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582|回复: 1

[其它] 授菩萨戒仪《大正藏》第74卷No.2378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6-2 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夫授菩萨戒行事之仪。略为十二门
  第一开导 第二三归 第三请师
  第四忏悔 第五发心 第六问遮
  第七授戒 第八证明 第九现相
  第十说相 第十一广愿 第十二劝持
第一开导
  应先问言。欲受何戒。佛法大海深广无岸。唯信能入。由有信故。三学可成。菩提可至。故三学中以戒为首。菩提旷路戒为资粮。生死大海戒为船筏。三途重病戒为良药。然戒有多种。五·八·十·具·菩萨律仪金刚宝戒。五戒报人。八戒报天。十善报天。具足戒者。出家大戒感小解脱。三明六通无余永寂。可示四教菩萨戒及五戒。菩萨律仪三千威仪八万细行报得佛果。三身四德相好不共一切功德。此即又如来一戒金刚宝戒。是则常住佛性。一切众生本源。自性清净。虚空不动戒。因此戒以显得本来本有常住法身具三十二相。今既不求人天果。不求声闻辟支佛果。不求小乘人所见佛果。不求通教三乘佛果。不求别教独菩萨佛果。唯欲专求圆教所证无上正等菩提。须具六法方可得戒。一者能授人。谓能授戒者。须预知颁类及以人数。于中几许。中国边方余道杂类。虽得人身无有安乐。八苦交逼。四蛇竞煎。四大危脆。念念不住。六贼争驱。新新生灭。设受余戒。虽报人天。不免沉没。二乘小果永住涅槃。三教权菩萨迂回历劫路。故须发诚誓求圆果。二者所依处。先须咨白无内外障安置坛场。庄严清净。皆令地铺。使受者安稳。三者高座秉法。四者专求大道。五者生希有心。如贫如饥如病如怖。得宝得食得医得安。不生一念散乱之心。若无恳诚。徒劳彼此。六者专为利他求戒。以菩萨发心利物为本。发大勇猛不惜身命。誓与众生同入真如法界大海
  第二三归
  三归者。应教言。弟子(某甲)等。愿从今身尽未来际。归依佛两足尊。归依法离欲尊。归依僧众中尊(三说)
  弟子(某甲)等。愿从今身尽未来际。归依佛竟。归依法竟。归依僧竟(三说)
  从今已往。称佛为师。更不归余邪魔外道。唯愿三宝慈悲摄受。慈愍故(敬礼三宝)(应须广明一体三宝为所依境复知此境有于别相住持等用之也)
  第三请师
  我(某甲)等。今从大德求受菩萨金刚宝戒。大德于我不惮劳苦。慈愍故
  请圣和上词
  弟子(某甲)等。一心奉请灵山净土本来常住释迦如来应正等觉。为我作菩萨戒和上。我依和上故得受菩萨戒。慈愍故(礼一拜)
  请圣羯磨阿阇梨词
  弟子(某甲)等。一心奉请清凉山中金色世界文殊师利龙种上智尊王如来应正等觉。为我作菩萨戒羯磨阿阇梨。我依阿阇梨故得受菩萨戒。慈愍故(礼一拜)
  (请圣教授阿阇梨词)
  弟子(某甲)等。一心奉请知足天上四十九重摩尼宝殿。当来大导师。弥勒慈尊应正等觉。为我作菩萨戒教授阿阇梨。我依阿阇梨故得受菩萨戒。慈愍故(礼一拜)
  请圣尊证师词
弟子(某甲)等。一心奉请十方净土一切如来应正等觉。为我作菩萨戒尊证师。我依尊证师故得受菩萨戒。慈愍故(礼一拜)
  请圣同学等侣词
  弟子(某甲)等。一心奉请十方一切诸大菩萨摩诃萨。为我作同学等侣。我依同学等侣故得受菩萨戒。慈愍故(礼一拜)
  从传教师乞戒词
  族姓大德。今正是时。愿时施我菩萨戒法戒师应起白圣师词
  敬白十方尽虚空界一切诸佛诸大菩萨。此(某甲)等。求我白诸佛菩萨。欲从诸佛菩萨乞受出家菩萨戒。此(某甲)等。已发大愿。已有深信。能舍一切。不惜身命。唯愿诸佛菩萨。怜愍故施与(某甲)等菩萨戒(三说)
第四忏悔
无始已来。谁能无罪。或有重罪障戒不发。故须忏悔。故昙无谶三年始获。故有上根上行之人。宜应静处别置道场。事理合行精诚恳到。上品相现戒品自成。今此通方被时行事。利根之士逐语想成。宿种现加成辨前事。故今略出济世生善利物之仪。于中为三。先明忏意。次明运心。三正说罪为忏方法。初云意者。夫言戒者是白净法。法器清净方堪进受。如净洁絷易受染色。是故。先教忏悔洗浣。亦如浣故衣先以灰汁后用清水。然佛灭后向二千年。正法沉沦邪风竞扇。众生薄祐生在此时。纵有听闻颇生信受。犹如画水不得久停。空中造立难可成就。良由惑障深厚见执铿然。若不起于殷重之心。罪无由灭。罪若无灭。戒品难期。是故不可辄尔而受。然忏悔法有其三种。上品忏者。举身投地。如大山崩。毛孔流血。中品忏者。自露所犯。悲泣流泪。下品忏者。通陈过咎。随师口言。今虽下品。犹请诸佛诸菩萨为作证明。诸佛菩萨有大慈悲。常欲令于法界众生如我无异。虽观众生犹如赤子。然须行者自发精诚。如请大王先须净舍。亦如浊水日轮不。现。三世诸佛皆因此戒得成菩提。次运心者。虽从戒师说罪名种。然须先运逆顺十心重罪方灭。故天台大师于大止观忏净文中云。当识顺流十心明知过失。当运逆流十心以为对治。此二十心通为诸忏之本。顺流十心者。一者自从无始闇识昏迷。烦恼所醉。妄计人我。计人我故起于身见。身见故妄想颠倒。妄想颠倒故起贪嗔痴。痴故广造诸业。业故则流转生死。二者内具烦恼。外值恶友。扇动邪法。勤惑我心。倍加隆盛。三者内外恶缘既具。能内灭善心。外灭善事。又于他善都无随喜。四者纵恣三业无恶不为。五者事虽不广恶心遍布。六者恶心相续昼夜不断。七者覆讳过失不欲人知。八者鲁扈底究不畏恶道。九者无惭无愧。十者拨无因果作一阐提。是为十种顺生死流昏倒造恶。厕虫乐厕不觉不知。积集重累不可称计。四重五逆极至阐提。生死浩然而无涯畔。今欲忏悔。应当逆此罪流。用十种心翻除恶法。先正信因果决定孱然。业种虽久不败亡。终无自作他人受果。精识善恶不生疑惑。是为深信翻破一阐提心。二者自愧克责。鄙极罪人。无羞无耻。习畜生法弃舍白净第一庄严。咄哉。无钩造斯重罪。天见我屏罪。是故惭天。人知显罪。是故愧人。以此翻无惭无愧心。三者怖畏恶道。人命无常。一息不追千岁长往。幽途绵邈无有资粮。苦海悠深。船筏安寄。贤圣诃弃无所恃怙。年事稍去刀风不奢。岂可晏然坐待酸痛。譬如野干失耳尾牙。诈睡望脱。忽闻断头心大惊怖。遭生老病。尚不为急。死事弗奢。那得不怖。怖心起时。如履汤火。五尘六欲不暇贪染。如阿输柯王闻栴陀罗朝朝振铃。一日已尽六日当死。虽有五欲无一念爱。行者怖畏。苦到忏悔。不惜身命。如彼野干决绝无所思念。如彼怖王。以此翻破不畏恶道心也。四者当发露罪。莫覆瑕玭。贼毒恶草急须除之。根露条枯。源干流竭。若覆藏罪。是不良人。迦叶头陀令大众中发露。方等令向一人发露。其余行法但以实心向佛像改隔。如阴隐有痈。覆讳不治则死。以此翻破覆藏罪心也。五断相续心者。若决果断奠。毕故不造新。乃是忏悔。忏已更作者。如王法初犯得原更作则重。初入道场罪则易灭。更作难除。已能吐之。云何更啖。以此翻破常念恶事。六发菩提心者。昔自安危遍恼一切境。今广起兼济。遍虚空界利益于他。用此翻破遍一切处起恶心也。七修功补过者。昔三业作罪不计昼夜。今善身口意策励不休。非移山岳安。填江海。以此翻破纵恣三业心也。八守护正法者。昔自灭善亦灭他善。不自随喜亦不喜他。今守护诸善。方便增广不令断绝。譬如全城之勋。胜鬘云。守护正法摄受正法。最为第一。翻破无随喜心。九念十方佛者。昔亲狎恶友信受其言。今念十方佛。念无碍慈作不请友。念无碍智作大导师。翻破顺恶友心。十观罪性空者。了达贪瞋痴之心皆是寂静门。何以故。贪瞋若起。在何处住。知此贪嗔住于妄念。妄念住于颠倒。颠倒住于身见。身见住于我见。我见则无住处。十方谛求。我不可得。我心自空。罪福无主。深达罪福相。遍照于十方。令此空慧与心相应。譬如日出时朝露一时失。一切诸心皆是寂静门。示寂静故。此翻破无明昏闇。是为十种忏悔。顺涅槃道逆生死流。能灭四重五逆之过。若不解此十心。全不识是非。云何忏悔。设入道场。徒为苦行。终无大益。运此心已作如是言(须一一释对破所以。故知无始罪障不可卒除。如伐树得根。灸病得穴。故须逆顺观其罪。由见罪性空方为永谢)仰启。十方尽虚空界一切三宝。释迦牟尼。当来弥勒。十二部经。真如藏海。诸大菩萨。缘觉声闻证明。我等披陈忏悔。从无始来至于今日。于其中间。皆由妄计我人。为贪嗔痴无量烦恼恼乱身心。纵恣三业具造十恶五逆四重。作一阐提拨无因果。坏僧伽蓝焚烧经像。身四威仪损伤含识。盗三宝物及余趣财。颠倒邪淫污染梵行。污父污母。污比丘比丘尼人男人女。畜生鬼神等一切男女。诳惑三宝谤三乘法。言非佛说。障碍留难。或饮酒食肉无慈愍心。或食五辛薰秽三宝。或于一初出家人所。有戒无戒持戒破戒打骂诃责。乃至于一切有情无情作不饶益。如是等罪不可数知。自作教他。见闻随喜。今对三宝前披陈忏悔。齐佛所知不敢覆藏。一忏已后永断相续更不敢作。愿罪消灭。唯愿三宝慈悲证明(三遍已语之)欲入佛海以信为本。生在佛家以戒为本。故有三归乃至菩萨戒。然受五八十戒。人如秉烛夜行所见不远。受小乘戒。如月下游。虽未大明。独胜灯烛。若受大乘戒。如在日中无不晓了。能摧八难能免八苦。远离二死具足二严。四德圆满降伏四魔
  第五发心
  先当继念十方诸佛为所期果。是故经云。若能念佛。得见佛心。佛心复以慈悲为本。慈悲乃以弘誓居先。是故弘誓为菩提因
  圆融十界诸众生 我今发誓必济度
  圆融五住诸烦恼 我今发誓必断除
  圆融四门诸道品 我今发誓必尽知
  圆融法性真佛道 我今发誓必显得
  发弘誓已。复加四心以成弘誓。一者观于一切众生如佛无异。二如国王。三如父母。四如大家。何以故。佛为。法王。是所求故。心佛众生三无别故。王居国尊。亲在家尊。大家复为下类中尊。因中生于果上想故。若不尔者。何能度之。为度众生立余三誓。又复发四种心。一者所作功德与众生共。二者愿共一切众生过于烦恼生死大海。三者愿共众生通达一切诸经了义。四者共众生至于菩提。此亦四弘之别名。而以利生为本。故并俱于众生起想。以四弘誓利生为本。既发心已。三业清净犹如明镜。内外清彻堪受净戒。以此戒品具足三聚。三聚遍收一切法故
  第六问遮
  即能发心建立行相。行相不出自行化他。自行故上求。利他故下化。汝等既知发心之相。堪能成就满足四弘。此但现在身心发趣。若有遮难。戒品不发。故梵网经云。若有七遮。不应为受戒。今问汝。当如实答。若不实答。徒苦自他。无所克获虚称菩萨。则为欺诳一切众生。负心诳佛。狂受利养汝等不曾出佛身血不(应答无)汝等不杀父不。汝等不杀母不。汝等不杀和上不。汝等不杀阿阇梨不。汝等不破羯磨僧不。汝等不杀圣人不(已上皆应答无)
  若无七遮。堪得受戒。应须起专注心发殷重心。今此方欲授汝等戒发于戒品心。若专志如仰完器。则有所克。一念差违。犹如覆器。必无所成。然此戒者无有形色。而能流注汝等身心。尽未来际成就大果。而于尔时无所觉知。向若有形入汝身时。当作天崩地裂之声。故须系念不得余觉及余思惟(云云)
  第七受戒(此段先可示相传)
  先略示三相。言三相者。所谓摄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夫三藏教有三聚戒名。通教有三聚戒名。别教有三聚戒名。圆教有三聚戒名。今正可授此圆三聚戒。汝等谛听。汝等今于我所。求受一切菩萨净戒。求受一切菩萨学处。所谓摄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此诸净戒此诸学处。过去一切菩萨。已受已学已解已行已成。未来一切诸菩萨。当受当学当解当行当成。现在一切诸菩萨。今受今学今解今行。当来作佛。汝等从今身尽未来际。于其中间不得犯。能持不(三问三答)第一遍时应语言。十方法界一切境上微妙戒法。悉皆动转。不久当应入汝身中。第二遍已即语云。此妙戒法即从法界诸法上起。遍虚空中集汝顶上。微妙可爱如光明云台。第三遍初复应示言。若更一遍。此妙戒法入汝身中。清净圆满。正在此时。纳受戒法。不得余觉余思令戒不满。第三遍已语言。即是菩萨名真佛子。故大经云。发心毕竟二不别。如是二心先心难
  第八证明
  证明者。戒师应为受者作白言
  弟子(某甲)仰启十方尽虚空界一切诸佛。于此世界一四天下南赡部州人主地。大日本国山城州乙训县山本僧伽蓝中千手千眼大悲者观自在菩萨像前。有众多佛子。来于我所求受菩萨金刚宝戒竟。我已为作证明。唯愿诸佛亦为作证明(三说)
弟子(某甲)仰启十方尽虚空界一切诸菩萨摩诃萨。于此世界一四天下南赡部州人主地。大日本国山城州乙训县山本僧伽蓝中千手千眼大悲者观自在菩萨像前。有众多佛子。来于我所求受菩萨金刚宝戒竟。我已为作证明。唯愿诸菩萨摩诃萨亦为作证明(三说)
  第九现相
  现相者。受者既有三品之心。相现亦有三品不同。所谓凉风异香异声光明种种异相。于十方界此相现时。彼诸菩萨各问彼佛。何因缘故有此相现。彼佛各答彼菩萨言。此相现者。于娑婆世界一四天下南赡部州人主地。日本国山城乙训县山本僧伽蓝处。有众多佛子。于最澄佛子所。三说求受菩萨戒竟。今请我等而作证明。我为作证。故有此相。彼诸菩萨各各欢喜。咸相谓言。于如是等极恶处所。具足如是猛利烦恼恶业众生。能发如是极胜之心。甚为希有。深生怜愍。乃于汝等起于坚固梵行之心。十方菩萨尚发是心。是故汝等宜应志心守护禁戒。不惜身命。勿令毁犯。上品相者。上风上香上光明等。中下准此。唯佛解了。余无所知
  第十说相
  若诸菩萨已于戒师所三说求受菩萨金刚宝戒竟。若自杀。若教人杀。若作坑阱。与人非人毒药。施设方便。非真菩萨。假名菩萨。无惭无愧犯波罗夷。汝从今身尽未来际。于其中间不得犯。能持不(答言能持)
  若自盗。若教人盗。盗人五钱。若过五钱。若烧若埋若坏色。如是盗五大五尘。非真菩萨。假名菩萨。无惭无愧犯波罗夷。汝从今身尽未来际。于其中间不得犯。能持不(答言能持)
  若淫人男女诸天鬼神畜生男女。作不净行。非真菩萨。假名菩萨。无惭无愧犯波罗夷。汝从今身尽未来际。于其中间不得犯。能持不(答言能持)
  若非真实非己有。自言得禅得解脱得定得九大禅。得初信乃至等觉妙觉。天龙鬼神来供养我。非真菩萨。假名菩萨。无惭无愧犯波罗夷。汝从今身尽未来际。于其中间不得犯。能持不(答言能持)
  若酤诸酒。非真菩萨。假名菩萨。无惭无愧犯波罗夷。汝从今身尽未来际。于其中间不得犯。能持不(答言能持)
  若说出家在家菩萨十波罗夷中随犯一波罗夷。非真菩萨。假名菩萨。无惭无愧犯波罗夷。汝从今身尽未来际。于其中间不得犯。能持不(答言能持)
  若自赞己真实所得。并毁出家在家菩萨。言犯十重中一一重罪。四十八轻中一一轻罪。非真菩萨。假名菩萨。无惭无愧犯波罗夷。汝从今身尽未来际。于其中间不得犯。能持不(答言能持)
  若悭法悭财。有来求者。法不为说一句一偈。财不施与一针一草。反生骂辱。非真菩萨。假名菩萨。无惭无愧犯波罗夷。汝从今身尽未来际。于其中间不得犯。能持不(答言能持)
  若嗔一切出家在家菩萨。若非菩萨。诸天鬼畜。忏谢不解。非真菩萨。假名菩萨。无惭无愧犯波罗夷。汝从今身尽未来际。于其中间不得犯。能持不(答言能持)
  若谤三宝。若增若减。若相违。若戏论。下至一句。非真菩萨。假名菩萨。无惭无愧犯波罗夷。汝从今身尽未来际。于其中间不得犯。能持不(答言能持)
  第十一广愿
  广愿者。上来受戒但是起行。菩萨之仪利他为本。是故更须以愿加之。师应教言。弟子(某甲)等。愿以忏悔受戒发心所生功德。回施法界一切众生。愿法界众生未离苦者。愿令离苦。未得乐者。愿令得乐。未发菩提心者。愿发菩提心。未断恶修善者。愿断恶修善。未集佛法者。愿集佛法。未利生者。愿早利生。未成佛者。愿速成佛。又以此功德。愿共法界诸众生。等舍此身已。生极乐界弥陀佛前。听闻正法悟无生忍。具大神通游历十方。供养诸佛。常闻无上大乘正法福智资粮。自行化他。生十方佛前。一切佛法速得圆满。又以此功德。愿共众生。从今已往。于自行门。未得无生法忍前。永离三恶道身。永离下贱身。永离女人身。永离拘系身。常于佛法中。清净修诸行。于利他门。分身十方国土。常为众生作大知识。示其正道令生实果。愿诸众生闻我名者发菩提心。见我身者断恶修善。闻我说者得大智慧。知我心者早成正觉。发愿已礼三宝
  第十二劝持
  教令持戒者。既得戒已。如服良药。须知禁忌及以补养。自行断恶为禁忌。利他修善如补养。是故应须具足二持。遍修诸善。遍断诸恶。勤行慈救。恭敬三宝(云云)于一一行。悉须以愿而加护之。常思满足四弘之愿。六度四摄等不离刹那。以妙观门融通万境。事理具足正助合修。圆顿十乘超逾十境(云云。令受者礼佛礼师三遍)
  受菩萨戒仪
  承和十四年五月十一日。于近江三津寺写了
   圆敏上人与珍
  延历寺比丘圆珍记(于保则朝臣东六条宅。为彼一宅依愿授戒。仍书本寺本也)
  从贞观十一年迄仁和元年。每登坛授戒行用件文(仁和元年四月十三日)珍记

  (巳下文出南岳大师戒仪)
  汝持如是十重戒。即是具足十波罗蜜成就佛身。具足功德得大神通。放大光明得一切种智。何以故。汝持不杀戒得金刚身不可坏。寿命无量劫不可尽。持不盗戒得具足檀波罗蜜。分身满十方作释梵四天王。及作诸小王沙门等身。财施度脱众生。持不淫戒得阴马藏金色之身。众生见者怖畏即除。舍欲断烦恼。名称普闻。闻者欢喜。持不妄语戒得四无碍辨。法辨义辨辞辨乐说辨。一音演说。众生闻者皆得解脱持不饮酒戒得大聪明。一念中闻十方诸佛语及一切众生语。亦知佛心及知一切众生心。得诸佛集三昧。持不说在家出家菩萨罪过戒得漏尽通五眼六通。备三明等法。持不自赞毁他戒得生生之处十方凡圣常赞叹。闻汝名者住不退转地。持不悭贪戒得一切种智具足无碍。众生见者无不发心。持不瞋恚戒得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众生见者发菩提心。持不谤三宝戒得具足三乘圣道。一音演说法声满十方。令一切众生一时悟道皆得成佛
  汝已受菩萨戒竟。过度四魔越三界苦。若能受持如教修行。是天人丈夫。汝若破戒不持。非是菩萨。亦非天人丈夫。是名畜生邪见外道。此戒名无尽唯得重受。不可舍。誓度一切众生。众生无尽。此戒无尽。说法劫数不可尽故此戒无尽。璎珞经云。一切凡圣菩萨戒。皆以心为体。心无尽故戒法无尽
  善男子善女人等。吾今以为说十无尽戒竟。戒法已竟。是真菩萨。真发菩提心。真是佛□□□正法生。戒行具足正向佛道。超度四魔越三界苦。是真勇猛。是回向佛道。是真度众生。以□□□生生世世不求粟散小王转轮圣王释梵天。能如是受持。如说修行者。是名菩萨天人丈夫。破戒不持则非菩萨。亦非天人丈夫。是名外道。□□□之处。用此功德与十方法界众生。共同趣菩□□□
  (夫受菩萨戒者。超梵释二乘之入诸佛菩萨之教也。故梵网经云。众生受佛戒即入诸佛位。位同大觉已。真是诸佛子。出家菩萨戒之中卷)

  (本云)
  延宝三年(乙卯)闰四月二十五日书写毕
  景苏庵可云
  延宝七(己未)年六月二十一日。以松寿院晃宪本令书写了 公宪


  以下里书
  开导之义。璎珞经可见。宽平元年六月十三日

  六十华严第七云(贤首品)戒是无上菩提本应当具足持净戒。若能具足持净戒。一切如来所赞叹。信戒文在璎珞经。可勘之大论十四云。复次是戒略说则有八万。广说则无量。疏出之
  侃疏四云。下论复云。略说则八万广说则无量者。以有作为略。以无作为广也。广立戒章可见
  论云(十三)尼略说则五百戒。广说则八万。比丘略说二百五十。广说则八万。第三羯磨讫。即得无量仪法(尼亦尔。如上文)
  或事修而未悟于理(三十四心成佛)或悟偏而未进于圆(三乘共十地)或惭证而未极于顿(五十二位)今将回事以向。理折偏以进圆行渐而诣顿(圆教初心造境即中者)
  释曰。三千威仪是声闻行。八万细行是大乘仪。若彼此相望。三千粗八万细。故今总列之。又别教人历劫修学四教法门。今梵网所被此别圆机故。约彼历列为菩萨可学(云云)所以寄一门列之。又寄纯圆门释之者。丈六佛本来是大日法身。故法华别序疏云。丈六佛即遮那法身也。若用此义。三千即菩萨仪(以穷子即长者也)得意在人耳。今仪上载
  又如来一戒三行文。不是唐本也。本朝祖师依本仪上
  圆教所诠无上菩提。无上菩提句。抽出宗旨故。至如此戒师讲折令人知意。毗无妨也颁(扶云反。大首貌也。众貌也。说文一曰。鬓也。或为盼字或三乘以此为斑贼之斑字)
  祇洹图有菩萨戒坛(在家出家)
  此文云安置道场。第四十简择受戒之文云。比丘与其俗服。有异义记云。当知出家菩萨必用坏色。准如此文。登坛受戒多约出家
  高座秉法 下三十七戒。升四十七戒并云。诵者高座法师。比丘高座上座
  明云。略明三种三宝为所归依。一住持。二别相。三一体。一住持者。人能弘道。万代之所流传道藉人弘。三宝于斯常住。则剃发染衣为僧宝。黄卷赤轴为法宝。泥木素像为佛宝。二明别相三宝者。十方三世法报应化为佛宝。所说法门为法宝。除妙觉外菩萨二乘为僧宝。三一体三宝者。实相圆理名为一体。即一而三无罪秘藏。如世珍奇故通名宝。何者。心体觉知名佛。性体离念名法。心体无诤名僧。凡圣始终此三具足。佛已修证应物现形。别相住持功由一体。我等理是如冰在水。若欲融冰善须方便拟趣佛果非修不成。令依觉知正向此三为归依处。教言。弟子某甲等(云云)
  明云。第三请师。凡为师者应具五德。一坚持净戒。二年满十﨟。三善解律仪。四师师相授。五定惠穷玄。师应教言
  南岳戒本
  我若在三恶道中受大苦恼处。愿和尚阿阇梨尊人同学。救我令得解脱
  菩萨善戒经云。受得菩萨戒者。终不自念我所受戒从和上师边。自念乃从十方佛菩萨边受戒。若从师及和尚边受得戒者。不名菩萨戒。为从十方佛菩萨受得者。乃名菩萨戒
  璎珞经上(天众受学品)云。佛子受戒有三种受。一者诸佛菩萨现在前受得。真实上品戒。二者诸佛菩萨灭度后。千里内有先受戒菩萨者。请为法师教我戒。我先礼是应如是语。诸佛大尊者为师授与我戒。某弟子得正法戒。是中品戒。三佛灭度后千里内无法师之时。应在诸佛菩萨形像前?跪合掌自誓受戒。应如是言。我某甲白十方佛及大地菩萨等。我学一切菩萨戒者。是下品。第二三如是说(云云)
  普贤经(山王院)我谓圣人三师作我和上羯磨教授者。如来法身报身应身引起我本有理智行法。令我悟入三法具在一心之中
  明云。请圣为师为证明竟。十方诸佛神通道眼皆见闻我。如对目前向之忏悔
  沙门道进等戒。忏不许。且令悔过。悔过七日夜竟。诣申求戒。大怒不答。首尾三年。梦见牟尼授戒。明日诣申欲说所梦。未至数十步惊起唱言。善哉善哉。已感戒矣。我为汝作证。次第于佛像前更说戒相。道朗同感梦。自卑戒﨟。求为法弟。爰从进者十有余人
  亦如浣故衣之文。出大经二十九卷
  周穆王壬申佛涅槃。至日本贞观十二年庚寅。凡一千八百一十八年。至贞观十六年千八百二十二年也。至元庆五年正经千八百二十九年。元庆七年千八百三十一年。至仁和二年则一千八百三十四年也。至仁和五年一千八百三十七年。
 楼主| 发表于 2017-6-2 22:06 | 显示全部楼层
至宽平三年都经一千八百三十九年
  (此出修证中。此一卷也)
  夫欲忏悔须复先识逆顺十心为忏方法代过根本。一无明邪惑触境生着。二外加恶境恶心转炽。三内外缘具破己他善。四纵恣三业唯恶是从。五事虽未广恶心遍布。六恶念相续初无暂停。七隐覆瑕外现贤善。八增状作罪不畏恶道。九鲁扈羝突无惭愧心。十拨无因果作一阐提(顺于生死故曰顺流)次明逆流。一正信因果。二生惭愧心。三怖畏恶道。四发露过罪。五断相续心。六发菩提心。七修功补过。八守护正法。九念十方佛。十观罪性空。逆次灭前顺流十心。起必从细至粗故。始自无明终无因果。灭乃从粗至细故。始信因果终观性空。是则第一破第十。乃至第十破第一。此逆顺二十心文。本戒仪中撮略载之。今此文具载止观正文。又宗教中处处有之。而不如大止观委细了
鲁(钝也。音云鲁)扈者迟钝也。不识尊卑弱强也
扈(胡古反。养牛马曰扈。养貌也。广大也。自恣心纵也。勇健貌也。依也。古作●&M008427;字。跋扈之扈)抵突(四分第二。抵突取但是下流柢炬失续也。柢犹权判也。指也。触至之柢作抵。抵触也。或作抵字。音秪(丁礼反)作祗字非也。从牛)突(宇也。桦也。欺也。滑也)
  此句出大经二十二卷德行品之四
  阿差末经二云(七卷本)其无衣者因施与之。后世所生便不抵突常抱惭愧
  瑜伽二十七卷。有小刀风有大刀风(记解云可以刀损人)
  南山钞一云。寿终之时。风刀解身筋脉断绝。心不怖畏
  搜玄二云。解身等者。准杂毗昙心。问。云何火能解支节耶。答。谓火大解时。火大增遍烧筋节。筋节解已不久命绝。水大解者。先令筋烂。风大解者。令筋碎坏。支节解已。不过日夜命终。地大利故不能解。心不畏者。论云。或见相好。或自知持戒清净。心不怖畏也。由持戒故得此不怖之利
  止观辅行搜要记云。法花文句五云。刀风解体为裂。风刀者。人将终时。必为散风所解
  辅行记云。言风刀者。人命欲终。必为业力散风所解。如解□囊使息风不续。如解沟续使血脉不流。如解机关使筋节不应。如解大炬暖气灭尽。如解坏器使骨肉分离。四大既分应遭涂炭。如何端拱不修善本耶
  大论十三尸罗波罗蜜。释论云。持戒之人寿终之时。刀风解身筋脉断绝。自知持戒清净。心不怖畏。如偈说。大恶病中。戒为良药。大恐怖中。戒为守护。死闇冥中。戒为灯明。于恶道中。戒为桥梁。死海水中。戒为大船
  摩诃摩耶经云。无常杀鬼同补求使。诸病风刀欲断大命(云云)
  今案。大论瑜伽并云刀风。若以此文亦称风刀无大妨。得意同旨也
  八师经偈曰(小乘)念人衰老时。百病同时生。水消而火灭。刀风解其形。骨离筋脉绝。人命要当顺。五用畏是故。求道愿不生(今此文可刀风是本正文也)
  牛耳尾牙事。出大智论第十四卷尸罗波罗蜜品
  王事出智论第三十卷。云阿育弟违他输。今与论意同
  今定曰。论不细示。当知此止观文专依阿育王经。其正文者。育王弟名毗多输迦(书家误毗多为阿)十卷育王经至细说之。可披耳
  今又决曰。论违输与经毗多输同。以违与毗其意同故。古云毗多。新云毗他吠陀。并不相违
  十住毗婆娑论第九卷难一切智人品云。诸家者。工巧家·商沽家·居士家·长者家·大臣家等。于诸家中其小家应恭敬大家。此难词也。下戒仪下又有大家言。仍今载之
  大集经云。我弟子年满受戒。犹如王子年未满二十不王位(云云)可见正文
汝年满二十不。究竟实义经上云。复次未来世诸众生等。欲求出家及已出家。若不能得善好戒师及清净僧众。其心疑惑不得如法受于禁戒者。但能学处无上道亦令身口意得清净已。其未出家者应当剃发被服法衣如上立愿自誓而受菩萨律义三种戒聚。则名具获波罗提木叉出家之戒。名为比丘比丘尼(即应推求声闻律藏及菩萨所习摩德勒伽藏受持读诵观察修业)若虽出家而其年未满二十者。应当先誓受十根本戒及沙弥沙弥尼所有别戒。乃至其年若满二十。乃可如上总受菩萨三种戒聚。然后得名比丘比丘尼
  衣钵具不。戒经云。此十八种物常随其身如鸟二翼(云云)今案。十八物中。三衣钵多罗座具于出家人为最要故。须问具不
  父母听汝不。戒经云。出家人法不向父母礼拜 案云。被听后合出家。出家已后不可更礼
  国王听汝不。同经云。出家人不向国王礼拜 仁王经下云。一切国王大臣(云云)自恃高贵灭破善法明作制法。我弟子比丘比丘尼不听出家行道 又云。尔时十六大国闻佛七诫所说未来世事。悲啼涕泣声动三千。日月五星二十八宿失光不现。时诸国王等各各至心受持佛语。不制四部弟子出家。当如佛教
  戒经具文云。出家人法不向国王礼拜。不向父母礼拜六亲不敬。鬼神不礼
  真言经中云。见天等像但合掌不可礼拜
  律云。父母听汝不。乃至汝非官人不
  准戒经其意相同。若无七遮道具。亦备堪得受戒。若不具者不可授竟
  天崩地裂。萨婆多论文也
  卢舍那佛授释迦如来。释迦如来授弥勒菩萨。弥勒菩萨授龙树菩萨。龙树菩萨授罗什三藏。罗什三藏授南岳大师。南岳大师授智者大师。大祖次第相承。道邃传教归朝之后。于睿山澄和上为上首授光定德圆等百余人。其后光定和上授长意座主。长意授慈念僧正。慈念授慈忍僧正。慈仁授源心大僧都。源心授禅仁阿阇梨。禅仁授长忍上人。长忍授黑谷寮空上人。寮空授源空
  大唐贞元二十一年(岁次乙酉)当大日本国延历二十四年(乙酉)春三月二日初夜二更亥时。于台州临海县龙兴寺西厢极乐净土院奉请天台第七传法道邃和尚。最澄义真与大唐沙门二十七人俱受圆教菩萨大戒。有别纸书载也
  大唐多有通受少有别受。故作羯磨不载年满二十三衣钵具等言。今此坛上多分别受少通受。已有着衣等事。此皆据教故。须始终必载年衣钵具。若不然者别受不成。决定违教语。此不载之时。于之后莫授。大小二律用心各异。别受仪式多无差殊。十八种物及僧服异俗等制衣合行
  仁和三年四月八日 珍记
  十乘律曰。升羯磨必载年衣等。以在前在后必行者受事也。若不然者何烦载之。今已似彼。何以初后缺之。留心思(云云)
  大唐和上(璇)受菩萨戒文云。戒师即执香炉?跪云。我某甲仰启十方(云云)受菩萨戒文中卷(云云)先请菩萨后请于佛。受人?跪。戒师起立。若高座不须起立。令同音三回云。敬礼十方(云云)
  下卷文同中卷(起或不起在文分明)
  唐三藏译菩萨戒羯磨文云。大德忆念。我如是名。于大德所乞受一切菩萨净戒。唯愿须臾不辞劳倦。哀愍听授(第二第三亦如是说)伽论四十一末云。又诸菩萨欲受菩萨净戒律仪。若不会遇具足功德补特伽罗。尔时应对如来像前白受菩萨净戒律仪。应如是受。遍祖右肩右膝着地或蹲跪坐。作如是言。我如是名。仰启十方一切如来已入大地诸菩萨众。我今欲于十方世界佛菩萨所。誓受一切菩萨学处。誓受一切菩萨净戒。所谓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如是学处如是净戒。过去一切菩萨已具。未来一切菩萨当具。普于十方现在一切菩萨今具。于是学处于是净戒。过去一切菩萨已学。未来一切菩萨当学。普于十方现在一切菩萨今学。第二第三亦如是说。说已应起。所余一切如前应知(具如上四十卷)
  仁和三年八月三日 抄者
  唐三藏译菩萨戒羯磨文云。能受菩萨不起于座。能授菩萨对佛像前。普于十方现住诸佛及诸菩萨。恭敬供养顶礼双足。作是白言。仰启十方(云云。惟此须起此证明文也)
  初云。若诸菩萨欲学菩萨三聚净戒。或是在家或是出家。先于无上正等菩提发弘愿已。乃至合掌恭敬如是请言。大德忆念。我如是名。于大德所乞受一切菩萨
净戒(云云)即受戒羯磨第一文也。明知此羯磨通在家出家
  瑜伽论第四十卷菩萨地第十五初持瑜伽处戒品第十之一。说授菩萨戒法。唐三藏专依论出羯磨文
  论云。应作是言。汝如是名善男子或法弟。欲于我所受诸菩萨一切学处。受诸菩萨一切净戒。谓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如是学处如是净戒。过去一切菩萨已具。未来一切菩萨当具。普于十方现在一切菩萨今具。于是学处于是净戒。过去一切菩萨已学。未来一切菩萨当学。现在一切菩萨今学。汝能受不。答言能受。能授菩萨第二第三亦如是说。能受菩萨第二第三如是答。能授菩萨作如是问。乃至第三授净戒已。能受菩萨作如是答。乃至第三受净戒已。能受菩萨不起于座。能授菩萨对佛像前。普于十方诸佛菩萨顶礼双足。作如是白(此请作证善男子合是在家法弟合是出家)
  已以仁和三年八月二日。看论以书。论者在通授
  第四戒对受戒法(三羯磨之末文)云。师应起自礼佛意作是言。某甲菩萨于我某甲菩萨前三说受戒。我为作证。十方诸佛证知某甲(词如上句)
  义记云。新撰本者。是近代法师所集。凡十八科。第一师初入道场礼佛。在佛边设座坐乃至第十五师起唱羯磨(亦以羯磨发戒)第十六结竟。第十七师还座 劝学。第十八说十重相
  ★明云。第十广陈持犯如下消释且示十重。若诸菩萨已于戒师所三说受菩萨戒竟乃至
  明云。若自杀人若教他人。乃至报堕地狱不如意处乃至
  明云。盗钱满五。淫。大妄语。酤酒。与人说于菩萨声闻四众名德之过。自赞己功毁他高胜。骂辱乞者悭法悭财。嗔上中下境不受忏愧。对众谤毁大乘三宝。若自谤若教人谤(词内句同前)
  酤(上声。平声。买酒也。一宿浮酒也。去声卖酒也)
  玄一云。今言实相体。即权而实离断无谤也。即实而权离建立谤也。权实即非权实离异谤也。双照权实遍一切处离尽谤也。斯乃总二经之双美。申两论之同致。显一家悬会明今经正体也
  上文云。金刚藏说。佛甚微智辞异意同。其辞曰。空有不二不异不尽。空非断无故。故言不尽。此亦与龙树意同。中论云。因缘(云云)
  明云。永离不自在身
  明云。十一教发广愿。上明发心四弘总愿受律仪戒名为起行。今更总别重发愿。回因向果。回已与他成菩萨之德
  明云。第十二教持戒。令诵戒本。有所不解一一锁通。念佛诵经思惟修集。具如下文随戒锁释
  文政七年甲申秋八月书写了藏华顶摩尼宝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2-20 19:00 , Processed in 0.153825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