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497|回复: 2

[慧律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十番显见第二十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2-15 13: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慧律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十番显见 第二十七
圆瑛法汇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十番显见
2007.9.15——2008.3.9 文殊讲堂
第二十七张DVD
经文,[复次,阿难,此见又复缘明有见?缘暗有见?缘空有见?缘塞有见?阿难,若缘空有,应不见塞;若缘塞有,应不见空;如是乃至缘明、缘暗,同于空、塞。]
注释:[此见又复缘明有见]:[缘],在此也是当及物动词,义为:以……为缘(而有)。此言:这个见性是以明相为缘而有能见之性吗?上面的[因],是主要的条件,此处的[缘],是次要的条件,为助缘。然而因与缘必须都具足、和合,才能令法生起。这一段经文,跟前面那一段经文就差很多,你要对照一下,诸位先翻开492页,先对照经文,说:[佛言:汝言[因缘],吾复问汝:汝今因见,见性现前,有了见性,所以见性现前。此见为复因明有见?因暗有见?在这里注意那个[因]字,这一段都是一个[因]。因空有见?因塞有见?阿难,若因明有,应不见暗;如因暗有,应不见明;如是乃至因空、因塞,同于明暗。]那么,翻过来这一段,就是用[缘]字:[复次,阿难,此见又复缘明有见?用这个[缘]字:缘暗有见?缘空有见?缘塞有见?阿难,若缘空有,应不见塞;若缘塞有,应不见空;如是乃至缘明、缘暗,同于空、塞。]
义贯:佛言:[复次,阿难,此]能[见]之性[又复]为[缘]于[明]相,意思就是(以明相为其生起之缘)。这样看,看不太来,这生起[见性]之缘,那就是说:喔!原来用明相为生起见性之缘。就是假设说:见性借着明相之缘才存在的话,这一句就是这个意思。而[有]能[见]之功能呢?还是[缘]于[暗]相(以暗相为其生起之缘)而[有]能[见]之功能?还是[缘]于[空]相(以空相为其生起之缘)而[有]能[见]之功能?还是[缘]于[塞]相(以塞相为其生起之缘)而[有]能[见]之功能?
[阿难,若]见性是[缘]于[空]相(以空相为其生起之缘)而[有]能见之功的话,则当空相之生缘灭去时,见性应跟着缘灭而灭;生起之缘没有了,灭掉的时候,所以,这个生缘就是生起之缘。当这个空相的生起之缘灭去的时候,那么见性应跟着缘灭而灭去,因为它是借重明相才存在的;或者是借重空相才存在的。若见性随缘灭而灭,这个灭就是不复存在了。就是见性如果随着缘灭而失去了见性,就是这个意思。则当塞相现前时,因为见性已经没有,不存在了,灭就是已不复存在了。以见性已灭,[应不]再能[见塞]相,然而事实不然,今于空相灭去,塞相生起之时,仍然见塞;说:空来见空,塞来见塞,见性无关于空、塞。由此知能见之性并未随空相之缘灭去而灭去——因而可知、空相实非见性生起之缘。这里的空相是虚空的意思。故见性非缘空而有。[若]见性是[缘]于[塞] 相而[有],这个塞是对空,空是通达,塞是阻塞。若见性是缘于塞相而有,(以塞相为生起见性之缘而存在),就是在塞相才能见性的话,则塞相之生缘灭去时候,见性应随之而灭;见性既随塞缘而灭,则空相现前时,[应不]再能[见空]相(其理同前);[如是乃至]说见性是[缘]于[明]相、或[缘]于[暗]相(以暗相为生缘),凡此,皆[同于]以[空]相、[塞]相为生缘一样,是不能成立的。
因此可知,见性非是以所见之空或者是塞相、明暗等相为主因。主因就是:为主要生起见性之因,意思就是说:见性无关于明、暗、空、塞,这些空、塞、明、暗,不是生起见性的主因,或助缘而生。为什么?它是独立存在的,见性独立存在,无关于虚空,无关于塞相,无关于明相,无关于暗相,叫做迥脱根尘,灵光独耀,就是这个意思。亦不随之而灭——能见之性是离一切生灭之缘而仍有自体性的,这一句就是:离尘有自体性,佛陀发现了什么?就是发现了这个:离尘有自体性。那我们随着尘有意识心,而这个意识心却是妄。如果是我们的如来藏性,无关于尘现前或者是尘灭去,都不相关。其性非是依外相之因、缘而有,或随外相之因、缘而无。诸位!这一句话最大的含义是什么?幸福、快乐,要开发来自于心灵的深处,这样得到的般若智慧的知足感,那一种幸福跟美满,就会变成永恒。
我们今天借重着外在的一些假相,来得到所谓的快乐,或者是知足,或者是幸福,那么,这种东西是很容易失去的。世间人拼了老命要追求幸福跟快乐,而且他是永远找不到;佛法却发现,真正的幸福跟快乐,来自一颗般若的心、来自一颗安详的心、来自一颗明因识果的心,了解说:种善因才能得乐果、种恶因一定得苦果,他会守住这个因果的法则,在追求快乐的当中,更能守住他快乐的原则,这个是站在渐次第的角度说。所以,法亦顿亦渐,顿就是你必须悟到万法不可得,缘生就是无生,一切法本自无生,这样顿悟、契入。你要进入佛的领域,必须放下所有的次第跟善巧方便,一悟就入如来地。可是,不坏事相的渐次因果,渐次因果就是要慢慢来,就像播种、插秧、施肥、阳光,慢慢我们才有收成,一点都快不了,证悟了无生,可是,不坏事相,他就必须对任何事情、任何的次第不能间断,他必须负起责任。因此了解佛法的人,他无论在理、无论在事,都非常的圆融,也非常的圆满,理不坏事,事也不坏理。 
诠论:阿难在说[因缘]时,是把[因]、[缘]合起来说,而实际上[因]与[缘]是有差别的:亲者为[因],疏者为[缘];主要条件为[因],次要条件为[缘]。现在也是这样,你有一颗想要成佛的因、想要修行的因,师父就在旁边做你的缘、同参道友在旁边做你的缘。所以,二个条件都很重要,但是,最重要的,还是你要有一颗成佛的心、坚定的心,才有办法,要不然,亲朋好友、善知识也没办法的!故佛在破斥时,则将因与缘分开来破,因而显示见性之性为本自具足。本自具足就是,幸福,我们可以从自性当中去开采,不需要假借外缘起。非从外得,亦不随外缘而生、而住、而异、而灭。因此一切外境,皆非见性之因或缘。为什么要学佛?就是生命要自己作主,快乐从心性中发。为什么要学佛?就是幸福不需要别人施舍、快乐也不需要别人给予,我们的本性就充满了幸福、快乐跟安详,不需要任何人给予,他就能过解脱自在的日子。因为因缘是生灭法,而见性本具,不用再生,故不待因而生,不依缘而有——见性若再依缘有生,则成头上安头。所以说:灵光独耀,迥脱根尘,就是我们的见性。
经文:[当知如是精觉妙明,非因非缘,亦非自然,非不自然,无非、不非,无是、非是;离一切相,即一切法。]
我先解释一遍:当知我们的精觉妙明之本性,绝对不依外在的因,也不依外在的缘;更不是外道所说的自然;非不自然,但是,因为它本自具足,也不能说它不是自然存在的。如来藏性清净的本性,彻底的绝对空性,当他拥有大般若智慧,开悟、成佛的时候,里面没有所谓的非,也无所谓的不非;里面也不能立一个是,更不能立一个非是。为什么?离一切相,即一切法,离即同时,注意看这二个字:离一切相,同时,[即]就是当下,当下就是一切智慧般若之法。所以,它这个重点,就是在离的当下就是即;即的当下就是离,这就是佛法的奥妙。
注释:[非因非缘]:本性非依外因而有,亦非依外缘而生;若依外[因、缘]而生,则是依他起性,也就是借重条件存在的,叫做依他起性。然而本性非依他起性,是故非因缘生法。所以,因缘生法就是一定会生灭。又,以依他起性即是生灭性,也就是万法都是败坏之相,佛法,一念之间必须总观,才能得到究竟解脱,然本性实不生灭,故本性非属于任何外因外缘之所能造作。[亦非自然]:本性亦非自然性之[自生自灭];又本性虽一切众生共有,然众生迷而不能觉悟;而欲证悟此本有之性,亦须要有善知识指示及自修行之因缘,而非无因无缘[自然]能证得,故说[亦非自然]。也就是你要开采这个本自的觉性,要假借种种的因缘。[非不自然]:而本性本具,非属造作,故非不自然。
[无非、不非,无是、非是]:无非、无不非,无是、无非是。这个[无]字要贯用下来。此即言,本性乃[离四句、绝百非]。初学佛法看到这个,实在是无法理解的,离四句、绝百非,简单讲就是离一切相,离语言相、离文字相、离一切心缘相,就是这个意思。绝百非就是讲什么统统不对,禅宗讲的:说似一物即不中,讲见性是个什么东西,它就不对,它既不是长短方圆,也不是青黄赤白,它统统不是!说似一物即不中。非言语思议、世间戏论可得。[离一切相,即一切法]:佛法不即不离的道理能参得透,万法就尽通。
底下这一句看注解,可是非常重要的:若离一切依于妄情计度之妄相,问题就出在这个地方,妄情计度之妄相,即是一切法之本相。这世间法,谁会教你这个啊?每一个人都教你执着啊!谁会教你说:一切都是妄情、都是计度?简单讲就是说:这个世间发生什么事情,不用太在乎,因为它一定会败坏,学佛就是神经不要太敏感,这样就会解脱了!你什么都会过敏的话;过敏性体质还有办法吃药,你那个过敏性的心灵,你要吃什么药呢?什么都很过敏,那你怎么修行呢?那痛苦没有办法停止的。
义贯:佛言:[当知如是]见[精]本[觉]本[妙]圆[明]之性,本如来藏妙真如性,[非]依外[因,非]依外[缘]而有,意思就是说:它独立存在的,无关于这一些的。因此你一个人活得解脱、活得自在,是谁都没办法剥夺的,这个就是世尊给我们人类最了不起的遗产!有一句话,好好的冷静一下,假设说:上苍能够赐给我们礼物,那么,你认为什么礼物最好?你有没有想过?上苍赐给我们最好的礼物就是不再让我们来娑婆世界转世投胎,这个就是最好的礼物!什么礼物都不要,你没有来转世、没有来投胎,苦就停止了!你要最好的礼物,它也是会败坏的。
有佛法跟没有佛法是差很多的,我以前在看美国片的时候,美国在这个公路的旁边,在等不到车子的时候,她又一个人在走路的时候,等不到车,你看那个影片,她就会把那只腿伸出来,因为影片常常这样演啊!这是没有学佛的时候,会觉得:喔!那一只大腿很漂亮!所以,她伸出来,车子就会停了,还要配乐!如果你把那只腿锯下来的时候,放起来放七天,锯下来,放七天、再放十四天,那只腿要送给你,你就吓死了,你不敢要的!当有般若智慧的时候,他就能够照破这个假相上的迷惑,虽然我们没有办法一下子断掉所有的执着,但是至少不会迷惑到不可自拔。学佛,他痛苦就会慢慢一直减少,那个执着,他就会慢慢的远离。也不会像世间人,说迷到不可自拔,有的人突不破,就去自蔱,学佛以后,他那个抗压性就会愈来愈强,很能接受世间种种的变化。
来到这个娑婆世界,你要有个心理准备,这个无常的世间,它骤然会突然种种的变化,一下子回去,你爸爸死了,这个你就是心理要有准备啊!人好好的,咦?出国没有回来!身体本来很健康,突然医生宣布说:癌症末期!来到这个娑婆世界,你一定要有那个很勇敢,去面对骤然、突然来的那种迅雷不及掩耳的噩耗,你才有办法活得心安、安详、解脱,没有随时随地准备这种骤然来的无常,还不能算是一个有智慧的佛弟子。[亦非自然]无因无缘而自生自灭;[非不自然],以其性本具,非属造作;其性与相[无非]、亦无[不非、无是]、亦无[非是],究竟离四句,绝百非。若[离一切]妄情计度之[相,即]是[一切法]之本相。
诠论:此为如来总破一切情执:若离一切情执,真如本性即自显发:一、[非因缘、非自然],此为破凡夫与外道之情执;以凡夫执[因缘],就我们平常讲的:因缘生因缘灭,凡夫还没有证空,总是认为这个是因缘法。外道计[自然],若离此凡夫外道二计执,即离凡夫、外道所行境界。二、[非不因缘、非不自然],此为破二乘之法执,以二乘已证人空,法执犹在;若离法执,即超二乘所行境界,入菩萨境界。非不因缘、非不自然,是什么意思?也就是说:不能说:它不是因缘法;也就是说:它就是因缘法。非不自然,也不能说:它不是自然,因为本性具足,自然存在,所以,它本来就是自然。可是,佛讲的这个自然,是透过因缘的修行,发现这本自其然的妙性,不是外道那种卡了一层无明的自然,完全不同的境界。三、[无非不非、无是非是],此为破权教菩萨之微细法执,而入于究竟实相的境界。因此,佛意为:不但因缘、自然(正邪二因)要离;非因缘、非自然也要离;非不因缘、非不自然也要离;无非不非、无是非是亦离。至于离无所离,即诸情荡尽,法法皆真。
诸位!他讲来讲去就是讲离;这一句也是多的。所以,讲了愈多,那个离,有时候愈来愈搞混了,放下就是!所以,禅宗,它是整个佛教的灵魂,当相即道,见处即真,你看!讲得多么的简短有力,不必像说这个教下的,搞来搞去,一直讲要离,还是不能离啊!禅宗的心法如果不懂,佛法的精要就没有办法掌握。什么是禅?佛的心就是禅,佛的心都不能理解,是没办法修行的!又,[离一切相]为显[空如来藏],以离一切相即得诸法空相。六祖讲:万法无有真,离假一切真,离一切相就是离一切假相。[即一切法],为显[不空如来藏],不空如来藏就是大用现前。以诸法相虽空,但并非没有真如之体,依体就可以起用。万德具足。于此之中,[离]时便是[即],[即]时便是[离],离即不二,即是显[空不空如来藏]。
又,[离一切相],即是妙奢摩他之空观;[即一切法],即是妙三摩之假观;离即不二,即是妙禅那之中观。诸位!把它列为空观、假观、中观,那个是祖师的慈悲,为了让你渐次第的理解。真正的观是一观也没有,有能观,它就变成有所观。所以,这个都是为了破除众生的迷执,方便说:有空观、有假观、有中观;六祖那一句不是很清楚吗?本来无一物,这本来无一物,那有能止所止、能观所观?哪来的空、假、中?无一物,哪里是空?哪里是假?哪里是中?无一物就是绝对的空。绝对的空,不立空、假、中,三观若成,便成就首楞严大定,是为了解说次第方便,只好这样讲。一切事究竟坚固,断三烦恼,就是见思烦恼(见思惑)、尘沙烦恼(尘沙惑)、根本烦恼(根本无明);证三菩提,就是真性菩提、实智菩提、方便菩提;是即本经之宗旨。
经文:[汝今云何于中措心,以诸世间戏论名相而得分别?如以手掌撮摩虚空,只益自劳,虚空云何随汝执捉?]
注释:[措心]:[措],置也,举也,用也。[以诸世间戏论名相而得分别]:世间的戏论名相,为什么把[名相]上面加一个[戏论]呢?佛有一个定义:凡事无益于生死的,统统名为戏论;不能断烦恼、了生死的,统统叫做戏论,世间的学问,差不多都是这样比较多,当然世间的知识性的东西,也帮助我们很多,包括物理、科学、化学,这个是不可以否定的;医学对人类的贡献,我们要生存,就必需靠这些了。所以,世间的戏论名相是指[是因缘、非因缘、亦是因缘亦非因缘、非是因缘非非因缘]及[是自然、非自然、亦是自然亦非自然、非是自然非非自然]等四句之说,这些言说,以佛观之,皆是戏论,类如近世所谓[大脑的游戏]。成观法师这句话写得很好,都无实义。大脑的游戏,师父现在加强一个更深一层的定义,叫做观念的游戏,也就是观念,全部都是观念,无益于解脱,大脑的游戏就是观念的游戏而已。用这些戏论的名相,怎能如实了知妙明的真性呢?充其量不过增加一些妄想分别而已。
又,宗门所言[四句]者,以现代符号逻辑之横式表示之,即是:(1)正A是对的;(2)负A是对的;(3)正A及负A两者皆对(双亦);(4)正A及负A两者皆非(双非)。[如以手掌撮摩虚空]:[撮摩],捉摸。 
义贯:佛言:阿难,此精觉妙明真性,清净寂灭,[汝今云何于]其[中措心]举念,[以诸世间]之[戏论]之[名相,而]欲[得分别]妙明之真性?换句话说:用观念、假相、名相,是永远没有办法证入真实境。换另外一个角度说:修行是真实的内证功夫,没有任何的言说、语言、音声、文字,没有!要亲证到佛性,妙明的真性才能显得出来。[如]人[以手掌]欲[撮摩]捉取[虚空],然虚空之相,实不可捉持,是故[只]增[益]妄[自劳]累,而无所获——[虚空云何]可[随汝]之[执捉] ?同理可知,以世间的戏论名相,如何能捕捉、触及妙明的真性呢?
只研读经典的人、看经典的人,如果碰到事情,一样跟众生迷执、搁不下、放不下,那跟没有看经典是一样的。诸位!语言、文字是真实境的,你今天为什么来听经闻法?就是为了究竟解脱,你才来听经闻法的。所以,这个听经闻法,要更向上一层的提升,才能对得起自己的灵性,千万不能像世间人迷惑颠倒,死执不放,放不下,贪嗔痴无法熄灭,等于跟不看经典没什么两样!佛法不是叫你来做学问的;佛法是叫你来亲证如来寂灭的境界,弄清楚这一点啊!不能把佛法当作是学术来研讨,那是学者啊;把佛法亲证、悟入、契入,这个才是祖师,祖师的伟大就是在这个地方!学者可以把佛法讲得头头是道;但是,碰到争执的时候,学者就比人家执着得更严重了,甚至更会批判对方了!为什么?可以口诛、可以笔伐,他讲的这个语言、文字美得不得了,但是,是通达内在里面的烦恼,不是解脱的人的心境。反而那个书读得少的,确实真的做得到内证的功夫,他也没有流利的口才,也没有犀利的文笔;但是,他有真实解脱的心境,难能可贵啊!佛法的可贵处就在这个地方,无关于学历,无关于身分,无关于权位,只要你肯放下,幸福就到来,快乐就在你的心中生根、发芽。学佛弟子,某些东西是要坚持的,要坚持深信因果;要坚持放下,那万法就是莫可奈你何,想要烦恼也很难!
第10.显示见性离见
离见就是离一切的知见,就是禅宗讲的:动念即乖,你只要有所见,就会头上安头,清净自性本自有所见,此见无能见、无所见,千万不要自心取自心。那么,离见,为什么见呢?它就是头上安头,如果见性安一个见,就是头上安头;见性离见,清净自性里面就是本来面目,不需要安任何的意识型态、观念。所以,我们要了解,见性就是绝对,在这里所谓绝对是佛的境界,它是离见第一义谛。第一义谛有二种:一个是离缘第一义谛;一个是离见第一义谛,现在讲到:显示见性离见,是最究竟,要让你成佛的!所以,这一辈子
要能够把《楞严经》弄通,种下这个究竟菩提的种子,这个无量劫来的法身慧命,终将受益,功不唐捐。
经文:[阿难白佛言:世尊,必妙觉性非因非缘,世尊云何常与比丘宣说:见性具四种缘,所谓因空、因明、因心、因眼?是义云何?]
注释:[见性具四种缘]:依小乘说,则四缘成见:有心、眼、空(有距离)、明(光线)。然佛只是说,若具备这四种缘,便能成就[见](有所见)这件事,而并未说这四缘能生出能见之性;但阿难仍以为能见之性为从这四缘中生出来的。而佛之意为:能见之性本有,若根境相接,根就是内,内根外境。如果根境这样看得不是很熟,就加二个字:根就是内根;境就是外境,叫做根境,内根外境相接,就接触了。内外四缘和合之时,便能有所见(看见东西——所谓[成见]),这与阿难所错解的[见性为四缘所生],差得太远了。阿难所谓的见,是指看得到东西;而佛现在讲的见性,是超越一切外缘的。[因空、因明、因心、因眼]:[空],空间,亦即距离;作为能生识的[空间]之缘,不能太近或太远;太近太远都看不到。[明],即光明,光源,要有足够的光才能见。[心],即识,这里指本识,阿赖耶。[眼],即眼根。
义贯:[阿难白佛言:世尊,必]此[妙]明能[觉]之见[性],如世尊方才所说,[非因非缘]所生,[世尊云何]以前[常与]诸[比丘宣说]:能[见]之[性]须[具]足[四种缘,所谓因空]间、[因]光[明、因心]识、[因眼]根;[是义]理[云何]与如今所说的不一样?因为如来方才说见性非从因缘而有。 
诠论:依小乘说为四缘成见生于眼识,而大乘唯识则为九缘成见:根(眼根)、境(外境)、空(距离)、明(光线)、作意(动念,遍行心所之一,五遍行心所里面的作意)、分别依(依据第六意识)、染净依(依据第七意识)、种子依(表示我们有无量的潜能)、根本依(第八意识)。
每一个人的潜能都不一样,有的人上辈子已经书读很多了,这一辈子来投胎转世以后,他从幼稚园、读小学统统第一名,读到大学,念台大还是第一名,他就是有那个读书的种子!有的人他就没有办法,爸爸是医生,妈妈是大学教授,生了一个儿子,不管花多少钱请多好的家庭教师,钱拿了跑去撞球,snooker,每次成绩都是最后一名!所以,以前人家在讲笑话:有一个人也是念小学,乡下,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都第一名,毕业十几种奖品,因为全校只有他一个,因为乡村,没有人要念!你知道吗?他毕业的时候,领十几种奖,校长也给奖、老师也给奖、家长会会长也给奖品,反正他一个人统统得啦!这个不是很会念书的。后来这个学校也解散了。如果我们今天讲《楞严经》,也剩下一个,阿弥陀佛!称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以后就:下课!马上就结束了,只剩下一个!
经文:[佛言:阿难,我说世间诸因缘相,非第一义。]
你看!就是世尊讲因缘相,注意喔!世尊从生灭的角度来发挥,只是迫不得已的,众生根器不够,所以,非究竟第一义谛,你看!到那个时候,佛就告诉:要成佛,必须进入究竟第一义谛。
义贯:[佛言:阿难,我]往昔为小乘人[说]一切[世间]诸法乃[诸因缘]所生之[相],是为权法,为遮斥外道断灭善根之无因无缘之自然之说,故是权教,并[非第一义]谛之理。因此不可以把权教误为实教,第一义谛,讲第一义谛就是实教,开权显实嘛,不再用任何的方便。
诠论:如《大智度论》所言,佛说二谛:一为真谛,二为俗谛。而真谛中又分为了义(第一义谛)以及不了义(权教)。俗谛之说,是为了方便摄引世俗众生,令得渐渐长养善根,故随顺世俗而说,例如佛亦教在家人修五戒、十善、修福等生天、人之法,生天,或继续转世成人,令离三恶道。真谛是为了真正发心修行的人而说的。但发心修行之人,根智有大小,为中小根智之人,佛即为开示权教,指示化城,此等诸法虽不了义,然而根智不足,亦不堪能摄受如来真实大fa。若为大根众生,如来即为之开示第一义谛了义之法,令达究竟。四依止里面讲: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依义不依语,这个就是告诉你:修学佛道要依大乘最究竟了义之教,才能成佛。所以,如来在此即说出了如来真正的本意,这种开示是很稀有的,除了在第一义谛了义经中,此外极少看得到。
经文:[阿难,吾复问汝:诸世间人说:‘我能见’,云何名见?云何不见?阿难言:世人因于日、月、灯光,见种种相,名之为见;若复无此三种光明,则不能见。阿难,若无明时名不见者,应不见暗!若必见暗,此但无明,云何无见?阿难,若在暗时,不见明故,名为不见;今在明时,不见暗相,还名不见?如是二相俱名不见。若复二相自相陵夺,非汝见性于中暂无;如是则知二俱名见。云何不见?]
我先解释一下,这一段很多人看不太懂:阿难!我现在问你:一切世间人说:我能够看得到东西。云何名见?为什么?怎么样才算是看得见呢?云何不见?在哪一种情形又叫做看不到呢?阿难言:世间人因为有日光、月光、灯光,见种种相,我们就称它能见,就是看得到东西。若复没有这日、月、灯光三种光明,我们就说:看不到东西。阿难,若无明时名为不见,这个[无明]就是没有光线,不是那个无明。如果没有光线时,我们就称为看不到,那么,反过来,也应当看不到暗啊!因为它没有光线的时候,你就称它看不到,那现在是连暗你也看不到才对啊;可是,事实不然,当我们失去光线的时候,我们也可以见到暗。
若必见暗,如果你眼睛确实也可以看到暗,只是没有光,此但无明,这个只是没有光线而已啊,云何无见?怎么可以说他看不到呢?因为见明也是见,见暗还是见啊,见明、见暗统统叫做见,统统叫做看得到啊!阿难,如果在暗的时候不能见明,我们就说这样叫做不见;现在有光线的时候,我们也是不见到暗啊,还是不见啊,也是看不到暗啊!还名不见,这样子二种情形,统统叫做不见,看不到,在明的时候不见暗;在暗的时候不见什么?不见明,二个角度统统叫做不见啊!
若复二相自相陵夺,如果这二种只是暂时的,明来暗现,暗来明去,这个只是二种相互相倾夺而已,非汝见性于中暂无,不关你的见性说在那一刹那暂时没有,明、暗无关于见性。所以,非汝见性于中暂无,并不是指你的见性在那一刹那暂时没有,如是则知二俱名见。因此我们要了解,见明也是见,见暗还是见,云何不见?为什么你讲不见呢?
所以说:这个如果不消文释义的话,也看不懂。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5 13:15 | 显示全部楼层
续-《●[慧律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十番显见 第二十七》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注释:[云何名见?云何不见?]:怎么叫作[见]?怎么叫作[不见],没有见到?[若无明时名不见者,应不见暗]:如果没有日、月、灯三种光明时,你就把它称为“不能见”的话,那么就应该连暗相也看不到,事实不然,我们把所有的灯光关掉,可以看到暗啊!连暗也看不到,才能称为真正[不能见]。现在暗看得到啊,明来见明,暗来见暗,无关于见性,统统能见啊![若必见暗,此但无明,云何无见]:如果没有日月等光明时,一定还是可以见到暗相,因此那只能说是没有光明,怎能说是[没有见]呢?因为只是没有光线而已啊!不坏见性啊!
[如是二相俱名不见]:这么说来,不见明及不见暗两种相,应该都称为[不见]才对,而不应只有[不见明]才称为[不见]。[若复二相自相陵夺,非汝见性于中暂无]:[陵],侵陵。[夺],递夺,取代。如果是明与暗两种尘相在互相嬗(嬗〈动〉①本义:缓。)递取代,而现出有[明来暗去]、[暗来明往]之相,如此则是外尘在来跟去,而你的见性却是一直都在的,并没有于明暗之嬗代之中,暂时变为没有了,而成为[不见]。[如是则知二俱名见]:如是观察,则知唯明暗有来去,见性并无来去;见性于[明]来之时[见明],[暗]来之时[见暗],所以不论是明相现前,或暗相现前,两种情况之下,都能有所见,都称为[见]。
这问题出在哪里?问题是出在全世界的人都是这样认为:把光线灯光关掉,他就说不见,见明才叫做见,见暗不算见。要把见到物他称为叫做见到、能见;要见到暗呢?他就不算,因为看不到东西啊;那只是看不到东西,没有光线而已啊,见性继续在作用,为什么?见暗啊!这句话重点在哪里?意思就是说:当你眼睛睁开的时候,你也不要受外在差别相所蛊惑;当你眼睛闭上的时候,你内心里面也没有恐惧感,因为眼睛睁开的明,跟闭上眼睛的暗,或者是没有光线的暗处,你清净自性一样可以作得了主的,无需恐惧的。睁开眼睛不必分别;没有光线的时候,也不需要恐惧,因为无关于明、暗。简单讲就是:但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就是这个含义,它的后面隐含的意思就是这个。[云何不见]:这么看来,见暗之时怎么可以说是[不见]呢?
义贯:佛言:[阿难,吾复问汝]:当[诸世间人说:我能见]时,[云何]得[名]为[见]?又[云何]称为[不见]呢?[阿难言:世人因于日、月、灯]称为三种[光]之缘,而能[见种种相,名之为见;若复无此三种光明]之缘,前境全黑,不能分辨种种物象,[则]名为[不能见]。这个是普天下,大家所共同接受的观念。佛言:[阿难,若无]光[明时]即[名]为[不见者],则亦[应不]能[见暗]境![若]无光明时而仍[必]能[见]到[暗]境者,[此]情况[但]是[无]光[明,云何]可说是[无见]呢?若真无见,则应连暗境也不能见,才称为无见。[阿难,若在]黑[暗]中[时],以[不]能[见]到[明]相[故],你就[名]之[为不见]的话;反之,[今]若[在]光[明]之[时],则定[不]能再[见]到[暗相]了,这时是否[还名]为[不见]?按照你的说法,则[如是]不见暗与不见明[二相]应[俱名]为[不见]才对;如此,则世间人便没有能说[我能见]的时候了!因为明来的时候,你见不到暗;暗来的时候,你也不见明,二个统统不能见,所以,世间人说:我能见。就永远不可能了![若复]了知明与暗[二]种尘[相]只是在[自相]侵[陵]递[夺],而现有明来暗去、暗来明去等相,并[非汝]之[见性于]其[中]间[暂]时变[无],而成不见;[如是]观察[则知]明时见明,暗来见暗,于此[二]境现前之时,[俱名]为[见,云何]复说见暗之时即名为[不见]?
诠论:在这里所牵涉到的,是最基本的概念,也是一切凡夫最基本共有的计执:认为明时见物才叫作[见],暗时见暗就不叫[见],就称为[不见]或[不能见]。这不只是凡夫为然,连二乘及大乘权教菩萨也是这么认为。现在佛讲的首楞严大定就不是这样,超越一切凡夫、外道、二乘、权教菩萨,究竟要让众生成佛的!二乘法中,四缘成见:心、眼、空、明,一定要有[明],就是一定要有光线,才能成见。大乘唯识九缘亦有[明](光线)之一缘。这些都是权教之法,非了义教。若依了义,则无[明]与[暗]之分别,了义就是究竟,了义就是用本性修行,开采不生不灭,初发心即成等正觉的修行法,就是依了义教,就无所谓的明跟暗的分别。
俱名为见:明来见明,暗来见暗,所以,无关于见性。见性恒常,无来无去,我们的见性一直存在,不会用的时候,它就失去。不依外缘而称有无,不但不依明缘,且四缘俱不依,茕茕独立——此是第一义谛。若得如是现前知见,方知见性离根尘识、不依他有,诸位!这个根、尘、识,在禅宗里面讲,统统叫做尘,尘自生灭,自性不动,这个就是十八界统统空,无一法不空。大悟,悟到什么?悟到无所得,念念消归自性,归无所得,它就是在告诉你:没有六根、没有六尘、没有六识,《心经》里面讲: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耳鼻舌身意,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这个不是讲得很清楚吗?三六一十八统统空,只存如来藏性。因此要了解,所有的宗派,统统要叫你成佛;不要讲到成佛那么遥远,你这一辈子能够听到大乘佛法一句、一字,或者是一语,都会终身受用的!所以,这个见性是离根尘识,不依他有。
是故本自圆成,注意这四个字:本自圆成,那你为什么要让它变成缺陷呢?就是一直动执着的念头;息灭贪嗔痴,名为沙门。什么叫做出家?息灭贪嗔痴。那么,换句话说:换另外一个角度说:不息灭这个贪嗔痴,这个有违佛的教化。因此出家人他的重点就是降伏自我,没有贪嗔痴;在家居士呢?有能力的可以达到这个,但是,听经闻法,任何一句他也很受用,因为这个贪嗔痴,不论出家、在家,他都有。因此,学佛的目标定了以后,就了解:喔!我们本自圆成的清净自性,体用恒常。在这里,体即不生灭,用即不可思议,叫做体用恒常,非暂有无。不是暂时的有或者是无,暂时有,那不是真的有;暂时无,也不是真的无。我们现在体用不出来,而这个用是思议、是生灭法、是语言、是文字、是争执、是斗争,所以,我们那个不思议的业用、不思议的妙用,用不出来,不证悟到如如不动的本体,则没有妙用,体用是一如的,体用是不二的,依体起用,摄用归体,体用不二,体用一如,这个是非常重要的思想!
那个打破无明烦恼、打破所知的障碍,是很重要的!我们因为有烦恼障,不能证得涅槃;我们因为有所知障,所以,不能证得菩提。烦恼是什么?就是妄执这个四大为我,所以,每天就是为了这个色身,衣食住行,他就一直烦恼,玩了全世界,还是烦恼!所知障就是后天所学习的,叫做所知,所知道的反而变成一种障碍,因为菩提是无知,无所不知;而你有知就是知见立知。所以,我们从出生,他就是一直学习。悟了以后,所有的学习变成很好的工具,他心境一如,可是,他书读得多,可是妙用现前,妙语如珠。如果我跟师妈二个人都是大彻大悟,假设说啦,你请谁讲经呢?当然请我啰!因为我书读得多啰,善于表达。悟了也能讲,他懂得心体;可是,后天所学习的知识,他少。所以,你作一个法师,如果你也懂得物理、懂得科学、懂得美妙的语言,善于形容,有自信心,有知识性,就很容易折服听经闻法的众生。如果你一上台就说:念佛!不念佛就是业障!那底下问说:我为什么要念佛?你说:你念佛就好了,问那么多做什么?你也不能服人家,要你讲出一个,又讲不出所以然,因为书读得又少!讲起来的时候,人家信徒还没生气,我们做法师的就先气得脸红脖子粗!因为他问太多了!这里就可以看到,语言、文字、知识很重要,佛法没有一样不是重要。
经文:[是故阿难,汝今当知:见明之时,见非是明;见暗之时,见非是暗;见空之时,见非是空;见塞之时,见非是塞;四义成就。汝复应知: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云何复说因缘、自然,及和合相?]
师父先解释一遍:说:是故阿难,汝今应当知道,在见明相的时候,见性绝对不是明相;当见到暗的时候,这个见性绝对不是暗相;当见虚空之时,见性也绝对无关于虚空,也绝对不是虚空;见塞相之时,见性也无关于塞,这非明、非暗、非空、非塞,独立存在的见性,四义:这四义就是:非明、非暗、非空、非塞,这四种义理很清楚了,成就了离缘第一义谛,离开了这些外缘,无关于明、暗、空、塞这些外缘。更进一步的是离见第一义谛,就是我们十番显见的最后一番:显示见性离见。汝复应知,你现在更应当知道;底下有二种解释,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当真见见到了妄见之时,真见绝对不是妄见。见犹离见,就是真见是离开一切妄见的,是一切妄见所不能及的,这个就是一种解释。
另外一种解释:见见之时就是:当修行人以观行力而照见了见性的这个时候,就是我们亲见到见性之时;所以,第一个[见]是亲见;第二个[见]就是见性。当我们亲见到见性之时,见非是见,就是:此所见到的,犹非是真正的见性。所以,第一个就是:我们所见到的,见非是见就是:我们所见到的,仍然不是真正的见性。见犹离见,见不能及,意思就是:真正的见性犹且离于能见,叫做见犹离见,真正的见性离于能见,及一切见所不能及的。所以,见性是离见,离于能见、所见,无有能所,只要能够离能所,就叫做真见,所以,见犹离见,见不能及。汝复应知,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云何复说因缘、自然,及和合相?哪里更可以说是一时方便,对二乘人、凡夫讲的因缘法?或者是更谈到什么外道的自然?还讲什么和合相、不和合相?这个和合相,底下一定会有一个不和合相,这经文就少掉这几个字:以及和合相与非和合相?
注释:[见明之时,见非是明]:当你见到明相之境的时候,此能见之性并非是所见的明相。莫把[所见之尘]当作是[能见之性],否则即是[以六尘缘影为自心相]。这句话什么意思?用照相机,以前的底片就是这样子,就是一照的时候:啪!这个照一棵树,一棵树的影像留在哪里?留在底片,这底片表示我们的意识心,我们看到照相机一照,一座山照在摄影机里面,摄影机底片,这个就是六尘缘影为自心相。把外在的缘起的假相,当作是:这个就是真实相,这问题就是出在这个地方。所以,我们心灵所缘的,其实是不实在的,所以,每一分、每一秒他都在错觉;我们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对生命当中有一种期待,引颈期盼,希望嫁一个好先生;希望更有钱;希望有房地产,而不知道这些都是如梦幻泡影的。可是,我们又是人,活在这个世间,又不得不去面对,这个就有许多的无奈!底下说[以六尘缘影为自心相],所以,我们把缘起的东西看来,就变成自己心所显相的东西,我们看到的就是底片的假相,而认为那个是真的,不知道那个是心,以心缘心的假相。
[四义成就]:[四义]即见精离于四缘(明、暗、空、塞)的道理,亦即:见性离缘,因而成就了离缘之第一义谛。[见见之时,见非是见]:当修行人以观行力而得照见[见性]之时,此所见者犹非是真正的见性。[见犹离见,见不能及]:真正的见性犹且离于能见,乃一切见所不能及:见性离见,离于能见、所见,无有能所——若离能所,而朗朗鉴照,斯则真见。诸位!没有亲证到这种功夫,究竟解脱的,不管讲到死去活来,他都不知道这个是什么,他仍然会把它化作一种观念、意识心想像,把如来的亲证的真实境,化作一种语言、文字、观念来言说、来描绘;也没办法,讲只能这样讲,要契入就得看功夫了!不能停留在语言、文字相;可是,要讲经,它就是这样啊,只好假借这个语言、文字的桥梁,契入真如实相的如来藏性,否则没有办法,没有一个善巧方便,也没办法入啊!
[云何复说因缘、自然,及和合相]:若了妙明之见性是离于能见、所见,那你还说什么见性是由于因缘而有(二乘、大乘权教菩萨境界、乃至初学佛法的,都认为这个是因缘)、或自然而有、无因无缘(外道境界),或和合一相(凡夫境界)呢?此“和合一相”即《金刚经》所说之一合相。诸位!这个一合相、和合一相,有事跟理来讲;而《金刚经》里面真正一合相是不可说,是讲得很清楚了,真正的一合相,那就是绝对心性,无所不合。这一合相就是:把这个元素凑起来,譬如说:我这个色身,这个事相的一合相;把这个讲堂,钢筋、混凝土凑合起来,这个一合相,一栋建筑物,这一合相,这是事相来讲的一合相,那么,理上来讲的话呢?理上来讲,一合相不可说,究竟心性是真正一合相,而凡夫贪着其事,他贪着有一合相这个东西,就把一合相如来藏性,化作一念观念来理解、来体悟。所以,凡夫在语言、文字里面,他一直讲,永远就没有办法进入,也只有用这种善巧方便,要不然没得悟;连这个善巧方便的桥梁都没有,那就更惨了!所以,也只有这样子,能够接引众生。
义贯:佛言:[是故阿难,汝今当知]:当你[见]到[明]相[之时],此能[见]之性[非是] 你所见之[明]相,是故,莫把所见之尘当作是能见之性,因为尘有来去、明暗,见性没有。所以,莫以六尘缘影为自心相,而一切众生都是攀缘尘,当作那个即是自己的心,心里所影现的,无非都是六尘的影像。当你[见]到[暗]境[之时],能[见]之性亦[非是]你所见到之[暗]尘;复当你[见]到[空]境[之时],能[见]之性亦[非是]你所见之[空]尘;当你[见]到[塞]境[之时],能[见]之性亦[非是]你所见之[塞]尘。见性为究竟离于[四]缘(明、暗、空、塞)之[义]理决定[成就,意思是,简单讲:见性无关于明、暗、空、塞之义理,完全无关;也可以在这明、暗、空、塞里面显现见性。因而显示第一义谛离缘之理。
此外,[汝复应]更进一步了[知]究竟无上甚深的极理:当修行人以观行力而得亲[见]能[见]之性[之时],此所[见]到之见性,犹[非是]真[见],以此见仍有能见及所见之对待故;真正的能[见]之性,[犹]且[离]于一切[见],离一切见,换句话说:头上绝对不安头。诸位!犹且离于一切见,就是离一切微细的动念,在这个,完全大菩萨才有办法,只要立一切微细的见,禅宗讲:动念即乖,就是这个意思,连动到念都不行!动什么念?动到微细的能所、微细的执着,乃至于你没有表现出来,没有表现出在这个形体外的,你只要内心动念,那一念就是,那一念就是没有离见,连动念统统算喔!你可知道,佛的功夫可不是一般!非能见、所见,离于九法界一切能所,为什么你会有能、有所?因为你动念,你如如不动,它就没有能所。这个如如不动还不是用说的呢!这个如如不动是亲证到诸法毕竟空相的解脱的心灵状态,还不是刻意说:我要如如不动……这个又是知见立知,你想要如如不动的这个念,它就是知见,还不是真功夫呢!茕qing独立而不改,遍照一切,乃有限的[见]所[不能及],唯有顿离能所,方能契悟,惟证方知。若了见性究竟离一切缘,乃至离能见所见;[云何复]能[说]见性是[因缘]而有、或[自然]而有,[及和合]一[相]而有等,凡、外、权、小境界?
诠论:此段经文显示见性离缘、离见,离缘第一义谛,离见第一义谛,离缘就是先放下外面的根跟尘;离见是包括内在的动念,最微细的动念,要如此的理解。离缘就比较初步的功夫,无关于根、尘;离见就是很深的三昧,就是首楞严三昧了。离缘之见性是绝于一切对待的,没有根与尘。更无能所之对待,故是一真之见;若有对待,则成二法,二法则是生灭之法,佛法是圆满法。是故真见非是见闻觉知之见精,诸位!在这里所说的第二月,就是见精,那么,一开始只好先指出见精,离缘第一义谛;最后纯真的见性,就是离见第一义谛,这是没有办法的,你还摸不着见精,你哪来的纯真的见性呢?你要见到真月,就必需要从见精慢慢的去讨论。见精在这里的定义:带有少妄的真心,你要如是体悟,那就接近第二月。带有少妄,少许的妄的真心,就是已经接近真月了,要这样来理解,这是见精。
以见闻觉知即有对待,所以,众生是能所不断的。且见精亦有能所故。见性更非明暗空塞等之妄见。[真见]是本觉真心,犹如真月,为圆成实性。圆成实就是圆满成就,[实]就是不假,它是真实性的东西。圆满成就了真实之性,叫做圆成实性,无一法不实。所以,做人太假,没有办法修行的,做人要真实。[见精]是依他起性,如第二月;[妄见]是遍计所执性,如水中月。[水中月]旁边写:完全都是影像,众生统统在捞这个水中月啊!在座诸位!如果我们在享受五欲六尘当中,仍然一直到死没有办法觉悟,就叫做水中捞月。换句话说:我们用有限的生命,要去追求这个无穷尽的色声香味触法的外在的欲望,是不可能的!我们的生命太短了,无穷的宇宙,色声香味触法的尘境太多太多了,你没有办法攀缘得完。
有一个人,她说:她一辈子要去坐什么?要去坐那个豪华游轮,结果她是真的去坐豪华游轮了。这是外国人,我看这个报导的,她的先生就是很疼她,就带她去坐豪华游轮。结果不坐还好,坐那个豪华游轮以后,哇!不得了!她得了一种怪病,她航行了七天七夜,回到家以后,开始怎么样呢?不管她所站的地方,她都认为在摇动,她先生带她去看医生,看了几年都不会好,每次要上厕所的时候,跟她先生说:门不要关,我好怕!她先生说:你怕什么呢?她说:你看!连厕所都在摇啊!她就豪华游轮那一种海浪摇晃的感觉,回来以后,叫做豪华游轮症候群,就得了这种病,就开始走路也说:老公,老公!这个路在摇!每次她先生去上班以后,铃声当~~~她就吓一跳,赶快冲出来外面;因为外国人都有小小的那个草皮,冲出来以后,她自己说:还好!地震!而治了几年都治不好!本来我也想去坐一下什么叫做豪华游轮,看到这样报导,喔!怎么讲堂在晃?不敢去,好好在床上睡觉就行了,为什么要跑去那里呢?你看喔,她才玩一次,七天七夜,治疗了多少时间都不会好;当然这个是很少人会这样子啦!还是特别贵呢!
现在的旅游,大家都说很惨!要去北欧说二十万!现在旅游业惨不忍睹,物价一直狂飙,像今天来讲,说很多的建筑业统统停,钢筋涨价、水泥涨价,统统涨,涨到所有的东西,连那个卫生纸都被抢光了,因为卫生纸涨得很严重,全世界都在涨啊,美国也是、欧洲也是受不了!说那个公园,只要放卫生纸,那个工人就说:放了十分钟,整捆喔,那个滚筒式的整捆卫生纸,都不见了!是这么惨,是真的!说那个公园没有人敢放卫生纸,到这种程度,你看看,涨到这种程度!叫我们怎么活下来啊?那怎么办呢?不知道呢!那些老师也哀哀叫了,那个老师以前都开车,台湾愈来愈环保,后来油价上涨,开摩托车;后来油价又受不了,因为老师没钱,一大早,五、六点就骑脚踏车,真的!或者坐捷运的,没办法了,物价飙到这种程度,全世界的影响很大的,因此我们要知足了。
经文:[汝等声闻,狭劣无识,不能通达清净实相。吾今诲汝,当善思惟,无得疲怠妙菩提路。] 
注释:[狭劣无识]:[狭劣],指心量狭小低劣,以声闻人不发四弘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等等,趣求无上菩提故。[无识],指无智慧,声闻人没有平等之大慧。[清净实相]:此指如来藏妙真如性。[吾今诲汝]:这是指如来开示修行应先依于闻慧。诸位!这个闻慧,思慧、修慧,闻法要列为第一。师父是怎么样勉励大家的?无论你发生什么事情,这一辈子,你要把听经闻法列为生命当中的第一要务,就是这个道理。这个听经闻法,在短暂的时间内,他便能吸收最多,师父把三十多年来的心得,浓缩在这二个钟头里面告诉你。所以,我们那个大学的教授说:你们有机会一定要去听演讲,因为那是人家心路历程杀出来的一条血路,是多么可贵的经验啊!我们念大学的时候,只要有因缘,我们就去请那个专家来演讲,为什么?这样快啊,你不要以为,关在家里自己k会更快,我们教授讲的:你错了!在家自己k,反而更慢,因为k不烂,搞不来!(笑)反而好像从很远的地方来听经,看起来好像慢,其实快,在这二个钟头速战速决!很多观念马上就厘清,你靠自己悟,你悟到几年几月?何年何月何日啊?来听经闻法速度快!师父依旧这样鼓励你。
[当善思惟]:这是指应依于闻慧而起思慧。[无得疲怠]:此指应进而发起精进修行而入修慧,所以,闻、思、修。[无得],不得,不可以。不可以显示疲怠。广化律师讲过一句话,他说:世间人为了赚大钱,都会拼了老命,还没有目的呢,那一堆钱,在临命终什么都用不上呢!我们想要修行菩提的人,能不吃苦、能不精进吗?所以,你看那个广化律师,他再怎么生病,每天都诵《弥陀经》七次,每天念佛念几万声,这个非常让人赞叹的,这种精进实在是不得了!他无论生得多重的病,乃至手发抖,因为他的脑部开过刀,这口水有时候没办法控制。生病、重病、开过刀,广化律师都这样,点卧香,合掌,每天念《弥陀经》七次,到他往生前没有间断;除了开刀那个时候没办法,在医院。广化律师常常讲:有佛菩萨的、有观世音菩萨的!因为佛菩萨有不思议的业用,佛菩萨证得了首楞严三昧,尽虚空界、法界,都是佛,成就了无上的法身,所以,哪里虔诚,哪里念,哪里就会感应,不分时空,你就是要虔诚,因为诸佛菩萨、观世音菩萨,他有身、口、意不思议的三业妙用,哪里虔诚,哪里就感应;哪里至诚恳切,诸佛菩萨就会现身,一点都不虚假!广化律师要往生的时候,他就是坐着,有闻到青莲华的香味,他是坐着这样,我赶过去的时候,他就是坐着往生,那一种重病的人,那种坚持、那种意志,到死亡都不认输,不让业力转走,他到面对死亡,一样这样自在!所以,讲到这个无得疲怠,就是勉励大家要精进,好好的念佛,用本妙、本明、本净、本真的心,来好好念佛。
[妙菩提路]:此指乃至究竟六十位胜妙菩提之阶位。
义贯:佛言:[汝等声闻]之人,不发无上悲愿,心量[狭劣],且[无]殊胜通达之器[识],以无平等大慧故;又执依他、遍计故[不能通达]如来藏[清净]真[实]圆成之[相。吾今]以第一义谛示[诲]于[汝,当善思惟]之,更依解起修,[无得疲]厌[怠]惰,依此修行,及至圆满五十五位胜[妙]无上[菩提]修证之[路]。
诠论:佛意为:声闻人,乃至一切修行人,欲悟入清净实相之理,首先须具备第一义谛之闻思修三慧,方能究竟妙庄严路。
好!我们很不容易讲到这个地方:十番显见,现在翻开目次,第<5>页,十番显示见性,跟着师父念(三遍):显见是心,显见不动,显见不灭,显见不失,显见无还,显见不杂,显见无碍,显见不分,显见超情,显见离见。
那么,还有一个,第十一番是什么呢?翻过来,喔!第十一番没了,第十一番叫做显见再见,(众笑)!诸位!我们很不容易,把这个《楞严经》讲到今天的十番显见,诸位要会善用于我们摩尼宝珠的如来见性、如来藏性,这是最尊贵的!唵嘛呢叭咪吽是什么意思?唵嘛呢叭咪吽就是:莲花上的摩尼宝珠,就是比喻我们每一个人的本性。语言、音声都是表法的,契入如来藏性是最重要的!
师父也很辛苦的,怕中间间断,有时候身体不舒服,还要硬推上来。每天都有人打电话说:那第五套什么时候出来?就是十番显见这个,然后人家打电话,看电视说:咦?这个《楞严经》为什么讲到第四套[七处征心],后面就没有接呢?师父不是说全部都讲完了吗?没有啊!他误认为我们已经整部《楞严经》都讲完了,打电话来一直催,像催魂一样,一直要叫你:赶快播啊!我们怎么都没有看到?所以,因为电视的关系、中国大陆的关系、还有澳大利亚,美国也是,一直要《楞严经》。说实在话,要把这个《楞严经》说出来的法师,说实在已经不多,不是很多;要把它诠释得淋漓尽致的,善于表达,就更难!因此就是稀世之宝!这个楞严大法,有的人听到以后,诸位!一定要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我们到现在为止,《楞严经》仍然负一千万,minus,也就是收入不够支出,包括印《楞严经》,包括DVD、VCD,我们都是如此的,全力以赴、尽心尽力的。佛菩萨没有叫我这样做,没有的,这是身为一个比丘、弘法的一个法师,负有历史的深责重任,佛教不可以毁在我们这一代,如果我们有这个能力、有这个实力、又有这个悲心,那为什么不做呢?
所以,为什么说:助印《楞严经》的人,可以让你以前所犯的重罪完全消灭,而且极乐世界的莲花池上,会产生朵朵的莲花,因为这个《楞严经》的功德非常的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5 13:17 | 显示全部楼层

[慧律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十番显见第二十七

续-《●[慧律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十番显见 第二十七》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诸位!大乘佛教的佛国土里面,包括台湾、大陆、日本、韩国,这个属于大乘国土的,能够把这个《楞严经》的思想——首楞严三昧的思想,把它传开来,就不会坏大乘的知见。只要有人有因缘听到《楞严经》,这一辈子修行就不会走错路,而且一定不会走错路!哪一个是正法;哪一个讲的是邪法、恶知见;哪一个是善知识,你心中就会像一面镜子一样,你能分辨何者是正、何者是邪,也不会被误导。很难能可贵的,大家坐在这里来听经闻法,最可贵的是每一堂课都没有缺席的人;偶尔缺席一、二次的也很可贵,还可以看到熟悉的脸,你那个熟悉的脸庞,常常让我看到,印象很深!所以,大乘国土里面,把《楞严经》的思想这样推广出去,助印、助录,或者是自己有能力,自己发挥,诸位!无论出家、在家,尽心尽力,佛法就不会灭,你就是真正的佛弟子!哪一个国土把楞严大法弘开来,那个国土,佛教就决定大大的兴盛!不管是台湾、中国大陆、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美国,只要能弘传开楞严大法,这个国家,佛教就决定会大兴盛;那就看我们出家、在家愿不愿意合作了?除了师父讲以外,还要靠所有的法师、所有的护法居士鼎力来相助,才有办法成就无上的功德、成就正法的重现。
为什么我们讲到十番显见,还停下来讲几句鼓励的话呢?后面如果没有讲,整部《楞严经》的思想,到现在为止,重点全部都讲出来,七处征心就告诉你:妄识非心、无处、非真。叫你舍识;十番显见叫你用根,舍识用根——舍生灭的意识心,用不生不灭的根性修行,就是整部《楞严经》的最重要的重点。所以,就算后面没有讲;当然我会讲啦,你不用紧张,我还是会继续讲下来。就算后面没有讲,大乘佛教一样会大兴盛的,就看大家,在家、出家有没有这个愿力,要不要让这个国土的佛教强大、兴盛?就要看大家的发心了!你要任它[散散的],这样我也没有办法,[散散的]就是伞兵部队的队长,没办法,反正佛教就是慧律法师的,那这样就没办法了!如果你说:佛教是咱们佛弟子的,每一个出家都有责任!每一个在家居士都有责任,那就没话讲了,速度就很快了!中国大陆会兴盛很快,因为它有二千年的佛教的文化。马来亚他也邀请师父年底去演讲,他们就是有一个感触,好像就是说外道的也很强盛,好像佛教也有在弘传;可是,力道好像不是很强!说有的人到新加坡、马来西亚演讲;这是他们反应的啦,讲那个看起来像出家人讲,可是,讲起来又不是正法,有时候他们也很感伤。所以,这个知见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要明眼人来理解,才有办法。因此只要是世界各地的华人,中文听得懂的,其实每一个人都会有一个期盼,期盼能够听到楞严大法,那我们就是很尽心尽力的把它讲完,佛教是咱们自己的,我们男子大丈夫顶天立地,总是要做一番有意义的工作啊!所以,我们不厌其烦,很辛苦的,连生病都要上台!现在很难得告一个段落,
我是真的很高兴!讲到这个十番显见还真是卖命喔,还真是的!你不知道我的辛苦,不知道!你们在听,好像没什么,诸位!你要不要试试看?本来我是想说:你们底下用抽签号码的,12345678.。。每一个人发一个号码,我在这里摸,摸那个号码起来:79!那个就要上台。79,手中拿79的!拿到的那个人说:没有啊!79?79号不见了!没有人敢承认他是79号。你要不要试试看?你认为演讲很简单吗?你要不要试试看?我保证你一上台就直发抖,连茶杯都拿不稳,我不骗你的!你认为这个台上这么简单喔?台下十年功,台上十分钟。有一个法师,我们同参道友,他准备了很久,要去演讲三天,结果一讲,第一天全部讲完了,他跟我讲说:喂!慧律法师!我所准备的,第一天全讲完了,该怎么办呢?第一天就全部讲完。因为他很紧张,很少上台,结果准备了很久,第一天就全部讲完了,底下的人说:师父!你是用念的吗?他就拿演讲稿这样子。他不晓得我从大二,老师没来,就是我上台上课的;我在读大学的时候,忏公那边教授没有来,就是我上去的;我念南普陀佛学院的时候,才刚刚去,广化律师就说:慧律法师啊!你干脆起来当法师好了,反正也没有人教得过你,你每一科都是一百!他说:我办过佛学院这么久,没看过一个程度这么好的,每科都一百分!只有《金刚经》扣一分,那达理法师就说:我说:师父!您为什么要扣一分?他说:这个是面子!哪一个佛学院的学生这么厉害,每一科都一百?扣一分!师父:那我错在哪里?他说:你没有错!就错在因为我是师父!反正就是要扣我一分就对了,就一定要扣一分,每一科都一百!他们就说:喔!这个慧律法师这种根性实在是太利,我们法师教不过你!后来我刚进去就自己上台,我讲课的时候,底下佛学院的同学还很认真听呢!所以,我们这个是宿世有责任的,这一辈子就是注定要来讲经的,我们善于表达。
我们在建中,就是辩论会的主辩人;什么叫做辩论会的主辩人?就是可以把白马讲成黑马的那种辩论会;不过,现在学佛了,走正路了,不是强辩了。所以,这个就是有宿世的因缘、善根,也有这种根器,也把它当作:这就是我的责任!世尊也没有叫我这样做;佛菩萨也没有叫我这样做,是我自己愿意这样做的,因为我拥有很好的出家的弟子来支持,也有好的护法居士,因缘全部具足,都来护持师父推广这个正法,我不做,愧对诸佛菩萨!所以,我必须这样做,我应该这样做,我义不容辞就是要这样做,如此而已,没有其他的。那么,《楞严经》就上到一个非常重要的段落,这一辈子能够听到这里的人,已经很不错了!
回 向
愿意此功德,消灾在座诸位法师,护法居士大德,回向消灾本讲堂点灯者,以及亡灵拔度者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愿生西方净土中,上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2-1 20:13 , Processed in 0.152821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