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968|回复: 0

济群法师:认识佛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9-4 12: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佛教 - 济群法师
认识佛教
    在我们生活的周围,*轮功一度产生了那么大的影响。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发生?为什么一个**就能够蛊惑大家的心?实际上,他欺骗世人的手法相当简单,只不过是利用了人们对心性和传统宗教的无知。由此可见,对心灵问题的了解,是我们人生中至关重要的一个内容。
   对于有一定佛学素养的人来说,**的歪理邪说根本无法产生任何不良影响,因为邪不压正。在**的欺骗手段中,心理暗示是很重要的一种方式:按照他的说法,他可以给每个学员的身上安装一个“*轮”。由于人们对心性的无知,听他如此一说,就真的在身上寻找“师父”所安装的“*轮”。这个寻找*轮的过程,就象佛教里的“观法”:当我们观想一个物体时,整个心念都集中在上面,久而久之,只要一闭上眼睛,我们所观想的对象就会显现在意识之中。那些*轮功的修习者也是同样,总是在身上找所谓的“*轮”,时间一长,就觉得身上真有“*轮”的存在,因而对**顶礼膜拜,奉若神明。其实,那只是我们心念所产生的力量和作用,并不是师父的法力所至。另外,人在内心安宁的时候,常常会获得一些神秘体验,这也是十分正常的现象,但一般人对此缺乏了解,无法对这些体验作出解释,难免疑神疑鬼。**正是利用了这一点,宣称这是他的“法身”及他所安装的“*轮”在起作用。
   长期以来,宗教作为封建迷信活动,始终被排斥在以科学为主导的学院教育之外,五六十年代后的高校毕业生几乎都是“宗教盲”。*轮功信徒中高学历的不在少数,尤其是高校中的理工科,简直成了*轮功的重灾区。据互联网有关报道:美国有十几位博士联名写信推荐*轮功,其中大部分是学理科的。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原因很简单,我们一直以来所接受的唯物主义教育,使我们忽略了对心性的了解,忽略了心灵深处的宗教需求,使我们的人生充满困惑。又因为困惑,因为对传统宗教缺乏正确了解,很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盲目地寻找解决之道,以至于被邪教趁虚而入,使得包括*轮功在内的各种邪教在国内外大行其道。在座的各位同学都在接受高等教育,作为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了解一些生命常识,了解一些宗教知识,对于幸福人生的建设是非常必要的。
   对于社会上的大多数人来说,对宗教的了解只是停留在表面的肤浅印象之上,因为没有正确的认识,所以常常会被一些似是而非的观点所误导。看见信众到寺院烧香,就以为学佛仅仅是烧香拜佛;看见影视作品中反映的寺院生活,就以为出家人都是功夫非凡的侠客;更有甚者,看见某些寺院有抽签卜卦之类的项目,就把佛教等同于迷信活动,以为佛法就是用来看相算命的一门手艺,其实,这些项目不仅不是佛教的传统,正相反,它们恰恰是佛教所反对的,经典中明确规定,算命之类的谋生手段属于邪命,不是佛教徒所应从事的正当职业。
   佛教和迷信的区别究竟在哪里呢?我们有必要先对迷信的概念有所了解:迷信究竟是什么?简而言之,迷信就是盲目而缺乏理智的信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凡不是在智慧指导下产生的信仰,都属于迷信的范畴。对运程流年的测算,虽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并非无稽之谈,但完全地依赖于它就不足取了,因为佛教的命运观和宿命论有着本质的区别。一方面,命运是因果的产物,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正因为命运是因果的产物,所以,命运是可以改变的,这个问题我们将在后面作进一步的说明。
   通常,我们总是以科学来破除迷信,认为科学是万能的,认为科学代表着至高无上的真理,这也是值得我们反省的。事实上,从科学诞生的那天开始,它就始终处于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之中,始终在面临新的挑战,谁也不敢保证,在今天看来理所当然的一些观点是完全正确的,如果科学可以代表最终的真理,科学的脚步也就停滞不前了。当然,在对物质世界的改善方面,科学有它的独到之处,有它的不可取代的贡献,但对于人类的精神危机和心灵问题,科学就显得无能为力。当我们烦恼的时候,再先进的仪器也无法用来消灭我们的烦恼;当我们困惑的时候,再精密的设备也无法用来解除我们的困惑;当我们痛苦的时候,再尖端的科技也无法用来改善我们的痛苦。由此看来,科学不是绝对的权威更不是万能,如果我们将科学奉若神明,是否是另一种变相的迷信?
   所以说,迷信是非常普遍的现象,我们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在现实生活中,每个都有自己的所迷,当这种迷信发展到极端的时候,会使我们的心沉溺其中无法自拔。有人觉得金钱是万能的,有人觉得权利高于一切,有人觉得知识就是力量……无论是哪一种,都是偏执于特定角度造成的迷信。除此以外,我们的各种嗜好也是迷信的又一表现形式:有人是球迷,有人是财迷,有人是色迷……凡夫总是或都或少地生活在迷的状态,那么,迷的危害是什么?也许有人会说,如果缺少了这些兴趣和爱好,生活不是很枯燥、很乏味吗?但我们要了解,无论你在乎的是什么,它都会成为伤害你的潜在的敌人:在乎地位的人,地位的沉浮会对他构成伤害;在乎感情的人,感情的波动会对他构成伤害。俗话说,“酒不醉人人自醉,色不迷人人自迷”,说的就是这样的道理。真正伤害我们的是什么?不是客观环境带来的变化,不是物质生活造成的影响,而是我们心中的执著。如果我们对一切都能以平常心去面对,世界上也就不存在能够对你构成伤害的东西。
   一般宗教都是有神论,无论是原始的多神教还是其后的一神教,神祗始终是宗教的主角。佛教也承认有神灵的存在,但神作为六道之一,他的生命形式和人类并没有本质的不同,除了生活环境和物质享受的优越而外,也和人类一样在业力的牵引下流转生死。所以神不是万能的,神也不能主宰我们的命运,我们的命运是随着业力的推动在发展,而业力又是由我们自己的善恶行为带来的。
   业力思想是佛教思想体系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之一。如果将佛法的基本理论作一最简要的概括,那就是因缘和因果。**在传教的过程中也盗用了佛教的业力思想,但他对业力的解释机械而偏执一端。他认为人生的一切灾难、疾病都是由业力决定,而从业力转化为疾病的过程包含着一种理,所以生病不能治疗,治疗是对理的破坏;又因为理的发展规律是必然的,所以病是治不好的,即使暂时治好了,过几天还是要复发,因为理还在,你所要承担的后果是不可避免的,即使病好了也会通过其他途径反映出来。**强调业力说的目的何在?很简单,如果大家练*轮功,师傅会给你们消除业力。
   稍微有些佛法常识的人都知道,**的说法和佛教的业力思想有着天壤之别。佛教认为,疾病的发生是由众缘和合的结果,一方面和往昔的业力有关,另一方面,也会由现在的四大不调造成,比如饮食不当等等。在这样的情况中,因果也是存在的,饮食不当是因,疾病是果。所以说,因果可以是当下的,而不像**所说的那样,完全是由过去的业力决定。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由因缘决定的,主要的条件为因,次要的条件为缘。从春天播种到秋天结果,种子是其中最重要的条件,但光有种子能不能结果?还需要有其它相应的条件,要有生长的土壤,有水份和阳光的滋养,甚至还要有人工的呵护,这些外在的条件就是种子生长的助缘。从万物的出生、成长乃至消亡,到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延续,都离不开因缘的规律。因缘决定了事物的存在,也决定了事物的消失和毁坏,这在佛法中叫做“缘聚缘散,缘生缘灭”。
   在我们的认识中,有和无是两个对立的概念,有就是有,无就是无,两者非此即彼。但佛法以缘起来解释有无--“缘聚则生,缘散则灭”,也就是说,条件具备了就出生,条件败坏了就消失。但所谓的有只是条件的组合,并不是有独立自性的事物;而无也不是完全的消失,桌子坏了,木头还在,即使木头烧成火,所散发的热量和木炭还在。所以,以佛法的观点来看,有和无是统一的,无论是从有到无,还是从无到有,都是因缘所生,不能离开有来谈无,同样,也不能离开无来谈有。
   很多人对佛教的因果报应思想无法接受,他们总是要看到一个具体的结果才愿意相信。其实,结果并不是没有,正相反,结果常常就在当下发生,只是我们没有认识到而已。比如,不善的行为会导致不善的结果,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比比皆是。我们可以想一想,当嗔恨心现前的时候,受到最大伤害的是谁?不是对方,而是我们自己。当我们愤怒的时候,当下就会对我们的生命系统构成极大的破坏,使我们失去基本的理智。所以说,当贪心、嗔心炽盛的时候,最好不要处理任何事情,无论你做什么,都可能产生不良的结果。当我们的心中充满嗔恨的时候,无论是语言还是行为都会缺乏应有的制约,“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而当我们的心中充满贪婪的时候,我们的所作所为只会围绕个人的一己私利,毫不顾及他人和社会的利益,甚至走向犯罪的深渊。
   人生的烦恼就象电脑上的病毒一样,我们知道,电脑感染病毒后,程序就会被破坏,系统的正常运行也要受到影响。同样的道理,当我们的内心被烦恼占据的时候,我们的生命系统也会随之发生紊乱。人生的烦恼在哪里?是物质的匮乏还是地位的低下?都不是,烦恼的根源在我们生命的内在,每个人对物质的需求不同,究竟有多少钱才可以幸福?究竟有多高的地位才可以满足?这无法通过科学来进行一番论证。我们的人生只有靠自己去实践,科学是无能为力的。科学已能使卫星上天,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的方便,但我们的人性并没有随着科学的发展提高,我们的贪婪、我们的本能还是和古人没有什么区别,烦恼来的时候还是烦恼,痛苦来的时候还是痛苦,被人骂了还是难过,被人夸了还是高兴,人类还是生活在传统的习惯之中,还是被欲望所左右。
   在佛法的修学中有自依止和法依止,我们生活在世界上,虽然很多事都要依靠别人,从衣食住行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没有他人付出的努力,我们可以说是寸步难行。但也有很多事情是别人代替不了的,吃饭的时候不能请人代替,生病的时候不能请人代替,烦恼的时候更不能请人代替。“个人吃饭个人饱,个人生死个人了”,一个人要改变自己的命运,所能依靠的就是佛法的指导和自身的努力,两者缺一不可,这也是佛教和其它宗教的区别所在。
   当我们说到佛教的时候,总是将其归于宗教的范畴。这就有必要对宗教的概念有所认识,现在通行的关于宗教的定义是:宗教是人和神的关系。这是西方人所下的定义,和他们的信仰有关,基督教就是人和神的关系,但这样的定义并不能适用于佛教。在佛法中,宗和教是两个概念。宗属于心灵的体验,教属于理论的总结。任何宗教都是建立在超自然的神秘体验和纯粹的心灵需求之上,而把这种神秘体验表达出来,就是言教,属于理论性的指导,这就是佛法关于宗教的定义。
   目前世界上流行的重要宗教大多建立在主宰神的崇拜之上,如上帝之于基督教,真主之于伊斯兰教。主宰神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利,不但世界由其所创,人世间的所有吉凶祸福也都是来自他们的安排。这一点,也和佛法的认识有着本质的不同。佛法的基本理论是三法印,其中关键的一点就是“诸法无我”,我是什么?就是主宰神。无我主要是否定主宰神的存在,按照佛法的理论,世界上一切现象的存在都是由相互的关系所决定,而不是神灵的旨意。我们的心理活动,我们的身体行为,乃至我们每个人的命运,都是由我们自己一手造成的,并由此导致未来的生命状态。一般的宗教都是他力的思想,人类作为上帝的子民,必须仰赖神的拯救,通过对神的祈祷和崇拜获得救赎,而佛教是属于自力的宗教,在根本上否定了主宰神的存在,从这个意义上看,佛教可以说是无神论。
   在当今社会,佛法的现实意义在哪里?过去,曾经将佛法当作迷信来破除,这与人们对佛教的误解有关,也与佛教在流传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流弊有关。事实上,佛法的修行是使我们转迷成悟的过程,所以说,佛法是用来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的有力措施。
   如何才能更有效地把握自己的命运?在我们的生活中,又是什么在左右我们的人生?从前只知道有智商,将智商作为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必要条件,可结果常常与我们的判断不符。后来才发现了智商之外的情商,了解到情商对决定我们前途所起到的关键作用。这与古人所说的“知、情、意”是一致的:知是理智的认识,情是情绪的影响,意是意志的力量,这是生命构成的三个主要部分。
   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我们不能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必须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在社会中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就像一滴水,必须溶入大海之中才能获得持久的生命力。因而,在我们的人生进程中,对情绪的把握往往显得尤为重要,很多人都是因为情绪不稳定而导致人生的失败。针对“以情为本”的人生,佛法提出了“以智为本”的理念。智是以理性、知性为基础,因而,它显得更为稳定。
   科学的发展,使人类从宏观上可以研究宇宙,在微观上可以研究电子,但这一切对于人类认识自己却没有多少帮助,我们对自己的心理不能准确地把握,对自身的生命更缺乏必要的了解,对未来的命运更是充满了困惑。我们不知道生从何来,不知道死往何去,和漫长的历史相比,人类的生命实在是太短暂了。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这个命题在相反的意义上一样成立。当我们对死亡有了一定了解之后,对生的理解也会更有深度。根据我个人对生死问题的研究发现,对死亡的关注是极为必要的:一方面可以破除我们对生命的困惑,一方面可以解决我们对人生的执著。
   无论是生命的问题、心性的问题,还是生死的问题,在佛法中都有非常深刻的阐述。我们在经典中了解一下就可以发现,佛法有着非常丰富的哲学内容,对于人类精神现象的分析,对于人类心理活动的透视,在佛法中不但早已有之,还有着比哲学家们更为深刻的见解,哲学中所探讨的认识论、本体论和现象论在佛法中都有非常精辟的说明。所以说,通过对佛法的深入学习,可以破除我们人生中存在的各种困惑。我们的心时刻都在烦恼的状态之中:贪婪的状态、嗔恨的状态、猜疑的状态、自私的状态,我慢的状态……我们时常被它们所左右,使它们成为我们生命的主人。当我们没有金钱和地位的时候,觉得这就是人生的最终目的所在,可得到这一切的时候还是同样烦恼,甚至更烦恼,原因是什么?我们很少考虑心灵的需要,我们很少考虑心灵健康在我们人生中的真正作用。如果说,我们为挣钱影响到身体健康是得不偿失的做法,那我们为挣钱影响到心理健康就更是不足取的。当有了金钱和地位之后,却没有了享受的心情,这一切又有什么意义呢?由此可见,从人生的幸福来说,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远比外在的物质条件要为重要。
   学佛又是通过什么手段来解除我们人生烦恼的呢?由于我们认识不到烦恼的危害,不但不懂得对治它,而且一味地纵容它,使它的力量在我们的心中越来越大,直到左右我们的身心。佛法提倡内观,要求我们通过对自我的反省来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平时,我们触目所及都是外在的色声香味触法,内观则是反观自己的内心:在我们连绵不断的心理活动中,究竟哪些是健康的、有益的?哪些是不健康的、有害的?每种心理的形成,不仅是当下的一念,也来自于我们无始以来的积累。生命是什么?生命是习惯的积累。贪婪的人并不是生来就贪婪的,只是对自己的贪心产生了执著,又因为执著而不断地鼓励、发展自己的贪心,使贪的力量越来越强,以至于使贪婪成为性格中最强烈的特征;吝啬的人也不是生来就吝啬的,当你的心中埋下一颗吝啬的种子时,每一次吝啬的行为就是往这颗种子上浇一次水,直到有一天,吝啬就会成为你生命中的主人,使你成为一个十足吝啬的人。对于我们所从事的事业也是同样,无论是艺术家还是科学家,都是由百分之一的天分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所谓勤奋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而是不断的努力和长期的积累,这也是各行业成功人士的必经之路。通过对佛法的学习,我们可以知道哪些种子是恶的,要让它萎缩;哪些种子是善的,要使它生长。要使我们的心灵从烦恼的状态中解脱出来,需要靠智慧的力量,而不是情绪。所以说,学佛是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正如梁启超先生所说的那样:“不是迷信而是智信”。
   希望同学们在学习文化的同时,对生命问题也有所关注,这关系到你们人生的幸福。我们有什么样的观念,有什么样的人生经历,都直接影响到我们的生命状态。从小,家庭环境会影响我们的成长;稍后,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又会影响到职业的选择;而职业的成功与否更能影响到我们的一生。如果我们站在更高的角度来看,今生又和过去、和未来有着承上启下的联系。所以说,生命是环环相扣的,也正因为如此,每个人来到世界的起点不同。我们只知道生命来自于父母的遗传基因,但事实上,生命有物质和精神两个系统。物质系统来自父母的结合--身体肤发受之父母;而精神系统则来自于生命中无始以来的积累。为什么同样的父母会生出秉性完全不同的儿女?因为我们的生命中带有无始以来的诸多信息。苏东坡曾叹道:“书到今生读已迟”,也正是说明了这个道理:先天的生命素质对后天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
   生命的积累始终在进行之中,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都和现在有着密切的关系。无始的过去以现在为归宿,无尽的未来又以现在为开始,正因如此,我们要重视今生的努力,要善于把握当下。过去是什么?离开现在找不到过去,现在就是过去几千年历史的沉淀;同样,离开现在也找不到未来,我们希望未来的生命有什么样的蓝图,就必须从现在开始努力。祖师云:欲知过去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未来果,今生做者是。所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好好地珍惜生命,提高生命的素质,这才是我们人生的真正意义所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6 03:07 , Processed in 0.125357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