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865|回复: 1

[佛化生活] 转:细讲弟子规: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7-2 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们说要谨言慎行,一言兴邦,一言可以丧邦。所以生活能谨慎,就可以免掉很多的错误,甚至是灾难都有可能。有一个朋友,他约了他三位好朋友一起吃饭,结果来了两位,有一位还没到。他在门口边等边说:怎么该来的还没有来?这两位坐在屋内的其中一位朋友就开始犯疙瘩:该来的没有来?我是不是不该来的?所以这个朋友就有一点不高兴,就走了。他一看,朋友走了:怎么不该走的走了?结果最后剩下一位朋友:那我是该走的了?所以那一晚晚餐谁吃?自个吃。所以,虽然是一个笑话,但是我们一个人对于讲出去的话也应该三思后行,也应该提高敏感度,我们出去的话会不会伤害到对方,要有这样的谨慎度。所以俗话也讲"面对失意人不可说得意之事",这都是在言语当中处处流露为人设想。所以言行要谨慎。

  而言行的根本在一个人的念头。所以真正会修身的人,在哪里谨慎?在起心动念中谨慎。当念头都能谨慎,言语行为就不会有太大的偏颇。比方说我们"谨"这个部分,就是常常要谨慎,不可以浪费时间,不可以糟蹋食物,这种奢的念头、贪的念头、懒的念头、不敬的念头一起来,马上就要把它调伏下去。

  我们可以归纳"谨"这个部分的教诲,可以训练一个人三方面的能力:

第一个自制力,
第二个独立生活的能力,
第三个做事的能力。

现在小孩缺不缺这三种能力?所以一定是有教才会。我们之前也提过在汕头有一个孩子七岁,刚好他们老师教他们《弟子规》教了一、二个月,老师想让他们上来发表一下这一段学习的感受跟成长,所以邀来他们的父母坐在底下听。这个孩子上来讲的第一句话,他说:我学了《弟子规》才知道做人原来要孝顺。这句话有没有味道?关键词在"原来"。我们大人常常都说:他都这么大了,应该知道。这个"应该"有待商榷。因为中国圣贤的教诲已经断了一、二代了,所以很多的孩子行为偏颇我们先不要责怪他,长辈要先反省,到底我们有没有教?而这个教又不是嘴上教,而是有没有以身作则才是。这个孩子接着又说:我还没有学《弟子规》以前,每天都在想如何谋害父母。七岁!他的妈妈坐在底下,突然瞠目结舌,她绝对不相信她的孩子居然会想要谋害他们。

  诸位朋友,我们知不知道孩子在想什么?知不知道孩子每天在做什么、说什么?知不知道?当我们都不知道他在想什么,那怎么教?所以确实教育需要用心、需要耐心,我们要多花点时间去了解孩子,去关怀他,才能慢慢让他循规蹈矩。为什么一个七岁的孩子会想谋害父母?这就是父子无亲。父子有亲有没有可能这样?为什么现在父子无亲?原因在哪?父母很努力赚钱,都没有时间陪他,他跟谁比较亲?跟补习班老师亲,跟佣人比较亲。那妈妈呢?父母有时候为了虚荣、为了面子,又把他送去补一大堆东西,他愈学愈厌烦。而这样的心境、这样的情绪,父母有没有察觉?可能没有察觉。所以,我们真正要花一点心去了解孩子的心情、孩子的想法、看法才行。我们一定要把原因找出来,才容易进一步教导孩子。
发表于 2013-7-3 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弥陀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17 02:25 , Processed in 0.177976 second(s), 17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