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853|回复: 0

[以戒为师] 受菩薩戒之功德 暢懷法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5-10 05: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5:38 编辑

菩薩戒之功德   求受菩薩戒的資格,未受菩薩戒之前,先受三皈五戒,還要有菩薩種性,捨己為人,發菩提心,普利有情,所謂:「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的使命。 眾生有五種種性:(一)聲聞種性。(二)緣覺種性。(三)菩薩種性。(四)不定種性。(五)無種性。首、二聲聞與緣覺二種種性,是觀三界如牢獄,視生死是冤家,獨善其身,只顧自己,不利他人。三、菩薩種性,不住生死,不居涅槃,誓願普度一切眾生。四、不定種性,可能轉為菩薩種性,或轉為聲聞緣覺種性。五是無種性,既無菩薩種性,亦無聲聞緣覺種性,乃人天乘。   菩薩,具云菩提薩埵,此翻覺有情。覺有三義:一曰自利,菩薩能覺悟自己,揀非凡夫不能自覺。二曰利他,菩薩能覺悟有情,揀非二乘,不能覺悟他人。三曰兩利,菩薩能上求佛道,下化眾化,揀非悲智偏用,墮落二邊。古德說:「若見色即是空,即成大智;若見空即是色,即成大悲。智慧增上,自利行多;大悲增上,利生念盛」。又說:「有慈悲無敵人,有智慧無煩惱」。   菩薩覺悟有以下八法。 第一覺悟,多欲為苦,生死煩惱,從貪欲生。所謂:因愛生憂,因愛生怖,若離於愛,何憂何怖。 第二覺悟,知足常樂,安貧樂道。所謂:知足之人,雖臥地上,猶為安樂,不知足者,雖處天堂,猶不稱意。 第三覺悟,世間無常,虛偽不實。所謂:人命無常,過於山水,今日雖存,明亦難保。 第四覺悟,懈怠墮落,常行精進。所謂:常勤精進,如救頭然,但念無常,慎勿放逸。 第五覺悟,愚痴是黑暗,要廣學多用。所謂:一燈能除千年暗,一智能滅萬年愚。 第六覺悟,貧窮多怨,常行布施,所謂:六度齊修,四攝並行,濟物利生,三檀等施。 第七覺悟,五欲過患,常修梵行,所謂:遠離惡友,常遇善緣,收攝六情,守護三業。 第八覺悟,生死痛苦,發大乘心。所謂:要修善,莫若發廣大心,一發大心,超過修行歷劫。   華嚴經說:菩薩有七位,五十二個層次。   (一)十信位,信心未成就者是凡夫,信心已成就者,即十信滿信位,可以降伏見思煩惱,是外凡夫,向外求理,未能息相,三輪不空,自覺分多。   (二)十住位,生法王家,安位華屋。   (三)十行位,廣行六度,攝物利生。   (四)十回向位,回有為行,入無為心,即三賢位,內緣真理,可斷見思塵沙煩惱,相似見到佛性,是為內凡,自覺覺他,二者均等。   (五)十地位,神通妙用,由地發生,登? a以上,稱為聖人,能斷無明煩惱,正見佛性,十地菩薩,自覺分少,覺他分多。   (六)等覺位,等是平等,覺是覺悟,覺悟諸法平等一如,因去佛位,猶有一等而勝前諸位,故此稱為覺。等覺菩薩自利微薄,能廣大利益眾生。   (七)妙覺位,究竟成佛,自覺覺他,覺行圓滿,智照圓明,不可思議,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無量功德,莫不具足。   又有果後行因者,諸佛菩薩,應化示現,如觀世音菩薩,是過去正法明如來,舍利弗,是金龍陀佛轉世,但為覺他,非有情攝。   然發菩提心者,雖是博地凡夫,也能自覺覺他,名為凡夫菩薩。有引經說:「自己未度,焉能度人。」我引經說:「自己未度,能度人者,菩薩發心。」   菩薩發心,利自利人,首要修習六度、四攝及四無量。   (一)布施,有三:一財施,如見貧窮人,則以金錢物質等而為布施,令其解困。二法施,若願聞法者,則以善巧方便,為其說法,令他信解。三無畏施,若遇豺狼虎豹水火風賊等,則用種種方法,拯救其難。   (二)持戒,有三:一攝律儀戒,而斷一切惡,無惡不斷。二攝善法戒,而修一切善,無善不修。三廣度一切眾生,無生不度。   (三)忍辱,有三:一耐怨害忍,人以怨憎毒害,而加於我,而能安心忍耐,而無報復心。二安受苦忍,若遇疾病水火刀杖等,眾苦所逼,而能安心忍受,恬然不動。三諦察法忍,審察諸法,如幻如化,自性空寂,本無生滅,心無妄動,安然忍可。   (四)精進,有三:一自法勤行精進,如著寫思維研究三藏十二部經。二他法勤行精進,如善巧方便,普度眾生。三菩提勤行精進,如斷除見思塵沙無明煩惱。   (五)禪定,有三:一安住靜慮,亂想不起,深入禪定。二引發靜慮,智慧現前,生諸功德。三辦事靜慮,功行圓成,利益眾生。   (六)智慧,有三:一求生空智,照見五蘊皆空,得到無我之理。二求法空智,了達五蘊之法亦空,得到諸法皆空之理。三求一切智,又名如實智,一切法如實正智,無所障礙是佛之智。   其次布施能度慳貪,持戒能度毀犯,忍辱能度瞋恨,精進能度懈怠,禪定能度散亂,智慧能度愚痴,六度是自利利他,而兼善天下,凡是佛教徒,都應作到這些任務。 菩薩戒者,發菩提心,度化一切眾生,更有四攝法門:   (一)布施攝,若眾生樂財,即以錢財施攝。若眾生樂法,即以佛法施攝。眾生既得二種利益,以是生親愛心,容易受教,得住真理。   (二)愛語攝,隨眾生根性,善言慰喻,而諸眾生,樂聞軟言愛語,容易受教,得住真理。   (三)利行攝,起身口意種種善行,凡對眾生有利,無不勇往直前,令眾生獲利,得住真理。   (四)同事攝,士農工商,各行各業,同其所作,使其霑利,因此受教,得住真理。所謂:「先以欲釣牽,後引入佛智」,始得成效。   四無量心者,即慈悲喜捨是也。通名無量者,由於他利之心廣大,所緣眾生既無量,能緣之心亦無量,可得無量福,而感無量果。   一、慈無量心,慈名愛念,菩薩愛念一切眾生,常求樂事,隨彼所求,而饒益之,修慈能對治瞋恚心。   二、悲無量心,悲名愍傷,菩薩愍念一切眾生,常懷悲心,拯救濟拔,令其得脫,修悲能對治惱害心。   三、喜無量心,喜名歡欣,菩薩慶幸一切眾生,離苦得樂,其心悅豫,歡喜無量,修喜能對治妒嫉心。   四、捨無量心,捨名施捨,菩薩復念一切眾生,同得無憎無愛,無瞋無怨,怨親平等,三輪體空,修捨能對治怨恨心。菩薩發心度生,欲令三界四生,了知人我空寂,皆得無餘涅槃。   所謂:「法不孤起,仗境方生,道不虛行,遇緣即應。」發菩提心,乃是內因,必假外緣,裡應外合,才能成為事實。華嚴經說:「初住菩薩發心,或見佛相好,或睹佛神變,或聞佛說法,或聽佛教訓,或見眾生受苦,或聞廣說佛法,發菩提心,求一切智。」   優婆塞經說:「發心度生,有十種原因。(一)不樂近外道。(二)內善因緣。(三)觀生死過。(四)見聞惡故。(五)自呵煩惱。(六) [失*心]五神通。(七)欲知世間。(八)聞佛妙事。(九)愍念眾生。(十)愛眾生故。」   華嚴經說:「菩薩以一切眾生而為樹根,諸佛菩薩而為花果,以大悲水饒益眾生,則能成就諸佛菩薩智慧花果。是故眾生於菩薩有恩德,若無眾生,一切菩薩終不能成無上正覺」。又說:「高原陸地不生蓮花,卑濕淤泥乃生此花」。是說:要與社會和光同塵,始能廣化眾生。又說:「諸佛皆由此菩提法得道,此法是佛父母,世間無上大寶。若能以此修行,得全分寶。但能讀誦,得中分寶。香花供養,得下分寶」。由此可知,若能發菩提,所得功德,超越獨善其身,百千萬倍。   寶梁經說:「佛講比丘不修比丘法,大千無唾處,況受人供養?六十比丘悲泣白佛:我等寧死不受人供養!佛言:汝起慚愧心!善哉!善哉!有一比丘白佛:何等比丘,能受供養?佛言:若在比丘數,修僧業得僧利者,是人能受供養。四果四向是僧數,三十七道品是僧業,四果是僧利。比丘重問佛:若發大乘心者,復當云何?佛言:若發大乘心者,求一切智,不墮數,不修業,不得利,能受供養。比丘驚問:云何是人能供養?佛言:是人受衣用敷大地。搏食若須彌山,亦能畢報施主之恩。當知小乘之極果,不及大乘之初心。所以發菩提心有此殊勝功德。」   經中記載:昔有一小沙彌,隨師出門,為師揹包袱在後行,忽然發心欲度眾生,師說:將包袱給我揹,在我前行。後生退心,師說:將包袱給你揹,在我後行。沙彌發心退心,如是經有多次,師父前行後行,如是亦經多次。到達目的地時,沙彌問師何故如此,出爾反爾?師說:你要發心,度化眾生,即是菩薩,應在前行,我是羅漢,應在後行。以後你又復退心,即是凡夫,我是羅漢,應在前行。由此可知,一發大心,便是菩薩,勝過小乘。摩訶衍論偈說:若初發心時,誓願當作佛,已過於世間,應受世供養。   又如來密藏經說:「若人父為緣覺而害,盜三寶物,母為羅漢而污,不實事謗佛,兩舌離間賢聖,惡口罵聖人,破壞求法者,造五逆十惡業。若人了知,諸法緣生性空,發大乘心者,我不說是人,趣向地獄及諸惡道。」若人發心度生,了知緣生性空,雖造五逆十惡,亦不墮三惡道,可見發菩提心,所得功德,不可思議。   戒律中有說:「出家破戒,勝過在家受戒,在家破戒,勝過世人無戒。」又說:「有而犯者,勝無不犯,有犯名菩薩,無犯名外道。」五戒相經說:「受持不犯,當成佛道,受而犯者,亦當成佛。」由於能悔過,不墮三惡道。唯不受戒者,永無成佛因緣。   儒家有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古德說:天下最大的罪惡,抵不過一個「悔」字,未受戒人,雖然沒有犯戒,所作錯事,不能改過自新,故無成佛因緣。   律中有說:持戒有五種功德。一者諸有所求,輒得如願。二者所有財產,增益無損。三者所住之處,眾人愛敬。四者好名善譽,周聞天下。五者身壞命終,必生天上。      大智度論說:持戒之人,命於終時,其心安樂,無疑無悔,若生天上,若在人間,當得長壽。   又經說:受菩薩戒者,有八種殊勝功德。 一者道場殊勝,菩薩發心,受此大戒,越六趣三乘,直至菩提。 二者發心殊勝,若人一念,發起大悲大智,受菩薩戒,即超二乘。 三者福田殊勝,假使有人供養滿世界大阿羅漢,不如供一受菩薩戒者。 四者功力殊勝,受小乘戒,譬如螢火,受菩薩戒,譬如日光。 五者滅罪殊勝,受戒破犯,猶勝外道,以戒威力,設墮惡道,受罪輕微。 六者受生殊勝,受菩薩戒者,若在胞胎,常為天龍善神,共守護故。 七者神通殊勝,受菩薩戒者,能攪長河為酥酪,變大地作黃金。 八者果報殊勝,受菩薩戒者,當生蓮華藏海,受法性身,一得真常,永不退轉。 菩薩戒,既得如是廣大功德,因此,奉勸諸位善男信女,大凡是信仰佛教者,皆應求受菩薩大乘戒,既有百益而無一害,何樂而不為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30 20:10 , Processed in 0.154838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