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4409|回复: 13

根本佛母 准提密法【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0-6 09: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根本佛母 准提密法【一】1
海云继梦和上 解密
序编:一九九九年初,讲于大华严寺嘉义道场
一、修法的前行与基础仪轨
念佛、参禅打坐、持咒都是修行,修法本身有特别的仪轨。所谓总持法,是懂得法界的状况,就能够跟整个法界相应。你肚子饿了会找东西吃,累了会打呵欠,这很清楚嘛!狗病了,自己也会找药吃。这些,都是生命中很自然的现象。我们必须跟整个法界相应,而生命本来就会相应的,不需要再用什么方法,只因为知识发展,学了很多没必要的东西,所以跟整个法界相应不来,于是产生迷失感,有所失落。「怎么办?我迷失了,怎么回去?」这时候你开始请教人,找你所熟悉的,看看有没有一条路可以回归生命的故乡。在此情况下,我们才幡然憬悟要修法。
修法之路各色各样,就像迷路了得找路回家一样,然而每个人所找的回乡路却不尽相同,有人迷失于山岭,有人迷失于水涯,如此又怎可能走同一条归乡路呢?有勇气的人自有一番选择,懦弱的人也有自救的办法。不少人都有问路的经验,人家告诉你一个梗概,你说知道了,于是便自己上路。有的人干脆要求指路着带领他走。要别人带领是一种方法,自己摸索又是另一种方法,或许你以为不需要人家带好像比较高明,其实这跟高明与否无关,这是个人的习气和性向使然。学佛、修法的情况亦然,从念佛、参禅、打坐到修密法都有人做,而各种修法都有其本身的目标。按密法的专业,名堂甚多,好比参禅里面的名堂也不少。参禅并不简单,并非两条腿折叠起来就好。昨天才有位同修问:「禅宗修法有所谓宾主的问题,究竟是主夺宾抑或宾夺主?」宾主问题乃禅宗思想流派之一,也是一种法门。各位现在修的准提法,则是密法流传过程中的一种法门。
就密法的立场来看,密法有一定的仪轨。虽然很多人持咒,但他所修并非真正密法,真按密法来修的话,得先建立绝对的信心,此乃密法的基础:一、对上师有没有绝对的信心?二、对道场有没有绝对的信心?三、对这个法门有没有绝对的信心?要把上师和每一位同修都看成准提菩萨,具备那份尊敬、恭敬的心,修行才得见效果。假如像在庙里拜拜一样,香一点,自言自语了半天才想到赶紧把香插下去,这样子绝对不够正心诚意。修法人要对自己负责,例如念佛或持咒,无论念一万遍或一千遍,结果都属于自己的,佛菩萨不会来跟你计较。路边那么多人,什么也没念,日子不也过得很好,菩萨怎会特地找你算帐?可是要知道,对法的恭敬,关系到你生命本身的殊胜与庄严。
我们有时候会感觉:「啊!好幸福喔!」有没有这种经验?谁与你分享这幸福感?「我家实在好幸福,下辈子还要再来!」有些人则是唉声叹气:「真是头壳坏掉,早知道不结婚了!」我经常提醒同修们:「到底有没有在学佛?」「当然有!到华严来的,哪一个不是很认真在学佛!」「既然如此,干嘛还学什么插花、气功等等东西。」大家多半回答:「有什么关系?」
了生死这件事是没办法有旁骛夹杂或为之间断的,否则表示你的佛法已经完成,然而你真的了生死、出三界了吗?夫妻两人既然很幸福,为何还在外面拈花惹草、乱交朋友?若真正对佛法死心塌地,肯定「此为世间之最」的话,你就不会心有旁骛了。学插花的人来学佛以后,一发觉生命的美显现出来,便可让生命之美流露在插花上,而非循着插花去找寻生命之美。生命的健康透过学佛去体验出来啊!学气功也一样,如果只是为了健康,那么佛法的精神与生命感便消失殆尽了。应该把法、上师、道场以及修法的同修都视为最殊胜,法才会修得好,一切才真的会变得殊胜。否则修学当中老是认为别人「两光两光(台语,胡涂不灵光之意)」,法一定修不成。所以进到佛门来,必得有一份尊荣感,能修学这个法,要觉得十分崇高神圣。
要让家人、孩子感受到来此学佛与修法的殊胜,而非一开始就见不得人,好像不够光彩似的,这样的话还修什么?所以心境必须先调整好,以正确的心态来修学佛法,凡此都必须先建立,有此基础之后,再来决定修什么样的法。一辈子主修的法,选一个就好,其它的法则属加行,亦即辅助性质。如以准提法为主修,就得专注一意的修,修得差不多了,再来考虑其它,如财宝法等等一堆都可修,可是都得排在后面。你现在修准提法,就要把准提放在最优先的位置。就像上班做生意,以事业、工作为优先,做完了,有空才去看电影,你不能反客为主,否则即是颠倒。例如你主修准提,但某一天刚好碰上地藏王菩萨的生日,所以修法之余,再把《地藏经》看一遍,这便是加行。
平日早上起床打点好一切之后,开始修法,要修到通达没那么容易,眼前只是按照仪轨来修,其中尚有众多微妙处需要上师提点。修密者必须与上师相应,上师、本师、本尊一体。假如尚未依止上师,那便是三脚鼎欠一脚,会立足不稳。盖因法乃透过上师传承,必须本尊、上师、本师结为一体,鼎足而立,方为稳固。我们至少应该要先了解应具足什么,才开始修法,这是一种基础。基础修好后才告诉你如何用心、超越,那才可能成就。事实上,日常生活中很多俗事罣碍,想要一下子超越也颇有困难。不论如何,当前面这些因缘条件都具足之后,我们才开始来修准提法。
谁是准提佛母、准提菩萨?准提究竟为何?
准提是印度话,意为「清净」,此指「自性清净」,修准提法就是要让我们的自性清净心现前。这个咒语很特殊,与《心经》的「揭谛 揭谛 波罗揭谛 波罗僧揭谛 菩提娑婆诃」差不多,为何一直叫「揭谛」?就是提醒、催促我们赶紧成就般若智慧。印度文「折隶 主隶 准提」三个连在一起,表示「清净 清净 清净」,意即让自性清净心赶紧现前。自性清净就是毫无杂质。身为凡夫,我们具有众多杂质、污染与烦恼,正因为这些杂染和烦恼,这个法反而容易与人相应。准提法本就是要令人清净,一旦开始洗涤而趋向清净时,污染便逐渐脱落,修法者会很快与之相应。
准提法所求是自性清净心现前,这不只了生死、出三界,甚至还能与整个法界相融合一,这才是它尊贵之处。不管求财求子求官位,或求事业亨通、身体健康,很快都能相应。但很多人也因此勾留停滞,以为准提法就是求这些。虽然修学过程中,此法确实能满足种种世间愿望,但其真正目标则是无量庄严,非常不可思议的殊胜,绝对不要以为能求得两个儿子就好,那实在没什么价值。一百克拉钻石可以发挥什么作用?可以换一栋房子耶!如果你把一百克拉的钻石拿到任何一家餐厅说:「这颗钻石给你,让我一辈子在这里免费吃饭!」我想每个老板都同意,但如果只换一碗切仔面就未免太可惜了,也表示你好不识货。准提法就如这颗大钻石,极其殊胜,通常我们都念「南无七俱胝佛母准提王菩萨」,准提是清净,是一切法修到最终的根本。
很多人几乎都在盲修瞎练,但是让自性清净心显露出来,才是最终的总关键。准提法可以达到这个目的。而自性清净显现之前需要具备什么呢?般若智慧!般若智慧是佛母,所谓佛母,乃十方三世一切佛的母亲;文殊菩萨即代表般若智慧,所以说他是七佛之师,是佛母。般若智慧从哪里来?从七菩提分来。「七俱胝」的「七」乃指七菩提分,「俱胝」就是很多的意思,「七俱胝」的俱胝表示好几亿万,亦即有很多很多的七菩提分,如此方能具足般若智慧,让自性清净心显露出来。「七俱胝佛母准提王菩萨」这个法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共修的,换言之,修这个法就等于和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一起共修,而就众生的本来面目来看,在坐的同修全都是佛。
这里面包含三位菩萨,首先,「佛母」指文殊菩萨,然后「七俱胝」则告诉我们法的一致性,因为人人皆可如此修,犹如观世音菩萨那般自在,具足无数的七菩提分,故第二位指的是观自在菩萨。再来,代表自性清净的「准提」,此即等同于普贤菩萨。因此,念「七俱胝佛母准提王菩萨」时,以上三位菩萨全都同在,所以说这其实是非常殊胜的华严密法。三尊菩萨,以观自在菩萨代表佛,加上普贤、文殊,这不就是华严三圣?谈到五十三参时,我们特别提到观自在菩萨的综合性作用,原因就在这里。
如果自己在家里修,没人为你开导,你感受得到此种殊胜吗?有一回,某位同修送我一条围巾,我因为怕脖子痒,所以并未围起来。后来这名同修告诉我:「这是西藏高山的牦牛毛所制成的,很暖和,又不会痒。」经他这么一介绍,我也不觉得他会痒了。这就是经人开导的差别。同样的,修行乏人指导的话,不管黑白全都拜,从孔子、保生大帝拜到万应公,根本不分青红皂白。学佛之后就不同了,开始有人开导你,告诉你哪些是天上的神,哪些是鬼庙,此外又有什么佛、菩萨等等。观音亭、观音庵、观音庙等都供奉菩萨;大雄宝殿是拜佛的,药师殿在东方,三圣殿在西方。如此就清楚自己在拜什么,点香上香等作用或意义也多少了解,不像从前那般迷糊了。所以,学佛一定要有人开导,此乃基本意义。
修法过程中必须注意一点一滴怎么来的,分辨其中诸多不同。当了解准提王菩萨后,晓得这些法何等殊胜,那么在修法上首先得注意的是,一再地称赞,称赞如来,这是修法的第一要领。假如你手拿一串念珠,我告诉你那是石头或塑料做的,你可能就随便念;若说是翡翠或千年琥珀,你念的感觉便幡然不同了。为什么有此差异呢?盖因用心不同!既然知道准提法的殊胜,你是否会好好称赞一番?不懂得称赞,实乃人性的自然状态,表示对法的殊胜尚无认识。而法本里有很多称赞语,刚开始学,我们不晓得如何称赞,那就按法本偈赞语来称颂,这是第一阶段。
到了第二阶段,你开始称赞自己的感受,就像小孩子到学校读书,老师说要孝顺父母,虽然小孩子尚不懂孝顺的真正意义,回家只会用嘴巴讲,慢慢过了一段时间,他逐渐了解何谓孝顺,买东西吃的时候,会先拿一半分给妈妈,这就是孝顺的状况现前了,而孝顺两个字也消融了。刚开始有孝顺二字,反而不知孝顺为何物。称赞亦然,最初按经本来称赞,多半有口无心,感受不到究竟称赞什么,然而称赞到某个阶段,真的感受到佛的殊胜、菩萨的了不起以后,就会打从心里面由衷赞叹。
很多同修看到师父,说道:「师父真了不起,一看便知修得很好!」我说:「你比师父还厉害,师父修得好,你也看得出来!」其实这是交际应酬话,这种话原本不该对着师父说。称赞佛菩萨时,也有类似的情况发生,不过,一旦到达某种程度以后,称赞语便由衷地发自内心,那是从内心感受直接显现而出的。
其次是礼敬、礼拜佛。修密法的人很特殊,很会称赞但却不会拜。修密的人很少在佛前拜佛。我们要求各位按法本规定,一开始先三拜,每一段之后还要三拜,修到某一段结束之后,还要再拜。一句「南无准提王菩萨摩诃萨」,一拜,再一句「南无准提王菩萨摩诃萨」,仍旧一拜,如是者三称三拜。每一段都要拜,不要光念就好,称赞以后要礼敬,礼敬得付诸行动,即拜下去,姿势就一定要做出来,纵使不是很标准,但总不脱离基本的表达方式。但不要像问讯那样快,必须慢慢来,这个当口正好训练心性的柔软度。
称赞以后就开始拜,称赞本身带有迎请佛菩萨到来的意思。我们请准提菩萨来镇坛、来接受供养,诵经修法即是供养。该如何迎请准提菩萨呢?迎请称赞时,必须开始观想,观想头顶上宝盖宝云祥云云集,然后再观想祥瑞之气从头顶上进来,进入身体里面。观想仍属一种妄想,不过却是好的;你观想甘露水灌进来。刚才提过本尊、上师、本师乃为一体,其实都在我们心中,从心中将本尊请出来,而本师和上师都一起迎请出来。本尊头顶上是上师,上师头顶上是本师释迦牟尼佛,这三者乃为一体。如此观想本尊、上师、本师,修法完了,必须送本尊回归本位,从哪边请来就送回去。
这些都是我们自性中本有的,所以称为自性清净、自性原本就俱足的。刚开始的称赞带有迎请的意思,一旦佛菩萨到了,就得礼拜,因此称赞完毕就得先礼拜,完后开始修法,在念诵经文的过程中,只要称赞到佛菩萨或本尊的名字时,就合掌顶礼,这是最基本的。
以上所说的都属前行的部分,前行完毕,修法之前,可能会有某些障碍,一旦障碍出现就必须忏悔,忏悔也等于开始修行了。忏悔其实就是正行的前方便,即先扫除障碍。自己能忏悔当然很好,假如不会,则按经文与前面称赞的方式慢慢进行观想。忏悔最主要目的在于反省,看看本身有何不良习气与错误的观念,以前所有不当的行为和不良的习气、观念等,都得靠自己慢慢检讨,在反省之中将之一体暴露。忏悔时,绝不容辩白、隐瞒。以前所做的既然不对,现在就应改掉,之前所为,不管好坏,定然都有果报。我们不希望坏果报来障碍修行,所以当下即开始忏悔,事情现前以后,便请菩萨加持。譬如曾经钓鱼活杀鸡,即请佛菩萨加持,先予以超度,化解恶因恶缘,然后观想其超生。当初种种偷杀骂等不良行为,都从动机上去改正,以后绝不再犯。
不必一直对别人解释以前的种种,重要的是自己的内心。生命过去所潜伏、沈淀的杂质,借着忏悔加以洗净,通通凈除,那就很殊胜了。要懂得如何把这些不好的洗掉,一次又一次的反省,每一次修法,如果因缘浮现,以往所造的业现前,就借着忏悔把这些障碍消除。假如不加以忏悔,你在修法过程中,会有更多的障碍。
凡此,都无法逃避,也不必找理由规避,跟阎罗王讲情也没用,你做了什么就是什么,动不了他的铁算盘。动机对的自然会有好果报,所以不必找理由,有错就改。透过反省、忏悔,福报自然现前。所以我们必须在此一再地强调,修法前忏悔的重要性。
持咒最少半个钟头以上,通通做完之后,必须发愿、回向。如果共修,应该要有一个礼拜的时间,人数不必太多,以我们的标准,不超过五十人为佳,一星期至少碰面一次,将修法中的种种状况提出,赶紧解答疑难。有些人一来,寒暄、顶礼一番,随即东拉西扯,真正谈到修法的症结时,完全不知所云,抓不到重点,讲不出来,所以我们经常需要小参。
前面所谈的这几部分:迎请、称赞、礼拜、忏悔,都得在我们的内心里准备好,因为任何行法开始之前,都不可避免有这些前行工作和基本仪式。   
 楼主| 发表于 2014-10-7 09:21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准提咒如何持?如何回向?
前面讲的通称为摸索阶段,摸索其实需要相当长的一段之间,一般人花十年时间是正常的。要是认为佛法很简单,两下子就搞定,这种人太傲慢,保证他们三大阿僧祇劫都学不成。
要了解佛法讲的什么,用自己的方法绝对不成,咱们大脑头壳里装的都是抽象的符号,不能装真实的东西,一粒沙子都进不去。大脑只能放一些符号假象,其特性就是持续找目标,其实那些目标都只是一些符号而已。当我们刚遇到一个人时,一定会问说:「这人是谁?」其实你要问的是他的名字,不管美丑,都一定要先找出他的名字,我们就满足了。
佛法非常不一样,他告诉我们,看到一个东西,就把它纳入生命里面。可是我们看到一个符号很快就记起来了,要把他整个状况流到生命中,实在是很困难。大脑都记那些符号,大家在一起常说:「你在修什么?我们那里有好多人,很温馨,大家都好庄严、精进,家庭幸福美满。」大脑都是记这些东西。人死了,这些东西就不见了,前辈子认识的亲戚朋友,今天有哪个记得?都忘记了。佛法不给你这些符号,死了以后再来,依然面目全非。
佛法在训练我们,进入萨婆若海以后如何改变生命,当萨婆若海里装的是贪、瞋、痴时,下辈子就像鳄鱼,如果装的是戒、定、慧,下辈子便跟杨丽花一样表现杰出,漂亮又有名。若要熄灭贪瞋痴,就在萨婆若海里增长戒定慧,与生命因素结合。
假如是在第六、七、八意识里装戒、定、慧,那是福报,装了贪、瞋、痴则是业力。大部分人修行都在六、七、八识这边修,修得好就有福报,修不好便是业报。我们则是在萨婆若海、生命因素里修行。我从这方向来提醒大家认识佛法,一定要先摸索一段时间,从称赞、礼敬、忏悔上面去摸索萨婆若海这个生命因素的存在,才有办法进一步论及如何修。感觉不到这一点,那就没办法修行。
生命中如果有很多的挫折与困难,修法过程中自然会解决,例如可以对佛菩萨讲:「弟子想好好精进,能否让我少兼一点差,又不至于饿肚子?」菩萨一定会满你的愿。「菩萨,我已经有三栋房子,但想要凑足十栋。」菩萨不听这些,因为这人太贪心。如果不懂发的愿是否正确,很简单,可以跟佛菩萨讲:「我发的愿如果菩萨认为可以,就请答应我,让我满愿。」你每天三餐不继,菩萨一定帮忙,但如果是贪多务得的话,菩萨就不予理会。生活中真正有困难的部分,即使是家里小孩子不听调教,也可请佛菩萨帮忙调整。小孩子不受教,有时是因为家长观念不对,不一定是小孩子的错。菩萨帮忙调整一下,父母本身会跟着调,这不是很圆满吗?
你不能要求菩萨晚上帮忙教训小孩,让他一早起来下跪、忏悔。有时候是我们的错,自己要改,至于怎么改,菩萨会帮忙处理,这是真正的要领。修行人必须领悟到底是山转、路转,还是人转、心转,但千万不要团团转。答应菩萨好好修法,我们自己就会慢慢改过来,该放下的就放下,会圆满的就圆满。不要因为执着而去进行,这是最重要的一点。
这是摸索阶段,必须进行好一段时间,善根够的,也要五年左右。一般人很用心,也需要十年。别以为很快就搞定,一有这种慢心便很难成就,记得这个原则。我们开始修法有两个部分得同时进行:首先观空。现在持咒,这是空性,刚刚讲般若性空的智慧,所以要有文殊菩萨的观空智慧。另外是修普贤菩萨的法门。二者必须得兼,并得结合在一起,不要修一下就停滞,反正一切皆空!不是这样,修法刚开始一定得扣得很紧。
眼前若不扣紧,将来便难以超越。所谓超越就是把这个法放下,但现在若不抓紧,将来如何放下?你要布施,手里得有东西才能布施,没钱、没东西怎么布施?所以一定要很认真地去修法。最终目的还是在于「放下」。此刻积极修为,修法时,性空也是倂在一起同时进行的。
整个行法过程中,无论是持准提长咒或短咒都可以,我比较主张持心咒,亦即短咒的部分:「唵 折隶 主隶 准提 娑婆诃」,念的字数有一点弹性,譬如「唵 折隶 主隶 准提 娑诃」是九个字,念「娑婆诃」就变十个字,或者念「唵 折隶主隶 准提 吽」八个字也行,是八、是九或十个字,都不要紧,加上「怛侄他」也无所谓。
在用功过程里,念这八、九或十个字,一个钟头一千遍或许会有一千个妄想,念三千遍、五千遍,就有三千、五千个妄想。但从五千遍开始到一万遍之间,妄想会变少,这一点行者本身可以很清楚感受到。从一千陆续增至五千的过程,会有很大的变化,每天选个时间去试验,功课本身一小时,加上前行部分半个钟头,总共一个半小时。假如刚开始没有太多时间,那就试试半小时,加上前行总共一小时。
持咒一个钟头为标准,短咒念三千大概算正常。正常的换气、吞口水都没问题,但妄想仍多。念到五千以后,你慢慢发现声音无法太大,否则喉咙受不了,于是你开始进行调整,到达一万之数时,你就变成金刚持、金刚念诵,只有嘴唇动。一万以上,由于嘴唇的频率太快,于是等于不动了,而从喉咙发出一种声音;一万五以上则不由喉咙发声了。这声音必须自己去感受,你会觉得声音已经不由身体,而由心里发出。也就是说,从一万五到二万之间,你将发现声音是由脑筋里面发出来的。本来从嘴巴(颊)来,后来变成从嘴唇、喉咙来,然后由心来,再从大脑发出来,超过二万以上,全身都可发出那个声音。
发声的祖师爷叫玛尔巴,死时全身发出声音,他人已经死了,全身却还发出声音,那就是他念的咒。一个钟头内念「准提心咒」二万遍,大概已达大脑极限,对世间人而言已极为不可思议的了。然而这还是世间的,从这里才算正式修行,是一种超越的修行。这当中不仅发声的变化,连呼吸也改变了,否则用原来的呼吸法,一定无法负荷,搞到心脏病。这时候你若会调,随着量的增加,什么心脏病、肺病等症状,都将一体调愈而不见了。吞口水也会发生变化,连带腹肌、肠胃脾肝等等,也都会调好,变得健康。声音、呼吸、口水三方面都调得很好的话,什么气功都不必学,身体状况定然一等一。
学佛殊胜的重点在这里,这也是其奥妙之处。当真正精进修行时,所有功用都会发挥出来,修法过程中全部调整,包括心境也一样。念到一万遍时,你会手忙脚乱,一万五以上大概已经无法算数字,你若念到两万怎么算?根本无法算。到这个时候,你全身整体自然转变,全方位地产生变化。
修行绝非单一的,而是总体性的。例如念阿弥陀佛,一定要把它锁住,一再地深入,你将会发现空性在这里起作用。念到一万开始转变,声音,由这里变成那里的,有口腔的声音变成嘴唇的声音,甚至变成喉咙、肚子里的声音,最后要把心里的声音叫出来,然后变成脑波的声音。说起来容易,做下去就知道不可思议了。一万、两万遍怎么念?念的次数随着呼吸出现。念的韵律是这样来的,吐一口气回来,大概就一百零八遍。吐一口气差不多半分钟,那绝不像一般喘一口气三秒钟就过去了,他可以延伸至三十秒。那时候如果调得纯熟,大概会慢慢由一百零八遍增至一千零八遍,而念的声音则与呼吸频率结合。所谓龟息法、胎息法就是这样来的,那不是深呼吸,而是一种转变的开始。唾液,我们称「津」,他会很自然地流进去,这东西最营养了。你现在的口水不干净,但修法到一定程度后,口水即变得清凉,可治百病,因为我们本身有条理好。这时候还谈空或不空,就是心理上的障碍。心里有障碍的人绝对不空,告诉人家「你就是放不下」,这种说法太粗了。修行进入微细之处,境界进来该怎么转?呼吸、声音怎么转?唾液怎么吞?凡此种种皆需转化,不能停滞于某阶段。
训练完成后,我们随时都可能提起正念,咒语便随着呼吸而出。工作时亦然,随着工作,咒语便跟着汨汨而出。当咒语和呼吸相结合时,咒语也可以和我们的所有行为相结合。咒语透过行为出去,神通即现前,这时候已然超越大脑,不光一个钟头念五万遍、十万遍,一念之间或刹那间即能念五万遍、十万遍,此即实修的不可思议之处。
心理上有何障碍必须突破?平常注意听经,把相关的法义、教理脉络弄清楚,否则实修下去会碰壁、踢到铁板,此皆因转不过来。所以很多同修说:「师父,我回去拼一晚,拼到差点生病。」什么都没有扫清,当然会生病,不能一个晚上拼这么多,必须循序渐进。假设现在念一千遍,三个月下来,每天一个钟头大概都念三千遍,如此加紧用功,再下来的三个月,大概就增加到五千遍……。
水平一再提升,你发现念三千和念五千的气质不同,念五千跟念八千不一样,八千与一万更是幡然有别,而念到一万五以上,随便什么地方一站,任何人自然都会看到他。因为他依然极突出,有鹤立之姿。其实能念到一万已经不得了了,气质已然大不相同。
所谓多少遍,是指长期的平均数字,而非试过一次就算数,因为你可能是极勉强的压缩,而把胸部、喉咙也弄受伤了。所以不要勉强试验,需经慢慢调整,从一千、二千到三千,皆需维持一段时间,而后才想办法突破与提升。一个钟头念到二万,大概需要三到五年的时间调得上来。这里面要调的东西很多,包括怎么呼吸、发音,唾液怎么吞,还有生理上的习惯等等,若无三、五年之功恐怕不行。
很多地方你听我讲似乎很简单,实际去做就没那么容易。就像刚开始学唱歌,听人家唱DO RE MI很简单,自己实际唱出来就问题丛生,盖皆因生理尚未调整好。同样的,刚开始念咒,声音由口腔转变成嘴唇音,再变成喉咙;呼吸调整变化之际,连我们自己也未必知道。喉咙、唾液等各种转变,修行者本身未必清楚,但无论如何总是得慢慢去调,三、五年时间不为过。这当中假如有所执着,空性就观不出来,进去是观空、行空,就是力行空性。从实修面来讲,一点都含糊不得。我们的讲法已经算透彻,一如修行的蓝图,然而仍必须如实修行才感受得到。你查阅了地图,也问路问了无数次,但就是到不了目的地,问题就出在没有实际经验。实际状况与心里的想象完全不同,因此一定要去实践才能了知。
修行一定要实际去做以后才知道真实状况。正如我告诉大家呼吸怎么转、声音怎么变、唾液怎么吞,结果不说还好,一说之后,你连吞口水都呛到,咳个不停。修行时会发生各种不同的状况,每个人的因缘不同,但都必须去修法实践。
法本,属于前面摸索阶段的仪轨。行者透过文字去感受,但一进入行法,便无法诉诸言说、形诸文字,因此正修的这一部分,所有法本都不提。我们用最清楚的方法提点大家,然后精进共修,遇到任何问题就提出来研究,不要自己乱想。本来要去吴凤庙,结果找到土地公庙,还大嚷大叫:「我找到了!」若要验证修行成果,必须拿出来说明,这是实修正行的重点。
最后要谈的是发愿与回向。我们花本个钟头或一个小时完成修法后,就如做完工作领到酬劳,开始分配要存银行或买股票,但这还不是目的。最终目的是要把钱用掉,兑现成有用的东西。有人兑现成牛排,有的人捐给慈善机构作为捐献,有人拿去旅行、买房子或买汽车,总之,就是兑现成自己满意的用途;钱的分配就相当于「发愿」,兑现其用途便相当于「回向」。
功课做完就有福报,可以分配到智慧这边或自利那边,此即发愿。发愿后要运用,例如祖父母往生甚久,可以分给他们福德资粮,这等于荐亡、超度。希望子女、兄弟生活得更好,便将功德回向给他们,消灾免难,通通弄完了,无事一身轻最清净,清净就如点灯一般,光明遍照。
假如布施三千,你可以分配超度、消灾、点灯各一千,但功课方面,你分两部分即可,一是利他,愿众生如何如何;一是自利,愿自己的菩提道能够持续成长。刚开始不懂得分配,可能只回向给自己的亲朋好友,但功课慢慢做下去就一直进步,你比渐渐从文字相转入实相。
发愿与回向是修法的圆满结局,修法的动机或目的是要自性清净显现出来,功课做完了,便应当思惟:「自性清净心显现了吗?」自性清净心是摩尼宝珠,原本光明照耀,如今被种种贪、瞋、痴等污染,无法闪耀出应有的光芒。修法完毕后,就像是把宝珠擦了一遍,看看是否变得光亮一些。我们必须做这样的反省。做完功课后,回向就等于检查一遍,看看哪里做得不对或不好,需要下次改进,这是很重要的关键。
做完功课拜三拜起来之后,需得静静回想刚才所做的功课,在进行当中有多少妄想?究竟念了几千遍或几万遍?进步了多少?妄想又是怎么进来、怎么退出的?持诵当中乱了几次?回想过程中,你若每一次都能抓到某些重点,如此将会进步神速。否则每次都欠缺回想检讨,浑浑噩噩,像煎咸鲢鱼一样,只是这次翻过来,下次翻过去,那样不可能有进步。
这种回想能让我们进步神速,由于懂得反省怎么做才对,便渐渐能抓到要领。当然,这也没那么容易。我自己拜佛拜到二十几万拜才发现不对,二十几万拜之前差不多修改过一百多遍,修改的包括拜佛的观念、态度、方法等,而各式各样的观想,如观空、观东观西……等等都一直改,改了不下数百次,可是竟然要拜到二十几万遍时,才骤然发现之前的种种小修正都不对。虽然每一拜我都很注意,不是叩一下就跪下来拜,拜下去马上又站起来。但终究因为基础站错地方,于是最后还得进行大幅度的改变,当时已经拜完二、三十万拜了。我每一拜都问自己:「这样拜对吗?这样拜能成佛吗?」二、三十万拜以后,才发觉根本上弄错了。
总之,回想的功夫很重要。拜佛绝对没错,但拜佛之心可能会搞错;持咒不会错,但持咒的方法、要领、用心、动机却有可能出错。所谓「善用其心」,必须持续地回想、反省,相关作用才能发挥出来。如以三个月为一期,你会发觉进步神速。回想,会让我们发觉气的转换,会察觉念咒声音的转变,每天的进步你都能看得清楚,这一点非常重要。
生活周遭有很多障碍要试着放下,在修法过程中,把心放在法上,周遭的诸多障碍应该都不会发挥作用了。不过,假如修法以后,家里、生活、事业等还是多有障碍,这表示某些事对你影响很大,这时应分两方面来同时进行,一方面尽人事去将事情处理好,另一方面则得增加做功课的时间。例如一个钟头增为两个小时。
你可能因为多生累劫以来的习气太重,一个钟头的修行尚无法转换过来,这时必须增加修行的时间。一天增加至四个钟头以上,对多数人而言负担太重,就像琴弦绷得太紧,烦恼定然会起,身体也将产生障碍。纵使是出家人,也难以像佛祖那样,整天坐着修行。出家人上得出坡、领执事,有众多工作要做。有些人非常精进修行,仍不免有各式各样的问题,此实因世间习气或业障太重,这时便要加强忏悔法门,以消除业障。
这时先放下持咒、念佛等法门,改为拜佛。你打开《华严经》,一字一拜;透过拜佛消除业障,因为过去造的业太多了。学佛的反省过程中,许多日常的东西必须先弄好,障碍多就先忏悔,即使现在福报很大,但是不断造不好的业,下辈子定然受苦受难。如果你精进修行,但尚有许多莫名其妙的障碍,那么所能做的,唯有忏悔而已。一方面精进,同时也认真忏悔,盖因不知自己夹杂了多少业障,所以就得很谦虚、冷静、客观地反省,如是修行,想快点成就亦不至于太难。
不管修什么法门,希望各位要坚持、忠心,对道场、师父、法门都要忠心。想得到如一百克拉钻石闪耀的殊胜效果,就得好好珍惜、把握这难得的修行机会,希望人人皆得尽快证得殊胜的圣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9 10:15 | 显示全部楼层
、显、密之别
前面阐述的准提修法,乃属理的部分。理上所言,必须实际去进行。听了之后,光觉得好还不够,仅能满足六、七、八识的需要,下辈子便烟消云散,这叫「隔阴之谜」。所以,听了以后一定如理修行,你仅需保有一个信念:「我这样做对吗?与师父所言一致吗?我这样做,是否真能达到目标?」带着这份疑情与信念去做,生命品质绝对提升。
很多人认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很简单,至简至顿,只要称念阿弥陀佛就行了。那当然可以呀!问题是念的人根本不知方法,也没搞清楚往哪里去。也有人说到兜率天最好,离我们最近,抬头就看得到,只要发愿就能去了。这话也不假,但绝大部分人无法肯定,虽然口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弥勒菩萨,然而是否真的能往生极乐世界,始终怀疑在心。
我们所说的,绝对真实,只要你秉着赤诚如实修行,同时带着疑情:「这样做对吗?这样修对吗?」一路修下去,生命品质一定提升,即使这辈子不成,下辈子也绝对成就,且生命品质更高,这叫「一生不克,三生必圆」。很多人什么法门都修,可是却一面修一面怀疑。这样不对!应带着求证的心。摸索的时间或许看不出成绩,但生命品质将一路攀升,带着疑情去做就对了。疑情并非怀疑,而是警觉性。你带着警觉性去进行,不是盲目乱修,这两者大不相同。
准提法是密法,为何它是密法?到底有什么秘密?其实没有,但我们要了解显、密二者的差别。显教有一则公案,世尊过去生的某一世发心修行,听到人家讲一句偈「诸法无常,是生灭法」,他一听非常高兴,知道无常是生灭法,可是偈子一般是四句,如今只存两句。另两句是什么?世尊为求此二句,到处寻找能人。后来他在雪山发愿:「只要有人能教导我偈子的后二句,不管是天、人、鬼、神,我愿意布施一切!」有一鬼来到世尊面前问:「你能布施什么?」世尊答道:「只要能告诉我下半偈,我什么都可以布施。」这鬼很饿,想吃世尊的大腿和胳臂,世尊都布施给他吃了,世尊问他下半偈为何?那鬼惊道:「哎哟!我没有下半偈。」一溜烟跑了。另一鬼也来如法炮制,骗了他的眼睛及所剩的腿和胳臂,却说不出任何偈来。世尊感叹道:「我业障太重了,竟然要不到半句偈。天可怜见?十方诸佛菩萨能否告知?我愿舍身命供养!」说完便昏死过去。这时仿佛有声音从遥远的天际传来:「下半偈是『生灭灭已,寂灭最乐』。」世尊一听,坐起身来喃喃道:「诸法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最乐。」世尊非常高兴,问道:「是真的吗?是谁?怎么不出来,让我好好供养你?」那声音答道:「诸佛菩萨与法相应,你有心求法必然可得!」世尊再追问是谁,只听空中的声音道:「从此去东方三十三亿恒河沙外的佛。」
这则公案显示,修道人只要具备至诚之心,不辞辛劳,没有算计之目的,亦不奢求或罣碍任何目标,诸佛终必与之相应。这种修法是显教的标准,如法修行,抱持清净心,不预设目标、立场。真正的求道人不会暗藏其它目的,他发心供养即是供养,求道即求道,纵使被骗,因为内心纯正,亦不后悔当初为何未经拣别。真正有道者会示之以道,不一定需要供养,关键全在于求道者的至诚之心。佛法修行先看清这一点,此乃显教的标准修法。密教也有一则很殊胜的公案。密教第一代祖师帝洛巴是印度人(「巴」即我们的「师」),他的色身入灭、圆寂百多年后,那洛巴出世。那洛巴一心想拜帝洛巴为师,人家告诉他帝洛巴已去世百余年,怎能找到他?但那洛巴不死心,认为到森林去一定找得到。那洛巴在森林里找了十二年。终于有一天,看到有人在河里开肠剖肚,清洗肠胃,然后再放回身体里去。那洛巴心想:「这人了不起,我要拜他为师。」当这位清洗内脏的奇人上岸之后,那洛巴便很恭敬地陈述自己的各种因缘和想法,那人答道:「我就是帝洛巴。」接着,旁边化现出一座释迦牟尼佛像,那人穿好衣服坐下来。问道:「你要拜佛还是拜我?」
那洛巴道:「学佛,当然先拜佛。」岂知拜了三拜一起身,帝洛巴即道:「你跟我无缘,再见!」言毕,消失不见。那洛巴既懊恼又惭愧,于是一直忏悔,明白如果没有上师传法,如何得法?故应先礼敬上师。如此再等十二年,终于再度见到帝洛巴。这次那洛巴终于通过考验,于是跟随帝洛巴修密法,长达十二年之久,最后得大成就。这则公案里讲的是诚心,但也非常重视仪式,要以上师为主,若无上师,就得不到法,光有佛没有用。密法非常重视这一点,故修密法对上师必须绝对恭敬,这是不可免的。然后那洛巴再传玛尔巴,玛尔巴刚开始也拜了一位不怎么样的师父,玛尔巴说:「我愿全部皈依您,受您调教。」师父很高兴,可是其余弟子却反对道:「这人打妄语,骗人!」玛尔巴因此一再受伤害,后来他找到了那洛巴,接受传法而得大成就。那是他一心一意、诚心皈依三宝的结果。
密法一定得透过上师指导,不要管上师骗你与否。前面显教公案的二鬼,就是世尊的假上师。密教玛尔巴的前一位上师也是假上师。无论世尊或玛尔巴,他们都被伤害过,但最终都得正法。求道人不必管上师如何,真诚付出最重要,不要做任何事都跟上师计较对错,这样一点实益都没有。你所争的或许不无道理,难道师父也不懂道理?问题是,你的道理只有自己通,别人宏观全局,你可能不了解。若一味坚持己计,大可出外占山为王,否则从师修学就得完全依止,其中毫无道理可言。师兄弟间的情况亦然,少争那些道理。修法不谈道理,那都是六、七、八识的东西,我们真正所需者,乃生命的东西,此是修法的至要关键。
后来第四代祖师密勒日巴的情况也雷同。他跟很多人学法,布施了所有财产,找到了玛尔巴时,已然两袖清风。玛尔巴要调教他,叫他去打工赚一锅的酥油,马马虎虎挣一些供养,然后又「修理」他好几年,叫他盖房子盖到皮破血流,但密勒日巴始终毫无怨悔,为了求道,一心一意依止上师。相形之下,我们的要求简单得多,唯一要求不过是修法过程中必须绝对依照上师指导,不要自我发明。一如临帖,必须依法如实修行,先临摹和模仿,一切基本的先弄清楚、学起来再说。
修道的过程里,其间所经历的障碍、挫折、委屈愈多,成就便愈大,此乃基本原则。不要认为修道的路途平平坦坦,一般在外面的学习强调爱的教育,所以讲究尊重学生,经常探望学生,以了解其生活起居等,这是世间人的师生之情。
修道者的师徒关系并非如此,师父如果不好好整治徒弟的话,徒弟不会脱胎换骨。别以为师父应该对徒弟温柔体贴,吃饭时为你夹菜,上楼梯扶你一把,那都属世间法,如此对待,徒弟肯定不成才,难成就,所有贡高我慢都会跑出来。修道学法在破除我执,把「我执」抓起来,然后破除掉。有时候随便一句话便被师父骂到臭头,大脑还一直想不透:「我那句话没错啊!」其实并非对错的问题,而是那句话一出,你的「我执」也跟着冒出来,师父开骂是要帮助你砍掉「我执」。
有人会认为,自己尚有自尊心和人格、面子。这些其实就是自我,自我愈强者,自尊心愈强。学佛就是要破除这个我执,因此会给你难堪,彻底毁掉你的自尊。有人想展现自己的能耐,师父当场加以扑灭,真正的修行就在此处。不管讲得好不好,所说对错与否,站在世间人情世故的立场,老师总要安慰或鼓励一番。佛法不来这套,只要我执一出,师父的责任就是连根拔起,彻底摧毁,如此才能了生脱死。「只要给我面子,让我心情好过一些,再多的捐献或供养我都给!」这种情况,修再多福报都是生死轮回,因为「我执」的根一直留着。因此,要找寻善知识,不要只找会说好话的,必须找严厉、修理人的,才是真正的善知识。但今天这类善知识并不好找,因为他们往往不是饿死,便是被打死。
学佛基本上和一般人的想象有很大出入。我们的周遭其实充斥着不少我执及自尊极强的行者,他们的表现方法众多,有的直接明着来,有的则是旁敲侧击。旁人看得清楚,但当事者不自知。我们本身一样,别人都对你一目了然了,你还难以看清自己。而善知识便是来破你的,指出你的自我蒙蔽之处,这样才能有所成就。密教和显教只是语言表达方式有别,然两者各擅胜场,各有其殊胜之处。中国显教的教法依止善知识的情况相当多。宋朝有位颇负盛名的沈禅师,南方有两位很了不起的禅和子想来依止,他们为了亲近禅师,无怨无悔。有一天他们打水给老和尚洗脸,老和尚故意把水打翻,并当众修理他们一顿,当时一百多位弟子在场,都看得出老和尚无理取闹,对二位远道而来的师兄弟打抱不平,禅师斥道:「仗势搞群众运动!」把他们都轰出去了。
虽然被赶走,两位禅和子仍偷跑回来,躲在屋外听经。过了一阵子,又被老和尚逮住,修理一顿后又赶出去了。然而,这两位禅和子还是不顾颜面偷偷回来听经。几年后,老和尚打算退位,准备交出方丈一职,人人满心期待,结果出炉,方丈居然传位给他们两人的其中一名,监院则属意于另一名禅和子,大出众人意料。为什么?因为唯有去除我执者,才经得起这种训练与考验。我执尚在者,只要被骂,脸上一定很难看,明天不再来。这就是佛法教育与世间教育的不同之处。世间教育的原则是,只要有人愿意学,就一再呵护、招呼来学之人,不断赞叹学生,想尽办法留住人才。社会知识的特性也是书愈读愈多,愈读愈深,不断积累知识。然而佛法并不如此。修行不再用传统的固有观念,如今社会教育所传者即此类旧有、传统的知识、思考方法与观念,凡此,皆不脱生死轮回的范畴。
佛法的训练就是生命的改造,他的训练大不相同,只要简单诵一部经、念一句佛号,天天阿弥陀佛,一念即数十年……。若是可造之材,毋需雕刻刀慢慢地琢磨,斧头直接就劈下去,当下便即「成材」了。佛法非常不一样!他透过简单的工具、媒介和手段,总之愈简单愈好;所谓简单即如钉子愈尖、愈硬,穿透得愈快,然后由此持续深化,穿透我们的生命。
所有宗教的修行率皆如此,愈简单愈好。念佛号最简单,效果却最大。但为何还有那么多人念不好?因为他们运用社会知识来分析南无阿弥陀佛的意义,说什么「南无」即皈依,「阿」字是无,「弥陀」是量,「佛」是觉,「南无阿弥陀佛」就是「皈依无量觉、无量光、无量寿」。既如此,为何不念「皈依无量光」?其实,重点不在于分析,关键是以「南无阿弥陀佛」为媒介去穿透生命,如实认知生命的存在。
关于这种种修行的问题,必须具备足够的基本认知,否则会很痛苦。很多人进入佛门后,仍习惯运用传统旧有的方法求取知识,以满足种种欲望,要明白,那样根本就不是佛法修行。
什么才是佛法的修行?透过前面所谈的正行方法,一直用功持咒,从长咒到短咒,最后变成一个音出现,那个音会领导我们穿透生命的隧道与核心,这便是修行。我们全身都会因此起变化,色身、呼吸、吐口水、心念、意念都一一改变,这时会发现和何谓不可思议,慢慢体会修行如何超越大脑。我们不能以世间方式来理解修行,因为那是完全不同的认知领域。我们已经明白佛法与世间法大不相同,也晓得密法和显教之间的差异,接着谈准提法在密教中的特殊地位。
准提法确实很特别,所有法都需要本尊、本尊的像,而我们看到的准提菩萨像与其它修法的本尊不一样,其本尊只是让大家看一下,而准提法的重点全在镜坛。镜坛是一面镜子,切莫把它拿来化妆、挤青春痘。我们藉由本尊准提佛像来观,但重点不在于观准提菩萨像的外相,所以说这本尊只是借看一下。
一般人认为观镜之时,必须将准提像看得很清楚,其实这只是移情作用,正所谓如有所思,夜有所梦,想看什么都会呈现出来,那是不对的。真正的观,是对着镜坛修法时,让自己内心的本尊现前,而不是外相的本尊。假设现在修十八臂,实际观的时候可能只出现四只手,这是愿力的关系,一切都相应于我们的愿力而出现。准提菩萨有二臂、四臂、六臂、八臂、十臂、十二臂、十六臂、三十二臂、六十四臂,也有千手准提,这些都与我们的愿力有关,而不是你看到什么就显现什么,那些都是颠倒妄想。镜坛代表清净,准提就是清净,自性清净心在这清净的镜面上显现时,才叫修行功夫。自性清净在此展现,而非表现外在的那些东西,此为准提法特殊之处,有别于其它法门。镜坛、镜子是自性清净的代表相,必须从这里来了解,别太过自作主张。所以修准提法需要上师的指导、上师灌顶。有缘修准提法是福报,修法本身无其它特别限制,但求法修道的心则必须坚定。
一旦懂得准提法的独特和殊胜关键全在于自性清净的显现,则法本文字只是媒介,修法时,就是透过这些文字显现自性清净。天衣也是清净之意,法本里所谈的种种庄严,不一定是要把东西挂得琳琅满目,关键在于透过这种种庄严,表达自性的殊胜。自性清净究竟为何?有些人以为如透明皎洁的玻璃。其实不单如此,清净能起无边妙用,我们就透过这种种庄严来表达这种种妙用。
法本是作为参考用的,有人主张法本一个字也不能念错,发音必须正确,还得抑扬顿挫,高低大小、长短调等都得注意。你固然可以如此要求,但真正重要的是文字背后所代表的「状况」。「南无七俱胝佛母准提王菩萨摩诃萨」只是一句符号,最重要的是其所代表的境界。你必须接受当此境界的讯号,将之转为自己的境界,才是成功的修行。否则,纵使将全世界的准提佛母像通通买回来挂在家里,也无法保证台风吹不垮房子。
真正的关键在于准提菩萨的清净境界!要将我们的内心转化过来,使之达到这种殊胜与清净。所以修法切勿着相或执着于文字上,这是总关键。我们运用不同的媒介来表达种种法义,例如透过文字来表达清净。前面讲的赞叹、称赞、迎请也是如此,都只是透过文字了解其法义。譬如「绀目澄清四大海」所表为何?我们常说「身相庄严」,如何才是庄严之貌?常言慈悲、精进,怎样才是慈悲、精进?是否手上、手指头和脖子上都缠上好几串念珠,才叫学佛的样子?其实,这些都只是外相,重要的是活出学佛的真正意义。学佛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踏实去做,如果修法之余能环顾、观照周遭,落实生活即修行」,那就更容易进入自性清净的领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9 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四、神通只是修法的副产品,不必执着
神通、相应或所谓感应、奇迹等,都是修法过程中的副产品。不是不能讲,但也不能一直讲,因为神通可以教化众生,但也容易迷惑众生。举个例子,春秋战国时代有四公子,春申君、孟尝君等,养士三千。其中,孟尝君有一次被软禁,他半夜想逃,但城墙关着,出不去。食客当中就有一人建议道:「学公鸡叫。」这一叫,守城的人果然以为天快亮了,于是便将城门打开了,他们便得以逃脱。等人家发现,要追他们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这一幕,在当时是不是很神奇?谁不会学公鸡叫?但此事一经口耳相传、泫然,变得很轰动,有如神迹一般。
其实,那件事只是刚好在那个时间、节骨眼上出现,于是变成了「神通」,事实上它本身并没有特别了不起。人人可能会有,只是时节因缘没碰上,显不出那种殊胜而已。这些东西也都必须透过学习,有的人学得来,有的人学不来,学不成的就变成母鸡叫。我们往往以为「神通」有如武侠小说、封神榜里所描述的,会腾云驾雾、放剑光才叫神通,其实不是。神通不是不能有,但也不能经常挂在嘴上,最重要的是绝不能欺骗人心。因为即使你认为神通有助于人心,但也无法确知是否真的能帮助众生,或确定众生真的有此需要。所以爱展现神通的人,多半只是爱现、爱炫耀而已。
修行经过学习、锻炼以后,诚然会有某种特殊的能力出现,但也须注意,当某人一再自诩修法就如何如何时,其实都是不当的。因为一个有内涵的人,无需一再地夸耀自己的能力。科学家或政治家若开口闭口都不离科学或政治,多半只是藉本身所拥有的知识在宣传或打知名度罢了。不管科学知识的发明、政治技术的运作,其重点都在于对人性的增长是否有帮助。譬如机器的发明,如非基于人性的增长,即可能变成杀人的工具。同样的,真正的修行人所着重的也是人性的关怀。即使有神通,也必须有人性的存在为前提,否则无有是处。
修学佛法本身不可避免会附带一些所谓知识、神通等副产品,爱现的人绝对要注意,那个因果不可思议啊!同样的,如果指导你的人也爱现神通,好谈相应之类的,那就得更加警觉了。这个「警觉性」是智慧的根本!佛门里,甚至任何宗教都不免有种种骗人的把戏,算命的也一样。我们学佛必须有警觉性,绝不要被骗了。以上是谈修法应有的认知。
本来今天,领导大家共修的明灯师姐,她有某些用功后的心得或功夫,本来我想针对此作一开示,以为现场的证明,检讨一下,看看她应该如何改进。这对她个人或大家来讲,都是活生生的实例。可是因缘就是在这样!她的母亲临时住院,她身为独生女,必须赶回去才圆满。如此,这一会的因缘便不具足。这也算是一种相应。而这也是因缘法!刚才谈到生灭法,它必然如此。你看,她等了好久要听这一堂课,偏偏在此时另有要事。
此外,有位男众专攻密法,常说自己一修就有什么相应,却一直弄不好。原本我想将密法传承给他,然而就在公开此事的前一晚,因为道场安排修法时间已然不足而被挡掉了。因缘不具足!像这种事其实真的不必用大脑,佛菩萨和护法自然会处理。何时他才能接传承呢?那得看他整个因缘变化而定。如果他认真修法,状况会自然浮现,到时就清楚了,此即所谓「不用大脑」。生命本身、生命中的护法自然会去处理。很多人处心积虑、工于心计,但如果会输,也是输在这里。
世间很多人白手起家,很能干地赚了很多钱,搞到最后却归于零。为什么呢?缺少那份忠厚!要知道,世间之财,名利财食睡,五家共有。高雄工程界,某人素有大楼起造第一人之称。他标工程都把别人的股份吃掉,后来却百病丛生。他说谁能治好他的病,就捐多少钱给谁。我敢说那些钱一定捐不成,最后一定是花在医药费上,被冤亲债主们通通吃光,到时他也离死期不远。相信吗?他有多优秀、多任务于精算,既没杀人也没放火,最后却不得善终。尽管才智丰盈,但若人性空洞,终究是没有用。
我们必须发心求正法,即使被骗了,被剥夺了,该你的自然会回来。把心胸、心量放大!吃亏便是福,这是人生的至理名言,不必太精算,否则业力愈大。你呆一点,正直一点,憨一点,吃点亏,福报就愈大,子孙愈有福。
台中有位学佛的同修,据说富甲一方,要住两千坪的房子也没问题,但令人讶异的是,他们一家六口竟然挤在二十坪的空间里。我问他原因,他说:「这样比较不会被绑票。」唉!那么有钱干嘛?怎么不布施出去呢?会算的人,不见得享受得到。他一家六口就用一般的办公桌当餐桌,这样的日子好过吗?那叫业啊!所以,学佛人心胸放开一点,别那么计较。
学佛提供我们健全的人生观。「华严」就是「花园」啦!每个人在里面都像一朵花,花开表示健康啊!这社会每一朵花都盛开,花团锦簇,这种人生才有意义和价值嘛!
为了将真理呈现给各位,我们投注了很大的精神与财力,但也发现效果不好。我如果用很通俗的讲法来谈佛法,可能会有两种效果,第一是群众极广,办一场上万人的演讲也没问题,但真理未必能彰显。假如我舍通俗而就古董式的讲法,既不用白话,也不谈真理,光会说:「转识成智,舍识用根,诸法实相……」大家肯定睡成一片,但又会称赞师父高明。我一板一眼的,可能会留名于世,广受传颂,反正不管对错,都语出佛经嘛!人家问:「何谓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一概回答发菩提心。只要不失殊胜感就好了,反正你也不求甚解。你问我怎么念佛,我就说:「念到一心不乱,不打妄想。」你问:「如何才不打妄想?「我答:念到一心不乱!」至于怎么一心不乱,还是告诉你:「不打妄想。」这样你还会找我第三次吗?很多身前清净、身后享誉的师父,就是这样。
佛教原本不外于日常生活,其重点在于改善生活,达到自在、解脱和止于至善的生命目标。而现代的佛教徒往往无法走出佛教徒既有的框架,所以做不到这一点。因为我尝试用接引一般人的方法来引导大家学佛。我曾写过一本《心灵方程式》,为使一般人都能看懂,所以不走传统的经书路线二全用现代笔法。
在这过程中,曾有人劝我完全放弃佛教术语,与佛教划清界限,将真理直接表达即可。但我认为自己是三宝、佛法、佛教真理的弟子,而非佛教文化的弟子,不能将佛陀的慧命给丢了,所以一定得在陈述真理当中,融注佛法的精髓。所以这本《心灵方程式》中,约有十分之一篇幅引用《华严经》的资料。换言之,他可说是一本白话的、《华严经》的菁华。也有人警告我,这本书舍传统的讲法,争议性颇大,可能会引起佛教界的反弹。这一点我倒认为不要紧。我想做的,就是直接将佛陀的理念传达给非佛教徒。
其实,南传佛教传到欧洲已有三、四百年了,但欧洲人对佛法仍不了解。近百年来,日本将中国禅宗引进西方,尤其铃木大拙花了近八十年的时间从事此一工作,但临死之际,却仍旧很遗憾地说西方人都不了解禅。为什么?因为他用西方人的方式来讲禅,当然导致这种结果。佛法是实相,而非知识;禅,不能用知识来解。他老人家用知识的方法来解释实相,结果让实相变成了知识,当然害得西方人对禅多所误解。
今天的佛法,虽然命脉犹存,讲经之风盛行,其实尚未拮菁取华。台湾所保留的佛法精神,好比被包在桃子的硬核里面,一直挑不出来。我们现在所做的,就是抽取出菁华,分享给大家。
这趟我到美国讲经,一直提出一个原则:不用大脑思考,才叫佛法!这一点相信已对美国人产生了震撼。这个真理是什么?必须做到不用大脑思考、不用知识,而用所谓实相、垂直的、纵向的思惟训练,来披露法身慧命,彰显自性的清净,让本来面目现前。我们应该如何完成生命的改造呢?这必得有具体的方法才行。这一点,从最广的一直到最微细的,我都已经完整为各位开剖,可是这样一个改造生命的工程体系,毕竟非一般人脑力所能承担。我们看歌仔戏或布袋戏不是很轻松吗?但吸收能力很低,何况这生命改造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其中所涉的细节、微观,或整体的宏观部分实在太广大了。最重要的是,我们必须放弃旧有的思考方式。
这破旧立新的过程怎么调适呢?我们听讲的时候,能从中有一点一滴的收获已属难能,若说要很圆满的完成,确实还有困难。我们也发现,听经时往往有一种矛盾:听了一年半载,脑中装载的信息已经差不多了,尤其讲者如果只有一套思惟模式、一个惯性,你听一百个小时,大概就知道他下面要讲什么了。
我的思惟模式不只一套,是开放的,不容易让人抓到重点。你想要成长就必须持续听,最少得听一个完整的、相当于浓缩《华严经》思想的一整个段落,如此天天听,最少也得三年以上才能抓住核心。这是累积整个生命改造工程所需要的资粮。
此后,你若不继续听倒也无妨,但必须按我提的方法去修。换言之,三、五年内,你必须淬炼出自己的法门。或许你觉得别人单单提起佛号的方法很简单,不过换你来,也许念了三十年还摸不到重点。你提着念珠像拿着玩似的,一个钟头绝对念不到两千声。你一天究竟能念多少都无法肯定啊!那人家一小时念几万声是怎么来的?别人的方法很简单,他对你的教导也不会施压,然而你下辈子来也不过是这样而已。
但,我所说的,是我们这辈子必须即刻完成的。了生死啊!建立自己的国度啊!内在世界完成建设啊!那是真实的生命改造工程,绝非一般信仰。你拜拜看,诵经诵诵看,念佛念念看,都只是结个善缘,得一点福报,远种菩提因而已。至于了生死?只要我执不断,想了生死、出脱轮回就毫无可能。
阿罗汉小乘,虽然法执未破,至少也已断了我执。我执不破,顶多修个福报,到头来还不是在三界中轮回,所以大家一定得踏踏实实去做。我们讲了好几堂课下来,这些内容怎么成为你的生命因素呢?人家说弥勒内院很清凈,你也想去,然而想去就能去吗?听说极乐世界很好,念阿弥陀佛就能去,所以见了人就「阿弥陀佛」说不停,这样能去吗?你必须去验证。
我所谈的都属修行的真功夫,是根性的修行,只要如法尝试、修为,保证你往后的生命都比这辈子高。你在此所直接吸收、接纳的都属实相,好比奔逐于开阔的原野上,吸收到的都是新鲜的氧气和芬多精,而不是关在家里运动得满身大汗,却吸进了二氧化碳。这是整体性的。在这里,即使你没目标而到处乱跑,知道也都还在实相吸收的范围里,所吸收到的乃是新鲜的氧气、健康的空气,脚踏的是生机盎然的绿地,而非水泥,不同的关键在此。这殊胜的法宝,到下辈子还会令你回味无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9 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五、密法修行的原则
修法前的供养,是前行加持,不要忽略,尤其修法的人,常常忘记这一层,显教同修忘得更厉害,只知法而不只知供养,这对于福德资粮的累积与增长,是很大的障碍。学佛人都知道因果,而修法跟因果有绝对关系。若觉得需要福德资粮,在修法以前,不管显教或密教,都必须积极累积福报。
这当中有一很深奥的道理,并不单纯是要或不要。修法过程中,不单完全依现世来看,而是以整个法界为着眼点。从整个法界来看,我们的世间跟其它的世界不尽相同,若认为不需要这世间福报便予以放弃,那么要出入这世界就会有障碍。如同开车没机油会变得很难开,除非不开,否则你受得了吗?有很多非常聪明而又具智慧的人,他们敢说不要福报,可是,恐怕他们也受不了这种痛苦。在这前提下,我们必须积极去修福报。
一般来说,修行人明知道这世界福报在他方世界不一定用得到,为何还要积极修?原因有二:一是他不知道,认为世界就是如此,而法界也应该一样,没福报 便难以修行,于是一直修,往往修得太多。这也有两种状况:一是用太多时间修福报,智能无由增长;另外是福报修得太大,于他方世界造成障碍。另一原因是:纵使这些福报在他方世界不需要,但若有的话,要放下也无妨。
在我们这世间,有人觉得自己障碍很多,但可以选择放下。这世界的障碍在他方世界可能是福报。你若不了解法界,根本看不出其中的差异或奥妙,而误以为全然是障碍。譬如病苦,在他方世界说不定是一种福报;我们睡得舒适是福报,在他方世界则不尽然。夫妻、父子感情、世间福报财富都很好、很圆满,在我们世间叫圆满如意,但却会造成其它不同的困扰,比方情执深重,甚难修行。正所谓「富贵学道难」,所以非得修财富的福报吗?很多世间观念与佛法抵触。提醒各位,一旦进入了「华密」的大门,脑筋就得灵光些,千万不要硬梆梆,否则修行会变得很困难。
我们都生活在意识形态的框框里,被拘束,此外的情况一点都不了解。我们必须学会不用脑筋想,因为用脑筋想多半是单行道。学佛人应该打破这种局限,进入无限的境界里面。
密法的大原则是什么?我们过去所接触的多属显教的修持方法。密法和显教的修持基本并无差别,但方法有异。要明白,学佛的究竟目标即是了生死、出三界、免轮回,北传佛教称此为明心见性、开悟成佛。以此标准言,显密皆是同一目标,只是方法有别。尤其密教的修行法门更多,故《楞严经》云:「归元不二路,方便有多门。」方法、方便很多,但归元归到最后,只有一个究竟。
我们常要求身、口、意三业清净。怎么清净呢?这有三种修法。以显教而言,主要以「意业」、「心念」为主。不管行者的程度高低如何,所要求的都是意业清净,意业若不清净,一切很难成就。有些人不重视意业,纵使福报很好,但业障亦颇重。显教的修法是以「意业」为主而统理三业,身、口业都用意业统一起来,以此为标准,慢慢提升生命品质。
密教有别于显教,其修法以「口业」为主。这时,身、口、意三业可以单独进行,要怎么清净都没关系,只要在最高处予以统一;也就是说,三业分开进行,在成佛以前一定用口业来统治身业和意业,故密教又称「真言宗」,因为它的修法特别重视口业。「口业」的修法在持咒上用功。为何不将咒语的意义翻译出来?盖因咒语为「意业」的一个代表,故无需译出来,持咒者自然能通。在「华严密」里,修持既然从口业下手,一切密法的标准和基础,便都统摄在这四十二个字母里。「华严四十二字母」是一切密法的基础,其它咒语皆从此四十二音而来,由此而起种种妙用。
「四十二字母」是一切妙用的本体,这个本体里面分成四十二门,每一字母都是「般若波罗密」。学会四十二字母并不代表四十二个波罗密门都懂,可是只要修一个字母通,其余便都会通。通达本体之后再起其它妙用、持其它咒语,就能把握该咒语的重点。以西藏密教来说,其基础是「唵嘛呢叭咪吽」。这六个音的重音何在?重音不同,修法便有异,所修的「般若波罗密门」也不一样。以「唵」为重音是个法门,以「吽」为重音又属另一种法门,差别在于不同的般若波罗密所起的观想有异,结论也不同。
西藏密教晓得观想不同字母,所得的效果也不一,但从没有人谈过原因。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在《华严经》里,可是西藏密教几乎未接触《华严经》,所以无法谈清楚。「般若波罗密」是一切佛法的基础,进入「般若波罗密」才算找到修行的正确起点,而非成就。没有找到正确入处,怎么修都属盲修瞎练,这正好说明「般若波罗密」在修行中的重要性。所以我们必须先摸索、找寻,厘出正确的方法与感受,才能开始修行。
差不多二十年前,我一个人在台北找地方住,一会儿找到北投、松山,一会儿又找到艋舺、板桥。台北这么大,到底要住哪里?一般人刚开始没经验,可能找到离公司很远的住处,慢慢会有所调整,经过逐渐摸索,即会找出正确的途径与适当的地点。
同样的,法界这么大,我们该把心安住在哪里呢?我们必须有一个下手处,定一个方向。人生中的一些挫折、不如意、烦恼,往往是智能增长的基础。没有这些烦恼挫折的话,根本不知道如何开始修行。可以用「意业」、「身业」、「口业」来修行,但在世间很少人以「身业」来修法,这都是因为我们的语言有障碍,无法清楚说明「身业」怎么修。什么是「身」?我们常常混淆不清,其实以「身业」直接去修持的,即是「普贤法门」。
例如要把一块木头雕成一尊佛像,我看大部分人都不知该从何下手。如果直接告诉大家:「这块木头就是佛像。」那多数人更是摸不着头绪。木头本身可以变成佛像,这是很深刻的人生体验。意大利石雕大师米开朗基罗说:「一般人看到的大理石,在我眼里全都是生命。」有办法看出大理石的生命,说不定他的境界和佛祖差不多。《华严经》的〈世主妙严品〉有言:佛陀看一切境界皆是生命,凡夫看一切境界就只是六尘而已。
昨天是阴天,今天非常炎热,看出去光明一片,感觉很舒服,一般人看到的就这样子而已。佛陀看的境界不一样,他以普贤法门来看「存在」,从那块木头里直接就看到生命的「存在」。把木头雕刻成佛像,这木雕佛像里包含着雕刻着的技术与生命情操,佛像只是表现内在生命的媒介。
以普贤法界门来说,「存在」就是这样,有无这块木头都无所谓。木头雕成佛像便称佛像,而木头只是个媒介,所以未曾雕刻的木头也是佛像,这便是「存在」。真实的境界就是即使这块木头尚未雕刻成形,也能看到其生命的「存在」,此即「身业」修行。「身」并非指肉体的身,而指无所不在的本体。毗卢遮那佛「遍一切处」,这是身业的修持方法,也是我们的本尊。这个法门很殊胜,但在娑婆世间里,愈殊胜的法门愈难修,实因我们的智慧有限。但各位不用惊慌或担心,虽然现在做不到身业修持,尚有口业和意业的修持。意业修持属显教,口业的修持则属密教。
「身业」的真实修持,在这世间无法为各位说明怎么修。一般而言,不管是用意业或口业修持,成就之后,自然会知道何谓「身业」的修持。所以这变成「得到的境界」,而不是修持的方法。从根本说,身业固然可以修持,但必须等待善根增长到一定阶段,再来谈其修持才有意义。
这里,我们仅仅简单介绍显教和密教的修法。一般来说,意业修持比较好理解,至于口业的修持,须得有意业的基础才好修,所以别想说要广邀同修来直接修口业,这个法很殊胜、很好用没错,但若不曾接受意业的基本训练,要进入实修很困难。
如果以为修密法比较能快速成就或容易有所感应,这非常危险,好比站在十三楼却自以为是在地面而跳下去。佛法有众多法门,每位修行人所修的也不尽相同,所以别自认为修学很久,便用所谓的基础自我展现一番,这与真实情况并不相应,无法凑合起来。否则会像只占五坪大的客厅,却妄想摆下一组需要二十坪空间才能容纳的沙发,根本就挤不进去。
你现在的境界如何?进入道场后会怎么展现?你不知道。法门的终极目标只有一个,所趋目标是否正确也不晓得。对的目标只有一个,不对的则有无量数。目标若无法肯定,就遑论修持方法了;目标不对,方法怎么会对?密法修持里,此点尤其重要,因此我们得先了解显密二教的关系和差别。最好能先听经闻法,了解佛法的殊胜及义理、目标、行法等,有了初步的了解,再来进行修法。
身为密行者,千万不要沦为专搞法术的「师公」之流,否则是很悲哀的事。修密有感应的话,成就会很快,但若内心基础不够,种种感应会让人受不了,纵使勉强承受也一定走偏锋。所以基础务必打好,脚要站稳,才能挑起重担。
密法非常殊胜、妙用广大,可是很少人能够承担得起。我们一方面进行修法,另方面也要通达教理。修法,显教强调一门深入,若选择修密法,修持方面更不能贪,修一个法便可,不必贪多。每一种法都想修,发财、长寿、健康、子孙满堂全都想要,最后恐怕负担不起。不用修太多法门,一天二十四小时,要把握时间,只要方法正确,一门通达,其余法门要通达就更快。若一门不通,门门便都不通,修再多法门也没任何效用。
我们先学「准提法」,因为准提法并无太多限制,只要一面镜子就可以修。镜坛若能成立,没有佛像也没关系。准提法很简单,修持十分方便,若连这方便法都修不起来,遑论有限制的法了。有些人硬是要让别人管,希望限制多一点,他们非常固执,问话要问到有话柄可抓,因为太执着了,这种人修行难有成就。
我们道场以「准提法」为基础,先持准提咒。一开始怎么持、如何观都没关系,但至少先完成十万遍再说,持的时候心想:「是什么镜子,是不是要返照自己?这样持咒是否正确?为什么要持准提咒?」镜子映照出你的脸,从这映照出来的脸里去找寻答案。虽然人人都照镜子,但若要把自己的脸画出来,却是怎么画都不像。我们看别人看不准,看自己更是不准。
我们先这样观照:「如此用心是否正确?该如何用心?」就像是问:「为何进佛门?进佛门后,如此这般修行是否正确?」这可由两部分去思考,从宏观角度来看:在这里面是否正确?我们有在里面吗?从微观角度看:每一部分都看得清楚吗?从这一部分到其它各部分,逐一看清楚,如此便能完成起观。
凡此都要先进行,若持十万遍准提咒尚无长进,就再来十万遍。现代人差不多得持五十万遍才有办法将心整理好。各位或许有经验,吃过饭后洗碗筷,有个专放筷子的篓子,若只有四、五人份的筷子,手一抓就收拾好了。但我们的心很复杂,不光是四、五人份,甚至有四、五万双筷子,可有得整理了。所以几乎要五十万遍才有办法将混乱的心做一番整理。观念、疑情能带进来,如是持咒下去,基础便会建立。
我们是以准提法作为华严密的前行,是正式修持前的基本工作。注意自己的心境变化!有人贪心重,有人瞋心或愚痴心较重。愚痴者别人说什么都好,根本毫无主见。学佛人一般有两种,即贪心重和瞋心重的。瞋心重者不一定爱发脾气,其特色是原则性强,是非对错分明。有人犯错时很容易发脾气,且富正义感,爱讲道理,一旦别人道理讲错,他就非让你明白真相不可。这类人或许过去有所修行,但都带着追求是非、正义、名利等分别心。
贪心重者与瞋心者完全迥异,他们较随缘,什么都好,好到象是没原则,但又和愚痴不同。他们其实不是没原则,只是比较随缘,随缘到让瞋心重者火冒三丈。他们讲话柔和,不易得罪人,且能包容。他由于瞋心而目标多,什么法都要修,什么人都要度。
瞋心者不同,不符合他标准的,会一脚踢出去。贪心的人则会说:「这人好可怜,我若不度他,谁来度!」所以身边一大堆有的没的被度者,在那边缠来绕去。瞋心重者则一下子就将那些不符标准的人赶走,因为他的是非、名利等分判得很清楚。
想想自己属于哪一种人?若过去生有修持,一定带着其中一种性格,不是贪心重的,便是瞋心重的。学习密法者必须先对自己有所认识,了解了本身的性格,要改进、对治便很快。如果知道自己是非心重,便要稍微慈悲一点,不要说某人不行就马上赶出去,说话也稍微柔软一些。明白自己贪心较重,过度柔软,那就应该学会快刀斩乱麻,别拖拖拉拉、牵扯不断。是非心、名利心重者,下决定非常快,人家一开口,他就知道怎么做了!而贪心者从头讲到尾都难以下任何决定,他说:「这样也好,不过……那样也好……」他就是难以下决定。
密法修行很容易有相应的情况出现,相应之处必须保密,所知道、看到的不必对他人言。纵使看到鬼,保持安静就好,不要问别人是否看到。其实你也无法让他人看见。修密法者很快便看得到鬼或天神。能先看到天神者定力必然很够,且具备充足的阳刚之气,而一般修持者多半是先见到鬼,甚至到死亡时还无法看到天王。真正的修行者则是天上宫殿、地狱现象等两方面都看得到,有真功夫的行者甚至能让别人得以目睹,问题是大部分人做不到这一点,一般人会斥之为疯子:「头壳坏掉!再修下去会发疯的。」何苦让众来毁谤呢?因此要能保守秘密。况且,看得到又不能断烦恼,一点办法也使不上,和看不到并无太大差别。
看得到很简单,一旦修行便会现前,但现前之后并无实质利益,所以得保守秘密。我们有位同修二十四小时都看得见,三个月后他说:「师父,我快发疯了,请帮我处理一下。」修到看得见时间很快,但还要学会放下和不执着。
种种境界固然都能现前,但现前后却无法处理,因为你用单行道的修法,外道法就很容易在这当中蒙混进佛法里。以道教而言,有一法出来,就一定有破解之方。如果能让某些现象现前,便也同样有相对的办法使之消灭,否则即是单向修法,而非双向的。法界情况亦然。有山就有海,山是由海底的土堆积上来的;森林中如果某一种树有毒,就一定有某种草能解毒,而且解毒草就一定长在毒树的附近。所以我们修法、用心之处所生起的境界,定然也有另一法能够破解。
定力如果不足,便不要让境界现前,务必先了解此一原则。我们谈的密法大部分指印度的「檀催」(编者案:tantra一般译为怛特罗),无论是道教或印度的檀催,若未抓到此一基本要领,则持续修下去便难以回头,因为这当中会生起很多妙用,如不能善加应用,反而会引致严重的偏差,到时恐怕连自己也难以单独处理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9 10:20 | 显示全部楼层
、佛母修持法
密法在中国已经流传一千多年,并且逐渐演变成一般的民间信仰与文化。民间信仰中,很多人喜欢持咒,因为会产生某些特殊的状况。譬如大家都不懂咒语的意思,念得对不对也不知道,可是念咒又的确会产生某种真实的效果。这是因为持咒者很容易形成某种磁场,亦即所谓的「磁场流」。一般人静下心来也会有类似的现象,烦恼生起时也会形成磁场流,只是十分混乱罢了。
念佛、持咒、静坐、诵经、拜佛,都像在水缸里搅动着水一样,自然会形成波纹,搅动两圈以后,把手放在里面,波纹会跟着回绕。这时你会发现,当水缸是圆形时,波纹旋转得很顺畅,可是如果是四角形或水泥制的水缸,情况就不同了。当水被搅动时,需要较长的时间水纹才得以顺畅。虽然你花了更多力气搅动,所形成的水流范围却会变得比较小。从这个例子可以得知,环境是很重要的背景。
俗话说:「家里人若是三代没修行,家族一定会有灾难。」自古以来,一般老百姓受此说影响,或多或少都在修行、持咒,最起码也做做好事,劝人修行、吃素。吃素是一种修行,持咒也不错,可以简单念「唵嘛呢叭咪吽」,甚至念「唵阿吽」,念佛祖、妈祖也无妨。这样念下去,水流的波纹会形成,那股力量会发生作用。任何宗教都有这种力量和作用。我们不必排斥别的宗教,只要是修行、有宗教信仰的都是好的,不一定要别人跟着你念。
一般宗教活动里都有持咒,如道教里有画符、念咒,念到最后都有一「撇」(台语)。「撇」是从咒语翻译过来的。道教符令最后总是说:「急急如律令」,意思是这个符或咒持下去,必须快点将它完成。「急急如律令」的白话就是「快点快点把它完成」,其实就相当于佛教咒语里的「娑婆诃」。「娑婆诃」就是快点快点去做,赶快完成的意思。念念咒,便有天兵天将来帮忙,「娑婆诃」就是叫天兵天将赶紧帮忙进行。
虽然任何时空都可以持咒,但千万不能有害人的心念。学佛人宁可让别人来害死我们,也绝不能有伤害众生之心。持咒者会有天兵天将爱护法,所以更不该起心动念去伤害众生。由于天兵天将是护法,我们一做坏事,他们也跟着为恶。你偷人家十块钱,顶多下辈子还十块钱或多还几倍而已。如果后面还跟着一堆天兵天将,那加起来的总数,可能让你几辈子还也还不完。因此,一般人造业若得下十八层地狱,则修行人造恶就得下无间地狱了。
一位士兵杀人,顶多一枪一个,将军杀人的话,可是千军万马从之,没完没了。修行人必须好好保持那颗心,因为他有如元帅,命令一下,天兵天将、护法神们都景而从之。所以修行人绝不能有伤害众生或做坏事的意念,也绝不能稍不如意,就马上生起「欲做什么而后快」的心念。
我们都说佛法十全十美,但是在印度,佛法属于严格的修行方法,称为「佛父法」,至于「檀催」(编案:tantra一般译为怛特罗),在印度孟加拉国是很特殊的修行方法,他和佛法有些不同,修法较轻松,后被倂入佛门,成为「佛母」的修行法,称之为「准提佛母」。「准提佛母」不只有一法,而有很多很多法。简单来说,现在看到的准提菩萨佛像多半是十八只手,另有十六、十四、十二只手的。从两只手开始,到三十二只手,乃至千手准提都有。这当中,二、四、六、八、十、十二、十四、十六、十八、三十二、三十六只手皆各有一法,另外尚有二十一、二十七只手的法,以及一0八只和千手的法,你看这里面有多少?
将这些没限制的法统一起来,称为「准提法」,故名曰:「七俱胝」。「七」即「七菩提分」;凡依七菩提分的标准,将此无量无边的法门统一起来,都称为「准提法」。因此,修准提法,无量无边的法门都含括其中,这部份就称之为「佛母」修持法。
原来释迦牟尼佛的法称为佛父,亦即有限制的法。而「檀催」的修法则是在佛教末期才并入佛法中,世尊当时根本不修这个法。「檀催」一法如何肇端?最先修持成功的人如何产生呢?头一位修持成功的人叫帝洛巴。帝洛巴是商羯罗的师兄弟,商羯罗在理论方面极有成就,帝洛巴则不务理论而专修事相,且修持得非常成功。帝洛巴过世后差不多两百年,有位叫那洛巴的人想修这个法,但当时帝洛巴早已过世、入涅盘了,可是那洛巴并不死心,确信还能找到帝洛巴。你看,第一代和第二代祖师的殊胜就在这里。
第一代祖师如何修持成功的部份,以后再为各位说明。至于第二代祖师的成就则更加神奇,第一代祖师已经入灭快两百年,他才发心要找祖师,试问到何处寻?没关系!因为印度修行人有个特色,大凡在何处修行,便会在同一地点映现,于是那洛巴便在森林里以至为虔诚之心,找了十二年,终于有一天发现了帝洛巴一个人坐在森林里,于是向其表明来意,希望拜他为师。帝洛巴道:「假若佛祖就坐旁边,你先拜佛祖还是先拜我?」那洛巴答道:「当然先礼拜佛祖。」「那你就拜佛祖吧!」帝洛巴就不见了。
那洛巴非常懊恼:「不对!我是来找帝洛巴,又不是找佛祖,怎么不先拜师父?」
那洛巴以极度虔敬的心忏悔,再次寻找帝洛巴,这一找又是十二年,某天那洛巴看到有人在溪中将肚子剖开来清洗肠胃。那洛巴立刻冲下去道:「师父!我找你很久了,弟子向您忏悔,上一响应该先向你顶礼,那时候我心境尚未调适过来。」帝洛巴道:「想通了吗?为何要先感恩老师?」「师父是我佛法的传承者,若没有师父,根本就没有佛祖。」
这就是我们为何要对上师觉对恭敬的原因,因为要修的法是从上师那里来的。密教「唐卡」里,有位祖师手中抓一条鱼,那便是帝洛巴在溪中剖腹洗肠的情境,把肚子里很多不好的东西都拿去喂鱼,该图指的便是此一公案。那洛巴就这样跟着帝洛巴修持,十二年后而有所成就。他找师父花了二十四年,然后再修十二年而成就,由此可见摸索阶段往往比正式修行的时间来得长。第三代祖师叫「玛尔巴」。玛尔巴要找到那洛巴,过程更加辛苦。玛尔巴发心修行之后,他就去找师父,结果找到一位胡涂师父。这位师父虽然不怎么样,知见还算马马虎虎,他一直告诉大家:「要破我执,不要执着。」至于怎么破?他说:「破就破了。」所以大家一直在那里破,只是都破不了。
玛尔巴听说这位师父很有名,便来拜师,他说:「我将一切供献给师父,身、口、意三业都来供养你,看师父如何调整,我完全接受师父调教。」师父心生欢喜道:「难得有你这种弟子!」这句话一出,所有弟子都跳起来大喊:「很好!你是难得的,那我们都是多余的!」这一对弟子就开始设计陷害玛尔巴,他们说服「两光」师父测试玛尔巴的诚意,于是叫玛尔巴去烧掉后山一间蛇盘据的茅棚,想藉此害死玛尔巴。玛尔巴拿着火把进去,结果草寮烧得精光,玛尔巴却安然无恙坐在那里。他向师父顶礼三拜道:「师父功夫了得,教导有方,故有此奇迹。」
某次下大雨,山洪暴发、水流湍急。师兄弟们利用这个机会指使玛尔巴涉水到彼岸,其实对岸已是悬崖,玛尔巴一过去,人便往下掉,没想到他居然坐着一朵大莲花浮上来,然后满心欢喜对师父三拜道:「师父加持,神通广大,才有此种殊胜成就。」玛尔巴心中只有法,毫无是非,一心好好修行,只要求自己。第三回,师兄弟们怂恿师父叫玛尔巴从大洪水中走过,玛尔巴真的听从,孰料他竟脚踩着莲花走过去。众人啧啧称奇,大声赞叹,玛尔巴回头看到走过之处尽成莲花,便向师父顶礼三拜道:「真是殊胜,全仰仗师父的加持和成就。」师父被夸了几回后,便也跟着陶陶然,真以为自己有神通了,于是领着大家去踩莲花,结果全都被洪水冲走。玛尔巴是西藏人,但非今天的西藏,应是比较靠近西域这边的人。他成就后回乡翻译梵文经书,故被称为大译师、大翻译家。
后来有位叫作密勒日巴的人来拜玛尔巴为师。密勒日巴非常聪明,原来是富家子弟,但父亲的财产都被别人占据,母亲非常生气,要密勒日巴复仇。密勒日巴于是去学一些邪术外道等种种神通,并且因为报仇而杀人无数。后来他觉得这样不对,一心想学习正法,于是前去找寻成就非凡的玛尔巴。玛尔巴对密勒日巴道:「学法要先做一个大供养,大锅子要装满酥油。」以今之标准,差不多是供养好几十万,甚至几百万。密勒日巴于是发心出外打工,赚取供养上师所需的一切费用。之后,玛尔巴又对他说:「学法没那么容易,要先用石头在对面山头盖一间茅棚。」想不到盖好之后,玛尔巴又说:「是盖另外一边,不是那边。」这回密勒日巴找师母来当保证人,师母道:「好!你去那边盖,我保证绝对没错。」其它是兄弟也主动帮忙一起盖好,孰料玛尔巴又道:「是叫你一个人盖,干嘛找一堆人帮忙?现在把这房子的石头搬到后面的那座山去重盖。」密勒日巴被折磨得想死,心道:「学习正法怎么会那么痛苦?以前学邪法杀人也都没事,现在只能乖乖听话,又不能有任何意见。师父为什么要这样子磨我?」盖因其过去有害人的心念,如今想修习正法,种种害人念头必须铲除,否则业障不先除掉,修持正法之际,坏念头一起可就麻烦了。
魔子、魔孙、魔王怎么来?直接修邪法的便是魔子、魔孙;若进佛门修持正法,却又带着邪念邪心,肯定会变成魔王,所以我们一定得端正自己的心念。这个时代,我们不能再叫大家去盖房子来消业障了,也无法如从前的禅宗那般,不对就打三十大板。既不能打,又没办法磨,那就只能慢慢劝说:「心念要正。」可是大家就要贪、还要快,个个妄想马上开悟。密勒日巴是我们所见公案里唯一能够飞天的大德,他的色身能像鸟一样飞起来,人人欣羡,可是很多人并不知道他之后是如何被磨出来的。现在,你进入这个道场来修持正法,过去的习气与不当的念头也都要先除掉。如今是个人主义盛行的时代,动不动就讲人权,事事要求合理。但我告诉各位,若处处要求合理,修法是难以有所成的。
修法本身对脑筋来说是不合理的,记得这一点。修法若按脑筋所设想的才算合理,那就变成了世间法。修法之目的在破除意识形态、走出轮回的圈限。一般人所说的合理部份属轮回的观念,出离三界不再轮回,是属于脑筋里认为不合理的部份。
一般人认为修持就是依照自己的方法,如此便继续轮回,若不想轮回,就得接受佛法的要求。师父明明说要如此这般,你回去之后还是按自己的方式做,觉得这样比较习惯、方便,始终无法接受佛法的要求,学到最后都是自己的法,这不是佛法。进入佛门后,便要完全按照指导者的方法去修。一般来说,事相方面还容易一点,例如念珠挂哪边、该怎样拿等等。可是观念、脑筋的转化就很难了,往往指导者说该如何,你却像条鳗鱼一样,一下子溜回去而不自知。习气牢固啊!观念、想法才是问题,必须改过来,这是真正需要注意的地方。
密法修持当中,不可思议的公案很多。密法的修持有一根本,即任何一法都是「总持法」。我们提供给各位的法本都是分十个阶段和十二个阶段两种。大法是十六个阶段,一般人修到这种程度的机会可能不多,这些都属自修,共修的部份则通常分十阶段,分开是十阶段,合并起来则只是一个咒语。
这十个阶段怎么修?譬如麦克风该怎么才能发挥作用?第一,得先做个支架固定在这里,否则麦克风太近,讲话会有一股气音,太远则音响不清楚;第二要有线路;第三是感应器;此外里面还得具足种种东西……,这林林总总的东西组合起来,就是一支麦克风,所以麦克风是一,不是十个零件。十个零件不起作用,组合起来才叫一支麦克风。麦克风是总持法,我们需要精通里面的东西,麦克风才能用。
不管修持什么法,内容都要搞清楚,零件一一分开来没用,一定得组合起来成为麦克风,才能起作用。所以任何一种修法都是总持法。不用去烦恼那么多,如果自己真的有办法完成修法,那时候才修自己的法,否则接受别人指导时不必想太多。我们所说的修法,你必须搞清楚分开是什么?合并起来又该怎么修?如何用心?分开来是要让人了解,而真正修持、运用之时,则是整体的运用。古人不用麦克风就能让好几千人都听得到,现在有麦克风,话声却还不容易远传。因此,关键在于确切明白方法,如何起妙用才是修持的重点,而基本条件只是「认识」而已。
不管显教或密教,修法时心念都要正,此乃基本要求。但修持密法时有一特异之处,即修持的定位问题。密法不同于显教,显教都说上求下化,上求佛智是自利,下化众生是利他,然而要怎么修,则多数人都不知道。
一般而言,显教的佛法是说明周知,密法、密行的部份则是要行者去履行、去实践。就华严密的基础来说,一定要受两个戒,一是发菩提心戒,另一个是菩萨行戒;「菩提心」乃行者本身上求的标准,「菩萨行」则属下化方面。这两部份是密法修持的基础,修不好就谈不上阿阇梨的资格,没能力指导人家。
下化众生就是利他。利他怎么修?台北有一位富翁,常对人家说一句话:「你们布施一百万,不如我布施一百块。」他在台北市有十多间房子出租,每个月光租金收入最少就有两、三百万,每次道场办活动,他却只缴一百块,连供养自己的师父也一样。他有利益众生的观念,但难以真诚地付诸行动。这不是佛法,佛法「如说而行,如行而说」,这样说就要这样做,如此做也要如此说。这位富翁只是自圆其说,并不是利益众生的基本做法。
修密这该如何利益众生?利益众生要有一个心念——「不舍菩提心」,不忘失菩提心。所以修密法的人经常得将众生挂在心上,以众生为前提,不以自身的利益为目标。当我们经常以众生为前提,心念一起,便会持咒回向给众生。
修行功夫到家的人嘴巴一直念,那叫「金刚持」。虽然嘴巴在念,却听不到声音,他一直持、一直在加持,走到哪里就加持到哪里,加持、利益众生,平常即训练有素,那才是真正的修行人。以自己所行的本尊法来修持,如以「唵 阿 戌福啰尾拟弥吽」一法来说,你经常持这个圆满咒,身到意到,不管到哪里都以心念带着,不忘失;心念是要利益众生用的,常想到利益众生,即使看到狗、猫等动物被撞死或其它问题,都没关系,你就一直这样持过去。看到众生痛苦给他加持,看到众生欢喜也为他随喜。走到哪里,心境就扩大到哪里,这是利益众生的实际行。
密行者想饶益众生就得持「实际行戒」,并且要受这「实际行戒」来饶益众生。总共有三条戒律,两个是自行自利的,即菩提心戒和菩萨行戒,另一是实际行戒。即如何利益众生?怎么将佛法修行不离众生的这条戒律受持好?我们以后会一步步传给各位。这里有个原则:华严密行者一定要有一个具体的行表现出来。显教人具体的行较不外显,是比较保守、内敛的,密行者的具体行则一定得现前。古代的密行是不现前的,中国佛教是标准的密行者,一般人看不出来,这叫「内密菩萨行」,亦即「密行」。世尊的公子罗睺罗便是密行者,一般人看不出他在修行。如今正好相反,密行者一定得付出行动,因为我们不是成就者,但又不敢付出行动,那等于没有修行。然而行动并不表示要很嚣张、张狂,持咒不必为了让大家都听到而大声喊,金刚持就好,行之所至,心念即到。工作、说话时要专心,不要嘴巴一直动来动去。没事做的时候,心念要起,持咒、回向给众生。菩提心戒、菩萨行戒、真实行戒,这三个戒都是真实行利益众生用的,这是学密之前个人应当具备的一些条件和观念。后面会再跟各位谈华严密的行持及准提法的注意事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0 09: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七、成就一切的法
显教和密教的修持方法不同。修显教一定得了解为何要修持。至于密教,一般人大多不明白我为何这样修,只管修下去就没错。像身体不适吃药就好,没有几个人会去问药的成份,反正医生开处方,吃了便能痊愈,密教就有点这种味道。你不知道他怎么殊胜,但如法修持可得殊胜果,这是多数修密者的基本理念。
譬如「准提法」,想成佛,修此法可以成佛,对治世间烦恼也凑功,求一般财利、幸福、健康,亦皆能让人如愿以偿。其法门重点不在药方如何,而在病患到底身患何病,但不管什么病,以此方对治总是能奏效。问题是:我们不知道自己得了什么病?
如果心着于某处,认为自己只是胃痛,这一帖药就变成胃药;如认为头痛,这帖药便是头痛药,问题都在于众生本身。这个法很殊胜,但众生能真正获得大利益的并不多。因为一般人虽说是进了佛门,但仍以求自利、求眼前的部份为多,对于究竟的目标与意义多半懵懵懂懂。
一旦能对症下药,药方就会很殊胜。我们应当培养自己高超的宗教情操,才不致于错失这种殊胜之机。一般大众学佛,基本上都很虔诚,但对自己、对佛法的认识往往不足,于是产生极大的偏差,因此了解基本教理实不可免。修持密法只是行而已,准提法要如何行?很多人开始持「南无飒哆喃……」,结果「飒」什么都不知道,三餐饭后立刻持,甚至一大早爬起来就「飒哆喃、飒哆喃……」念个不停,这也只是修一种助缘而已。
一旦正式开始修准提法,最好是选个月圆的日子,即农历十五的晚上,不妨于八点以前开始而于十点结束,也可以七点开始九点结束,为了共修的方便,最好十点以前就结束。
佛像可加以护贝,晚上会发出亮光,另外还需要一面镜子。修准提法,随身携带这面镜子比携带佛像来得重要。修法时,镜子向西,人朝东坐,手结「须弥印」。一个手印、一个镜坛,每次一念就是一0八遍。
修法者在十斋日,每次念一千零八十遍,长咒「南无 飒哆喃……」的部份念七遍或二十一遍就好,接着主要在于短咒:「唵 折隶 主隶 准提 娑婆诃」。「娑婆诃」念成「娑诃」就可以了。有些人持「唵览 唵齿林 唵嘛呢叭咪吽」一0八遍,接着再持「南无飒哆喃……」,最后再「唵  部林」。是否都需要如此?这是个人的修法,尤其如此完整的念法,应是真正修法时所念的,平常日子基本的九个字「唵 折隶 主隶 准提 娑诃」最为重要。所以,镜坛、手印,以及一0八遍咒语,是最基本的部份。
这一0 八不能中断,此乃基本要求,若要念一0八0遍,坐下来便得一次完成,不必考虑接不接电话或者还想做什么。在十斋日的晚上,挑一个不受干扰的时段专心念。太阳下山后或日出前是一个时间,另一个时间是半夜,此乃修持上所必须注意的。每个月十五是准提法的共修,十斋日必须自修。平常日没空也无妨,有时间就尽量精进,但十斋日必定要修。他的标准和基础是九十万遍,但也不要那么小器,说九十就九十,「唵 折隶 主隶 准提 娑诃」这九个字最好是念一百万遍。长咒和整体的部份,可以在十五月圆日,修两个多钟头的法,共修或个人自修也一样。这整个修法一0 八遍,「唵览 唵齿林」和「唵部林」一0八遍,长咒同样一0八遍,剩下的就是短咒九个字。
以上是持咒的基本形式。由于此是事相事修,于是便有其基本和应当遵守的规矩。就像制作一张桌子,一定得具备桌子的形,这是事相,而非理论、观念;观念是无相的。
何谓「准提菩萨」?该怎么解释准提法?准提法的全名是「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七」是「七菩提分」,「俱胝」是量,有万亿之数,所以是「七万亿佛母心大准提」。「准提」两字是印度梵音,指的是法、真理的本来意义。意即有七万亿的方法可以进入真理的本义,进入真理的本来面目。
我们透过七万亿方法走入真理的中心点,「佛母心」的意思就是进入这个中心点,就本意来说,没有任何限制,人人皆可进入。七俱胝是七万亿的方法,过去一切诸佛都这样修。此乃真理的中心点、真理的存在、真理的真实义。
「陀罗尼」是进入的方法,必须用陀罗尼的方法,而非「般若空性」或其它任何方法。这法门有「能入」和「所入」,持此咒要进入的境界是十方诸佛共同所得的殊胜境界,用陀罗尼的方法即能达成此目标。陀罗尼一般称总持,何谓「总持法」?他并非抽象的观念,其真实义是要全心投入去感受此方法及真理的存在,而真理的存在是十方诸佛都可以得到的最高境界。
如果你所祈求的只是一切顺遂、财利丰足、家中大小和合之类,那跟十方诸佛作证得的殊胜结果差别甚大。所以,学佛的真实义务必了解,否则就如同拿七万亿去跟人家买一百块的东西,实在是太可惜了。
准提法非常殊胜,所用的方法也很简单,只要全心投入,便发觉显教与密教其实无分轩轾。问题是:我们真的能用心持咒吗?我们所要得到的最殊胜的果叫「大准提」,此即真理的真实义。它到底是什么?它,本来如此!真理的存在未经染着,本来就这样,而我们难以体会,「陀罗尼」即是要我们去体会的意思。小孩子常说爸爸妈妈不疼他,爸妈则认为自己很疼小孩,他想要一双Nike的鞋,爸妈偏偏买「中国强」给他,父母所付出的并非孩子想要的,这种问题时常发生。我们所认识到的真理,与佛法真理落差很大,而我们却坚持己见,你看佛陀会不会伤心?然而要我们这些凡夫都站在佛陀的立场也不太可能,师父苦口婆心说:「转过来,站在佛陀的立场。」有感应的会非常感谢师父,没反应的便觉得师父乱教,问题其实出在我们观念转不过来。
不管能否得到如此殊胜的境界,有件事非常重要,即个人的涵养,此与修行无关,不管修行如何,一定得心存感恩。当今的教育都在提倡个人主义、爱的教育等,都说要尊重孩子,所以也把孩子宠坏了。他们失去了反省能力,连尊重与感恩也付之阙如,以至社会秩序大乱。看看社会上这些造业的人,几乎全都是青少年,为什么?因为他们失去了感恩和尊重长者的能力。
学佛人的情况亦然。随着时代的恶质化,在感恩、尊重的过程中,一旦渐渐失去应该具备的能力,乃是很可惜的因缘。不管修持成就与否,感恩为第一要紧,我们称此为「四恩」:佛恩、国家恩、父母恩、众生恩。对于指导的上师乃是佛恩;三宝都是佛恩。
各位在精进修持时,一定要以道场、法门及上师的指导为主,千万不要只想试试看,三个月没有成效便走人,这样就算修持成就也会变成魔王,因为你来的目的,无异于做一桩很明显的交易和买卖,那不是修法。
这辈子修持不能成就,有各种原因,这和外面银货两讫的买卖不同。所以感恩的心若能坚持到底,纵使这辈子不成就,下辈子也很快能得遇善知识而迅速成就。
不管有没有办法成就这殊胜大法,为人处事都要懂得感恩。道场设某些制度来让各位发心,除了供养以外就是感恩;不是来此白白享受,而须发心供养大众,感谢三宝。否则人人都只来吃现成的、用现成的、听现成的,试问谁来服务大众?因此要感谢众生恩,以服务来发心感恩。这是修大准提法应有的基本心理准备。
准提法乃密教心法,华严是显教心法,两者皆属「圆教」,一是「显圆」,另一是「密圆」,而显圆和密圆其实相通。你若认为不相通而全心修密,也无妨,但专修显教,不通就麻烦了。所以有人觉得密教比较殊胜,盖因密教是以「事事无碍法界」修持的。但一有这种想法,其实也不殊胜。华严、显教也说「事事无碍法界」啊!因此,所谓不通,并非教理不通,而是修持者的脑筋、观念不通,所以学显教的人很多都不通密教。而学密的人照理应该通显教才是,但如今却也几乎有九成九修密的人都不通显教。
台湾的学密者,试问有几个了解佛法?除了持咒以外,就只会说密教最好,独尊金刚乘,剩下的通通不知。只会叫你把咒持下去就对了,至于佛法的真实义在哪里,完全不知道。
显教里所得来的菁华,让密教非常殊胜。密教不谈理论,直接谈事相,就像医学院的学生在学校念了七年,道理都了解,但搞到最后也只是那颗药丸吃下去病就好了。吃那颗药丸之前是否每个人都得经过七年的医学院训练?当然不用。但要知道,制造出药丸,中间得具足多少人力、脑力、时间、资金等等。密法有如这颗药丸,经过十方诸佛长久淬炼完成。如果我们对这颗药丸的殊胜来源了解愈多,功德愈殊胜、成就会愈快、妙用会愈大。有一些吹嘘密法殊胜的人,讲得包天包海,叫他们修一法而让天下太平,不可能!照常有地震、山崩。佛法的殊胜是真实的。必须得有一个心境去求证佛法殊胜之处,绝对不退心,必定会进步。也许有同修觉得每次持下去至少得一千零八十遍,算到最后是两千或一千都不记得,此乃正常现象,佛法的殊胜不见得一下子就能感受得到,但务必要有求证的心。
师父说明殊胜,同修也说殊胜,到底是怎样殊胜?这部份一定得亲自了解,否则只是「拿香跟着拜」,顶多就像人家起音,你在后头合声,永远沾不到殊胜的边。密法的殊胜需要自己一再地肯定,不是别人讲给你听,而是自己要去求证。
我们出家人都得剃头、穿僧服,其实剃头叫作「毁形」,把形状毁了;僧服即「坏服」、「坏色衣」。这个毁形、坏服是很殊胜的,各位有没有想过哪里殊胜?你们根本感受不到出家的殊胜,只是人云亦云罢了。怎么殊胜?为何这些师父都要出家?你倘若感受不到,光说殊胜没意义。
这个法门的殊胜之处何在?其实是对僧宝、佛陀、法宝的殊胜。我们自己一再地去求证出来才属真实。我们必须勉励自己,佛门中所说的一切,全都是众生本身的事。法门绝对没错,只是你是否有办法这样修而已,所以不改变法,而是改变自己。至于如何改变,则是修法的意义所在。
显教主要是让我们了解般若空性与法界存在的状况,引领我们用般若空性来进入法界存在的境界。密教的修持,不谈法的道理,只是让你去进行,进入那个状况,这叫「默证佛果」,渐渐修持即能渐渐成佛,道理何在?毋需言说!但并不表示你佛法都不懂。
很多同修移民加拿大和澳洲,回来常道:「那里没有佛像的佛法,但是有很多菩萨的佛法。」意思是说,当地人虽没学佛,但所作所为皆符合佛法。他们说:「台湾有佛像的佛法,但没有菩萨的佛法。」意指拜佛的人多,但行为却不太像佛教徒。换言之,外相看起来像佛教徒,实际上内心不清净。
并非三皈、五戒才叫佛教徒,这是外相佛教徒。皈依三宝得要认定:「从今以后我即成为一位佛弟子。」佛弟子该怎么做?外相固然得配合,但最重要的是内心的改变。只有外相,佛教就只剩下寺庙,真实义便无人知晓,果真如此,将来寺庙沦为观光地,根本没意义。寺庙是教化的中心点,犹如学校乃教育场所。真正佛教徒的意义是什么?我们若无法肯定,一定会发生问题。
「默证佛果」渐渐成佛的意义,是指经过一定的修持以后能有所成就。在这修持过程中,我们本身会产生某些超越与突破,因此持咒最少几百万遍。在这几百万遍当中的每一回,先不论每一句,因为各位的功力或许还不到此,单以每一回一0八遍来说,能否带着疑情就是个问题。「这样修持对吗?这样修持为了什么?」你带着这份疑情,一百万遍下来,定然会有所成就,佛法的真实义肯定能现前。问题是,一百万遍要念到何时?五辈子吗?
刚学佛时,我向一位同修请一颗舍利,他要求我每天拜佛至少一0八拜。我舍利子请回去之后就努力拜,本以为一0八拜得花三个多钟头,结果却不到半个钟头。由此可见,关键全在于自我的实践,千万不要光想不做、光说不练。
完成结界功课,必须有勇气一年完成一百万遍,最长不超过两年。具足这种勇气,修持很快便能有成就,否则要念完一百万遍,绝对遥遥无期。如果有人问砖块怎么做的,你可能难以回答,但要搬砖块,几乎人人都会。同样的,准提咒的意义可能不是人人都能了解,但叫你念一百万遍,恐怕不会听不懂吧!问题是,这一点做不到,怎么出三界?等牛头马面来抓人时,要念就来不及了。你真正用心,一年或二年内把一百万遍持完,届时阎王爷找上门,所见到的全是准提咒,已经找不到你了。我们一定得建立信心,才有办法进入佛教殊胜的教海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0 09:09 | 显示全部楼层
八、修密的两点特殊处密法修持有两点比较特殊的地方:
第一点是要深信,且心念不能偏差,这是非常重要的原则。
生命有一个术语叫作「生命能量」,亦即「生命力」。他不同于体力,体力不好的人可以透过运动、食疗、休息慢慢调养,但生命力不是这样。小孩的生命力就很强,整日翻天覆地,如果知见正确,他的生命力会永远很好;若所学偏差,见解变了样,生命力就变负的。生命力若有八分,知见正确就正八分,否则知见变了样,情势立刻倒转。
修持密法时,对法、上师、道场如果能感恩、好好修持,且信心坚定不移,生命力便是正向的;如果此中由于和同修意见不合、口角,或因个人的某些因素,造成不信、怀疑,乃至毁谤,生命力马上变成负的,这种伤害非常大。
密法法门很殊胜,能得大利益,但信心若是动摇,大利益即成大灾难。因此深信非常重要,不能轻易退心。我们一定要孜孜求证,建立起真正的信心以后,才正式传法给各位。
各位来到这里,不知是来凑合一下,听听看、修修看、问问看,修行又不是到餐厅吃饭,难吃下回就不来了。修行关乎我们的法身慧命。就像投胎,这辈子就在这里,缩不回去的,这条路一定这样走。生命毕竟和社会上其它事有很大的不同,所以每回传法之前,我们都不厌其烦地如此告诫大众。
一般买卖都是银货两讫就没事了,但修行不同于买卖,我们不是介绍产品,而是提醒大家,人人都得对自己的生命有所认识。生在这时代、这世间,生命已然受到极大的污染,我们对自身生命认识不够,所以得为各位开导。深信!是修持密法的第一个特色。修持密法的第二个特点是:绝对会相应。各位必须留意,如果有所相应,自己本身必须保守秘密,否则挂在嘴上一直说,肯定会出事。就像拿着财富到处炫耀,会引起他人觊觎,落得座车被偷、子女被绑架。所以有所成就、见证,尽量不说,有些同修我们稍微提一下,增加其信心即可。例如我谈了很多相应的情形,但大家绝对听不出来,因为我可能托言「别人如何……」,是否真的相应,自己晓得就好,不要稍微有一些相应便大声嚷嚷,唯恐天下不知。你不知道魔王就在旁边等着呢!所以不要到处炫耀,若真有相应的境界,慢慢求证是正面或负面的,因为好坏与否尚不知道。
能致富的人都用三分力赚钱,用七分力藏钱。一直炫耀自己有什么境界,多半是假的,有真实境界者反而不多说,因为别人也未必懂。你看那座山,山神在哪里?一般人只见到山的「体力」,及山的一种尘境,而佛陀看到的却是山神、山本身的生命力。
世间再厉害的人都逃不出「成、住、坏、空」现象,因此如有相应的境界,切记要保守秘密。刚学佛时相应特别多,无论相应的是瑞相或恶相,都没关系。因为瑞相表示过去生没有什么大恶业,瑞相很多者则是乘愿再来的修行人。纵使有恶相,也有消灾之功,若恶相众多,表示过去造业不少、业障深重,而这辈子既然已经发心修行菩提道,则记得要先忏悔。
很多人过去都是修外道行,如今成为世尊弟子、修持正法,恶相必然现前。因此赶快忏悔,把种种恶相、业障消除掉。一旦业障忏除净尽,瑞相当即现前。不管恶相、瑞相都无差别,总之这类相应的状况大概会延续一年,只要持续精进,最后终归消失。若这些境界持续三、五年以上或更长的时间,表示你一直都没进步,还陷在坑洞里面,否则种种相应,应以消失。
修行人真实成长的原则则是精进,其余毋庸多问,因为既然已经知道学佛的最高目标,只要方法正确,便不用再多寻烦恼。像我们开车上高速公路,一旦决定往北走,油门尽管踩下去就对了。当目标、方向、方法都肯定以后,只是踩油门而已,不用多疑,一直走自然就到台北。你之所以发生问题,乃因没有目标。
很多人进了佛门,一心却罣碍着如何把家里弄好,这怎么精进呢?其实只要精进,其余何必庸人自扰。当年我决定出家、弘法,便如此发愿:「希望三宝加持,让我在弘法过程中无后顾之忧,不用烦恼其它事。」当然,最重要的关键还是在于精进。
很多人问我到底怎么修的?其实专心一意修法即可,不必东想西想,想要什么感应。小孩乖乖吃饭,自然慢慢长大;你从小立志当总统,长大后却只能盖章选别人当总统,所以小时候多想有何用?佛弟子应该「心不攀缘」,做自己该做的就可以了。所以何谓精进呢?唯「置心一处,心不他缘,若心他缘,摄之令返」十六字而已。心跑掉了,就抓回来!
来到护持正法的正信道场,遇到正信的上师说法,就要有信心,否则还修什么?如果不具信心,更不下定决心,即使释迦牟尼佛来到你面前说法,你也不会相信。为何释迦牟尼佛过去生得遇燃灯佛,而我们没有?关键就在于是否真正下决心。
谁是燃灯佛?能启发信心,让我们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就是。真实与诸佛菩萨证法相应,必须先以深信为基础,修持成就才会快。怕的是你没信心,而信心是多生累劫以来的善根。接着谈准提法的行持和仪轨。前面说过,行持准提法很简单,必须有一面镜坛。这面镜子是修法用的,不是给我们挤青春痘、化妆擦口红的。镜坛之外,最好有佛像。行者要有行者的特色,但要如何才像修行人?修行人平常一如大众,无非是活泼、轻松、快乐的模样,不要人家在谈笑,你便垮下脸道:「我是修行人,不能笑!」与人谈笑无妨,但当坛城一摆下去,开始修行时,我们就是行者,马上就得有修行人的样子。这面镜子是法界一切的总代表,返照我们的心,让心境在镜子里现前,行者必须如此观想。
一般人都不明白这面镜子具有很多作用,因此摆到最后都变成了照脸用的,忘记其真正的作用在于照心,让心境在镜子里呈现。对精进的菩提行者来说,每次镜坛一摆出来,准提菩萨像便会在镜中现前。准提菩萨像粘上去就不对,应是我们心境在镜中现前,而此种现前是不靠大脑运作的。准提菩萨像的中间为圆形,在镜中现前的代表整个境界,为何这部份会呈现在镜中?按一般佛法,这是「大圆镜智」,表法界一切的境界皆于此中现前;我们的心念、众生的心念,以及佛陀的境界,完全于中影现,故此镜乃对我们起观照的作用。
除了镜坛,各位还要注意手印。初学之时,必须经常打手印。手印怎么打都没关系,但务切记:中指不动,因为中指动的时候,表示「召请」。所以如果手养动来动去,当下心念想到鬼,鬼即刻就来,想到四大天王,四大天王也立刻出现。而食指和拇指也一样,不要一养便抓,否则念头一到,什么人都跟着来。因此手印一打下去,心念便不能胡乱蠢动,否则晚上便会噩梦连连!初学必须谨记这一原则,中指、食指和拇指都不能动。至于手摆放的高度、离身体的远近……等,都没有关系,随自己的方便,自在即可。
手印一打上来时,一零八遍便得念完。这种训练要有,但眼前做不到没关系,我们在自己的界内尚可放心,但一出这个范围情况就不同。所以才奉劝大家每月十五来道场共修,修法前先结界、洒凈,才开始修持。行持的过程里,我们的起心动念一定要带着这个问题,例如有电话打进来,或打电话给别人,电话声响起时,几先把「唵  折隶  主隶  准提  娑婆诃」持一遍或三遍,都无妨,重点在于经常提起此咒,这叫「一切灾殃化为尘。」
不管做什么事都持准提咒,煮饭、洗衣,念头一起,准提咒就带上来,这是行者本色。平常与人谈话,别人一直在讲,我们便持咒。在种种情况下有办法持咒,殊胜的福报便都可在这些情况下成就,此称「一切胜福皆成就!」这都需要靠自己精进、用功。
准提咒才九个字,只比六字大明咒多三个字,但其运用很广,没有限制。如欲洒凈,准提咒非常好用;想利益众生,准提咒也很好用。例如经过交流道或十字路口,你便发愿与这些众生结缘,不管是过去、现在或未来的众生,这时持准提咒最好。像这里地势高,刮风时便可发愿:「我在这里持准提咒,凡风所经之处,所有被风吹拂的众生,我都与他结缘。」这不得了,你可以跟多少众生结缘?那刮台风时更厉害了。因此,我们的愿可以一再地扩大,只要以利益众生的愿来持准提咒,殊胜的福报便会一直出现,智慧也将持续展开。不必问为什么,准提法就是这么殊胜!
修持准提法有什么仪轨、规矩?照理说,准提法修持规矩很复杂。华严海会有「显教」的会和「密教」的会,「准提仪轨」即属密教的部份。准提法修法的整个过程,同样需要五十三天,里面仪式很多,参加者各有一面镜子,大家用心去照,五十三天里最少要有一次能使准提佛像在镜中现前,此期间就看大家如何入法界了。所以,修持这个法之前,需要一段比较久的时间来训练。
准提法的仪轨很多,现在说的是最简单地方法,目的是方便大家进行。但千万不能就此认为准提法的仪轨最简单。事实上,它不仅不简单,甚且是最复杂的。准提法在密部里称「独部法」,这跟「五部密法」完全不同,它复杂的时候是跟五部密法合在一起修,若是「独部法」便不用这五部的部份,而仅需要镜坛便可;用镜子来统一这五部密法,以体包,那就幡然不同了。复杂的时候,对修行者是一大考验,简单的时候则是修行者最方便的法门。
一如母亲疼爱小孩,各方面都照顾周到,教小孩穿鞋、吃饭、上厕所等,母亲什么都教,巨细靡遗,如此也就什么都管。这就是母亲,真足以称之为「佛母」!然而出事情的时候,母亲什么也不说,全部替你打点得好好的,帮你把最复杂的情况都处理好。另一方面,小孩还不会煮饭之前,都有妈妈掌厨,对小孩子们来说,事情是不是很简单?
当发愿成为菩提行者时,什么都得学,仪轨不是摆给别人看的,其每一项摆设都是为了修持,每个步骤都必须明其所以然。我们应该全部了然于胸,虽然刚开始什么都不懂,这没关系,母亲先帮你代劳,重要的是你必须带着「心」,亦即这面镜子,它是我们的心,要让心境在镜子里完全现前。
别以为这很简单,很多人常把镜坛当成挤青春痘的镜子来用,这样保证会破功。殊胜的境界与世俗事,往往只是一线之隔。
修行人应当了解两个原则:行持很殊胜、仪轨很踏实。行持绝对是殊胜的,我们必须带着这种心境。仪轨的每一部份都是要进行的工作,千万不能偷工减料,以为香炉随便一摆就了事。要知道,任何一个仪轨、任何一件事情,都是修行。你不能像试穿婚纱店的礼服那样,要拍照时随便摆一盆花就拍起来。我们不能对师父的要求感到不耐烦。修行时,为何要摆一盆花,都有特定的意义。这盆花摆下去,我们的心境,我们的慎重也要做到那里!
「坛城」每一个人都得修,至于该怎么摆?把握一个原则,即慎重。就像录音,为什么用这种录音机?他的用意何在?同样的,为什么要供水果?所供的水果不同,意义有别,其实也代表我们起观想的地方会有差异。例如这西瓜那么大一颗,是最大的一颗,表示「佛道无上誓愿成!」葡萄一大串有非常多颗,表示「法门无量誓愿学」;番石榴的籽很多,代表百子千孙。我们应该了解其意义,了解自己要的是什么,比方求「多子多孙多福气」,结果却拿香蕉来拜,香蕉里头没半颗籽啊!这就表示你不知如何用心。
坛城里任何一部份都是修法的地方,仪轨也具有确实的意义。每一部分都要大家去修持,并非在那里摆热闹。「摆起来较庄严」是俗的说法,其意义不光是庄严,而必须发挥出殊胜的效果,并且能够在镜子中现前。所以只要处处用心,时候一到,便会明白就中的真正原因和意义。否则,到处都不用心,修法时懵懵懂懂、胡里胡涂,修行不踏实,什么意义都发挥不出来。
法本身很殊胜,仪轨本身则是很踏实的,它是实践的轨迹,行者必须本着一颗极殊胜的心来行持。修法前,先了解师父在哪里得到这个法,我们同样要起恭敬、殊胜之心。因此每回修法以前,必定先礼敬师父,若没有他来传法,我们便无法可修。所以说,「道场的殊胜、法门的殊胜、上师的殊胜」这三项一定要时常带在心上,不要连师父最近是瘦是胖都想不起来,那表示你与「法」的距离愈来愈远了。
我们必须经常思考法门本身,看看是否有疑问,想一下「唵  折隶  主隶  准提娑诃」这九个字的意义,每一音的意思究竟是什么?思考其中的意涵,为何这样念而不那样念?听过后,忘了没关系,不用特地去查问,在听第二遍、第三遍就可以了。如果有人发心将我所讲演的部份整理起来,当作法本也不错。会整理的人来整理,这是一种殊胜,不会整理的受持别人的整理,也是一种殊胜。各人殊胜的因缘不同,但总要有人发心整理、发心修持,才能相扣相应。
准提法是唯一在显、密当中皆可圆融的密法,其它密法要圆融很困难,唯有准提法可以圆融。一般来说,我们现在看到的准提法法本,都是「不空三藏」翻译的居多,准提法的真正法本是《大毘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这是一本大经,我们买准提(铜)镜时,里面会附一法本,但这只是在《大毘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里头整理出来的一小部份,对全部过程都未做完整说明。这是密教里的大经,在台湾尚无人开示过,现在我慢慢为各位讲解。
密教的修持有两部份:一是「修法藏」,一是「修多罗藏」。「修多罗藏」以经典为依据,「修法藏」则着重密法修持。上师的交待是密法的菁华,如果听不懂上师所说的,那便不用修了。
若想修密法,必须先听经、听开示,把显教的基础先打好,再来修密。你如果说:「我在别地方已修过」,对不起!这不算数。因为在别处所修的,跟我们所陈述的讲法、意义并不相同。你不明究理,忽然间换个道场就去听,不管任何前行准备,那等于是在造业。所以换个道场修密法,是有一定限制的。希望各位一定要能够在语言、思惟模式上统一,且具备显教的基础才可以。打好显教基本义理的基础,了解这个行法道场的思惟模式之后,才开始修法。光每月十五号来一趟也不行,因为基础薄弱、资粮不足便来修法,一定会出问题。就像买头等车,却配三等的零件,发动两下就坏了。我们绝非排斥他人来此修法,而是提醒大家:修无上密法,内心却还没做好准备,肯定会出乱子,造成种种困扰。所以一定要先建立显教的基础,至于显教和密教在准提法里如何统一起来,将来再作详尽的解释。
九、镜坛的运用
前面提过修准提法的镜子(镜坛的运用),另外是它的手印。镜坛是用以观照自身最重要的媒介。以显教来说,不可避免要训练这种观照。一般人或许觉得很抽象,「观照?怎么观照?」准提法用镜子,有如我们揽镜自照般,让内心投身出来。镜子真能照出我们的心境吗?这具有两方面的意义,即关涉到事相和理论。
显教通常由事相谈到理论,理论乃藉由镜子的形为代表,来了解自己内心的想法。譬如某些人其实很爱钱,可是一谈到钱就觉得粗俗,于是不敢谈。这时镜子的作用就在于将内心深处的那层想法映出来,那便是照到了。显教由相而看到理,理会变得较深。
密教刚好相反。理要先说,当我们把内心境界看清楚时,相便自然现前,此即「相应」。所以密教说相之现前,含义比较深,显教说相之现前则比较浅。换言之,即显教是理在相的后面,密教则是理在相的前面。
不过,密教说的相和显教所说的并不相同。一般人开始修行时出现的境界,通常都是虚假的相。密教谈的相却是真的,这差别很大,意思是说,修到有相现前时,应即是到达开悟、了生死的境界。但一般所谓相现前通常是假的,是想出来的,有如做梦一般。
当年密勒日巴修行成就后能御风飞行,他行经一个没有树林的山头,里面只有剑笋林立般的石头,心想:「这山林灾难真多,身为有成就之行者,我应为这山林的妖魔鬼怪超度!」密勒日巴从两排山中间走过,这念头一起,山神们为其大悲愿所感动,都向他弯腰致敬,以致于那些山至今都是歪斜的。
各位可能也曾遇到类似的境界,只不过隔天去看,山是挺直的。密勒日巴已经不在,那山历八、九百年后还在行礼,盖由于他的大悲愿而对其表示尊敬与感恩。这都是真实境,并非痴人说梦。大部份人由于困了,出现某些假的境界。当然有些人自认境界真实,但重点是烦恼有减少吗?智慧有开启吗?所求愿望顺遂吗?
社会生活不断压迫我们,总觉得事情不尽如意,于是生起一些幻想,想追求一种如意的境界,然而当外在现实难以兑现时,压力一来,就只能留着晚上做梦。
很多人会说:「这我从来没想过,它怎么会这样蹦出来?」其实它只是在你心里透过不同的方式呈现,而非想珠子便梦到珠子的那种方式。我们都有生活压力,极力追求美满,梦中便出现美满的境界,至于他用什么方法展现,这是我们难以掌握的。总之,这美满的相是在压力下产生的,真正不东想西想的人,什么梦也无。
压力一来,我们开始追求理想,而这理想会慢慢变形。如炸油条一般,油炸之前小小一条,出了油锅即变成好大一条。愿望亦然!所以,千万别认为那些情形是真的境界。初学的境界多为假相,必须经严格的训练与考验。所以,各位学佛人必须注意这三点,一是完全投入,其次是专心、专注,最后一点是放下一切。
一、完全投入,看看身体能否承受大压力。你尽管推托没时间,想办法逃避,也可以一天当三天用,在廿四小时内完成七十二小时的功课。你扪心自问有这样拼命过吗?没有的话便不用奢谈什么境界。何况要你在五年内完成十五年的功课。
二、做功课时是否有攀缘的心念?我这样修就是要怎样又怎样……或者随时想着要休息一下?存有这些念头,功课等于白做。具备了一心一意向前钻下去的心境,做功课便不至于感到疲累而想休息;深信一直钻下去就会到,最后也果真钻过去了,反会觉得怎么这么快就到,而你钻通的却是全世界最长的通道。
心境不对,两下子便怀疑自己钻错。别问怎么做才好,也不用老是烦恼对或不对,做下去便是!都不做便没有资粮,更遑论对错了!我们所谈的境界如此殊胜,有什么好担心害怕的?这是我们奋斗修行中很大的局限。
三、修行奋斗的过程中,必须铲除杂念和不相关的愿望。很多人修法有点像小孩买「乖乖」(台湾的一种零食),其实真正想要的是内附的赠品。学佛情况亦然。学佛到底为了什么?是想在学佛过程中求些境界、财利或所愿皆遂?还是希望获得同修赞叹?这和小孩买乖乖不是很雷同吗?你到底是要乖乖,还是要赠品?
你能坚定修持,经过五年再谈境界才有意义,那时便能分辨境界的真假。其实经过五年的修行奋斗后,你根本就不会再想什么境界了,因为种种境界已然毫无意义。现代人急功近利,急于成就,那是不对的!用功时放下一切,完全投入,成就必然殊胜。
修行人不能像皇帝,人人对之毕恭毕敬,吃住都很讲究,这样的话很难成就。西藏和印度之间有位大德,距今大约五、六百年,修行、讲经都不错,弘法十五年后,出了一位不错的弟子。他教导这名弟子修持法门,弟子自行奋斗修持了十二年,大成就之后回来又遇到师父,这时大德讲经已快三十年,但尚未成就,弟子便劝师父赶紧修行,于是他闭关修行十二年而证果。各位看到没?这位师父前后花了四十年才成就。
从这则公案可以看到,讲经不错又能出好弟子的,不见得即是成就者。当然这位大德愿意忏悔,重新踏实修行,最终也证道,这已经很不错了。踏实修行无法作假,而现代人都很假,往往把修行变成一种流行,很会讲,实际却做不到,实在非常可惜。
修准提法要会运用镜坛。古时候取得佛像较为困难,故以镜坛作为修法的代表,没佛像也无所谓。现在佛像很多,我们不妨准备一下。至于镜子里包括的意义很多,譬如观照时,八万四千法门皆浓缩于镜中;另一方面,镜子也能照出八万四千烦恼。关键全在于我们是否懂得运用其中的八万四千个法门。
镜坛的运用,首先是心量要扩大,镜子不是让大家照脸用的,也非外面一般所说,见到准提佛母在镜中现前就好。在观照当中能够让本尊于境中现前固然没错,但不应只设定这一法为修持目标,否则会很痛苦。心境放大后,镜子里会现出很多境界,然而这些境界必须以断除烦恼为首要目标。所谓「烦恼无尽誓愿断」,现在烦恼什么?镜子运用得当,能断除烦恼,它本身的妙用很大。各位开始修法后,会慢慢发觉其中的奥妙,这部份以后还会再谈到。
接着谈手印。我们所讲的这个手印是「须弥印」,向外结是一印,向内又是一印。我们阿阇梨教的是向里的,向外是另一种修法。两食指相互顶着就好,大拇指倂列平放,若要召请诸天护法,就动大拇指,这是「召请印」。大拇指倂回来后便不要乱动,否则所思所念的东西都会请来,晚上睡觉你就知道,那些绝非梦境!
大手印时要持准提咒,当手印一打,咒语最少持一0八遍。如果不这样算的话,持咒时容易打妄想,可是两只手都在打手印,那一0八遍该怎么算?这里,我们应该起观想,观想自己的指头,每根手指刚好三节,四只手指十二节,加上大拇指两节就成十四节,反过来便是二十八节,转弯的时候算十三,二十八减一为二十七,两手加起来即成为五十四,算两遍就是一0八了。
一节一节,要很专心地算,一不专心便会跑掉,那就得重数。所以有人数一个多钟头,也有人一下便数完。至于从哪一节算起,倒没关系,反正只要专心数,持咒绝对不会打妄想,如此大概经一个月便可进入状况。头一个月你会蛮紧张的,因为怕心念跑掉,尤其算到一0五、一0六时跑掉,又得重来,简直会气死人,因此必须好好地专心数,数到一0八遍时该放下来才放下来。
一0八0遍会不会算?其实方法一样。我们刚好有十根手指,第一次一0八遍时数一根,第二次一0 八遍时数另一根,以此类推,算到第十根手指便是第一0八0遍。当然,也可以用脚,甚至用脸。双眼、两鼻孔,连同鼻子数到五,加上两眉是七,再来嘴巴和双耳,全部加起来刚好是十,非常好算!
会用心的话,全身上下皆是法器,不必刻意拿什么念珠,只要手印一结,坐下来好好做功课就行了。
一心学佛、一心在道的修行人不起妄想,也就不会有是非,有各种是非的人,根本没在修行。试问你管人家吃素或吃牛肉干嘛?要背因果是他们的事,你只要管好自己的一0八遍就够了。
刚开始持「唵 折隶 主隶 准提 娑诃」,可能还没办法数到一0八遍就已经散乱,那可以先念一个「唵」字一0八遍,然后「唵 折隶」,再过来是「唵 折隶 主隶」,就这样愈来愈长,最后整句咒语凑起来。方法需要自己开发,太长消化不了便咬断再吞下去,可以分开一步一步进行,就像小孩子学走路,需要耐心引导。疼己如疼孩子般,步步荐引,加上同修间的鼓励,最后终能成就。
再来是准提菩萨像的修法。我们现在这张像是十八只手,微观来讲,修两只手、四只手、六、八、十、十二、十四、十六,乃至于十八、廿一、廿四、廿七、卅六、四十八,甚至千只手,修法各不相同。宏观来说,皆不外乎同样的修法。
这里谈的,基本上以两只手为一单位。先把手印学好,才能观想。我们观想准提菩萨的脸,他头顶上有佛陀,额头上有第三眼,此即「智慧眼」,或称「慧眼」。
观想准提菩萨的面像和法座:法座是莲花座,其下有两位龙王,他们是你的护法。所以这些都属观想的背景,真正要观想的是手印,在十八只手当中,两只手为一对、一个法门,十八只手便有九个法门,加上基本身像,共十个法门,此乃一般修法。
十个法门并非一起修,而是一个个分开修。你若打算一次在镜中观想十八只手出现,很可能修了一辈子也无功!若是分开两只手来修,一或两个手印便能很快在镜中现前。等这十法门一个个通了,再加以浓缩,将十法门凑在一起,才可能同时出现。
一般人修持的成就大概都属这种十八只手、十个法门的身像。观想时较常出现的部份其实就是你的法门,例如每次观想都出现莲花那只手,表示此法门与你最相应,就专攻这部份;若是手拿甘露瓶的手印,便专攻那部份,但别奢望十个法门皆能观想成功。
各位的根器、功夫大不同于古人,尤其这娑婆世界众生欲望甚多,如想专攻这些行法,让十个法门、十八只手的身像一体现前,那就必须全天候长住道场,一天最少得十八个小时在密坛里精进修持,才有可能凑功。换句话说,你必须整天浸泡在修持里面。
而今天这个因缘可能还未到,若缺乏外来的助缘与福德资粮,从何修持呢?别说修持,光要遇到、听到这么清楚,且一步步教导观想法门与次第的机会实在很少。
这是总体的方法,把这十个法门分开来修持,之后再予以结合。换句话说,以两只手来表示每一法门,共有十法门,你综合运用,不管所谓十八只手或千手,这个身像的显现,其实都指修持而来的法门,乃是我们观想时的综合运用。
注意看佛像右手边拿的法器,由下而上,某些古代的武器,如金刚杵、钩戟(类似古时候的鎗)、斧头等武器,并不是为了杀人,而是用以除掉我们的烦恼魔与烦恼贼。
再来是右手与左手合并成一手印,表示正法的相互交融,把对立性转化为圆融。右边还有俱缘果、念珠、剑……,剑也是斩烦恼用,念珠是帮助我们净心,另外有一只手什么都没拿,代表空性。右边的手是净心以及断烦恼用的,属于自利方面。
左手的部份,从下面看上来,丹田附近的手拿经本,再来是宝瓶、法螺、法轮、绢索(绳子)、军持(澡灌)、盛开的莲花、如意宝幢(伞盖),全都是利他用的。所以右手自利,左手利他。
最重要的是手印,左右手合着的手印,是「须弥山顶印」(须弥山印),亦即「准提印」。前面提过,两手合并意谓将对立转化为圆融,但这不是指合掌的圆融,而是须弥山的圆融。这个世间的对立性有如须弥山那么大,而种种对立当中,又以人、我对立最为严重,此外便是是非对立。如果无法超越是非、人我的对立性,我们便难以成就。因此,周围所有法门皆为此一法门而来,自利、利他都是我们周边修持地方法,以此共同成就中间的法门。
修的时候要注意左右手是一对的。例如最下面这两只手,一个拿杵、一个拿宝瓶,分别是自利、利他,这是一对。钩戟和法螺是一对,法轮和斧头、俱缘果与绳子也各是一对,绳子是帮众生消灾之意。法器、法门做不同种类的组合会有迥异的解释法,例如以自利和利他来进行剖析,意义就不太一样。
所以密教语言并非透过文字表达,而是另一种语言模式,它透过图像的方式表露,全然有别于禅宗的语言模式。禅宗是不说,但一讲起来便直入真理。密教也是不说,却是用画的,而其中所代表的意义则很多方面。例如,我们不能对手上拿的剑作单一的解释,因为右手的武器与左手的法器合并起来时,意义又有殊异。
行者修行之际,本身要能感受。我说得愈多,大家开悟的机会愈少。然而不说,你又难以开悟,所以只能讲一半。将原则提起,知晓原则后,你自己就得努力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6 08:59 | 显示全部楼层
、字母种子义准提法持的是准提咒,密法的修持即是以持咒为重点,咒语的本身只是个媒介,但你要了解其作用在哪里。当然,咒语的意思我们不懂,其中原因甚多,如法器,个个都有其用意,单独存在时具有个别意义,当他跟右手合并时又有另一种意义,右手的法器和左手的法器合并运用,则又属另一层意义;这个法器在整个十八只手里,还具有另一层意义。所以个别有个别的意思,整体有整体的作用,不是语言文字或简单一句话就可道尽,其中出入甚大。
咒语也一样,短咒「唵 折隶 主隶 准提 娑诃」,就简单九个字;长咒比较长,「南无飒哆喃 三藐三普陀 俱胝喃 怛侄他 唵 折隶 主隶 准提 娑婆诃」大多是称赞的意思,「南无飒哆喃 三藐三普陀……怛侄他 唵」,就是「稽首皈依苏悉地,我今持诵大准提」的意思,也就是称赞准提菩萨的称呼,所以重点在于短咒的意义是准提菩萨的心咒。
准提菩萨心咒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心咒,那这九个字所表达的是什么?换言之,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共同追求的目标是什么?这是头一个疑情。
九个字所表达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就是我们常说的「生命存在、真理存在的实体。」生命在这个世间、宇宙、法界中的存在,到底是什么样子?十方诸佛所修持的是什么?他们的目标在哪里?
各位想想,进入佛门来追求什么?社会人追求的很简单,不是名就是利,名利是不是究竟真实的,那属另外一回事,但至少追求的目标很明确。我们进入佛门,就不该为了追求名利而来,如果这样,那又求什么?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追求的又是什么?
我们应该与十方三世诸佛所追求的目标一致才对。这一点若不能肯定,则一切奋斗、修行都属盲修瞎练。很多人不了解学佛所为何来?人家邀请,不好意思不来,所以跟着来了,教他念佛就跟着念,教他拜佛也跟着拜,这叫学佛吗?你能否把握住那个真实义和最高目标?所谓「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就是发这个心。
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追求的那个最高无上的目标,必须将它肯定下来,这个咒语就等于此,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得的境界就在这里,你说殊胜不殊胜?大家吃饱饭后,「结斋偈」都会念一遍,但如果只是吃饱饭将它念一遍,未免也太没意义了,追求到最后,大家都得吃饱饭就对了,是这样吗?所以「唵 折隶 主隶 准提 娑诃」这个心咒有必要为各位解释一番。
「唵」这个字就是法,法就是真理,一切诸法、一切真理本来如此,「本不生义」,本来就在那里。禅宗有个公案,某天年轻的师父问老和尚:「师父啊!太阳那么大,为何在这儿弄得满身是汗?」「太阳就那么大。」师父道。「太阳那么大,可以休息啊!」弟子道。「有啊!我是在休息。」师父道。「休息怎么在这里?」弟子问。「对啊!本来就是这样,我就在这里休息。」师父回答。「要是你在休息,怎么汗流浃背成这样?」弟子又问。「太阳在这里。」老和尚很自在,他说太阳在那儿,我人在这里,所以汗流浃背。若太阳不在,我也不会在这里,所以也不至于汗流浃背。因缘如此和合,太阳在此,我亦在此,故而流汗,很自在嘛!这跟业有什么关系?你若非得将它和业牵拖在一起,那就真的是你的业了。
诸法真理就是如此,各位看得到、感受得到吗?所谓「不生」,不是没有,他就只是在这里。真理无所不在,故曰「存在」,法界都是这样,问题是你感受不到。法,本不生义,在四十二字母里是「阿」字门,而这里的「唵」也具有同样的意思。就整个法界的定义来说,法界的本体叫「阿」,法界的作用叫「唵」,音是这样发的,所以「唵」还具有「一切法本不生义」的意思。持咒时大概有两个发音:一个起音是「南无」,一个起音是「唵」。若是「南无」起音,最后就是「娑婆诃」。你若用「唵」起音,后面应该是「吽」,二者的念法不同。因为短咒是从长咒里撷取出来的,所以就变成「吽」和「娑诃」做结束。所以你若念到咒语是「唵」和「娑诃」,前面定然还有一段。若是没有,标准的应该是「唵嘛呢叭咪吽」,「唵」起音,「吽」收尾。否则「唵」起音,后面「娑诃」收尾的,前面一定还有一段省略掉了。
这样看起来,咒语的结构其实很清楚的。「唵……娑(婆)诃」这种架构的咒语,绝对是某一位菩萨的心咒,因为前面那个「南无」就是「稽首皈依苏悉地」的意思。例如这里的准提咒,他先皈依准提菩萨、称赞菩萨的威德殊胜后,再念其心咒,所有咒大概都不脱这三种架构。
为何「南无」起音,后面绝对是「娑婆诃」呢?南无就是皈依这个本尊,而从「唵」或是「怛侄他 唵」开始念的,都是这个本尊的心咒。所以若是修本尊法,本尊的称赞一定要接下去念,接着再念他的心咒,意思就是「我皈依本尊,我修本尊法,愿我像本尊那样快点成就。」因为本尊已经成就,而我尚未成就,所以我的愿望就是希望能像本尊那样快点成就;后面「娑婆诃「就是快点、快点成就的意思。
前面是「唵」,后面是「吽」的咒语,它没有这个意思,虽然你也将它视为本尊咒,但它与本尊咒的意义较为不同,其主要的意义在于展现法界殊胜的一部份,所以对于要求自己快点成就的部份比较少。这是两种咒语的殊异之处。
这里我们将「唵」和「阿」对比说明,让各位有所了解,真理的存在就是如此,你必须能够看得到。「唵」是要求我们得到诸法实相,眼前所见一切法界的现象都用意识描写、论断而成,皆非实相。实相只是存在而已,但我们往往都用意识加以扭曲、改变。
譬如前面有个「状况」,就是这样而已,但我们就会称呼他为「山」,甚至还称之为「寿山」。叫作「柴山」可以吗?无妨。他还是在那里如如不动,不会因为你的称呼而改变。不管你到哪里谈情说爱、散步、运动,予以称赞或嫌弃,他都是这样,没有差别。这就是「不生」的意义,他本来就如此,你认为他应该如何如何,那是你认为的,法界中很多事相都被我们的意识给污染、扭曲了,修行就是要能够从这里看回来。人家本来如此,我们为何为它贴上标签、染上色彩?恢复一切境界的本来面目,这就是「唵」字的意思。诸佛所入的境界,在这地方是最高的,他不会污染。你看,佛都是笑笑坐在那里,小偷和警察一起来拜,佛都笑笑的,他不会紧张地告诉警察:「小偷就在你旁边」,当然也不会警告小偷说:「旁边那个就是刑警,快点跑!」
法的事相如此,但我们往往会设想应该「如何如何」,那都是虚假的。就像戏演完散场了,演戏的人戏服一脱,拿个板凳儿,就跷脚坐在那儿聊天吃面,刚刚演戏情节全忘了。「诸法本不生义」的意义是很深的,我们得好好体会。
我这样说了,你可能觉得「就这样而已嘛」,其实此一「感受」的纵深很深,你大可用一辈子慢慢去「炖」,那个味道很浓厚,慢慢会散发出来。感受愈深智慧愈高,感受愈多福报愈大。第二个字是「折」。「折隶」的「折」,就是「一切诸法本无行义」,无行、无作就对了。诸法本来如此,虽曰「无行、无作」,但却囊括了动态与静态。譬如火山爆发只是一相而已,并不由谁指挥、发动。万物在这世间成立,皆是因缘和合。
譬如,我现在拿「这个东西」来擦脸,你说它是「毛巾」,我拿它来擦桌子,你说它是「抹布」,它和擦桌子的因缘一结合就变成抹布,那它究竟是毛巾还是抹布?其实并无差别,「它」依旧如此,但与不同因缘结合,所得就不同。
诸位在这里听经,你说「弟子某某某,向师父顶礼三拜」,那你就变成弟子了,可是一回到家,孩子叫你「爸爸」,你就变成爸爸了。你还是同一个人。到公司去,你和员工的因缘合在一起就变成了老板,到百货公司变成消费者……。因缘在变化,这里、那里的因缘都不同,但你本身不造作,你仍旧是你,这叫「诸法无行义」。它毫无任何造作,如此而已。
第三个字,「折隶」的「隶」,是一切诸法无相义。你可能很难想得到怎么无相?每个东西都有相,例如「水」是一相,变成结冰时,又是一相,加热变成水蒸气,又是另外一相。但要知道,不管称水也好,冰也好,水蒸气也行,那都是你的命名,它本身还是那个东西,而它的相的名字是你帮它取的。「这个莲花很漂亮、很香,千万不要挤到它」,漂亮、香都是你说的,一头牛或一只大象来才不管多漂亮,噗!就踩下去了。漂亮、美丑、香臭,都是人为的立场。他本来无相,法界的一切只是存在,他只是在那里而已,好、坏都是人的分别,他如如不动,法界中一切法,如此而已。所以,不要经常以人的立场来审情度势,要能抛开固有的立场来看。我们常常自觉人很殊胜,是万物之灵,这间房子我来住,就得装潢得多美多美……,其实装潢得再美,天王以来都没有用了。
三千多年前的某一天,西王母来找周穆王,周穆王心想她是从昆仑山来的仙人,便很高兴盖了一栋比皇宫还漂亮的房子给她住,提供最好的美馔。西王母却说:「这东西很腥臭,房子又不好睡。」周穆王道:「这是我最好的东西了。」西王母牵着他的手,带上天去了。所谓「琼楼玉宇,天上甘露」,周穆王在天上玩了差不多一千年,西王母才送他回来。他回到皇宫,一回过神来,刚刚出游前泡的茶还很烫,但他已经在天上住过一千年了。
时间是很虚妄的,天上一千年,人间差不多一秒种而已,修行人的境界啊,有时候天上一刹那,人间已过百年。时间是假的,但你不知道。现在订定一分钟六十秒、一个钟头六十分、一天二十四小时……那全都是你的业障,就是相。其实都是虚妄的,但我们就是会去执着、着相。
时间如此,空间亦然。你若有那个本领完全不受空间限制往前看,便可看到自己的后脑勺。然而空间的规范告诉你,人的眼睛只能向前看,否则得靠镜子才看得到后面。由此可知,人类大脑所想的,皆属虚幻、假相,遗憾的是,人们往往将他当真,以至于颠倒、痛苦。故此处言:「诸法本无相」。相是你自己假设出来的,都属知识的累积,假立自我的作用,才会有种种现象出来。
第四个字,是「主隶」的「主」。「主」字的意思是「诸法本无起住义」,一切法本来就没有「成、住、坏、空」,这都是我们自己说的。杯子出现在这里叫做「住」,尚未成杯子的型之前,他是一个矿,从矿提炼出原料,再经技术、模具等做出这个东西来。前面是「成」,现在是「住」,过了一段时间或因某种因缘,杯子破掉了,那就叫作「坏」,用扫帚和畚箕把它扫出去,那就空了,这叫「成、住、坏、空」。
我们这样看好像有「成、住、坏、空」,但这还是人为冠上去的名称。就其本身而言,它本来就是如此!制成杯子以前是一法,成了杯子以后是另一法,坏掉、没了又属另一法。不同的法,都被我们凑成一法「黏」起来,「成、住、坏、空」之说于焉产生。若不予以拼凑在一起,这一法就是这一法,今天可以用就用,明天坏了就不必用。然而你就是会想:「哎哟!这时世界名牌,镀金的,坏掉真可惜……」你会将这些法「黏」在一起,那就是一种「执着」。而就「坏、空」来说,不会有那种黏在一起的感觉,你若硬要黏在一起,当然打不破;因为不黏、不执着,所以破了。
我们不一样,东西破了就捡起来伤心,可惜一阵子才甘愿放下。这个伤心就是你的业,因为你有执着嘛!执着愈深,伤心愈久,愈不执着的人愈不会伤心。你看那小孩子,父亲过世,还傻傻的笑:「爸爸在睡觉,睡觉就不会到处乱跑了。」小孩子不执着啊!旁边的阿嬷看了很生气,「死囝仔!爸爸死了还笑得出来。」可是当孩子愈成长,情况就愈有异了,情、爱愈来愈重,执着也愈深。「诸法本无起住义」,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的心,修行就是修这个错误颠倒的心。这个心很可怕,我们往往不自知,反而经常将这可怕、丑陋的心,一再地粉饰得很美丽。
「唵  折隶  主隶  准提  娑诃」其实是梵音,我们所念的成习已久,都变成了中文的音。其实,怎么念倒无所谓,反正今天的印度人也不见得能念标准,以后印度人要学,恐怕还得跑到我们这里来学。音怎么发,并不重要,当然能念准确最好,但到底念「娑诃」或念「娑婆诃」,音要怎么改?我们都不会。不过最好还是用汉音(譬如河洛音)来发音比较准。
第五个字,是「折隶  主隶」的「隶」,这个字是「诸法无染着义」,也就是没有被污染到。一切法本来就是这样,黑的就黑的,白的就白的。我们叫它做黑的或白的、香的或臭的,那都是我们的人为作意,然而他本来就那样。
你吃的五谷杂粮,说它味道很香,可是拉出来却说他很臭,你不去怪自己的肚子,反而怪五谷。诸法本来如此,他不染着,一切污染都由人所添加,但人不自知,此皆由于分别心使然。分别心从哪里来?因为你要记很多东西,必须经过分类才记得起来,但因分类之故,区别自然产生。
人与人相处,原本大家都一样,但因人多,你要起作用时就会去分别:面相先分金、木、水、火、土,其次分眼睛分大小,鼻子是朝天还是鹰勾鼻……,凡此种种分别都根据知识而来,都是人为的添加、依附,但任何一个人实际上只是存在而已。
古代人则不同。由于每户人家相隔很远,彼此接近的机会不多,所以不必区别。早期的人命名的结果都差不多,「招弟」、「罔市」、「罔么」一大堆。记得我的同班同学曾有一位叫「文龙」、一个叫「文虎」,隔壁班也有两个人名字和这个一摸一样。可见古代人知识负担不多,比较单纯,所以不用太多累积、分类与分别。你接触的环境愈广,遭遇到的人与事愈多,就愈需要这样仔细分类以兹辨别。然而一切诸法本来存在,如此一来便被我们污染了,因为我们一再地加以分类。
这种情况在看连续剧时最清楚,你刚看一出连续剧,一开始定然先判别哪个是好人,哪个是坏人,不这么分你看不懂,不然就觉得不够刺激。我们把一切诸法给污染了,此一污染即是我们的是非心,也是我们痛苦的来源。
第六个字是「准提」的「准」,这个字是「一切法无等觉义」。无等觉义的意思是一切法全是第一,不是第二。等觉是第二,无等觉义即一切法皆平等、殊胜、妙觉,本来便是如此。当我们去区别一级品、二级品、三级品的时候,社会的对立即形成。只要一区别,对立便产生,而修行是要恢复这本来的真实义。我们在了解、学习的过程中,一切状况都应进入「诸法本来面目」的境界。所以一切法不管大或小,都是第一;我第一别人也第一,千万别自以为比别人优越。
如果每个人都想站到人家头顶上,社会肯定大乱。区别乃是世界大乱的根源,若人人平等、手牵着手,那便回到一切法本来平等的境界。第七个字:「准提」的「提」;这是「诸法本来无取舍义」,不作区别,修行便告开始。法本身无取亦舞舍。取是贪取,大家要舍,结果舍去了吗?说不贪,事实上愈来愈贪。我常提醒各位要随缘!诸法、真理本身不贪着,就如一块磁铁在那里,不会有吸斥的问题。若把两块磁铁摆在一起,情况便幡然不同,盖同性相斥、异性相吸也。
法界中一切真理就如一块磁铁,静静地待在那里,既不相吸亦不相斥。但加上我们的附带意义之后,变成了互相吸引,因为你做了分类,把相同的放一边、不想同归另一边,如此分类,代表你既取且舍。取舍即是我们自己分的,诸法本身不分。
譬如面前这座寿山,它的树是被筛选过才种植的,原始森林的林相不会是这个样子,因为它的树和草本身具有一种自然的平衡。土地本身的养分是平等的,全部种植同一种类的树时,某类养分会被吸走,而土地的另外一种养分便多了出来,因而长出另一种草,这草便与这树相对。例如,当这里有一种毒树或毒草时,附近必然也会有相应的解药植物存在,大自然本来就是如此。
在这形成自然平衡的两类东西中,一定有某种为人类所偏爱,例如大自然里有一硬质树木,必然也相对存在着另一种软质树木。当人类要软质的,便会尽力把软质的取走,想要硬质的就拼命去种,软质的就消失了,这就是「取」。
取了以后,世界开始变质,我们称为公害。如果适量取用,它会再长出来,两边自然平衡。但我们做的都是大量砍伐,再怎么长也不够砍,而另一边却愈长愈多,取舍造成了失衡。大自然本身不取舍,都由人类自己作恶形成恶果。所以说「诸法本无取舍义」,一切诸法、真理就是这样而已,无所谓好或不好,都是平等的,好与坏都有人设想出来的。
第八个字是「娑诃」的「娑」。指的是「诸法本无言说义」,诸法就是如此这般,无好亦无坏,从不说什么,只是存在而已。第九个字是「娑诃」的「诃」,即「诸法如实义」。本来的面目就是这样,但我们会起分别,说它是这样而不是那样,这都是人为强加的分别。事实上,一切法的存在就是存在。
在翻译这九个字时,第一个字「唵」,我翻成「诸法本无生义」,并不是说本来没有。第九个字翻成「诸法如实义」,诸法它本来就是如此,并没有称之为「无」。第二个到第八个字分别是「本无行义」、「本无相义」、「本无起住义」、「本无染着义」、「本无等觉义」、「本无取舍义」、「本无言说义」。意思是说,从头一个字到最后一个字,全都是说本来面目,其中第一和第九个字是「总说」,中间七个则是「别说」,以此作为区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6 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一 、真理,如日光普照大地!
准提咒九个音的意义,其实谈的是法界真理的现象。法界中真理存在是什么样子,并非人人能感受到。诚如显教所言:「人人皆有佛性」,问题是我们的佛性怎么老是不起作用。法界的真理人人可得,但凡夫感觉不到,更甭提如何获得,所以佛菩萨必须一再为我们开示。同样的,现在这个修行方法,就是要你一再地提起这九个字,经常念诵,时时思惟其真实义,如此才能进入那个状况。
「真理存在」悟得与否,得视众生根器而定,得不到,并非真理有问题,而是众生根器不足所致。真理很简单,它就在那里,但你不认识它就拿不到了。所以大家别认为师父教导时会「私藏」,没那回事儿!法就是要给大家的,绝不至于私藏,也不会对谁有所偏心,教法皆然,但每个人感受不同。
举例来说,这杯开水不同的人来喝,感受定然都不一样。有人觉得好喝,有人不觉得好喝,那是心境的问题。茶喝下去之际,有的人想:「这茶有多甜,应该像甘露……」你又没喝过甘露,于是便自己想象:「甘露也许喝起来像果汁或酒……」其实那都是你自己设想的,即是污染。它本来如此,而你却偏偏认为它像什么,那就得不到了。
所以,若能放弃内心的这个污染,就他本来的面目单纯接受下来,那成就会愈快,否则不但难以成就,还会痛苦。我常提醒大家,这样一再去进行就对了,可是很多人就会在那里打结,因为师父这样讲,他却那样想。
我们跟各位提过很多方法,其中最简单的就是「唵  折隶  主隶  准提 娑诃」。不用念快,会持的人,念一遍胜过念十万遍。怎么说呢?念一遍,若能将真理存在的意义也在内心萦绕一遍,你的感受、智慧、福报便即迅速增长,马上就发现自己在变化,历代祖师和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加持立刻就到。否则像唱歌似地嘴巴念过去,加持力相应的就很少。将这每一字的意义,如我一再提醒的,法界中真理的那种实体和作用,在我们心里绕一遍,像插头插入插座,电源马上接通了。想想看,我们是怎么修的?
真理的存在就是这样。这个咒你一遍一遍的持,像拿铁锤敲钉子,一遍一遍敲下去,一遍一遍地深入,一遍又一遍地去感受它。不能急!不要一边修一边想:「我这样持下去,应该马上有什么相应或现象现前……」功夫不到,凭什么相应?靠近你的,说不定是鬼喔!你还很高兴?你可能会感受到:「喔!很舒服。」那是假的,不是真的!我们要的是真的部份,怎么感受?用真实的方法!
真理的存在,人人可得没错,但绝非有自己设定,因为问题都出在我们本身。真理的存在,犹如日光普照大地,无有取择,一切众生尽皆平等。任何修行都是对自己修的,不假外求,否则就错了。真理的存在平等平等,不用特地去找,而且时时刻刻存在。由此可知,重要的是我们自己该如何调整,这部份各位在修持时,要能够一再的去体会。
仪式中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佛像。为何称准提菩萨为佛母?前面提过,他与其它三世诸佛不同,十方三世诸佛修持的条件很严格,一切菩萨都现男相,若非如此不能成佛。那这里为何特别称「佛母」?这是告诉我们:修法中除了严格的限制外,尚有其它较开放的方法,然此并非意味着修此法即可堕落,这一点务必留意。
准提行法中,可以按自己的方法修持,但这会产生一种情况:愈高明的人成就愈高,愈堕落的修法,虽然也会相应,但所得甚少。修行的真实义和真理一样,关键在于如何运用本身的心法,若能运用心法,其它条件都不重要了,因为一旦你进入修行的状况,其它条件自然齐备。
其它修法通常告诉我们,你必须具备某些条件才能修,准提法则告诉你,只要用正确的方法修持,其它需要具备的条件自然会具足,不用烦恼。因此,你若修持准提法一段时间,习气、气质依然没变,那表示修持方法不对。准提法的特殊之处,即在于它并没有要求我们现在如何改变,但精进以后则自然会改变,而不是由他要求你改。一如开车,只要持续往前开,外面境界自然改变,否则开了老半天,外面景物、地点都没变,那表示根本没动嘛!
所以很多人说自己的境界如何如何,有什么相应……,其实若是这一回没比上一回进步,即使有种种境界,也保证百分之百是假的!最重要的境界就是自己的改变。某些显教同修常说看到佛祖来他们家,问题是你的家庭如果毫无改变,佛祖常来有什么用?
所以首先是修持:自己是否改变?第二,你有相应,但这个相应绝非外来的。若真有相应,应该是和准提菩萨相应。想想看,如果我叫「李居士」,响应的人却姓张,那岂不着魔了?修准提法亦然,不是准提菩萨和你相应,会是谁?所以相应的对象一看便知。若感觉和其它诸天护法神相应,那我告诉你,那些护法神是来护持你这个修行人的,所以不用太在意。他们就像公司里的工友来为我们服务,你不必烦恼,也不必高兴,他本来就只是来服务。
记得这个原则:必须和本尊相应。准提菩萨是我们的本尊,然而是否相应,得看本尊与你契合与否,如同敲钟,有叩有应,如果敲钟却变成木鱼在响,那就不对了。因此,修持的时候,「道场、上师、法本」这三个一定要有那种殊胜的感受,要能够经常的思惟。法本里就有你的本尊,你修准提菩萨法,当然本尊就是准提菩萨,相应就从这里来,不可能跑到别处去。其次要谈的,准提菩萨是十八只手,这十八只手与你相应的部份不一定是十八只手同时现前。当然,若佛像能十八只手同时在镜坛现前,那是最殊胜的,,但各位要知道,你一个人的能力做不到,因为这十八只手具备了九个法门。
一定要记得,修持和观照时,从哪个法门下手,那个部份就会与你相应。前面说过,十八只手即九个法门,再加上这面相上的佛陀与慧眼结成一个法门,总共十个法门;这九个法门就是那九个字母,九个字要如何观?它在我们身上如何布局?这就属于比较深的部份了,我们以后再谈。眼下都是在打基础而已,你就如法修持下去就对了。
真理存在的意义会在镜坛中现前,那是真实的情况,但切勿贪着。万一你有这个状况,可以提出来研究,但对象只限于三个,第一是你的上师,第二是常与你论道的同修,第三是在华藏工程小组里提出来讨论,此外都不能说,否则即是犯戒。密法的领域里,这条戒是最基本的。你若是在大众面前常说:「嗯!我来这个地方,感觉磁场很好,好像有一个加持……」那就是犯了基本大戒——「断头戒」。你已然丧失密行者的资格。
不管将来修得多好,都一样,除非这是个教材,你成为人家的上师,必须对大众开示,可以援引自身经验为例,但例子一定得交代得很清楚。那种境界对你来说有什么好处?如果没有,那对别人有好处吗?既然没有,为何要讲?否则岂不是向别人夸示而已。所以,除了上述三种情况可以说外,其它不行,而听到的人也不能在对外宣扬,否则即是泄漏秘密,以后恐怕就「拔舌地狱」伺候了。
要知道,当你将内心感受的境界告诉别人时,这当中不免有所改变、扭曲,而研讨就是让那个真实的境界现前。很多人说他看到佛祖,你若继续追问:「哪个佛祖?胸前卍字向哪边?坐什么颜色的莲花……」其实他已经忘光光了,你若持续追问,他就一直添油加醋打妄语,到后来什么东西都扯出来了。
想想看,当事者本身都搞不清楚了,若将此境界转述出去,有意义吗?譬如你听人说某处磁场极佳,你先想想自己是否感受到?你曾否问过他本人:「何谓磁场?感受究竟如何?是一直起鸡皮疙瘩,还是心头一直颤抖才叫磁场?」其实那是一种主观意识,有的人会特别相应,但我们希望各位在碰到此种情形时不要乱说,否则殊胜的大法一定会受迫害,而且修行也难以成就。并不是修行都一律不相应,而是处在这个物资丰饶、生活紧凑、信息膨胀的时代,修持要能相应很难得。在他方纯净的世界,这种相应会很快,但娑婆世间由于污染太多,要感受到此种真实义则很不容易。我们单单提一个「真理的存在」,你就难以感受了,何况是真理现象现前时?你若真有办法感受,照理也应该能得到。而事实上我们被重重迭迭的污染掩盖住了,即使真有那种现象现前,也是感受不到,更何况可能只是一些垃圾或副作用而已。
同修之间,不要互相展示什么「境界」或「感应」之类的,那都毫无意义。如果真的那么厉害,功夫很好,那就祈求世界和平或回向台湾不要再有土石流。拿实际利益众生的作为来证明嘛!否则何必口沫横飞!老是强调有感应、有成就的人,其实九成九是吹牛。真正的行者根本不强调这些,反而会将能力直接拿来贡献给社会大众,那才是真正的大慈大悲。
西藏有为大修行者叫「宗喀巴」,他跟他的师父同样都修文殊法门。修密法有个特色,就是请求本尊给予指导。有一次他闭关请求文殊菩萨指导,想不到文殊菩萨真的现前来教他怎么修。头一天他很高兴,第二天他突然愣了:「哎!怎么会这样?我每次请他,他都来?」他问师父,师父也请文殊菩萨来加持和指导,然而两人的文殊好像不是同一个。
同样的,你的准提和别人的准提也不会是同一个,因为你们的心不一样。以宗喀巴和他师父的成就,两个文殊就不同了,所以两人单单研究「我这个文殊是真是假?」就搞了一年多。两人一再讨论、求证,并印证了所有经典,最后才证明是真正的文殊菩萨。
你看他们多谦虚啊!换作我们,今天请到菩萨,不得了,明天就登报四处宣扬了,对不对?所以对于本尊的加持现前,我们本身就要极慎重,何况众多无关紧要的境界,实在不值得向人提起。请问你:「到什么地步、什么事情,你才能够不说?」这一趟我去美国,那里下大雪。美国的树,树叶都很低,那雪一积压下来,到最后非常重,可能会滑下来,树会晃来晃去。半夜时、太阳下山刚要入夜之际,骤然看到两大片树叶晃来晃去,惊道:「西洋的鬼真吓人!」再看清楚,原来是树啊!那雪一滑下去,树枝斗然间窜起,有如一鬼从下面跳出来一般!你是否看到?有没有境界?若是要吹牛,人人皆可大言不惭。
生活中这种没必要的境界很多,盖皆由于信心不坚,故而将外在神秘的物理现象,当成心里的境界。这是行者修持过程中应当要注意的。学密,这一点我们便得一再耳提面命。并非学密不能有境界,而是道场的密法若要殊胜,大家就不能妄谈境界。任何密法道场都不免有此弊,然而成就、境界到处挂在嘴上讲,道场绝对不兴,最后沦为欺人之所、骗人之地。
印度有位大德,他二十一岁开悟,五十一岁入灭,就他在这个世间来说,算是很有成就的人。他没来过台湾,但台湾有他的道场和弟子,按他所说的方法在修持。
我们怎么看呢?他的道场有好几个负责人被抓去关了,就是都侈谈境界。他本身修得很好,可是下面的弟子有问题。他讲一遍本身的感应和境界,但弟子至少帮他炫耀一万遍以上,甚至以此欺人。他本身并没有错啊!但弟子一再传颂就容易出问题。他的境界在哪里,讲不清楚,当人家进一步诘问时,你就被问到了。何苦呢?自寻烦恼,同时也制造众生的困扰,所以绝对不要去讲这些。
内心真实饱满比较重要,若内心空虚,外面粉饰得再好也没用。所以在我们道场里,希望各位真实修行,真实受用,真正保有自己的资粮,若能成就、脱离三界牢笼,不说也实在无所谓。你若真有成就,相信每位精进的同修都看得出来,都能分享到你的喜乐。所以不必担心他人不知,怕的是没有真正的成就,却又到处炫耀,那才麻烦。所以听到有人张扬,我们就得阻挡了。
修持之际,这一点绝对要注意。这是基本涵养,也是基本大戒。身为佛弟子,往往因为本身对佛法的误解,不但无法将佛陀的殊胜让世人得知,反倒害佛陀没面子!你看这样罪过大不大?
准提行法分两部份:一是「显教」的修持方法,叫作「普贤行海」,这完全出自《华严经》;另一个是密法的修持方法。普贤行海以后再进一步阐释,这里先针对密法修持方法来说明。
密法的修法有好几个要领,我们先提一个让大家知道。密法大概分五部,第一部是「佛部」,属佛陀的法门;第二部叫「莲花部」,亦即「菩萨部」,属菩萨的法门;第三部是「金刚部」,即「护法部」,如「不动明王」、「孔雀明王」即属金刚部;第四部是「宝部」,宝就是天王,是天神的法门;第五个是「羯磨部」,羯磨部就是鬼神法。
我们这里不是五部全修,因为这五部当中的每一部又分五部,所以密法有的人说五部,有的人说二十五部,意思其实都一样。佛部、莲花部、金刚部、宝部、羯磨部称五部密法,但我们不必修那么多,因为我们不像西藏那样「专修」,所以能一部修到通达比较要紧。若这二十五部要全部展开,则牵涉法门极多,故只一门深入就好,碰到相关的部份会再为各位说明。
以「手印」为例,准提印这样是一个修法;当这两个指头放在这里,又是一种修法;当两个指头改放于此时,又是一种修法;大拇指这么放时,又是一种修法。你在召请护法神时,手是这样请或同时请,其中方法又有异。因此修法时,不要看别人怎么比就跟着学,其中修法尽皆不同;那十八只手的放法,又是一种修法。
比如现在叫「五方佛」,但五方佛是后期佛法兴盛起来才有的,最早只有世尊一位(故称最早期的佛教为原始佛教),后来才发展出三圣,即一佛两菩萨,而理论至此也已经很完整了。最后阶段的五方佛,则是受印度教影响而发展出来的,原始佛教没有这些。
那么,为何会变成一佛两菩萨?这是理论演变过来的,当你可以将这两个菩萨法门加以合并时,那就是佛了,三圣的意义在此。到五方佛时,各种情形杂然纷呈,所以三圣时期都没有手印,到五方佛时期,五尊的手印尽皆不同。
所以现在看阿弥陀佛,记得,他的手是这样还是那样,必须分辨清楚,因为这些相都有其特别的意义,但一般人不知道。同样的,你在修法时,不同的手印也各有其意义。所以学密之人,眼睛要留意手印有何不同。佛像的手印或上师修法时的手印变化,你若是会看,那么你的眼见、面相,将会生生世世都很殊胜,这是训练智慧之处。以上是第一点讲到手印的部份。
其次是「观想」。同样持一个咒语,重音应该放在哪里?譬如「′唵  折隶  主隶  准提  娑诃」,还是「唵  折隶  主隶  准提  ′娑诃」,当中念法不同,法门就有异,这是训练耳根,耳根也是一种智能,只是智能的方向不同;眼睛的智慧和耳根迥然有别。
若能在此处发现到他在用心,亦即持咒时,他在观想每一个人在持咒,一个观想就是观想色(颜色),青的、红的、白的、黄的……等等。哪个字的颜色在哪里?法门绝对不一样!
又这九个字,在我们的心中所布置的位置也不同。有的人说这样转,有的人说那样转,法门各殊,你跟什么人学也有异,或者当你本身成就到某一程度时,这地方也会有变化。所以,就佛像的观想、手印的观想、咒语的观想去注意观察,或者持咒时重音在哪里,或是起观想时颜色在哪里,种种修持方法尽皆有别,你若是将这些凑在一起,那景况就大不相同了。
这九个字(十个法门),两重就有一百个法门,三重一千个法门,四重一万个法门,五重刚好十万个法门。单单一个准提咒,彻头彻尾就有十万个修法。如此,你还想贪多少法门?这一门你若得以通达,即能通达十万法门。而眼前的你若贪多务得,不是给自己找碴?
大家一定得发心去实践,基础最少九十万遍,而九十万遍当中,必得自己想办法用心。「我这样持这样念,对还是不对?」你用心,种种问题自然现前,届时再来听师父的开剖,你便觉得实在不可思议。否则没基础,师父解的再多,你也只是听得「雾煞煞」!十万个凑在一起全说了,你当然「雾煞煞」,但若能通达,就会觉得不可思议!
准提这个法门有如天罗地网,它就是这么殊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2 15:15 , Processed in 0.141557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