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年轻人去买碗,来到店里,他自己顺手拿了一只碗,其实这只碗质量很不好,他听别人说买碗有窍门,要拿一个碗去碰撞另外的碗,轻轻地碰,碗与碗之间立刻会发出一种清脆的声音,这就是一个非常好的碗。但是他碰了所有的碗,都是失望,因为这个声音非常的沉闷——浑浊的声响。就连老板捧出了自认为是本店最好的碗,一碰,还是那种浑浊的声音,最后都被他摇摇头放回去了。老板很是纳闷,就问他:“你老是拿着手中的这只碗去碰别的碗,到底是什么意思?”他得意地告诉老板,这是一位长者告诉他的挑碗的诀窍,当一个碗和另一个碗碰,一定要有悦耳的声音。老板恍然大悟,拿起一只碗笑嘻嘻地递给他说:“小伙子啊,你拿这只碗去试试看,保管你能挑中自己满意的碗。”这个小伙子半信半疑地依言行事,非常奇怪,他手里拿着的每一只碗都会碰出清脆的响声。老板笑着说:“小伙子,道理很简单,你刚才拿来试碗的这只碗本来就是一个次品,你用它试碗,那声音一定是浑浊的。你想得到一只好碗,首先要保证自己拿到的那只也是好碗啊。”这个故事就是告诉我们,学佛人要去帮助别人,我们在家里要想和睦共处,不要去说别人不好,看看你自己这个碗是不是次品,你再去讲别人身上的毛病。
我们生活与佛法一样,人心跟心的碰撞也要付出真诚,你才能碰撞出清脆悦耳的心声。自己带着猜疑、嫉妒和戒备之心和别人相处,你难免就会得到别人的猜疑、嫉妒和戒备,这就叫报应。其实每个人都可能成为自己生命中的贵人,前提条件——你应该与人为善,慈悲交友。学佛人付出的真诚会得到相应的信任,你献出爱心会得到尊重。相反,你对别人虚情假意、猜测甚至记恨,别人给你的只能是一堵厚厚的墙和一颗冷漠的心。
我们每个人生命当中都有一只碗,碗里装着善良、信任、宽容、慈悲,也装着虚伪、狭隘、嫉妒和自私。要清除心里的杂质,去和另一只碗碰撞,你的心灵会碰撞出佛的光芒。做慈悲的自己才能碰撞出善良的别人,修好自己的心你才能救度更多的有缘众生!
在人间烦恼太多,很多人说“我真不知怎么个活法”,记住,佛法就是你生活当中的“活法”。你只要用佛的法,来生活中好好地活,你就活出一个精彩的人生,能断烦恼、破无明的智慧,你就是拥有菩萨的“活法”。
在两千五百年之前,目犍连的弟子和阿难的弟子——学僧,在一起谈话。目犍连是佛陀的弟子,大家知道佛陀有个弟子叫阿难,非常有智慧。两个人相约同声赞颂经呗,就是“哎呀,这个经好、那个经好”,看谁唱诵得最好、最妙、最胜。过去唱经都有道理的。他们两个人在唱诵经呗的时候,就被其他的比丘看见了,并把这件事情去告诉了佛陀。当年佛陀一听到,马上就叫另外一位比丘:“你们去把这两位比丘找过来。”两个人过来了,见了佛陀之后,向佛陀顶礼,谢坐之后,佛陀就问:“你们是不是彼此要共诵经呗,比赛什么人最妙?”两个人同声回答:“是的,佛陀。”佛陀开示道:“难道你们没有听我曾经说过吗?如果比丘怀有胜负心、竞争心,与外道梵志有什么不同呢?佛陀的法有降服、也有教化,诸比丘在受法的时候一切的言行要与经、律相应,否则自己都会起着竞争心,你又如何化导群生呢?”就是说你自己有竞争心了,你怎么去开导和教化别人呢?接下去佛陀进一步开示道:“读诵许多经呗不一定是最好,比如算牛头的数,自无半分毫,实在不是比丘应该要学习的。”佛继续说道:“学道最重要的是对所诵习的法义要奉行和实践。所以说,虽诵千章经卷,不懂意义何在,不如听闻一句,而能奉行得道;虽诵千言义理,不能通达,不如确实奉行一句好话,而可得到解脱。” 大家要记住,《心经》就是白话经文。“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叫你们看见我们现在这个有色世界,等到你眼睛一闭,全部都是空的。我们小时候争来的、要来的、抢来的、包括自己需求得来的,现在到哪里了?我们到人间来连个身体都是借来的,走的时候你身体也带不走,只能放在人间,放在这个地球上,走的时候离开的就是你这个灵魂啊!所以,色不就是空吗?但是你说它空,我们又实实在在看见这么多的花啊、桌子啊——有色世界,这不就是“色既是空,空既是色”吗?
师父跟你们讲心经,我可以跟你们讲三个月,三个月讲完之后,你们保证还不懂。因为菩萨的经文人是讲不清楚的,是靠你本性、内心的佛性去理解的。所以,师父把你们引进门,修心靠个人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