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779|回复: 3

[净土大经解演义·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五二九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7-22 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净土大经解演义·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五二九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五二九集)  2011/8/8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9-0529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六百七十四面第一行,经文:
  【其五者。世间人民徙倚懈怠。不肯作善。治身修业。父母教诲。违戾反逆。譬如怨家。不如无子。负恩违义。无有报偿。放恣游散。耽酒嗜美。鲁扈抵突。不识人情。无义无礼。不可谏晓。六亲眷属。资用有无。不能忧念。不惟父母之恩。不存师友之义。意念身口。曾无一善。不信诸佛经法。不信生死善恶。欲害真人。斗乱僧众。愚痴蒙昧。自为智慧。不知生所从来。死所趣向。不仁不顺。希望长生。慈心教诲。而不肯信。苦口与语。无益其人。心中闭塞。意不开解。大命将终。悔惧交至。不豫修善。临时乃悔。悔之於后。将何及乎。】
  这个一大段是第五大段,杀盗淫妄酒,这五戒里头是酒。后面念老的注解注得非常详细。古代祖师大德对这段经文有两种看法,把它看成是五戒里面的酒戒,有,有此一说,因为它里头有,有这一句『耽酒嗜美』。可是从全文的意思来看,这个五大段内容实在是讲的十善。五戒十善都在其中,十善后面不瞋、不贪、不痴,这一段里头都有这个意思。所以两种讲法都好,念老全都采取了。我们现在看注解。
  「五者,此第五恶」,第五种恶,「古有二说」,古人有两个说法。「一者,如前,明饮酒恶」,这是配五戒来说的,「净影、嘉祥诸师之说」。「经文云:耽酒嗜美。后复广举余恶,以明酒之过恶」,过失产生的这些恶行。在中国古代,《无量寿经》注解只有两种,《净影疏》跟《嘉祥疏》,只有两种,这两种都是这个讲法。「二者,以今之五恶,实摄十恶」,这段经文里头,就是第三十五品,我们说五戒十恶,这个意思就很圆满,他说确确实实里面是包括十恶。「如义寂师云:身业三恶,以为初三」,前面三段经文,杀恶、盗恶、淫恶,这三,「口业四恶」,前面我们经文上很清楚,两舌、妄语、恶口、绮语,这四种统统在前面这一段里面,「合为第四」。「意业三恶,合为第五」,这个意就是贪、瞋、痴,这三种恶合起来在这一段经文里头,第五段。
  「其意谓身业之杀盗淫,以为今之第一第二及第三恶」,这杀盗淫。「口业之四恶」,在这个本子里面就是第四恶,第四段,「此皆彼此相合」。「独此第五恶,净影师等谓为饮酒恶;而义寂师谓为意业三恶,贪瞋痴。清代彭际清亦同此意」。这是清代一位净宗大善知识,虽然是在家居士,这位居士通宗通教、显密圆融。他《无量寿经》注解就叫《起信论》,《无量寿经起信论》是他作的。他在这个里面,对这段经文的看法跟义寂师相同,他认为这段确实是十善里面意业的三恶,在这一段里头。《起信论》里头说,「五恶之义,特准他经,配以十恶。其一恶者,杀业所摄」,我们这个经文里第一段是讲杀业;第二恶是盗业,「盗贪所摄」;第三是「淫业所摄」,第四是「妄语、两舌、恶口、绮语」,第五恶应该是「瞋恚邪见所摄」。「反是即为五善,亦名十善」,五恶、十恶反过来就是五善、十善,一般我们常说反过来是五戒十善。「与义寂师之说几出一辙」,完全相同,因为「邪见生於痴」,这里头讲到邪见,是属於愚痴。
  「今解兼采两说」,古时候这两种说法都采用。「首重五戒」,所以科判里面判之为「饮酒恶」,这是用的五戒。「复广劝十善,故兼采后说。上之两说乍睹似异,实亦无违」,确实没有违背。「盖好酒贪杯」,那就是意业里头的贪,就是贪恶。「醉后易怒」,喝醉之后发脾气,这是瞋恚。「酒令神昏,饮之过度,甚至不省人事」,这是愚痴,头脑不清楚了,酒喝多的时候发酒疯。「可见饮酒一恶,常与三毒并行」,饮酒里面,为什么佛要制饮酒为重戒,道理在此地。饮酒本身没有过失,它能够连带生起贪瞋痴,严重的会犯到杀盗淫,杀盗淫那个动机都从贪瞋痴来的。所以酒为遮戒,世尊为防御行人,无论在家出家修行人,不破戒、不作恶,在十善里讲叫不造恶,五戒里头不破戒,酒这一戒就严格的遵守。世尊这个意思我们要能够懂得。
  「《资持记》明酒有十过」,饮酒十种过失,这些也都是常见的,只是我们粗心大意没重视。「记云」,第一「颜色恶」,酒喝了之后,脸很难看,尤其是喝醉,别人看到的时候厌恶,无礼。第二「少力」,酒醉之后东倒西歪,站都站不稳,这是非常明显的。「三、眼视不明」,眼花了,看不清楚。第四,「现瞋恚相」,为什么?情绪不能控制,这个时候怨恨心很容易生起。他有抱怨的,酒喝了,醉了,无法控制,自己神智不清。有所谓酒后出真言,讲真话,没有法子隐瞒,全都泄漏出来,这瞋。第五「坏业资生」,对你的事业有伤害,特别是经商,实际上任何事业。为什么?酒醉的时候不正常,酒醉的时候说谈生意、谈判,很容易出麻烦。不正常状况之下,这言语能作数吗?如果真的签了约、签了字,后悔莫及。第六个「增疾病」,有过度的饮酒,有急性的病、有慢性病。如果是常常好酒的话,身体怎么可能会好?第七「益斗讼」,我们讲打斗,怨恨发作,叫瞋毒,这时候会爆发,不饮酒的时候他能控制,饮酒之后不能控制。第八「无名称」,名称是别人赞叹的,常常醉酒,没人赞叹他。第九「智慧少」,这就是愚痴。第十,「命终堕三恶道」。前面这九种是痛,你现前受的,死了以后这叫烧,堕三恶道去了。「其中第四第七即瞋,第九即痴。」
  「又世云:酒能乱性,指酒能迷乱人之心意与良善之本性」,这是真的,这中国古人所说的,「故令人造恶」。中国古时候,宴会当中都有酒,但是这个酒酒精度数很低,你不会喝醉的。在宴会当中如果发酒疯,那多难看,但是酒又不能少。所以古时候这酒杯子它当中做两个竖的,你看古时候饮酒的杯子叫「爵」,它有两个竖上的,这叫什么?这两个叫「止酒」,你喝的时候它就套在这里,你没有办法干杯,你只能够喝一点点,它这里给你挡住了。古时候人他很聪明,他做出这些方法。就是告诉你,是要用,是礼节,但是表示意思到了就行,决定不许可你喝醉。所以「耽酒嗜美」,这美是美食,美食来下酒,「本身即是贪痴二毒。是故饮酒一恶,实兼意业三恶」。「故上之两说,唯开合之异耳」,实际上确实是相同的。所以我们学这一节经文,这两个意思统统都顾及到了。
  「此下广明第五恶之过患殃咎」,饮酒的过失,饮酒对於修行所造成的伤害,不可以不知道。『徙倚懈怠』,「徙倚指徘徊,懈怠指懒惰」。下面念老注得很好,「表心中犹豫,放逸懒惰」,所谓以酒浇愁,愁上更加忧愁,「唯图苟安自私,不能修身行善」,这个恶可就大了。人生苦短,古人经论上都常讲「无常迅速」,活在这个世间,哪一天生死谁知道?年纪轻轻的,遇意外的灾难太多了现在。我们学佛的人,常常看这些禽兽昆虫,它离开它的窝出去觅食,你细心观察,它能够平安回来吗?说不定在路上被别的野兽吃掉,这个机率就太大太大了。天人看我们人间就像蚂蚁一样,寿命很短。就是忉利天,忉利天的一天是人间一百年,人家活上一百岁,忉利天那里看才一天,五十岁就半天,你说有什么意思?佛经上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得人身最大的意义是什么?就是闻佛法。你真闻佛法,真遇到净土,你很幸运,你这一生可以往生极乐世界,再不搞六道轮回了。这是得人身真正的意义、真正的价值。因为,六道里头其他五道修行难,其他五道也有佛在教化,成就的人少,人间成就的人多。这个经论上讲得很多,也讲得很清楚。
  所以懈怠懒惰,『不肯作善、治身修业』。在中国这块大地上,民间好酒的人很多,有一些喜欢喝酒的朋友。还有赌博的风气很盛,有一群常常在一起赌博,虽然是小的,消遣,赌得不很大,消遣,打发时间,把大好的光阴错过了。我有个老朋友,上一次到台湾,他来看我,他就很叹息,台中徐醒民居士,我们三个人是同一条船到台湾的。他现在看看,我们两个都还有一点成就,他说他这一生都消磨在麻将桌上,后悔莫及!现在老了,知道苦了。他大我一岁,徐醒民小我一岁,我们三个同乡,同到台湾,好朋友。所以,喝酒、打牌多误事,误了你一生。「业指正业,表恶人不肯自修其身,不务正业」。我们虽然身在为国家社会服务,生活能过得去,工余有时间就要去修正业。年轻的时候生活在战乱的时代,没有机会读书。战后,难得这些年来社会安定,要不认真去补习,怎么能成就?想学的东西很多。真想学,你就会遇到善知识,像《易经》上所说,人以群分,物以类聚。你喜欢读书,一定是交一批读书的朋友;喜欢打牌,他会交一批打牌的朋友。这个选择太重要!我们因为年轻的时候书没有念好,想读书,所以认识的读书人很多。我在台湾前二、三年,认识都是有名的一些教授,我认识十多个。都是这些老师们一个一个介绍的,推荐介绍的,就认识很多,我就有选择,所以最后选择专跟方老师。古人所谓是学一家之言,太多就乱了,所谓贪多嚼不烂,学要专、要精。可是我们每天还有八个小时工作要做,真正每天读书的时间,两个小时到四个小时,这个时间不能不抓住,不抓住那就错了。
  我在三十岁辞去工作,专心学佛,以居士身分跟著忏云法师。我在他茅蓬里住半年,学什么?修忍辱波罗蜜、修持戒波罗蜜、修精进波罗蜜。认识了李老居士,李炳南老居士,我发心跟他学经教,老人家接受了,我在台中先后住了十年。上台讲经是他老人家劝我做的,在这之前,章嘉大师劝我出家,教我学释迦牟尼佛,我接受了。在经教里面看到,世尊一生从事於教学工作,确实是世间最好的老师。佛法是师道,这一定要搞清楚。与别人往来,特别是知识分子,一定要给他讲清楚,佛教的本来面目是教育,可是它变成宗教了。好像现在,孔老夫子、孟夫子都是教育,现在居然有孔教,把它变成宗教,错了。把孔子当作神来看待,这不叫迷信吗?孔庙里面塑造孔子的像,那是对老师的怀念,对老师的崇敬,尊师重道,中国人尊重、尊敬祖先的意思。中国人有祠堂、有家庙,那是慎终追远,民德归厚,它不是宗教。可是现在,你不能否定它是宗教,现在我看这个世间佛教有六种不同的形态,要说清楚。有宗教的佛教、有学术的佛教,许多大学用佛经开课,变成学术;现在有企业的佛教,有观光旅游的佛教,还有邪教的佛教。所以至少有六种,讲清楚大家就明白了。
  我们学的是什么?我们学的是释迦牟尼佛教育的佛教,佛陀教育。名不正则言不顺,中国人以前喜欢简单,就是怕麻烦,喜欢简单,佛陀教育就通称佛教;现在称佛教,大家都以为是迷信。我们加两个字进去,「佛陀教育」,希望慢慢把佛教带回归教育,它本来是教育。它教什么东西?我们这么多年在经典里头薰陶,伦理,它的伦理讲得非常圆满,讲到究竟之处,遍法界虚空界跟自己是一体,这讲得最圆满了。佛菩萨看诸法实相,一切法的真相是什么?我们前面念过「不断之无」,这四个字妙极了。你能把这四个字搞清楚、搞明白,肯定它,一点都不怀疑,你就很容易放下,放下就看破了。看破是智慧,放下是定功,大乘教里面常讲的止观,这修行的方法,放下是止,看破是观。我们在经教里头得益太多了。尝到法味,真的是欲罢不能,一天不吃饭、不睡觉没有关系,一天不能不读经,不读经这一天就空过了,这一天生活没滋味。
  不肯修身,就不务正业。其人对『父母教诲』,则『违戾反逆』,我们常讲不孝顺父母。现在社会这种情形非常之多,甚至儿女对父母怨恨,这在过去社会里头决定没有。世出世法,根就扎在孝道的基础上,你看世出世间大圣大贤,他对於孝养父母做得非常圆满。佛是师道,它是教育,师道一定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人孝顺父母他才会尊师重道,学业道业才会有成就;不孝父母、不尊敬师长,这个人在社会上难了!违戾,底下有解释,「违」是违背,「戾」是狠暴,「故违戾具狠毒背叛之义。反逆者,忤逆不孝也」,这在今天社会普遍看到。可是我们看到这些事实,都没有意识到它的严重性,所以看到了,看到怎么?漠不关心,现在这种事情常常看到,若无其事。现在大家都警觉到灾难很严重,灾难的根源从哪里来?根源是不孝父母,那是灾难的根源。你意识到这一点,你才晓得不孝父母这个问题严重,这个恶是多大。今天叛逆父母的人太多,他个人造作的罪业,会影响社会、会影响国家,感应地球的灾难;换句话说,他带给地球灾难。你从这上面去细细观察,这个罪过就太大太大了,他要遭受报应。这个报应不只他一个人,他还给别人带来灾难,你说这个罪多重。
  「父母有子,犹如冤家」,故云『不如无子』。佛说这部经,讲这样的话,让我们深深体会到,好像释迦牟尼佛就是现在在世,今天所说的我们社会状况。回去反观,民国初年不是这个样子,不孝的人少,不多。有没有不孝子?有,偶尔听说,社会大众都批评他,某家不孝,儿子不孝。现在你看看,儿子杀父亲、杀母亲、杀兄弟、杀老师,到处杀人,太多太多了,时有所闻,这社会怎么会不乱?灾难怎么会化解?现在灾难频率太多,而且一次比一次严重。很多同修都来问我,灾难来了怎么办?不论灾难来不来,也不论灾难大小,我们平常牢牢的记住,一心念佛。为什么?念佛是善中之大善,没有比这个更善了。我们这里讲正业、修善,正业,念佛是正业,修善是正业。该放下的统统放下,不要去想了,一定要把这句佛号念好。什么叫念好?没有杂念夹杂进去,就念好了。我们今天虽然念佛,妄想杂念很多,这不善。真正念佛相应的,念佛念一个小时,一个小时里头没有妄念,念两个小时,两个小时里头没有妄念。所以,念佛跟修禅定没有两样,禅定是坐在那里没有妄念,我们念佛人坐在那里,没有妄念,有阿弥陀佛,比禅定好修。你不妨试试看,你坐在那里坐一个小时,看看你有没有妄念?
  念佛是用一念制念,我用这一句佛号把所有的妄念都取而代之,这个方法方便。禅需要很心细,心细的人、心静的人,那个门容易入;粗心大意,那个门入不进去,妄念很多、妄想很多,这个人没有法子修禅。所以佛有方便法门,净土没有问题。净土也要懂得,用阿弥陀佛代替所有的妄念,其他都别想了。为什么?想别的全是六道轮回,如果想贪瞋痴慢疑,不但是轮回,还是灾难。总要记住,贪瞋痴慢疑跟地球应对的灾难,贪心是水灾,海水上升,现在这些暴雨都反常,海啸,非常可怕。
  最近我看了一个同学写了一份资料给我看,说是二0一二的灾难非常严重,是真是假明年才能兑现。但是对我们也是个好处,让我们认真念佛,否则的话,灾难来了我们措手不及。现在至少还有一年半载的时间,充分在准备。准备没有别的,别的都没用处,就是一句佛号,其他的来不及了。这一句佛号念好,问题就解决,首先解决自己的问题。这个灾难,佛经里面讲得很清楚,有共业、有别业,共业是你逃不过的,逃不过我到极乐世界去了。真正念佛人,灾难来的时候佛来接引,藉这个时候就往生了。如果你命不该绝,你还有寿命,灾难来了你会留下来。我们相信,留下来都是有使命的人,要修传统文化、要护持正法:换句话说,《还源观》上的四德就是留下来人的使命,「随缘妙用,威仪有则,柔和质直,代众生苦」。怎么代?我们能够把伦理、道德、因果在日常生活当中做出来,这就是代众生苦。世尊当年在世,四十九年讲经教学,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代众生苦,做最好的典型、模范给大家看。
  修行里面,第一就是念佛,第二是专心,这经上讲的「一向专念」,著重那个「专」字,心无二用。世尊常讲,「制心一处,无事不办」。我们的心就放在阿弥陀佛上,心里头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没有杂念,什么都放下了。明天日子怎么过,不去理它,佛号念好就行了,明天还没有到,想它干什么?明天有吃很好,没有吃,往生。对这个世间没有丝毫留恋,活得自在、活得快乐,没有妄想、没有忧虑、没有恐怖,无论什么环境,法喜充满。清清楚楚、明明了了,这是智慧现前,不生烦恼,这比什么都重要。我们一心念佛是大孝、是真孝,这个功德回向是最有力量的,回向给父母,回向给众生,回向求生净土。回向得有真东西,没有真东西回向是假的,我们积功累德、修善念佛,这都是真功夫,用这个去回向。
  下面说,「如是恶子,辜负慈恩」,故云『负恩』。「违背礼义」,故名『违义』。这个孩子不知道报恩,对父母无礼无义。『无有报偿』,「表对於父母之恩德,全无报答」,不能够孝敬父母,不能够养活父母。父母年岁大了,没有工作,生活靠什么?在中国提倡孝道,年老了谁养?你年小的时候父母养你,父母老的时候你要养他,报偿。东方文化跟西方文化不一样。我这两天听稻盛和夫的讲演,我听了三遍,他讲得很好。他说西方人的西方文化观念,它第一个肯定人是自私的,跟东方完全不一样,东方人文化第一个理念是人性本善。你看完全相违背,西方人的观念是自私自利。他就讲经营企业,他是个企业家,他在日本创了两个公司,五十多年来业绩非常好。许许多多这些经济上的灾难,对他毫无影响,他五十年一帆风顺,什么经融风暴、泡沫经济对他毫无影响。所以,许多人向他请教,你是怎么经营的?经营方法没有什么特别,心理不一样。他的心,他提出四个字,「敬天爱人」。敬天他说得很白,就是凭良心做事。天是什么?天理良心,人要凭天理良心做事,不能骗人,不能欺负人,不能做投机的事业。不劳而获的财他不要,他说这个财保不住,一定靠自己辛苦赚得的,这个可以,投机取巧的生意绝对不干,绝不愿意干暴发户。所以他五十年来非常顺利的成长,进入世界五百强。他的员工,他常常给员工上课,员工都学会了敬天爱人,所以他的企业成功了。实际上,他自己说得很好,他是向中国二千年、三千年那些圣人贤人那个地方学到的智慧,他完全落实了,应用在企业上。
  中国人基本的精神、理念就是道,家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落实在自己是修身,落实在家庭是齐家,落实在公司行号这就是治国,这一个团体。最后的目标是天下公平,天下太平,社会安定和睦,人人都过幸福美满的生活。他能做到,跟西方人的观念完全相反。他跟大家讲,他第一个爱的是员工,公司所赚的利益,什么人享受?员工。所以他永远不败,经济再困难,员工不会散去,员工还是努力在工作。经济衰退的时候,所谓经济灾难的时候,萧条的时候订单少了,员工当然就没有工作,他怎么样?研究发展。读书,研究发展,发明一些新的东西来。商业机会一起来他马上就飞跃起来,新产品出来了;换句话说,没有浪费时间,没有浪费精神。整个公司一家人,稻盛是大家长,利益是全家的,人人都有分。这就是他成功的哲学,他成功的理念。全是中国的,五伦、五常、四维、八德,他就是这个,他真做到了。这个东西,一家做到了,家和,家和万事兴;一个国家做到,国家就盛了,真的盛世就出现;推广到全世界,就能化解全世界的灾难。他对於中国传统文化,真认识、真了解、真干,落实在自己身体,落实在自己家庭,落实在自己的事业。反而我们中国人对中国的传统非常陌生,完全不认识,盲目的跟著西方人走,也走向自私自利,只有自己,没有别人,虽然老板说爱护员工,对员工实在讲非常有限。我们中国现在也有一个,企业不大,胡小林居士他在干,这个三年他做得很成功,也是给一般企业做出一个非常好的榜样,理念跟稻盛和夫一样,这值得我们现在人深深去反省的。
  现在必须要加强的,要提醒大家的,因为这个灾难我们看到同学给我的信息,从三月份的,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他们累积这些灾难的标题送给我看。次数、频率一个月比一个月多,大概这个月到月底会超过两百件,两百起,而且一次比一次严重。三月份一个月有四十多起灾难,月月上升,这不是好现象,频率不断的在增加,灾难一次比一次严重,麻烦可大。这是给我们一个信号,告诉我们,一心念佛,我们才能够应对;把念佛疏忽了,到时候你后悔莫及。今天什么事情都是小事情,念佛是我们唯一的一桩大事情。有时间一定要听经,不听经不知道这一句佛号的功德利益。只有真正听懂了、听明白了,晓得这个佛号功德不可思议,你才会欢喜念它,你才念得真有感应。教理不通不行。我只感觉到,夏老会集这个经本,黄念老这种集解,就是来为救灾难的,不是为别的,这部书能救灾难。
  我们接著看这一句,无有报偿,表对於父母之恩德全无报答。『放恣』是放荡自纵,这个纵是对欲望来说的。『游散』,游乐散漫。『耽酒』,好酒贪杯。『嗜美』,爱食美味。「又耽者,取乐过度」,没有节制,这对身心都有伤害,对身心有伤害就是不孝父母。父母对儿女的健康时时都念在心里,你自己作践身心,让父母担心,这就是大不孝。「嗜者,贪而无厌」。这几句话是指「肆情酒食,贪饮无度,正明酒恶」,这是贪杯带来伤害身心的这些恶的行为。『鲁扈』,「义寂《述义》曰:鲁者鲁钝,谓无所识知也」,就是愚,愚鲁,或者讲愚痴,无所识知是愚痴,是无知无识。「扈者跋扈,纵恣自大」。『抵突』,前面所说的蒙冥抵突,「谓愚狂抵触,无所了知,无所不作」。这是又狂妄又自大,无知而不接受别人的劝告,不采纳别人的知见。这一类的人,纵然遇到善友,善友对他都不会起作用。他确实无所不作,所做的都是恶事、都是恶行。「《辅行》曰」,《辅行》是天台的止观,「鲁扈等者,无惭不顺之貌」。惭是羞耻,一般讲良心,他有良心,他有羞耻心;无惭是没有良心,不知道羞耻。不顺,完全与性德相违背,也就是我们常说不仁、不义、无礼、无智、无信这一类,不顺。
  故『不识人情,无义无礼』。「义者宜也,裁制事物使合宜也」。我们平常讲,讲了大家更容易懂,什么叫义?我们的念头、我们的行为合情合理合法叫义。这些人思想言行不合理、不合法、不合人情,这叫无义。「礼者,《礼记》云:顺人情者,谓之礼」,叫通情达礼。通达,能够随顺人情,这就是礼的精神、礼的意义。「又《会疏》曰:决断是非,资宜而行,是为义」。所以义得有智慧,没有智慧就没法子谈义。决断是非,什么是「是」?什么是「非」?你明了了你才晓得,「非」我们要远离,「是」我们要接近;「非」不能做,「是」可以做。「甄辨尊卑,不失其节,是名礼」。礼是讲名分、讲尊卑、讲上下,礼讲节度,所以不失其节。譬如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现在国家规定的礼节,最敬礼是三鞠躬,这就叫节,最敬礼。你要说我四鞠躬好不好?四鞠躬超过了,超过了什么?超过有点巴结的味道,这就不合礼了。我两鞠躬,不到。不到是傲慢,过分了是巴结,都不合礼,一定要符合这个节度。所以礼叫规矩,它一定有节制的,不让你超过,也不让你不到。不失其节这就是懂礼。「盖谓能判别是非,所行合宜,是为义。能知尊卑大小,不违准则,是为礼」。违反礼义,就叫无礼无义。这个人没有知识,不知道尊卑上下,没有节制,这是不知道礼、不知道义。
  『不可谏晓』,「谏」是劝、规劝,以道正人,是劝导他。这种人他不接受你劝谏,你劝他,他还要责怪你。「晓」是晓谕,是教导他。现在社会上不可谏晓之人太多,他喜欢你赞叹他,他不喜欢你批评他。他认为你对他的规劝是伤害他、是羞辱他,不但不能接受,反而他仇恨你。所以在这个社会与人相处,要懂得察言观色,不小心就跟人家结怨了。结怨自己并不知道,自己无心,别人有意,你是好意,人家认为你是恶意。你劝告他,「希望你改过自新」,是好意,他怎么?他认为你在挖苦他,你在讥笑他,这个麻烦就大了。有意无意,这些事情常常遇到,不能不小心,不能不谨慎。所以自己要修好。我们没有智慧,没有这个能力,跟大众相处怎么办?最好的方法就是一句阿弥陀佛,笑面迎人,人家不管说什么,「阿弥陀佛」,这个好!这把阿弥陀佛送到他耳朵里去了,一历耳根你永为道种。有过不要劝,念佛,恭恭敬敬,和颜悦色,把佛号念给他听。这个方法真的叫自利利他,有百善而无一害,这个要学会。
 楼主| 发表于 2015-7-22 13:04 | 显示全部楼层
续-《●[净土大经解演义·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五二九集》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六亲』,「父、母、兄、弟、妻、子」,这叫六亲。「《显扬大戒论》」,这个里头说六亲跟这个说法不一样,我们现在讲六亲都是父母兄弟妻子,《显扬大戒论》里面讲六亲,「为身上三代,谓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身下三代,谓男女(就是儿女)、孙男女、曾孙男女」,这两个说法不一样。『眷属』,「《无量寿经钞》曰:六亲之外,名为眷属」,眷属就多了,这个六亲是直系的关系,父母兄弟妻子。《显扬论》里讲得也很好,都是直系,从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下面到儿、孙、曾孙,这都是直系的。眷属那就多了,父亲兄弟是伯叔父,祖父的兄弟有叔祖、伯祖。他们还有的儿女,我们就是堂兄弟、从兄弟、再从兄弟,这个就都是属於亲属关系,中国人所讲的九族,那都叫亲属。「资用者,指资生所用之物,如财米」,这是生活必需品。「如是恶子,於六亲眷属,所须维持生活之必需品,全然不顾」,故云『资用有无,不能忧念』。
  这在现在已经很平常。过去,父母养育儿女,儿女确实知道养育之恩,知道报恩,知道孝养父母,现在没有了。这是受外国文化的影响。外国人,儿女没有养父母的义务,十六岁就成年了。我住在美国,有一次遇到一个朋友,中国人,他的小孩离家出走,他到警察局去报案。警察问:你的儿子多大?他说十八岁了。十八岁你还管他?十六岁走了就不管,他已经成人,他可以自己照顾自己,你就不要去找他了。所以在外国,确确实实,小孩十七、八岁离家走的太多了。走了之后,如果他还想到他的父母,过年过节给他寄一张贺年卡,父母拿到了,欢喜得不得了,我儿子还没有把我忘记。见面难了,不容易,走了之后可能一生不会再见面,像小鸟一样,长大飞走了。跟我们中国文化完全不一样,中国讲求的是三代同堂、四代同堂。所以中国人有亲情,外国人没有。外国人到老年的时候非常可怜,孤单,住在老人公寓里头,没有一个亲朋好友来看他,孤单。生活,国家养老,物质生活没有问题,精神生活一点都没有。所以老人院里老人自杀很多。他为什么自杀?想到他为什么活著?活得这么孤单,一个说话的人都没有。这种非常非常可怜,我们能想到。外国人没有亲情,真的,完全从小训练成的自私自利。他只有自私自利,他不知道利益别人,别人也不会利益他。我们看得很多,在外国读书,在外国工作,父母有时候到外国去看他,馆子里面吃饭,各人付各人的钱,外国风俗是这样的。许许多多人把儿女送到外国去读书,结果以后,读完之后都变成外国人,亲情没有了。所以这「资用有无,不能忧念」,真的。
  「於父母之恩,师友之义,悍然不顾,无动於衷」,故云『不惟父母之恩,不存师友之义』。这在西方社会你就看得很清楚,而且什么?每个人都认为这是正常的。你要讲到这个,他都感觉到奇怪,你们怎么会有这种观念?这就是东西方文化不同,东西方人生的意义不一样,人生的价值不相同。但是西方人非常羡慕东方,中国人、韩国人、在日本,还有三代同堂,跟父母住在一起,父母儿女都住在一起,外国人看到很羡慕,这种天伦之乐他们永远享不到。他们养的小孩,十七、八岁就走了,再也找不到。他小孩在外面结婚,将来生的小孩是他孙子,不认识。所以经上讲的「不惟父母之恩,不存师友之义」,这在外国人看到这两句很奇怪,怎么会有这种想法?他们心目当中只有自己,没有父母,也没有师友,一生完全是为到自己的名利。
  『意念身口,曾无一善』,「《魏译》作心常念恶,口常言恶,身常行恶,曾无一善」,《魏译》的说得很清楚,「是明身口意三,常作恶业,且未曾作得一善」。所以佛说这些话,全是说的现代人,在古时候这种情形太少太少了。身口意都恶,他的生活状况我们不难想像,造的恶业多,感的是恶果。身心都不善,果报是疾病,肯定多灾多病,多苦恼,有忧虑、有烦恼,他怎么会有快乐?他怎么可能有清净?他怎么会有好的心情?这我们都能够想像得到。
  「下复明痴瞋之恶。可证义寂师之说,实有所据」,义寂师说,这段经文里面它是讲贪瞋痴三毒,是十善业道最后的意业,这个经文里确实有这个意思。下,『不信诸佛经法,不信生死善恶』,这是愚痴,正明痴过。「不信佛法,拨无因果,此即一阐提也」。一阐提是梵语,意思是没有善根的人。这两句,对於一个人一生来讲比什么都重要。不信诸佛经法,那就是六道搞定了,你怎么能出六道轮回?不出六道轮回,决定是在下三途的时间长,在三善道的时间短。你就愈想愈可怕、愈想愈可怜。这一生能够信佛的经、佛的教法,你可以提升,你从人道可以提升到天道。天有二十八层,你可以不断向上提升;换句话说,你一世比一世自在,一世比一世有福报。你能够相信佛法,就有这么多好处;你不相信佛法,你的问题严重了。拨无因果,以为没有因果报应,这是最可怕的,为什么?什么坏事都敢做,他认为没有报应,无恶不作。不信生死善恶,身心善生三善道,心行都恶,肯定死的时候是三恶道。三恶道太苦,畜生的苦我们看到,饿鬼、地狱苦没看到,它真有,它不是假的。这些全都是说的愚痴。所以这段经文,确确实实它的内容是包含五戒跟十善后面的不贪、不瞋、不痴,这个意业的三条。
  『欲害真人』,「《魏译》作欲杀真人,《汉译》作欲杀罗汉。《玄应音义》曰:真人是阿罗汉也」。这个解释得就很清楚,真人是指阿罗汉。阿罗汉把见思烦恼断掉,所以称之为真人。为什么?阿罗汉还是用的妄心,阿赖耶,还是用妄心,从阿罗汉以上,妄心用得正。我们六道凡夫用阿赖耶用妄心,他用得邪,就是错用了心,跑到六道里面去了。阿罗汉超越六道轮回,永远不干这个傻事情,三不退里面他证得位不退,就是地位他永远不会退转。他慢慢的修,愈往上提升,他的上面,辟支佛、菩萨、佛,这十法界里头的。四圣法界就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方便有余土,六道是凡圣同居土,他离开六道了,离开同居土他生方便土。他不到极乐世界也生方便土,释迦牟尼佛的方便土,不再堕六道,这真人。我们在六道里不可以称真人,为什么?说不定来生变畜生,说不定变饿鬼。人靠不住,阿罗汉靠得住,决定没有这些事情,称真人是这个意思。「又《法华疏记》云:真是所证。证真之人,故曰真人」,这也是个解释,他证得了真。这个真虽然不圆满,偏真,不是圆满的。三大类的烦恼他只断一个,见思烦恼他断了,他还有尘沙、无明没断;但是这一断,确实是真不是假。这是证道,所以叫真人。
  「杀阿罗汉即为五逆重罪」,这是堕阿鼻地狱的。佛给我们讲,五逆是无间地狱的五种重罪,第一个是杀父亲,第二个杀母亲。父母的恩太大,杀父杀母都是阿鼻地狱。第三个,杀阿罗汉。阿罗汉是得道之人,他在世间是教化众生的,他是善人,所以杀他罪很重。你把他杀了,许许多多的人不能闻法,老师没有了,从这个地方结罪。所以,阿罗汉现在在这个世间找不到,有等同阿罗汉的,那什么人?有道德、有学问的人,他教化这一方,你把他杀掉,这个罪跟杀阿罗汉是同等的,叫等流罪。这个老师非常好,有道德、有学问,教化这一方,他影响愈大,你的罪就愈重,他教化的时间愈长,你罪愈重。所以这个结罪,有的时候不是跟杀的人本身结罪,阿罗汉本身不结罪,罪从哪里结罪?阿罗汉他教化这一方,这一方人失掉老师,他带给众生的是智慧,法身慧命,你把他杀掉,这一切众生从此之后法身慧命没有了,从这里结的。所以,杀他有罪。障碍他弘法、障碍他教学,同样有罪,这都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随喜就变成功德,伤害他就结罪。五逆罪最后,第四个是出佛身血。释迦牟尼佛也是教化众生,佛的福报大,没有人能害他,没有人能杀他。提婆达多想尽方法,也不过是让他受一点伤、出一点血,这个罪就是阿鼻地狱。最后一条是破和合僧,和合僧团你破坏它,这个罪是阿鼻地狱罪。这叫五逆重罪。
  末后这个,『斗乱僧众』,「斗」是斗诤,「乱」是错、作逆,就是破和合僧。这个僧团,大家在一起修行,你把它扰乱,你把它破坏,在里面挑拨是非,让这个僧团失去和谐,这个罪很重。「对於和合如法修行佛道之僧众,以手段离间之,使之斗乱,令废法事,名破和合僧」。所以,护持僧团功德无量。他们修行有成就,你要是破坏它,这个罪就很重。破坏的方法太多太多了。今天时间到了,明天我们从这个地方再学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5 18:40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势至菩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8 13:30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观世音菩萨往生净土本缘经》云:
尔时观世音从座而起。说偈言。

二尊如日出    能破生死闇    显示往因缘
经劫不败亡    我念无量劫    在于绝岛侧
发心时因缘    常在补陀落    昔在生死时
二尊为父母    今在净秽土    互助化世间

上文【二尊】指释迦牟尼如来、阿弥陀如来。

南无阿弥陀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2-1 20:10 , Processed in 0.179497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