则,此叫师范。而这个「法师」,有的时候说:以法施人,以佛法来布施给一切众生,这叫「法师」。又有一个讲法:以法为师,以佛法作为他的师父,这也叫法师。还有很多种讲法,不过大略的意思就是这样。
  「鸠摩罗什」,是翻译者。鸠摩罗什是梵语,不止中文,英文也一样:童寿。这个「寿」在此就当长寿讲。这位鸠摩罗什虽然是个小男孩子,可是他已有长者的风度,有长者的德行,故名童寿。并不是说他的寿命长如老人,而是他具有长者的这种德行。
  「译」,就是翻译。也就是把它由印度(梵文)文翻译成中文,而意思是和梵文一样的,所以中国的佛经和印度佛经所翻译的意思是一样的。此是讲翻译人。为什么要把翻译者放到经本的前面?因为当时假如不是鸠摩罗什法师到中国来,提倡翻译佛教的经典,这些经典就不会这么快传到中国来。为了纪念鸠摩罗什法师的功德,所以把这位法师的名字,记载到经本的前面,一方面是要纪念法师的德行,一方面是要鸠摩罗什法师负起这个责任,有什么错的地方,翻译不对,因果都在他的身上。鸠摩罗什法师在他将圆寂时,曾经这样说过:「我翻译所有的经典,如果完全没有错误的话,将来我死后,荼毗时舌头不坏。」果然在鸠摩罗什法师圆寂时,经荼毗后而舌头仍完整不坏。由此证明他所翻译的经典是一点也没有错误。因为有种种的意思,所以把「鸠摩罗什法师」这个名字,放在经的前面,作为后人一个永远的纪念,使永远不忘鸠摩罗什法师的功德。

【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

  「尔时」:就是当尔之时。什么叫当尔之时?就是当时无尽意菩萨在法华会上,请问观世音菩萨这个名字的因缘的时候;也就是此时,在说完妙音菩萨本事品后,现在说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这个时候。有一位无尽意菩萨,什么叫无尽意?总起来有三种的无尽。第一是:「世界无边尘绕绕」,世界是无量无边的,我们不要以为这世界就是我们眼睛所看得见,耳朵所听得到的,这就是世界的一种边界。不是的,这世界有无量无边那么多,有此世界、他世界、无量诸世界;此国土、他国土、无量诸国土,无尽无穷的,所以叫「世界无边尘绕绕」。什么叫绕绕?绕,就是绕乱;绕乱就是不定的意思,不定也就是动的意思。尘就是不清净,世界上有很多微尘,试看太阳一出来,在阳光反射的光线上、可以看到无法计数的微尘,在空中上上下下,飘摇动荡,忽高忽低的。这些微尘是从什么地方来的?世界上这么多尘土从那儿来呢?溯本穷源,追究这微尘的根源是非常重要的。这一切尘是从每一个众生心里所生出来的。为什么?因为众生心里妄想太多了。妄想就好像尘一样,绕绕不安、恒常变动的样子。试看,我们所能察觉的妄想已是多得不知其数,所察觉不到的更不知有多少?有数不过来那么多!在楞严经上有讲:在一念中就有九十个刹那。刹那,是一段非常短的时间,而一刹那之中就有九百个生灭,所以「世界无边尘绕绕」。
  这世界是怎样有的?是因为我们众生依真起妄。一念的妄想,而变成有山河大地、房廊屋舍,一切的世界继而成立。这也叫「世界无边尘绕绕」。
  第二是:「众生无尽业茫茫」。世界是无边的,就因为有世界,所以也就生出众生来。众生,是众缘和合而生,有很多种的因缘和合而生。大概来讲有四种:胎生、卵生、湿生、化生。怎么会有胎生呢?胎因情有。胎生是因为有这种爱情,因而有了新生命。卵因想生,是由想而成的。湿生是依湿而生,在那个有湿气的地方也就生出来了。化生即变化而生,是自然能变化而生的生命,不靠父母之缘而生。再详细的讲有十二类的众生,其余八种: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有色、非无色、非有想、非无想。有这么多的众生,到底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呢?众生是从佛性那儿来的,所以才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虽然所有的众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但不是说众生就是佛了,不是说不修行就成佛。必定要用功去修行、参禅、学佛法……这样才能返本还原而成佛。不是说众生现在就是佛,不用修行了,这简直是一种邪知邪见!而是必定要修行、学佛法、依教奉行,才能成佛。因之,说众生是从佛性出来的。
  第三是:「爱河无底浪滔滔」。「爱河」,是指男女的爱;不单人类讲爱,就是异类、畜生也执迷不悟地执著这个「爱」,尤其畜生更不明理,所以其淫欲心非常重。它们时时刻刻都想行淫欲。若能清心寡欲,自净其心,割爱断欲了,就离成佛不远了。这「爱河」是没有底的,越陷越深,越深越向下沉,是没有「底」的。「浪滔滔」,这种波浪滔滔是连绵不断的,就像水波浪。为什么海水上会有波浪呢?就因为众生心里有波浪。众生心里有波浪,就因为爱河有波浪,这个「爱」你想扯也扯不断!用再利的刀想把情爱斩断,还是不容易的。但你若真正有了智慧,对这个问题就不难解决了,所谓:「慧剑斩情丝」。没有智慧的人,就掉在爱河里,越掉越深,掉到什么地方呢?根本就没有个底。越掉越深、越深越掉,就是往下降。总而言之,没有完了的时候,是故名为无尽意。
  因为这三种意思,所以无尽意菩萨,欲把这无量世界,变成极乐世界。欲将无尽的众生,都教化成佛。又把这无底的爱河,统统填上。所以无尽意菩萨,名为无尽意。
  菩萨,这两个字是简称,具足云「菩提萨埵」,是梵文。中文的意思,菩者,觉也;萨者,情也。菩提,就是觉道。萨埵,就是个有情。也就是用觉悟的道理,去觉悟一切有情。用自觉的这种道理,去觉悟一切众生。就是我开悟了,我也想办法教每一个人都开悟。这叫自觉觉他。那么菩萨又从什么地方来的呢?菩萨是从众生这儿来的。菩萨原来也是个众生,和你我他所有众生是一样的,没有分别。不过,他是众生里面的一位觉悟者,是有情中的一个觉悟者。我们这个众生,就是众生里面的迷昧者,还没有觉悟。你如果今天觉悟,今天就是菩萨;如果明天你觉悟,明天你是菩萨。觉悟什么呢?觉悟这个无明。你能知道这个无明的来处,把无明破了,这便是「觉」。若不能破无明,就是「不觉」。把无明破了,法性也就自然现前,爱河也就干竭了;爱河干了就智慧现前,这就是觉悟。菩萨是觉悟有情,也是有情觉悟。来回讲都可以的。菩萨又叫「大道心」的众生,他的道心最大,又叫「开士」,他能以开众生的愚痴,而显现本有之佛性,这叫菩萨。
  「即从座起」:在这法华会上,当无尽意菩萨听佛讲完了妙音菩萨本事品后,随著他就从他的座位上站立起来。为什么要站起来?无论在那一个大会场里,当你要说话时,必须先站起身来,不可以只坐在那地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2-1 17:41 , Processed in 0.122394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