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2216|回复: 22

[大德开示] 印光大师净土法要白话(我佛弟子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3-16 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常念弥陀 于 2016-11-7 12:44 编辑

一函遍复
净土法门,对于上中下三种根性是普遍含盖、利根钝根全部包收了,是如来佛祖为了一切圣人凡夫,让他们在这一生中就能解脱生死的大法啊。遇到这个大法不信不修,不是很悲哀吗?这个法门以“信、愿、行”三个法则为宗旨。“信”,就是相信我们这个世界是苦,相信极乐世界是乐,相信我是业力凡夫,肯定不能靠自己的力量断除迷惑、证到佛果、解生脱死。相信阿弥陀佛有大誓愿,如果有众生念佛名号,求生佛国,那么临命终时,佛必定以大慈悲心来接引,让他往生西方净土。“愿”,就是愿意尽快出离这个苦的世界,愿意尽快往生那个乐的世界。“行”,就是至诚恳切,常念“南无阿弥陀佛”,时时刻刻,不让自己有暂时的忘失。早晚在佛前礼拜持诵,根据自身空闲或忙碌的情况,制订念佛的课程。此外,平常行住坐卧以及在做不需要用心思的事时,都可以好好念佛。睡觉时应当默念,不应该出声,应当只念“阿弥陀佛”四字,以免字多了不好念。如果衣冠不整齐,或洗澡、抽解(即大便),或在不洁净的地方,都须要默念。以上情况默念的功德是一样的,出声就不合适了。无论大声念、小声念、金刚念(有声而旁人不闻)、心中默念,都须要心里念得清清楚楚,口里念得清清楚楚,耳中听得清清楚楚。这样心就不会向外跑,而妄想慢慢息止,佛念慢慢纯净,功德最大。
念佛的人,必须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教我的老师及有道德的人),慈心不杀(当吃长素,或吃花素,还没有断荤,千万不要亲杀),修十善业(即身不犯杀生、偷盗、邪淫的事;口不说妄言、绮语、两舌、恶口的话;心不起贪欲、嗔恚、愚痴的念)。还须要做父母的有慈爱、做子女的有孝心;做兄长的友爱、做弟妹的恭敬;做丈夫的温良、做妻子的柔顺;做主人的仁义、做仆人的忠顺。认真尽守自己的本分。不计较别人对我是否尽力,我总要尽我的本分,能够对家庭及社会尽谊尽分,是真正的善人。善人念佛求生西方净土,临终一定能得往生。因为他的心与佛心是相契合的,所以感应佛的慈悲接引啊。如果平常虽然念佛,心却不依正法,或者对父母兄弟、妻室儿女、朋友乡党不能尽责尽分,那么心与佛是相背的,就很难往生了。是自己的心发生障碍,佛再有慈悲也没办法来接引了。
还须要劝父母、兄弟姐妹、妻室儿女、乡党亲友都一同常念“南无阿弥陀佛”及“南无观世音菩萨”(每日若念一万佛,即念五千观音,多少照此加减)。因为这件事利益很大,难道能让生我的人,及我的亲属与亲友得不到这个利益吗?况且现在是一个大患难的世道,灾祸到来,没有办法可以避免。如果能常念阿弥陀佛及观音菩萨,一定得到佛的慈悲护佑,逢凶化吉。不但没有灾难,也能得到业力消除、智慧开朗,罪障灭尽、福报隆盛了。何况劝人念佛求生西方净土,就是成就凡夫作佛,功德最大。以此功德回向往生,必满所愿。
凡是诵经持咒、礼拜忏悔及救灾济贫,种种慈善功德,都必须回向往生西方净土。千万不可以求来生的人天福报。如果有这样的想法,就没有往生的份了。因为生死轮回没有解脱,福报越大那么造的罪业也越大,下一世再轮回,难免堕落到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中。那再想得到人身,再遇到净土这样当生就能解脱的法门,难如登天了。佛教人念佛求生西方净土,是为了现生解脱生死的,如果求来生人天福报,就是违背佛的教导。就好比将一颗举世无价的宝珠,换取一根棒棒糖吃,岂不可惜?愚人念佛不求生西方净土,求来生人天福报,就与这个是没有区别的。
念佛的人,不可以又去搞参禅那一套。因为参禅的人,都不注重信愿求生净土。就算有念佛,也只是注重看“念佛的是谁”,不过是为了求开悟而已。如果往生西方净土,没有不开悟的。如果开悟了而且烦恼迷惑都断除干净了,那就可以解脱生死。如果烦恼迷惑没有除尽,那就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解脱生死。又没有信愿,那么不能依仗佛的力量解脱生死。自力佛力两边都没有依靠,想要出轮回,还有可能吗?必须要知道法身菩萨没有成佛以前,都须要依仗佛的威力。何况满身业力的凡夫,空谈自力,不依仗佛力,那样的语言虽然显得高超,那样的行为实在是卑劣!佛力和自力的大小比较,何止是高天和深渊的差别呢?愿同修们都好好体会这个道理。
念佛的人,不可以效仿愚人做还寿生、寄库等“佛事”。因为还寿生不是出自佛经,是后代人伪造的。寄库是希望死后做鬼,预先准备做鬼要用的钱。既然有愿做鬼的心,那就很难往生净土了。如果没有作这样的事,就不要作。如果已经作了,应当对佛说明白:“弟子某某,只求往生,先前所作寄库的那些为冥间准备的费用,全都赈济孤魂野鬼。”这样才不会成为往生西方净土的障碍。凡是《寿生》、《血盆》、《太阳》、《太阴》、《眼光》、《灶王》、《胎骨》、《分珠》、《妙沙》等这类经,都是邪妄的人伪造的,千万不可念。愚痴的人不知道念大乘经(即《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心经》、《金刚经》、《药师经》、《法华经》、《楞严经》、《华严经》、《普贤行愿品》等经),偏偏相信这种瞎编瞎造的伪经。必须要搞什么还寿生、破地狱、破血湖才能安心。有明白道理的人,告诉他们是伪经,他们也不肯信。须要知道做佛事,只有念佛功德最大啊。应当把做还寿生、破地狱、破血湖所花的钱,用在请正念僧人念佛,这样的利益才是很大啊。
念佛的人,应当吃长素。如果做不到,也应当持六斋,或十斋(初八、十四、十五、廿三、廿九、三十为六斋。加初一、十八、廿四、廿八为十斋。遇月小则尽前一日持之。又正月、五月、九月为三斋月,宜持长素,作诸功德),从慢慢减少肉食到最后永远断掉肉食,这才算合理。即使没有断肉食,也应该买现成的肉,不可以在家中杀生。因为家中是常愿吉祥的,如果天天在家里杀生,那个家就成了屠宰场了。屠宰场是冤魂怨鬼聚集的地方,那个不吉祥就太大太大了。所以千万不要在家中杀生啊。
念佛的人,应当劝父母念佛求生西方净土。但是要想父母临终决定往生西方净土,那非得预先为其他亲属说明临终助念及不按佛法瞎张罗包括哭泣的利害不可。所以希望父母临终得亲属助念的利益,不受到破坏正念的危害,非要平时常常为亲属解说念佛的利益,让他们各自都能常念佛不可。这样就不但有益于父母,也实际有益于现生的亲属、后世的子孙啊。临终助念,无论老少,都应当这样处理。仔细看看《饬终津梁》及《临终三要》这些书,自然就明白了。
女人生孩子,常有苦痛不堪的,几天生不下来的,或者难产丧命的。又有产后血崩种种危险的,以及孩子有慢急惊风种种危险的。如果在将要生的时候,至诚恳切出声朗朗的念“南无观世音菩萨”,不可心中默念,因为默念的心力小,所以感应也小。又因为当时正是用力生的时候,如果是默念,会导致闭气落下病根。如果至诚恳切的念菩萨,决定不会有苦痛难产,及产后血崩,并孩子惊风等病患。就算是难产的很严重了,人就要死了,教这个产妇,以及在旁边照顾的人,一同出声念观世音菩萨。家人虽然在别的房间,也可以为产妇念。决定用不了一刻的工夫,就能安然而生。外道不明白真正的佛理,死死的执着恭敬这一个法,不知道就事论理,结果使一些念佛的老太婆,把生孩子看成不好的事。虽然是自己的亲女儿亲儿媳,也不敢去看望,何况还敢教人家念观音菩萨呢?须要知道菩萨是以救苦救难为根本,临产虽然裸露不洁净,那是出于无奈,不能和故意放肆相比。不但没有罪过,而且让母子都种下了大善根。这个道理是佛在《药师经》中所说的,不是我随便想像的,我不过是把经上说的拿来提倡而已(《药师经》,说药师佛誓愿功德,故令念药师佛。而观音名号,人人皆知,固不必念药师佛,而可念观音也)。
女人从十二、三岁到四十八、九岁,都有月经。有人说正当月经来的时候,不可礼拜持诵,这种话是不通情理的。月经时间短的,二、三天就停了,长的六、七天才停止。修行念佛的人,必须念念不间断,怎么可以因为天生的一点小状况,就要废止自己的修行念佛呢?那么应该是在月经来时,可以少作一些礼拜(宜少礼,不是绝不作礼也),念佛诵经都应当照常。应该常换洗脏布,如果手触到脏布,要立刻洗干净手,切不可用脏了的手,去翻经典以及烧香啊。佛法是法法圆通,没有正见的外道只是执着歪理。世间人大多数只信外道所说,不知道佛法的正理,所以导致一切共同修学的人,不能同享佛法的利益啊。
观世音菩萨的誓愿宏大深广,专门寻察众生念菩萨名号的音声救脱众生的苦难。如果是遇到刀兵、水火、饥馑、虫蝗、瘟疫、旱涝、贼匪、怨家、恶兽、毒蛇、恶鬼、妖魅、怨业病、小人陷害等患难的人,能发起改正过失从此向善、自利利人的心,至诚恳切的念观世音菩萨,念念不间断,决定能得到菩萨的慈悲护佑,不会有什么危险。如果还存有不善的心,虽然也能念菩萨,那不过是种了一点未来的善根,是得不到眼前当下的感应的。因为佛菩萨,都是帮助人的善念,绝不会帮助人的恶念。如果不发心改正过失转向善念,妄想用念佛菩萨名号,来帮助自己做坏事,那决不会有感应的,千万不要发这种颠倒错乱的心啊。
念佛最要紧的是在世间敦伦尽分,去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有能力做到的,就认真去做。没有能力的,也应当发这样的善心,或者劝勉有能力的人去做。或者见到别人做好事,要发欢喜的心,表达赞叹的语言,这也属于心里的、口头的功德。如果自己做不到,见别人做,就产生妒忌,那便成了奸恶小人的心行了,一定会减福减寿,不得好结果啊,应当彻底的戒掉。千万不要做假招子,骗取好名声,这种心行,实在是天地鬼神都会憎恶不能容忍。所以有这种心行就要改掉,没有这种心行就作为借鉴防范吧。
世间有的女人,不明白真正做人的道理,她或者不孝公婆,欺侮丈夫,溺爱儿女,虐待下人,或者属于继任妻子(即后母),虐待前妻儿女。不知“孝顺公婆、敬爱丈夫、教养儿女、善待下人、恩情厚待前妻儿女”,实在是世间圣贤的大道理,也是佛门注重的根本修为。具足这样的功德,然后修净土法门,一定名声越来越好,福报大增寿命永安,临终蒙佛接引,直接登上九品莲台啊。必须要知道有因必定有果,你自己如果种下了孝敬长辈慈爱亲友的因,自然会得到孝敬长辈慈爱亲友的果。所以为别人付出就是为自己付出,而害别人更是等于害自己。所以就应该尽我的责任、尽我的本分,让佛菩萨和天地神灵来判断吧。
儿童从有认知和识别的时候开始,就教导他们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道理,以及三世因果、六道轮回的事。让他们懂得自己的心,与天地鬼神佛菩萨的心,是息息相通的。起了一个不正的念头,做了一件不正的事,早就被天地鬼神佛菩萨清清楚楚的知道看见了,就像面对着明亮的镜子,完全展现出各种丑相,没有什么能逃避过去。从小这样教导才有所畏惧,才能成为良善的人啊。无论什么人,即使是下人,都不许打骂。教他敬事尊长,做一个谦逊有德的君子。一定要敬重爱惜笔墨纸张,爱惜粮食、衣服、各种物品,护惜虫蚁,禁止吃零食,以免造成疾病。能够接受这样的教导,长大了一定很贤善。如果小时候任性惯了,一概放纵不管不教,长大了不是平庸的人,就是胡作非为的坏人。到这时再后悔,一点意义也没有了。古语说:“教导妇人要从刚结婚开始,教导儿女要从婴幼儿开始。”因为习惯和禀性已经养成就不好改了,所以应当注意最初的培养。天下的安定与混乱,都跟这个小孩教育有关,不要以为老僧我谈的都是迂腐的话,无关紧要啊。
印光我老了,精神越来越衰弱,没有太多精力答复来信。但是因为邮寄太畅通,所以远近的人们误听了我的虚名,不断给我来信,如果一概不回信,又觉得有点对不起来信的诚意。如果每一封信都要回复,确实是没有这个精力了。所以印了这封长信,凡是有关修持、以及做人处世、对待亲友教育孩子的道理,大概都说到了。以后再有信来,都以这封信统一回复了。偶尔有一二例特别的事,就在来信上稍微多写几个字,表达互相之间的意思就可以了,而不用太费力啊。如果来信是为了精通经典教义,那应当是请教有名望的大通家法师。但须要知道精通经典教义的人,未必当下这一生能了脱生死,要想当下这一生了脱生死,应当注重信愿念佛,求生西方净土极乐世界啊。
岁壬申(公元1932年)立冬日常惭愧僧古莘释印光书时年七十有二。(续编上册)

印光大师净土法要白话.CHM (305.42 KB, 下载次数: 131)
 楼主| 发表于 2016-3-20 17: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常念弥陀 于 2016-11-4 01:16 编辑

书摘一
念佛的人只要能真真切切的念佛,自然可以借佛的慈悲愿力,免除那些刀、兵、水、火。就是过去世的那些因果业障所牵引的灾祸,以及本该下地狱的重报,转成现在这一生的轻报。偶然遇到这些灾祸,但因为平日有真切信愿的念佛,一定会在此时得到佛的接引。如果是现在证到三昧了,那当然就已经进入到圣人的行列了,自己的身体像影子一样,刀、兵、水、火,都伤害不到。就算是现在遇到什么灾,实际也没什么痛苦。只是茫茫世界,有几个这样的人呢?(增广文钞·复永嘉某居士书三)
书摘二
念佛三昧,说起来好像容易,能达到实际很难,但只要控制住心很认真的念佛,时间久了自然得到。即便不能得到,也因为真信切愿、一心清净的念佛功德,必定稳稳地蒙佛接引,业障未消就可以往生。关于“事一心不乱”,若是按照蕅益大师所评判,能达到这个境界的都不是这一世才开始修行的人,何况“理一心不乱”的境界呢?因为断了“见思惑”,才叫做“事一心不乱”,破除无明证法身自性,才叫做“理一心不乱”。如果内在是隐秘的菩萨心行,外在表现为凡夫的样子,那么这两个一心不乱本是一体,对这种人都不算难事。如果是真正的罪障烦恼缠满全身的凡夫,那么“事一心不乱”都不可多得,何况“理一心不乱”呢?(增广文钞·复袁福球居士书)
书摘三
打坐很久不觉得久,念佛很久不觉得久,这是心神凝聚的原因。但不可以把这个状况当成很有修行。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努力做工夫,自然可以提高。如果以为这个状况很了不起,那这个状况也保不住啊,何况继续提高呢?“持咒昏沉念佛,念佛昏沉持咒”,这是意识跟着妄心跑、正念转变了才出现的情况。初修者这种情况比较多,如果工夫有把握能保持,那还可能不至于颠倒错乱啊。不过这个颠倒错乱,还是属于工夫的范畴。如果没有工夫,那连这个糊里糊涂的念也不可得了,何况明明白白没有差错呢?
般舟三昧,不是今天的人能修的了。你这样说,是好高务胜呢?还是真为生死大事呢?如果真的为生死大事,就应当按照一般凡夫的修法;如果是罪障深重福慧很浅的凡夫,胡乱效仿已有证量的圣人所修的法,结果必然会著魔而退失道心。就请停止这个念头吧,也许还可以得益啊。(文钞三编·复恒惭法师书二)
书摘四
念佛是以信愿为主的,如果有真信切愿,决定能得往生。至于要证三昧,不可不发这个心,实际上现在的人绝对很少能证三昧的。因为能证到念佛三昧,现在这一生就已经超凡入圣了,千万不要随便轻视它。(文钞三编·复陈士牧居士书一)
书摘五
放下万缘,一心念佛。以阿弥陀佛的佛果,作为凡夫因地的发心,必然能亲证到念佛三昧,临终一定能登上上品莲花。只要真的愿意老实念佛,决定能成就。但是世上的人念佛的多,证三昧的太少太少,这是因为没有全身心都放下只单念一句佛号。所以心与佛难得相应啊。你的放下既然很真切,决没有不成就的道理。(增广文钞·复法海大师书)
书摘六
全身心都放下,一心念佛,求生西方净土。念的时候必须心中念得清楚,口中念得清楚,耳中听得清楚。就是不开口,心中默念,也必须字字句句,听得清楚。因为心里一起念头,就有声音的相状,自己的耳朵,听自己心中的声音,还是明明朗朗。能经常听得清楚,那么心思集中到一处,精神不散乱。所以眼睛也不乱看,鼻子也不乱闻,身体也不贪图安逸,所以叫做“都摄六根”。这样念佛,名叫“净念”。因为把心念集中在佛号上,那么杂念虽然还不是完全没有,但已经减少很多很多了。如果能常常不断的念,便可以得到比较浅的一心不乱,念的比较深入就得念佛三昧了。(文钞三编·复夏寿祺居士书)
书摘七
念佛的方法,各随各自的情况,不可以执着一个固定不变的法。但在一切的法中,要选择最主要的,莫过于用耳朵专注的听。念从心中升起,声从口中发出,音从耳朵进入。行住坐卧,都是这样的念,这样的听。大声、小声、心中默念,都是这样的听。默念的时候,心中还是有声音的相状,不是没有声音的啊。《大势至念佛圆通章》说:“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念佛的时候能用耳朵专注的听,就是都摄六根的道理了。因为心里念属于意根,口里念属于舌根,耳朵听眼睛就不乱看,鼻子就不乱闻,身体一定不能贪图安逸放松懈怠,所以叫“都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专注的念,杂念就渐渐停息,甚至达到没有的状态,所以叫做“净念”。净念能够经常相继不间断,就可以达到念佛三昧。“三摩地”,就是三昧的另一个名称。我们平常人随自己的条件和能力去念,虽然不能很快达到三昧,也自然会与三昧比较接近。切不可以把达到三昧看得很容易,就想要快速达到,那样会引起把魔招来的麻烦事。得念佛三昧的人,现在这一生已经进入圣人的行列了。所以要有自知之明。(文钞三编·复徐志一居士书)
书摘八
念佛用功最妙的方法,是都摄六根,净念相继。“都摄六根”的意思,就是把念佛的心,专注在阿弥陀佛的名号上,就是控制意根。口中必须念得清清楚楚,就是控制舌根。耳朵必须听得清清楚楚,就是控制耳根。这三根集中在佛号上,这样眼睛决不会乱看。念佛时眼睛应该垂下眼帘,就是放下眼皮,不可以睁的太大。眼睛既然控制了,鼻子也不会乱闻,那么鼻子也控制了。身体必须恭敬,那么身体也控制了。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既然能控制而不散乱,那么心无妄念,只有念佛,这才是净念。六根不能约束,虽然在念佛,心中仍然妄想纷飞,那是难得真实利益的。如果能经常的“都摄六根”而念佛,是名“净念相继”。能常常净念相继,那么一心不乱,与念佛三昧,都可以渐渐得到了。(文钞续编·复幻修大师书)
书摘九
净念如果能常常相继,没有间断,自然可以心归一处。浅一点就得到一心,深一点就得到三昧。三摩地,也是三昧的别名,翻译过来叫正定,也叫正受。“正定”的意思是,心安住在佛号中,不再向外乱跑。“正受”的意思是,心所容纳接受的,只有佛号功德,一切外在的境像因缘都是不可得的。能真正都摄六根而念佛,决定业障消除,善根增长。(文钞续编·复杨炜章居士书)
书摘十
善导和尚是阿弥陀佛的化身,有大神通,有大智慧。他所宏扬阐发的净土,不追求玄谈妙理,只是在真切平实的地方,教人修持。至于他所开示的专杂二修,带来的好处更是无穷。专修指的是身业要专一礼佛(凡是围绕及一切处身不放逸都是),口业要专一称佛(凡是诵经咒,能志心回向西方净土,也可名专称),意业要专一念佛。那么这样专修的情况下往生西方净土,一万个里面也不会漏掉一个。杂修指的是同时修其它种种法门,回向往生。因为心不是专一的,所以难以得到利益,这种情况一百个里面很难得有一二个,一千个里面很难得有三四个能往生的。这是金口所说非常诚恳的话,千古都不会改变的铁案啊。二位应当以这个道理自利,也应当以这个道理利益一切众生。至于持咒一法,可以作为助行。不可以把念佛作为次要的,把持咒作为正行。应知道持咒法门,虽然也不可思议,但是凡夫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完全是在于对极乐世界的信愿真切与阿弥陀佛的宏誓大愿感应道交而得到阿弥陀佛的接引啊。(增广文钞·复永嘉某居士昆季书)
书摘十一
善导大师的“专修净业”,可以说是主张专注一心的。永明大师的“万善圆修”,怎么说是不主张专注一心呢?这种认识真是一错错到底了。应当说:“净土法门,有专修也有圆修。因为众生根器不一样,所以才有各位祖师所讲的法不同。善导大师教人一心持佛名号,不要杂修其它法门的道理。是怕中下根基的人因为杂修导致心念很难归到一句佛号上,所以开示要专修啊。永明大师教人万种善法都可以修,并回向净土的道理。是怕上等根基的人修行偏到一边去了,结果福慧不能圆满成就,所以开示要圆修啊。”(增广文钞·复永嘉某居士书二)
书摘十二
除了念佛以外,属于第二念“夹杂”的,这样的例子多的难以细数了。举主要的来说,比如求什么大彻大悟,得什么精通佛教的大总持等等,不是指发愿为第二念、为夹杂啊。必须清楚净土这一法门,是以信愿行三个法则为宗旨。行就好像车和牛,愿就好像驾御车和牛的人,信就好像前面的导向。前面导向和驾牛车的人,正是完成牛车的前进方向啊,所以早晚必须向佛发愿。那么有不念佛的时候,也不可以太死板,就是一念遍满万年,也不妨碍每天做什么。如果认为有不念佛的时候,有发愿的时候,就成了间断或夹杂,很难办成,那试问这种一心念佛的人,也曾经见过外物听过声音,也曾经穿衣吃饭,举手动脚,有没有?如果有,那这些都不算间断夹杂,为什么单单发愿却是间断夹杂呢?如果没有,那除非是法身菩萨。但是法身菩萨,端居一个地方不动,而现身尘世间化身无数。那个间断夹杂,更是太多太多数不清了。(增广文钞·复濮大凡居士书)
书摘十三
善导和尚说:如果想要学佛理教义,从凡夫的状态开始,直到佛的境界,所有一切的法门理论,没有不应当学的。如果想要学实修,应当选择契合本人机理的方法,专一精进努力用功,才能快速得到实效。否则经过无数大劫,还很难出离轮回。所谓契合本人机理的方法,没有超过信愿持佛名号、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了。(增广文钞·复邓新安居士书)
书摘十四
像你这样所定的章法程序,对着经礼拜,拜下去时想着偈语,然后拜起来念佛观佛,当然不如在供经的佛龛前,专一礼拜阿弥陀佛,那么专精一致。且不要以为缘想一个佛,不如缘想多个佛的功德大。必须知道阿弥陀佛,是全身遍满法界的。所有十方法界诸佛的功德,阿弥陀佛一佛,就全体具足了。就像装饰天庭的帝网宝珠,千颗宝珠光影都包含在一颗宝珠里了,一颗宝珠光影遍满千颗宝珠。举一颗宝珠就看到全部宝珠,不少不多。如果是长久修行的大菩萨,任何外缘境界都不妨碍他的宽广,外缘境界越多而心越专一。如果是初发心学佛的人,外缘境界如果太多,那么心识纷扰散乱,而障碍深智慧浅,就可能招来各种魔事干扰破坏。所以我们的佛祖世尊,以及历代的祖师,都是教我们一心专念阿弥陀佛,意义就在这里啊。待他念佛念到证得三昧,那么成百上千的法门,无量的佛法妙义,全都具足了。古人说:“已经洗浴大海的人,必然是用过百川水。(因为大海包含了百川水)”“已经到了含元殿,就不须再问到没到长安。(因为含元殿就在长安)”可算是最好的形容了啊。(增广文钞·复高邵麟居士书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4 01:18 | 显示全部楼层
书摘十五
学佛必须以专门解决自己的生死大事为主,但也必须随缘分随能力来作功德。如果是有大能力的人,才能彻底放下,彻底提起。中下根基的人,如果什么都不作,就产生了懒惰懈怠。结果对自己也不认真,对别人也全都不管,造成像古人杨朱那种“一毛不拔”毫不利人思想的弊端了。所以必须自利利他两种方法相互辅助同时进行,但主要还是专门在自利一边。彭二林(清朝彭际清居士)的话,也不可以误会,误会了就得罪二林不轻了。二林的意思是,专门利益自己为主,不是把“随缘分随能力教人修习净土法门”这一边都废掉了。利益他人的事情,只有大菩萨才能担得起来,大菩萨以下的人谁敢说这个大话?中下等的人,随缘分随能力来做利益他人的事,这样才可以符合修行自利的道理。因为修行法门,有六种形式万种变通的方法。自己还没有解脱,利益他人还是属于自利。但不可只做外边的事情,而对治自己内心的烦恼习气,就放任不管了,那就因为外在的事、内在功夫全都荒废了,所以又反而生起我慢心,自以为有功德,那损失就大了!
比如吃饭,须要有蔬菜来下饭。也像身体一样,必须用衣服帽子来庄严形象。为什么对于长途般的修行解脱生死的做法,却只要一门深入,而废掉其它所有法门呢?“一门深入,尽废余门”,只有在打七共修活动的时候才可以用。平时如果不是菩萨再来,那绝对没有不变成懈怠傲慢之类毛病的。因为凡夫的心,常常会生起厌倦啊。上天生出万物,必须有晴天有下雨来调节,有寒冷有炎热更换替代,才能有生长变化的结果。假如总是下雨总是晴天,总是寒冷总是炎热,那普天之下,就没有一个生物了。何况我们凡夫的心就像猿猴一样不安分,不用种种方法对治,而想要它安住在一处,不随便乱跑,太难太难了。人应当衡量自己的能力,不可以偏执一个法,也不可以散漫没有头绪。(增广文钞·复周群铮居士书三)
书摘十六
凡是修行的人,必须以念佛为主要的修行。而持咒诵经,以及作种种有功德利益的法事,都是辅助的修行。主要的和辅助的配合起来,就如同顺着流水扬起船帆更容易更快,在这个生死苦海里,能快速投入佛的大智慧海啊。如果不对西方净土生信发愿,真正的求往生西方净土,随便泛泛的念佛持咒等,都只是为了来生的福报而已。净土法门,最上根适用最下根也适用,将要堕入阿鼻地狱的,念佛也能够往生。已经证到等觉接近佛果的,还须要回向往生西方净土,以此达到圆满佛果。千万不要以为密宗有现身成佛的说法,就将往生西方净土的大事放下不管了,那损失太大了啊。(文钞三编·复沈授人居士书)
书摘十七
念佛的人,要各随自己的本分。专念佛号也好,兼诵经咒,并广修万种行门也好,但不可以没有一点统筹安排,必须以念佛为主、为正行,其它都为次要、为助行,这样就合理了。否则就像一屋子散乱的铜钱,都没有串起来,就不好使用。又比如在大海中没有指南针,就找不到方向啊。所供佛菩萨像,绘画的雕塑的都可以,但必须把供的佛像当作真正的佛对待,自然会得福报得智慧。如果还是当作纸木一样,就必定要折福折寿啊!(文钞三编·复沈授人居士书)
书摘十八
一句佛号,包括了一部大藏经,没有不涵盖的。至于修净业,有专修和圆修种种不同。比如顺水扬帆,就更为容易到达。也像吃饭一样,单只吃米饭,也可以填饱肚子,再加上各种蔬菜,也不是不可以。能够专一念佛,不持咒,是可以的。如果专念佛,反对持咒,就不可以。何况“往生咒”,是净土法门的助行呢?(文钞三编·复卓智立居士书三)
书摘十九
凡夫妄想纷飞,如果不加上经咒的辅助,就可能会忽忽悠悠放松懈怠了。如果能像失去了父母一样,像救头上的火一样痛切,那么说行住坐卧都是实相的一行三昧,确实是最好的。如果把它当成偷懒的借口忽悠自己,时间长了就可能完全懒惰下去废止不修了,所以还不如兼持经咒比较有把握。你求我给你拿主意,我只能给你说明其中道理,你可以自己拿主意。总之对解脱生死大事心中迫切,诚敬真挚,那么专修、兼修都是可以的。否则“专”成了忽悠,“兼”成了繁乱,因为根本就不是真心实意,所以导致一切修为都难得利益了。(文钞三编·开示五则)
“实相念佛”是佛陀的一代教法,是一切法门,所有修行途径的奥妙。如天台宗的止观、禅宗的参究话头向上开悟等等都是,就是一般所说的念“自性里本有的佛”啊。《楞严经》这部经,实在是念实相佛最深刻的解释。但也是持名念佛、决心求生极乐世界的、没有比这更好的教导了。……其中二十五种圆通法,除了《大势至菩萨圆通章》,真正属于持名念佛,兼有称名、观想、实相三种念佛之外,其它都是念实相佛法门……这样的念实相佛,说起来好像容易,能修能证,实际上是难中之难。不是过去已有修行成就再来的大菩萨,谁能这一生就直接证到佛果呢?(增广文钞·复吴希真居士书二)
书摘二十
整天整年终身念佛的人,怎么能对佛不行礼敬?普贤菩萨十大愿王,第一大愿就是“礼敬诸佛”。您一切都可以不在乎,礼佛决不可以不在乎。如果不礼佛,便很难与佛感通,为什么呢?因为贪图安逸,心的诚意也没有依托必然降到极点啊。善导大师的专修,是身业专一礼佛,口业专一称佛,意业专一念佛。念到极点,那么心里面的佛和心外面的佛,就是一体不分的了。他证道的结果,不是“靠自己的力量证道”所能够相比的啊。(增广文钞·复法海大师书)
书摘二十一
既然对西方极乐世界有真信切愿,就应当修念佛正行。以信愿为先导,念佛为正行。信愿行三资粮,是念佛法门的宗旨。有念佛修行没有信愿西方极乐世界,就不能往生。有信愿没有念佛修行,也不能往生。信愿行三资粮,全部具足没有缺失,决定能往生。能不能往生,完全是根据信愿的有没有,往生品位的高低,完全是根据持名念佛的深浅。
说到念佛是主要的修行,应当各随自己的条件而决定,不可固执一个法。如果自身没有什么事拖累,那就应该从早到晚,从晚到早,行住坐卧,说话和沉默,行动和静止,穿衣吃饭,大小便利,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要让这一句洪名圣号阿弥陀佛,不离心和口。如果洗漱干净了,衣帽穿戴整齐,以及所处的地方清洁,那么念佛出声或者不出声,都没有什么不可以。如果在睡眠及裸露洗澡大小便时,以及在秽污不干净的地方,就只可默念,不应该出声,默念的功德是一样的,出声就不恭敬了。不要认为这样的时间和地方,念不得佛,须知这样的时间和地方,是出不得声啊。再有睡觉时如果出声,不但不恭敬,还会伤气生病,不可不知。
虽然长时间的一直念佛,没有间断,也须要早起向佛礼拜完毕,先念《阿弥陀经》一遍,《往生咒》三遍完毕,再念“赞佛偈”,就是“阿弥陀佛身金色”的偈子。念偈完毕,念“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然后就只念“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或者念一千声,或者念五百声,应当围绕着念。如果不方便围绕,那么跪着坐着站着都可以。念到快结束时,回归原位跪下念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清净大海众菩萨各三遍。然后念《净土文》,发愿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念《净土文》的人,要依照文章的含义而发心啊。如果心不依文章含义而发心,那就成了无意义的摆设,不能得真实利益了。《净土文》念完,念三归依,礼拜而退,这是早上的功课,晚上也是这样。如果想要多多礼拜的,可以在念佛归位的时候,就在多礼佛拜佛外,称念九遍菩萨,然后礼拜九次。礼拜完就发愿回向,或者在功课念完后礼拜。随自己的方便,没有什么不可以。只是要恳切至诚,不可潦草粗率。拜佛的蒲团不可过高,太高就不恭敬了。
如果事务比较忙,没有太多空闲。那就在早晨洗漱完毕后,有佛龛佛像就礼佛三拜,端正身体合掌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口气念完为一念,念到第十口气,接着念《小净土文》,或者念“愿生西方净土中”四句偈,念完后礼佛三拜而退。如果无佛龛佛像就向西方问讯,照上面的念法而念,这叫十念法门。是宋朝慈云忏主遵式法师为那些王公大臣政务繁忙,没时间修持所订立的方法。为什么要一口气念完为一念?因为众生心太散乱,又没有长时间专念佛号,这样念时,借气来控制心,心自然就不散乱了。不过要随气息的长短念,不可强迫一口气多念,强迫就会伤气。另外一口气念完也只可以十念,不可以二十、三十,这个多了也伤气。因为散心念佛,难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方法能够使心归到一处不乱,一心念佛,决定往生。念的数虽然少,功德却比较深,非常空闲、非常忙碌,都是各有各的法。那么半闲半忙的人,就可以考虑取中间作为自己的修持法则啊。
念佛的人,必须事事常有忠义宽容的心,时刻提防过失,知道有过错必定改,见到仗义的事必定做,这才与佛理相合,这样的人,决定能往生。如果不是这样,就是与佛理相反,决难与佛感通。另外还有礼拜读诵大乘经典,以及作一切对世间对他人有益的事,这些功德全都回向西方极乐世界。不可以只是念佛功德回向西方净土,其余功德,另外去回向世间福报,那么心念不是专一极乐世界,便难往生极乐世界了。须要明白真的能念佛,不求世间福报,而世间福报自然就得到了(比如求长寿无病,家门清泰,子孙发达,诸缘如意,万事吉祥等)。如果求世间福报,不肯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那么所得的世间福报,反而是很下劣的。而心也不是专一求生极乐,往生就难保证了。(增广文钞·与陈锡周居士书)
书摘二十二
关于“十念记数”,就是念佛的时候,从一句念到十句,须要念得分明,还须要记得分明。到十句后,又须要从一句念到十句,不可二十、三十的念。一边念一边记,不可以掐佛珠念,只凭心里记数。如果十句比较难记,可以分为两气念,就是从一到五为一气,从六到十为一气。如果还是费力,就从一到三,从四到六,从七到十,分作三气念。念得清楚,记得清楚,听得清楚,妄念就没有落脚的地方了,一心不乱,时间久了自然就得到了。须要知道这个十念,与早晨的十念,控制妄想是相同的,用功却大不一样。早晨的十念,是一口气念完为一念,不论念佛号多少,就是以一句佛号为一念。它只是早晨十念就可以,如果二十念、三十念,就会伤气成病。这个十念是念一句佛号,心里知道有一句,念十句佛号,心里知道有十句。从一到十,从一到十,纵然一天念数万声佛号,都是这样记数。不但能去除妄想,还最能养神,想快想慢都可以,没有一点影响。从早到晚,没有不合适的,比那个掐佛珠记数的念法,利益是天差地别。那个念法是身体劳动而神思不静,这个念法是身体轻松而心里安然。但是在作事的时候,可能不好记数,那就恳切自然的念,事情作完了,还是继续摄心记数。这样往来不断的一切思绪,都专注在佛号这一个境界上了。大势至菩萨说:“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根性特别好的就不用说了,像我们这样根性很差的,舍弃十念记数的方法,想要都摄六根,净念相继,那是非常非常的难啊。
还须要知道这个摄心念佛的方法,是又浅又深,又小又大的不可思议的佛法。应当信仰佛的教导,可不要因为自己的见解不够,就产生疑惑,结果多劫累积的善根,因此半途而废,不能最终获得真正的利益,太悲哀了。掐着珠子念佛,只适合行走站立的时候。如果静坐养神,由于手动的原故,心神不能安定,时间久了会得病。这个十念记数,行住坐卧都没有什么不可以的。睡卧的时候只可以默念,不可以出声。如果出声念,一是不恭敬,二是伤气生病。切记切记。(增广文钞·复高邵麟居士书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4 01:19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书摘二十三
我以为当今那些散漫不老实念佛的人,似乎不适合叫他们依照这个方法念。因为怕他们不记数,就会产生懈怠。有愿意修的人,如果不依照这个法,决定难成三昧。(增广文钞·与谛闲法师书)
书摘二十四
真正的修行人,在尘世的劳苦中磨炼。烦恼习气,必要使它渐渐消灭,才是实实在在的工夫。
在家的人不去追随大众潮流,各自念佛,坐着站着步行绕佛下跪拜佛,没有不可以的。但不可固执一个方法,如果固执认定一个方法,人就容易疲劳而心灵也难得与佛相应。应当考虑自己的体力及修行工夫,而选取比较合适的方法去做,这样才有益啊。按照通常的念佛方法,应该先绕佛念,然后坐着念,然后跪着念,绕和跪都觉得辛苦,就坐着念。坐着念如果起昏沉,就绕着念,或站着念,昏沉消失了,应当再坐着念。应该按钟点记时,不适合掐珠记数,因为掐珠难以让心平静下来。(增广文钞·复陈慧超居士书)
书摘二十五
你对于净土法门的修行方法,还没有明瞭。应当只以修学研究净土法门为主,用半天学理论要解,用半天学实际修行,必须要彻头彻尾的学透,没有一点疑惑才行。
楞严方面的学习,就先缓一缓吧。就算真的见到如来藏的真如自性,也不能就算是了脱生死了。见性是悟到了,并不是证到了,证到才可以了脱生死。如果只是悟没有证,纵然是悟的很高深,无奈见思二惑不能一时断掉,那么三界轮回,就肯定没有办法出离啊。如果不懂楞严,但对净土法门,能信仰佛的教导,绝没有怀疑,真信切愿,老实去修,那决定往生,成为极乐世界中的人了。何况现在国家又很危难,还想要在危险的时候,有限的精力,作不是应急的那些法事,希望得一个什么都懂的大通家的名声,拿来充体面。结果自己专修念佛的这件事,就完全稀里糊涂了吗?倘若净土法门,都真的了解真的深信了,不妨再去研究楞严,以及其它各种经论。你过去求我开示,我把文钞寄给你,却还不能完全读一遍。我就知道你不懂轻重缓急,随随便便的学现在那些时髦人研究佛经,只打算作一个懂很多的通家而已。我的文钞文字虽然比较差,也还是能给人指示修持门路的。
昔日中兴律宗的宋代大智律师,非常精通天台教,严守戒律,修行精进,志向广大。只是对于净土法门,不生信愿和向往,后来因为得了大病,才知道以前错了。从此以后二十多年,手中不离净土书藉,专心研究净土法门,才知道这个法门,利益非常殊胜。于是敢于在大众面前,随意自如的发挥宣扬,没有什么可担心害怕的了。(增广文钞·复戚智周居士书二)
书摘二十六
佛说的经咒很多,谁能每一个都持诵呢?古人选择其中主要的列为日常功课,早课有《楞严咒》、《大悲咒》、《十小咒》、《心经》,念完后,再念佛若干声,回向西方净土。晚课有《阿弥陀经》、《大忏悔文》、《蒙山施食》、然后念佛回向。如今的丛林寺院都是图省工夫,早课只念《楞严咒》、《心经》,晚课单日念《阿弥陀经》、《蒙山施食》,双日念《大忏悔文》、《蒙山施食》。你说《禅门日诵》经咒特别多,不知那是早晚课诵以外的附录呢!在家居士,功课也可以按照禅门早晚功课做,也可以随自己的意愿订立。比如早晚课专念《阿弥陀经》、《往生咒》、念佛,或者早课专念《大悲咒》、念佛,晚课念《阿弥陀经》、《往生咒》、念佛,或者有的人持念《金刚经》的也可以。但是无论持诵什么经什么咒,都必须念佛若干声回向西方净土,这样才符合修净土法门的宗旨。你所说的,那是见异思迁,虽然是好心,其实是心里没有一定的主意,随着境缘转变。
什么经什么咒,不被称赞它的功德殊胜?依你的知见,就是看这部经就必须排斥那部经,持这个咒就必须排斥那个咒,你以为不能两边兼顾,就必须选择其中一个,你还算是那种明佛理真修行的人吗?再推广一点说,你如果遇到参禅人称赞禅而破斥净土,你就必然随它参禅去。还有其他天台宗、贤首宗、慈恩宗、秘密各宗,每遇到一个佛学知识人提倡,必定舍弃一个修另一个。不知道你是什么根性,要做什么法都懂的大通家,但恐怕业障深智慧浅,大通家做不到,并且将依靠佛的慈力带业往生的这个法置之度外了。等到临命终时,不是向地狱的汤锅炉炭里受罪去,也一定是向畜生道的驴肚马腹里投胎去。就算侥幸不失人身再做人,也因为今生都没有正智,却有一些因修行得到的痴福,于是享受那些痴福,便又造下恶业,然后又死掉了,就直接落入三恶道,想要再见天地再做人知道父母是谁都不可能,何况再得知净土法门呢?你看我的《文钞》,怎么理解的?要知道一句阿弥陀佛,持念到极点,成佛都有多余,怎么会念《阿弥陀经》、念佛,就不能灭定业呢?佛法就像钱一样,在于人的善于使用,你有了钱那什么事不可以做呢?你能专修一个法门,求什么得不到呢?岂有只持这个咒念这个经,得这个功德,不能得其它功德的呢?善于领会我的话,自然就可以一了百了,否则说的再多,你还是心里没有坚定的认识,有什么益处呢?(增广文钞·复周智茂居士书)
书摘二十七
修持功课,根据自己的情况而定,越简单越妙。如果都是修行很久的,不妨依照《禅门日诵》的课程而念。如果是初学的比较多,就无论早晚,都可以念《阿弥陀经》、《往生咒》,然后就是念佛了。早晚是这样,白天之中这样念也可以,不念经咒,就用“赞佛偈”代替也可以。要知道所有功课,都是以念佛为主,经咒为其次。知道这个道理,再根据居士林人员的情况而定,才比较合适。我怎么能特意订一个章程,让人家依从呢?天下丛林寺院,都按照禅门日诵。慈溪文溪西方寺,早晚都念《阿弥陀经》,不是固定统一的。只是有一点不可以改变的,就是信、愿、行三个原则啊。(文钞续编·复陈慧新居士书)
书摘二十八
宏大的佛教传到东方,流传二千年。信徒有出家的有在家的,各随各自的性情相近而作为自己的修持。虽然修持法门,种种不一,而诵经、持咒、礼拜、忏悔、超荐孤魂、求生净土,实际是最大的宗旨。所以古时的大德在众多的经咒、众多的法门中,选择其中主要的,订为朝暮二时的功课,希望学佛修行人依据这个功课修持。因此消除业障,增长福慧,报答师长、国土、父母、众生四恩,超度孤魂。能够推广佛的慈悲,尽到自己的诚心,它的思想固然是上下都贯穿。它的利益也是阴阳两地都不遗漏。所以天下的禅宗、教宗、律宗、净宗的道场,没有不奉为固定的章程。(文钞三编·朝暮课诵白话解释序)
书摘二十九
凡夫在迷惑中,信心不坚定,所以有屡次起信心屡次又退失,屡次修行屡次造业的表现,也是由于最初教导的方法不当所造成的。假使最初从浅显易懂的因果等起始教导,就不至于有这样的迷惑颠倒了。然而以往的罪业,虽然极其深重,但能志心忏悔,改正过去修行未来,以正知正见,修习净业,自利利他,而作为志愿的事,那么罪障像雾一样消散,本性的天空就开放晴朗了。所以经上说:“世间有二种勇健的人,一种是自觉不会造作罪业,另一种是造作罪业后能悔。”悔这一个字,要从心里真悔,心里不是真悔,嘴上说也没用。譬如读药方而不服药,肯定没有病好的希望,倘若能依照药方服药,自然可以病好身安。所怕的就是立志不坚,一日暴晒十日阴寒,那就是徒有虚名,毫无实益啊。(增广文钞·复周智茂居士书)
书摘三十
持名念佛一法,是末法时期最适合众生的法。善导大师虽然注解《观经》,实际上是最重视持名念佛这一行的。没看到“末法众生,神识飞扬不定,众生心也粗乱,所观的境界细微,所以观想很难成就。佛悲怜众生,特别劝众生专持阿弥陀佛名号。因为称佛名号容易,坚持念念相续就能往生”这段话吗?观法虽然有十六种,修行人修习,应当从容易修行处开始。或者修如来的白毫观,或者修第十三观杂想观。至于九品的观法,不过是让人知道修行人往生的前因与后果而已,只要大概知道就可以了,不必特意去作观想啊。观想的道理,不可不知,观想的法事,且慢慢来。如果道理路数搞不清,所观的境像不明白,又心浮气躁的去修,可能会引起魔障。即使能观想出境界现前,如果心里有生出喜悦的妄念,也就是因喜悦反成了障碍,就有可能导致前功尽弃。所以《楞严经》说:“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大意是看到什么境界不在意,就是好的境界,若是在意当作佛境界,就是邪了)希望一心持名念佛,才是千稳万当的行法。待到心归于一处能够集中注意力,清净的境界自然会现前。
善导大师的观经四帖疏流传抄写的过程中错讹比较多。我在二十年前,曾经大概校对过。去年南京羊皮巷观音庵妙莲和尚要把这个校对过的本子拿去再刻印,明年应当可以出书,希望你看一看。关于“随自意三昧”,是上中下三种根性的人都可以修的,念佛人虽然不以那个为主,也不可不知。而知道了,那么念佛的菩提心更为殊胜。因为知道了行住坐卧吃饭说话,无非都是自利利他的时机啊。但须要从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吃素戒杀做起,才是真念佛人啊。(增广文钞·复崇明黄玉如书)
书摘三十一
专一念佛,本来没有一定章法,如果依照平常念佛的章程,就是五更(3~5点)起礼拜佛(拜多少自己定)后,念《阿弥陀经》一遍,《往生咒》(三遍或七遍或二十一遍)后,接着念《赞佛偈》,绕行念佛若干声,然后静坐半点钟再出声念佛若干声。再跪念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清净大海众菩萨各三遍,(若欲礼拜,先拜佛若干拜,九称菩萨,即作九拜),念《发愿文》,三皈依,这是早时功课。吃早饭后,静坐一刻钟,再念佛时,就是礼佛三拜,或多拜后,接着念“赞佛偈”,念完后,绕着念坐着念都和前面一样。只是念佛完毕,不念“发愿文”长篇文字,只念“愿生西方净土中”四句就可以了,礼拜而退。早课或两个课时,午饭后两个课时,晚课与早课一样。夜间再念一次佛,仍然是按照早饭后的章程。念完后发愿,应当念莲池大师新订的《发愿文》完毕,念三皈依。这个过程虽然有起有落,当然心中总是将一句佛号,持念不要间断。行住坐卧,穿衣吃饭,大小便利,都在心中默忆佛号。在七天中,不要起一切杂念,就像孩子忆念母亲,没有一时忘记过。口里念佛时固然是在念,歇气不念时,心中仍然是在念,只求心与佛相应(即心外无佛,佛外无心,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中除六字洪名之外,无有一切杂念,故名相应)。切不要起想见佛的心,只是除了求佛号外,没有其它念头而已。如果不明白道理,急欲见到佛,多半会招来魔障,不可不慎重。也不可太劳累,劳累过度,那么第二天就很难清爽的再做法事了。
或者每次念佛,都念《阿弥陀经》、《往生咒》,但是早起发愿,念长篇《发愿文》,晚上也是如此,其余都念“愿生西方净土中”四句就可以了。或者早起第一次念《阿弥陀经》、《往生咒》,以后只是接续念佛不断,到晚上念《发愿文》、三皈依。人在世间,不能超凡入圣、了生脱死啊,都是由于妄念的缘故。现在念佛时,就当作是已经死了还没往生这样想。在每一念中,所有世间一切情念,全都置之度外。除一句佛号外,没有一念可以抓得住。为什么能做到这样呢?因为我已经死了,所有的一切妄念,都用不著。能够这样念,必然会有大利益。如今有些知见小器的人,稍微有一点好境界,便自满自足,以为我得了三昩了,这种人,十个里面有九个都要著魔发狂。因为心念与佛是相隔离的,与魔是相合的,所以发生这种情况啊。(文钞三编·复朱仲华居士书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4 01:22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书摘三十二
念佛应该念六字(即念南无阿弥陀佛)。或者先念六字,念到快结束时再念四字。始终念四字,不太合适。因为“南无”二字,就是皈依,恭敬、顶礼、度我等意思,人们都是图快图多,所以多有念四字的。常听到有人主张专修的好处,只让人家念四字,至于发愿礼佛,认为都不必要,这完全是一个门外汉,只知道自己做功夫,不知道求佛的慈悲力加持。净土法门,以信愿行三个方面为原则,他只是在行上讲究,而行又去掉了礼佛拜佛,那个行就很难做到十分的恳切,时间久了就难免成了忽悠和浮躁空泛。希望你依照《文钞》,不要依照那个说法,他是自己发明的,不是依净土宗旨的。
众生的心,须要用种种佛法调治,譬如吃饭,须要用蔬菜辅助。只有限期打佛七的时候,可以专持一句佛号,一切经咒,都不持诵,但也不可以连礼拜发愿全都废了。除了打七以外,平时照常持诵经咒,都没有什么妨碍。修行人最怕的是自以为很高明,经常听到有资质比较好的人,见识却有偏颇。专念一句佛号还可以,废弃了礼拜发愿等,就大错大错。(文钞三编·复陈飞青居士书四)
书摘三十三
大力开启阿弥陀佛大愿轮,深入说明净土法门的缘起,就是《无量寿经》。专门阐述观想法,并开示能往生净土的因,就是十六种观法的《观无量寿佛经》。这二部经,法门广大,佛理精微。末法时期的众生都是钝根,确实很难得到利益。要想得到文字简约义理丰富,上中下三根全都含盖到,九法界众生能共同遵循,下手容易而成功率很高,用力少而得到效果快,老实专修一门,圆满成就万德,让凡夫众生的因心,顿时契合佛的果觉,不就是《佛说阿弥陀经》吗?(增广文钞·重刻佛说阿弥陀经序)
书摘三十四
《阿弥陀经》,文字简略义理丰富,普遍适应众生的根机。它的利益,无论多少劫都难讲完。所以自从佛宣说这个法门以来,过去的圣贤,人人都趋向西方净土。千经万论,处处都指归极乐世界。有缘遇到的人,希望不要错过,那就很幸运了。(文钞三编·阿弥陀经白话解释题辞)
书摘三十五
《阿弥陀经》,言语简约义理周全,最容易受持,于是古人列为日常功课,无论是禅、教、律各宗,都在晚课时读诵,是全天下的僧人俗人,没有不以净土法门为归向的。(增广文钞·阿弥陀经白话解释序)
书摘三十六
《阿弥陀经》,言语简约义理周全,容易受持。所以古人列为日常课诵,是希望家喻户晓,都沐浴佛法的恩泽啊。于是所有善知识,都各自注释,就像日月在天空正中显露,没有什么意义不显示出来,没有什么根机不摄取了。(增广文钞·阿弥陀经直解序)
书摘三十七
古人希望全世间都修净土法门,所以把《阿弥陀经》列为日课。因为它言语简约而义理丰富,实行起来简单而效果快速。宏扬佛法的大菩萨,注解赞扬这部经,从古到今,多的数不过来。要从其中选择最广大精微的,没有超过净土八祖莲池大师的《弥陀疏钞》。极其直捷要妙的,没有超过净土九祖蕅益大师的《弥陀要解》。(增广文钞·重刻弥陀略解圆中钞劝持序)
书摘三十八
如果真能受持《阿弥陀经》,那就知道知极乐世界,没有什么苦,只有众多的乐,依报正报都很庄严,还有种种功德。阿弥陀佛,现正在说法,光和寿都是无量,誓愿洪大深广。所有的上等善根人,俱会在一起,都是因为修这个信愿念佛的、多善根福德因缘妙行而生到极乐净土的。难道有不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不是因为深切信愿、持佛名号,近的结果就能登上不退的菩萨地,远的结果就能圆成佛道的吗?更何况东西南北上下六方诸佛,利益所有众生,释迦牟尼佛本师,证得无上的佛道,没有不是从这里开始,而又归极到这里的。因为一切众生,都具有佛性,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因为以佛的果地觉,作为凡夫的因地心,所以是因含概果海,果贯彻因源。净土法门的奥妙,妙到没有比这个法门更妙的,是《华严经》末后万法归宗的一著,实际是如来大畅本怀的圆满诠释啊。有缘遇到的,就是多善根因缘。(增广文钞·《西方公据》重刻序)
书摘三十九
《阿弥陀经》,是净土法门的根本法门。《普贤行愿品》,虽然广大深妙,但毕竟不是净土法门的根本法源。所以应该二经同念,决不可以只念《普贤行愿品》,不念《阿弥陀经》。只念《阿弥陀经》,不念《普贤行愿品》是可以的。只念《普贤行愿品》,不念《阿弥陀经》就不可以。《阿弥陀经》作为早晚功课持诵,或者多念也可以。决不可以不念《阿弥陀经》,而专念《普贤行愿品》,这就成了忘本的修持了。二经固然是没有高下,但对于净土行人来说,却是有主次的。是不能按平常那些大乘经典一概而论的啊。十大愿王普贤菩萨所说的利益,就是你列举的殊胜处,你认为《阿弥陀经》所得的利益,就不能和《普贤行愿品》一样的吗?(文钞三编·复胡宅梵居士书二)
书摘四十
《观无量寿佛经》这部经,是让一切凡夫圣贤,同在这一生,往生极乐世界,或快或慢,证到无生法忍,达到圆满成就佛道的大法啊。因为是圣人所以自力具足,再依仗佛力,因而证入佛法,最为直捷,所以华藏世界的海量众生,都同样发愿往生极乐世界啊。凡夫完全依仗佛的慈悲愿力,可以带业往生西方净土,就已经超凡入圣,证到不退菩萨果位,然后渐渐修下去,必然达到圆满菩提而后已。这个经的中品的修戒善世福,下品的造作众多恶业,以及五逆(杀父、杀母、出佛身血、杀阿罗汉、破和合僧)十恶(杀生、偷盗、淫欲、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嗔、痴),将要堕入地狱,由于称佛名号,就能够往生西方净土啊。这样的力量,最为洪大深广。这是由于阿阇世王,乘大愿轮,示现为恶人逆子,囚禁父母,因而有了这部经的发起。他的母亲厌离娑婆世界,愿生极乐世界,并且为未来的众生,希求往生净土的方法。世尊所以为众生说这个观想西方极乐世界依报国土,种种的庄严,正报阿弥陀佛和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相好威德,以及九品往生,有因有果的十六观法。
在《观无量寿佛经》的第八像观的开头,就说明经的宗旨:“诸佛如来,是以整个法界作为身体,是在一切众生的心想中。所以你们心想佛时,这心就是佛的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这心就作为佛,这心就是佛。所有佛的正遍知如海,是从心想生。所以应当一心系念,仔细观想阿弥陀佛。”须知把法身作为观想,道理实在是很深的。心作佛心是佛,事情本来平常,平常就不平常,很深就不深,能够圆融领悟的人,才是达人。又在第十三观,特别为低劣根机的众生,打开方便的大门,让他们观想丈六八尺的佛相。第十六观,又让恶业重的人,直称佛的名号。由于称佛名号的缘故,就得以往生极乐世界了。所以知道佛相有大小,佛身本是一体,观想不容易修,称佛名号就能获益。因此仔细想想,可以知道持名念佛一法,最为第一。末法时期的修行人,想要得到这一生决定往生极乐世界的,可以不珍惜这一持名念佛的法门吗?!(增广文钞·《观无量寿佛经善导疏》重刻序)
书摘四十一
佛在摩竭提国,灵鹫山中,说阿弥陀佛,最初在因地的时候,放弃国王出家,发起四十八大誓愿,又经过长久的劫数,依自己所发愿修行,待到福慧圆满,得成佛道。所感应的世界庄严,妙到不能形容,十方诸佛都赞叹。十方菩萨,与回小向大的声闻缘觉二乘,充满迷惑罪业的凡夫,都得以往生,受到佛的同等的慈悲护佑。就是《无量寿经》。
在摩竭提国王宫中,说修净业的三种福,十六种妙观,使一切众生,都知道“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这个道理。那么这个心作众生,这个心是众生,众生烦恼业障如海,从心想生的意义,便已明白显著了。如果能更深的明了这个意义,谁肯枉受轮回的苦。最后说明九品往生的因,希望各自能修上品莲花。就是《观无量寿佛经》。
在舍卫国给孤独园中,说西方净土的依报正报美妙佛果让众生生起信仰,劝所有听到的人,应当为求往生西方净土而发愿,又要求修行的人,执持阿弥陀佛名号以树立行。信、愿、行三资粮,为净土法门的纲宗,具足了这三法,或者是毕生执持佛的名号,已经达到一心不乱。或者是临终才听到净土法门,只称十念佛号,都能得到佛的接引,往生西方净土。就是《阿弥陀经》。
这三经,是专谈净土的经。而《阿弥陀经》,摄取各种根机的众生尤其普遍,所以禅、教、律各宗,全都奉为日常功课了。那些大乘经典,附带说极乐净土的,多得数不过来。而《楞严经·大势至念佛圆通章》,实在是对念佛法门最妙的开示。众生如果能“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的念佛,岂有不现前和未来必定见佛,近期证到圆通章,远期成就佛道的吗?所以将这篇圆通章,列在三经的后面,而以《普贤行愿品》殿在最后,这样成为净土法门的一大缘起。让所有阅读者,知道这一法,大大舒发了佛的本意,比那些靠自己的力量断惑证真去了生死的,其中难易程度哪里只是高天和深渊的差别悬殊呢?所以九法界众生同归极乐净土,十方诸佛共赞极乐净土,千种经典都阐述极乐净土,万种论典都宣说极乐净土啊。(文钞续编·《净土五经》重刊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5 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书摘四十二
追溯这个净土法门的缘起,其实是在《华严经》里。因为经里没有详细说明阿弥陀佛的因地修行果地福德、西方净土的殊胜庄严、修净土行人的修因证果,所以很多人都忽略了,不肯提倡《华严经》为净土法门的缘起。昔日释迦如来最初修成正觉,与华藏世界海的各位大菩萨,互相交流应答,说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这些因地果地的法,其中参与法会的,是已经破了无明,证了法性的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四十一阶位的法身大士。法门虽然说到十信位,但因为十信位没有破无明,未证法性,不能参与法会,何况凡夫和声闻缘觉二乘呢?到了最后一会《入法界品》(佛讲华严经有七处九会),善财童子以十信后心(将入初住位)的境界,受到文殊菩萨的指导,参访所有善知识。最初在德云比丘处,听到念佛法门,就证入初住位菩萨,成了法身大士。从此参访所有善知识,在各处都有所证悟。最后到了普贤菩萨处,得到普贤菩萨的开示,以及菩萨威神加被的法力,所证到的结果与普贤菩萨相等,与诸佛相等,就是等觉菩萨。普贤菩萨于是为善财童子说偈语,称赞如来的胜妙功德,劝勉善财童子,并与华藏世界的海量大众,共同以十大愿王的功德,一致努力,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达到圆满佛果。却并不细说阿弥陀佛的誓愿,西方净土的庄严,往生极乐世界的因果原理。因为这里的法身大士们全都知道,不必再多说了。
另外《华严经》这部经,最初翻译是在晋朝,只有六十卷。其次翻译是在唐朝武则天朝,是八十卷。两次翻译都是文字传来中国时不完整,在普贤菩萨说偈赞佛后未完而终止了(从前无纸,西域传来的经,都写在贝多树叶上。因为写起来不容易,可能有省略。树叶又用绳子穿起来,也可能有散失。传来的文字不全,大概是这个原故。如果是像今天经书钉作一本,就没有这个问题了)。到了唐朝德宗贞元十一年(公元795年),南天竺乌荼国王,进呈《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四十卷的全文。前三十九卷,就是八十卷《华严》的《入法界品》,而文字内容更加详细。第四十卷,晋朝唐朝两个译本都没有的,就是普贤菩萨称赞佛功德后,劝进往生西方净土的文字。当时清凉国师也参与翻译场,为八十卷的华严经,早已亲自编写《华严经疏钞》流通了。又特别为这一卷经,编写《别行疏》。圭峰禅师又编写《钞》,为这部经扩大阐述,又为普贤行愿品四十卷全经编写《行愿品疏》。因为经过多次波折起伏,时间太久所以失传。最近从日本传回中国,才知道这一卷经,为《华严经》的结尾。华藏世界海,净土多的无量无边,而必定以求生西方净土,为圆满佛果的行持。可知念佛求生西方净土一法,是原自《华严经》开始的。
但是因为凡夫和声闻缘觉二乘人,不能参与这个法会,没有办法了解。所以大乘方等法会上,为一切凡夫二乘,以及众多菩萨,宣说《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阿弥陀经》。让他们都知道阿弥陀佛净土的因行果德、净土的殊胜庄严、行持净土法门的人修因证果,希望一切被烦恼缠缚的凡夫,与断了见思惑的二乘人,以及破了无明惑的法身大士,同在这一生出离这个五浊恶世,登上那个九品莲花,再渐渐的修行,直到圆满菩提而后已。伟大啊,念佛求生净土的法门啊。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上成就佛道,下化导众生,有始有终,全靠这个法门。虽然想要赞扬这个法门,就是劫数穷尽也赞不完。(文钞三编·《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流通序)
书摘四十三
印度五世纪的天亲菩萨大量的造写各种佛论,宏扬阐释佛乘。又以《无量寿经》为根本宗旨,作《愿生偈论》,开示念佛五门修法,使众生最终都能得以往生。完全开显礼拜门、赞叹门、作愿门、观察门、回向门的念佛方法。通过观察门,详细说明净土庄严,如来法力,菩萨功德,凡是听到见到的,都愿意往生西方净土。南北朝时净土高僧昙鸾法师,为《往生论》撰写《注》详加解释,直接将阿弥陀佛的誓愿,天亲菩萨的本怀,彻底圆融彰显,和盘托出。如果不是深深懂得佛的心意,具有无碍的辩才,怎么能达到这种境界?(增广文钞·《往生论注》跋)
书摘四十四
你的眼病还没有痊愈,而天热没有躲避处,又赶上现在流传的疫情,这是众生共同的恶业所感招。希望劝所有的乡亲同戒杀生,念观世音圣号,使疫情得到消灭。如果能恳切志诚,决定有大效验。就是你的眼病,也会因为宣布这些话,而得到痊愈。茫茫大苦海,观音菩萨是救苦救难的人。倘若人人都志诚持诵观音菩萨,这样还有因疫情死的,天地也当换个位,日月也当倒着行了。但如果随便的默念一句二句,就想得起死回生的效果,虽然菩萨有大慈悲,也不是不肯救济,是因为那个心不真切,绝对难以感通。(文钞三编·复周伯遒居士书十四)
书摘四十五
业障很重,贪嗔太盛,身体虚弱心中不安,但只要能一心念佛,时间长了所有毛病自然可以消除。《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说:“若有众生,淫欲嗔恨愚痴太多,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就得以远离淫欲嗔恨愚痴。”念佛也是一样的。但只要尽心竭力,没有什么疑心,就没有什么求不到的。但是观世音菩萨和娑婆世界是有大因缘的。所以除了念佛以外,兼持观音菩萨名号也是可以的。或者兼持楞严、大悲等咒,也没有什么不可以。(增广文钞·复永嘉某居士书五)
书摘四十六
时下疫情流行,你妻子孩子患病,应当让他们,各各志诚念南无观世音菩萨。你如果会念大悲咒,应当加持大悲水给他们喝,自然可以痊愈,这时正是求观世音菩萨的时候啊。(文钞续编·复吴沧洲居士书三)
书摘四十七
你父亲摇头的病,有显示不能痊愈、而念佛可以痊愈的迹像,你想要完全好,也有办法。你与慧贞、以及你的妻子三人,至诚念观世音菩萨求菩萨加被,如果是真的至诚,决对可以痊愈,因为父子天性相连的原故啊。民国十年(1921),黄涵之与他的妻子吃长素。他的母亲八十一岁,劝她吃素,不开口答应,准备了素菜,就不吃菜,只吃白饭。我让他代母亲忏悔,不到一个月,他母亲就吃长素了。母子天性相连,有至诚心必有感动佛菩萨的。(文钞续编·复江有朋居士书)
书摘四十八
阁下的病,由于一向争强好胜,所以常常因生气产生病根,这是其中一方面。又因为天性聪明,所以就带有聪明人的习气,对于女色,不加节制,再加上忿怒之火,时不时发起,譬如双斧砍伐一颗孤独的树,已经危险到极点了。又采用同善社的不正确的坐法,这又成了病苦的助缘,结果种种现象,都随着而产生了。现今如果肯依照清心寡欲、摄心念佛的方法行持,久而久之,过去的业障消灭,善根增长,一切失眠、鼻梁颤动等毛病,就全都逐渐消除了。你应当先看《嘉言录》中修持方法,一句南无阿弥陀佛,绵绵密密,长时间的忆念。凡是有忿怒、淫欲、好胜、赌气等念头,偶尔要出现,就这样想:“我是念佛人,怎么可以起这种心念呢?”念头就息灭了,时间久了那么凡是一切劳神伤身的妄念,都不会产生了。整天都是被佛的不可思议功德,加持身心,敢保不须十天,就见大效。如果只是偶尔念一句两句,就想见效,那是自欺欺人。虽然也还是有功德,想要病完全好,那是决不可能。凡事都要以诚为本,难道修持可以不用心诚,就能得到去病灭苦的利益吗?又如果习气深厚,更应当专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因为菩萨救苦救难的心急切啊。(文钞续编·与胡作初居士书)
书摘四十九
现在大家都在患难中,应当为一切人说解除患难的方法,只有改过向善,尽到做人的本分,至诚恳切,称念观世音菩萨名号,是唯一无二的妙法。无论水灾火灾战争等危险,以及怨仇业障的病,医疗不好的,倘若肯依上述所说,一定会逢凶化吉,处在危难中而平安,以及怨业消灭,病不用药就痊愈了。目前的时局,危险万分,战事如果发生,全国没有一处安乐。就是战争打不到的地方,土匪的祸乱,比战火更严重。应当劝一切老幼男女,同念“南无阿弥陀佛”、及“南无观世音菩萨”,除此之外,没有别的好办法。小灾可以逢凶化吉,即使大家同归于尽,念佛的人,也可以承借佛力,或者往生西方净土,或者转生善道。千万不要认为既然不能免死,那么念佛就没有用。不懂得人能生而为人,都是由于前世所作罪福因缘,而成为投生富贵贫贱的根本。念佛的人,有信愿极乐净土,自然可以往生。即使没有信愿,也不至于堕落恶道。怎么可以不念佛,结果自误误人呢?(文钞续编·复念佛居士书)
书摘五十
念佛念观音,都能消灾免难,平时应该多念佛号,少念观音。遇有患难,应该专念观音,因为观世音菩萨的悲心非常深切,与我们这一方众生的缘分很深。但不可以见到有这种说法,就认为佛的慈悲,不如观音。须知观世音菩萨是代佛来慈悲救苦的,就是释迦佛在世时,也曾经劝苦难众生念观世音菩萨,何况我们这些凡夫呢?(文钞三编·复宁德晋居士书十五)
书摘五十一
佛法本来法法都是圆通的,如果是以志诚心受持,必有想不到的感应。但只有念佛念观音,是特别容易感通啊,而普通人没有不知观音大士救苦救难的。应当让志脱吃长素,日常礼拜持念“南无阿弥陀佛”及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圣号,必有感应。我现今为他取法名为通畅,意思是念圣号,希望过去的恶业消灭,心地通达,语言舒畅啊。早晚念佛若干,念观音若干,此外从早到晚,专念观音(无论出声念,默念,都要用耳专注的听。听的功德更大。行住坐卧,都可以念。躺卧及衣冠不整齐,手口没洗漱,都应该默念)。《楞严经》里观世音菩萨说:“我得佛心,证于究竟。能以珍宝种种供养十方如来,傍及法界六道众生。求妻得妻(求妻者,求得贤善之妻也),求子得子,求三昧得三昧,求长寿得长寿,如是乃至(如是乃至包括一切所求在内)求大涅槃得大涅槃。”所谓大涅槃,是最究竟的佛果,都可以求得到,何况其它小事,有不能得到的吗?应当发自利利他的善心。那就根据所求的人心诚度与行为的真实大小,而得到相应的感应。如果是做恶事求菩萨,那不但不得福,而且有大祸啊。凡是一切不能医治的病,都用这个念佛念菩萨的万病总治的阿伽陀药来医治吧。(文钞三编·复秉初和尚书)
书摘五十二
观音圣号,是现今众生的大依靠,应当劝一切人念观音圣号。如果是修净土法门的,在念佛之外专念观音,没有发心信愿西方净土的人就劝他专念观音,因为他的目的是为了受到观音大士的保佑而消除灾祸罢了。待到他信愿西方净土的心已生起,那么再以念佛为主,念观音为助。不过念观音求生西方净土,也是可以如愿的。(文钞三编·复周伯遒居士书十五)
书摘五十三
念阿弥陀佛,也可以作为依靠,念观音菩萨,也可以往生西方净土。但只要有诚心就有感应,怎么竟然有这种死板分别的认识呢?观音菩萨,是阿弥陀佛的法-王子,辅助阿弥陀佛,度脱众生,都是一家人的事,不是各自分别的门户。(文钞续编·复殷德增居士书)
书摘五十四
念观音菩萨求生西方净土,也可以往生西方净土,但不可以认为“何必再念阿弥陀佛”,因为观音菩萨是阿弥陀佛的辅助啊。阿弥陀佛是主,观音菩萨是次,阿弥陀佛就如国王,观音菩萨就如宰相。善于领会其中道理,就可以没有疑惑。(文钞三编·复丁普瀞居士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5 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书摘五十五
真正的念佛人,专一念佛,成佛还有多余呢!修行当然以专一为可贵啊。真正的念佛人再兼念观音,也可以作为念佛的助力,为什么呢?佛度众生,还须要观音菩萨来辅佐助行,何况我们上求下化,兼念观音菩萨,岂有不可以的道理吗?(文钞三编·复卓智立居士书三)
书摘五十六
念佛也好,念观音也好,何必多此一种无聊的计较。我因为末法时期众生苦难深重,观音菩萨的慈悲深切,所以总是劝人兼念佛和观音,以此希望众生尽快获得菩萨的慈悲加护啊。但是念佛也不是没有感通,而念佛也不是不可以兼念观音啊。专念一个和兼念两个都是可以的,佛也曾劝人念观音菩萨,所以知道没有什么妨碍啊。如果是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净土,又念药师佛求生东方净土,就不可以。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同是一回事,而观音菩萨悲深愿重,所以应当兼念观音菩萨,以此希望尽快得到感通啊。所有无意义的议论,都用不著。古人说“遵其所闻,行其所知”(听闻道理要认真对待,要去实行),这二句话,是真实修持的一面可以对照的镜子啊。观世音菩萨是过去的古佛,是阿弥陀佛的助手。念观音求生西方净土,也可以如愿,有什么不可以呢?念观音菩萨、地藏菩萨、阿弥陀佛等功德的比较,是让人发决定念佛的心,不可以有犹豫的念头而已。如果死执语言文字,不懂得其中的真实含意,就成了佛也要喊冤的事了。(文钞续编·复念佛居士书)
书摘五十七
念观音菩萨求生西方净土,有什么不可以呢?不知道《楞严经》上说过吗?“求妻得妻,求子得子,求富贵得富贵,求长寿得长寿,如是乃至求大涅槃得大涅槃。”大涅槃是成佛所证的理体,是究竟成佛都可以得到的,何况往生西方净土呢?而且观音菩萨与阿弥陀佛,都是为了度众生这一件事,有什么分别呢?但也须要早晚念佛,才算是事理圆融。没看到《大悲经》里观世音菩萨劝礼拜持咒的人,先念阿弥陀佛名号吗?(文钞三编·复传度和尚书)
书摘五十八
阿弥陀佛有四十八愿,岂有不救苦难的事?观音菩萨随机开示引导,岂有不接引往生西方净土的道理?念佛人临终亲见阿弥陀佛以及圣众亲自来接引,怎么可以这样死死的分别执著?如果真的是念佛不能念观音,那佛也不足为佛,菩萨也不足为菩萨了。往生西方净土应当以信愿为根本,如果遇到危险念观音菩萨,但有信愿命终决定能往生西方净土,或者只是专一念阿弥陀佛,有苦难也必定得解脱。古书上的记载,多的数不过来。如今对于世间尘劳就事事圆通,对于佛法修持就事事死执,不应当圆通而妄圆通,不应当执著而死执著,这就是苦海为什么总是沸腾,轮回为什么总是没有息止的原因啊。有这种见解的人,简直和幼稚小孩儿一样,这样的人,哪里值得与他多说?(文钞三编·复如岑师代友人问书)
书摘五十九
一心念佛,没有什么事办不了。而观音菩萨慈悲寻声救苦救难,正当在这极苦的时候,劝他念观音,比劝他念佛,更容易生起信心。因为佛的威神,很多人不知道,经中关于救苦救难的事,很少宣扬。观音菩萨救苦救难的事,在大乘经典中总是有宣扬,如《法华经·普门品》、《楞严经·第二十五观音耳根圆通章》、《华严经·善财参观音章》(第二十八参),《大悲经》,却是专说大悲咒,及观音菩萨救苦救难的事,《悲华经》,有说观音菩萨因地发愿救苦救难的事,其它经典中说的都很多。因为这个因缘,世上的人没有不知观音菩萨救苦救难的。在当今这个大劫难中,劝上等人(乃上等智识)念佛容易。下等人(乃下等智识)因为经中没有说到的,或者不生信心的,所以让他们念观音啊。你怎么可以把佛与菩萨的果位神通等作比较呢?须知观音菩萨与我们这个世界是有大因缘的,是在无量劫前,早已成佛很久了,名叫“正法明”,只是因为慈悲心重,不离常寂光净土(乃佛住处),垂下化身在九法界,广行救济众生,何况示现为阿弥陀佛法-王子?如同民众想求皇帝的恩泽,而去向太子求是一样的啊。念观音菩萨名号发愿求往生西方净土,也可以满愿。因为阿弥陀佛和观世音菩萨都是一样度众生,不是有区别的啊。(文钞三编·复宁德晋居士书十八)
书摘六十
凡是修持净土善业,要以坚定的志向求生西方净土为根本。而净土法门,是以信愿行三法为宗旨的。所说的“信”,必须相信我们娑婆世界的苦,苦到无法说。极乐世界的乐,乐到无法比喻。娑婆世界的苦,就是所谓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音印,与荫同,盖覆的意思)炽盛。(五阴炽盛者,是说众生在色受想行识五阴之中,起惑造业,如火一样燃烧,不能止息啊。这属于产生苦的因,前面七个苦是所招的苦果。娑婆世界的苦,虽然多的超过恒河沙,但这八苦都包括了。诸苦也都可以感受到,不细说了)。极乐世界的乐,因为身体是莲花化生,长生不死。身体是男性器质,绝没有女性形象。听不到恶道的名,何况实际真有恶道呢?因为世界是黄金为地,七种宝物镶嵌为莲池,整齐的树木参天,楼阁住在空中。想衣服就有衣服,想饭食就有饭食。凡是需要受用的东西,没有不如意的。而所有使用的东西,都是化现,不像我们这个国土,是由人力造作而产生的啊。而阿弥陀佛导师相好光明,无量无边,一见到佛的慈悲容颜,就证到无生法忍。何况还有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清净大海众菩萨聚会,各各舒展清净光明,共同宣讲妙法音声。所以虽然是烦恼具缚的凡夫,满身都是业力。只要能信愿真切,就蒙阿弥陀佛的慈悲摄受接引。一旦得到往生,那么烦恼恶业,彻底消灭,功德智慧,完全现前。能这样的信阿弥陀佛净土,可算是真信。
想要详细知道,应当熟读《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这是净土三经,专谈净土法门缘起的事理。其余大乘经典,都是捎带着说净土道理。而《华严经》一经,乃是如来初成正觉,为四十一个阶位的法身大士直接谈心性的一乘妙法。最后善财童子参访所有善知识,在证齐了所有佛果之后,普贤菩萨为他说十大愿王,让善财童子与华藏世界大海众,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此达到圆满佛果。而《观无量寿佛经》说的下品下生的众生,五逆十恶,具足了所有不善,临命终时,地狱相状出现在面前,有善知识,教他念佛,他当即受教称念阿弥陀佛名号,念不到十声,就见到化现的佛伸出手来,接引往生。《大集经》说:“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
所以可知念佛一法,是上辈圣人下辈凡夫都应共修的一条道,各种愚笨各种聪明都应通行的一个法。下手容易而成功率高,用力少而得到效果快。因为它是专门依仗佛力,所以它的利益殊胜,超越一般的途径和教理。以前古人说:“其它法门学道,就像蚂蚁爬高山。念佛往生西方净土,就如同顺水扬风帆。”可算是最恰当的形容了啊。如果想要深入研究,《阿弥陀经》有蕅益大师所著的《弥陀要解》,理和事的分析都各自达到极点,成为自从佛说这部经以来第一注解,妙到极点准确到极点。纵然是古佛再来到世上,重新注解这部经,也不能比《弥陀要解》更高啊。不可忽略《弥陀要解》,应当关注信受。《无量寿经》有隋朝的慧远法师所注的《无量寿经义疏》,释文解义,最为明白清楚。《观无量寿佛经》有善导和尚所注的《观经四帖疏》,因为只是要普遍利益上中下三根众生,所以主要是在事相上发挥议论。至于《上品上生章》后,主要发挥对专修和杂修的优劣比较,以及对西方净土生起坚固的真信,即使释迦诸佛再现身来到面前,劝舍掉这个净土法门,修别的法门,也不会稍有改变原来的志向,这可以说是净土法门修行人的指南针啊。像天台宗智者大师的《观经疏妙宗钞》,辨析妙理极其圆融,但中下根性的人,没有能得益的。所以不如观经四帖疏可以三根普被,利根钝根都受益啊。既然知道了如上所说的义理,必须依这个理真信。自己的见解达到了要这样信,即使自己的见解没达到的,也一定要这样信。仰信佛陀的话,绝不可以因为自己的凡夫见识不能了解,就产生一点点疑念,那才是“真信”啊。
既然已经生起信心,就必须“发愿”。愿出离我们这个娑婆世界,就如同监狱里的囚犯盼着出牢狱;愿往生极乐世界,就如同穷困的游子思归故乡。如果没有往生净土以前,就算是给予人天王位,也应当看成是堕落的因缘,没有一点羡慕的想法。即使是来生转女身为男身,从小就出家,一闻佛经就大悟,成为什么都懂的大总持,也要当作是绕大弯子的修行途径,没有一点贪求的心。只有愿望在临命终时,得到佛的接引,往生西方净土,得到往生后,了生脱死,超凡入圣,位居不退菩萨,证到无生法忍,再回头看那人天王位等,以及出家为僧,不知道有净土法门,修其它法门,历多少劫的辛勤劳苦,都没有办法解脱的人,就像萤火虫的光与明亮的太阳光相比,蚂蚁堆的土与泰山相比啊。可太悲哀了,可太悲哀了。所以修净土法门的人,绝不可以求来生人天福乐,以及来生出家为僧等。如果有丝毫求来生的心,便不是真信切愿,便与阿弥陀佛的誓愿分隔,不能感应道交,蒙佛接引啊。用这个不可思议的殊胜妙行,竟然去换取人天有漏(不究竟)的福因,更何况享人天福报的时候,必然会造恶业,既然造了恶业,就难逃恶报。如同把毒放到醍醐中,便能毒死人,不善用心的人,他的过错就是这样。必须彻底斩断这样的念头,才能得到净土法门所有的利益,全身受用啊。
既然有真信切愿,就必须一心一意执持“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圣号。无论行住坐卧,语默动静,穿衣吃饭,及大小便利等,总不离这六字洪名(或四字阿弥陀佛也可以)。必须要他“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佛无二,心佛一如”。如果能念佛想佛,念到极点忘记一切,心空佛现,那么在现生当中,就能亲身证到三昧,待到临终,往生上上品莲花,可算是极其用功修持的能事了啊。至于日常生活中,所有一丝一毫的善行,以及诵经礼拜种种善根,所有的功德,都回向往生西方净土。所以一切的修行法门,都是净土法门的助行,犹如堆集众多尘土而成大地,汇聚众多的河流而成大海,所以净土法门广大渊深,谁能穷尽?不过必须要发菩提心,誓愿广度众生。所有修持功德,为所有四恩(君恩,国恩,亲恩,师恩)三有(有情,有识,有缘)法界众生回向。那就如火上加油,如旱苗得雨,并与一切众生深结法缘,能迅速成就自己的大乘胜行。如果不知道这个道理,那就是凡夫和二乘(缘觉和声闻)自利的见解,虽然修的是佛法妙行,感应的果却是卑劣了。(增广文钞·与徐福贤女士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5 11:09 | 显示全部楼层
书摘六十
念佛必须收住心,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都须要字字句句,分明了了。又须要用耳专注的听,字字句句,进到心中。耳根一专注,其它五根(眼鼻舌身意)就不会乱跑了,就可以迅速达到一心不乱。大势至菩萨所说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就是这个意思啊。文殊菩萨所说的“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也是这个意思啊。切不要以为持名念佛一法浅显,就舍弃它而去修观像、观想、实相等法。因为四种念佛,只有持名最为契合众生根机。行持到一心不乱,实相妙理,全部显露,西方净土的妙境,彻底圆满的彰显。这就是持名念佛而能亲身证到实相,不作观想却能完全见到西方极乐世界。持名念佛一法,乃是进入佛法奥妙大门,成佛的捷径。今天的人教理观法,都不怎么明确,如果修观想、实相,可能会著魔,弄巧成拙,求上升反倒坠落下来。应当修易行的法门,自然会感应到妙果啊。(增广文钞·与徐福贤女士书)
书摘六十一
至于读佛经,如果想作法师,为众人宣扬佛法,应当首先看经文,其次看经的注解。如果不是精力很充足,见解超过常人,那没有不是白费心力,虚度岁月的。如果想根据自己的缘分得到实益,必须至诚恳切,清净身口意三业。或者先端正的坐一会儿,凝定身心,然后拜佛朗诵,或者只是默读,或者拜佛后端正的坐一会儿,然后打开经书。必须端身正坐,就如面对着佛的容颜,亲耳听佛的圆满音声,不敢有一点懈怠的念头,不敢起一念“这是什么那是什么”的分别,从头到尾,一直看下去,无论什么文字含义,一概不多加注意。这样读经,根性好的人,便能悟到法我二空的道理,证实相法。即使根机愚钝下劣,也可以消除业障,增长福慧。六祖惠能大师说“但看《金刚经》,即能明心见性”,指的就是这样看经啊,所以说“但”。能这样的看经,所有大乘经典,都能明心见性,岂只是《金刚经》才可以吗?如果一边看一边在分别,“这一句是什么意思”,“这一段是什么意思”,全都属于凡夫情识的妄想,凡夫的猜测思量。岂能暗暗符合佛意,圆融领悟经旨,因此业障消灭,福慧增上呢?如果知道恭敬,还能少种一点善根。倘若完全像老学究读儒家书一样,将看到他亵渎轻慢的罪,像高山那么高深渊那么深。因为善因而招来恶果,就是这一类人啊。
古人特别重视听经,因为心不能起分别的原故。如有一人出声诵经,一人在旁边,用心去听,字字句句,一定要听的分明,心很专注,不敢向外注意其它一切声音事物。如果稍微有点放纵走神,便会断绝听经,经文的含义不能贯通了。诵经的人有文字可依赖,心不大专注,也能诵得清楚。听经的人只有声音是依托,一旦放纵走神,就造成经文前后割裂。如果能这样听经,与诵经的人能至诚恭敬的功德是相等的。如果诵经的人恭敬稍差一些,那么他的功德,难与听经的人相比了啊。
今天的人视佛经就如旧纸,放经的桌案上杂物与经书乱堆。而手不清洗,口不漱洗,身体要么摇摆,腿脚要么翘起,甚至放屁抠脚,一切肆无忌惮,还想要读经求得获福灭罪?只有想要灭佛法的魔王,为他证明赞叹,认为他活泼圆融,深深契合大乘佛法不执著的妙道。真实修行的佛子见了,只有黯然神伤,潸然泪下,感叹他是魔的眷属横行无忌,无可奈何啊。有智慧的人诵经,豁然大悟,不知不觉的入定,哪里有用分别心所能得到的东西呢?一位古德写《法华经》,一心专注,结果念到极点一切都忘了,直到天黑定了,还在依旧写。侍者进来,说:“天已黑了,怎么还写呢?”说完马上就伸手不见五指了。这样的读经,与参禅看话头,持咒念佛,都是一样的专心致志。至于用力用的久了,自然会有某一天豁然贯通的好处啊。
明朝雪峤圆信禅师,宁波府城人,没文化不识字。中年出家,苦下功夫参究,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他的苦行确实是别人难以做到的。时间久了就大彻大悟,随口所说的话,又妙又契合禅机,还是不识字,不能写。再久一点就会识字了,又久一点就能手笔纵横,居然是一个大写家。这些利益,都是从不用意识分别专心精研参究中来的,读经的人也应当以此作为榜样。这位老禅师的语录,已经载入《乾隆大藏经》。谭埽庵当时是位有名的进士,皈依到老禅师座下,为老禅师制作介绍修行事迹的道行碑,碑文有一万多字。读经时,绝不可以起分别心,自然妄念潜伏不露,天性真觉开发显现。
如果想研究佛法义理,或者翻阅佛经的注解,应当另外定一个时间,专门研究。研究的时候,虽不像读的时候那么严肃,也不可以完全没有恭敬心,不过比读的时候稍稍舒缓一些。没有能够业障消除智慧大开,还须以读为主,研究只是略略附带。否则整日整年的,总是在研究,纵然是研究得如拨云见月,开门见山一样,也只是口头上的功夫。对于身心性命,生死分上,毫不相关。腊月三十日到来(比喻临终),肯定是一丝一毫也用不著。如果能按前面所说的读经,必定业障消除智慧大开。身见边见邪见三种情见,理当归到什么都没有的乡间去了。如果不是这样读经,不但三种情见,未必没有,恐怕因为过去世的业力,引起邪见,不信因果,以及杀盗淫妄种种烦恼,都接连不断的兴起,如大火一样的燃烧,却还以为是大乘行人,一切无碍。于是借六祖“心平何劳持戒”的话,而所有的戒都破了当作不破这样以为是真持戒了。太难了啊!修行最难的是得真法啊。所以佛和祖师们,主张修净土法门。因为依靠佛的慈力,制伏业力,才不能再发起现前啊。
应当以念佛为主要,读经为辅助。如《法华经》,《楞严经》,《华严经》,《涅槃经》,《金刚经》,《圆觉经》等。或者专读其中一经,或者六部经,一一轮番阅读,都没有什么不可以。而阅读的方法,绝不可以不依照我的说法,而随随便便,导致佛法不可思议的利益,由于肆无忌惮,并且分别妄想的情识而失掉了,岂不可悲啊?
我过去以为你与师㲀已经能够彻底信向净土法门,直到发现你问徐君要那些稿子。原来你又要持咒,又要研究戒学,因为密咒功德,净土法门中没有这些内容,你就心中荡漾,毫无主见。你是何等根机,而想要法法都通达吗?你急切忙乱,时间一久就可能导致心理失控。我对徐君说,请他极力开示你,以尽到法门师友的情谊。师㲀认为密宗大大小小,都可以获得解脱,净土宗没这样的效益。怎么没看见五逆十恶的罪人,临终时地狱现前,念佛几声,就获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呢?又怎么不看看《华严经》证到了所有佛果的等觉菩萨,还要以十大愿王回向往生西方净土,以此达到圆满佛果呢?如果以为有胜过这个法门的,就想废这个法门修那个法门,为什么不体会佛祖千经万论殷勤叮咛的最真实的意思呢?实事求是说,大乘法门,法法圆妙,但是因为根机有生熟,缘分有浅深,所以才导致效益有难得与易得啊。
善导大师,是阿弥陀佛的化身。他所示现的专修持名念佛,是怕念佛修行人心志不坚定,被其它法门教师吸引走了。依次叙述了小乘阿罗汉初、二、三、四果圣人,以及大乘菩萨阶位十住、十行、十向、十地、等觉菩萨,最后十方诸佛,尽虚空、遍法界,现身放光,来劝念佛修行人放弃净土法门,来说殊胜妙法,念佛修行人也不肯接受。因为最初发愿专修净土法门,不敢违背这个誓愿。善导和尚,早就知道后人是这山望着那山高,没有固定的见识,所以才这样说,为了让那些犹豫不决到处羡慕的人死掉狂妄偷心。谁知以善导为师的人,都不依从善导的法,那依从的人,结果就不多见了。难道不是往世恶业所造成的,使得最契理契机的法,当面错过,而去作“无禅无净土”不知死往何处去的,无依无靠的轮回中人吗?哀痛啊!(增广文钞·复永嘉某居士书五)
书摘六十二
居士应当以研究大乘经论、领悟到佛法最圆顿的奥妙为先导,信愿持名念佛求生西方净土为正行。至于凭心做事,就恐怕有过错也不知道,消掉福报也不察觉。应当详细阅读《安士全书》,及《法苑珠林》,自然大事小事,知道该做不该做,心心念念,不会随便妄想啊。如果还怕不能监督自己,就按照孚佑帝君吕洞宾的“功过格”实实在在去做,那么超凡入圣,断除烦惑证悟真心,在整个中国,应该推举先生为第一了。“功过格”是明朝云谷禅师传授给袁了凡的,千万不要以为它啰嗦麻烦而藐视它。(增广文钞·复邓新安居士书)
书摘六十三
看经的人有的是为了种善根,有的是为了开知见,有的是为了作功课等等不同。为了种善根,那么三藏经典都是一样的,不分彼此。为了开知见,那就可以选取容易明白的而且契合根机的。为了作功课,那就专心受持一种二种经,至诚恳切,一直的看下去,看明白也不管它,看不明白也不管它,看时间久了,就会业力消除智慧大开,障碍消除福德崇高啊。(文钞三编·复周智茂居士书三)
书摘六十四
倘若有富余的精力,那些大乘经典,不妨随意受持读诵,应当以专心受持为根本,且不要急着想把“弄明白经典的义理”当作正事了。果然能志诚到极点,教理自然会透彻。如果先要透彻,不从志诚持诵入手,就算是透彻了也没有实际意义,何况绝对是很难透彻的呢?(增广文钞·复周智茂居士书)
书摘六十五
依靠自己的力量解脱生死那是很难的,依仗佛的力量解脱生死那就容易了。又因为末法时期的众生,根机陋劣。所以特别开启净土法门,希望上中下三等根性,都同等蒙受佛法利益,都同登不退菩萨果位。世间有些好高务胜的人,不观察时机合不合适,总是以多半不容易契悟的法,教人修习。他的用意虽然也很好,但只重视教而不重视机缘,结果是用力也多,而得到益处很少啊。(增广文钞·复永嘉某居士书八)
书摘六十六
念佛法门,愚钝的人还能修。律、教、禅,智高的人也难通晓。怎么说这个法门统领其它法门呢?要明白这个道理,必须深明佛力和自力的大小优劣,那一切疑惑,顿时如冰消雪化了。要知道佛与众生,心性虽然是一样的,如果论力量,那是天地悬殊了。因为众生具足无量烦恼恶业,功德智慧,不能显现。佛是具足无量功德智慧,而烦恼恶业,彻底清净没有啊。佛与众生,迷悟不同,所以两种力量,优劣明显不同。律、教、禅,都是靠自力解脱生死。所以经历长久的大劫,还是难以出离轮回。念佛法门,全靠赖佛力又兼自力,解脱生死。所以这一生结束,就登上不退菩萨的果位了。(增广文钞·净土问答并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5 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书摘六十七
佛知道所有众生只靠自力解脱生死的难度,所以在一切法门之外,特别开启了念佛求生西方净土这一法门。只要能真切信愿西方净土,就是五逆(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十恶(杀、盗、淫、妄、两舌、恶口、绮语、贪、嗔、痴)的极重罪人,临命终时,地狱恶相现前。有善知识教他念佛,如果能念佛十声,或只有几声,或只一声,也能得到佛的慈力,接引往生。何况那种修行世间善法,不作坏事的人呢?如果精进修行清净佛法,有很深的禅定力,那么往生极乐世界的品位更高,见到佛听到佛讲法最快。即使是大彻大悟,断烦恼证真如的人,也须要回向往生西方净土,以此达到圆满证悟法身,快速成就佛果。而其它的法门,小法是大根性人不须修,大法是小根性人不能修。唯有这个净土法门,上中下三根全部含盖,利根钝根全部包收。上等的如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不能超出其外。下等的如五逆十恶,有可能落入无间地狱的人,也可以预先进入其中。假使佛不开启这个法门,那么末法众生,想要当生就了生脱死,那绝对没有希望啊。然而这个法门如此的广大,而它的修法又极其简易。由于这个原故,不是过去世有净土善根的人,便难以确信无疑。不但凡夫不信,二乘(缘觉声闻)还多有怀疑。不但二乘不信,未证法身的权位菩萨,也还有疑惑。唯有证法身的大乘深位菩萨,才能彻底了解,深信无疑。所以如果能对这个法门生起很深的信心的,虽然是烦恼很重的凡夫,他的种子根性已超过二乘人之上了。比如太子刚生下来,就比群臣贵重。虽然他的才德还没建立起来,因为是仗着大王的力量,才感应到这样的福报。修净土法门的人,也是这样。(增广文钞·与陈锡周居士书)
书摘六十八
本来诸佛是为了一件大事的因缘,出现在世间。所谓大事的因缘,无非是要让众生明白觉悟到佛的知见,直接成佛而已。只因众生的根性不一样,所以如来的教法就有万种不同。于是一代大教门,随众生根机演说。法门虽然浩荡如尘沙那么多。而行持的人依教修持,彻底回归本源,都能证悟心就是自性。然而在尘沙那么多的法门中,要找到具体能修,全部彰显心性,上中下三根都含盖,利根钝根全包收;上上根的人不能超出这个范围,下下根的人也可以达到这个门槛;高超一切禅教律,统摄一切禅教律;下手容易而成功率高,用力少而得效快,对末法众生又最有利,直接出离我们这个五浊恶世的,没有比净土持名念佛更殊胜超绝啊。就像这句话说的“九界众生离了这个法,向上不能圆成佛道。十方诸佛舍去这个法,向下不能普利群生”。所以千种的佛经万种的祖论,处处都是指归西方净土,往昔的圣贤过去的大德,人人都是趋向极乐世界。就像群星围绕北斗,万条河水向东流啊。
居士你既然深信念佛。如果没有了解净土法门的常识,又不广泛阅读净土经论,那么真信切愿,从哪里生起来?纵然能执持念佛名号,只因不求出离世间,就成了人天因果福报,享受痴福,因为福报造恶业,继续沉沦恶道。倘若方向又不正,落入邪见,那么善因反招恶果,人天福报,也不可得,无间地狱极苦,一大长劫也难出来。比如在大海中,既没有导师,又没有指南,漂流在狂波巨浪中,茫茫无边不知往哪里去,虽然能撑船摇浆,岂能逃脱沉入大海的命运?
我缺乏学问,也不特别懂什么。只有对净土念佛一法,很有些迫切向往。受你的诚意感动,现在将净土经论中最迫切要紧的略说一二,每一处标明大意。如果能够归向净土法门而深求奥妙,那么心领神会,自然有得意到手舞足蹈的时候,远远胜过我的唠叨不休啊。(增广文钞·与福建刘廷诚居士书)
书摘六十九
你问什么经最好,不知道一切大乘经都好,你能每部经都受持读诵吗?既然不能都受持读诵,那么长久受持《金刚经》、《心经》、《阿弥陀经》、《大悲咒》,都没有不好。但是必须要志诚恭敬,那功德才很大。否则也可能有功德,也可能有罪过。因为心不虔诚,就导致亵渎经典啊。又必须以念“南无阿弥陀佛”,作为一整天常修不间断的功课。那么因如来的万德洪名,熏修自己业识染污的心,很久很久,自然可以心与佛契合、心与道契合了啊。(文钞三编·复叶沚芬居士书二)
书摘七十
大觉悟的世尊,所说的一切大乘显宗密宗至尊佛经,道理都是根本唯心,符合实相的,经历三世(前世今世后世)而不会改变,所有十界(地狱法界、饿鬼法界、畜生法界、阿修罗法界、人法界、天法界、声闻法界、缘觉法界、佛法界)都要遵守。回归源头复兴本体,是诸佛的导师;拔除苦恼给与欢乐,是众生的慈父。如果能竭尽诚心恭敬,礼诵受持,那么自己和他人都能得到殊胜的利益,人间和非人间共同沐浴佛恩的光泽。就像如意宝珠,又像无尽藏宝,永远取不完,永远用不尽,随着心的所求显现,而完全满足愿望。《楞严经》所说的“求妻得妻,求子得子,求三昧得三昧,求长寿得长寿,如是乃至求大涅槃得大涅槃”。至于大涅槃,是最究竟的佛才有的果德,如果按佛本来的意思,全部经典的真正用意,实在是应该如此。但因众生的志愿太狭隘低劣,并且达到的诚心也不够,不能直接契入经典的深义,所以随顺众生的心念,满足众生的所愿。倘若过去善根深厚的人,就很快明了自己的本性,彻底证到唯心的本质,破除烦惑而直接趋入菩提,圆满福慧而速成觉悟的大道,获得领会经典的全部利益,大大舒畅如来的原本真实心意啊。比如雨下来万物都受滋润,花草树木共同繁荣,大树就可以遮云蔽日,小树就可以增长尺寸。道体本来只有一个真如,利益是随心念而有优劣差别,然而善根只要种下,佛果最终会成就,纵然不能立刻获得巨大利益,也必定因此度脱生死。听到涂了毒的鼓声(比喻佛法),远近的人都会死(比喻烦恼),吃一点点金刚,决定不会消化(比喻佛种子)。“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为了引领众生入佛门,先用各种欲望引导众生)”这句话,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增广文钞·持经利益随心论)
书摘七十一
礼拜时出现的种种震动,以及黑暗中精光流露,都是因为紧张过度。以后礼诵,只要志诚恳切就可以了,不必过度紧张。应该心里常常向下想,或者想像在莲花座上坐着,而且只想所坐的莲花,绝不要多想自己的身体在莲花上,慢慢这种虚浮习气,就消失没有了。因为这种现相,多半属于浮躁妄动所引起的,还没有开始用真工夫,就急于想成就,不知好歹都认为是工夫,那就著魔发狂了。但有好境界也不生欢喜,恶境界也不生恐怖。恐怖的话邪魔必定有机可乘,欢喜就必定先失掉正气。你是轻狂小子,所以现在有这个相。闭上眼睛也是病的原因,以后只要不东张西望,千万不要闭眼。平常念佛,决不可以太过急,急就伤气,伤气就会出现震动。也不可过慢,过慢气接不住,也会伤气。
《普贤行愿品》,《观音普门品》,《金刚经》,都可以受持。或每天各持一遍,或每天持一种,相互交替轮换。《楞严咒》,学不学都随意。须要知道的是无论诵经持咒,都是以恭敬至诚为主。都是以普遍的为了四恩(父母恩众生恩三宝恩国土恩)三有(欲界有情色界有情无色界有情),法界众生,回向西方净土,那么这个利益就太大了。如果像世间无知的人,事事为己,那他的利益随不好的心力而下劣啊。比如一盏油灯,点燃百千盏油灯,这第一盏灯的光明没有减损,如果不点燃别的灯,它的光也不会增大与长久,回向的时候应当知道这个意思。不但是为自己父母恩人是这样,就是怨家也是这样,才能够上契合佛心,下结众生缘而化解众生怨。
你母亲能吃素吗?千万不要用血肉供奉母亲,为了尽孝,割他人的肉来行孝,是大逆不道的,何况杀害生命呢?自己也应该戒杀吃素。如果认为在生意场中交际有不方便,这是口腹贪肉的心没忘。如果不贪图美味,那么青菜咸莱一二种,人家能不允许你吃吗?你所说妄语的事,不要一概而论。如果无关紧要,说妄语就还不算大过。如果有关系,耽误别人的事,就坚决不可以。戒妄语重的都做不到,轻的又何必特别做呢?所以知道什么叫“妄”,完全是从妄心中发出来的原故啊。(文钞三编·复杨慎予居士书)
书摘七十二
应当以完全约束六根(眼耳鼻舌身意),纯净念佛相继不断,来达到一心不乱,为主要的方法。在没有得到一心不乱前,绝不可以有见到佛显现的念头。能得一心不乱,那就是心与道合,心与佛合,那时想见就可以见到了,不见也没有什么挂碍。倘若急想见佛,心中妄念纷飞,想见佛的念头,凝固在胸中,就成了修行的大心病了。长久下去,就会产生很多怨亲债主,乘你的浮躁妄想,来现作佛身,企望有机会报复过去的怨仇。自己心里没有正见,完全充满魔的气氛,一见假佛便生欢喜,从此魔就深入到心腑,着魔发狂,虽有活佛,也没有办法救你了。但只要能一心一意,哪里须要预先见不见佛,达到一心不乱后,自然知道是怎么回事。见不到佛工夫也能上进,见到了更加息止妄心专修,绝没有误会这回事,只有提高进步的益处。
世间不明理的人,稍微有一点修持,就生起非分的想法。比如打磨镜子,灰尘污垢如果擦尽,光泽一定显露出来,照天照地都可以。如果不认真用力去磨,却希望发光,满是污垢污秽的镜子,还有光亮,那属于妖光,不是镜子的自然光亮啊。我担心你不善于用心,可能导致自己失掉善利,退失别人的信心,所以又补充书信啊。(增广文钞·复永嘉周群铮居士书)
书摘七十三
念佛时出现发光,属于魔境。我着急写信给他,劝他不要当回事,慢慢就自己止息了。倘若以为这个是圣境现前,那将来恐怕招致魔鬼附体,着魔发狂,不可救药。这是因为我们从无量劫以来,所结下的怨家业障,无量无边,它们想来报仇报怨,由于念佛人有念佛修持的力量,它们不能直接就报。但因为他想好境界,他的怨家业障就现出那种好境界,使他起欢喜心,以为我修行功夫到家了,或以为我已经成圣道了。于是这个妄念越来越坚固,就失掉了正念,魔鬼就钻入了他的心窍,他就发颠发狂,佛也不能救他了。世上有不少用功修行,发颠发狂的人,都是因为自己不知道在息除妄想、摄心正念上用功,常常都是还没用功,便想成圣。由于整天就是妄想着圣境这个事,如喝毒药一样,昏乱无知,什么天翻地覆,神奇鬼怪,其实都是自己妄心所感召的魔鬼起的作用啊。
应当教他一心念佛,除了“南无阿弥陀佛”名号之外,一概不许心生其它念头。自然如万里长空云消雾散,天上的太阳就显露出来了。至于一心念佛的利益,与狂妄心想见好境界的祸害,我的《文钞》中都多次说过。请你将我这封信抄给他寄去,还必须要让他一定按我说的,不要把现在出现的境界当回事。以后再发现,也不生欢喜,也不生恐惧,那么境界自然就消失了。就像贼进入家里,把贼认做自家人,也受伤害,知道是贼而过于恐怖,也受伤害。如果不欢喜不害怕,全都不理会,它就没有立脚的地方了啊。(文钞三编·复陈士牧居士书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5 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书摘七十四
你所说的甚深利益,不必要在境界感通上求,应当在往生西方净土的信念上认定,才不会辜负这一番佛法僧三宝加被的深恩啊。钟英的宿世善根固然很深,但智慧没开。夜半念佛,见到一位金甲神,害怕是魔来试探,就不敢继续念了,怎么无知到这种程度呢?凡是念佛人,只要是至诚恳切,一心正念,绝不会妄想见佛见境界之类的事。因为心如果归到专一不乱了,见佛见境界,都不至于随便生起欢喜,不见佛不见境界,也没有什么欠缺。心没有归到专一,急着想要见佛见境界。不要说所见的是魔境,就是真的佛境,因为心妄生欢喜,于是得到一点点就很满足,结果退失和懒惰了,就是受损(谓生欢喜退惰)不受益啊。应当以至诚念佛为正事,不要存有见佛见境界的心。
倘若正在念佛时,或者会有忽然显现佛像及菩萨天神等像。只要心存正念,不生起执著,知道所见的像,是唯心所现,虽然是清清楚楚地显现,实际上不是真实的东西。因为心很清净的原故,现出这样的景象,就如水很清净,月影便清楚的映现,毫无奇特。完全不要生起夸耀张扬欢喜的心,更加专一自己的心,认真念佛。能够这样的话,别说佛境显现有利益,就是魔境显现也有利益,为什么呢?因为不执著,心能归一清净。佛现前心就更清净,魔现前心也因为清净不执著,魔没有办法干扰,心更加清净,道业自然增进。
现今是偶然有所见,就产生畏惧,不敢念佛,他的心已经失掉正念。幸好不是魔来出现,倘若是魔来出现,由于不敢念佛的原故,就可能让魔进入他的心窍,使他著魔发狂,丧失正念。他怎么不知好歹,到了这种程度?害怕是魔现的话,正应该认真恳切念佛,那个魔自然没有容身的地方。就如光明来了阴暗自然不存在了,正来了邪自然消灭,哪里还有怕魔现而不敢念佛呢?幸好不是魔,如果是魔,那就是完全授权给魔,自己有对治的方法,全都不用,那就是任魔随便干扰啊,可悲可悲!
念佛偶尔生起悲感,也是好处,但不可以总是想有这样的感觉。如果心里常想有这种感觉,那就必定会著魔,而不可救药了。应该让心清净,没有什么东西在心中,因这个清净心念佛,自然没有一切境界。即使有魔境,我以如空的心,不生惊惧念佛,魔必定自然消失。(文钞三编·复陈士牧居士书六)
书摘七十五
接到来信,知道你发大菩提心,誓证念佛三昧,定期闭关,希望这样达到圆满大愿。我看了非常欢喜,所谓最后的训言,我怎么敢当?只是我怎么可以不把我的真诚完全奉献出来呢?虽然本来知道座下你用不着我的这种啰嗦,但一般朋友之间的交往,是贫是富各尽本分,那智者和愚者的交流怎么就不是这样呢?我只是尽到真诚就可以了,不计较别人用不用得着啊。我暗自认为座下你这样的心,确实属于不可思议。
但是在闭关中用功,应当以专一精进不变为主,心果然能得专一,自然有不可思议的感通。在没有专一之前,切不可用浮躁妄动的心先求感通。达到一心之后,定有感通,有感通心就更精进专一。所谓明镜立在台子上,遇到形相就映照,镜里镜外各种样子,与我镜子有什么关系?心没有专一而急切求感通,那么这个求感通的心,就是修道的第一大障碍。何况以浮躁妄动的心特别企盼感通,可能会引起魔事出现,破坏清净心。
大势至菩萨说:“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我大胆为座下推荐这话吧。(增广文钞·复弘一法师书)
书摘七十六
念佛一法,大约有四种,所谓持名念佛、观像念佛、观想念佛、实相念佛。这四法中,只有持名念佛一法,统摄各种根机的众生最普遍,下手最容易,不会引起魔事。如果想修观法,必须熟读《观无量寿佛经》,深知这个心可以作佛,这个心就是佛,以及心净佛就显现,境界不是从外来的,完全是心的显现,不生起执著,既然不执著,那境界就更深妙,心更精进专一。能够这样,那么观想的利益,可就不是一点点。如果观境界不熟悉,佛理思路不清楚,以浮躁妄动的心,急切想要境界出现,这完全是妄想,与佛与心,都是不相应的,也埋下了魔胎。因为凭这种妄想见境界,心就更加浮躁妄动,必然招惹多生多世的怨家,来现出境界。既然最初学佛的目的不对,怎么能知道那是魔业所现?于是大生欢喜,心绪不能安宁,那么魔已附体,丧心病狂,纵然是活佛现身救度,也没有办法啊。所以必须衡量自己的根性,不要只是好高好胜,结果是求利益反而受损失啊。善导和尚说:“末法众生,神识飞扬,心粗境细,观难成就。是以大圣悲怜,特劝专持名号。以称名易故,相续即生。”确实是恐怕有人不善于用心,结果落入魔境啊。那么应该自己详细审思,加上志诚恳切,也是消除浮躁妄想魔境的一个妙法啊。并且应该竭尽心力去实行,就很幸运了。(增广文钞·复吴希真居士书一)
书摘七十七
接到来信,知道你每天诵读精进勤恳,我欣慰无比。你所说的“黑影”,不是佛菩萨的影子,也不是怨家对头所现的影子。佛菩萨既然要现影,必然是清楚明了能看见面目等。如果是怨家,应当表现它可畏的样子。这个影子可能是过去世有缘的孤魂,希望借助念佛诵经的力量,得以超生善道吧。应当在课诵完回向后,再专门为它回向,劝它消除恶业,增长善根,依靠佛的慈力,往生西方净土,那才是对它有益,才不辜负现影的一番苦衷。另外凡是修行人,要心有主张,见到好的境界,不产生欢喜,见到不好的境界,不产生畏惧。能有这样的心态,那么所见的境界,都可以作辅助修道的缘,否则,都成了障碍修道的缘。再有凡是修行人,都应该“以至诚恭敬为本,以慈悲谦逊为怀”。心中所想,身体所做,虽然不能完全与佛相应,也必须努力勤勉,以达到不违背佛心佛行,那就可以说是真修行人,真佛弟子了。(文钞续编·复杨佛典居士书)
书摘七十八
你说的听到空中有清磬的声音,是静到极点所现,后来知道是牙齿和舌头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并不是外面的环境发生的。从这一点应该知道了,才不至于生起一种希奇玄妙的想法,因此生起自负傲慢的心,那就不是得到利益的地方啊。你所说耳根会发声音,净土经典不太提倡,因为净土法门,它的要点是在于信愿行等,你说的这等境界,是用功人自己发生的各别境界,善知识怎么可以事先到处张扬?如果张扬出去那是得益的人少,受损的人多。如胡女士的《自知录》一样,专门表示看到遇到的境界,实际上这些境界,还是想像出来的,她是要借这些东西扩大她的名声,所以特意做出这种不思议境界。假使我不阻止,那不知要印多少万,吸引人落入魔境啊?(文钞三编·复何慧昭居士书一)
书摘七十九
近来修行的人,着魔的很多,都是由于浮躁妄想的心,希望殊胜的境界出现。不要说那境界是魔,即使那境界真的是殊胜境界,一产生贪著欢喜等心,就是受损不受益了,何况那样的境界未必真的是殊胜境界呢?倘若有的人有涵养,没有浮躁妄想的心,没有贪著心,见到各种境界,等于没有见到,既不发生欢喜贪著,又不发生恐怖惊疑,别说殊胜境界现前有益,就是魔境现前也是有益的,为什么呢?因为不被魔转变,就能上进的原故。这种话我不常对别人说,因为你有这种事,所以我不得不说啊。你最初礼拜佛所见到的菩萨像不可靠,如果是真的,就不会因为对它念《观无量寿佛经》却不相应而消失。然而你因此信心更加增强,也是修行的好因缘,所以不应该常想见到幻像,只要志诚礼拜就可以了,这样才没有其他忧虑。
临睡觉时眼前出现白光,以及拜佛见佛好像是悬立在虚空中,虽然属于好境界,也不可贪心执著,以后不再企望见到,应当不会重现。观察你的根性,好像是过去世曾经修习禅定的,所以才多次有这样的幻相出现吧。明朝官员虞淳熙在浙江天目山高峰闭死关静修,时间久了,于是有预知能力,能预知天气的阴晴、世人的祸福。他本是归依净土宗八祖莲池大师的,大师听到他的事,寄书信去严厉斥责,认为他落入魔网,后来就不知结果了。所以须要知道学佛人,要识大体,否则得点小利益必受大损失。不要说这种境界,就是真得了神通,都必须置之度外,才可以得到漏尽通,如果一贪心执著,就难以再上进,或者退失堕落,不可不知。(增广文钞·复何慧昭居士书)
书摘八十
想要得到真实利益,应当按佛菩萨祖师所说的去修行,决定会得到真实利益。古时大德教别人,只为别人说用功的方法。有谁将自己所见的境界,搬出来显示给别人呢?远公大师为净土宗初祖,直到临终时见佛来接引,才与弟子说:“我已经三次看到圣相,今天再次见到,我要往生了。”如果论远公的身份,比胡女士高出的,哪里只是高天和深渊的差别?又哪里只是三次看到圣相,就没有别的一点好境界呢?然而如果到了心空境寂时,又哪里还有什么境界?所谓“心佛相应,心佛双亡。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四相不存,过去现在未来三心不可得。虽然没有念而常在念,就是有念而没有能念的心,与所念的佛”,这里有什么境界?如果念到这里,不妨碍西方净土的清净境界,彻底全部彰显。但由于妄念寂灭情识消亡,所以在这里更能得益,决不会生起大欢喜,误认为是什么感应的消息,结果著魔发狂。倘若没有达到一心不乱时,心中念念想着境界,这个境界出现,肯定会遭受灾祸。《楞严经》说:“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这还不是浮燥妄心所感应的魔境界,而一产生欢喜,认为是证到圣果,就成魔子了。何况最初就是以魔心所感应的魔境界为佛境界呢?(文钞三编·复李少垣居士书二)
书摘八十一
魔境界、胜境界的分别,在于与经教是不是相符合。果真是圣境界,令人一见,心地当下就清净,没有一点浮躁妄想执著的心。如果是魔境界,那么心就不清净,便会生起执著浮躁妄想等心。再说佛光虽然极其明亮,但不刺眼,如果光亮刺眼,便不是真佛。佛出现了就用“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的道理判断,它就更明显。魔出现了用这个道理判断,它就隐藏消失了,这个是勘验判断真伪的冶炼大洪炉啊。夜间见到白光,以及虚空清白等境界,是心很清净时所显现,你怎么可以用“法界一相、寂照不二”来自比?这样自比,就成了把凡夫随便当作圣人了,那罪过可不是一点点。你说是二句经文,我没见到出处在哪里,可能也是过去生中记忆的文字,未必就是经中的文字吧。修净土法门的人,不把种种境界当作什么事,所以也没有什么境界发生。如果心中专想见什么境界,那境界就多了,倘若不善于控制心,可能就会受损害,不可不知。(增广文钞·复何慧昭居士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30 15:15 , Processed in 0.171437 second(s), 19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