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531|回复: 1

[原创] 纯印(增补第三版)6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0-18 19: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攀缘心是六道轮回的根本
老人回答连长所问的信佛吗?“不信”。她清楚问话人所问的信佛是指用妄心、迷心、无因求果心、是心外所求之佛,即八路军反对的迷信。“不信!”就是我不相信自心以外的佛,这恰如解放初期取缔神汉,捣毁寺庙佛像相一致。其意是你们不信木雕泥塑的佛,我也不信,你们反对迷信,我也反对迷信。我讲的佛是自己心中的佛,我信的是自己的心,这没有迷信吧?时至今日,绝大多数信佛、学佛的人,尚不明此理,无不用攀缘心,心外求佛,不知真佛在哪里。到处烧香礼拜,求佛加持、求佛保佑,对贪嗔痴慢的心毫不触动,不改此心、不转此心、不放弃此心,怎么会有成就之日、解脱之时?正如古德讲的“愚人求佛不求心,智者求心不求佛。”佛性人人本具,只缘心迷不能自悟。“佛智亦如是,遍在众生心;妄想之所缠,不觉亦不知。”一个真正的学佛人、修行者,应从自心上好好体验,便可当下识取本来面目。
老人依义不依语,见地不凡,开佛知见,远非凡夫所及。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10169.png“佛就是心,心就是佛,人人都有心,人人都是佛。”此语系老人实际修持、亲身体验得出的结论,故说得格外显明透彻、理明义广。若明此理,能随缘作善,老实念佛,一门深入不换题目,不执著外法,依经论亦不取不舍,以念佛修净心为正因,以诵经、善行为助缘,如此修心才能使心广大无碍,清净无染,必能自证菩提。
老人之语,如八十华严经如来出现品中,佛曰:“无一众生而不具有如来智慧,但以妄想颠倒执著而不能证得。若离妄想,一切智、自然智、无碍智则得现前。”
从老人“心佛一如”语,可知佛法就是心法,是修自心之法,此法可博广、可精要,博广则大藏经亦诠摄不尽,精要则过来人,一言半句,即直契心源,总持无量妙义。
十方世界中,唯有一佛乘,
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
但以假名字,引导于众生。
佛法贵在实证实践,行解相应。正如犟牛居士讲的:“佛法广学求博,实为贪法,是学者非行者,是读书之人,非修行之人。知解愈多,离道愈远,因知见障碍了般若。”
经论乃佛方便引导众生解悟之缘,解后应起行,迷时师度(经论),悟时自度(起行)。行起则解应绝。古云:“佛说一切法,为除一切心,我无一切心,何须一切法。”千经万论,皆是令人离于身心,破除执著我相,明本心、见本性,体证实相本体。
纯印老人一生所言所行,直指众生依相、依人,不依法的心病。她一生不焚香、不烧纸、不供佛像、不依神祗,唯恐众生执相而不修心,舍本而求末。皆欲令众生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以言显义,顿悟一心。
老人一生心外无求,随缘不攀缘,她常讲:“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不要放在心上。”不放在心上,就是心不随境转,心不住相。心能清净就是无心,无心就是净心,净心即是佛心,“纯印”即表此义。纯为净,印为法,乃净心修行之法也!
老人一生极重修心,她经常说:“一个人一生,不供佛可以,不修心不行。贪心无止境,不想法对治怎么行。”
伪满时期,长子进祥与人合伙开一个小杂货铺。老人告诉他生意经:“紧打油,慢打酒,大秤出(足量),小秤入,童叟无欺,待人和气。你要能做到,保你生意兴隆。”
解放前,海龙有个杀驴马卖肉的金瘸子,家里供佛,还很虔诚地烧香,娘娘庙每次道场都少不了他,为求娘娘保佑,将头都磕破了。长孙逛庙回来向奶奶学说。奶奶说:“求佛不如求自心,没有善行,供佛、烧香、磕头、求保佑都没有用。求保佑,心必善,没有善行,佛保佑不了。”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11710.png一九三八年,老人的妯娌、犟牛的小婶三十多岁,曾生了四个男孩,不知为什么,愈娇惯愈出毛病,长到五、六岁时,得病就死。小婶又怀孕,心里非常恐惧,约二嫂纯印陪她去娘娘庙许愿,求神保佑。老人不去,说:“去也白费,佛在心中,心外没有佛,一个大泥像,它能保佑啥!拜佛求佛,要向自己的心性中求。佛(公婆)就在炕头坐着,你看不见,不养活、不恭敬、不去拜,外边哪有佛。你这个人真是心中无佛,眼睛也看不见佛。”
老人常说:“光口头佛不行,必须要有佛心。口说佛,心无佛,不去修,不去做,等于瞎胡闹,还是没有佛。”可见攀缘心不断,真如自性不显。
如何修呢?“随缘勿攀,随遇而安,常发菩提,佛号不断。”
若人欲识佛境界,常净其意如虚空。
远离妄想及诸见,令心所向皆无碍。
2、妙明真心是成佛的根本
纯印老人讲过:“心就是佛,佛就是心。”这里所说的心,就是妙明真心。此心称谓很多:真如法性、常住自性、清净觉海、寂灭性海、无住真心、圆觉妙心、清净真如、大光明藏、大圆镜智、妙明本体、本来面目——是我凡夫本具的性德。一切经论,显密性相,无不为显此觉体。
纯印来娑婆一百〇八年,行住坐卧、待人接物、吃饭睡觉,无不使众生了彻真空本体自家面目,拔生死根,断贪嗔痴,修戒定慧,藉圣号见弥陀,得一切种智。普愿法界一切众生,悉发无上道义。彻证不动本体,出迷津,了生死,离诸苦,得究竟乐。老人说的“人人都有心,人人都是佛。”此人人则泛指众生而言。心,如来智慧德相。经云:“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无差别是从体上讲的,如来离妄所以成圣,在觉位。众生执妄,沉沦五趣,在迷位。因众生堕在妄中,虽然本有法身、一切种智,奈众生妄执深重遮障本体,法身之神妙不能显现。尤为严重的是,自有佛性,难值难信,却骑牛找牛。
“无住生心”。识本心、见本性,须在自性上见,修行最大障碍,切莫着“机境”!佛是机境,法亦是机境。机是时机、机会、机遇。境是境缘、境界。求佛不如求自心。佛有三不能:众生定业,佛转不了;无善根者,佛度不了;信愿行不具备,佛接不了。法是缘生的,缘生性空,了不可得。所以若说佛、说心、说迷、说悟,认为有一法可得,即是有所著。学佛人所著之机境虽然不同,但其“著”却无分别是同样的,故在心行上毫无是处。如何彻底远离诸知见,令妙明真心得以显现呢?经云:“心量广大犹如虚空。”如果学佛人连此“虚空”一念都不执著,这样才能广大无碍,才真的能自证菩提。放下、放下、最后将放下的念头也放下,心量则大矣!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10742.png这里说的心量,即指般若的心体。此心体广大无边,是无心之心,是离量无量。它含摄了万法,万法又生在其中。此即本体存在于一切差别事相中,而一切差别事相上,正好荐取本体。所以说:“心外无境,境外无心,心即是境,境即是心。心即一切,一切即一心,心境无二,更无挂碍。”不动地菩萨已具“无心而心,无量而量”的遍周法界智慧心量。
纯印老人示现的修心行而见自性之法,不在庞杂多寡,而在实修实证。若口念弥陀而心不弃贪,不修心或只知空心静坐,纵然读诵了大藏经亦不会体悟到空寂妙体之殊胜。
修净土特别法门,念佛人多,成就者少。为什么呢?迷性而不悟。只知口念弥陀,心非弥陀,念的时候,弥陀面目全非,已非真实,其实在以妄心念弥陀。只有心口相应,念念心行,才与真如法身无别。悟此理即是正修,不如此修,虽多劫修仍是凡夫。
正如《坛经》讲的:前念迷性即是凡夫,后念悟得即是佛;前念执著于境即是烦恼起,后念离于所执之境即是菩提现。
我们持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本是离一切妄念之念,也就是无念之念。净心念佛,佛号不断(相继)是为了通过佛号,达制心一处。这即是佛号住于心,染心成净心,凡心为佛心。但真心妄心本是一心,此即全真皆妄,全妄皆真,一真一切真。有相事物,不妨碍无相真心,事不碍理,理不碍事,事事无碍,理事无碍,真心能够交彻融摄,它是诸佛的平等法身。我们众生本具此心,因被识心所迷,所以忘却此心,若能识得此心,成佛在即。
心可分为肉团心,腹腔内怦怦跳动之器官即是;缘虑心,思维妄想分别的意识心是;灵知心,妙明真心也,此心无体。无相无识,无生无灭,人人本具,在圣不增,在凡不减,尽虚空遍法界无处不在,无处不显。众生迷,迷此心;佛菩萨觉,觉此心。息缘虑心,此心即显,但不可执著,此即实相非相非非相,非心非非心,彻悟本来我,一真一切真。
古德曰:“学道之人不识真,只为从来认识神,无量劫来生死本,痴人唤作本来人。”识有生灭,心性无生灭,识乃心之用,心乃识之体,修行人认用为体岂不错了,识作用无边,千识万识、千变万化,但皆是心的作用。进一步应知识神即是真如,真如即是识神,纯即印,印即纯,丝毫不可偏离,不可分别。纯印老人与家人、与众生,同生活同食饮,从朝至夕,从少至老,总不外识神用事,和光同尘,高僧大德,诸佛菩萨示现在世间,亦如此。只因他们晓得此真心,便脱离生死成佛去。众生只认识神,不识、不知真心才流浪生死,真心妄心本来一心。假如不要识神(印法),则纯净纯善之心竟成死灰、枯木。经语“藏识即是大圆镜智”可悟。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26918.png佛在《金刚心总持论》中,告文殊师利菩萨:“有陀罗尼名金刚心,能令众生,一见一闻,便得道果……此心人人本有,个个不无,是诸众生自知自觉本等之心。”“若有人悟自心,把得定,做得主,不造诸恶,常修诸善,依佛行持,立佛行愿,佛说是人不久成佛。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求佛道者,不明自心,名未成佛。若人明自心,达自性,作佛修行,决定成佛。”“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自心流出,无穷无尽,不坏不离,故名金刚心。悟此心者,名悟佛心。”“若人明自心见自性,是人自己身中有经,六根门头,常放光明,照天照地,具足恒沙功德。”由此可见一切功德,皆从自己心地修成,不从外得……
老人一生极重修心,她说:“一个人不修心怎么行,心不修不成道,道不舍难证真,大道无言,理本真空。”其三子犟牛曾好奇地问她:“您老不认识字,伴读私塾,怎么能理解四书五经、唐宋诗词呢?”老人哈哈一笑说:“我心无文字经论——心空;我没有书——法空;老先生与你大舅讲经文、古诗时,我绣花,心无旁杂啥也不知道——无知。”老人的一番话,说得当时的犟牛直傻眼,如入五里雾中。
可见,超生了死之法,决不是从知、法、理而得,因“知”不是本性先天的良知,是后天的见闻觉知,是世法的聪明,非出世法的本觉本有的般若智慧。聪明是有为法,无智无得是无为法。有为法,难以超生。“法”,是经验,是道理,是方法,是讲经说法,不是“不得之法”。法愈多、愈杂,愈起分别心。烦恼愈重,所知障愈深,必被法缚,与清净妙明本体心相背,怎么能了生脱死呢!“理”,是善恶、是非、大小、上下、空有,诸多见解相对衡量之理,而不是自性的真空妙理,尤其世间的理,本无定义,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理字组成乃“王”、“里”,可见官大者即是理,任何理都靠不住。它是人们分别心、执著心形成的,乃后天之理,与自性不相应,因此靠理难以了脱生死。“无知”,是净心之体,是根本智,根本智涵无所不知的后得智。
由此可见,种种见解,千经万论,千法万法,是佛陀根治众生病而开的药方,众生若体健,何须服药。佛陀一字未说,此言不虚。佛经典是为凡夫俗子及二乘人而立的,此等众生是迷人,启蒙老师必须先以“相”诱善,犹如初入学门的一年级小学生,老师用图案、实物,配以文字教学相似,使其渐次而登大雅。上乘人悟真空不执我法之相,悟自性之本具之理,而不执经论,因千经万论是道的所生之物,此即“心生法生,心灭法灭。”自性空寂是母体,经论是子身,若认子而弃母即舍本求末。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13310.png一个真正的学佛人,欲当生成就,先从不生不灭的心性处入门修之,必须先明无“我”相,知无我而后修道,修道而悟道,悟道而行道,行道而了道,了道才能证道,证道方能成道。此即学佛、修行人“信、解、行、证”的四个层次。
若想修行,先应明理,守佛戒律,摄心为戒,净心生法,法师讲得再好不是自得,它是开启自己般若的助缘,自家宝藏自己挖掘出来才是真有;要悟道,悟实相非相,悟真空妙有之我,此“我”只能意会,不可言说。
要行道,以无心之心行道;要修道,要办道,要了道。这里所讲的有闻、思、修之义,但决非听经而修闻,闭门读经而思维,有心念佛,跑寺院而修行。经论读多了、杂了,心愈迷了。“一时知止一处岸,一时不止一处迷。”要分别一切法,不起分别想。诸根常常用,不起用根想。纯印老人讲“凡事不走心”就没有善恶爱憎之念,此即平等法。
佛讲舍识用根。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人无一时不用。但用时无心,而不起分别好坏、善恶、美丑、香臭等色声香味触法之贪念,用而无影迹,方还我本来面目。本来面目即常住妙明真心,此心无去无来称常住;不属迷悟称妙明;本无生无灭曰不动;无处不在无时不显乃周圆。含此四种德相则称妙真如性,世间人若在此性体中求福、求寿、求财、求禄、求生、求死(往生)是绝对不可得的。
欲见真佛伏知见,念念无念见本源。
在尘不染尘习性,看开放下归圣贤。
3、无攀缘  显真心
人之性体,包罗万象;一法不立,包罗万法;一法不有,而无所不有。
纯印老人称自己伴弟弟读私塾时,没阅读过书,心中无书的内容,无文章之定法——无法。但老人家却可明《四书》、《五经》诗词之义,可见无法涵玄机之奥。道在心得,不在法得。般若智无不是从自性中生出,决非外法可得。真如性依自体而启用,从一真如的立场、角度上,可观照得一切法皆真,因心真故。正如犟牛居士讲:“我与纯印老人生活了六十多年,在我的直觉中,她是个普普通通,说话颠三倒四(与世间人的见解相悖谬),大手大脚不会精打细算过日子,金银首饰送给别人,自己家人却挨饿,这样一位糊涂的农村老太太……度我入佛门明佛理后,才如梦方醒。她老人家的言语、行为、心地无不是菩萨道,菩萨行。”可见,众生对人、事、物的观察,取决于所观察者的知见及心量,凡夫看圣人也是凡夫。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3694.png佛门有一趣闻:大学士苏东坡,经常过江到镇江金山寺拜见佛印禅师,两人交往甚密,不分宾主之礼。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俩人谈经论道后,打坐至黄昏。东坡睁开双目,看看天上的浮云,目光收回,见自己对面蒲团上端坐的佛印禅师,正自安祥入于禅悦的法喜中。他心中陡然生起文人喜嘲弄他人的异想,便轻轻呼唤佛印禅师。待禅师睁开眼后,便问:“禅师,您看我坐在此地像什么?”“活像一尊庄严的古佛!”禅师心平气和地答道。苏东坡听了心中甭提有多高兴了,心中暗道:“你这个秃驴总算有上钩的一天了。”禅师见苏东坡得意忘形的样子,已知学士心中的鬼胎,反问道:“居士,你看老僧坐在这里像什么呢?”“你嘛!”东坡故意将话止住,然后装模作样地歪着脸看来看去,最后才吐出了心里话:“我看你像一堆牛粪!”说完了哈哈大笑,禅师也跟着大笑。
东坡高高兴兴回到家中,才女苏小妹见哥哥如此高兴便问原因。东坡就把他与佛印之间发生的事讲了一遍。苏小妹听了不禁哈哈大笑,指着他哥哥的鼻子讲道:“你连脸都输尽了,却还高兴呢,人家佛印禅师心中有佛,已经达到了佛的境界,所以看任何人都像佛一样庄严。而你的心中装的都是牛粪一样肮脏的东西,所以看什么都变成了牛粪。”圣凡差别,立竿见影……苏小妹的一番解释,如一瓢冷水将东坡浇醒。看来世间的聪明智慧,永远都无法同修行者觉悟的灵性相比。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4513.png犟牛居士看纯印老人不过是极普通的农村老太太,盖因其本人是凡夫故。世间人所说的法,无不指经典。其实读诵经典,在明了经旨,心行体会,经乃指月之指。迷人认指为月,岂不荒唐。诵经明理后则可悟入佛知见。若口诵心不悟,则经典反成机境。若落入机境,则失去了诵经的本意。若著在文字相上,甚至望文生义,则被“白纸黑字”欺瞒了。若不能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则被他人的舌头迷惑了。迷悟在人,损益由己,与经论无涉。
纯印老人能够觉悟自心,在万事万物中破除攀缘心,自悟自证本具的妙明真心,这是大乘菩萨自觉遵循的根本原理。纯印老人通达常住真心之妙理,心无攀缘。无论遇到任何事情,都能顺其自然,无喜无忧,无惊无怖。老人讲:“佛在心中,心外无佛,求佛不能心外求。”“拜佛求佛要向自己的心性中求,泥像无心,死心不会生活(佛)法……”“遇到什么事情都不要走心。”老人明自心,见自性,是诸佛菩萨之境界。
学佛与修心,迷则谓二,悟则为一。众生与佛本同一心性,因何众生迷而不觉?心有攀缘覆自性故,妙明真心不能现。佛之觉而不迷,心无攀缘,妙明真心现。可见,心有攀缘即众生,无见闻觉知,无攀缘就是佛。佛为对治众生诸多心病而说法,法法不离众生妄心、攀缘心,所以佛法就是心法,佛学就是心学,佛法就是医心之药。学佛就是用佛法医心病——修心。这就是学佛之正道。离开修心学佛,著外境界之相即外道。学佛不修心,是不觉悟,没入佛正道。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17971.png修心,就是要学习佛法,以佛之知见,破迷开悟,转识成智破攀缘。学佛不修心,就是镀金。
老人示现,不离自心,在对待人事物时,不用缘心用真心。随缘不攀缘,心不随境转。要破攀缘心,就要在自己的心地上用功夫,回光返照,对治自己的凡心,破除我执法执。万法唯心,一切由心造。心是决定一切的。心净则土净,心土不二。心有所染,土即秽。土之净秽,本源在心。学佛的根本点,就是自净其心。它是学佛的起脚点,亦是落脚点,就是自净其心。它必须贯穿学佛、修行的全程。否则,修到何时都不是真修,怎能出苦轮?学佛定要省悟,要在自己的心地用功夫,用佛法医心病,回光返照对治自己的凡心。
纯印老人在往生后的第五天夜里,度犟牛归入佛门时,留下四句非常重要的法偈: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远离名利,一心念佛。
这四句话言简意赅,统摄事理。不但阐明修心的方法,也道出了世人影响修持的通弊,指出了方便证果的法门。只要依照老人四句法偈修学,没有不成就的。这就叫佛力加持,甘露灌顶。修得如何,在自己而不在佛菩萨。老人家留下的四句偈,就是末法时期学佛人的纲领和指南,是证菩提的总方针,总原则。
不断攀缘心,枉持大经咒,
种瓜还得瓜,种豆还得豆。
念佛求感应,愈求愈难受。
学佛能修心,当生可成就。
有形有相本归空,无形无相乃本宗。
一旦心开解其义,一窍通来窍窍通。
4、无为与清净
佛门以无念为宗,无住为本,无相为用,空寂为体,清净为修行。学佛人必须于事无求,与人无争,心合于道,行顺其自然,无论为国家、为社会、为众生、为佛法投入多少精神、财、物、力,有多大的贡献、功德,必须以无功无德而卑谦。若思想贪求所得,则失净心之本矣!本者,本来清净无为,无为无不为,则不求而得。此即佛门常说的“求不得”。“舍得”,舍可区分有限量和无限量,无限量的舍,是完整的舍。以布施来说,若分别亲疏、远近、敌友、内外关系而行布施,虽然是一种舍,但它是有限量的非完整的;反之无分别的舍却财物、精神、肉体,只要能帮助他人得到幸福、快乐,当生即可了生脱死,此即为大舍。此所说的大,非财物,乃心也。物寡心大,大舍。物大(多)心小,小舍。所以舍要平等一如。平等就不起分别,它没有丝毫的自我意识,最为重要的是舍了就了了,真的从心里忘了,此时心是非常清净的。纯印老人往生后,衣物舍得干干净净,除了三件旧衣服外,一无所有。她一生从未向家人说过施舍的对象,此即菩萨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精神。“无为”,心无挂碍但事则无不为,事来则应,事过则净。如念佛,无念佛之想、无念佛之心,此为真念。空掉了念与不念,与清净自性相应(性者空也),才会与佛感应道交。真正修行,应离文字相、言说相、心缘相,不在白纸黑字上下功夫,应在自己心性上作文章。因黑字落在白纸上则文字相也。世人无不对经典著相,误将方便当究竟,悖谬之极也!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19694.png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28319.png众生根本智不显,只因被妄想蒙蔽,遂致昏聩,心意颠倒。学人欲求识佛,大似骑牛觅牛。若能返观返照,骑牛至家,决不向心外驰求。不求佛不求祖,直指心源则可度尽大地芸芸众生。学人几人明了,佛即是我,我即是佛。若以牛喻之,牛即是我,骑牛寻牛,即是以佛寻佛。纯印老人对其三子以“犟牛”呼之,又委其传佛心法,当有深义。若明理不去攀缘一切世法、一切佛法,便是初发心佛,总不必向外驰求。只要发菩提心,一心专念阿弥陀佛,久之“牛”习性化尽,调弛纯熟。犹如犟牛居士,任人诽谤造谣、侮辱、迫害,均等闲视之,反责自己罪业感召,以消业报恩心相待,他自谓“吾非犟牛,绵羊也。”此即悟入纯印义理,化性耳。学人能依老人示现之法而行,此生必能成就。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15953.png
达摩西来一字无,全凭心意下功夫。
若在纸上寻佛法,笔尖蘸干洞庭湖。
纯印老人讲:“千法万法,心是真法。千心万心,原本一心。”由此可见法即心,心即法。离心无法,离法无心。心生法生,心灭法灭。法是方法、是生活、是修持中的法则,即便穿衣、吃饭、睡觉等,亦都有一定的不能违背的法则。法,必须要契理契机,否则必与愿反。老人曾讲烧饭的法则,她说:“煮饭,无米、无水、无火难成炊,时间不到熄火过早,饭则夹生,世间人做每样事情,必须循规蹈矩,心急不得。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一口吃不下热馒头。”“铁,百炼方成钢。什么事儿,性急不得。急,肯定不得!”老人以生活喻修行,契理契机告知世人,修行是慢功夫,欲速则不达。契理:不离心性。契机:不可勉强,顺其自然。此即心合乎于理,行顺其自然。“无为”,空、真、纯,心本无为。“清净”,六根接触六尘,不起心不动念,“舍识用根”,以达清净、空灵之境地。
古人言:大道之功能,“穷造化之源,尽性情之妙,备事物之理。”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28053.png欲求真法,不必远求,回观返照当体即是。不求而得,无为而成。见其无影之形,窥其微尘之妙,得其空寂之理,守其至柔之用(老人以和面喻)。不要以空寂落顽空,不要以佛更得佛,以道更得道。求道无心,道方成。因无心是佛,若再进一步,本来无一物,佛又在何方?真空妙体,心又怎么会存一个佛呢?心中若有一个佛,心非空,则有所立,皆假名相。若借此假名相而求真,则远真空——纯净之本体愈远,不可胜算矣。因凡有所立,皆有知见。有知有见道皆假、法皆假、理皆假、佛皆假,所有言语、文字形象,可见物都是假。能知假才能明了如何修真,“去假修真证法身。”人成则佛成,佛成则入真空,先天之理界也!
如何修,单持一声“南无阿弥陀佛”或“阿弥陀佛”,以此圣号伏住妄念,不住思想、不住言语、不住知见、不住思维,心无众生名,亦无佛,还我父母未生前的本源。为何无众生,无佛名?此即度众生无度众生念,念佛无佛念,念而无念,无念而念,顺其自然。有声、无声,行住坐卧不离佛号地念下去,“净念相继”功夫成片矣。不住众生,不住佛,无求无得,本来无一物,清净本源,从此体悟,道不得而得也。
具体方法:择善友而交,择契理善书而读,择善言而听,择善行而为,择易学殊胜之法而修,为初学佛者切要的功夫。要守住身、口、意之关:勿吐无益身心之语,勿为无益身心之事,勿近无益身心之人,勿入无益身心之地,勿展无益身心之书,勿听无益身心之音,勿取无益身心之乐,勿染无益身心之嗜。
为人处事,骨宜刚、气宜柔、志宜大、胆宜小、心宜虚、言宜实、慧宜增、福宜惜、虑宜远,应谦谦为怀,免树大招风、名高谤来之危。
犟牛居士对修净土之人有一偈,较适用圆满:
口不论是非,行不介入社会,身不沾恶缘,心不离弥陀。闻而未闻无烦恼,见而不见少是非,事事变化心无住,一心只求真智慧。
难信之法吾虔信,世人学智吾学愚。
凡圣善恶唯心造,净心本来无实虚。
见怪不为怪,作怪在自心。
本心无邪念,焉能见邪人。
(三)无私则明德  无边即中道
一九六三年老人三子(犟牛)被提拔为干部。当时干部必须德才兼备、大公无私。五、六百人的单位,仅有四、五人为脱产干部,远非十羊九牧可比。
老人对三子开导说:“今后你可要记住:走得正,行得端,三条大道走中间。私心一点不能存,对国家、对别人有利的事,就是小事也要做……工作干好了,受了表扬也别欢喜,心一欢喜,行为必显傲慢。受了批评,也别烦恼,一烦恼则气馁。受了委屈,不在乎,别总放在心上,总有水清之时……”还说:“你脾气不好,应想办法克制,人的性情是磨练出来的。遇到不顺心的事只要一忍,天大的事也就过去了。如何才算忍呢?譬如你在街上走,对面来一个人,无缘无故打你几个嘴巴。这时你不但不发怒,还要笑一笑,向打你的人征求意见。老人还吟一句古语“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心无私则德明,有私则蒙昧……”老人对其子的开示言简意赅,说出了做人的准则与方法,因为世上绝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和恨!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3756.png年轻气盛的犟牛听后,鼻子都快气歪了,心想无故被人打了,还要向人家征求意见,世上哪有这样的人?他很难理解老人的话,不觉面露不悦,妈妈深知三子犟牛禀性,便给他讲“张良拾靴”、“韩信受胯下之辱”的故事,进一步开导说:“文人最大的通病,就是死要面子活受罪。忍辱可不是简单的事,古人有句话‘士可杀不可辱’,可见能忍辱的人非圣即贤。”
老人的这些话犟牛当时未能领悟,但已深深印在他的脑海之中。四十年过去了,当犟牛六十五岁入了佛门以后,方知老人的话意义深远!

发表于 2013-10-22 16:49 | 显示全部楼层
十方世界中,唯有一佛乘,

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

但以假名字,引导于众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1-10 01:19 , Processed in 0.160528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