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5435|回复: 3

(必读)破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5-13 19: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TUzOTA3ODQxMg==/v.swf

宇宙本来就是一个整体,就是一真法界,本来是不存在任何障碍的,是由于人们心理有障碍,才使六根、六触、六识产生了十八界,这些界就是自己心理所设的障碍。要想证到一真法界,必须先破除自己心理的一切障碍。

障碍越多离道越远,破除一重障碍,你就向道靠近了一步,因此,修行的本身就是破障的过程。而这些障碍都是自己多生多劫以来,执着于自我的心理需求,在逐渐背离宇宙本性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养成了根深蒂固的习气。长此以往,习惯成了自然,使自己已经完全察觉不到这些属于背道的东西,故非常难破。

一、障碍在内不在外

许多修行者,当自己修行中遇到各种障碍时,总爱眼睛盯着社会、家庭和别人。认为是社会、家庭和别人给自己设制的障碍,在阻碍自己修行。

有些慧根较好的人可能有些小神通,常以神通显示自己。或常以神通来判断事物的对错、是非。正因为用神通来指导生活中的大小事物,似乎对自己有利,并有一定的准确性,还自以为了不起。其实,这是在以神通来搞分别,不知道神通是末而非本,等于自己的心时刻在随着末稍转。执着顺境,本身又是在培养自己的贪心,时刻都在背离本性,并在造三恶道之因,不仅加大了分别心,而且障碍自己的修行。相反,有些慧根较差的人总有一些自卑感,认为自己慧根差就永远赶不上别人。这种思想等于经常在给自己输入“自己慧根差”的程序。在分别“自己慧根差”的前提下又羡慕别人的慧根好,细查深究又属于嫉妒心,嫉妒又属于瞋恚心,同样是在造三恶道之因,其结果只能更加障碍自己的修行。如未明心细查,一般修行人很难透过表象查出这些背离本性的实质和细节。

其实,一切障碍都来源于你自己的心。“万法唯心造”,那么,障碍肯定也是你自己心理所造,无论你是否承认,事实就是如此。你可能会不相信,我可以告诉你,这些都是我已经反复验证过的,你不必怀疑。即使你一出门偶然扭伤了脚,也完全是你自己心里事先输入了矛盾的程序所造成的。偶然和必然是一对阴阳,偶然和必然也是一不是二,因此,一切偶然之中定存在着必然。

如果你遇到障碍总是强调客观,查找别人的原因,这就是本末倒置,这就是偏知偏见。这样找下去,你永远不可能破除障碍,这正是你修行无法精进的主要原因之一。

甚至有些修行者,自己遇到了一些障碍,遇到一些小灾、小病时,常把责任推到师父和神佛身上。经常会说:“这是师父、佛在惩罚我”。其实,你又想错了。师父和佛从来不会惩罚任何人,他们是以大慈大悲之心和平等心在普度众生,哪有心思和精力去管你这些小事,他们是大超脱、大自在的圣人,绝不可能活得那么累,这只是你自己以凡夫之心度圣人之腹罢了。

其实,在开悟者眼里是没有障碍的。所谓顺境、逆境也都是凡夫以分别心分别出来的。对自己有利的事就分别为顺境、好事;对自己不利的事就分别为逆境、坏事。而在开悟者眼里,已无我无他,何有顺逆?一切都是自然而然,一切境都是帮我修行的助缘,来者不拒,顺其自然。那些总想顺境的人,认为顺比逆好,其实还是分别心。从本性来讲,顺境和逆境完全是平等的,只是作用不同而已,并无好坏之分。只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助你修行,如果在顺境中把握不好,同样形成障碍,会使你栽大跟头。许多当领导的不正是在顺境中栽了大跟头吗?

凡夫和圣人都生存在同一空间,同一环境里,所遇之境是同样的。为什么凡夫有障?而圣人无障呢?为什么凡夫有烦恼而佛菩萨无烦恼呢?关键在于自心,魔由心生,障从心起,一切源于自心。如果能够认识到障碍在内不在外,出现一切障碍都从自心找原因,这就是正知正见,如果出现问题总是强调客观,埋怨别人,总是找外面或别人的原因,就属于偏知偏见。许多修行人,心虽很诚,但正是由于知见上的偏差,越精进反而离道越远,其结果很可能修入地狱,实为可怜!可惜!可叹!

因此,要想破障,首先要明白障碍都是自己心里设置的,不要向外找原因。然后从自己心里把它放下,一切障碍将会不破自除。其实,本来就不存在什么障碍,只是你没有悟道而已。

二、目前修行者中存在的一些障碍

1、最大的障碍——分别心

人们由于不明白宇宙本性和真相,一切以自己的五官感知判断事物,由于五官受三维的局限,把一切能感触到的东西都判断为“实有”,由此而分别出有、无,继而分别出好坏、取舍等等。

人们站在自我利益的角度上,进行着更加细致和执着的分别。一切习惯于以自我利益为判断事物好坏、是非、对错、善恶、取舍的标准。今天对我有利则判定为好事、好人,明天对我不利则判定为坏事、坏人。多生多劫以来,人们就是这样来判定事物的。人们就是这样,被你自己错误的认识反反复复地输入的程序控制着,形成了根深蒂固的习气——分别心。

但是,宇宙的本性中是没有分别的,万事万物中都包涵着宇宙本性。因为万事万物都是宇宙本性变现出来的一种相和作用。既然万事万物之中都包涵着宇宙的本性,我们可以对任何一种事物进行剖析,验证一下宇宙及万事万物的本性是否无分无别。

例如:辣椒的本性没有好坏之分,但爱吃辣椒的人就说它好,不爱吃的人就说它不好。它本身并没有好坏,而这个“好”与“不好”是从哪里来的呢?是人们根据自己的需求分别出来并强加给它的。

又如:一套普通住房,让一般工薪阶层的人住,就认为正合适;如果让一个乞丐来住,他会认为这套房子如天堂一般;但是,如果让一个亿万富翁来住,他就会认为这房子如贫民窟一般。房子的本性也没有好与不好,而好与不好完全是人们根据自己的利益,自己的需求分别出来的。如果不信,你可以此方法类推一切事物。

由此可见,宇宙及万事万物的本性中是不存在任何分别的,而人们的分别心是完全背离宇宙本性的,正是由于人们错误的分别心,才导致出一切烦恼障。

分别——善恶(好坏、是非、对错)——取舍——执着——欲望——得失——烦恼

再往下分析,除了人们各种各样、无穷无尽的烦恼以外,社会的动乱,杀、妄、淫、盗以及战争等一切不安定因素,都源于人们的分别心。而由于分别,才使得我们这颗心产生了种种不安定。而成千上万的修行人多生多劫未出六道,也正是由于这颗不安定的分别心。

2、某些修行人为什么会产生更大的分别心

许多修行者,在未接触佛法之前,对善恶的标准以及佛法中的一些戒律懂得较少,脑子象一张白纸,分别也较少。但修上几年之后,懂了一些佛法,知道了一些善恶标准,或懂得了一些戒规。但由于尚未开悟,分别心没有减,却把分别心用在了学佛上。一切按照自己所理解的程度,加上分别心,则产生了更大更多的分别。自己在执着修善的同时,眼睛看到社会、家庭、别人都在作恶。看社会处处是邪恶腐败;看别人都是自私、作恶;埋怨家里人不修行,强求家里人都不吃肉;这个人自私,那个人可恶;甚至还分别出“上贡不能贡梨”,有“让佛离开之意”;念佛不能在卫生间里念,有污佛之意;还有人分别的非常细致,到同修家里专挑毛病:“我闻到你家里有葱味?;在修行者内部,眼睛时刻盯着别人,这个是破戒,那个是造业,这个是外道,那个不如法,这个要受恶报,那个要下地狱;甚至还公开攻击诽谤佛法和善知识,有些修净土的攻击修密的,有些修佛的攻击修炼气功的,这个是邪道,那个是外道,甚至还有人攻击净空法师传的是邪法,等等如此都是大分别心在作怪。

若以平等心来看,众生皆是过去佛、现在佛或未来佛。每个不同的人和物只是表相不同,作用不同而已。如同钳子、锤子、锣丝刀,只是作用不同,没有好坏之分。但分别心较大的修行者,表相上是厌恶从善,实际上眼里看到众生和社会处处都是恶,其实说明自己心里念念都是恶。在分别善恶,执着修善的同时,另一面却在造恶。因为善恶是阴阳互根的,是一不是二。只要执着善,另一面肯定是造恶。这种人等于天天在往自己心里收垃圾,特别执善的人,等于连细小的垃圾都不放过,反而使自己烦恼重重。在执着善的心理支配下,总想朔造完美的别人和社会,其实这是不可能的。其结果是好心办坏事,自己还觉的很委屈,还认为是别人不领情。这种执善的行为实属攀缘,而不知是自己的分别心所造。在你执着造“善”的同时,另一面肯定是在造恶。因此,带着分别心执着修善的人,反而给自己造成了更大障碍和更多的烦恼。不仅越修越不清净,而且执着善的同时,实属偏在了善恶两边,其埸能因偏而不平衡,很多附体现象都出在执着善的人身上(乘虚而入),因为这种人是在背道而驰,执善的同时是在造恶业,当然要受到因果的惩罚。

真正悟道者,应知道佛法即一切法,一切法即佛法,是一不是二。那些攻击气功修炼或道家修炼是外道的人,一是根本不了解现代气功的内涵,纵观现今社会上的气功门派,绝大多数都是性命双修,最终目标同样是成佛得道,绝非历史上专炼气功的门派同比;二是自己对佛法尚未真正悟道,会读几本经典就自以为悟道,执着本位而排斥他门,以我执偏见来偏解“不二法门”,是自己尚在二法的分别之中。只要你还不能以平等心看待一切法门,就是分别心,就尚未真正地契入佛法,不知万法归一,平等不二。修行是要放下分别和我执我见,如果未立平等心,仍用执着心去研究佛法及法门,其结果只能是产生更大的分别心。自以为已契入正法,未入外道,实已离道更远。把本来是互为存在的内、外,看成是截然分开对立的法门,而且硬要排斥和消灭另一方,这本身就是背道的偏知偏见,要想排斥和消灭另一方是永远不可能的,因为双方如同手心手背,本来就是一不是二。

在各门各派的修行者中都有许多法执者,在本门经典的长期熏陶中,并未理解经典的真实内涵,反而养成了执着经典的“文字相”。例如:佛家称“佛”、“修行”,基督教称“神”、“主”、“操练”,法执较重者,听到不同的名词就会起反感。又如:在佛教中,对佛就有上百种称呼,其中“大医王”也是对佛的称呼。在末法时期,为了适应现代众生的需要,大多数佛都以“气功师”的方便法门出现来度众生,并以祛病健身为方便法门引其入门,然后再把众生引入佛法。观世音菩萨在无数次度生中,曾称谓过“妙善”、“妈祖”、“大罗刹王”、“圣母玛利亚”等。佛门常念的《大悲咒》,里面的每一句都是观音菩萨曾经来世间度众生时用过的名子。而且曾转生过鬼道。这些变化是佛在恒顺众生,随着时空及众生的需要而变化,所传的法门也是应时、应地、应众生的方便法门,这才体现了佛的大智大慧。而执着“名字相”、“文字相”的人,就是转不过来这个弯,换一个名称就不认识佛与佛法了,而且又在有意无意中攻击毁谤了佛法,造下了地狱的果报。实在是对佛的本性一无所知,对佛法并未契入实质,而是执着在表象上。

在末法时期,要想普度众生,佛就不可能仅以某一个宗教门派的面目出现,如果仅以佛教的面目出现,只能度与佛有缘之人,就不可能普度众生。现在是大开普度、万法归一万教归宗的时代,使命要求佛必须以能统领所有门派的面目出现。那么,为了适应这一使命的要求,在当今时代只有“气功”不带任何宗教色彩,可以使众生都能接受,因此,“气功”就成了引导众生进入修行之门的方便法门。而今的“气功”却完全不同于古代的“气功”,古代的“气功”大多是以修神通为主,而今的“气功”是性命双修,绝非同比。

有些人看到气功在度人时显示神通为人治病,就认为是外道。其实这是度众生的一种方便法门。如今未法时期的众生是无利不上,因此,给他们治病和显示神通都是行方便法门而已。当年释迦牟尼佛曾有“空拳度子”的典故:一小孩爬至井边,将要掉下,释佛明知叫他回头是不可能的,因此手握空拳,说给他糖吃,于是小孩回头。释佛也是以利益行方便法门。如果我们只执着在表相上,而且认为佛是不变的,当然认不出佛的无量变化和方便法门。有不少佛门中人,由于自己未识佛性,还以“气功和道家是外道、邪道”来障碍别人,造下了谤佛、谤法的大错。

佛的空无本性中可产生无量无边的变化,而不变的是本性,因此,不变的本性与变化的表象和作用也是一不是二。在接触许多修行者中,这样的问题和障碍非常普遍,因此,特别需要引起修行者的注意。修行是在修自己,而不是去修别人,因此,对其他法门千万不要妄加评论,应以平等之心视之,以免造下地狱口业。

3、傲慢心产生的所知障

有些修行者初修时尚可虚心求教,但学了一些经论戒律之后,自认为懂了不少佛法,甚至背的很熟,心位反而越来越高。自以为是,对他人总是生疑生嫉,放不下自己的架子向别人请教。此时,只能说是对经论的字面上稍有理解,离真正开悟尚有十万八千里。但由于傲慢心产生的所知障,把自己障碍在经论的字面上,而不能深入参悟其中内涵。真正的开悟不是从经论的字面上得到的,是从清静心里自然流露的。有傲慢心的人却认为已有所得,对不如自己者轻慢瞧不起别人。对比自己强的却心生嫉妒,甚至千方百计找一些理由去攻击诽谤别人。说:“不是大德高僧讲的法我不听”。首先分别出来一个“大”和“高”。甚至看到书中有“量级”二字,就大肆攻击说:“佛经里没有说过这两个字,必是外道”。因此就以此二字来否定全书的内容。那么请问:“佛经里没有说过电视机三个字,你家里为什么还要买电视机呢?这种人学佛不是越学障碍越少,而是学入了死胡同中,这正是大分别心造成的。

有的人甚至还说“净空法师讲的太浅了,重复的太多了”。自己不度众生,反而站在一旁讥讽他人。别人在苦海里救度众生,自己却站在岸上指手划脚地挑毛病。真正做事的人,其精力大都用在利益众生的事业上,而正是那些不做事的人才会无事生非,专挑别人毛病,说穿了实际是在嫉妒别人,是分别心引发的瞋恚心。

这种傲慢心不仅障碍着自己不能进步,在攻击、嫉妒别人的时候,反而又造下了身、口、意三业。而且你攻击的对象场能越大,自己所受到的反作用力也越大,其结果也越惨。过去曾有一女尼,讥讽一老尼:“念经像狗叫”,她不知这位老尼已证得罗汉果位,结果使自己转了五百世的狗,受到上万年为狗的果报。

其实,一粒石、一滴水、一片落叶都能为众生说法。只是看你会不会悟。“要想佛法兴,必须僧赞僧”。修行者如果都是相互轻视、讥讽,实属破和合僧,是自灭佛法,不仅障碍着自己难以成道,还造下了毁灭佛法的大罪,是无间地狱的果报。有傲慢心的人,今生即使积累很大的功德福报,充其量也只能修至修罗道。如果造业较大,入地狱倒可能有份。

有些修行人尚不明白,由于自己的嫉妒而挑拨或障碍了别人与善知识的缘分,使别人失去了请明师点化的机缘,就是障人修行,断人慧命。断人慧命比害人性命还要严重的多,害人性命只是害了人家一生的性命,但是断人慧命等于杀人无数次。因此,“障人修行,地狱果报”,是什么道理呢?因为修行之缘很可能多生多劫才能得遇一次,障人修行既是障误了别人多劫难遇的修行和成佛的良机,耽误和浪费别人多劫的生命就等于杀生,而且等于杀害了别人无数次生命,因此必下地狱。而且必须等待被其所害的人们都出地狱之后,他才能从地狱里出来。被他所障的人越多,他在地狱里停留的时间也越长。如同人道里杀人越多被判的刑期也越长。如不明白此理,等到自己下地狱时还不明白是怎么下的,多么可悲!可叹!可怜!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真修行的人,会有一种紧迫感,知道今生时刻改自己的过错都恐怕来不及,哪有时间去挑别人的毛病?在悟道者心里,没有是非、善恶之分别,一切都是正常的,因而不见世间过。

傲慢心源于分别心,首先分别出有我有他,然后又执着于我的虚名、利益和偏见,总想处处表现自己,而且别人还不能比自己强。如此心态在多生多劫中养成了傲慢的习气,仍然是分别心的扩大。

要想破除傲慢心,首先要破掉“我执”,要想放下“我执”,首先要看破宇宙和万事万物的本性和真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事物都只能用它的作用,但实不可得,包括自我肉体,何况虚名、利益和自我的见解?

修行人应该明白,众生平等无别。一草一木、一沙一石皆是众生,如同我身上的每一个细胞,与我平等无别,皆我兄弟姊妹,皆可为我说法。攻击众生就等于伤害自己。如明此理,才能树立平等无分别之心。如能树立平等心,傲慢心不攻自破。在飞机上看下面的人如同蚂蚁,在宇宙中看一个太阳系、银河系如同微尘一般,几乎都看不见,何况我们如此渺小的人,简直是微不足道,因此,我们人类不应该自以为是,妄自尊大。



4、五官被三维所障

宇宙是无限的,宇宙中的生命维层也是无限的,对于同一个事物,每一个维层所看到或感知到的结果都是不同的。人类属于三维生命层次,因此,人类的五官被限制在三维层次中,障碍着自己对宇宙真相及多维层的认识。

例如,宇宙及万事万物里面所存在的空间,肉眼看不见,耳朵听不见,用手也摸不到。空间属于四维,时间属于五维。时间有过去、现在、未来。但是,我们的肉眼只能看见这一秒钟的事物,前一秒钟和后一秒钟的事物都看不见。因此,人们判断和认识事物的标准是脱离时空的。人类的五官只能感知到长、宽、高三维以内的阳性事物,而宇宙中万事万物都是阴阳互根的,但是,人们却感知不到四维以上的阴性事物(肉眼可见的阳性事物连宇宙空间的1%也不到,而肉眼看不见的阴性物质却占宇宙空间的99%以上)。因此,人们看一切事物都是只看阳而不知阴;只看现在而不看过去和未来;只看事物的本身而不知道事物之间的密切联系及因果关系;只看事物的表相而不知内在的实质;只能看到事物的某一个角度,而不能全方位、多维层地认识事物。这就使我们对宇宙及万事万物的认识产生了重重障碍。

例如,多数修行者不知佛的真相,认为佛如果来到人间,都是驾着彩云,头顶放光,身坐莲花,能呼风唤雨,神通广大的如神话影片中的描述。其实,神佛与我们同在一个空间,只是由于生命维层不同,我们的肉眼受三维所限,神佛能看见我们,我们却看不见他们。如同我们可以看见蚂蚁、微生物,而两维生命层次的蚂蚁和微生物,却看不见我们三维生命层次的人一样。即使蚂蚁和细菌爬在人的身上,也不知我们是人。同样,即使是佛在我们身边,我们也看不到他们。

由于生命层次不同,相互之间很难勾通,因此,人们不相信有鬼怪神佛。修行人虽然相信,但由于理不通,再加上被三维肉眼所障,信中总带有一些疑惑,或者干脆就是迷信。由于疑惑而不能正信,就会不同程度地在修佛过程中产生一定的障碍。

一个修行人,如果判断和认识事物,仍以肉眼可见为参照标准,说明你还被三维的界限所困。如果你还是认为眼睛只能看,耳朵只能听,鼻子只能闻,这还是仍被三维所障。眼、耳、鼻、舌、身、意为“六根”,六根相对“六尘”的色、声、香、味、触、法,从而产生“六识”,加在一起称谓“ 18 界”。而这 18界都是人的分别意识自造出来的。认为眼只能看,耳只能听。这就是自己给自己划定了界限,有了界限,人们就被这些界限所束缚。因此,“界”都是自己设置的障碍。

有此障碍,说明尚未悟到本性,不知道能看的,能听的,能闻的是自己的本性。如果人死后灵体离开了肉体,你的眼、耳、鼻、舌、身还在,为什么不能看,不能听,不能闻?说明真正能看、能听、能闻的是真我本性。比如,你自己可以作一个小试验,你默念一句“阿弥陀佛”,虽未发出一点声音,但你自己却能听得清清楚楚,字字分明。对于有神通的人更无界限,你在千里以外乃至他方世界说什么,想什么,做什么他都知道,无障无碍。“天眼”可以突破时空,观察过去和未来的一切事物。因为清静心使他回到本性之中,从而打破了一切界限。在宇宙及万事万物的本性中,其实根本不存在什么 18 界,所谓的“界”,都是自己心理设置的。如果能先从自己心理打破一切界的障碍,断掉以眼、耳、鼻、舌、身来判断和认识事物的习气,就接近了本性。无障无碍的“五眼六神通”,都是从你那清静法身的本性中变现出来的作用。

5、疑惑障

由于不明宇宙真相,没有一个明确的总目标和某个修炼过程的阶段目标,修一段时间就开始疑惑了。“我修的这个法对不对”?“我修了这么长时间为什么还会有灾?为什么身上还有病”?“我修了这么长时间为什么还不出功能”?“为什么我没有一点感应”?“是不是这个师父教我的法不对?或者是不适合我修炼此法”?由于种种疑惑,又开始找法,或者改弦异辙,另修他门,或者对师父失去信心,甚至半途而废,不再继续修炼了。更严重的还会攻击或毁谤师父,造下地狱果报。

这种现象所产生的障碍,基本原因仍在自己。“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主要原因还在于自己的心是否能做到“真诚相信”。由于不能真诚相信,对师父和佛讲的话,不能原原本本、不打折扣地如实去做,所以未见成效。不察自己的原因,反而向外找障碍,其本身就是自己偏见过重。结果再去找法外求,反而背道更远。例如,一些人打坐怕腿痛,炼功怕冷、怕热、怕起早,自己懒惰怕吃苦,然后给自己找一堆借口,强调一些客观理由,这都属于偏知偏见。由于自己内心有这种偏知偏见,在接触一些恶友中,说一些劝你退转的话,正合自己的心意,于是就停止了修炼,甚至退转不修了。

疑惑心比较大的人,虽然也有遇到明师的机缘,但是,由于对明师的指导和点化不会认真去听,更不会原原本本地照做,只能是有缘无份,实为可惜。

出现这种现象的修行人,你如果说他心不真诚,他可能不会承认,认为自己对佛是一片真诚,毫不疑惑。但是这并非真诚。真诚之心是对佛和代表佛的明师所说的话,不加任何思索,不加任何分别,不加任何疑惑,把自己的思想放空。如此才能原原本本、不折不扣地按照佛和明师的教导去做,才能见到成效。



6、法执障

有一些修行者被障碍在法执上,以至生生世世不能解脱。法执的表现一般都是执着乃至停留在对经论的研究上,整天钻在经论里不停地研究佛法,甚至研究到钻牛角尖的地步,反而使自己脑子不停地在想问题。甚至执着在经论的字面上,执着在“名字相”上,生出许多自相矛盾的怪问题。越研究思想越复杂,反而越不清静。

真正的开悟者,没有一个是研究经论才开悟的。经论都是开悟后的圣人写的,它只能指导你走哪条路,如何走才是捷径。但是,研究经论不能代替走路,路还是要靠自己一步一步地去走,修行必须自己去修,才能在修行过程中亲身证道。

有些修行者总是抱着圣人的经论不放,总以为只要把圣人的经论研究透彻,自己也就开悟了。其实,凡人读懂的仅是文字字面的意思,如此研究下去,永远也不能开悟。有些长期研究佛法的人,讲起法来夸夸其谈,口若悬河,习气一点也没改,只是增长了浮躁和傲慢的习气。这种人还不懂得什么是修行,他研究佛法不是用来修行的,而是为了给自己脸上贴金增长虚名的。

研究用的是识,而开悟用的是智,而且二者是截然不同的两条路。开悟是在清静入定的前提下真智慧的自然流露。首先要把自己的头脑思想放空,进入真正的禅定状态。从古至今,千门万法都是修一个“定”字,定能生慧。相反,头脑使用的越多,分别也越多,越制造出更多的障碍,把自我本性给层层封闭起来,把自己从宇宙的本源中拉出来,背道而驰。因此,使用头脑修行是违背道的,不空掉自己的头脑是无法进入修行档次的。

因此,经论里的道理懂了之后就应该放下,“解”之后应扎扎实实进入“行”的阶段。如同“愚公移山”,只停留在讨论和研究上,就是不动锹去挖,永远也少不了一点土。只有“行”才能在行中得到真正的“解”,只有“行”才能说明你是真信。“解”、“行”合一才能在“证”的过程中靠近本性,达到真正的解——开悟。如果一直停留在研究中,永远也不可能开悟,充其量只能成为一位佛学研究家。仍属于“识”的范畴,而与真实智慧相比仍属本末关系。

在修行者中还存在另一种法执。见到一些“名望高”或所谓“神通大”的人,则千方百计、挖空心思地去接近他们,总想求他们给个什么大法,几个月就可修成佛。最好是求他们的金口玉言说上一句话,自己就可不修而成,或者在将来有大灾难时能保住全家平安。这种现象从表相上看类似法执,其实是一种更大的贪心。这种人不想脚踏实地的修行,更不愿付出,是一种投机赌一把的机会主义心理。这种人不仅给自己设置了更大的障碍,反而易走火入魔,进入邪道,十分危险。其结果是什么也得不到,不仅是半途而废,而且贪心又造下了饿鬼道之因。还有不少修行者只看表象是出家人,是有名气的修行人,就盲目地跪拜求法,要求给点开示,不知“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往往被一些邪师领入歧途。

在宇宙中,得与失是平衡的,欲得先失,不失不得,得与失的总量是相等的。抱有投机思想和贪法之心修行的人,只能背道而弛,修入饿鬼道。一个连不失不得原理尚未理解的人,对于宇宙本性的“无失亦无得”则更难契入。

法执还会表现在修行的各个阶段,在六道中必须先修得人天标准,以修善为主。但是,要想修出六道,又必须放下善恶之分别,此时,如果仍放不下善恶之分别,则形成法执障碍,不可能脱离六道。大多数人正是因修善而又执着善,才障碍着自己生生世世未出六道。因为六道正是三善道和三恶道组合而成,你心里只要还有善恶之分别,你就难出六道。

7、被急功近利所障

有相当一部分修行人被眼前利益所障,每天也烧香拜佛,磕头念经,但求的是全家平安、消灾免难、身体无病、发财致富等福报。欲求近利,必失远利。如细分析,还是一种贪图享受的心理,其实还是在修更大的贪心,仍在造三恶道之因。即使修得一些福报,不过是眼前近利。即使是天人,当福报享尽之后,依然要下堕恶道。何况你修的那点眼前之福,更是过眼烟云。由于为享受而修福报,因此,这种修行人为得大利也会舍些小利。但是,要想出离六道,成佛证果,前提条件是忘我,是彻底的舍,要放下一切。为享受而修福报的人,其实是在修贪心,是在向恶鬼道靠近,更不可能放下一切彻底的舍。因为他心里还在执着“小我”,这就是修行路上最大的障碍。修行是逆水行舟,需要吃苦耐劳的各种付出,这种人患得患失,斤斤计较,一旦吃苦辛劳的各种付出大于所换得的享受时,他就认为不合算而退缩了,就不会再继续修行下去,许多人被这种患得患失的心理障碍得步步后退,以至半途而废。这种人其实尚未进入正式修行,还等于一直在外道上徘徊。

舍去小我得大我,舍去大我得无我,无我方为永恒我,永恒之我方证果。这时的“我”,已不是凡夫概念中的“我”,这个“我”是宇宙的真我本性,是无我之我。而执着于近利,计较得失者,自认为很聪明,做事不会吃亏,正所谓“聪明反被聪明误”,抱着“我执”不舍的人,是在背道而驰,怎会有得道之日?

8、悟前障和悟后障

许多修行者在开悟之前不知道什么是开悟,这属于“悟前障”。例如:有些人认为自己把钱财名利看得淡了既是开悟;有些人懂了一些因果既认为自己已经开悟了;有些人由于在家有烦恼,能舍得家庭,总想出家修行既认为是开悟;有些人懂得一些佛法,从经论字面上得到一些参悟既认为是开悟;还有的人知道了自己前世的一些事就误认为是开悟;还有相当多的修行者把神通看得很重,认为有些神通的人是高人,用神通判断事物比较准确既是开悟的象征,还错误地认为这就是真智慧的显现等等。其实,这些都不是开悟,而且离开悟还有十万八千里。真正的开悟是悟透了宇宙本性、宇宙和人生真相,这才是初步开悟。而且开悟的过程并非一次完成,所谓“大悟十八九,小悟无其数”。由多次小悟、大悟的积累才能达成智的升华。

在以上举例中,因有烦恼想出家,实为躲避烦恼,不是悟道而是背道。尚不知烦恼由心而生,心若不转,躲到天涯海角也照样生烦恼。那些认为出家到寺院就是一片净土的想法,是一种偏见和误解。末法时期,寺院里也同初会一样,形形色色,鱼龙混杂。如果出家后难遇明师,这可能会误此一生。其实,真正的净土不在寺院,不在山林,也不在某一国土,正所谓“一片净土在心中”。

因此,修心才是从根本上修。至于执着“有神通既是开悟的人”,更是本末倒置。神通无论多大,只不过是本性中显现出来的作用而已,如果神通出在开悟之前,不知如何把握,难免用神通造业,反而比没有神通的人造业更大。有些已经开悟的人并不一定显现神通。开悟之后,只有在长期的修行过程中除尽各种习气,神通才能自然出现。因此,有无神通并不是开悟的象征,鬼神都有五通,天魔则有更大的神通。如果迷信、追求有神通的人,将是舍本求末,心外求法,则会导致走火入魔,更严重的还会被魔所控制。

悟后障是指某些人认为“一开悟既已大功告成,就不用再修了”。其实,开悟仅仅是“信、解、行、证”中的“解”,“行”才是刚刚开始进入正修阶段。开悟后才刚刚悟透宇宙真相,自己多生多劫养成的各种习气,只有在开悟后才能觉察到。此时才能进入一个长期的改正自己习气的阶段。因此,开悟后才刚刚开始进入正修阶段。笔者在各地讲法时,曾多次问过:“什么叫修行?”几乎没有人能回答正确。所谓修行,就是改习气,修正自己不合道,不符合本性的意、言、行。

在千千万万的修行人中,能够真正开悟的人微乎其微,万里挑一,非常难得。如果认为一开悟就万事大吉,不用修行了,实为可惜。这种人不仅误己而且误人。开悟只是“明心”,将开悟的真实智慧灵活变通,随缘不变地运用在各种事物中,对样样事物都能证道才为“见性”,见性才能成佛。修行人千万切记,不可自设悟后障,以免自误误他。

9、外道障

何为“外道”?心外求法称为外道,并非有些人误解的歪门邪道。即使你是在修佛法,只要尚未从心上修,都可称为外道。有许多修佛者攻击气功和道家的修炼是外道,实属偏见。目前大多数气功门派也同样是性命双修。在悟道者眼里,不存在什么“外道”和“内道”之分别,内外本来就是一不是二。但是,对未悟道者来说,只是两个不同的修炼阶段。没有初修的“外”,何有进修的“内”。所有的修行人都是由外渐内的。因此,在悟道者看来,此处的“外道”并非常人所误会的贬义,只是内外的作用不同而已,其本性是一无别。

内外虽是修行的不同阶段,无好坏之别,但要识得真我,回归本性,只有内求修心,别无二路。许多修行者不明此理,长期停留在心外求法上,执着于一些跑山、跑庙、烧香、磕头、放生、捐钱、印经书等方面。现代宗教大多都在搞一些表象的形式,以超度、做佛事、唱念坐打等这些为主要功课,很少有实质性的修行内容。虽可积累一些功德福报,但仍是外围功勋。它的作用是正修前的一种熏陶,这个过程起着对佛与佛法初信的作用,虽不可缺,但又不可停留于此。众生本来皆有佛性,多生多劫以来,在欲界凡尘中待的时间长了,迷失了本性,但由于那个佛种的程序还保留在阿赖耶识中,因此,生生世世总在找一条回归之路。由于生生世世已经养成了向外寻找的习气,因此,总以外求为道,反而背道。形成了回归本性的障碍,欲求反已离道远。这就是内求自心与心外求法之别。

修行者既然承认“境由心生,境随心转”之理,就不要把时间耽误在外求上,“即心是佛”的内在超越才是无上大法。整个修炼过程就是觉醒和转变自己的心,以及以心对应所表现出来的习气。心若能转,境自然转。那么所谓的开悟、解脱、成佛都已大功告成。反之,心若外求,虽也心诚,却被开悟、解脱、成佛的假名表象所转,终难成就。


 楼主| 发表于 2016-5-13 19:53
10、性命偏修,互偏互障

随着现代人越来越忙于工作、生活的社会发展,对修行也越来越淡化,越来越简单。乃至自古以来就是性命双修的大好佛法逐渐流失。一些人只炼功打坐而不修心养性;更多的修佛者是只念经、念佛不修命;甚至有些多年的修佛者还不会打坐。性命无论偏于哪一方都会影响修行的进程。

性与命也是一对阴阳,它是一不是二。而多数修行者把它看成二。只炼功不修心者,等于还在执着身体的祛病,或是执着一些小神通。只念经、念佛不打坐炼功者,属于偏修性,使本来是一的性命变成了互偏互障。修命虽非根本,但命与性息息相关,如无命,性又显在何处?偏在性命两边的主要原因,仍然是理不通,仍然是自己的偏知偏见所造成的。因此,理不通,则法不明。

性是本我主人,命属外壳房屋。只修性不修命者,如同主人住在一个破烂不堪、漏风漏雨的房子里,神不能安,又如何入定修性?如果只修命不修性,如同豪华房屋中住着一个痴呆儿,如此互偏互障,使双方的作用都不能充分地显现。

修性相当于造卫星,修命相当于造火箭,火箭是能量和动力,把卫星送入太空是目的,故双方缺一不可。有些只念佛、念经者,刚念了两个小时就头晕眼花,上气不接下气,或者腰酸背疼,身患多病。气虚和病痛的干扰使你无法静心念佛。即使能坚持几个小时,也是“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惘然”。

有这种现象的修行者,大多是在家修行的居士,他们误认为净土宗只教念一句佛号,而不教如何打坐、修命。其实并非如此,只是因他们没有拜师的师承关系。一是打坐修定之中有许多深奥的技术问题,如无师指点易出偏差,因此,只有在师父的指导下才能修炼。如果你没有拜师的前提,又有谁会来指导你打坐呢?自古以来千门万法都要打坐修定。打坐更重要的一面是“定能生慧”,还是修性。二是由于自己的分别心认为打坐、修命、炼功都属外道。不明白内外本来就是一不是二,本无好与不好之分,这依然是在空和有两边执着,实属偏知偏见,尚未悟到真空妙有之间的关系和妙用,执着真空而不知妙用,才造成了互偏互障。其实,佛门各派皆有坐禅修定之功,现代人只是改称“气功”一词,就迷惑了大多数修行人,说明上未悟道。佛法即一切法,一切法即佛法。就连吃、喝、拉、撒皆是佛法,何况炼功?

在实践中验证,大多数先修炼气功后又入佛门的修行者,无论是从理论基础还是修炼基础都打的比较坚实。入佛门后的精进速度较快,虽后入佛门,但是,“磨刀不误砍柴功”。明白了“磨刀”和“砍柴”不偏不障之理。而观察许多直接修佛的居士,普遍的身体状况及原理基础比较差,多数都不会打坐,因此障碍较多,精进速度较慢。这正是认为“磨刀”会误“砍柴”功,而不“磨刀”,反而障碍了“砍柴”速度,这就是理不通则法不明。

近几年,许多佛弟子在看了这本《成佛之道》后,一些有正见的居士,已经认识到自己以前因缺少基础原理这一课,而使自己的修行进展很慢,反过来要求我给他们补上这一课,因为许多最基本的原理都在气功课程里讲的非常清楚,可使他们在理解佛法上有一种一步登天、通达本质的感觉。例如:“有没有神佛,如果有,为什么又看不见?”;佛法中讲的“来者实无来,去者实无去”是什么原理?;“佛为什么是无处不在?”;“为什么修佛主要是修心?”;“为什么念一句佛号就可以成佛?”;“因果是如何产生?又如何循环?如何才可以了因果?”;“各种神通的原理是什么?”;“为什么有神通的人可以知道过去和未来?”等等这些问题,理通之后,迎刃而解,并确立了正确的信念。除此之外,从身体上也会消除许多障碍和顽疾。仅仅在他们听课的过程中,两三天内一公分多的肾结石自动排下;多年的子宫癌只听了两天课就自动化掉了。减轻或消除了这些病障痛苦之后,他们才能更好地入静念佛,这难道有什么不好吗?甚至还有一些慧根较好的居士,听了三天课就结了丹和性光,有的已产生了自动胎息。三天甚至超出了别人十几年所修之功,这正是磨刀不误砍柴工的深奥之理。

11、各种畏惧障

在修行人中,许多人由于各种畏惧心理,反而被障碍的寸步难行。一是畏惧生活。整天为眼前的生活和未来生活顾虑重重,总怕生活没有保证。因此虽修行,心却不能清静,总有后顾之忧,故难以修出清静心。其实,今生的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你今生挣多少钱花多少钱皆是定数,何况天无绝人之路。修行人的生活越简单越好,只要能维持生活就行,其它一切时间、精力都放在修行和度众生上,其它别无多求。担心生活者,只是杞人忧天,心生妄念,反而给自己修清静心设置了障碍。

印光大师在深山修行时,每年只种365棵芋头,每天只挖一棵,下面长几个就吃几个,没有就不吃,一切随缘。我曾见过一位现代修行者,每月300元的退休工资,供养师父200元,自己只留100元,每天只吃一个馍,但此人现在已修成正果,随时可坐着“走”,毫无牵挂。

二是畏惧恶名。在修行、度众生的过程中,总怕别人议论自己。由于一些人暂时不理解,或许还会毁谤、误会、攻击自己。怕落下不好的名声,由此而心生委屈和烦恼。并障碍自己在修行路上畏首畏尾,畏缩不前。

这是由于一方面还未看破、放下虚名,才畏惧落下骂名。另一方面,还未悟到凡是这些误会、诽谤、攻击自己的人和事,都是帮自己修定力和忍辱的助缘。在开悟真修者看来,实为难得,是大菩萨来助自己修行证道,不仅不生委屈和烦恼,反而应该发自内心地感谢他们,是他们在帮助自己断尽尘沙烦恼。如果没有这些修行的助缘,菩萨行“六度法”中的“忍辱”又如何成就?

过去有一典故:一对未婚男女相恋,女有身孕生子,父母逼问与何人所为,女不敢说出真情,谎称是临村寺中的老和尚。乡民围寺怒骂和尚,并把孩子推给和尚,和尚一句话也未解释,接过孩子回寺抚养。几年后,女子良心不忍,说出实情。乡民知错,跪拜寺门请罪,和尚仍无一句怨言,把孩子还给女子,回寺打坐。此乃已修行证道的高僧,对恶名和清白已无分别,只是借此因缘修炼忍辱和定力而已。

如果畏惧恶名,说明还在分别善恶,执着虚名。别人夸赞你时,你就高兴,同样是动心动念,在分别好坏,失去了定力和清静心。别人对你的误会和毁谤,都不是无缘无故的,大多是业障现前,如明此理,既修忍辱,又可随缘消业障,有何烦恼?其实,顺境、逆境都是人心里分别出来的,对自己有利就认为是顺境,对自己不利就认为是逆境,然后又分出个好坏来。从宇宙本性的角度来看,顺逆只是两种不同的客观存在,根本没有好坏之分,只是缘聚缘散的作用而已。如明此理,无论何境都是帮自己净心修定的助缘。如此才能精进,才能在万缘之中放下万缘,在万境之中修出清静心。如能悟透本性真空,骂名何在?有位同心大德,别人由于观点不同曾骂他“放狗屁”。他却恢谐地说:“放是放下、轻松之意,狗是忠诚之意,屁是通畅之意,又有何不好,尽管来吧,我这里已经开始接功了。”这就是开悟者的烦恼转菩提。

三是畏惧死。人们畏惧死是多生多劫以来所形成的。由于人们的肉眼看到的只是阳性的、表象的生死,但看不见时间和阴性物质的灵体,误认为人和万物都有生死。时间有过去、现在和未来,但人的肉眼只能看到现在,前一秒和后一秒的事物都看不见。人和万物是沿着时间坐标轴运行的,因此,人和万事万物也同样有过去世、现在世和未来世。你肉眼看不见,不等于它不存在。如同小草、树叶秋天黄了,冬天枯萎了、落了,从表相上及现在的时空看,它似乎是死了。但是“春风吹又生”,年复一年地生、长、衰、落地运行着,重复着。它死了吗?人也是如此。

许多修佛人都承认有“六道轮回”,但仍然悟不透人和万物是不生不死的。其实,你只要承认六道轮回,就应该明白不生不灭之理。如果有生有灭,一生就完结了,怎么又一直在六道里轮回呢?又是谁在六道里轮回呢?如果认为有生有灭,说明你还没有真正弄懂什么是轮回。即使相信有轮回,也不过是迷信,而非正信。更不会明白为什么会有轮回,怎样轮回。

现代科学已经验证了“物质不灭定律”。人和万物是物质的,是由阴性物质的波与阳性物质的基本粒子的因缘结合。当人和万物表相上死的时候,正是阴阳两大物质暂时分离的时侯。分离之后,阳性物质即使化成灰,仍然是基本粒子,只是这些基本粒子又重新进行了排列组合。此时,另外一种阴性物质——灵体进入,它又以另外一种生命形式而诞生。原来的阴性灵体分离出去之后,根据上世的因缘,又投入了另一种阳性体中,又重新随着阳性体的诞生而显现出新的生命。万事万物都是永不停息地如此运转,从来没有生灭。而你肉眼看到的所谓生灭,只是生命的一个变化过程和阶段。如同大海表面的层层波浪,波浪只是表相,波浪的起伏是水在生灭吗?它无论如何起伏变化成无限的形态,它依然是大海,永远是水的本性,这个本性却是不生不灭的。

由于人们分别出生死,而且最怕死,因此,在自己的意识中反复输入了生死的程序,你就会按照你自己编入的生死程序运行。因此,由自心产生的生存环境,也显现出表相上的有生有死。这就是你自己心理制造的障碍,障碍你难出六道。只要你心理还有生死,还畏惧死,那么,你就永远不能了脱生死,永远出不了六道轮回的界与障。



四是畏惧恶道。许多修行人,正是由于身受“八苦”及“三灾八难”的折磨,心有余悸。认为在人道尚且有如此多的苦难,何况是三恶道?所受之苦就更无法想象。因此,由于畏惧入恶道,才想修行出离六道。但是,由于有“怕”,有“求”的心理在逼你修行,依然是以分别心在修分别事,反而产生了更大的障碍。

修行是在修清静心。若以分别心在修分别事,其本身就是在造业,就是不清静。如同用又脏又混的水洗东西,只能是越洗越脏。其实在开悟者心里,恶道也是本性中显现出来的一种假相,是由自心幻化出来的。正如佛经所言:“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虚妄假相有何可怕?问题在于自心不觉,把这些虚空假相误以为真,才心生畏惧。我们每一个人都曾经在三恶道里住过多生多劫。在地狱道里都多次经历过“锯分身、下油锅、割舌头、挖眼睛”等等的刑罚,但是如今你不是还活得很好吗?不仅没死,连丝毫伤痕也没有。当时所感到畏惧的只是你的心理,无论受刑受罪,是轻是重,时间长短,都丝毫伤害不了你的法身。由此可见,问题还是出自你的心理。

如果悟透了此理,无论你入何道,心都不迷。明知不生不灭,那些假相皆是虚妄。如同你在梦中不觉,认为梦中的事都是真的,吓得你非常紧张,当你醒来之后,大梦已觉,方知一切梦中之事都是假相,有何惧哉?那麽,你畏惧恶道的心理不是和梦中一样吗?佛菩萨无处不在,既然无处不在,就说明他与我们生存在同一个宇宙,同一个空间,所不同的只是是觉与未觉而已。觉者看宇宙是一真法界,不觉者看宇宙却是六道轮回。如能开悟,你将会无所畏惧,无所畏惧还有何障碍?

五是畏惧过失。害怕自己有过失,怕别人不理解而埋怨自己,因而在为众生做事或度人时畏首畏尾,顾虑重重,不敢大胆地行菩萨道。甚至躲在家里不愿与众生接触,怕自己粘上什么是非。这样的修行并非真修行,真修行的人必须在生活中磨炼自性。在与众生交往之中,错误是难免的,是很正常的。如果怕脚上磨泡就不敢爬山,你就永远也不能领略山顶的无限风光。如果你怕风浪而不敢行船,那么你永远也到不了辉煌的彼岸。风浪是正常的自然现象,不正常的是你的心理,这仍然是你心理自设的障碍。如细分析,害怕过失实际上是尚未放下虚名和小我,宁可放弃度众生,也不愿为众生承担责任,还是自私自利、心胸狭小的心理。

在修行过程中,要想断掉尘沙烦恼,必须在度众生的过程中才能发现和消除。由于你畏惧过失而不敢度众生,你就不可能发现自己的尘沙烦恼。烦恼和障碍不除,何日能登达彼岸?因此在末法时期,只靠自己修行而不度众生是不可能成就的。

这种畏惧过失而不敢行菩萨道的人,不明白自己与众生的关系。修行者如大树,众生如土壤,是大树需要土壤,而不是土壤需要大树。大树要想成材,如同修行人想成佛证道,在修行过程中需要各种各样的助缘来助你成道。即使是你已开悟,也仅仅是修行的开始。你需要在世间与众生的交往中去证,去检验你悟得真理。在这个过程中,同样不是一帆风顺的,也需要一个长期的磨性和渐修过程。因此,有过失是正常的,无过失倒非正常,而且不可能没有过失。而十全十美的人和事是没有的。

深一步来讲,宇宙的本性中是没有过失和缺点的。所谓的“过失”也是人心里分别出来的。即使你做的再适当,也难满足众人之心。所谓“众口难调”正是此理。每个人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看问题,挑毛病,怎能不分别出所谓的“过失”?其实,所谓的过失也是虚妄,也是人心里想出来的,这本身就不是正知正见。如果因此而畏惧过失,则是心随境转,障碍着自己寸步难行。这种畏惧过失的心理,大多是由过于执着“善”所形成的。在一个开悟者的心里,自己和别人都没有什么过失和缺点。

宇宙的一切都是本性中显现出来的自然现象,只有作用,而无好坏。一切都只是随缘去做,即使是杀盗淫妄,也都是正常的,不过是因缘果报的显现而已。只有存在分别心的人,才会分别出“过失”,而且因畏惧过失而被其所障。

六是畏惧困难。许多修行人误认为学佛道路非常艰难 ,只有慧根好的人才有希望修成,自己没有希望。因而自暴自弃,知难而退。这些人不明白慧根是怎样产生的。一般修行人所说的慧根,是指你前世修行所打下的基础,前世修行过程中清静心多一分,习气少一分,就离本性近一些,慧根就相对好一些。反之慧根则差一些。慧根既然是你前世修行的基础,自己如果慧根差,说明自己前世没有下功夫修,今生对于来世而言也是前世,今生如不努力,更待何时?

但是,在开悟人心里,根本不存在慧根的优劣问题。众生是一个法身,本性完全相同,无优劣之别。只是你自己因放不下而被障盖了本性的显现。说得再确切一些,是你自己的大脑不停地在思想,被妄念转成的“识”,障盖了你的根本智。其实,“修道不难,唯嫌捡择,成道不难,放下既是”。

更多的修行人则是被惰性所障,贪图享受,害怕各种困难。例如:打坐时腰酸腿疼而不能坚持;炼动功怕冷、怕热,怕起早而不能睡懒觉;有一点病就疑惑动念,畏惧不前,停止了修行。由于贪图享受,还会给自己找出种种借口:“我工作忙,生意忙”;“家里有孩子上学”;“我还要照顾孙子”;“我爱人不支持我修行,总干扰我”;“我还要照顾老人”等等。总之,如果不想下功夫去克服困难,破除惰习,能找出一百条理由为自己开脱。这些障碍都是来自内心,贪图享受的懒惰习气是修行的最大障碍,是尚未修出浩然正气的表现。科学的发展,是在引导人类走一条逐渐享受之路,使人类惰性越来越大,在这种大环境中,修行人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堕落的非常快。因此,修行人必须时刻提起警觉之心,万不可贪图享受,滋长惰性。只要惰性还在,就必然堕入三恶道,又何谈成佛?

每个人都有根深蒂固的惰习,尤其是现在的年轻人,从小未吃过苦,更贪享受,主要表现在贪吃、贪睡方面。虽信佛,但又不能吃苦修行,即使修炼,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长期乃至生生世世被自己的惰性所障。如果惰性不除,来世连人身尚且难保,又如何修行证果?因此,修行的过程,就是改正习气和战胜自我的过程。只有破除自我个性,才能融入那整体的、平等的真我本性。......

12、学修脱节障

有些修行者学了不少经典,能说会道,自以为修得不错。但在日常生活行、住、坐、卧中,与众生交往中,种种习气发生之时,自己却毫无察觉,任其发展,不会返观内照。结果是虽然学佛很用心,修行却不用功,习气不改。说佛法条条是道,修行时完全脱节,虽学佛法不仅不得妙用,反而因“不力行,但学文”造成“长浮华,成何人”,生出种种傲慢之心,障碍了自己的修行。

“信”是为了“解”,是为了开悟。“解”又是为了“行”和“证”。如果只有“信、解”而不“行”,信非真信,解也非真解。“信、解、行、证”是一个完整的修行程序,缺一而不可成就。因此,在解的基础上,必须下苦功夫去实践“行”和“证”。在行、住、坐、卧之中,“念念返观察分别”,“把握随缘不变”。这样才能使学、修连贯,学为修用。

有些修学者并未真解,只是知道了一些佛经中字面上的意思,而无真正悟明真谛,就用一些经中的话或自己知道的一些戒条去对照别人,眼睛时时盯着别人,这个人做的不对,那个人不如法,甚至闻到别人家里有葱味也要指责。即使是某个修佛的居士,他家的其它成员不一定都信佛,他家的其它人就不能吃葱了吗?家里有葱味又有什么不正常的呢?其实,不正常的正是自己的分别心。这些人学佛念经也很下功夫,但所学之用,不是用在如何修正自己的不良行为,而是专挑别人的毛病,不仅对自己学无所获,反而在增长自己的傲慢心和所知障。这种修学脱节者也是一种严重的习气,如不认识和改正,则会给自己修行造成很大的障碍。

还有另外一种相反的现象,就是只盲修瞎炼,不学佛法经典,不明道理,一直在弯路上绕来绕去。这就是《弟子规》中说的:“但力行,不学文,任已见,昧理真”。有一修行者十几岁就开始修行,修了四十多年,一直在跑山跑庙,招了附体,并已被附体控制,自己已经不能做主。当看到这本《成佛之道》后,激动地掉下伤心之泪。后悔自己走这么多年的弯路,今天才找到正路。如果今生遇不到这本书,还不知道要盲修瞎炼到何年何月?很有可能会误此一生。



13、被疾病表象所障

许多修行人,常以有无疾病来判断修行的好坏。认为修行好的人就不该有病,如果有病,说明你修的不好。看某些人脸上气色好,就认为他修的好。许多人被这种认识所障碍,甚至还认为,修行好的人不仅不会出事,而且一切都应该很顺利。有这种认识的人,稍有疾病或不顺之事,则心生疑惑和诸多妄念。其实,有病和不顺利完全是正常的。有三维肉身存在,必然要受到“生、老、病、死”规律的控制,即使是佛在人间,也同样给我们示现一些病态,同样会有不利之事。

例如: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昏倒七天七夜后大彻大悟,当时面色黑瘦,皮包骨头。然而,大彻大悟的是心,而不是面色,佛说“是心是佛”。有大成就的人,必然要经历比常人更大的磨难,这是史命,这也正是“大魔成大佛”的必然修行过程。看一看观音菩萨、地藏王菩萨、释迦牟尼佛以及耶酥等,哪一位没有经历过大的魔难?哪一位又是一帆风顺成就的?

又如:唐僧西天取经时,传法的是印度的戒贤律师,戒贤律师当时虽已修成,但由于前世的因果现前,其腰部溃烂,生蛆流脓,痛疼难忍,但已照见五蕴皆空,身受心不受,等待唐僧十年之久,传法给他,成就了大唐中国的宏法大业。如果不明此理,当看到师父或善知识有病或有难时,则对他们产生怀疑,必然会影响对师父或善知识的诚信程度。开悟与有病、有难并无直接关系。因此,有病和不利之事都是正常的,是自然规律,不正常的仍然是你自己的心。

修行人应该明白,修行修的是心,觉悟的也是心,能出六道的还是心,而不是肉体。肉体的疾病和事物是否顺利,都是外境,是末而不是本。如果因此而动念生疑,则心随境转,被其表象所障。如明此理,则不再分别有病无病,顺与不顺,只管一心清净地修下去,即使临终病未痊愈,往生的并不是你的肉体,心既成佛,何憾之有?


支持 反对

 楼主| 发表于 2016-5-23 21:04
10、性命偏修,互偏互障

随着现代人越来越忙于工作、生活的社会发展,对修行也越来越淡化,越来越简单。乃至自古以来就是性命双修的大好佛法逐渐流失。一些人只炼功打坐而不修心养性;更多的修佛者是只念经、念佛不修命;甚至有些多年的修佛者还不会打坐。性命无论偏于哪一方都会影响修行的进程。

性与命也是一对阴阳,它是一不是二。而多数修行者把它看成二。只炼功不修心者,等于还在执着身体的祛病,或是执着一些小神通。只念经、念佛不打坐炼功者,属于偏修性,使本来是一的性命变成了互偏互障。修命虽非根本,但命与性息息相关,如无命,性又显在何处?偏在性命两边的主要原因,仍然是理不通,仍然是自己的偏知偏见所造成的。因此,理不通,则法不明。

性是本我主人,命属外壳房屋。只修性不修命者,如同主人住在一个破烂不堪、漏风漏雨的房子里,神不能安,又如何入定修性?如果只修命不修性,如同豪华房屋中住着一个痴呆儿,如此互偏互障,使双方的作用都不能充分地显现。

修性相当于造卫星,修命相当于造火箭,火箭是能量和动力,把卫星送入太空是目的,故双方缺一不可。有些只念佛、念经者,刚念了两个小时就头晕眼花,上气不接下气,或者腰酸背疼,身患多病。气虚和病痛的干扰使你无法静心念佛。即使能坚持几个小时,也是“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惘然”。

有这种现象的修行者,大多是在家修行的居士,他们误认为净土宗只教念一句佛号,而不教如何打坐、修命。其实并非如此,只是因他们没有拜师的师承关系。一是打坐修定之中有许多深奥的技术问题,如无师指点易出偏差,因此,只有在师父的指导下才能修炼。如果你没有拜师的前提,又有谁会来指导你打坐呢?自古以来千门万法都要打坐修定。打坐更重要的一面是“定能生慧”,还是修性。二是由于自己的分别心认为打坐、修命、炼功都属外道。不明白内外本来就是一不是二,本无好与不好之分,这依然是在空和有两边执着,实属偏知偏见,尚未悟到真空妙有之间的关系和妙用,执着真空而不知妙用,才造成了互偏互障。其实,佛门各派皆有坐禅修定之功,现代人只是改称“气功”一词,就迷惑了大多数修行人,说明上未悟道。佛法即一切法,一切法即佛法。就连吃、喝、拉、撒皆是佛法,何况炼功?

在实践中验证,大多数先修炼气功后又入佛门的修行者,无论是从理论基础还是修炼基础都打的比较坚实。入佛门后的精进速度较快,虽后入佛门,但是,“磨刀不误砍柴功”。明白了“磨刀”和“砍柴”不偏不障之理。而观察许多直接修佛的居士,普遍的身体状况及原理基础比较差,多数都不会打坐,因此障碍较多,精进速度较慢。这正是认为“磨刀”会误“砍柴”功,而不“磨刀”,反而障碍了“砍柴”速度,这就是理不通则法不明。

近几年,许多佛弟子在看了这本《成佛之道》后,一些有正见的居士,已经认识到自己以前因缺少基础原理这一课,而使自己的修行进展很慢,反过来要求我给他们补上这一课,因为许多最基本的原理都在气功课程里讲的非常清楚,可使他们在理解佛法上有一种一步登天、通达本质的感觉。例如:“有没有神佛,如果有,为什么又看不见?”;佛法中讲的“来者实无来,去者实无去”是什么原理?;“佛为什么是无处不在?”;“为什么修佛主要是修心?”;“为什么念一句佛号就可以成佛?”;“因果是如何产生?又如何循环?如何才可以了因果?”;“各种神通的原理是什么?”;“为什么有神通的人可以知道过去和未来?”等等这些问题,理通之后,迎刃而解,并确立了正确的信念。除此之外,从身体上也会消除许多障碍和顽疾。仅仅在他们听课的过程中,两三天内一公分多的肾结石自动排下;多年的子宫癌只听了两天课就自动化掉了。减轻或消除了这些病障痛苦之后,他们才能更好地入静念佛,这难道有什么不好吗?甚至还有一些慧根较好的居士,听了三天课就结了丹和性光,有的已产生了自动胎息。三天甚至超出了别人十几年所修之功,这正是磨刀不误砍柴工的深奥之理。

11、各种畏惧障

在修行人中,许多人由于各种畏惧心理,反而被障碍的寸步难行。一是畏惧生活。整天为眼前的生活和未来生活顾虑重重,总怕生活没有保证。因此虽修行,心却不能清静,总有后顾之忧,故难以修出清静心。其实,今生的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你今生挣多少钱花多少钱皆是定数,何况天无绝人之路。修行人的生活越简单越好,只要能维持生活就行,其它一切时间、精力都放在修行和度众生上,其它别无多求。担心生活者,只是杞人忧天,心生妄念,反而给自己修清静心设置了障碍。

印光大师在深山修行时,每年只种365棵芋头,每天只挖一棵,下面长几个就吃几个,没有就不吃,一切随缘。我曾见过一位现代修行者,每月300元的退休工资,供养师父200元,自己只留100元,每天只吃一个馍,但此人现在已修成正果,随时可坐着“走”,毫无牵挂。

二是畏惧恶名。在修行、度众生的过程中,总怕别人议论自己。由于一些人暂时不理解,或许还会毁谤、误会、攻击自己。怕落下不好的名声,由此而心生委屈和烦恼。并障碍自己在修行路上畏首畏尾,畏缩不前。

这是由于一方面还未看破、放下虚名,才畏惧落下骂名。另一方面,还未悟到凡是这些误会、诽谤、攻击自己的人和事,都是帮自己修定力和忍辱的助缘。在开悟真修者看来,实为难得,是大菩萨来助自己修行证道,不仅不生委屈和烦恼,反而应该发自内心地感谢他们,是他们在帮助自己断尽尘沙烦恼。如果没有这些修行的助缘,菩萨行“六度法”中的“忍辱”又如何成就?

过去有一典故:一对未婚男女相恋,女有身孕生子,父母逼问与何人所为,女不敢说出真情,谎称是临村寺中的老和尚。乡民围寺怒骂和尚,并把孩子推给和尚,和尚一句话也未解释,接过孩子回寺抚养。几年后,女子良心不忍,说出实情。乡民知错,跪拜寺门请罪,和尚仍无一句怨言,把孩子还给女子,回寺打坐。此乃已修行证道的高僧,对恶名和清白已无分别,只是借此因缘修炼忍辱和定力而已。

如果畏惧恶名,说明还在分别善恶,执着虚名。别人夸赞你时,你就高兴,同样是动心动念,在分别好坏,失去了定力和清静心。别人对你的误会和毁谤,都不是无缘无故的,大多是业障现前,如明此理,既修忍辱,又可随缘消业障,有何烦恼?其实,顺境、逆境都是人心里分别出来的,对自己有利就认为是顺境,对自己不利就认为是逆境,然后又分出个好坏来。从宇宙本性的角度来看,顺逆只是两种不同的客观存在,根本没有好坏之分,只是缘聚缘散的作用而已。如明此理,无论何境都是帮自己净心修定的助缘。如此才能精进,才能在万缘之中放下万缘,在万境之中修出清静心。如能悟透本性真空,骂名何在?有位同心大德,别人由于观点不同曾骂他“放狗屁”。他却恢谐地说:“放是放下、轻松之意,狗是忠诚之意,屁是通畅之意,又有何不好,尽管来吧,我这里已经开始接功了。”这就是开悟者的烦恼转菩提。

三是畏惧死。人们畏惧死是多生多劫以来所形成的。由于人们的肉眼看到的只是阳性的、表象的生死,但看不见时间和阴性物质的灵体,误认为人和万物都有生死。时间有过去、现在和未来,但人的肉眼只能看到现在,前一秒和后一秒的事物都看不见。人和万物是沿着时间坐标轴运行的,因此,人和万事万物也同样有过去世、现在世和未来世。你肉眼看不见,不等于它不存在。如同小草、树叶秋天黄了,冬天枯萎了、落了,从表相上及现在的时空看,它似乎是死了。但是“春风吹又生”,年复一年地生、长、衰、落地运行着,重复着。它死了吗?人也是如此。

许多修佛人都承认有“六道轮回”,但仍然悟不透人和万物是不生不死的。其实,你只要承认六道轮回,就应该明白不生不灭之理。如果有生有灭,一生就完结了,怎么又一直在六道里轮回呢?又是谁在六道里轮回呢?如果认为有生有灭,说明你还没有真正弄懂什么是轮回。即使相信有轮回,也不过是迷信,而非正信。更不会明白为什么会有轮回,怎样轮回。

现代科学已经验证了“物质不灭定律”。人和万物是物质的,是由阴性物质的波与阳性物质的基本粒子的因缘结合。当人和万物表相上死的时候,正是阴阳两大物质暂时分离的时侯。分离之后,阳性物质即使化成灰,仍然是基本粒子,只是这些基本粒子又重新进行了排列组合。此时,另外一种阴性物质——灵体进入,它又以另外一种生命形式而诞生。原来的阴性灵体分离出去之后,根据上世的因缘,又投入了另一种阳性体中,又重新随着阳性体的诞生而显现出新的生命。万事万物都是永不停息地如此运转,从来没有生灭。而你肉眼看到的所谓生灭,只是生命的一个变化过程和阶段。如同大海表面的层层波浪,波浪只是表相,波浪的起伏是水在生灭吗?它无论如何起伏变化成无限的形态,它依然是大海,永远是水的本性,这个本性却是不生不灭的。

由于人们分别出生死,而且最怕死,因此,在自己的意识中反复输入了生死的程序,你就会按照你自己编入的生死程序运行。因此,由自心产生的生存环境,也显现出表相上的有生有死。这就是你自己心理制造的障碍,障碍你难出六道。只要你心理还有生死,还畏惧死,那么,你就永远不能了脱生死,永远出不了六道轮回的界与障。



四是畏惧恶道。许多修行人,正是由于身受“八苦”及“三灾八难”的折磨,心有余悸。认为在人道尚且有如此多的苦难,何况是三恶道?所受之苦就更无法想象。因此,由于畏惧入恶道,才想修行出离六道。但是,由于有“怕”,有“求”的心理在逼你修行,依然是以分别心在修分别事,反而产生了更大的障碍。

修行是在修清静心。若以分别心在修分别事,其本身就是在造业,就是不清静。如同用又脏又混的水洗东西,只能是越洗越脏。其实在开悟者心里,恶道也是本性中显现出来的一种假相,是由自心幻化出来的。正如佛经所言:“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虚妄假相有何可怕?问题在于自心不觉,把这些虚空假相误以为真,才心生畏惧。我们每一个人都曾经在三恶道里住过多生多劫。在地狱道里都多次经历过“锯分身、下油锅、割舌头、挖眼睛”等等的刑罚,但是如今你不是还活得很好吗?不仅没死,连丝毫伤痕也没有。当时所感到畏惧的只是你的心理,无论受刑受罪,是轻是重,时间长短,都丝毫伤害不了你的法身。由此可见,问题还是出自你的心理。

如果悟透了此理,无论你入何道,心都不迷。明知不生不灭,那些假相皆是虚妄。如同你在梦中不觉,认为梦中的事都是真的,吓得你非常紧张,当你醒来之后,大梦已觉,方知一切梦中之事都是假相,有何惧哉?那麽,你畏惧恶道的心理不是和梦中一样吗?佛菩萨无处不在,既然无处不在,就说明他与我们生存在同一个宇宙,同一个空间,所不同的只是是觉与未觉而已。觉者看宇宙是一真法界,不觉者看宇宙却是六道轮回。如能开悟,你将会无所畏惧,无所畏惧还有何障碍?

五是畏惧过失。害怕自己有过失,怕别人不理解而埋怨自己,因而在为众生做事或度人时畏首畏尾,顾虑重重,不敢大胆地行菩萨道。甚至躲在家里不愿与众生接触,怕自己粘上什么是非。这样的修行并非真修行,真修行的人必须在生活中磨炼自性。在与众生交往之中,错误是难免的,是很正常的。如果怕脚上磨泡就不敢爬山,你就永远也不能领略山顶的无限风光。如果你怕风浪而不敢行船,那么你永远也到不了辉煌的彼岸。风浪是正常的自然现象,不正常的是你的心理,这仍然是你心理自设的障碍。如细分析,害怕过失实际上是尚未放下虚名和小我,宁可放弃度众生,也不愿为众生承担责任,还是自私自利、心胸狭小的心理。

在修行过程中,要想断掉尘沙烦恼,必须在度众生的过程中才能发现和消除。由于你畏惧过失而不敢度众生,你就不可能发现自己的尘沙烦恼。烦恼和障碍不除,何日能登达彼岸?因此在末法时期,只靠自己修行而不度众生是不可能成就的。

这种畏惧过失而不敢行菩萨道的人,不明白自己与众生的关系。修行者如大树,众生如土壤,是大树需要土壤,而不是土壤需要大树。大树要想成材,如同修行人想成佛证道,在修行过程中需要各种各样的助缘来助你成道。即使是你已开悟,也仅仅是修行的开始。你需要在世间与众生的交往中去证,去检验你悟得真理。在这个过程中,同样不是一帆风顺的,也需要一个长期的磨性和渐修过程。因此,有过失是正常的,无过失倒非正常,而且不可能没有过失。而十全十美的人和事是没有的。

深一步来讲,宇宙的本性中是没有过失和缺点的。所谓的“过失”也是人心里分别出来的。即使你做的再适当,也难满足众人之心。所谓“众口难调”正是此理。每个人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看问题,挑毛病,怎能不分别出所谓的“过失”?其实,所谓的过失也是虚妄,也是人心里想出来的,这本身就不是正知正见。如果因此而畏惧过失,则是心随境转,障碍着自己寸步难行。这种畏惧过失的心理,大多是由过于执着“善”所形成的。在一个开悟者的心里,自己和别人都没有什么过失和缺点。

宇宙的一切都是本性中显现出来的自然现象,只有作用,而无好坏。一切都只是随缘去做,即使是杀盗淫妄,也都是正常的,不过是因缘果报的显现而已。只有存在分别心的人,才会分别出“过失”,而且因畏惧过失而被其所障。

六是畏惧困难。许多修行人误认为学佛道路非常艰难 ,只有慧根好的人才有希望修成,自己没有希望。因而自暴自弃,知难而退。这些人不明白慧根是怎样产生的。一般修行人所说的慧根,是指你前世修行所打下的基础,前世修行过程中清静心多一分,习气少一分,就离本性近一些,慧根就相对好一些。反之慧根则差一些。慧根既然是你前世修行的基础,自己如果慧根差,说明自己前世没有下功夫修,今生对于来世而言也是前世,今生如不努力,更待何时?

但是,在开悟人心里,根本不存在慧根的优劣问题。众生是一个法身,本性完全相同,无优劣之别。只是你自己因放不下而被障盖了本性的显现。说得再确切一些,是你自己的大脑不停地在思想,被妄念转成的“识”,障盖了你的根本智。其实,“修道不难,唯嫌捡择,成道不难,放下既是”。

更多的修行人则是被惰性所障,贪图享受,害怕各种困难。例如:打坐时腰酸腿疼而不能坚持;炼动功怕冷、怕热,怕起早而不能睡懒觉;有一点病就疑惑动念,畏惧不前,停止了修行。由于贪图享受,还会给自己找出种种借口:“我工作忙,生意忙”;“家里有孩子上学”;“我还要照顾孙子”;“我爱人不支持我修行,总干扰我”;“我还要照顾老人”等等。总之,如果不想下功夫去克服困难,破除惰习,能找出一百条理由为自己开脱。这些障碍都是来自内心,贪图享受的懒惰习气是修行的最大障碍,是尚未修出浩然正气的表现。科学的发展,是在引导人类走一条逐渐享受之路,使人类惰性越来越大,在这种大环境中,修行人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堕落的非常快。因此,修行人必须时刻提起警觉之心,万不可贪图享受,滋长惰性。只要惰性还在,就必然堕入三恶道,又何谈成佛?

每个人都有根深蒂固的惰习,尤其是现在的年轻人,从小未吃过苦,更贪享受,主要表现在贪吃、贪睡方面。虽信佛,但又不能吃苦修行,即使修炼,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长期乃至生生世世被自己的惰性所障。如果惰性不除,来世连人身尚且难保,又如何修行证果?因此,修行的过程,就是改正习气和战胜自我的过程。只有破除自我个性,才能融入那整体的、平等的真我本性。......
支持 反对

 楼主| 发表于 2016-6-18 15:26 | 显示全部楼层
10、性命偏修,互偏互障

随着现代人越来越忙于工作、生活的社会发展,对修行也越来越淡化,越来越简单。乃至自古以来就是性命双修的大好佛法逐渐流失。一些人只炼功打坐而不修心养性;更多的修佛者是只念经、念佛不修命;甚至有些多年的修佛者还不会打坐。性命无论偏于哪一方都会影响修行的进程。

性与命也是一对阴阳,它是一不是二。而多数修行者把它看成二。只炼功不修心者,等于还在执着身体的祛病,或是执着一些小神通。只念经、念佛不打坐炼功者,属于偏修性,使本来是一的性命变成了互偏互障。修命虽非根本,但命与性息息相关,如无命,性又显在何处?偏在性命两边的主要原因,仍然是理不通,仍然是自己的偏知偏见所造成的。因此,理不通,则法不明。

性是本我主人,命属外壳房屋。只修性不修命者,如同主人住在一个破烂不堪、漏风漏雨的房子里,神不能安,又如何入定修性?如果只修命不修性,如同豪华房屋中住着一个痴呆儿,如此互偏互障,使双方的作用都不能充分地显现。

修性相当于造卫星,修命相当于造火箭,火箭是能量和动力,把卫星送入太空是目的,故双方缺一不可。有些只念佛、念经者,刚念了两个小时就头晕眼花,上气不接下气,或者腰酸背疼,身患多病。气虚和病痛的干扰使你无法静心念佛。即使能坚持几个小时,也是“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惘然”。

有这种现象的修行者,大多是在家修行的居士,他们误认为净土宗只教念一句佛号,而不教如何打坐、修命。其实并非如此,只是因他们没有拜师的师承关系。一是打坐修定之中有许多深奥的技术问题,如无师指点易出偏差,因此,只有在师父的指导下才能修炼。如果你没有拜师的前提,又有谁会来指导你打坐呢?自古以来千门万法都要打坐修定。打坐更重要的一面是“定能生慧”,还是修性。二是由于自己的分别心认为打坐、修命、炼功都属外道。不明白内外本来就是一不是二,本无好与不好之分,这依然是在空和有两边执着,实属偏知偏见,尚未悟到真空妙有之间的关系和妙用,执着真空而不知妙用,才造成了互偏互障。其实,佛门各派皆有坐禅修定之功,现代人只是改称“气功”一词,就迷惑了大多数修行人,说明上未悟道。佛法即一切法,一切法即佛法。就连吃、喝、拉、撒皆是佛法,何况炼功?

在实践中验证,大多数先修炼气功后又入佛门的修行者,无论是从理论基础还是修炼基础都打的比较坚实。入佛门后的精进速度较快,虽后入佛门,但是,“磨刀不误砍柴功”。明白了“磨刀”和“砍柴”不偏不障之理。而观察许多直接修佛的居士,普遍的身体状况及原理基础比较差,多数都不会打坐,因此障碍较多,精进速度较慢。这正是认为“磨刀”会误“砍柴”功,而不“磨刀”,反而障碍了“砍柴”速度,这就是理不通则法不明。

近几年,许多佛弟子在看了这本《成佛之道》后,一些有正见的居士,已经认识到自己以前因缺少基础原理这一课,而使自己的修行进展很慢,反过来要求我给他们补上这一课,因为许多最基本的原理都在气功课程里讲的非常清楚,可使他们在理解佛法上有一种一步登天、通达本质的感觉。例如:“有没有神佛,如果有,为什么又看不见?”;佛法中讲的“来者实无来,去者实无去”是什么原理?;“佛为什么是无处不在?”;“为什么修佛主要是修心?”;“为什么念一句佛号就可以成佛?”;“因果是如何产生?又如何循环?如何才可以了因果?”;“各种神通的原理是什么?”;“为什么有神通的人可以知道过去和未来?”等等这些问题,理通之后,迎刃而解,并确立了正确的信念。除此之外,从身体上也会消除许多障碍和顽疾。仅仅在他们听课的过程中,两三天内一公分多的肾结石自动排下;多年的子宫癌只听了两天课就自动化掉了。减轻或消除了这些病障痛苦之后,他们才能更好地入静念佛,这难道有什么不好吗?甚至还有一些慧根较好的居士,听了三天课就结了丹和性光,有的已产生了自动胎息。三天甚至超出了别人十几年所修之功,这正是磨刀不误砍柴工的深奥之理。

11、各种畏惧障

在修行人中,许多人由于各种畏惧心理,反而被障碍的寸步难行。一是畏惧生活。整天为眼前的生活和未来生活顾虑重重,总怕生活没有保证。因此虽修行,心却不能清静,总有后顾之忧,故难以修出清静心。其实,今生的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你今生挣多少钱花多少钱皆是定数,何况天无绝人之路。修行人的生活越简单越好,只要能维持生活就行,其它一切时间、精力都放在修行和度众生上,其它别无多求。担心生活者,只是杞人忧天,心生妄念,反而给自己修清静心设置了障碍。

印光大师在深山修行时,每年只种365棵芋头,每天只挖一棵,下面长几个就吃几个,没有就不吃,一切随缘。我曾见过一位现代修行者,每月300元的退休工资,供养师父200元,自己只留100元,每天只吃一个馍,但此人现在已修成正果,随时可坐着“走”,毫无牵挂。

二是畏惧恶名。在修行、度众生的过程中,总怕别人议论自己。由于一些人暂时不理解,或许还会毁谤、误会、攻击自己。怕落下不好的名声,由此而心生委屈和烦恼。并障碍自己在修行路上畏首畏尾,畏缩不前。

这是由于一方面还未看破、放下虚名,才畏惧落下骂名。另一方面,还未悟到凡是这些误会、诽谤、攻击自己的人和事,都是帮自己修定力和忍辱的助缘。在开悟真修者看来,实为难得,是大菩萨来助自己修行证道,不仅不生委屈和烦恼,反而应该发自内心地感谢他们,是他们在帮助自己断尽尘沙烦恼。如果没有这些修行的助缘,菩萨行“六度法”中的“忍辱”又如何成就?

过去有一典故:一对未婚男女相恋,女有身孕生子,父母逼问与何人所为,女不敢说出真情,谎称是临村寺中的老和尚。乡民围寺怒骂和尚,并把孩子推给和尚,和尚一句话也未解释,接过孩子回寺抚养。几年后,女子良心不忍,说出实情。乡民知错,跪拜寺门请罪,和尚仍无一句怨言,把孩子还给女子,回寺打坐。此乃已修行证道的高僧,对恶名和清白已无分别,只是借此因缘修炼忍辱和定力而已。

如果畏惧恶名,说明还在分别善恶,执着虚名。别人夸赞你时,你就高兴,同样是动心动念,在分别好坏,失去了定力和清静心。别人对你的误会和毁谤,都不是无缘无故的,大多是业障现前,如明此理,既修忍辱,又可随缘消业障,有何烦恼?其实,顺境、逆境都是人心里分别出来的,对自己有利就认为是顺境,对自己不利就认为是逆境,然后又分出个好坏来。从宇宙本性的角度来看,顺逆只是两种不同的客观存在,根本没有好坏之分,只是缘聚缘散的作用而已。如明此理,无论何境都是帮自己净心修定的助缘。如此才能精进,才能在万缘之中放下万缘,在万境之中修出清静心。如能悟透本性真空,骂名何在?有位同心大德,别人由于观点不同曾骂他“放狗屁”。他却恢谐地说:“放是放下、轻松之意,狗是忠诚之意,屁是通畅之意,又有何不好,尽管来吧,我这里已经开始接功了。”这就是开悟者的烦恼转菩提。

三是畏惧死。人们畏惧死是多生多劫以来所形成的。由于人们的肉眼看到的只是阳性的、表象的生死,但看不见时间和阴性物质的灵体,误认为人和万物都有生死。时间有过去、现在和未来,但人的肉眼只能看到现在,前一秒和后一秒的事物都看不见。人和万物是沿着时间坐标轴运行的,因此,人和万事万物也同样有过去世、现在世和未来世。你肉眼看不见,不等于它不存在。如同小草、树叶秋天黄了,冬天枯萎了、落了,从表相上及现在的时空看,它似乎是死了。但是“春风吹又生”,年复一年地生、长、衰、落地运行着,重复着。它死了吗?人也是如此。

许多修佛人都承认有“六道轮回”,但仍然悟不透人和万物是不生不死的。其实,你只要承认六道轮回,就应该明白不生不灭之理。如果有生有灭,一生就完结了,怎么又一直在六道里轮回呢?又是谁在六道里轮回呢?如果认为有生有灭,说明你还没有真正弄懂什么是轮回。即使相信有轮回,也不过是迷信,而非正信。更不会明白为什么会有轮回,怎样轮回。

现代科学已经验证了“物质不灭定律”。人和万物是物质的,是由阴性物质的波与阳性物质的基本粒子的因缘结合。当人和万物表相上死的时候,正是阴阳两大物质暂时分离的时侯。分离之后,阳性物质即使化成灰,仍然是基本粒子,只是这些基本粒子又重新进行了排列组合。此时,另外一种阴性物质——灵体进入,它又以另外一种生命形式而诞生。原来的阴性灵体分离出去之后,根据上世的因缘,又投入了另一种阳性体中,又重新随着阳性体的诞生而显现出新的生命。万事万物都是永不停息地如此运转,从来没有生灭。而你肉眼看到的所谓生灭,只是生命的一个变化过程和阶段。如同大海表面的层层波浪,波浪只是表相,波浪的起伏是水在生灭吗?它无论如何起伏变化成无限的形态,它依然是大海,永远是水的本性,这个本性却是不生不灭的。

由于人们分别出生死,而且最怕死,因此,在自己的意识中反复输入了生死的程序,你就会按照你自己编入的生死程序运行。因此,由自心产生的生存环境,也显现出表相上的有生有死。这就是你自己心理制造的障碍,障碍你难出六道。只要你心理还有生死,还畏惧死,那么,你就永远不能了脱生死,永远出不了六道轮回的界与障。



四是畏惧恶道。许多修行人,正是由于身受“八苦”及“三灾八难”的折磨,心有余悸。认为在人道尚且有如此多的苦难,何况是三恶道?所受之苦就更无法想象。因此,由于畏惧入恶道,才想修行出离六道。但是,由于有“怕”,有“求”的心理在逼你修行,依然是以分别心在修分别事,反而产生了更大的障碍。

修行是在修清静心。若以分别心在修分别事,其本身就是在造业,就是不清静。如同用又脏又混的水洗东西,只能是越洗越脏。其实在开悟者心里,恶道也是本性中显现出来的一种假相,是由自心幻化出来的。正如佛经所言:“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虚妄假相有何可怕?问题在于自心不觉,把这些虚空假相误以为真,才心生畏惧。我们每一个人都曾经在三恶道里住过多生多劫。在地狱道里都多次经历过“锯分身、下油锅、割舌头、挖眼睛”等等的刑罚,但是如今你不是还活得很好吗?不仅没死,连丝毫伤痕也没有。当时所感到畏惧的只是你的心理,无论受刑受罪,是轻是重,时间长短,都丝毫伤害不了你的法身。由此可见,问题还是出自你的心理。

如果悟透了此理,无论你入何道,心都不迷。明知不生不灭,那些假相皆是虚妄。如同你在梦中不觉,认为梦中的事都是真的,吓得你非常紧张,当你醒来之后,大梦已觉,方知一切梦中之事都是假相,有何惧哉?那麽,你畏惧恶道的心理不是和梦中一样吗?佛菩萨无处不在,既然无处不在,就说明他与我们生存在同一个宇宙,同一个空间,所不同的只是是觉与未觉而已。觉者看宇宙是一真法界,不觉者看宇宙却是六道轮回。如能开悟,你将会无所畏惧,无所畏惧还有何障碍?

五是畏惧过失。害怕自己有过失,怕别人不理解而埋怨自己,因而在为众生做事或度人时畏首畏尾,顾虑重重,不敢大胆地行菩萨道。甚至躲在家里不愿与众生接触,怕自己粘上什么是非。这样的修行并非真修行,真修行的人必须在生活中磨炼自性。在与众生交往之中,错误是难免的,是很正常的。如果怕脚上磨泡就不敢爬山,你就永远也不能领略山顶的无限风光。如果你怕风浪而不敢行船,那么你永远也到不了辉煌的彼岸。风浪是正常的自然现象,不正常的是你的心理,这仍然是你心理自设的障碍。如细分析,害怕过失实际上是尚未放下虚名和小我,宁可放弃度众生,也不愿为众生承担责任,还是自私自利、心胸狭小的心理。

在修行过程中,要想断掉尘沙烦恼,必须在度众生的过程中才能发现和消除。由于你畏惧过失而不敢度众生,你就不可能发现自己的尘沙烦恼。烦恼和障碍不除,何日能登达彼岸?因此在末法时期,只靠自己修行而不度众生是不可能成就的。

这种畏惧过失而不敢行菩萨道的人,不明白自己与众生的关系。修行者如大树,众生如土壤,是大树需要土壤,而不是土壤需要大树。大树要想成材,如同修行人想成佛证道,在修行过程中需要各种各样的助缘来助你成道。即使是你已开悟,也仅仅是修行的开始。你需要在世间与众生的交往中去证,去检验你悟得真理。在这个过程中,同样不是一帆风顺的,也需要一个长期的磨性和渐修过程。因此,有过失是正常的,无过失倒非正常,而且不可能没有过失。而十全十美的人和事是没有的。

深一步来讲,宇宙的本性中是没有过失和缺点的。所谓的“过失”也是人心里分别出来的。即使你做的再适当,也难满足众人之心。所谓“众口难调”正是此理。每个人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看问题,挑毛病,怎能不分别出所谓的“过失”?其实,所谓的过失也是虚妄,也是人心里想出来的,这本身就不是正知正见。如果因此而畏惧过失,则是心随境转,障碍着自己寸步难行。这种畏惧过失的心理,大多是由过于执着“善”所形成的。在一个开悟者的心里,自己和别人都没有什么过失和缺点。

宇宙的一切都是本性中显现出来的自然现象,只有作用,而无好坏。一切都只是随缘去做,即使是杀盗淫妄,也都是正常的,不过是因缘果报的显现而已。只有存在分别心的人,才会分别出“过失”,而且因畏惧过失而被其所障。

六是畏惧困难。许多修行人误认为学佛道路非常艰难 ,只有慧根好的人才有希望修成,自己没有希望。因而自暴自弃,知难而退。这些人不明白慧根是怎样产生的。一般修行人所说的慧根,是指你前世修行所打下的基础,前世修行过程中清静心多一分,习气少一分,就离本性近一些,慧根就相对好一些。反之慧根则差一些。慧根既然是你前世修行的基础,自己如果慧根差,说明自己前世没有下功夫修,今生对于来世而言也是前世,今生如不努力,更待何时?

但是,在开悟人心里,根本不存在慧根的优劣问题。众生是一个法身,本性完全相同,无优劣之别。只是你自己因放不下而被障盖了本性的显现。说得再确切一些,是你自己的大脑不停地在思想,被妄念转成的“识”,障盖了你的根本智。其实,“修道不难,唯嫌捡择,成道不难,放下既是”。

更多的修行人则是被惰性所障,贪图享受,害怕各种困难。例如:打坐时腰酸腿疼而不能坚持;炼动功怕冷、怕热,怕起早而不能睡懒觉;有一点病就疑惑动念,畏惧不前,停止了修行。由于贪图享受,还会给自己找出种种借口:“我工作忙,生意忙”;“家里有孩子上学”;“我还要照顾孙子”;“我爱人不支持我修行,总干扰我”;“我还要照顾老人”等等。总之,如果不想下功夫去克服困难,破除惰习,能找出一百条理由为自己开脱。这些障碍都是来自内心,贪图享受的懒惰习气是修行的最大障碍,是尚未修出浩然正气的表现。科学的发展,是在引导人类走一条逐渐享受之路,使人类惰性越来越大,在这种大环境中,修行人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堕落的非常快。因此,修行人必须时刻提起警觉之心,万不可贪图享受,滋长惰性。只要惰性还在,就必然堕入三恶道,又何谈成佛?

每个人都有根深蒂固的惰习,尤其是现在的年轻人,从小未吃过苦,更贪享受,主要表现在贪吃、贪睡方面。虽信佛,但又不能吃苦修行,即使修炼,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长期乃至生生世世被自己的惰性所障。如果惰性不除,来世连人身尚且难保,又如何修行证果?因此,修行的过程,就是改正习气和战胜自我的过程。只有破除自我个性,才能融入那整体的、平等的真我本性。......

12、学修脱节障

有些修行者学了不少经典,能说会道,自以为修得不错。但在日常生活行、住、坐、卧中,与众生交往中,种种习气发生之时,自己却毫无察觉,任其发展,不会返观内照。结果是虽然学佛很用心,修行却不用功,习气不改。说佛法条条是道,修行时完全脱节,虽学佛法不仅不得妙用,反而因“不力行,但学文”造成“长浮华,成何人”,生出种种傲慢之心,障碍了自己的修行。

“信”是为了“解”,是为了开悟。“解”又是为了“行”和“证”。如果只有“信、解”而不“行”,信非真信,解也非真解。“信、解、行、证”是一个完整的修行程序,缺一而不可成就。因此,在解的基础上,必须下苦功夫去实践“行”和“证”。在行、住、坐、卧之中,“念念返观察分别”,“把握随缘不变”。这样才能使学、修连贯,学为修用。

有些修学者并未真解,只是知道了一些佛经中字面上的意思,而无真正悟明真谛,就用一些经中的话或自己知道的一些戒条去对照别人,眼睛时时盯着别人,这个人做的不对,那个人不如法,甚至闻到别人家里有葱味也要指责。即使是某个修佛的居士,他家的其它成员不一定都信佛,他家的其它人就不能吃葱了吗?家里有葱味又有什么不正常的呢?其实,不正常的正是自己的分别心。这些人学佛念经也很下功夫,但所学之用,不是用在如何修正自己的不良行为,而是专挑别人的毛病,不仅对自己学无所获,反而在增长自己的傲慢心和所知障。这种修学脱节者也是一种严重的习气,如不认识和改正,则会给自己修行造成很大的障碍。

还有另外一种相反的现象,就是只盲修瞎炼,不学佛法经典,不明道理,一直在弯路上绕来绕去。这就是《弟子规》中说的:“但力行,不学文,任已见,昧理真”。有一修行者十几岁就开始修行,修了四十多年,一直在跑山跑庙,招了附体,并已被附体控制,自己已经不能做主。当看到这本《成佛之道》后,激动地掉下伤心之泪。后悔自己走这么多年的弯路,今天才找到正路。如果今生遇不到这本书,还不知道要盲修瞎炼到何年何月?很有可能会误此一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6-18 15:26 | 显示全部楼层
13、被疾病表象所障

许多修行人,常以有无疾病来判断修行的好坏。认为修行好的人就不该有病,如果有病,说明你修的不好。看某些人脸上气色好,就认为他修的好。许多人被这种认识所障碍,甚至还认为,修行好的人不仅不会出事,而且一切都应该很顺利。有这种认识的人,稍有疾病或不顺之事,则心生疑惑和诸多妄念。其实,有病和不顺利完全是正常的。有三维肉身存在,必然要受到“生、老、病、死”规律的控制,即使是佛在人间,也同样给我们示现一些病态,同样会有不利之事。

例如: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昏倒七天七夜后大彻大悟,当时面色黑瘦,皮包骨头。然而,大彻大悟的是心,而不是面色,佛说“是心是佛”。有大成就的人,必然要经历比常人更大的磨难,这是史命,这也正是“大魔成大佛”的必然修行过程。看一看观音菩萨、地藏王菩萨、释迦牟尼佛以及耶酥等,哪一位没有经历过大的魔难?哪一位又是一帆风顺成就的?

又如:唐僧西天取经时,传法的是印度的戒贤律师,戒贤律师当时虽已修成,但由于前世的因果现前,其腰部溃烂,生蛆流脓,痛疼难忍,但已照见五蕴皆空,身受心不受,等待唐僧十年之久,传法给他,成就了大唐中国的宏法大业。如果不明此理,当看到师父或善知识有病或有难时,则对他们产生怀疑,必然会影响对师父或善知识的诚信程度。开悟与有病、有难并无直接关系。因此,有病和不利之事都是正常的,是自然规律,不正常的仍然是你自己的心。

修行人应该明白,修行修的是心,觉悟的也是心,能出六道的还是心,而不是肉体。肉体的疾病和事物是否顺利,都是外境,是末而不是本。如果因此而动念生疑,则心随境转,被其表象所障。如明此理,则不再分别有病无病,顺与不顺,只管一心清净地修下去,即使临终病未痊愈,往生的并不是你的肉体,心既成佛,何憾之有?

14、所知障

所知障是指:以已知的事物和知识作为参照标准,形成一种固定的思想模式,障碍接受未知的事物和知识。比如,一些修行人,当得知或修行某一法并从中受益后,则认为如获法宝,执着此法,难以放下。当再接触其它法时,就以先学之法为参照标准,只要是与先学之法有所不同,就一概排斥,不能接受。又如:在我们生活中,许多人都是有病就去医院,只认打针吃药,当有人告诉他气功可以治病时,他会毫不犹豫地说:“气功如果能治病,还要医院干什么?”这就是典型的所知障。执着一法的同时又排斥另一法,这就是偏知偏见。

但是,这些人不知道,一是法法平等,各种法都不矛盾,都是互相补充的关系;二是虽法法平等,但在不同的修行层次中要用不同的法。如同过小河只能用小船,渡大海必须乘大轮船,如果你乘小船去渡大海,就必然被大浪打翻,不仅过不去,还会葬身于大海。又如同上小学时学语文、数学,到了中学、大学还要学语文、数学,但是所学的内容和层次却有所不同。如果你被小学的内容所障碍,就不可能再提高层次了。

修行学法也是如此,有些修行人听过某一法师讲法,当再听别的法师讲法时,如有不同,就听不进去,也可能正因此障碍了你得到那些更高层次的东西。比如,大多数修行人都知道,“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结果是什么人都不敢再接触了,往往又因此障错过了真正的明师和善知识。

修行人都是在修“善”,而且有些修行人还特别执着善,当你告诉他宇宙本性里无善无恶时,他就不易接受。这是因为他一开始对“善”的理解就有偏差,他把“善”理解为善恶之善。其实,古人所编造的“善”字并非善恶之善,是接近本性的为善。如“人之初,性本善”,是指刚有人类之时,人的思想心理很单纯,习气较少,很接近本性,故谓之“性本善”。如果在修行道路上执着修善,另一面却又在造恶,这正是不懂得善恶互根和本性中无善无恶之故。第一步让你修善,是让你先修至人天标准,第二步又让你放下善,是让你修佛道标准,如果仍执着在善上放不下,这就造成了所知障,执着修善反又被善所障。

当年释佛在世之时,许多修小乘佛法者,因所知障而不能接受大乘佛法,当佛讲大乘佛法时,一万二千听经者中,竟有五千人当埸退出,这些人都是被所知障所障,万劫难遇的真佛当面指点,就这样被自己的所知障白白给错过了。

在当今的修行者中,被所知障障碍者也非常多,他们的修行之心都非常真诚,但正是因为放不下所知障,所以一直在走弯路或停滞不前。通过实际接触和观察,所知障比较严重者,大多都是执着善的修行者,但恰恰正是因为执着善,使自己偏在了一边,一直不能进入正见和正修,因此,所知障是执着修善者的最大障碍。

15、门户障

许多修行者以前都学过各种功法,现在许多同修又进入了佛门,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认识上的问题,由于理不明,就会产生门户之障碍。

一是:一部分同修仍站在原气功的角度,放不下本门的“名字相”,仍然停留在只练功不修心的层次上,这就形成了障碍,障碍自己不能向更高的层次迈进。

二是:一些原来炼功,进入佛门之后,又开始反对炼功,说炼功是外道。只念佛、读经、绕佛,不打坐练功,这都属于性命偏修,也是由偏见引起的。

三是:在各种宗教中,站在本宗教的立埸上,攻击其它宗教;或在某一宗教内,站在自己宗派的立埸上攻击其它宗门。这些都是心胸狭小的门户之见。

当然,修行人对某某功法或某宗教有感情,这是可以理解的,让你放下名字相,并不等于不让你修炼原法门,但是要从心里放下这个名字相。只有心中不立门户,胸中才能装下无量的“门户”。

经常会有人问我:“你修的是哪个门派”?我回答说:“无门无派,虽在不同的时期也修不同的法,虽修某法,但心中却不执着任何法。虽入某门,但心中却无任何门。只有心中无门无派,你才能以一个平等的心去接触各门各派的所有众生,才能和各门各派交往,只有在这个前提下,才谈得上普度众生。”其实无论何门何派,都是为了共同的修行目标——成佛得道。只是名称的表象各异,修的方法不同,殊途同归。

你如果还站有本门户的立埸上,你充其量只能度这一门派的人,就谈不上普度二字。而佛是要普度三界众生,已经给我们明示了:不是只度某一宗门的弟子,而是普度三界众生。

我们现在不仅要放下对原修门户的执着,而且,即使是已经进入佛门的同修们,还要再提高一个层次,放下宗教的门户之见,有些修密的反对修净土的,修净土的或修禅宗的反对修密的,这些都是心胸狭窄的门户之见。

我们修行的层次如同上台阶,如果你的脚不离开(放下)下面的台阶,你就上不去上面的台阶。你要想提高自己的层次和心胸,就必须从放下开始,这就是让我们放下门户之见的意义所在。否则,这个“门户”就会把你圈在里面,反而成了我们前进的障碍。

下面我们分析一下,放下门户之见是否符合道,本性是空,是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没有任何自我见解的。当我们在修行道路上还没有达到本性的时候,还需要用各种法来修行,但又不要执着在这些法上,更不要执着在某一宗门或派别上。

修行是逆返归元,如同一棵大树,执着门户等于爬到了末稍上,自己的道路越走越狭窄,放下门户等于退到了树根部位,树上的一切都看明白了。如果执着在树稍上,只能看到这一细枝,而且已无路可走,只有回头方是岸。

各宗各派,千门万法,都是法身本性的显现,皆是同一个法身,同一个整体。如同一体内的各个脏腑,各个细胞,有何好坏?有何不同?在一个人体中,所有的脏腑和细胞,不都是这一整体中的一员吗?又有何分别?为什么非要分别个你、我、他?为什么非要分出个我好你不好呢?

只有竖立了平等心,才能断分别心,断了分别心,才能真正达到平等心,这是相辅相成的。所以说,根子还是在分别心上,认为我这个法门好,才放不下这个假名,没有好与不好之分别,一下子就从心里放下了。《心经》中说:“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一切都是实不可得的假相,何况门户之虚名?只有看破万法空相,才能放下,放下了就破了一个障碍,破一个障碍就前进了一步。

宇宙是一个整体,宇宙间本来是不存在任何障碍的,一切障碍和界限都是你自己心里制造的,当你修到心里没有任何障碍时,哪还有障?何处有界?宇宙对你来说就是无障无碍的一真法界。

16、因缺乏根基所障

中国传统文化包括佛、道、医、儒、武,而儒家学说中包含了做人的基本标准,如能完全做到儒家标准,基本上可以达到小乘罗汉的层次,因此,儒家学说又是修大乘佛法的基础,可见儒家学说的重要性。

但是,近百年来,中国在反对封建迷信的各种运动中,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迷信进行批判和打击。使儒家学说在中国已断档了近百年。经调查结果发现,目前70岁以下的中国人,都没有学习过孔孟学说。因此,在我们这几代人身上都缺乏做人的基本标准。因此,现代的修行人几乎都缺乏做人的根基。

我们每一个修行人都应该知道,我们修行是为了出离六道,而六道中人道的标准尚未做到,甚至可怜到尚未知道的程度,又怎能谈得上出离六道,圆成佛道呢?

人道标准中要孝敬父母,如果连孝敬父母还做不到,又怎能谈得上恒顺众生呢?人道标准中要尊敬师长,如果连尊敬师长还做不到,又怎能得遇明师指点呢?末法时期是“离师无法,离法无成”,没有明师点化,又怎能修成正果呢?人道的标准是利己利他,而现代人大多是以自己的现实利益来判断是非,今天对我有利就说你好,明天对我不利就说你坏,这样的道德水平尚未修成人的心胸,又怎能向更高的层次上迈进呢?而天道的道德标准是利他利己,菩萨道的标准是舍己利他,如果连利己利他尚做不到,又怎能谈得上利他利己和舍己利他呢?

现代人中,尤其是年青人,许多人还不懂得起码的礼貌知识、谦恭卑下、虚心求教、知恩图报、吃苦耐劳、不贪不求、布施精进、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及一些起码的因果常识、待人接物的交往常识还不懂,又怎能向更高的层次修行呢?由于缺乏做人的根基,虽也修行,但同时又在造更多更大的业,业比功多,不仅不能上进,反而可能在倒退。这种障碍可以说是当前我们修行人中最大的首要的障碍。

因此,为了破除这一首要障碍,建议同修们一定要补上这一课。目前全国甚至全世界都在学习中国的孔孟学说。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英国的汤恩比教授曾经说过:“要想解决二十一世纪的世界问题,只有中国的孔孟学说和大乘佛法。”因此,我们要想补上这一课,要从《弟子规》学起。

同修们可能都听说过“三期龙华”,第一期龙华会是太上老君以道家的面目出现度众生;第二期龙华是释迦佛以佛家的面目出现度众生;这次是以儒家的面目出现度众生。为什么这次要选儒家出头呢?正是因为现代人缺乏做人的基本道德标准,背道越来越远,要往上修行已没有基础,等于是空中楼阁。只有儒家学说是一套完善的人道标准,不仅我们修行人需要学习,要想挽救这个世界,全人类都需要学习,补上人道标准这一课。因此,我们修行人更应该首当其冲,为自己往上修行打下良好的基础。要想破掉这层缺乏根基的障碍,我们每一个修行人不仅应当主动补上这一课,而且应当积极倡导,用我们的努力去带动全人类补上这一课。

——摘自《成佛之道》妙善
(《成佛之道》结缘地址:qq群“成佛之道学习”142198246 138950589)

更多开示录音:
喜马拉雅fm:http://www.ximalaya.com/52236139/album/448306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18 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弥陀佛,有争议

对妙善居士《成佛之道》的看法
2013-6-29

董重光

妙善先生的《成佛之道》开编就说:“开悟之前,无论你修何法门,如何用功,都跳不出盲修瞎炼的范围”。
我们认为这在逻辑上就是有矛盾的,这样讲并不合适。因为照此逻辑,读妙善先生的《成佛之道》,也跳不出盲修瞎炼的范围。
所以,正统的佛教强调善知识的重要性。在善法、善知识的引导下,并不存在盲修瞎炼的情况。善法有许多种,如念佛法门即是其一。
建议大家对妙善先生的《成佛之道》要慎重对待,不能以此开编就有逻辑错误的法为准,盲修瞎炼。
今录“《成佛之道》序”,以为佐证。

《成佛之道》序

许多已修行证道的古大德、善知识曾言道:“开悟之前,无论你修何法门,如何用功,都跳不出盲修瞎炼的范围”。
佛曾言道:“正法时期,持戒成就;像法时期,禅定成就;末法时期,智慧成就”。所谓智慧成就,既是开悟明心后,彻悟了宇宙、人生的真相,才能真正做到持戒和禅定,并依靠这种真实智慧才能取得修行成就。如今正是末法时期,要想进入真正的修行,必须先解决开悟问题。如果你没有开悟,即使你能修到一心不乱,也难以成佛。因为“觉者为佛,不觉者为凡夫”。有些高级科学家在思考问题时也能一心不乱,但他仅仅是科学家,而不是佛。由此可见,成不成佛的关键所在是觉不觉悟。这就为我们点明了成佛的关键首先是觉悟。
真正的修行,是要按照宇宙真相以及它所包涵的宇宙规律为标准,来修正自己不符合宇宙真相及规律的各种习气,使自己的世界观、宇宙观更贴近宇宙本性,最后达到与本性合一。因此,真正的修行就是改习气,改不符合本性的意、言、行。但是,未开悟之前的修行者,不知道宇宙的真相及规律是什么,没有明确的修行标准,更不知道自己有哪些习气是违背宇宙本性的,又如何谈的上修行呢?因此古人云:“修在悟前,非真修也”。
不仅如此,许多修行者,由于以自己的分别心来理解本门经典,难免解错悟偏。如果修行者再加上执着,不仅谈不上修行,反而造了更多更大的业障。因此古人云:“地狱门前僧道多”。
因未开悟明心,虽修某法,但不可能不起疑惑,虽也诚心努力用功,但由于始终处于疑惑之中,有疑惑则心不安定,不安定则是生死的根本。不安定则不可能一门深入地精进,因此难以成就。
观察世间目前的修行者,心虽很诚,但大都处于十字路口,不知所从。笔者曾在一些道埸向同修们提问:“什么是修行?”竟然没有一人能答出来的。他们心虽很诚,但由于不明理,故不知如何才是修行。佛和善知识都点的非常明确,修行就是修清静心,断分别心,立平等心。但行矶嗳嘶乖诘酱φ曳ǎ不知从何处修。如同在茫茫大海,无方向地游来游去,何时才能登达彼岸?
为使同修们早日开悟,少走弯路,提前进入正修阶段,故将自己参悟的一些心得奉献给同修们。
在书中道明了各道及十法界的成因,点明了修行是修什么?怎样修?以及如何修炼和证悟。并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方法。通过向一部分同修道友讲授此法,很快在他们身上得到了验证。并有一些特别真诚的修行者,在短短几个月里,已得到明显的精进和成效,甚至已经有人坐入那朵绽开的金莲。
原本不想再动念写书,因为宇宙本性是不可能用语言描述真切的,越是描述,反而离道越远。但又因许多同修有求悟道之法,只好随缘提笔再续心得,与同修共勉,作抛砖引玉之为。
佛法的内涵非常深奥,尤其是大乘佛法更是深秘难懂。难怪当年释迦牟尼佛在讲大乘佛法时,一万二千听经者中,就有五千人当场退席。那还是在正法时期,五千修至较高层次者尚且难以接受大乘佛法,何况如今是末法时期,修行者的根基远不如当初的正法时期,故更难接受。
因此,望同修们无论当下能否理解,千万不要起分别心。如带着分别心来阅读此书,不仅难以受益,反而会生瞋恚心而造业,那不是作者的本意。真诚心是不加分别的,真诚心是受益和精进的基础。如果带着分别、挑剔的眼光,在进入内涵之前就已经被文字相障碍在外围
两边不立中何见?欲求反已离道远。 真空妙有本自然,一法不见佛自现。
妙善    2004年3月1日

解读:
一、“所谓智慧成就,既是开悟明心后,彻悟了宇宙、人生的真相,才能真正做到持戒和禅定,并依靠这种真实智慧才能取得修行成就。”
彻悟宇宙人生真相的只有佛,开悟只是初步了解宇宙人生真相。所以,用“彻悟”并不妥当。

二、“如果你没有开悟,即使你能修到一心不乱,也难以成佛。”
一心不乱有事一心不乱和理一心不乱之分。达到理一心不乱,即是开悟的境界。所以,上句有矛盾。
并且,开悟不等于成佛,所以,不能够说“也难以成佛”。

三、“有些高级科学家在思考问题时也能一心不乱,”
    佛教的一心不乱是修行的境界,科学家是世俗的境界,在此说科学家“一心不乱”并不合适。

四、“但是,未开悟之前的修行者,不知道宇宙的真相及规律是什么,没有明确的修行标准,更不知道自己有哪些习气是违背宇宙本性的,又如何谈的上修行呢?”
    佛教有明确的修行标准是大家都知道的,比如念佛法门的修行标准在五经一论里面就有记载。
    违背宇宙本性的大家也都基本知道的,大致有贪瞋痴慢疑。
    这些,佛教入门书籍里都有。妙善先生写书的目的也不是为了让大家知道佛教的基本常识吗?那么又何来“未开悟之前的修行者,不知道宇宙的真相及规律是什么,没有明确的修行标准,更不知道自己有哪些习气是违背宇宙本性的”之说呢?
……
   诸如此类的问题很多,枚不胜举。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5e651d0102v38s.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4 15:07 , Processed in 0.162897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