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782|回复: 1

[大德开示] 南怀瑾老师讲“信为道源功德母”:学佛须起正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7-18 13: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小圆 于 2013-7-18 14:04 编辑

其实你们要学佛成道简单之至,我传你个秘诀,保证有用,要学吗?传给你们真可惜了,就是学“笨”!最老实的,说信就信了,大丈夫嘛!这就成功了。所以《华严经》告诉我们“信为道源功德母”,诸佛菩萨一切法门只有一个字,唯“信”能入,你一信就进去了。所以一切宗教都强调这一点,信就得救,错不了。有的同学一边学着修,还跑来问我这法门对他灵不灵?一开口问这句话,就该打三百板,他已经没信心了,何必问呢?何必修呢?都是妄作聪明。

其实不只是学佛,世界上一切事情也是如此,你看成功的企业家,他就是信,一头栽下去就做下去了。可是我们这些聪明人做不到,所以不会成功。

*****

正信与迷信有时不容易分别,迷信有广义和狭义的,对一切理不透彻的事都相信,是广义的迷信;不论是宗教的,或者入世的学问,你还不透彻理解,就相信了,就是迷信。狭义的迷信是对某一种神,某一种主宰,盲目的崇拜。

所谓正信,是把一切理弄透彻了,真正的觉悟了。修行是求正信的智慧,这样的大智慧像是一把宝剑,能断一切烦恼,能破一切迷惑。

*****

诸佛所传的法就是经,经是传法的记录。深经不是一般的经,像《维摩诘经》就是深经,我们看文字,觉得懂了,实际上能否真懂还是问题。诸佛所传的深经,世间众生是难以相信,难以接受的。这话我们可能听了不服气,会说,我可是所有佛经都相信的。

你有真正的相信吗?如果自己没有能修证到经典所讲的境界,还只能算是迷信,不是正信。因为没有证得,所以叫“微妙难见”。能证得了就能达到“清净无染”的境界,那不是可以用分别心来思惟研究而得到的。用分别心来思惟研究,只是个方便,不是真正佛法,所以我们不要把佛法当作学问来研究。

*****

“深信坚固,犹若金刚”,我们自以为深信佛法,其实靠不住,而迷信的居多,算不上是正信。譬如说空,要真证到了空,有了实证,才是正信。这样还不够,还要深信,例如禅宗祖师说要大悟三十六回,小悟无数次的境地。

但即使深信到了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仍不坚固,修行人仍会退转,因为见地偏差,功德不圆满,都会造成退转。要到了八地菩萨以上,才不退转,才称得上深信坚固,犹若金刚。

《维摩诘的花雨满天》
---------------------------

《华严经》提到“信为道源功德母”,基督说信者得救。其实,信很难。诸位真的信佛吗?如果我说你不是真信、正信,那你一定很生气。对不起,没有证得菩提以前,都不能算真信、正信,都是迷信,都是妄情地相信。必须“永断疑悔”,才是真信、正信。

疑悔的悔有二层意思,一是后悔的悔;另一层意思是对于自己的思想或行为,不知对或不对,自己不敢确定,有一点怀疑,这就是悔,所以把疑与悔放在一起。

《圆觉经略说》
--------------------------------

《华严经》第一个提“信”,“信为道源功德母”。不过,信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菩萨五十五位,第一个讲信,皆由于实信非常之难。当然这个信是超一层的,不是迷信的信,要确实的信。老实说,我们做不到,当然做不到也就是功夫不能到,也就是行愿不能到。

我们之所以做不到,是因为有两个心理毛病,一个是痴,愚痴,没有真正的智慧;一个是我慢,人们不大肯相信他人,还是相信自己,不但对佛菩萨如此,对师长也如此。

《如何修证佛法》

--------------------------------
佛学的道理,在中国分为教理、行果。第一先要研究“教”,经、律、论,都是佛的遗教。为什么要研究经典?即要懂理。理懂了,要起行,修行做工夫,做工夫以后才能证果。小乘境界是声闻、缘觉之果;大乘境界是菩萨、佛之果。

研究教理由信入,相信诸佛菩萨所说的都是至理。因为我们无法了解其真假,绝对只有一个“信”字,唯信可入,初由迷信,然后可得到正信。什么是正信?比如我说:“在前面这杯茶太烫了!”大家一定相信,这是迷信!你没喝,怎晓得烫?也许是我骗你的,所以这是迷信。必须你亲自喝这杯茶,被烫伤嘴后,才是正信!

天下事正信或迷信实在很难讲。有些人自认高明,说自己“一点也不迷信!”其实,他就迷信自己的高明,迷信于那个不迷信的!这更严重。过几年才发现自己不对,这不是上自己的当?所以,迷信与正信是非常难讲的,谁敢说自己不迷信?除非同佛一样,通一切法,彻知万法之源,那可说是正信。世界上只有成道的佛菩萨,及一切圣贤,可以称做不迷信。等而下之,搞学问懂一点书,说自己不迷信?唉!这些学问如沧海一粟,不要自满了!

所以初步只有信,信了要理解,融会贯通谓之“理解”。若是只懂得讲理,还不是理解。然后要修行证入,做到信、解、行、证,故说“信解证入之所趣”,趣,就是趣向。

*****

佛法叫我们求正信。真正的信要证得、求证到,在没有证到以前,皆非正信。信要正信,真正正信进去。《华严经》佛有一句话:“信为道源功德母”,信心最重要。等于做一个人或做一番事业,对自己、对事业没有信心就垮了!如果一个人活着对自己没有信心,立刻可以死,现代心理学许多事实可以证明。

所以探视一个有病的朋友,尤其危急的病,要增强他的信心。像我有许多例子,我说你一定会好的,活下去,大概他对我有点迷信,听我讲话更有作用,我说我早看到你活得很长;你寿命起码还有二十年,有信心,活下去,结果真的好起来。

如果看到他一把鼻涕、一把眼泪,怎么得这个病……那你不是咒他早死吗?这就把他信心击垮了!生命的力量依傍信心非常大,千万注意!普通人要信心,学佛的更要信心。学佛第一要信心,信心非常重要,信心成为正信,没有不成的。


*****

《华严经》有一句话:“信为道源功德母”,所以菩萨有十信。什么是信?你说我很信佛。那不是佛法的信,要正信。大家心里有数,尽管研究佛法,尽管跟某人学佛,老实讲,都不信,这也不要难过,这是真的,不信是应该,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是众生嘛!众生天生带来贪嗔痴慢疑,多疑一定不信,不多疑就不叫众生。所以我们深切反省,尽管研究佛法,并没有真信,真信了立刻就成功了,这句话不只包括在座的,大致在家出家,据我所知,天地良心,并不真信,此谓和尚不吃荤,肚里有数(素)。

有人说真信,叫他去修,他又说时间没有到,他怕万一修不成上当。有些人说理上信,做起来不得效果,信心没有建立,被所知障障碍,自己反省不出来,真能够反省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那是天下明白之人。《华严经》的信讲了多少卷!可见信心之难。

再说普通的信都是迷信,不是正信。如果你说绝对相信,每一句话都信,你是迷信,为什么?这些话是《宗镜录》的,不是你的。什么是正信?这句话我证到了那个境界。说空,你信不信?信。空了没有?没有空。那你是迷信。你自己证到了空的境界,啊!原来是这样!这个时候是真信。《华严经》要你起的是正信,一信便入道。

《宗镜录略讲》
--------------------------------

没有正信就是迷信;没有智慧的相信是迷信,一切的真理不透,佛的理不透,愚痴的相信,统统是迷信。例如你们打坐,一点念头没有,都在那里昏沉,这种愚智的果报,他生来世堕入畜牲道。愚痴的行善,他生来世的果报是阿修罗。所以学佛是“大智度”,一切要靠般若,没有智慧的学佛,迷信的果报非常可怕。

这个世界众生愚智无智,没有正信,信根不够。你们念佛,天地良心,自己真信吗?一边念一边在心中打问号,不晓得这样念对不对?真的有阿弥陀佛吗?真的能往生吗?搞了半天都白搞,对不对?六道轮回,三世因果,哪个真信?贪嗔痴慢疑,这个疑是与生俱来的,何以会怀疑?信根不坚固,“阙于信根”。你们研究心理学的,我告诉你们,这些都是众生心理状态的毛病。

《药师经的济世观》
-------------------------

“信心清净,即生实相”,这八个字是这一品重点的中心,千万记住。也就是我们后世众生,要想成佛的必经之路,必要的法门。达不到这个程度,与成佛的距离还很大,只能说你刚开始在学,一点影子都没有。达到了这八个字的程度,也可以说你进入了般若之门,建立学佛的基础了。

信心清净有两种意义,一种是专讲个人的信仰,因为真正的信仰并不是迷信。为什么不是迷信呢?因为是深解义趣,把道理彻底了解了来学佛,才是一个真正学佛的人。假定说佛学的理不透,盲目的去信仰,盲目的去礼拜,那不能说他是不信;不过,严格的说,还属于盲目迷信的阶段。真正佛法的正信,是要达到深解义趣这四个字;先懂得理论以后,再由这个理论着手修持。所以说,一个真正学佛的人,必须要深解义趣,这个信心才是绝对的正信,这一个法门,才是真正的佛法,才是宇宙中一切众生,自求解脱成佛之路。

所谓正信,要信什么呢?信我们此心,信一切众生皆是佛,心即是佛,我们都有心,所以一切众生都是佛。只是我们找不到自己,不明我们自己的心,不能自己见到自己的本性,因此隔了一层,蒙住了,变成凡夫。

凡夫跟佛很近,一张纸都不隔的,只要自己的心性见到了,清楚了,此心就无比的清净。佛的一切经典,戒、定、慧,一切修法,不管是显教的止观、参禅、念佛或是密宗的观想、念咒子各种修法,都是使你最后达到清净心。清净有程度的不同,所以有菩萨阶级地位的不同,修学程度深浅的不同,也就是了解自心的差别程度不同。

说到信自心,我们都信得过啊!我的心烦得要死,这个信心烦恼,就是绝对的凡夫。无烦恼,无妄想,就是信心清净,自然达到清净的究竟;立刻可以见到形而上的本性,即生实相。实相般若就是道,明心见性就是见这个。所以说要想明心见性,必须先要做到信心清净,能够生出实相。

《金刚经说什么》

--------------------------

转载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65c26d780102dzy0.html




发表于 2013-7-18 15:4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17 02:24 , Processed in 0.291099 second(s), 17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