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842|回复: 3

[佛学百科] 明觉(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9-7 21: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四种正知,是不痴正知,这是针对修行观禅的人而言。不痴正知就是在向前进等动作时,不迷惑。
这必须以下列的方法来理解:当一个慧眼受到蒙蔽的凡夫,前进或返回时,他是头脑胡涂的,认为:
“是自我在向前进;向前进的行为,是由自我产生的。”或“我在向前进;向前进的行为,是由我产生的。”等等。
然而,在佛陀的教法中,不迷惑的比丘如此想:“当一个人,想着‘我要向前进’时,那个心产生的风界,会造成身体的动作。由于心生风界的扩散作用,身体才会向前行走。”
如果在向前进时,你心里想:‘我在向前进’或‘向前进是由我产生的’,那不是在修行观禅,而只是肤浅的方法而已。
然而,比丘应当了知什么呢?首先,他必须观照自己的心,尤其是观照,想要使身体动作的意门心路过程。
当比丘心里想‘我要向前进’时,就会有许多意门心路过程生起,它们会产生许多的心生色聚。
那些色聚中的风界特别强盛,它们能产生身体的动作,即身表。比丘必须照见那些色聚,并且分析它们。
每一粒色聚中至少有九种色法,即地界、水界、火界、风界、颜色、香、味、食素及身表,它们是带动的色法。
由于其中风界的扩散作用,身体才会向前进。除了带动的色法之外,还必须观照被带动的色法,即构成所生身的四类色法。
也必须观照产生带动色法的意门心路过程。带动与被带动的色法是色蕴,意门心路过程包含四种名蕴,总共是五蕴。
修行观禅的人,必须在向前进与返回时照见这五蕴,如此才可说是依照佛陀的教导,在向前进与返回时,都以正知而行。
注释将身体行走时的每一步分为六个阶段:举起脚、伸出脚、脚向前移、脚向下落、脚踏在地面、脚向地面压下,以便接着跨出第二步。
在举起脚时,地界与水界弱而无力,而火界与风界强而有力。在伸出脚与脚向前移时,也是同样的情况。
但是,在脚向下落、脚踏在地面及脚向地面压下时,地界与水界强而有力,而火界与风界弱而无力。
由于火界之后伴随着风界,是举起脚的条件,所以在举起脚的动作中,火界与风界偏强,这是由于它们能力的缘故。
火界特别有助于举起脚,所以在此动作中,风界不及火界。此时,地界与水界弱而无力,因为它们无法向上举。
由于风界之后伴随着火界,是伸出脚与移动脚的条件,所以在这两项动作中,风界与火界偏强,这是由于它们能力的缘故。
风界的本质是活动,而且由于在伸脚与移脚的动作中,风界的作用特别强盛,所以火界不及风界。
此时,地界与水界弱而无力,因为它们无法伸展与移动。由于水界之后伴随着地界,是将脚落下的条件;
所以在这个动作中,水界与地界偏强,这是由于它们能力的缘故。水界的本质最沉重,所以在此动作中,地界不及水界。
此时,火界与风界弱而无力,因为它们无法使已上举之物向下落。
由于地界之后伴随着水界,是保持脚踏在地面上的条件,所以在这项动作中,地界与水界偏强,这是由于它们能力的缘故。
保持脚踏在地面上,就像固定东西一样,由于地界在这方面的功能特别强盛,所以水界不及地界。将脚向地面压下的动作中,水界的作用也是不及地界。
如此,举起脚时的色法,及造成那色法的名法,不会存在于伸脚时,因为它们存在的时间非常短暂。
存在于一个步骤中的名色法,不会持续到下一个步骤,它们就在生起的步骤中坏灭,犹如丢进热锅里的芝麻立即破裂一样。
由于快速的生灭变化,名色法当然无法从一个地方移到另一个地方。像这样,谁在向前走?向前走是谁的?
从究竟的意义来看,发生的只是名色法的生灭而已。就像烤芝麻的时候,芝麻的破裂与破裂的声音,几乎同时发生。
同样地,行法的坏灭,几乎与它的生起同时发生。一个心念生起,另一心念坏灭,名色次第生灭,进行犹如水流。
当心生色法生起之时,在同样那个心识刹那当中,也有名法生起。但是名法进行自己的过程,而不会与同时生起的色法接近、再接触或相关联。
所以说:一个名法与色法同时生起,另一个名法与该色法同时坏灭。名法生灭的速度,是色法的十七倍。
与名法同时生起的色法,会持续存在十七个心识刹那。而且,它会与第十七个心识刹那生起的名法,同时坏灭。
可能有人会认为,名法与色法的寿命相同。然而,这与注释所说的‘色法变化慢,坏灭迟’互相违背,而且也违背经上的这段话:
“诸比丘,我不见有任何事物像心那样快速变化。”识蕴的快速变化,乃是透过与其它三种名蕴及目标的单纯结合而发生。
由于心与心所的本质是认识目标或拥有目标,它们生起之后根据其强度而认识目标。所以认识过程一完成,心与心所就立刻坏灭。
然而,色法不会执取目标,不能认识目标,而是被认识的目标。认识的过程经历十六个心识刹那,
加上一个过去有分的刹那,总共是十七个心识刹那。色法的缓慢变化,乃是由于地、水、火、风这四界的迟钝性所造成的。
唯有已经依循诸佛古道而体证真理的如来,才具有如实了知各种现象的智慧。借着那样的智慧,佛陀陈述前生缘是色法,后生缘是名法。
基于这点,认为名法与色法寿命相同,是不妥当的。因此,注释者阿难陀长老说:“应当以这里所叙述的方式来了解其意义。”
以此方式说明,是因为比较容易了解心与身体动作,或言语动作同时坏灭的情况。
应当如此理解其意义:另一个心,与在它之前第十七个心识刹那时生起的色法同时坏灭。
名法的寿命是一个心识刹那,而色法的寿命是十七个心识刹那,因此同时生起的名色法不能同时坏灭,所以说:一个心念生起,另一个心念坏灭。
心流就像河流一般,因为每一秒中,都有数万亿个心逐一地生灭过去。除非你进入灭尽定或投生到无想天,否则心流从来不曾中断。
现在,你在累积修行的善业(波罗蜜),如果能在行走时观照名色法,那么在每一秒或每一分中,都有上万亿个善业生灭,就像水流一样。
如果修行一小时的话,所累积的善业更是不计其数。譬如雨滴虽小,但是积聚许多雨滴之后,就能形成长江大河。
同样地,如果你勤于累积修行的善业,它们也将在你的心路过程中,形成江河般的一股强大力量,这些就是你的波罗蜜。
它们将在你的生死轮回中,结成许多善报,乃至资助你证悟涅盘及道果。因此,在每一种威仪的前进与返回时,你都应当慢慢地行动,并且以恭敬心专注于观照名色法。
有一种颈与喙都很长的黑色鸟,专门捉水中的鱼来吃。每当捉到鱼时,牠没有时间去咀嚼,而只会一口将鱼快速地吞下去。
如果你吃饭的速度很快,没有充分咀嚼就吞下去,那么你就像那种鸟一样。在向前进与返回等一切动作当中,
你都不应像那种鸟那样快速地从事,而应当慢慢地行动,同时观照究竟名色法。若能如此观照,我们就可以说你具备不痴正知。
然而,讲道理很简单,实际修行起来可不容易。首先你必须培育定力,例如达到安般念第四禅。
然后在向前进之前,你先站在经行道的一处,闭上眼睛修行安般念达到第四禅。出定之后,就对自己的身体修行四界分别观。
见到色聚之后就分析色聚,直到照见究竟色法。然后注意心脏里面,同时慢慢地开始走,观察想要使身体向前进的意门心路过程。
之后,再观察由那些意门心路过程产生的心生色聚,你会见到其中的风界特别强盛。风界会造成身表,这里的身表是指身体向前进的动作。
观察这些带动的心生色法之后,也应当观察四类被带动的色法(所生身)。慢慢向前进的同时,观察带动与被带动这两种色法。
如此,禅修者在一切动作中都应当慢慢地进行,犹如行驶在不平路上的水车,而不应像快速将鱼吞下去的鸟。
观照色法之后,你应当观照名法。如何观照呢?首先观察在心脏里生起有分心,然后观察想要使身体向前进的意门心路过程。
意门心路过程包含四种名蕴,上述的带动与被带动的色法是色蕴,所以总共是五蕴。
如此,在向前进与返回的时候,有时你应当观照色法,有时应当观照名法。若能这样仔细地观照,你就能渐渐精通不痴正知。
二、向前看与向旁看时的正知——经文中说:“向前看或向旁看的时候,他以正知而行。”
在此也必须保持四种正知,即有益正知、适宜正知、行处正知与不痴正知。向前看,是指看向自己前面的方向;向旁看,是指看向其它方向。
在这里,没有提到其它种看的方式,如向下看、向上看与向后看,因为沙门不适合那样看。这里只提到向前看与向旁看,因为这两种方式适合沙门。
另一种解释法是:借着提到这两种,其它种看的方式也都包括在内。当比丘扫地或用黏土与牛粪涂地时,就会向下看;
当比丘去除蜘蛛网或做其它类似的工作时,就会向上看;为了躲避从后面而来的危险时,就会向后看。
因此,注释者写出‘另一种解释法’这一段文字,指出含藏在字里行间、没有直接表达出来的意义。
一、有益正知:先明了向前看的利益然后才行动,而不是受到‘我要向前看’的念头驱使,就立刻向前看。
这必须引述难陀尊者的例子作为‘身证’。当难陀尊者修习梵行时,曾经因为未婚妻国美王妃的缘故,而对梵行生起厌烦等不善心。
了解那样的心态之后,他感到很惭愧,激励自己说:“我要善加收摄自己。”于是,当他必须向东方看的时候,
他会全心全意地如此看:“当我看向东方时,愿我不被贪欲的、忧恼的、低劣的、不善的心所左右。”
如此,他变得很精进,并且非常谨慎地守护感官根门。透过履行沙门的所有任务,他在自制方面达到很高的成就。
因此,佛陀将他列为守护根门第一的大弟子。佛陀说:“诸比丘,难陀是我的众弟子中守护根门第一的弟子。”
大家应该以难陀尊者作为学习的榜样。为什么呢?在《善梵经》中佛陀说:“如果不修行七觉支及守护根门,就无法证悟涅盘、解脱生死轮回。”
因此,如果想要证悟涅盘、解脱生死轮回,你就必须谨慎地守护自己的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
举例而言,怎样守护自己的舌根呢?那就是要饮食知足。如果不知足,你的舌头就会常常不安份地活动起来,想吃这个,想吃那个,这是不好的。
不知足就无法守护好根门,也就无法解脱生死轮回。因此大家应当知足,并且学习难陀尊者谨慎守护根门的榜样。
二、适宜正知:应当以前面在礼敬佛塔等章节中所解释的方式,来理解适宜正知。
三、行处正知:就是坚持专注于禅修业处。在向前看与向旁看时,都应当将禅修业处放在心中最重要的地位。
如果你的根本业处是安般念,那么在向前看与向旁看时,你都应当一心专注于呼吸。
如果你的根本业处是四界分别观,那么在向前看与向旁看时,你都应当一心专注于四界的特相。如此,一心专注于自己的根本业处就是行处正知。
四、不痴正知:它是指观禅而言。在自己的名色相续流当中,事实上并没有自我或灵魂,在向前看或向旁看;
向前看或向旁看,纯粹只是各种现象的展现而已。因此,不痴正知就是如实地了知事物的真相。
当‘我要向前看’这样的心生起时,它会产生心生的风界,而造成身体的动作。由于心生风界的扩散,下眼皮会向下开,上眼皮会向上开。
当然,没有任何人用机器来将眼睛打开。在这里,你必须照见究竟名色法。首先应当有系统地修行四界分别观,见到色聚之后就分析色聚里的究竟色法。
然后观照‘我要向前看’的心,产生带动的色法,那些色法中的风界特别强盛,而且能产生身体的动作。
接着,你应当观照你的眼睛及眼睛的周围,那里有业生、心生、时节生与食生这四类色法,它们是被带动的色法。
由于上述带动色法之作用,就造成被带动色法的移动,于是下眼皮会向下开,上眼皮会向上开,你必须照见这些现象。
然后,应当观照产生带动色法的意门心路过程。这些意门心路过程包含四种名蕴,加上前述的带动与被带动色法,总共是五蕴。
在向前看与向旁看时,你必须如此照见五蕴。眼睛向前或向旁看了之后,所看见的颜色,会同时撞击眼门与意门(有分心),
包含眼识在内的眼门心路过程就会生起,执行看的作用。这样的清楚理解,称为不痴正知。
再者,应当透过对根的正确认识、因缘及短暂的情况,来了解不痴正知。首先,对根的正确认识是如此:
当颜色撞击有分心(意门)时,会有两个波动的有分心生灭,然后有分心就停止生起。
接着,依次第而生起的是转向心、眼识、领受心、推度心、确定心,以及七个速行心,这便是眼门心路过程。
有分心是维持一生当中,心识持续生起的主要因素。由于有分心的生起,所以一期生命中的心识没有间断。
当有任何一种心路过程生起时,有分心就暂时停止生起;当没有心路过程生起时,有分心就再度相续地生灭。
心路过程的生起是有时间性的,例如在你熟睡无梦时,就没有任何心路过程生起,只有许多有分心相续不断地生灭。
如果那些有分心不生起,那么你就会死亡,因为心流停止时,死亡就会发生。
两个波动的有分心相继地生灭,称为有分心的转变。接下来转向心生起,执行转向或注意眼门的目标之作用。
转向心灭去后,眼识会生起,执行看的作用。眼识灭去后,领受心会生起,执行领受的作用。
领受心灭去后,推度心会生起,执行推度的作用。推度心灭去后,确定心会生起,执行确定的作用。
确定心灭去后,七个速行心会逐一地生起与坏灭。在有分心及顺序生起的其它心中,乃至到第七个速行心,
都还没有因为向前看或向旁看,而生起强烈的贪、嗔、痴。然而,就像战场上的士兵们一样:在激烈的战争中,
没有余地让人去辨认从事战斗的个别士兵;但是在战争之后,则因为那些士兵的尸体堆积起来,而变得明显可见。
同样地,当这些心一个接着一个地坏灭之后,就会有贪、嗔、痴,在向前看或向旁看的时候生起,并且伴随着分别‘这是女人’或‘这是男人’的念头。
因此对于不痴正知,首先应当对根有如此的正确认识。已经修行到名业处的人,就能对根有正确的认识。
根据佛陀的教导,在眼门心路过程之后,有分心会生起许多次。在那些有分心之后,意门心路过程会取同样的颜色而生起。
这些眼门心路过程的目标,在意门心路过程之后,又会有许多有分心生起,然后,又有意门心路过程生起。
如此,在一个眼门心路过程后面,会有许多个意门心路过程接续地生起。在第五个意门心路过程生起之时,
才会产生‘这是女人’、‘这是男人’这样的分别。有了如此的分别之后,才会生起强烈的贪、嗔、痴。
在眼门心路过程中,只有非常轻微的贪、嗔、痴。然而,意门心路过程中强烈的贪、嗔、痴,必须以眼门心路过程作为基础才能生起。
如果没有眼门心路过程,意门心路过程就不能取颜色作为目标。不能清楚看见颜色的人,就不会对那颜色生起强烈的贪、嗔、痴。
因此注释说:在前五门心路过程里,没有强烈的贪、嗔、痴生起,只在意门心路过程中,才会有强烈的贪、嗔、痴生起。
然而,前五门心路过程的速行心,是接着生起的意门心路过程速行心中,贪、嗔、痴生起的根源。
或者从有分心开始,都可以作为意门速行心中贪、嗔、痴生起的根源。如此,对根的正确认识,已经借着意门速行心根源方面说明了。
缘生的情况,可以借着五门心路过程中速行心的新生来说明。当一个目标出现在眼门的时候,
从有分心开始,经历了转向心、眼识、领受心、推度心、确定心,这些心生起之后立刻坏灭,然后速行心才生起。
那速行心就像客人一样,而眼门,就像上述转向心、眼识等这些心的家一样,它们在速行心来到之前,就先在眼门中生起。
就好像一个客人,来到一个陌生的家庭乞讨东西。在主人沉默不语的情况下,客人开口下命令是不恰当的。
同样地,在眼门这个家庭里,当转向心等本身没有强烈的贪、嗔、痴时,作客的速行心,有强烈的贪、嗔、痴是不恰当的。
应当如此就因缘的情况,来了解不痴正知。短暂的情况,则可以借着五门心路过程中速行心的短暂来说明。
在眼门里,接近确定心的那些心与其相应心所,生起之后就在当处坏灭了,它们不会彼此相见,因此这些心是短暂的。
就像在一户家庭里,其它人都死光了,只剩下一个垂死的人。在那时候,那个垂死的人,不适合去享受唱歌、跳舞等娱乐。
同样地,在眼门里,当转向心等及其相应心所,都死在它们生起的地方之后,剩下来不久将死的速行心,不适合以贪、嗔等任何方式去取乐。
应当如此以短暂的情况,来了解不痴正知。此外,还应当借着思惟蕴、处、界、缘,来了解不痴正知。
在这里,眼根与可见物属于色蕴;视觉属于识蕴;与视觉相应的感受,属于受蕴;摄取印象属于想蕴;
触、思、一境性、命根、作意这些心所,属于行蕴。向前看与向旁看,只是这五蕴的结合。如此,哪里有谁在向前看与向旁看呢?
你必须观照眼识生起时,那个心识刹那中的五蕴。然而,如果没有转向心先产生,眼识就不能生起。
再者,一旦眼识生起,领受心、推度心、确定心,就必定会接着生起。如果那颜色是一个强的目标,那么在确定心之后,会有七个速行心相继地生起。
如果那颜色是一个极强的目标,那么在七个速行心之后,还会有两个彼所缘心,次第地生起。
你必须以观照眼识心识刹那中五蕴同样的方法,来观照转向心、领受心、推度心、确定心、每一个速行心、每一个彼所缘心,这些心识刹那中的五蕴。
对于眼门心路过程之后的每一个意门心路过程,你也应以同样的方式,观照其中每一个心识刹那的五蕴。
我们就是根据这里的指导,而教授禅修者观照每一个心识刹那中的五蕴。若能如此观照,我们就可以说在向前看与向旁看时,你都以正知而行。
从究竟的意义(胜义谛)上来说,没有人在向前看或向旁看,只有五蕴相续地生灭而已。
眼根是眼处;可见物是色处;视觉是识处;感受等相应心所,是法处。向前看与向旁看,只是这四处的结合而已。
如此,哪里有谁在向前看与向旁看呢?同理,眼根是眼界;可见物是色界;视觉是眼识界;感受等相应心所是法界。
向前看与向旁看,只是这四种界的结合而已。如此,哪里有谁在向前看与向旁看呢?
眼根(眼净色)是依止缘;可见物是所缘缘;转向是无间缘、等无间缘、亲依止缘、无有缘、离去缘;光线是亲依止缘;感受等相应心所是俱生缘。
向前看与向旁看,只是这些缘的结合而已。如此,哪里有谁在向前看与向旁看呢?
没有人在向前看与向旁看,只有五蕴、四处、四界及诸缘等,在向前看与向旁看而已。
应当如此思惟,来了解不痴正知。巴利注释在这里,只讲到观照眼识心识刹那的蕴、处、界、缘而已。
然而,你也必须观照,其它每一种心识刹那中的五蕴、四处、四界及诸缘。你可能会认为,那么做很困难的;
事实上,当你有系统地实修观禅时,并不是那么困难的。所谓‘有系统地’,意思是先培育够强的定力,
尤其是能达到禅那,然后彻底地观照究竟名色法。具备这两项条件之后,再来修行这种正知,你就能轻易地了知佛陀的教导。
三、屈伸肢体时的正知——经文中说:“屈伸肢体的时候,他以正知而行。”在这里也有四种正知。
一、有益正知:针对任何屈伸的动作,先考虑是否有利益,然后采取有利益的动作,而不是只随着念头生起,就做出屈伸的动作,这称为有益正知。
关于这点,一个以弯曲或伸直的手或脚长久站立的人,会持续地感到疼痛,而使心无法专注。他的禅修完全退步,而无法获得禅那等卓越的成就。
相反地,屈或伸手脚一段适当时间的人,不会感到疼痛,他能够开展自己的禅修,而获得卓越的成就。应当以如此的正知,来了解是否有益。
在修行的时候,如果感到身体任何部位疼痛,你不应去注意那疼痛或默念:“痛,痛,痛…”,因为那样做会阻碍你的定力,而使你无法持续专注。
举例而言,如果你正在修行安般念,你应当只专注于呼吸。当身体的任何部位产生疼痛时,应当尽可能地不去理会它。
如果你的心,有时注意疼痛,有时注意呼吸,如此交替地变换目标时,定力就会衰退,所以不应去注意疼痛。
当疼痛强到难以忍耐时,可以改变坐姿,然后继续专注于呼吸。如此,在适当的时候弯曲或伸展肢体,有利于禅修的进步。
二、适宜正知:即使对于有利益的事情,也必须考虑适合或不适合做。这可以借着下列这个故事来说明:
据说在大舍利塔的平台上,当年轻的比丘们在诵经的时候,年轻的比丘尼们就站在后面听他们诵经。
那时,有一个比丘在伸手时碰触到一个比丘尼。就因为这样,他内心充满对感官快乐的渴望,所以他还俗了。
另一个比丘将脚伸进火堆里,而被火烧坏了脚。另一个比丘将脚伸到蚁丘上,因而被毒蛇所咬。
另一个比丘将手伸出,放在衣帐的竿子上,被盘在竿子上的蛇,咬了他的手。
因此,应当在适宜的地方伸展肢体,而不应当在不适宜的地方伸展。于是,应如此了解适宜正知。
三、行处正知:可藉一位大长老的故事,来说明行处正知:据说,当这位大长老坐在日间住处,要对他的弟子们说话时,
他先快速地弯起手臂,接着将手臂放回原位,然后,再一次慢慢地弯起手臂。
他的弟子们问说:“尊者,为什么您快速地弯起手臂,接着将手臂放回去,然后再度慢慢地弯起手臂呢?”
长老回答说:“诸位贤友,自从开始修行业处以来,到目前为止我还不曾以不专注于禅修业处的心,弯起手臂。因此我将手臂放回原位,然后再度将它弯起来。”
他的弟子们说:“善哉,尊者!比丘正应该如此做。”在这里,应当了解不舍离禅修业处,就是行处正知。
如果你正在修行安般念,在屈伸肢体的时候,你应当一心专注于呼吸,而不应在不专注于呼吸的情况下,屈伸肢体。
如果你正在修行四界分别观,在每一屈、每一伸肢体时,都应当观察四界的特相,而不应在不专注于四界特相的情况下屈伸肢体。在其它动作中也是如此。
四、不痴正知:在自己的名色相续流里,并没有一个‘我’在弯曲或伸直肢体。只是由于心生风界的扩散,才产生屈和伸的动作。如此了知就是不痴正知。
当你要屈伸手臂时,应当对那只手臂修行四界分别观,你将见到色聚。接着应当对全身修行四界分别观,你也将见到色聚。
你应当分析那些色聚,去照见究竟色法。然后照见有分心,同时,慢慢地屈或伸手臂,你就可以观察到,想要屈伸手臂的心。
那个心,能够产生许多散布到手臂去的色聚。你必须分析那些色聚,它们是带动的色法,其中特别强盛的风界会产生身表,
这里的身表,是指屈伸手臂的动作。然后,必须照见手臂的四类色法,即业生色、心生色、时节生色与食生色,它们是被带动的色法。
照见带动与被带动的色法之后,你必须观察,想要屈伸手臂的意门心路过程,它包含四种名蕴,因此总共是五蕴。
如果在每一个动作中,你都能够清楚地观照五蕴,就可以说,你是以不痴正知而行。
发表于 2013-9-9 20:0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10 07:57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释迦牟尼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10 07:57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南无释迦牟尼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9 23:18 , Processed in 0.139316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