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423|回复: 1

黄念祖老居士:介绍角虎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2-14 19: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介绍角虎集  黄念祖老居士主讲  (共一集)  2006/5/19  北京  檔名:51-023-0001

  受皈依、受五戒、受菩萨戒,那是自己的本师,还有一种是受比丘戒,这是我们的本师。佛法最主张、最注重师承,师承教导,如传灯。释迦牟尼佛的法,这个智慧的光明、这个智慧的灯,要一代一代的传下去。所以我们的师就是把释迦牟尼佛的智慧的光,传到我们的心里面来。所以师的恩胜过于父母的恩,父母所生的是我们的肉身,而我们的师他是给我们慧命,使我们得到慧命。所以我们要尊师。

  居士林当然有很多位不是这个情况,没有直接从老法师那得戒、受皈依,但是是我们居士林的导师,凡是在居士林有听过法的人,都是师。所以听闻人说一句偈或者讲过法,都是师,都应当尊重,都应当饮水思源,都应当感恩、报恩。所以我们这一个就是尊师,知恩、感恩、报恩,所以出现七个七的道场。大家发自内心的,我们显教的、密宗的,大家都踊跃参加,这个应当赞叹。再有,我们的因缘很巧,也不是人为的,自然的安排,最圆满这一天是阿弥陀佛诞日,我们念佛的第七来做为圆满,而且是念佛的道场,而且圆满的日就是阿弥陀佛的圣诞。这也是大家的愿力,老法师的善根、福德,皆不可思议。所以这个事是很殊胜,应当赞叹。

  杨居士相约让我在,这二天,巴居士知道的,怕我不能来,正是心脏有些不舒服,这是业力,有些感冒等等。但是总是佛恩加被,我怎么也得来一次,今天就是来了。最近虽然是有些不好,可是我是这么一个人,我就是个亡命徒。

  最近得了一些书,从各方面来的。这一本书,在文化大革命之前读过,读过不止一次。今天又读了几部书。所以佛法就是不可思议。孔子也说,「温故而知新」。不能说这个我看过就算了,你再看一遍,所谓一番拾起一番新。这次读了之后,收获还是很多的。今天我要用这本书的内容向大家来供养,意义也很深。这个书北京话叫做《角虎集》,《角(音觉)虎集》或者《角虎集》,长了犄角的老虎。它这个就是根据永明大师的一个偈子,「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所以有禅有净土,在禅宗你是开悟的,念佛能念到一心,这是有禅有净,这就是戴角之虎,虎就是很稀少,勇猛,是兽中之王,这是戴角之虎。这里头的偈子,譬如咱们平常讲的净土宗的一些书籍,说法的人就不一样,都是戴角的老虎,都是禅宗的大德。所以今天我就从这里选一篇,今天对咱们合适的。这有什么好处呢?我们净土的书不够吗?为什么我们要找禅宗人说的话呢?因为我们有很多人还不免有这种想法,尤其是知识分子,总觉得我要是根器好我就参禅了,禅是上根利智,对念佛总是有点看不起,这是愚夫愚妇。就是勉强能够念,也是觉得我这是不得已,我没有办法。对于这个情况,这部书就有好处了。

  这都是禅宗开悟的大德,他开悟了之后他要学净土,而且他要弘扬净土。所以这就说明,不是上根利智去修禅,中根、下根只好学净土,上根利智不但是学禅,从禅开悟了,大开悟了之后,经过几十年的修持之后,他还要修净土,还要弘扬净土。所以我用这个里头材料来说明什么?就说明「千经万论共指,十方诸佛同赞」的法,不管你是哪一宗,你是禅宗的大德,最后他还是要依止净土、弘扬净土。这里面就可以更增加我们的信心。这里头很多还说净土宗殊胜的话,这类的话我就没有选,因为大家都已经参加念佛道场,打念佛七了,当然对于这个法门的殊胜,都有一定的一些了解,所以这方面我就没有选。我单选了一篇,一位禅宗临济宗的大德,开悟的人,他谈念佛修行的要领,怎么得到成功,这就是替我们总结了,一个参禅开悟的人。但是我们看的时候可以感觉很深,就跟蕅益大师的《弥陀要解》不谋而合。所以没有这些宗的分别,在印度根本不分宗,龙树大师称为八宗的祖师,在印度是不分宗,本来是圆融的,是一个整体的。密教的大手印、大圆满,都是禅宗的见解。所以有这种大见解,开悟成就之后他们说的话,所以今天从这里头选一篇。

  这是鼓山的住持,临济宗的祖师,叫做永觉元贤禅师。他在很年轻的时候,听见和尚的偈子,就想出家。后来遇见善知识,一步一步的深入,后来大彻大悟。他最后的偈子是「金鸡啄破碧琉璃」,金鸡把这个碧琉璃一下给啄破了,这说明我们的智光发现,一下子把无明壳打破了,啄破碧琉璃。「万歇千休祇自知」,万般也歇了,千般也休止了,只有自己知道。所以到了禅宗他证的境界,那不是没悟的人所能够体会、所能猜测。所以古禅师说,神秀对于六祖他就是摸不着边,他对于六祖只能信。他说我师父把衣钵给他,他一定比我强,到底六祖是什么境界,神秀是国师,他不知。所以说万歇千休只自知。「稳卧片帆天正朗」,我在片帆之上稳稳的睡觉,天正开朗,万里无云,这说明他的心境。「前山无复雨鸠啼」,斑鸠,下雨了,牠就啼,天冷了,前山那个斑鸠不再叫唤了,就这个境界。这是这样一个大悟的祖师,他最后就是特别信这个六字弥陀,「为末法津梁」,念这六个字「南无阿弥陀佛」,是末法的津梁,就是我们得度唯一靠这个。他就作了一个叫做念佛要旨,开示大众。这里头的内容很好。所以我觉得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庐山,横看成岭,侧看成峰。我们净土大德说了,我们看看禅宗大德怎么说。

  它这里一共是六条。第一条叫做「净土教源」,净土这个教它的根源是什么。根源是什么?以前佛都是为了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这个《法华经》就讲了,一切十方如来为什么要在世间出现,因为一个大事因缘,这个因缘不是个小因缘,是个大事情,大因缘,所以才出现于世。这个大因缘是什么?就是开示悟入佛的知见,「大事因缘,出现于世,说种种法,普逗群机」,都是要开示悟入佛的知见,去除习气的一些污秽,恢复本人的本来的光明。所以佛就是教大家明白自己的本妙明心,大事因缘就是这样一件事。说种种的法,观机逗教,就是为了什么?就是因为你现在有习气,你就是习惯,你很多劫以来不好的习惯,这很脏,把它这个去掉,恢复本来的清净光明而已,就是为了这么一件事。「但机既不一,教亦千殊」,这个根机是不一样的,人是千差万别。咱们在座的这么些人,我就敢说,绝对没有两个人是完全一样的。人之不同,各如其面。长相都是一样,那就糟了,分不清了,长相没有一个一样的。根机也没有一个是相同的,所以教亦千殊,是因为根机不一样,所以如来的设教也就有千差万别不同。

  在这里头,「求其修持最易」。大家看到的,这是禅宗人说的,不是我们净土人自己说,我们老王卖瓜,就说我的瓜甜。禅宗跟净土宗大家都知道相当对立的,这是禅宗大德的话。在一切法中,种种根机不同,但是在种种法中求其最易,挑一个最容易的,「入道最稳」。现在有好些不稳,比如打坐,打到了不倒单,他这是有功夫了,但是他还要出毛病,这是眼前的事,不稳当。虽然密宗是很殊胜,但是正因为密宗殊胜,所以魔王的眷属他纷纷就冒充密宗,到处设坛,到处招徒弟,到处传邪法,你这一下子钻进去之后,你就万劫不复了,不平安。尤其你是初机,你怎么知道谁真正是善知识、谁是恶知识。所以它好是好,它这个就不像净土宗。净土宗还有什么,一个人说,我就叫你什么都不干,就专念佛,不管他是什么人之话,咱们就可以听,对不对?你发菩提心念佛,这是最稳,而且不光是容易,而且是收功最殊,得到功效最快的,三个最字,最容易、最稳、最快,「莫如净土一门」。这是禅宗人赞叹我们的话,这一点我们特别要注意,这是别人来赞叹咱们的话。而且真实是如此,不然为什么他的禅宗道场他不说我禅好,你们不要去念佛。佛就是这么公开的,释迦牟尼佛叫咱们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佛并不是说你们就在我这个国土待着别走。佛就是最慈悲的,所以要以最好的法子来度众生。佛教他父亲念佛,教他七万个本家都是念佛的。而且释迦牟尼佛的父亲也是现生开悟的,得无生法忍的,跟韦提希夫人一样。所以人报恩最要是父亲,他救度父亲也是这个法子,也就是把这个净土宗的特点,最容易、最稳、最快。

  净土者是什么?就是「太虚空中」,在整个法界里头有种种的国土,现在天文学已经发现了,有无穷的世界,有的是净的,有的是秽的。无穷世界,净的那就是清净的,都是善的,秽的那就是刀山剑树,种种的地狱,种种的恶,互相吃,互相杀,互相残害。什么人去什么地方,众生要是心净你就生净土,你心里头脏你就生浊土,自然之理。「生浊土,则障累日深」。你的障碍、累赘一天比一天深,善法就难以成就。「生净土」,障累就一天比一天少。它这没有退缘,这一切都是念佛、念法、念僧,处处都使你增进菩提心,你喝点水,也增长你的善根,喝一点八功德水,闻法闻声,看见菩提树的影子,将来都证果,一切障碍就消了,善法容易成就。「故学道之士,必须拣其净秽」。所以我们学道人,要知道如何去选择净的,去掉秽的。净土之中也有种种差别,这是更深一层。许多佛国是净土,许多佛国也有的是秽土,像释迦牟尼佛这个土就是秽土。但是许多净土之中,「其最为殊胜者,则西方极乐世界」。无量的佛国、无量的世界,当初法藏比丘,就是阿弥陀佛的前身,他就请佛给他看一切世界,看了种种世界,他总结,把一切好的、精华的都收在一块,他发愿建立一个佛国,所以这个佛国是最为殊胜的。这个世界就是阿弥陀佛的无量愿力、无量功德之所成就,所以为什么它好。所以我们老念弥陀偈子,「阿弥陀佛大愿王」,咱们佛法是讲真实,不讲什么宣传、虚假,真语者、实语者,是真实不虚,称弥陀为大愿王,就是因为他确实在一切佛中,大愿之中的王,没有人再超过王的了。极乐世界就是大愿王这个大愿之所成就,大功德之所成就。「其功德庄严,大非诸方之所能拟」。所以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是最尊、是最高,就是这样。

  底下就说了,先说明这个极乐世界的殊胜,但是我们要知道这里头有事有理。理是本体,事是事相。一切种种都有一个现象,但是我们见到现象,我们进一步就要问,它的本体是什么?本体就是理体,事就是事相,不能够偏废,不能够只知道本体,不去分别它的事相。好比说都是录音机,这个录音机的本体都是一样的,录音机,但是你看看它有种种不同,大的、小的,红的、绿的,各种质量不一样,这个的使用方法跟那个使用方法不一样,你要不弄清楚,把机器弄坏了,它事相跟本体都得知道。这是举一个很粗的例子。

  什么叫做事?就是「经中所列净土一切事相」,净土黄金为地、七宝庄严、宝殿楼阁、一切宝香之所合成,一切功德殊胜是不可说,宝网弥覆,宝树照耀,宝香普熏,这一切都是一切事相。何谓理?这一点就是咱们学净土的人,往往在这些地方上稍微显得不够。凡是今天能来的人,对于极乐世界是真有,对于它的事相,这些我们都是知道的,但是极乐世界本体是什么?什么叫做理?这一切事相不出一心,既然说一心,我们头一句还容易懂,这就是阿弥陀佛的心,阿弥陀佛的心所显现,这叫做一心。阿弥陀佛的心就是在座每位您自个的心,不然就是多心了。一心,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也就是每位行人你的自心之所显现。所以,心净则土净。你心净生净土,你心秽就生秽土。实在说,心跟土不是两件事,说到彻底。现在连科学家都懂得了,咱们把那个物质看成是真实的,不知道爱因斯坦都认识到,所谓物质是人类的错觉,没有什么叫物质。所以科学家在那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所以就是一心,一切事相皆是一心之所显现,既然一心之所显现,这个我们事跟理就要圆融起来。虽然说本性弥陀,弥陀就是你的本性,就是我们每个人的当人自性,但是你也还得相信,虽然它只是本性弥陀,你要相信十万亿佛土之外,有一个国土叫做极乐世界,其土有佛,号阿弥陀。虽然是一心,这两个「有」字,有一个世界叫极乐世界,其土有佛,号阿弥陀。这两个没有矛盾,没有妨碍。为什么?因为这个世界就是这一心所现。虽然在理体上,常寂光中,一切都无生,自性的无生,无生法忍,但是你「不妨炽然有生」。因为往生,所谓往生者,你这个自心实在是遍一切处,你本来就没有来去,只是在事相上见到这种情况,在本体上这一切都在自心之内,都在自心之内,从娑婆世界到极乐世界,就从自心到自心,有什么叫来去,但是不等于说没有往生。所以事和理我们要圆融。这一切事相都是由心,没有心外之法,这是心所显,这一点当然很深,我们慢慢的读经、念佛,逐渐逐渐对于这些地方自然而然就会很明朗的,会一天比一天明白的。

  所以高明的人,自负为高明的人都讲究谈这个理、谈心、谈性,而笑话人家念佛,笑话人家求生净土,净土他当然不信,他就失掉这个机会。「中下之流」,中下的根器,就知道我成天磕头、拿功德、写牌位,这些事情很注意,但是不知道这一切皆出于自心,事跟理就隔裂了。有的是只明白事,在事上做,不懂得理,这样就有一点,信虽然是很信,道理不是很明白的信,这个在理解上就不够了。有的人虽然是能够明白自心之心,尤其参禅等等的,但是他又不修持、不念佛、不发愿。这两个都是有所缺欠的。因此知道事跟理是一体的,理没有事外的理,理就在事里头,因为水成了波,水在哪?水不就在波里头吗?那个波浪不就是水吗?所以这个水是理,理就在波里头。事也是理中之事,波长在哪?不就是水生出来的,所以波跟水就是一体。所以事相和本心是一体的。这样的话念佛有什么好处,你知道了,你真正相信咱们十万亿程去此不远。不然我怎么能去得了,你用什么速度也去不了,你要知道这都是在你自心之内,对往生你就敢信了。

  所以我们念佛感应道交,念佛就是念自心佛,所以它必然,自己叫自己哪有叫不醒的。这个就是增加咱们的信,不至于有的时候,有的人修着修着,到临终的时候,这一点是很大一个关,念佛有四个关,其中一个关,就是他不知道修行人有的时候,就是这一生要把你的业障都了了,所以在最后给你示现一些病苦,你有好些业障没有消完,让你受这个苦。连玄奘大师都是这样,玄奘大师后来有一点病苦。有一个白袍一丈高的人,把这个话告诉他弟子,你们不要怀疑你们的师父。咱们念佛人往往有病、有什么,自个就觉得我不行了,我还有业,我念佛不见功效,自个就退心了。坚决,这就是自心,弥陀就是我的本心,我念佛功德,佛一定接引。所以,事要圆融,这是上根。你要是执理而废事,就落空了,只是相信这些道理,你不修行,你就落空了。就是知道做功德、上供等等这些,而不明白这个本体,也就把佛看成跟神差不多。我在美国碰见好几个人,他就是又供佛又供黄大仙,我这佛也有,大神我也有,求他,他就给我好处。你是这样来对待佛,把佛就庸俗化,把佛就拉成一个普通的神仙了,那跟正信的人的功德差太远了。这种人连三皈依都没有,就不叫佛教徒。你既然皈依了佛法僧,你怎么还供黄大仙?不能再皈依外道邪魔,连三皈依都没有,不是佛教徒了。他这个修我们就是不行。所以这个关系必须要划得很清楚。

  所以就是把这个教源,这都是最高的一个佛法。就把《阿弥陀经》这个事情肯定下来,「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说到它的本体,这个极乐世界和阿弥陀就是我们的自心,无二无别。有人一说自心,就把有佛有土,他就觉得好像不真实。一切都没有比心最真实。所以布袋和尚的话,「祇这心心心是佛」,三个心字,「一切不如心真实」,因为是自心所现,所以最真实了。这一段话是上根利智人,上根念佛,能够事理圆融,这就可以上品生。上品生大家要知道,你当下就是大菩萨,你一往生就是大菩萨,远远超过凡圣同居土,等于密宗的即身成佛,我问过贡噶上师的。所以净土宗大家不要看它低,就是它上品生,这是头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就是念佛要有正信,修此法门要正信。所以上次《净土资粮》里头也特别提出来,劝发正信文,老提这个正信,信心都有了。我们这个正信和不正的信,这个功德是悬殊得不能比。我们要正信是首要,三世诸佛、诸大菩萨、历代祖师,都是由于这个正信才能进入这个法门。所以我们形式上到这来拜,真正进没进佛的这个真的门,咱们进了广济寺的门了,那就看你是不是有正信。若没有这个信,怎么样?「则迟疑而不决定」,我到底修什么好?我到底往生得了往生不了?事情一来,一生病,仙方就用上了,那就麻烦了。你到底信什么?不决定。虚浮之心,你就不真实了。不要说不肯修的人,就是肯修行的人,你没有正信,你这个信心若有若无,你修一会又停一会,你就没有斩钉截铁的那个能力。所以修行须是铁汉,所谓咬碎铁秤砣,只有这样的决心,不是顺我就修一,不顺我就放弃,这是斩钉截铁。射石没羽,李广看见一只老虎,一箭射过去,结果是块石头,后来一看,这个箭射到石头里面去了。所以心的力量大!他认为是虎不是石头,箭就射进去了。所以我们修法也就是这样,说这一句佛号如倚天长剑,一切业障都可以斩除。若是这样犹犹豫豫,若有若无的,那怎么能够成就这个稀有功德?

  因为我们凡夫「心暗识劣」,心很不明白、暗,我们的识很低劣,「束于近习」,就为近几生这个习气束缚住了,对于这些东西一来,人家骂你一句,你马上就动火。刚讲完《金刚经》,或者人家骂你一句,你马上就会动火。这就是什么?习气。你以为他不懂吗?「无我相、无人相」,无我相、无人相,他骂你,谁骂你?哪有个人骂你!他骂的是谁?黄念祖,没有黄念祖,他骂谁!这不就解决了吗?可是这个一般说来,你无我相、无人相讲得很利落,但是人家骂你,你马上火气就来了,无明上升,这个就是习气。不知道这个远大,自心之心量、自心之智慧,与十方诸佛相等,我们这一念的功德之殊胜,你是不可思,不是其它的功德所能比的。

  有一点点不如意,就不信了。怎么办呢?所以我们凡夫就应当听佛的话,我们「凡夫祇当确尊佛言」,确确实实听佛的话。《阿弥陀经》告诉我们,「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叫我们信、叫我们念、叫我们发愿,咱们就照佛说的做。因为佛是大慈悲心,舍身饲虎、割肉喂鹰,这种慈悲,多劫是这么修行的,而且是大智慧,九十五种外道都学遍了,超过一切,佛的智慧是大智慧。说的是诚实语,佛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异语者、不妄语者,真实不虚的话,没有一点虚妄。佛的话要不信你还信什么?所以我们有时候道理虽然不能懂,咱们仰信,上头说的话有时候道理很深,我们慢慢的可以懂,有的能懂的,好极了,那么我们先要信。

  所以信佛的话可以分成两类,一个是信它的理,第二是信它的事,所以还是理事。我们一切问题就是它有理、有事。信它的理信什么?信我心就是净土,我性就是弥陀。所以密法一修法自己就证本尊,比如我修观音,我自个就观音在修,这就是把这个理跟事就结合起来。我们也应该这么信,我心就是净土,我的本性就是弥陀,这叫信理。信事呢?信西方真有净土,西方真有阿弥陀佛。这是两个一块信,这就跟蕅益大师的话一样了。蕅益大师不是告诉咱们六信,要信事、信理,是不是?蕅益大师说到净土宗这么说过来,咱们《净土资粮》里头有,大家都收到《资粮》了!这个是禅宗人说的,它是一样的话。事跟理也是可以分成两个,然而它也不是一个和两个,很是圆融绝待,不可思议的,这样的信解叫做正信。只信一边信得不圆满,如果我信理而不信事,信事而不信理,这叫做偏信,不是正信。行人如果没有得到正信,就必须要「博问先知,广考经论」,向善知识去请教,看书,「群疑自然冰释,正信自然现前」,正信现前之后才能发得起大愿,才能引得起大行,直接去取菩提,不要等下一辈子、再下一辈子、再下一辈子再来了。有等人,天资很高,一看经论,就说我已经得了正信,可是他不知道,等他习气业障一出来,就被束缚了。这个就还是一种浮解,不是正信,要真正信得及。就像相信虎能够吃人,你就不敢去找老虎,这就是正信,你要信净土也是如此,这个就是要有正信。

  第三就是念佛的正行。怎么修行?要有正修行,我们念佛才是正修行。它就说「净业行人,既具正信,当修正行」。真歇了是一位大禅师,他的法号叫真歇了,意思是真歇下来了。他说念佛正行也分好几种,各种根器有各种不同的念法。这是真歇了的话,你把这句佛号就看跟参话头一样,一切时间就是直接提起来,不是用有心来念,也不是用无心来念,也不是拿也有也无的心来念,也不是拿又不是有又不是无的心来念。这个就是咱们一上来做不到,这个叫做理念,这做不到,但是我们要知道这个。念到什么呢?「前后际断」。前后际断是什么?很重要。我们的妄想,一个妄想紧跟着一个,一个妄想紧跟着一个,从来没有停止过。就是我们的修持,不管你修什么,其最终的目的就是要使你的妄想,前际跟后际中间有个断,前念过去了,下念没生,中间断,这叫前后际断,妄想断一断。有的人一断,他也就是悟道了;有的人断了,不再起了,你就证道了。所以修行就是这么一件事。真正「前后际断,一念不生」,你就「不涉阶梯」,不要经过这个次第。所以念佛是圆顿法,是圆教,它不讲次第,一超直入。所以密宗的大圆满,禅宗、净土宗都是圆顿教,一超直入,不是要一个台阶一个台阶那么爬的。你念到这个程度的话,你直捷就「超登佛地」,这就是理持。所以密宗即身成佛,跟这个道理是一个道理。

  「事持者,专其志一其虑」。这个大家可以做得到,理持不容易。我的心很专,我就不去搞别的,不去想别的;一其虑,我什么都不想,我的思想就是一个心眼,就把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靠着,像靠着一座须弥山似的,说什么你也动摇不得,我就是靠定了这句佛号。你苦也罢,乐也罢,顺也罢,逆也罢,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朝也如是念,暮也如是念,行也如是念,坐也如是念。「应缘接物」,有人来谈话、有客人来访、家里有事、小孩要钱等等,你都不要忘记这一句。「纵遇顺逆境界」,也这么念。这一个清净的念能够相继,就是大势至「自得心开」。这个跟那个理持的,「未尝少异」,这个很要紧。你那个理持的,咱们这么念的话,那大势至菩萨的话就出来了,「不假方便,自得心开」。你这个心开,跟那个理持的心开,没有两样。所以佛法它很特殊,就是它很平等,你只要专心致志能这么念的话,念到你心开的时候,你跟那个理持一样。所以孔子也说,有的生而知之,有的学而知之,有的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你知道之后,那是一样的,这也是一个道理。没有得心开,你念着念到清净,没有得到开悟,「临命终时,定生彼国」,决定了生死。也不是中下之品,这给你保证,这就给你授记,品位还很高。我们要到这一步,你纵然今生没有开悟,你也定生彼国,这是大祖师给咱们下了决定,给我们保证,而且品位不低,不是中下品。所以这个事是人人可做。

  古时候有一个叫葛济之,他的老婆是织布的。古时男耕女织,男的念书,女的就织布。后来人家教她念佛,她就念佛,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4 19:0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梭子一来一去(过去用手,不像咱们现在用机动),她就梭子拨一下念一句阿弥陀佛,拨一下念一句阿弥陀佛,就成天这么念。当时人很勤劳,整天得劳动得织布。她丈夫是信外道的(修仙的),先生说妳干这个没有意思,妳跟我学吧,去修仙道去吧。她不为所动,就这么念,一天念到阿弥陀佛现前了,现身了,光明照耀。她下来顶礼,也叫她丈夫顶礼。丈夫没看见全身,只看见半身,他也顶礼了,真相信了,敢情念佛真能见佛,既然这样的话,临终接引都是事实,他就把那些仙书都烧了。你看人家就把这些书烧了。夫妇俩后来都生净土了。就是在日常劳动之中,这跟黄打铁,又一个例子。这个就最容易、最稳,不出一点毛病,也不着魔。它这没说,补充一句,着魔的事情很多,所以禅堂都要把楞严咒挂上,你不用咒加持,坐禅不着魔是不可能。念佛的人,阿弥陀佛派二十五菩萨随时随地保护你,这最稳当。

  再往下,「力量不及,功夫未纯」,还不如这个,所以这个是大慈悲。讲过两种,一种就是顿超佛地,第二个,也跟他一样。底下第三个,如果力量不及,功夫未纯,没有做到这么绵密,「必须随力修习」,随你的力量,你有多大力量你使出多大力量来,你身体不好你有病,你不能念那么些,你尽你最大可能性去念,这叫随力。不是主动放弃,来本好小说,我就看小说要紧,我把佛忘了;这个电视节目好,我看电视要紧,这个是主动放弃。没人拉着你必须看电视、必须看小说不可,可是你喜欢电视,你喜欢小说,你把你功课耽误了,主动放弃就不原谅,要随力。「或晨昏礼念,或清晨十念」,都可以。像明真法师,他是禅宗,他一天到晚就修十念。「积功累德,渐培善果,要在信愿坚固」。这跟蕅益大师的话完全一致,要点在哪?在你的信心愿力是坚固,信愿坚固,「临终必获往生」。事情很多、事情很忙,没有那么多工夫,念不了那么多,念不了十万声,三万也念不了,你就尽你力量去念,十念都可以,这弥陀大愿,我们看这话说「要在信愿坚固,临终必获往生」。所以祖师大德都是一个鼻孔通气,从这么看来,这么看去,只有增加咱们的信心,它是一回事,一个道理,一个主张,不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各执一词,吵闹不休,这非常一致。但是品位低一点,见佛晚一点。这就好像你考试,你考了个第末名,你中了举人,第末名举人,但是还管你叫举人,我姓黄,叫黄举人,没有给你加注你是第末名举人,你是举人,你一切都可以享受。像你考大学,你备取,人家都不来,你补上了,那不跟考取是一样的吗?你备取被录取了,也比考不上的强得多。所以就是品位低一点,还是可以。也就是说把种种东西收进去,这就叫正念。要念、要修持。

  这我们再推广一点,当然净土宗是正宗,当然就是念阿弥陀佛,但是这里头我们还有修密的、还有修什么,你能把一句咒语也是这么念,也是一样的,这一点我敢给大家保证这个事,你真是一句咒也就这么念,但是你这个咒是莲花部的咒,这样的话,你就是念其它部的咒,如果你的信心纯一也可以,有人就念一句金刚咒,往生的有。当然最好大家是净土宗,念佛为最主,其它的,你念观音圣号,只要念到是这样的程度,也可以往生。

  第四个,「兼修众福」。我们「净业行人,专念阿弥陀佛名号,必须广修诸福」,其它事情也要做,但是以这个为助,「以为之助」。《观经》讲,「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就是出世三福。正果老法师过去他讲经说,我讲净土宗我只讲两个,一个讲出世三福,一个讲阿弥陀佛第十八愿。大家要修出世三福,弥陀第十八大愿,就是愿生我国,至心信乐,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你念十句都可以。「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所以孝道很重要。「奉事师长」,尊师很重要。今天师父活着的时候我们可以奉事,师父往生了,师父离开人间了,我们今天做得很对,大家修法超荐,拿这个法回向,这就可以修出世福。所以刚才我赞叹大家,就是这个意思。「慈心不杀」,不要去杀生,众生都爱惜他的身命,你叫他死,让他死。中国有句老话,「天有好生之德」,我们既然信了佛,就要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修五戒、十善。二是「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要持戒。我们大家受戒都很踊跃,受了戒之后我们必须要很好的把这个戒研究清楚,受了戒就不可以犯,破戒之罪是严重极了。不管你是知道不知道,你既然受了戒,你破戒就要受报。因此我们既然受了戒,我们就要好好研究清楚哪些是破戒。菩萨戒要求很高、很深,不受则已,受了之后必须要发心受持。万一有犯,赶紧忏悔,它允许忏悔。但是你破了戒你也不忏悔,你也不知道,成天在破戒之中,你就是再做很多功德,也抵不回来。所以出世三福第二就是持戒。第三是「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要弘法,出世三福正果法师讲得很多,他老讲这个,所以我就念一念。今天我们念到这,就更追思我们的导师,好的教导是很重要。这三种业是三世诸佛的净业正因,他们成就净业都以这个为正因。

  「肇法师云:有为虽伪,弃之则佛道难成」。这些法都还是有为法,有为法虽然不真实,可是你把它扔了,你佛道就难成。孝顺父母它不是有为法吗?有为法虽然不真实、不究竟,可是你把这个扔了,你佛道难成。「无为虽真」,你一念不生,「执之则慧性不朗」。你执着这个无为法,有为法我都不要,我就是要无为,你不知道你这已经是有为了,你就是要无为,你这个要无为不就是有为吗?执着在无为,你的智慧就不朗了。「汝今欲修念佛三昧求生净土,速成佛果菩提者,须是专以念佛为正行,更以福德为兼修。晨夕,常勤供养三宝」,早上、下午好好的供佛,「礼拜忏悔,布施持戒」,这一切都是种善,「洁白三业」,身口意三业都能洁白,「增修净缘。所修一切善根,悉皆回向净土,成就念佛功德。可谓顺水行船,更加橹棹矣。」就很好了。

  第五,「念佛正愿」,念佛的正愿。所以说来说去,就是跟蕅益大师所谈的信愿行三资粮,头一条劝我们,讲这个理、讲这个事;第二条叫我们正信,就是劝我们信;第三条就是行,你念佛,这有信、有行;第四条兼修众福,助行还是行;第五条就是什么?就是愿。所以,信愿行是三个资粮,缺一不可。这个次序虽然有不同,实质是一样,我们就融会了。禅宗大德所说的跟咱们净土宗大德所说的是一回事,就是要有信、要有愿、要有行,叫三愿。这里说的正愿,「有行无愿,其行必孤」。你虽然在修,你没有愿,你这个行就不生果。「有愿无行,其愿必虚」。我只是发愿我要生净土,我就是没有去做,你这个愿成了虚愿。「行愿双资,方登宝地」。又有行、又有愿,你才能登到极乐世界的宝地。「故凡念佛者,必发正愿」。劝咱们发正愿,《阿弥陀经》处处叫咱们发愿要求生净土。这个正愿是什么?「非愿人天福报」,不是求人天福报。现在我们往往还是求人天的事多,求这个、求那个,希望能如意。「非愿权乘小果」,要求证阿罗汉、什么什么。还有,「非愿我一人得生净土」,都不是这样的愿,我到极乐世界去,生死可怕,我可出去了,这就不是正愿。正愿是什么?「乃是愿一切众生,同生净土,同证菩提也」。咱们念那个回向偈,「同生极乐国」。所以处处都是启发咱们,不是为我自己,「若有见闻者,同生极乐国」。这个见闻者,大家不要以为咱们是念佛,就是咱们在座这些人叫见闻者,你知道虚空之中眼所看不见的有多少见闻者,而且我们这个音声、这个字都遍一切处,说老实话,所以这个见闻者是很多很多的,同生极乐国。

  「此愿一发」,这个话很重要,大家听一听,一发这样的愿,「即能具无量功德」。具是什么?就是具有、具足。这个愿一发,就能够具足无量的功德,能够消无量的业障和垢习,无量的业垢,能够破无量的魔网。魔网重重,实际真是如此,实在可怕,名是一面魔网,利是一面魔网,财色名食种种种种到处是网,你不知哪被网上了。有的人就被色网上了,有的人就被什么什么网,被利、被什么,魔网太多了。但是你这样的愿一发,就能够破魔网,「永为成佛真种」,真的种,是佛种,你发了这个愿,永远成为成佛的真的种。有这样广大的愿,愿自己的修行,愿一切众生同生极乐世界,这个就是所谓的菩提心。所以菩提心是诸善中王,你才发菩提心,就好像迦陵频伽一样,这个鸟在蛋里头还没出蛋壳,牠就会叫唤,牠叫唤的声音就超过一切鸟。这是比喻我们凡夫,你发了菩提心,就好像那个鸟还没有出壳,你还是凡夫,可是你已经超过许多其它的鸟了。所以大愿不可不发,菩提心不可不发。将来有机缘我们再抓一个机会,我们专谈菩提心,这是很深入的问题,不是很好懂的问题,简单的说就是信愿,信愿就是菩提心,但是信要很深,愿要很深,这留着以后。「故行人,宜日日如是发,时时如是发」。老是这样一条心,从这样的心来修行,来行一切善。「愿力坚固,无有变异」,你的愿力很坚,不会变、不会退。就同广济寺有一个人念佛,念到佛来接他,他没想到佛这么快,一想还有很多事情没办完,阿弥陀佛,我跟你请假,你再给我几年假。这就变了。无有变异,一切万善都成了「净土正因,菩提妙行,又何虑其不往生乎」,你还怕什么往生不了。这是第五个。

  第六个还是行,要坚持到最后。所以我们一切是贵在坚持。这么殊胜的一个法,咱们凡夫就念,就能往生,就能超生死,就能到极乐世界。他那个神通远超一切阿罗汉,去了之后就承佛的威力,在极乐世界到娑婆世界,一顿饭工夫就打来回。所以到极乐世界,你要到兜率天去拜弥勒,那就是一顿饭工夫来回,他神通到这种程度,那是超过你本来所能得的,弥陀的愿力,超胜一切。所以这就要坚持,念佛的人他往往没有见佛,一生没有见佛、没有得什么瑞相,因此这就是个考验,没有得到瑞相,你还能坚持念,念到最后,信心坚固、愿力坚固,信心坚固你必定往生。但到临终之前最后你功败垂成,功败垂成就是功亏一篑,到快要成了,到最后你不念了,可惜!所以临终一念十分重要,所以我们就要坚持,不管你是生病,碰到什么些困难,就这句佛号你就是坚持到底,最后只要你能念,就把它念下去。「净业之功,虽积于平日,而临终最后一念,最为紧要」。所以五逆十恶,在临终十念,地狱就消除了,就往生极乐世界了。最后的关键,你平常只有十念那就不行,那是在最后的关头,所以这很要紧。「盖以生净生秽,入圣入凡,唯此一念,为之转移也」。你是生净土、生秽土,你是入圣、入凡,还是驴胎马腹,这一切一切,甚至于刀床剑树,都是凭你最后这一念,所以最后这一念是十分的重要。最后一念瞋恨心,有的很好的人,因为瞋恨心,他就变成蛇、变成什么。所以最后这一念很重要。

  「每见念佛之人,寻常俱说求生净土」,老说求生净土,「及临命终时,多无正念」。很多人为什么往生不了,一辈子努力,到了临终的时候不行了,没有正念。这还是古人说的,古人的情况,现在恐怕就更严重了。「或贪生怕死,恋此皮囊」。就是贪生怕死,留恋这个肉体。在活着的时候要尽量想法子保护、爱护它、将养它,这种情况到临死的时候,你这么爱护的东西还是得扔,还是舍不得那就不行了,正念就维持不住了。或者临终看看爱人、看看孩子,眼睛流着眼泪,难舍难分,爱别离苦。也是这种情感,在火车上、飞机上还有人哭,你现在就这么样情执,到了这个时候,不知何日才能相见,你这种势力不消除,你看不淡,这个时候它出现了,你佛号念不成了,就不行了。或者是系念家财,我哪还有什么钱,还没来得及跟家里人说,怎么告诉太太,应该怎么处理、怎么分,这些事。「或因境界不顺」,遇见很不如意的事情,受了冤枉,很抱恨,心里很恨、很牢骚、很委屈。「或因病苦逼迫」,这疼、那苦,身上插多少管子,佛也念不成,这就是不容易维持正念。在这种时候要咬紧牙关,真正就提这一句。底下又说了,不要害怕,你真正持,这还是禅宗的观点,我们这补充净土宗的殊胜之处,确实有这些考验。当然我们要知道,咱们真正平常是如法的修持,真正是正信、正愿,很坚固,这么来修,你在临终的时候,佛就来接引你,佛就慈悲加佑,令心不乱,这就是咱们往生最大的凭证,可是你得符合弥陀这个愿力,你真正是愿生彼国,不是两条心,真心一心一意的,信念不亏,每天还有修持,临终你还没有放弃,愿意往生,这个时候佛就加被你,而且用三昧力使你也得到一种三昧耶,得到三昧力你就能够正念分明。如果是得不到佛的加持,靠自己,在这个时候你失掉了正念。还有就是你最后能够正念的话,也能感佛的,你本来还不够感佛来接引你,这时候你能够这么坚固,佛慈悲加佑,来接引你。

  「我今劝,行人到此,祇要谛信经文」,相信经上的话,佛是临终来接引、来加持。「慈悲加佑,令心不乱」,这个话,在玄奘大师翻译的经文里头有,咱们念的《阿弥陀经》是秦译,里头没有。特别显出这个他力来,阿弥陀佛来慈悲加佑你。咱们只是要一心不乱,那大家都能,大家都一心不乱,临终没问题了。念不到怎么办?念不到,玄奘大师翻译的还说这八个字,说仗佛的慈悲来加持你,让你一心不乱。称为他力门,所以不可思议在这,咱们就补充他这一点。如果这时失掉正念了,得不到佛的接引,那就要沉沦了。你要相信这个经文,「百般放下」,一句佛号念到底。这是大禅师,禅宗大德,他从禅宗开悟,大祖师,他自己念佛,他从研究经典,他对这个净土法门,我们这个要领是什么,这是他的一篇文章。

  大家很多老修行,就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这件事,关键这是六条,临终一念还是修行,修行到最后。所以说了这六条,归纳起来还就是个信愿行,还要有信、愿,要有行,信、愿是关键。他也说了,只要有信愿是关键,我们不能够念得很多、念得很好,蕅益大师说,「往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到底能不能往生就全靠你有没有信跟愿。信要正信,你有没有真实的愿力,既是愿生极乐,就别再留恋娑婆了。你又留恋娑婆,又说我愿生极乐,你脚踩两只船,这个愿就不坚了,临终怎么样就难说了,你的脚到底在哪个船上就难说了。如果真是深信切愿,你一定往生,不管你念得好坏,念到什么情况。品位高低凭你念佛的高下,念到理一心,当时就是大菩萨;念到事一心,就是罗汉。你不到这个程度,慢慢花开见佛,那是凭你念佛的情况。所以我们既然是修净土,大家都是居士,量力随分,各人有各人的情况,努力去念。但是我们所要紧的,要培养正信,要真正发起大愿。看他说得很好,你具这个大愿,你就具足无量的功德,你就消无量的业障,你就破无穷的业网,这跟蕅益大师说的都是一致的。所以,我们还是把蕅益大师的话,再把它这个地方补充一下,咱们这个路就很清楚。而这个就是操之在我,我自个下定这个决心,人人都行,将来都到极乐世界见面。

  所以我的先师夏老师,听到净土法门,他回来在屋子里呵呵笑,笑了好几天,喜欢!他说我这回可有办法出去了。所以除了这个法门,要出这个六道是难,要断尽见思惑才出得去。见思惑,最后那个贪瞋痴慢,不光是咱们人世的贪瞋痴慢,要把欲界天的、色界天的、无色界天的贪瞋痴慢都得去掉,你才能出去,要出是这么难。所以咱们就是凭这一句佛号,咱们有信、有愿,不管你念多念少、念好念坏,只要你信愿是真的,就决定是往生。因此咱们出娑婆往生极乐,人人都有分。我们也希望大家跟夏老师一样,欢喜!将来咱们结一个在极乐世界再相会的因,我的供养就到这,谢谢大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2-1 17:31 , Processed in 0.111760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