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481|回复: 0

[原创] 纯印(增补第三版)10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0-29 08: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六)以奢为耻  以俭为荣
纯印老人一生,以奢为耻、以俭为荣,勤俭持家从不扔掉一粒粮米。日常用水也非常节俭,从不浪费。
早在五十年代,当时小城市没有自来水,全饮河水、井水,人们尚无节水的意识。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29614.png她见家里人、邻居洗衣洗菜用水过多,总告诫说:“浪费水有罪呀!这么浪费水,将来总有一天把水用光了,人要渴死、庄稼要旱死的!”说得人们哈哈大笑。在人们的思想里,认为水是无限的,井水愈打愈有怎么会没有水呢?她日常洗脸,喜欢用别人使用过的剩水,自己用水洗脸时,不超过四两。洗脸、洗毛巾、洗袜子,最后水成了泥浆,再用此水和煤。她总是将每个人用过的洗脸水倒在一处,用来为孩子大人洗衣服。夏天饭菜馊了,从不倒掉,给邻居送去喂鸡鸭。每顿饭洗碗后,总是用笊篱将米粒捞起吃掉。儿孙看到制止,说太脏了,容易生病。老人反驳说:“病由心生,心不净才生病。我天天吃残羹剩饭,我有病吗?你们这不卫生,那没营养,结果养了一身病,人的身体娇惯不得……”
她说的话,一般人听不懂,也悟不明白。但有一点确实无可非议,老人一生是胎里素。年轻时过得是苦日子、穷日子,吃上顿没下顿,一年里,看见油腥都很少。坐三个月子(曾生一女二子,女儿七岁夭亡)没吃过一个鸡蛋,没喝过一碗小米粥,最好的月子饭是将高梁米碾碎熬粥(为省粮食)。但老人一生无病,一百多岁的老人看上去犹如六、七十岁的样子,黑发多,白发极少,脑后抓髻馒头大小。
她一生喜吃白菜、生菜、菠菜、萝卜等,尤其爱吃蘸酱菜。按理说,应缺乏营养,但老人非常健康,皮肤白净细腻、有光泽,百岁的老人,又是缠足,从不拄拐杖。老人说病由心生,是营养养出来的,不无道理。
老人生活非常节俭,但布施却非常大方。她告诉儿女不要小瞧讨饭的,“有多多给,有少少给,不给不对。”老人此语,恰与在家菩萨戒相符:“见有乞者,不能多少,随宜分与。空遣还者。是优婆塞、优婆夷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老人在生活中为众生表戒法。
有人见老人经常向外施舍,便劝阻她,她笑笑说:“抽穷(吸鸦片)、喝穷(常酗酒)、赌穷、嫖穷、奢穷,从来没有舍穷的。人生在世就得互相照应嘛!房顶上开门的人富不了。”
“人,千万狂不得。食能果腹,衣能蔽寒就行了,还有什么可求的?圣人知道苦我最先,甘我最后,是大聪明人。事事不吃亏占便宜,生活讲吃穿、讲享受,整天花天酒地那才是傻人呢!享受过了头就短命,折损福报,有福用三分,留下七分给别人,这是聪明人。”

(七)慈悲济世  恩重如山
一天,八十多岁的老邻居付文焕带着他的大女儿,拿着丰厚的礼物来到犟牛家,感谢老人二十多年前救他全家性命的恩德。一进屋这位八十多岁的老邻居和他的女儿就跪在老人面前,声泪俱下,断断续续地说:“老嫂子,我总算找到你们家了!这二十多年,我无时无刻不念您的救命之恩哪!六一年灾荒年头若没有您的接济,我的七个女儿,怎么也不能都活下来呀……”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23283.png原来在那个数着米粒下锅、挖野菜、吃草根、树皮的年代里,老人的所行所为非一般人所能做到。
一天,老人经过付文焕家门前时,听到屋内全家人正在嚎啕大哭。老人便走了进去,原来他家粮食断顿了。于是老人悄悄地回家端来一小盆玉米面,还拿来五、六斤苞米秸子磨成的面粉,放到付家炕上说:“这点粮食节省点吃,熬过这几天就好了!今后熬糊糊粥可要算计好哇!我家都是大人,少吃点也能扛住,你们家闺女一个比一个小,缺粮还了得!往后每个月我给你家送来十斤苞米面,度过这个饥年就好了……”那个年月粮米如金,国家供应口粮每人只有二十六、七斤,十斤苞米面可不是个小数目啊!这九口之家每月增加十斤苞米面才勉强地活了下来……
付文焕退休后,总觉得刘大嫂对他们全家恩重如山,四十多岁的大女儿付桂珍也常常在父母面前提起刘奶奶的恩德,但又不知刘奶家搬到什么地方去了!后来终于打听到了刘家的住处,便和爸爸赶来看望刘奶奶,感谢老人的救命之恩!
老人急忙搀起付家父女俩:“唉!过去事还想它干什么?在那个年头能活过来的人都不容易呀!听说你又生一个老儿子,也二十多岁了吧?”付文焕抹了下眼泪,连连微笑点头;老人接着说:“这是你夫妻心肠好积来的儿子呀……”付文焕和老人回忆起那心酸的岁月,不停的说着、笑着、流着眼泪,一直唠到中午还意犹未尽,在刘家吃过午饭后才依依不舍地离去。
纯印老人在世度人,无不从生活小事上启发你的自性。她珍惜一粒米,可舍万贯财。节俭非吝啬,奢侈失性德。贫可安于命,富有亦不侈,这即是老人家的德性,她一言一行无不是道。可见,道是不用修证的,只要你心不染污“六尘”即是道。
什么是染污呢?凡是有乐生惧死,好逸恶劳、喜富厌贫等的分别心,故意不自然地违背因果律的妄心求取,都是染污。
如果你想直接领悟道,像纯印老人那样,在生活上,回到平常的心态中就可以了。何谓平常心?不刻意地去做什么,心里没有是与非,我与人,取与舍,没有隔断,也没有永恒;没有凡俗,也没有超越凡俗。只要止息个体思想所制造出的种种差别,回到清净的平常心,道便在其中了。
道,乃一切法不可得,不生不灭,不染不净的本来真性。只要善恶都不思量,摒息诸缘,勿生一念,诸相皆舍而无“舍相”,心如虚空而不著“空”,即为正行之道。道心,无“一切心”即为道心。学佛理应看破、放下,须知,心无所住乃真正修行;心无所住即是心心在道,心心在道则如纯印老人事事无不是道。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20170.png学佛人通病:心住于法,心为法缚。眼为经遮,死于经教,盲修瞎练。“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则无所见……”可见修道人,若著“人”、“法”二我的四相之执,永无见道之日。“欲得见真道,行正即是道。”
修行无妙理,只要肯回头,回光返照,一切顺其自然。具无求无得无成之心,又能澈见无相之意,窥其微尘变化之妙,明空寂之理,严守至柔之用,不落断灭,不落顽空,心空、法空、空空,真如之道就在其中。

心空识无境,眼障耳不闻。
真心涵宇宙,意净天无云。




第六章  心不随境转  即得大自在


纯印老人常说:“世间人,都是无事找事,心从来不让它闲着,总是胡思乱想。累时想休息,宁静一点儿,又耐不了安静向往热闹,心从来无安宁的时候,费心劳神怪谁呢?还不是自己刻薄自己。古人说得好,“人言世事何时了,我是人间了事人。”
一个人在生活中,正如老人讲的:“心总围绕世事而转,若无放下之心,从无了时,心若了时,事即了,关键在心能否了。”
可见一个人,心忙意乱很容易,心闲自在、从容随缘很不容易。若闲着无所事事,必觉烦闷、无聊,又有几人像纯印老人那样,不分亲疏一切随缘,对人对事作而无作,无作而作,事理圆融无碍。
老人以身传法,告诫修行人,切勿执理废事。倘若一执,则事理两丧。
如人均知六根中意根为主导,最为殊胜。但若废弃眼、耳、鼻、舌、身五根,意根则失去用武之地,无地可立。纯印所为即事以明理,由理以融事,理由事显,事得理彰。此即从性显相,相相皆性。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5695.png有几人如纯印老人明了一切人、事、物、无常之理,了不可得。生而何欢,死而何惧,只要心合于道,行顺其自然,不与因果抗衡,一切有为心放下,时时品味自己,观照万物,小善为之,小恶绝之,则可达体净心闲,内无我相,外无人相。此时,便是回到了融天地万物的天人合一的境界。老人示现的就是戒、定、慧。

闲来无事不从容,睡罢东窗日已红。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一)无心即法
一天,纯印老人的小孙女刘妍,乐颠颠地从幼儿园跑回家,其母发现女儿将书包忘在幼儿园了,斥责说:“你贪玩贪得心都丢了!什么都忘,怎这么没记性呢?”老人拉着孙女的小手,爱抚地说:“众人都被心累住了,若能将心丢了可就好喽!”她还自言自语的说:“心总围绕事情转,从来没有安生的时候,什么时候能事来就做,做完就不想了,那可就自在了!”其三子犟牛斥责说:“在这个世界上有几个人能像您吃粮不管烧,无忧无虑的吃饱就坐着睡大觉?真的什么也不想了,过神仙日子,这辈子我是没这个清福可享了!”老人听后也不生气,说:“前世修福,今生不受苦!”“行了!哪有什么前世、后世的,您还是睡觉享福吧!”“人生一世,忙忙碌碌,东奔西走,劳神费力,从没让自己的心灵得到片刻的清净,那什么时候才能得自在呢?”说得家里人莫明其妙。
老人所讲的乃大乘的心地法门,怎奈世人不解。修行念佛法门(宗门教下任何法门),以无念、不滞心为真修,心若滞住念佛相,则被法缠缚,此为名相修,非真修行。一心无所希则为道,“心不住法,道即通流。”
老人所说的丢心,即告诫世人,随顺生活,不必刻意去寻求、追寻一种境界,“息妄即见真”,每天乐陶陶,无恼害,只管穿衣、吃饭、睡觉就是了……但此平凡的小事,若能达无心,非一般凡夫所能做到,人生如梦,无心即法。“法味餐又舍,即得大自在。”
丢心即无心,无心必无念。所谓无念,即在一切外境上,心能不被其所染着,不在境上生心动念。但决非对人、事、物断思断行,落入断的边见。无念是不执著有,又不落空,即见相离相,心始终清净无为,心如如,觉性化六尘。此境唯有悟得,非言语说得,更求不得、攀不得、念不得。
丢心就是心无住,在一切法上,念念之中,不追思前境、后境、现在,三心不可得,念念无所住,心才能不被法缚。
丢心就是空寂,即无相,外离一切法相。老人其妯娌在窗外大声吼、气骂她时,能心安理得,在屋内隔窗绣花,儿女问她时,她说没听见小婶在窗外骂人。可见一个修行人,若能离相,心不随境转,空寂的自性就自然因清净而显露了。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14113.png丢心则无念。无念之无,系指无差别相,无诸多尘劳的心;念,系念真如自性。真如是念的体,念是真如自性的用,只有真如自性能起念而非念。
无念则无相、无住,若做到妄念不生般若生,不蔽真如自性显。一切顺自然,切勿追境,否则必生尘劳,误己误人。“自性本无一法可得,若有所得,妄说祸福,见闻觉知,即是尘劳邪见。”自性不会染著外境,其恒常不变,犹如虚空、明镜,本体无染,此即真如的妙用,欲达此境——丢心。
(二)心大法大  自性本空
纯印老人一生,为我们学佛人做了应如何发心立愿的示范。如老人三轮体空的无相布施告之行者,应以虚空之心,发虚空之愿,行虚空之行,证虚空之果。
此无相布施之一念心,无法不在其中,当下空无自性,自性本无,实在无自体可得。而这空无自性的一念心,亦无一法可形容它的无量无际。若发心立愿的人,如果执著自己所行的布施,那将成为有限量的布施,正因三轮体空,其布施愿方等于虚空之广大。发心立愿是如此,修行亦然。《金刚经》云:“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不但布施如此,所修一切善法,都应如此。学佛、修行之人,最终都以证得无上菩提妙果而成佛为目的,但应明了这所证的无上菩提之佛果,也是空无自性的,本无它的实在自体  ——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可见所证的菩提果,亦如虚空了无可得。虽然证无所证,但仍要求证无上菩提,犹如电、磁性相似,虽无实体,事相乃存。若因其空无所得而不求证,将大错特错。
纯印老人讲“看不见的心”,此即“心大法大,心小法小,心大则犹如虚空之义”。唯有菩萨的心,方可与虚空相比拟,如广大心、广大愿、广大行,证广大果。
如前所说,一切无不是空无自性的,行、愿、果,无不是空。这样讲有人会生疑问,“无自性的空性,诸法的真实性,总不能说是无的吧?若实相之心是空无的,那又何必求证空性呢?”
殊不知实性、妙明真心、佛性,同样亦无虚空之相可得。“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因若以为有个实有的虚空相可得,那又落入执著的偏见之中了。
所以,不但行、愿、果、证是空,空亦复空,空相亦是不可得的,谁人能取空相予人观看呢?《金刚经》先说我空,次说法空,最后说空空。可见所修自性法,法亦空;无我相,我身非我,我空;本体空寂的妙明心,心空、空空。
所以学佛人、修行者,若执著有实相的空性,同样是错的。必须明了,纯即心,心空;印即法,法空。老人示现在世间的一切,空空不可得也。可见心、愿、行、果,空无自性,通过“纯印”二字,进一步可通达自性空亦空,从而不有所取著,若明此理,方是真正悟证诸法空性,明“纯印”之法也!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3625.png纯即空,印即有。当知一切诸相,一切众生,约性而说,有时即空时,空时即有时。一切诸相、一切众生,皆是同体之性所现。一切法皆缘聚则生,缘散则灭,而聚会现有时亦变化无常。可见,诸相众生非真实也,此为有即是空;凡夫误认为实,取相不舍,随境相流转,此轮回之因也。众生造业多端,业力复杂,所现之相亦异常复杂。若业纯净、纯善,相亦纯净,“心净则国土净”,此谓空即是有。愚痴众生,不信因果取著空相,无所不为,此堕落之因也。可见业由心念而造,念灭业消,念业亦变异不定。唯众生同具之灵知心性,自无始来、尽未来际,不变不异,乃一切法之主体。然而有体必有用,有用必有相,此相虽真实而不断。“纯印”二字不可分也,此即告诫学人修行不应著有,亦不应著空,当知相由业转,业作于心,学人应在起心动念时慎之慎之。此乃“纯印”二字来世间之真义也!
老人常说的“心即佛,佛即心,人人都有心,人人都是佛。”此语告知学佛人应明白:众生是自己心中的众生——因众生即佛。有此发心,见众生之痛苦如自己痛苦,因众生与自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发菩提心,就要无分别的广度众生,“观众生难度,不生厌倦。”众生数量之多,不可言说,在根性方面又千差万别。淳良的众生固然易度化,但多数是顽劣而刚愎的。
他们不但不接受教化,甚至出言侮辱,拳足相加。如纯印度其妯娌,度顽劣小孩……遇到这类众生,发心行菩萨道的人,要经得起考验,决不能因此而生厌倦之心,反之,更应生怜悯心,我不度还有谁人去度呢?若因众生难化而生厌倦,怕惹是非之心,甚至从此不再度众生,那非发菩提心者的本愿,那对发心者而言将是非常可惜的!真正行菩萨道者,不但不应舍弃顽劣作恶的众生,而且还应优先度之,免他们无知造恶,受更大的痛苦。此即修行人,心之大也。
大心即菩提心,不外乎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两大任务。上求佛道,古德说:“学佛如初,成佛有余。”发心学佛者,苟能由始至终,如初发心时的努力、精进,时刻不离正念、不离佛号,那就成佛有余了。
学佛人的通病是始勤而终怠,贪嗔等烦恼不断,学佛未改心,走世俗之路,致使所修的一些善法,为诸烦恼及诸罪业所染污,成为有漏而不是无漏的清净,难得解脱。
“菩提心,自性生。依外法,不得成。”老人一生的作为,无不表心法,心大行小善,小善成大善。心小行大善,大善则成有漏法。老人住世,生活起居与凡夫无异,但心却非凡夫所能比拟,此即老人讲的看不见的心!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15801.png
(三)世事无常  假勿当真
一九九一年,邻居开一个小卖店,生活富了,每餐大鱼大肉不断,左邻右舍都很羡慕,就这一家子算没白活,过得多么幸福快乐。
老人听后不以为然地说:“这世上,穷也苦、富也苦,人生在世上就是苦。你们光看人家钱多、吃得好,怎么不见钱来得有多累。吃得好算不了享福,香能存留多久?嗓子眼以下都一样。
人,不了解真相,只看看得见的香道,却不知看不见的臭道。香道太短,臭道太长太长啊!”逗得大伙哈哈笑。可谁理解老人话中之意呢?香道喻三善道,臭道喻三恶道。正如佛说:“得人身犹如爪上土,失人身犹如大地土。”五浊恶世的众生,又有几人真的醒悟呢?
老人又说:“福满祸生,世事无常,有钱无人花,要钱有啥用?”老人一番话,没有一个人明白。直到半年后,该家的五十多岁老太太,突然患痴呆症走失了,虽然派了许多人找,死活仍无音讯,小卖店因无人照看而关闭,大人小孩愁苦不堪,家境从此衰落,往日红红火火幸福欢乐的情景再也看不见了。此时大家方回味老人的一番话,实有所指。
邻居一位老爹,向老人询问,半年前所说之话为什么会应验?老人说:“我是根据古人讲的乐极生悲,物极必反的道理说的。当时他们家太过火了,顿顿大鱼大肉,弄个电匣子扰得四邻不安,还不是显阔气吗?老辈人说过,十分聪明用七分,留下三分给儿孙,财外露还不招祸吗?”这是定理。
她还讲过做人的一些道理:满招损,谦受益;心愈下,道愈高,道愈高,心愈下;谦谦君子,傲慢小人;有德性的人不居人前,不显才华,总是谦恭和蔼,不显山不露水,永远甘做默默无闻的人。老人还说:“圣贤君子无不修礼敬,自谦卑下人敬之,自高傲慢人远之。”又说:“人有礼敬必吉顺,家有礼敬必昌盛,国家教人施行礼敬必自强,社会和谐,秩序井然,人民生活幸福安乐,一切不失道德的章法,世界若有礼敬是不会有战争的。”礼是表现在外相,如彬彬有礼。敬是在内心的谦下,恭敬。礼和敬一个在相上表现,一个在内心上修为,只有内外一如,言行一致,即真诚。真者,无虚假、虚伪;诚者,乃实心诚笃。只有这样才算将礼敬落到实处。
八十年代有电视的人家还很少,老人三儿媳佟秀琴怕婆母寂寞,借款为老人买了一台十二英寸的黑白电视。不知为什么老人喜清净,从来不看电视、不听乐曲,一次电视里演皮影戏,她看了一会儿说:“人的一生就像皮影戏一样,来去匆匆,一会儿一个角色,换来换去,总也摆脱不了操纵你的那个不露面的人。有谁能透过影窗,看到后面的‘真人’呢?唉,世间人迷呀!今日倒头睡,明日不知谁呀!”满屋看电视的大人小孩呆呆望着老人不解其义,但朦胧中又分明有着什么说不清的感觉……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11260.png大孙女发问:“奶奶,你胡说啥?人怎么能与皮影人相比呢?”“人和皮影人没啥两样,都是假身,每个人在世上,也都是充当不同角色在演戏,戏演得愈逼真愈好,但终归是假的,转来转去也转不出影棚,走不出戏台。人就像走马灯似的,愈转愈迷,愈迷愈转……”老人一本正经的话,引得满屋人哄堂大笑,从未听说过人的血肉之躯的身体是假的,此老人太会说笑话了!很长时间,人们一提此话尚笑个不止。
老人的家距铁路医院、中医院较近,人们一提身体有病她总好说:“身病是表,心病是里,身病从心医,打针吃药犹如救火,火熄灭了,还会复燃,根治的方法是“心不邪,别贪财;遇事不发怒,少吃荤腥多吃素,饭后走百步……”
老人的话是提醒我们了知病源:病由心邪、贪欲业生,业由烦恼生,烦恼由不明事理、愚昧的无明所生,无明萌发时,心病即成身病。但根本病,非医药能治,如老人常说的:“大夫治病,治不了命。”一个人的业力除自己改变心性,自己消自己的业力外,佛亦消不了。此即“佛法大,大不过业力;业力大,大不过愿力。”这就是老人讲的病由心生,还应由心治。
如何对治呢?用佛讲的八正道: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心若有所愤懑、有所恐惧、有所好乐、有所忧患、皆是烦恼,烦恼皆非正。心不正,必随境妄动,起惑造业,内有(贪嗔痴)三毒,外有恶业之缘,身病则成果报。心若净,一心念佛、拜佛,不染外缘,则心安体泰,此即心净体亦净之理。
心体本来空寂灵明,动即成碍,有知有见,有想有念,皆是违净心本源,均为病因。所以念佛之念理应不生,奈众生障深慧浅,自力难成,方以一念伏万念,无奈成为无法之法了。
佛语心为宗,无门为法门,门无内外,心无大小。大乘佛法,以无形、无相、无法、无作、无心、无理,但尽凡心,别作圣解,若作圣解,必入泥犁。若离妄缘,即如如佛。
修此法者则为修善之法,一切善法,即是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他人得离苦。无我利他才有功德,有功德才为正、为净,此即中道也。
只要发心真实,慢慢日久天长,必然业消身健,切忌有求之心!纯印老人视众生无始劫的心病难医难治,以大慈悲心来世间弘扬心地法门,以普治众生之心病,此纯印本怀也。

自身有病由心医,身病必以心药治。
心若净时体亦净,体净即是念佛时。

(四)打破烦恼  云散月明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22924.png老人日常闲谈,从不议论别人是非。
在梅河口铁北街住时,邻居婆媳不和,吃饭时,儿媳给公婆盛饭盛菜,一声不语,碗底总是有意撞击桌面,面现厌恶之色。
当公婆在老人面前讲儿媳种种不孝的事情时,老人总是沉默不语,不评论其是非,反而相劝说:“往后你们不要自找烦恼,总留心这些小事儿还有个头吗?今后不要留意这些小事,当没看见不就不惹气了!”
婆婆说:“大嫂,你说得倒轻快,每顿饭她都摔摔搭搭,就在眼底下,让人怎么忍受得了?又怎么能看不见呢?”
老人笑笑说:“正因为你注意,才发现她摔搭你,如果在你的心里,将儿子媳妇换一下,当她是你儿子给你们盛饭不就啥事都没有了……今后我们也得开明些,时代不一样了,别老用我们那时候对公婆的礼数要求现代的年轻人。”
说着,她伸出双腿指着小脚说:“这就是我们那一代的规矩,好好的脚,都得折断,不折断找不着婆家。”又指着邻居婆婆的脚说:“这是你们这一代的规矩,多自由自在呀,跑、跳随便!要用我们这一代的观念看你们,女人都该没有汉子才是……”说得婆婆哈哈大笑,眼泪都笑出来了。
有时,邻居家儿媳妇向老人诉冤,说公婆总好挑饭挑菜:“不是说饭硬,就说菜咸,一咳嗽就怨菜做咸了,没有见过这样的老人,太难伺候了……”
老人则对她说:“你婆婆公公在我面前,总夸你贤惠,从来没说过一个不字……老人的嘴就是好说,说过就拉倒了,老小孩儿小小孩儿嘛!他们的心还是惦念你们哪,那么大岁数了,攒钱干啥,还不是为你们!”还讲今比古,说出许多孝顺老人感动天地的故事,由于这样两面劝解,不到一年多婆媳终于和好了。
常言说“清官难断家务事”,但老人为各家解开烦恼的事迹却很多很多。
有的是夫妻不和;有的是婆媳不和;有的是公公与儿媳不和,还有母女不和的……只要与老人有缘,她都想办法,让遮蔽其心灵之云尽皆散去。
老人用善巧方便度人,又从不参与议论别人的是非,她心中无是无非,始终是清净的。
世间人都好随帮唱影评是非,岂不知论过处便是起心分别,我相未忘。细想他人过非,与我何涉?一个人若起心分别,必生嗔恚,烦恼的种子渗入八识田中,即转成自非,不可不知。一个真的修行人,在是非面前,要学纯印老人,既不离事相(不取于相),心又如如不动,这是修行人的真功夫。

佛光普照十法界,法雨滋润五性根。
意净不随流水转,心闲笑看白云飞。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23102.p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1-10 00:49 , Processed in 0.178896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