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和「何期自性本自具足」表示他所认识到的那个自性能够出生万法。能生万法的东西,不会说自己叫什么,所有的名字都是我们给它的,所以叫什么名字并不重要,你要注意的是它有什么体性,有什么功能,有什么特征。这个自性能够出生三界万法,显然就是第八识。
「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本不生灭」和「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是讲第八识一向都安住在胜义谛境界,这相当于《心经》的「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大乘见道之后,你的七转识随学第八识的清净性,也能够转依在胜义谛上面,成就解脱功德,才不会动不动就生气,或者有利益就动歪脑筋去争取,这样就是一个凡夫嘛!如果你的开悟完全无法转变你的心态和行为,请问你要这个开悟干什么?
禅宗开悟或者大乘见道以后,虽然不是马上就成为圣人,却是转凡成圣的起点,因为他发现了核心真相,心态和行为取向会因此全面改变,自然趋向于清净。我上次用电影来做比喻,大乘见道者会发现整个三界万法原来都只是第八识播放出来的影像而已。我现在这样讲,你可能会很怀疑:「你说那是影像,可是我摸自己,可以碰得到,捏下去也会痛,为什么你说它是假的。」如果你看过电影《黑客帝国》(台湾译为《骇客任务》)你就知道,看得到摸得到不必然就是真相,所有的感觉它都可以模拟给你,这是让人很震撼的。哪一天你开悟,如果既不会感动也不惊疑,那是很奇怪的事,除非你过去世曾经开悟,此世定力又很好,不然的话你在开悟的时候心情一定非常踊跃,很多人会激动得哭出来。
除了奶茶茶奶以外,还有很多人也认为《心经》的「空」是指空无,所以看到真观的解释会觉得很惊讶。我在讲《心经》的时候,是举龙树菩萨的《中论》作为教证。其实马鸣菩萨的《大乘起信论》也用「空」来指涉第八识:
【依于一心有二种门,所谓心真如门、心生灭门……心真如者,即是一法界大总相法门体……真如者,依言说建立有二种别:一、真实空,究竟远离不实之相,显实体故。二、真实不空,本性具足无边功德,有自体故……心生灭门者,谓依如来藏有生灭心转,不生灭与生灭和合,非一非异,名阿赖耶识。此识有二种义,谓能摄一切法,能生一切法。】
「心真如门」相当于胜义谛,「心生灭门」相当于世俗谛。在心生灭门当中,马鸣菩萨很直白地定义,所谓的心就是阿赖耶识(第八识),这个识能生一切法。在心真如门当中,以语言文字描述真如,可名之为「真实空」,这个「真实空」不是指空无,而是「究竟远离不实之相,显实体故」;也可以名之为「真实不空」,因为它有自体、有无边的功德。
《心经》讲「空」,又说「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所以这个「空」正是《大乘起信论》所说的「真实空」。《心经》的经名则是显示全经所说皆是「心」,「照见五蕴皆空」相当于「心生灭门」,「诸法空相」一直到「无智亦无得」相当于「心真如门」。所以,经名的「心」是指第八识,经文当中的「空」则是与「心」相应的「真实空」。
虽然今天是讲《大乘起信论》,但我们要讲的东西太多,所以我概略解释一下就好。请大家仔细比对这段文字,你就会知道真观解释《心经》全都符合《大乘起信论》的义理。
奶茶茶奶也质疑以《心经》义理驱魔的有效性。我上次说:「只会念诵《心经》的文字,不懂得意思,是闻所成慧。你用闻所成慧去驱魔、驱鬼,它会有效果。如果你懂得意思,是思所成慧,会更厉害。修所成慧的效果更强,因为你的心会一直住在《心经》的法义上面,
当鬼怪来的时候,你把它当成这个也是第八识所显现出来的,祂也是诸法空相,就这么简单。」这个可以在《大乘起信论》当中找到依据:「或有众生善根微少,为诸魔外道鬼神惑乱,或现恶形以怖其心,或示美色以迷其意……若为诸见烦恼所乱,即便退失往昔善根,是故宜应审谛观察,当作是念:『此皆以我善根微薄业障厚重,为魔鬼等之所迷惑。』如是知已,念彼一切皆唯是心,如是思惟剎那即灭,远离诸相入真三昧。心相既离,真相亦尽,从于定起,诸见烦恼皆不现行,以三昧力坏其种故,殊胜善品随顺相续,一切障难悉皆远离,起大精进恒无断绝。」文字并不是很难,我就不解释了。
令人惊疑的佛法
另外有一位朋友,也在〈心经所说的解脱与成佛方法〉下面留言,他说:「我读《金刚经》的时候不会惊惧,但是我看到你的解释非常惊讶。」这段留言已经被他自己删掉了。他很有分寸,对于不同的说法不会立刻毁谤,只要他能保持这种理性的态度,我相信他不久之后就会找到符合三量的解释。现在我要告诉这位读者:真观把《心经》隐藏的道理告诉你,所以你才会惊讶,但这还不算是真正的秘密。
如果有人直白地把大乘见道的真相讲出来,九成九以上的人都会惊疑,就像佛陀在《金刚经》警告的那个样子。
有人讲:「《金刚经》很简单啊!就是缘起,每一个法都是其他的法假和合而成的,所以『所谓法,即是非法,是名为法』这个公式可以贯通整部经。比方说『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因为众生是五阴的假和合,根本就没有常住相可得,所以说众生非众生。反正每一个东西都是这样。」他按照这个公式解释《金刚经》,似乎都解释得过去,他就觉得:「《金刚经》我统统都懂了!」我想问大家:「你在读《金刚经》的时候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感觉,好像就是这个样子,是不是?」你们不讲话,我就当你们也是这样子啰!(大众笑。)
如果你真以为《金刚经》就是这样子,这是因为你还没有把经文好好地精读过,迟早有一天你会发现某一句经文解释不通,必须把原来的想法放弃掉,再去寻找合理的解释。这个事情是很重要的,哪怕整部经只有一句经文解释不通,你就要把它放弃掉,重新找一个合理的解释。就好像一个警官负责侦办一个凶杀案,他会依据已知的证据建立一种假设,缩小搜证的范围,如果发现某一个证据会把这个假设推翻掉的时候,他会建立另一种可能的假设,然后再去求证。
《金刚经》讲:「尔所国土中,所有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大家读过这句经文吧?(有人回答:读过。)你如果承认这句经文,我现在就要施设一个问答来考考你了:「这句经文的『如来悉知』是指什么呢?」如果是指佛陀的意识能够了知众生的心行,那会非常的麻烦。假设你已经成佛,你是如来,我们现在不要讲那么多众生,只要这屋子里面每一个人的想法你的意识统统都知道,你想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我肚子饿,你要知道我肚子饿。我很高兴,你也要知道。我很生气,你也要知道。如果是这样子的话,你就不能入二禅以上的禅定,因为二禅以上是无觉无观的禅定,必须守在一个不触外尘的定境里面。你已经成佛,却不能入二禅以上的禅定,岂不是连俱解脱阿罗汉的证量都不如?甚至你也不能睡觉,因为睡觉的时候意识断掉,你什么都不知道了。所以,你只要持续了知一、两个众生的心行,你就要发疯了,如果所有的众生你统统都知道他们的想法,那还得了!你根本活不下去了嘛,对不对?然后,你再想一想:刚才用「所谓法,即是非法,是名为法」的公式理解《金刚经》,可以解答这个问题吗?如果不行的话,你是不是该放弃原来的想法?
再者,须菩提听到《金刚经》的时候,痛哭流涕地说:「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你有没有想过:「须菩提是何等人物,他在听《金刚经》的时候痛哭流涕,感动得不得了,为什么我读《金刚经》的时候却没有这样的感动?」
世尊又警告:「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后末世,有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我若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则狂乱,狐疑不信。须菩提!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这就更让人不解了!你有看到哪个善男子、善女人怀疑《金刚经》吗?好像很少,似乎佛教徒统统都能够接受《金刚经》。既然这样,佛陀又何必慎重其事地警告大家?如果你细心的话,你会发现经文有
「我若具说」四个字,这已经告诉你,佛陀并没有把最重要的部分明白地讲出来;佛陀知道,有些佛法一般人受不了,惊疑之下会造作毁谤正法的恶业,所以不把它直白地讲出来。由此可知,须菩提的痛哭流涕是有原因的,随后那段话是在讲:善知识开示第八识体性的时候,如果有人接受「心」(第八识)的本性清净,没有怀疑,就能产生实相般若的智慧,这个人已经成就第一希有的功德,因为他已经大乘见道,将来必然能够成佛。换句话说,《金刚经》讲的仍然是第八识,这个第八识能出生三界万法。
用第八识来贯通《金刚经》,你可以看看合还是不合。比方讲,你的色身是第八识所出生的。你过去世造善比较多,应该出生为人,色身是你的果报,这个果报是依照善恶业而现起的。你过去世造善造恶的时候,第八识帮你记录起来,然后在每次生命终结的时候,来一个总结算,你该有什么色身,它就出生什么色身给你。所以世间人说「你是一个人」,但是在大乘见道者来看,你只是第八识流注种子所现起的功能差别,所以他认为你「非人」。为什么大乘见道者也说「你是人」呢?这只是为了沟通的方便,随顺世俗谛而说。这样就可以简单地说:「所谓人者,即是非人,是名为人。」第一个「人」是随顺世俗谛有法而说,接下来的「非人」是按照胜义谛空法去讲,这样不偏于空,也不偏于有,就是大乘见道者所认识的「人」。
第八识即是自性如来,所以「尔所国土中,所有众生,若干种心,
如来悉知」,是指第八识了众生心行。真观《实证佛教导论》第七章第一节:【
第八识有酬偿因果的功能,所以它必然能够了知每一个有情过去的心行。例如一个人过去世经常礼拜诸佛塔庙,他的果报就是「有所发言,人皆信伏」,实际上这个人拜佛的时候,别人并不在场,但是此世听他说话的人,却会对他产生莫名其妙的好感,愿意相信这个人所说的话。反过来说,如果这个人过去世经常轻慢诸佛塔庙,别人就会对他产生莫名其妙的厌恶,不愿意相信他所说的话。这是因为
第八识能够了知众生心行,所以别人会在初次见面时,便由第八识流注种子,影响第七识,产生相应的态度,达到酬偿因果的作用。】
唯识经典说,第八识能够了别种子。第八识透过种子而了别众生的心行,所以不会引生烦恼。
每一个有情的第八识,都能了别无量众生的种子,这是一般人所不知道的。禅宗讲明心,就是明白第八识,这要透过它的缘虑(了别根身、器界、种子)和集起(积集种子,生起现行)的功能去认明。今天没有办法讲太多,有兴趣的话,请你参考《实证佛教导论》。
有法及法
以上讲的都不是闲话,它也是《大乘起信论》的义理,因为佛法本来就是法同一味。现在来看《大乘起信论》的文字。《大乘起信论》分成五品,作因、立义、解释、修信、利益。最重要的部分是立义和解释。
立义,相当于建立宗旨,也就是把全部的义理用简短的文字叙述一遍。「云何立义分?谓摩诃衍略有二种:有法及法。」摩诃衍是梵语,就是大乘佛法。它讲大乘佛法有两个层面,一个叫做「有法」,一个叫做「法」。什么叫做「有法」呢?就是你观察到的一切,包括第八识在内,统统都是「有法」,这相当于世俗谛或心生灭门。什么叫「法」呢?唯是一心,统统都打成一片,这个叫做「法」,这相当于胜义谛或心真如门。
「所言法者,略有三种:一,体大,谓一切法真如,在染在净,性恒平等,无增无减,无别异故。」它说这个「体」非常大,大到什么地步?没有任何边界,所有的东西统统都是第八识,没有一个东西不在第八识的范围。「在染在净」是说你用世俗谛去观察,会有清净的有情,也有污秽的有情。但只要是有情统统都有第八识,不管是在圣人或凡夫,乃至地狱道的众生,就第八识来说,都没有染净的差别相。所以它讲「性恒平等,无增无减,无别异故」。你看这里讲的「无增无减」是不是跟《心经》讲的「不增不减」意思一样?「在染在净,性恒平等」是不是跟《心经》讲的「不垢不净」意思一样?
「二者,相大,谓如来藏本来具足无量无边性功德故。」这相当于《心经》所说的「诸法空相」,因为第八识能生一切法,所以它以一切法为显示的相。因为全体皆是一相,不生不灭,所以用「如来藏」来称呼第八识。
「三者,用大,能生一切世、出世间善因果故,一切诸佛本所乘故,一切菩萨皆乘于此入佛地故。」事实上,一切法皆是第八识所生,不是只有善法而已。但是恶法不与如来藏的清净性相应,所以此处不说它。
第八识的体、相、用皆函摄一切,所以单用一个「法」字来形容它。这是胜义谛心真如门。
不生不灭
《心经》讲「不生不灭」,《大乘起信论》则说「心本性不生不灭」,不生不灭是跟生灭相对,表示它不是生住异灭的有为法,而是不生不住不异不灭的无为法。无为法是永恒的存在,所以《大乘起信论》说「真心常恒不变」。
基础佛法的架构,分成两类。一类是三界外的第八识,一类是被它出生的三界万法。三界万法是有为法。但是第八识很特别,它是有为法和无为法的和合。第八识能够按照众生过去造作的善业、恶业而现起果报,它既然有这个功能,某个部分一定是不生不灭。为什么呢?因为众生无始无终,所以它也必须无始无终。
刚才讲过,色身是你的果报,从你过去造善、造恶到现起这个色身,要经过一个期间。第八识既然能够酬偿因果,它是不是在因果现起的期间之内不能坏灭?请大家先确定这一个逻辑推论对不对。(有人说:对。)就好像硬盘,你输入的资料,下次开机的时候还能够把它调出来,这中间硬盘不能坏掉,所以硬盘存在的时间必须要比资料保存的时间更长。同样的道理,如果第八识能够按照因果报应的法则去现起三界万法,显然它必须在每一个果报之前就要存在,但是上辈子往前还有上上辈子,上上辈子前面还有上上上辈子,你可以不断往前追溯,找不到起点。佛经讲「无始以来」,这表示佛教不承认有某一个时间是所有事件的起点。既然这样,表示这个东西无始以来就得存在。那往后会消灭吗?经典讲,佛可以一直度众生,无穷无尽地度下去。那这表示什么?因果报应永远都不会停下来。第八识往前不需要出生,往后也不会消灭,这样不就是不生不灭吗?
真妄和合
但是你要知道喔!第八识既然能够积集种子生起现行,它就应该有两个部分,像这个杯子装了水,里面的水可以增加或减少,也可以装别的饮料,但是杯子不能变来变去,不然就没有办法装水。同样的道理,
第八识积集种子记录业行,所藏的种子一定会不断改变,但是能藏的心体,也就是能够存放种子的容器,必须不生不灭。因为这个缘故,《成唯识论》说第八识不断不常,也就是心体不会断灭,种子念念变迁。
《大乘起信论》说得更明白:「心生灭门者,谓依如来藏有生灭心转,不生灭与生灭和合,非一非异,名阿赖耶识。」
不生不灭的心体,这里称之为如来藏,相当于《成唯识论》讲的「能藏」,也就是能藏种子的容器。八个识都必须依附于如来藏,才能够显示它们的生灭作用,这个部分实际上就是《成唯识论》讲的「所藏」,也就是所藏的种子。所藏的种子会现起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种种的功能差别,包括八个识的了别作用,也是种子所现起的功能差别,这些都是此处所谓的「生灭心转」。(生灭的)种子必须依止于(不生不灭的)如来藏才能运转,二者和合,无法分割,合称为阿赖耶识。一般所说的阿赖耶识是单指第八识,但此处的阿赖耶识是广义的,八个识的生灭作用全部都包括在内。
以上这段话非常有名,一般称之为「真妄和合」。真,是指不生不灭的如来藏;妄,则是指生灭心现起的作用。很多学者以为这是《大乘起信论》新创的法义,实际上这可以在《杂阿含经》找到依据。真妄和合的法义比较难,但是请你花一点时间把它搞懂,才有办法闻思成熟,进入修所成慧。有了修所成慧,只要时节因缘一到,立刻就能大乘见道。
如来藏,就是不生不灭的心体。如来藏里面有一些生灭的种子,种子流注出来就产生一切的功能体性,这都是生灭心的功能。生灭心必须依附在一个不生不灭的心体,它才能够运转。譬如车轮不断地转,但是车轮的轴心不能动。又譬如硬盘,储存的资料虽然不断改变,但硬盘的外壳必须不变,不能像沙子那样松散。阿赖耶识就是这样,有一部分是不可改变的,另一部分是可以改变的。这两个部分和合在一起,叫做阿赖耶识。
为什么说它们非一非异呢?这是讲阿赖耶识的能藏和所藏,一个是常住法,一个是生灭法,二者体性不同,所以说它们非一;二者和合,无法分割,所以说它们非异。大乘见道之标的为真心,也就是能藏的心体如来藏,但是你必须认明阿赖耶识的生灭作用,才能推论出如来藏的存在,因为二者非异,我们不可能离开阿赖耶识去认明如来藏。
《成唯识论》讲能藏的时候,说它「无始时来一类相续常无间断,是界趣生施设本故,性坚持种令不失故」。讲所藏的时候,说它「无始时来念念生灭前后变异,因灭果生非常一故,可为转识熏成种故」,不管你做了什么事情,它都会马上记录下来,造成种子的改变,流注成果之后,原来的种子就失去感果的功能,这也会变更所藏的内容,就好像硬盘的资料一定要不断地改变才能记录资料。
《大乘起信论》后面这段话很重要:「此识有二种义,谓能摄一切法,能生一切法。」此识就是阿赖耶识(第八识),它「能生一切法」,所以也可以把一切法当成它的功能体性,这就是「能摄一切法」。这段经文正好符合前面所说的基础架构,有能生一切法的第八识,也有被出生的一切法(三界万法)。因为第八识能生万法,所以它就能摄一切法。《心经》讲「五蕴皆空」,这是因为五蕴皆是「空」(第八识)所生,所以「空」可以含摄一切法。
本觉
《大乘起信论》讲本觉,有人毁谤,说「这是外道思想」。实际上,
本觉就是第八识的了别性。第八识能够了别根身、器界、种子。根身,是指有五根(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的身体。器界,就是物理世界,包括山河大地、桌子、椅子。种子,就是能够产生功能差别的东西。它相当于电脑的资料,可以储存在硬盘里面,也可以输出到屏幕和打印机。种子储存在第八识的时候没有作用,一旦流注出来产生作用,就是三界万法。
有的人质疑:「在原始佛教的《阿含经》里面并没有讲到唯识啊!」其实《阿含经》是用很隐晦的措词讲唯识,一般人看不出来。因为
在结集佛经的时候,有很多阿罗汉和菩萨,他们不愿意让其他人轻易得知佛法的内涵,所以把机密的佛法用隐晦的方式去说。已经证果的人看到这些隐晦的说法,还是能够明白,但是凡夫外道就会对经教产生误会。
结集经典的人希望大家能够依止证果的人学法,所以才这么做。但现在证果的人已经很少,所以不得不公开声闻法和缘觉法,不然佛法就要提前灭亡了。
《阿含经》在什么地方讲第八识?《阿含经》讲五阴「非我、不异我」,这句话里面的「我」就是第八识。你可以看是不是解释得通。五阴非我,意思是说,五阴不是第八识。为什么呢?五阴是被出生的法,第八识出生五阴,它们的体性不一样,所以说五阴不是第八识。五阴不异我,意思是说,五阴不异于第八识。「非我、不异我」,这两个「我」都是指第八识,但是它们的意义有微妙的差别。「非我」的「我」偏指能藏的心体,能藏的心体常恒不变,所以与念念变异的五阴不同。「不异我」的「我」偏指所藏的种子,所藏的种子和五阴互为因果,所以说它们不相异。所谓的互为因果,是说第八识流注种子会形成五阴,而五阴的造作则可以熏成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