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23047|回复: 10

一些修行中的说法在佛经、论上的原文出处依据(不断补充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2 15: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部分法义在佛经、论上的原文出处、依据(不断补充中)

释迦牟尼佛将入涅槃时,有比丘问今后应该如何分别佛说、魔说,佛回答道:“有四决定说。一者,若有比丘,乐欲说法。作如是言:“我亲从佛闻如是法,善解其义,受持读诵,极自通利。”汝等宜应请之令说,应随所闻,善自思惟:“为修多罗?为是毘尼?法相之中,有此法耶?”若修多罗及以毘尼法相之中,有此法者,宜应受持,称赞善哉。若修多罗及以毘尼法相之中,无此法者,不应受持,亦勿称赞。当知此法非我所说。……

汝等宜应善分别此四决定说。又亦以此分别说法,传授余人。设我在世,及般涅槃。虚伪真实,以此知之。时诸比丘而白佛言:“善哉!世尊。我等从今当能分别佛说魔说。”


........................................................................
      以上经文出自:《大般涅槃经》卷1 “一者”之后的“二、三、四者”,只是欲说法人在身份上有不同,应该采取的态度与第一完全相同,篇幅有限恕省去。

(修多罗和毘尼分别是“经”和“律”的梵语音译。这段经文即是告诉我们,无论说法者自称是何来历,听到他说的法后,都应当自己静心思惟:“他说的法是否与佛经相应?是否与佛律相应?”对照之后,如果说法人所说的,在经、律当中有出处,他的解释能与经律的意思相符合,则确是依佛的教法而说,应当受持、赞叹;如果说法在经、律中找不到出处,或者对经、律的分析有不妥甚至曲解之处,则不是佛的教法,也不应受持、赞叹。)


[url=http://bbs.gming.org/thread-84758-1-1.html][/url]
 楼主| 发表于 2014-1-29 22:37 | 显示全部楼层
索引目录:
1、什么是佛?      
2、常住法         
3、阿赖耶识(藏识)就是如来藏            
4、如来藏(阿赖耶识)是永恒不灭法
5、如来藏即是法身    6、“阿赖耶识(如来藏)”是各个有情众生都有而不是一个共同体  
7、佛、菩萨、众生的法身不是同一个法身
8、“阿赖耶识”是常住法和生灭法和合运转(真妄和合)  
9、“因果业力”法则
10、三界万法唯心所造
11、有为法与无为法的概念   
12、无常法(有为法、缘起法)与常住法(无为法、非因缘法)的对比
13、无常法和常住法是绝对不重叠的两个领域,不能互转
14、佛陀是真理的发现者,而非真理的创造者
15、甚深法义不可明说
16、讲法要随顺众生根器
17、六见处
18、实证“六见处”可以证初果
19、不断的观察、思维“五阴的无常、苦、空、非我”(六见处),可以证初果、二果、三果、四果
20、初果人最多七次人天来回即可证究竟解脱
21、“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盘寂静)
22、知识的三个来源—— “三量”(现量、比量和正教量)
23、“四依法”(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
24、真谛与俗谛
25、毁谤正法其罪极重
26、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27、轮回
28、修观行,必须要有善知识的教授
29、修行需要亲近善知识
30、不食肉
31、修行成佛的时间为三大劫
32、只要入佛门终会成佛
33、在家修行的居士也很殊胜
34、西方极乐世界与娑婆世界的时间对比
35、魔王其实是佛菩萨所幻化
36、开悟后还需要事修
37、禅宗达摩祖师交代弟子用《楞伽经》来印证是否开悟
38、如来藏(阿赖耶识)为大乘佛法修证之标的
39、第八识不可见,又在哪儿去找第八识?
40、佛教的核心宗旨是客观的事实真相,而不是主观的思想哲理
41、断三缚结可以证初果,初果人最多七返人天就出轮回证无余涅槃
42、初果人的果报
43、小乘初果人--须陀洹
44、开悟后的圣贤还是有各自的差别
45、如来藏在身、阿赖耶识含藏菩提种、常住身、怎样修行
46、 修定之最究竟定(非想非非想定)仍然有极细微的意识,仍不能取证小乘的涅磐
47、念一句阿弥陀佛圣号,消除八十亿劫生死重罪
48、一阐提人
49、大乘见道者所发现的,是一种客观事实,先于佛陀而存在
50、能够遇见善知识是弥勒菩萨的安排
51、轮回的原因
52、八个识
53、什么才是法师
54、观行
55、往生净土的三资粮(信、愿、行)
56、往生极乐净土后得不退转
57、修习出入息观察五蕴
58、中阴身
59、意识的产生
60、怎样才算开悟、见道呢?
61、受持读诵《普贤行愿品》的果报
62、轮回的原因
63、什么是无明
64、意根是一切法现行的动力
65、从娑婆世界顺利往生去西方极乐世界的众生有多少?
66、什么是“我”?
67、意识在五种情况下不存在
68、佛度有缘人
69、做观行可以证阿罗汉
70、观行除了对法相的观察还包括如理的思维(以事实做基础的逻辑推理)
71、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
72、佛教承认善意的谎言
73、依法不依人(皈依法)为首
74、佛陀当初为了随顺众生的根器和接受能力才说三乘佛法,其实只有唯一乘(大乘法)
75、三乘菩提:声闻乘、缘觉乘(辟支佛乘)、大乘(菩萨乘)
76、大乘法涵盖中乘(缘觉乘)法,中乘法涵盖小乘(声闻乘)法
77、大乘经比小乘经的广传晚的原因
78、大乘佛法什么人可以讲,什么人不可以讲?
79、毁谤大乘经典的果报
80、佛陀有时说“无我”有时说“有我”
81、末法后期月光菩萨出世弘法
82、下一尊佛——弥勒佛降世
83、凡夫与出世间的圣人区别就在与是否证得“无为法”
84、如来藏
85、第七识对自我的执着是轮回的动力
86、佛陀入涅槃是方便示现
87、学习正知见以佛经及律典为师
88、受戒比不受戒好
89、什么是定?
90、诽谤正法的果报
91、什么是如理作意?
92、什么才叫做“一心”?
93、修定与修观的资粮
94、佛教主张以真实正智断除烦恼,而不是仅靠定力压制烦恼不起。
95、什么是了义和不了义法?
96、佛国、佛土都是会坏灭的有为法
97、世界是由众生共业所成
98、一个人为善、为恶,也是因缘所生法
99、末法时期邪说众多
100、观行的重要性
101、佛教的世俗谛与世间智者的看法是共通的
102、演绎法和归纳法所得的结论,与现前观察所得的知识,其可靠性是同等级的
103、小乘行人的四个果位
104、什么是“我见”?
105、受持读诵《普贤行愿品》“速能除灭五无间业”
106、声闻缘觉不但五蕴身无常,连他们所取证的无余涅槃也是化城,没有办法永恒安住。
107、闻所成慧、思所成慧、修所成慧
108、大乘佛法非小乘根器者所能承受
109、佛说小乘法为方便说,只有唯一佛乘
110、无余涅槃不是真正的涅槃,佛所证的究竟涅槃才是
112、修行人不能对外宣说自己所证的果位
113、三乘佛法的来源
114、阿难知道声闻人不堪听受大乘法,故在迦叶主持的结集佛经时只宣说小乘法
115、佛陀涅槃后450岁,文殊菩萨出来弘传大乘佛法
116、诽谤佛法的果报
117、哪些人面前不能讲大乘经?
118、对哪些人可以讲大乘经?
119、佛陀所定义的“我”
120、循业发现
121、以真实义来讲,佛经是不能区分成大乘、中乘和小乘的。因为经都是佛说的,都能让你通向一切智地
122、修行要循序渐进,不要太强求
123、声闻人终究成佛
124、在家居士不能听出家人诵戒律
125、为什么要降伏错误的法?
126、无觉无观的禅定也是有意识和法尘境界的
127、胜义谛和世俗谛的分别很重要
128、如来法身常住
129、四法印(诸行无常,诸行是苦,诸法无我,涅槃寂静)
130、放生
131、过去九十一劫七佛的传承(出世的时间、寿命、弟子多少等情况)
132、舍利弗、须菩提、摩诃迦叶等应该都是久学菩萨而非小乘阿罗汉
133、五阴“无常、苦、空、非我”
134、造业而受报
135、世间的法律和善良风俗,位阶在宗教戒律之上
136、每一个修行人在过去世,都曾经长期浸习于外道恶见邪行之中,这是必经的过程
137、明心后也可能会退转
138、什么叫做我相?
139、任何一个有情的善恶业,都会改变山河大地、器世间的现况
140、佛有三事不能
139、什么是大乘见道?
140、阿赖耶识具体的内容专属于菩萨法,不是声闻于缘觉所能证解
141、以肉眼眼见佛性
142、对于佛法的信心需要一万个大劫才能成就
143、意识是意根、法尘相接触而出生的法,不是常住法
144、人得病有十因缘
145、什么是五逆之罪 ?
146、经典中所说的念佛乃是忆念佛,而不是持名而已
147、即便有人闻法而诽谤,也远远强于从未听闻胜妙法义。
148、佛的三身(法身、报身、应化身)
149、有入胎识入胎才会有色身
150、没有持种心因果报应都不会成立
151、为什么世尊不先说常住法而是先说无常法?
152、什么才是真念佛?
153、实证“六见处”会证得初果须陀洹
154、末法时期的最后80年演说如来藏妙法会冒生命危险
155、佛陀让大家要理性修行(依法不依人、依智不依识)
156、能信如来是常住法,未来世不堕恶道
159、释迦牟尼佛早已经成佛,2500年前在人间成佛只是一种示现而已
160、菩提心(信成就发心)的发起
161、 菩提心(信成就发心)的发起有三个条件
162、真如三昧及其妙用
163、 对于佛法的信心非常难得
164、闻所成慧 、思所成慧 、修所成慧
165、渡河栰比喻
166、修行佛法的次第:闻、思、修、证
167、四双八辈圣弟子
168、花草树木不是有情众生
169、为了求得符合事实的道理,必须“如实正观”
170、三界中,有三十八种众生种类
171、很多人第一次听闻佛法,就能断三敷结证得初果
172、未见道的凡夫菩萨(空发菩提心)超胜于阿罗汉
173、修小乘法无法直接成佛(声闻乘的阿罗汉和缘觉乘的辟支佛都会取证无余涅槃)
174、过去佛(定光如来)为释迦牟尼佛的过去身(超术梵志、摩纳)授记
175、释迦牟尼佛为未来佛(弥勒佛)授记
176、释迦牟尼佛灭度后弥勒菩萨成佛
177、同一佛国土只能有一位佛
178、一切众生皆有佛性
179、阿罗汉是自知自作证
180、只管打坐无法出智慧,是外道法。只修禅定无法解脱。
181、怎样才是严持律仪?
182、入胎识造身的过程
183、因缘法的总源头——入胎识(第八识)
184、阿难非声闻种性,乃是大乘菩萨
185、“有”是指三界有(欲界有、色界有、无色界有)
186、佛陀破斥“断见”和“常见”
187、断三敷结的人,在心态上会对佛、法、僧产生不坏的信心,在行为取向方面,则会有“圣戒成就”的功德
188、护法比个人的持戒更重要
189、心净则国土净
190、理上可以顿悟,事上还需要渐修
191、五蕴(五阴)不是我
192、入了无余涅槃的阿罗汉未来会集中往生到一个佛国修行大乘法
193、无余涅槃是化城
194、讲法要看因缘,不能随便就开演
195、只有正确理解佛法僧真实含义才有可能证果。否则,连小乘初果都无法证到
196、有人造恶业会下地狱受报,有人造恶业却只在当生受报
197、造恶业在当生受报比未来下地狱受报轻微
198、众生因为各自业力的或相同或相异,同样的东西看起来也会或相同或相异
199、人无我、法无我
200、 能够受持、读诵、解说、书写《法华经》的人未来当成佛
201、大乘了义佛法不能随便传授,得看根器
202、 自性清净心有染污
203、释迦牟尼佛肉身虽然灭度,但法身永恒存在
204、释迦牟尼佛生病患苦是在表演的原因
205、清醒时,前五识也有可能不存在。比如视而不见
206、学佛得遇善知识(老师)第一重要
207、释迦牟尼佛的报身仍在色究竟天讲法
208、在证阿罗汉之前,修行人都会执第八识为自内我
209、初次见性为十住位菩萨
210、证果的在家居士是胜义僧
211、 四种涅槃
212、佛法不一定由佛亲口说
213、没有实证,没有现量,就是无明
214、十二因缘法
215、十因缘法
216、意识处在定境当中,虽然非常清净,但仍然在分别法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2-9 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1、   什么是佛?

在佛经上的出处:《大方便佛报恩经》卷6〈8 优波离品〉:“佛陀者,觉,觉了一切法相故。复次,一切众生长眠三界,佛道眼既开,自觉觉彼,故名为觉。佛于一切法,能一切得,一切说。”
(佛陀的本质是“觉者”,他觉了的是世间、出世间一切法的真相。这个真相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有没有佛出世,真相都在那里,可以说世尊是一个发现者、报告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2-16 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2、常住法(又名:阿赖耶识、如来藏、第八识、如来、真心、真如、第一义谛、自性清净心、我、无为法、法身、空)

在佛经上的原文出处:
1.《增壹阿含经》“此识最为原首,令人致此生、老、病、死,然不能知此生、老、病、死生之原本。”
2.《杂阿含经》卷7“若见有我,有世间,有此世,有他世。常,恒,不变易。彼一切非我,非异我,不相在。是名正慧。”其中的"我"指第八识。
3.《中阿含经》卷54“所有此见——此是神,此是世,此是我,我当后世有,常不变易,恒不磨灭法,彼一切非我有,我非彼有,亦非是神,如是慧观,知其如真。”其中的"我"指第八识。
4.《中阿含经阿梨吒经》“有因提罗及天伊沙那,有梵及眷属,彼求不能得如来所依识。”其中的"如来所依识"指如来藏、第八识。
5.《大般涅槃經》卷55“何者是我?若法是实,是真,是常,是主,是依,性不变易者,是名为我”
6.《大乘阿毘达摩契经》“由摄藏诸法识,一切种子识,故名阿赖耶,胜者我开示。” 称之为“胜者”佛陀就是为这些大乘见道者演说唯识经典的。
7.《大乘密严经》“阿赖耶识…是诸如来清净种性,于凡夫位恒被杂染;菩萨证已,断诸习气,乃至成佛堂所宝持。”
   《大乘密严经》卷2:“诸仁者!一切众生阿赖耶识,本来而有,圆满清净,出过于世,同于涅盘。”“诸仁者。阿赖耶识恒与一切染净之法而作所依。是诸圣人现法乐住三昧之境人天等趣。诸佛国土悉以为因。常与诸乘而作种性。若能了悟即成佛道。”
8.《楞伽经》“如来藏、识藏,唯佛及餘利智依义菩萨智慧境界。是故汝及餘菩萨摩訶萨,於如来藏、识藏,当勤修学,莫但闻觉作知足想。”
9.《胜鬘经》“有二法难可了知。如此二法,汝及成就大法菩萨摩诃萨乃能听受,诸余声闻唯信佛语。”
10.《入楞伽经》“寂灭者,名为一心。一心者,即如来藏。”
11.《胜鬘狮子吼一乘大方便广经》“如来法身不离烦恼藏,名如来藏。”
12.《大乘密严经》“佛说如来藏,以为阿赖耶。恶慧不能知,藏即阿赖耶。”
13.《解深密经》“阿陀那识甚深细,一切种子如瀑流;我于凡愚不开演,恐彼分别执为我。”
14.《楞严经》“陀那微细识,习气成瀑流;真非真恐迷,我常不开演。”
15.《大方等如来藏经》“一切众生虽在诸趣烦恼,身中有如来藏常无染污,德相备足如我无异。”
16.《央掘魔罗经》“若以大海一尘为百千亿分,百千亿劫持一尘去,乃至将竭余如牛迹;复能担负须弥山王大地河海,百千亿劫,而彼不能于正法住世余八十年时,演说如来常恒不变如来之藏,唯有菩萨人中之雄,能说如来常恒不变如来之藏护持正法,我说此人第一甚难。”
17.《楞伽经》“说无真我者,谤法着有无,比丘应羯磨,摈弃不共语。说真我炽然,犹如劫火起,烧无我稠林,离诸外道过。”(注:真观老师的白话解释:说无我是错误的,是毁谤正法,执著于有、无的边见,应予以驱摈。说真我的法,能够像猛烈的火一样,将无我的知见葛藤全部烧毁,远离外道的错误见解。)
18.《楞伽啊跋多罗宝经》卷4〈一切佛语心品〉“大慧!我于此义,以神力建立,令胜鬘夫人及利智满足诸菩萨等,宣扬演说如来藏及识藏名,与七识俱生。声闻计着,见人法无我。故胜鬘夫人承佛威神,说如来境界,非声闻、缘觉及外道境界。如来藏识藏,唯佛及余利智依义菩萨智慧境界。是故汝及余菩萨摩诃萨,于如来藏识藏,当勤修学,莫但闻觉作知足想”
19.《金刚经》“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意思是说,一切出世间的贤圣都是因为证得了无为法,所以才跟凡夫有差别。
20.《大般涅槃经》“文殊师利!如来真实是无为法,不应复言是有为也。汝从今日,于生死中,应舍无智,求于正智,当知‘如来即是无为’。”文殊师利菩萨!你要搞清楚啊!以究竟了义的道理来讲,如来是无为法,你千万不要再说“如来是有为法。你从今天开始,不要老是注意那些有生有死的法,应该舍掉无智,追求正智,要知道“如来是无为法”。
21.《佛说不增不减经》:“舍利弗!如是深义,一切声闻缘觉智慧所不能知、所不能见,不能观察,何况一切愚痴凡夫而能测量?唯有诸佛如来智慧,乃能观察、知见此义。舍利弗!一切声闻缘觉所有智慧,于此义中唯可仰信,不能如实知见观察。舍利弗。甚深义者即是第一义谛。第一义谛者即是众生界。众生界者即是如来藏。如来藏者即是法身。”
22.《大般涅盘经》36卷“一切佛法即是法性。是法性者即是如来。是故如来常住不变。若复有言如来无常。是人不知不见法性。若不知见是法性者。不应依止。”“是人善解如来微密深奥藏故。能知如来常住不变。若言如来无常变易无有是处”“若言如来无常变易。名不了义。若言如来常住不变。是名了义。”
23.《佛说四十二章经》“辞亲出家,识心达本,解无为法,名曰沙门。常行二百五十戒,进止清静,为四真道行,成阿罗汉。”
24.《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下:“如是一切法实不生灭者。则无一切境界差别之相。寂静一味名为真如第一义谛自性清净心。彼自性清净心湛然圆满。以无分别相故。无分别相者。于一切处无所不在。无所不在者。以能依持建立一切法故。复次彼心名如来藏。所谓具足无量无边不可思议无漏清净功德之业。以诸佛法身从无始本际来。无障无碍自在不灭。”
25.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二:"佛告大慧:“我说如来藏,不同外道所说之我。大慧!有时说空、无相、无愿、如、实际、法性、法身、涅槃、离自性、不生不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如是等句说如来藏已。”(大慧菩萨!我有时说空、无相、无愿、如、实际、法性、法身等等名相,就是在说如来藏。)


在论上的原文出处:
《成唯识论》卷三:"然第八识虽诸有情皆悉成就,而随义别立种种名,谓或名心,由种种法熏习种子所积集故。或名阿陀那,执持种子及诸色根令不坏故。或名所知依,能与染净所知诸法为依止故。或名种子识,能遍任持世出世间诸种子故,此等诸名通一切位。或名阿赖耶,摄藏一切杂染品法令不失故,我见爱等执藏以为自内我故,此名唯在异生有学,非无学位不退菩萨有杂染法执藏义故。或名异熟识,能引生死善不善业异熟果故,此名唯在异生二乘诸菩萨位,非如来地犹有异熟无记法故。或名无垢识,最极清净诸无漏法所依止故,此名唯在如来地有,菩萨二乘及异生位持有漏种可受熏习,未得善净第八识故。"

(注:《成唯识论》是玄奘大师糅译《唯识三十颂》十家注释加以辩证的著作。上文翻译如下:第八识是一切有情的真心,随着不同阶位所含藏的真实义理而施设种种不同的名字。譬如施设三界九地一切有情的真心,称之为心;祂也是持身的阿陀那识;更是一切所知诸法的根本的所知依;他是能执持一切法种的种子识;未断分段生死的阿赖耶识;已断分段生死,但仍有种子变易生死的异熟识;断除分段生死及变易生死,成为究竟清净的无垢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5-9 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3、阿赖耶识(藏识)就是如来藏

在佛经上的出处:
《入楞伽经》卷7:“大慧!阿梨耶识者名如来藏,而与无明七识共俱,如大海波常不断绝,身俱生故,离无常过,离于我过,自性清净。」

《大乘密严经》卷3:“佛说如来藏,以为阿赖耶;恶慧不能知:藏即赖耶识。如来清净藏,世间阿赖耶;如金与指环,展转无差别。 譬如巧金师,以净好真金,造作指严具,欲以庄严指;其相异众物,说名为指环。”

(此经以黄金和指环为比喻,本质都是黄金,阿赖耶识与如来藏是同一个东西,在世间叫阿赖耶识,在出世间名为如来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5-17 23:04 | 显示全部楼层
4、佛所说的真心,不同于外道所说的神我、梵我

在佛经里的出处:《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二:"佛告大慧:“我说如来藏,不同外道所说之我。大慧!有时说空、无相、无愿、如、实际、法性、法身、涅槃、离自性、不生不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如是等句说如来藏已。”(大慧菩萨!我有时说空、无相、无愿、如、实际、法性、法身等等名相,就是在说如来藏。)



5、如来藏即是法身


在佛经上的出处:《 佛说不增不减经 (卷1) 》 元魏 菩提流支译:“舍利弗。甚深义者即是第一义谛。第一义谛者即是众生界。众生界者即是如来藏。如来藏者即是法身。舍利弗。如我所说法身义者。过於恒沙不离不脱不断不异。不思议佛法如来功德智慧 。 ”  




6、“阿赖耶识(如来藏)”是各个有情众生都有而不是一个共同体

在佛经上的出处:
     1.《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10卷)〖唐 般若译〗:“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如来妙体即法身,清净解脱同真谛, 如日与光不相离。如来功德即涅盘,真我与佛无差别,一切有情所归趣。生死涅盘等无二,其性不坏无造作,垢净如如性不异,唯佛世尊独能了,众生悉有如来藏,三宝于是现世间,一切有情入佛智,以性清净无别故。佛与众生性不异,凡夫见异圣无差,一切众生本清净,三世如来同演说。”
     2.《大方等如来藏经》(1卷)〖东晋 佛陀跋陀罗译〗:“佛观众生类,悉有如来藏.无量烦恼覆,犹如秽花缠。我为诸众生,除灭烦恼故。普为说正法,令速成佛道。我已佛眼见,一切众生身。佛藏安隐住,说法令开现。”
    3.《大乘本生心地观经》 (8卷)〖唐 般若译〗:“常说妙法令修行,趣向十地证菩提,善入涅盘安乐处,大悲菩萨化世间,方便引导众生故,内秘一乘真实行,外现缘觉及声闻,钝根小智闻一乘,怖畏发心经多劫,不知身有如来藏。”
    4.《大方等如来藏经 》(1卷)〖东晋 佛陀跋陀罗译〗:“善男子。一切众生。虽在诸趣烦恼身中。有如来藏常无染污。德相备足如我无异。又善男子。譬如天眼之人。观未敷花见诸花内有如来身结加趺坐。除去萎花便得显现。如是善男子。佛见众生如来藏已。欲令开敷为说经法。除灭烦恼显现佛性。善男子。诸佛法尔。若佛出世若不出世。一切众生如来之藏常住不变。
     5.《大方广如来藏经》 (1卷)〖唐 不空译〗:“如来以清净眼。见一切有情具如来藏。是以为于菩萨宣说妙法。尔时世尊说伽他曰。譬如贫人家伏藏,金宝充满在于中,是彼不动不思惟,亦不自言是某物,彼人虽复为主宰,受于贫乏而不知,彼亦不说向余人,而受贫穷住苦恼,如是我以佛眼观,一切有情处穷匮,身中而有大伏藏,住诸佛体不动摇,见彼体为菩萨说,汝等穿斯大智藏,获得离贫作世尊,能施无上之法财,我皆所说而胜解,一切有情有伏藏,若能胜解而精勤,速疾证于最胜觉复次善男子譬如藤子多罗子。”
     6.《大方等如来藏经》(1卷)〖东晋 佛陀跋陀罗译〗: “善男子!我见众生种种烦恼,长夜流转生死无量。如来妙藏在其身内,俨然清净与我无异……我观诸众生,婴苦亦如是,身怀如来藏,而不自觉知,是故告菩萨,慎勿自轻鄙,汝身如来藏,常有济世明,若勤修精进,不久坐道场,成最正觉道,度脱无量众。”
    7. 《央掘魔罗经》卷第四〖宋 求那跋陀罗译〗:“我说道者,说何等道?道有二种:谓声闻道及菩萨道。彼声闻道者,谓八圣道;菩萨道者,谓一切众生皆有如来藏。我次第断诸烦恼得佛性,不动快乐,甚可爱乐;若不断者,恒轮转生死。”


在论上的原文出处:
      《入大乘论》(2卷)〖北凉 道泰等译〗:“如维摩诘所说。一切佛土。皆悉严净。此娑婆世界亦是。大心众生有如来藏故。”

《成唯识论》)〖唐 玄奘译〗 卷1:“诸有情各有本识。一类相续任持种子。与一切法更互為因熏习力故。得有如是忆识等事。”
    《成唯识论》)〖唐 玄奘译译〗 卷7:“识言总显一切有情各有八识,六位心所,所变相见,分位差别,及彼空理所显真如;识自性故,识相应故,二所变故,三分位故,四实性故,如是诸法,皆不离识,总立识名。”

(《成唯识论》明确指出了,每个众生各有其阿赖耶识,因为各自八识所含藏的业种内容不同,故阿赖耶识是多非一。但众生阿赖耶识具有共同的功能和性质,且互相共为增上缘,互不相离,有紧密联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5-24 19:08 | 显示全部楼层
7、佛、菩萨、众生的法身不是同一个法身

在佛经上的出处:《大方广佛华严经》 (卷32):“以诸如来。于无数劫。净修一切微妙功德。究竟圆满。无边无量。如太虚空。满十方界。妙善清净。离诸惑垢。广大光明。无所不照。殊胜威力。普济眾生。其诸菩萨。虽具法身。功德未圆。有餘垢故。譬如白月。从初一日。至十五日。名体虽同。光相有异。何以故。满不满相有差别故。善男子。菩萨法身。与佛法身。亦复如是。满不满相。有差别故。以菩萨身。如从月初。至十四日。所有光明。不能圆照。如来法身。如十五日。白月圆满。光明普照。无有限碍。而彼菩萨十种法身。与如来身。同一体性。无有二相。但由所修功德有异。不可言一。是故善男子。若诸菩萨。住此解脱。具足十身。则能证得诸佛功德。圆满法身。”



8、“阿赖耶识”是常住法和生灭法和合运转(真妄和合)

在佛经上的出处:
《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下(天竺三藏菩提灯译):“ 如是所说心义者。有二种相。何等为二。一者心内相。二者心外相。心内相者。复有二种。云何为二。一者真。二者妄。所言真者。谓心体本相如如不异。清净圆满无障无碍微密难见。以遍一切处常恒不坏建立生长一切法故。所言妄者。谓起念分别觉知缘虑忆想等事。虽复相续能生一切种种境界。而内虚伪无有真实不可见故。所言心外相者。谓一切诸法种种境界等随有所念境界现前故。知有内心及外心差别。如是当知。内妄想者为因为体。外妄相者为果为用。依如此等义。是故我说一切诸法悉名为心。”

在论上的原文出处:
      1.《成唯识论》“阿赖耶识为断为常?非断非常,以恒、转故。恒,谓此识无始时来,一类相续,常无间断,是界趣生,施设本故,性坚持种,令不失故;转,谓此识无始时来,念念生灭,前后变异,因灭果生非一常故,可为转识熏成种故。恒,言遮断;转,表非常。“

2.《大乘起信论》“依如来藏,有生灭心转。不生灭与生灭和合,非一非异,名阿赖耶识。此识有二种义,谓能摄一切法,能生一切法。”
(注:《大乘起信论》是马鸣菩萨的著作)


9、“因果业力”法则

在佛经上的出处:
    1.《大宝积经》“假使经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2.《佛说无量寿经》“天地之间,自然有是,虽不即时卒暴应至,善恶之道,会当归之。”
(这是说因果报应丝毫不爽)在三界六道之中,自然而有这种的因果报应。虽然有些报应没有立刻暴发出现,但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那是真实不虚的,当因缘会遇时,肯定自作自受,丝毫没有差错。
    3.《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一切众生。系属于业。依止于业。随自业转。以是因缘。有上中下差别不同。或有业能令众生得短命报。或有业能令众生得长命报或有业能令众生得多病报。或有业能令众生得少病报或有业能令众生得丑陋报。或有业能令众生得端正报。或有业能令众生得小威势报。或有业能令众生得大威势报或有业能令众生得下族姓报。或有业能令众生得上族姓报或有业能令众生得少资生报。或有业能令众生得多资生报或有业能令众生得邪智报。或有业能令众生得正智报或有业能令众生得地狱报。或有业能令众生得畜生报或有业能令众生得饿鬼报。”
    4.《贤愚因缘经》尼提度缘品第五十七:“因告王曰:“凡人处世,尊卑贵贱,贫富苦乐,皆由宿行,而致斯果。仁慈谦顺,敬长爱小,则为贵人。凶恶强梁,憍恣自大,则为贱人。”“佛又告曰:“三界轮转,无有定品。积善仁和,生于豪尊;习恶放恣,便生卑贱。”
(佛告诉国王:“凡人生在世,尊卑 贵贱、贫富苦乐都是因为往昔的行为而感得如今的果报。那些仁慈谦顺、 敬长爱幼者则成为富贵之人;凶恶强暴、骄慢自大者则成为低贱之人。佛又告诉波斯匿王:“在三界轮转的众生,没有固定的品类。积善仁和的人,会出生在富豪尊贵之家;习恶放荡恣意妄为的人,便会出生为卑贱的种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6-11 21:09 | 显示全部楼层
10、三界万法唯心所造

在佛经上的出处:
1.《华严经》“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如心佛亦尔,如佛眾生然,心佛及眾生,是叁无差别。诸佛悉了知,一切从心转,若能如是解,彼人见真佛。心亦非是身,身亦非是心,作一切佛事,自在未曾有。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2.《大乘阿毘达磨契经》:"无始时来界,一切法等依,由此有诸趣,及涅盘证得。"


11、有为法与无为法的概念

在佛经上的出处: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百八十六:“具寿善现复白佛言。云何名为有为法。佛告善现。若法有生住异灭。或三界摄。或三十七菩提分法。广说乃至如来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十八佛不共法。诸如是等名有为法。

具寿善现复白佛言。云何名为无为法。佛告善现。若法无生住异灭。若贪嗔痴尽。若真如、法界、法性、不虚妄性、不变异性、平等性、离生性、法定、法住、实际。诸如是等名无为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23 14:01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势至菩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24 15:58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2 03:02 , Processed in 0.155391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