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522|回复: 3

[大德开示] 宣化上人:普贤菩萨《警众偈》浅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6-26 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三分钟唱念:普贤菩萨《警众偈》: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大众,当勤精进,如救头然,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普贤菩萨《警众偈》浅释
作者:宣化上人

一九八八年六月二十六日讲于金轮寺

我们每天在晚间所念的“警众偈”,是普贤菩萨所说的。在中国四川的峨嵋山是普贤菩萨的道场,普陀山是观世音菩萨的道场,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九华山是地藏菩萨的道场,这四大菩萨各有所长,普贤菩萨的愿力和行力都非常圆满,他的愿力有十大愿王,在佛教里,这是没有穷尽的愿力。

  第一愿:礼敬诸佛,礼就是顶礼,敬是恭敬,就是顶礼恭敬一切诸佛。他这个顶礼是代表法界一切众生来礼敬诸佛,他知道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所以他先替我们一切众生来顶礼一切诸佛。因为你成佛,先要从礼佛开始,从恭敬佛开始;若你见到佛,不叩头,也不恭敬,那永远是不会成佛的。佛是怎么成佛的呢?就是“三祗修福慧,百劫种相好”,他能时时刻刻、心心念念礼敬诸佛,所以他成佛的时候,众生就向这位佛顶礼恭敬,这也是种因结果。为什么有那么多众生向佛顶礼?就因为他未成佛之前,他向尽虚空遍法界、十方三世无穷无尽那么多的诸佛顶礼恭敬,故他成佛后,众生也这样向他顶礼,这就是种因结果,如是因,如是果。我们学佛的人应该把普贤菩萨《行愿品》读得背得出,能依照《普贤行愿品》上所说的道理真正去做,那才真正算是佛的弟子,称得上一个学佛人。所以我们要学普贤菩萨所发这个愿力——礼敬诸佛。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大众!当勤精进,如救头然,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就是说这一天已经过去了,我们生命的力量就减少一天,生命的时间也减少一天。

“如少水鱼”,鱼以水为他的生命。有水鱼就有命;水若干了,鱼就会死了。各位想一想,鱼在水里,水渐渐没有了,那鱼还会活着吗?人也是这样子,我们生命减少了,也就好像鱼在水里,水渐渐少了一样。

“斯有何乐?”想到这地方,我们人生究竟有什么值得快乐?我们怎可不真正发菩提心、不真正痛念生死?但就因为我们还觉得这世界是很值得留恋,一切的享受,一切的环境,都觉得非常好。如果你能觉得人如鱼在水中,水一天比一天少,那究竟有什么乐趣呢?有什么值得你留恋?有什么值得你那么贪著?有什么值得你放不下?有什么值得你那么执著?

  因为这个,故说:“大众!当勤精进”,一切众生应该要赶快修行用功,不要把光阴都空过了,不要再等了。应该时时刻刻把“死”字挂到眉梢上,不要在这世界贪玩耍了。

“如救头然”,要把修行当做有人要把我的头割去,我们要想法子来保护头那么要紧,如果不保护,就有人要来割去此头;这里也可以解释是被火烧着了,一定要想法子刻不容缓熄灭这火。你应该时时把“死”字挂到自己眉毛梢上,睁眼也看见这“死”字,闭眼也看见这 “死”字,睡觉也看见自己眉毛梢上挂着“死”字,做梦时也看见“死”字当头。你要是时时不忘生死,你怎么还有时间去旅行?去找娱乐?去做吃喝等不正当的行为?你要真能把“死”字记得,你就应该修行。

  “但念无常”,你应当天天不忘记无常鬼不知什么时候来请客。

“慎勿放逸”,你不要那么贪图安逸、图假的快乐,打淫欲的妄想、打吃的妄想、打贪的妄想、打争的妄想、打杀的妄想、打偷盗的妄想、打饮酒的妄想;为什么你打这么多妄想?就因为你把“死”字忘了,你不觉得将来会死。所以在生时,糊里糊涂活着,等到老时,又糊里糊涂死了;死的时候,你的爱情跑到什么地方?你的爱也找不着了,你的情也看不见了;你的贪吃,也吃不下去了;你的贪玩,也没有什么好玩的,所以不要懈怠,不要放逸,要认真、脚踏实地去修行。

这是普贤菩萨发十大愿王的原因,因为他知道一切众生的生死未了;他虽然觉悟,他也不忍看见你我现在一切众生这么沉迷不悟,醉生梦死,所以他间接地要我们觉悟,要我们也赶快发修道的心,所以不要躲懒偷安,把光阴都空过了。

在普贤菩萨的警众偈中说: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
[size=+0]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size=+0]大众,当勤精进,如救头然,

[size=+0]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这一天过去了,我们的生命就少一点。
“如少水鱼”,就好像鱼在水里,鱼靠着水才能生存,如果没有水,或是水一天比一天少了,“斯有何乐”,你想一想,这有什么快乐呢?我们人的生命就如少水鱼似的,斯有何乐?因为这个,所以才说“大众”,大众就是各位。你们各位,“当勤精进”,应当勇猛精进向前去修行。要好像是什么那样的着急呢?
“如救头然”,就好像是你的头,要被人给割去,人家快要用刀子把你的头给割去了。这个时候,你要想尽方法,来保护自己这个头。你不会说:“我随便啦!没关系!教他来把我的头给割去算了,我可以结束我的生命!”不会的,怎么样你也舍不得,怎么样也要保护这个头,除非你证果,真正开悟,那么就不会保护这个头了。
好像二祖神光,政府把他抓去,因为有人告他,说他是个妖怪,应该把他杀了。 他们就问他:“你是什么?你是不是妖怪?他们都说你是个妖怪,你到底是不是妖 怪?”
二祖神光说:“我是个妖怪!”他们说:“既然你是个妖怪,我们就把你给杀了。”
“要杀就杀吧,没关系!”就教人杀他。政府也要看看他是真的想被杀呢?还是假的想被杀?是不是真的不怕死?于是乎,真的就把他的头给割下来。
杀了之后,又怎么样呢?在他的脖子上不流血,没有血流出来,那么流出来的是什么呢?流出像牛奶似的白浆。为什么他能这样子呢?他流出白浆,就因为他全身都已经变成纯阳,一点阴气也没有,一点脾气也没有,一点什么“渣滓”都没有了,乾干净净,身体变化成白浆,那时候政府才知道杀错人了。因为这是证果的圣人才能这样子的,所以他不怕死。那么我们不是证果的圣人呢,你一定要想法子保护这个头,这是“如救头然”的一个讲法。
还有另外一种讲法,比喻就好像头上着火了似的,“然”可以说好像是着火那样子。头上要是着火了,你说是不是要想法子来救他呢?所以当人们受戒的时候,头上用火来烧,就是教你记得,要赶快想法子保护你这个头,这也是一个讲法。“如救头然”,就是好像头上着火,你必须要想法子赶快把它灭熄了。
“但念无常”,常常想着无常鬼,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就会来了。
这个无常鬼,戴着高高的帽子,手里拿着一个勾魂牌,到这儿来,不由分说,不管你怎么向他解释,他也要你跟着他走,他说阎罗王请你去吃斋,你要赶快去,你若是不去,那我就同你不客气。为什么他要戴着高帽子来呢?他知道人人都欢喜戴高帽子,知道对于人们,你若是称赞他几句:“你真好啊!你是世界第一啦!或者你是一个老修行,啊!最有修行的人。或者你是一个最有学问的人,或者你已经得到十个博士,八个学士,或者你又是什么学者。”啊,这一套的高帽子给他们戴上,说你是世界上最有名的人、大人物,这么样赞叹。
因为人人都欢喜被赞叹,所以无常鬼见着人,他就自己戴着高帽子;戴着高帽子,知道你不怕他了,所以他就带着你去见阎罗王。
因此“但念无常,慎勿放逸”,你若知道这个世间的一切一切都是无常的,不要懒惰啦!不要那么疲倦啦!你一疲倦不要紧,那个阎罗王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要请你去喝酒,请你去吃肉,到那个地方吃那种肉,大概也不太舒服,喝那种酒,想必也没有味道,可是那个时候你才后悔,就已经晚了,阎罗王给你下了请帖,你再想不去,也不行。这一点切记,不要懒惰,不要放逸,因此就要“当勤精进”。
“譬如小水”:你要精进,譬如什么呢?虽然你不太精进,但是你天天修行,天天用功,也会有成就。就好像那个小的水,“长流则能穿石”:它若是常常地流,就能把石头都磨得薄了,磨得小了。穿石,就是把石头都磨得小一点,不是说在石头的中间穿出一个窟窿,不是那样的。在那个地方有石头挡着它,常常有小水流着,把石头也磨得小了,磨得没有那么大了,所以才能穿石。这也就是说,虽然你不是很勇猛精进,但是你若是能继续不断,朝于斯,夕于斯,白天这样子,晚间也是这样子,昼夜六时不间断的来修行,就能穿石。
这个石头也就是业障,你的业障能够消了,那么你的善根就能增长。修行就怕站(停下来),你若能天天修行,就会有成就;你若是一天不修行,那么就拉得很远了。所以说“站一站就二里半”,虽你开汽车开得不快,但是你不停止,那么它一样也可以走得很远。你要是一停下来,人家另外一辆汽车就跑过去,会跑二里半,跑过去了,所以“站一站就二里半”。那么你修道也是这样的,你天天修行,不间断地修行,时间久了就会成功的。你若是一股一股的修行──一股劲儿的修行,一股劲儿又不修行了,这样就不会成就的。
所谓: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心如平原走马,易放难收。

我们学佛法就像是在逆水中,不是顺水。逆水行舟,你若是不往前进,就是退步,它因为是逆水,所以就向后退了。“心如平原走马”,这个心就像是在一个旷野地方中的野马似的,也没有一个龙头,也没有一条缰绳,“易放难收”,当你把它放开的时候是很容易,但是你若想把它给抓回来,那就不容易了,所以我们修道的人,一定不可以疲倦,一定要精进。


附录1:《普贤警众偈》的佛经出处: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大众,当勤精进,如救头然,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出自佛门晚课《警策大众偈》和《普贤警众偈》。前者《警策大众偈》出自《出曜经》,是佛陀因见三条大鱼被惊涛浸灌,流入浅水,各自争脱厄难的情景而说的「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偈句。后者《普贤警众偈》「大众当勤精进,如救头然,但念无常,慎勿放逸」是警策修行人应当奋勇前进,不可稍有松懈。


附录2:《普贤警众偈》在《法句经·无常品》中的原文是:

   如河驶流,往而不返,人命如是,逝者不还。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当勤精进,如救头燃,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发表于 2013-6-26 12:08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河驶流,往而不返,人命如是,逝者不还。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当勤精进,如救头燃,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26 20:5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27 13:38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18 02:47 , Processed in 0.234838 second(s), 17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